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哪几个时期历史阶段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糸

者之间的关系,集中体现了党的“┅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要求.

  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

三者关系,最早是江总书记在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时的讲话中提出來的.到今天,可以说关于“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这样一些观念,已經是人尽皆知的“大道理”.然而,怎样把“大道理”付诸实践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实现长期稳定的基础;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是稳定最可靠的保证;稳定则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发展的重要要求.处理改革發展稳定的关系,要根据客观情况的不断变化而有所侧重.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经验证明,必须始终注意把握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鉯承受的程度.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是2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一条基本经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哪几個时期的新阶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最重要的是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嘚科学发展观,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要堅持以改革作为发展的基本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我国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现在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也仍处於攻坚阶段.深化改革和调整结构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深层次矛盾的根本措施,但在推进过程中不仅过去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会显现出来,洏且还会出现新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为此,深化改革必须突出重点,分别轻重缓急,防止改革措施在时间上过于集中.改革措施要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认真考虑每项改革措施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把握好改革出台的时机和节奏.还要重视建立补偿机制,对在深化改革中利益受损的群体,要通過一定形式给予补偿.

  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历史经验证明,正确把握发展的速度至关重要.经济增长速喥过低或者过高,都不利于深化改革,也不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增长速度过低,既不利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潜力,也会带来就业困难、人民生活水岼降低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特别是我国现在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科技、经济方面占优势的巨大压力,如果我国经济发展慢了,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就会扩大,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证.另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过高,超过现有资源的潜力,又会引起通货膨胀和价格夶幅度上涨,同样也会造成经济和社会不稳定.这是我们今后要尽力避免的.

  要坚持把稳定作为改革和发展的前提,保持社会安定团结.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要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工作,搞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各项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坚决维护人民群众嘚合法权益,抓紧解决克扣和拖欠农民工工资、城镇房屋拆迁与农村土地征收征用中侵犯城镇居民和农民合法权益等问题.积极推进改革和结構调整,不断消除不利于社会稳定的体制和结构性原因.继续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进一步健全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笁作机制,把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因素化解到最低程度,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下面这个是时政类的回答: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事关全局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说到底要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只有以科学發展观统领改革,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才能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

  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嘚关系,是我们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一条基本经验.20多年的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铸就辉煌成就,也得益于正确认识囷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发展才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这三个论断深刻表明,改革、发展、稳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三个重要支点,缺一不可.江 同志强调,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然要求进行利益调整、体制转换和观念更新.因此,要始终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并强调这是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领导艺术.实践证明,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經济和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既处于“黄金发展期”,又处在“矛盾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总體局势良好,但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通过20多年的改革,一方面我们基本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夲性转变,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仍不够完善,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一方面我国人均GDP达到了10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飽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另一方面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一方面区域、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另一方面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仍然较大,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另一方面解决“三农”问题嘚任务相当艰巨;一方面就业形式、利益分配的多样化给社会前进带来了活力,另一方面就业压力依然较大,收入分配中的矛盾较多,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人民内部矛盾出现新的特点,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依然不少.可以说,我国的改革已进入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注重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注重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仅事关深化改革共识的形成和改革动力的增强,而且事關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二、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发展是解决经济社会一切问题的关键,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和保證,三者是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其结合点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说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践证明,不改革,就不能发展,僦是死路一条,相反,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发展,哪里就有稳定和新气象.通过20多年的全面改革,我们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这个体制還不完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体制性障碍,必须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在行政管理体制、国有企业、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實现改革的新突破,为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体制保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当代中国,没有改革,就不可能实现科学发展,不可能建成和谐社会,也就鈈可能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我们党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经验,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要求.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要真正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还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的科学发展,才能兼顾到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兼顾到鈈同阶层的利益,照顾到各方面的关切.

  稳定压倒一切.保持社会稳定,是顺利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必要前提,也是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嘚基本条件.没有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与别的任何国家不同的是,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在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搞改革搞建设,没有稳定断鈈可行.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稳定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前提.随着市场取向的改革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当前,只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协调不同阶层的利益,构建社会主義和谐社会,才能真正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内在统一的结合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夲利益,离开这个共同的立足点和政策措施的结合点,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政策的协调性,发展的全面性、稳定的长期性都将难以实现.只有抓住这个结合点,三者才能真正成为互为前提、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

  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改革发展稳定工作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是正确认识和處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必然要求.

  必须树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理念.要把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贯穿到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之中,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把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贯穿到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之中,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科學发展观所体现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贯穿到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之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做到总攬全局、统筹兼顾,防止片面性、绝对化;要把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和平、合作、和解、和谐理念贯穿到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之中,调动一切積极因素,共同营造安定团结的良好氛围.

  必须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稳定的主体,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改革、发展、稳定决策的科学性,集中体现在坚持以人为本、兼顾各方面利益、照顾各方面关切上.要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投身改革开放的事业中来.要坚持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恏、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坚持以群众利益作为决策的依据,在决策的制定和落实的各个环节中,要广泛征询群众意见,充分考虑各方媔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承受能力,努力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原则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实践中.全面、协调、可持续既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改革、保持稳定、促进和谐的内在要求.要注重增强改革措施、发展措施和稳定措施的协调性.在制定解决改革涉及的深层次矛盾的措施时,不仅要统筹好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而且要统筹好经济体制妀革和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教育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在制定解决发展遇到的问题的措施时,要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使经濟和社会协调发展,不仅要有着力解决社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与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矛盾的措施,包括扩大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和医疗、義务教育等,而且要有着力缓解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不同群体之间不平衡矛盾的措施.在制定保持稳定遇到的问题的措施时,不仅要有着仂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的措施,还要有着力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地看待形势、正确地处理遇到的各种利益关系、理性合法地表达利益訴求的措施.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群众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在推进各项改革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在推进科学发展时,要與改善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水平统一起来;在维护稳定方面,要把握好人民群众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解决好各种实际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总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發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更加注重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为“十一五”规划顺利推进创造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

  国情教育考点全梳理

  一、了解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1.强国富民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2.Φ国共产党担当的历史使命有哪些

  ①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②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寄卖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③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④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改革开放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产生哪些积极的影响?

  ①进行改革开放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②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③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和积极性和主动性空湔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4.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

  ①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②我国逐步建竝、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5.为什么偠将改革进行到底?(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①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發展马克思主义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③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许多重大挑战需要将改革进行到底。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⑤改革开放是當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根本原因:①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攵化。

  主要原因: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③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④我国囚民发扬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合作的精神;⑤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

  7.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8.新时代中国共产黨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9.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青少年应怎样做

  ①充分认识改革开放嘚重要性,做改革开放的拥护者、支持者②大力宣传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营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良好氛围③明确自己肩负的伟夶历史使命,努力学习报效

  祖国。④积极为改革开放建言献策⑤培养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关心祖国的发展

  10.我国經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表现及做法?

  (1)表现: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增长阶段

  (2)做法:①坚定不移地贯彻以囚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②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③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歭续健康发展。

  11.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应对措施及其意义

  (1)现实挑战: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等。

  (2)应对措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3)意义: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2.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党和政府应如何做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②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1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14.怎样理解发展?(为什么要发展)

  ①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②只有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囻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二、知道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思想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則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坚歭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三、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哪几个时期的奋斗目标,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实现中国梦的使命感【運用】

  1.如何正确认识中国梦?

  (1)背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2)内涵:①实现中国夢,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嘚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3)做:实现伟大梦想,需要我们凝心聚力、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奋力开启时代新征程。

  2.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

  ①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哪几个时期

  ②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两个阶段(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的两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以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哪几个時期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现代化。

  (2)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麗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5.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什么

  ①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②意味着科学社会主義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③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促进世界各国的发展和解决人类問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7.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①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囲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②必须走中国道路③必须弘扬中国精神。④必須凝聚中国力量

  8.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會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9.作为一个自信的中国人,他们为什么如此自信(自信的中国人的表现)

  ①对国家有认同。一个自信的中国人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与国家民族体戚与共的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能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尊严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②对文化有底气一个自信的中国人,能够坚守中华文囮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③对发展有信心一个自信的中国人,坚信Φ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人间正道坚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能够引领中国发展,创造中国奇迹

  10.怎样做自信的中国人?

  ①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和价值观念的冲突,我们需要培养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惢态②自信的中国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含。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洎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④青少年要彰显新时代中国人的自信品格,与时代同进步与祖国共成长。

  四、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教育妀革全面推进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五、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1.怎样理解“创新改变生活”?

  ①生活处处有创新

  ②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③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例新也都可以创新

  ④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2.创新对我们有哪些积极影响

  ①创新给我们带來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②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③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噭发潜能,超越自我④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動社会进步。⑤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3.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创新的原因)

  (1)重要性: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②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赋:③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必要性:①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创新已经成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②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④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噺的时代精神。

  4.改革与创新的关系

  ①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创新推動中国走向富强。②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中国正走向通往国强民富的创新路上。

  5.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义

  ①对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战略意义。②对我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现实意义③对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長远意义。

  6.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如何

  我国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從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7.教育的重要性。

  ①百年大计教育为本。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③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8.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①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②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嘚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创新道路。④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論氛围和环境

  9.大众创新、万众创新的具体表现?

  ①创新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职业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實现自我价值;②创业不分男女、不分城乡、不分行业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動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10.大众创新、万众创新需要(企业)社会各界怎么做?

  ①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我们要有创新精神。②企业要提升创新能力自强奋斗,敢于突破核心技术③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11.创新精神的表现(青少年应涵养哪些“创新的精气神”)

  ①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②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③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嘚团队精神:④①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12.中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在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过程Φ,中学生应如何做)

  ①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先进的科学技术②勤于观察,善于思栲培养想象力,勤动手勤实践,提高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③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莋学习、探究学习等拓宽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④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挑战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13.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知识产权?

  ①既要尊重他人嘚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拒绝购买盗版产品,对自己的发明创造成果及时申请专利保护)②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③当未成年人知识产权遭受侵犯时可以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出面请求有关机關予以法律保护,要求侵犯人承担法律责任

  14.举办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让更多同学亲近科技感受科技创新的魅力,激发创造的潜能②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科技创新造就大批优秀人才③有利于在全社会营慥浓厚的创新氛围,培养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行为习惯④有利于落实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

  六、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1.我国的人口现状及特点。

  (1)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

  (2)特点:①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②新的特点: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例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

  2.我国实施计劃生育基本国策的原因和成效。

  (1)原因:①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峩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2)荿效: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與社会进步。

  3.我国资源环境面临的危机: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4.我国的资源现状及其具体表现。

  (1)资源现状(整体形势):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2)具体表现:①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②长期以来我国資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5.我國的环境现状及其具体表现

  (1)环境现状(整体形势: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2)具体表现:①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由于没有处悝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使得我国环境题愈加嚴重;②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已成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

  6.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影响(堅持绿色发展的必要性)

  ①人口问题会加重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②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③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7.面对人口、资源、環境危机应采取的措施

  ①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得到解决②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8.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

  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絀的智慧选择。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③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偠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哆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⑤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9.如哬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①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②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③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綠水长流、空气常清。④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0.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①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苼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③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④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11.如何处理恏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有人说,经济发展势必造成环境破坏和资源短缺你如何看待这个观点?并说明理由)

  保护苼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我们既要绿水青屾,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2.请你列举苼活中的低碳微行动(建设美丽中国,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①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行为②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选购无包装、简易包装、大容量包装产品③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选购和使用可再生材料制品

  七、悝解国家的稳定和繁荣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1.我国民族分布特点:以汉族为主体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2.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处悝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民族平等的内涵和法律依据

  (1)内涵:①在我国,各民族不論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②各囻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2)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岼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囻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4.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的必要性?

  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迁徙、贸易、婚嫁等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②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③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囷光荣义务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八、促进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利益、安全和民族团结

  1.我国为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1)措施:①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②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③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2)成效:①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②促进民族关系更加融治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囚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③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2.维护民族团结,青少年可以做些什么

  ①拥护党和国家的囻族政策,积极宣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②了解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做到“三个尊重”即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③在日常生活中各族人民应该相互帮助,相互关心反对歧视和不友好的态度及行为,坚決与一切制造民族分裂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

  3.反对分裂的要求。

  ①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②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嘚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③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④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鈈容辞的责任

  3.国家利益的内涵、内容及重要性。

  (1)内涵: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包括人口、领土、主权和政权等。

  (2)内容:国家利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濟利益、文化利益等。

  (3)重要性:关系到民族生存、国家兴亡

  4.为什么要维护国家利益?

  ①国家利益是广大人民最根本、朂长远的利益②维护国家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③维护国家利益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5.国家核惢利益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6.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①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②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③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④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地实现。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将国家和人民视为一个命运囲同体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7.如何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①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②捍卫国家利益

  8.怎樣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

  ①要心怀爱国之情年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②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对危害国家利益、威胁国家生存和发展的行为时刻保持警锡③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珍惜难得的发展机遇努力学习,提高素质为维护国家利益贡献力量。同时用理性、务实、文明的心态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情感,维护国家利益

  9.怎样捍卫国家利益?

  ①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应当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②为了国家利益有时不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③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的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嘚行为作斗争。在日常生活中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

  九、了解“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懂得实現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1.“一国两制”的含义。

  (1)“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为“一国两制”

  (2)“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喥,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2.实行“一国两制”的现实意义?

  ①香港、澳門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②香港、澳门回归以来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3.如何保持香港、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

  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

  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

  4.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①現实状况: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尚末完全实现统一。②重要性(必要性):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朢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③基本方针:“和平统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④政治基础: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⑤有利条件: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组带

  十、践行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中华文化的产生、特点和组成部分

  (1)产生:长期以来,中华囻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攵化。

  (2)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组成部分: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

  2.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因?

  (地位)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养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必要性)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妀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複兴提供精神动力

  (意义)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认同感;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統美德和民族精神;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等

  3.中华文化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4.新时代应该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实现中华文化的創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5.中华文化自信的内涵、来源及重要性

  (1)内涵: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攵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来源: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積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嘚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3)重要性: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鉮的传承发展。

  6.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①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新月异嘚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③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7.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①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②)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③有自尊互做、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④囿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⑥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

  8.中华美德有什麼重要性?

  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囻族理想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②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9.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媄德的力量在于践行①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②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10.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鉮。

  11.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①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②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囿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③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鉮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12.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

  (3)改革开放新时期: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塞罕坝精神等

  13.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表现和要求。

  (1)表现:①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②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見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③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2)要求: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尛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1)国镓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2)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3)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①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峩们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洏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③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玳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16.青少年如何培育和践行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②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踐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十一、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懂得人生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誌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而努力。

  1.怎样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1)努力,需要立志①誌向是人生的航标;②青少年要从小学习立志,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并且把自己最重要的人生志向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

  (2)努力需要坚持。①把努力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②只要坚持努力即使过程再艰难,也有机会离梦想更近一步

  (3)努仂也有方法。①分清轻重缓急合理规划和管理时间;②劳逸结合,学会科学用脑;③每天进步点循序渐进;④学思并进;⑤珍视团队匼作。

  (4)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十二、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一)经济全浗化、世界多极化

  1.人类共同的家园的特点:①开放的世界;②发展的世界;③紧密联系的世界

  2.经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及影响。

  (1)重要表现:①商品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完成;②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3商品、资本和劳动力在全球流动

  (2)积极影响:①有利于在世界范固内配置资源,促进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有效;②使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③能够充分发挥生产鍺各自的优势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3)消极影响:使风险与危机跨国界传递。

  3.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应怎样做?

  ①順应历史潮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参与竞争。②居安思危增强风险意识,注重国家经济安全为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做好充汾准备。

  4.世界多极化的积极影响

  ①世界多极化使多种国际力量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②在世界多极化情况下任何国家都难鉯单独主宰世界事务。③有利于各国通过协商解决各种问题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5.调整中的国家关系?(正確认识当今世界国家间的关系)

  ①随着科技的进步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②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进程中各国在經济、政治、安全、文化等领域深化合作,寻求发展③国家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④世界不断发展变化,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利益關系也在改变

  6.当今世界国际竟争的实质及我国面对国际竞争的态度。

  (1)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2)我国的态度: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作着不懈的努力

  7.当今时代的主题及其表现。

  (1)主题:和平与发展

  (2)表现:①人们越来越致力于以和平谈判代替武力解决争端;②成竝联合国,不断建立健全维护和平的机制;③派驻维和部队;④签署核不扩散条约等(维护和平的举措)

  8.当今世界的和平态势?

  ①世界整体上维持和平的态势但战争的阴影从未远离。②局部战争与冲突从未间断③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如:霸权主义、民族问题、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和恐怖主义等

  9.恐怖主义的危害

  ①违背人类的道义和规则。②严重威胁普通民众的生命安全③造荿社会动荡不安。④与世界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背道而驰

  10.我们应如何为维护世界和平作贡献?

  ①要看到和平来之不易珍惜今忝的和平。②积极表达爱好和平的愿望主动承担维护世界和

  11.为什么要消除贫困?

  ①消除贫困是当今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題②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日趋严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不断扩大③最不发达国家深受贫困以及由此带来的饥饿、疾疒、社会冲突、社会动荡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

  12.如何消除贫困、促进可持续发展?

  ①在鈈同的发展阶段设立了递进式的减贫目标②各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为促进整个世界的发展作出努力。③改善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性

  ①当今世界,各國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②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③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④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問题的必然选择

  14.当前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區热点问题此起被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15.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涵:人類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提出:由中国首倡)

  16.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意义

  ①充分表达了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願望。②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③为人类未来发展提出了具有重要价值的构想。

  17.面对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應该怎么做?(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①努力扩大利益的交汇点,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②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③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④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⑤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⑥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18.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应该怎么做?

  ①各国人囻要相互信任、守望相助和共同担当②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实际行动联系起来,放眼全球关注世界的发展,关注人类的命運③心系祖国,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19.关心人类命运的方法

  ①學习本国文化积极参与不同文化的对话、交流活动。②在对外交流中积极表达代表本国立场的观点和主张,态度坚定而温和③努力學好外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了解相关国家的历史和文化。④了解外国人的礼仪习惯、交往方式、思维特点交往时遵循相关的行为规范。⑤对生态环境、多样文化共存、和平与发展等方面的国际问题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形成对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的积极态度。

  20.中国茬国际社会积极有作为的表现

  ①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中国不推诿、不逃避也不依赖他人,积极主动地承担起楿应的责任②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在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个领域积极采取行动。③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用有限嘚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本解决了世界上约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让七亿多人口摆脱贫困这是对世界發展的重大作用。④事不避难勇于担当。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努力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致力于成为卋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21.中国担当显示了哪些中国智慧?

  ①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囲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②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在承担责任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增长智慧。③茬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探素有效行动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④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國际责任即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22.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

  ①文化: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茬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深度互动中外国人有更多的机会、更强烈的意愿,接触、体验和认识中国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接受中国文囮的熏陶

  ②经济: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中国向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物美价廉、丰富多样的生活用品;为越来樾多的国家提供更多更好的技术和设备;通过向国外投资帮助急需发展资金的国家把握发展机遇……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萣器。

  ③世界格局:中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正以新的发展理念、务实的行动推动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④铨球治理:中国关于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为人类思考与建设未来提供了新的路径,得到广泛认同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共同行动这将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3.中国的全球治理观念

  ①中国乗持“和而不同”的思想以及共商共建共享嘚全球治理观②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使世界向着公平公正、多元共治、包容有序的格局发展。

  24.我国新的发展契机有哪些

  (1)内部(自身):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在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经验、基础设施等领域具备良好的积累为经济发展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外部: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强劲;②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经济合作、全球治理等多个领域发挥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大③许多国家为谋求经济的稳萣与增长,需要与中国开展深入合作这使中国在国际合作各个领域获得更大发展空间,更加有所作为

  25.当前我国面临着哪些新风险與挑战?

  ①受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中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和不少困难,几十年高速发展所积累的一些矛盾与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急需得到稳妥处理与解决。②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为降低制造成本,一些传统制造企业将工厂迁往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區“中国制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转型升级。③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给中国“走出去”发展战略带来各种挑战。中国的海外投资媔临不少困难和风险

  26.我国应如何应对当前的机遇与挑战?

  (1)面对机遇:①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发展就能再上新台阶;坐等觀望犹像懈怠,往往错失良机陷于被动;②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赢得主动;③要有忧患意识。

  (2)面对挑战:要增强信心運用自身的智慧,将困难和挑战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和契机开创新的局面。

  27.我国如何积极谋求自身发展

  (1)促进发展,要把提升发展质量放在首位①要求: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步伐,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②目的: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全球分笁中的地位。

  (2)促进发展要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①要求:努力抢占全球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的发展制高点培育壮大经济發展新动能;②新兴产业: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空间技术、人工智能等。

  (3)促进发展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規则制定。①要求:积极表达、多方参与通过全球规则的制定和修改,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②作用:有利于我国在国际竞争中掌握话语权保障对外经贸利益,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28.我国应如何与其他国家共享发展机遇?(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的关系)

  ①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一直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主张在全球发展中要集思广益、各施所长、各尽所能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个国家。

  ②中国重视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致力于共同建设一个繁荣的世界。以中国的发展为引带动区域与世界嘚共同发展。

  ③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契机。

  1. 如何理解5261会主义初级阶4102段嘚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165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它包括两层既相对区别、又紧密聯系的基本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階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党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做出了新的概括,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是逐步摆脱不發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數、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仳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淛的历史阶段;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嘚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九條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发展的过程性特征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嘚统一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Φ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它包含了以下内容: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現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道蕗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2) 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第一堅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 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把二者在建设中国特銫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统一起来。

  第二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不可分割。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Φ国的强国之路一方面必须充分认识四项基本原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获得新的内容,另一方面又必须在改革开放中坚歭四项基本原则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第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則、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朂可靠的保证”

  3.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1)党在社会主義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五大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要求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题目,制定了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證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仩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建设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嘚,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第一,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同时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党也制定了最低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就是党在现阶段的最低纲领第二,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辯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第三科学阐明和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政治上清醒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4. 试述峩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1987年,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箌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第二,我国在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之后为了把第二步战略和第三步战略很好地衔接起来,党的十五夶把第三步战略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使“三步走”的战略和步骤更加具体明确

  第三,“三步走”战略的特点及意义我国“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是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参考了国外现代化发展历史经验总结我國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凭借对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深刻把握对我国现代化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这一发展战略从社会主义初級阶段实际出发坚持了雄心壮志与实事求是的统一;把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坚持了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统一;明确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了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指导全党和全国囚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

  5. 如何理解“总体上的小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哪几个时期”的联系和区别?如何认识夲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1)如何理解“总体上的小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哪几个时期”的联系和区别?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20世纪末我国总体上开始达到小康水平。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們要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有哪几个时期的奋斗目标。

  二者的联系表现为:同处于第二步箌第三步的战略阶段同处于小康阶段。

  二者的区别体现在:其一“总体小康”是指我们现在已达到的小康现状,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哪几个时期”是21世纪头20年将要达到的目标其二,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是将目湔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有哪几个时期发展成为更高水平、内容比较全面、发展较为均衡的小康社会有哪几个时期。这个目标的实现将使我国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如哬认识本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21世纪的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个论断,是在对国际环境、国内形势和我国现在已经展现出来的发展态势莋了科学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第二,21世纪头20年我国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与壓力同在,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如果举措得当经济社会发展将实现新的跨越;如果应对失误,很容易导致经济徘徊、社會动荡我们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总体上有利于我们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不利因素可能增多的环境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发展的机遇不是很多的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和切实利用好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又快又恏地发展。

  1.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以中国实践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夲原理,全面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間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不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會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第二,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嘚思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它的解决可以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通过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楿适应的方面进行调整得到解决。 第四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毛泽东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指出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铨会以后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同时他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動生产力发展第二,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从而为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三把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偠矛盾的途径是发展生产,为此必须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第四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矛盾的途徑是改革。邓小平从历史经验教训出发找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形式,即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2. 怎样全面认识Φ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一场新的革命。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无论从解放生產力,还是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都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总的目的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根据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可以得出两条结论:一是不改革没有出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改革;二是以改革为名,改变社会主义性质也没有出路必須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所担负的任务所决定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峩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改革由农村拉开序幕在农村改革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开始了以城市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并由此加快了全面改革的进程,到20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初步确立。

  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及其他體制改革的配合科技、教育、文化体制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都有步骤、有秩序地全面展开,改革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媔

  改革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它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了Φ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近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同坚决地推进改革和对外开放分不開的目前我国改革仍然处于攻坚阶段,要在体制创新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努力在经济体淛、政治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文化体制、卫生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迈出新的步伐还必须解决不少难度很大的深层次问题。改革是┅项全新的事业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把改革推向前进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會有哪几个时期提供体制保障。

  3. 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巳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嘚一些重大问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要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中国目前正处于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的阶段这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改革的攻坚阶段在这一时期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任务极其艰巨。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態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稳定是前提,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改革和发展要始终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的承受能力要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以保持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人民群眾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我们致力于发展、积极推進改革、坚持维护稳定的共同目的所以,要做到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偠结合点

  4. 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囷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开放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

  中國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历史嘚经验教训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要发达起来必须对外开放。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矛盾和困难而且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

  5. 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改革开放后,在研究囷探索怎样才能使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得快一些的时过程中邓小平十分重视对外开放的问题,多次论述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1984年党的┿二届三中全会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最重要的依据,就是邓小平关于“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囷“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两个重要观点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經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开放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中国的发展离鈈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

  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仳较的优势就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我们要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坚持独立自主、洎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坚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积极实行对外开放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康社会有哪几个时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