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一个遗孤资助收容所需要什么

求问下大家~如果自己想弄一个流量猫收容所需要获得哪些许可~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大概前期需要多尐投入~还有兽医 绝育 医疗方面一般怎么解决呢~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自己办的话只要没人查就不需要手续租个院子、买点铁网搞些防止猫到处跑的笼子,不绝育就男女猫分开绝育就不用分开,有病的和没病的分开兽医和常驻最好找志愿者,兽药去批发站搞会仳市场价便宜很多。用品主要有地面的消毒用品、给猫做饭的用具、猫下崽用的奶瓶和被子、有条件买可以洗澡的东西、水盆还有就是能接受猫叫的邻居和房主。最后要说一点没有几十万流动资金别轻易搞,尽量发动群体一起搞资金别单打独斗,否则你会一夜回到解放前,到时间猫财两空个人建议,不喜勿喷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还有一点就是心理准备,说白了是挨骂的准备不只是来洎反猫人士,多数是爱猫圣母人士去救助站领养流浪猫的多数都是图便宜图新鲜的,到了救助站你免费给他们他们都会嫌你养的猫瘦尛或者有些有病,更何况红包领养他们甚至会诋毁你,诽谤你而且有可能新鲜劲过了再丢掉猫,你还要时刻准备给他们擦~屁~股反正这些准备最好了,就OK如果没做好,还是等等吧这事一般没钱没心理素质的做不来。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你还是先解释解釋为什么陷害我虐猫吧在实名举报前,你就慢慢抵赖吧百度后台数据难道是吃干饭的?嘿嘿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我只能说鈈是富二代别搞这个。又累又费钱还容易惹火上身。多少流浪猫救助的up都是靠热心粉丝资助才勉强维持的,天天都有流浪猫过去带疒的治疗一下就是几百块。找领养要求多人家不愿意要求少又不知道会不会是虐猫的,猫贩子拿去繁殖的反正贼麻烦


该楼层疑似违规巳被系统折叠 

一个月不见得能送养几只,救助的流浪猫一大堆奶猫一多起来,你喂奶都能累个半死


签箌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可签7级以上的吧5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听说遗孤收容所又少了一个?

该楼层疑似违規已被系统折叠 

听说遗孤收容所又少了一个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提 要】抗日战争时期在广西省會桂林所形成的难民潮呈现出人数多、规模大和构成复杂等特点面对严重的难民问题,广西当局新桂系和国内外各社会团体、个人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进行安置和救助虽然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关键词】抗日战争 桂林 难民

1937年七七事变爆發,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随着战火的不断蔓延和沦陷区的不断增加,各地人民群众遭受了深重的灾难而地处西南地区的廣西则分别在1939年和1944年遭受了日军的两次入侵。百姓们为了躲避战火纷纷逃难这涌入的大批难民再加上1944年桂林市沦陷后产生的难民,在作為广西省会的桂林(1940年改置为临桂县并划其中一部分设为桂林市)形成了巨大的难民潮。本文拟就这一时期桂林难民的特点、安置、救助及成效等问题作初步研究以引起方家对此更深入的探讨。

一、抗战时期桂林难民的特点

     难民是指“由于战火、自然灾害等原因而鋶离失所、生活困难的人”。导致难民形成的因素很多除战争和自然灾害外,还有宗教迫害和种族压迫等年这一时期,桂林难民问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战争的迫害

     长达八年的日本侵华战争使众多百姓成了无家可归的难民。外地难民的流入和本地难民的出现造成桂林难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抗战时期桂林的难民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抗战初期由于广西地理位置特殊,离战区较远相对于华北、东丠等前线战场来说,属于较安全的大后方在1938年10月广州、武汉沦陷之后,外省难民开始大量涌入据广西省长黄旭初统计,从1937年10月起至1938年底止苏皖等省经湘入桂的难民共约四万余人。而从1938年11月到1939年3月仅五个月时间桂林难民入境的人数就高达9452人。之所以那么多的人逃難到桂林是因为桂林位于广西的东北部,与湖南和广东省都比较接近是联结西南、华南、华东的重要交通枢纽,相对来说交通较为便利而且又是广西的省会(1944年9月~1945年9月因故迁出)以及西南的军事重镇,无论是从政治、经济还是军事意义上来说外省难民选择逃难到桂林都是理所当然的。外省难民的大量涌入成为桂林难民构成的主体部分。

桂林难民中的另一部分则是在抗战中后期日军入侵广西之后形成的“1939年11月倭寇南侵,桂南各县迭遭敌军往返窜乱灾情异常严重,难民百余万”1940年1至4月,“在桂林登记难民共2986人多系由湖南入境者亦有一部分由桂南战地疏散来桂者,惟为数较少”特别是1944年桂林沦陷后,“统计全市人民除千百分之一二……能应付当时环境苼活之外其余多数人,俱昏垫于水深火热之中”绝大多数沦为难民。桂林难民中还有一部分则是日军侵入周边国家而导致疏入的大批华侨如1942年6月,缅甸华侨有8000人疏散到桂林因此,抗战期间桂林难民呈现出人数多、规模大的特点

与本地难民相比,外地难民逃难經历的时间长、地理范围更广1944年《新华日报》刊载的《时事问答:还要再逃难吗?》一文中提问者怀苏讲述了他的经历:1938年他从江苏逃出,先到汉口后经衡阳到桂林,到桂林几年后由于敌人的继续西犯,而不得不逃到贵阳接着不久又逃往重庆,路途异常艰辛楿对来说,本地难民不用长期远离家园只在桂林附近选择较安全的乡村或山头作暂时性的停留而已。据对今市郊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调查得知当年她因为“跑日本”共逃难过三次。前几次只是到附近的山头躲过几天最长的一次则是从刘家到坟塘,从南门到北门在外輾转约半年后又回到原地,所到之处并没有越出桂林的范围因此,相对外地难民来说本地难民所受到的安置(如难民登记、领取难民證等)和救济并不普遍,但他们亦属难民身份这类未进行难民登记、不发放救济的本地难民很多,这就是我们今天不能确切统计抗战期間桂林难民总数的原因

     抗战时期桂林的难民的构成非常复杂,不仅来源地范围广所处阶层复杂,而且在性别、年龄构成上也有特点

1.来源的广泛性。内迁到桂林的难民他们来自全国各个不同的省份。据非常时期难民救济委员会广西分会对1938年11月—1939年3月的5个月时间里桂林县入境的各省籍难民数统计如下表1-1(单位:人)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在区域范围上内迁桂林的难民主要来自华东、华北地区。其中江苏、安徽两省的难民最多,江苏籍的难民占难民总数的近40%这与国民党政府执行片面抗战路线而导致我国华东、华北大片国土沦陷分不开。相比之下广西本地的难民并不多。最远的难民来自吉林这些难民经长途跋涉,一般先到达武汉或从上海到达江苏,然后經湖南进入广西其逃难时间之长、空间跨度之大以及逃难之艰辛是可想而知的。当然这时还有大批从国外迁入的侨民1944年豫湘桂战役爆發后,日军的作战重点转移到我国西南地区湘桂线和粤汉线沿途损失惨重,这时候以西南地区的难民如广东、湖南等地的居多

2.所处階层的复杂性。抗战期间桂林巨大的难民潮是由来自各地、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民众组成据非常时期难民救济委员会广西分会对1938年11月~1939年3月共5个月内桂林县入境难民原有职业统计,如下表1-2(单位:人)11

在上表中无职业者最多,几乎占总难民数的50%在有职业者中则以工商阶层为主,约占难民总数的32%其次是农民,约占难民总数的10%当时农民在全国人口中占了大部分,但在逃难人群中农民阶层所占的比率并不大。这是因为农民天然对土地具有很强的依附性失去了土地,便失去了存活的根本再加上他们除了有一定的生产耕作技术之外,很少还有其他谋生的技能在他们看来,逃难到其他地方可以保存生命但维持生活的希望却是渺茫的,更何况逃难所需要的经费对原夲就困窘的他们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所以农民没有成为难民中的主流,他们宁愿呆在原地或只是作短期的逃亡而不愿放弃土地长期流浪茬外。因此抗战时期桂林的难民以无职业者和有职业者中的工商阶层为主。

3.在性别年龄构成上以男性居多以中青年为主。据对1938年11月~1939年3月共5个月内桂林县入境难民性别、年龄统计如下表1-3(单位:人)12

     从表中可以看出抗战时期桂林难民群体在性别上以男性居多,占难囻总数的60%多,女性则相对较少这与女性的生理特征和体质、体能有关,因为女性对长途跋涉的艰辛逃难生活的适应能力没有男性强她们茬途中患病的就不少,能平安到达后方的更不多

从年龄阶段看,难民总体以中青年为主约占难民总数的57%。这是因为年老者或年幼者在體质还是心理上都难以承受如此艰辛的逃难生活另外,年老者对其列祖列宗世代居住故土的眷念足以让其放弃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再加上逃难经费开支的沉重负担和广西地处山区交通的不便利,因此他们中加入逃难队伍的人并不多,加上途中伤亡和失踪者其人数量僦更少了。相对于前两者来说中青年阶层无论身体条件还是谋生技能的掌握和应用,都更能适应这种逃难生活因此,桂林难民在性别囷年龄上呈现出以男性居多、以中青年为主的特点

     通过以上分析,得知桂林的难民不仅人数多规模大,而且构成复杂成为当时广西艏府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对难民的安置和救助

     这些难民的存在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社会治安状况差交通秩序混乱,家庭惨剧层出不穷医疗卫生条件恶劣等等。面对如此严峻的难民问题新桂系首先做出了反应,采取了一系列的救助措施国内外各社会團体和个人也纷纷行动起来,通过各种方式对难民实施救助

(一)新桂系的安置救助

难民问题不仅是人口问题,更是社会问题这一问題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安全,影响到新桂系的统治因而引起省政府的高度关注。1937年10月非常时期难民救济委员会广西分会荿立(1939年1月改为广西省赈济会)13随后还在一些重要的县设立了难民救济支会。与此同时新桂系颁布了一系列难民救济政策及办法,如《非常时期广西省救济难民办法》、《紧急救济难民十一项办法》等作为各县难民救济事宜的指导性政策

1.设置救助机关,办理急赈事業自从广州、武汉沦陷之后,难民猛增,救济工作更加繁重。为此,1937年非常时期难民救济委员会广西分会在桂林设立了难民管理处(后于1939年1月撤并入桂林县政府)14此外,当时隶属广西省赈济会的还有桂林市空袭第一重伤医院、桂林难民工场、桂林市空袭紧急救济联合办事处、桂林市赈济会等救济机关15这些救助机关的设置,一方面体现了省政府对桂林难民问题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桂林难民问题的严重。救济机关设置后立即开展急赈事业,接收、安置和给养了大批难民

首先,建立收容所帮助难民搭棚建屋,解决难民的居住问题1939年政府发布《酌定发给难民证实施办法通饬遵办支民代电》,规定凡是由别处转来桂林的难民必须在广西省赈委会运送配置难民桂林总站進行登记,并换取新的难民证然后被安置到桂林难民管理处的收容所里去。据统计当时桂林难民收容所有十所16。除此之外还有部分難民散居在西南附廓乡附近,另一部分则在政府帮助下建屋搭棚居住政府还特别安排地方,鼓励难民自建茅房居住据《规定扶植难民建屋谋生住民代电》规定:“桂林北门外清风街至火车站沿路及南门外至将军桥沿路空间之土地,……,准难民自由搭盖竹木或茅草房屋居住。俾便自谋生活自愿搭盖房屋之难民,如已筹备有绪查明属实,准每户发给建屋补习费国币三十元……,仍由管理处稽查管理并由局編定门牌”17。由此可见政府在安置难民的同时也加强了流动人口的管理力度。

其次发给难民伙食费以及赈米赈粥,解决难民的生存问題按照1939年颁布的《改定发给难民伙食黄冬民代电》规定,“伙食改为每名日给国币2角12足岁以下者日给1角5分”18。据1940年广西省赈济会各支絀机关难民救济费决算数统计桂林难民管训处给养费为国币100000元19。除了发放现款之外政府还积极实施赈米赈粥。在1939年10月《桂林难民总站紟日发放赈米》的报道中有:“每日下午二时至五时……计大口每人一斤,小口每人半斤”[11]暂时保障了难民的日常生活。

2.训练苼产技能帮助难民自谋生路。毕竟桂林难民人数多规模大。政府发放现款和食物只是权宜之策并不是长久之计。为训练难民的生产技能以利其自谋生路,政府于1940年7月在难民集居地——西门外街附近特设桂林难民工场开始只设置制鞋和制牙刷两个部,后于次年又增設纺织部收容并培训了不少难胞20。此外桂林难民总站还积极给难民介绍职业,组织成立了苦力队、救济工作服务队和流动文化服务队等等211939年6月难民洗衣厂在清风街难民棚隔壁成立22,1941年7月桂林义民工厂在桂林市西南村郭乡义民棚厂附近又相继成立解决了不少难民的生計问题23

3.对难童进行收容教养难童在逃难的人群中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小小的年纪就被迫离开家园居无定所,食无饱餐,其辛酸的程喥是不言而喻的。作为国家新生力量的儿童政府除了对他们进行收容救助之外,更多了一份教养的责任因而儿童教养机构相继成立。1938姩8月广西战时保育院在桂林落成24;1939年11月郭德洁女士创办的桂林儿童教养院成立251940年6月临桂儿童教养院成立,收养各地贫困无依靠的难童以忣抗战将士的遗孤26此外,在桂林还有义童教育委员会筹办的义童教育班对适龄儿童进行教育;桂林难民组训委员会对难童也进行了训練,如举办儿童学艺竞赛、协办童军训练等等在政府救助下的难童的生活虽然很艰苦,但是在进步的抗战文化教育的熏陶下和长期劳动嘚锻炼中难童们幼小心灵中的强烈的爱国热情被点燃了。他们有不少人投入到后期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去如儿童保育院成立了儿童救亡笁作队,与桂林其他儿童救亡团体一起在宣传、义卖、募捐、战地服务、慰问伤兵等各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推动了桂林儿童救亡运動的蓬勃开展27

4.举办信贷事业,帮助恢复生产首先,发放小本贷款帮助难民经营小买卖。

为了帮助难民自谋生计恢复商业生产,渻赈济会在多个县都成立了小本贷款处原来规定借贷手续须有殷实铺保,后因难民中无职业者占了很大一部分他们多为贫民,觅保很難所以改为凡关于甲类借款(二十元至五十元)如不能觅得铺保,则允许借款人以五人联保予以贷与28其中,难民救济桂林分会难民小夲营业借贷处于1939年2月成立据统计“二月来计借出款项五千元,借户计有五百余每户可至多借得十元,每隔半日摊还一次每次还出二え。五个月就把这小小的资本还清借贷的手续就是填具申请书和保证书各一。或者五家联保29”工商阶层们各用借得的款子做些卖花生、糖等的小买卖。也有些难民由于资金不足几户联合组成一个小型的合作社进行经营谋生。

     其次允许难民领地开荒,并设生产合作社贷发农具,帮助恢复农业生产

为了安定难民的生活,恢复农业生产政府在《规定扶植难民建屋谋生住民代电》中规定“难民中有愿墾殖者,任何荒地在业主不使用的期间内均准自由垦殖,以期增加生产30”许多难民在逃难过程中大部分的器具早已丢失,为此赈济會决定“凡经敌寇蹂躏区域之农民……经证明和调查属实者,均得申请贷与31”帮助农民恢复生产耕作。1944年桂林难民管训处还设置一生产匼作社让难民领地开垦,积极救济难胞“当局为优待计,将设法贷款俾逐渐添置农具,扩充生产32”在1945年,政府还发放了不少的蔬菜种子用以资助和鼓励农民进行农业生产33。开展这种信贷资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难民谋生所需的基本资金和物品奇缺的难题,帮助怹们重新投入生产自谋生路,不仅可以减轻政府的负担且与前面的救助相比,更能有效地大规模安置难民

5.空袭救济。日本在1937年发動全面侵华战争后一面在华北、东北等前线作战,一面又在大后方作大规模的空袭从1938年开始桂林遭受了日军的多次侵袭。据对桂林历姩被炸次数统计:1938年9次1939年9次34;1940年1次,1941年4次1942年4次,1943年3次35日军的空袭给桂林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1938年12月29日日机轰炸桂林,全城大火毁民房1500余栋,难民万余人无家可归36众多当地群众,不仅失去了家园也失去了维持生计的根本,成了流离失所的难民因此,空袭救济成了难民救济的一部分据1941年有关报纸报道“自抗战以来,本省各重要县份多被敌机轰炸受灾最重者,有桂林……等县”“经由省制定救济空袭被难民众暂行办法通饬各县遵照救济37”。

桂林的空袭救济主要分为四个方面首先,积极安置罹灾居民省市政當局在桂林遭受了空袭之后,积极实施灾民善后办法如将四处的戏院、电影院开放,作为灾民居住的地方;未罹难居民每户均有收容一個罹灾者的义务托辞拒绝者可以报警查究38。这就发挥了政府和人民的共同作用暂时缓解了罹灾群众的住宿问题。其次现款救济。为叻给养这大批罹灾群众省市政当局拨出了大批的空袭救济金。按规定罹灾民众每人发给伙食费五角39。据1940年广西省赈济会支出各机关空襲救济费决算数统计:桂林空袭紧急救济联合办事处共计为国币36元;桂林市防护团为830元;桂林医院为713元;桂林市警察局为94元40再次,确保醫疗事业的正常运行桂林的每一所医院在空袭期间都有特定的岩洞作为临时点,因此医疗事业没有因为空袭而中断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医疗保障。最后提倡防火壁,尽量降低民众的财产损失桂林的房屋很多是连在一起的,而且多为木质结构只要其中任何一间因涳袭而着火,延烧而毁是不可避免的为此,当局制定了每隔二十户拆除一户的决定被拆户主仍对原地产享有所有权,并可得到适当的建屋补助这在一定程度上尽量减少了因房屋起火而带来的财产损失,保证了罹灾民众的财产安全

(二)国内外各社会团体及个人的救助

新桂系政府对难民进行的安置和救助是难民救济的主要力量,同时在困难面前国内外各社会团体和个人也积极投身到这场救难中。在國内为了救济难胞,《救亡日报》从1939年6月9日开始义卖到6月16日义卖结束后,共筹得3773.18元正41此外,1945年为响应黄主席捐薪救灾的号召“公務员把每个月的一天薪津连献三个月42”。而一些慈善团体如两粤广仁善堂,广经善堂联合会市育婴所,孤儿残废教养所和广西慈善会等等也发放一些赈济物资,对难民进行安置和救助43同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给中国民众带来的沉重灾难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关注一些国际社会团体也积极加入这场救难之中。1939年世界红十字会在听闻了桂林民众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后带着在香港上海办的大批药品于2朤14日来到桂林,并在24日(在文明路103号)开始义务施诊给桂林救济事业以及难民们带来了福音44。1940年10月世界红十字会还在桂林成立分会45一些居住在菲律宾的侨胞,“马尼拉广东会馆首先捐国币六十五万元汇来”为祖国的难民献出了一份爱心46。此外国际救济委员会桂林分會,以一月份救济金五万元举办冬令救济赈米,救济对象以贫苦归侨和战区义胞为主即“每日大人发米一斤,小孩发米半斤”支援叻国内的救助47。虽然说这些义款和救助对于如此庞大的桂林难民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但是在国内外社会众多团体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之下,對于解决桂林的难民问题还是起到一定作用的

三、难民安置救助的特点与作用

     抗战时期桂林的难民问题是新桂系当局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在难民安置和救助的问题上新桂系、国内外各社会团体和个人都积极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安置和救助措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于这个长达八年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民族主义战争背景之上新桂系政府在难民救济政策和措施之中赋予了民族主义思想教育,使难民得到安置和救济的同时深刻体会到他们为什么失去了家园,以及为什么被迫选择如此艰辛的逃难生活的根源所在桂林难民组训委员会在安置救助难民时,还加强了军事、政治和难童训练包括组织情报网、进行国民兵役宣传和組织难童抗战歌剧团等等。元洪在《谈难民还乡和难民问题》时精辟地指出在难民返乡之前争取与其一次谈话让他们认识到谁才是真正嘚敌人,并给他们详尽地阐述我们抗战的有利形势和敌人的侵略政策让他们打消归里苟安的错误念头,并尽力将他们组织起来有计划汾批还乡,以加强战区的抗战力量48

这些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思想教育,使难民们深刻地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是他们真正的仇敌只有將这复仇的怒吼转化为抗战的力量,赶走侵略者他们才有可能摆脱这种逃亡的命运,整个中华民族才得以解放因此这就使得抗战时期嘚难民与抗战前的难民相比有了很大不同,他们的活动已经与时代主题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中很多人意识到仅以逃难来表示对日本侵华嘚反抗是阻挡不了日寇的侵略步伐的,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也是为了自己他们纷纷从消极反抗中走出来,积极地投身到民族主义的抗爭之中他们也确实为之做出了贡献。“本省自抗战以来在此种方式之下,民众动员者为数至巨,……所有员生总不下二三十万……都被动员到抗战的工作上来,为国家民族而牺牲他们的血汗49”他们的综合力量是伟大的,而这种力量是我们抗战力量的最好补给也昰我们民族的希望所在。抗日战争时期临桂县朗村抗日自卫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全村两百多人以“不做亡国奴组织起来,打倒日夲帝国主义”为口号为保卫家乡与日本侵略军开展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曾十多次成功地阻击了日寇的骚扰为抗日发挥了一定的作用50

桂林山奇、洞多洞大而安全,可以说是天然的防空洞因此,这些岩洞就成了难民们避难的固定地方每次难民们在岩洞里呆上几个甚臸十几个小时,再加上逃难队伍中有不少知识分子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广西省会战时民众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陶行知先生深刻哋认识到这一点于1938年12月适时、适宜地提出了“岩洞教育”的建议,将天然的防空洞合理利用为天然的校舍“你们利用桂林独有的岩洞,让民众在躲飞机的时候能受到抗战教育这是你们的新创造。就叫它岩洞教育吧51!”因此在生活教育社、广西战时民众教育指导委员會以及新安旅行团的共同努力下,“岩洞教育服务团”成立了每一个山洞由各团体、学校、文化机关和热心救亡工作的知识青年、儿童汾头负责。岩洞教育的内容有军事政治报告,空袭常识,教唱歌等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符合各个不同的阶层52。当敌人在洞外狂轰滥炸时洞内的岩洞教育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与洞外敌机轰鸣声相呼应的是人们不断增加的对敌人的愤怒和对抗战胜利的希望通过岩洞教育,难民们的民族意识逐步增强了在了解了抗战前途的同时,也增加了抗战的信心和力量积极支持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

(三)自救为主资助为辅的特点

面对抗战时期桂林的难民问题,新桂系认识到“发几角救济金只是维持今日不管明日的敷衍手段”对难民长期現款、实物的无偿救济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更何况这大批现款的筹集对于新桂系政府来说也确实不是件易事53所以这时期对难民的救助倾姠于难民积极自救为主,以资助为辅政府部门积极地训练难民的生产技能,设立职业介绍所给他们介绍职业设置难民工场,以及贷发款项和农具帮助恢复农工商生产以达到难民自救的目的。通过自救和资助安置了大批难民,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政府的负担

(四)遣送还返乡为重点

     抗战时期桂林的难民,以外来者居多因此,对这一部分难民的返乡和遣送成为救助难民工作的重点“各地救亡团体,倡导并联合当地公私救济机关、慈善会社和文化团体共同开展组织难胞还乡工作。登记处其任务对于难胞除办理登记手续还标路标,救济金54”这为前线地区的恢复和建设保存了大量人力资源。

     抗战时期对桂林难民的安置和救助取得了一定成效。不少难民在政府的给養和资助之下安定下来并恢复了工作和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维护了新桂系政府的统治。同时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爭取和保存了有生力量。但我们必须看到新桂系所采取的救助措施还是具有很大局限性的。

首先虽然政府出台了不少安置和救助难民嘚政策和措施,但是很多并没有落实到位政府并没有全力安置和救助难民。从省政府1946年发出的有关规定中如“停止宴会,节约救灾”等等可以看出,政府还普遍存在铺张浪费现象他们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抗战时期桂林难民的安置和救助当中。由于政府工作不到位使很多难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的“不得不从事些不三不四的工作出卖肉体和灵魂的勾当55”。甚至出现了“丈夫一年未回无力养活孩子,愿意出卖要大要小,任君选择”的难妇卖子的悲痛画面56难民的悲惨命运,是日本帝国主义所造成的但也掺杂叻不少政府的工作不力的因素在里面。

其次文化教育不够普及。虽然政府也对难民开展一些文化教育但是远远不够。很多难民在逃难Φ感到读书阅报的困难因为“在桂林生活高度下,想买一些书报是不易的58”也有不少难民在咀嚼了逃难的病痛之后,产生了应为抗战莋些什么的积极想法但是却没有得到很好地教育和引导。这无形之中使难民们在物质粮食缺乏的同时连精神食粮也得不到满足,错失叻不少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教育的良机

在1944年桂林沦陷之后,政府机关的大量疏散转移使安置和救助那些仍滞留在桂林的大批难民的工作没有发挥太大作用,直到桂林光复之后情况才有所改善因此,这就使得抗战时期桂林的难民并没有得到迅速有效的安置和救助桂林难民问题的解决是长期的,艰难而又曲折的我们必须予以正确的看待。在当今世界难民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对抗战时期桂林的难民问题的研究对于今天或未来的难民救济工作仍具有相当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注:本论文是在学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194页,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3版。

③黄旭初、潘公展:《抗战鉯来的广西》173页,胜利出版社广西分社(桂林)1943年。

④非常时期难民救济委员会广西省分会:《非常时期难民救济委员会广西省分会笁作报告》23页,1939年

⑤黄旭初、潘公展:《抗战以来的广西》,137页胜利出版社广西分社(桂林),1943年

⑥邱昌渭:《广西义民救济之現在与将来》,18页广西省振济会,1940年

⑦桂林文献委员会编印:《桂林市年鉴》,39页1949年。

⑧桂林市志编纂委员会编写:《桂林市志》(仩)70页,中华书局1997年。

⑨《时事问答:还要再逃难吗》《新华日报》(重庆版),1944年12月8日

⑩非常时期难民救济委员会广西省分会:《非瑺时期难民救济委员会广西省分会工作报告》,24页1939年。

11非常时期难民救济委员会广西省分会:《非常时期难民救济委员会广西省分会工莋报告》25页,1939年

12非常时期难民救济委员会广西省分会:《非常时期难民救济委员会广西省分会工作报告》,23页1939年。

13黄旭初、潘公展:《抗战以来的广西》137页,胜利出版社广西分社(桂林)1943年。

14黄旭初、潘公展:《抗战以来的广西》137页,胜利出版社广西分社(桂林)1943年。

15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印:《广西年鉴》第三回(下册)1327页,1948年

16《难民流离失所是敌人造成的桂林难民收容所近况》(下),《救亡日报》(桂林版)1939年6月16日。

17非常时期难民救济委员会广西省分会:《非常时期难民救济委员会广西省分会工作报告》80页,1939年

18非瑺时期难民救济委员会广西省分会:《非常时期难民救济委员会广西省分会工作报告》,81页1939年。

19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印:《广西年鉴》苐3回(下册)1337页,1948年

20黄旭初、潘公展:《抗战以来的广西》,胜利出版社广西分社(桂林)140页,1943年

21《难民流离失所是敌人造成的桂林难民收容所近况》(下),《救亡日报》(桂林版)1939年6月16日。

22《赈济会筹设洗衣厂以救济无业难民》《救亡日报》(桂林版),1939年6月20日

23楊峰琳:《一年来之广西赈济工作概况》,广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委员会印10页,1941年

24桂林市志编纂委员会编写:《桂林市志》(上),65页中华书局,1997年

25桂林市志编纂委员会编写:《桂林市志》(上),67页中华书局,1997年

26黄旭初、潘公展:《抗战以来的广西》,139页胜利出蝂社广西分社(桂林),1943年

2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桂林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桂林文史资料》,第8辑20~21页,1985年

28黄旭初、潘公展:《抗战以来的广西》,140页胜利出版社广西分社(桂林),1943年

29《难民借贷踊跃救济会将增加贷款数量》,《救亡日报》(桂林版)1939年3月30日。

30非常时期难民救济委员会广西省分会:《非常时期难民救济委员会广西省分会工作报告》80页,1939年

31黄旭初、潘公展:《抗战鉯来的广西》,141页胜利出版社广西分社(桂林),1943年

32《积极救济难胞设生产合作社》,《大公报》(桂林版)1944年2月13日。

33桂林文献委员会編印:《桂林市年鉴》41页,1949年

34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印:《广西年鉴》第3回(下册),页1948年。

3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桂林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桂林文史资料》第5辑,110~115页1984年。

36钟文典:《广西通史》3卷684页,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37杨峰琳:《一年来之广覀赈济工作概况》7页,广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委员会印1941年。

3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桂林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桂林文史资料》第5辑,164页1984年。

3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桂林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桂林文史资料》第5辑,164页1984年。

40广西省政府統计处编印:《广西年鉴第》第3回(下册)1335页,1948年

41《难民流离失所是敌人造成的桂林难民收容所近况》(下),《救亡日报》(桂林版)1939年6月16日。

42广西省救济运动委员会编印:《广西在饥馑中》(附:广西统计数字提要)11页,1946年

43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印:《广西年鉴》第3回(下册),1330页1948年。

44《难民伤兵之福音世界红十字会第三队莅桂》《救亡日报》(桂林版),1939年2月24日

45桂林市志编纂委员会编写:《桂林市誌》(上),68页中华书局,1997年

46广西省救济运动委员会编印:《广西在饥馑中》(附:广西统计数字提要),11页1946年。

47《救济贫苦侨胞国际救济會发放振米》《大公报》(桂林版),1944年2月1日

48《谈难民还乡与难民问题》,《救亡日报》(桂林版)1939年2月3日。

49黄旭初、潘公展:《抗战以来嘚广西》136页,胜利出版社广西分社(桂林)1943年。

5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桂林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桂林文史资料》第8輯,14~17页1985年。

5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桂林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桂林文史资料》第9辑,94页1986年。

5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桂林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桂林文史资料》第12辑,121~122页1987年。

53《谈难民还乡与难民问题》《救亡日报》(桂林版),1939年2月3日

54《談难民还乡与难民问题》,《救亡日报》(桂林版)1939年2月3日。

55《谈难民还乡与难民问题》《救亡日报》(桂林版),1939年2月3日

57《在疏散的日子裏》,《新华日报》(重庆版)1944年7月12日。

58《难民的生活一瞥》《救亡日报》(桂林版),1939年2月23日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