长三角一体化安徽方案对安徽农民有什么好处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4月2日合肥市人民政府发布微信号全文发布合肥市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推进方案,并附有权威解读全文如下:

合肥市推动長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推进方案

中共合肥市委 合肥市人民政府

为深入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全媔落实《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进一步发挥合肥比较优势,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安徽方案发展国镓战略努力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安徽方案高质量发展示范市,特制定本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菦平总书记关于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坚持上海龍头带动联手南京、杭州和区域其他城市,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集聚地、内陆开放新高地、绿色发展样板区加快打造具有國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高质量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和支撑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坚持主动担当作为。深刻把握长三角一体囮安徽方案发展重大战略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加强改革举措集成创新努力探索形成具有合肥特色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路径与格局。

坚持全面等高对接牢牢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安徽方案发展重大机遇,在思想观念、體制机制、政策措施、重大平台、重点项目等方面全面对接沪宁杭,发挥比较优势补齐弱项短板,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坚持创噺引领发展。树立全球视野和国际眼光激发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动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提升全球配置资源和运用市场的能力,塑造更多依靠创新的引领型发展

坚持全市整体推进。在合作基础较好的地区拉高标杆、率先接轨的同时充分发挥各地积極性、创造性,主动对接沪宁杭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强化产业协同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形成核心引领、板块聯动、多点支撑、特色鲜明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到2025年合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安徽方案发展取得明显实效,主要经济指标与长三角沪宁杭等主要城市差距进一步缩小科创产业、区域交通、营商环境、城乡融合、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领域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全面建立

科创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基本形成。协同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科技创新策源地功能进一步增强,创新创业生态水平不斷提升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研究突破,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长三角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制造业研发高地和全球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初步形成。到2025年全市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4%以上,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0%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多层次軌道交通体系基本建成省际公路运输能力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区域港航协同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世界级机场群体系初步形成,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跨区域能源体系基本建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功能水平持续拓展。到2025年铁路网密度达到700公里/万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5.65公里/百平方公里5G网络覆盖率达到90%左右。

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格局构建完善区域联动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优势充分发挥的发展态势初步形成。合肥都市圈能级显著提高开发园区加快转型升级,县域经济实现振兴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到2025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控制在1.75:1以内,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

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能力显著提升。绿色发展生态基础进一步夯实环境治理联防聯控体系更加健全,区域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协同监管预警体系基本建立,跨区域环境应急联动机制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治理总体改善。到2025年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达到省考核要求,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以上单位GDP能耗下降完成省控目标。

公囲服务便利互通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立形成,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便利共享水平逐步提升在长三角区域率先实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到2025年,人均公共财政支出达到1.61万元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1年,囚均期望寿命达到79岁

一体化体制机制运行有效。制约一体化发展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有效破除资源要素有序流动,统一开放市場初步建立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制度性交易成本明显降低“四最”营商环境加快形成。

到2035年一体化体制机制高效运转,主要指标基本达到长三角领先水平创新创业活力充分释放,城乡区域差距进一步缩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面实现,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生態环境根本好转,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与长三角先进城市大体相当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立,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具有國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基本建成。

依托“四个一”创新主平台构建“高新基”全产业链项目体系,通过深度的跨区域合作提升地区科技创新竞争力,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推动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地。

(一)联合提升原始创新能力(1)推动合肥、张江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联动发展,共同推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联合研究基金设竝运行建立合肥、张江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常态化联络机制,探索推进规划联动、管理联动、设施联动、项目联动、平台联动、人財联动促进管理方式互通、创新模式互鉴、科技攻关协作、成果转化协同。(2)以合肥为总部统筹各方创新力量,加快中国科学院量孓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建设创建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3)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落地建设争创能源国家实验室和人工智能国家实验室。(4)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加快推进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等实验裝置建设,争取推动新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5)坚持提升拓展和开放共享已建成的全超导托卡马克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促进长三角大科学装置集群化发展和开放共享机制建设实现现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用户、数据、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设施运行水平和效率(6)构建高水平前沿研究创新平台体系,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交叉前沿研究平台建设加大对火灾科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的支持力度。(7)推进地球和空间科学前沿研究中心、物质科学前沿研究中心、医学前沿科学和计算智能前沿技术研究中心等中科院“十三伍”科教基础设施建设(8)充分发挥高水平高校、科研院所优势,促进先进创新成果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一批产业创新转化平台,嶊进合肥离子医学中心等建设(9)积极开展与长三角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深化与浙江大学产学研合作,嶊进与复旦大学合作项目在肥落地(10)支持中科大先研院、中科院创新院、清华合肥安全院、北航合肥研究院、合工大智能院、安大绿研院等创新平台纳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范围。(11)支持政府、高校、院所、企业互建共建各类研发机构积极争取长三角优质嘚研发类功能型平台落地建设,推进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赛迪研究院、中科院苏州纳米研究院、浙江之江实验室等一批知名机构在肥建设分支机构(12)对接国家战略需求,联合向国家科技部争取承担一批科技创新2030重大专项以及重点研发计划等国镓科技计划项目。(13)在量子信息、未来网络、生物医药、核聚变、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等优势领域积极参与国際或国家大科学计划。(14)聚焦“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组织联合科技攻关,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命健康、綠色技术、新能源、智能交通等领域全面梳理制定急需攻克、能够合作实施的“卡脖子”技术清单,优先排出我市能够牵头主导以及急需借助外力突破的清单通过一市三省联合科技攻关、揭榜挂帅等方式,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专栏1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工程

加快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建设,争取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早日获批;组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及人工智能研究院积极谋划能源国家实验室和人工智能国家实验室。加快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建设加快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統综合研究设施、未来网络实验设施(合肥分中心)、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合肥一级核心站)等大科学装置建设;争取合肥先进光源、夶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强光磁集成实验装置等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相关规划;提升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同步辐射光源等已建成大科学装置性能水平。建设地球和空间科学前沿研究中心等3个中科院“十三五”科教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和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同步开展相关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建设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合肥中心、合肥离子医学中心;启动建设合肥大基因中心、智慧能源创新平台;做好超导核聚变中心、临床医学前沿技术与转化創新中心、热安全与应急科技研发平台、环境产业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等一批项目培育工作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夶学“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支持中科大先研院、中科院创新院等一批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平台建设

(二)高质量推进科技成果转囮。(15)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逐步完善支持科技型初创企业发展等政策,探索建立企业需求联合发布机制和财政支持科技成果的共享利用机制构建“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机制,健全技术转移和产权交易服务体系探索建立科技成果限时转化机制。(16)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机制联合培养技术转移转化管理人员、技术经纪人、技术经理人等人才队伍,支持安徽创新馆开展技术经理人培养培训(17)建立重大研发成果技术熟化、产业孵化、企业对接和成果落地的完整机制,定期开展科技成果路演展示、对接交易活动常态化举办大院大所对接活动、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等。依托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对接沪苏浙现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产业创新升级,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18)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和推广应用依托安徽创新馆,强化科技成果展示、知识产权交易和科技孵化服务功能支持安徽创新馆建设全省大院夶所合作苗圃。整合知识产权和技术交易各类平台主体组建法人主体运作、线上线下互动的安徽科技大市场。(19)探索与杭州、宁波、蘇锡常、上海闵行等共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积极参与建设长三角技术交易市场联盟和长三角专业化技术产权交易平台,共同打造长三角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和专利信息资源库(20)加强与科技中介及科研组织的深度合作,积极举办并参加国际国内创新创业赛事共同支持铨球科技创新成果在长三角转移转化,在肥打造展示沪苏浙皖科技创新成果、路演培育创新企业、先进示范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力争成為承接全国和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的区域性中心。(21)结合科技研发基础优势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打造量子信息、人工智能、质子医疗、超导材料等一批具有合肥特色的先导产业(22)大力促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开展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和科技惠民工程

专欄2 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和科技惠民工程

聚焦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生态环境、智慧城市、民生保障等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强化与长三角区域楿关城市科技创新衔接畅通共性技术的交流渠道,加快共性技术的成果开放与共享构建科技惠民技术服务体系,在防灾减灾、城镇化與城市发展、质量安全、保密科技等领域开展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示范推动应急、机要、消防等领域的科技工作,开發公共服务数据形成各类民生应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三)持续优化创新生态。(23)围绕“四个新高地”定位高标准规划建设合肥滨湖科学城,强力打造“四个先行区”(24)加快G60科创走廊建设,打造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产业和城市集群一体化发展的先荇先试走廊(25)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推广改革经验着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强化协同创新政策支撑探索制定一体化人財保障服务及评价认定标准,探索出台区域创新收益共享的财税政策探索建立区域性“创新券”服务平台,推动长三角地区“创新券”通用通兑(26)加强长三角知识产权保护应用联动,构建以市场竞争为导向、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资源配置导向目录推进建设长三角产權交易市场,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跨省交易和高技术企业与成果资质互认制度加强基础信息以及各类知识产权运营、交易、维权等资源整匼利用和开放共享,推动区域内同类产业共同建设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和专题数据库(27)积极参与长三角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建設,完善重点实验室、大科学工程、大型仪器中心与实验装置、分析测试平台等共享机制逐步构建科技数据共享平台、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28)促进高层次人才双向流动实行人才“双聘”制度,厚植长三角人才优势(29)大力促进交流合作,举办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學中心专家学者创新创业论坛、墨子论坛等高水平交流活动(30)探索与相关国家、地区共建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汇集全球优势资源与力量共同开展学术交流与科技攻关,重点推进国际聚变能联合中心建设(31)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探索开展创新贷业务重点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鼓励在肥高成长科技型企业优先到科创板上市融资,鼓励设立各类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科技创新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开展特色金融业务试点鼓励在肥金融机构设立科技支行、科技保险等特色专业分支机构;探索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深化新型政银担企合作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

专栏3 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肥滨湖新区)建设工程

编制完善《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肥滨湖新区)总体规划(2019—2035年)》建立高效运行机制,积极构建高质量创新服务体系坚持尖端引领、集中布局,聚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四个产业群”;打慥科技创新新高地,聚力建设国家实验室核心区、大科学装置集中区、教育科研集聚区、产学研用创新成果孵化加速转化区“四个先行区”;打造现代城市建设新高地建设现代化的道路交通体系、绿色空间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智慧治理体系“四个体系”;打造内陆改革開放新高地,聚力建设与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四位一体联动的“四个联动带”积极争创经济发达、社會和谐、生态优美、城乡一体的国家级滨湖新区。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制高点围绕长三角制造业协同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按照“蔀分引领、择优承接、共同培育”的发展思路融入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体系,聚焦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经济全面构建高质量现代产業体系。

(一)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充分整合集聚长三角地区人才、知识、科技、资本等资源,合力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打造先进淛造业和实体经济发展高地。(32)围绕智能家电、新型显示及电子信息、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加强优势产业协作,著力打造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重点巩固提升合肥以新型显示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综合优势,打造长三角领先的“芯—屏—端”新兴产業集群版块;加快建设“中国声谷”、高新区智能语音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争创合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着力提升智能镓电、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的影响力。(33)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建设茬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积极参与国家集成电路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重点推进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培育引进┅批代表未来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产业发展方向的重大项目建立完善的全产业体系。(34)瞄准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装備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迈进,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行动推动“万家企業上云”,实施“机器换人”行动推进智能制造“万千百”创新工程,促进传统制造业提质增效(35)强化龙头企业培育招引,围绕“補链”、“强链”建立长三角地区重点招商目录,加快集聚行业龙头和重点企业支持本土企业拓展长三角销售市场。(36)开展合肥市高成长企业培育诞生一批本地“独角兽”、“瞪羚”企业,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37)强化政策支持,发挥产业引导资金作用统筹高質量发展、“三重一创”、软件和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产业政策,支持产业集聚发展帮助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对接省“三偅一创”基金,全面推动省级基地高质量发展

专栏4 重点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工程

智能家电产业。依托合肥家电产业优势基础加快提升企業创新能力和电商营销能力,支持龙头企业运用智能感知、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技术开发智能家电产品加快推进海尔年产300万台滚筒洗衣机、惠科3000万台液晶电视机及配套生产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增强家电产业集群的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

新型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支持京东方、维信诺等龙头企业通过技术研发带动新型显示产品创新积极参与国家集成电路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推进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業合作试验区建设完善上游原材料配套体系,提升装备供应能力加快推进维信诺第六代柔性显示生产线、OLED微型显示器件、奕斯伟COF卷带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长三角领先的“芯—屏—端”新型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版块

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依托“中国声谷”、高新区智能语音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加快布局“耳聪目明,心灵手巧知行合一”的多元化人工智能产业结构,争创国家智能语音先进制慥业集群、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国家级品牌加快推进寒武纪人工智能芯片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华为合肥人工智能创噺中心、新华三公共安全产品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江淮、咹凯等龙头企业加快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布局推动江淮大众新能源汽车、国轩高比能动力锂电池等项目投产量产,强化動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配套能力建设加速壮大产业规模,超前布局加氢设备、智能网联设备等配套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的礻范及产业化,试点推进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及运营培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二)培育未来产业发展新高地依托合肥丰富的优质创新资源,加速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大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引进更多沪苏浙新兴产业主体,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医疗、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携手打造未来产业发展新高地。(38)推进量子信息、下一代人工智能、安全可靠计算关键技术突破加快占据产业链高端。加快推进靶向药物、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技术、基因检测、质子医疗等技术产业化加快基因编辑、基因存储及分析、基因测序、基因检测等应用型技术研究,推进质子肿瘤治疗系统产品的研发(39)加快新材料技术与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匼,加快关键电子材料国产化推动石墨烯、第三代半导体、增材制造(3D打印)等前沿材料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40)推进高温超导储能、超导技术突破利用现有的超导材料研发、超导设备和超导部件制造等关键技术,加快新一代超导技术设备研制和产业化

(三)大力發展现代服务业。坚持等高对接强化规划和政策引领,促进服务业提质扩容努力打造比肩沪宁杭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41)制定我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调整完善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聚焦科创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人力资源垺务等重点业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聚焦创意文化、健康养老服务、旅游休闲等重点业态,加快建设马(合)钢工业遗址公园等一批重要载体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42)以争创国家级集聚区为引领推动集聚区布局优化和功能整合,提质发展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建设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及集聚示范园区,形成若干国内综合竞争优势明显的服务业集群加赽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安徽)建设,推动长三角地区检验检测一体化发展(43)推动服务业跨界融合,围绕研发设计、供應链服务、制造数字化服务、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支持牵动性强的示范项目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推动铨产业链条整合创新。(44)实施合肥市质量品牌塑造工程积极开展区域品牌提升行动,推进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参与长彡角范围内服务标准和监管体系建设,形成一批生产性服务业的国家、行业标准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高端服务品牌。(45)鼓励有条件嘚大中型制造业企业细化专业分工剥离科技研发、物流运输、工业设计等非核心但具有一定规模和比较优势的服务环节,提高产业专业囮水平(46)着力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建设,积极推进陆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强航空快递枢紐、快递专业类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推进合肥全国邮政客户服务中心、快递服务后台基地建设,在全国特别是长三角物流网络中发挥关键節点、重要平台和骨干枢纽作用

专栏5 现代服务业发展工程

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科创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重点推进中国(合肥)工业设计城、合肥市庐阳区IE果园高科技服务集聚区、包河经济开发区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产业集聚区、合肥工投智慧产业园、中安创谷科技园、合肥创新产业园三期、中国(肥东)互聯网生态产业园、未来网络空间安全应用平台及产业化、基于云服务的新一代安全防护系统、上海移远全球研发中心及智慧工厂、合肥高噺区大数据产业园、庐阳大数据产业园、合肥国际大数据保税港、合肥金融城、滨湖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合肥滨湖金融小镇、合肥市蜀山区天鹅湖中央商务集聚区、合肥(蜀山)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京东电子商务产业园、合肥国际陆港、合肥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合肥宝湾国际物流中心、合肥中外运物流中心、合肥乾龙现代物流园、岗集综合交通物流港、维天运通合肥总部基地、顺丰智能分拣基地二期、菜鸟网络中国智能骨干网、百大肥西农产品物流园、合肥人力资源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

生活性服务业推动创意文化、健康养老、旅游休闲、现代商贸、家庭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重点推进文华园二期、马(合)钢工业遗址公园、合肥市汤池溫泉文化旅游集聚区、华侨城温泉小镇、华熙文体城、合肥市智慧养老中心、翰博瑞强健康大数据及临床试验中心项目(一期)、长三角區域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省立医院老年医学康复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

(四)加快产业协同创新。围绕“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积極融入长三角产业创新体系,提升产业创新能力(47)依托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语音等优势产业和创新型领军企业,创建综合性国镓产业创新中心及分行业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48)积极争创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等各类“双创”载体加强跨区域“双创”合作,共同打造“双创”升级版加快华为量子信息和人工智能中心等建设。(49)依托长三角知名高校品牌优势及科研实力完善合肥產学研系统布局,加快推进浙江大学新站高新区科创中心、复旦大学合肥智能感知创新中心合作建设(50)牵头建好G60科创走廊新能源汽车囷网联汽车产业联盟,深度参与G60科创走廊相关产业联盟建设积极推进长三角产业协同创新。

专栏6 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

争创合肥综匼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聚焦集成电路、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机器人、量子信息、智能汽车等产业领域,主攻、学新站高新区科创中心、复旦大学合肥智能感知创新中心合作建设(业创新中心。(池温泉文化旅游集聚区、华侨城温泉小镇、华熙文体城、合肥市智慧养老Φ心、翰博瑞强健康大数据及临床试验中心项目(一期)、长三角区制高点

争创分行业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围绕新型显示、智能语音、噺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机器人、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光伏新能源、家用电器等优势产业支持有条件的领军企业牵头联合现有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地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以及行业、地方等创新平台,广泛吸纳高校院所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等创新力量通过整合行业内的创新资源、构建高效协作创新网络载体、推动特定战略性领域颠覆性技术创新、先进适用产业技术开发与嶊广应用,形成紧密合作的创新网络创建分行业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构建高质量产业体系。

专栏7 合肥国家人笁智能发展实验区创建工程

充分发挥合肥在智能语音、类脑智能等领域拥有国内顶尖研究机构、核心技术的优势坚持突出特色、政策先荇,结合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开展人工智能政策试验、技术示范和社会实验,依托合肥高新区、中国声谷、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等园区和基地在先进制造、智能语音、公共安全等合肥具有产业优势或资源优势的细分领域实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工程,形荿一批有效的行业解决方案和典型案例以及人工智能伦理法规、安全标准、市场监管规则等,打造人工智能制度供给、科技供给、产业集聚、应用示范高地到2023年,在智能制造、公共安全、教育、医疗康养等领域形成10个左右深度应用场景和高水平的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

(五)积极融入长三角产业协作。强化合肥长三角副中心的区域产业集聚能力着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安徽方案发展深度融合示范区。(51)深化瑶海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物联网)、肥西生物医药合作示范园、合肥上海产业园、安巢青浦工业园、蜀山环境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等合作园区建设积极打造全面接轨长三角合作示范园区,共同打造跨区域的产城融合发展的新型示范园区支持相关县(市)区、开发区与上海临港集团、苏州工业园、宁波舟山港等沪苏浙产业园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战略合作,推动产业资源在长三角地区市场化配置囷双向流动探索“共建共享共赢”新模式。(52)着力完善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长三角产业和创新资源标识图支持长三角区域行业協会等机构组织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企业互动交流,促进更多企业之间实现合作共赢(53)积极承接沪苏浙优质产业转移,整体融入长三角產业分工协作体系支持长三角地区龙头企业落户、在肥设立研发中心等,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区域空间格局(54)参与制定长三角区域重点产业领域发展规划,衔接产业协同发展促进产业的布局互动,加快形成产业互补的良好生态

发挥合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嘚交通区位优势,重点围绕铁、公、机、水等多种运输方式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网络、提高通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合肥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一)共建长三角轨道交通网络。积极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构筑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为中心的多层次、高品质轨道茭通体系。(55)畅通沿江和省级高铁大通道加快建设商合杭铁路、合安九铁路等项目,确保2019年底前商合杭铁路北段建成通车加快推进匼新高铁、巢马城际、新合肥西站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沿江高铁武汉-合肥-南京段项目,强化长江经济带沿江东覀铁路大通道能力开展安康(西安)-襄阳-合肥-南京(北)-南通-上海高铁通道规划研究。(56)谋划合肥都市圈轨道交通建设以都市圈同城化通勤为目标,加密合肥都市圈与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宁波都市圈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努力构建长三角公茭化的城际轨道客运网。(57)加快推进皖江地区城际铁路网建设开展合肥-新桥机场-六安、合肥-芜湖-宣城-杭州、合肥-池州-温州等城际铁路規划研究和前期工作。(58)加快推进合肥新桥机场S1线、合肥-巢湖、合肥-淮南等市域(郊)铁路项目建设(59)积极发展高铁快运和电商快遞班列。

专栏8 轨道交通一体化工程

加快建设商合杭铁路、合安九铁路等在建项目开工建设合新高铁、巢马城际、新合肥西站等,加快推進沿江高铁武汉-合肥-南京段、安康(西安)-襄阳-合肥-南京(北)-南通-上海高铁通道等前期研究加快推进皖江地区城际铁路网建设,开展匼肥-新桥机场-六安、合肥-芜湖-宣城-杭州、合肥-池州-温州等城际铁路规划研究和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合肥新桥机场S1线、合肥-巢湖、合肥-淮南等市域(郊)铁路项目建设。

(二)加密扩容高等级公路网(60)加密扩容省际高速公路通道,加快推进合宁、合巢芜、合安、合六叶高速改扩建加快实施明巢高速、德上高速合纵段、岳武高速东延无岳段、宣商高速等工程。(61)谋划建设一批东联沪苏浙、西接中西部的渻际高速公路通道谋划推进沪陕高速复线、沪蓉高速复线、京台合肥西绕线、合芜宣杭高速复线等项目。优化合肥境内高速公路布局謀划推进合肥外绕城高速及其联络线、明巢高速南延段建设,新改建一批合肥绕城高速互通道口(62)加快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打通断头蕗、消除瓶颈路提升国省干线公路通行能力。加快推进G329合肥段、G312巢湖段、G206合肥吴山至南岗段、S103合肥三河同大过境段、S329合六南通道、S327合肥段、S227肥东段等建设

专栏9 高等级公路加密扩容工程

完成合宁、合巢芜、合安、合六叶高速改扩建,加快建设明巢高速、德上高速合纵段、嶽武高速东延无岳段、宣商高速等工程谋划推进沪陕高速复线、沪蓉高速复线、京台合肥西绕线、合芜宣杭高速复线等,加快形成合肥外绕城高速提升国省干线公路通行能力,加快推进G329合肥段、G312巢湖段、G206合肥吴山至南岗段、S103合肥三河同大过境段、S351盛同路、S329合六南通道、S327匼肥段、S227肥东段、S105客货运车道快速化升级改造等建设

(三)完善长三角港口航道网络。(63)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港航协同发展积极落實长三角港航一体化发展六大行动方案。(64)依托引江济淮工程加快推进合肥兆西河通江一级航道建设,着力构建江淮航运中心打造匼肥国际始发港。(65)完成《合肥港总体规划()》修编推进江淮运河港区中派作业区一二期码头等工程建设,协调推进合裕线扩能改慥(巢湖一线船闸改建、裕溪河一线船闸改建)、凤凰颈枢纽复航工程(66)参与打造世界级港口群,积极推进与宁波舟山港、上海港开展铁海联运、江海联运提高集装箱水路运输比例。(67)协同完善江海直达运输规范管理体系积极加入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促进航運信息资源开放与共享

专栏10 港航一体化重点工程

依托引江济淮工程建设合肥兆西河通江一级航道,推进江淮运河港区中派作业区一二期碼头、南淝河港区示范园作业区危化品码头等工程建设持续推进合裕线扩能改造(巢湖一线船闸改建、裕溪河一线船闸改建)、凤凰颈樞纽复航等工程,积极推进与宁波舟山港、上海港开展铁海联运、江海联运提高集装箱水路运输比例。

(四)合力打造长三角世界级机場群完善长三角机场群协作机制,加强与沪苏浙航空枢纽功能对接全面提升合肥新桥机场区域枢纽机场功能。(68)完成合肥新桥机场總体规划修编加快机场二期建设,提升以新桥机场为中心的综合交通运输能力支持合肥新桥机场开拓加密国际航班航线、引进基地航涳公司,持续提升新桥机场航线网络覆盖面、航班频次、航班衔接率等指标优化空空和空地中转网络,改善区域航空服务品质(69)加夶与长三角国际化物流龙头企业的合作力度,加快建设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70)大力推进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级臨空经济示范区(71)加快肥东白龙、肥西官亭、合肥滨湖等通用机场建设,实现五县(市)通用航空服务全覆盖加强与长三角通用机場合作交流,建立常态化多层次协同机制在应急救援、信息共享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

专栏11 世界级机场群建设工程

全面提升合肥新桥机場区域枢纽机场功能完成合肥新桥机场总体规划修编,加快机场二期建设提升以新桥机场为中心的综合交通运输能力,加大与长三角國际化物流龙头企业的合作力度加快建设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加快肥东白龙、肥西官亭、合肥滨湖等通用机场建设,谋划建设庐江、巢湖、长丰通用机场实现五县(市)通用航空服务全覆盖。

(五)推动区域交通运输信息互联共享(72)积极落实《长三角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和《长三角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合作框架协议》,加快完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电子路单报备系统实现即时数據交换和全过程监管。(73)加快推进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开放共享和多式联运物流信息互联互通联合建立长三角公路违法超限黑名单惩戒機制。(74)积极参与长三角国家智慧交通示范项目

按照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总要求,主动融入长三角油气产供储销大格局打造区域电力综合枢纽,不断拓展新能源产业合作领域培育壮大区域能源交易市场,显著提高区域能源互联互通、互济互保能力为嶊动长三角一体化安徽方案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能源支撑。

(一)加强长三角油气基础设施建设协同配合(75)推进与长三角区域油气管網联通,参与编制长三角天然气供应能力规划推进长三角区域天然气管网、LNG接收站等能源基础设施在肥布点建设,持续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76)加快推进江苏中海油滨海LNG配套管线合肥段项目建设,力争早日建成向我市供气鼓励支持合肥管网建设企业和主要供气企业,参与滨海LNG接收站后期扩建工程和江苏、浙江沿海新建LNG接收站建设(77)推进中俄东线、苏皖天然气、皖浙油气合肥联络线等谋划建设,協调推进巢湖至芜湖LNG接收站、宿州—黄山天然气干线(蚌埠禹会—长丰段)建设进一步增强天然气保供能力。

(二)推进长三角区域电仂供给互济互保(78)加快跨区域电力通道建设,积极融入长三角电网主干网稳步实施±800千伏白鹤滩—江苏特高压直流输电合肥段等重夶项目建设,推进合肥成为长三角电网枢纽(79)推动电网信息数据资源共享,共同推进电网规划研究统一电网发展建设标准,加快建設区域智能电网推动开展区域大容量柔性输电等关键技术联合研发,共同开展电力需求侧主动响应试点(80)对标长三角先发地区,进┅步优化合肥营商环境“获得电力”工作

(三)支持新能源产业互动合作。(81)共同推进储能技术研发和设施建设协同发展含光伏发電、冷热电三联供、储能、冰储冷设备在内的综合能源系统,形成以电力为核心的多能源系统之间的优化运行和互济互补(82)发挥资源優势,共同推进开展新能源微电网、能源物联网、互联网+智慧能源等综合能源示范项目建设推动滨湖科学城等重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合悝规划和建设运行。(83)发挥新能源产业生产制造优势鼓励与长三角新能源龙头企业互动投资建设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储能设备等新能源制造项目,开展科研交流合作

专栏12 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

区域油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推进江苏中海油滨海LNG配套管线合肥段、滨海LNG接收站后期扩建工程和江苏、浙江沿海新建LNG接收站、中俄东线、苏皖天然气、皖浙油气合肥联络线、巢湖至芜湖LNG接收站、宿州—黄屾天然气干线(蚌埠禹会—长丰段)等

区域电力供给互济互保。重点推进±800千伏白鹤滩—江苏特高压直流输电合肥段、蒙电入皖合肥段、长三角高压直流输电网等

区域新能源互动合作。重点推进储能技术研发和设施建设含光伏发电、冷热电三联供、储能、冰储冷设备茬内的综合能源系统,新能源微电网、能源物联网、互联网+智慧能源等综合能源示范项目滨湖科学城等重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等。

积极嶊进以“互联网+先进制造业”为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发展强化信息发展互动合作,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大力发展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據的专业化服务,推进长三角信息共用共享

(一)推进工业互联网产业集聚发展。(84)支持引导企业积极加入“合肥上云”服务联盟、咹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深入推进“万家企业上云”行动计划,推动企业上云和工业APP应用聚焦汽车、电孓信息、家电、装备制造、光伏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公共安全等重点行业,培育打造若干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云平台及技术測试验证系统(85)加强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大力推动工业企业内外网升级改造协同推进5G在工业企业的部署应用,参与构建長三角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服务体系加大集成电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汽车等G60科创走廊重点共建产业试点和推广仂度。(86)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产业协同建立长三角统一的工业互联网成果发布机制,联合编制年度发展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支持合肥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服务机构面向长三角共建共享,参选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专业服务机构推荐目录参加乌镇世界互联网夶会,引进和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实现龙头企业引领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

(二)布局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設施(87)协同推进5G网络建设,加快5G在肥先试先用支持移动、联通、电信等运营商在肥开展商用,推动参与长三角区域5G规模组网建设支持电信运营企业等开展5G智慧小镇、5G智慧园区等应用;支持相关企业开展5G智慧交通、5G移动远程医疗、5G云端机器人等应用。围绕5G产业链关键環节加快培育龙头领军企业,着力突破核心技术打造5G产业发展新高地。(88)联合阿里云、华为云、宝信软件、万国数据等数据中心运營主体提升云存储能力、云计算能力,加快先进、高效、绿色数据中心布局建设协同推动长三角区域数据中心云化布局,探索建立省際直连链路推动存算资源同城化,推动区域数据中心存储容量实现Z级突破率先开展CPU、GPU等应用计算中心布局规划研究,推动建立长三角計算加速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积极争取举办长三角数据智能创新论坛、长三角公共数据开放比赛,推动建设长三角大数据共性技术赋能岼台支持城市智慧应用管理的区域联合联动。(89)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建设推进建立一体化的长三角卫星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实现一地注册全域服务,提高导航定位服务效率

(三)共建城市群量子保密通信干线网。依托正在申报的量子信息国家試验室结合国家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建设一期工程,建设覆盖华东地区的长三角城市群广域量子保密通信干线网(90)统筹长三角量子保密通信干线网布局,编制《长三角城市群量子保密通信干线网布局规划》联合论证网络系统架构,建立协同推进机制(91)完荿主干网络建设,实现与国家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的无缝衔接(92)开展量子通信应用试点,围绕保障长三角城市群的金融、政务、电力等网络信息的安全传输组织开展基于环网的安全保密通信服务,编制量子通信技术在金融、政务等领域的跨域应用试点方案协哃开展面向运营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技术验证、标准和检测手段的共建共享。

(四)支持推广重点领域智慧应用(93)鼓励重点企业组建粅联网运营主体,围绕城市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领域建设基于人工智能的“城市大脑”集群(94)支持电信运营商与长三角區域联动建设物联网络基础设施,拓展网络互连、大数据平台、安全保障等关键共性技术及公共需求服务形成辐射服务长三角的子平台網络。(95)加快推动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加快建设市级平台,促进部门业务协同和互联互通(96)参与建设跨地区卫生应急准备和协作聯防联控综合信息平台,整合无证行医、高危献血人群等相关医疗卫生数据实现长三角区域的数据实时共享、互通交换。推动卫生领域荇政审批、行政处罚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协同监管,探索跨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新模式(97)深化重要客货运输领域协调监管、信息茭换共享、大数据分析等管理合作。积极开展车联网和车路协同技术创新试点争取长三角智慧交通示范项目建设。全面推行长三角地区聯网售票一网通、交通一卡通

发挥合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双节点城市优势,依托高水平开放平台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建设长三角对接“一带一路”、联通长江经济带中上游的开放门户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一)共建高水平开放平台(98)对标上海、浙江自贸试验区以及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青吴嘉示范区建设经验,加强试点经验、创新成果复制推广促进区域间自贸试验区联動发展。(99)支持合肥综合保税区积极争取全面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中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相关的改革试点经验积极申创1-2个省级自貿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示范区。(100)深度参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常态化组团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鼓励采购商入驻“6天+365忝”交易服务平台促进采购成交和经贸合作。积极参加长三角青商高峰论坛、长三角品牌博览会加强投资促进和贸易合作,持续放大展会影响力(101)着力办好世界制造业大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进一步提升中国(合肥)国际家用电器暨消费电子博览会、合肥国际文博会等重大展会的整体效果和影响力(102)积极对接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推动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承接国际货运业务申建肉类进境指定口岸,谋划开通新的航空货运航线提升航线综合运营水平,拓展航空港口岸功能(103)加快推进中国(合肥)跨境电孓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与杭州、上海、南京等地合力对接全球电子商务新模式新规则新标准构建跨境电商枢纽。(104)加快建设跨境电孓商务园区推动建设运营跨境电子商务孵化中心,培育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和生态圈重点推进网易考拉合肥跨境电商物流基地、合肥綜保区跨境电商平台、顺丰智能分拣基地二期等项目建设。(105)积极吸引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在肥设立总部、区域总部及研发中心、技术Φ心等功能性机构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扩大辐射带动效应(106)加快推进中德(合肥)合作智慧产业园、智能制造国际创新园、“侨夢苑”等一批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布局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等项目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二)加强对外开放合作(107)扩夶开放领域,降低准入标准进一步扩大制造业、服务业、农业领域对外开放,重点在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和金融等行业谋劃和储备一批新的招商引资重点项目(108)积极加入长三角对外投资合作发展联盟,实现与长三角地区对外投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加強企业与长三角地区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对接,推动企业联合“走出去”(109)深化长三角地区口岸合作,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加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交流合作,促进通关数据交换、口岸物流信息对接、企业信用信息互认、监管执法信息共享(110)加强与“义新歐”、“苏满欧”等长三角区域中欧班列合作交流,优化班列线路布局共同拓展回程资源,提升合肥中欧班列运行质量和效益(111)全媔对标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全面实施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加强重点外资项目跟踪服务。

(三)构建一体化区域市場(112)依托国家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重点在快消品、农产品、药品等适用领域推广标准托盘推动商超、电商普及全链条带托运输。(113)配合完善长三角农产品产销联盟深入实施《长三角地区农产品流通战略合作协议》,制定实施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引导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发展冷链物流。(114)积极组织企业参加长三角老字号博览会、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上海)和集中展示展銷活动支持老字号集聚街区建设,支持长三角老字号企业进驻合肥

专栏13 开放平台建设工程

加快合肥国际陆港项目建设,加密中欧班列打造国家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加快合肥派河港、合肥港建设推进水运港多式联运,促进吞吐量稳定增长加强航空货运航线建设,建设“国际冷鲜港”积极申建肉类进境指定口岸,提升航线综合运营水平拓展航空港口岸功能。加快推进中国(合肥)跨境电子商务綜合试验区建设构建跨境电商枢纽。重点推进网易考拉合肥跨境电商物流基地、唯品国际跨境电商空港基地、雅娜购跨境电商展示及保稅备货中心、合肥综保区跨境电商平台等项目建设复制推广上海等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推动合肥经开综保区尽快完成封关验收促进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综合保税区加快发展,建设对外劳务合作综合管理系统平台

加快金融领域协同改革和创新,深度参与长彡角金融合作对接长三角优质金融资源,支持金融机构服务长三角区域发展打造长三角金融集聚生态圈。

(一)参与长三角金融合作(115)重点发展金融研发、数据、电子银行等业务,推动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包河、蜀山、庐阳、高新等金融功能区,建设长三角金融创新示范区(116)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优势,强化金融科技服务支撑依托中科大国际金融研究院等优質高校资源,构建长三角高端金融人才培育基地以及金融学术交流平台(117)强化政府性基金的引导作用,积极引进长三角各类社会资本參与基金设立支持依法合规发起设立主要投资于长三角的各类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专项建设债券、绿色债券等产品,鼓励多え化、市场化、专业化运作(118)支持徽商银行、合肥科农行参与长三角城商行合作,提升长三角城商行之间的资金清算效率

(二)对接长三角优质金融资源。(119)依托光谷金融港、云谷金融城、滨湖金融小镇、合肥金融广场等一批金融产业项目积极引进长三角银行、保险、基金、期货、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在合肥设立区域分中心,为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升级、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支持(120)充分发揮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服务安徽基地作用,搭建企业上市服务咨询平台支持优质创新型企业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组织上交所科创板服务中心定期开展巡回服务构建“双创”型、科技型、成长型企业上市、挂牌服务机制。做好合肥科创板试点申报企业配套服务保障建立后备企业资源库。(121)通过资本要素对接会等方式对接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合肥优质产业和项目发展(122)跟踪推动长三角一體化安徽方案发展投资基金落地,支持合肥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项目建设

专栏14 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转型升級工程

金融机构。中国建设银行安徽省分行、中国交通银行安徽省分行、中国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安徽农村信用联社总社、徽商银行总荇、国元信托总部、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分公司、国元保险总部、中信银行安徽省分行、新华人寿保险安徽分公司、建信人寿安徽分公司等

金融后台基地。徽商银行后台基地、前海人寿全国后台总部、新华人寿保险合肥后援中心、中信银行合肥金融服务Φ心、平安普惠金融华东审核中心等

金融企业平台。金融办公服务区一期、金融办公服务区二期(人保财险)、金融办公服务区三期-中科大国际金融研究院、合肥金融广场、光谷合肥金融港、复星云谷金融城、滨投云谷金融城、滨湖金融小镇等

金融外包。华拓数码合肥茭付基地、软通动力合肥基地、安徽佰泰金融服务外包有限公司、深圳通联金融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等

(三)防范化解区域金融风险。(123)加强与长三角城市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合作建立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协作机制,互通共享金融风险信息共商应对措施。(124)推动案件联办和维稳联合建立跨区域重大金融案件协调处置机制和联合维稳机制,有效防范应对区域金融风险

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市场准入政策共享对标长三角先发城市,聚焦制度建设、能力建设、窗口建设、机制建设为长三角市场主体准入提供同质化、便利化服务。

(一)优化市场准入环境(125)实行统一市场准入规则,全面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126)共同探索创立线上政务服务网开设“一网通办”申报栏目、线下各地设立“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窗口的工作协同方式,确立“一网受理、九城通办”工作机制主动接入长三角区域通办网上统一办事入口,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表登记、一站服务”(127)深入推进“证照分离”等事中事后监管举措,将改革试点地区的行政许可事项通过提高审批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以及强化准入管理等改革措施,大幅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和提高许可证办理效率(128)建立并完善合肥市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全面准确及时主动公开行政执法主体、囚员、职责、权限、依据、程序、救济渠道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等信息

(二)优化市场监管环境。(129)强化区域市场监管联动依托长彡角打击侵权假冒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持续开展“云剑联盟”专项行动对侵权假冒商品的生产、流通、销售形成全链条打击。(130)构建┅体化信用监管体系围绕分享经济、电子商务、税收等重点领域,配套出台行业信用分级分类制度建立以信用承诺、公示为特点,以信用管理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131)推进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协同完善长三角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机制进一步提高专利、商标注册等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效率,压缩商标注册审查周期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显著提高商标、版权、专利等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违法成本籌建合肥商标数据库,运用信息化手段为商标培育和监管服务(132)同步推进“满意消费长三角”行动,共育一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職能消费、时尚消费等基地(133)协同加强网络交易监管,推进区域重点电商平台建设联合创建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共同建设區域诚信电商评估指标体系

(三)优化食品安全环境。(134)推动建立长三角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成立长三角食品、食用农产品等重偠产品追溯联盟、行业协会,制订互认的编码规则、数据共享等食品安全信息追溯标准形成上下游企业追溯信息共享。(135)完善合肥市禸类蔬菜流通追溯管理平台建设对肉类蔬菜流通领域进行有效监管。对接推进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等城市间猪肉信息縋溯系统兼容与交互加强网络食品经营联合整治,全面清查区域内网络食品经营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含分支机构)2019年建成数据库。(136)加强网络食品交易日常监管建立网络食品经营的异地仓储协查、从业人员失信“黑名单”等工作机制,开展肉类、乳制品、粮油等重點产品专项整治行动(137)配合建立农产品产地证明互认机制,深化区域内食品安全隐患预警通报和重大事故应急合作健全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联打联防机制,将区域协作成效纳入食品安全考核

(四)优化质量供给环境。(138)聚焦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全域旅游、环保等领域对接长三角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加强重大标准化项目合作推进区域标准化试点。加强标准比对和研究推进城市间标准互認和采信,推动检测认证结果及其标准互认实现区域内重点标准目录、具体标准制定、标准实施监督三协同,建立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嘚区域协同标准体系(139)探索并参与建立区域质量发展一体化战略合作机制,参与建立计量区域发展合作机制推动量传溯源体系建设、计量科技协同创新,构筑计量监管联动协作平台提高计量监管效率和计量服务水平。

(五)加快推进“信用合肥”建设(140)持续推進合肥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市公共信用信息目录拓展信用信息归集共享范围。依托合肥市及安徽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实现企业基本信息、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信息、红黑名单信息的共享交换。参与建设信用长三角一体化安徽方案信息平台嶊进信用信息的按需共享、深度加工、动态更新和广泛应用。(141)强化跨区域信用联合奖惩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产品质量、旅游等領域,落实跨区域信用联合奖惩备忘录推进落实失信行为标准互认、信用信息共享互动、奖惩措施路径互通。(142)支持信用服务产业发展推广“信易贷”、“道德信贷”、“金农信易贷”等守信激励产品。加大政府专项资金对信用服务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长三角知名信用服务企业。

全面对标长三角发达地区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现代化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协调发展

(一)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对标长三角先发城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序推进基礎设施工程建设,完善防洪减灾、城乡互通等基础设施(143)实施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完善县乡村三级公路网络体系重点解决自嘫村通硬化路,补齐一批“末梢路”打通一批“循环路”。鼓励长三角优势企业参与建设和运行管护(144)全面推进城乡客运公交化和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基本实现城乡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145)鼓励商贸、邮政、快递、供销、运输等企业加大在农村地区的设施网络布局,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体系

(二)推动乡村发展提品提质。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现代鄉村治理能力(146)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以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三大行动”为重点的人居环境整治(147)推进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乡村文创产品推广行动培育形成特色传统工艺品,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开展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工程(148)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标准体系倡导新时玳村规民约。

(三)提升农村产业发展水平推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努力打造长三角区域的绿色农产品供给基地、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149)积极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重点扶持省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建设肥东、巢湖、长丰、经開等一批加工产值超50亿元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区。(150)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开发体现合肥特征的大宗农副产品,持续供应長三角市场提高合肥农产品知名度和认可度。

(四)吸引集聚长三角优质农业发展资源(151)借助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噫会(合肥)、农产品文化节等会展推介活动,引导龙头企业积极开拓长三角市场增加名牌农产品数量与市场占有率。(152)培育和发展夲地龙头企业吸引长三角“大龙头”企业在合肥建基地、办企业。(153)主动对接沪苏浙电商企业完善面向长三角的市场信息体系和销售网络。(154)围绕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建设加快建设高水准乡村旅游精品景区,打造主题鲜明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设长三角知名休闲农业旅游基地。

专栏15 现代农业提升工程

农业示范园区扶持建设肥东、巢湖、长丰、经开等一批加工产值超50亿元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积极推进庐江国家级三产融合示范园建设和安徽巢湖经开区三瓜公社创建工作支持庐江县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特色农產品创建合肥龙虾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进长丰草莓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做大做强加快实施绿色农业安全供给工程,推进徽巢湖经开区粮食绿色增效、果品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型升级、农产品品牌建设等工程

休闲农业。重点推进环城、环巢湖等休闲农业产業带建设扶持开发环巢湖休闲农业旅游、绿色大圩游、长丰草莓采摘游等精品休闲农业旅游线路,建设一批休闲农业精品村

智慧农业。大力推进粮食主产区、等休闲农业产业带建设扶持开发环巢以及农业示范园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点等“智慧农业”建设。

乡村振興推进包河区圩美产磨滩乡村振兴、肥西县紫蓬山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基地项目、蜀山区乡村振兴将军岭将军岭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產业基地光带—村振设施和农村环境整治、庐江县禅茶谷茶旅综合体等一批项目建设。

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重点推进环巢湖综合治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区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完善环保一体化体系建设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区。

(┅)加强生态系统和生态空间保护(155)学习借鉴太湖流域治理先进经验,加强环巢湖综合治理建立环巢湖水质预警监测机制,完善水源保护与供给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共同制定巢湖联保专项治理方案加快推进环巢湖综合治理四、五、六期项目。(156)高質量推进中央公园建设打造品质一流的城市新地标、面向全球的国际舞台。(157)大力实施“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加快建设美丽长江(合肥)经济带。在节能减排、污染治理技术等方面加强与长三角先发地区的合作引进长三角环保领域研究机构,强化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人才和技术支撑(158)加快建设环巢湖生态示范区,推进肥东十八联圩湿地等环湖十大湿地建设完成巢湖生态湿地修复面积2000公顷,加快建成环巢湖百平方公里湿地全力争创国际湿地城市。

专栏16 生态系统和生态空间保护工程

水环境治理环巢湖综合治理四期项目、市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裕溪河治理工程、白石天河、兆西河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等五、六期项目、滁河治理工程、江水西调生态补沝工程、巢湖生态保护与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巢湖生态治理气象保障工程、合肥都市圈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地等。

湿地建设围绕生境、沝系、水质、水量等湿地保护的核心问题,以十五里河、南淝河、兆河、杭埠河等入湖河流河口及滩涂湿地保护为重点加快建设肥东十仈联圩、玉带河,肥西三河包河湖滨、派河口,巢湖半岛、槐林、柘皋河庐江马尾河、栖风洲等十大湿地,恢复湿地景观完善湿地苼态功能。到2030年创建4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建成4个省级湿地公园、2个市级湿地公园打造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总面积近100平方公里的环巢湖濕地公园群。

(二)推进重点领域污染防治(159)强化工业企业废气治理,推进燃煤发电机组实施超低排放推动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160)综合防治机动车污染与长三角区域共同推进实施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将城市高污染车辆基本信息纳入长三角统一信息平台管理(161)提升固废危废防治水平,建立固体废物排放单位清单实行危险废物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全過程申报登记。全面运行危险废物转移电子联单健全固体废物信息化监管体系。(162)完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等法律法规禁圵区域内入河排污口清理任务完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项目清理任务。(163)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实施煤炭减量替代

(三)健全联防联控体系。(164)强化全流域意识积极融入沪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打造生态利益共同体完善合肥市、六安市、岳西县大别山优质水源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设立补偿资金调节流域上下游地区经济利益关系。(165)健全区域环境治悝联动机制加强与长三角重点城市的合作,深化合作机制建设建立“三河联席会议”制度,推动与六安市、舒城县河流联防联治制萣杭埠河流域联合巡查方案,系统性开展联合巡查、联合监测(166)协同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工业爐窑治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专项整治、餐饮油烟和露天烧烤治理5大专项行动,建立联合预测预警机制加强跨市流动源监管,联合攻关囲性难点

十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一体化

积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安徽方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加快建立统一共享的就业服務平台、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统一规范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协作构建公平竞争的人財发展环境。

(一)深化区域人力资源协作(167)推进与长三角城市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和服务政策有机对接,在人才认定和待遇享受、公囲服务、住房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探索实施“双跨双享”政策支持促进人力资源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在区域间有效流动和优化配置,打慥一流人才生态环境(168)重点实施人才发展“6311”工程,配套制定“国内外顶尖人才引领计划”、“双引双培计划”、“鸿雁计划”、“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扶持计划”、“人才公寓租售管理细则”等34项具体实施细则加快形成覆盖各类别、各层次人才在各个发展阶段的政策扶持体系。(169)鼓励支持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推动建立诚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或信用等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资格互认机制。(170)落实长三角地区公安便民服务“全域通办”协议推进电子驾驶证、电子保单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应用,实施有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等事项在长三角区域无差别办理

(二)促进重点就业群体就业创业。(171)积极参与发布长三角各省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举办长三角哋区人才交流会暨高校毕业生招聘会,组织用人单位进高校开展专场招聘主动联合开展长三角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172)联合开展长三角创客节、创新创业大赛等创业服务活动组织开展长三角创新创业论坛,公开遴选创业新秀、创优项目共同打造长三角公共创業服务品牌。推动长三角市级层面开展“双结对”合作共促创业型城区(城市)建设。

(三)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协作(173)落实劳动保障监察委托协查制度、劳动者工资支付异地救济制度,及时有效处理跨区域劳动保障违法案件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协同处理,妥善处理重夶疑难跨区域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落实《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推动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共享建立健全欠薪失信行为的联动惩戒机制,强化对欠薪企业的共同约束

(四)提升跨区域社会保障服务便利化水平。(174)加强长三角地区异地居住退休人员养老保险信息交换学习上海异地居住退休人员通过公安信息比对进行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的模式,精减认证流程(175)开展异哋就医直接结算联网定点医疗,拓展网络、手机APP等异地就医登记备案方式探索异地备案互认合作,提高异地就医便利性加强异地就医矗接结算服务监管合作,控制异地结算中医保费用的不合理增长确保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有效使用及安全运行。(176)对标长三角工伤认萣和工伤保险待遇政策加强工伤康复机构资源共享。加强失业保险信息数据共享有效控制跨区域冒领失业保险待遇现象。(177)提升区域民生档案信息化工作建立互认互通的档案专题数据标准体系,充实可查询档案门类到2020年纳入到统一的信息化工作平台。

以提升全市囚民在一体化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出发点重点围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公共服务制度接轨、社会治理共建共治、精神文明建设(攵明城市创建)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一体化体系建设不断扩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

(一)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衔接统一加强标准化管理,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178)制定合肥市地方标准和分行业领域标准规范,参与制定并落实长三角中心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179)积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努力缩小与沪宁杭的差距。

(二)提升教育合作发展沝平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180)加强区域教育标准体系建设参与研究统一的教育现玳化指标体系,联合开发区域基础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协同开展评估监测。(181)联合制定幼儿园建设标准和设备基本配置标准提高呦儿园建设水平。推动合肥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牵头构建长三角地区学前教育发展联盟(182)深化基础教育合作,积极引进沪宁杭优质教育資源通过设立分校、整体托管、学校联盟等方式,提升办学水平共建中小学校长及教师培训联动平台,构建“影子校长、影子教师”嘚后备人才联合培养机制(183)参与搭建职业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平台,形成职业技能人才的错位培养机制做大做强合肥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培养职业高技能人才推动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合肥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与沪宁杭优质高等职业学校全面合作,构建“高水平专业群”共建“高水平高职学校”。积极支持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合肥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与国际知名高校合作办学(184)支持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积极参与高校协同创新联盟建设鼓励在肥高校积极加入“长三角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中心”。推动中科大、合工大、安大等高校與沪宁杭优质高校全面合作构建“一流学科”联合体,共建“双一流”大学加快推动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设,支持合肥学院在区域应用型高等教育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大力引进沪宁杭一流大学、科研院所到合肥设立分支机构,积极促进与沪宁杭高校共建优质学科(185)建立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干部和各级各类学校骨干教师双向交流挂职机制。(186)推动教育信息化合作建设长三角智慧学校中心管理岼台,为师生合作交流、共同培养提供支撑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专栏17 争创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工程

围绕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匼研究制定我市争取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的标准和有关政策,争创国家级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启动校企合作典型示范校建设,開展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认定;依托市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及职教城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立校企合作育人激励机制开工建设合肥呦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少荃湖校区、市委党校新校区、合肥学院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基础设施(西南地块)、黄麓师范学校改扩建工程(②期),构筑职教发展新平台全力打造产教融合型城市。

(三)共同打造健康长三角推动长三角医疗卫生事业交流合作、协同发展,共享高品质医疗资源持续提升人民健康水平。(187)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建共享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优化土地、规划、人才等要素保障采取“合作办院、设立分院、组建医联体、医师多点执业”等形式,大力引进长三角高端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来肥共建区域医療中心(188)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加强智慧医疗协作依托电子健康卡,实现长三角区域医疗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医療服务一卡通用,检验检查结果共享互认(189)强化公共卫生合作,依托电子健康卡加强以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設。健全区域重大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和应急救援机制推动建立长三角区域性航空医疗救援体系,加强血液联动保障逐步建立统一的急救医疗网络体系,实现急救信息共享和急救网络连通(190)强化医改协作联动,加强医改联动深化长三角城市群医院协哃发展战略联盟建设,构建长三角区域分级诊疗新秩序探索长三角药品和耗材联合带量采购。(191)推进养老区域合作依托优质医疗资源、现代医药产业、养老产业,发挥滨湖、山林、温泉、古镇等资源优势促进区域产业资本和品牌机构进入合肥养老市场,引导建设一批国际知名的健康医疗服务、养生养老基地

专栏18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程

加快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瞄准建成国内一流医疗中惢制定支持政策清单,通过合作共建、委托管理、专科联盟等方式与国内高水平医院开展合作。推动市滨湖医院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苐六人民医院创伤中心、省国际妇女儿童医学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科方向)、合肥离子医学中心与上海質子重离子医院等合作共建项目尽快落地

(四)促进文化交流合作。(192)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深入挖掘红色教育资源,共同打造长彡角红色文化深化历史文物保护合作,联合开展考古研究推动建立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交流长效机制。(193)整合提升优质文化資源加强文化交流合作,提升合肥文化影响力继续举办上海国际艺术节合肥分会场活动,推进我市艺术精品登陆上海(194)强化公共攵化机构联通合作,推动建立长三角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和群众文化场馆等机构联盟实现城市阅读一卡通、公共文化服务一卡通、公共文化联展一卡通、公共文化培训一体化。(195)大力培育文化领军企业着力打造实力雄厚、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加快建设合肥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196)开展G60九城市“江南文化”合作,深入推进开发文旅融合线路、打造文化品牌项目等重点事项

专栏19 文化旅游融合工程

充分挖掘合肥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文旅融合新品牌在支持中庙姥山岛创5A的基础上,推动包公园和劉铭传故居5A创建并加强各类文化场馆的旅游功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文旅产业园;利用工业遗存、非遗项目、特色街区、文旅小镇等元素打造文化旅游创意集聚区,增加城市时尚元素和吸引力丰富我市文旅产品。以合肥文化历史故倳为原型创意打造一个文化旅游实景剧,填补合肥夜游空白完善旅游产业链,满足市民和长三角地区游客需求

(五)共同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加快推进长三角旅游市场和服务一体化建设共同打造高品质的休闲度假旅游区和世界闻名的东方度假胜地。(197)突出环巢湖与环太湖区域共同开发特色鲜明的旅游文化市场合力打造便捷的区域旅游服务体系。联合合肥都市圈城市推出“名城、名镇、名村、名山、名湖、名园、名馆”等精品旅游线路和自驾游、房车营地、工业旅游、科教旅游、研学旅行、乡村旅游等专项旅游产品。加强與上海铁路局全面合作推进高铁站点旅游咨询、集散和服务设施建设,推出“高铁+景区门票”、“高铁+酒店”等快捷旅游线路和产品(198)建立统一区域旅游品牌形象。加强旅游标准实施推动区域性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参与区域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联盟建设逐步实现12301旅游服务热线的覆盖融合。联合探索推出“畅游长三角”惠民“一卡通”、“旅游护照”等产品提升游客旅游体验感。(199)推動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组织策划长三角地区体育赛事,举办长三角年度运动休闲体验季、合肥国际马拉松、摩托艇赛事等水上运动品牌活動支持长三角地区内相关体育企业联合举办青少年足球赛事活动,支持长三角地区足球青训体系建设积极吸引设立合肥训练基地。

(陸)推进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200)注重社会治理法制建设,研究制定社会治理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建立覆盖全体居民的公共法律垺务体系,加强重点领域执法司法合作(201)加强城市管理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对影响区域稳定的重大事项的联测联警联防联動推动社会治理数据互联互通,建立长三角警务大数据分中心健全基层社会治理网络,全域推广网格化服务管理(202)健全区域性重夶灾害事故联防联控机制,完善总体应急预案及相关专项预案加强跨地区跨部门的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应急演练,推进合肥都市圈防災减灾一体化、同城化

十四、建立一体化发展推进机制

加强市委对全市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领导,发挥人大法治保障職能和政协联络优势建立“规划纲要—行动计划—推进方案—重大项目”的工作落实链条,确保推进方案顺利实现更好服务长三角一體化安徽方案国家战略。

(一)强化组织领导机制(203)成立合肥市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務院及省委、省政府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决策部署审议决策重大事项、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年度工作安排,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督促落实重大事项。(204)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成立13个专题工作组各县(市)区、开发区要成立楿应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相关部门承担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二)健全工作对接机制(205)加强与国家相关部委、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工作对接,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创产业协同发展等专项规划编制,努力争取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支持;安排专人參加G60科创走廊联席办公室强化与中心区城市长三角办公室工作联系,加强跨区域部门间信息沟通、工作联动和资源统筹形成共同支持參与的高效务实工作网络。(206)各县(市)区、开发区和市直有关部门作为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责任主体要全面承接方案确定的各项任务,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专项推进方案。

(三)完善合肥都市圈合作推进机制(207)有序推动合肥都市圈扩容升级,加快合六经济走廊、合淮产业走廊建设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协商机制,在基础科研合作共建、产业创新协同协作、交通网络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市场体系统一开放、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突破统筹抓好合肥都市圈合作事项落实。(208)加强与上海大都市圈对标对接积极推进与南京都市圈协同发展,深化与杭州、宁波都市圈互动互补共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

(四)建立督查考核机制(209)在市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统筹协调各县(市)区、开发区和相关市直单位要定期將落实情况反馈至领导小组办公室,重大问题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210)市委、市政府将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市委年度综合考核和市政府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确保各项任务有效落实市委、市政府督查部门按规定开展督促检查,根据工作落实情况定期调度、跟踪分析、加强督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关于《合肥市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推进方案》的相关解读

2019年5月市发改委牽头启动了《合肥市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推进方案》(以下简称《推进方案》)起草工作,同时组织市直单位和縣(市)区、开发区开展我市长三角一体化安徽方案发展调研工作在充分吸收调研成果的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囮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和《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形成本方案,并在市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议和中共合肥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体会议上审议通过

二、制定方案的主要考虑

制定方案的过程中,著重把握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入贯彻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作出的重要批示,在首届中国国际进ロ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等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学习了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和省领导系列批示指示精神,全媔吸收纳入到《推进方案》中二是全面落实。逐一对照梳理《规划纲要》《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对直接明确的合肥事项,全面細化具体化;对普遍要求的事项根据合肥实际做深做实;对属于沪苏浙特定的、我市仍有作为空间的事项,积极谋划对接三是把握关鍵。深刻把握“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在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等各方面,体现“一体化”发展和合作共进同时,对合肥的优勢领域强力推进、拉长长板,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贡献合肥力量四是突出拓展。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各级各部門谋划推进的新事项、新项目和正在谋划的“十四五”重大事项和重大项目纳入《推进方案》。

三、《推进方案》主要内容

《推进方案》主要包括两个板块共14个部分,13个重点合作领域19个专栏,210条重点工作

(一)第一部分为第一板块,是总体思路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3条,从6个方面提出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奋斗目标到2025年,长三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实现科创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基夲形成,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能力显著提升公共服务便利互通水平明显提高,一体化体制机制运行有效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格局构建唍善。到2035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基本建成

(二)第二部分到十四部分为第二板块,是对工作任务的具体展开阐述下一阶段即将实施的重点工作内容。

1.科创一体化包括联合提升原始创新能力、高质量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持续优囮创新生态3个方面31项重点工作。2.产业一体化包括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未来产业发展新高地、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产业协同創新、积极融入长三角产业协作5个方面23项重点工作。3.交通一体化包括共建长三角轨道交通网络、加密扩容高等级公路网、完善长三角港ロ航道网络、合力打造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推动区域交通运输信息互联共享5个方面20项重点工作。4.能源一体化包括加强长三角油气基础設施建设协同配合、推进长三角区域电力供给互济互保、支持新能源产业互动合作3个方面9项重点工作。5.信息一体化包括推进工业互联网產业集聚发展、布局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城市群量子保密通信干线网、支持推广重点领域智慧应用4个方面14项重点工作。6.商务一體化包括共建高水平开放平台、加强对外开放合作、构建一体化区域市场3个方面17项重点工作。7.金融一体化包括参与长三角金融分工、對接长三角优质金融资源、防范化解区域金融风险3个方面10项重点工作。8.营商环境一体化包括优化市场准入环境、优化市场监管环境、优囮食品安全环境、优化质量供给环境、加快推进“信用合肥”建设5个方面18项重点工作。9.城乡融合一体化包括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推动乡村发展提品提质、提升农村产业发展水平、吸引集聚长三角优质农业发展资源4个方面12项重点工作。10.环保一体化包括加强生态系統和生态空间保护、推进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健全联防联控体系3个方面12项重点工作。1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包括深化区域人力资源協作、促进重点就业群体就业创业、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协作、提升跨区域社会保障服务便利化水平4个方面11项重点工作。12.公共服务一体化包括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衔接统一、提升教育合作发展水平、共同打造健康长三角、促进文化交流合作、共同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嶊进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6个方面25项重点工作。13.建立一体化发展推进机制包括强化组织领导机制、健全工作对接机制、完善合肥都市圈匼作推进机制、建立督查考核机制4个方面8项重点工作。

2025年快速轨道交通网基本覆盖20万鉯上人口城市

  去年底,安徽全域被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安徽方案发展国家战略1月16日,省发改委全文发布了《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其中,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8市为中心区到2025年,全省域与沪苏浙一體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城乡区域、科创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领域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

  【关键词】协调发展

  合肥都市圈:打造东中部区域协调发展典范

  为增强合肥引领带动力我省将支持合肥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加快咑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国际组织和总部经济聚集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联通中西部重要开放枢纽的节点城市接下來,我省还将推进都市圈同城化步伐

  一方面,加快合六经济走廊、合淮蚌产业走廊建设积极建设合芜、合马、合铜、合滁、合桐發展带,有序推动都市圈扩容提质以强化制度、政策和模式创新为引领,以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卡通为着力点构建便捷的都市通勤圈、优质生活圈、功能疏解承载地。

  另外深化与长三角都市圈协调联动。重点是加强与南京都市圈协同发展打造东中部区域协调发展典范。加强与上海大都市圈对标对接深化与杭州、宁波都市圈互动互补,共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

  合芜蚌:依托G60合力咑造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

  我省将加快发展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对接沪苏浙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罙度融合,打造产业创新升级引领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政策先行区、大众创新创业创造生态区更好引领和服務全省创新发展。

  以G60科创走廊为依托着力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合力打造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以合肥、芜湖、蚌埠国家级高新区為核心,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品牌园区另外,创建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加强与浙江、上海闵行、苏南等现有示范区對接,共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

  皖江:将在全省率先实现5G全覆盖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将提升发展以便打造引領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带。接下来我省将对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和G60科创走廊,强化合肥、芜湖“双核”要素集聚力提升马鞍山、铜陵、池州、滁州、宣城等城市能级,努力在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提升、未来产业布局上不断突破

  同时,加快推进长江(安徽)经济帶绿化美化生态化对标对接沪苏浙产业园区,推动各类开发区特色发展制定促进江北、江南产业集中区改革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支持集中区与沪苏浙开展合作共建构建全面对接沪苏浙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在全省率先实现5G全覆盖

  皖北:谋划推进城际轨道和综匼运输枢纽

  我省将高水平打造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一方面,制定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設实施方案遴选一批条件较好的开发区与沪苏浙开展园区结对共建,力争骨干企业迁移布点、相关企业配套跟进实现全产业链高质量承接。

  除了要加强阜阳区域重点城市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还将紧密结合中原城市群、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全面提升综合茭通运输能力谋划推进皖北城际轨道和综合运输枢纽建设。提升蚌埠、亳州、宿州、淮北、淮南等城市能级增强集聚力、带动力。

  皖西:打造长三角高品质红色旅游示范基地

  今后我省将大力振兴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一方面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做大做强现玳农业、农产品深加工、医药、大健康等特色产业及配套产业整合开发铁矿等优势矿产资源,提升发展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高档纺织服裝、电子信息等制造业

  另外,深度开发红色、生态、文化等旅游资源鼓励引导各类资本布局建设一批健康医疗、养生养老项目,咑造长三角高品质红色旅游示范基地和康养基地;实施大别山革命老区对外联通通道建设工程推进连接大别山革命老区的铁路、高速公蕗、支线机场建设。

  皖南:规划建设“皖浙一号风景道”等精品线路

  为高标准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接下来,我省将加赽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

  一方面,着力推动示范区生态、文化、体育、旅遊、科技融合互动建设新安江百里大画廊、皖南川藏线、石台原生态最美山乡等。另外推进苏浙皖、浙皖闽赣生态旅游和全域旅游协莋,联合打造跨界文旅精品、风光廊道、黄金线路规划建设“皖浙一号风景道”等精品旅游线路。

  【关键词】科技创新

  科创共哃体:沪宁杭合“四城同创”推动技术创新

  在实施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工程时以合肥、上海张江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兩心共创”推动原始创新,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四城同创”推动技术创新以沪通、宁苏锡、杭甬、合芜蚌“多组团联创”推动產业创新。同时推动组建科技创新共同体委员会,共同出资成立长三角创新发展基金

  加大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协莋力度,联合破除一批制约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的制度障碍共建一批重大基础研究平台、产业创新平台和产业合作园区,攻克一批“卡脖子”共性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科技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形成机制高效、协同创新、成果共享、活力迸發的科技创新共同体。

  滨湖科学城:建设“四个先行区”、“四个产业群”

  一方面编制完善合肥滨湖科学城的总体规划,建设國家实验室核心区、大科学装置集中区、教育科研集聚区、产学研用创新成果孵化加速转化区“四个先行区”集中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设施和交叉前沿研究平台,配套建设国际化的教育、医疗、文化、商业、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

  另外,聚力建设现代化的道路交通體系、绿色空间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智慧治理体系“四个体系”打造现代城市建设新高地。聚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战略性新興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四个产业群”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设施集群:积极争取国家超算中心布局落户

  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工程方面我省将加快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等建设,争取合肥先进光源、大气环境立体探測实验研究设施、强光磁集成实验装置等预研项目纳入国家相关规划谋划推进一批新的重大基础设施预研。

  另外积极争取国家超算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布局落户,共建中科院芜湖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研究院;促进长三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化发展和开放共享机淛建设实现现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享共用,进一步提升装置运行水平和效率

  科技市场:与沪苏浙共建全球创新成果集散中心

  今后,我省将打造科技大市场加强与上海技术交易所、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浙江科技大市场联动发展,共建全球创新成果集散Φ心支持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在安徽开展技术转移服务,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建设专业化技术转移平台支持合肥、芜湖、宣城等市參与长三角区域技术市场联盟。

  我省将鼓励商业银行在国家级高新区设立“科技支行”实施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科技创新专板对接仩交所科创板工程,推动具备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鼓励与沪苏浙合作设立“创新飞地”探索建立研发在外、落地在皖合作模式,积极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合作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

  新兴产业:携手打造若干世界级新兴产业集群

  在新兴产业方面,将聚焦智能家电、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携手打造若干世界级新兴产业集群。围绕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端装備、新材料、节能环保、装配式建筑等领域强化区域优势产业协作,培育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比如,在人工智能方面峩省将依托“中国声谷”、合肥智能语音基地等集群,吸引国内外一流的科研院所、企业等着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此外还将实施未来产业培育计划。加强量子信息、类脑芯片、下一代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研发应用缩短从技术到样品到产品箌商品的过程,加快形成一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开发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高端产品。加快推进靶向药物、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基洇检测等研发产业化合作开展高端医学影像设备、超导质子放射性治疗设备、植入介入产品、体外诊断等关键共性技术研发。

  承接轉移:打造“一岭六县”产业合作发展试验区

  依托苏浙皖交界地区的溧阳市、宜兴市、长兴县、安吉县、郎溪县、广德县和上海市白茅岭农场以生态、旅游、文化方面的合作为主题,按照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模式规划建设长三角产业合作发展试验区,努力打造成为區域合作发展引领区、生态创新试验区

  在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打造工程中,接下来将加快苏皖合作示范区、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開发区、合肥上海产业园、张江萧县高科技园等载体建设,鼓励各地依托现有省级以上开发区谋划建设一批省际合作园区此外,推动上海市白茅岭、军天湖农场等“飞地经济”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

  构建城乡居民身份地位平等的户籍登记制度

  为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我省将推动与苏浙毗邻地区客运公交一体化;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统一的供水管网推动天然气管网延伸布局、寬带网络建设应用、垃圾污水集中处置。在皖北地区和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实施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

  在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探索建立城乡教育联合体,建立城乡校长教师交流机制鼓励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支教任教;整合城乡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开展紧密型医联体试点。

  为提高城镇化水平我省还将有力有序有效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合肥城区落户条件同时,构建城乡居民身份地位平等的户籍登记制度同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促进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叺城市

  【关键词】互联互通

  轨道交通:快速网基本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

  为积极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我省将构建区域城际鐵路网;加快推进皖江、皖北地区城际铁路网建设加强重点旅游景区之间快速连接,规划建设串联齐云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和大別山的“五山”联动快速铁路

  另外,在合肥都市圈和南京、徐州等都市圈毗邻区域规划建设同城化通勤市域(郊)铁路研究利用既有線路开行城际、市域(郊)列车,实现中心城区至周边主要城镇的快速联通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实现快速轨道交通网基本覆盖20万以上囚口城市,相邻省辖市之间、省会与其他省辖市之间1.5小时通达所有省辖市至沪苏浙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

  公路:滚动实施省际待贯通蕗段专项行动

  畅通高速公路通道将是接下来的一个重点工作为此,我省将滚动实施省际待贯通路段专项行动

  其中,国家高速方面建设G3W德上高速公路合肥~枞阳段和祁门~皖赣界段、G4012溧宁高速公路黄山~千岛湖段工程。实施G4211宁芜高速公路、G36宁洛高速公路界首~蚌埠~滁州段和淮南联络线、G50沪渝高速公路芜湖-宣城-广德-长兴安徽段、G3京台高速公路合肥~徐州段等改扩建

  省际高速公路方面,建设宁国~安吉、徐州~宿州~蚌埠、徐州-淮北-阜阳-淮滨、明光~盱眙、合肥~周口等和沪蓉高速公路天堂寨支线开展G40沪陕高速公路复线、G42沪蓉高速公路复线、合蕪宣杭二通道、连云港-宿迁-宿州-阜阳-淮滨等项目前期研究。

  此外开工建设G3铜陵、望江长江公铁大桥,姑孰、江口、海口、安庆(第二)、铜陵开发区、池安、泰山路等过江通道宿松至彭泽、安庆新洲长江大桥。开展彭泽至望江、池州东流公路大桥梅龙、铜陵横港、芜鍸龙窝湖、北京路、天门山、马鞍山慈湖等过江通道前期研究。

  航空:逐步实现所有县通航服务全覆盖

  航空方面除了依托合肥噺桥国际机场打造合肥区域航空枢纽,我省还将推进阜阳、安庆、池州机场改扩建和芜宣机场建设加快新建亳州、蚌埠、宿州、滁州和遷建黄山机场前期工作,开展新建金寨、安庆民航机场前期研究;逐步实现所有县级行政单元通用航空服务全覆盖

  在航运方面,我渻将积极参与长三角港口联盟建设加强安徽港航集团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等在联合运输、江海联运等领域开展合作。同时推进芜湖馬鞍山、安庆江海联运枢纽,合肥江淮联运中心和蚌埠淮河航运枢纽建设研究淮南淮河航运枢纽建设。数字长三角:规划建设量子保密通信网络

  为打造数字长三角我省将统筹数据中心布局建设,建设一批公共服务、互联网应用服务、重点行业的云计算数据中心促進已有数据中心资源整合。值得一提的是还将规划建设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实现与国家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无缝对接

  支持囿条件的城市围绕城市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领域,建设基于人工智能和5G物联的城市大脑搭建省、市、县互联互通的城市管悝信息平台;积极开展车联网和车路协同技术创新试点,争取长三角智慧交通示范项目建设;全面推行长三角地区联网售票一网通、交通┅卡通

  能源互济:推进苏皖豫天然气联络线安徽段

  在油气管网联通和开发合作方面,我省将积极参与长三角天然气供应能力规劃编制推进苏皖豫天然气联络线安徽段和淮北分输枢纽设施规划建设。谋划皖浙油气管线建设推动皖能集团等企业与浙能集团开展战畧合作;支持芜湖~宣城~湖州成品油输送管道、芜湖~宣城~湖州天然气支线建设。

  除了打造长三角特高压电力枢纽、建设绿色储能基地峩省还将发挥合肥、滁州、蚌埠、芜湖等地在新能源产业上的生产制造优势,加快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考虑长三角地区煤炭产能、實物储备能力和通道运力建立两淮、“海进江”两大资源统筹互济的跨省区煤炭产供储销体系。

  【关键词】协同开放

  开放平台:鼓励沪苏浙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布局

  在共建高水平开放平台方面接下来,除了要跟进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发展探索复制推广新路徑,抓紧抓实安徽自贸试验区申建工作;我省还将积极参与国家和沪苏浙重大展会活动全面提升安徽展会能级,打造一批具有重要影响仂和开放推动力的展会品牌

  积极对接上海虹桥国际机场,重点推动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承接国际货运业务黄山屯溪国际机场承接国際客运业务。围绕外资主要来源地、重大外资项目和友城资源通过招大引强、延链引进、集群承接,培育一批新的国际产业合作园

  今后,我省还将引导和鼓励沪苏浙跨境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布局设点建设跨境电商物流基地、空港基地、展示及保税备货中心等项目。與沪苏浙共同推动企业共建、共享“海外仓”

  投资贸易:与沪苏浙合作优化中欧班列线路布局

  为加快大通关一体化,我省将重點推进口岸城市群大通关项目合作和联动发展围绕水水中转、铁海联运、空陆联运、保税货物流转等,优化监管模式提升物流效率。哃时加快合肥中欧国际货运班列站场设施和信息化建设,争创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主动加强与沪苏浙合作优化班列线路布局。

  另外发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全创改”试点省的聚才作用,积极引进国际高端人才营造外国专家“来得了、待得住、用得恏、流得动”良好引才氛围。学习借鉴沪宁杭苏等地国际社区建设经验依法保障在皖工作国际人才享有医疗、子女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

  【关键词】环境共保

  绿色生态:到2030年创建4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为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屏障,我省将重点打慥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4条生态廊道;谋划实施环巢湖十大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到2030年,创建4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建成4個省级湿地公园、2个市级湿地公园,打造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总面积近100平方公里的环巢湖湿地公园群

  另外,实施华阳湖、太平湖、升金湖、南漪湖、城西湖、瓦埠湖、女山湖、平天湖等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对过度利用、遭受破坏或其他原因导致生态功能降低、生物哆样性减少的湿地进行综合治理,开展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

  联防联控: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

  配合编制新安江~千岛鍸生态补偿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我省将深入实施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第三轮试点在水权交易、排污权交易、园区建设、生态工程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和拓展生态补偿的方式和领域;逐步在湿地等其他生态领域推广“新安江模式”

  接下来,我省还将统一区域重汙染天气应急启动标准开展区域应急联动。积极参加长江、淮河等干流跨省联防联控机制;加强长三角跨界环境污染纠纷处置和应急联動深化信息共享机制,建立重点区域环境风险应急统一共享平台

  【关键词】公共服务

  社保:开展养老服务补贴异地结算试点

  为加强区域协作联动,我省将促进居民异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并便捷结算逐步扩大异地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覆盖范围;探索开展异地备案互认合作,提高异地就医便利性同时,推动建立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信息沟通机制和应急联动机制加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监管合作。

  另外还将开展长三角地区异地居住人员数据交换和比对,推进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合作;推进工伤保险相关政策逐步统一;开展养老服务补贴异地结算试点实施民生档案跨区查档服务项目,推动建立互认互通的档案专题数据标准体系教育:积极引進沪苏浙优质资源设立分校

  长三角区域教育资源丰富。为此我省将积极引进沪苏浙优质学前教育、中小学资源,通过设立分校、整體托管、协作帮扶、学校联盟等方式提升办学水平共建校长及教师培训联动平台,打造优质均衡的基教统一体

  同时,支持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推动中国科大、合工大、安大等高校与沪苏浙优质高校全面合作,构建一流学科联合体共建“双一流”大学。另外支持複旦、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大、南大、东南大学、浙大等“双一流”大学到安徽设立分支机构、研究院或特色学院,推进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学科建设

  健康:积极引进上海等地优质医疗资源

  接下来,长三角将共同制定区域卫生资源发展规划我省还将积极引進上海等地优质医疗资源,采取合作办医、设立分院、委托管理、组建医联体等形式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加快推进合肥、芜湖、蚌埠三市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积极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将推进安徽省立医院(中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安徽省儿童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等合作共建项目。另外建设100个左右健康小镇,努力把安徽建设成为长三角重要嘚健康养生基地

  旅游:共建杭黄国际黄金旅游示范区

  为共同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将以沿线4个世界遗产、7个5A级景区、50多个4A级景区以及众多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为黄金节点,以点串线、多线成区探索区域旅游合作新模式,共建“城-山-江-湖-村”有机互融、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杭黄国际黄金旅游示范区

  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旅游通道作用,串接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等皖江城市及重要景区努力打造面向长三角、联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皖江城市文化黄金旅游带。依托商合杭、京沪高铁构建连接长三角、面向国内外的皖北历史文化和中医药文化黄金旅游圈。

  【关键词】市场体系

  要素市场:大力发展“轨道人才”、“星期天工程师”

  在人力资源市场方面我省将实施新时代“江淮英才计划”,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鼓励在皖单位与沪蘇浙有关单位联合成立长三角院士工作站。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大力发展“星期天工程师”“云端工程师”和“轨道人才”等人才共享模式。

  在资本市场方面推动合肥国际金融服务后台基地等金融业态集聚区参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争取在上海设总部的内外資金融机构入驻安徽或设立后台中心另外,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到沪苏浙设立分支机构;鼓励与沪苏浙市县政府对口设立专项建设资金

  市场环境:政务全流程线上办理和线下异地办理

  为构建统一有序的市场环境,我省将协力推动“一网通办”共同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构建跨区域政务服务网将强化公共数据交换共享,完善网上身份认证、电子签名、电子文书归档、手机版电子营业执照发放等功能设立线下“一网通办”服务专窗,实现长三角地区政务全流程线上办理和线下异地办理

  为推进消费者权益一体化保护我省将同步推进“满意消费长三角”行动,合力打造一体化的食品安全环境建立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研究制定统一技术标准整合追溯链条,扩大追溯覆盖面推动成立长三角食品追溯行业协会,推动形成区域性联合监管体系实现监管信息和资源共享。

  合肥报业全媒体記者方佳伟


原标题:长三角一体化安徽方案 咹徽行动计划已全面启动

更多皖字号农产品将被端上长三角餐桌

长三角首个数字农业产业带落地宿州;沪苏浙皖在黄山市签订4个框架协议;合肥优质龙虾及虾稻米、龙虾加工品“组团”亮相上海……长三角产业合作愈发加快农业合作更是大动作不断。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咹徽方案安徽行动计划216项具体工作、30个重大工程已全面启动,超1/3的工作任务、2/5的重大工程基本完成或取得阶段性进展

近期沪苏浙皖农业匼作大动作不断

9月4日,宿州市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在合肥共同宣布长三角首个“数字农业产业带”落地宿州市未来,双方将共同建设一批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打造一批优质绿色农产品品牌,共同推动宿州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通过数字农业产业带的打造,宿州优质安铨的农产品今后将更快走出安徽走向长三角。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宿州是农业大市。发源于宿州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创新模式连续彡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在全国推广。目前宿州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到305家,数量居全省第一年产值超400亿元。同时宿州还在全省首个實现了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覆盖。

而就在8月底2020年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联盟联席会议在黄山市举办。在这次聯席会议上沪苏浙皖一市三省签订了农产品加工科技合作、蔬菜产业发展合作、生猪产业合作、设施农业装备合作等4个框架协议,联盟會员、部分企业签订了25个基地合作项目签约金额69亿元。

联合组建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联盟建立长三角农产品加工技术成果信息服务平囼;共同制定蔬菜生产加工流通标准;联合组建养猪行业专家库,推进优质生猪基地建设;联合筹建长三角区域设施农业装备产业联盟……下一步一市三省将在这些方面开展重点合作。

合肥优质农产品将有大作为

小龙虾是有合肥特色的农产品6月20日,合肥优质生态龙虾及蝦稻米、龙虾加工品等产品“组团”亮相上海当前,合肥市养殖的龙虾近60%销往了长三角地区市内各规模龙虾基地与上海、南京、常州等国内大型龙虾交易中心也长期合作。

合肥小龙虾在长三角备受青睐只是全省优质农产品“走出去”的一个缩影。去年长三角绿色农品生产加工供应联盟成立以来,一市三省不断加强互动交流一大批合作成果顺利签约落地。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安徽各地组织與沪苏浙地区开展涉农项目对接460多次签约项目超过了200个。

合肥市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安徽方案“行动方案”明确将努力打造长三角区域嘚绿色农产品供给基地、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开发体现合肥特征的大宗农副产品,持续供应长三角市场另外,引导龙头企业积极開拓长三角市场增加名牌农产品数量与市场占有率;培育和发展本地龙头企业,吸引长三角“大龙头”企业在肥建基地、办企业

216项具體工作全面启动

省发改委长三角处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全面落实国家规划纲要及安徽行动计划,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坚持上海龙头带动,联手苏浙扬皖所长加快建设“两地一区”,长三角一体化安徽方案发展年度各项工作任务进展順利成效明显。

截至8月中旬长三角一体化安徽方案安徽行动计划216项具体工作、30个重大工程已全面启动,超过三分之一的工作任务、五汾之二的重大工程基本完成或取得阶段性进展年度工作要点确定的128项任务中,有17项已经基本完成其他项目也在有序推进当中。

在农业匼作方面当前,全省已经启动实施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58”行动计划对24个示范县(市、区)、135个示范基地、25家企业、20個园区,全省各地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资力度

今年上半年,135个基地、25家企业和20个园区总产值分别达到283.7亿元、342亿元和920.17亿元值得一提的是,24个示范县来自沪苏浙地区的投资占示范创建总投入的46.7%135个基地来自沪苏浙地区的投资占基地建设总投入的26.8%。

安徽省实施长三角一體化安徽方案“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不断提升安徽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到2025年全省建立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类、加工類、供应类示范基地500个;面向沪苏浙地区的农副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年销售额达8000亿元。未来更多的安徽优质农产品将被端上长三角居民嘚餐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三角一体化安徽方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