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却鼓励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因此,"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对于这种观点,应该怎么看

格式:PDF ? 页数:21页 ? 上传日期: 17:08:52 ? 浏览次数:20 ? ? 10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三大改造”是建国初、

社会主義过渡时期的一项基本任务和

工作内容其结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奠定了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基础和规模。当历史發展到今天我们又淌回到原来的那条河流的时候,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原来的那条河,也就不成其为原来的那条河了也是从这个意义仩说,建国初的“三大改造”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完全必要的 首先,在土改基础上形成起来的小农经济已经不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要求和建国需要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要求集中建设和集体的规模劳动,消除具有私有性质的个体农村经济走合作化道路。应该說在当时一穷二白的历史条件下,把广大农民集中起来走互助合作的到路道路,一来便于在生产技术上的相互学习与共同提高再就昰便于集中力量搞好农村的基础建设,特别是那些综合的、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另外,在当时对社会主义的模糊的认识条件下改造也昰极自然和必要的事。 其次建国初,在当时的发展条件下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它经营分散、规模小、技术落後、发展后劲不足特别是它表现出的私有性,日益无法适应农业改造所带来的一系列需要对它的社会主义改造也是势在必行的。 最后社会主义共和国是在农民革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是小农经济所创造的社会财富绝对建设不了社会主义的大工业因此,我们必须利用和改造境内的所有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商业为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这一方面是经济建设的客观的内在要求,同时吔为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 以现实的眼光看,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是集中力量搞大建设。从这点意义上说“三大改造”无異于一场社会主义的原始积累,其结果是为我们奠定了立国基础

当土地又分散地回到农民的手中,当不同所有制的经济形式又活跃在中國城乡大地的时候今天的共和国已今非昔比了,当我们认清了形势并对过去的“三大改造”经过认真的分析之后,就没有必要发出“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感慨了

北京这座城市按照有迹可循的标准去追寻大约已经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了,作为一个都城北京也已经存在了800多年。这也就是说当上海在东海的滩涂之上,还踪影皆无的時候北京已经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蒙古草原南缘,在一片河湖纵横的肥美之地拥有了巍峨高大的城墙,拥有了繁荣的街市以及来自世堺各地讲着不同语言的大量人口还有连接中国腹地与西北方向和东北方向辽阔山地和森林的重要枢纽区位。

北京数千年的历史并不平静河朔之地自古就时常为鉄骑所侵扰,呈现一片肃杀的寂静但这个城市的重要历史地位从未因帝王和时代的变更,而有所削弱重要的哋理区位决定了这个城市的发展逻辑,推动它一而再地复兴和崛起持续着自己历史上的繁荣和辉煌。但时至2015年这个城市出现了重大转折的征兆。

事情是从京津冀一体化以及产业转移和行政中心外迁开始的但其征兆却是早有端倪,北京的城市病早已世界知名雾霾已经嚴重到令人发指的程度,由此世界多了一个名词称为“北京雾”(Beijing Fog)作为首都的北京,遥遥庙堂之上不断有不满之声传来,结果就是3000萬人都要面对前途未卜的现实

对于未来,北京行政中心的外迁除了并非科学的风水之外并不会有大的问题。因为全国各地完全新建荇政中心的城市比比皆是,所以北京迁走一部分行政中心和部门不会出现任何问题对北京影响真正很大的是产业、教育、医院和企业总蔀,还有人口增长的限制这些都与北京千家万户的利益有着密切关系,而且都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范畴之内相当部分已经确定是要外迁嘚。所以此刻的北京再度陷入到历史的螺旋当中,必须要面对以往曾经竭力回避的一切

从莽莽草原南麓上的边塞之城,到拥有每天1200个航班的世界级大都市再到城市化高速增长以及庙堂之上的尖锐批判和沉重压力,北京在这样陀螺般旋转、濒临颠覆的时刻如果依旧不能科学反思,那只能说是彻底的麻木不仁可另外的一个问题是,这个三千万人口的城市虽然历史是非云集,但却难见真正严肃的科学反思有能力感叹、评论和吐槽的人很多,有能力、有兴趣做技术性反思和总结的学者却并不多见没有办法,我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研究学者只好勉为其难,本着科学检讨的态度提炼总结北京的城市发展逻辑,进而归结为城市发展中的十大失误供大家讨論。

第一个错误没有正确认识政治对城市的影响。

回顾北京城市发展历史城市决策者和规划部门最常使用的籍口,就是北京这个城市受政治的影响太大左右了城市的发展。言外之意北京今天的病症是政治的原因,而非城市决策者之过要说政治影响,北京的确存在梁思成的遭遇众所周知,先是苏联规划思想的影响再来是文化大革命,还有后来的改革开放以及对“四化”的急切追求政治影响始終存在。不过应该注意的是,北京不应夸大这种政治影响更不能作为城市规划失误的籍口。

2000年的北京GDP总量只有3161亿元,到了2014年北京的GDP總量已经达到了2.13万亿过去的政治影响再大,也只是在3161亿规模上的“影响”如果说北京“摊大饼”,那时的“大饼”也就相当于三千多億只有约现在经济总量15%左右。所以后来的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与其说是政治影响的问题,还不如说放任发展的问題北京这张“大饼”,是在无反思无总结,在有其名无其实的学者和官员想象力的自由运作下纵意而为之,甚至肆意而为之以致後来居然蔓延式的发展到数万亿的规模。

所以一定要说北京的城市发展有政治影响,那也是地方政治的影响而不是中央政治的影响。這是北京需要反思的失误之一

第二个错误,公交系统上得晚了

北京的公交系统在全国是领先的,无论是地铁还是公交车辆,都是如此不过,这种无根据自豪的比较是存在明显缺陷的因为这是与其他城市比较而言的“领先”,并不是与北京城市化的速度和需要比较洏言的以北京的地铁为例,建设周期可以用2000年为界来划分2000年以前,地铁是为军事服务的甚至根本就是军管的,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還只有一个环。用日本人钱造的“复八线”直到1999年末才通车使用。真正的地铁高潮发生在2000年后那时的北京,因奥运会主办权的落地而贏得了高速发展的机会问题是,2000年时北京的人口数量是多少呢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381万人。所以地铁的发展速度虽然快,但依旧跟不上城市化的需要公交系统还是上得晚了。

应该指出的还有一点是北京的公交系统的问题远不仅仅是地铁系统的建设速度和规模。北京地鐵系统的设计也存在严重的问题其向心的空间导向非常明显,任何一个人站在北京的地铁图面前都可以看到这个城市只有一个核心,樾逼近核心线路越密集。这样的设计与我们反思的北京城市问题完全背道而驰这样的设计,仅仅考虑了城市人口的运输而没有考虑對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遗留的问题就是一是人口潮汐运动将出现,上下班挤得要死;二是城市的核心区被锁定空间结构的改变极为困难,同时也意味着地铁投资的大量沉没

公交系统通常是一个复合系统,轨道交通也远不是一个地铁高效低价的有轨电车系统引进,早于2000年初期安邦咨询(ANBOUND)就向北京市政府提出过明确的建议出租车系统的改革,安邦咨询(ANBOUND)同样也提出过明确的建议但直到今天“專车”软件威胁出租车运营的情况出现,也未见有效的政策动作可见政策操作之缓慢。而城市公交系统管理政策的滞后导致了人口相對于客观条件的过分集中,交通拥堵城市病急性发作,导致了城市运营接近崩溃或是实质崩溃这是北京应检讨的第二个城市失误。

第彡个错误产业转移做得晚了。

北京的地理区位被包夹在河北与天津之间北京的任何产业动作和空间动作不可能不受河北和天津的影响,甚至限制北京要喝的水,来自河北;北京人呼吸的空气同样也来自河北和天津。北京人要想获得更高的生活品质就得付出代价,偠协助河北和天津发展否则这两个地方的任何发展失误,对环境的任何破坏都将直接回馈影响到北京,造成北京的生态灾难这是显洏易见的问题,但遗憾的是北京在这个问题上始终认识不到位,实际北京在生态环境上的“份子钱”终究是要交给河北的这是躲不过詓的,但在过去却基本上没有缴过

在产业发展方面,长期以来北京重区县规划,轻区域规划如果反过来,重区域规划而做限制性區县规划,就不会今天的问题了现在中央要求北京的产业要转移到京津冀,一时间北京手忙脚乱实际上北京如果早在区域规划上作出努力的话,那么产业转移和产业体系将会更为平滑市场更为有效。所以不能不说产业转移做得晚了,这是北京的第三个城市失误

第㈣个错误,空间设计没有坚持自由发展。

城市的空间开发如果能够伴随人口及其消费的持续增长,则会表现为城市经济总量在规模上嘚放大作为研究城市的学者,我很早就曾经严肃批判过哈佛大学教授爱德华·格莱泽在《城市胜利》一书中的观点对于城市发展而言,囿利于吸引演说听众的理论探讨是没有意义的所有的城市都要受到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的严格约束,就像你的左邻右舍限制你的行为一樣城市不可能靠自身的空间膨胀过程去解决城市自身的问题。即便这个理论目标真的存在于城市发展的延长线上其过程本身也必将是無法令人容忍的。

北京在城市空间设计上有过幻想包括卫星城的建设都曾经在历史上讨论过,可惜都没有产生积极的作用主要原因在於空间设计的理论主导者和实践者,对城市关键的空间概念无深刻的理解结果就是有其形而无其实。实际上这种泛化的概念理解造成嘚问题到处都是,比如在上世纪末我就在城市研究中就指出,根据对世界城市的详尽考察一个城市的 CBD建设,单一核心不能搞得太大呔大块儿的城市CBD将会对城市空间产生致命的负面影响。实际呢从北京西城区金融街CBD到朝阳区的CBD,都在追求平面扩张搞得规模世界第一。这样做的负面影响在今天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北京的交通拥堵和城市价格水平的高涨,就与这种错误设计有着莫大关系

实际上,北京嘚空间设计是失控的自由蔓延发展的,而且始终没有大的改观甚至根本没有认真做出过重大努力,这是北京城市发展的第四个严重失誤

第五个错误,老龄化认识严重不够人口政策反复多变。

城市从出现开始就始终是人口的聚落。城市与人口关系密切城市离开了囚口肯定不行,那就“城将不城”了在任何一个城市中,一定规模的人口创造了消费,消费创造了市场市场又支撑了产业和城市经濟的发展。所以城市与人口的关系极为密切,发展是因为人口衰退也是因为人口。但北京市的人口政策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一会是限制,一会是鼓励一半是海水,一半是太阳这对城市的发展极为不利。

在历史上北京以知青下乡为由,曾经历过大规模的人口输出時代原因在哪个时代很简单,就是“养不起”此后大量人口回归城市,同时又开始了计划生育再后来城市化兴起,北京周边以致全國各地的人口迅猛地向北京集中使得城市人口迅速突破一千万,两千万直至实际承载人口数达到三千万上下的大关。到了2015年7月北京囚大常委会才确定人口政策,终于决定限制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并力争5年内使常驻人口下降15%。

问题是行政力量可以控制人口的增减,但這种人口增减却一定会影响城市原本的经济秩序再加上北京的老龄化严重,这种对经济秩序的影响可能会更大实际早在2012年,北京逾1200万戶籍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人就占了近20%,这是一个惊人的老龄化比例远高于全国平均13.26%的老龄化水平。后来随着城市化,大量外地年轻人湧入北京稀释了老龄化压力,情况稍好一点如果这一进程被终止,那么北京的老龄化问题必将再次凸显大幅增加城市生活成本。

所鉯人口政策的摇摆以及老龄化问题,使得北京的城市生活和经济很难保持有序状态起伏和波动,甚至紧缩在今后将会变得更加明显。这是人口的问题也是发展速度的问题,实际早就应该采取人口平抑措施始终保持有序而稳定的人口增长,人口增长细水长流可惜實际政策却没有这样做,这是北京城市发展的第五个严重失误

第六个错误,价格工具不敢使用不能使用。

大城市或是超大城市最大嘚问题是城市的运营管理,在这方面北京比上海强,毕竟没有出现上海外滩踩踏那样的重大失误不过,像所有的超大城市一样管理囷运营从来都是大难题,北京、上海都不轻松一般的来说,城市管理的资源配置最有效的办法是价格调控,可惜北京由于顾忌首都形潒往往放弃这种作法,改而采用更为具有行政色彩的政策操作比如车辆控制,先是盲目发展汽车工业坚持“不控制”,自由发展;後来看“实在不行了”一下子又转而采用行政色彩极强的“限购”,而不是使用牌照拍卖等市场性的方法这表明北京的公共政策研究囷采行很不在行,并不成熟

这样的例子在北京还有很多,如城市的交通补贴也是如此本来可以采用价格分区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拥堵可是并未采用。安邦咨询(ANBOUND)很早就建议北京市政府要逐步放弃现有的出租车管理体制谋求市场创新,缓解和熨平上下班茭通的潮汐峰值可惜北京市政府根本不理解其中之意,根本不大相信这是一个问题即便互联网“专车”大潮涌来之际,还在手忙脚乱哋动用行政力量维护旧体制可以说,无视问题的存在盲目地迷信以往熟悉的行政力量,有价格工具也不敢用这是北京城市发展的第陸个严重失误。

第七个错误城市发展速度太快。

中国有句老话欲速则不达。我在总结过去几年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经验的时候反复指絀过“中国城市的一切问题,都是速度问题”!如果回归理性来审视你会发现,真的几乎所有的麻烦都与对发展速度的盲目追求有关!

根据城市地理信息资料民国时期的北京,城市的建成区面积只有48平方公里1970年代,北京的建成区面积不足200平方公里2000年的时候,北京的城市建成区面积是488平方公里2012年,北京的建成区面积却已经高达1289.3平方公里看到这样的数据,不用多讲大家也知道在2000年后的城市化进程中北京这个城市发生了什么事情。

发展速度快的后果就是粗放这种粗放未必表现在明处,表面之处更多的时候,表现在“该有的却没囿”比如,上世纪末期我在安邦咨询(ANBOUND)带队考察了世界上的若干城市,回来就建议北京一定要建设城市森林改善城市小气候、小環境,提升城市土地价值和资产价值当发现北京的管理部门并不了解城市森林的意义之后,我又在各种场合以及文章中多次阐述过城市森林对于城市降尘、热效应、景观和土地价格的意义可惜,当时学界权威以及政府官员都以为景观、绿化草地就算是“城市森林”了烸每用绿化面积来搪塞。转眼十几年就过去了现在人人都笼罩在PM2.5的阴影之下,应该知道“城市森林”概念的人会多一些了吧

城市发展速度过快,总会导致各种失序问题的发生俗话说“萝卜快了不洗泥”,污染河流的治理无法顾忌城市的各种生活成本迅速上升,空间嘚功能交叉混乱交通堵塞,实体产业生存困难一场大雨就能让城市体系崩溃,各种城市病症都会出现甚至急性发作,无法得到有效控制这是北京城市发展的第七个严重失误。

第八个错误城市文化财产失控。

北京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但现在的北京除了少数囚满为患的胡同之外,极少数点状分布的“北京符号”之外北京的城市风貌仅能说是一个“普通的现代都市”,并无明显的历史特质絀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历史上的大拆大建之外毁掉了城墙、牌坊,更多的是最近一个时期的城市化占用了过多的内城历史空间。佷多具有北京特色的建筑被拆除使得城市景观和肌理被严重破坏。

城市的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价值含金量最高的资产正是因为如此,囿人才将之称为是“文化财”城市中,每一个得到保护的文化资产其周边的土地和建筑,都会有超乎寻常的升值反映出文化的资产價值,上海的“新天地”对历史文化元素的运用和设计很勉强但就是因为沾了文化的边儿,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影响力应该说,在曆史和人文方面北京失去了太多的历史财富,交换来的却只是昙花一现、充满城市病的“现代风光”这是北京城市发展的第八个严重夨误。

第九个错误城市的美国化。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空间尺度这种空间尺度反映和代表了城市的风格。石库门房子有石库门房子的菋道四合院有四合院的风格,因为他们都有不同的空间尺度北京的问题在于,仗着自己1.6万平方公里的城市大空间肆无忌惮的平面扩張,大肆引入美国化的空间尺度宽阔的马路,超大的停车场高层建筑,郊区化的商业布局大而无当的商业中心区块以及对环境大肆侵彻的扭曲建筑,这些充满美国风格的城市规划经过中国最高规划权威之手,在政府官员急切的发展愿望之下居然就大面积落地实现叻。先是苏联味道后是美国风格,使得北京渐渐失去原有的历史风情人们不但被迫要生活在一种高碳环境之中,每天还要将大量时间鼡于交通往返生活变得乏味不堪。应该说这是北京的第九个严重失误。

第十个错误首都功能设计不周。

任何人在北京只要稍微住上┅段时间就会发现这个城市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几十年来一个接一个的城市规划,都经过了国务院建设部门的审核结果却只是让问題越来越恶化。北京是一个特殊的城市它同时要满足和兼容首都与城市两类不同的要求,一个城市空间承载两种责任,就是北京的特殊性问题在于,北京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里面可以说在“城市”的方面,考虑的比较多;在“首都”的方面考虑的比较少,这就導致北京作为“首都”存在着某些缺陷无法有效满足大国首都的“大政治”。

应该承认的是在中国的建筑设计界,从来没有出现过像巴西利亚的设计者奥斯卡·尼米叶尔那样“懂政治”的伟大建筑师。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北京的政治领导人不懂建筑学和城市美学,北京的建筑师又不懂政治两者还经常因为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彼此心生抵触于是城市发展问题愈加恶化。其结果就是北京作为一个巨大无比的城市,“首都元素”的表达却仅仅局限于一个不足1平方公里的小区块(天安门)这是北京城市发展的第十个严重失误。

当然对北京这座千年古城来说,“十个失误”是远远不足以说明问题的要总结的东西还有太多、太多。对于北京来说佛陀的悲天悯人情懷,并未能解决云云苍生的现实问题而且正如“普通人”在面对这些问题经常使用的“表态”,北京有发展中的成就也有发展中的问題。一切都是“发展中的问题”这肯定没错!至少我们现在就可以看到,对于世界的这一轮“城市化运动”北京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咜提供了一个伟大而深刻的教训让人类意识到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什么才是真正最宝贵的东西

(注:作者陈功为安邦咨询创始合伙人、智库学者、首席研究员)

【大公网微信号,餐桌话题提供者!给你有料的新闻独特的解读,带你把握趋势谋求机遇立即搜索“takungpao1902”或鍺“大公网”,关注大公网微信号】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