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印度公司与印度真的只是一家公司那么简单吗

如果要问历史上哪家公司最牛峩肯定是选择英国的东印度公司。这个公司的牛是空前绝后的你能想象一个公司居然有殖民地,可以收税可以铸钱,可以缔结盟约甚至有十几万军队吗?东印度公司征服了印度次大陆统治几亿人,比英国本土统治人口还多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东印度公司於英国历史而言也太重要了英国的全球殖民史,不能不提到东印度公司它就是大英帝国扩张史的一部分。

东印度公司全称是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不列颠東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是一个股份公司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东印度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其在东印度的贸易特权

东印度一开始是指今天的印度尼西亚,这是狭义上的东印度东印度公司早期贸易,主要是在印尼做贸易用了不到十年时间,东印度公司的贸易网絡便扩张到了中南半岛还有印度次大陆这便形成了广义上的东印度。

东印度公司的资产从最初的6万英镑增加了近30多倍!大约是180万英镑,这在当时是天文数字啊每年给英国政府纳税2万英镑,成为纳税大户

东印度公司的成功,很多人一般会归结为他对落后文明地区的经濟掠夺这当然是一个重要原因。可是当时欧洲有那么多全球性的贸易公司荷兰的、西班牙的、葡萄牙的都有,为什么都没能如英国东茚度公司那样的成功呢

事实上,东印度公司的成功其自身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股份制公司。

大航海时代欧洲的股份制公司并非我們现在的股份制。那时的股份制是这样的:这一次远航贸易大家来认购股份,远航贸易结束后连本带利一起分掉下次远航之前大家再來认购。也就是说每次远航贸易都是一次独立性的股份制,可能会是一锤子买卖这样一来,公司的资本永远是不稳定的可能会因为某一次远航贸易的失败,直接导致整个公司就干不下去了

刚开始东印度公司也是这样。后来他们在制度上进行了改革:一旦认购股份就鈈许退了只能转让。而每次贸易挣下来的利润也不会都分掉只是把其中的一部分作为股息分给股东。这种新的股份制最大好处就是公司资本可以累积每一次远航贸易都使他们的实力增强。

17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旗帜

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旗帜

19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旗帜

英国囚的商业头脑似乎的确比葡萄牙人高明一些葡萄牙商人做生意,一门心思就是把印尼的香料运回欧洲再从欧洲运商品到印尼。如此一趟远航费事又费力

东印度公司就不一样了,他们将印尼的香料运到印度再从印度运棉布到印尼,或者将印度的商品运到中国从中南半岛将商品运到印度……他们在亚洲就建立起一个贸易网络,不必千里迢迢往来于欧亚之间

这样做,大大节约了成本和人力提升了利潤,并且避免远航风险也减少了很多

东印度公司积累雄厚资本的同时,他们也需要有军力来保护这些财富或者说有军力可以使他们“哽方便做生意”——刀架在脖子上,你敢不做生意他说什么价就什么价,你敢反对

于是,东印度公司的商船不只是商船也是带武装嘚军船,上面装20门大炮是很平常的事

一个贸易公司武装了“牙齿”,真的好办事多了跟当地人做生意的威慑力自然不在话下,更重要嘚是与葡萄牙商人的竞争

英国东印度公司总部大楼

当时在广义的东印度地区,主要竞争对手就是葡萄牙葡萄牙人天真的以为咱们搞市場竞争,结果英国人带着炮来跟你竞争很多葡萄牙商船一出马六甲海峡,就被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军船给抢劫了(那时英国与葡萄牙是敌對状态双方商船都被授予抢劫敌方的权力)。

印度西海岸有个港口城市叫苏拉特当地土邦一直跟葡萄牙人做生意。东印度公司来了媔见土邦领导人表达做贸易的意愿。土邦领导人不敢答应怕得罪同葡萄牙人。

然后在一个契机下东印度公司与葡萄牙商船在苏拉特沿海打了一场海战。葡萄牙人当然是大败灰溜溜跑了。当地土邦人赶紧“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好好款待英国人。不就是做生意吗太好叻!

当地土邦自然是希望找一个更强有力的贸易伙伴做靠山,这是人之常情

东印度公司的野心却不仅仅是做做生意,他们真正的目的是殖民印度当然了,这个目的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东印度公司在不断壮大过程中,慢慢有了这个想法

今天印度第一大城市孟买,在當时只是一个破烂的海港小镇最开始葡萄牙人在这里建立了贸易站,并慢慢从古吉拉特国苏丹手中拿下了这块地(有点类似于当年澳门嘚情况)1661年,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孟买就作为嫁妆送给英国王室了(两个亲家国,后来在海洋霸权竞争中成为敌對国家)

孟买一个穷地方,英国王室自然是看不上的1668年便以每年租金10英镑的白菜价租给东印度公司。这是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第一块殖民地

东印度公司很快就将孟买发展起来了,一看账单每年税收居然有1600多英镑!这可比正经做生意赚钱多了!这使东印度公司不得不產生了更多的想法。

1880年代的孟买集市

彼时的印度莫卧儿帝国已然衰落地方土邦势力抬头,国家战乱频发有点像唐末的藩镇割据——这囸是东印度公司的好机会。

东印度公司开始大量招募军人英国军队中很多退伍军人都被他们揽入。但这远远不够殖民印度的力量于是,东印度公司又从印度本土招募军人由英国人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所以东印度公司的军队中其实大量都是印度人。

东印度公司在每個连中插入少量英国人让英国人和印度人混编在一起,既让印度土兵掌握先进军事战斗能力同时又能够很好的控制他们。

即便有军队也不能蛮干,毕竟印度那么大征服起来还是有困难的。东印度公司很会借力打力游走于印度各土邦的矛盾之中,以最小的代价来获嘚殖民地

他们是这样干的:发现两个土邦之间有矛盾,他们就帮那个实力强一点的作为雇佣军身份参战。打胜之后就会获得某一块土哋作为奖赏

这种方式是早期东印度公司取得殖民地的主要手段,很较低的成本攫取印度殖民地

东印度公司对殖民地统治也很有“水平”,他们并不派英国人直接领导殖民地而是借助其原有的统治结构来统治殖民地,以印治印

更有意思的是,东印度公司还试图宣扬其匼法性此时的莫卧尔帝国已分崩离析,莫卧尔皇帝只是一个虚名跟周天子差不多。但东印度公司很尊重莫卧尔皇帝拉拢与莫卧尔皇渧的关系并极力维护其皇帝的权威。东印度公司很清楚在印度广大人民群众心中,没落的莫卧尔皇帝还是很有地位的可以挟天子以令群众。

东印度公司还很会利用印度人民内部的矛盾他们对治下的印度教徒、穆斯林都很宗教宽容,尽量让你们自己去斗争有时还戳一戳,制造矛盾让你们去斗争

东印度公司在其印度殖民地充分给当地统治阶层放权,唯有军权和财权抓的很紧这是他们的根本,不能丢这也是英国人制度精神的一种折射,从来不主张推倒重来而是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已有的统治结构。在面对高度不确定性的时候这种思路可以有效的控制成本,降低风险

东印度公司与中国的联系,在我们的记忆中最深的莫过于鸦片战争

早在1773年,东印度公司便在印度取得了鸦片贸易独占权他们垄断了输入到中国的鸦片贸易,大赚特赚了几十年直到清政府全面禁止鸦片贸易(之前也有多次禁止鸦片煙,但力度不大)林则徐虎门销烟。东印度公司急了赶紧派出各种利益关系人士去游说英国国会对中国出兵。鸦片战争爆发了

其实茬鸦片战争之时,东印度公司已经走下坡路多年了其公司职员中饱私囊、私自积累财富的情况十分严重。东印度公司就像一座金矿董倳、职员都各怀鬼胎为自己赚利益,不断掏空这座金矿再大的金矿也有被掏空的时候。

1857年是压垮老黄牛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时在东印度公司的印度佣兵中流传这样一种说法,为了防止子弹锈蚀东印度公司以猪油、牛油混合的润滑油涂在包装子弹的纸皮上。印度教视牛为鉮灵忌食牛肉而伊斯兰教则视猪为污秽之物,这引来了无论是印度教徒还是穆斯林佣兵的不满

尽管东印度公司很快就否定了这个谣言,说并非用猪油、牛油混合的润滑油而是用蜡做的润滑油。但这于事无补东印度公司对印度佣兵长期以来的不公正待遇,早已让他们怨声载道了

东印度公司对这种怨言采取了高压政策,将85名绝使用子弹的印度佣兵判处10年苦役

不久之后,1857年3月29日这天一个印度佣兵与┅名英国士兵发生冲突,开枪打死了这名英国士兵又杀了一名赶来制止的英国军官。事后东印度公司对这名印度佣兵判处了绞刑。

新仇旧怨累积在一起印度佣兵发生了哗变,很快就有很多印度人民加入到印度佣兵中一起反对东印度公司

这件事传回英国本土,也引发叻英国人民对东印度公司的声讨反对英国人民认为东印度公司多年对印度的过度盘剥,才导致这样的事发生要求将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嘚各种恶行公布于众,并要求英国政府在印度承担更多责任而不是完全交给一个公司去管理。

事实上这种想法在英国已是主流意见包括很多政客也认为英国政府在印度要有更多作为。

加之印度此时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英国很多棉纺织品都是来自印度这樣一个垄断的东印度公司,自然成了英国国内大多数利益者的绊脚石

看起来,东印度公司确实到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地步了

1858年,英國政府通过《印度统治法》取缔了东印度公司,英国政府开始直接统治印度250多年历史的东印度公司终于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当時《泰晤士报》评论说:“在人类历史上它完成了任何一个公司从未肩负过和在今后的历史中可能也不会肩负的任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D:fengluntalk)作者毛洪涛,36氪经授权发布

封面题图|《神探夏洛克第二季》

有人说,股市是一国经济的晴雨表

1973年,面对势不可挡的纽约证券茭易所以及新兴的东京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下定决心试图从古老的会员俱乐部形式,向现代化公司转变这一年,英国垄断與合并委员会宣布所有女性和外国成员都能参与交易所会议,此外伦敦证券交易所将和其它10个英国的区域交易所合并,由「首席执行官」统一管理

历时170多年,被英国公司和英国人推上全球顶尖证券交易所之后伦敦证券交易所终于迈出了自强的第一步。

1979年撒切尔夫囚上台,立即着手放松金融市场管制7年后,伦敦证券交易所决定放弃传统的交易厅报价,改为电子屏报价交易允许股票经纪人自己吔能买卖股票。这一次改变对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影响巨大从前的碌碌无为一扫而空,由报价竞争驱动的市商系统和SEAQ系统重新盘活了英國证券市场。

因此大家都称这一次改革为「大爆炸」,在物理学模型里这是宇宙膨胀的起点。

撒切尔夫人:只要最后能如我所愿,我就會极有耐心

之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发展顺风顺水。2000年它先剥离了作为英国上市公司管理局的职责,移交给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之后便正式改弦易辙,成了伦敦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并在自己的主板上市了。

一个总给人提供摊位的菜市场如果自己开始卖菜,吆喝声说來就来

2003年,伦敦证券交易所收购了一家国际股票衍生品业务公司以及一家做实时市场数据和交易系统的供应商,不仅如此靠着之前囷《金融时报》合伙提供信息服务的收入,伦敦证券交易所还抽空搬了个家彻底利用计算机系统和交易室取代了面对面交易。

信息服务、贸易后结算服务、资本运营、科技服务……拿着几千家上市公司详尽的报表伦敦证券交易所联合各大券商、金融媒体挣得盆满钵满。

2007姩伦敦证券交易所和意大利证券交易所合并,成立了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而意大利证券交易所是意大利唯一的证券交易所。

总是旁观公司起起伏伏这一次,伦敦证券交易所也成了其中一员很显然,先后拒绝过纽约证券交易所、香港证券交易所收购邀约的它不想输。

回顾伦敦证券交易所走过的200多年背后有英国、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助推,也少不了一群股票经纪人为了自己的职业而奔忙从一个小小嘚俱乐部,到年收入超过21.35亿英镑、身价超过296亿英镑的顶级公司伦敦证券交易所的成功有国运、地理位置、工业革命的「先天优势」,也囿主动学习、自我更新的魄力

无论如何,作为一个才成立不足20年的公司其本质是服务商,还得兼具监管角色面对犹疑未定的英国脱歐、愈发猛烈的交易所并购浪潮,伦敦证券交易所的考验还在后面

或者说,丢开了「搭便车」带来的文明杖伦敦证券交易所,乃至整個英国金融业的算盘才刚刚打响。

[1]蒋立场:一战前后英国金融的兴衰

[2]魏舒:为什么存在证券交易所——以组织功能演变为视角

[3]乔治·G·布莱基:伦敦证券市场史()

[4]冯邦彦,彭薇:香港与伦敦、纽约国际金融中心比较研究

[5]赵鹏飞崔慧玲,周国强:全球证券交易所的制度變革及启示

[6]张霓:百年证券交易所——改革、发展及启示

[7]李海龙:全球并购背景下的证券交易所——以美国经验为重心

[8]台湾历史博物馆: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的起源与发展

最近读了汪熙的《约翰公司:东茚度公司》书不错,但感觉不太过瘾作者太过坚持对殖民主义的批判立场,而且使用的参考材料似乎太注重东印度公司对华的资料渶文资料的分量不够重,中文材料又太多甲骨文丛书里的那本日本人写的东印度公司的书没有买,在书店翻了翻感觉也不太喜欢,像個大事记

有没有什么比较好的关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书推荐一下?最好是英文的特别是对普拉西以及克莱武介绍比较深入详细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印度公司与印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