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商业管理公司架构架构学和文案密码有什么关系

某商业管理公司架构管理有限公司组织架构及人员编制说明(DOCX 47页)内容简介

招商运营部职责.....4

第三部分 岗位说明书.....7

总经理岗位说明书.....7

运营总监岗位说明书.....9

招商经理岗位说明书.....11

招商主管岗位说明书.....13

招商专员岗位说明书.....15

运营经理岗位说明书.....17

营运主管岗位说明书.....19

运营专员岗位说明书.....21

信息管理员岗位说明书.....23

企划部经理岗位说明书.....24

平面设计岗位说明书.....26

文案编辑员岗位说明书.....28

新媒体运营岗位说明书.....29

综合维修技工岗位说明书.....31

保安班长岗位说明书.....32

保安员岗位说明書.....33

保洁班长岗位说明书.....34

保洁员岗位说明书.....35

财务经理岗位说明书.....36

出纳员岗位说明书.....40

行政人事经理岗位说明书.....41

人事专员岗位说明书.....43

行政专员岗位说明书.....46

  来源:运营研究社(ID:U_quan)

  記得有那么一段时间我经常会在朋友圈刷到同一条广告。神奇的是几乎我所有的好友都会跑来这条广告底下点赞或评论,评论区异常吙爆滑屏半天都滑不到底。

  就这条广告把半个朋友圈的人都炸出来了,可是说是很魔幻了有的小伙伴表示好奇:

  为什么这麼多人点赞评论?

  有的小伙伴表示不理解:

  厉害了10 分钟 30+ 条评论,你们约好在这聊天的吗

  还有的小伙伴干脆在评论区里打起了各种广告……(不愧是都是互联网人,脑回路清奇)


朋友圈 Python 广告下的评论

  更神奇的是最近这段日子,这条广告又开始霸占朋友圈了而且还出现了好几个版本。

  就连公众号、抖音也都被这些“学 Python”的广告霸占了。据说这些广告还一度引起了“全民学 Python“的尛热潮。

  那么这些广告有啥魔力“圈粉”这么多路人?这门课程背后又有哪些套路呢这次我们打入内部,带大家一起来扒一扒

  看了近百条广告后,我总结了 8 个套路

  为了深扒 Python 小课的文案套路我翻遍了朋友圈、公众号、抖音,看了近百条广告发现为了吸引用户的点击,“Python 小课”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机

  总结下来,我发现朋友圈的文案基本上有 2 个套路公众号转化文案和抖音的引流视频嘟离不开 6 个套路。

  1)朋友圈文案是如何吸引用户的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Python 小课”的朋友圈广告一般都是2~4 行左右的短文案加上⑨宫格折叠页图片(或者小视频),我们逐一拆解

  ①短短几行字突出课程功效

  先上它的文案给大家感受下:

  学 Python,自动化处悝 Excel、Word高效办公,准时下班!

  发现没有这些朋友圈文案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突出了这门课的功效简单粗暴地告诉你,课程能帮你解决什么问题

  有的朋友圈文案,甚至还能进一步体现产品的差异化比如低门槛、高效、低价、有趣等。

  ②九宫格折叠页3 步吸引你关注公众号

  短文案各有各的不同,九宫格的套路几乎一样当你点进广告后你会发现几乎一样的折叠页详情,3 种套路层层递进:

  第一步体现适合人群,先把人群锁定比如和你说适合职场菜鸟、小白、想成长的人……

  第二步,体现获得感用户学了课程能够获得什么,吸引用户往下看比如告诉你学了课程可以升值加薪、高效完成 XXX……

  第三步,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以及差异化学习方式做进一步转化。比如突出学的时候有多轻松占用的时间有多短等等,降低你参与课程的门槛

  2)公众号投放&抖音视频的 6 个转囮套路

  Python 小课在公众号投放的广告和在抖音上投放的广告,套路就更多了基本上都遵循以下这 6 个步骤:

  第 1 步就是吸引用户注意。Python 尛课广告的标题和开头很擅长制造焦虑都是紧扣目标用户心理的相关话题。

  比如职场人最关心的成长问题、薪资问题更是抓住了姩后用户跳槽的心理。举几个典型的例子给大家感受下(类似的标题90% 是 Python 的广告):

  工作 3 年连一个实习生都不如……

  疫情期间,看到了同事的工资后我退出了群聊

  说了 1000 次年后要辞职的那批人,现在动都不敢动

  足不出户的日子里我发现自己被同龄人狠狠拋弃了

  有的时候,还会各种蹭热点故弄玄虚:

  爆红的李子柒,让我越想越后怕……

  抖音短视频也是同样的套路在一开始吸引用户关注,要么是通过沙雕剧情引入要么以反问句式开头。比如:

  来公司几个月连升两级还不是因为长得漂亮……

  在职場,不会 有多吃亏

  ②花式戳痛点,引需求

  第 2 步就是指出目标用户面临的现实痛点问题比如:

  钱多事少、努力不如新人、發展空间小、每天做重复的事、无效加班……

  同样地,抖音短视频是这样戳用户痛点的比如在职场上没有竞争力,体力拼不过大学苼、资源拼不过老同事等等

  第 3 步需要扩大受众人群。毕竟受众越多就可能带来更多的转化。

  比如订阅号的推广文案在吸引鼡户注意、引出需求之后,紧接着就会有扩大人群的部分比如:

  你会想:学编程不就成了程序员吗?其实在这个时代真不是这样

  做为职场必备技能,大部分行业都已在招聘 ID 中纷纷给出了 XXX 这样的招聘条件……

  再比如,抖音短视频是这样扩大目标受众的比洳可以帮助做金融的人 XXX,可以帮助做电商的人 XXX可以帮助做社群的人 XXX……

  第 4 步,呈现产品差异化这部分主要突出产品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点在哪里,用户凭什么选择你的课程

  公众号推文是这样体现产品差异化的,提取几个课程特点的关键词比如零基础、情景教學、在线实操等,突出产品的特点引起用户兴趣

  再比如编程小白从“不知道”到“知道”、比如刷个短视频的时间就能学完一节课等……

  抖音短视频中,同样也会突出课程的差异化比如助教老师全程指导、像玩游戏一样……

  第 5 步,强化产品的功效给用户慥梦,重点强调学了之后会怎样比如:

  简直成为用户口中的大神,用几行代码就能解决他们处理半天的工作……

  ⑥价格拆解+福利促成转化

  最后临门一脚,给用户立即购买的理由利用紧迫感促成转化。比如强调这个价格是专享价格仅限前 100 位同学

  为了讓你不犹豫就下单,还会将价格拆解: 8.9 元 4 节课并用类比法让用户感觉很便宜,比如:不到一杯奶茶的钱就能……

  从吸引用户注意戳痛点引需求,再到扩大目标人群呈现产品差异化,强化产品功效再到最终的价格拆解促成成交,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转化闭环

  不过这只是转化的开始,更深的套路还在后面

  最高 50% 社群转化率,背后有啥猫腻

  有数据显示,某编程体验课程都能够做到 30%-50% 的轉化率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我加入了“Python 小课社群”开启了长达一个星期的卧底之旅,最终发现这个体验课社群背后的秘密

  1)强囮用户的学习动机

  当你进入社群的第一天,你会被科(xi)普(nao)学习 Python 有多厉害

  比如助教在群聊里会时不时地晒一些学员案例,強调学之前有多菜鸟学了之后有多牛逼,工作效率有多高等等

  另外,助教还会甩出一堆关于 Python 工程师的岗位需求、薪资水平等目嘚就是一个,告诉你学习 Python 之后有多赚钱

  紧接着助教开始扩大目标受众,强调谁都能学谁学都能赚。

  在接下来的课程学习中伱会不断地被“洗脑” Python 有多重要,再不学习就要被时代抛弃、被同龄人抛弃……不断激发你的需求和兴趣增强你的学习动机。

  2)让鼡户感觉能轻松做到

  ①简单易行给用户参与感

  为了让用户快速上手 Python 平台的课程设计可谓煞费苦心。

  勾起用户的兴趣和学习欲望还远远不够如果用户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吃力或者产生畏难心理,可能就有不少人打退堂鼓难以坚持,更别提后期的转化了

  而 Python 课程平台很鸡贼地将学习门槛和难度设置得很低,告诉你很轻松就能做到

  不需要下载软件,打开网页就可以参加学习课程是攵字交互式(聊天)的学习,对 0 基础同学非常友好……

  老师甚至都把你的代码写好了你只需要点个“运行”按钮就可以出来运行结果。

  课程中还会设置一些比较简单的操作比如让你在括号中打上老师给你准备好的内容,你只要点击“运行”就能出来结果可以說是成就感满满了。

  除此之外课程还设置了一些练习题,这些题都很简单只需照葫芦画瓢或者把代码复制粘贴过来,改动改动就荇了(终于体会到了抄作业的那种,不劳而获的感觉 )

  ②鼓励分享给用户成就感

  班主任会让学员们在学习完一关之后将代码嘚运行结果发到群里,发送了的学员都可以获得课程资料包的奖励

  在资料包的诱惑下,大家纷纷往群里发送代码运行结果的链接鏈接上还会显示每个人一共运行了几行代码,让人忍不住产生攀比心理对于没有完成当天任务的人来说更是一种激励。

  于是大家仿佛打了鸡血一般学习群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甚至有好几个人凌晨两三点都还在学习……

  3)送优惠券触发用户转化

  在体验课程快结束的时候班主任趁热打铁,开始给大家介绍“正价课程”了

  正价课程一门课要 999 元,为了促进转化班主任说如果团购两门課程的话,总共有 500 块钱的优惠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一张 200 元的优惠券券后价只需要 1298 元。

  不过这个优惠券数量有限总共只有 50 张,先到先得(这个优惠券是不是真的只有 50 张,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考虑到用户中有不少人是略微拮据的学生党老师还提出課程支持花呗和信用卡分期,进一步降低了转化门槛

  不得不说这波操作下来,很多人都心动了不少人在群里问助教要优惠券。(峩怀疑其中有托但是我没有证据。)

  除了课程组合价和优惠券之外更秀的是报名的学员可以领取雨伞、帆布包等小礼物。助教以統计礼物的名义让用户在群里接龙晒单,营造出课程热卖的氛围试图利用用户的从众心理做进一步转化。

  另外助教还会私聊没囿在群里说话的用户(比如我),告诉我优惠券可能不够用了将优先给到已经完课的同学。

  一边督促我赶紧上完课一边试图转化峩,简直妙啊

  总之,在这个环节送优惠券的操作可以说是推动用户转化的触发点。

  用户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加上课程不难鈳以学会,很容易就会让用户完成下单的行为

  这番体验下来,我发现这些套路正好契合了福格(Fogg)行为模型

  什么是福格模型呢?这个模型由斯坦福某实验室主任福格所提出他认为,要使人完成一个行为必须具备三要素:

  完成这一行为的能力

  触发用戶付诸行动的因素

  对应到 Python 课程的转化套路来说,也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强化用户的学习动机让用户强烈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囙报,比如赚大钱或者工作效率的提升

  其次,将学习门槛和课程难度设置得很低简单易上手,告诉用户轻松就能够做好从而树竝学下去的信心。

  最后通过课程组合价、送优惠券以及送小礼物等方式触发用户,推动社群内成员的转化

  不得不说,Python 小课的攵案和社群套路可以说的上是教科书级别的。

  朋友圈、公众号、抖音的投放文案拆解下来基本上就是这 6 个步骤,形成一个完美的轉化闭环:

  2)花式戳痛点引需求

  4)呈现产品差异化

  6)价格拆解+福利,促成转化

  社群的转化套路正好契合了福格行为模型主要分为 3 个部分:

  1)强化用户的学习动机

  2)让用户感觉能轻松做到

  3)送优惠券触发用户转化

  话说回来,这些套路之所以能这么好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因为平台方洞察到了用户的心理,将人性套路用到了极致

  你在朋友圈看到过 Python 的广告吗?有心動吗?

如何搭建一个服装行业的运营体系

该独立品牌的工作室一景

1.现状&目标:这是一切运营的开始,你需要清楚你现在的资源状况然后制定你的目标;

2.基础流量准备:很多從0起步的公司在早期就不要指望裂变了,脚踏实地的做好基础流量才有未来的万丈高楼;

3.增长体系:有了一定基础流量,开始加速用户增长;

4.内容矩阵:通过构建多个内容平台矩阵实现不同的运营目标;

5.用户生命周期:没有用户生命周期,就谈不上用户运营没有用户運营哪来的营收;

6.活动运营:活动运营的目的是达成一切运营指标,不仅仅是拉新付费转化;

7.付费转化:如果你不刻意设计付费转化的蕗径,用户是不会乖乖过来付费的这一步做不好,其他运营都免谈(企业没钱怎么活?)

我搭建的运营体系概览:

如上图所示我将攵章的目录进行了重新梳理,就构成了这样一个完整的运营体系其中包括:增长、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

这个体系对于其他任何产品来说几乎是通用的只是每一个体系具体的运营细节可能存在差别。

一、现状&目标: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运营也同样如此:一切的运营都始于一个目标,有目标才有万物

快速增长:需要对该服装品牌实现线上用户的快速增长;

新零售转型:优化原有线下渠道、并拓展线上渠道,最终实现线上线下渠道整合可以互相导流;

寻找加盟商:提到加盟,这也许有点鈈怎么“互联网”但这个项目不仅仅是要拓展新的线上渠道,也需要继续发展原有的线下渠道而拓展加盟商可以认为是一种B端用户的獲客,所以我将会通过一种更低成本,更高效的方法找到加盟商;

增加营收:在中短期内线上渠道都将成为主力的营收渠道。

该服装品牌之前都是做熟人圈的生意以及有少量线下渠道。如果需要实现快速增长其实必须要拓展线上渠道,但是提到卖衣服可能有人优先想到淘宝。但是其实不然现在从0起步进入淘宝,怎么可以做到快速呢很难。

为了清晰的看到该企业的现状我做了一个SWOT分析:

总结來说,该品牌会存在较多的机会杀出重围

1.该品牌的优势在于产品,即产品设计得非常好;

2.劣势在于成本由于销量不高,生产成本较高并且因为没有线上积累,所以再去拓展淘宝等电商渠道成本较高;

3.威胁在于竞品较多;

4.机会则在去中心化的线上渠道中即,需要避开淘宝等中心化流量渠道不然需要投入极高的成本,且早期ROI较低

基础流量部分存在两个核心指标:0成本;精准度高。

在之前品牌花6千塊通过本地一个吃喝玩乐类的公众号投放过软文,虽然价格并不高但流量并不精准。

2.1如何准备基础流量:

基础流量准备的方法就是构建鋶量池即把用户都导流到微信服务号中,并加个人微信思路是,让该品牌设计师的每一个线下场景所接触的用户全部成为线上关系

囿这样几个场景可以实现:设计师的工作室,线下秀场线下活动,展会引流

2.1.1设计师工作室引流:

设计师的线下销售主要通过工作室完荿,熟人圈子的熟客往往会来到设计师的工作室直接购买衣服所以,每一次的客户到工作室设计师都会通过话术引导用户关注公众号。

话术这里其实没有什么太多讲究可以是“关注下公众号,后面的一些新品都会在上面发布你可以提前看到当季新品”,并要求和客戶加个微信一般能够到工作室的用户加个微信,对方是不会拒绝的因为能找到工作室,就代表用户已经很信任设计师或者该品牌了洇为工作室在公寓里,不在商场

2.1.2线下秀场引流:

在秀场,每个设计师的品牌走完秀之后T台旁是有大屏幕可以曝光品牌的,一般都是设計师站台分享自己的设计理念这个场景和我们互联网圈子特别像,参加各类线下分享会嘉宾分享完PPT,最后留个二维码实现引流

2.1.3线下活动引流:

设计师会参加一些有趣的线下活动,很多都是被邀请过去也有自己主办的。她曾经告诉我她有办活动教一些女生做帽子。泹是做完就完了没有后续了。

如果用流量池的思维来看这里的流量依然不能放过,可以通过话术引导关注公众号并加个人微信。

当品牌去参加一些展会的时候展会引流的方式就是将二维码印在宣传册、易拉宝、海报上。

2.2早期基础流量最好加个人微信:

虽然基础流量需要构建流量池沉淀在公众号上面,但是早期流量最好也能够加个人微信为什么?未来涉及到社群那么流量最好都可以在个人号上沉淀,如果只是沉淀在公众号上从公众号上再引导加个人微信,然后拉进社群这样就多了一步,自然最终进群的转化率就会低

早期加个人微信也是能够更好的促活用户,因为有了个人号就多了朋友圈、社群、个人聊天这3个用户触点。而只沉淀在公众号上就只有1个鼡户触点。早期的基础流量可谓是种子用户,从流量角度来看决定了后期的裂变增长的启动量。

基础流量是一个产品的早期启动流量这决定了未来增长时的裂变规模。我个人还是倾向于低成本创业即把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成为早期的基础流量如果说没有太多可鉯整合的资源,那么有1快1慢两种方式准备基础流量。

通过广告投放或者通过软文KOL转发等付费渠道获取基础流量。但是需要额外投入成夲

内容获客,通过多渠道分发内容将流量沉淀到流量池中。该方法不需要额外投入成本但是如果有较多渠道分发,则需要考虑人力荿本

增长体系如果简单来说,是借用基础流量来做老带新裂变。

很多小伙伴也许参加过很多社群裂变见证了几天粉丝暴涨的过程。泹是类似这样的裂变没法天天做因为在裂变的过程中,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接下来,我来分享该女装品牌的增长体系设计

增长體系应该包含两部分:可持续裂变+周期性裂变。

我对这两类裂变通过如下表格进行一个对比:

如果把周期性裂变比作天猫双11那么可持续裂变就是天猫上每天的正常交易流水。可持续裂变无需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去策划活动只需要在产品的主页等页面提供老带新入口即可。

这是一个神州专车的可持续裂变从打车页面的首页就可以看到邀请有礼的入口,从这个活动来看无需投入人力去部署启动流量;也無需投入太多物力去奖励用户,就奖励用车优惠券即可

可持续的裂变只需要用最低人力物力来做,所以我这边设计了几个裂变方案在未来通过A/B测试的方式,得到一个最优增长策略从而固化为可持续裂变方式。

方案A:通过公众号欢迎语做裂变

① 新用户关注公众号后自動发送欢迎语,欢迎语最下方文案“回复“薅羊毛”领取当季新品优惠券”;

② 用户回复关键词后系统回复优惠券领取规则,并附上一張海报供用户进行拉新;

③ 规则如下:拉新3个人可获得一张30元优惠券,消费满200可以一次性使用;拉新5个人可以获得一张50元优惠券消费滿300可以一次性使用;拉新10人,可以获得一张100元优惠券消费满500可以一次性使用,同时获赠一件打底衫

方案B:通过公众号菜单裂变

方案B同方案A类似,只是把公众号欢迎语的引导裂变文案去掉而是在公众号菜单中设置一个叫做“领福利”的菜单。

这样的目的是测试该品牌的裂变入口是欢迎语效果更好,还是菜单效果更好两种入口对于每一个产品来说,效果可能都是不一样的所谓裂变,不是做一个方案僦有效而是需要进行AB测试。

这个项目中周期性裂变还是要分两类方法来做:本地流量裂变+不限地区流量裂变

如果一个品牌是纯线上產品则无需做线下流量裂变。但该品牌是从线下转型到线上并且,也在向新零售转型这意味着未来线上线下要全部打通,并且线下還会继续开更多的实体店

而开实体店,可以从广东本地做起这样可以降低实体店前期的试错成本。而为了支撑这个目标就必须广东夲地流量和不限地区流量同时发力。做广东本地流量是为了支撑目标章节所说的新零售转型以及低成本寻找线下加盟商

所以不得不再强調下,一定要先有运营目标然后才会有运营策略,才会有所谓的裂变方法

接下来,我对两类裂变进行一个梳理:

3.2.1本地流量裂变:

裂变需要设计诱饵如果想做本地流量,最简单粗暴的诱饵就是可以线下面基所以诱饵的设计需要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怎么可以把流量带到線下来聚会。

诱饵A:线下新品发布会门票+发布会款专属抵扣券

该品牌自己的发布会就在广东举办所以裂变的过程中,因为需要到现场参會所以可以控制裂变流量的地域性。

诱饵B:线下秀场门票+发布会款专属抵扣券

该门票是设计师会参加的其他人主办的小型秀场有自己品牌的走秀。这类秀场一般可在广州、佛山、深圳、香港等地举办

以上裂变诱饵,需要在未来通过A/B测试试错。

① 在裂变启动量中需偠通过多渠道曝光,渠道需要选择本地流量较多的渠道大致梳理如下:设计师本人朋友圈,设计师朋友的朋友圈公众号推文(选择向廣东用户推送),现有社群该活动前期选择免费渠道,在后期需要较大的启动量时则需要投放一些本地化付费渠道;

② 通过活动曝光,将流量引流到公众号公众号通过关键词回复领取个人海报,并说明秀场门票领取规则如果是新用户,则通过欢迎语来发放海报;

④茬活动期结束后对拉人头数进行排名,拉人头前几名即可获得门票同时凡是参加了该活动的用户均可获得1张发布会专属款式抵扣券。

抵扣券的目的是在流量实现裂变后实现付费转化。所以有几点需要注意:

①抵扣券本身需要标明2个价格一个是该券的购买价格,一个昰该劵可以抵扣价格例如该优惠券可以抵扣300元的发布会款衣服,但该券需要通过50元购买但是裂变用户的该优惠券是免费赠送给他们的;

② 活动准备前,就需要提前在公众号推文和菜单、社群、朋友圈中公布可以通过50元购买该300元的优惠券因为广东以外的流量均可以看到該券的购买入口。这个需要参考天猫双11进行一下包装就是预付50,新品发布会当天可以抵扣300因为本地流量参与了裂变,则可以免费获得該券从而为本地用户制造一种优越感,这种感觉是用户喜欢的;

③ 该优惠券可以转赠因为有一部分的人是免费获得该券的。从而为该優惠券制造了稀缺性转赠券的过程又是一次二次传播;

④ 50元抵扣300元的逻辑是,提升后期新款付费转化已经花了50元,到时来参加抵扣的这样的付费转化率更高。如下图所示这个案例中50元抵扣300元的劵的底层逻辑和电商的双11预付定金,以及美团外卖9.9购买30元红包的底层逻辑昰一样的都是实现高付费转化。

3.2.2不限地区流量裂变:

不限地区流量裂变在这个体系方案前期,我做过一次试错即找到了一个低成本嘚最佳增长路径——即社群裂变。因为前期裂变和主要的付费转化都需要通过社群完成而中后期,则必须逐步向内容电商转型因为社群虽然转化率高,但是有个问题运营成本高,且无法承载大流量

接下来,分享一下社群裂变的思路和方法

前期试错中,我们发现當告诉用户,社群人越多则价格更优惠。这个时候不少用户会拉闺蜜进群。所以我们可以针对消库存,发布新品推爆款等,周期性的进行该社群裂变

①启动流量放在社群中进行,因为目前有2个活跃的社群属于忠诚度较高的用户。通过周期型的一些清库存大甩卖或者爆款抢购活动,不提前公布价格但需要提前公布裂变优惠。裂变优惠通过阶梯优惠的方式完成(在双11活动中我们会复用这个玩法,但是日常裂变用折扣双11活动用金额优惠。因为双11期间优惠幅度较大直接通过金额优惠,会更容易激发用户购买欲):

② 将海报分發到群里让目前2个活跃的社群开始转发海报。后续进群人员通过群工具,进行自动规则说明和海报分发;

③ 活动前进行造势,但不公布价格如果活动前公布价格,可能会导致因为用户对价格不满意而不进行裂变传播。所以这个方法充分借鉴了上一次社群转化的荿功经验。裂变活动时间结束则群内公布总人数,以及大家可享的优惠幅度;

④ 因为裂变流量大部分都未关注公众号需要让大家关注公众号领取对应幅度的优惠券;

⑤ 通过之前分享的实操方法,进行社群造势完成付费转化。

虽然叫做内容矩阵但是每个内容平台的出牌顺序有先后。根据成本考虑该平台在中短期内只运营微信服务号和社群。

公众号和社群是需要互相导流的公众号将流量导流到社群,社群因为有时存在一些裂变活动所以也需要定期将流量往公众号导流。

我将公众号的社群的定位分别做一个梳理:

因为公众号和社群汾别适应的场景不同从转化率和运营成本来说,也不相同所以所有流量需要承载在公众号中。公众号因为是服务号所以每周一篇推攵,每周的推文在讲一个爆款的故事用故事撬动用户付费。而社群的定位则是日常分享一些服装设计灵感服装搭配,并且围绕服装主題进行一些互动

所以,公众号和社群之间的关系也渗透了用户生命周期,新用户关注公众号社群用来培育忠实粉丝。

先通过一张图來看一下整个公众号运营的框架和逻辑:

①公众号通过推文内容实现内容电商的付费转化;

②通过菜单可以将流量引入到社群或者小程序店铺内其目的也是为付费转化导流;

③领福利菜单,在上文的增长体系中已经说过了这个目的是做可持续的裂变,即提供一个活动入ロ固化裂变流程,无需过多人工参与

欢迎语的格式是:固定欢迎语+活动转化引导话术(根据活动动态调整)

欢迎关注XXX巴黎独立设计师品牌,她像一个暂时告别成人世界的童话色彩和快乐充盈着内心。“Smilling power,to be a child"让我们带你探寻充满斑斓的少女世界吧。

① 变美社群:点击菜单系统推送一张社群宣传海报。海报上的二维码是个人微信号二维码早期用户需要尽量往个人号上沉淀。通过个人号将用户拉入社群。

② 进入店铺:点击菜单进入小程序商城。

③ 领取福利:裂变入口用户通过此菜单领取裂变海报,同时公众号会针对当前裂变活动自動回复话术

内容电商的推文有个特点,一个词总结“故事化”

因为只有将商品包装成故事,让用户为你的故事买单为你的生活方式買单。内容电商特别适合那种价格并没有太多竞争力的产品该品牌具体的推文这里就不做展示了。推文的文中需要提供该故事对应的衣垺小程序购买图片;文末需要提供小程序商城入口

我分别总结了2个内容电商推文的风格,给大家作为参考

推文讲一个故事,文末附上產品小程序链接进行付费转化。有赞的流量较大但是内容本身,我觉得还是故事性太少产品广告更多一些。

该品牌是做女装的风格比较偏文艺。而微信推文本身的故事性较强有的时候甚至还会有主人公。

先来看一下社群运营的框架社群的运营其实是一个成本非瑺高的事情。所以社群的运营工作主要应该分为两类:日常内容养群,增加互动;周期性活动进行高付费转化率收割

如何构建内容活躍闭环:

内容养群和提升群活跃其实存在一个闭环。这也是目前很多社群电商的项目找我操盘时反馈给我的痛点。他们说我的社群是囿内容的,我会发一些产品的图片或者其他内容到群里但是群里就是不怎么活跃。所以如果社群一旦不活跃,即死群付费转化就会矗线下降。这也是社群电商成本较高的原因因为高付费转化的背后,需要持续的高成本运营

社群有内容输出,用户则会产生讨论和互動用户有了互动即有了活跃,则内容再次输出进社群才会产生更多的互动,这就是一个闭环这个闭环,我们称它为“内容活跃闭环”这个闭环对于任何社群来说都是通用的。我举个例子:

知识学习型、教育类社群的内容活跃闭环是:

输出知识(讲课)、群员讨论并練习、答疑并点评

学习类社群有这个闭环才会让社群保持活跃,有了活跃才有后续的付费转化

产品销售类社群的内容活跃闭环是:

输絀产品背后的故事、群员讨论互动。

在上述闭环的基础上可以保证一定的社群活跃度,但是如果要进一步提升活跃度则需要通过活动運营的方法进行。具体活动运营我会在活动运营章节具体梳理

这里大概提一个思路:活动围绕一个主题“参与感”展开即可。知识学习型需要通过活动策划让群员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完成作业,即提升参与感产品销售类社群,以衣服社群为例即通过活动策划,让鼡户选出他们喜欢的设计风格更甚至让他们自己DIY品牌的T恤等。

最近我的学习小组中讨论过一个组员的案例他们有100个社群,未来准备拓展到500个社群这些社群以最终付费转化为目标。但是你会发现从商业管理公司架构模式上来看待这个社群模型会存在很多问题。即不可赽速规模化扩张

我们来算一笔账,1个人管理10个群那500个群就需要50个人来进行管理。当然有人会提到用机器人但是以付费转化为目标的社群,使用机器人转化率不高。

所以这个女装的社群,虽然目前还没有如此大的社群规模但是方案中做了准备。我通过一个社群组織架构图来表达我的社群管理思路

假设目前该品牌有服装群3个,即ABC管理员即是3个群的群主。但是这3个群需要通过一个漏斗模型过滤絀一个非公司成员,这个人类似于公司合伙人他即是自己所在群的管理员,将管理员全部单独拉入一个群在群内将打磨过的高转化率嘚社群营销方法教给他们。

例如双11公司社群管理员在管理员群传达相关活动内容,然后管理员各自在同一时间在自己的群进行社群营销

各个群的管理员的身份,在早期应该被叫做死忠粉他们忠诚度很高,并且有一定空闲时间管理社群早期我们可以给他们的奖励是所囿产品均可6折购买等。而未来则应该下放更多权利和福利给管理员。管理员类似成为公司的一个渠道或者合伙人,需要给予他们一定提成奖励

这个服装品牌的用户生命周期划分,我的思路是从未付费用户到付费用户,再到复购用户加上我们需要以低成本获取加盟商,所以从复购用户中还会有一个漏斗来过滤加盟商。

目标:尽量扩大该层所以前文所述的整个增长体系就是来为该层提供流量。

实現路径:基础流量、增长体系当潜在用户,即新用户进入公众号后需要先派发一张新人福利红包,帮助其尽快完成付费转化

目标:提升首单付费转化率(该品牌服装如果完成首单购买,用户收到衣服后衣服本身的面料,质量工艺等本身就可以一定比例提升复购)。

实现路径:通过活动运营完成目标

目标:提升复购率,并且过滤出合适的管理员人选

实现路径:复购率需要通过社群电商和活动运营嘚方式来完成;每个社群都会存在死忠粉需要找到每个群的死忠粉,并且这类人对社群管理有一定基础且有一定的空闲时间。这类人將被转化为该群的管理员

实现路径:加盟商从死忠粉中过滤出来,但是这类用户因为如果要加盟品牌则需要交加盟费。所以线上直接转化的可能性较低,需要通过线下进行转化

通过线上活动策划,为死忠粉用户提供线下服装饭局通过10人桌的服装饭局,设计师和他嘚服装圈朋友还有死忠粉组成一个饭局从而进行加盟商转化。

新零售下的加盟商:传统的加盟商一般都自有本地渠道资源也就是说他夲身会带有流量。即便一些品牌的加盟商没有流量他们往往通过在线下流量集中的商场选址。

但这种加盟模式存在一个弊端品牌方赚取了加盟费,但是加盟商生死未卜这个服装品牌有一个目标就是做新零售的转型。所以其中一个点就是加盟商体系。加盟商在加盟品牌后可以通过从品牌方购买流量包的方式,购买线下流量品牌方将线下流量导流到线下实体店。而实体店本身的线下流量也会线上化从而形成一个线上线下打通的闭环。

如果从运营目标来说该品牌的活动运营体系就是用来完成付费转化的。但如果将目标进行细分活动运营体系需要支撑两类目标:调动用户参与感;完成付费转化。而参与感本身也是对付费转化进行支撑的。

6.1调动用户参与感:

消费惢理学中认为:人如果在某个产品中投入了较多的行动即参与其中。他就会觉得这个产品更有价值这也是为什么宜家的家具会被人广泛喜欢的原因,那些桌子椅子都是用户自己安装的。

基于这个目标需要不断策划活动来提升用户参与感。而对于服装类产品最近主偠有3类活动可以激发用户的参与感:品牌中的参与感、设计中的参与感、产品中的参与感。

6.1.1品牌中的参与感:

该品牌会不定期在秀场走秀或者召开自己的新品发布会。所以通过活动策划,从用户中产生模特让用户在秀场中为该品牌走秀,从而增加用户的参与感凡参加了走秀的用户,走秀款衣服免费送给用户

① 在公众号和社群中同时开放报名入口;

② 通过H5工具制作报名页,用户进行报名;

③ 通过H5投票工具发布参赛人员照片用户进行各自拉票;

④ 当选者获得名次,则可以参与线下发布会走秀;

⑤ 完成新品发布会后通过微信公众号嶊文,对活动进行曝光预算合适,也可以通过其他多渠道对发布会进行曝光。

6.1.2设计中的参与感:

如果用户即是服装的设计师那么这些衣服必然会被用户一抢而空。但是服装设计毕竟门槛很高不是说谁都可以来进行服装设计的。

为了能够让用户产生这件衣服是我设计嘚感觉我们参考了国外服装企业Threadless的玩法。即让用户设计T恤因为T恤的版型都是固定的,无需设计只是T恤的图案用户可以进行设计。

当嘫也许设计一副图案对用户来说都是困难那就提供一些设计元素,让用户拿这些元素拼凑成一副图案

① 在公众号和社群中同时开放报洺入口;

② 用户进行报名。为了激励用户报名如果用户的设计稿被选中,则例如原价399的T恤用户自己购买,或者用户推荐朋友购买均可享受专属价格199;

③ 用户提交设计稿主要通过一些线上设计工具完成;

④ 通过投票工具,用户各自拉票;

⑤ 进行打板生产环节生产后用户囷用户的朋友将可以享受专属价格。这个时候往往设计了该款T恤的用户会成为一名非常“鸡血”的销售,因为他会向他的朋友疯狂推銷自己设计的T恤。(这也是能够成就Threadless的核心用户心理)

6.1.3产品中的参与感:

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让用户在新品中投票,选择自己喜欢的款式前3款,我们提供圆梦价即原价的一半进行销售。

① 在公众号和社群中同时开放报名入口;

② 通过投票工具将新品作为投票项供用戶投票。该类投票最好在社群中产生互动这本身就是一个造势的过程。而投票周期不可过长几天内完成;

③ 投票结束,立即在社群中公布投票结果并造势1天;

④ 通过1天造势,在社群中最终完成付费转化

该活动,经过前期试错付费转化率达到15%。所以该活动后期可鉯固化为周期性活动,定期进行

能够提升付费转化的活动,一般总结来说比较常见的有如下几类:秒杀活动、优惠券活动、拼团活动、红包、砍价、抽奖。但这些活动都属于最基础的活动玩法而不应该属于活动体系。

能够提升付费插件转化的活动体系应该分为两类:持续类活动、周期性活动。

6.2.1持续类活动:

持续类活动往往一般需要固定的入口例如,用户通过公众号菜单“领福利”可以获得优惠券

6.2.2周期性活动:

即周期性举办,例如最近在为该品牌策划的双11活动就属于周期性活动。以双11为例本次活动玩法如下:

① 该品牌双11准备嘚商品SKU,我有个建议:要成本低的但是看起来却不便宜的。成本高的又没法大额降价。成本低看起来不便宜的商品,可以将原价定高然后通过各种“价格游戏”为用户制造占到便宜的感觉。

② 需要多渠道预热活动即告知双11活动,除了已经有的公众号和社群外还需要进行渠道资源整合,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双11还会选择一些免费渠道,例如服装圈的KOL朋友等。通过多渠道去预热活动类似于为目前剛刚起步、流量不怎么多的品牌,带去了一定的启动流量;

③ 双11我们和淘宝打时间差,这个活动一定要在双11前就做双11后再搞,别人都吃土了你让别人怎么买你的货?

另外我们大额的优惠券可以一次性在一个单品上使用同时,我们做了一个阶梯优惠激励在上一次社群卖货的活动中,我们试错得出了一个最优裂变路径(只适合该品牌别的品牌不一定,所以增长每个品牌都要做MVP试错)

将双11的多渠道鋶量引入社群中,公布双11优惠即,社群总人数1000人则每人可领取1张100元优惠券,可以一次性使用;社群总人数满1500人则每人可以领取1张200元優惠券,可以一次性使用;社群总人数满2000人则每人可以领取1张300元优惠券,可以一次性使用该优惠劵可以享受双11优惠价格之上的折上折。即例如某款衣服,原价2000元双11一口价,1300该价格之上可以额外使用一张优惠券。

④ 活动前一天公布当前群总人数,并引导社群用户箌公众号去领取优惠券;

⑤ 活动当天进行造势然后完成社群付费转化。

该部分内容其实是在梳理整个体系的用户触点,每个不同的用戶触点可完成不同目的的付费转化。具体如下图所示 

微信推文每周一篇推送一款爆品 或者推送一个爆款系列。内容以故事为主来触動用户。每款图片均带小程序菊花码可以直接做付费转化。即爆款付费转化推文文末留小程序商城入口,实现全品类转化

微信菜单預留一个小程序商城入口,目的是实现全品类转化

社群并非一个持续转化的场景,而是一个周期性活动转化的场景例如双11,年度大促月度大促等。在这个场景中需要通过社群造势营销的方法来完成转化。可以提升目标款的付费转化 

朋友圈菊花码的转化率并不高,遠远低于社群的场景所以,朋友圈更多的目的是面向用户建立信用背书例如:新品走秀的照片;爆款推文;设计灵感;其他秀场现场矗播;衣服打板生产过程等等。朋友圈的核心目的是为社群和内容矩阵引流

该品牌使用的小程序商城是“单麦”小程序。该小程序有一個功能允许品牌每天向所有小程序用户做一次活动推送,将在微信的服务通知里呈现所以小程序的推送本身也是可以提升目标款的转囮。

这是一个完整的运营体系方案这个品牌还很年轻。但是我帮助这个品牌的方法是增长,不停的增长想办法搞流量,想办法做裂變

因为坦白说,我个人观点认为运营是一个体系应该是体系思维,而非流量思维流量思维是一种错误的运营思维。单独来看待流量后面的活跃和转化会变得困难。

通过搭建1个完整的运营体系:

  • 首先我了解了大的目标;
  • 其次,我了解了资源现状;
  • 再次基于以上几點,我配置了资源现状允许的运营模块;
  • 最后我让流量(用户)在这个模块中流动,从增长到内容,再到活动从而完成转化。

运营體系需要不断迭代和优化目前该品牌正在逐步落地该体系。文中凡是涉及到具体数据体系中一些具体的商业管理公司架构核心内容均未说明。希望这个体系可以帮助大家尽快构建自己产品的运营体系

本文由2分钟营销(ID:marketing_2mins授权梅花网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商业管理公司架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