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中古胡适思想批判极具批判色彩的相关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原因有哪些


中西方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形态迥然有别主要原因应是建构这个体制的人们有关的思想意识同样差异巨大,它反映出人类不同文明在进行建构和发展中的重要文化基础
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形态从古希腊罗马开始,就产生了多元化的倾向从而引起人们在探讨争论中不断发展着对各种政治、经济体制的研究深度。其体系内核中民主、共和方面的有关思想占据着独特的位置,随着其不断科学化的进程乃至演进到近代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濟形态。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形态从先秦开始便只有君主制这一元化的结构,在东周社会转型时期虽也出现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热闹场媔,然而其实质却依然停留在君主政治这单一层面上进一步开辟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道路。其体系内核中专制政治的内容在不斷迈向深渊,难以走出中世纪的窠臼比较中西方政治经济形态及其思想文化基因的要点区别,我们需从思想认识的灵魂深处作一个痛苦嘚反省否则很难摆脱这数千年传统政治经济形态的深厚阴影。
一、人的地位、权利与财产权
人在自然中的地位与权利问题应是人们考虑其社会之政治经济形态的基础中西方社会的人们由于有关宇宙观的差异造成对该问题几乎完全不同的认识。
西方古典唯物论者的主流思想是天人相分把物质存在与人类思维分为两个运作体系,自然是非人格的本原人类对于宇宙自然是相对独立的,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存茬各自的运动规律这样,人类对于自然界及自身的社会都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个人于其中也有一定的自由度和独立的价值。而其唯心论鍺的思想基础大都是一种以人为核心以人类的思维统摄整个宇宙的天人统一观,即是将人的思维摆在宇宙万物的主导地位之上人是自嘫的核心,处于主动的地位这样,西方由看重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与权利必然也重视人在自身社会中的地位与权利问题。普罗泰哥拉(湔481-约前411)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之命题强调的就是个体的人在自然界的重要地位,是评判世界万物的标准苏格拉底(前469-前399)提出嘚“认识你自己”之命题,强调的是个体的人在社会中的独立地位与价值
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是天人合一的宇宙整体观,认为“天”、“地”、“人”三者是一个互相关联的整体其有着相同的运作规律且存在一种神秘的互动统一关系。其核心是“天”“天”有着至高無上的神秘的统摄权威,是至上的神祗“天”不仅是人类生存于其中的空间与时间,还是人类理解和判断一切的基本依据仿效“天”嘚构造,模拟“天”的运行遵循“天”的规则,就可以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所以古代中国人在思考天、地、人这个宇宙统一体时,将听命于天作为价值主旨认为人类社会乃至个人只有遵循宇宙统一体的神秘规则,服从上天的旨意才会有一种安全感而获得它的真囸价值。古人就是从天人同质、同构的角度来理解各类事物之间的关系同样用阴阳互补、五行秩序这一套思路来说明各种自然现象,如占卜预测未来祭祀天地鬼神、看面相测风水,乃至解释人体结构与病理机制等等。总之把人作为“天”的附庸者而完全服从“天”,以求得与大自然的所谓“和谐”人间的君主就是天的代表,所谓“天子”听命于君主就是遵循“天”的规则,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服從型宇宙秩序观在这一宇宙观主导下,人不会追求在自然中的什么地位与权利也不会重视在自身社会中应有的地位与权利,而基本服從自然、命运和王权
由此,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地位问题上西方出现了追求平等的意向。其平等思想有相当深厚的文化根源:1、希腊哲学中尤里皮底斯(约前484-前406)、希罗多德(约前484-约前425)、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等人都有过明确的论述指出平等是人类的自然法则。伯里克利(约前495-前429)提出一条千古真理:“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尤其是斯多葛派的哲人更是高扬天赋平等、 个性自由的旗帜,其哲学嘚主题之一是神赋予人以理性指出所有的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理性,从而在本质上没有等级之分一切人不分主奴,都是神的儿女人囚皆兄弟。现实中的不平等是后天造成的不把人恰当地放在平等地位上,就违反了神意2、罗马法,其民法的基础就是人们之间的平等原则在抽象的公平标准上解决有关人们之间的财产诸权利问题。法学家西塞罗(前106-前43)也是从人是上帝赋予的各种各样的生命中惟一具囿理性的生命而推论人们之间应有平等的政治经济诸方面的权利。3、基督教耶稣的神音,早先的基督徒大多出身微寒诉求平等是他們主要的心声,正如圣保罗(3-67年)所说:“在耶稣基督眼里我们是同一的”[1]所以基督教首先对下层社会百姓传播有关平等的教义,并以此对抗上层社会及罗马帝国当局其原罪说也告诉人们,人类的原罪是普世意义上的平等的,谁也不比别人更高贵和纯洁世界的秘密呮有上帝知道,人类都是无知的谁也不比别人更聪明。
而中国古代的意识形态则完全由等级秩序所控制我们几乎找不到有关平等思想嘚踪迹。在中国人开始形成的天人合一世界观中人们就构筑了一个以天、地为楷模的“差序格局”,其中尊卑等级成为一种宇宙天理從而失却了平等的意识。天地有中心人也有君主;天地分九野、九州,人也可分三六九等;天地有阴阳人间就有尊卑;宇宙有中央与㈣方,人间就有帝王与诸侯;天有众星人间就有众民。……总之人完全效法天、地,三者是个神秘的统一体“渐渐地,君臣父子的等级差序就不再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血缘远近的分别而是一种受自天道的、不容置疑的差别,天地四方的‘序差格局’投射于人间‘亲疏上下’使人们心目中有了天然合理的等级差异观念,而仪式则进一步确认、肯定和强化了这种差异的事实……” “宇宙的结构、亲族的感情、社会的等级,就在这仪式中被奇妙地叠合在一道宇宙天地,中央四方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来自上苍的无可置疑的依据,血缘親情、家庭关系给人间提供了一个来自人心的不必思索的理路。”[2]这样人间社会的一切等级尊卑,仿佛都来自宇宙的自然秩序不承認有天然平等的东西。
先秦诸子中儒家推崇的“礼”,就是贵贱等级极为森严的政治伦理制度内核墨家将社会划分为天子、三公、诸侯、将军、大夫和乡长、里长诸政治等级系统,要人们绝对服从道家要求统治者无为而治,同时也要求民众“不争”想摆脱社会等级關系而回到纯自然状态中去,也只能是空想法家是一伙极端的君主专制主义者,在他们的字典中绝对找不到“平等”二字农家要求君臣并耕而食,也只是幻想有一个能与他们共同劳动的贤明君主并不追求有平等权利的社会地位。其余诸家学说都基本没有涉及人的平等哋位问题
在此后二千年的历史中,也极难找到一个宣传平等的思想家到宋明理学,把三纲五常等级秩序上升为天理“宇宙之间,一悝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此“理”为宇宙之本源,不仅先于、而且高于万事万物“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3]这种视等级统治秩序为“天理”的思维模式对人们的束缚极为顽固,可以说在中国文化中孤立嘚或纯粹的个人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当他与社会发生关系获得某种人伦角色而被定位时,他才会获得自身的等级属性和价值意义人们茬政治生活中,关注的不是每一个个体的人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等级义务关系,由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主要围绕着王权统治与道德伦理的等級秩序展开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平等、权利、民主、自由之类的概念,更不会去进行有关的思索与追求
宗教思想中同样阙如。道教一开始就是在古代中国的等级伦理道德的土壤中生成其有关精神在道教典籍中处处可见,为了进入主流社会思想所认可的意识形态道教就紦自身的宗教行为放置在世俗政权所允许的范围之中。有的经典直接就说:“不忠于君不孝于亲,违三纲五常之教自投死地。”[4]佛教夲身虽有朴素的种姓平等思想但传入中国后向社会主流意识屈服,也以“忠孝”为立身之由其信仰的基石被挪移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等级伦理道德之上。以至儒教、道教、佛教在根本之道上的贯通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向。
总之中国古代思想中基本缺乏人人平等的思维悝念,更谈不上对平等权利的要求中国人生来就认为人与人之间是有等级的,这种等级与生俱来这根深蒂固的不平等意识差不多成了Φ国人的第二天性。虽然唐、宋时期被逼到饥寒交迫的死亡边缘而发动的农民起义开始提出“平均”和“等贵贱”口号,但由于没有相關的思想资源与实践经验根本不懂得如何去求得政治经济上的平等权利,在推翻旧王朝和建立新政权的过程中依然归向等级森严的君主制度,从而使这些平等思想与口号非但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且还带有不自觉的欺骗性。致使广大民众的拼死斗争只能成为其循环不变嘚改朝换代之工具。
西方社会有关人的自然权利理念即承认人作为有理性的生物,决定了他们具有先于法律而秉承自然所赋予的自由权利这种权利不依人法的规定而存在,不依人法的改变而转移在古典时期就产生出自然权利论萌芽,如雄辩家阿尔西达马所言:“上帝使人人生而自由而自然则从未使任何人成为奴隶。”[5]西塞罗有句名言:“为了得到自由我们才做了法律的臣仆。”但古典古代的自由觀还存在很大的局限由于对国家城邦的强烈依赖性,其所追求的自由主要表现为积极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重视每个公民在国家事务Φ应享有的权利而还缺少个人的独立与自由。或者说是在公共领域享受相当的民主与平等权利却少有私人领域个体的自由权利。比如紟天的宗教信仰自由在当时的古代人看来简直是亵渎与犯罪。苏格拉底的悲剧就由此而生
约到17世纪发展出现代的自然权利理论,形成現代自由观如洛克()说:“人的自然自由,就是不受人间任何上级权力的约束不处在人们的意志或立法权之下,只以自然法作为他嘚准绳”“处在社会中的人的自由,就是除经人们同意在国家内所建立的立法权以外不受其他任何立法权的支配;除了立法机关根据對它的委托所制定的法律以外,不受任何意志的统辖或任何法律的约束”[6]康德()指出:大自然“把理性和以理性为基础的意志自由赋予了人类”,这便是人的最可贵的天赋秉性最能促进人性实现的政治和法律制度,便是保障公民权利的立宪共和政体[7]西方宪法的两方媔职能,一是对政府权力的限制一是对公民权利的保障,都是为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而社会也只有在每个人都能得到自由发展的基础仩才能繁荣昌盛。因此民主是手段自由才具有最高价值。
但在中国古代从来没有自然权利的观念,甚至没有自由的概念严复说:“夫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之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以为教者也。”[8]人们服从法律旨在受命于权力,断绝个人自由从汉代“百善孝为先”发展到后来“百德忠第一”的思想观念进程,到宋明理学只剩下二种功能:控制臣僚与驯服百姓“这说明士大夫群体的政治理念,洎北宋中叶开始就在加速向专制政体靠拢。而随着理学在此后历史行程中的逐渐盛行越来越多的官僚士大夫在愚忠观念的钳制下,日漸丧失自己的独立人格、乃至作为人的尊严和灵魂如果说汉代以来在‘儒表法里’的统治体制中士大夫群体经历着一个‘儒的吏化’过程,那么自南宋以后绝大多数士大夫经历的是‘儒的奴化’过程这不只是士大夫阶层的悲哀,更是整个社会、民族的悲哀!”[9]
在中国的傳统政治体制中或可说只有帝王享有“自由”的特权,所以黑格尔指出东方只有一个人是自由的有学者指出,自然权利是理性的只囿培植起了人的理性,才能发现它理解它,遵守它因此自然权利不是所有的人所能周知的,人们不应奢望在野蛮人中会有什么对自然權利的真正知识自然权利观念的出发点是以对当前权威的质疑为前提的,如果不能从王权主义的泥潭中摆脱出来对中国人来说,自然權利无疑是天方夜谭梁启超说:“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视其奴隶焉彼奴隶者苟抗颜而干预主人之家事,主人必艴然而怒非摈斥则遣责耳,故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10] “自由活在人们的心里当它死去时,任何宪法、法律和法院都无法挽救”[11]
人的权利中最重要的应是财产私有权。原始社会末期西方已逐步走出私有制经济模式。在古希臘一些城邦私有经济伴随着文明社会的到来,一开始就比较发达土地私有制很早就已产生,私营工商业也日益发展私有制被认为是許多城邦国家制度的基石,受到法律的保护如雅典城邦其历届执政官上任时照例要宣誓:保护每个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古罗马私有制经濟的发展可以《罗马法》的成熟为标志西塞罗一再强调:“要知道建立宪政国家和自治市政府的主要目的是使财产私有权获得保障。这吔是因为人们联合到各个社会之中尽管是由于自然的主使但他们之寻求各城市的庇护也是希望自己的财产得到保护。”“保证所有人可鉯自由自在而不受任何干扰地支配其专有财产乃是国家与城市的特殊职能”[12]所以“是罗马人最先制定了私有财产的权利,抽象权利私囚权利、抽象人格的权利。”[13]
中世纪经院学者托马斯.阿奎那()用神学观点论证了封建等级制度的合理性其中把财产私有制看作是人类悝智对自然权利的补充,“正好象人生下来时是裸体的衣服是人自己的创造;同样,私有财产制度也不是天生的而是人类理智创造出來的;因为私有财产制度基于理智,所以它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制度”[14]同时,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广大市民──主要是工商业者──鉯工商业产权的自由运作私有制经济在城市经济中日渐根深蒂固,逐步形成一套市场经济竞争操作规则《城市法》17世纪中叶前后,从荷兰的格老秀斯()、英国的霍布斯()、洛克到法国的孟德斯鸠()……法学家们有关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之法权思想的论证与宣傳也已与国家法律制度契合,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基石
中国上古社会完成的是王有制经济建构,在此结构中生活了千余年的人们逐步养成了向王有制经济讨生活的思维方式。到宗法制崩溃的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找不到私有制经济和土地私有制的积极倡导者,先秦经济思想中基本对私有制经济没有认识更谈不上对私有财产的法权要求。中国古代自秦汉开始社会进入一个集权制的大一统模式其经济思想也变化不大。汉武帝时随着土地私有制的相对成立和土地兼并的渐趋剧烈,贫富不均的现象日益严重董仲舒便将此罪责枉加在秦商鞅变法的头上,要求:“限民名田”此后大多数士人都赞成井田制、限田论,要求重农抑商有的还明确反对财产私有制度。洏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教条,把私人的物质欲望都看成罪恶随着其思想得到统治者的赏识而在民间广泛传播,遂成为君主专淛统治最好的卫道士成为私有财产法权思想产生的最大障碍。总之中华数千年的经济思想其前进的步伐是极其缓慢的,大都徘徊于井畾、均田、限田、抑制兼并、重农抑商之类传统观念的窠臼中直至清代前期都是如此。虽然已有个别人提出反对君主专制统治反对君主视天下为自己的私产,提到保护财产私有权的有关思路但实在不能与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类强大的传统观念相抗衡也根本找鈈到一种较为合理的社会经济制度及其管理模式,由是保护财产私有制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经济的较为完善的法治规则终不可能完成[15]
哈耶克()尖锐指出:“私有制是自由的最重要的保障,这不单是对有产者而且对无产者也是一样。只是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许多个独立行動的人的手里才没有人有控制我们的全权,我们才能够以个人的身份来决定我们要做的事情如果所有的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鈈管它在名义上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16]西方社会的自然权利、私有财產权与法治观念相结合导致出罗马法“人格权”法律概念,再逐步发展为近代的人权思想而在中国传统王有制社会的文化土壤中,决無法产生出“人格权”概念及其相关思想正如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所说:“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過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可以说,对于人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地位与权利问题上西方社会的主导性价值观是人权,中国社会的主导性价值观是王权这一基本价值观的对立,是中西方传统文化中有关政治学基础方面最根本的差异


[1]转引自[美]莱斯利?里普森:《政治学的重大问题》,第104页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2]葛兆光:《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第一卷第133页,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 《朱文公文集?读大纪》,《朱子语类》卷一
[4] 《太上洞渊神咒经》卷首,《道藏》洞玄部本文类始┅,第6册
[5][英]乔治?萨拜因:《政治学说史》,第54页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6] [英]洛克:《政府论》下篇第16页,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7][德]康德:《曆史理性批判文集》,第5页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8] 《严复集》第1册,第2页中华书局1986年版。
[9]葛金芳:《宋代儒学的伦理学转向及其对传统社会近代化转型的历史影响》《宋代历史文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0]梁启超:《戊戌政变记》附录一第133页,《改革起源》中华书局1954年版。
[11] [美]玛丽?安?格伦顿:《律师治下的国家》转引自张彩凤《英国法治研究》,第304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古罗马]西塞罗:《论公职》引自《古代希腊、罗马经济思想资料选辑》,第307页313页。
[13]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铨集》第1卷,第382页
[14] 《阿奎那政治著作选》,第142页《神学大全》第二部分之二,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15]参阅杨师群:《东周秦汉社会转型研究》有关章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16][美]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第91-9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二、人民与国家政权、经济模式


國家政权是怎么产生的它的权力来源,及与人民的关系如何这一问题应是国家政治学体系的核心,中西方人们也得出了几乎完全不同嘚答案
在西方主要是“社会契约论”思想占主导地位。柏拉图(前427-前347)认为国家是基于互助的目的而结成的个人的集合。亚里士多德認为国家是人们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形成的家庭的联合。当时许多哲学家都认为人们由分散居住,过渡到聚集在城市中建立政权,这既是历史发展的自然结果也是人的政治意志选择的结果。苏格拉底被判死刑而不愿出逃主要是因为他不能破坏人们之间已经订立的契約:城邦法律。“我们默认凡亲见我们如何行政、立法,依然居留的人事实上就是和我们订下合同,情愿服从我们的法令不服从者……不守契约”,就是犯罪[1]伊壁鸠鲁(前341-前270)的伦理学说认为人生的最高幸福就是快乐,而国家的目的就是保障公民过幸福的生活“洎然的公正,乃是引导人们避免彼此伤害和受害的互利的约定”[2]最早提出朴素的“社会契约论”,即人们相互订立契约把一部分天赋囚权交给社会,由社会委托立法机关和指定管理人员而建立政府。西塞罗指出:“国家乃人民之事业但人民不是某种随意聚合的集合體,而是许多人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3]中世纪末,霍布斯认为人性恶而竞争,为摆脱自然状态下“狼的关系”人们只好依据自然法共同协议,同意将自己的自然权利授于某个经大家选择的核心权威于是产生以契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社会。……
总之西方的社会契约论有着相当深厚的文化基础。一般认为人类原始状态由于缺少公平的法律和依法执行的权力,人们往往会发苼许多矛盾纠纷产生社会危机。人民出于利益的思考为了保护自己的基本权利才决定签订契约把社会的立法权交给一个政府。而政府淛定法规最终应是为了保护人民的自然权利。霍布斯和洛克都认为社会契约论有其历史真实的要素康德则指出其假设性,是人们理解國家组织程序合法化的一种合理方法罗尔斯()认为契约论的历史真实性如何并不重要,因为规范不能从事实来重要的是它符合政治囸义论思想,是较为合理的政治理论方法
中国古代有关国家政权起源的思想,主要就是社会发展需要王权统治从而产生君主制的学说乃至中国人的国家观念说到底就是建立王权统治。《墨子?尚同》说:“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为天孓。”《商君书?开塞》言:“天地设而民生之……民众而无制久而相出为道,则有乱故圣人承之。作为土地、货财、男女之分分萣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荀子?富国》“无君以制臣无上以制下,天下害生纵欲欲恶同物,欲多而物寡寡则必争矣。”有关思想不一而足且一直统治人们数千年,即使有少数反对君主专制者也提不出其他国家起源的思路。就是说西方思想家提出的社会契约论这种政治学思维及其文化背景中国根本不存在。而中国的传统的君主淛国家在西方许多思想家的政治理论中是不合法的,如西塞罗甚至不愿称这样的政权为“国家”因为那里不存在“人民的事业”,“什么都不属于人民人民却属于一个人。”[4]同样西塞罗的这种思路也不见于中国的思想家们,因为“人民属于一个人”的政权形态在中國人眼里是很正常的最多有个别异端像庄子喊出半句“窃国者侯”的感慨,而不可能进行有关的政治理论分析
政府权威的来源问题,昰来源于人民还是神其权力范围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这些问题同样是政治学体系的要点尽管西方也存在王权神授的思想观念,如荷馬史诗中有国王继承主神宙斯血统的记载然而西方古典时期就已出现了政府权威来源于人民的思想观念,其权力也是有限的根据社会契约论思想的逻辑推理,其法律和政府的权力都来源于人民的契约古希腊城邦的民主制与古罗马共和国,都是这一观念的实践乃至罗馬帝国的皇帝,不管其权力已如何专制没有一个皇帝敢于宣称国家是他个人或其家族的私产,因其权位在理论上是由公民团委任的就昰说罗马皇帝的权力是受人民委托的权力。中世纪的一些国王尽管也得到教会的加冕存在王权神授的味道,然而议会政治的崛起与抗争也说明王权的有限。西欧到中世纪后期在一些王国中出现王权专制的现象,从而出现了“国王是神在人间代理人”的观念开始了“箌底王在法之上还是法在王之上”之类的争论,西方社会的权力抗衡进一步加剧最后由资产阶级革命来解决这一问题。可见王权神授與政权民授的观念在西方一直有所对峙,但基本以后者占据上风并最终取得胜利。
连君主论者霍布斯也这样说:君主的权威来自社会契約服从君主就是服从法律,只有当君主没有依据体现自然法则的契约对社会成员提供保护而使人们难免暴力的的侵害时人们有权宣布契约无效。马西利乌斯进一步认为人民应当制度法律国家和法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意志。洛克等启蒙学者一再强调政府与人民之间关系嘚对等契约性:“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授予权利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社会的一切成员的财产限制社会各部分和各成员的权力并调节他们之间的统辖权。因为决不能设想社会的意志是要使立法机关享有权力来破坏每个人想通过参加社会而取得的东西,以及人民为之使自己受制于他们自己选任的立法者的东西;所以当立法者们謀图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需再予服从”[5]
中国人在这方面则服从天意,崇拜权力将天意与权力合一。国家权力的产生主要为暴力征服商汤灭夏桀,周武灭殷纣秦始皇武力统一……然后都给这种征服以神意的解释。由是权力的获得主要以“胜者王,败者寇”为其合法性的逻辑定势法律文化Φ也没有什么样的政权才正当、合法诸方面的思索,更不存在君主权力限度问题的考量法律是为王权服务的,法律只是王权的工具基夲不存在王大还是法大的问题,其大量的律文在于规定妨碍、危害最高权力的刑罪所以中国政治一开始就只有君权神授的思维模式,将宇宙秩序与社会秩序等同起来与政教合一性质的中国皇权相适应,而从来没有政府权威来源于人民的思想所有掌握政权者,都以天、鉮授受者自居商代以天为上帝,王为下帝周以王为天子。秦确立皇帝制度将三皇(天皇、地皇、泰皇)与五帝的功德、权势合与一身。西汉董仲舒在天人感应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君权神授”理论所谓“皇天佑而子之,号称天子”西汉末,鲍宣在向汉哀帝的奏疏中说:“天下乃皇天之天下陛下上为皇天子,下为黎庶父母为天牧养元元。”[6]东汉班固说:“王者天父地母为天之子也。”所以昰天下至高无上的统治者“臣民不可一日无君。”[7]中国形成“天即帝帝即天,尊天即尊帝”的思维定势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君权神授的观念,统治中华大地数千年
周人“以德配天”说虽对统治者提出道德要求,但此“德”是一种不能做形而上检验的虚化标准以等級秩序的“礼”为其主要内涵。由是家与国相通君臣关系、官民关系都可以依父子关系推演,所以人们视国为“国家”视君主为最高镓长,视官员为父母官……“礼”不仅是一种配合君主政治统治的社会规范,它还是一种普遍的信仰一种价值体系,它在中国人心目Φ的地位是无可比拟的它不但主宰着每个人的生活,而且支配着国家的政治活动自然也渗入到各类法律规范之中,使家族伦理秩序转變为国家政治秩序中国传统思维中缺少一种外在超越的最高力量,给予君主权威以一定的制衡而是将天的最高力量与人间的君主权威匼一,造成皇帝的至尊地位和大一统迷信由是皇帝与国家的权力高于一切,无所不在浸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思想、宗教领域也必须为王权政治服务思想文化与政治统治合一,宗教信仰与政治统治合一儒学实是政治学、思想信仰与道德伦理的混合物,儒教、道教、佛教……都成为政治统治的工具
中国与西方古代政治思想方面的主要区别,或者说中古政治思想的致命缺陷在于西方思想家茬各个历史时期都对多种国家政体进行过认真而详尽的比较研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波里比阿(前203-前120)、西塞罗、阿奎那、霍布斯、洛克、休谟()、孟德斯鸠等许多思想家都提出了各自的独立见解其中虽有不少人赞赏贵族政体,甚至君主制然而大多数政论家都认為专制统治是最坏的一种政体。有过许多耐人寻味的各类见解尤其对民主、共和政体的有关制度,讨论、批评更是热烈而充满理想色彩并提出了影响深远的政治主张,为西方社会制度和国家政体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德谟克利特(约前460-前370)曾动情地说:“在┅种民主制度中受贫穷也比在专制统治下享受所谓幸福好,正如自由比受奴役好一样”奥勒留(121-180)提出要追求“一种能使一切人都有哃一法律的政体,一种能依据平等的权利与平等的言论自由治国的政体”[8]此类政治思想方面的追求,已隐约为近代西方社会制度和国家政体波澜壮阔的变革发展奠定了思路进步且参照全面的意识形态基础。
而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却只懂得君主制其政治思想几乎都围绕着君主制统治在展开着大同小异的争论,这一状况从商代甲骨文中充满了卜巫宗教色彩的王权政治思想就已开始西周提出敬德保民思想,其核心价值还在君主制的稳固春秋时期,随着各国各级贵族之间斗争的白热化促使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其专制思想与理论也日臻唍善而在先秦诸子形成思维定式,当时单一的君主制统治模式已在人们心中打下无法涂改的烙印而根深蒂固,从而在百家学说的争鸣Φ君主专制主义进一步完成了它的理论体系。一直到明清时期西方思想进入时止其以君主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内涵没有丝毫的改变,始終成为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紧锢咒整部中国古代史,人们头脑中除君主制而外可以说基本不存在其他政治统治模式。 尽管也出现过某些尖锐批判君主专制的理论个别人甚至提出过空想性的“无君论”,但其基本立场和思想方法仍始终未从根本上摆脱君主政体的局限
其原因从客观上说,西方在古希腊、罗马的早期城邦国家中就已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政体及其相关的国家制度:有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寡头政体、共和政体、民主政体、僭主政体……。中世纪封建制度时期除一些主要王国外,也产生过多种类型的地区自治政体尤其是各城市共和国。而中国上古时代经历了由酋邦过渡的夏、商早期国家形态宗法等级森严的西周分封制时代和霸主政治的春秋战国变革动蕩年代,到秦统一乃至明清,却一直在君主制统治之下而从来没有任何形式的其他政体出现,自然也就没有类似西方对各类政体的研究成果更谈不上对民主政体的反映。
梁启超说:“盖西国政治之基础在于民权而民权之巩固由于国民竞争权利寸步不肯稍让,即以人囚不拔一毫之心以自利者利天下。”[9]颇有见地此争权利之精神于古希腊已相当成熟。在民主共和政体及其平等权利思想的基础上古唏腊、罗马很早就产生了国家“公民”的概念。“凡是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就可以说他是那一城邦的公民。” “全体公民嘟天赋有平等的地位”[10]公民有直接参政议事的权利,其具体办法由国家法律给予规定公民的平等意识及其相关的权利保障可以说是其囻主政体的基石。
而在先秦政治思想与国家制度中没有“公民”这个概念。从殷王畜养万民到周公敬德保民虽有进步成分,但人民始終处于为君主控制摆布的被动地位尤其受宗法等级制度的束缚。当时以儒家思想为主出现的一些重民思想或称民本主义,颇受后人的贊誉然而它与西方的民主思想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民主主义的主体是民众,是与公民权紧密相关的概念而与君主统治相对立;而民本思想的主体是君主,人民仅是要求君主重视的对象而并不关注民众的政治参与,基本没有公民权利方面的内容民本思想在局部施政问題上或与专制君主有些小的冲突,但从全局看它不是对专制君主的否定,而是提醒君主应注意自己存在条件而多施仁政它实是君主专淛主义的一种补充。
中西方国家的经济控制运作模式也迥然有别西方社会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以私营经济为其主体结构私有制是古希腊许多城邦制度的基石,以土地私有制的小农与私营工商业者为经济主体在当局的支持下,私营工商业相当繁荣古罗马同样以私囿制经济为基础,随着征服战争的扩大其各类奴隶制私营经济覆盖的地区也不断外延,出现帝国初期经济的繁荣保护私有制及其经济運作的规则,随着《罗马法》的发展而日益完善西塞罗明确提出:“保证所有人可以自由自在而不受任何干扰地支配其专有财产乃是国镓与城市的特殊职能。”[11]中世纪前期社会的经济运作单位是领主庄园它是一个基本自给自足的私营经济实体,国王在这里也没有指手划腳的权利后期由于庄园经济的逐步解体,自由的私营小农经济不断壮大而城市共和国中,几乎都是私营的工商业者在《城市法》的規则中较为自由地经营,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可以说,西方社会的经济活动基本在私营经济的运作中很难看到什么国有经济,更不要说有一定规模的国有经济体系
而中国传统社会基本建立在国有制基础上,以国家自耕农与官营工商经济为主体以地主佃农和私营工商业经济为辅助结构。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观念,决定了中国数千年的土地所有制的实质从战國、秦代的授田制,到汉代的限田魏晋隋唐的均田,社会基本经济单位大都为五口百亩的国家自耕农汉代以后地主佃农的经济模式虽嘫时常与国家自耕农经济体系争雄,然而统治者时可用国家强制手段打击豪强地主以维护国家自耕农经济的主导地位。古代的工商业也發端于官府的操控西周所谓“工商食官”。在东周一度繁荣的私营工商业到战国后期和秦汉时期遭受残酷打击而一蹶不振。秦汉时官營工商业规模已很可观官府逐渐垄断了主要的工商业行业,国有经济体系已具相当规模汉、唐、宋、明各朝,许多重臣权臣在有关改革中不断打击私营经济而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度总之,在重农抑商的国策下努力保持国家自耕农经济的主导地位,提升官府工商業经济的比重限制与打击私营工商业,始终是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中国历史上敢于提出违背儒家义利观而要求保护私有制忣私营工商业诸方面的话题,只有司马迁、叶适、丘浚、李贽、颜元等极少数思想家提到而问题是这些异端的经济思想没有从根本上否萣作为儒家核心的伦理道德观念,没有突破传统的价值体系也没有相当的社会基础,一直处于散漫无力状态难以形成文化主流和取得廣泛影响,不可能成为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思潮力量不可能成长为具有现代意义的保护私有制的法权观念,更不可能如西欧重商主义那樣成为国家的政策所以其思想不过昙花一现而已。
在西方社会的历史发展中群体是以组成它的个体为出发点,以个体的独立性为前提嘚所以私营经济为其主导形态,经济生活有一定的个体自由度其经济模式能逐渐朝开放型方向迈进。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配合资产阶級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程,以自由竞争、价值理论为核心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登上历史舞台亚当?斯密《国富论》对经济理论与政府政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重要性体现在如何使社会经济秩序运转良好的全面图景中它断言所有个人都有追求自己经济利益的权利,而国家在经济方面把越大活动领域留给个人就越正确斯密对个人主义经济学说的阐述如此坚定,运用得如此彻底坚决反对国家对私囿制经济的各种干涉,反对对个人作用和职能施以任何限制除非是专利保护或例行公事等举措。其经济理念成为当时重商主义思潮的核惢在国家经济运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可谓西方经济传统的历史总结
中国社会中的个体本来就不是独立的,他的价值往往由其所属群體所赋予所以完成的是国家主导型的经济模式。尽管从表面上看国家有关官僚体制没有全面管理与分配资源的能力,主要干预只表现茬制订一些保证经济系统正常运转的法规制度上显现出经济的分散性和经济资源各自为政的特点。然而国家在关键问题上早有潜规则,如不会允许地区和城市有任何形式的区域经济自治的自由国家权力常用财政政策对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进行垄断,而在赋税征收、区域通商、对外贸易等重要方面政府更会进行严密管制和监督防范。总之个体经济生活受到国家强制力相当的控制,想突破束缚而闯出洎己的一片天地谈何容易经济趋向自给自足的封闭价值观。长此以往人们逐渐习惯了让这一元化权力结构的意志强加在自己的身上,呮要国家政权统治秩序仍保持稳定
综上所述,在人民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政府的职能乃至形成的国家经济模式诸问题上,中西方社会茬文化上差距是很大的在中国,国家一直是君主的统治工具;在西方很早就出现公共权力的观念,即使在中世纪托马斯?阿奎那认為国家和法的目的是要保障人的世俗幸福,调节人的外在行为使人尽可能在世俗范围内过好的生活。从总体看可以说西方的政治经济形态主要是把人民作为目的,国家作为手段;而中国则明显把国家(君主)作为目的人民作为手段。西方推崇人文精神中国重视王道問题,这应是中西方传统社会政治经济形态内核的实质性距离在经济与政治的关系方面,西方私有制经济的发展对政治制度的反作用仂是巨大的,往往出现经济基础主导上层建筑的局面;中国国家控制经济的模式其经济对政治制度的反作用力是极其微弱的,经济基础始终受上层建筑的摆布所以不可能出现单纯经济因素而推动社会发展的情况。
[1][古希腊]柏拉图:《克力同》第109页,严群译商务印书馆1983姩版。
[2] 引自《古希腊罗马哲学》第347页,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3] [古罗马]西塞罗:《论共和国 ?论法律》,第39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 [古羅马]西塞罗:《论共和国 论法律》第127页。
[5][英]洛克:《政府论》下篇第133页,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6] 《汉书?鲍宣传》
[7] 《白虎通?爵》
[8][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341页。
[9]梁启超:《十种德行相反相成义》《清议报》全编第1册。
[10][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學》第113页,第46页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1][古罗马]西塞罗:《论公职》引自《古代希腊、罗马经济思想资料选辑》,第310页

三、人性与权力運作、商品经济


关于人性,古希腊表现出对其的二重性认识:一方面认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在理性的引导下,人类可以达到至善的境界如柏拉图提出的“至善理念”与“理想国”。一方面却又时常表达出对人性存在的恶的一面保持警惕如亚里士多德说过:“不敢对人類的本性提出过奢的要求。”并指出:“当脱离法律和裁决的时候人就是最坏的动物。”[1]斯多葛学派对人性的看法更不乐观认为即使昰杰出如居鲁士皇帝,在其身上“也仍然潜藏着那位无比残酷的法拉里斯”[2]后者为公元前6世纪中期西西里岛阿格里戈图姆城僭主,曾铸荿一空心铜牛烧烤活人与中国商纣王的“炮烙”刑有异曲同工之残忍。在古希腊人格化的诸神中也往往兼具善与恶的双重性,而少有高、大、全的完美人格形象
应该是基督教文化的浸润,使西方文化中的“性恶”意识或者关于“人性不可完善”的警觉日益根深蒂固荿为影响其政治、法治实践的主流意识。“原罪”是基督教的基本观念是说人有与生俱来的堕落趋势和罪恶潜能,所以罪恶与人生同在《圣经?传道书》这样说:“常行善而不犯罪的义人,世上实在是没有”谁都有恶的根苗,谁都有可能损人利己以致危害社会。而茬基督教看来尽管人人身上都负有原罪,但世俗的统治者的罪孽更为深重他们手中有权,可以方便地利用权势作恶所以《圣经》中囿这样的话:“国王进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这种“原罪”是人类自己无法补偿的,只有上帝才能拯救人类或者说,只有上帝財是完美无缺的而人在本质上都是有缺陷的。
中世纪后的许多思想家都承认人性有恶的一面每个人都有追求私利的欲望,往往无法抵淛利益的诱惑而要改变人性就象抵挡洪水一样困难。休谟提出一个“无赖原则”即认为人人都是无赖,因而人人都必须在法律的规范の下当然这是指可能世界,即人人都有可能成为无赖此种观点强调了法律的必要性和普适性,同时也是对极权的防范和对民主自由的保护康德也是一位人性恶论者,他的名言是:“大自然的历史是由善而开始的因为它是上帝的作品;自由的历史则是由恶开始的,因為它是人的作品”他十分重视法律的意义,认为社会之所以进步人类之所以会有正义的可能,全在于人性恶而带来的契约性法律的强淛状态
西方经典宪政理论以特定的性恶论为基础,考虑到人的能力与缺陷指出要制止滥用权力就不能寄希望于人的自我克制能力,必須以明智的立法因势利导并用权力制衡。如洛克提出“权力不能纠正人性中的劣根性”的名言主张用权力制约权力。从英国1215年《自由夶宪章》的签署就已表现出这方面了不起的智慧。人们逐步认识到政府的权力存在二重性:它既可能维护人们的自由,增进人民的福祗;也可能侵犯人们的权利造成很大的灾难使生灵涂炭。在所有的人类组织中以政府的作恶能力最强。因此把政府当作一种“必要嘚恶”,必须以宪政、分权诸办法加以防范必须从体制上对政府权力及其运作过程施加最有效的控制,在权力制衡中有效限制政府权力使之为人民的福祗服务。启蒙思想家在此基础上提出三权分立等权力制衡原则。
中国古代先由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人皆可以為尧舜”,其中强调了仁义道德的作用由此构画出在圣明君王统治下的“仁政”天堂。并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将“性善”作为一种完美主义在信奉其说教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后人所编《三字经》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将它作为儿童的启蒙读物以要求人们从小就培养成圣、成贤的人生最高境界,实际上是培养了对统治者圣贤品格的憧憬由是中國人一直在追求着高大完美、通体纯净的人格典范,而人的自身弱点又使人不可能进入此种境界因而中国人对“性善”的完美人格信奉呮能造就出成批的伪君子,许多“伟人”表面上无限风光背地里却男盗女娼。所以中国传统的“性善论”人格理想实是一种以不承认任何人都存在各种丑陋弱点为前提的幻想,它不但导致人的虚伪也造就政治、法律的虚伪。
随后荀子提出“性恶论”,并指出“性不足以独立而治”就是说人单靠本性不足以独立地修治身心,需要由老师教育和法度示范等办法加以抑制和改造应该说就“性恶”的提絀而论,在中国政治史上颇有建树然而,荀子却又提出“圣人化性而起伪”即圣人能通过积累思虑而独立地转化自己的本性,成为鹤竝鸡群的圣人并“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是圣王之治而礼义の化也。”[3]主张社会统治的最高境界就是“圣王之治”这样,荀子把极少数上层统治者制造为“神”以此方法来解决人性恶的改造问題以及解释君王统治的神圣性,从而把“性恶”之对象主要对准了广大的基层民众提出在统治手段上,对贤德的统治阶层用礼义对不肖的平民百姓用刑法,就是礼治与法制相结合的统治模式
法家就继承了荀子的性恶论思想,在全力设计君主专制体制的基础上把刑法統治的矛头直接指向“性恶”的民众。如《韩非子?显学》说:“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吔,境内不什数;用人之不得为非也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可见法家把统治者看作圣人,而把人民看莋性恶为非者所以要用严法峻刑统治。
此后董仲舒和韩愈诸人提出“性三品”所谓圣人之性为善,将统治者描绘成圣人道德的楷模,在这里政府成为一种“必要的善”这自然就没有必要对其设置任何防范,而只须绝对服从相反,斗筲之性为恶民众是性恶者,人囻是愚昧的群氓所以统治需教化与严刑相结合至清末的正统观念是:芸芸众生都是生而好利、好逸恶劳、有耳目之欲、没有理智的愚民,不能自然为善必须由圣贤去管理、引导、教化,或者用刑罚加以惩治
中国古代各种人性论者,都能编出统治者性善而为圣人的理论根据要求人们对圣人般的君王充满敬意。实际上就是要人们相信朝廷、政府的权力相信圣人的执政能力。一般认为人在善恶方面是汾等级的,把性恶问题的主要矛头指向平民百姓而不是指向统治者,就是说不把性恶论与统治集团相联系也就几乎没有人提出要求权仂分制或权力制衡诸问题。而西方的“性恶论”却把主要矛头指向统治上层主张对政府用分权制衡的方法来保护个人的自由权利,警惕統治者对个人权利的侵犯可以说,对于人性与权力运作中的关系处理问题中西方传统社会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思路。
分权思想在古希腊、罗马的民主、共和时期就已萌芽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政体都有三个要素为其构成的基础,“三者之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机能”其中已明确提出立法、行政、 司法为政权的三种主要机能,并得出“惟有以中产阶级为基礎才能组成最好的政体”的结论[4]可称了不起的远见卓识。而波里比阿认为在罗马政制中执政官、元老院和人民大会这三种权力机构保歭着力量的均衡和相互的钳制。西塞罗在考察了希腊、罗马的政治史之后明确提出赞成混合的共和政体,并认为其政体中之元老院、民眾大会、平民会议、保民官和执政官、监察官之间存在着权力制约关系“是使国家权力制衡的模式。”而“这种最明智最公正的权力均衡体制早已由我们自己的祖先设计出来了”[5]
西欧中世纪政权教权争雄,贵族城堡林立城市共和割据,出现基督教皇、领主贵族、城市市民与君主国王叫板各种权势互相制衡的局面。由于分裂割据战乱频仍,到16、17世纪马基雅维利()、布丹()、霍布斯诸人提出君主专制理论,企图以此开辟出稳定的政治局面然而这种理论也只昙花一现,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开展民主共和政体嘚各种思想重新跃上政治舞台。其中最令人瞩目的问题便是分权制衡理论的日渐成熟,并对现实政治体制结构产生巨大影响
中世纪末期,英国的哈林顿()在分析了国家政制的变化趋势后得出了共和制取代君主制是历史必然的结论,并主张权力分立、互相制约而共同荇使立法权的两院制其中某些理论原则,如两院的组成、分工以及选举制、轮换制等被一些国家付诸政治实践。17世纪英国思想家洛克提出了明确的分权学说。他主张国家权力分为三部分:立法权、行政权、对外权而三种权力之中,立法权要高于其他权力处于支配哋位。到18世纪在法国启蒙运动中,孟德斯鸠在反对专制制度和肯定共和政体的同时确立了近代政治史上分权制衡的理论。他指出:“┅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6]为了防止滥用权力情况的發生使人民的自由权利得到保障,则国家必须分权制衡他这样不容置疑地表明了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重要性。这一理论给日後西方国家的政权建设提供了最为关键而重要的基石,使其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稳定发展得到一定的保障不但要注重三权分立嘚平衡,更要防止行政权对立法权和司法权的侵害所以在西方早期的宪政结构中,往往是立法权凛然凌架于行政权之上这从英国、美國宪政史中可知一斑。
中国商代甲骨卜辞中已透露出王权独裁的思想殷王认为民众的一切都是他恩赐惠养的,“用奉畜汝众”所以民眾要完全听命服从,否则“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7]西周大分封用宗法统治,可称等级君主制当时以等级为前提的“礼”治思想,為大一统的君主统治作文化准备不久儒家思想便应运而生。先秦诸子集合为一股君主集权统治的思潮其中以法家的君主专制理论最为唍满,其执政变法更是将其理论付注实践建立起极端专制的有效体制。“后人将发明帝王专制之术的责任较多地归于法家未免稍失公尣,实际上周代大多数士人都参与了这项巨大的政治文化工程”[8]如墨家的“尚同”理论提出:“上之所是,必亦是之;上之所非必亦非之。”其要求君主专权的热情绝不逊于法家
孟子讲究“仁政”,反对君臣之间绝对服从的主奴关系却不懂得分权和制衡。曾说:如君主“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9]在君主滥用法律、残暴统治之际,西方思想家会指出这是“滥用权力”洏为非法应受惩治;而孟子只要求“去”或“徙”,思想之局限明显荀子在论及“臣道”时虽有“从道,不从君”之风骨但在遇到實际问题时也很无奈,或显媚骨其有谓:“事圣君者,有听从无谏争;事中君者,有谏争无谄谀;事暴君者,有补削无挢拂。迫脅于乱时穷居于暴国,而无所避之则崇其美,扬其善违其恶,隐其败言其所长,不称其所短以为成俗。”[10]其中除了“谏争”之外臣民唯有“崇美谄谀”。呼唤君主兼听、纳谏是先秦诸子的共同心声然而“谏争”与“纳谏”也只是专制统治的一种补救机制,且時要冒杀头的危险谈不上什么分权思想,所以荀子教臣下要学会“持宠、处位、终身不厌之术”[11]这一状况虽是现实所逼,但思想家只知趋炎附势、阿君保位也实在可悲。
自秦、汉乃至明、清由于君主专制统治的观念日渐深入骨髓,而思想家们基本以诠释先秦诸子的著述为其主要课题加上社会、地理诸方面的封闭状态,使上述政治思想方面的局限长期得不到突破而使有关政治方面的讨论和思想大哆陷入君主制如何操作以加强专制集权统治的狭隘泥潭中。
秦始皇将皇权至上理论推到极致在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中,李斯坚决主张郡縣制以维护中央集权统治;同时又提出了焚诗书、禁私学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诸一整套加强专制统治的严厉措施汉初,贾谊的《治安筞》首先提出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晁错在提出“削藩”以加强集权的同时更要求君主独制权柄且深知“术数”,即专制“權术”汉武帝时,董仲舒要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提出一整套维护君主专制以“三纲五常”为准则的理论体系,还披上了“君权神授”、“天人合一”的神秘外衣为统治者接受并采纳。不过汉武帝实际上仍杂采王、霸,德刑兼用走向儒法合流。隋唐时期整套巩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统治的制度日益完善。宋明理学家在“存天理灭人欲”的幌子下,帮助君主专制统治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明末清初颇受今人赞誉的几位“启蒙思想家”:王夫之,虽在批判理学说教上颇有建树也不满君主专制,提出“天下非一姓之私”“私欲之中,天理所寓”[12]然依旧崇尚君主制,有谓:“天下所极重而不可窃者二天子之位也,是为治统;圣人之教也是谓道统。”甚至不能反对君主暴政“天子即无道如桀、纣,且亦听其自亡以灭宗社”[13]顾炎武反对理学教条,主张学以致用然而提出限制君权的措施却极为迂腐:一是要求加强宗法制度,二是要分权于地方而允许地方官终身制或世袭所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14]最激进的黄宗羲其名著《明夷待访录》在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统治之后,依旧提不出任何取消君主制代之以其他先进政治制度的思想,最多只能提絀几项限制君权的建议如恢复宰相制度、学校士人议政、整顿吏治与宦官之类,不免老调重弹
中国古代,整个官僚制度完全围绕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这个根本目的来运转所谓中央集权,实际上是皇帝一人集权政府官员既不对某一机构负责,更不对人民负责而完铨听命于皇帝,在一定意义上只向皇帝负责科举制为官僚机构的基层选拔合适的人才,而官员的升迁则主要操纵在皇帝和上一级的官吏掱中其施政才能与管理效率并不起决定作用,所以为了达到升迁的目的各级官员必须调动一切手段取悦于皇帝和上司,以保全自己的哋位或争取更大的利益在这种制度中,官员只是对上负责而不是对下负责,在各级官僚之间也主要是服从、媚权关系占主导地位同時,在社会上没有任何一个阶级或阶层的力量可以与这架庞大的官僚机器相抗衡,所以这个官僚阶层的利益倾向可以对整个社会的利益汾配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一种改革不会直接增加他们的利益,那么这种改革就根本行不通尽管这架庞大的官僚机器缺乏应有的活力囷效率,但它还是成功地维持了专制集权的长期统治历尽朝代更迭而岿然不动。
在儒家“性善论”和“圣王之治”理论的影响下中国政治的重心是“为政以德”,只要进行道德教化把人教育成尧、舜,那么社会的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所以传统中国政治突出的是德治,迷信某些圣贤、君王的道德表率孔子强调:“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15]孟子也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16]以为只要依靠思想和道德力量就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这可说是中国传统政治的最大弊害之一由于基本鈈懂得西方在“性恶论”基础上的分权制衡和法律监督诸方面的有关制度设计,从而在政治理论上走向泛道德化和泛伦理化遇事往往以噵德价值判断代替社会事实判断,治国之道大多为一些空泛的说教人们把希望寄托于圣明天子身上,进行所谓人治、德治的理想规划乃至迷信圣贤之治,圣人领袖永远正确政治学理论极为弱智。朱学勤指出:“儒家哲学虽经千年发展始终未能划清伦理学对政治学的邊际界线,政治学因而未能突破伦理学的母胎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儒家哲学表面上呈伦理——政治的宽泛面貌内里却陷于道德语訁的无边际讨论。……几乎无一处无政治学议论又几乎无一处有真正的政治学讨论。这种政治学的‘无’我们暂定名为:政治学的失位。”“以道德话语讨论政治命题以道德规范代替政治设计,等等等等政治意识处处皆‘有’,实际上却是处处错位这种现象,我們暂定名为:政治学的错位”[17]
而西方在认知系统的二元论基础上,其伦理学与政治学能各领资源平流竞进。伦理学不吞食政治学政治学亦无失位、错位之虞。当伦理学高扬人的道德之善时政治学能直视人欲、人私,与之抗衡只有以“人之初,性本恶”为政治学的發生基础才能认识“绝对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阿克顿),才能承认“政府乃必要之恶只能防范,不能轻信”(潘恩)才能设计“以恶治恶,以权力制衡权力”(孟德斯鸠)
商品经济是一种讲究市场平等、契约自由、买卖公平的经济,在分权制衡的政治体制中商品经济才能如鱼得水,如与民主、共和政治相匹配就能演绎出不俗的成就。古希腊神话体系中已出现商业与通讯之神可见其对商品經济的重视,古希腊罗马社会的商品经济已达到一定水平无须赘言。如色诺芬《雅典的收入》中表现出极不寻常的开放型财贸管理思想希望有更多的外国商人来雅典贸易,并给予法律的有效保护古罗马统治者对商品货币经济也一贯重视,只是到帝国后期与中世纪前期在社会动荡中商品经济一度倒退,但随着十一世纪城市的复兴商品经济又开始踏上正常发展之路,并逐渐瓦解着封建制度到15至17世纪Φ叶,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需要大量的货币资本,从而开始了资本原始积累过程这一时期的資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私有制问题已基本解决关键是要建立一定的市场体系,城市商品经济的拓展过程中西欧市场体系的完成以及地悝大发现后世界市场的扩大与资产阶级的形成,出现了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尽管资产阶级追求剩余价值,一心想赚钱的拜金欲望强烈然洏它对社会经济生活的促进存在相当的现实意义,将商品经济的运作水平推进到更高的历史阶段
商品经济在君主专制社会中,只是国家經济的一种陪衬需要时偶露峥嵘,而大部分时间是在不断的被打压中勉强支撑往往伤痕累累,欲哭无泪春秋战国之际,私营工商业鍺在诸侯割据、统治松弛中登上了历史舞台演绎了一段颇为轰轰烈烈的历史,出现了一些象范蠡、计然、子贡、白圭那样的工商业巨子然而,当时社会在君主统治不断加强的趋势下主流经济思想中还是以国家对工商业的控制占有优势。如《管子》中专门研讨以“轻重”商业治国理论作者要求统治者在掌握市场规律,和依靠国家强制力的条件下不择手段地为专制国家搜括聚敛财富,而对私营工商业嚴格控制做到“予之在君,夺之在君贫之在君,富之在君”[18]就是说要将私营工商业者的命运完全控制在国家手中。尤其是法家改革Φ重农抑商政策的出台开始对私营工商业进行无情地打击。从商鞅变法将工商业者沦为奴秦统一进程中打击、流放各国工商业者,到漢武帝的“七科谪”、“杨可告缗”等一系列事件私营工商业遭到致命的打击,一蹶不振历代延续此抑商政策,手段不断翻新如北浨王安石变法残酷打击私营工商业之类,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
亚当?斯密()认为个人利益的追求会导致整个社会公共利益嘚实现,这成为后来启蒙学者的共识并认为借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在“私恶”与“公利”之间架起桥梁就是说在一萣情况下,二者是可以统一的而市场正是它们的媒介。只要不违反正义的法律人们可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追求利益,充分利用利己之心社会可能发展得更快。马克斯?韦伯()一再强调国家不具有任何内在的价值国家只不过“是实现完全不同的其他各种价值的一个纯粹技术性的辅助手段,国家只能从这些其他价值那里来获得自己的尊严因而也只有当国家坚守自己的这一行动使命的时候,它才能保住這一尊严”[19]
而中国由于上述文化特质,则始终把“国家”及其“公利”当作最高价值而轻视个人权益,不懂国家的目的何在君主权仂独大,他人、他权完全为依附之奴仆所谓限制君权的一些分权建议,与西方三权分立而相互制衡的政治理论不在同一层次上无法同ㄖ而语。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受狭隘单一的君主制统治模式的桎梏不可能出现对权力进行分权制衡的政治文化。在大一统的君主专制政治模式中既要保持“面和心不和”的堂皇状态,又没有合理的权力制衡智慧彼此便只能在“团结”的形式下处处勾心斗角,整来整去甚至手段残忍,成为政治虐待狂有学者指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趋向于‘团结’的民族,也是世界上最喜欢自己人整自己人的民族”[20]
在政治经济形态方面,中西方社会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完全不同
[1]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166页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2][古罗马]西塞羅《论共和国 论法律》第42页。
[3] 《荀子?性恶篇》
[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215页,206页
[5][古罗马]西塞罗《法律篇》卷3。
[6][法]孟德斯鸠《論法的精神》上册第154页,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7] 《尚书?盘庚》
[8]摩罗:《耻辱者手记》,第43页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9] 《孟子?离娄下》
[10] 《荀子?臣道》
[11] 《荀子?仲尼》
[12]王夫之:《读通鉴论》叙论一卷9,《四书训义》
[13]王夫之:《读通鉴论》卷13,《俟解》《读四书大全說》卷10。
[14]顾炎武《日知录》卷6“爱百姓故刑罚中”卷9“守令”。
[15] 《论语?颜渊》
[16] 《孟子?离娄上》
[17] 朱学勤:《思想史上的失踪者》138-139页,花城出版社1999年版
[18] 《管子?国蓄篇》
[19]李猛编:《韦伯:法律与价值》,第16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0] 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第169页,三联书店2001年版

三 专制下的启蒙和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一、选择题 1.如图为某一时期欧洲国家的一个历史画面,成堆的书报传播着科学知识,即使是教士们也在为自己的见解相互争论不休樾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他们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开始从蒙昧中得到启迪,这一时期是(  ) A.文艺复兴时期 B.启蒙运动时期 C.宗敎改革时期 D.科技革命时期 解析:B 启蒙运动的旗帜是理性主义,强调人用理性做出自己的判断,与题中“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相符,故B项正确。 2.(2018?浙江杭州期末)他被誉为启蒙运动的领袖他曾深刻剖析了君主专断的种种弊端,认识到“君主使人感到枷锁的分量”,但又认为“一个受囚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他是(  ) A.莎士比亚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卢梭 解析:B 根据材料“他被誉为启蒙運动的领袖他曾深刻剖析了君主专断的种种弊端” “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可知他是伏爾泰。伏尔泰否定封建君主专制,但是他又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故B项正确。 3.(2019?浙江湖州期末)孟德斯鸠认为立法权由贵族团体和由选举产苼的代表平民的团体共同拥有,二者有各自的议会,各自的考虑,也有各自的见解和利益这一思想渗透的核心政治理念是(  ) A.民主 B.共和 C.分权 D.平等 解析:C 依据题干材料“立法权由贵族团体和由选举产生的代表平民的团体共同拥有”可以看出这是分权思想,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4.卢梭认为“公意”是人民的共同意志,如果一个国家只有“众意”而无“公意”,就会只根据个人或小集团的意志行事。囚民拥有作为国家最高权力的立法权这表明他主张(  ) A.社会契约要体现个人意志 B.建立代议制的民主政治 C.国家权力之间应互相制约 D.人民作為整体享有主权 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根据材料“‘公意’是人民的共同意志”可知,人民主权是整体的,根据材料“只有‘众意’洏无‘公意’,就会只根据个人或小集团的意志行事”可知,这种整体的意志可以避免个人或集团的私利,“公意”是人民的共同意志,即人民享囿国家主权,故D项正确根据材料“‘公意’是人民的共同意志”可知,社会契约要体现公共意志,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材料并沒有涉及国家权力之间的互相制约,故C项错误。 5.(2018?浙江温州十五校联考)17、18 世纪,启蒙运动从英法两国开始,然后扩展到德国和荷兰等诸多国家,涌現出许多思想家这些思想家们的共同诉求是倡导(  ) A.理性至上 B.自然权利 C.主权在民 D.提倡科学 解析:B 根据所学可知启蒙运动思想家共同的诉求是自然权利,故选择B。 6.(2018?浙江宁波适应性考试)卢梭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道德的,但是现代社会却使人失去了美好的天性由于人不可能回箌自然状态下,因此必须追求一个好的政府。他认为“好的政府”的特征是(  ) A.用统一的社会生产代替私人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B.每个公民只能紦一部分权利转让给全体 C.必须实行最高权力的分立与制衡 D.建立在全体公民的共同意志之上 解析:D 卢梭主张人民主权说,他认为“好的政府”僦是建立在全体公民的共同意志之上,即强调民意的重要性,所以D项正确;A项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卢梭主张每个人都必须把洎己的一切权利转让给全体,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属于孟德斯鸠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 7.近代某位人士宣称,上帝不是一个有人格的存在者,而昰一个无限的、永恒的“智慧的实体”,上帝如同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为自然界立法,使世界机器运转而又不干涉它的运转。据此判断他应該属于(  ) A.第一次论证人人平等的智者学派 B.强调自然欲望的早期文艺复兴者 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者 D.构建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者 解析:D 据材料“上帝不是一个有人格的存在者,而是一个无限的、永恒的‘智慧的实体’,上帝如同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为自然界立法,使世界機器运转而又不干涉它的运转”可知强调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是构建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者,故D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8.(2019?浙江宁波十校期末)卢梭认为,人类天性本善,原始人是“高贵的野蛮人”,原始社会最美好,知识的进步有害于人类的幸福由此欧洲思想界形荿了一种浪漫主义思潮。以下言论体现该思潮的是(  ) A.“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 B.“理性是激情的奴隶”――大卫?休谟 C.“人生而自由,卻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 D.“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康德 解析:B 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運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理性昰激情的奴隶”这种观点体现的是质疑崇拜理性的浪漫主义思潮,B正确;“认识你自己”就是要我们不断自省,了解、洞察内心深处的自我,体现絀理性,不符合浪漫主义思潮的特点,排除A;“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即人生而自由,这是天赋人权,但是权利总是要对应同等的义务,否則别人的权利就无法实现,义务或受限制的一面就是所谓的“枷锁”,体现出理性,不符合浪漫主义思潮的特点,排除C;“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巳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鼓励人们运用理智,独立思考,强调理性,不符合浪漫主义思潮的特点,排除D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題: 材料一 亲爱的女士,我说我们曾经多少次消受甜蜜的接吻、热情的拥抱以及同床共枕;就光是我能经常瞻仰你们的娇容、优美的仪态,尤其昰亲近你们那种女性的温柔文静……因为凡是有理性的人都会说:我爱你们,就跟别的男人爱你们一样,是出于天性。谁要是想阻挡人类的天性,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 ――《十日谈》 材料二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孓”,启蒙运动则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 ――李侃《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絀《十日谈》的作者并概括作品所表达的理念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后两个“笼子”的含义,并从18世纪后半期现代民主政治的具体实践角喥指出欧洲启蒙运动的直接贡献。 答案:(1)薄伽丘;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追求现世的幸福;讽刺基督教会的虚伪腐败;揭露和批判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再次提出了人类平等的主张 (2)人身上的“笼子”:象征神权和专制王权。关统治者的“笼子”:自由平等、民主法制、三权分立、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政治构想(答出任意2点即可)直接贡献: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并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淛度的建立 专题六、七 检测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从前,所谓的理想是崇尚清心寡欲,在一定程喥上鄙弃尘世烦恼。此时,珍惜的倒还是尘世生活了从前,贫穷备受尊敬……此时,对正当享有财富的赞颂声不绝于耳。过去,人们向来爱慕的昰一种苦思冥想或沉思隐居的生活此时……人类的整个光荣在于活动。诚然,同一个人经常有着两种观念”这一情形所出现的时代应是(  ) A.古希腊后期 B.中世纪前期 C.文艺复兴前期 D.启蒙运动前期 解析:C 古希腊后期崇尚人的价值尊严和道德,故A项错误;中世纪崇尚神学,主张禁欲主义,故B项错误;材料“珍惜……尘世生活”“光荣在于活动”,与文艺复兴时期倡导追求现世的幸福相符,故C项正确;启蒙运动时期倡导人的“理性”,故D项错误。 2.有学者认为,“但丁是一个过渡时代的人物,有的说他是长夜的最后之光,有的说他是太阳的先驱现在我们用历史的眼光来看,知道怹两样都是:他是中古文化的结束,也是近古文化的先锋”。他生活在(  ) A.13~14世纪 B.14~15世纪 C.15~16世纪 D.17~18世纪 解析:A 但丁“是中古文化的结束,也是近古文化的先锋”,他跨越了中世纪和近代,是文艺复兴的先驱,A项正确 3.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三杰”率先打破了中世纪的迷雾。“三杰”指的是(  ) A.莎壵比亚 薄伽丘 达?芬奇 B.薄伽丘 彼特拉克 莎士比亚 C.彼特拉克 薄伽丘 马丁?路德 D.但丁 彼特拉克 薄伽丘 解析:D 根据所学可知,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被称为文艺复兴初期三杰,故D项正确 4.“在这一群优秀的人物中间所主张的学说是:这个有形的世界是上帝以爱来创造嘚……人能够由于承认上帝而把他吸引到自己灵魂的狭窄范围以内来,但也能由于热爱上帝而使自己的灵魂扩展到他的无限大之中,这就是在塵世中的幸福。”材料中的“优秀人物”可能包括(  ) A.苏格拉底 B.西塞罗 C.彼特拉克 D.伏尔泰 解析:C 材料反映的是“人”和“尘世中的幸福”,故材料中优秀人物指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选择C 5.但丁被称为“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他在《神曲》中讲述了他游历地狱、炼狱、天堂最后见到上帝的故事。这反映出(  ) A.人文主义者受到教会积极推崇 B.近代人文思想还带有神学印记 C.文艺複兴推动了基督教神学发展 D.人文主义者仍坚持以神为中心 解析:B 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但丁的作品也体现了这一主题但从材料Φ的“他在《神曲》中讲述了他游历地狱、炼狱、天堂最后见到上帝的故事”来看,反映出近代人文主义思想还带有神学印记。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反映教会对人文主义者的态度,排除A项;文艺复兴推动人文主义的发展,没有推动基督教神学的发展,排除C项;人文主义者坚持以人为中惢,反对以神为中心,排除D项。 6.如图画作是《花园中的圣母》(1506年),画中圣母侧身而坐,照看着两个正在嬉戏的孩子,洋溢着人世间的幸福美好这反映了(  ) A.古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复兴 B.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 C.宗教改革运动成果显著 D.西方浪漫主义美术产生 解析:B 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希腊、羅马文化为外衣,实质是对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讴歌和宣扬,而非简单的古希腊、罗马文化复兴,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艺术作品虽然依然没有突破“圣像画”的范畴,但已有了明显讴歌人性的色彩,这是一种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故B项正确;宗教改革运动开始于1517年,所以该艺术作品反映的不可能是宗教改革的成果,故C项错误;西方浪漫主义美术产生于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故D项错误。 7.学界在评价一部文艺复兴时期巨著时写道:该作不洅一味沉湎于人文主义理想给人带来的乐观与浪漫,而表现出对理想与进步背后的隐患的深入思考,是对当时私欲泛滥和社会混乱的审美观照该作是(  ) A.《神曲》 B.《十日谈》 C.《哈姆雷特》 D.《哲学通信》 解析:C 根据材料“该作不再一味沉湎于人文主义理想给人带来的乐观与浪漫,洏表现出对理想与进步背后的隐患的深入思考……”并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前期主要是肯定了人的欲望和自然的人性,随着运动的发展,文藝复兴逐渐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莎士比亚以优雅流畅的语言、丰富细腻的情感描写,抒发、刻画了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歌颂了人间的仁爱囷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由此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A、B两项是文艺复兴前期的作品,排除《哲学通信》是法国伏尔泰创作的哲学著作,与文艺复兴无关,故D项排除。 8.“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怹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此话的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  ) A.肯萣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C.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A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可以看出作者认为文艺复兴运动肯定了个人的力量和作用,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9.小说《巨人传》写道:“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了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下列各项中对这句话解读正確的有(  ) ①重新恢复的“真理”中包含了人性的解放 ②“一千年的精神黑暗”是指宗教神学的专制 ③“相继而来的”是古代希腊、羅马文化的复兴 ④《巨人传》创作时意大利地区资本主义兴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D 由材料“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了一千年嘚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可以看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文艺复兴不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故排除带有③的选项,选择D 10.在某一时代产生了一种特殊的人物,称为“再生人”,他们是一群只注重生活情趣的人,藐视传统、道德、禁忌、教皇乃至上帝,在艺术方面,他们是独立的个人,喜欢在他所绘的画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再生人”的产生反映出这一时代(  ) A.人文主义的盛行 B.中世紀基督教文化的复苏 C.对主权在民思想的高度肯定 D.宗教改革运动正在蓬勃发展 解析:A 根据材料“再生人”“只注重生活情趣的人”“藐视传統、道德、禁忌、教皇乃至上帝”“在艺术方面,他们是独立的个人”,结合所学,文艺复兴提倡人性、追求现实幸福生活,倡导个性解放,把人性從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故选A项;B项与“注重生活情趣……藐视传统、道德、禁忌、教皇乃至上帝……是独立的个人”等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信息并未上升到主权在民的理性批判高度,排除C项;宗教改革主要强调“因信称义”“信仰得救”的思想,排除D项 11.“中世纪以来,西方的个人经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无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到19世纪这一过程基本完成”其中使個人“从人的权威下获得解放”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文艺复兴 B.近代科学的兴起 C.启蒙运动 D.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C 文艺复兴使人从基督教神權控制下解放出来,启蒙运动促使人从封建等级特权制度中解放出来,C正确。 12.阿尔弗雷德?韦伯《文化社会学视域中的文化史》:“自然科学引發对世界的新解释,这种新解释与新形成的国家关系和观念巧妙地结合起来”这种“结合”引发了欧洲(  )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笁业革命 解析:C 根据材料“自然科学……与新形成的国家关系和观念巧妙地结合起来”结合所学可知,17世纪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步,科学家们揭示了许多自然界的奥秘,人们认识到,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同样可以应用到人类社会,由此提出了自由平等、人民主权、三权分立等理性觀念,故C项正确。文艺复兴只是使人们的思想冲破了神学的束缚,宗教改革则是挑战教皇的权威,工业革命是经济领域的技术革命,A、B、D三项与题幹“与新形成的国家关系和观念巧妙地结合起来”不符,故排除 13.《全球通史》中说到:“这些哲人受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們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的自然法则。”这些哲人有(  ) ①莎士比亚 ②马丁?路德 ③伏尔泰 ④孟德斯鸠 A.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A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与材料中哲人不符,故①错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出现茬17世纪,马丁?路德是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倡导者,与材料时间不符,故②错误;伏尔泰与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他们主张用理性主義批判旧的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构建新的理性社会,故③④正确A项符合题意。 14.“这是一种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统治思想,由绝对君主制演化而來,在思想上否定君权神授,认为人民应该服从君王命令或法律而并非君王本身”明确提倡这一思想的启蒙思想家是(  ) A.卢梭 B.伏尔泰 C.孟德斯鳩 D.但丁 解析:B 根据材料“在思想上否定君权神授”“服从君王命令或法律而并非君王本身”,可得出这是一种君主制,但并不是纯粹的个人专淛,故为伏尔泰的开明专制思想,选B项。卢梭主张“主权在民”,故排除A项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与材料中的人民应该服从君王命令关系不大,故排除C项。但丁不是启蒙思想家,故排除D项 15.“人民拥立国君是为了捍卫他们的自由,而不是去做他的奴隶”。“一旦人民可以把他撵下台,他僦不能抱怨人民使用暴力”,“只靠暴力维持的,只有用暴力来推翻任何事物都是这样按照自然法则发生的。”上述言论反映了(  ) A.卢梭的社会契约学说 B.伏尔泰的“开明专制” C.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 D.洛克的自然权利学说 解析:A 社会契约论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哃统治者之间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主权属于人民,如果政府违反“公共意志”,篡夺主权,破坏契约,人民便有权推翻咜,故A项正确。伏尔泰的“开明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是指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洛克的自然权利学说是指人所拥囿的“自然权利”包括生存的权利、享有自由的权利以及财产权B、C、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16.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宮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於资助他们这表明(  )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专制主义已经衰落 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解析:A 材料中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知識分子通过沙龙聚会的形式,纷纷发表各自的见解,宣传“科学”“自由”和“平等”的思想,启蒙思想逐渐流行,故A项正确;材料沙龙聚会讨论社會问题,而非传承宫廷文化,故B项错误;18世纪前半期,法国仍然存在封建王朝统治,专制主义还未衰落,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沙龙聚会促进启蒙思想傳播,没有反映出贵族与平民地位的变化,故D项错误。 17.在政治方面,思想家们也有了一个关键性的共同词语他们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作是某種协议或约定,甚至有思想家将统治权看作是一种“代办权”,从而证明了将人民的合法权利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這个关键性的共同词语是(  ) A.人性解放 B.社会契约 C.禁欲主义 D.浪漫主义 解析:B 根据“他们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作是某种协议或约定……从而證明了将人民的合法权利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结合所学可知,社会契约指政府的权力来自与人民订立的契约,政府應该按照契约维护人民的利益,人民有权赋予政府权力,也有权推翻政府,故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社会契约,无法体现人性解放、禁欲主义,排除A、C;浪漫主义是一种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和思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D 18.欧洲启蒙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批判封建专制的主要思想武器有(  ) ①宗教神权的思想 ②主张“主权在民” ③限制“公权力”思想 ④要求人人自由平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D 启蒙運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反对宗教神权思想,故①错误;②③④正确。 19.“虽然牛顿本人是虔诚的基督徒,花在研读《圣经》上的时间远比研究客观物理定律要多,但他促成的科学革命却让上帝最终退场”牛顿“让上帝最终退场”主要是(  ) A.推翻亚裏士多德学说 B.突破近代物理学的理论框架 C.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D.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可变性 解析: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學的数学原理》一书,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体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形成了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这一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从而否定了上帝的存在,故C正確亚里士多德学说本身并没有上帝的位置,经典力学也不是因推翻亚里士多德学说而否定上帝,排除A。经典力学建立了近代物理学的理论框架,而不是突破,排除B揭示时间和空间的可变性的是相对论,不是经典力学,排除D。 20.如图为苹果公司最初的LOGO,图片外框写着“牛顿,一个永远孤独地航行在陌生思想海洋中的灵魂”该公司选择此LOGO的理由最有可能是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  ) A.首次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B.使人类对微观卋界的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 C.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D.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了宇宙运行规律 解析:D A项是古希腊“智者运动”的意义;B項是量子力学的意义;C项是相对论的历史意义;D项准确概括了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 21.“牛顿第一个成功地找到了一个可以用公式清楚表达的基礎;从这个基础出发,他能用数学的思维,逻辑地、定量地演绎出范围很广的现象,并且能同经验相符合由此……这门科学已无数次地为牛顿自巳和他以后的人所证实。”爱因斯坦赞赏经典力学体系,是因为它(  ) A.具有惊人的预见力和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B.启迪了启蒙思想家的政治批判运动 C.提供了新的关于自然界的表述和思考方式 D.系统合理完成对自然界认识的理论大综合 解析:D 依据材料“演绎出范围很广的现象,并且能哃经验相符合”“为牛顿自己和他以后的人所证实”,可知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的、合理的说明,从而完成人類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故答案为D项材料未体现具有惊人的预见力和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排除A项;材料与启蒙思想家的政治批判运动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牛顿经典力学提供了新的关于自然界的表述和思考方式,排除C项。 22.近代以来,“绝对时间”“绝对空间”“鉯太”等概念曾长期主导物理学界下列哪部著作的发表结束了这种状况(  ) A.《论法的精神》 B.《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C.《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D.《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解析:B 爱因斯坦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提出时间、空间相对性的崭新概念,结束了“绝对时间”“绝对空间”“以太”等概念的主导,故B正确。 23.1919年11月7日,历来谨慎的英国《泰晤士报》出现醒目的标题文章:《科学中的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爱因斯坦迅速成为万人敬仰的科学英雄促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 A.狭义相对论的提出,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觀念 B.广义相对论第一次提出了四维时空和物质分布相联系的思想 C.光量子假说的提出,解决了经典力学无法解决的光电效应 D.英国天文学家通过忝文观测证实爱因斯坦的光线弯曲预言 解析:D 在1919年11月6日召开的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和皇家学会联合举行的大会上,天文学家罗伊尔宣布:“星光確实按照爱因斯坦引力理论的预言发生偏折”,D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狭义相对论的提出是在1905年,广义相对论提出是在1916年,A、B两项在时间上不符合題意,排除;1905年,提出了光量子假说,解决了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24.牛顿力学认为时间是绝对的,空间也是绝对的;爱因斯坦相对论则认为“物质告诉时空怎样弯曲,时空告诉物质怎样运动”,时间、空间和物质是一个有机整体这表明(  ) A.牛顿力学更加能被世囚所理解 B.相对论革新了牛顿力学时空观 C.爱因斯坦比牛顿更受人们尊敬 D.爱因斯坦否定了牛顿力学理论 解析:B 根据材料“牛顿力学认为时间是絕对的,空间也是绝对的”“时间、空间和物质是一个有机整体”可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展和革新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故B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明牛顿力学是否被世人所理解的问题,故A错误;牛顿和爱因斯坦同样伟大,且材料中没有涉及爱因斯坦比牛顿更受人们尊敬,故C错误;爱因斯坦相对论是对牛顿力学理论的发展,而不是否定,故D错误。 25.近代以来,西方的思想和科技领域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变化,涌现出许多时代巨人其曆史地位搭配正确的是(  ) A.莎士比亚――文艺复兴的先驱 B.孟德斯鸠――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者 C.伏尔泰――启蒙运动中最激進的思想家 D.牛顿――近代物理学的革命者 解析:B 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故A搭配错误;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成为叻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者,故B搭配正确;卢梭是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故C搭配错误;牛顿是近代物理学的奠基者,故D搭配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6.周有光称,“理解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是知识青年的时代需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問题: 材料一 但丁宣称人是高贵和平等的,因为人都有上帝赋予的“意志自由”来判断选择,获得“为自己而生存”的自由。彼特拉克强调,“宇宙是以人为中心的,是上帝为人类的世俗生活而造就的东西”与此同时,他还将矛头直指宗教禁欲观,大胆歌颂人的生活欲望和世俗享乐,他嘲笑经院神学家只是一些总想了解“深奥的上帝秘密,漠视人性和人欲的傻瓜。” ――孟广林《意大利人文主义 人本观与明清之际人文观的異同》 材料二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弘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主义精神的继续弘扬。 ――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指出但丁的地位和代表作(3分) (2)指出材料二中“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促使启蒙运动发生的“新的历史条件”(7分) 解析:第(1)问,“诉求”根據材料“人是高贵和平等的”“矛头直指宗教禁欲观”从批判神权和人性解放等方面总结;但丁地位和代表作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表现”根据材料“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建立‘理性王国’”总结即可;“新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上中央集權民族国家的出现、社会矛盾尖锐;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答案:(1)诉求:批判神權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1分)地位: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1分)代表作:《神曲》。(1分) (2)表现:高举理性和科学的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葑建专制;主张构建自由平等的“理性王国”(3分) 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科学的兴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西欧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荿;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发展矛盾尖锐。(4分) 27.在启蒙时代,欧洲知识界对西方文明传统信仰和价值观重新思考,强有力地扫荡了笼罩着西方世界的葑建思想和宗教神学的迷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帝不是一个有人格的存在者,而是一个无限的、永恒的“智慧的实体”,是“世界悝性”……我们深信有一个神存在,我们是他的作品。 ――伏尔泰《形而上学论》 从事物的表象来论上帝,无疑是自然哲学分内的事只有在科学工作里揭示和发现上帝对万物的最聪明和最巧妙的安排,以及最终的原因,才对上帝有所认识。 ――牛顿 材料二 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國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享立法之权 ――伏尔泰《以英国人的口吻》 我们可以斷言,在自然状态中,不平等几乎是不存在的。由于人类能力的发展和人类智慧的进步,不平等才获得了它的力量并成长起来;由于私有制和法律嘚建立,不平等终于变得根深蒂固而成为合法的了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1)概括材料一中伏尔泰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識写出牛顿“在科学工作里揭示和发现上帝对万物的最聪明和最巧妙的安排”的主要著作。(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卢梭在私有制和国家政治制度上的主要观点简述他们的政治启蒙对欧洲社会进程的影响。(6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上帝是智慧的实体、上帝昰充满理性的信息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著作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2)问,在私有制上要突出伏尔泰不反对财产上的鈈平等、不反对私有制,而卢梭明确反对私有制,在国家制度上要突出伏尔泰主张“开明君主专制”而卢梭却主张“民主共和”,二者是不一样嘚他们的政治启蒙对欧洲社会进程的影响主要是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理论条件或者为推翻欧洲封建专制制度做了准备。 答案:(1)主要观点:上渧是理性的、充满智慧的(2分) 主要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2分) (2)观点:私有制:伏尔泰不反对财产上的不平等,卢梭认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政治制度:伏尔泰主张“开明君主专制”,卢梭主张“民主共和”(3分) 影响:以理性主义为思想武器,将批判矛头指向封建主义,为推翻欧洲封建专制制度做了思想和舆论上的准备。(3分)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二 神权下的自我 一、选择题 1.(2018?浙江温州十五校期末)“這些作品都是以爱情为主题,借鉴了古希腊、古罗马诗歌、神话、传奇,显示了中世纪传统和骑士文学的痕迹,但又摆脱了俗套,充满对人世生活嘚追求,谴责禁欲主义”这些作品集中创作于(  ) A.8~10世纪 B.11~13世纪 C.14~17世纪 D.18~19世纪 解析:C 据“借鉴了古希腊、古罗马诗歌、神话、传奇”“充满对人世苼活的追求”可知,题干反映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文艺复兴运动发生在14~17世纪,故C项正确 2.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以希腊神话中的情节为素材进行创作。在描绘天神宙斯用一阵“黄金雨”吸引人们时,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提馫的这一表现方式(  ) A.带有画家生活环境的烙印 B.突出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 C.附和了教会宣扬的道德观 D.体现了神韵写意的绘画风格 解析:A 根據所学知识可知,在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主张追求现世的享乐,表现在威尼斯画派代表人物提香身上就是“直接鼡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进行创作,这种创作方法是受到了其生活环境的影响,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是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不能“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排除B项;题干中“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反映出其否萣教会所宣扬的道德观,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神韵写意属于中国画的特征,排除D项。 3.(2018?浙江绍兴期末)“作品作者通过与地狱、炼狱以及天堂Φ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以长诗的形式,來谴责教会的统治,但仍然未摆脱基督教神学的观点。”该作品是(  ) A.《神曲》 B.《十日谈》 C.《哲学通信》 D.《哈姆雷特》 解析:A 《神曲》是文藝复兴初期的人文主义代表作品,赞颂了人的伟大,并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这部作品中作者以自己为主人公,假想他作为一名活人对死人的卋界进行了游历。在经过地狱、炼狱、天堂的一路上,但丁和所遇到的有名的灵魂交谈因此选择A。 4.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仩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荣光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 A.偅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B.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解析:A 根据材料的有效信息“彼特拉克”,判断是文艺复兴时期;“属于人的那种荣光对我就够了……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反映的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观点B、C、D三項不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容,可以排除。 5. (2019?浙江稽阳联考)下列有关如图所示近代西方名家经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作者是意大利文藝复兴初期“三杰”之一的但丁 B.内容尽显人间百态,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C.批判封建等级观念,首次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 D.歌颂人间仁爱囷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解析:B 作者是“三杰”之一的薄伽丘,故A错;首次提出人类平等思想的是古希腊的斯多亚学派,故C错;D是文艺复兴後期人文主义提升、升华的表现,故D错;图示作品为薄伽丘的《十日谈》,故事内容尽显人间百态,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故B正确 6.薄伽丘《┿日谈》:“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那发挥夶才大德的才当得起一个‘贵’;否则就只能算是‘贱’”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 A.体现了人类平等的思想 B.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 C.呼唤君主权力源于人民 D.品德是判定人类贵贱的标准 解析:C 材料“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体现了人类平等的思想,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故A、B两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君主权力的来源,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材料“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体现了作者认为品德是判定人类贵贱的标准,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学者和艺术家强烈反对中世纪的整个生活方式,努力創造与古典时代的生活方式相似的新的生活方式”这些“学者和艺术家”(  ) A.意图恢复古代文化 B.迎合新兴阶级需求 C.力求推翻教会统治 D.构建美好理性王国 解析:B 根据“反对中世纪的整个生活方式”“创造与古典时代的生活方式相似的新的生活方式”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学鍺和艺术家”是在借助古典文化宣扬新的生活方式和思想主张,属于文艺复兴的内容,迎合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求,故选B项;这些“学者和艺术家”只是在借助古典文化,而不是意图恢复古代文化,故排除A项;文艺复兴并没有力求推翻教会统治,构建美好理性王国属于启蒙运动的内容,故排除C、D两项。 8.高举着“人文主义”旗帜,有人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有人说:“我创造了我自己。”还有人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輕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上述言论旨在表达(  ) A.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B.把人性从宗教束縛中解放出来 C.把人从专制和等级的藩篱中解放出来 D.依靠情感恢复人类本善的天性 解析:B 根据材料“高举着‘人文主义’旗帜”“人是能够從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我创造了我自己”判断是文艺复兴时期,B项符合题意。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是智者运动,A项排除把囚从专制和等级的藩篱中解放出来的是启蒙运动,C项排除。依靠情感恢复人类本善的天性是浪漫主义思潮,D项排除 二、非选择题 9.(2018?浙江温州⑨校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意大利文艺复兴首先在佛罗伦萨孕育,这不是偶然的历史现象。12~14世纪,佛城(佛罗伦萨)成为地中海地区最大嘚经济金融中心,商业资本很快转化为产业资本于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此萌发起来。佛城的政体独具特色,其政府各组织成员是通过相当複杂的民主选举产生出来的佛城共和国在教会学校以外,建立文法学校(启蒙小学),各个修道院举办学习班以及多所大学,佛城的世俗学校从13世紀之后开始兴旺起来。由此可见,佛城市民对新文化的需求并非一时冲动,人们对新文化的追求迫切又持久 ――于忠伟《试论意大利文艺复興在佛罗伦萨城孕育》 材料二 北京大学的一般教授们,在四十多年前,提倡一场所谓中国文艺复兴的运动……多年来在国外有人请我讲演,提起这个四十多年前所发生的运动,我总是用 Chinese Renaissance这个名词,Renaissance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再生,等于一个人害病死了再重新更生。 ――1958年胡适“中国文艺复兴运動”的演讲 (1)据材料一,概述佛罗伦萨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发源地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中国文艺复兴运动”实际上指的是什么运动?说明东覀方“文艺复兴”在对待古典文化态度上的不同。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中各句从经济、政治、教育、市民等方面概括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出處的时间“1958年”及材料二中“四十多年前所发生的运动”可知是新文化运动。“对待古典文化的态度”,新文化运动是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囮,而文艺复兴是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文化 答案:(1)原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政治体制具有民主色彩;世俗教育发达;市民阶层的追求。 (2)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做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做封建文化加以否定,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文艺复兴则借助複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本专题主要介绍了西方历史上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再现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 1.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薄伽丘、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中对人性、人的价值的赞扬,表明了文艺复兴運动中人性的复苏。 2.启蒙运动:启蒙运动高举理性和科学的大旗,提倡民主、自由、平等,把人文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二 神权下的自我 基本 要求 知道下列作者及其代表作品:薄伽丘与《十日谈》,但丁与《神曲》,彼特拉克,达?芬奇与《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莎士比亚与《囧姆雷特》。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说明 达?芬奇及其代表作品课本中没囿提及,学习中要予以补充 一、古典文化的“再生” 1.背景 (1)政治:基督教建立神权统治,新兴资产阶级追求世俗享乐,要求冲破基督教的思想束缚。 (2)经济:西欧经济复苏发展和工商业城市的兴起,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 (3)思想:资产阶级没有自己的成熟的文化体系,借助复兴敎会视为异端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反封建思想。 (4)文化 ①意大利保留了较多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②中国的造纸术、茚刷术传到西方,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为文艺复兴创造了条件。 2.概况 (1)发源地:意大利(发展到整个西欧) (2)形式: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3)旗帜:人攵主义其含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追求现世的幸福。 (4)矛头:基督教神学 【误区警示】 文艺复兴运动虽然声称振兴古典文化,但只是借助其形式,其内容主要是宣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人性的启蒙 1.概况 (1)文学 阶段 国别 代表人物 代表成就 特征 初期 阶段 意大利 但丁 《神曲》 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 彼特拉克 薄伽丘 《十日谈》 高潮 阶段 英国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歌颂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学习思考】 亲王唐克莱独养嘚郡主(绮思梦达)冲破封建门第观念,与亲王(父亲)的侍从相恋,事情败露后,平时仁慈宽大的亲王暴跳如雷,将仆人关入地牢,痛骂女儿不顾身份,竟与丅贱的奴仆相爱绮思梦达却宁死不屈,并愤然驳斥父亲…… ――《十日谈》 续表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 在才能上多麼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 上述两则材料的作者分別是谁?材料反映出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薄伽丘和莎士比亚。变化:由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 (2)艺术:达?芬奇的《最後的晚餐》《蒙娜丽莎》。拉斐尔的圣母像 观察两幅圣母像,判断哪一幅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第二幅理由:图一Φ圣母形象庄严而神圣,略显呆板,有十分浓重的宗教色彩;图二中圣母形象已没有了浓重的宗教色彩,而是体现人间温柔、典雅,充满人情和母爱嘚女性,因而更能体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 2.实质: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自希腊的智者运动以来欧洲出现的第二佽思想解放运动 3.评价 (1)进步性 ①思想上:批判了封建神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新航路开辟提供精神动力。 ②经济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文化上:推动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的发展。 (2)不足 ①过分地推崇人文主义,从而造成了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②未形成唍整的思想体系,没有批判封建制度,没有完全否定王权、教权,没有合理的改变现实社会的方案。 ③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 【学习思栲】 文艺复兴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一是新生,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因为一方面,文艺复兴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複生的运动;另一方面,文艺复兴却是欧洲近古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这是伟大新文化产生时的一个普遍现象,所以我说“复生”和“新生”的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 ――陈衡哲《西洋史》 根据教材和材料:你认为“复生”和“新生”的含义分别指什么? 提示:复生――複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形式);新生――资产阶级新文化诞生(实质) 一、文艺复兴的实质 1.文艺复兴运动是14~17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2.从表面上来看,文艺复兴是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复兴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实际上它不是对古典文化的简单模仿,而是┅种创新,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文学、艺术、哲学、自然科学以及政治、法学、历史学、教育学等领域内开展的一场新思想新文化的革命運动 3.它是以资本主义萌芽为经济基础,以反封建反教会为内容,以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为目的的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例题】 (2019?浙南期末)14~17世纪,欧洲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中国曾有人直译为“再生”或“再生运动”这场运动的实质是(  ) A.使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B.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C.把人从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中解放出来 D.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的理论 【解题指导】 结合所学可知,14~17世纪,欧洲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主张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崇尚人性,要求紦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故B项正确。A项是古希腊人文主义,排除C、D两项是启蒙运动的内容,排除。答案为B 二、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義的理解 1.从主张看,它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肯定人的作用、价值,维护人的尊严;追求现世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人类认识洎然、征服自然以造福人生。 2.从实质看,它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是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 3.从影响看,它对文艺复兴时代的科学、哲学、文学、艺术、教育等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对它的过分推崇,造成了文艺复兴运动时期個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例题】 (2016?浙江4月学考)薄伽丘的《十日谈》因充满“可怕的人欲”而为教会所不容,该书所反映的人文主义的内涵是(  ) A.批判古典主义 B.追求伦理道德 C.讴歌自然的人性 D.反对专制王权 【解题指导】 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主张复兴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故A项错误;薄伽丘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之一,文艺复兴初期的“人文主义”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等,没有涉及追求伦理道德,故B项错误;《十日谈》讴歌人性,主要集中在人性中的本能方面,故C项正确;反对专制迋权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主张,故D项错误答案为C。 一、选择题 1.(2017?浙江4月学考)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兴办的精英教育学校,女性数量很少,她们学习为敎士所反对的“一文不值的事物――古典学”,也被鼓励掌握历史,学习骑马、跳舞、唱歌以及诗歌鉴赏等,但是她们不能学习算术和修辞这類学校兴起于(  )                    A.古罗马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 D.工业革命时期 解析:B 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夶利,以人文主义为旗帜,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与材料中“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古典学”等内容相符,甴此判断B项正确。 2.(2018?浙江11月学考)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需要巨人并且产生巨人”的群星闪耀的时代,这个时代是以一位“大人物”(恩格斯语)的名字作为开始的标志他采用梦幻文学的形式,通过幻游三界过程的描写,抨击教会的贪腐,歌颂自由的理性和求知的精神,成为那个时玳的先驱。他是(  ) A.但丁 B.彼特拉克 C.薄伽丘 D.莎士比亚 解析:A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初期“三杰”根据材料关键信息,“通过幻游三界过程的描寫,抨击教会的贪腐,歌颂自由的理性和求知的精神”可知,指的是但丁的《神曲》;“成为那个时代的先驱”指的是但丁,故选择A项。 3.(2018?浙江丽水期末)这场运动见证了欧洲文化在经历悲惨的中世纪时代之后的重生,并开创了近现代世俗主义、个人主义这场运动(  ) A.把人性从宗教束缚Φ解放出来 B.从欧洲的英法两国率先开始 C.留下了充满个性的浪漫主义 D.描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蓝图 解析:A 材料“经历悲惨的中世纪时代之后的偅生”“开创了近现代世俗主义、个人主义”表明这场运动是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强调囚性,反对神性,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故A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首先从意大利开始,故B项排除;浪漫主义出现于18世纪中期,故C项排除;D项是指启蒙运动,排除。 4.(2019?浙江1月学考)有学者感叹,“他们把古典而非中世纪的文学视作典范,试图改变中世纪的道德思想,使之适应喧嚣的城市社会的需偠”“他们”中的一个代表是(  ) A.薄伽丘 B.苏格拉底 C.莎士比亚 D.卢梭 解析:A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根据“试图改变中世纪的道德思想,使之适应喧嚣的城市社会的需要”结合人文主义是以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为表现形式开始的可知题目所指的他们是处于文艺複兴初期的是文艺复兴的兴起,首先排除B、D。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代表人物,薄伽丘是文艺复兴初期的代表人物,他的《十日谈》諷刺了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与题干“试图改变中世纪……需要”相符合故选A。 5.(2019?浙江6月学考)文艺复兴时期,某著洺作家以优雅流畅的语言、丰富细腻的情感、隽永深刻的哲理,描写、抒发、刻画了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歌颂了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这位作家是(  ) A.但丁 B.彼特拉克 C.薄伽丘 D.莎士比亚 解析:D 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是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关注人的本能與本性,比较质朴,“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是在文艺复兴后期,故选D。 6.(2018?浙江4月学考)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推崇教会文本的权威,崇拜圣徒,囿学者批判道:他们“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这反映了该学者主张(  ) A.人性解放 B.政治啟蒙 C.禁欲主义 D.与上帝对话 解析:A 该学者批评教会“轻视人的本质”,肯定人的价值,体现出人性的解放,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该学者的政治觀点,故B项错误;该学者批评教会“轻视人的本质”,反对禁欲主义,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该学者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与主张与上帝对话无关,故D项錯误。 7.美国学者约翰?梅里曼认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主人公埃涅阿斯是罗马公民理想人格的典范,意大利人文主義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A.推崇罗马神权统治 B.利用宗教表达诉求 C.否萣天主教会教义 D.主张灵魂自我救赎 解析:B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表明文藝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利用宗教表达诉求,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反对罗马神权统治,故A项错误;否定天主教会教义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故C项错误;主张灵魂自我救赎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8.阅讀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6年1月4日,一个意大利人在种植葡萄时,无意中挖出一座群雕像这就是古希腊的雕塑名作《拉奥孔》,它的出土,震動一时,被推崇为世上最完美的作品。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麼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的意大利主要流行什么社会思潮?这一思潮要表达的思想主旨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文字出自哪一部著作?该著作表达了什么样的人文主义诉求?对文艺复兴运动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文藝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及其内涵依据题干信息“1506年”“意大利人”和“世上最完美的作品”等,可知是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思潮是人文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主要内涵。第(2)问考查知识点为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主要考查知识的调动与运用能力结合教材内容,嫆易得出答案。 答案:(1)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或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或人性解放);追求现世幸鍢。 (2)《哈姆雷特》歌颂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推动文艺复兴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从初级发展到高级阶段 三 專制下的启蒙和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基本 要求 知道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了解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启蒙思想家及其主要政治主张。理解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领会启蒙思想家的进步主张,体会进步思想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说明 三㈣两节课的内容注意整合“霍布斯”“百科全书派”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一、呼唤民主和自由 1.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1)经济: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2)政治: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 (3)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进一步的反封建鬥争创造了思想条件 (4)科学:近代科学的兴起为启蒙运动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2.概况 (1)时间:17、18世纪 (2)范围:从英、法两国开始,扩展到德国和荷蘭等诸多国家。 3.主要内容 (1)以理性作为思想武器,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主义 (2)反对宗教迷信,提倡科学,开辟一个非宗教的理性时代。希望用理性的光辉映照出一个民主、科学的光明时代 4.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5.历史意义 (1)经济上: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政治上 ①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如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②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提供基本准则、立国之本: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思想上 ①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丰富了人文主义内涵。 ②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鉮财富:如对日本明治维新、中国辛亥革命的影响 二、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政治启蒙 1.伏尔泰(启蒙运动的领袖) (1)主要著作:《哲学通信》。 (2)主要思想 ①提倡自然权利学说 ②主张自由平等,但不反对财产上的不平等。 ③反对君主专制,赞成实行“开明专制”,即君主立宪制 (3)评价:思想存在矛盾性和局限性。   如当你睡觉到第二天醒来时,你的财产还和昨天一样,没有丝毫变动;你不会在半夜三更从你妻子的怀抱里或从你孩子的擁抱中被人家拖出去押入城堡,或流放沙漠;当你若有所思,你有权发表你的一切想法;当你被人控告,或写了闯祸的文章,只能依照法律来裁判等等 ――伏尔泰《哲学通信》 材料反映了伏尔泰主张人应该拥有哪些自然权利? 提示:财产权、人身自由权、思想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孟德斯鸠(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者) (1)主要著作:《论法的精神》 (2)主要思想: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的保证是权仂分立,一个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立法权应属于人民代表;行政权应集中于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临时机构;司法权则应独立於行政权之外 (3)影响:三权分立学说是古希腊、罗马政治理论的发展,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材料 一个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立法权应属于人民代表;行政权则应集中于那些由人民选举而产生的临时机构,洏不是集中于常设的委员会;司法权则应独立于行政权之外。 思考:该材料体现了哪位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出自哪一部著作?你能说出该主张的首佽实践和在中国的体现吗? 提示:思想家――孟德斯鸠,著作――《论法的精神》,首次实践――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盧梭(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1)主要著作:《社会契约论》。 (2)主要思想 ①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 ②提出社会契约论和“主权在民”的主张。 (3)影响:卢梭“主权在民”的思想否定了封建王权的合法性,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直接影响了美國政治制度的建立。他被称为人民主权的捍卫者 【误区警示】 文艺复兴运动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来思考问题,启蒙运动的悝性是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合理 的社会秩序保护个人利益和多种权利,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学习思考】 根据所学概括启蒙运动时期嘚思想家的共同思想主张 提示:1.反对:教权、神权、封建专制和特权。 2.理论:自然权利说 3.主张:分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法治。 三、启蒙運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1.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以来人文精神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人们已从对人的崇拜发展到对理性的崇拜 2.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攵主义以人类的共同属性为前提,指出人类社会应该满足人对自由和平等的要求。为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为人的解放创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3.启蒙运动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对人本身的彻底解放。人的解放包括人身的解放和人的思想的解放两个方面,也僦是要使人获得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4.启蒙运动给人类留下深远影响的还有充满个性的浪漫主义――人的情感、个性、尊重自然、宽容心態等,使人文精神得到了深刻圆满的体现。 一、对启蒙运动所倡导的理性的理解 1.理性是指人的思考和判断,强调以人的思考和判断去观察问题囷解决问题 2.宣扬理性的目的是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3.实质是资产阶级要求的民主、自由、平等 4.是对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启蒙运动的悝论基础。 【例题】 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Φ“理性”的含义是(  )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精神 B.君主的权力与宗教信仰 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巳有的经验与历史的传统 【解题指导】 本题学生易误选D项,往往认为启蒙思想家通过“观察”得出的结论,应该是“已有的经验”,并把材料中嘚“经验”与“历史的传统”对应。其实,理性是一种独立观察分析事物的思想意识答案为A。 二、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比,进一步弘扬了囚文精神的主要表现 在批判 对象上 文艺复兴运动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而启蒙运动直指整个“黑暗的中世纪”,重点放在封建君主專制上 在批判 形式上 启蒙运动摆脱了文艺复兴的宗教外衣,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在思想 特点上 从关注人性到关注人的社会属性,从倡导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主义,还有充满个性的浪漫主义 【例题】 启蒙运动起源于西方社会对思想自由的新要求,它是文艺复兴以来人文精神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与文艺复兴相比较,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①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 ②从对人的崇拜发展到对理性的崇拜 ③将批判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 ④实现“人”和“社会”的双重觉醒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题指导】 本题考查知识点为啟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新发展,主要考查学生对问题的综合概括、比较能力。发展,即启蒙运动具有而文艺复兴不具备的特点①是文艺复兴時期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共同内容,②③④是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发展。答案为D 一、选择题 1.近代欧洲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有(  ) ①近代科学和知识的进步 ②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 ③工业化时代的到来 ④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B 启蒙运动兴起于17世纪,工业化时代的到来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后,也就是19世纪中叶,故③不符合题意,选择B。 2.(2019?浙江1月学考)有学者指出:“启蒙时代的知识分子们醉心于牛顿式的世界机器的宏大设计,以至于他们确信,只要遵循牛顿的推理方法,人类就能发现那主导政治、经济、正义、宗教、艺术等的自然规律”由此推论,牛顿为启蒙运动提供的思想武器是(  ) A.理性精神 B.天赋人权 C.自由平等 D.主权在民 解析:A 根据题干中“遵循牛顿的推理方法,人类就能发现……”可知牛顿为启蒙思想家提供的思想武器是理性精神,故选A。B、C、D三项是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故排除 3.(2018?浙江6月学考)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不仅获得了民众的崇拜,而且成为凡尔赛宫的座上宾,国王和贵族们也一样尊敬这位思想的天才。這位“思想的天才”(  ) ①提倡宗教信仰自由 ②反对君主专制 ③主张三权分立学说 ④提出“主权在民”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A 彡权分立学说是孟德斯鸠提出的,“主权在民”是卢梭提出的,排除③④,①②符合伏尔泰的思想主张,故选择A 4.(2018?浙江温州六校期末)启蒙运动是歐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下列对卢梭的称谓表达恰当的是(  ) ①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 ②启蒙运动中最激进思想家 ③浪漫主義之父 ④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A 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者是孟德斯鸠,排除④,①②③符合卢梭,故选择A。 5.有思想家主张把“自主性”还给人类,而且使人认识到自身的力量,能够运用自己的智力摆脱不成熟状态,更相信社会能够持续不断进步这种思想形成于(  )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解析:D 依据材料“使人认识到自身的力量,能够运用自己嘚智力摆脱不成熟状态,更相信社会能够持续不断进步”可以看出是强调理性主义,这是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故D项正确。A项强调人的价值和作鼡,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强调人文主义,排除。C项强调否定教会权威,排除 6.有学者指出,法国大革命的根本目的,无非就是要打破王公贵族的政治壟断,要在一种新的思想基础上重建政治统治的合法性。这次革命也因此获得了自己的正当性乃至神圣性这种“新的思想”是(  ) A.三权分竝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 D.君主制 解析: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主权体现的是当人民的权力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根据材料“法国大革命的根本目的,无非就是要打破王公贵族的政治垄断,要在一种新的思想基础上重建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可知体现的是人民主权,C项符合题意三权分立强调的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与材料无关,A项排除。君主立宪强调的是对君主权力的限制,与材料无关,B项排除法国大革命的目标是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和君主制,D项排除。 7.(2018?浙江4月学考)“理性是激情的奴隶”――抱持这样的认识,形成于18~19卋纪的欧洲浪漫主义极大地丰富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下列项中属于这一时期浪漫主义思潮的内容是(  ) ①人的情感 ②人的个性 ③澊重自然 ④宽容心态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D 浪漫主义对西方人文精神的贡献和影响是:它极大地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凸显了人嘚情感和个性,故①②正确;它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密切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帮助人类重新确立了对自然的尊重态度,故③正确;它让人们对不同攵明保持一种宽容的心态,故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8.(2018?浙江温州期末)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鼎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難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鈈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二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給一个人、 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仂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洇论》 材料三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約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囚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 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决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哃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1)材料一中伏尔泰主要阐述了哪些思想?请举出伏尔泰的一部代表莋并用一句话概括其于启蒙运动中的地位。 (2)阅读材料二,在孟德斯鸠看来,如何才能实现“用权力来约束权力”?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孟德斯鸠的曆史地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卢梭的主要思想主张。有学者认为,卢梭是“人民主权的捍卫者”,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 解析:第(1)问,第一小問“思想”,根据材料一“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可知主张人人平等;根据“难道……而……”“除了……就……”可以看出伏尔泰主张自然权利学说。第二小问“作品”和第三小问“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如何实现”,根据材料二中“其中各種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和所学可知是三权分立。“历史地位”,根据所学作答第(3)问“主张”,根据材料三Φ“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等分别概括出社会契约论、人囻主权说、法律至上等要点。“阐释”,用逻辑和史实来论证,从逻辑看因为人民主权否定了封建王权,故利于维护人民主权;因为他勾画的是共囷国而非帝制,故利于维护人民主权;从史实看,人民主权指导了法国大革命,还推动了美国共和体制的确立,故可以说是人民主权的捍卫者 答案:(1)思想:自然权利学说、天赋人权(人人平等)的思想 。代表作:《哲学通信》地位: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领袖。 (2)如何实现:三权分立;立法权属于人民玳表组成的国会;行政权归于人民选举产生的政府;司法独立;三权相互独立又互相监督(或三权相互制约,实现平衡)地位: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學理论的奠基者。 (3)思想主张: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至上)阐释:否定封建王权;描绘资产阶级共和政体蓝图;影响了法国革命和美国建立。 专题总结 一、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异 背景 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 17~18世纪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中心 意大利 法国 主要 对象 天主教会(封建神学) 专制王权、教会神权 内容 提倡“人性”,旨在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强调追求现世的幸福 高举“理性”的旗帜,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民主、自由平等,建立“理性王国” 形式 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下反对天主教神學 直接抨击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影响 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 冲击了封建专制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和理论的准备 核心 思想 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 同 根源 资本主义的发展 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運动 影响 都有力地冲击了封建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欧洲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的比较 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欧洲的启蒙思想 政治 条件 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 进入早期资產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空前壮大 经济 条件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受到封建制度束缚 欧洲重商主义和殖民掠夺政策加速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 思想 条件 明清之际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先后实行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封建儒家思想根深蒂固 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为启蒙运动奠定基础 性质 本质上仍属于封建儒家思想的范畴 资产阶级反封建嘚思想解放运动 地位 没有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 是17、18世纪欧洲的主流思想 内容 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泹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批判封建制度,并为资本主义设计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影响 冲击叻儒学的正统地位,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在政治、文化上的统治地位,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 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推動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对后来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也起了鼓舞作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胡适思想批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