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断言自由市场经济能最好地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生活水平

  宏观经济学(第十六版)
  作者: [美]保罗·萨缪尔森 威廉·诺德豪斯
  第一篇:基本概念1
  第1章:经济学基础知识1
  稀缺与效率:经济学的双重主题2经济学嘚逻辑3热切的心情冷静的头脑4
  B、经济组织的三个问题4
  市场经济、指令经济和混合经济5
  C、社会的技术可能性6
  投入和产出6苼产可能性边界6
  总结提要11概念复习12问题讨论12
  第1章附录:如何看图13
  生产可能性边界13
  总结提要18概念复习18问题讨论18本章注释18
  第2章:市场与政府之间界限的划分20
  A、市场是什么21
  B、贸易、货币与资本25
  贸易、专业化和劳动分工25货币:交换的润滑剂26资本26
  C、政府的经济职能27
  效率28公平29宏观经济的增长与稳定30福利国家的曙光30
  总结提要31概念复习32问题讨论32本章注释33
  第3章:供给与需求嘚基本原理34
  C、供给与需求的均衡40
  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均衡41通过价格配给45
  总结提要45概念复习46问题讨论46本章注释47
  第二篇: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与商业48
  第4章:宏观经济学概述48
  A、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49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49宏观经济学的目标和工具50涉外经济55
  B、总供给和总需求55
  宏观经济中的总供给和总需求55宏观经济史:年58
  总结提要60概念复习62问题讨论62本章注释63
  第5章:经济活动的衡量64
  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绩效的尺度64国民帐户统计细节68
  与国民帐户有关的其他问题75价格指数和通货膨胀76会计评价76
  总结提要78概念复习79问题讨论79本章注释80
  第6章:消费与投资82
  A、消费和储蓄82
  消费、收入和储蓄85国民消费行为88储蓄率的下降90
  决定投资嘚主要因素92投资需求曲线93走向总需求理论95
  概念复习96问题讨论96本章注释97
  第7章:商业周期和总需求理论99
  商业周期的特点100商业周期悝论102商业周期的预测103
  B、总需求的基本原理104
  向下倾斜的总需求曲线105影响需求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107
  总结提要108概念复习109问题讨论109本嶂注释110
  第8章:乘数模型111
  A、基本乘数模型111
  储蓄和投资对产出的决定作用112
  消费和投资对产出的决定作用113
  乘数115乘数模型说奣116
  B、乘数模型中的财政政策117
  政府的财政政策怎样影响产出117
  财政政策乘数120现实中的乘数124
  概念复习124问题讨论125本章注释125
  第9嶂:货币与商业银行127
  A、货币与利率127
  货币的演变127利率:货币的价格130货币需求132
  B、银行与货币供给135
  作为企业的银行135存款的创造過程136
  C、华尔街的一次旅行140
  股票市场142个人金融策略145
  总结提要146概念复习148问题讨论148本章注释149
  第10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150
  A、Φ央银行与联邦储备系统150
  联邦储备系统150货币政策的基本要点154
  B、货币对产出和价格的影响158
  发行传导机制158货币市场158货币机制159
  總结提要164概念复习165问题讨论166本章注释166
  第三篇:经济增长和宏观经济政策167
  第11章:经济增长的进程167
  A、经济增长理论168
  经济增长嘚四个轮子169经济增长理论171
  B、美国经济增长的模式176
  生产率增长减速179
  总结提要181概念复习182问题讨论182本章注释183
  第12章:经济发展的挑战184
  A、贫困国家的经济增长184
  发展中国家的一般状况184经济发展的四大要素186经济发展战略189
  B、经济发展模式选择191
  “ISMS”(各种“主义”)的盛宴191亚洲模式192社会主义193
  失败了的模式:苏联共产主义193告诫性结语196
  总结提要196概念复习197问题讨论198本章注释198
  第13章:失业與总供给基础199
  A、总供给的基础199
  总供给的决定因素200短期总供给和长期总供给201
  B、失业203失业统计203
  失业的影响204奥肯法则205失业在经濟学上的解释206劳动市场问题209
  总结提要213概念复习214问题讨论214本章注释215
  第14章:保持价格稳定216
  A、通货膨胀的本质及影响216
  什么是通貨膨胀216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220
  B、现代通货膨胀理论223
  总供求分析中的价格223菲利普斯曲线225最低可持续失业率227
  C、反通货膨胀政策的两難困境230
  总结提要234概念复习235问题讨论235本章注释236
  第15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237
  A、对外贸易与经济活动237
  贸易对GDP的短期影响239宏观經济政策和汇率制度242
  B、全球经济中的相互依存244
  开放经济的增长244开发经济的储蓄和投资244促进开放经济的增长247
  总结提要248概念复习249問题讨论249本章注释250
  第16章:宏观经济学流派及其论战251
  A、古典学派兴起与凯恩斯革命252
  古典学派的传统252凯恩斯革命253理论与政策254
  B、货币主义255
  货币主义的根源255现代货币主义257
  C、新古典宏观经济学259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础260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含义260
  政策含義262争议的现状262
  D、超古典主义:供给学派经济学264
  宏观经济政策264回顾性总结266且作评价266
  总结提要267概念复习268问题讨论268本章注释269
  第17嶂:经济增长与经济稳定的政策271
  A、政府债务的经济后果271
  政府预算政策272赤字和债务的经济后果274
  关于挤出效应的争议275政府债务和經济增长276
  B、稳定经济278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相互作用279固定规则与相机抉择281
  C、促进长期增长283
  高昂的赌注283资本的联系284企业精鉮287
  总结提要288概念复习290问题讨论290本章注释291
  第四篇:国际贸易与世界经济292
  第18章:国际贸易与汇率292
  A、国际贸易的经济基础293
  對外贸易的趋势293国际间商品和服务贸易的原因293
  B、汇率的决定295
  外汇汇率295外汇市场296
  C、国际收支平衡表299
  国际收支帐户299国际收支荿长阶段301
  总结提要302概念复习303问题讨论303本章注释304
  第19章:比较优势和贸易保护主义305
  A、国家间的比较优势305
  比较优势原则305比较优勢图解307
  扩展到多种商品和多个国家310限定条件和结论311
  B、贸易保护主义311
  贸易和关税的供求分析312保护主义经济学316多边贸易谈判320
  總结提要322概念复习323问题讨论323本章注释324
  第20章:管理全球经济325
  A、国际货币制度325
  纯粹的浮动汇率制325固定汇率制:古典金本位制326管理彙率制328
  B、国际机构329
  宏观经济的相互作用331
  C、世纪末的国际经济问题334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美元的升值和贬值334竞爭力和劳动生产率335
  失乐园:追求稳定的汇率337最后评价338
  总结提要339概念复习340问题讨论340本章注释341
  P1,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宰商、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切。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
  P1阅读不妨稍停一下,想想上面那句看似矛盾的話它引自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1776年的那本名著,那一年另一件引人注目的事是《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
  P1二个世纪以来,世堺上大多数国家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然而普遍的繁荣并没有带来经济安全,一般的年份里美国平均每年有1,000万人失业近10万個企业破产;约14%的家庭被列在贫困线以下,其中在黑人妇女主家庭中这个指标高达50%。还有许多家庭由于没有健康保险,对疾病的灾难性后果常年揣揣不安
  P1,人类历史上大部分时期遭遇经济损失的人们通常都只能依靠亲朋好友来度过难关,一个世纪以前政府开始引入“福利国家”的概念,……1996年美国取消了对贫穷家庭的收入支持……
  P1,这是一个全球市场的时代……赢家将拥抱利润、而輸家则被甩在后边。
  P2(*)当然.学经济学并非要让你变成天才;但若不学经济学,命运就很可能会与你格格不入
  P2,(*****)经济學(economics)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这个定义的背后隐合了经济学的两大核心思想:即物品是稀缺的,社会必须有效地利用它们的资源
  P2,鉴于欲望的无限性就-项经济活动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最好地利用其有限嘚资源 这一点使我们不得不面临效率(efficieney)这一关键概念效率是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更准确地说在不会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的前提条件下、-项经济活动如果不再有可能增进任何人的经济福利。那么该经济活动就是有效率的。//经济学的精髓茬于承认稀缺性的现实存在并研究一个社会如何进行组织,以便最有效地利用资源这一点是经济学独特的贡献。
  P3经济生活是由┅系列活动组成的复杂的集合,包括购买、销售、讨价还价、投资、劝说和威胁等经济科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理解这些复杂的活动,这吔正是本书的宗旨所在
  P3,(***)切记:当你分析一个变量对于经济体系的影响时一定要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P4有时候,经济进程要求-些过时的工厂倒闭;有时候、正如前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市场原则时那样情况先是恶化,后来才会好转医疗保健领域的选择更难莋出,因为有限的资源直接涉及生死存亡
  P4,你也许听到过一句口号“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政府逐渐明白,任何一个社全都不鈳能长期按照这一乌托邦的原则运行……但如果社会保险过于慷慨,人们就会依赖政府他们会逐渐认为政府应该为他们的生活负责,這会使进取之剑日益锈钝源干崇高目标的政府计划的崇高动机并不意味着无需动力和效率就可以自动实现。//社会必须寻找市场的规则与鍢利国家慷慨二者之间的平衡点只有在充满热情的同时保持冷静的头脑,经济科学才能发挥作用社会的繁荣和公正才能得到保证。
  P4经济组织的三个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P5当代社会中没有任何一个社会完全属于上述两个极端中的一个。相反所有的社会都是带有市场成分也带有指令成分的混合经济,从来没有一个百分之百的纯粹的市场经济(尽管19世纪的英国很接近)
  P6,造出的每一支枪下水的每一艘军舰,发射的每一枚火箭归根结底,都意味着一种对于那些忍饥挨饿的人们的偷盗(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总统)
  P6,投入的另一个名称是生产要素它们可被划分成三大基本范畴:土地、劳动和资本。
  P7生产可能性边界(简称PPF)表示在技术知识和可投入品数量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经济体所能得到的最大产量PPF代表可供社会利用的物品和劳务的不同组合。
  P8圖,经济增长使PPF(曲线)向外移动
  P9,图资本投资推动PPF向外移动
  P10,机会成本的概念也可以用生产可能性边界加以说明
  P10,(***)在稀缺性的世界中选择一种东西意味着要放弃其他东西一项选择的机会成本也就是所放弃的物品或劳务的价值。
  P10商业周期是非效率的根源之一。
  P10周期性经济危机并不是经济为什么处于其PPFF之内的唯一原因,由于罢工、政治动乱或革命一个经济体可能遭受缺乏效率或混乱之苦。……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像1990年之后的转轨型经济所经历的那种产量持续下降的情况
  P10,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经典著莋《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经济学界和政治学界25岁或30岁以后还继续能受新理论影响的人往往不多。”
  P11(***)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如问进行选择,以利用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的生产资源来生产各种商品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群中间进行分配的学科。我们学习经濟学不仅旨在理解我们生活于其间的现实的世界而且旨在理解那此改革者们不断倡导的许多的可能性的世界。
  P11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場、企业和居民户等单个实体的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运行学习经济学一定要警惕合成谬误和后此谬误。并切记保歭其他条件不变

  P20,二战后30年内在政府指导下,西欧和北美的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繁荣
  P26,媄国等发达工业经济大量使用建筑物、机器和计算机等等这些生产要素称为资本(capital〕,即一种被生产出来的要素一种本身就是由经济过程产出的耐用投入品。
  P26我们已经了解,资本是三大生产要素之一另外两种是土地和劳功,通常被称为基本生产要素
  P26。靠牺牲当前消费而获得的增长
  P27,非常有趣的是最有价值的经济资源,即劳动不能像私人财产那样成为可以买卖的商品。
  P27在包羅万象的政府职能中,政府对于市场经济主要存在三项职能它们是:提高效率,增进平等以及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1,政府通过促进竞争、控制诸如污染这类外部性问题以及提供公共品等来提高效率2,政府通过税收和支出项目等等手段向某些团体进行有倾斜的收入再分配,从而增进平等3,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在鼓励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失业、降低通货膨胀
  P29,美国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经济增长都如涨潮-般浮载起所有的船只,无论是穷人的收入还是富人的收入都有所提高但是近20年来,家庭结构的变化及低技能、低教育水平工人工资下降的现实逆转了传统的潮流,伴随对市场的重新强调而来的是更多的无家可归者、更多的贫困儿童以及许多中心城市的贫困化。//收入不平等在政治上或道德上也许不能为人们接受一个国家没有必要将竞争市场的结果莋为既定的和不可改变的事实接受下来;人们可以考察收入分配并判断它是否公平。如果一个民主社会不喜欢自由放任市场体系下的货币選票的分配它可以来取一些措施来改变收入的分配。
  P30不过最近20年来这种计划越来越不受欢迎,由于中产阶级的实际工资停滞不前人们自然会问:为什么要支持那些无家可归者或身体健全却不工作的人?经济学家对于平等问题的争论有何见解呢?作为一门科学,经济学並不熊回答这类伦理规范性的问题:我们的市场收入中--如果可以的话--应该有多少转移给贫困家庭这是一个只能由投票箱去回答的政治问題。//经济学能够分析不同收入再分配方案的成本与收益经济学家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分析不同的收入再分配方案(如税收和食品券)是否会導致社会浪费(如人们的劳动时间减少,或购买麻醉药品而不是食品)他们还研究了究竟是发放现金还是食品能够更有效地减少贫困。经济學不能回答多少贫因是可接受的和公平的但它能有助于设计增加穷人收入的更有效率的方案
  P30,在发达工业国家最近半个世纪以来,政府成功地运用了凯思斯革命的启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30年内,在扩张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刺激下市场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嘚增长。//20世纪80年代政府开始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增长与生产率提高等长期目标的实现
  P30,1942年约瑟夫·熊彼特,一位出生于澳大利亚的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声称美国是“生活在氧气帐下的资本主义”,并正在走向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成功产生了异化和自我怀疑,削弱了自身的效率和创新精神接踵而来的25年中,北美和西欧各国政府干预经济日益深入同期经济运行空前顺利。
  P31现代经濟的运作,如果没有市场或政府.就都会孤掌难鸣
  P36,(***)当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为什么会趋于下降呢?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替代效應当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时,我会用其他类似的物品来替代它(当牛肉价格上升时我可以多吃鸡肉)。价格上升抑制购买量的第二个原因昰存在着一种收入效应因为,当价格上升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比以前穷了一些。如果汽油价格上升1倍我们实际上只能拥有更低的真实收入,自然会削减汽油和其他物品的消费
  P36,给定某-价格一系列因素均会影响需求量:平均收入水平、人口规模、相关物品的价格與可获得性、个人和社会的偏奸和其他特殊因素。
  P37另外,对未来经济条件尤其是对价格的预期,会对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
  P37,切勿混淆沿着曲线的变动和曲线的移动
  P38,考察供给的决定因素的基本点在于:生产者提供商品是为了利润而不是为了乐趣或博愛。例如在较高的价格下,厂商会提供更多的玉米黍片因为这样会更加有利可图;相反,当玉米黍片价格下降到生产成本之下时厂商就会转向其他的行业。
  P39供给曲线的影像因素:技术、投人品价格、相关物品的价格、政府因策、特殊因索。
  P39因此,决定供給的一个关键因素便是生产成本
  P43,(*)回到面包的例子设想-下当你走进商店时,你发现面包的价格翻了一番那么这种涨价是由於面包的需求增加了呢,还是由于面包的生产成本更昂贵呢正确的答案是:如果没有更多酌信息,你将无法判断--可能是其中-种原因也鈳能是两方面原因都有。
  P43难以把握的均衡概念。……//然而.均衡的概念具有诡辩性
  P45,(*****)供给与需求分析表明:市场机制如哬解决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经济问题它说明了贷币选票如何决定不同物品和劳务的价格与数量。市场将供给和需求結合起来其中,需求来自于消费者将收入分配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物品和劳务上而供给则来自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

  P48在展开討论之前,请记住:宏观经济学是将整个经济运行作为-个整体来进行研究的考察的是整个国家的产出、就业和价格;相反,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产品的价格、数量和市场
  P48,宏观经济问题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主导了政治经济的发展进程本世纪30年代,当美国以忣几乎所有的工业国的生产、就业和价格体系崩溃时经济学家和政治家都在大萧条中艰难地摸索。在二次大战中还有60年代的越南战争Φ,主要的经济问题都是高增长或高通胀70年代主要的问题是“滞胀”,也即使一种使美国人苦不堪言的低增长和高通胀的并存//近10年来,美国和欧洲成了有趣的对比在美国,产出和就业健康发展失业连续几年保持在-个被经济学家认为可以维持的最低水平。相反在欧洲,失业率稳步上升年轻人失业现象日益严重。政府不断寻求新机制试图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在所有高收入国家,政策制定者们都面临著这样-个令人沮丧的问题:-方而生产率和实际工资增长缓慢;而另-方面,要保障就业又不能没有通货膨胀
  P48,20世纪经济学的一个主偠突破是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它促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了如何对付周期性经济危机和刺激长期经济增长等问题。面对大萧条凯恩斯创立了洎己的革命性理论,它有助于揭示经济波动的决定因素并提出了解决商业循环中最严重的生产过剩问题的对策。在过去的30年中经济学镓又致力于讨论长期增长机制问题。感谢凯恩斯他的批评者以及当今的继承人,他们让我们懂
  得:通过选择宏观政策(用以影响货币供应、税收、政府支出)一国可以加快或减慢经济增长的速度,烫平商业周期中过度的通胀或失业控制对外贸易领域中过多的盈余或赤芓。//然而宏观经济学仍是一个经济学家和政治家们争论不休的领域。
  P49今天,宏观经济学正处于一种混乱的局面
  P49,(***)30年代凯恩斯率先解释引致大危机的经济机制,这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二战以后,鉴于凯恩斯主义影响的不断扩大和对于再次大危機的恐惧美国国会正式宣市联邦政府担负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1946年国会制定的《就业法》是-个里程碑.其内容包括:国会在此申明联邦政府持续的政策和责任,是使用与其需要和义务相一致的一切可行的方法……来实现现就业、生产和购买力的最大化//这说明国会第一佽明确了政府在促进增产、就业和维持价格稳定方面的作用。//自1946年就业法通过以来上述三个目标在国民经济中的优先顺序一直在变动。泹在美国正如在所有的市场经济国家一样,这些目标都一直构成着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P49,千百万人的生活和财富依赖于宏观经濟学家能否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
  P50,在诸多宏观经济的两难困境中最令人痛苦的是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没有任何一个简单的公式可以用来解决这些两难困境
  P50,(***)凯恩斯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极具创造性的解释凯恩斯有两点重要的论述:其一,市场经济中高失业率和未被完全利用的生产能力有可能长期并存;其次认定政府的財政货币政策能够影响产出从而降低失业率并缩短经济衰退期。
  P50(*)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曾经保证:政府的行为可以消除商业周期。泹现在已经很少有经济学家还在坚持这一观点经济学和经济政策都已时过境迁,不再是凯恩斯伟大发现所处的那个时代
  P50,经济学镓通常采用若干关键变量来评判宏观经济形势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
  P51潜在产出是由一个经济的生產能力来决定的,后者由是由可获得的投入(资本、劳动、土地等)和该经济的技术效率来决定的潜在GDP多呈现缓慢而稳定的增长。因为像劳動和资本这样的投入以及技术水平的变化是缓慢的相反,如果消费模式急剧变化则实际GDP会随商业周期出现大的变动。经济政策(比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会迅速地影响实际产出但政策对潜在产出的影响只有在若干年后才能缓慢显现。
  P52我们称价格水平的变动程度為通货膨胀率。
  P53(*****)简而言之,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1高的且不断增长的国民产出水平(GDP);2,高就业、低失业;3稳定或温囷上升的价格水平。
  P54贷币政策的实质〔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以及货币、产出和通货膨胀三者之间联系的方式)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争议的领域之一
  P54,在过去十年中货币政策已成为美国政府用来与经济周期作战的主要武器。至于中央银荇究竞如何控制经济活动这一问题我们将在论述货币政策的章节中详细讨论。
  P54二三十年以前,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收入政策是一条玳价不大的降低通货膨胀的途径但鉴于收入政策的实际效果,加上关于政府干预的保守主义思潮的抬头直接运用工资--价格政策的想法巳基本上失去了市场。现在许多经济学家都相信收入政策完全无效。另一些人甚至认为它比无效还要糟糕--它干扰市场自由运作扰乱相對价格变动,而且不能够降低通货膨胀大多数高收入国家已不再使用收入政策,但发展中国家和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还经常奉行这种政策
  P55,国际贸易已经取代建立帝国和军事征服而成为国家富强和扩大国际影响的最可靠的办法
  P55,随着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政策制定者日益重视其国际经济政策的制定。国际贸易本身并不是目的更进-步说,国家重视国际贸易是因为它关系到生活水个的提高這个最终目标国家所关心的主要领域是贸易政策和国际金融管理。

  P61在AS曲线和AD曲线的交点上,宏观经济达到总体均衡并决定了价格和产出总水平。在均衡的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所愿意购买的数量正好是企业所愿意出售的数量。均衡产出有可能偏离充分就业产出或潜茬产出
  P66,两种方法的结果相等现在,我们已经用环形图上部的产品流量法和环形图下部的收入流量法来统汁国内生产总值〔GDP)哪┅种计算结果更好?答案是:它们正好相等。
  P71如果你想统计社会资本的增长,总投资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指标由于它没有除去必要的折旧数量,因此太大、大笼统
  P77,20世纪后期通货紧缩鲜有发生在美国,最后一次消费物价低于前-年是1955年持续的通
  货紧缩表现為价格连续几年下降,它伴随着经济萧条比如本世纪30年代和上世纪90年代的状况。
  P78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国商品和服务的产量的最綜合的指标。它由一国在给定年份中的消货(C)、国内私人总投资(I)、政府采购(G)U及净出口(X)等4个部分的贷币价值之和构成回忆下面的等式:GDP=C+I+G+X//有時将国内投资与净出口加在一起得到国民投资总额(I`=I+X):GDP=C+I`+G。
  P78由于我们将利润定义为一种剩余。
  P87“边际”-词在经济学中广为采用,用以表示“额外的”或“增加的”等含义
  P88,消费函数的斜率衡量可支配收入每变动1美元所引起的消费量的变动它就是边际消费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并存的还有其镜像:边际储蓄倾向。边际储蔷倾向(MPS)被定义为在
  所增加的每1美元可支配收入中被用来增加储蓄嘚部分/MPC和MPS具有镜像关系。
  P88消费函数是消费水平与可支配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储蓄函数是储蓄水平与可支配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由于所储蓄的就是未被消费的,因此储蓄曲线和消费曲线互为镜像
  P92,企业为什么要进行投资呢?归根结底企业只有在预计到购买資本品会给它带来利润,也即会带来大于投资成本的收益的时候才会进行投资。这个简短的论断包含了理解投资的三个基本要素:收益、成本及预期
  P93,决定投资的第三个因素是预期和企业的信心投资首先是对未来的一种赌博,是对投资所能获得的收益将会超过投資的成本的赌博……因此,投资决策被一根细线吊在对未来事件的预期或预测之上
  P102,AS曲线和AD曲线的背后//为理解商业周期,我们需要注意在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背后的东西下面所列的是一此最重要的商业周期理论及其代表人物。//1货币学派将商业周期归因于貨币和信贷的扩张和收缩(弗里德曼)。该理论认为货币是影响总需求的最基本因素如年当美联储为对付通货膨胀而将名义利率提高到18%時,就引发过衰退//2,前文提到过的乘数-加速数模型认为外部冲击通过下一章将会讨论的乘数作用以及本章所讨论的加速原理得以传导(薩缪尔森)。乘数-加速数模型说明的是乘数和加速数的相互作用如何导致总需求发生有规律的周期波动;它是解释商业周期的少数几个内生模型之一
  P103,3商业周期的政治理论将经济波动归因于政治家为重新当选而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操纵[诺德豪斯、塔夫特)。……//4均衡商业周期理论宣称,对价格和工资变动的错觉使人们提供的劳动总是过多或过少从而导致产出和就业的周期性波动[卢卡斯,巴罗薩金特]。这些理论的一种说法是:衰退期间失业率的升高是因为劳工们所期望的工资太高//5,真实商业周期理论的支持者认为某一部门的創新或劳动生产率变动所带来的影响会在经济中传播并引起波动[本世纪初的熊彼特和近年来的普雷斯科特,郎普洛塞]。这种古典式理論认为商业周期主要是由于总供给冲击造成的,而总需求对于商业周期来说并不重要//6,当商业周期是由于总供给的改变而引起的时候供给冲击理论[高登[便出现了。典型的例于是70年代的石油危机油价的飞涨紧缩了总供给,助长了通货膨胀并降低了产出和就业量。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年间美国通货膨胀率较低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可以用有利的供给冲击来解释。在这一期间成本增加缓慢,一方面是由于媄元汇率升高降低了进口的成本,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医疗保健业的改革削减了企业的劳工成本这是通过遏制附加福利而达到的。
  P103上述理论中到底那-种最能解释商业周期呢?实际上,上述每一种理论都含有一些合理成分但又没有一个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宏观经济学嘚精髓在于综合不同的理论并知道该在何时何地加以应用。
  P103今天,经济计量学家们通过对宏观经济模型的估算来预测经济前景巳经成为一个完整独立的行业。

  P106微观经济学中的需求曲线以纵轴表示单个商品的价格,以横轴表示该商品的产量并假定其他商品價格及消费者的总收入保持不变。//而在宏观经津学的总需求曲线上一般价格水平沿纵轴变化,总产量和总收入沿AD曲线变化与此相反,茬微观经济学的需求曲线那里收入和产量是保持不变的。//最后微观经济学需求曲线斜率为负,是由于消费者用其他商品来替代所讨论嘚商品……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中需求曲线的不同之处在于,宏观曲线描绘的是整体经济的价格和产量的变化而微观曲线则分析單个商品的表现。宏观的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主要是目为货币供给效应而微观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则是自于消费者用其他商品替代涨价商品的结果。
  P107许多因素都能使总需求增加并使AD曲线向外移动。(这些变量有:政策变量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外在变量的国外产出囷资产价值;以及技术进步和其他)
  P107当今主流的宏观经济思潮是一种折衷的理论,既植根于凯恩斯主义传统又综合了现代新发展起来的理论。这种理论被称作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认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政策和外部力量对经济起推动作用。比如在第二次世堺大战时期,当军费开支吸收了将近一半的GDP时财政政策便被看成是决定总需求的首要因素。然而近年来,随着美联储在对付通货膨胀囷失业方面日益积极货币政策对于经济活动的波动又起着支配性的作用。
  P107从1984年到1996年,美国经济经历了其宏观经济史上的一段最平穩的时期通货膨胀率较低,只经历了一次温和的经济衰退美国人部分的劳工和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在其成年时期,还没有目睹过大的經济危机
  P108,总需求代表的是: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给定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的总产出的数量。支出构成包括:(a)消费主要取决于可支配收入;(b)投资,取决于当前产出和未来产出预期以及利率和税收水平;(c)政府在商品与服务上的开支;以及〔d)净出口,取決于国外和国内的产出和价格水平以及外汇汇率。
  P108总需求曲线不同于微观经济分析中所使用的需求曲线。AD曲线是在政策和外生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将所有产出成分的总支出数量与总体价格水平联系在一起。总需求曲线之所以向下倾斜主要是由于货币供给效应所致;当价格水平上升而名义货币供应量不变,从而使实际货币供应量下降时就会出现这种货币供给效应。实际货币供应量的下降会使利率仩升信贷紧缩,并降低实际支出总量在AD曲线本身保持不动情况下,这意味着一种沿着曲线的移动
  P108,能够使总需求发生变化的因素包括:(a)宏观经济政策例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及(b)外生变量比如外国的经济活动、技术进步以及资本市场的变动。当这些因素发苼变化时就会使AD曲线移动。
  P111本章第一部分描述的最简单的乘数机制可见,投资的增长会增加消费者的收入并导致远期支出的增加(雖然这种远期支出增长一开始势头较猛但后来会逐渐减弱) 。由此投资的变动就会按乘数放大从而引致成倍的产出增长。//乘数机制实际適用范围远不止于投资……
  P111,经济学家们试图理解为什么战时大量军事开支会导致GDP的快速增长为什么60年代或80年代的减税引发了一場时间较长的经济扩张?这些都可以在乘数模型中找到最简单的解释
  P112,投资和储蓄在乘数模型中的作用是等价的
  P112,我们知道储蕾和投资取决于完全不同的因紊:储蓄主要取决于可支配收入,而投资则取决于产出、利率、税收政策和企业信心为了简化起见,峩们将投资视作一种外生变量即它的规模由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
  P119为什么政府征税会降低总需求和GDP水平?增加税收会减少我们的鈳支配收入而可支配收入的降低又会使我们减少消费。很明显如果投资和政府开支保持不变,那么消费支出的减少将会降低GDP和就业水岼因此,在乘数模型中增加税收而不增加政府开支,将会降低实际GDP
  P121,根据乘数理论80年代初的国防建设应该对经济起到了很强嘚刺激作用,事实也的确如此国防开支的增长,帮助经济走年的衰退并且推动了80年代中期经济景气的形成。在某些地区如有着众多航空航天公司的加利福尼亚,国防资金的输入带来了巨大的繁荣
  P121,冷战结束后乘数的作用就相反了。国防开支的减少拖累了经济削减国防开支导致了90年代初产出增长缓慢。
  P12260年代,肯尼迪总统采用凯思斯主义经济学的观点使财政政策成为美国对付衰退和通貨膨胀的主要武器之一。肯尼迪总统提出削减税收来帮助经济走出低谷这些措施实施后,美国经济开始迅速增长但是,减税再加上年樾战中财政扩张的影响又使得产出增长过快,超过了潜在GDP水平于是通货膨胀开始升温。为了对付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并抵消越战所增开支的影响,1968年国会批准开征了一项临时性收入附加税不过,在许多经济学家看来这项税收增加的政策力度太小、也太迟了一些。//討论财政政策如何起作用80年代的美国是另一个典型的例子。1981年国会通过了里根总统提出的一揽子财政政策计划包括大幅降低税收,大仂扩张军费开支(如上所述)而同时并不削减民用项目这些措施将美国经济从年的严重衰退中拯救出来,并进入年的高速扩张//80年代中期开啟了一个新的财政政策阶段。里根的财政政策导致政府预算赤字(财政收入和支出之差)急剧增大从1979年的400亿(相当于GDP的1.5%)增长到1983年的超过2,000億(或GDP的6%)的水平为控制赤字国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1985年通过了限制赤字的《格莱姆-拉德曼法案》;1982年、1984年、1990年和1993年都增加了税收。然洏在这个阶段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仍然持续增长。//克林顿总统一上台就面临着一个两难困境:一方面高赤字依然顽固地存在着;另一方媔经济不景气且失业率高得难以接受。总统应该怎么办?是应该先处理赤字通过增加税收、降低支出来增加公共储蓄,进而靠储蓄水平提高来带动国民投资的增长呢还是应该关注财政紧缩会减少C+I+G并排挤投资,而税收增加和G的减少又会降低产出9最后,总统还是决定优先考慮削减财政赤字1993年预算法案决定,在今后5年中落实减少赤字1500亿(或GDP的2%)的财政举措
  P122,这部分分析主要集中在作为稳定经济的工具的財致政策上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强调财政政策仅仅是对付商业周期的可行方法之一。政府还有另外一个具有同样威力的武器:货币政筞尽管货币政策的作用方式与财政政策大不相同,但如同我们在下面两章中将要看到那样它作为一种政策在解决失业和通货膨胀方面哃样具有许多优点。

  P122教科书上的模型给出的是关于宏观经济结构的高度简化的图形。
  P123首先,经济关系本身存在看固有的不确萣性当然,自然或社会结构的不确定性恰恰是科学引人人胜和令人激动的源泉;如果每一件事都确凿无误那么科学家们就要失业了。泹由于经济学家不可能在实验室中进行那种可以控制的试验因此,对经济休系的研究就更加具有挑战性更令人述惑的问题是,经济本身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P123,我们接下来要转向分析经济学中最有趣的部分之一:货币一旦理解了中央银行如何决定货币供給,那么我们就会更完整地看到,政府怎样才能驯服那些在资本主义大部分历史时期中一直是狂暴不羁的商业周期
  P124,在简化了的凱恩斯乘数模型中音乐的基调由投资决定,而消费则按这个音乐起舞投资决定产出,而储蓄则被动地对收入的变化做出反应产出会仩升或下降,直至计划储蓄已经调整到与计划投资相等的水平为止
  P124,投资对产出有乘数效应当投资增加时,产量将首先增长相同嘚数量但是,当资本品产业的收人获得者得到更多的收入时他们便会启动一系列由此引致的一系列次轮消费支出和就业。
  P124(*)塖数可以向任一方向起作用,它既可以扩大投资的增加也可以扩大投资的减少。
  P124所以,税收乘数要小于政府开支乘数
  P125,高級问题:国民产出的增长主要依靠储蓄和投资并且从小我们就受到教育--勤俭节约的重要,“省下来的-分钱就是赚到的一分钱”但是储蓄得起多对经济就越有利吗?在一次饶有兴趣的争论中,凯恩斯指出:当人们想储蓄得更多时其结果并不意味着整个国家能够储蓄得更多。分析一下这个“节约悖论”//根据这个观点,假设人们决定储蓄得更多时的情况用乘数模型说明它是怎样使SS曲线向上移动的。解释它為什么会降低产出而不是增加储蓄直觉上,假如在一个给定的商业环境中人们试图增加储蓄,降低消费销售量就会下降,厂商就会減少生产请解释产量会下降多少。这就是节约的悖论:当集体决定储蓄得更多时其结果却会导致产出和收入的减少,而储蓄并不增加//解释这为什么是说明人们的成见有谬误的一个极好的例子。进一步解释为什么悖论只在经济中存在着闲置资源时成立而在“古典”的充分就业的经济中,储蓄的增长又确实能够带来投资的增加而不是产出的下降
  P132,名义利率(有时也称为货币利率)是用货币表示的货币嘚利率……与此相反,实际利率能矫正通货膨胀的影响
  P139,我们曾经指出:支出乘数是产出的变动与新的投资和其他支出的比值這里,货币乘数是所创造的新货币与准备金的比请注意:计算货币的扩张与计算“支出乘数”相似,但不可将二者混淆因为它们放大嘚是不同的事物。此处的放大是将准备金存量放大为总的货币存量与投贷或货币所诱发的产出增量没有关系。
  P139新支票存款与准备金增量之比叫做货币供给乘数。
  P139货币供给乘数总结了银行创造货币的逻辑。整个银行系统能够将最初增加的准备金变成多倍的新存款或者银行货币
  P142,金融史是经济学中最令人激动、也最令人清醒的一个部分正如伯顿·麦考尔在描述泡沫、恐慌和公众盲目时所写嘚,“贪婪驱动着疯狂一直是历史上每次经济过热的基本特征”//投资者有时可以分为两种: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进行投资的投资者和竭力想要猜透市场心理的投资者。
  P143当价格的上升仅仅是因为人们断定它们将会升高的时候,投机泡沫也就产生了……投机泡沫中充满這种自我承诺。
  P144关于股票价格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会波动。
  P150应该到哪里去找对商业周期负最大责任的人呢?你也许会很惊渏他们既不在白宫也不在国会,而是在联邦储备系统----美国的中央银行里
  P153,(*****)决定货币政策时联储直接操纵它所控制的工具或政策变量--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法定准备金。它们有助于确定银行准备金、货币供给量和利率--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最后,联储与财政政策相配合追求高增长、低失业和价格稳定等主要目标
  P153,公开市场业务:在公开市场上买卖美国政府债券以影响准备金水平。//贴現率政策:联储决定的利率称为贴现率根据这个利率,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可以从该地区联储银行借取准备金//规定准备金政策:確定并有权变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在存款方面的法定准备金比率。
  P155最典型的政策变革发生在1979年。联储推行“贷币主义实验”以减緩迅速上升的通货膨胀这些实验包括:用一种货币主义者推荐的方式来预定准备金和货币供给目标。
  P1551982年以后的10年间,货币总量在聯储操作程序中的地位逐渐下降联储先是从每月详细的指令中撇出M1;后来在1993年,撇出M2似乎也成为必要货币总量在预计总需求变动方面被证则很不可靠。
  P157自大萧条以来,联邦政府就充当了银行的后盾为增强人们对银行体系的信任,政府为银行存款提供保险审查銀行帐目,并接管无偿付能力的银行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对银行存款提供担保。
  P157因此,联储对国内货币的控制会由于国际上对銀行准备金的干扰因素而改变但是,联储有能力消除任何来自境外的对准备金变动的影响它可以通过使用一种被称为分流的办法来实現这一点。“分流”是指中央银行将国际性准备金流动同国内货币供给隔离开来的举措当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抵消国际性准备金鋶动的影响时,分流工作也因此得以完成事实上,排除国际因素对准备金的各种干扰是联储的一项日常工作
  P158,考察了货币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之后我们现在来讨论一下货币传导机制.即从货币供应量变动传导到产出、就业、价格以及通货膨胀的途径。
  P158可以將这些步骤总结如下:准备金(R)下降,货币总量(M)下降利率(i)上升,投资、消费、净出口(I、C、X)下降总需求(AD)下降,实际GDP丅降且通货膨胀下降

  P163,(***)在AS曲线比较平缓的(凯恩斯主义的)区域中货币的扩张主要影响实际产出,对价格则只有轻微的影响在充分就业经济中,AS曲线近乎垂直货币的扩张将主要提高价格和名义GDP,而对实际GDP则几乎没有影响你知道为什么在长期中货币对实际產出可能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吗?
  P163(***)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货币供给的变化在长期中将主要影响价格水平而对实际产出很少或者不會产生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在不同形状的AS曲线下贷巾变比的影响来理解这一点在短期中,当存在闲置资源从而AS曲线相对平缓时货幣的变化将影响总需求并会改变实际的GDP。//在下一章对总供给的分析中我们将会看到在长期中,随着工资和价格的调整AS曲线将趋向于垂矗或近乎于垂直。由于价格和工资的调整及近乎于垂真的AS曲线.长期中AD变动对产出的影响就削弱了,而对价格的影响则变得显著这意菋着在长期中,随着价格和工资变得更具弹性货币供给的变化对价格水平影响较大,而对实际产出影响较小
  P164,因此我们说在长期中货币是中性的。
  P164我们已经完成对总需求决定因素的介绍和分析:不妨慨括-下我们的发现。我们考察了总需求的甚础并且知道AD昰由外部的或自主性的因素(如投资和净出口)与政府政策(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共同决定的。在短期中这些因素的变动将会导致支出的變动及产出和价格的变动。
  P164我们现在转向关于经济增长,总供给和经济政策的话题我们首先分析长期经济增长过程,这将加深我們对潜在产出和总供给决定因素的理解然后我们将探讨通货膨胀和失业这两个相互联系的主题,并观察现代市场经济如何受到稳定物价問题的严格制约为了开阔视野,我们将考察开放经济的经济学最后,我们将转向当今宏观经济政策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那些难题如财政政策和政府债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互关系还有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需要,等等
  P164,联邦储备系统是一个中央银行-个银荇的银行。其目标是保障持续的经济增长较高的就业水平,有序的金融市场尤其是合理稳定的价格水平。
  P165(*****)尽管货币机制经瑺被解释为货币影响“投资”,实际上货币机制是一个极为繁复的过程,利率和资产价格的变化影响着许多不同的支出要素
  P165,(***)货币政策在短期和长期内可能会具有不同的影响短期内,由于AS曲线相对平缓AD的绝大部分变化将影响产出,只有很小-部分影响价格洏在长期,随者AS曲线变得越来越近乎垂直货币的变动将主要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化,而很少会引起产出的变化在极端的情况下,货币供給的变化将只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实际变量,这时我们可以说货币是中性的不过在现实中,大多数贷币方向的变动都会对经济产生影响
  P167,第五篇主要分析总需求对短期产出水平的决定作用它说明了在经济存在未利用资源时,政府怎样谨慎地利用货币手段和财政手段来驯服商业周期//但仅有总需求分析是不够的。以后的章节中我们将把总供给的作用也考虑进来
  P169,16个工业国家的增长
  时期GDP,GDP每人每小时
  P169这四个轮子,或者说增长的要素就是:1人力资源〔劳动力的供给、教育、纪律、激励);2,自然资源(土地、矿產、燃料、环境质量);3资本(机器、工厂,道路);4.技术(科学、工程、管理、企业家才能)。
  P169(*****)Q=AF(K,LR)。其中Q=产出K=资夲对产出的贡献,L=投入的劳动力R=投入的自然资源,A代表经济中的技术水平F是生产函数。
  P174新古典主义总产出方程:Q=F(K,L)
  P174我们可以将新古典增长模型中资本深化的影响概括如下:如果资本存量的增加大大决于劳动的增加,那么就会发生资本深化如果没有技术变革,资本深化将会带来人均产出的增长带来劳动边际产品和工资的增加;它还导致资本收益的递减并降低资本收益率。
  P175没囿技术变革,收入和工资的增长就会停滞这个结果,比起马尔萨斯所预言的那个“维持生存工资”的世界来显然要好得多。但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长期均衡已经表明:假如经济增长仅仅是靠资本积累,而这种资本积累又只不过是靠用现存的生产技术来增加工厂数目的話那么生活水平的堤高最终还是会停滞。
  P176越是基础性的研究,市场不灵程度也越高

  P222,因此无论经济学家们对通货膨胀的菜单成本或是其他微观经济成本得出什么结论,政策制定者的反应必须也被视为通贷膨胀的一种成本并且这些应对措施通常以降低GDP增长囷提高失业率的方式来遏制通货膨胀。由本章最后一节将可见到为克服通货膨胀而失去的产出量和工作的数量十分巨大。
  P222(***)现茬对上讨论作如下总结:尽管经济字家也许反对为通货膨胀率设定精确的目标,但可以预测的缓慢上升的价格水平看来还是能为经济的健康成长提供最好的环境一个几经反复才认定的证据表明,美国近年低通货膨胀对于生产力或实际产出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当然,急剧的戓恶性的通贷膨胀会严重损害生产力井会通过财富的再分配而殃及个人。最后即使通货膨胀的代价看似不大时,中央银行也不会长期嫆忍高通货膨胀率;他们会采取各种手段通过抑制产出增长和提高失业率来控制通货膨胀。
  P223通货膨胀的根源并非只有一个。它像許多疾病一样由诸多因素造成有些通货膨胀是由于需求方面的原因引起。而另一些则由供给方面的原因所造成但是现代通货膨胀都有┅个重要特征:都需要在内部累积能量,一旦爆发便很难平息下来
  P223,在现代工业经济社会中如美国,通货膨胀具有极大的惯性這就是说,在能够改变通货膨胀率的重大经济事件发生之前它将一直保持同样的速率。我们可以用一条又懒又老的狗来比喻惯性通货膨脹如果这条狗不被人踹一脚或被一只猫吸引过去,它就会一直呆在原地不动而一旦受到搅扰,这条狗可能会去追猫可后来又会在另┅个地方躺下,并在那里一直躺到下一次受冲击为止
  P223,本世纪90年代美国物价一直以来以3%左右的速度稳步上升。人们逐渐对这一通貨膨胀率有所预期于是将它考虑到有关经济机制中。
  P223有时,人们也将惯性通货澎胀率称为核心通贷膨胀率、基础通贷膨胀率或者鈳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P223,(*)惯性通货膨胀可持续很长时间长到使大部分人都以为该通货膨胀率会一直保持不变。在这种情况下通货膨胀就已纳入经济体系当中。
  P223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P224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在失业率很高且资源利用不足时由于成本仩升所造成的通货膨胀,叫做成本推动型通贷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在市场经济早期尚未出现。这种通货膨胀首次发生在本世纪的30年玳和40年代它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价格变动态势发生根本性变化。
  P225菲利普斯曲线。
  P226菲利普斯曲线或菲利普斯螺旋线?過去30年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资料表明了二者之间的复杂关系现代的自然失业率理论阐明了由于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变动,菲利普斯曲线螺旋上升及其向内和向外的移动
  P227,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一个主要课题就是要解释菲利普斯曲线为什么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P227,为了解释“菲利普斯螺放线”的奇怪形态经济学家日前已经对原始的非利普斯理论进行了修正,修正的理论是在埃德蒙·费尔普斯和米尔顿·弗里德曼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经过计量经济学家的验证。改进后的理论将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和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区分开来根据這种理论,那种向下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只适用于短期情况从长期看,只存在一种与稳定的通货膨胀相一致的最低失业率称为最低可歭续失业率。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的
  P227,(最低可持续失业率)可以这样来理解这一理论:即在任何时点仩,经济生活中都存在惯性的或可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如果(1)没合超额需求;(2)没有供给冲击.那么实际的通货膨胀就会一直保持原有嘚惯性比率。
  P230过去20多年来,欧洲的经验已经证实这些担忧并非毫无根据(回忆上一章末我们关于欧洲失业困境的讨论)60年代初期德国、法国与英国劳工市场的均衡失业率水平似乎都介于1%至2%之间。而到90年代初期在经过10年的停滞和就业机会的缓慢增长之后,劳动市场的均衡似乎处在6%到12%失业率的范围内许多宏观经济宁家正在根据欧洲国家近年的经验,探索能够解释可持续失业率不稳定的办法以及它与实際失业率和劳动市场体制相互依存的关系。
  P230经济发展要适应政治力量和生产技术的变化。
  P231这些研究表明,用提高失业率的办法使惯性通货膨胀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就会使年GDP减少4%。而就目前的GDP水平来说使通货膨胀率降低1个百分点的损失大约为3,000亿美元(按1996年美え价格)
  P231,因此若要使通货膨胀率降低整整1个百分点,失业率就须在-年内持续高于可持续失业率2个百分点
  P231,据估计年间的反通贷膨胀使美国付出的代价是,每降低1个百分点的通货膨胀率就大约损失掉3000亿美元的产出(按1996年价格)。这个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以上对反通货膨胀的代价所进行的估算是可信的

  P232,另外一些经济学家则强烈反对他们认为LSUR(最低可持续失业率)可能高于理想的失业水平,或鍺高于能使经济净福利最大化的失业率他们强调在劳动市场上存在着溢出效应或外部性。例如被解雇的工人会遭受一系列社会上和经濟上的艰辛。但雇主并不分担失业的成本大多数的成本(失业保险、医药费用、家庭贫困等)作为外部成本溢出,并由工人或政府承担在某种程度上说,失业具有“外部的”成本因此可持续失业率看起来要高于理想的失业率,降低这种失业率会增加一国的净福利
  P232,茬考察了各种可能降低最低可持续失业率的途径之后我们还必须提请大家注意:有关这一课题众多的学术研究和劳动市场的实际经验,巳使那些力图客观的分析家们在陈述其看法时变得极其谨慎在过去的40年中,美国的LSUR在巨大的社会和经济变迁面前十分稳定严肃的学者佷难相信:现实的改革对LSUR的改变能超过百分之零点几。另一方面即使是这样小的一个变动也会对经济的潜在产出产生重大影响。
  P234紟天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在我们的经济运行中存在着-个最低可持续失率如果失业率低于这一水平.则我们的经济运行就只能面临通货膨胀螺旋上升的风险。而且他们还认为这-可持续失业率常常是高度缺乏效率。批评资本主义制度的人发现这种充斥于北美和欧洲国家嘚高失业现象,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缺陷如何寻找办法来摆脱这种必须以高失业率来遏制通货膨胀的残酷的两难困境,仍是现代宏观经济学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P234,(***)通贷膨胀由于重新分配收入和财富且损害效率而对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没有预期到的通贷膨脹通常对那些债务人、追求利润者和冒险的投机家有利。同时会损害债权人、收入固定的阶层和胆小的投资者的利益通货膨胀会扭曲相對价格、税率和实际利率。人们多次往返银行税收可能会急剧升高,而可衡量的收入也扭曲失真并且,当中央银行采取措施来降低通貨膨胀时这些以降低产出和就业为手段的措施,其实际产生的代价将是令人沉痛的
  P234,现代通货膨胀理论的依据是最低可持续失业率(LSUR)的概念也就是一个国家能够忍受的、可以维持经济运行而不会发生螺旋式通货膨胀危险的最低失业水平。它代表着一定的资源闲置水岼此时劳动与产品市场的通货膨胀处于平衡状态。根据最低可持续失业率理论在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并不存在永久的此消彼长的替代關系,所以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条垂线
  P236,LSUR最初的名字是“自然失业率”对早期术语的批评导致了另一个概念,即“不加速通货膨脹的失业率”这词有点绕口,且容易引起误解
  P239,历史上最重要的固定汇率制是金本位制时断时续地应用于1717年到1933年之间。今天許多小国家还在实行固定汇率制,大多数欧洲国家自1979年以来也一直实行自己的固定汇率制
  P241,支出向进口品的漏出对开放经济的乘數会产生令人吃惊的影响。
  P2421979年极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导致了国内投资锐减,结果造成美国总需求直线下降并导致5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衰退
  P243,因为小国的利率将由大国的货币政策决定所以小国将不能再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小国的货币政策必须保证该国利率与其钉住伙伴的利率水平相一致
  P243,投资是外生变量因为它取决于世界利率。而此时财政政策将非常有效因为货币市场将不会对G或T的变動作出反应。
  P243在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变得行之有效起来
  P243,说明浮动汇率制下宏观经济政策运行的一个最好的例子是发苼在年间联邦储备当局紧缩通货时的情况,通贷紧缩导致美国的利率上升吸引资金流向美元证券。对美元的需求增加推动美元汇率上升这时乘数机制开始发生作用。美元的高汇率减少了净出口并经由前文描述过的途径导致年的美国经济大衰退。因此该政策既降低了通货膨胀率也降低了实际GDP。//另一个实例发生在年间在这个时期,西欧和日本经济停滞而美国的经济却飞速发展。日本的短期利率近乎於零美国的货巾政策却相对紧缩。结果美元相对于欧洲和日本的货币大幅升值这就是宏观经济学医生的处方:让美元升值来减缓美国經济增长速度,仿佛经济已达到潜在生产能力时一样同时使其他萧条地区的生产活跃起来。
  P243自此可见,对外贸易确实为货币传导機制铺垫了另一条道路货币政策既影响国内投资又作用于对外净投资(等于净出口)。这里有-点需要明白货币政策对对外投资的影响强化叻它对国内投资的作用,即紧缩银根会降低产出和价格水平
  P244,有时也可以将美国内部的-个独立单位(例如一个州或一个市)视为实行固萣汇率制的小型开放经济实体
  P244,回想一下第5章我们的储蓄-投资公式:I`=I+X=S+(T-G)这表明一国的总投资I`包括国内投资I加上国外净投资或净絀口X它必须等于所有居民和企业的私人储蔷S与由政府盈余的公共储蓄(T-G)之和。

  P246汇率的变化就是调节储蓄和投资的机制。也就是說汇率变动确保了净出口水平与国内储蓄、投资差额之间的均衡。
  P247在开放经济中提高产出增长率,远比挥舞魔杖吸引投资者或储蓄者复杂得多储蓄和投资的决定涉及一系列政策。包括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对财产所有权的保障以及最重要的要有一个可预测的且囿吸引力的投资氛围。在这里我们探讨开放经济如何有效地利用全球市场以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
  P248,对外贸易具有与投资或政府支出楿类似的对GDP的作用当净出口上升时,对本国产品的总需求就会增加所以,净出口对产出也具有乘数效应但是,在开放经济中由于存在着从支出向进口的漏出,这里的支出乘数将小于封闭经济中的支出乘数
  P249,(***)除了提高储蓄和投资各国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来促进经济增长。值得重视的问题包括: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有形投资和知识产权方面强有力的产权保障、可兑换的货币、極少的资本流动限制以及政治和经济的稳定
  P250,政治家们往往谴责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经济学家的反应则是,如果贸易赤字变小的話国内投资将会进-步减少。
  P251如果注意观察宏观经济学有关预算赤字、贷币政策或通货膨胀等关键问题的争论,你就会发现除了國内生产总值的定义之外,几乎每一个问题都存有争议
  P251,然而透过这此争论,你会发一些反复出现的问题据此我们可以将经济學家分成不同的学派。一个问题是关于总需求如何决定;另一个问题涉及价格弹性的作用;还有-个问题则围绕人类决策的理性程度而展开
  P251,(*)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陆续提到宏观经济学的各主要学派。经验告诉我们兼听则明和博采众长十分重要。科学发展史上┅个时代流行的正统思想被新的发现所推翻的例于可谓屡见不鲜。经济学派像人一样容易患动脉硬化症学生们从老师或经典课本那里学箌了经过“防腐”处理的真理,正统信条中的不完美之处往往不是被忽视就是被掩饰。例如约翰·斯图亚特·穆勒,有史以来最著名的經济学家和哲学家之一,曾在其1848年的经典著作《政治学原理》中写道:“值得欣慰的是价值规律己臻完美,今天和未来的学者们无需再莋探索”而当他在写这段文字的时候,供给和需求的分析还根本没有被发现!//科学史学家观察到科学的发展进程是不连续的新的思想學派出现、传播并影响于世,进而折服那些曾持怀疑态度的人也许本章所要讨论的宏观经济学派中,已经播下了新的理论的火种有可能在未来解决混合经济中许多令人痛苦的两难问题。
  P252(*)自从两个世纪前经济学诞生以来,经济学家们就在争论:市场经济能否在鈈引入政府干预的前提下自动实现长期的充分就业均衡。用现代经济学语言来讲我们将那种强调经济中自我矫正力量的学说称为古典悝论;古典宏观经济思想植根于亚当·斯密(1776年)、J·B·萨伊(1803年)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848年)的著作。古典学派学说认为价格和工资是弹性的,经济是稳定的因而经济能够自动且迅速地实现充分就业均衡。
  P252(***)凯恩斯提出其宏观经济理沦之前,至少在经济繁荣时期通瑺主要的经济思想家所追随的都是古典的经济学观点。早期的经济学家沉缅于工业革命中的劳动分工、资本积累以及不断增长的国际贸易尽管这些学者已经意识到商业周期的存在,但是他们将这种周期看作是一种可以自我矫正的暂时偏离他们的分析都是围绕萨伊的市场萣律(Say`s Law of Markets)展开的。这一定律由法国经济学家J·B·萨伊于1803年提出他宣称,从本质上说不可能出现生产过剩。今天这种观点有时被表述为:“供给会创造出对它自身的需求”那么萨伊定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它建立在这样一种观点之上:货币经济与物物交换经济(在这种经济Φ工人有能力购买工厂所9E生产的任何产品)之间不存在本质区别。//许多杰出的经济学家包括大卫·李嘉图(1817年)、约翰·斯图亚特·穗勒(184B年)、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90年)等,都赞成古典学派的这种宏观经济观点认为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甚至在大萧条期间当1/4的美国劳工失业時,著名经济学家A·C·庇古还写道:“通过完全自由的竞争,充分就业的强大趋势将始终存在。现在的失业,与任何时候所存在的失业一样完全是由于摩擦性阻力妨碍了工资和价格能迅速作出适当调整这一点所致。”
  P252古典宏观经济学家据此得出这祥的结论:经济总是茬充分就业或潜在产出水平上运行。
  P252图显示了萨伊定律和古典主义持久而正确的内核。
  P252古典经济学家认为,持久的生产过剩昰不可能出现的
  P253,古典学派第二个令人吃惊的结论是:总需求政策不能影响失业和实际产出水平相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才能影响经济中的价格水平以及实际GDP的构成。

  P253(***)古典学派论点的核心是这样一种信念,即价格和工资是可以灵活变动的而工资-价格的这种灵活性提供了一种自我矫正的机制,从而能够迅速恢复充分就业并使生产经常保持在潜在产出水平上。正如我们在本章后一部汾将会看到的这种古典观点在今天的新古典学派著作中仍然是很有活力的。新古典经济学家超越了最简单的古典学说考察了不完全信息、技术冲击的存在以及由于资源在产业之间进行转移所引起的摩擦等问题。但是尽管披上了现代的外衣,他们的政策结论仍与早期的古典经济学家紧密相联
  P253,(*****)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1936年)提供了一种不同的宏观经济理论也即一套观察经济政策和外蔀冲击影响的全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实际上凯恩斯革命将两种不同的因素结合在一起。首先凯恩斯提出了我们在前几章巳深入探讨过嘚总需求概念。其次另一个革命性的内容是凯恩斯主义关于总供给的理论。古典学说假定价格和工资是灵活可变的从而总供给曲线(AS)是垂直的。相反凯恩斯主义坚决主张价格和工资缺乏弹性,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根据凯恩斯学说,供给绝不可能创造对其自身的需求;产出也会在不确定的长期内偏离其潜在产出水平
  P254,(*******)凯恩斯的第一个观察源于第一个观察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政府能够刺激经济并有助于保持一个较高的产出和就业水平。 (七星提示!!! )
  P254,(***)凯恩斯的分析发起了宏观经济学的革命特別是那些经历过30年代的大萧条,井意识到古典学派模式存在某种严重错误的年轻经济学家对此更有深刻体会。当然大萧条并不是第一個暴露出古典学派综合症的事件。任何有常识的人都能看到经济萧条阶段存在着大规模的非自愿失业然而只有到大萧条时期,古典学派財第一次遇到这种具有挑战性的分析凯思斯主义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理论。它席卷了整个经济学界并从根本上改变了经济学家和政府关於商业周期和经济政策的思维方式。
  P254(*****)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家则与之意见相反:他们认为,宏观经济容易出现延长的商业周期、高失业与投机以及通货膨胀交相出现如果说古典经济学家将经济视为一个有节制的人,每天只饮用必要的矿泉水和维他命那么,凯恩斯主义者则将经济描述为一个躁郁型精神病患者他会周期性地狂饮作乐,然后很快陷人抑郁的昏醉中事实上,一位联邦储备委员会 曾說联储所要做的就是在大家酒兴正酣之际将鸡尾酒杯统统收掉。
  P254(*)凯恩斯主义者与古典经济学家争论的核心是经济是否具有强夶的自我矫正机制,即能否通过灵活的价格和工资来维持充分就业水平古典主义学说-般强调长期经济增长,主张放弃稳定商业周期的政筞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则主张通过适当的货币财政政策调控商业周期,以稳定经济增长
  P255,(*****)通货膨胀是、而且只能是由于货幣数量的增长速度快于产出的增长速度而造成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通货膨胀在任何地方都永远只是一种货币现象米尔顿·弗里德曼。《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辞典》(1987年)
  P255,(*****)货币主义主张货币供给是决定名义GDP短期变动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决定价格长期变动的主要因素当然,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也承认货币在决定总需求时所起的关键作用货币主义与凯思斯主义的主要区别在于对总急需求嘚决定持不同观点。凯恩斯主义的理论认为除货币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影响总需求;而贷币主义者则争辩说货币供给的变动是决萣产出和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
  P256数量论的含义是什么呢?……稳定的货币供给量将会带来稳定的价格
  P257,现代货币主义经济学昰二战后由芝加哥大学的米尔顿·弗里德曼及其众多的问行和追随者们发展起来的。在弗里德曼的领导下,货币主义者向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提出了挑战,并强调了货币政策在稳定宏观经济方面的重要性。大约20年前货币主义学派出现不同的分支。其中-个分支坚持原有的傳统下面我们将会讨论。另一个较年轻的分支成为今天颇具影响的新古典学派我们将在本章后一部分加以分析?
  P257,货币主义学说假設货币的增长在短期内决定名义GDP而在长期内决定价格水平。这种分析是在贷币价格数量论的框架中进行的并且依赖于周转率变动趋势嘚分析。货币主义者认为货币周转率是稳定的(或曰在极端情况下恒定个变)。如果这种观点成立它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见解,因为货币數量方程式表明如果V是常数,M的变动就合成比例地影响PQ(或名义GDP)
  以下是货币主义的中心思想:
  P257,1货币供给增长是决定名义GDP增长的主要的系统性因素。货币主义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总需求决定理论。它认为名义总需求主要受货币供给量变动的影响。财政政策對于某些变量(如GDP中国防或个人消费的比重)来说是很重要的但是主要的宏观经济变量(总产出、就业量和物价水平)却基本上是受货币的影响。这种思想可以用如下极端简化的方式表达出来:“只有货币是重要的”//那么,货币主义者根据什么认为货币是第一位的呢他们的信念建立在两个核心假设上。首先正如弗里德曼所言,“对于收入周转率等变量来说任何广泛接触贷币数据资科的人都不能不留下这样嘚印象,即它们具有-种非同一般的实证的稳定性和规律性”其次.许多贷币主义者一贯认为货币需求量对利率完全不敏感。
  P2572,价格和工资是相对灵活的请回想一下,凯恩斯经济学的概念之-便是价格和工资具有“粘性”而货币主义者虽然从总体上接受工资-价格制萣具有一定惯性的观点,但他们认为即使在短期内菲利浦斯曲线也相当陡峭并且长期菲利浦斯曲线是垂直的。在AS-AD分析框架中货币主义鍺坚信短期AS曲线相当陡峭。
  P257(*)因此,短期内货币跃可以影响产出也可以影响价格。然而在长期内由于经济趋向于充分就业,所以货币主要影响价格水平无论在短期内,还是在长期内财政政策对产出和价格的影响都是微不足道的,这就是货币主义学说的本质內容
  P257,3私人部门是稳定的。最后货币主义者相信,如果是自由放任的话则私人经济就是趋于稳定的。事实上名义GDP的波动大哆数来源于政府行为--待别是货币供给的变动,后者依赖于中央银行的政策
  P257,(*)货币主义与现代凯恩斯主义有何区别呢事实上,菦30年来这两个学派的观点已经有明显的趋同性。目前的分歧主要在于侧重点不同而非基本信念存在差别。
  P257首先,这两个学派对莋用于总需求的因素存在不同的看法(如P258:图货币主义认为只有M拉动外推AD,而凯恩斯主义者则认为要复杂的多M、(G-T)、X)

  P258,(***)貨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观点趋同的最有趣的例子之一是目前,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都趋向于相信美国的稳定政策应该主要通过货币政策实施。
  P258货币主义与凯思斯主义的第二个主要差别涉及总供给行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强调价格和工资的粘性而货币主义者則认为他们夸大了经济活动中工资-价格的粘性。并且认为短期AS曲线形状十分陡峭--也许并不垂直但却比凯思斯主义者设想的要陡峭得多。//甴于二者对AS曲线的斜率持不同观点他们在总需求变化的短期影响方面也存在分歧。
  P258(*****)在宏观经济干预问题上,货币主义的核心茬于货币在总需求决定中的重要性以及工资和价格的相对灵活性。
  P258在过去30牛中,货币主义在制定经济政策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货币主义经济学家常拥护自由市场和自由放任的微观经济政策。但是他们对于宏观经济政策最重要的贡献,还在于他们更主张固定的貨币规则而非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P258(*)货币主义者的实验//本世纪70年代后朗,货币主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美国,許多人认为凯恩斯主义的稳定政策已经无法控制通货膨胀当通货膨胀于1979年上升到二位数时,许多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都相信货币政筞是有效对抗通货膨胀的唯一希望。//1979年10月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新任 ,保罗·沃尔克,向通货膨胀发起一轮猛烈的反攻被称为货币主义者的實验。在这项实验中联储的运作程序发生了很大改变。它决定不再以利率为中心而是全力以赴,使银行储备和货币供给遵循事先确定嘚增长率
  P259,货币主义的实验在减援经济增长及降低通货膨胀率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功由于货币增长的减缓提高了利率,因而利率敏感型支出也有所减少结果,从1979年到1982年实际DP停滞不前,失业率由6%上涨到1982午后期的峰值10%而通货膨胀率迅速下降。社会上一直存在的对貨币政策有效性的怀疑论调至此全部平息下来货币确实发挥了作用,货币确实是重要的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只有货币才是重要的
  P259,但是货币主义的这一主张,即强硬而可信的货币政策是一种低成本的反通货膨胀战略究竞应如何作评呢?过去10年来无数涉及这┅问题的经济学研究都表明,强硬的货币政策的确发挥了作用但必须付出一定代价。从失业及产出损失的角度讲货币主义的反通货膨脹政策为降低通胀每个百分点所付出的经济代价,并不逊于早期的反通货膨胀政策货币的确发挥了作用,但它并没有创造出奇迹货币主义的菜单上并没有免费的午餐。
  P259然而,正当我们采纳了货币主义的主张之时货币的周转率却变得极不稳定。
  P259M1周转率的不穩定性使美联储不得不放弃以它作为政策的向导,转而集中于M2的周转率(PQ/M2)然而到1992年时,M2的周转率亦开始偏离其历史趋势美联储不得鈈再次放弃用M2作为政策的关键指标。克利夫兰联邦储备银行这样描述美联储的两难困境:M2作为政策指标的结束使得我们有必要更好地理解……利率……的管理与物价水平长期趋势之间的关系……最困难的是要在没有看到物价变化之前判断〔利息)率是否太高或太低。
  P259鈈能使用货币总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信号灯,这的确加剧了中央银行决策的复杂性
  P260,正是由于卢卡斯对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特别是悝性预期的现代观点方面所作出的贡献,1996年他被授予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P260,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1)价格和工资是灵活的;(2)人们能够充分利用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这两个假设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精髓所在。//第一个假设来自于价格和工资具有灵活性的古典假设这一熟悉的假设条件仅仅意味着,价格和工资可以迅速调整以达到供求的平衡。//第二个假设是全新的它基于现代统计学、存在不确定因素條件下的行为等研究领域中的新成果。这一假说认为人们的项期建立在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的基础上。跟据这一假设政府无法“愚弄”人民。因为人们具有充分的信息并且能得到政府所能得到的信息。
  P260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关键性假设在于,自于理性预期的存在政府不能通过系统的经济政策来愚弄人民。
  P260(*****)错觉理论。周期性的失业率变动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一種早期的观点(由卢卡斯提出)曾指出错觉是解释商业周期的关键。根据这一观点失业率之所以升得很高,是因为工人不清楚经济形势;怹们自愿地辞职希望获得更好的工作。但令他们吃惊的是自己竞加人了失业大军。在商业周期的扩张阶段由于人们高估了实际工资洏受到利诱,更加努力地工作这就使得产出增加而失业减少。
  P261近年来另-个重要的发展是将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的合理成分融合在-起,称为效率工资理论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包括哥伦比业大学的埃德蒙·菲尔普斯,年克林顿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 约瑟夫·斯蒂格里茨,联邦储备委员会委员、克林顿总统第二任期经济顾问委员会 詹妮特·耶林,还有其他的经济学家。该理论认为企业存有将工资水平保持在市场出清水平之上以提高生产率的动机,并用这个动机来解释真实工资的刚性和非自愿失业的存在。根据该理论,高工资之所以导致高生产率,是因为工人更加健康(特别是在贫穷的国家中)士气更加旺盛或把事情办糟的可能性更小,优秀的工人不大可能辞职去寻找噺工作或者是因为高工资可以吸引更出色的工人。
  P262(***)政策无效性定理依赖于理性预期和弹性价格这两个假定条件。弹性价格的假设意味着经济政策影响产出和就业的唯一方法,只能是造成意外和错觉一旦你的政策是可预见的,你就不可能使人们感到意外因此,可预见的政策无法影响产出和失业
  P262,(*)卢卡斯批评是一个严正的警告它提醒我们,如果政策制定者过分倚重过去的规则經济行为就可能发生变化。

  P264二战后至80年代前的大部分时间里,经济政策集中在是否有必要反对通货膨胀和失业的问题上一旦失业仩升,自由主义者就会呼吁减税或放松银根;而一旦存在通贷膨胀威胁时保守主义者则会开出紧缩性货币政策或削减支出等令人难受的藥方。
  P26480年代早期,又有一个群体加入了这场争论这个学派被称为供给学派经济学。该学派强调对人们的工作和储蓄的激励建议夶幅度削减税收,以扭转经济增长缓慢和生产率下降的局面供给学派经济学得到了美国总统里根(年)和英国首相撤切尔夫人(年)的热烈拥護。
  P264这一结果说明供给学派经济具有古典性质,并强调指出当经济接近古典状态时,供给学派政策的效果最佳
  P264,供给学派經济学的第一个主题是强调激励所起的关键作用激励意味着对工作、储蓄和企业家才能给予足够的报酬。供给学派经济学家强调不受约束的自由市场所创造出的奇迹并力求避免由于高税率而产生的负面激励;此外,他们还认为凯思斯主义过分强调需求管理,而忽视了稅率和激励对总供给的影响
  P266,正如供给学派经济学家所预言的那样大幅度削减税收的净效应是,产出明显增加在短期内,供给學派减税引起的经济扩张主要来源于减税对总需求的影响,而非对潜在产出和总供给的影响-些经济学家认为,80年代中期里根时代的經济扩张仅仅是穿着供给学派外衣的需求方经济学的复出。
  P266本世纪80年代,供给学派经济学占据了中心舞台但随着里根的离职,这-學派也逐渐消失
  P271,生产率不等于一切但长期看它几乎意味着一切。保罗·克鲁格曼1990
  P272记住债务和赤字的一个关键点在于:政府债务是政府应付款的存量,而财政赤字则是政府支出大收入而形成的新债务的流量切记不要混淆债务存量和赤字流量。
  P272周期性預算、结构性预算、实际预算
  P274,(***)历史趋势:本书内封上的图给出了美国经济的长期数据该图显示了自1789年以来联邦政府债务占GDP的比偅。请注意战争往往驱使该比值上升,而在和平时期大致平衡的项算下产出的快速增长通常又会使该比值有所降低。1980年以后这个历史趋势发生了变化,政府赤字开始迅速攀升远非以前和平繁荣时期可比。
  P275为了理解政府债务和赤字如何影响经济发展,我们有必偠对其短期后果和长期后果分别进行分析短期内,政府债务存量是既定的政府赤字有可能影响商业周期和储蓄-投资平衡。预算赤子之惢对经济的短期影响被称为“挤出”效应我们将首先讨论这一概念。在长期内(为分析方便可以认为经济是充分就业)政府赤字会影響当前的资本形成和子孙后代的消费。这一问题被称为“政府债务负担”
  P275,请注意:挤出效应仅适用于结构性赤字如果衰退导致周期性赤字有所上升,那么挤出效应的逻辑就完全不适用了衰退会引起货币需求的下降,并导致较低的利率;衰退时期货币当局趋向于放松货币政策挤出效应不适用于衰退的事实提醒我们,赤字与投资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P277,政府债务取代私人资本
  P278,关于巨额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主要观点如下:巨额政府债务趋向于抑制一国潜在产出的增长,这是因为巨额政府债务替代了私人資本增加了税收带来的效率损失,并且迫使一国削减消费以偿还外债
  P279,对于像美国这样庞大的经济而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朂佳组合取决于两个因素:需求管理的必要性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理想组合。
  P279(***)对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而言,认识时滞、反应时滞和生效时滞都是存在的但是财政政策的反应时滞之长可能使得其对于稳定经济毫无用处。
  P280(*)研究结果表明,实际GDP对货幣供给的增加有一个明显的初始反应而价格水平的上升却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放慢。第-年内名义GDP的增长中仅有不到1/5反映在价格上,五姩之后根据模型模拟的结果,名义GDP的增长大部分反映在价格上而不在实际GDP上,这些模型证实了凯恩斯主义的预言:工资和价格对货币供给的反应是滞后的;但同时也表明长期内经济行为将逐渐接近古典模型。
  P281该模拟另-个特别有趣的结果是:净出口增长远远大于住房或企业固定投资的增长幅度。这是由于利率的降低导致美元币值暴跌就金融市场和汇率对“削减赤字政策组合”的反作用来讲,上述結果显然十分敏感尽管如此它还是表明,一些普遍流行的对削减赤字政策组合的作用的分析可能是误导的
  P282,在最一般的水平上關于“固定规则与相机抉择”的争论可以归结为:灵活决策的优势是否会被由自由决策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滥用权力的潜在可能性所抵消并超越?一些认为经济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并且政府一般可以作出明智的决策的人乐于给政策制定者广泛的相机抉择权力,使其能够积极地采取措施稳定经济另一些人则认为政府是经济中最不稳定的因素,政策制定者易于判断失误或贪污受贿他们主张应当约束財政和资币当局的权限。

  P288是企业创造并增进了世界财富,当企业顺利运作时无论是否节俭,社会财富都会积聚起来;而当企业停滯不前时无论如何节俭,财富都会逐渐耗竭(凯恩斯)
  P289,经济学家将实际预算划分为结构性预算与周期性预算两部分结构性预算用于计算经济运行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的政府收支。而周期性预算衡量经济周期对于收入、支出及赤字的影响为了正确评估财政政策,我们应该密切关注结构性赤字周期性赤字是经济变化的结果,而结构性赤字则是经济变化的原因
  P289,在短期内经济学家担心结構性政府赤字会挤出投资。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金融市场、国际联系、投资的决定因素以及赤字的融资方式等日前最普遍的看法是,除大萧条时期以外政府支出将显著挤出口国投资(包括国内投资与外国投资)。
  P289促进经济增长要求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步伐。後者衡量的是每单位投资所带来的总产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确保自由市场,保护知识产权不受侵犯刺激充满活力的竞争,U及支持基础科學和技术的发展
  P291,凯恩斯写道:“如果财政部用钞票塞满旧的瓶子并讲其埋废弃的煤矿,然后留待私人企业将这些钞票再次挖掘絀来则让会的真实收入可能在不造成更多失业的情况下大大提高。”(《通论》、第129页)
  P292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经济力量究竟何在呢?简单地讲就是贸易促进专业化,而专业化则提高劳动生产率在长期内,扩大的贸易和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使所有国家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各闻逐渐意以到向全球贸易体系开放自己的经济是通向繁荣的最佳之路。
  P292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的三大差异:扩展了的贸易机會;主权国家的存在;汇率。
  P2991994年市场汇率和PPP计算得出的GDP(10亿美元)
  国家:市场汇率:PPP
  俄罗斯:377:655
  墨西哥:377:635
  菲律賓:64:185
  马来西亚:71:171
  尼日利亚:35:150
  P301,20年来的-个重大发展就是服务和投资收益的增长最后一个要素是转移支付,它代表不需偠以商品和服务作为回报的单方转移支付
  P301,(***)回顺工业国的经济史我们会发现它们在从年轻的债务国发展到成熟的

C、20世纪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与荿果

2001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Paud A.Samuelson)在他的流行教科书《经济学》第17版中谈到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时认為:“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是20世纪经济学的重大突破之一这些发展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了如何去对付周期性经济危机和促进长期经济增长。”[1](p413) 另一位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索罗(Roben M.Solow)教授在世纪之交撰文指出:“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中心现在这一点已经得到广泛的認同;我们这样说并非是自我标榜。宏观经济学的这种中心地位仍将继续下去其最充分的理由是:我们需要理解当前的经济事件,尤其昰那些不好的经济问题以及制定政策——甚至善意的忽视也是一种政策,以便解决这些问题[2](p151)我们认为,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最具特銫、最具代表性的是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它是由几次大的经济学事件和重要的经济理论的出现勾画出来的。

20世纪的第一个25年在西方经济學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是以马歇尔(A1fred Marshall)、庇古(Arthur C.Pigou)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是当时的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标准教科书包括凯恩斯在内的那一代经济学家都是在古典经济学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把古典经济学从西方经济学正统派宝座上拉下来的是“凯恩斯革命”掀起的风暴“凯恩斯革命”是由两个经济事件促成的:一是英国自1920年开始的长达10余年的长期慢性萧条;二是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和10月29日(“黑色星期二”)纽约道·琼斯工业股票价格两度大幅下挫所引发的1929—1930年的世界性经济大衰退,随后又演化成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大萧条这两次经济萧条无论是生产衰退的程度,持续时间的长度还是失业率的高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个现实与古典经济学坚持的“经济┅旦遭受冲击,市场力量可以迅速而有效地恢复充分就业的均衡”的核心命题明显不符于是,以凯恩斯(John Keynes)为代表的一批现实感较强的经济學家试图对这些经济灾难提供理论上的新解释并找出拯救灾难的途径。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凯恩斯就对古典经济学提出挑战,明确倡导通過政府实施大规模公共工程计划来解救英国的萧条和失业①为了使同行经济学家和政府能够接受他的“新”思想,他在他的《货币论》(1930姩)出版不久就着手新书的写作这就是后来的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莫基之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

① 参见凯恩斯在1924姩5月和6月在《民族》杂志上发表的三个姊妹篇:《失业需要猛剂吗?》、《美国政府和失业》以及《对付失业的一帖猛剂:对批评意见的答複》

与古典经济学相反,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固有的内在不稳定性特征,如果没有外在于预经济会在小于充分就业的沝平上处于均衡,这种均衡可能会持续相当长时间而不是一种短期的暂时现象其原因在于:“仅仅存在着有效需求的不足便有可能、而苴往往会在充分就业到达以前,使就业量的增加终止尽管在价值上,劳动的边际产品仍然多于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有效需求的不足却會阻碍生产”。[3](p36)而有效需求不足又是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资本边际效率的短期波动和长期下降趋势连同流动偏好造成的利率粘性使得私人自发投资不能完全填补收入与消费之间的缺口。这样一个社会越富裕,社会的实际的与潜在的总产量之间的差距就越大

凯恩斯《通论》不但系统地阐述了有效需求原理,而且提出了新的总供给理论古典学派假定价格和工资是完全伸缩性的,从而总供给曲线是垂直嘚相反,凯恩斯认为价格和工资是粘性的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因此“供给会创造它自身需求”的萨伊定律肯定不能成立,实际产出通常会低于潜在的产出水平经济学家们原来只强调凯恩斯在总需求分析上的贡献,实际上凯恩斯关于总供给的理论同样具囿“革命”的意义。

Dillard)著《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经济学》(1948年)、汉森著《凯恩斯经济学指南》(1953年)的出版对凯恩斯理论进行形式化和经验验證(如战后对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检验),尤其是萨缪尔森等人所进行的“新古典综合”使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很快在欧美发达国家流行起來。

凯恩斯《通论》掀起的“革命”包括三个方面:(1)经济理论上的“革命”: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取代了古典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新的正統派萨缪尔森曾经说,到20世纪60年代90%的经济学家都信奉凯恩斯主义。甚至连古典学派的最后一个代表庇古在和凯恩斯进行了20多年争論以后,最后(1949年)也不得不承认在凯恩斯以前还没有一个人“把所有这些相关因素,实际的和货币的因素纳入一个规范的分析框架,通過这种框架可以系统地研究它们的相互作用”。1950年庇古在《对凯恩斯的〈通论〉的反思》一书中进一步承认,他对凯恩斯的批评太苛刻了并认为,在高水平的失业情况下短期均衡确实是可能的而古典理论没有预见到这一点。(2)经济政策上的“革命”:用政府干预主义戓积极行动主义(activism)取代自由放任主义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凯恩斯倡导的充分就业的政策目标纷纷转化为发达国家的政策法规1944年英国贝弗里渏(William Beveridge)的《自由社会的充分就业》报告书发表,同一年英国政府在其《就业政策》白皮书中承诺要保持一个“高而且稳定的就业水平”。1946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就业法》规定:联邦政府要把追求“最大化的就业、产量和购买力”作为自己的政策目标和职责。在其他发达国家洳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法国、荷兰、新西兰和挪威,都承诺把充分就业作为政府的优先政策目标甚至《联合国宪章》(1945年)和《关稅与贸易总协定》(1947年)也把“有效需求”和“充分就业”写了进来。(3)教科书“革命”或教学内容“革命”:凯恩斯《通论》的主要思想被编寫成初级教程的经济学教科书这就是1948年初版、以后每3—4年修订一次的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这本教科书的流行使凯恩斯主义迅速进课堂、进学生的大脑从而使35岁以下的年轻人大多成为凯恩斯主义的追随者。

凯恩斯革命”大大改写了西方经济学的研究主题和内容体系凯恩斯用产出和就业理论取代了古典经济学的价格理论;用非充分就业假设取代了古典经济学的充分就业假设;用移动均衡或比较静态汾析(凯恩斯在《通论》中认为是动态分析)取代了古典经济学的静态均衡分析;用货币的生产理论取代了古典经济学的货币数量论;用政府幹预论取代了古典经济学一直倡导的自由放任论,等等“凯恩斯革命”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体系。自此以后宏观经济学作为与微观經济学并列平行的一门学科发展繁荣起来。

凯恩斯革命”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绩效、经济体制和社会生活产生了一系列深远的影响這些影响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有:(1)促进了战后发达国家经济的长期繁荣。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到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英美等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长达25年的高就业率、高增长率和低通货膨胀率的长期繁荣时期。这种长期繁荣虽然不能唍全归功于凯恩斯主义但是其中确有凯恩斯主义的作用。(2)经济周期变形自从推行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政策以后,经济危机不再周期性地出现而是呈现不规则变化;经济衰退的深度和破坏程度也大大减弱了。于是有西方学者建议用“经济波动”来取代“经济周期”戓“经济危机”的说法。(3)混合经济的出现推行凯恩斯公共政策主张的结果使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这就是公共部门的不斷扩大和公共部门在经济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由以私人经济占绝对优势转变到公共(有)经济和私人经济并存的一種“混合经济”(mixed economy)体制。(4)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在20世纪70年代陷入滞胀滞胀虽然不能完全归咎于凯恩斯主义,就像50—60年代的长期繁荣不能唍全归功于凯恩斯主义一样但是滞胀肯定与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政策有关。

二、货币主义“反革命”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货币主义作为┅种经济学思潮兴起于美、英等国家。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宾(James Tobin)在1996年回顾货币主义产生的背景时曾经说:“正像20世纪30年玳大萧条为凯恩斯革命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一样70年代的滞胀使经济学者和公众欢迎(货币主义)反革命。[5](p8)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虽然风靡了50年代和60姩代但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本身存在着固有的缺陷。这些缺陷主要有:缺少微观基础;对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货币因素对经济影响的汾析、对供给因素重要性的认识相对较弱;只是假定价格刚性或粘性而没有这方面的系统理论。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主要发达国家掀起的通貨膨胀风暴使凯恩斯主义的这些缺陷暴露无遗于是,以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为代表的货币主义乘机揭竿而起

货币主义把攻击凯恩斯主义的突破口選择在菲利普斯曲线上。1958年菲利普斯(A.W.Phillips)根据英国1861—1957年的经验资料发现了货币工资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一种反方向变化关系这个经验成果后來经过利普西(Richard Lipsey)、萨缪尔森和索罗等人的进一步阐发,成为凯恩斯主义范式的主要构件之一同时又为政府在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进行長期权衡选择提供了一个菜单。

在与索罗关于工资和价格指导线问题的争论中弗里德曼(1966年)第一次公开对菲利普斯曲线提出批评。1967年12月弗裏德曼在对美国经济协会发表他的题为《货币政策的作用》的会长演说中充分发挥了他的思想这个思想后来被称作“愚弄模型”(fooling model)。在这篇演说中弗里德曼指出,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是不能成立的因为他把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的变化联系在一起,即把失业或就业看作是貨币工资率的函数;根据古典经济理论应当按照实际工资率的变化来建立菲利普斯曲线。弗里德曼还提出适应性预期假说和自然失业率假说并主张把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作为一个决定货币工资变化率的附加变量来扩展菲利普斯曲线(即附加预期变量的菲利普斯曲线)。在此基礎上他区分了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对于一个既定的预期的通货膨胀率来说存在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替換关系,但是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在自然失业率水平上是垂直的这就否定了在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持久的长期的权衡选择。

如果说凱恩斯主义主要是针对大规模失业和经济萧条的话那么货币主义则是针对高通货膨胀的。货币主义者把通货膨胀归因于货币供应量的过赽增长弗里德曼认为:“当货币数量增长的速度大大地超过生产的增长速度,通货膨胀就发生了每单位产量中货币数量增长得越快,通货膨胀率就越高在经济学中可能没有第二个命题能像这一命题那样地确凿无疑。”[6](p47)

弗里德曼等人又进一步把货币供应量的过快增长归咎于政府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的充分就业政策的结果货币主义复活了古典经济学的基本信念:如果没有外在干扰,经济具有自我稳定的能力货币主义把经济波动归因于货币供应量的无规则变动。

货币主义的主要影响在于:(1)弗里德曼对货币数量论的重新表述[7]激发了经济学镓们对货币需求函数和货币理论研究的兴趣(2)货币对宏观经济活动的影响、尤其是通货膨胀的成因成为经济学研究新的热点。(3)将经济学家們的注意力由总需求管理重新转向总供给管理根据货币主义的分析,如果政府为了实现较高的就业水平而希望降低自然率政府就应当實施旨在改善劳动市场与产业结构和功能的总供给管理政策。(4)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管理政策受到质疑货币主义稳定货币供应量的“单一規则”主张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为英美等发达国家所采纳。(5)大多数发达国家中央银行采纳了货币主义的建议把稳定物价作为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自己控制的变量;而凯恩斯主义主张的政策目标是充分就业中央银行控制的变量是利率。货币主义对中央銀行的行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

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凯恩斯主义遭到第二波攻击这就是以卢卡斯(Robert E.Lucas Jr.)等人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學家发动的“理性预期革命”。在反凯恩斯主义的浪潮中货币主义之所以让位于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既有理论上的原因也有经济現实方面的原因。理论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经济学家们方法论偏好的改变:经济学家们由相信货币主义强调的实证方法转向重视規范方法(2)货币主义倡导的“信誉”(credible)思想被主流宏观经济学所吸收(例如菲利普斯曲线在长期是垂直的假说)导致了一种被称之为“凯恩斯主義一货币主义综合”。(3)货币主义范式本身存在一些缺陷例如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一些经济学家就指出,货币主义的理论分析存在着“黑箱”:货币主义者没有进一步分析货币对收入与支出的影响形式没有探讨货币一收入关系的动态均衡。经济现实方面的原因是20世纪80年代在美國和其他发达国家货币流通速度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美国1982年的经济衰退部分原因就是由于货币流通速度意外并且是大幅度的下降。弗里德曼一直坚持货币需求函数是一个稳定的函数80年代初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大大损害了货币主义的这个“硬核”。并且如果货币流通速喥是高度易变的,那么人们就有理由怀疑货币主义所主张的“稳定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单一规则是否可信是否有效。由于理论和现实這两个方面的原因货币主义既在学术界也在经济政策制定部门受到“重创”。

到20世纪70年代卢卡斯“无疑成为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噺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支配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进程在1972年的《预期和货币中性》一文中,卢卡斯把弗里德曼一费尔普斯的自然率假说和連续的市场出清假设、理性预期假说结合在一起试图论证:如果由于信息不完全通货膨胀未被预期到,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替换關系是存在的;但是不存在通货膨胀与实际产出之间的有用的替换。

卢卡斯1972年的这篇论文标志着“理性预期革命”的开始标志着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当时称作“理性预期学派”)取代货币主义成为凯恩斯主义的主要对手。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霍尔(Robert Hall)在卢卡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次年(1996年)撰文高度肯定卢卡斯这篇论文的重要性认为它可能是“自从凯恩斯以来理论宏观经济学中最有意义的论攵”。[5](p35)

Prescott)[15]等人发表的研究成果掀起了一场横扫70年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理性预期革命”。这场“革命”的主要成果有:(1)用理性预期假说取玳了适应性预期假说并把这种假说和卢卡斯总供给函数结合在一起,得出“政策无效性命题”(2)通过重新解释“李嘉图等价定理”和提絀动态时间不一致性问题,否定了凯恩斯主义者一直主张的以借债筹资为主的财政政策和斟酌使用的旨在管理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3)他们提出的“宏观经济分析需要有坚实的微观基础”这一思想为经济学界所普遍认可。根据著名的“卢卡斯批评”凯恩斯主义的經济计量模型之所以大多失败,是因为这些模型的参数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数据得出来的没有考虑到经济当事人会根据政策环境的变化调整他们的预期以及相应的行为。(4)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重点转向经济周期或经济波动研究提出了均衡的或货币的经济周期模型。这些模型建立在市场连续出清和经济当事人形成理性预期的假设基础上用未预期到的货币冲击来解释产出和就业波动。在“理性预期革命”以后西方宏观经济学家关于经济政策的争论就由政府干预与自由放任的争论转向是要斟酌使用的经济政策还是要固定不变的政策规则的争论。

四、实际的经济周期理论

20世纪70年代支配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是卢卡斯等人提出的货币的经济周期理论货币的经济周期理论把经济波動的根源归因于来自需求一方的随机因素冲击: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变化的冲击或总需求冲击。

但是一些经济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大多數经验证据并不支持货币的经济周期理论实际产出和就业变化的经验数据说明,产出和就业的变化具有惯性并不是随机的。麦卡勒姆(B.T.McCallum)甚至认为经济波动的货币意外冲击的模型“已经被广泛认为不适用于目前的工业化国家”。正是由于这个原因20世纪80年代基得兰德和普雷斯科特[16]、朗(J.B.Long)和普劳索(C.1.Plosser)[17]等人提出了实际的经济周期理论。实际的经济周期理论被认为是均衡的经济周期理论发展的第二阶段

实际的经济周期理论把经济波动主要看作是由对经济的持续的实际(供给方)冲击引起的。实际冲击包括大规模的随机的技术进步或生产率的波动这种波动导致相对价格波动,而理性的经济当事人通过改变他们的劳动供给和消费来对相对价格波动作出最优反应从而引起产出和就业的周期波动。

实际的经济周期理论的出现在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中掀起了一场“革命”这主要表现在:

1.实际的经济周期理论对使用不同的分析工具来分别研究增长和波动的传统方法提出了挑战。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被凯恩斯主义者、货币主义者和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家所接受嘚传统方法是把产出波动解释为围绕着一个不断上升的长期趋势的短期波动,这种波动最初是由总需求冲击引起的当冲击对产出的影响朂终消失时,经济最终会回到它的趋势增长率上;而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是由资源数量、技术等实际因素决定的与传统的观点相反,纳爾逊(C.R.Nelson)和普劳索的研究成果说明技术冲击会引起增长路径上移,经济不会恢复到以前的增长趋势上每一次持久的生产率冲击决定一个新嘚增长轨迹;观察到的GNP的波动实际上是增长趋势自身的波动,而不是短期产出围绕着长期增长趋势波动;由于技术变化引起的对生产率增長的冲击是经常性的并且是随机的、不稳定的所以伴随着随机行走的产出轨迹表现出经济周期的特征。因此增长趋势和周期波动来自哃样的根源,即对技术(生产率)的冲击通过把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波动理论整合到一起,实际的经济周期理论不可逆转地改变了现代经济周期理论的研究方向:一方面谈化了增长趋势和周期波动之间的区别,从而打破了宏观经济学中的短期分析和长期分析的二分法;另一方面使宏观经济学家的注意力由经济的需求一方再度回到供给一方。

2.实际的经济周期理论的重要影响是突出强调了宏观经济学的跨时和動态的特征在实际的经济周期理论中,为了解释总量波动过程中观察到的就业(或失业)的大幅度波动必须假定存在劳动(或闲暇)的跨时替玳。劳动的跨时替代作为经济波动的有力的传播机制使得劳动供给对实际工资的较小波动作出很大的反应。由于实际的经济周期理论的影响现在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对主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如消费(或储蓄)、劳动供给和投资的分析都赋予跨时的维度。也因为如此一些噺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家把主流经济学中的[S.—lM模型看作是一种完全没有动态分析的结构,因而主张放弃这种模型坚持实际的经济周期理論的经济学家认为,宏观经济学的未来发展将包括“动态随机的一般均衡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3.对宏观经济学方法论产生的影响。实际的經济周期理论不是试图提供各种能够进行传统的计量经济学检验的模型而是提供一种校准方法(calibration method)或“可计算试验”(computationalexperiments)。使用这种方法的目的鈈是要作出某种趋势预测(如计量经济学模型所做的那样)而是首先按照主要的宏观经济变量构造出特殊的总量模型,然后在计算机上用一個随机技术冲击序列对这个模型进行模拟最后将模拟结果与经济的真实行为进行比较,然后再对模型参数进行“校准”校准方法的应鼡,又促进了经济学实验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的发展促进了计算机技术在经济分析中更广泛的应用。

由实际的经济周期理论得出的政策結论更加激进:常规的稳定政策不但不起积极的作用反而有害。因为根据实际的经济周期理论,观察到的产量和就业波动主要是由供給方引起的自然率水平(或增长趋势)的波动因此,政府就不应该试图用稳定政策来消除这些波动虽然货币政策对产出和就业不会产生实際影响,但是政府的税收和支出政策往往使产出和就业偏离经济当事人所选择的最优数量这将导致福利的减少。

五、“新生的凯恩斯主義”

虽然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在理论和研究方法上对凯恩斯主义的攻击是切中要害的20世纪70年代的高通货膨胀严重削弱了凯恩斯主义的影响力,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经济学中的无可争议的统治地位在70年代中期结束了卢卡斯在1980年甚至宣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死亡了。但是事实證明凯恩斯主义远没有消亡“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躯体因重新赋予坚实的微观肌肉而获得了新生”(曼昆语)。这种重新获得新生的凯恩斯主义就是孕育于70年代末、成长于80年代的以格雷戈里·曼昆(N.Gregory Mankiw)等人为代表的新凯恩斯主义

曼昆认为:“新凯恩斯主义是凯恩斯主义的再生(reincamated)而鈈是凯恩斯主义的复活(resurrected)”。[5](p46)新凯恩斯主义是通过从其反对派那里吸取“营养”而获得“新生”的到70年代中期,一些凯恩斯主义者已经把通货膨胀预期和供给冲击的影响纳入其理论模型大多数美国凯恩斯主义者已经承认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的。1975年以后凯恩斯主义模型的新版本不但融人了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而且包含了供给冲击变量把供给冲击变量纳入凯恩斯主义模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承認了短期内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同向变动关系(“滞胀”)的可能性这使得凯恩斯主义模型对当时的“滞胀”有了一定的解释力,从而茬一定程度上拯救了凯恩斯主义与此同时,新凯恩斯主义者继续为在短期内斟酌使用总需求政策来稳定经济进行辩护其理由是,经济恢复到自然失业率水平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因为经济当事人对来自需求方和供给方的重要经济干扰的识别和反应是滞后的。

新凯恩斯主义嘚出现也与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的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脱节有关与货币主义相比,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的理论逻辑更加严密、更加罙奥形式化也更加漂亮。但是它是否合乎实际则又是另一回事1979年春天,保罗·沃尔克(Paul A·Volcker)出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面对高达13%的通货膨胀率,来自经济和政治的压力迫使沃尔克采用货币主义的政策方案但是,进入80年代美国的经济形势更加糟糕:1982年的失业率高达10.5%,通货膨胀率在两位数居高不下长期利息率上升到50年代以来的最高值(13.8%)。英国撤切尔政府的反通货膨胀政策也导致英国经济在1980—1981年陷叺衰退事实宣告了用“货币方面的意料之外”来解释经济周期波动的理论的死亡。货币的经济周期在解释经济周期的长度和深度方面显嘚力不从心与此同时,一些经济学家还发现无论是预期到的还是未预期到的货币政策都影响产出和就业,事实不支持政策无效性命题

曼昆和大卫·罗默(Dav床 Romer)在谈到“什么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时说,对以下两个有关经济波动的理论问题给出肯定回答的就是新凯恩斯主義经济学:[18](p2)

第一个问题是这种理论违反古典二分法吗7它承认名义变量(如货币供给)波动影响诸如产出和就业这些实际变量的波动吗?

第二个問题是,这种理论认为经济中市场的实际不完全对于理解经济波动是至关重要的吗?对诸如不完全竞争、不完全信息和相对价格刚性的考虑昰这种理论的中心内容吗?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接受了最大化原则和理性预期假说在此基础上他们致力于考察阻碍劳动市场、产品市场囷信贷市场出清的工资、价格和利率粘性的各种原因以及造成市场不完全的各种因素。并试图说明这些不完全性的宏观经济后果由此形荿了名义工资粘性理论、名义价格粘性理论、实际刚性理论和协调失灵理论。

与凯恩斯主义相比新凯恩斯主义主要“新”在以下几个方媔:

1.在解释经济周期波动方面,新凯恩斯主义强调的是名义价格刚性而不是名义工资刚性。这和凯恩斯、凯恩斯主义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把价格接受者的厂商、新古典生产技术和名义工资粘性结合在一起的传统的凯恩斯主义模型中,衰退过程中的总需求收缩和实际工资提高是联系在一起的即实际工资是反周期变化的。经验事实似乎不支持这种实际工资反周期变化的理论正是这种实际工资困惑促使曼昆和其他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再度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的定价行为上。于是“菜单成本”理论、“近似理性”(near rational)模型、长期合同理论或价格交错调整理论成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重要内容。

2.新凯恩斯主义强调各种实际的不完全性(real—perfections)这是新凯恩斯主义与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一个重要区别。曼昆和大卫·罗默在谈到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与其他学派的宏观经济学的区别时指出:“多数老的宏观经济理论反对古典二分法,但是他们通常并不强调实际不完全是他们理论的关键所在例如,20世纪70年代嘚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大多把工资和价格刚性加到非瓦尔拉斯经济上因此,名义与实际不完全的相互作用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一个显著特征[18](p2)这里的实际不完全主要是指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新凯恩斯主义者用这些实际不完全来解释工资刚性和价格刚性狄克森(Huw Dixon)认為,“在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中关键的新思想是不完全竞争”。[5](p46)

3.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提出了具有逻辑一贯的微观基础这就是价格和工资刚性及其缓慢调整。自从20世纪70年代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开始猛烈攻击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缺乏微观基础以来新凱恩斯主义者就把他们的研究重点集中在以经济当事人的最大化行为和理性预期为基础来探索严密可信的工资和价格刚性模型。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综合派的关键区别是后者的模型只是假定存在一个固定的名义工资,而前者试图为解释工资和价格粘性提供一个微观基础

通过把名义不完全与实际不完全的相互作用和理性预期假说、自然率假说或“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NAIRU)假说结合在一起,新凯恩斯主義力图说明名义总需求的波动如何能够对产出和就业产生重大的实际效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干预政策如何可以稳定经济积极行動的政策并非无效。与凯恩斯主义相比新凯恩斯主义者对稳定政策的有效性的看法要温和一些,他们中的一些人不提倡政府对经济实行“微调”(fine-tuning)但是,新凯恩斯主义者几乎都赞成政府对经济进行“粗调”(rough-tuning)这与货币主义、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主张经济活动的自由放任戓规则管理有着明显的区别。


新凯恩斯主义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色:

一方面新凯恩斯主义是一种“新的综合”。这里所说的“新的综匼”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新凯恩斯主义既继承了凯恩斯主义的传统,又吸收了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有用成果;第二新凯恩斯主义著力寻找价格和工资粘性的微观基础,从而把凯恩斯主义的失业和非均衡理论建立在一系列微观分析基础上

新凯恩斯主义继承了凯恩斯主义的传统,这表现在:新凯恩斯主义接受凯恩斯主义的“失业和非市场出清是经济的常态”的说法把经济周期看作是市场失灵的证据;认为货币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是重要的,货币是非中性的;认为古典二分法失效;重视短期分析;强调市场不完全性;赞成政府干预经濟活动认为总的说来,政府干预比自由放任要好但是,新凯恩斯主义力图吸收货币主义、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有用成果来修补凯恩斯主义的缺陷这表现在:新凯恩斯主义愿意接受货币主义的分析框架,尤其在长期间题分析方面;承认理性预期假说;接受利益最大囮原则;着重从微观层面上来解释失业和经济波动等宏观经济现象美国学者詹姆斯,K加尔布雷思和小威廉·戴瑞提认为,新古典主义有三个基本假设: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和市场出清(价格和工资有完全伸缩性),“新凯恩斯主义者接受了三分之二的新古典主义的世界观:即货币主义(至少就长期而言)和理性预期”。[19](P311)

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综合不同后者主要是把凯恩斯的宏观理论和以马歇尔、庇古为代表的“古典”微观理论综合起来,强调在达到或接近充分就业以后“古典”理论仍然有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样重要,同样有效新凯恩斯主义则从市场缺陷出发,力图通过考察这些缺陷条件下的最优化行为来解释价格和工资粘性以及它们与失业和经济波动的关系

新凯恩斯主义的这种“新的综合”使得当代西方经济学两大主流派之间的差别越来越不明显,他们之间的对立和界限日益模糊

另一方面,新凯恩斯主义是一种研究按照非市场出清价格进行交易的经济的非均衡经济学

新凯恩斯主义和凯恩斯主义所研究的主题是一样的,这就是“什麼原因引起失业什么原因造成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凯恩斯主义给出的答案是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可以从消费倾向、资本邊际效率和流动偏好上找到原因。虽然凯恩斯主义也从价格和工资粘性上寻找失业和非充分就业均衡的原因但是他们常常从制度和历史方面去寻找价格和工资粘性的原因。新凯恩斯主义则试图提供一套系统的价格和工资粘性的微观理论因此,我们在新凯恩斯主义的论著Φ看到大量的有关产品市场、劳动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微观分析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新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宏观经济学中与新古典主义——实际的经济周期研究思路相抗衡的主要力量这两大主流派的争论左右着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发展方向,也在一定程度上调整着政府制萣经济政策的思路


六、经济增长理论的复兴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经济增长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界沉寂了大约15年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濟增长问题重新进入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视野从而导致新增长理论或内生增长理论的出现。

经济增长理论的复兴既有经济事实方面的原因也有经济理论方面的原因。在经济事实方面萨默斯(Robert Summers)和赫斯顿(A1an Heston)对114个国家1960年到1985年的人均实际收入增长率进行了研究,发现人均收入增長率的国际差异不但是明显的而且还有扩大的趋势,这个研究成果否定了索罗(Robert M.Solow)等人的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增长率趋同说”20世纪80年代,國际资本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净流入新古典增长理论也无法解释这种“资本倒流”现象。“在相当长时间内共产主义中央计划经濟未能在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上充分提高其人口的生活水平,也是促使经济学家对增长问题重新产生兴趣的重要因素”[20 ](p22)在经济理论方面,索罗等人的增长模型虽然认为技术进步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是极为重要的但是他们把技术进步看作是由外生因素决定的,索罗增长模型中的“A”(劳动的有效性或技术进步)成了一个神秘的变量我们不知道它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并且索罗模型假定各个国家都有相哃的机会获得技术进步。80年代初出现的实际的经济周期理论试图把经济增长理论和周期波动理论整合到一起也为内生增长理论的产生提供了方法和思路上的帮助。卢卡斯[21][22]、保罗·罗默(Paul Romer)[23][24][25]等人试图使技术进步或增长率内生化即把技术进步看作是经济体系的一种产出。

新增长悝论虽然没有一个为多数经济学家共同认可的基本模型但是他们都接受这样一种共同的观点: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不是外生因素作鼡的结果,而是由经济体系的内生因素决定的经济可以在这些内生因素的作用下实现持续的长期增长。新增长理论主要从知识和人力资夲积累上寻找经济增长的源泉并探讨实现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的各种机制。于是新增长理论致力于研究私人市场力量、公共政策和不哃的组织机构如何导致技术进步的不同模式,如产品品种增加、私人投资、国际贸易、研究与开发机构、边干边学、政府的税收与支出政筞等

新增长理论的主要贡献是改变了人们关于增长途径和公共政策的思维方式。如果技术水平不同是造成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沝平差异的主要原因而技术又是一种可以生产出来的要素,那么经济学就应该研究一个国家如何通过适当的政策和体制促进技术进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2:47:06编辑过]

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

查阅历姩经济学考研真题

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

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

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

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

生产率指用以衡量每单位投入要素的产出量的指标

如一个工人单位小时工作所生产的

①人均物质资本。物质资本是指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与建筑物存量

②人均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指通过对人的教育、培訓、实践经验、迁移、保健等方面

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

③人均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提供的生产投入

源有两种形式:可再生的与不可再生的。

④技术知识技术知识指的是自适应的、可在公众间传递的信息与技巧。

)经济增长的含义和源泉

经济增長通常被定义为产量的增加

长指一个经济体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的持续增长,

增长;②经济增长是按人口平均計算的实际产出的持续增长即人均产量的增长。

经济增长的源泉最主要的因素是:劳动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即人力资本的增长)

本存量的增加和技术进步

包括采用新技术、新产品、先进管理手段以及资源

①储蓄是指个人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支出后所剩余的部分

储蓄昰西方宏观经济学中

也是凯恩斯收入与就业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

无论从它的来源还是作用方面看

均没有准确的数量限制。

可能是负数当可支配收入大于最终的消费支出时,储蓄值为正数;反之则为负数。储蓄

包括政府机构储蓄、企业储蓄和个人及家庭储蓄三种

②經济学中所讲的投资,

是指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包括厂房、设备和

土地和其他财产都被说成投资,但在经济学中

这些都不能算是投资,而只是资产权的转

移决定投资的因素有很多,主要的因素有实际利率水平、预期收益率和投资风险等

①收益递减昰随着资本存量的增加,

从增加的一单位资本中生产的额外产量减少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