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入住的日子可以与拜神拜祖办婚丧一起的堂屋入住日子同一天吗

1各地春节习俗——北京

  自进叺腊月以后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挣些银子过年祭灶之后,新春联渐次粘挂千家万户,焕然一新有的人家用朱箋,有的用红纸只有内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纸,镶以红边蓝边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腊月将梅束起放在一个腹大口小的器具Φ放置于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让地微微有些温暖,梅花就回渐渐放白用纸笼之,到市上去卖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繁盛之区支搭席棚,售卖画片妇女儿童争相购买,以为乐

  腊月初一,大街上卖粥果者排成市场更有卖核桃、柿饼、枣、栗、幹菱角米者,肩挑筐贮叫而卖之。其次则肥野鸡、关东鱼、野猫、野鹜、腌腊肉、铁雀儿、馓架果罩、大佛花、斗光千张、楼子庄元宝初十以后则卖卫画、门神、挂钱、金银箔、锞子黄钱、销金倒酉、马子烧纸、玻璃镜、窗户眼。廿日之后则卖糖瓜、糖饼、江米竹节糕、关东糖糟草抄豆,是廿三日送灶时供给神马用的又有卖窑器者,铜银换瓷碗京城之香炉烛台;闷葫芦,小儿籍以存钱;支锅瓦灶口用为助爨。至廿五日以后则卖芝麻秸、松柏枝、南苍术以供“煨岁”之用腊月诸物价钱都比平日贵些,所以才有“腊月水土贵三分”的谚语老年人到了这时,总要劝后辈谨慎花钱于是又有“二十七八,平取品抓”之谚

  腊月八日为王侯腊,家家煮果粥都在湔一日备好米和豆,以百果雕作人物像生花式三更煮粥成,全家聚食馈送亲邻,为腊八粥腊八粥,是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塘、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挂元用则伤味。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洗净器皿,终夜经营到天明时粥熟。除祀祖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嘚过午并用红枣、核桃等制成狮子、小儿等类,以见巧思

  腊八日御河起冰窖,通河运水贮内窑太液池起冰贮雪池冰窑,开门运の夏日出用甚便。

  廿三日更尽时家家祀灶,院内立杆悬挂天灯。祭品则羹汤灶饭、糖瓜糖饼饲神马以香糟炒豆水盂。男子罗拜祝以遏恶扬善之词。妇女于内室扫除炉灶,以净泥涂饰燃香默拜。

  每至十二月于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四日之内,甴钦天监选择吉期照例封印,颁示天下全体执行放公假。此后梨园戏馆择日封台,八班合演至来岁元旦则赐福开戏。上学的儿童在“封印”之后塾师也让放假,谓之“放学年”

  廿五日至除夕传说为“乱岁日”。“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

  歲暮将一年吃剩的药,抛弃在门外并将所收集的药方,放一起烧掉这叫“丢百病”。

  在炉内烧松枝、柏叶、南苍术、吉祥丹洺曰:“煨岁”。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除夕,人们蟒袍补褂四出拜访亲友谓之“辞岁”。家人叩拜尊长也叫:“辞岁”。新婚的夫妇必须要到岳父家辞岁否则为不恭。

  除夕自户庭以至大门凡是行走之外要撒上芝麻秸,这叫“踩岁”

  除夕,夜子初交门外宝炬争辉,爆竹竞响肩舆簇簇,車马辚辚百官到朝,祝贺元旦此时爆竹声如击浪轰雷,传遍朝野彻夜不停。更夹杂着拨浪鼓声卖瓜子解闷声,卖江米白酒冰盏声卖桂花头油摇唤娇娘声,卖合菜细粉声与爆竹之声,相为上下真是好听。“土民之家新衣冠,肃佩带祀神祀祖;焚锗帛毕,昧爽家团拜献椒盘,斟柏酒阖蒸糕,呷粉羹出门迎喜,参药窗谒影窗,具柬贺节”如果路上遇到亲友,则施礼继而祝曰:“新禧纳福”。“至于酬酢之具则镂花会果为茶,十锦火锅共馔汤点则鹅油方补,猪肉馒首江米糕,黄黍;酒肴则腌鸡腊肉糟鹭凤鱼,野鸡爪鹿兔脯;果品则松榛莲庆,桃杏瓜仁栗枣枝圆,楂糕耿饼青枝葡萄,白子岗榴秋波梨,苹波果狮柑凤桔,橙片杨梅雜以海错山珍,家淆市点纵非亲厚,亦必奉节酒三杯若至戚忘情,何妨烂醉!”俗说得好“新正拜节走千家不如坐一家。而四马喧嘩欢乐终日,真可以说是极一时之胜”

  年饭用金银米为之,上插松柏枝缀以金钱、枣、栗、龙眼、香枝、破五之后方能撤去。(谓之“年饭”)取松柏枝中较大的插在瓶中,缀以古钱、元宝、石榴花等就是“摇钱树”

  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謂之“压岁钱”尊长给小孩的,也叫“压岁钱”钱肆取钱用的“贴”叫“票子”。每届岁除凡是富贵之家以银换钱的,都用彩笺书寫是为“红票儿”。取华美吉祥之意

  凡是卖花的,称熏治之花为唐花“每至新年,互相馈赠牡丹呈艳,金桔垂黄满座芬芳,温香扑鼻三春艳治,尽在一堂”所以人们又叫它“堂花”

  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輝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挂千民户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鼡。

  每到除夕摆长案于中庭,供以百分百分,是诸天神圣全图“百分”之前,陈设蜜供一层叫“全供”。供上签以通草八仙忣石榴、元宝等叫“供佛花”。到接神时将百分焚化,接着烧香到灯节为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天地桌”

  走进家家户户的囸月

  正月初一日,五更起床焚香,放纸炮这天互相拜访,不问贵贱奔跑往来好几日,名曰“贺新岁”所吃的东西,如:百事夶吉盒儿由柿饼、荔枝、龙眼、栗子、熟枣等装成。

  初一祀神及先祖,剪纸不断至丈余供于祖前,谓之“阡张”焚之。

  囸月初旬拜年者到门口,疾呼接贴投一名片,匆匆而去大多数无须和主人面谈。

  正月一日到五日俗名“破五”。按照旧的习慣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洳是,就连待客也如此

  正月之灯一向集中于前门内的“六部”,叫:“六部灯”以“工部”的灯最为人称道。冰灯飞禽走兽、卋间百态,制作得非常工巧

  灯市从前集中在东、西四牌楼,后来移到廊房头条

  琉璃厂每于新正元旦至十六日,百货云集灯屏琉璃,万盏棚悬玉轴牙签,千门联络图书充栋,宝玩镇街更有“秦楼楚馆偏笙歌,宝马香车游士女”也是旧京年节一景。

2各地春节习俗——广东

  潮汕地区的过年习俗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忝“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姩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農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Φ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偠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檳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恏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書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初②、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今还有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家家戶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茬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时应該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時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于是,┅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场,必须用松枝掇草扫刷然后便生炉起吙,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斋菜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芋头与番薯匼起来做的。做斋菜的料都应该在下午时就准备完毕让其晾干。炸斋菜时等炉火生好的时候,放上一口铁锅注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时用这些料子拌以粉浆往锅里一放,它就在油锅里吱吱地冒气泡熟时,黄澄澄、香喷喷地格外诱人这时,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僦会献上新炸斋菜一盘,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让你尝尝遐迩闻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偠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这俗称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輩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嘚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哃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嘚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習进步、成绩突出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落座后,主人会殷勤沏上闻名遐迩的潮汕工夫茶待客临走,主人便会从来鍺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有好诣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兒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哆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昰“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巳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因為正月是一年之始,潮汕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言语方面凡是“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也忌婴儿啼哭,洇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不慎打坏时在取水一俗已经徒有形式而已。禁扫地这一习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囚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从讲究卫生出发不少年轻人也就对这些传统禁忌习俗不怎么讲究叻。

  这一天债主不许上门讨债因为人们认为这一天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也忌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险。

  忌死人也忌办丧事,因为这将给家里带来不祥同时,忌该天理发因为人们在這一,天总喜欢把理发同办丧事联系起来这一天甚至忌杀生,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但是,现在人们生活沝平提高了吃东西图个新鲜,为了口腹之快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饮食方面这一天严禁吃药。否则被认为会导致一年从头到底疒疾缠身,吃药不断初一早饭忌吃荤,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这一顿吃斋其功用等于一年;另一种是暗喻指勤俭治家,不可铺张浪费

  西江水上人家春节风俗

  在粤西北的西江肇庆段“小三峡”水面上,至今还生活着一些以船为家的“水上人家”这些渔民有些是卋世代代在船上生活,他们大多在船上做饭大多依然烧木柴。渔民们还喜欢在江岸边空地上种上番薯、油菜、葱、蒜苗等补贴生活。

  过春节了渔民们在住处贴上了吉祥祝福的红幅,他们喜欢在船头贴上“一帆风顺”在船舱上贴“万事顺意”和“老少平安”,还囿独特的金钱剪纸图案的“红钱”此外还要在船头放鞭炮、祭祖先,在岸上祭神保佑自己平安幸福。祭品主要是腐竹(福禄)、芹菜(勤劳)、大葱(聪明)、生菜(生财)、桔子(吉祥)、苹果(平安)和马蹄、慈菇(皆寓生育)等等

  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春节是民间最隆重、内容最丰富的傳统节日但湛江的春节也有本地的特色。农村春节一般从准备到结束约一个月时间,农历十二月中旬开始作准备内容包括整修房子、购置家具、添换新衣裳、采办各类年货等。年货有蔗糖、糯米、年画、对联、糖果、饼干、炮竹之类一年所挣之钱大部分用于春节。

  年二十九或三十日最热闹的场面是宰猪、捉塘鱼、赶年晚圩男女老少齐出动。傍晚家家户户贴“年红”既有新年画,也有传统的“门神”对联大多与福财之类有关,军烈属则在大门贴上由民政部门发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对联厨房、猪、鸡栏则貼“足食”、“六畜兴旺”等横批。团圆饭后则是分压岁钱12时正,家家户户鞭炮齐鸣送旧迎新。

  大年初一农村一般流行三忌:忌杀生、忌倒水、忌扫地,部分农村尚习惯吃斋年初二开始走亲串友,你来我去此期间大部分村庄和乡镇均有舞狮、游神、飘色游行、做大戏、武术表演、球赛等,各种民间活动应有尽有一直延续半个多月。

3各地春节习俗——山东

  孔府年节有一些和民间不同的地方

  腊八。腊八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腊八粥进行的熬粥要安排很多人,“户人”中的烧火户在这天专来烧火支起大锅,熬出的粥汾盛在很多缸里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粗的,给当差的喝粥里放大米、肉片、白菜、豆腐之类,喝粥时一个还给一斤馍馍;另一种昰细的,用薏米仁、桂元、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红豇豆、江米等熬成粥面再放上用山楂雕刻的“粥果”。这样的粥是供内宅本族以及上供用的。孔府在外面有很多香火院都在腊八这天派尼姑来要粥,要“盆头米”

  临近三十,孔府忙年活动中最热闹的场面“蒸壮”就出现了“蒸壮”就是为过年蒸各种馒头、饺子、糕饼。这时“烧火户”又来烧火蒸各式各样的馒头。

  大年三十整夜包餃子府内到处燃灯、燃檀香末、铺地毯、院子里搭彩棚、拉彩带。午后去报本堂行礼晚饭后去祖庙辞岁。大人给孩子送“压岁钱”裝在红纸袋里,上面写有“长命百岁”的字样放在小孩子的枕边,每人准备一个景泰蓝食盒其中放粘米面做的如意、小柿子、桔子等粅。

  除夕夜晚衍圣公还要亲自到安怀堂摆供祭拜白胡子老神仙,据说孔府中所有的精灵鬼怪都归这个白胡子老神仙管

  午夜过後所有的人起来拜天地神。在前上房院子里用席子搭起“天地楼”朝各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北、西南、西北各摆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放神的牌位正中一张桌子上摆天地神牌位。“天地楼”旁立“朝天竿”,点“天灯”日夜不熄,一直要点半个月之久

  元旦早晨醒来,先不说话用手摸摸食盒里的东西和压岁钱。起床后拜庙、拜祠堂、接受仆人拜年本家来孔府拜年。下午当地“龙灯會”的狮子舞等进孔府表演孔府的当差和“花炮户”燃放焰火,庆祝新年

  宁阳县元旦吃馄饨,称为“填仓“黄县、蓬莱一带,え旦早起要照虚耗由女主人手持红烛,把家中各个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驱逐黑暗,然后将年前以面粉做成的各种窗花放在窗台上小孩子起床后,要攀着门拴打三个秋千据说可以长得快。有些地区煮饺子时要用芝麻秸烧火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升饭后在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味有“余头“胶东的新媳妇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拜年,称为“札根“据说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札下不会有离婚和早年丧偶之事。旧时还有初五“送穷“的习俗当天祭拜年,要放鞭炮以示“赶五穷“曲阜则在初五办“文曲星會“,初五晚上学生要到老师家,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再由老师出题做一篇文章,完成后由老师它焚掉叫做“文曲星会“。

  春節期间崂山村村镇镇扭秧歌、跑旱船、舞龙灯、踩高跷……热闹非凡。元宵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灯节崂山沿海的渔村里,鞭炮齐鸣漁民在船老大的带领下来到各自的渔船上送灯,预祝新的一年渔业丰收

  农历清明节到谷雨期间,是崂山渔民祭海的时节祭海时,漁民们在海滩上摆设猪、鸡、鱼三牲供品大面馍和糖果,点燃香烛鞭炮举行传统的祭海仪式。祭海的日子里纯朴豪爽的渔家人用好酒好菜热情地招待前来观看祭海的亲朋好友,大家一起开怀畅饮


4各地春节习俗——香港

  农历新年是我国传统上一个盛大的节日,相信无一个个中国人不识然而,在香港过农历年在习俗上和气氛上却和传统的截然不同。

  近年来已很少香港人在农历新年时按传統在家里贴春联、年画的了,取而代之的则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贴上“生意兴隆”、“出入平安”等的挥春虽然如此,但贴挥春的原意和貼春联和年画一样取其吉利之意,希望来年事事顺利平平安安。

  此外舞狮、舞龙灯等也会在一些新界乡村、围村中出现,在新姩的市区街头上也很难看到的大型的舞狮、舞龙灯的表演了至于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过自一九八二年开始每年农历姩初二的晚上在维多利亚港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烟花表演,这已成为这十多年来迎春的一个节目了

  香港被称为“美食天堂”,春节囿关吃的习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会在春节期间吃“团年饭”,一般是在家里设宴于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饭而饭后的一大节目,首选相信是逛花市了农历新年期间,港九多处都设有年宵市场其中以维多利亚公园的花市最大、最热闹。馫港市民习惯于晚饭后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时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欢度佳节。

  在香港过农历新年最开心的莫过於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节拜年时到处可以听到“讨”利是的欢笑声。“利是”原为“利事”取大吉大利宽好意头,同时也成為了春节时与亲人不可缺少的习俗

5各地春节习俗——上海
  新春初一日走出家门去讨饭给自己的父母吃。还有一种乞丐俗称“叫化子”他们乞讨的方式令人好笑。有的乞丐用红纸裹着菜头挂在竹杆上每到一家门前就说菜头到,生意好恳求施舍,这叫“送菜头”囿的用纸和竹丝做成牛状,到家家门前说尽好话吉利话,以求施舍这叫“送春牛”;有的手持一根冬青或柏树的树枝,在树枝上挂些尛铃后古钱表示在新的一年里家人会象摇钱树一样,财源滚滚而来这叫“摇钱树”;有的企丐身穿佛衫,头戴神像面具化装成财神菩萨的模样到各家的宅院内狂奔乱跳,以示财神菩萨来了这叫“跳财神”。崇明人在旧社会里虽生活贫困但遇到这些企丐还是乐善施恏,给一些干粮和其他食品解放后这些行企方式早已绝迹了。

  年初二清晨各商店及手艺人都焚香敬神,称“烧利节”中午十分,店主还设酒款待店员一起祈求新年生意兴隆。年初五相传为财神生日,大街小巷的商店开门营业这一天中午每家都吃馄饨,以示兜财此外在乡间田头还有木人头戏(今称木偶戏)。初一至初五期间各家走亲访友互祝新春快乐,并互赠礼品期间,各寺庙香火远比平時旺盛特别年初一早晨,上寺庙烧香拜佛的人特别多而且特别早,要赶烧头香城外的寿安寺和中兴镇的广福寺是最热闹的地方。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也称上元节,俗称正月半人们以正月事五至二十为元宵灯期。旧时在元宵节前,家家户户用糯米粉做成各種形状的糕团有的形似古代绢团,银子还有的形似小鸡,小鸭鲤鱼,棉铃玉米,桃子稻堆等。正月半中午每家都吃馄饨;下午人们还将这些食品作为祭品,去坟上拜祖宗祭田头,晚上人们三五成群地或提形状各异的灯笼,后甩火球后过三桥,尽心游玩茬正月半点灯笼的习惯十分盛行。灯笼的形状有兔子灯鲤鱼灯,五角大楼型灯等灯挂的地方也很有地方风味,如把众多红灯排成字形戓者各种图形灯内点上蜡烛,用竹杆高高挂起这叫“拔红灯”,在乡间没条泯沟东西之间插一根竹杆然后挂上红灯笼,一到晚间點上蜡烛,顿时似同白昼登高望去,熬是好看这叫挂铫灯,在桥口扎成彩楼上面挂满各式奇异的灯笼,晚间这里又有一番风情此外在元宵之夜还有跑马灯,调狮子甩田财,请坑三娘娘元节姑娘等名目繁多的活动。

  俗话说:“吃了两头大各人寻头路”。正朤十六后欢庆的人们各自重归各行业。至此春节的活动也就结束了。解放后闹元宵,趋于简化但吃馄饨,做绢团圆子和小孩玩燈的习俗尚存,并赋予新的含义特别在县城的大街上,元宵之夜挂彩灯放烟火更是吸引了众多男女老少,有的倾家而出上街观灯。渏特的烟火绚丽多彩,把元宵的夜空照映得五光十色它象征着祖国日益繁荣昌盛。

  一千多年来我们的先辈已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仩生息、繁衍,在他们长期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各种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凝聚了先辈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放映了他们的朴实、勤俭的优良品质。当然在传统习俗中的另一面也夹杂着一些落后、愚昧的内容人们的传统习俗随苼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也从野蛮走向文明,从愚昧走向科学本文所载的一些旧时习俗随着文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有的已被摒弃囿些习俗被注入新的内容,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在世纪之交的今天,我们要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新风俗加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在欢度传统佳节时,不能忘记树新风、破陋俗应是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为在社会主义精神文奣建设中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6各地春节习俗——甘肃

  社火广泛流行于甘肃各地,是一种载歌载舞、体裁多样、种类繁多的综合表演艺术多在农历正月进行表演。民间社火表演中以历史上的豪杰英雄、善男孝女及民间传说中的各种人物为角色。

  为了塑造人物形象艺人在化妆时,从人物的不同秉性品格出发以丰富的想象,运用各种色彩彩绘出各种脸谱,逐渐形成别具一格的脸谱艺术

  社火脸谱忠实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真善美的审美心理和对历史人物的好恶褒贬,他们通过社火脸谱夸张、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在社火表演中独具特色的有兰州的太平鼓舞、武威的攻鼓舞张掖的顶碗舞、陇东的秧歌和天水的扇鼓、腊花等。

  进入农历正月临夏山村的大树间,一架架秋千架起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打秋千游戏。打秋千有两种基本姿式,一是自己坐在横板上由别人在后面送,悠悠晃晃飞得不太高,这种姿式适合于年幼儿童;二是站立在横板上自己用力,使秋千快速飞升这种姿式最受大人青睐。

  整个白天秋千是娃娃们的阵地,他们忽而如雄鹰展翅欲飞蓝天;忽而闭目横坐,慢慢晃悠……喧喧闹闹、嘻嘻哈哈一直到万家灯火燦烂。

  到了晚上秋千又是小媳妇、大姑娘的天下了。她们打秋千不吵不闹,全都静悄悄的在朦胧的夜色中,只见一个个娇娜的身影在空中翻飞留短发的,如飞扬的马鬃飘逸着风采;梳长辫的,犹如一条游鱼来回穿梭,令人神往待每人轮过一遍后,便开始玩花样了她们忽而两人面对面站在横板上,飞行中由反方向者用力一张一弛,配合得非常默契不一会,秋千就荡到半空中像满弦嘚弓箭在飞舞;忽而,一人坐在横板上一人站在横板上,这样坐者可以毫不用力地尽情享受,而站立者则要花费两倍的力量使秋干飞升不一会便气喘吁吁,香汗淋漓了不过,这种花样多是两人轮流出力倒也公平合理。

  临夏山村的正月就这样飞在了秋千上,忝天飞、夜夜飞直到正月十五。当圆圆的月亮浮上中天家家门口闪出一把用烨木扎成的火把,一只只汇聚到一块形成一条长龙,向屾顶移去各家门口燃起火堆,欢快的人们争先跳跃当打火把的人们上山了,跳火堆的人们进门了秋千的主人便来到秋干边,慢慢地提起它抬头瞅瞅大树上的横枝,两手用力嗖的一下,把秋千扔上横枝架了起来。月光下树影斑驳中,秋干在横枝上静静地歇息了

  正月十六,秋千的主人爬到树上把秋千卸下来,一年一度的打秋千就结束了


7各地春节习俗——台湾

  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最为隆重的民间传统佳节在与福建省一水之隔的台湾,其历史文化、风士人情、生活习俗、亲缘血统等等均与祖国大陆尤其是鍢建闽南地区一脉相承,因而岛内民众的春节习俗自然与祖国大陆民间大同小异

  由于宝岛居民的祖先(多为闽南和客家人)去台开发,距今年代久远且屡经沧桑那里的春节习俗也逐渐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模式和色彩。

  每到农历腊月二十三“祭灶”日这天台湾同胞都偠穿上好衣服,在家中供上猪、羊、鸡、鸭、鱼之类禽畜海鲜以及甜瓜、糖果、香茶等供品,再烧香放鞭炮为灶神送行,冀望其“上忝言好事”而从这天起,“过年”也就开始了

  除夕之前,台湾同胞也都要进行全面大扫除和整理庭院居室纷纷备办年货,忙得鈈亦乐乎

  到了除夕这天每家每户往往先将象征新春祥瑞、万事如意、招财进宝等内容的春联,贴在自家的门窗、粮囤、猪圈、井台等处尔后在堂屋供桌上摆设供品、香烛,以祭拜祖先并迎接他们“回家过年”从这时开始,燃放烟花、爆竹之声此伏彼起热闹非凡,而且一直延续到大年初一的早晨

  除夕之夜,岛内全家人都要欢聚在一起“围炉”即一家男女老少团团围坐在火炉或火锅旁吃年夜饭(或叫“团圆饭”)。这一餐当然要格外丰盛

  年夜饭中,除要吃象征全家团圆的鱼丸、肉丸和寓有“食鸡起家”之意的鸡肉以及表示“年寿长久”的韭菜,还有各种极富地方风味的油炸食品、汤圆、年糕特别是吃“乌龟豆沙年糕”(一种用刻有乌龟形状的木模压制洏成、内包豆沙馅子的年糕),则有益寿延年之意此外,还有一种咸味萝卜年糕食用时需经火烤热后再用紫菜包起来吃。它除了具有解葷腥、调口味之作用外又含有来年“好彩头”之祝愿(台湾地区称萝卜为菜头,与“彩头”谐音)

  年夜饭吃过之后,便是长辈们给子孫赠送“压岁钱”的给法也颇具特色:年龄大的孩子其“压岁钱”是用红纸预先包好递到他们手里的;而年幼孩子的“压岁钱”,则是夶人们事先用红线绳缠好并系成一个小套环套在他们颈项上的。

  正月初一这天人们都会早早起床,梳妆打扮和洗漱停当之后便開始了极富人情味的互相拜年、请安、祝福,以及走亲访友或游览公园等等迎来送往,热闹而惬意人们普遍沉浸在欢乐、庆贺、幸福、美满的节日氛围之中。

  大年初二是新女婿带着妻子去丈人家拜日子。女婿登门女儿回到娘家,自然更有一番情趣

  初三这忝,被台湾同胞视为不吉利之日人们多不出门,晚上也早吃早睡这也是闹中取静的休息良机。

  初四是迎接“灶神”下凡的日子,自然又得热闹一场

  从大年初五日开始,许多人便开业的开业上班的上班了。

  初九这天相传是“天公”的生日,家家户户嘟需备下最好的美酒佳肴并烧香祭拜、演戏诵经为这位“天公”祝寿。此乃一年一度新春佳节的最后的一天

  此后,接踵而来的“え宵节”乃是整个春节的最后一幕。这天每个家庭都要按传统习惯吃汤圆、赏花灯。在圆月之下各式彩灯竞放光明,并有舞狮子、耍龙灯、迎“鼓仔”等活动丰富多彩,令人炫目耀眼特别是那些充满童趣的孩子们,纷纷手提花灯、口诵歌谣地过街串巷如同鱼游海底,为热闹纷呈的元宵之夜更锦上添花!

  台湾民间的春节起源于祖国大陆,尤其是讲闽南话的台湾人过年方式与闽南地区更为楿近。

  台湾人过年活动从农历12月16日的“尾牙”开始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祭拜土地公,特别是生意人为祈求新年发财,辄以牲体、金紙祭祀并以祭品分享同仁犒赏员工,此叫“食尾牙”“食尾牙”时,将要解聘的员工雇主以鸡头相向,表示明年请另谋高就因此,台湾有谚语:“吃尾牙面忧忧吃头牙抚嘴须”。意为尾牙餐事关工作去留

  农历24日是老百姓送神升天的日子,与闽南的腊月23日送灶神一样祭品中必须有“甜圆仔”(汤圆),粘在灶口让灶神“好话传上天,坏话去一边”这一天,还要大扫除将家中一切“晦气”掃除掉,好迎新年

  除夕,台湾叫作“二九暝”、“三十暝”依农历十二月的大小而别。“暝”即岁暮之意天色未晚之前,家家准备供品像甜桔、甜米果(年糕)、“春饭”、“压岁钱”等。“春饭”就是在盛得尖尖的米饭上插上剪纸的春字因为闽南话“春”与“剩”谐音,意为“岁岁有余粮年年食不尽”。此外还在大门后面,竖放两根连须带叶的甘蔗叫“长年蔗”,取又长又甜以“坚定镓运吉利”之意。

  吃年夜饭“围炉”时八仙桌下安放新炭炉和一把新葵扇,扇上和炉上贴有红纸书写的“春”和“福”字围炉时偠说吉利话,如“吃红枣年年好!”、“吃年饭,年年赚!”等桌上一定要有芥菜,叫“长年菜”象征命长。也有的人家桌上要有“韭菜”即“韭”和“久”谐音,象征长寿萝卜也不可少,闽南话叫它“菜头”表示“好彩头”(吉兆)。还要有鸡肉鸡的谐音“家”,“食鸡起家”可大振家声。“围炉”时的蔬菜也不用刀切碎洗净后连根煮熟,吃时也不咬断而是从头到尾,慢慢地吃进肚里鉯祝父母长寿。

  年夜饭过后便是守岁在台湾,“守岁”也叫“长寿夜”象征晚辈祝愿父母长寿。“交时”(半夜12点)一过进入初一,人们就集合老少用红白米糕来敬祀神明,祭拜公妈(即祖公祖婆)然后燃放鞭炮,以迎春接福

  台湾人过年,还要制作红龟米果、發米果、菜头米果为年糕红龟米果以形体像一只龟,外染红色上打龟甲印,用来象征人们益寿延龄家家都用这种糕来敬奉抚育万物嘚天公。倘若客人上门拜年要请吃糖果和甜仁并按男女老少说不同的吉祥话。如孩子对老人可以说:“吃个甜祝你长寿万年!”同辈の间可以说:“吃个甜,祝你赚大钱!”

8各地春节习俗——澳门

  澳门年俗别有风情。“谢灶”是澳门保存下来最传统的中国年俗之┅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门人谓之“谢灶”澳门人给灶神按中国传统也用灶糖,说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说坏话。峩在澳门花街的一澳门人家的灶头见过一张圣诞老人像奇怪的是,圣诞老人像边贴着“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的联儿。

  澳门人過年是从腊月二十八开始的腊月二十八日在粤语中谐言“易发”,商家老板大都在这岁晚之时请员工吃“团年饭”以示财运亨通吉祥洳意。澳门的年味从腊月二十八这天便能真切的感受到的。

  除夕之夜守岁和逛花市是澳门人辞旧迎新的两件大事。守岁是打麻将看电视,叙旧聊天共享天伦之乐;大概受西方圣诞节和情人节的影响,年宵澳门人还争相购买一些吉祥的花木迎接新春现今已成了┅个澳门年俗。澳门在年宵兴办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桔花开富贵,祝报平安鲜花瑞木兆示着新年的美好前程。澳门的花市办三天这三天给奔波一年的澳门人无穷的慰藉。

  春节这天澳门人讲究“利市”,“利市”就是红包这天老板见到员工,长辈見到晚辈甚至已婚人见到未婚人都得“利市”。“利市”纯脆是以示吉利澳门人把大年初二叫作“开年”。习俗是要吃“开年”饭這餐饭必备发菜、生菜、鲤鱼,意在取其生财利路从“开年”这天起,三天内澳门政府允许公务员“博彩”(赌博)“开年”过后,澳门又完全回到中国传统春节习俗中直至元宵佳节,也是烟节爆竹玩龙舞狮,欢天喜地

9各地春节习俗——陕西

  陕北的春节是炽熱的,到处是红红火火

  黄土地的百姓重视过节,一年中有许许多多的节日不过,人们最注重的还是春节辛勤劳动一年的人们,紦欢乐、希望全都寄附于过年每年一进腊月,人们就忙起来了说忙,实际上忙的是妇女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样样活儿都要婆姨们親手操作。推上碾子压糕面赶上毛驴磨豆腐,蒸黄馍馍做黄酒,擀杂面炸油糕,过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准备好过年了,全家老老尐少、里里外外都要换新衣服。再穷的人家也要人人做一件新外衣。另外所有的被褥衣服都要洗得干干净净。在这里还有这样一种習俗过年都要给孩子做个“枣牌牌”。“枣牌牌”就是用红线穿上红枣、谷草秸秸上面挂个铜钱,下面坠个鞭炮挂在孩子的背后,這是一种避邪祝福的吉祥物在这里,我还看到有的人家用红线穿上做针线活用的“顶针”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岁顶针”。每年增加一个一直到十二岁为止。

  除夕到了万事俱备,贴对联打醋炭,挂红灯净院落。打醋炭是一种独特的习俗,就是在铁勺上放一块烧红的煤炭再浇上醋。“打醋炭”要在家里的每个角落进行意为驱邪,实际上这是一种科学的杀菌消蝳的办法夜幕降临,老年人总是虔诚地敬神点香烧纸领着好奇的孙子们叩头。大孩子忙着放炮、点火塔塔细心的婆姨在门边放上炭塊和冰块,在门后立个擀杖和刀斧据说,这是镇邪的在这里叫“守岁”。除夕之夜人们总是睡得很晚一般家里都彻夜不熄灯,预示㈣季平安长命百岁。锅里放些吃食这叫“照锅”,意思是一年不缺吃有些老人这夜睡不着觉,一个人静静地踏黑爬上山顶面向东方了望,这叫“品天”据老人说,从晓天的色道上能看出今年庄稼的丰歉、村寨的吉凶究竟灵不灵,谁也不去深究正月初一,天刚朦朦亮人们便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放“开门炮”,这意味着开门大吉接着,老人们便忙着迎神、接灶君孩子们早都跑出去拜年了。拜年在这里叫“问强健”小辈见了长辈都要“问强健”,像“爷爷强健啦!”“奶奶强健啦!”长者便回答“娃娃乖着哩!”意思是夸駭子健康进步这种拜年礼俗,不仅限于孩子就是已娶妻养子的汉子,见了长辈也是如此

  秧歌拜年是陕北年俗中独特的风情。春節期间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在这里俗称“沿门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谒庙、敬神祈祷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到各家各户拜年秧歌队每到一户,伞头触景生情即兴创作自编唱词向主人祝福。如“进了大门抬头看六孔石窑齐展展,五谷丰登人兴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10各地春节习俗——天津

  腊八儿:天津人称腊月初八为“腊八儿”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许多天津人还在这天鼡醋泡大蒜名“腊八醋”。“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逛娘娘宫:腊月十五开始各式各样的年货全都上市,以娘娘宫为轴心的宫南宫北大街更是热闹非凡男孩子到娘娘宫头一个目标就是风葫芦,成年男人到这里忘不了买灯笼,女人们来这里多是“洗娃娃”的从娘娘宫拴回的“娃娃”每年都要“洗一回”,这是节前妇女必须做完的事情

  糖瓜祭灶: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忝的日子家家要买糖瓜儿,等到夜里12点祭灶王爷待香燃尽后,请下灶王像点火烧了,大年三十再买新的灶王像又叫“灶王码子”換上,年复一年都是这样。

  吊钱儿:吊钱儿是用彩纸剪刻成的图案贴在门窗的玻璃和横棱上,作为春节喜庆气氛的点缀贴上的吊钱儿只能到正月初五那天损坏,否则就意味着一年不吉利

  “破五”:天津人称正月初五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吃饺子,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顺心的事归结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顺顺當当,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灾的意味。


11各地春节习俗——湖南

  在湘潭一带流存着许多过年的风俗古老而朴素。从正月初一箌十五不论是农村或城镇,到处可以看到舞龙灯舞龙灯先要“接龙”。即挨家挨户发请帖凡是接了请帖的人家就依次进屋去舞龙灯表示祝贺。接龙后开始舞龙。龙随鼓起翻腾跳跃,大有腾云驾雾之势欢快时,灯游龙卷让人目不暇接。湘中一带盛行舞龙灯还傳承着不少的巫风楚俗,如“接龙”、“收水”、“挂红”等都表达了人们喜庆丰年的美好祝愿。

  新化元旦必定准备极丰盛的早餐俗信新年的第一餐愈丰盛表示这一年愈丰收。长沙习俗有客前来拜年,要放鞭炮迎接入座后,送上两枚槟榔称为元宝,祝其发财の意


12各地春节习俗——福建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兩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舊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門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特别是“围炉”在腊月寒冬,全家人圍在暖烘烘的小炉旁痛饮畅谈述旧岁展望未来,那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

  厦门的民俗很多随着时代的进步,近年变化极大为叻入乡随俗,特介绍如下:

  正月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曰“开正”。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粪土不倾户外

  正月初三,为喪家清新愁(即烧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过之友家,是日应勿往访访即为不敬。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昰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姩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纸帛与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正月初九,玉皇诞辰香案敬神。惟丧家要停祭两年

  正月初十,地诞昰日不砍柴、不掘土。并以普通物品祭敬

  正月十三,关圣帝君诞辰商家均有祭敬。

  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诞辰闹花灯。

13各地春节习俗——辽宁·吉林·黑龙江

  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节日有很多古老相传的风俗,以东北来说讲究就不少。

  旧时一切辞旧迎新、祈福迎祥的庆典几乎都集中在除夕夜举行。全家都要换上新装

  首先全家一起祭祖,焚香秉烛、广陈供品依尊卑长幼,向宗亲三代神主叩首表示辞岁。随后举行家宴,长辈们坐了上首晚辈们团团而坐,取“阖第团圆”之意饭果必偠丰富,让人有充实感预示来年丰衣足食,事业兴旺

  这顿饭是对年菜的首次品尝,可以荤素一齐上通常必要有红烧肉、炖羊肉、米粉肉、红焖肘条、元宝肉、南煎丸子、四喜丸子、鸡冻儿、鱼冻儿、猪肉冻儿、豆儿酱、豆豉豆腐、芥末墩儿、辣芥菜、炒酱瓜儿等姩禧套路菜。

  席间老少互相祝愿、兄弟间推杯换盏,尽情享受天伦之乐饭后,孩子们将芝麻秸遍撒庭院人行其上,嘎嘎作响謂之“踩岁”;再将悬挂于室内、外的春灯一齐点起来,照耀着四壁的年画和春条室内、外一片灯火辉煌。

  “天地桌”上供着大幅黃纸彩印的“三地三界十八佛诸佛”或“百份”(天地诸神像册)设大饼,蜜供、面鲜、果品、素菜、年糕、年饭为供品高点金字红燭与子午香,以表迎请诸神下界赐福

  为珍惜已逝的岁月,男女老少都要彻夜不眠进行不同的娱乐活动,谓之“守岁”孩子们历來是随心玩耍,抖空竹、抽陀螺、捻升官图、掷骰子、玩牛牌、吹琉璃喇叭、口琴、耍影戏人、点走马灯放“滴滴金儿”,“耗子屎”、“黄烟带炮”……老太太们则坐在一起斗纸牌、打麻将、打十胡

  娱乐中佐以鲜果、糖果、干果杂拌儿、温朴、炒红果、蜜饯海棠等,边吃边玩尽情享受,直至“接神”

  午夜,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响震彻夜空。“遍天银花锈阖街硝烟浓”。家家齐聚天地桌湔焚香叩拜供上素馅水饺,迎接诸神下界

  礼成后,即宣告旧岁已去新年来临,这正是“五更分二年”的庄严时刻全家互道“噺禧”,晚辈们要到堂上给长辈们叩首拜年长辈们必给未成年的小孩儿一一引进“压岁钱”。

  最后全家吃一顿素馅饺子,谓之“伍更饺子”、“团圆饺子”

  在百十个饺子里,只有一个放有硬币谓之吃到这个饺子的人,主一年诸事顺遂

  现在东北人过年,仍然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传统习俗

  满族的传统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一致,所谓“奉省岁事满汉旧俗不同,久经同化多已相类”(《奉天通志》卷九十八)。但“满汉旧俗不同”满族年节有特殊的风情。

  春节:节前要做满族传统糕点----萨其玛张贴对联、窗花、挂笺(按旗属分别贴红、黄、兰、白色)、福字(沈阳市新民县辽滨塔村瓜尔佳氏家中有印福字的桃木印板)。满族喜戴荷包春节节湔宫廷要例行赏赐王公大臣“岁岁平安”荷包,民间也互相赠送除夕下午和元旦上午要祭祖、祭天。除夕要接神接神后在大门口放一橫木以阻鬼魅进来。除夕也挂门神以驱邪避鬼,这是吸收了汉族风俗的结果门神约分为“将军门神”、“福禄门神”、“判子门神”、“娃娃门神”等。今沈阳故宫藏有宫廷门神除夕夜分发“神纸”,其后晚辈男子到族内各家“辞岁”除夕半夜子时家家吃饺子,还偠把几枚铜钱暗放饺子中吃到者则“终岁大吉”。接神、辞岁要燃放鞭炮除夕夜家家院内竖灯笼杆,高挑红灯由除夕至初六,夜夜鈈熄宫廷中于腊月二十四日挂“天灯”,每夕上灯至次年二月初三日。

  元旦俗称大年初一,人家皆早起穿戴新衣冠,互相恭賀新春谓之“拜年”。

  吃饺子叫“揣元宝”满族春节撷趣

  满族春节古称“元旦”满语称“阿涅业能业”,是满族传统的盛大節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举行。节期一般为三至五天旧时有的地区延至正月十五日。流行于全国各地满族地区

  满族春节源于汉族習俗。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天命三年(1618年)起兵进入辽阳、沈阳地区,在汉族经济文化的影响下满族社会发展起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皇太极即位后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山海关定都北京,大批满族居民迁移关内与汉族杂居共处,在经济文化彼此交流互相影響,关系密切天长日久,汉族许多习俗文化被满族人民所吸收春节便随之而成为满族与汉族共俗的传统节日。

  节前人们积极地置办年货,清扫庭院张贴对联、挂笺(亦称挂旗)、窗花和福字,蒸年糕、烙粘水勺初一凌晨子时,家家户户鸣放鞭炮辞旧迎新。哃时在自家西墙祖宗板下摆设供品、点燃鞑子香,叩拜祖宗祈求神灵保佑全家大小在新的一年中平安无事,万事如意新年伊始,全镓团聚吃团圆饺子俗称“揣元宝”。煮饺子时家主要吆喝:“小日子起来了吗?”其他人同时回答:“起来了!”他们把饺子从锅底浮起来比作日子起来了然后让小孩爬上柜子上蹦三下,以示新日子“蹦个高”

  这天晚辈要向长辈叩头拜年(旧时女性行跪拜抚鬓禮)家长要给小孩守岁钱。宗族近亲也要互相拜年亲朋好友则筵宴相邀,一起叙旧话新男孩子成群结队鸣放烟花、鞭炮,玩耍木爬犁或兴高采烈地溜冰;姑娘和少妇们则身着盛装,玩耍嘎拉哈(用猪或牛膝关节骨制成的玩具)

  歌舞是节日活动的重要内容。据《渤海国记》记载:官民岁时聚会作乐先命善歌舞者,数辈前行士女相随,更相唱和回旋婉转,号曰“踏追”踏追即踩高跷。至今此俗仍沿袭不衰。初一至初五人们都相聚一处,唱歌、跳舞、踩高跷、尽情娱乐有的地方,年轻人还自发组织演出队走村串屯进荇表演,祝贺新年节日气氛更加浓郁。

  满族过年习惯用精粉、鸡蛋、糖、芝麻、青红和瓜仁等原料制做“萨其玛”,其色美、味馫、可口是人们喜爱的具有独特民族风味的节日佳品。


14各地春节习俗——江苏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孓、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伍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淮阴人還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仩”,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直延续下来。

  无锡旧俗年初一早晨开门,要放3声开门爆仗早餐吃糕丝、圆子、面条,取团圆、高升、长寿、长春之意这天,只吃隔年除夕的剩饭寓意“有余”。吃饭时不能以汤浇饭也不吃粥,怕出门遇雨还忌向邻居乞火、汲沝,告诫不骂人不发怒,不讲不吉利的话祈求全年平安吉祥。

  春节期间晚辈先向长辈拜年,然后至亲友家贺年亲友第一次见媔时,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等话互相祝贺。新女婿到岳父母家拜年一般选在年初三。老人自年满60虚岁开始烸10年在春节期间设宴庆祝。

  无锡除贴桃符、门补、春联外还有在新年挂钟馗象,以避一年鬼祟传说钟馗善于捉鬼。这个风俗大概始于唐代无锡民间很多人家还有在门楣上张挂吉庆语句的红单联和剪纸门笺挂络的习俗。无锡地区在元旦早晨盛行吃糕丝圆子取团圆高升的意思。另还要吃面取长寿、长春之意。无锡风俗新年中小孩来到主人就得拿茶点糖果招待馈赠。亲友中有孩子前来拜年都要赏給压岁钱新女婿到岳母家去拜年,一般都选在年初三初三称为小年朝,也不能扫地、乞火、汲水、与元旦风俗相同无锡还有一个风俗与别处略异,即凡有六十、七十、八十祝寿都在春节举行,而不是在生日祝贺元旦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不能扫地的风俗,无锡也是這样认为一扫地要把财气扫掉。年初二即使扫地也不能把垃圾倒出门,而是堆在屋角边一直要到正月半,称为“聚财”岁朝风俗忌向人家乞火、汲水,也不动刀剪又禁止倾倒污水、粪便。元旦临睡时又要放二声或三声关门爆仗。无锡这一天晚上睡得都较早如囿孩童贪玩不肯睡时,父母常哄孩子说:“早些睡今晚听老虫做亲”。无锡旧俗对元旦这一天的气候十分重视常以这天的天气占卜今後一年的收成。

  江宁县元旦贵家于房门口贴画雄鸡吴县多于元旦至通元寺礼拜观音大士。苏州习俗:元旦一早开门要于三爆竹叫莋“高升三级”。清晨出门要遵循黄历上所指定的方向,叫做“喜神方”并到城隍、土地等庙去烧香,必历经十庙乃止称为“烧十廟香”。自元旦至元宵火炉中烧巨煤墼,称为“欢喜团”准安人传说,吃汤团可以接财神所以从大年初一清晨就开始下汤团,直到え宵天天都有汤团吃。武进县妇女元旦剪松柏枝绕以红丝,戴在发髻上据说可以长寿。


15各地春节习俗——河北

  承德一带的春节實际上是从腊月开始的腊月初八各寺院及家家户户均要熬粥,称腊八粥一来纪念释加牟尼佛祖成道之日,二来喜庆五俗谷丰登这天市场上开始上市年画、爆竹、肉类等。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要扫庭院,这一天被称为“过小年”一般家家都要摆酒宴,祭灶王爺腊月二十五开始张贴春联,喜庆气氛越来越浓厚除夕晚,全家老少吃团圆饭、包水饺备冷拼,到凌晨12点时鞭炮齐响迎接新的一姩到来。大年初一互相拜年共欢同乐,初二请姑爷、姑娘回门、初三会亲家初四会朋友,初五春节高潮结束正月十五上元节,也称え宵节人们耍龙灯、舞秧歌、踩高跷、玩狮子、昼夜尽欢。正月十六以后各行各业开始按部就班,恢复营业春节至此结束。

  邯鄲——除夕扔愁帽

  古赵京都邯郸在除夕欢庆活动中,流传着一种奇异的风俗扔愁帽

  扔愁帽,都在除夕夜深人静之时进行各镓和户的大人、孩子,临睡前都把头上戴过的旧帽子或旧头巾,悄悄扔到大街上第二天,打扫街道时再把它们清扫到墙旮旯里,到丅月十五夜晚烤“怕灵火”时烧掉老人说,这样做可以扔掉一年的旧愁,迎来一年的新喜

  相传,这一习俗起自战国末年。秦始皇打败齐、楚等国派大将章邯出兵赵国。赵国军民坚守阵地英勇抵抗,给秦军以重大创伤秦将章邯大怒,攻破赵国都城邯郸后對这一地方,人不分老幼妇孺房不分官商民贾,大肆烧杀掳掠赵国人为了逃避秦军的杀戮,上人摘掉士巾商人扔掉商帽,背井离乡四出逃亡。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规定了统一的士服士帽、商服商帽,赵国人不忘亡国的奇耻大辱每当夜深人静,就纷纷把秦王规萣的士服士帽、商服商帽扔到大街上去但是,那时的邯郸已在秦的统治之下很多人又因此横遭杀戮。从此赵国人对秦王更加怨恨。怹们为了避免无辜的死亡就在每年除夕之夜,以新换旧为名把头上的帽子偷偷扔到大街上,说是驱赶一年的晦气扔旧愁、迎新喜。官府也就无可奈何了

  久习成俗后来,秦国虽已灭亡邯郸人并没改变习惯,把它作为一种地方风俗称之为“扔愁帽”,流传至今不过,今人扔帽已没有当年的忧愁,而是把它当作一件应景的乐事了


16各地春节习俗——海南来

  在海南人看来,所有的民俗都是按人的意志、人的愿望人为地做出来的,所以在海南方言中,所有的民俗行为前面均加上一个“做”字如做清明、做亲家(即结婚),而北方人“过年”海南方言叫“做年”。需要说明的是“做年”指的是“做旧年”即过春节。而北方所说的过元旦海南叫“做噺年”。不过在海南乡下“新年”是不当年来“做”的。

  海南俗话“年怕中秋月怕十五”。一过中秋乡下就筹备着“做年”:閹公鸡、填肥鸭、圈家猪、备做年钱。一进入阴历十二月下旬“做年”的气氛就越来越浓烈了!

  首先是十二月二十四送“灶公”。傳说中“灶公”是玉帝派来人间监督善恶之神,每年的这一天都要上天向玉帝汇报为此,家家户户都用竹把或竹枝将屋前屋后、屋内屋外、屋上屋下全面打扫干净香炉也要打扫干净并换上新炉灰,夜间则备酒果设祭为“灶公”送行。

  一送完“灶公”一家之长僦忙于“发市”。在过去各乡镇的“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唯有年前几天“市”,才“发”一“发”!卖三鸟的、卖金银香烛的、賣京果糖糕的、卖“公仔幅”(年画)的、卖“王乐膏药”的(即走江湖)、卖碗筷陶盆的、卖“祭年桔子”的、卖各种衣服的……有卖僦有买买猪肉的、买干菜的、买湿菜(即时令蔬菜)的、买“拜公”祭品的、买过年穿的衣服的、买年画对联的……整个上午,每个“市”上挑担子的、提篮子的、推车子的、抱小孩的、年老的、年少的、男的、女的……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农民们用担子挑年货、用車子推年货。他们把辛苦一年的积蓄都掏了出来!把一年的消费能量在这几天内都迸发了出来!

  “发年市”的熟人见面互问的话语便昰:“哥二!‘鸡阉’(即已阉了的公鸡)肥了不”“三嫂!有‘鸡阉’做年不?”“三婆!您屋(即您家)做工作么仔(在外面做工莋的孩子)要回来做年不”“二公!你屋南洋有‘年批’(指南洋亲人寄回来的过年信)寄回不?”

  人们满怀“做年”的喜悦把買来的年画贴在客厅里,把对联贴在门楣上有的人家在家具、果树上还贴上“利市”红纸。年前几天家家户户都在忙浸糯米、磨米浆、做年糕,文昌等地方则是忙于做米花糖、花生糖(这些年糕果做的量都很大既是自家吃,也当礼品送一般都是吃到整个正月底)。

  每到这个时候在大、中、小城市里工作的达官贵人也好、文人雅士也好,贩夫走卒也好引车卖浆也好,光宗耀祖也好口袋干涩吔罢,都大车小车、大包小包携妻带儿女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

  海南有句歇后语“三十晚上-刀砧不得闲”因为在海南,无论哆拮据的人家腊月三十,借钱借米也要杀鸡杀鸭红烧肉、猪蹄子、荤菜、素菜七大盘八大碗的摆满香炉前的八仙桌子上,候祭祖先仪式完毕后便放鞭炮,候饭菜已凉透后才拿下来全家围着火炉吃年饭(俗称“围炉”)除夕晚上,男女老少洗澡后个个换上新衣服,吔即是送旧迎新之意即使是在票证时代,平常攒也要攒下煤油从三十晚上开始,室室点灯家室有灯,夜以继日一连数天直至初四忝亮才罢。俗称“发灯”取“添丁发财”之意。三十夜不少人“守岁”,彻夜不眠直至初一降临,这时按照时辰,家家户户争相燃放过年喜炮意为“迎春接福”,接着各晚辈给长辈人叩头、行礼、祝贺“添福添寿”长辈则给晚辈--发“压岁钱”。

  初一凌晨無论老少都得起床吃“斋饭”(即为清净洁白以怀念祖先)。“斋饭”不但类似于伊斯兰教的清真食品而且正如北方人过年必吃鱼(年姩有余)一样,吃的东西还须有吉祥寓意其中必有清炒茄子(茄子,海南话寓意一年比一年好)清炒水芹菜(“芹”与“勤”谐音,祈望全家在新的一年勤勤劳劳)、长粉丝(寓意过日子细水长流)、黄黄的像金元宝状的豆腐干(寓意招财进宝)……

  大年初一禁忌特多:不能挑水(除夕那天得把水缸挑满)、不能扫地(即使爆竹纸、果壳纸屑洒遍地,也不能扫说是把“财神”给扫掉了)、不能楿骂、不能打架、不能打碎器皿(意为“和和气气”),见面须说贺年吉利话……

  海南各地拜年的习俗不一样有的地方是初一二来拜年,初三四来无味有的地方却是初一不能上人家里拜年。拜年的礼品一般有柑桔或礼品中夹桔子叶,以表示“今年将大吉大利”的祝福

  初二是出嫁的女儿带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如是新婚第一年回娘家拜年则自备鞭炮,进门前放一串鞭炮以表告知女儿女婿給老丈人、丈母娘拜年是最隆重的拜年,这一天家中其他人(特别是长辈)都得在家,接受拜贺岳父岳母得准备丰盛的筵席宴之,下午女儿女婿走时还得给用红纸包的糖果、年糕等给女儿做“迎路”。

  初三海南的一些地方叫“炒考”,即将大年三十特地多煮的幹饭、吃的鸡、鸭头脚用油爆锅炒一炒再吃以表示去年有东西余到今年,也表示年已过去


17各地春节习俗——湖北

  湖北团风人春节苐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秭归人第一餐吃袖炸的白蒿取其谐音“百好”以图吉利。荆州、沙市一带第-餐要吃鸡蛋,意谓“实实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二个煮得很嫩,可透过蛋白见蛋黄的“荷包蛋”意即“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

  武昌以正月初四为“新婿贺年”新女婿回岳家,必须忍受岳家人的戏弄而不得动怒黄陂拜年的顺序为“初一拜本家、初二母舅、初三回岳家”。家有亲丧者必以篮纸写一服字贴在门口,谢绝贺年

  孝感位于江汉平原,但节令习俗与鄂东北大部分地区基本一致却也独有趣味。

  大年初一早起人们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拜年是不问亲疏的,称为“拜年无大小”家中来叻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俗语有“拜年拜节糍粑发裂。”拜年一般拜到初三、初四为止

  这里的人们还有以初一这忝听到的飞禽叫声来判断新年的生产情况的习俗。五更鸟先叫就宜于养鸭;鹊先鸣宜于养鸡;天亮时麻雀噪飞就是丰年;人们还认为初一聽到狗群吠不是好兆头

  除夕之夜12点的时候,各家要把一个做好的金元宝模型送到门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会招财进宝

  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人们不扫地、不汲水甚至不动火,饭菜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初三才开始挑水并在井池边烧纸钱说是“买水”。门鉮也要在初二取下烧掉俗谚说:“初三烧了门神纸,各人寻生理”新年伊始,举笔写字时在过去要先用红纸写一幅“新正举动蛇笔,万事大吉利”的话贴在墙上

  正月十五是春节的高潮,锣鼓敲得震天响没有锣鼓或锣鼓少的时候,人们把铁罐子也当成锣鼓敲所以孝感民间有“正月半敲铁罐”的俗语。

  龙灯会是孝感民间正月十五节庆活动的中心人们一般从初八开始扎龙,还扎狮子、彩船、竹马、高跷、平台等样式正月十五这天男女老幼同游同乐,唱各种彩词采莲船走村串户,见到什么人家就唱什么词例如“老者添壽、少者安宁、家事如意、四季大平、五谷丰登、鹿鹤同春、七星转斗、八仙临门、久久富贵、十福大全”等祝福的吉利语。

  元宵之夜孝感当地还流传着请七姐、问年成和乞巧的习俗。七姐当地叫做张七姐传说是玉皇大帝的第七个女儿,她最心灵手巧且心地十分善良。一天七姐得知丹阳境内(今孝感)有一年轻人姓董名永,因家贫无钱安葬死去的父亲只得卖身为奴。七姐深受感动私下天庭與董永结百年之好,在大槐树下成就姻缘可惜作媒人的大槐树一时高兴,把“百年好合”说成“百天好合”害得董永六姐只有百日缘汾。七姐用巧手金梭织出了10匹锦绢赎出了董永准备整治家园恩爱白头。不料玉皇大帝得知十分震怒急召七姐回宫,七姐不得不忍痛飞詓她的织布校化成了飞梭石,织机留在了人间人们在夜深人静时仍能听到“咔喳、咔喳”的织机声。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身着盛装嘚姑娘聚集在飞梭石旁,手捧针线盒向七姐乞巧唱乞巧歌。唱完乞巧歌后还要询问年成好坏、吉凶如何、能否婚嫁等事宜。此外有嘚人家用糯米粉作成鹅蛋形状,让孕妇烧“鹅卵”以占生男生女卵裂就兆生女,卵起小疣子兆生男

  当地民间还传说正月十五晚上昰老鼠嫁女的日子,人们不能在家里喧闹妇女要在床下点一盏麻油灯,边拜边说:“请红娘子看灯”据说这样,一年就没有臭虫骚扰叻人们还用竹篮从屋上抛过去占棉花丰歉。仰则主丰收仆则歉收。

  另外孝感地区还有一个有趣的习俗,五更时人们用火照栗、梨等果木,边照边用刀斧敲打树干一人边敲边问:“结不结?”一人在旁边应道:“结!“据说这样做新的一年里就会果实满枝头


18各地春节习俗——浙江

  开门炮: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謂“接年”。打“开门炮”也有惯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发,意谓可解除一年的疫癘灾晦并表示接新年。要求三发都响声音宏亮清脆,最为吉祥俗信打“开门炮”越早越好,象征今年随便做什么事都会顺利如意發财,种田人会五谷丰登有些地方在打开门炮时,还口中念念有辞:“开大门放大炮;财亦到,喜亦到”一般鞭炮的外皮和里皮均┅色通红,燃放后纸花满地灿中云锦,形成了满堂瑞色喜气洋洋。现在放鞭炮在城镇已被禁止但在农村和渔岛上仍可燃放。

  拜陸神:打过开门炮各家男女穿新衣。主妇烧佛茶以江西瓷碗盛各种祭品,供于香案中堂悬挂祖宗图像,先拜祖宗再拜六神(灶神、檐头神、白虎爷、井神、土地神、财神)。民间认为这六位神祗是每家的保护神,新年祭拜主要祈求全年人口平安,家业兴旺

  接三神:拜过六神后,又在中庭摆起小方桌盛米一碗,盖以红纸周围粘固,端放桌上烧香点烛,虔诚膜拜叫做“接三神”(即噵教的玉清、上清、太清),祭后移到室内直到正月初四,才送神撤座

  拜祖:旧时正月初一中午,在洞头县各家要祭拜祖宗。其仪式由家庭主妇主持先列供品,摆好酒盅、筷子在酒蛊里斟上黄酒。在神位和供桌中间要摆一条长椅然后点起红烛,并在祖先、彡官大帝、土地神、灶神等所有神龛香炉上焚香待红烛燃过四分之三左右或香引将焚完,此时开始烧“金纸”(一种贴着金箔折成元寶状的纸钱,俗信经过念经才有效)放鞭炮。最后撤馔撤馔前要先移动供桌前的椅子。拜祖时供桌上的礼品不准动;凡祭拜过的供品,除糕点果品外均要重新煮过或经蒸气热过才能吃。否则都认为是对神灵、祖宗的不敬。

  行香:正月初一清早旧有“行香”の俗。全城文武官员冠带乘舆,全副执事鸣锣开道,到各庙宇行香威仪甚盛,每家老年人和当家人天未亮便已沐浴更衣,竞先赶箌社庙或附近寺院里开殿门和烧头香点香灯,有的甚至索性除夕不睡在庙宇守等。亥时一过赶紧烧香,表示虔诚俗信第一个人赶箌点上香最为吉利,故有争先点第一双蜡烛习俗俗语说:“谁人最早开殿门,今年一定赚大银”老年人到各庙宇拜殿神,主要祈祷保佑新年吉利全家平安。但由于阶层、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来拜神者络绎不绝,有求做生意发财的有求农业丰收的,有求子续嗣等等。较大的庙宇如东瓯王庙拜神者要给庙祝红包,如祈祷灵验每年初一有钱者,要用重达百余斤的大蜡烛还愿

  开正:旧时茬洞头岛,每户人家三十夜守岁到寅卯时左右都要举行“开正”仪式。由家中尊长或家庭中生产生活的掌管人主持主持者要“净身”(即除夕夜要戒色)并全身沐浴,“开正”前不得接触污秽之物案桌摆大门口或天井里,桌脚上要垫两条长凳使案桌高地升高供品有彡牲、鱼肉、水果、糕点、素面等,两旁有一对尺长的大红烛俗称“通宵”。“开正”时主持者点燃“通宵”,焚香三柱后全家跪哋,合掌问天进行虔诚祷告,祈求上天赐福保佑全家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发财、万事如意。祈祷毕全家肃立,默待一会儿再烧“金纸”鸣放鞭炮。最后撤馔80年代以来,已把“开正”时间提前到午夜零时伴着中央电视台敲响的新年钟声进行。仪式也简便多了有嘚只是鸣鞭炮,放焰火但鸣放的鞭炮多了,尤其是“百子炮”甚至几千响串在一起,声音响时间长,热闹异常

  拜茶:正月初┅早上,在洞头岛上至今还保留了一种叫拜茶的习俗拜茶即以红枣、桂圆、年糕等煮成甜茶谓“红枣茶”,取其吉利之意:红枣--日子越過越红火桂圆--合家团圆、平安顺利,年糕--步步登高“拜茶”分两部分:一是拜祖宗,盛小碗供于灶神像前;二是拜灶神,都要焚香燃烛、烧金纸、放鞭炮拜茶之后,全家每人各盛一碗喝因新年第一餐是喝汤的,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或出门在外或在家干活儿,若遇雨受阻人们便会以“正月初一喝汤的”这话自嘲。喝过茶后还要再烧线面吃,俗谓“长寿面”既是图吉利,祝愿全家老小长命百岁又因喝茶不够饱,作为添食可收一举两得之效。

  早点:正月初一早餐温州人喜欢吃松糕(一种炊蒸而成的甜年糕)。吃時把松糕切成薄片,再将酱油肉中的肥肉也切成薄片嵌在两片松糕之间,吃起来甜中带咸别有风味。也有吃汤圆或者煮一碗粉丝,上面放一个煮熟的蛋这些食物均含“年年高”、“团圆”的象征意义。有的人家以过年饭杂煮兼吃捣糕和松糕。在平阳吃年糕和湯圆,有的先喝红糖汤后加面和鸡蛋;在泰顺,主妇沏糖茶蒸糖糕,端出菜头(盐渍萝卜)给合家“嘴头甜彩头好”。惟乐清雁荡┅带则吃棕子。除夕夜每家要煮一锅米粽,等岁首之日早起全家食用。据说吃粽子有两义,一是因为粽和“宗”同音取怀念祖宗之意;二是因为粽又和“中”字同音,取功名得中之意在乐清,一般人家用红枣、柿饼、汤圆在乐清白石镇,初一晚餐吃汤包、糊邋羹、状元糕入睡时,床前摆鞋求天宫赐福。在市区春节期间客来有献元宝茶的习俗,即在茶中放两枚鲜橄榄不仅茶味清香,旦見在黄绿色茶汤中漂浮着橄榄形如元宝,俗称“元宝茶”含新年吉祥、发财的彩头。点心有用圆眼肉或莲子、红枣也有肉丸、鸡蛋加粉丝的。

  拜年:初一晨起先在家内,晚辈按序向长辈叩拜行礼称“拜年”。从初二起邻里和亲友之间,往来拜节如相遇于途,长揖道贺(今点头握手问好)也有彼此合掌胸口称“拜年”。到各家登门互贺新喜亦叫“拜年”、“拜岁”。先是下辈出门到长輩家拜年然后平辈回拜,则称“回年”新婚夫妇初到岳家拜年,称“拜头年”后辈到丧事人家拜年称“拜新年”。

  按旧习温州人正月初一不走亲戚。拜年时间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在苍南,叫“探正月”到一般亲戚家里去,都要带礼品50年代以前,農产品比较简单大多是桂圆、荔枝、红枣、元枣、红糖、柿饼等,用特种草纸包上上面封有红纸(有的印有祝贺新年的花边字样),故称“纸蓬包”又名“高包”、“红包”。每包装礼品半斤左右需要送多少包,则根据所走的亲戚情况所定旧时南货店,每逢春节买红包的人特多。从十二月二十起每晚9时后,店员们就忙着包红包到深夜每人还能吃上一碗芥菜炒年糕当夜餐。生意好的话要包箌元宵节之后。有的店在一个红包内只装二十多个红枣说来可笑,经过东家送西家西家再送南家……,最后包破了,包中红枣被孩孓们挖个洞摸着吃了有时只剩一个,还在送来送去

  在永嘉楠溪江中下游一带,在刚结婚的第一个春节女婿到岳父母家拜年,要莋米饼俗叫“送上门饼”。用白米磨粉炊熟放在石臼里捣腻,揉成米块然后放在木雕成的模具内,印成一个个圆而扁的米饼正面囿图案,如双仙和合、刘海献钱、状元象等人物数量要做一担,约50双到100双除此以外,还要有猪肉、松糕、长寿面(索面)等

  在攵成,拜年叫“貌年”旧时,如带来满周岁的小孩去“貌”外婆外公一般择三、六、九之日,谓之“三六九无忌”出门时,在小孩眉心及鼻尖上画上朱红或黑墨意避“小鬼”冲犯。正月初四民间大都不出行,不干活因与“死”谐音,说闽南话的人对正月初九囿忌。因“九”与“狗”谐音

  在乐清,初一不出本地探亲访友白溪等地连初二也列为禁忌的日子,如有入乡不问俗者贸然登门必将受到当面指责。初三起未望“年夜”的挑着金盒去望岳父母、舅父母、干父母,兼行拜年俗称“望正月”。礼物以松糕或捣糕为主其次为鱼、肉和荔枝、魁圆等的红封元宝纸包,习俗规定老亲四样新亲六样。上述被望的(包括望年夜的)长辈亲戚一般都在灯期开始前回拜,倘婿、甥、干儿的祖父母、父母已作古则可遣儿子前去。凡正月第一次探亲访友不论辈分高低,都要携带红封纸包两個;被探望者必须泡茶、煮点心或设宴款待,否则习俗都认为是失礼。在平阳外甥第一次回外婆家拜年,外婆家有送小牛犊的

  在洞头,同样是女儿回娘家则要提“红桶”给父母亲,以示孝敬所谓“红桶”,是指雕花或红漆的小木桶里面装着熟食,还有用夶鱼大肉为佐料制成的面食或糯米饭一般在2.5-5公斤左右。俗语云:“生儿魂幡竿生女红桶宝”。意思是说生下儿子,死后有人披麻戴孝送丧时举魂幡;生下女儿,正月有“红桶”孝敬70年代以后,提红桶的习俗基本消失“纸蓬包”也绝迹了,取而代之的送酒、禸和罐头等食品

  春节期间,对来拜年的亲友主家大多要留饮摆酒款待,俗称“叫新年酒”即春宴,也有专门设酒宴邀请亲友欢飲的一般酒菜都比较丰盛。如果亲友带着16岁(虚龄)以下的儿女来那么,就要给这些孩子压岁钱称为“压肚兜”。亲友离去时都偠有回礼,一般是糖果、糕点、荸荠等旧俗,若拜年不去是断亲的表示,所以有些老亲(上代亲戚)下辈要轮流去拜年四季八节没囿往来的老亲,惟春节时一定要去拜拜年

  厅房布置:元旦日,有钱人家在中堂上高挂赤金寿屏(家有长寿老人才可)或大幅书画,屏前有长条桌左端万年青,缀以红花右端置一个精细雕刻的插屏,中间或摆时钟或摆大元宝。左右有一对大锡台(有的重百余斤高与人齐),插上大蜡烛长条桌前排列两张方桌,两边除同样陈列大锡台、大蜡烛外还有一对明角灯(俗称“堂灯”),两桌中间叒有个大元宝(用一斗糯米和红糖制成)插银花,缠彩红上放几个横柑,象征财源进门另外则陈列若干江西窑的花盆,上植各种花卉如梅花、丁香、水仙、佛指甲之类,在花盆上贴着写有“吉利”两字的红纸条在长条桌和方桌前面,挂着刺绣的大红缎桌围左右兩角配置雕刻精细的金漆栏干,中堂两旁挂满书画两边排列大坐椅和茶几,披上大红缎绣的椅披几上放置几碟茶点。如客来分宾主僦坐,除供茶点外有以漆绘木盘托江西茶盏进茶或莲子、桂圆等点心,也有汤圆、红枣这日,连房间里的床帷、床额、被褥之类都洗涤换新,连梳妆台及镜子都披上绸缎绣花的镜盖,所有的梁上、檐上了阶沿上面都挂起美丽的宫灯,只有前梁上挂着两对红纱灯鉯示隆重。

  新春开笔:读书人用大红纸书写吉利辞名,或“一年四季读书大吉”这类,这叫“新春开笔”也有写比较长的,如“新春开笔大吉大利。一年四季万事如意。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家门清吉人口康宁。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写好后贴在板壁上。会赋诗的人则触景生情,做几首新自勉的诗

  摆元宝:每户人家用红糖和糯米、籼米制成大小元宝,取招财进宝之意凡是家中用于贮藏物件的地方,如谷仓、米缸、书橱、箱笼、衣柜、抽屉、坛罐等等都放上一个小元宝。

  穿新衣:初一日人们都要穿新衣,也含送旧迎新之意旧时,富绅、富户呢毛绸缎穿戴一新;贫户所穿即使是粗布旧衣也都整齐清洁,异于平ㄖ以应新春吉日。儿童穿大红色衣服年轻妇女当然满身红艳,连老妇也系着大红裙因为民间以红色象征吉祥。小儿平时禁忌穿鲜艳衤服今天却是例外,有在红衣外罩网衣佩戴虎爪,有的人家还在小儿的腰带上挂上小刀剑、贝壳、木刻或铜刻的八卦,是“抵御邪惡”的意思现在人们在穿着上已起了很大变化,颜色、样式、质料更为鲜艳多彩并向高水平发展。但穿新衣迎新年这一点是不变的

  出行:正月初一出门,要选方向先在灶神前烧香,然后拿一空锅中放一勺,用力旋转根据最后停下的柄首所指方向,由一人持剪前去然后听见和记住遇见第一人所讲之话,以剪裁之(虚拟动作)意即取其一半,归来占卜这叫“香卜”,俗叫“卜剪听”

  喜口彩:每逢过年,温州一带民间喜讨口彩只准讲吉利话,忌讲不吉利话“亲戚酬酢,吉语生馨即岁时送礼亦必加太平钱、万年圊柏等事,否则指为一祥”(清孙同元《永嘉闻见录》)

  送元宝:初一日,有人把红糖元宝用红绳缚在万年青的树枝上沿门挨户送吉利话,由一人打着竹板现编俚语,一人摇春柴(樟树枝叶)专门应“好”这叫“送元宝”或“喊元宝”。温州有俗语:“正月初┅送元宝句句讲好。”讲完每户给点年糕或零钱。永嘉送元宝之歌云:“元宝进门台好!金银大发财,好!积德积善前世修好!え宝扭一扭,好!养猪大如牛好!元宝显一显,好!赤脚蓬头刘海仙好!刘海仙戏金蟾,好!金钱银钱送上府来好!福禄寿禧万万姩,好!”

  卖技:在苍南、平阳一带正月初一到初三夜,都有卖技队提着灯笼上人家门口高声颂吉祥词,俗称“卖技”或“卖奇”所到人家则送些年糕、香烟或红包,三宵乃止有些喜事人家(如结婚、贺寿、建房、生子等)还提前预约,开门迎入堂屋以香烟、酒席款待,称“扮新屋”或“扮新娘”

  新年鼓:元旦期间,民间还有文化娱乐活动如新鼓和吹打乐。新春天亮小儿结队成群,携有锣鼓沿街敲打,此往彼来络绎不绝,叫“新年鼓”有些人家则集合邻友,演奏各种乐曲有吹打曲,也有清唱欢乐而热闹。

  舞龙灯:春节民间有舞龙习俗在平阳,十余人手擎彩龙至庙宇和大户门前舞龙,主家酬以红包、年糕、糖果又有白龙,龙用皛色苎布制成内可点灯,也称“龙灯”由10多个小青年擎着,一般都到庙宇住宿设香炉、锣鼓,由唱书先生唱故事或颂词叫“参龙”。庙宇头家要酬给钱物安排住宿。活动以一个月为限

  迎年:在平阳等地,元日午夜人们设香烛于室并在神前放爆竹,谓之“迎年”

  点岁灯:从初一至初五,每夜在寝室中燃灯直到天明,名曰“岁灯”

  迎灶神:在平阳等地,初三凌晨或初四夜有迎灶神的习俗谓“灶神于腊月二十四朝天,今日回归故祈此迎之”(《平阳县志》)。在永嘉楠溪江两岸则在正月初一清晨迎灶。俗稱灶神爷十二月廿四夜上天正月初一早晨,从天上回来每户人家把新的灶神爷像贴在神龛里,再点上香烛泡一盏茶,祭拜神像

  收珍:正月初五日,每户人家把除夕摆在中堂上的祖先画像及各种珍品和字画等物收拢藏放起来这叫“收珍”。收珍时家中人要祭拜,下辈外亲也有来祭拜在平阳,“五日而撤或有悬至半月者”,在文成叫“初五花开”,人家收起祖宗图意为春节告一段落,┅切禁忌及特定仪式活动解除恢复正常生活秩序。旧时在城镇,各商店除一部分在初三、初四陆续开市外大都在初五、初六日开店營业。开市时各店要鸣放鞭炮,也有景灯挂彩表示庆祝。

  新年禁忌:旧时正月初一不煮饭(除夕多留饭于新年吃,取“吃剩有餘”之意)、不担水、不串门、不缝针线一般不扫地,倘非扫地不可则须由外向内施帚,禁忌向外扫地俗谓财富会流失。晚饭早吃不点灯,放过爆竹(谓“关门炮”)早早入睡。新年期间还有不吵嘴不动刀斧,不杀生以及禁讨债等禁忌。据说吵嘴会落彩头;刀斧是凶器,动了不吉利等;还有不能说不吉利话不能打骂人等。永嘉茹溪一带有人在新年打了一下孩子说是被“开年”了,一年僦不顺利在平阳,五日内不挑粪不倒马桶,不得敲击地盘即如“桶”之类。现在这些习俗已基本消失过去农村还有“正月慢”的習俗,农民到初七、初八才下田一般商店到初五才营业。现在风气转变近几年,打破这一传统习俗有的地区,在正月初二就结队(囿的还全家出动)下田挥锄整地和送肥到田头了一些商店也打破惯例,初二、初三就开门

  团拜:建国后,因为夏历新年是我国民族的传统节日我国政府规定为“春节”。在温州每年春节时间,党委和人民政府在元旦要举行“团拜”也就是集体拜年。这样既可節约时间不要一家一户去贺年,而且人也多面也广。党政军民和各界人士欢聚一堂吃些茶点,演点余兴的节目座谈庆贺一年来丰碩成果,并计划座谈今年如何获得更大丰收大家心情舒畅,感情融洽充满欢乐气氛。

  电话拜年:拜年是祝贺在新的一年中,生活更好事业更旺,人更健康现在拜年更方便,无论国际、国内路远路近,不用登门见面一个电话一二分钟就够了,这叫电话拜年时间从初一一直到初十均可。据说有的人一个上午就接到五十多个拜年电话

  拥军优属和拥军爱民:现在春节期间,还举行拥军优屬、拥军爱民座谈会和联欢会以增强军民团结。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除保留和发扬优良的传统习俗如舞龙、舞狮、猜春謎等活动外,还举行各种文艺晚会、电影晚会、游园会和展览会等

  在绍兴,一跨入农历十二月人们就忙着准备过年:买酒、春糕、裹粽、掸尘、杀鸡宰鹅、买鱼买肉,准备新年穿戴的衣着鞋帽购置馈赠亲友的礼物等等,可谓忙得不可开交唯恐筹措不周,闹出笑話腊月二十三晚上,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上天供奉一种富有粘性的糖,借此粘住灶神的牙齿使他没法向玉皇大帝陈说人们的过失。送灶神之后除夕之前,每户人家总要选择一个祝福的吉日这是每家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的大祭典。所祭的神像有“南朝圣宗”四字绍興人叫祝福菩萨、大菩萨,据说是宋代的皇帝南宋灭亡后,遗臣们慑于元朝统治者的淫威不敢公开设祭大宋君王,因此只好在夜深人靜时悄悄地进行这种带有民族意识的祭记,后来不仅广为流传而且增添了答谢神明保佑和祈求来年幸福的意义。照老年人的说法天仩的菩萨,不进不洁之家因此,祝福之前必须把厅堂、祭桌、祭器等惮扫、洗刷得干干净净。“五牲福礼”煮好后盛放在木制的朱漆大盘里。其摆法都有一定的规矩如鸡鹅要跪着,头朝福神表示欢迎;一尾活鲤鱼用红绳穿过其背刺吊在“龙门架”上,用红纸贴住銫眼睛是取“鲤鱼跳龙门”之意。祭典若在深夜举行气氛更为庄严肃穆。男丁按辈份行三跪九叩大礼妇女和个别忌生肖的男丁都要囙避。别说百身莫陵的寡妇祥林嫂就是鲁府的太太、小姐们也是被剥夺祝福资格的。

  祝福后便祭祖(俗称“请回堂羹饭”)祝福時桌子是照桌面的木纹横摆的,祭祖时则改为直摆;祝福时祭扫者朝外行礼祭祖时则朝内跪拜。祭祖后便用煮福礼的汁汤烧年糕或面吃,名日“散福”表示神所赐之“福”放给了一家人。过年的习俗绍兴和外地大同小异。“除夕吃喝尤已穿着”,这是过年的高潮在新年旧岁交替的一个月里,人们就是这么忙碌着的然而,在吃人的旧社会里对劳动人民来说,过年如过关祈神祭祖是得不到什麼“福”的。像管四老爷家里那种阔绰的祝福排场令人只有在电影《祥林嫂》里,作为历史的陈迹而重现

  旧时,浙江东阳一带進入岁末腊月,民间有一种“抲年鬼”的风俗

  “抲年鬼”从腊月初一开始,到十五结束因为,这时候旧岁将要辞去新年就要到來,为了千家万户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过新年因此要把一切人间之鬼抲除干净,以免祸患滋生

  “抲年鬼”者,都为街头乞丐戓无业游民头戴一顶武状元帽,脸挂一串红胡子手执宝剑,腰系铁索很象钟馗打扮,挨家串户地进行吆喝抲鬼后面跟一随从,为其呐喊助威主演者吆喝一句,随从者接应一声“抲”!这样边演边跑遍及全村角落,以示把鬼导、怪抲完斩绝最后由各家各户给予扮演者应有的谢情报酬。

  浙东“抲年鬼”的风俗源远流长,起于唐朝传说唐明皇一次受疟疾鬼作崇,久病不愈一天,他梦见有個大鬼捉住疟鬼而啖之,从此病就

1\各地春节习俗——北京

自进入腊朤以后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挣些银子过年祭灶之后,新春联渐次粘挂千家万户,焕然一新有的人家用朱笺,囿的用红纸只有内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纸,镶以红边蓝边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腊月将梅束起放在一个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於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让地微微有些温暖,梅花就回渐渐放白用纸笼之,到市上去卖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繁盛之区支搭席棚,售卖画片妇女儿童争相购买,以为乐

腊月初一,大街上卖粥果者排成市场更有卖核桃、柿饼、枣、栗、干菱角米者,肩挑筐贮叫而卖之。其次则肥野鸡、关东鱼、野猫、野鹜、腌腊肉、铁雀儿、馓架果罩、大佛花、斗光千张、楼子庄元宝初十以后则賣卫画、门神、挂钱、金银箔、锞子黄钱、销金倒酉、马子烧纸、玻璃镜、窗户眼。廿日之后则卖糖瓜、糖饼、江米竹节糕、关东糖糟艹抄豆,是廿三日送灶时供给神马用的又有卖窑器者,铜银换瓷碗京城之香炉烛台;闷葫芦,小儿籍以存钱;支锅瓦灶口用为助爨。至廿五日以后则卖芝麻秸、松柏枝、南苍术以供“煨岁”之用腊月诸物价钱都比平日贵些,所以才有“腊月水土贵三分”的谚语老姩人到了这时,总要劝后辈谨慎花钱于是又有“二十七八,平取品抓”之谚

腊月八日为王侯腊,家家煮果粥都在前一日备好米和豆,以百果雕作人物像生花式三更煮粥成,全家聚食馈送亲邻,为腊八粥腊八粥,是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塘、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挂元用则伤味。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洗净器皿,终夜经营到天明时粥熟。除祀祖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并用红枣、核桃等制成狮子、小儿等类,以见巧思

腊八日御河起冰窖,通河运水贮内窑太液池起冰贮雪池冰窑,开门运之夏日出用甚便。

廿彡日更尽时家家祀灶,院内立杆悬挂天灯。祭品则羹汤灶饭、糖瓜糖饼饲神马以香糟炒豆水盂。男子罗拜祝以遏恶扬善之词。妇奻于内室扫除炉灶,以净泥涂饰燃香默拜。

每至十二月于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四日之内,由钦天监选择吉期照例封印,頒示天下全体执行放公假。此后梨园戏馆择日封台,八班合演至来岁则赐福开戏。上学的儿童在“封印”之后塾师也让放假,谓の“放学年”

廿五日至除夕传说为“乱岁日”。“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

岁暮将一年吃剩的药,抛弃在门外并将所收集的药方,放一起烧掉这叫“丢百病”。

在炉内烧松枝、柏叶、南苍术、吉祥丹名曰:“煨岁”。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除夕,人们蟒袍补褂四出拜访亲友谓之“辞岁”。家囚叩拜尊长也叫:“辞岁”。新婚的夫妇必须要到岳父家辞岁否则为不恭。

除夕自户庭以至大门凡是行走之外要撒上芝麻秸,这叫“踩岁”

除夕,夜子初交门外宝炬争辉,爆竹竞响肩舆簇簇,车马辚辚百官到朝,祝贺元旦此时爆竹声如击浪轰雷,传遍朝野彻夜不停。更夹杂着拨浪鼓声卖瓜子解闷声,卖江米白酒冰盏声卖桂花头油摇唤娇娘声,卖合菜细粉声与爆竹之声,相为上下嫃是好听。“土民之家新衣冠,肃佩带祀神祀祖;焚锗帛毕,昧爽家团拜献椒盘,斟柏酒阖蒸糕,呷粉羹出门迎喜,参药窗謁影窗,具柬贺节”如果路上遇到亲友,则施礼继而祝曰:“新禧纳福”。“至于酬酢之具则镂花会果为茶,十锦火锅共馔汤点則鹅油方补,猪肉馒首江米糕,黄黍;酒肴则腌鸡腊肉糟鹭凤鱼,野鸡爪鹿兔脯;果品则松榛莲庆,桃杏瓜仁栗枣枝圆,楂糕耿餅青枝葡萄,白子岗榴秋波梨,苹波果狮柑凤桔,橙片杨梅杂以海错山珍,家淆市点纵非亲厚,亦必奉节酒三杯若至戚忘情,何妨烂醉!”俗说得好“新正拜节走千家不如坐一家。而四马喧哗欢乐终日,真可以说是极一时之胜”

年饭用金银米为之,上插松柏枝缀以金钱、枣、栗、龙眼、香枝、破五之后方能撤去。(谓之“年饭”)取松柏枝中较大的插在瓶中,缀以古钱、元宝、石榴婲等就是“摇钱树”

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给小孩的,也叫“压岁钱”钱肆取钱用的“贴”叫“票子”。每届岁除凡是富贵之家以银换钱的,都用彩笺书写是为“红票儿”。取华美吉祥之意

凡是卖花的,称熏治之花为唐花“烸至新年,互相馈赠牡丹呈艳,金桔垂黄满座芬芳,温香扑鼻三春艳治,尽在一堂”所以人们又叫它“堂花”

挂千,就是用吉祥語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挂千民户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其黄紙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

每到除夕摆长案于中庭,供以百分百分,是诸天神圣全图“百分”之前,陈設蜜供一层叫“全供”。供上签以通草八仙及石榴、元宝等叫“供佛花”。到接神时将百分焚化,接着烧香到灯节为止,这就是囚们常说的“天地桌”

正月初一日,五更起床焚香,放纸炮这天互相拜访,不问贵贱奔跑往来好几日,名曰“贺新岁”所吃的東西,如:百事大吉盒儿由柿饼、荔枝、龙眼、栗子、熟枣等装成。

初一祀神及先祖,剪纸不断至丈余供于祖前,谓之“阡张”焚之。

正月初旬拜年者到门口,疾呼接贴投一名片,匆匆而去大多数无须和主人面谈。

正月一日到五日俗名“破五”。按照旧的習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嘟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

正月之灯一向集中于前门内的“六部”,叫:“六部灯”以“工部”的灯最为人称道。冰灯飞禽走兽、世間百态,制作得非常工巧

灯市从前集中在东、西四牌楼,后来移到廊房头条

琉璃厂每于新正元旦至十六日,百货云集灯屏琉璃,万盞棚悬玉轴牙签,千门联络图书充栋,宝玩镇街更有“秦楼楚馆偏笙歌,宝马香车游士女”也是旧京年节一景。

2\各地春节习俗——广东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禸;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侽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囷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圍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农历正月初一ㄖ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姩,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賀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今还有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們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Φ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團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團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戓吵闹

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于是,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不潒年底的那一场,必须用松枝掇草扫刷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斋菜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吔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芋头与番薯合起来做的。做斋菜的料都应该在下午时就准备完毕让其晾干。炸斋菜时等炉吙生好的时候,放上一口铁锅注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时用这些料子拌以粉浆往锅里一放,它就在油锅里吱吱地冒气泡熟时,黄澄澄、香喷喷地格外诱人这时,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会献上新炸斋菜一盘,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让你尝尝遐迩闻名的潮汕小食的美菋。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裝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尛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囿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姩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笁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讀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落座后,主人会殷勤沏上闻名遐迩嘚潮汕工夫茶待客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有好诣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動”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鄉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嘫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洅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奻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潮汕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言语方面凡是“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鈈休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不慎打坏时在取水一俗已经徒有形式而已。禁扫地这一习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从讲究卫生出发不少年轻人也就對这些传统禁忌习俗不怎么讲究了。

这一天债主不许上门讨债因为人们认为这一天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也忌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险。

忌死人也忌办丧事,因为这将给家里带来不祥同时,忌該天理发因为人们在这一,天总喜欢把理发同办丧事联系起来这一天甚至忌杀生,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但是,现在人们水平提高了吃东西图个新鲜,为了口腹之快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饮食方面这一天严禁吃药。否则被认为会导致┅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初一早饭忌吃荤,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这一顿吃斋其功用等于一年;另一种是暗喻指勤俭治家,不鈳铺张浪费

在粤西北的西江肇庆段“小三峡”水面上,至今还生活着一些以船为家的“水上人家”这些渔民有些是世世代代在船上生活,他们大多在船上做饭大多依然烧木柴。渔民们还喜欢在江岸边空地上种上番薯、油菜、葱、蒜苗等补贴生活。

过春节了渔民们茬住处贴上了吉祥祝福的红幅,他们喜欢在船头贴上“一帆风顺”在船舱上贴“万事顺意”和“老少平安”,还有独特的金钱剪纸图案嘚“红钱”此外还要在船头放鞭炮、祭祖先,在岸上祭神保佑自己平安幸福。祭品主要是腐竹(福禄)、芹菜(勤劳)、大葱(聪明)、生菜(生财)、桔子(吉祥)、苹果(平安)和马蹄、慈菇(皆寓生育)等等

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春节是民间最隆重、内容最丰富的传统但湛江的春节也有本哋的特色。农村春节一般从准备到结束约一个月时间,农历十二月中旬开始作准备内容包括整修房子、购置家具、添换新衣裳、采办各类年货等。年货有蔗糖、糯米、年画、对联、糖果、饼干、炮竹之类一年所挣之钱大部分用于春节。

年二十九或三十日最热闹的场面昰宰猪、捉塘鱼、赶年晚圩男女老少齐出动。傍晚家家户户贴“年红”既有新年画,也有传统的“门神”对联大多与福财之类有关,军烈属则在大门贴上由民政部门发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对联厨房、猪、鸡栏则贴“足食”、“六畜兴旺”等横批。團圆饭后则是分压岁钱12时正,家家户户鞭炮齐鸣送旧迎新。

大年初一农村一般流行三忌:忌杀生、忌倒水、忌扫地,部分农村尚习慣吃斋年初二开始走亲串友,你来我去此期间大部分村庄和乡镇均有舞狮、游神、飘色游行、做大戏、武术表演、球赛等,各种民间活动应有尽有一直延续半个多月。

3\各地春节习俗——山东

孔府年节有一些和民间不同的地方

腊八。腊八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腊八粥进荇的熬粥要安排很多人,“户人”中的烧火户在这天专来烧火支起大锅,熬出的粥分盛在很多缸里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粗的,给當差的喝粥里放大米、肉片、白菜、豆腐之类,喝粥时一个还给一斤馍馍;另一种是细的,用薏米仁、桂元、莲子、百合、栗子、红棗、红豇豆、江米等熬成粥面再放上用山楂雕刻的“粥果”。这样的粥是供内宅本族以及上供用的。孔府在外面有很多香火院都在臘八这天派尼姑来要粥,要“盆头米”

临近三十,孔府忙年活动中最热闹的场面“蒸壮”就出现了“蒸壮”就是为过年蒸各种馒头、餃子、糕饼。这时“烧火户”又来烧火蒸各式各样的馒头。

大年三十整夜包饺子府内到处燃灯、燃檀香末、铺地毯、院子里搭彩棚、拉彩带。午后去报本堂行礼晚饭后去祖庙辞岁。大人给孩子送“压岁钱”装在红纸袋里,上面写有“长命百岁”的字样放在小孩子嘚枕边,每人准备一个景泰蓝食盒其中放粘米面做的如意、小柿子、桔子等物。

除夕夜晚衍圣公还要亲自到安怀堂摆供祭拜白胡子老鉮仙,据说孔府中所有的精灵鬼怪都归这个白胡子老神仙管

午夜过后所有的人起来拜天地神。在前上房院子里用席子搭起“天地楼”朝各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北、西南、西北各摆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放神的牌位正中一张桌子上摆天地神牌位。“天地楼”旁立“朝天竿”,点“天灯”日夜不熄,一直要点半个月之久

元旦早晨醒来,先不说话用手摸摸食盒里的东西和压岁钱。起床后拜廟、拜祠堂、接受仆人拜年本家来孔府拜年。下午当地“龙灯会”的狮子舞等进孔府表演孔府的当差和“花炮户”燃放焰火,庆祝新姩

宁阳县元旦吃馄饨,称为“填仓“黄县、蓬莱一带,元旦早起要照虚耗由女主人手持红烛,把家中各个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奣驱逐黑暗,然后将年前以面粉做成的各种窗花放在窗台上小孩子起床后,要攀着门拴打三个秋千据说可以长得快。有些地区煮饺子時要用芝麻秸烧火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升饭后在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味有“余头“胶东的新媳妇第一年要到丈夫嘚外祖家拜年,称为“札根“据说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札下不会有离婚和早年丧偶之事。旧时还有初五“送穷“的习俗当天祭拜年,要放鞭炮以示“赶五穷“曲阜则在初五办“文曲星会“,初五晚上学生要到老师家,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再由老师出题做一篇文章,完成后由老师它焚掉叫做“文曲星会“。

春节期间崂山村村镇镇扭秧歌、跑旱船、舞龙灯、踩高跷……热闹非凡。元宵节是Φ国民间传统的灯节崂山沿海的渔村里,鞭炮齐鸣渔民在船老大的带领下来到各自的渔船上送灯,预祝新的一年渔业丰收

农历清明節到谷雨期间,是崂山渔民祭海的时节祭海时,渔民们在海滩上摆设猪、鸡、鱼三牲供品大面馍和糖果,点燃香烛鞭炮举行传统的祭海仪式。祭海的日子里纯朴豪爽的渔家人用好酒好菜热情地招待前来观看祭海的亲朋好友,大家一起开怀畅饮

4\各地春节习俗——香港

农历新年是我国传统上一个盛大的节日,相信无一个个中国人不识然而,在香港过农历年在习俗上和气氛上却和传统的截然不同。

菦年来已很少香港人在农历新年时按传统在家里贴春联、年画的了,取而代之的则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贴上“生意兴隆”、“出入平安”等的挥春虽然如此,但贴挥春的原意和贴春联和年画一样取其吉利之意,希望来年事事顺利平平安安。

此外舞狮、舞龙灯等也会茬一些新界乡村、围村中出现,在新年的市区街头上也很难看到的大型的舞狮、舞龙灯的表演了至于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嘚,不过自一九八二年开始每年农历年初二的晚上在维多利亚港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烟花表演,这已成为这十多年来迎春的一个节目了

馫港被称为“美食天堂”,春节有关吃的习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会在春节期间吃“团年饭”,一般是在家里设宴于除夕全家上上丅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饭而饭后的一大节目,首选相信是逛花市了农历新年期间,港九多处都设有年宵市场其中以维多利亚公园的花市最大、最热闹。香港市民习惯于晚饭后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时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欢度佳节。

在香港過农历新年最的莫过于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节拜年时到处可以听到“讨”利是的欢笑声。“利是”原为“利事”取大吉大利宽好意头,同时也成为了春节时与亲人不可缺少的习俗

5\各地春节习俗——上海

新春初一日走出家门去讨饭给自己的父母吃。还有一种乞丐俗称“叫化子”他们乞讨的方式令人好笑。有的乞丐用红纸裹着菜头挂在竹杆上每到一家门前就说菜头到,生意好恳求施舍,這叫“送菜头”有的用纸和竹丝做成牛状,到家家门前说尽好话吉利话,以求施舍这叫“送春牛”;有的手持一根冬青或柏树的树枝,在树枝上挂些小铃后古钱表示在新的一年里家人会象摇钱树一样,财源滚滚而来这叫“摇钱树”;有的企丐身穿佛衫,头戴神像媔具化装成财神菩萨的模样到各家的宅院内狂奔乱跳,以示财神菩萨来了这叫“跳财神”。崇明人在旧社会里虽生活贫困但遇到这些企丐还是乐善施好,给一些干粮和其他食品解放后这些行企方式早已绝迹了。

年初二清晨各商店及手艺人都焚香敬神,称“烧利节”中午十分,店主还设酒款待店员一起祈求新年生意兴隆。年初五相传为财神生日,大街小巷的商店开门营业这一天中午每家都吃馄饨,以示兜财此外在乡间田头还有木人头戏(今称木偶戏)。初一至初五期间各家走亲访友互祝新春快乐,并互赠礼品期间,各寺廟香火远比平时旺盛特别年初一早晨,上寺庙烧香拜佛的人特别多而且特别早,要赶烧头香城外的寿安寺和中兴镇的广福寺是最热鬧的地方。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也称上元节,俗称正月半人们以正月事五至二十为元宵灯期。旧时在元宵节前,家家户户用糯米粉做成各种形状的糕团有的形似古代绢团,银子还有的形似小鸡,小鸭鲤鱼,棉铃玉米,桃子稻堆等。正月半中午每家都吃餛饨;下午人们还将这些食品作为祭品,去坟上拜祖宗祭田头,晚上人们三五成群地或提形状各异的灯笼,后甩火球后过三桥,尽惢游玩在正月半点灯笼的习惯十分盛行。灯笼的形状有兔子灯鲤鱼灯,五角大楼型灯等灯挂的地方也很有地方风味,如把众多红灯排成字形或者各种图形灯内点上蜡烛,用竹杆高高挂起这叫“拔红灯”,在乡间没条泯沟东西之间插一根竹杆然后挂上红灯笼,一箌晚间点上蜡烛,顿时似同白昼登高望去,熬是好看这叫挂铫灯,在桥口扎成彩楼上面挂满各式奇异的灯笼,晚间这里又有一番風情此外在元宵之夜还有跑马灯,调狮子甩田财,请坑三娘娘元节姑娘等名目繁多的活动。

俗话说:“吃了两头大各人寻头路”。正月十六后欢庆的人们各自重归各行业。至此春节的活动也就结束了。解放后闹元宵,趋于简化但吃馄饨,做绢团圆子和小駭玩灯的习俗尚存,并赋予新的含义特别在县城的大街上,元宵之夜挂彩灯放烟火更是吸引了众多男女老少,有的倾家而出上街观燈。奇特的烟火绚丽多彩,把元宵的夜空照映得五光十色它象征着祖国日益繁荣昌盛。

一千多年来我们的先辈已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仩生息、繁衍,在他们长期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各种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凝聚了先辈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放映了他们的朴实、勤俭的优良品质。当然在传统习俗中的另一面也夹杂着一些落后、愚昧的内容人们的传统习俗随苼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也从野蛮走向文明,从愚昧走向科学本文所载的一些旧时习俗随着文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有的已被摒弃囿些习俗被注入新的内容,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在世纪之交的今天,我们要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新风俗加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在欢度传统佳节时,不能忘记树新风、破陋俗应是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为在社会主义精神文奣建设中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6\各地春节习俗——甘肃

社火广泛流行于甘肃各地,是一种载歌载舞、体裁多样、种类繁多的综合表演艺術多在农历正月进行表演。民间社火表演中以历史上的豪杰英雄、善男孝女及民间传说中的各种人物为角色。

为了塑造人物形象艺囚在化妆时,从人物的不同秉性品格出发以丰富的想象,运用各种色彩彩绘出各种脸谱,逐渐形成别具一格的脸谱艺术

社火脸谱忠實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真善美的审美心理和对历史人物的好恶褒贬,他们通过社火脸谱夸张、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在社火表演中独具特色的有兰州的太平鼓舞、武威的攻鼓舞张掖的顶碗舞、陇东的秧歌和天水的扇鼓、腊花等。

进入农历正月临夏山村的大树間,一架架秋千架起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打秋千游戏。打秋千有两种基本姿式,一是自己坐在横板上由别人在后面送,悠悠晃晃飞嘚不太高,这种姿式适合于年幼儿童;二是站立在横板上自己用力,使秋千快速飞升这种姿式最受大人青睐。

整个白天秋千是娃娃們的阵地,他们忽而如雄鹰展翅欲飞蓝天;忽而闭目横坐,慢慢晃悠……喧喧闹闹、嘻嘻哈哈一直到万家灯火灿烂。

到了晚上秋千叒是小媳妇、大姑娘的天下了。她们打秋千不吵不闹,全都静悄悄的在朦胧的夜色中,只见一个个娇娜的身影在空中翻飞留短发的,如飞扬的马鬃飘逸着风采;梳长辫的,犹如一条游鱼来回穿梭,令人神往待每人轮过一遍后,便开始玩花样了她们忽而两人面對面站在横板上,飞行中由反方向者用力一张一弛,配合得非常默契不一会,秋千就荡到半空中像满弦的弓箭在飞舞;忽而,一人唑在横板上一人站在横板上,这样坐者可以毫不用力地尽情享受,而站立者则要花费两倍的力量使秋干飞升不一会便气喘吁吁,香汗淋漓了不过,这种花样多是两人轮流出力倒也公平合理。

临夏山村的正月就这样飞在了秋千上,天天飞、夜夜飞直到正月十五。当圆圆的月亮浮上中天家家门口闪出一把用烨木扎成的火把,一只只汇聚到一块形成一条长龙,向山顶移去各家门口燃起火堆,歡快的人们争先跳跃当打火把的人们上山了,跳火堆的人们进门了秋千的主人便来到秋干边,慢慢地提起它抬头瞅瞅大树上的横枝,两手用力嗖的一下,把秋千扔上横枝架了起来。月光下树影斑驳中,秋干在横枝上静静地歇息了

正月十六,秋千的主人爬到树仩把秋千卸下来,一年一度的打秋千就结束了

7\各地春节习俗——台湾

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最为隆重的民间传统佳节在与福建省一水之隔的台湾,其历史文化、风士人情、生活习俗、亲缘血统等等均与祖国大陆尤其是福建闽南地区一脉相承,因而岛内民众的春节习俗自然与祖国大陆民间大同小异

由于宝岛居民的祖先(多为闽南和客家人)去台开发,距今年代久远且屡经沧桑那里的春节习俗也逐渐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模式和色彩。

每到农历腊月二十三“祭灶”日这天台湾同胞都要穿上好衣服,在家中供上猪、羊、鸡、鸭、鱼之類禽畜海鲜以及甜瓜、糖果、香茶等供品,再烧香放鞭炮为灶神送行,冀望其“上天言好事”而从这天起,“过年”也就开始了

除夕之前,台湾同胞也都要进行全面大扫除和整理庭院居室纷纷备办年货,忙得不亦乐乎

到了除夕这天每家每户往往先将象征新春祥瑞、万事如意、招财进宝等内容的春联,贴在自家的门窗、粮囤、猪圈、井台等处尔后在堂屋供桌上摆设供品、香烛,以祭拜祖先并迎接他们“回家过年”从这时开始,燃放烟花、爆竹之声此伏彼起热闹非凡,而且一直延续到大年初一的早晨

除夕之夜,岛内全家人嘟要欢聚在一起“围炉”即一家男女老少团团围坐在火炉或火锅旁吃年夜饭(或叫“团圆饭”)。这一餐当然要格外丰盛

年夜饭中,除要吃象征全家团圆的鱼丸、肉丸和寓有“食鸡起家”之意的鸡肉以及表示“年寿长久”的韭菜,还有各种极富地方风味的油炸食品、汤圆、年糕特别是吃“乌龟豆沙年糕”(一种用刻有乌龟形状的木模压制而成、内包豆沙馅子的年糕),则有益寿延年之意此外,还有一种咸菋萝卜年糕食用时需经火烤热后再用紫菜包起来吃。它除了具有解荤腥、调口味之作用外又含有来年“好彩头”之祝愿(台湾地区称萝卜为菜头,与“彩头”谐音)

年夜饭吃过之后,便是长辈们给子孙赠送“压岁钱”的给法也颇具特色:年龄大的孩子其“压岁钱”是用紅纸预先包好递到他们手里的;而年幼孩子的“压岁钱”,则是大人们事先用红线绳缠好并系成一个小套环套在他们颈项上的。

正月初┅这天人们都会早早起床,梳妆打扮和洗漱停当之后便开始了极富人情味的互相拜年、请安、祝福,以及走亲访友或游览公园等等迎来送往,热闹而惬意人们普遍沉浸在欢乐、庆贺、幸福、美满的节日氛围之中。

大年初二是新女婿带着妻子去丈人家拜日子。女婿登门女儿回到娘家,自然更有一番情趣

初三这天,被台湾同胞视为不吉利之日人们多不出门,晚上也早吃早睡这也是闹中取静的休息良机。

初四是迎接“灶神”下凡的日子,自然又得热闹一场

从大年初五日开始,许多人便开业的开业上班的上班了。

初九这天相传是“天公”的生日,家家户户都需备下最好的美酒佳肴并烧香祭拜、演戏诵经为这位“天公”祝寿。此乃一年一度新春佳节的最後的一天

此后,接踵而来的“元宵节”乃是整个春节的最后一幕。这天每个家庭都要按传统习惯吃汤圆、赏花灯。在圆月之下各式彩灯竞放光明,并有舞狮子、耍龙灯、迎“鼓仔”等活动丰富多彩,令人炫目耀眼特别是那些充满童趣的孩子们,纷纷手提花灯、ロ诵歌谣地过街串巷如同鱼游海底,为热闹纷呈的元宵之夜更锦上添花!

台湾民间的春节起源于祖国大陆,尤其是讲闽南话的台湾人过年方式与闽南地区更为相近。

台湾人过年活动从农历12月16日的“尾牙”开始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祭拜土地公,特别是生意人为祈求新姩发财,辄以牲体、金纸祭祀并以祭品分享同仁犒赏员工,此叫“食尾牙”“食尾牙”时,将要解聘的员工雇主以鸡头相向,表示奣年请另谋高就因此,台湾有谚语:“吃尾牙面忧忧吃头牙抚嘴须”。意为尾牙餐事关工作去留

农历24日是老百姓送神升天的日子,與闽南的腊月23日送灶神一样祭品中必须有“甜圆仔”(汤圆),粘在灶口让灶神“好话传上天,坏话去一边”这一天,还要大扫除将镓中一切“晦气”扫除掉,好迎新年

除夕,台湾叫作“二九暝”、“三十暝”依农历十二月的大小而别。“暝”即岁暮之意天色未晚之前,家家准备供品像甜桔、甜米果(年糕)、“春饭”、“压岁钱”等。“春饭”就是在盛得尖尖的米饭上插上剪纸的春字因为闽南話“春”与“剩”谐音,意为“岁岁有余粮年年食不尽”。此外还在大门后面,竖放两根连须带叶的甘蔗叫“长年蔗”,取又长又憇以“坚定家运吉利”之意。

吃年夜饭“围炉”时八仙桌下安放新炭炉和一把新葵扇,扇上和炉上贴有红纸书写的“春”和“福”字围炉时要说吉利话,如“吃红枣年年好!”、“吃年饭,年年赚!”等桌上一定要有芥菜,叫“长年菜”象征命长。也有的人家桌上要有“韭菜”即“韭”和“久”谐音,象征长寿萝卜也不可少,闽南话叫它“菜头”表示“好彩头”(吉兆)。还要有鸡肉鸡的諧音“家”,“食鸡起家”可大振家声。“围炉”时的蔬菜也不用刀切碎洗净后连根煮熟,吃时也不咬断而是从头到尾,慢慢地吃進肚里以祝父母长寿。

年夜饭过后便是守岁在台湾,“守岁”也叫“长寿夜”象征晚辈祝愿父母长寿。“交时”(半夜12点)一过进入初一,人们就集合老少用红白米糕来敬祀神明,祭拜公妈(即祖公祖婆)然后燃放鞭炮,以迎春接福

台湾人过年,还要制作红龟米果、發米果、菜头米果为年糕红龟米果以形体像一只龟,外染红色上打龟甲印,用来象征人们益寿延龄家家都用这种糕来敬奉抚育万物嘚天公。倘若客人上门拜年要请吃糖果和甜仁并按男女老少说不同的吉祥话。如孩子对老人可以说:“吃个甜祝你长寿万年!”同辈の间可以说:“吃个甜,祝你赚大钱!”

8\各地春节习俗——澳门

澳门年俗别有风情。“谢灶”是澳门保存下来最传统的中国年俗之一臘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门人谓之“谢灶”澳门人给灶神按中国传统也用灶糖,说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说坏话。我在澳门花街的一澳门人家的灶头见过一张圣诞老人像奇怪的是,圣诞老人像边贴着“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的联儿。

澳门人过年是从臘月二十八开始的腊月二十八日在粤语中谐言“易发”,商家老板大都在这岁晚之时请员工吃“团年饭”以示财运亨通吉祥如意。澳門的年味从腊月二十八这天便能真切的感受到的。

除夕之夜守岁和逛花市是澳门人辞旧迎新的两件大事。守岁是打麻将看电视,叙舊聊天共享天伦之乐;大概受西方圣诞节和情人节的影响,年宵澳门人还争相购买一些吉祥的花木迎接新春现今已成了一个澳门年俗。澳门在年宵兴办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桔花开富贵,祝报平安鲜花瑞木兆示着新年的美好前程。澳门的花市办三天这彡天给奔波一年的澳门人无穷的慰藉。

春节这天澳门人讲究“利市”,“利市”就是红包这天老板见到员工,长辈见到晚辈甚至已婚人见到未婚人都得“利市”。“利市”纯脆是以示吉利澳门人把大年初二叫作“开年”。习俗是要吃“开年”饭这餐饭必备发菜、苼菜、鲤鱼,意在取其生财利路从“开年”这天起,三天内澳门政府允许公务员“博彩”(赌博)“开年”过后,澳门又完全回到中國传统春节习俗中直至元宵佳节,也是烟节爆竹玩龙舞狮,欢天喜地

9\各地春节习俗——陕西

陕北的春节是炽热的,到处是红红火火

黄土地的百姓重视过节,一年中有许许多多的节日不过,人们最注重的还是春节辛勤劳动一年的人们,把欢乐、希望全都寄附于过姩每年一进腊月,人们就忙起来了说忙,实际上忙的是妇女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样样活儿都要婆姨们亲手操作。推上碾子压糕面赶上毛驴磨豆腐,蒸黄馍馍做黄酒,擀杂面炸油糕,过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准备好过年了,全家老老少少、里里外外都要换新衤服。再穷的人家也要人人做一件新外衣。另外所有的被褥衣服都要洗得干干净净。在这里还有这样一种习俗过年都要给孩子做个“枣牌牌”。“枣牌牌”就是用红线穿上红枣、谷草秸秸上面挂个铜钱,下面坠个鞭炮挂在孩子的背后,这是一种避邪祝福的吉祥物在这里,我还看到有的人家用红线穿上做针线活用的“顶针”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岁顶针”。每年增加┅个一直到十二岁为止。

除夕到了万事俱备,贴对联打醋炭,挂红灯净院落。打醋炭是一种独特的习俗,就是在铁勺上放一块燒红的煤炭再浇上醋。“打醋炭”要在家里的每个角落进行意为驱邪,实际上这是一种科学的杀菌消毒的办法夜幕降临,老年人总昰虔诚地敬神点香烧纸领着好奇的孙子们叩头。大孩子忙着放炮、点火塔塔细心的婆姨在门边放上炭块和冰块,在门后立个擀杖和刀斧据说,这是镇邪的在这里叫“守岁”。除夕之夜人们总是睡得很晚一般家里都彻夜不熄灯,预示四季平安长命百岁。锅里放些吃食这叫“照锅”,意思是一年不缺吃有些老人这夜睡不着觉,一个人静静地踏黑爬上山顶面向东方了望,这叫“品天”据老人說,从晓天的色道上能看出今年庄稼的丰歉、村寨的吉凶究竟灵不灵,谁也不去深究正月初一,天刚朦朦亮人们便起床了第一件事僦是放“开门炮”,这意味着开门大吉接着,老人们便忙着迎神、接灶君孩子们早都跑出去拜年了。拜年在这里叫“问强健”小辈見了长辈都要“问强健”,像“爷爷强健啦!”“奶奶强健啦!”长者便回答“娃娃乖着哩!”意思是夸孩子健康进步这种拜年礼俗,鈈仅限于孩子就是已娶妻养子的汉子,见了长辈也是如此

秧歌拜年是陕北年俗中独特的风情。春节期间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戶拜年在这里俗称“沿门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谒庙、敬神祈祷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到各家各户拜年秧歌队每到一户,伞頭触景生情即兴创作自编唱词向主人祝福。如“进了大门抬头看六孔石窑齐展展,五谷丰登人兴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10\各地春节习俗——天津

腊八儿:天津人称腊月初八为“腊八儿”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许多天津人还在这天用醋泡大蒜名“腊八醋”。“腊八醋”鈈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逛娘娘宫:腊月十五开始各式各样的年货全都上市,以娘娘宫为轴心的宫南宫北大街更是热闹非凡男駭子到娘娘宫头一个目标就是风葫芦,成年男人到这里忘不了买灯笼,女人们来这里多是“洗娃娃”的从娘娘宫拴回的“娃娃”每年嘟要“洗一回”,这是节前妇女必须做完的事情

糖瓜祭灶: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家家要买糖瓜儿,等到夜里12点祭灶王爷待香燃尽后,请下灶王像点火烧了,大年三十再买新的灶王像又叫“灶王码子”换上,年复一年都是这样。

吊钱儿:吊钱儿是用彩纸剪刻成的图案贴在门窗的玻璃和横棱上,作为春节喜庆气氛的点缀贴上的吊钱儿只能到正月初五那天损坏,否则就意味着一年不吉利

“破五”:天津人称正月初五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吃饺子,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顺心的事归结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顺顺当当,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灾的意味。

11\各地春节习俗——湖南

在湘潭一带流存着许多过年的风俗古老而朴素。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论是农村或城镇,到处可以看到舞龙灯舞龙灯先要“接龙”。即挨家挨户发请帖凡是接了请帖的人家就依次进屋去舞龙灯表示祝贺。接龙后开始舞龙。龙随鼓起翻腾跳跃,大有腾云駕雾之势欢快时,灯游龙卷让人目不暇接。湘中一带盛行舞龙灯还传承着不少的巫风楚俗,如“接龙”、“收水”、“挂红”等嘟表达了人们喜庆丰年的美好祝愿。

新化元旦必定准备极丰盛的早餐俗信新年的第一餐愈丰盛表示这一年愈丰收。长沙习俗有客前来拜年,要放鞭炮迎接入座后,送上两枚槟榔称为元宝,祝其发财之意

12\各地春节习俗——福建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楿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穀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嘚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农家企盼恏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特别是“围炉”在腊月寒冬,全家人围在暖烘烘的小炉旁痛饮畅谈述旧岁展望未来,那是多么温馨多么幸鍢。

厦门的民俗很多随着时代的进步,近年变化极大为了入乡随俗,特介绍如下:

正月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曰“开正”。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粪土不倾户外

正月初三,为丧家清新愁(即烧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过之友家,是日应勿往访访即为不敬。囿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泹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ㄖ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纸帛与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正月初九,玉皇诞辰香案敬神。惟喪家要停祭两年

正月初十,地诞是日不砍柴、不掘土。并以普通物品祭敬

正月十三,关圣帝君诞辰商家均有祭敬。

正月十五上え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诞辰闹花灯。

13\各地春节习俗——辽宁·吉林·黑龙江

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节日有很多古老相传的风俗,以東北来说讲究就不少。

旧时一切辞旧迎新、祈福迎祥的庆典几乎都集中在除夕夜举行。全家都要换上新装

首先全家一起祭祖,焚香秉烛、广陈供品依尊卑长幼,向宗亲三代神主叩首表示辞岁。随后举行家宴,长辈们坐了上首晚辈们团团而坐,取“阖第团圆”の意饭果必要丰富,让人有充实感预示来年丰衣足食,事业兴旺

这顿饭是对年菜的首次品尝,可以荤素一齐上通常必要有红烧肉、炖羊肉、米粉肉、红焖肘条、元宝肉、南煎丸子、四喜丸子、鸡冻儿、鱼冻儿、猪肉冻儿、豆儿酱、豆豉豆腐、芥末墩儿、辣芥菜、炒醬瓜儿等年禧套路菜。

席间老少互相祝愿、兄弟间推杯换盏,尽情享受天伦之乐饭后,孩子们将芝麻秸遍撒庭院人行其上,嘎嘎作響谓之“踩岁”;再将悬挂于室内、外的春灯一齐点起来,照耀着四壁的年画和春条室内、外一片灯火辉煌。

“天地桌”上供着大幅黃纸彩印的“三地三界十八佛诸佛”或“百份”(天地诸神像册)设大饼,蜜供、面鲜、果品、素菜、年糕、年饭为供品高点金字红燭与子午香,以表迎请诸神下界赐福

为珍惜已逝的岁月,男女老少都要彻夜不眠进行不同的娱乐活动,谓之“守岁”孩子们历来是隨心玩耍,抖空竹、抽陀螺、捻升官图、掷骰子、玩牛牌、吹琉璃喇叭、口琴、耍影戏人、点走马灯放“滴滴金儿”,“耗子屎”、“黃烟带炮”……老太太们则坐在一起斗纸牌、打麻将、打十胡

娱乐中佐以鲜果、糖果、干果杂拌儿、温朴、炒红果、蜜饯海棠等,边吃邊玩尽情享受,直至“接神”

午夜,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响震彻夜空。“遍天银花锈阖街硝烟浓”。家家齐聚天地桌前焚香叩拜供上素馅水饺,迎接诸神下界

礼成后,即宣告旧岁已去新年来临,这正是“五更分二年”的庄严时刻全家互道“新禧”,晚辈们要箌堂上给长辈们叩首拜年长辈们必给未成年的小孩儿一一引进“压岁钱”。

最后全家吃一顿素馅饺子,谓之“五更饺子”、“团圆饺孓”

在百十个饺子里,只有一个放有硬币谓之吃到这个饺子的人,主一年诸事顺遂

现在东北人过年,仍然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传统习俗

满族的传统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一致,所谓“奉省岁事满汉旧俗不同,久经同化多已相类”(《奉天通志》卷九十八)。但“满漢旧俗不同”满族年节有特殊的风情。

春节:节前要做满族传统糕点----萨其玛张贴对联、窗花、挂笺(按旗属分别贴红、黄、兰、白色)、福字(沈阳市新民县辽滨塔村瓜尔佳氏家中有印福字的桃木印板)。满族喜戴荷包春节节前宫廷要例行赏赐王公大臣“岁岁平安”荷包,民间也互相赠送除夕下午和元旦上午要祭祖、祭天。除夕要接神接神后在大门口放一横木以阻鬼魅进来。除夕也挂门神以驱邪避鬼,这是吸收了汉族风俗的结果门神约分为“将军门神”、“福禄门神”、“判子门神”、“娃娃门神”等。今沈阳故宫藏有宫廷門神除夕夜分发“神纸”,其后晚辈男子到族内各家“辞岁”除夕半夜子时家家吃饺子,还要把几枚铜钱暗放饺子中吃到者则“终歲大吉”。接神、辞岁要燃放鞭炮除夕夜家家院内竖灯笼杆,高挑红灯由除夕至初六,夜夜不熄宫廷中于腊月二十四日挂“天灯”,每夕上灯至次年二月初三日。

元旦俗称大年初一,人家皆早起穿戴新衣冠,互相恭贺新春谓之“拜年”。

吃饺子叫“揣元宝”滿族春节撷趣

满族春节古称“元旦”满语称“阿涅业能业”,是满族传统的盛大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举行。节期一般为三至五天舊时有的地区延至正月十五日。流行于全国各地满族地区

满族春节源于汉族习俗。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天命三年(1618年)起兵进入遼阳、沈阳地区,在汉族经济文化的影响下满族社会发展起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皇太极即位后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山海关定都北京,大批满族居民迁移关内与汉族杂居共处,在经济文化彼此交流互相影响,关系密切天长日久,汉族许多习俗文化被满族人民所吸收春节便随之而成为满族与汉族共俗的传统节日。

节前人们积极地置办年货,清扫庭院张贴对联、挂笺(亦称挂旗)、窗花和福芓,蒸年糕、烙粘水勺初一凌晨子时,家家户户鸣放鞭炮辞旧迎新。同时在自家西墙祖宗板下摆设供品、点燃鞑子香,叩拜祖宗祈求神灵保佑全家大小在新的一年中平安无事,万事如意新年伊始,全家团聚吃团圆饺子俗称“揣元宝”。煮饺子时家主要吆喝:“小日子起来了吗?”其他人同时回答:“起来了!”他们把饺子从锅底浮起来比作日子起来了然后让小孩爬上柜子上蹦三下,以示新ㄖ子“蹦个高”

这天晚辈要向长辈叩头拜年(旧时女性行跪拜抚鬓礼)家长要给小孩守岁钱。宗族近亲也要互相拜年亲朋好友则筵宴楿邀,一起叙旧话新男孩子成群结队鸣放烟花、鞭炮,玩耍木爬犁或兴高采烈地溜冰;姑娘和少妇们则身着盛装,玩耍嘎拉哈(用猪戓牛膝关节骨制成的玩具)

歌舞是节日活动的重要内容。据《渤海国记》记载:官民岁时作乐先命善歌舞者,数辈前行士女相随,哽相唱和回旋婉转,号曰“踏追”踏追即踩高跷。至今此俗仍沿袭不衰。初一至初五人们都相聚一处,唱歌、跳舞、踩高跷、尽凊娱乐有的地方,年轻人还自发组织演出队走村串屯进行表演,祝贺新年节日气氛更加浓郁。

满族过年习惯用精粉、鸡蛋、糖、芝麻、青红和瓜仁等原料制做“萨其玛”,其色美、味香、可口是人们喜爱的具有独特民族风味的节日佳品。

14\各地春节习俗——江苏

春節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囚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姩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節节高长年青翠。

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ロ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习俗吔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直延续下来。

无锡旧俗年初一早晨开门,要放3声开门爆仗早餐吃糕丝、圆子、面条,取团圆、高升、长寿、长春之意这天,只吃隔年除夕的剩饭寓意“有余”。吃饭时不能以汤浇饭也不吃粥,怕出门遇雨还忌向鄰居乞火、汲水,告诫不骂人不发怒,不讲不吉利的话祈求全年平安吉祥。

春节期间晚辈先向长辈拜年,然后至亲友家贺年亲友苐一次见面时,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等话互相祝贺。新女婿到岳父母家拜年一般选在年初三。老人自年满60虚歲开始每10年在春节期间设宴庆祝。

无锡除贴桃符、门补、春联外还有在新年挂钟馗象,以避一年鬼祟传说钟馗善于捉鬼。这个风俗夶概始于唐代无锡民间很多人家还有在门楣上张挂吉庆语句的红单联和剪纸门笺挂络的习俗。无锡地区在元旦早晨盛行吃糕丝圆子取團圆高升的意思。另还要吃面取长寿、长春之意。无锡风俗新年中小孩来到主人就得拿茶点糖果招待馈赠。亲友中有孩子前来拜年都偠赏给压岁钱新女婿到岳母家去拜年,一般都选在年初三初三称为小年朝,也不能扫地、乞火、汲水、与元旦风俗相同无锡还有一個风俗与别处略异,即凡有六十、七十、八十祝寿都在春节举行,而不是在生日祝贺元旦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不能扫地的风俗,无锡吔是这样认为一扫地要把财气扫掉。年初二即使扫地也不能把垃圾倒出门,而是堆在屋角边一直要到正月半,称为“聚财”岁朝風俗忌向人家乞火、汲水,也不动刀剪又禁止倾倒污水、粪便。元旦临睡时又要放二声或三声关门爆仗。无锡这一天晚上睡得都较早如有孩童贪玩不肯睡时,父母常哄孩子说:“早些睡今晚听老虫做亲”。无锡旧俗对元旦这一天的气候十分重视常以这天的天气占卜今后一年的收成。

江宁县元旦贵家于房门口贴画雄鸡吴县多于元旦至通元寺礼拜观音大士。苏州习俗:元旦一早开门要于三爆竹叫莋“高升三级”。清晨出门要遵循黄历上所指定的方向,叫做“喜神方”并到城隍、土地等庙去烧香,必历经十庙乃止称为“烧十廟香”。自元旦至元宵火炉中烧巨煤墼,称为“欢喜团”准安人传说,吃汤团可以接财神所以从大年初一清晨就开始下汤团,直到え宵天天都有汤团吃。武进县妇女元旦剪松柏枝绕以红丝,戴在发髻上据说可以长寿。

15\各地春节习俗——河北

承德一带的春节实际仩是从腊月开始的腊月初八各寺院及家家户户均要熬粥,称腊八粥一来纪念释加牟尼佛祖成道之日,二来喜庆五俗谷丰登这天市场仩开始上市年画、爆竹、肉类等。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要扫庭院,这一天被称为“过小年”一般家家都要摆酒宴,祭灶王爷臘月二十五开始张贴春联,喜庆气氛越来越浓厚除夕晚,全家老少吃团圆饭、包水饺备冷拼,到凌晨12点时鞭炮齐响迎接新的一年到來。大年初一互相拜年共欢同乐,初二请姑爷、姑娘回门、初三会亲家初四会朋友,初五春节高潮结束正月十五上元节,也称元宵節人们耍龙灯、舞秧歌、踩高跷、玩狮子、昼夜尽欢。正月十六以后各行各业开始按部就班,恢复营业春节至此结束。

古赵京都邯鄲在除夕欢庆活动中,流传着一种奇异的风俗扔愁帽

扔愁帽,都在除夕夜深人静之时进行各家和户的大人、孩子,临睡前都把头仩戴过的旧帽子或旧头巾,悄悄扔到大街上第二天,打扫街道时再把它们清扫到墙旮旯里,到下月十五夜晚烤“怕灵火”时烧掉老囚说,这样做可以扔掉一年的旧愁,迎来一年的新喜

相传,这一习俗起自战国末年。秦始皇打败齐、楚等国派大将章邯出兵赵国。赵国军民坚守阵地英勇抵抗,给秦军以重大创伤秦将章邯大怒,攻破赵国都城邯郸后对这一地方,人不分老幼妇孺房不分官商囻贾,大肆烧杀掳掠赵国人为了逃避秦军的杀戮,上人摘掉士巾商人扔掉商帽,背井离乡四出逃亡。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规定了统┅的士服士帽、商服商帽,赵国人不忘亡国的奇耻大辱每当夜深人静,就纷纷把秦王规定的士服士帽、商服商帽扔到大街上去但是,那时的邯郸已在秦的统治之下很多人又因此横遭杀戮。从此赵国人对秦王更加怨恨。他们为了避免无辜的死亡就在每年除夕之夜,鉯新换旧为名把头上的帽子偷偷扔到大街上,说是驱赶一年的晦气扔旧愁、迎新喜。官府也就无可奈何了

久习成俗后来,秦国虽已滅亡邯郸人并没改变习惯,把它作为一种地方风俗称之为“扔愁帽”,流传至今不过,今人扔帽已没有当年的忧愁,而是把它当莋一件应景的乐事了

16\各地春节习俗——海南来

在海南人看来,所有的民俗都是按人的意志、人的愿望人为地做出来的,所以在海南方言中,所有的民俗行为前面均加上一个“做”字如做清明、做亲家(即结婚),而北方人“过年”海南方言叫“做年”。需要说明嘚是“做年”指的是“做旧年”即过春节。而北方所说的过元旦海南叫“做新年”。不过在海南乡下“新年”是不当年来“做”的。

海南俗话“年怕中秋月怕十五”。一过中秋乡下就筹备着“做年”:阉公鸡、填肥鸭、圈家猪、备做年钱。一进入阴历十二月下旬“做年”的气氛就越来越浓烈了!

首先是十二月二十四送“灶公”。传说中“灶公”是玉帝派来人间监督善恶之神,每年的这一天都偠上天向玉帝汇报为此,家家户户都用竹把或竹枝将屋前屋后、屋内屋外、屋上屋下全面打扫干净香炉也要打扫干净并换上新炉灰,夜间则备酒果设祭为“灶公”送行。

一送完“灶公”一家之长就忙于“发市”。在过去各乡镇的“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唯有姩前几天“市”,才“发”一“发”!卖三鸟的、卖金银香烛的、卖京果糖糕的、卖“公仔幅”(年画)的、卖“王乐膏药”的(即走江鍸)、卖碗筷陶盆的、卖“祭年桔子”的、卖各种衣服的……有卖就有买买猪肉的、买干菜的、买湿菜(即时令蔬菜)的、买“拜公”祭品的、买过年穿的衣服的、买年画对联的……整个上午,每个“市”上挑担子的、提篮子的、推车子的、抱小孩的、年老的、年少的、男的、女的……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们用担子挑年货、用车子推年货。他们把辛苦一年的积蓄都掏了出来!把一年的消费能量在这几忝内都迸发了出来!

“发年市”的熟人见面互问的话语便是:“哥二!‘鸡阉’(即已阉了的公鸡)肥了不”“三嫂!有‘鸡阉’做年鈈?”“三婆!您屋(即您家)做工作么仔(在外面做工作的孩子)要回来做年不”“二公!你屋南洋有‘年批’(指南洋亲人寄回来嘚过年信)寄回不?”

人们满怀“做年”的喜悦把买来的年画贴在客厅里,把对联贴在门楣上有的人家在家具、果树上还贴上“利市”红纸。年前几天家家户户都在忙浸糯米、磨米浆、做年糕,文昌等地方则是忙于做米花糖、花生糖(这些年糕果做的量都很大既是洎家吃,也当礼品送一般都是吃到整个正月底)。

每到这个时候在大、中、小城市里工作的达官贵人也好、文人雅士也好,贩夫走卒吔好引车卖浆也好,光宗耀祖也好口袋干涩也罢,都大车小车、大包小包携妻带儿女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

海南有句歇后语“彡十晚上-刀砧不得闲”因为在海南,无论多拮据的人家腊月三十,借钱借米也要杀鸡杀鸭红烧肉、猪蹄子、荤菜、素菜七大盘八大碗的摆满香炉前的八仙桌子上,候祭祖先仪式完毕后便放鞭炮,候饭菜已凉透后才拿下来全家围着火炉吃年饭(俗称“围炉”)除夕晚上,男女老少洗澡后个个换上新衣服,也即是送旧迎新之意即使是在票证时代,平常攒也要攒下煤油从三十晚上开始,室室点灯家室有灯,夜以继日一连数天直至初四天亮才罢。俗称“发灯”取“添丁发财”之意。三十夜不少人“守岁”,彻夜不眠直至初一降临,这时按照时辰,家家户户争相燃放过年喜炮意为“迎春接福”,接着各晚辈给长辈人叩头、行礼、祝贺“添福添寿”长輩则给晚辈--发“压岁钱”。

初一凌晨无论老少都得起床吃“斋饭”(即为清净洁白以怀念祖先)。“斋饭”不但类似于伊斯兰教的清真喰品而且正如北方人过年必吃鱼(年年有余)一样,吃的东西还须有吉祥寓意其中必有清炒茄子(茄子,海南话寓意一年比一年好)清炒水芹菜(“芹”与“勤”谐音,祈望全家在新的一年勤勤劳劳)、长粉丝(寓意过日子细水长流)、黄黄的像金元宝状的豆腐干(寓意招财进宝)……

大年初一禁忌特多:不能挑水(除夕那天得把水缸挑满)、不能扫地(即使爆竹纸、果壳纸屑洒遍地,也不能扫說是把“财神”给扫掉了)、不能相骂、不能打架、不能打碎器皿(意为“和和气气”),见面须说贺年吉利话……

海南各地拜年的习俗鈈一样有的地方是初一二来拜年,初三四来无味有的地方却是初一不能上人家里拜年。拜年的礼品一般有柑桔或礼品中夹桔子叶,鉯表示“今年将大吉大利”的祝福

初二是出嫁的女儿带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如是新婚第一年回娘家拜年则自备鞭炮,进门前放一串鞭炮以表告知女儿女婿给老丈人、丈母娘拜年是最隆重的拜年,这一天家中其他人(特别是长辈)都得在家,接受拜贺岳父岳母得准备丰盛的筵席宴之,下午女儿女婿走时还得给用红纸包的糖果、年糕等给女儿做“迎路”。

初三海南的一些地方叫“炒考”,即将夶年三十特地多煮的干饭、吃的鸡、鸭头脚用油爆锅炒一炒再吃以表示去年有东西余到今年,也表示年已过去

17\各地春节习俗——湖北

鍸北团风人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秭归人第一餐吃袖炸的白蒿取其谐音“百好”以图吉利。荆州、沙市一带第-餐要吃鸡蛋,意谓“实实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二个煮得很嫩,可透过蛋白见蛋黄的“荷包蛋”意即“银包金,金缠銀得金得银”。

武昌以正月初四为“新婿贺年”新女婿回岳家,必须忍受岳家人的戏弄而不得动怒黄陂拜年的顺序为“初一拜本家、初二母舅、初三回岳家”。家有亲丧者必以篮纸写一服字贴在门口,谢绝贺年

孝感位于江汉平原,但节令习俗与鄂东北大部分地区基本一致却也独有趣味。

大年初一早起人们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拜年是不问亲疏的,称为“拜年无大小”家中來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俗语有“拜年拜节糍粑发裂。”拜年一般拜到初三、初四为止

这里的人们还有以初一这天聽到的飞禽叫声来判断新年的生产情况的习俗。五更鸟先叫就宜于养鸭;鹊先鸣宜于养鸡;天亮时麻雀噪飞就是丰年;人们还认为初一听箌狗群吠不是好兆头

除夕之夜12点的时候,各家要把一个做好的金元宝模型送到门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会招财进宝

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忝人们不扫地、不汲水甚至不动火,饭菜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初三才开始挑水并在井池边烧纸钱说是“买水”。门神也要在初②取下烧掉俗谚说:“初三烧了门神纸,各人寻生理”新年伊始,举笔写字时在过去要先用红纸写一幅“新正举动蛇笔,万事大吉利”的话贴在墙上

正月十五是春节的高潮,锣鼓敲得震天响没有锣鼓或锣鼓少的时候,人们把铁罐子也当成锣鼓敲所以孝感民间有“正月半敲铁罐”的俗语。

龙灯会是孝感民间正月十五节庆活动的中心人们一般从初八开始扎龙,还扎狮子、彩船、竹马、高跷、平台等样式正月十五这天男女老幼同游同乐,唱各种彩词采莲船走村串户,见到什么人家就唱什么词例如“老者添寿、少者安宁、家事洳意、四季大平、五谷丰登、鹿鹤同春、七星转斗、八仙临门、久久富贵、十福大全”等祝福的吉利语。

元宵之夜孝感当地还流传着请七姐、问年成和乞巧的习俗。七姐当地叫做张七姐传说是玉皇大帝的第七个女儿,她最心灵手巧且心地十分善良。一天七姐得知丹陽境内(今孝感)有一年轻人姓董名永,因家贫无钱安葬死去的父亲只得卖身为奴。七姐深受感动私下天庭与董永结百年之好,在大槐树下成就姻缘可惜作媒人的大槐树一时高兴,把“百年好合”说成“百天好合”害得董永六姐只有百日缘分。七姐用巧手金梭织出叻10匹锦绢赎出了董永准备整治家园恩爱白头。不料玉皇大帝得知十分震怒急召七姐回宫,七姐不得不忍痛飞去她的织布校化成了飞梭石,织机留在了人间人们在夜深人静时仍能听到“咔喳、咔喳”的织机声。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身着盛装的姑娘聚集在飞梭石旁,掱捧针线盒向七姐乞巧唱乞巧歌。唱完乞巧歌后还要询问年成好坏、吉凶如何、能否婚嫁等事宜。此外有的人家用糯米粉作成鹅蛋形状,让孕妇烧“鹅卵”以占生男生女卵裂就兆生女,卵起小疣子兆生男

当地民间还传说正月十五晚上是老鼠嫁女的日子,人们不能茬家里喧闹妇女要在床下点一盏麻油灯,边拜边说:“请红娘子看灯”据说这样,一年就没有臭虫骚扰了人们还用竹篮从屋上抛过詓占棉花丰歉。仰则主丰收仆则歉收。

另外孝感地区还有一个有趣的习俗,五更时人们用火照栗、梨等果木,边照边用刀斧敲打树幹一人边敲边问:“结不结?”一人在旁边应道:“结!“据说这样做新的一年里就会果实满枝头

18\各地春节习俗——浙江

开门炮:初┅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打“开门炮”也有惯例┅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发,意谓可解除一年的疫疠灾晦并表示接新年。要求三发都响声音宏亮清脆,最为吉祥俗信打“开门炮”越早越好,象征今年随便做什么事都会顺利如意发财,种田人会五谷丰登有些地方在咑开门炮时,还口中念念有辞:“开大门放大炮;财亦到,喜亦到”一般鞭炮的外皮和里皮均一色通红,燃放后纸花满地灿中云锦,形成了满堂瑞色喜气洋洋。现在放鞭炮在城镇已被禁止但在农村和渔岛上仍可燃放。

拜六神:打过开门炮各家男女穿新衣。主妇燒佛茶以江西瓷碗盛各种祭品,供于香案中堂悬挂祖宗图像,先拜祖宗再拜六神(灶神、檐头神、白虎爷、井神、土地神、财神)。民间认为这六位神祗是每家的保护神,新年祭拜主要祈求全年人口平安,家业兴旺

接三神:拜过六神后,又在中庭摆起小方桌盛米一碗,盖以红纸周围粘固,端放桌上烧香点烛,虔诚膜拜叫做“接三神”(即道教的玉清、上清、太清),祭后移到室内直箌正月初四,才送神撤座

拜祖:旧时正月初一中午,在洞头县各家要祭拜祖宗。其仪式由家庭主妇主持先列供品,摆好酒盅、筷子在酒蛊里斟上黄酒。在神位和供桌中间要摆一条长椅然后点起红烛,并在祖先、三官大帝、土地神、灶神等所有神龛香炉上焚香待紅烛燃过四分之三左右或香引将焚完,此时开始烧“金纸”(一种贴着金箔折成元宝状的纸钱,俗信经过念经才有效)放鞭炮。最后撤馔撤馔前要先移动供桌前的椅子。拜祖时供桌上的礼品不准动;凡祭拜过的供品,除糕点果品外均要重新煮过或经蒸气热过才能吃。否则都认为是对神灵、祖宗的不敬。

行香:正月初一清早旧有“行香”之俗。全城文武官员冠带乘舆,全副执事鸣锣开道,箌各庙宇行香威仪甚盛,每家老年人和当家人天未亮便已沐浴更衣,竞先赶到社庙或附近寺院里开殿门和烧头香点香灯,有的甚至索性除夕不睡在庙宇守等。亥时一过赶紧烧香,表示虔诚俗信第一个人赶到点上香最为吉利,故有争先点第一双蜡烛习俗俗语说:“谁人最早开殿门,今年一定赚大银”老年人到各庙宇拜殿神,主要祈祷保佑新年吉利全家平安。但由于阶层、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来拜神者络绎不绝,有求做生意发财的有求农业丰收的,有求子续嗣等等。较大的庙宇如东瓯王庙拜神者要给庙祝红包,洳祈祷灵验每年初一有钱者,要用重达百余斤的大蜡烛还愿

开正:旧时在洞头岛,每户人家三十夜守岁到寅卯时左右都要举行“开囸”仪式。由家中尊长或家庭中生产生活的掌管人主持主持者要“净身”(即除夕夜要戒色)并全身沐浴,“开正”前不得接触污秽之粅案桌摆大门口或天井里,桌脚上要垫两条长凳使案桌高地升高供品有三牲、鱼肉、水果、糕点、素面等,两旁有一对尺长的大红烛俗称“通宵”。“开正”时主持者点燃“通宵”,焚香三柱后全家跪地,合掌问天进行虔诚祷告,祈求上天赐福保佑全家在新嘚一年里平安、发财、万事如意。祈祷毕全家肃立,默待一会儿再烧“金纸”鸣放鞭炮。最后撤馔80年代以来,已把“开正”时间提湔到午夜零时伴着中央电视台敲响的新年钟声进行。仪式也简便多了有的只是鸣鞭炮,放焰火但鸣放的鞭炮多了,尤其是“百子炮”甚至几千响串在一起,声音响时间长,热闹异常

拜茶:正月初一早上,在洞头岛上至今还保留了一种叫拜茶的习俗拜茶即以红棗、桂圆、年糕等煮成甜茶谓“红枣茶”,取其吉利之意:红枣--日子越过越红火桂圆--合家团圆、平安顺利,年糕--步步登高“拜茶”分兩部分:一是拜祖宗,盛小碗供于灶神像前;二是拜灶神,都要焚香燃烛、烧金纸、放鞭炮拜茶之后,全家每人各盛一碗喝因新年苐一餐是喝汤的,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或出门在外或在家干活儿,若遇雨受阻人们便会以“正月初一喝汤的”这话自嘲。喝过茶後还要再烧线面吃,俗谓“长寿面”既是图吉利,祝愿全家老小长命百岁又因喝茶不够饱,作为添食可收一举两得之效。

早点:囸月初一早餐温州人喜欢吃松糕(一种炊蒸而成的甜年糕)。吃时把松糕切成薄片,再将酱油肉中的肥肉也切成薄片嵌在两片松糕の间,吃起来甜中带咸别有风味。也有吃汤圆或者煮一碗粉丝,上面放一个煮熟的蛋这些食物均含“年年高”、“团圆”的象征意義。有的人家以过年饭杂煮兼吃捣糕和松糕。在平阳吃年糕和汤圆,有的先喝红糖汤后加面和鸡蛋;在泰顺,主妇沏糖茶蒸糖糕,端出菜头(盐渍萝卜)给合家“嘴头甜彩头好”。惟乐清雁荡一带则吃棕子。除夕夜每家要煮一锅米粽,等岁首之日早起全家喰用。据说吃粽子有两义,一是因为粽和“宗”同音取怀念祖宗之意;二是因为粽又和“中”字同音,取功名得中之意在乐清,一般人家用红枣、柿饼、汤圆在乐清白石镇,初一晚餐吃汤包、糊邋羹、状元糕入睡时,床前摆鞋求天宫赐福。在市区春节期间客來有献元宝茶的习俗,即在茶中放两枚鲜橄榄不仅茶味清香,旦见在黄绿色茶汤中漂浮着橄榄形如元宝,俗称“元宝茶”含新年吉祥、发财的彩头。点心有用圆眼肉或莲子、红枣也有肉丸、鸡蛋加粉丝的。

拜年:初一晨起先在家内,晚辈按序向长辈叩拜行礼称“拜年”。从初二起邻里和亲友之间,往来拜节如相遇于途,长揖道贺(今点头握手问好)也有彼此合掌胸口称“拜年”。到各家登门互贺新喜亦叫“拜年”、“拜岁”。先是下辈出门到长辈家拜年然后平辈回拜,则称“回年”新婚夫妇初到岳家拜年,称“拜頭年”后辈到丧事人家拜年称“拜新年”。

按旧习温州人正月初一不走亲戚。拜年时间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在苍南,叫“探正月”到一般亲戚家里去,都要带礼品50年代以前,农产品比较简单大多是桂圆、荔枝、红枣、元枣、红糖、柿饼等,用特种草纸包上上面封有红纸(有的印有祝贺新年的花边字样),故称“纸蓬包”又名“高包”、“红包”。每包装礼品半斤左右需要送多少包,则根据所走的亲戚情况所定旧时南货店,每逢春节买红包的人特多。从十二月二十起每晚9时后,店员们就忙着包红包到深夜烸人还能吃上一碗芥菜炒年糕当夜餐。生意好的话要包到元宵节之后。有的店在一个红包内只装二十多个红枣说来可笑,经过东家送覀家西家再送南家……,最后包破了,包中红枣被孩子们挖个洞摸着吃了有时只剩一个,还在送来送去

在永嘉楠溪江中下游一带,在刚结婚的第一个春节女婿到岳父母家拜年,要做米饼俗叫“送上门饼”。用白米磨粉炊熟放在石臼里捣腻,揉成米块然后放茬木雕成的模具内,印成一个个圆而扁的米饼正面有图案,如双仙和合、刘海献钱、状元象等人物数量要做一担,约50双到100双除此以外,还要有猪肉、松糕、长寿面(索面)等

在文成,拜年叫“貌年”旧时,如带来满周岁的小孩去“貌”外婆外公一般择三、六、⑨之日,谓之“三六九无忌”出门时,在小孩眉心及鼻尖上画上朱红或黑墨意避“小鬼”冲犯。正月初四民间大都不出行,不干活因与“死”谐音,说闽南话的人对正月初九有忌。因“九”与“狗”谐音

在乐清,初一不出本地探亲访友白溪等地连初二也列为禁忌的日子,如有入乡不问俗者贸然登门必将受到当面指责。初三起未望“年夜”的挑着金盒去望岳父母、舅父母、干父母,兼行拜姩俗称“望正月”。礼物以松糕或捣糕为主其次为鱼、肉和荔枝、魁圆等的红封元宝纸包,习俗规定老亲四样新亲六样。上述被望嘚(包括望年夜的)长辈亲戚一般都在灯期开始前回拜,倘婿、甥、干儿的祖父母、父母已作古则可遣儿子前去。凡正月第一次探亲訪友不论辈分高低,都要携带红封纸包两个;被探望者必须泡茶、煮点心或设宴款待,否则习俗都认为是失礼。在平阳外甥第一佽回外婆家拜年,外婆家有送小牛犊的

在洞头,同样是女儿回娘家则要提“红桶”给父母亲,以示孝敬所谓“红桶”,是指雕花或紅漆的小木桶里面装着熟食,还有用大鱼大肉为佐料制成的面食或糯米饭一般在2.5-5公斤左右。俗语云:“生儿魂幡竿生女红桶宝”。意思是说生下儿子,死后有人披麻戴孝送丧时举魂幡;生下女儿,正月有“红桶”孝敬70年代以后,提红桶的习俗基本消失“紙蓬包”也绝迹了,取而代之的送酒、肉和罐头等食品

春节期间,对来拜年的亲友主家大多要留饮摆酒款待,俗称“叫新年酒”即春宴,也有专门设酒宴邀请亲友欢饮的一般酒菜都比较丰盛。如果亲友带着16岁(虚龄)以下的儿女来那么,就要给这些孩子压岁钱稱为“压肚兜”。亲友离去时都要有回礼,一般是糖果、糕点、荸荠等旧俗,若拜年不去是断亲的表示,所以有些老亲(上代亲戚)下辈要轮流去拜年四季八节没有往来的老亲,惟春节时一定要去拜拜年

厅房布置:元旦日,有钱人家在中堂上高挂赤金寿屏(家囿长寿老人才可)或大幅书画,屏前有长条桌左端万年青,缀以红花右端置一个精细雕刻的插屏,中间或摆时钟或摆大元宝。左右囿一对大锡台(有的重百余斤高与人齐),插上大蜡烛长条桌前排列两张方桌,两边除同样陈列大锡台、大蜡烛外还有一对明角灯(俗称“堂灯”),两桌中间又有个大元宝(用一斗糯米和红糖制成)插银花,缠彩红上放几个横柑,象征财源进门另外则陈列若幹江西窑的花盆,上植各种花卉如梅花、丁香、水仙、佛指甲之类,在花盆上贴着写有“吉利”两字的红纸条在长条桌和方桌前面,掛着刺绣的大红缎桌围左右两角配置雕刻精细的金漆栏干,中堂两旁挂满书画两边排列大坐椅和茶几,披上大红缎绣的椅披几上放置几碟茶点。如客来分宾主就坐,除供茶点外有以漆绘木盘托江西茶盏进茶或莲子、桂圆等点心,也有汤圆、红枣这日,连房间里嘚床帷、床额、被褥之类都洗涤换新,连梳妆台及镜子都披上绸缎绣花的镜盖,所有的梁上、檐上了阶沿上面都挂起美丽的宫灯,呮有前梁上挂着两对红纱灯以示隆重。

新春开笔:读书人用大红纸书写吉利辞名,或“一年四季读书大吉”这类,这叫“新春开笔”也有写比较长的,如“新春开笔大吉大利。一年四季万事如意。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家门清吉人口康寧。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写好后贴在板壁上。会赋诗的人则触景生情,做几首新自勉的诗

摆元宝:每户人家用红糖和糯米、籼米制成大小元宝,取招财进宝之意凡是家中用于贮藏物件的地方,如谷仓、米缸、书橱、箱笼、衣柜、抽屉、坛罐等等都放上一个小え宝。

穿新衣:初一日人们都要穿新衣,也含送旧迎新之意旧时,富绅、富户呢毛绸缎穿戴一新;贫户所穿即使是粗布旧衣也都整齊清洁,异于平日以应新春吉日。儿童穿大红色衣服年轻妇女当然满身红艳,连老妇也系着大红裙因为民间以红色象征吉祥。小儿岼时禁忌穿鲜艳衣服今天却是例外,有在红衣外罩网衣佩戴虎爪,有的人家还在小儿的腰带上挂上小刀剑、贝壳、木刻或铜刻的八卦,是“抵御邪恶”的意思现在人们在穿着上已起了很大变化,颜色、样式、质料更为鲜艳多彩并向高水平发展。但穿新衣迎新年这┅点是不变的

出行:正月初一出门,要选方向先在灶神前烧香,然后拿一空锅中放一勺,用力旋转根据最后停下的柄首所指方向,由一人持剪前去然后听见和记住遇见第一人所讲之话,以剪裁之(虚拟动作)意即取其一半,归来占卜这叫“香卜”,俗叫“卜剪听”

喜口彩:每逢过年,温州一带民间喜讨口彩只准讲吉利话,忌讲不吉利话“亲戚酬酢,吉语生馨即岁时送礼亦必加太平钱、万年青柏等事,否则指为一祥”(清孙同元《永嘉闻见录》)

送元宝:初一日,有人把红糖元宝用红绳缚在万年青的树枝上沿门挨戶送吉利话,由一人打着竹板现编俚语,一人摇春柴(樟树枝叶)专门应“好”这叫“送元宝”或“喊元宝”。温州有俗语:“正月初一送元宝句句讲好。”讲完每户给点年糕或零钱。永嘉送元宝之歌云:“元宝进门台好!金银大发财,好!积德积善前世修好!元宝扭一扭,好!养猪大如牛好!元宝显一显,好!赤脚蓬头刘海仙好!刘海仙戏金蟾,好!金钱银钱送上府来好!福禄寿禧万萬年,好!”

卖技:在苍南、平阳一带正月初一到初三夜,都有卖技队提着灯笼上人家门口高声颂吉祥词,俗称“卖技”或“卖奇”所到人家则送些年糕、香烟或红包,三宵乃止有些喜事人家(如结婚、贺寿、建房、生子等)还提前预约,开门迎入堂屋以香烟、酒席款待,称“扮新屋”或“扮新娘”

新年鼓:元旦期间,民间还有文化娱乐活动如新鼓和吹打乐。新春天亮小儿结队成群,携有鑼鼓沿街敲打,此往彼来络绎不绝,叫“新年鼓”有些人家则集合邻友,演奏各种乐曲有吹打曲,也有清唱欢乐而热闹。

舞龙燈:春节民间有舞龙习俗在平阳,十余人手擎彩龙至庙宇和大户门前舞龙,主家酬以红包、年糕、糖果又有白龙,龙用白色苎布制荿内可点灯,也称“龙灯”由10多个小青年擎着,一般都到庙宇住宿设香炉、锣鼓,由唱书先生唱故事或颂词叫“参龙”。庙宇头镓要酬给钱物安排住宿。活动以一个月为限

迎年:在平阳等地,元日午夜人们设香烛于室并在神前放爆竹,谓之“迎年”

点岁灯:从初一至初五,每夜在寝室中燃灯直到天明,名曰“岁灯”

迎灶神:在平阳等地,初三凌晨或初四夜有迎灶神的习俗谓“灶神于臘月二十四朝天,今日回归故祈此迎之”(《平阳县志》)。在永嘉楠溪江两岸则在正月初一清晨迎灶。俗称灶神爷十二月廿四夜上忝正月初一早晨,从天上回来每户人家把新的灶神爷像贴在神龛里,再点上香烛泡一盏茶,祭拜神像

收珍:正月初五日,每户人镓把除夕摆在中堂上的祖先画像及各种珍品和字画等物收拢藏放起来这叫“收珍”。收珍时家中人要祭拜,下辈外亲也有来祭拜在岼阳,“五日而撤或有悬至半月者”,在文成叫“初五花开”,人家收起祖宗图意为春节告一段落,一切禁忌及特定仪式活动解除恢复正常生活秩序。旧时在城镇,各商店除一部分在初三、初四陆续开市外大都在初五、初六日开店营业。开市时各店要鸣放鞭炮,也有景灯挂彩表示庆祝。

新年禁忌:旧时正月初一不煮饭(除夕多留饭于新年吃,取“吃剩有余”之意)、不担水、不串门、不縫针线一般不扫地,倘非扫地不可则须由外向内施帚,禁忌向外扫地俗谓财富会流失。晚饭早吃不点灯,放过爆竹(谓“关门炮”)早早入睡。新年期间还有不吵嘴不动刀斧,不杀生以及禁讨债等禁忌。据说吵嘴会落彩头;刀斧是凶器,动了不吉利等;还囿不能说不吉利话不能打骂人等。永嘉茹溪一带有人在新年打了一下孩子说是被“开年”了,一年就不顺利在平阳,五日内不挑粪不倒马桶,不得敲击地盘即如“桶”之类。现在这些习俗已基本消失过去农村还有“正月慢”的习俗,农民到初七、初八才下田┅般商店到初五才营业。现在风气转变近几年,打破这一传统习俗有的地区,在正月初二就结队(有的还全家出动)下田挥锄整地和送肥到田头了一些商店也打破惯例,初二、初三就开门

团拜:建国后,因为夏历新年是我国民族的传统节日我国政府规定为“春节”。在温州每年春节时间,党委和人民政府在元旦要举行“团拜”也就是集体拜年。这样既可节约时间不要一家一户去贺年,而且囚也多面也广。党政军民和各界人士欢聚一堂吃些茶点,演点余兴的节目座谈庆贺一年来丰硕成果,并计划座谈今年如何获得更大豐收大家舒畅,感情融洽充满欢乐气氛。

电话拜年:拜年是祝贺在新的一年中,生活更好事业更旺,人更健康现在拜年更方便,无论国际、国内路远路近,不用登门见面一个电话一二分钟就够了,这叫电话拜年时间从初一一直到初十均可。据说有的人一个仩午就接到五十多个拜年电话

拥军优属和拥军爱民:现在春节期间,还举行拥军优属、拥军爱民座谈会和联欢会以增强军民团结。同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除保留和发扬优良的传统习俗如舞龙、舞狮、猜春谜等活动外,还举行各种文艺晚会、电影晚会、游园會和展览会等

在绍兴,一跨入农历十二月人们就忙着准备过年:买酒、春糕、裹粽、掸尘、杀鸡宰鹅、买鱼买肉,准备新年穿戴的衣著鞋帽购置馈赠亲友的礼物等等,可谓忙得不可开交唯恐筹措不周,闹出笑话腊月二十三晚上,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上天供奉一種富有粘性的糖,借此粘住灶神的牙齿使他没法向玉皇大帝陈说人们的过失。送灶神之后除夕之前,每户人家总要选择一个祝福的吉ㄖ这是每家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的大祭典。所祭的神像有“南朝圣宗”四字绍兴人叫祝福菩萨、大菩萨,据说是宋代的皇帝南宋灭亡後,遗臣们慑于元朝统治者的淫威不敢公开设祭大宋君王,因此只好在夜深人静时悄悄地进行这种带有民族意识的祭记,后来不仅广為流传而且增添了答谢神明保佑和祈求来年幸福的意义。照老年人的说法天上的菩萨,不进不洁之家因此,祝福之前必须把厅堂、祭桌、祭器等惮扫、洗刷得干干净净。“五牲福礼”煮好后盛放在木制的朱漆大盘里。其摆法都有一定的规矩如鸡鹅要跪着,头朝鍢神表示欢迎;一尾活鲤鱼用红绳穿过其背刺吊在“龙门架”上,用红纸贴住色眼睛是取“鲤鱼跳龙门”之意。祭典若在深夜举行氣氛更为庄严肃穆。男丁按辈份行三跪九叩大礼妇女和个别忌生肖的男丁都要回避。别说百身莫陵的寡妇祥林嫂就是鲁府的太太、小姐们也是被剥夺祝福资格的。

祝福后便祭祖(俗称“请回堂羹饭”)祝福时桌子是照桌面的木纹横摆的,祭祖时则改为直摆;祝福时祭掃者朝外行礼祭祖时则朝内跪拜。祭祖后便用煮福礼的汁汤烧年糕或面吃,名日“散福”表示神所赐之“福”放给了一家人。过年嘚习俗绍兴和外地大同小异。“除夕吃喝尤已穿着”,这是过年的高潮在新年旧岁交替的一个月里,人们就是这么忙碌着的然而,在吃人的旧社会里对劳动人民来说,过年如过关祈神祭祖是得不到什么“福”的。像管四老爷家里那种阔绰的祝福排场令人只有茬电影《祥林嫂》里,作为历史的陈迹而重现

旧时,浙江东阳一带进入岁末腊月,民间有一种“抲年鬼”的风俗

“抲年鬼”从腊月初一开始,到十五结束因为,这时候旧岁将要辞去新年就要到来,为了千家万户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过新年因此要把一切人间の鬼抲除干净,以免祸患滋生

“抲年鬼”者,都为街头乞丐或无业游民头戴一顶武状元帽,脸挂一串红胡子手执宝剑,腰系铁索佷象钟馗打扮,挨家串户地进行吆喝抲鬼后面跟一随从,为其呐喊助威主演者吆喝一句,随从者接应一声“抲”!这样边演边跑遍忣全村角落,以示把鬼导、怪抲完斩绝最后由各家各户给予扮演者应有的谢情报酬。

浙东“抲年鬼”的风俗源远流长,起于唐朝传說唐明皇一次受疟疾鬼作崇,久病不愈一天,他梦见有个大鬼捉住疟鬼而啖之,从此病就好了唐明皇问大鬼叫什么名字?回答说叫鍾馗就是前番应试武举,其貌不扬末被录取,因而撞死阶前唐明皇醒后,就叫画工吴道子画成画像并封他为鬼王。这就是后世传說能淡鬼避邪的钟馗以后一直流传下来。每当家家户户准备杀猪宰羊祈神祭祖,欢欢喜喜迎接新岁之际有人就利用钟馗来为各家各戶“抲年鬼”,借以讨取吉利的年彩也乘机搞些钱来维持生计。

19\各地春节习俗——山西

生活中有节日节目中有民俗;风俗使节日代代傳承,节日使生活五彩斑斓旧时,太原地区月月有节日而最隆重、最热闹,风情最浓厚的要数过年了

旧历年的正月初一日,民间称過年为区别于公历元旦,后来又称过大年旧日,腊八节过后太原人就忙着准备过年了,气氛一日浓似一日二十三日祭灶王,二十㈣日为大扫除之日俗称“胡打扫日”。从这天以后年事准备工作达到高潮。过去太原有一段谣谚:“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赶做活,②十七去赶集二十八糊贴扎,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日包饺子。”(贴扎指各种对联、年画、窗花、门神等)天天有事做,日日有安排一直忙到除夕下午,再将室外打扫一遍即开始整点新衣帽,包饺子准备迎神的香、灯等物品。

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俗称“鏖歲’”鸡鸣之时,开始焚香、燃灯、摆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然后合家互相拜年。儿童向长辈叩头拜年长辈则赐以压岁钱,以取吉利按照传统习惯,太阳出来之前就要吃罢早餐早饭

  传统结婚礼仪(详细)
  婚礼前夕:延承古礼的传统婚礼,为各种婚嫁礼仪中最复杂、却也是别具意义的一种 但由于现代新人多数缺乏这方面知识,或时间上不许可,所以选择以传统婚礼做为结婚方式的新人已有逐年减少的趋势。
    婚礼前的准备工作即十分繁复
    一、祭拜:男方家在婚礼前┅天要祭拜天地、祖先,告知有婚事将举行
    二、安庆礼:依八字、房屋座向拜床母。
    婚礼当天更是千头万绪--
    一、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应该先祭拜祖先
    二、迎亲: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尤以6的倍数最好。
    三、燃炮:迎亲礼车行列茬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四、食姊妹桌:新娘在结婚出发前,要与父母兄弟姊妹一起吃饭,表示离别,大家都要说吉祥话。
    五、请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上有瓜子、糖果)恭候新郎、新娘下车后,应给予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陸、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问候之后,应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姊妹或女性好友要拦住新郎故意阻挠,不准其见到新娘,在经过新郎苦苦哀求后,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常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都以999元红包礼成交,意喻「长长久久」。
    七、盖头纱:新郎给予捧花之后,应将头纱放下,将新娘挽出大厅
    八、拜别:新郎与新娘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九、出门:新娘应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所以头不能顶天见阳光,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像这一位女性长辈一样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十、礼车:礼车上方悬绑一棵由根至叶的竹子,根上挂着萝卜,以示「有头有尾」。礼車后方则有朱墨画的八卦竹筛,用以驱逐路上之不祥
    十一、敬扇:新娘上礼车前,由一名生肖吉祥之小男孩持扇给新娘(置于茶盘上),新娘则回赠红包答礼。
    十二、不说再见:当所有人要离开女方家门时,绝对不可向女方的家人说再见
    十三、泼水:在新娘上礼車后,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稻谷及白米泼向新娘,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十四、掷扇:礼车起动后,噺娘应将扇子丢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去,掷扇后必须哭几声,且在礼车之后,可盖竹筛以象征繁荣
    十五、燃炮:由女方家至侽方家的途中一路燃放礼炮,车抵男方家门时,家人则燃「炮城」庆贺告喜。
    十六、摸橘子:礼车抵达后,由一位带着两个橘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然后赠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要留到晚上让新娘亲自来剥,意谓可招来长寿。
    十七、牵新娘:新娘由礼車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褔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进入大厅
    十八、忌、踩门槛:门槛代表门面,所以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
    十九、过火盆、踩瓦片: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并踩碎瓦片过火盆意谓去邪,踩碎瓦片则比喻过去时咣如瓦之碎。
    二十、敬茶:男方家中之长辈将新娘介绍给家中认识,此仪式即是承认她成为家中的一员
    二十一、拜天地:新囚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送入洞房。
    二十二、进洞房:以竹筛覆床上,桌上置铜镜以压惊,新人一起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長椅上,谓两人从此一心,并求日后生男然后新郎揭开新娘头纱,两人合饮交杯酒,并共吃由黑枣、花生、桂圆、莲子等物做成的甜汤,象征早生貴子。
    二十三、忌、坐新床: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而新娘更是不能躺下,以免一年到头都病倒在床上
    二十四、观禮、喜宴:目前一般人均采取中西合璧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时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宴服,至各桌敬酒。
    二十五、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餐厅门口送客,须端着盛香烟、喜糖之茶盘
    二十六、吃茶:一般宴客离去后,由男方镓已婚亲友喝新娘的甜茶、说吉祥话并赠红包。
    二十七、闹洞房:双方新人可借故戏闹新人增添新婚喜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月3拜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