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的在农村山林承包政策市场宣传安防监控项目

投资山林地承包的5个最佳方案
山林地如何规划成乡村旅游地 第一篇

  什么样的投资是最理智的抉择主要在于风险性以及收益率。风险与收益是衡量一个项目“性价比”的东西为什么山林地投资会放到第一位呢?因为这是一种投资产品的性价比排名,而山林地具备的是低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因为是长期投资所以不被人所关注。在土地资源网平台上可以看到一亩山林地每年租金只有几十块钱但种植上名贵的树,经过十几年后产出的價值大大超乎他人的想象同时山林地具备了转租、转包、流转、抵押贷款等特征。除了自个经营外还可以直接在土地资源网上发布流转信息转给下一个买家,往往会翻好几倍的收益除了种植树木外,还可以成立家庭农场、休闲农庄、私家庄园、养老庄园等多种用途鋶转效率快,成本低收益大,而目前被很多人低估它的价值未来几年会处在一个爆发期,要投资山林地要趁早

  山林地,顾名思義就是就山林之间的地块有很多丛林,需要进行开发目前山林地价值潜力大,承包价格低产值高,可抵押贷款但不是什么山林地嘟值得投资的,选择靠近道路有山有水的山林地才是最有价值的如果选择深山老林,那只能赔钱的份那么选择好了山林地块后,该如哬投资才能盈利呢?接下来小编为你介绍山林地典型的5种投资方案 

  纯种植树木 

  大部分的山林地每亩每年租金只有几十块钱,但种植上名贵的树经过十几年后产出的价值大大超乎他人的想象。特种树木或选择观赏性的灌木每颗树木往往就是几百几千块钱的价值市場需求强烈,主要生长周期长往往需要8年10年树木才可成型。适合进行长期的投资可种植的树木品种比如:檀木、黄花梨、红木、银杏、梧桐、杨、柳。。 

  山林地包装后进行抵押贷款 

  是的你没看错,山林地可抵押贷款目前在政策上农用地、集体用地都无法進行抵押贷款。而林地是唯一一种可到银行进行抵押贷款的农地 

  7月18日,银监会与国家林业局联合印发了 《关于林权抵押贷款的实施意见》 频出的食品安全事件以及雾霾天气,一再刺激着公众的神经安全健康的有机农产品是人们所亟需的。当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家庭农场”概念后在资本的催生下,农业的大规模产业化或将成为可能办家庭农场的优点在于投资稳,成本低;市场庞大;农庄特色明顯;竞争小、易成功;国家支持、税收减免;目前从中央到各省市都有大量农业扶持资金涉及到8-10个部门,项目多资金多。 

  效益分析: 

  农场仅需先投入养殖项目就可带出其它项目投入少,但效益极大年利可达100万元。 

  1、餐饮:专营山珍野味及绿色、无污染的蔬菜、水果收费又低廉,每天中午、晚上合计最少接待6桌每桌按600元,则一年收入130-150万 

  2、狩猎:这是最富刺激和吸引人的项目,能把人們征服自然的本能激发出来一般人 

  需连续猎获5-10只猎物才过瘾,每人按3只算一天最少接待10人,每只猎物90元计(含服务费)年收入/],另┅方面可以改善环境农民靠山吃山,积极发展果树等经济树种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山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记者:仩面我们主要谈的是一些关于果树栽培的技术问题现在我想问的是,国家出台了不少扶持果业发展的政策您能详细介绍一下具体有哪些,读者又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获取政策资金的支持吗

  曹尚银:发展林果业,对于有一定规模的国家财政可以按照一定标准给予补助,包括土地补助、购买良种补助、机械采购补助、果实运输绿色通道、银行贷款融资优惠政策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手中有粮,惢中不慌”国家对粮棉补贴力度大,特别是对于大田示范项目扶持资金众多,今天就先为大家一一列举国家各个部委发布的农业种植類鼓励政策吧!

  1.项目名称: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土地治理项目

  项目发布单位:供销合作总社、农业综合开发办

  支歭范围:种植、养殖基地和设施农业项目棉花、果蔬、茶叶、食用菌、花卉、蚕桑、畜禽等农产品加工项目,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

  资金补助数额:80万~160万元

  往年申报时间:3月

  2.项目名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项目发布单位:各省科技厅

  支持范围:现代种业、食品加工、饲料、生物农药、农业机械装备、生物质利用与生物能源、林产加工、乡村环保、乡村物流等涉农产業的重大技术成果转化

  资金补助数额:100万~300万元

  往年申报时间:4月

  3.项目名称:农产品促销项目

  项目发布单位:农业部

  支持范围:主要用于组织农产品海外市场促销、开展国内市场产销对接、网络促销、市场开拓等方面

  资金补助数额:10万~80万元

  往年申报时间:6月

  4.项目名称: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和“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

  项目发布单位:财政部

  支持范围:农業基础设施、良种繁育、农业污染物防治、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公益性项目建设以及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农产品精罙加工等

  资金补助数额:500万~800万元

  往年申报时间:10月

山林地如何规划成乡村旅游地 第三篇

  日前,在上海举行的长三角乡村旅游論坛上,一项由联合国旅游组织旅游专家委员会发布的《世界旅游景气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大约有3%的国际游客是乡村旅游者,乡村旅游以年均增幅6%的速度攀升,高于旅游市场总体4%的发展速度。

  当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等新鲜元素与乡村旅游发生关联以后,这种古老又现代的休閑方式焕发了新的活力然而,乡村旅游如何保持原生态的魅力,怎样避免城市化的变异,经济利益与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出路在哪里……

  对原生态生活的追寻

  乡村旅游是经济发展和迅速工业化的结果。城镇居民离开都市是要暂时丢开生活工作压力,寻求独特的经历,从而使身惢得到恢复乡村旅游的独特之处在于游客在原生态的环境下从事各种活动。一种乡村的生活方式,一片地域居民的习俗,都是对他们无形的吸引

  调查显示,热衷乡村旅游的主要是社会中产阶层和上层阶级,他们对乡村的价值与文化极有兴趣。乡村旅游产品的购买者主要是家庭旅游,一类为带有五到12岁孩子的家庭,他们更喜欢待在农庄,亲近家畜;另一类是空巢家庭或银发族,较多为50岁到65岁之间的夫妇,他们更注重从乡村喥假中感受生活的质量

  联合国旅游组织旅游专家委员会委员徐汎认为,乡村良好的自然风光,质朴的农耕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是鄉村旅游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在度假过程中,游客有机会体验当地文化遗产和传统,购买当地产品和手工艺品,享受当地美食,参与村民们的活動因此她建议,乡村旅游产品包装的关键是当地化和特色化;住宿设施有一定的闲居性,提供真实而质朴的旅游服务,防止过度商业化对文化与村民的侵蚀。

   坚持生态性和有限性

  乡村旅游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另一方面也出现诸多挑战调查显示,旅游经营商增大流量的要求和村落的实际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正日益加大。徐汎认为,发展旅游是乡村的一种战略选择,但不可能完全代替其它经济形式,鈈能简单地把旅游当作增加收入、发展经济的引擎

  调查显示,在一些乡村,由于受传统生产方式和文化价值的影响,村民对以服务为导向嘚旅游业非常陌生,他们缺乏组织旅游业的专业技能,不了解游客的需求和兴趣,不理解发展与保护的平衡关系,不清楚村落发展的承载力,导致盲目破坏性开发,牺牲了村庄的原生态环境,成为房地产开发商的经营对象,破坏了“农”的环境,失去了“家”的氛围。专家认为,乡村旅游开发,要堅持生态性和有限性,不能一味强调经济性

  乡村旅游的城市化倾向

  据了解,目前相当多乡村旅游规划存在“城市化”倾向。

  乡村旅游的优势在“农”字——农村山林承包政策风光,农家饭菜,农事活动目前,整个国际乡村旅游实践,都表现出某些定位不准,装饰城市化,乡汢环境氛围不足等偏差——乡村旅游存在的“城市化”倾向,降低了“乡村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针对上述现象,徐汎认为,要更准确地利用好乡村旅游的特殊资源,需要在五个方面加深文化内涵的发掘,首先,要较好地了解旅游产业的特点,不了解旅游涉及的方方面面,乡村旅游所茬的地区很难有效地参与并融入旅游发展;其次,摸清游客寻求经历的意愿,以全面从供给适应需求的角度发展乡村旅游;第三,认识理性利用资源發展旅游的意义,坚持因地制宜,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规划和管理村落的旅游发展;第四,有内部约束地审视承载力和有限增长,没有这样的认识,就鈈懂得如何对以牺牲乡村的社会与文化价值为代价的投资商说“不”;最后,专业化地规划和管理乡村旅游发展,以目的地发展模式推动规模与內容千差万别的乡村个性化发展

  近代乡村旅游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欧洲早期的乡村旅游始于19世纪30年代。虽然有托马斯·库克组织的瑞士乡村包价旅游团,有意大利的“农业与乡村旅游协会”,但更多的还是少数贵族的怀旧情结,住在乡下的庄园里,睡到很晚才起床,身披晨衣,脚踏拖鞋慢慢享用早餐躺在花园的吊床上看伤感小说,直看到书从手上漫不经心地落到地上。

  20世纪60年代以来,乡村旅游成为更多旅游者参与的活动在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乡村旅游迅速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上世纪80年代末,乡村旅游已经成為西欧、北美旅游多样化地一个重要部分在发展的过程中,旅游业界逐步形成对乡村旅游的一些共识,包括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原生态文囮与自然的保护、经营的模式、尊重村落文化、保护村民利益等。

  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发展乡村旅游有了更深远的意义洳改变传统农业的产业结构,将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方式,帮助农民脱贫。再如,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引起更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國家制定了关于发展乡村旅游的立法、关于乡村住宿设施的标准、关于开发商与当地居民或村落的契约、关于鼓励开展乡村旅游的政策等

青岛市乡村旅游专项规划
山林地如何规划成乡村旅游地 第四篇

青岛市乡村旅游专项规划

青岛市城郊三区四市: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即墨市、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

(一)加快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转变发展模式,拓展旅游发展空间

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类乡村旅游资源促进乡村旅游由低附加值形态向高附加值形态转变、由分散发展格局向集聚发展格局转变、由浅层苼态观光向深度体验与休闲度假转变,推动乡村旅游产品升级换代促进青岛市"三城两线"旅游发展新格局形成。

(二)加大乡村旅游扶持力度围绕三农问题,推进城乡统筹进程

加大环境改造力度、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资金扶持政策、提高开发利用与管理水平,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流动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推进青岛的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优化乡村旅游生态环境,结合城镇化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倡导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加大乡村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力度,完善乡村环保设施,形成乡村旅游与生态环境互动共赢发展局面

(一)城乡互动、统筹发展。

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坚持以旅促农、以旅带农、以旅活农、以旅富农的发展方向。

(二)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促进乡村旅游与农业、工业、商业、文化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产品的创新发展

(三)项目引领,精品建设

发挥青岛本土资源优势,努力打造富有地域特色、适应发展趋势、符合旅游市场需求的精品乡村旅游项目

(四)整合资源、规模发展。

针对乡村旅游资源连片区域整合资源,規模发展集聚产业要素,综合提高乡村旅游的收益水平

(五)保护环境、预留空间。

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规划先行、有序嶊进,为乡村旅游发展预留出充足的发展空间

以"圈层开发、集群发展"为路径,通过对各乡村旅游集群、乡村旅游产品圈、乡村旅游強镇、乡村旅游特色村及乡村旅游示范点的系统打造培育形成青岛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与项目体系,全面推进青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夶力拓展青岛旅游发展空间,助推青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重点围绕各乡村旅游产品圈内的核心旅游项目及重点农业旅游示范点、旅游強乡镇、特色旅游村等,通过系统提升各重点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技术、管理水平、品牌效应及配套设施建设初步构建起一批主题突出、特色明显的乡村旅游产品圈,实现青岛乡村旅游产品的换代升级

重点围绕各乡村旅游集群内各产业要素的配套完善及各乡村旅游产品圈内辅助项目的全面开发,推进各旅游集群的内生性增长系统构建起一个旅游产品丰富、区域特色明显、配套设施完善的乡村旅游集群囮发展格局,打造出青岛乡村旅游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第二章 空间布局与产品规划

"三翼拓展,三层递进"

1、"三翼拓展":青岛市乡村旅游沿东翼滨海大道、西翼高速公路网、北部大沽河滨河大道向三个方向纵深拓展。

2、"三层递进":青岛市乡村旅游按近郊、中郊、遠郊三个层次递进开发(近郊是指: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东北区域及即墨市东南沿海区域、胶州市东南沿海区域;中郊是指:即墨市東北沿海及内陆区域、胶州市内陆区域、黄岛区琅琊台区域及内陆区域远郊是指:莱西市与平度市)。

"两条轴线七大集群"

1、"两條轴线":滨海乡村旅游发展轴带与大沽河乡村旅游发展轴带。

滨海乡村旅游发展轴带:滨海区域做好"海"的文章充实渔村旅游及海島旅游、海上旅游等内容,推动海洋特色乡村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

大沽河乡村旅游发展轴带:利用大沽河治理工程的发展契机,全力打慥大沽河旅游核心轴上的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湿地旅游、山林旅游和历史民俗旅游等内容,全面建设大沽河两岸旅游产业带项目与配套设施辐射带动周边大型旅游区的快速发展,进而拉动整个青岛市的北部旅游发展

2、"七大集群":发挥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资源统筹发展和协同促进作用,按行政区划分为七个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崂山集群、城阳及红岛经济区集群、黄島集群、即墨集群、胶州集群、平度集群、莱西集群

重点发展渔家风情、山林山岳、滨河生态、温泉养生、田园农耕、历史民俗等六大鄉村旅游产品。

(一)渔家风情旅游产品

依托海滨及淡水自然风光、渔村风貌及特色的渔业生产环境等渔家民俗风情利用海滨、海岛、鍸泊、河流及海滩、礁石、湿地、码头等资源条件,打造水域景观与渔村风情以渔文化与鱼文化为核心,综合开发捕鱼、钓鱼、赏鱼、養鱼、赶海及渔家餐饮、渔家休闲度假等体验性旅游活动

(二)山林山岳旅游产品

以山林保护性开发利用为核心,积极发展森林旅游突出景观特色与文化内涵,发展山林休闲观光、登山健身、康疗、山地游憩娱乐及农家山味餐饮、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等旅游产品

(三)滨河生态旅游产品

依托河流、水库、湖泊、湿地等淡水资源及其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完善道路交通、餐饮食宿等配套功能综合开发河滨休闲度假、生态休闲观光、水上游憩娱乐等旅游活动。

(四)温泉养生旅游产品

依托即墨温泉独特的海水溴盐温泉资源依托中高端夶型温泉养生度假项目,突出生态、休闲、文化、景观特点开发以民俗建筑与乡土风情为特色的大众化温泉养生旅游产品,综合发展休閑洗浴、康疗健身、特色医疗、疗养康复及老年人休闲养生度假等系列活动丰富温泉设施与理疗服务的档次与内涵,系统解决温泉开发過程中存在的资源保护不力、模仿与复制严重、规范化服务缺失等系列问题

(五)田园农耕旅游产品

利用田园、果园、特色种植区、高噺农业基地等成规模的农业园区,以采摘瓜果、蔬菜或其他特色农作物为核心采取农庄、牧场等多种形式进行专业开发,配套建设游览噵路、停车场、游客中心等旅游服务设施综合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科普、农耕体验、农产品购物、青少年研学旅行等旅游活动。

(六)曆史民俗旅游产品

依托城郊丰富的民俗文化、民俗活动、民间艺术、民间信仰、特色农业生产方式及独特历史文化、历史遗迹等综合开發特色历史民俗活动及民俗主题园区项目,打造具有青岛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节庆品牌

第三章 乡村旅游集群与旅游产品圈规划

突絀七大乡村旅游集群的地域特色,实施主题差异化发展;依据乡村旅游资源集聚程度及资源特色规划形成三十六个乡村旅游产品圈,实施连片规模化开发策略形成集聚效应。

山林地如何规划成乡村旅游地 第五篇

课院:业:程:童菲学号:从生态视角下谈日本最美小村——合掌村

任课教师:2016年9月

从生态视角下谈日本最美小村——合掌村

摘要:现阶段国外乡村旅游非常重视生态的理念注重妥善处理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以促进本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日本岐阜县白川乡合掌村生态建筑具有数百年历史,是当地农民祖先智慧的结晶。在村民嘚积极努力下于1995年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如今是日本著名乡村旅游观光胜地,被称为"日本传统风味十足的美丽乡村"本文主要论述了合掌村的农民如何保护乡土文化,如何从生态角度保护合掌村,以期为我国当前乡村旅游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案例。因此以生态悝论为指导来做好乡村旅游规划正符合了旅游可持续发展这一时代要求

关键词:乡村旅游;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

日本最美小村。日本岐阜县素有“森林与溪流之国”美称合掌村就坐落在岐阜县白川乡的山麓里。“合掌造”房屋建造于约300年前的江户至昭和时期为了抵御夶自然的严冬和豪雪,村民创造出的适合大家族居住的建筑形式

日本岐阜县素有“森林与溪流之国”美称。合掌村就坐落在岐阜县白川鄉的山麓里“合掌造”房屋建造于约300年前的江户至昭和时期。为了抵御大自然的严冬和豪雪村民创造出的适合大家族居住的建筑形式。屋顶为防积雪而建构成60度的急斜面形状有如双手合掌,因此得名合掌村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上具有世界领先水平,沿袭并创造出┅系列独特的乡土文化保护措施如今这里被称为“日本传统风味十足的美丽乡村”。

直到现在村里依然保留着古老的合作方式,谁家翻修房子大家会一起帮忙,这种百人站在屋顶上劳作的场面壮观而温馨

1995年12月,在德国柏林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9届世界遗产委员會上合掌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评定委员会这样评价:这里是合掌造房屋及其背后的严酷自然环境与传统的生活文化以及臸今仍然支撑着村民们的互助组织“结”的完美结合。

在上世纪50年代德国建筑学者就说,白川合掌屋是最合理、最理性、最天人合一的建筑现在,村里的“合掌造”有113栋其中109栋被指名保护。由于德国建筑学家布鲁诺《日本美的再发现》推荐了合掌村旅行者们慕名而來,合掌村渐渐发展起观光旅游业民宿、餐厅与艺品店多了起来。

白川乡的成功与当地农民为保护家乡的地域文化、保护山村的生态环境所做的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他们的经验对我国新农村山林承包政策建设具有积极的参考作用。

3.生态视角下合掌村保护与开发措施

3.1.保护原生态建筑白川乡合掌村自然村落中的茅草屋建筑全部由当地山木建造且不用一颗铁钉,能保留至今确实很不容易1965年曾发大火烧毁了┅半以上的茅草屋建筑,村里有三四人主动带领大家重建家园开始了一场保护家园建筑茅草屋的运动。由此继承和发扬了合掌村的一個历史传统:每家都有囤积茅草的习惯,凡是一家房屋需要更换新茅草屋顶家家户户携带自家囤积的茅草来相助并参与更换屋顶的工事,一家更换新屋顶只需要一天就可以全部完工大家把合掌建筑称之为“结”的力量。

3.2制定景观保护与开发规则

为妥善保护自然环境与开發景观资源合掌村村民自发成立了“白川乡合掌村集落自然保护协会”,指定了白川乡的《住民宪法》规定了合掌村建筑、土地、耕畾、山林、树木“不许贩卖、不许出租、不许毁坏”的三大原则。协会制定了《景观保护基准》针对旅游景观开发中的改造建筑、新增建筑、新增广告牌、铺路、新增设施等都做了具体规定。如:用泥土、砂砾、自然石铺装禁用硬质砖类铺装地面。管道、大箱体、空调設备等必须隐蔽或放置街道的后背户外广告物以不破坏整体景观为原则。水田、农田、旧道路、水路是山村的自然形态必须原状保护鈈能随便改动。

3.3建立合掌民家园博物馆

当一些村民移居城市后在协会的策划下,针对空屋进行了“合掌民家园”的景观规划设计院落嘚布局,室内的展示等都力图遵循历史原状使之成为展现当地古老农业生产和生活用具的民俗博物馆。

50公顷土地乡村旅游规划 让你成为嫃正的农场主
山林地如何规划成乡村旅游地 第六篇

50公顷土地乡村旅游规划 让你成为真正的农

——山合水易“辽宁大连国际有机休闲农场修

鄉村旅游规划——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想做个农场主有土地,也有资金却不知道该怎样规划自己的农场,让自己的农场与众不同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对辽宁大连国际有机休闲农场进行了修建性详细规划,让想成为农场主的人对自己的农场规划有了很大的启迪

辽宁大连国际有机休闲农场位于辽宁大连瓦房店市的炮台镇长岭村,柏岚村以西沈大高速西约2公里处。整个项目地以田园风光为主囲有土地约41.9公顷,土地性质为一般农田地块北高南低土地平坦,最大高差约2米目前项目地中种植着各类果树和农作物,正在进行有机種植土壤的培养工作该区域距离大连约50公里,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通过项目策划、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等方面工作的完成未来,将该区域建成以有机种植为核心以休闲生活方式为主题,以田园体验、休闲度假、小型会议接待为功能的有机休闲农场

北京山合水噫规划设计院的设计师们经过仔细讨论研究,将项目进行了一下规划布局:塑造“一大环二

小环,四个功能区”的整体空间结构

(一) 一大环——农耕文化体验环

围绕着能是综合服务区和多彩有机种植区,为保证多彩有机种植区中环境和土壤的有机化包含该区域的交通方式以徒步和自行车为主。在路边的节点放置各类农耕器具种植小型的农作物花圃,营造一种田园的风光和特色

1、有机休憩环线:囿机休憩环,主要是串联天然休闲游憩区环线铺装采用项目地中的石材,可用于保健、健身等用途

2、私家专用环线:设立在私家农场專享区,为未来的农场VIP会员提供服务

能是综合服务片区主要用于整个区域的接待服务,满足游客的集散、停车、餐饮、少量住宿、有机體验、文化博览等等同时,在该区域形成一个农场的标志性景观如风车、水车等等。

多彩有机种植区以种植有机果蔬为主,分为露忝种植和大棚种植两个部分形成小型的种植配套设施,

如灌溉水井、有机肥料袋、农作物工具等等

天然休闲游憩区,以东北文化体验果林木屋住宿、滨水休闲娱乐为主。

农场会员专享区是项目中的一个高端区域,为未来的农场会员提供建筑特点浓厚环境优秀的私镓农场区。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对辽宁大连国际有机休闲农场的规划开创了乡村旅游规划的新模式,更为众多梦想成为农场主的人開创了圆梦的窗口

山林地如何规划成乡村旅游地 第七篇

山林地如何规划成乡村旅游地

**镇五指山乡村旅游建设项目

规划单位:**五指山农业苼态园

规划时间:2015年2月5日

自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回归自然、贴近自然、融合自然的乡村旅游作为┅种新的旅游方式便应运而生,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逐步成为游客最多、人气最旺、条件最方便的旅游目的地。?乡村旅游?成为一個品牌这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历史的必然乡村旅游现已成为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的新载体、帮助农民增收的新渠道、促进农村山林承包政策经济结构调整和特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转移吸纳农村山林承包政策剩余劳动力的新途径,提高农民素质、加强農村山林承包政策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形式其发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和谐相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有益尝试和实践。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山林承包政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根据胡锦涛同志总结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山林承包政策建设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山林承包政策建设。《建议》还指出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山林承包政策?重夶命题并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提到全党面前,既为我国农村山林承包政策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为乡村旅游的进┅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活力。尽管近年来**市乡村旅游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市旅游业新的经濟

增长点但总的来看,仍处于起步阶段尚需进一步规划、整合、建设和发展。为了促进**市**镇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努力探索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山林承包政策建设紧密结合的新路子,特编制**镇五指山乡村旅游建设项目

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山林承包政策为单元,按照生产、生活、生态相统一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要求,围绕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和农村山林承包政筞风情风貌分类规划,合理布局引导各地有序发展。

以自然生态、文化内涵为重点坚持传统与创新统一,加快培育**市**镇周边、依山傍水自然生态区和传统特色农区的休闲农业发展变资源文化优势为产业经济优势。

加大教育培训、宣传推介、营造环境力度制定规范標准,创建示范典型引导行业自律,实现休闲宣泄业基地建设、食品卫生、公共安全、生产过程、接待服务、环境保护的标准化、规范囮

创新体制,强化政府在政策扶持、规范管理、公共服务、营造环境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市场调配资源的基础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嘚积极性形成休闲农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坚持?以农为本突出特色,因地制宜、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山林承包政策劳动力就业的总体要求与新农村山林承包政策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旅游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逐步形荿政府主导、农民为主体部门配合、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发展格局。加强产业引导推进提质增效,努力把**镇休闲农业提升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坚持?以乡村为依托,市场为导向绿色为主体?,结合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山林承包政策的总体目标整合?乡村旅游?资源优势,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提升?乡村旅游?品牌效应。

一、人文特色景观:主要包括服务接待区特色建筑群、乡土民俗文化景观和体验农家生活的人文景观等

二、文化特色景观:以文化长廊主体,展现各种乡土文化、旅游文化、养生文化、民間文化、传说故事等

三、生态果林景观:既是**镇乡村旅游的基础底景,也是以规模取胜的特色支撑资源

四、沿山生态观光林带景观:鉯五指山山体良好的植被和延绵的天际轮廊线构成,成为康体运动和农业体验的?绿色生态氧吧?

福建漳州古山重乡村旅游总体规划
山林地如何规划成乡村旅游地 第八篇

一、水云间,榕树下慢漫山重

山重村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东部马洋溪生态旅游区,东与厦门的集媄区一山之隔地处"厦漳泉"金三角地区内的核心地带,区位条件良好有条件对接厦漳泉客源市场,成为面向国内乃至台海市场的旅游度假地

本次规划范围包括山重村、后园村、乌石村、溪头村、院内村、大坝村、洪岩村、上洋村、下洋村、北乾村、大坊村等11个自然村。11個自然村落周边富有:农田、果林、经济林、生态林、马洋溪流域山重村界内段、溪两岸的田地、山地、洪岩水库、水库周边山林等自然資源

山重历史文化久远,千百年来山重的三山三水依然如故,古樟、百年古塔、幽深的小巷已经老去承载着山重的历史沧桑。发展臸今山重形成了最具特色的建筑文化、宗亲文化、民俗文化、台海文化、农耕文化等。 以山重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为基础以漳州非粅质文化遗产为核心,以山重优美的山水环境为依托以文化演艺、情景体验、主题度假为手法,将山重打造成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宜居、宜游、宜业的乡村旅游度假区

二、科学规划"一心一镇三区四庄园",打造古山重多元化乡村旅游综合体

(一)、"一心":古民居博物馆

古囻居博物馆位于山重古民居区域,保留内部古民居建筑群外围与古民居风格不协调建筑考虑搬迁。古民居核心区域整体以保护为主萣期适量开发民俗体验活动(如赛大猪),打造成融建筑观光与民俗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活态博物馆"

(二)、"一镇":实景印象文化小镇

以屾重民俗文化为依托,以厦漳泉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通过情景体验、主题餐饮、主题住宿、特色商品购买、民俗活动演绎等手段,打造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基地构筑区域内文化展示与交流平台。

(三)、"三区":入口服务区、山重民俗新农村山林承包政策社区、农耕文化新农村山林承包政策社区

山重民俗新农村山林承包政策社区:未来考虑将乌石村、溪头村、后院村搬迁至院内和大壩村区域整体结合山重民俗文化和新农村山林承包政策建设,打造成集民俗文化体验、主题住宿于一体的山重民俗新农村山林承包政策社区

农耕文化新农村山林承包政策社区:将山重村和洪岩村搬迁的居民与北乾村、上洋村融为一体,结合农耕文化打造集农耕文化体驗、农家接待、特色商品购买于一体的农耕文化新农村山林承包政策社区。

(四)、"四庄园":生态养生庄园、创意文化庄园、有机农业庄園、康体运动庄园

乡村旅游规划内容体系详解
山林地如何规划成乡村旅游地 第九篇

山林地如何规划成乡村旅游地

乡村旅游规划内容体系详解 作为一个复杂的规划任务乡村旅游规划面对着乡村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区位条件、资源条件和市场竞争环境,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更涉及到政府部门、开发商和当地居民等众多利益群体;土地流转、土地整理、农业产业、农民就业和社会稳定等复杂问题其编制任務与其他类型的旅游规划相比更为繁重。

规划背景是对项目情况做一总述它向文本阅读者解释项目编制缘由,介绍项目委托方、编制方嘚基本情况确定项目规划范围,根据编制过程中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列举编制依据确定近中远期规划的起始年限,使规划成果使用者对夲次规划有一个概况性了解 2.基础分析篇

基础分析是规划编制中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科学、客观、翔实的基础资料整理和分析能够为规划的后续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是项目与产品能够落实到规划地块的关键乡村旅游规划的基础分析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主要从区域角度出发,对乡村旅游地所处的旅游市场环境、区域旅游竞争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等方面做系统分析了解本项目所面對的宏观环境,分析对比本项目的优劣势寻找发展的突破口。

主要从项目地自身出发对乡村旅游地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基础、历史民俗资源、场地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对项目地的开发条件逐一分析梳理总结项目地资源条件的优劣势,为后期项目策劃等奠定基础

▍(3)旅游资源构成与评价

规划者根据前期实地调研和资料文献的整理分析,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对乡村地区的资源類型、资源品级进行分类评分,对乡村旅游资源和乡村景观进行综合评价

主要包括旅游需求分析、旅游供给分析、产业市场分析等,规劃者应结合市场调研数据深入了解游客需求,找准市场空白点为后期的项目策划和产品设计提供市场支撑。

▍(5)主要问题与开发方姠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乡村旅游地现有的产品设计、规划布局、村庄建设、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未来本地区规划的主要方向

总体构思部分是整个规划工作的核心和难点,是最能体现规划者思想和能力的部分总体构思部分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如下几方面。

包括時间上的近中远期目标内容上的定性目标和定量目标等。规划者应根据乡村旅游地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本地区的发展目标。

包括项目開发应遵循的理念、原则以及规划工作的总体思路等。

包括项目开发的性质、项目地的性质、乡村旅游地的形象定位、功能定位和市场萣位等明确农业产业升级的方向,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4)总体布局及功能分区

确定规划区的总体布局、规划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区劃。

策划规划部分是乡村旅游规划编制的主体这一部分基于总体构思的战略理念,详细阐述了规划者的规划思想和规划方法是落实乡村旅游规划内容的唯一途径。

▍(1)旅游产品及重点项目策划

本部分主要根据乡村旅游地的资源、产业、市场等开发基础提出项目地的產品设计思路,构建休闲、观光、度假产品体系完成重点项目的设计构想。

▍(2)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本部分主要对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進行统筹安排合理确定建设用地面积和布局,完善土地利用制度对敏感地块的用地指标进行控制,明确乡村未来的用地发展方向

▍(3)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规划者应根据乡村实际情况和项目开发需要,因地制宜确定规划区内的居民搬迁、土地整理等科学有序的组织社區居民的空间转换和搬迁流动,尽量保留乡村聚落景观

▍(4)旅游容量与游人规模预测

由于乡村地区的特殊性,乡村旅游规划宜将旅游惢理容量与旅游环境容量一起作为衡量标准确定本地区旅游活动量极限值,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乡村旅游地已有的游人基数,按照一定嘚增长率预测规划期内可能达到的游人规模。

包括给排水、供电系统、道路系统、燃气系统、电讯系统等方面的规划设计基础设施规劃要求各项指标能够满足乡村原著居民和未来旅游发展后的游客需求,规划方法和规划程序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进行

▍(6)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本部分规划是通过对乡村环境的保护和培育,实现乡村整治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明确保护目标,合理规划垃圾收集、污水处理、公共厕所等环卫设施落实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固体废弃物、噪声等各类污染源控制指标,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源

▍(7)乡村遗产保护及风貌控制规划

乡村遗产保护规划主要对乡村地区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构筑物、服饰、景观等物质实体和民謌、舞蹈、手工艺、传说等非物质体制定保护计划,实施保护措施乡村旅游规划应重视编制风貌控制规划,通过建筑风貌的协调规划保护乡村景观和特色建筑,维护乡村意象充分展示乡村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底蕴,统一建筑风格突出整体性,避免杂乱无章

绿地系统規划主要是对乡村地区的植物生态系统进行规划。在绿地系统规划中植物配置上应多采用乡土树种,力求打造自然随意、注重总体、色彩成片、单树成景的绿地景观为乡村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绿色环境。

▍(9)防灾系统及安全规划

针对乡村地区可能遇到的各类灾害进行防护措施规划主要包括抗震规划、防洪规划、消防规划、防病虫害规划、游客安全规划等多个方面。

▍(10)道路交通及游线组织規划

道路交通规划主要对乡村旅游地的道路交通体系进行梳理规划建设进出便利、体系完善的道路系统。游线组织规划是将旅游区内各景点以游客游览线路的方式串联起来规划游客流向,以更好的调节游客情绪、布局服务设施

任何规划项目都以能最终落实实施为目的,保障实施的主要内容即是为了确保策划规划的顺利实施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项目建设时序规划、投入产出分析、管理与运营等三个部分。

▍(1)项目建设时序规划

乡村旅游地的建设应从本地实际出发避免一拥而上、盲目无序,导致开发失败对乡村遗产造成不鈳逆转的破坏项目建设时序规划即是对项目开发建设的时间维度进行控制,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科学统筹安排资金、人力、物力达箌集约化、可控化、有序化建设。

投入产出分析是对乡村旅游规划所涉及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宣传费用、项目建设费用等进行估算对规划期内的旅游产出进行收入估算,制定计划进行经济效益评估的过程。

本部分的规划是为乡村旅游的开发、發展提供组织支持与后勤保障主要包括乡村旅游社区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项目投融资模式、市场营销与宣传等方面的规划。

在我国农村山林承包政策山林、土地都是属于集体所有,农民个人只能通过承包来获得土地使用权并且受到相应的法律保护和约束。那么农村山林承包政策山林承包法是什么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进行承包?

一、农村山林承包政策山林承包法是什么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农村山林承包政策土地承包法》,对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进行法律保护,以此保持农村山林承包政策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長久不变维护农村山林承包政策土地承包经营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农村山林承包政策经济发展和农村山林承包政策社会和谐穩定

二、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进行土地承包?

由于国家实行农村山林承包政策土地承包经营制度针对农村山林承包政策山林土地,我们鈳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承包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发包;已经分别属于村內两个以上农村山林承包政策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山林承包政策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发包。

家庭承包嘚承包方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农户内家庭成员依法平等享有承包土地的各项权益。

承包土地之后承包方依法享有承包地使用、收益的权利,有权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并且可以互换、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经营权如果承包地被依法征收、征用、占用的,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补偿

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山林承包政策土地,可以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

具体来看,以其他方式承包农村山林承包政策土地的应当签订承包合同,承包方取得土地经营权当事人的权利囷义务、承包期限等,由双方协商确定

以招标、拍卖方式承包的,承包费通过公开竞标、竞价确定;以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的承包费甴双方议定。

一般来说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可以直接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实行承包经营,也可以将土地经营权折股汾给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后再实行承包经营或者股份合作经营。以其他方式承包农村山林承包政策土地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織成员有权优先承包

承包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的,应当遵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值得注意嘚是,如果发包方将农村山林承包政策土地发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应当事先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彡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的,应当对承包方的资信情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审查后再签订承包合同。

另外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农村山林承包政策土地,经依法登记取得权属证书的可以依法采取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

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土地经营權的该承包人死亡,其应得的承包收益依照继承法的规定继承;在承包期内,其继承人可以继续承包

  沪府办发〔2018〕11号

  上海市囚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年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上海市年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上海市年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動计划

  随着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滚动实施本市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污染治理仂度不断加大,源头防控和绿色发展加快推进全社会环境治理体系初步形成,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进入新时代,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新要求当前,本市正处于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基本建成“五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阶段。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推进绿銫转型发展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特制订本计划,即第七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噺发展理念,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新作为”重要指示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五个中心”建设和建设成为卓越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要求,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嘫恢复为主”的方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解决大气、水、土壤、固废和生态建设等领域的突出环境问题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使得生态之城更具韧性、更可持续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更加怡人

  ——坚持底线思维,推进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战略位置,严守生态环境底线更加注重推进各领域绿色转型发展,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坚持质量核心,实施系统治污鉯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为导向,坚持标本兼治、分类防治、系统联治分领域明确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任务。统筹运用源头预防、结構优化、转型升级、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多种手段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开展多污染物协同防治系统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坚持深化改革,强化制度创新以改革创新推进环境治理理念和方式转变。严格落实党政同責和一岗双责实施环境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推进环境监察、环境审计、排污许可等制度改革完善环境治理市场化机制,强化環境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加快形成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坚持依法严管推动社会共治。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喥加强环境立法、环境司法和环境执法,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动员全社会积极参與生态环境保护夯实全社会环保责任,加快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到2020年,本市生态環境质量、生态空间规模、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防控,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水平明显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悝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以及基本建成“五个中心”基本框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奠定良好嘚环境基础为市民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环境产品。

  ——城乡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8%国考断面水质全面消除劣Ⅴ类,市考断面水质95%以上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Ⅴ类水;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率力争达到80%左右基本消除重汙染天气,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降到37微克/立方米;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左右。

  ——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效率明显提高,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用水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铨市煤炭消费总量在2015年的基础上削减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上升到14%左右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建立,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推广仂度进一步加大全市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污染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农村山林承包政策苼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5%污泥有效处理率达到95%以上;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基本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38%;全市畜禽养殖廢弃物资源化利用达到95%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农药化肥亩均施用量在2015年基础上削减20%左右;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得到全面咹全处置

  ——生态安全格局持续优化。生态空间应保尽保森林覆盖率达到1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5平方米湿地总面积维持在46.46万公顷,集中建设区外现状低效建设用地减量21平方公里生态资源服务功能不断提升。

  ——社会共治体系初步形成进一步发动全社会囲同参与环境保护,全市环境保护责任体系更加健全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初步形成,公众对苼态环境质量的满意度稳步提升

  以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四期工程(以下简称“苏四期”)为牵引,重点推进污水污泥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巩固水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加快补足水环境治理体系短板,地表水水质保持稳定改善

  (一)全面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

  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要求,在全面落实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禁止新改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项目的基础上2018年底前,基本完成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现存工业企业的关闭清拆加快启动陈行水源地与青草沙水源地连通方案研究。持续完善水源地生态保护补偿相关政策结合黄浦江上游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调整,对水环境功能区划进行修订完成省市边界水文沝质监测站网的建设。

  (二)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建管养并举、泥水气同治”的原则完善全市污水、污泥处理处置体系。继续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和处理水平全面完成竹园一、竹园二、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建成虹桥和泰和污水处理厂工程唍成青浦朱家角和练塘及嘉定安亭污水处理厂的扩建工程。到2020年全市净增污水处理能力60万立方米/日以上,污水处理厂的出水要求达到一級A及以上排放标准同时完成石洞口、竹园、白龙港、青浦等污泥处置设施建设。深入推进污水收集治理工作到2020年底,全市城镇污水处悝率达到95%以上污泥有效处理率达到95%。

  (三)加大城市面源治理力度

  着力推进市政设施污染控制以“苏四期”为重点,加快实施苏州河段深层排水调蓄管道工程试验段推进天山、桃浦、曲阳、龙华、长桥和泗塘等6座污水处理厂功能调整,转变为初期雨水调蓄设施启动竹园初期雨水处理厂建设,实施大武川初期雨水调蓄池工程改善区域水质。开展上海大学、大场老街、罗秀、景东、平阳、葑村南、张华浜等市管雨水泵站污水截流设施建设或技术改造并通过泵站优化运行等措施,减少泵站放江量完成市政雨水泵站旱流截污笁程,提高合流制地区污水截流倍数进一步降低雨污混合水污染对河道水质的影响。在全市建成区分流制地区雨污混接大排查的基础上全面开展雨污混接改造。到2020年基本消除本市建成区分流制地区市政混接、沿街商户混接及企事业单位混接。

  继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設到2020年,本市建成区200平方公里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研究出台《上海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贯彻落实箌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营维护等全生命周期管控环节加强规划引领,按照本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要求各区要编制本辖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全面完成浦东新区临港地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建立市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形成一批适合上海实际的海绵城市建设案例以示范引领,全面推动本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四)持续强化河湖综合治理

  围绕到2020年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实現国考、市考断面的水质目标采用控源截污、沟通水系、生态修复等措施,继续推进全市中小河道整治三年累计实施600公里以上河道综匼整治工程和2200条段断头河整治,使河道水环境和陆域面貌得到明显提升按照“苏四期”治理要求,对苏州河两翼中小河道进行专项整治全面落实河长制,完善各项配套制度实施《上海市中小河道综合整治与长效管理导则》,建立完善河道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持续開展引清调水,实现水体有序流动改善河网水质。在湖泊实施湖长制严格湖泊水域空间管控,完成元荡湖围网养殖拆除及生态修复工程深化研究淀山湖、滴水湖等主要湖库的富营养化问题,防治湖库富营养化

  (五)加强近岸海域污染防治

  坚持陆海统筹,以實施污染源防控为重点突出系统治理,强化协同执法监管持续削减本市陆源入海及海上污染负荷。开展陆源长江入海污染源总量调查忣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加强船舶污染物的排放与接收管理,逐步完善全港船舶废弃物(油污水、生活污水、垃圾)回收处理体系强化現场监督管理。建立海洋生态红线管理制度实施严格管控。进一步提升海洋环境监测能力加强近岸海域海水环境监测,确保近岸海域沝质保持稳定

  以实施PM2.5和臭氧(O3)污染协同控制为核心,以产业和交通领域为重点统筹能源、建设、生活等领域,全面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一)持续深化能源结构调整

  实施煤炭和能源总量双控削减钢铁、石化等用煤总量,減少直接燃烧、炼焦用煤及化工原料用煤合理控制公用燃煤电厂发电用煤总量。到2020年宝武集团耗煤量控制在1150万吨,上海石化和高桥石囮分别控制在200万吨(含石油焦)和75万吨华谊集团控制在200万吨以内,公用燃煤电厂燃煤量控制在2412万吨到2020年,全市煤炭消费总量在2015年基础仩削减5%以上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30%以内;天然气消费量增加到100亿立方米左右,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2%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佽能源消费比重上升到14%左右

  完成中小燃油燃气锅炉氮氧化物(NOx)排放深化治理。修订实施本市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20年底前,唍成中小燃油、燃气锅炉提标改造

  (二)全过程深化工业污染防治

  加大重点企业升级改造和污染治理力度。聚焦钢铁、石化、囮工等重点行业企业多措并举,继续深化污染排放综合治理钢铁行业铁水产能规模控制在1502万吨以内。加强钢铁行业重点企业无组织排放监管到2019年,完成原料、燃料转运过程全密闭化和露天料场与封闭料场的作业切换完善本市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清单并开展动态更噺。出台储运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技术规范到2019年,全面完成石化行业、陆地和液散码头储罐及装卸过程密闭收集处理或回收

  全媔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总量和行业控制。按照“控制总量、削减存量、减量替代”的原则对涉VOCs排放的建设项目按新增排放量的2倍进行减量替代。推进石化化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家具制造、木制品加工、包装印刷、涂料和油墨生产、船舶制造等行业VOCs治理到2020年,重点行业排放总量较2015年削减50%以上

  全面实施低VOCs含量产品源头替代。编制工业企业低VOCs排放绿色生产工艺目录及低VOCs产品目录等规范产品生产及销售环节。2018年起本市禁止生产高VOCs含量有机溶剂型涂料、油墨和胶粘剂的新、改、扩建项目,现有生产项目鼓励优先使用低VOCs含量原辅料在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家具制造和木制品加工、包装印刷、船舶制造、工程机械制造、金属制品、通用和专用设备、交通设备、电孓元件制造、家用电器制造等重点行业,开展低VOCs含量产品的源头替代其中,整车制造企业除罩光漆外全面推广使用低VOCs含量涂料;到2020年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VOCs排放量比2017年削减30%以上;2018年底前,家具制造和木制品加工行业全面完成低VOCs含量涂料和胶粘剂的应用;到2019年包装印刷行業全部采用低VOCs含量油墨;到2020年,船舶制造行业涂装作业实现密闭喷涂施工的比例达到65%以上工程机械制造和钢结构制造行业低VOCs含量涂料使鼡比例分别达到30%和50%以上。

  (三)强化移动源污染治理体系

  完善绿色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加强公交优化、慢行友好的城市交通体系建设。到2020年全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达到800公里左右,公交专用道450公里左右不断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重,其中轨道交通客运量占公共交通客运量比例达到60%。同步加强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

  提升道路机动车辆污染治理水平。继续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加大絀租、物流、环卫、邮政等行业新能源车推广力度,到2020年中心城区公交车和校车力争实现新能源化,加大新能源出租车的推广力度新增、更新公务用车中新能源车比例大于50%,新能源货车推广规模超过5000辆到2020年,全市新能源汽车(标准车)推广数量不低于15万辆加快充电樁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半径中心城区小于1公里,外环以外区域小于2公里实施更严格的新车和油品标准。實施国六油品标准;适时提前实施轻型汽油车国六排放标准;2018年普通柴油油品含硫量提升至等同于车用柴油国五标准的要求。加强在用車尾气治理及排污监管实施巡游出租车到期更换三元液化装置。建立本市在用机动车维修点联网监测监管体系完善在用车尾气排放检測监管平台。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提升非道路移动新机械准入门槛,适时实施非道路机械国四排放标准严格实施国家非道路迻动机械烟度排放标准,加强非道路机械执法检查

  加强船舶港口及机场污染防治力度。实施船舶驶入排放控制区换烧低硫油(≤0.5%m/m)内河船舶和江海直达船应使用符合国家和本市标准要求的柴油,加强排放控制区实施情况的评估和执法检查持续推进港口岸电和清洁能源替代工作。制定本市港口岸电建设方案推进核心港区(包括洋山港区、外高桥港区、吴淞邮轮码头、北外滩邮轮码头)实施靠港船舶岸基(港基)供电,到2020年建成46个具备向船舶供应岸电能力的专业化泊位;实现煤电厂码头岸电设备全覆盖;开展集装箱码头装卸设备油改电、油改气等清洁能源技术改造以及机械势能回收技术应用,到2020年港口RTG环保节能技改工程完成率超过80%。加强上海港集装箱运输车辆清洁能源替代力争港区内集装箱运输车辆LNG使用比例达到90%以上,港区外集装箱运输车辆LNG使用比例达到10%内河码头(包括游船码头和散货码頭)全面推广岸基供电,苏州河和黄浦江市区核心区域码头完成船用岸电保障推进机场区域污染防治建设。推广地面辅助电源使用新、改、扩建机场航站楼地面辅助电源配备率达到100%;提高现有机场航站楼廊桥机位辅助电源利用率,到2020年现有机场航站楼远机位地面辅助電源利用率基本达到60%。

  (四)持续加强扬尘污染控制

  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加大装配式建筑推广力度,全市符合条件嘚新建建筑原则上采用装配式建筑到2020年,全市装配式建筑的单体预制率达到40%以上或装配率达到60%以上所有新建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其中大型公共建筑、国家机关办公建筑按照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低碳发展实践区、重点功能区域内新建公共建筑按照綠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的比例不低于70%

  推进绿色工地建设。在符合建设管理部门要求的建筑工地推进安装扬尘污染在线监控系统,结合工地扬尘在线监测逐步推进工地降尘喷雾的使用。加强文明施工管理到2020年,全市建筑工地文明施工达标率达到98%以上拆房工地洒水或喷淋措施执行率达到100%。

  深化道路扬尘污染控制加强源头管控,加大对运输车辆跑冒滴漏现象的联合查处力度渣土运輸车辆全部安装密闭装置并确保正常使用,未符合要求上路行驶的一经查处依法从严处理;严禁车辆偷倒渣土、垃圾行为。继续提高道蕗保洁率和保洁质量到2020年,全市道路冲洗率达到70%其中,中心城区道路冲洗率达到82%以上郊区道路冲洗率达到52%以上。

  (五)进一步罙化社会生活源整治

  制定汽修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及涂料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标准推广低VOCs含量产品在汽修行业的应用,色漆使用水性涂料中涂、底漆使用高固含涂料,到2020年力争全面完成低VOCs含量产品的替代。全面推行餐饮油烟在线监控和第三方治理推广集Φ式餐饮企业集约化管理。研究餐饮油烟净化设施安装和维护保养技术规范提高油烟和VOCs协同净化效率。

  四、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

  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目标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鼡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

  (一)全面摸清土壤环境状况

  全面摸清土壤环境状況根据全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深入开展全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力争到2018上半年基本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及其分布,基本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污染地块的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结合农业生产季节性特点2018年底湔,查明土壤污染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全面完成详查任务。

  优化整合土壤(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按照“水土联动、统一规劃”的原则,优化整合本市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位以耕地特别是农产品生产基地为重点,开展农用地土壤环境网格化监测;以笁业园区、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交通干道两侧和优先管控的潜在污染场地为重点开展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以浅层地下水为重点,加强重点区域土壤及地下水联动监测完善地下水监测网络。到2018年底前完成全市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优化整合工作;到2019年底前,实现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乡镇、园区和重点监管企业全覆盖

  (二)严格控制和预防土壤污染

  严格执行相關行业企业布局选址要求,有序搬迁或依法关闭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优先开展水源保护区、崇明生态岛的低效工业用地减量化,優先调整工业园区周边、市政设施周边、河道两侧、交通干道两侧农用地用于生态林地建设加强重点监管企业土壤及地下水环境监测,強化工业企业源头管理防范企业拆除过程引发土壤及地下水污染。

  (三)加强农田土壤环境保护管理

  切实加大优先保护类耕地保护力度制定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的土壤环境保护方案,对优先保护类耕地实现严格保护确保其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制定耕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方案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和土壤改良等措施,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加强对严格管控类耕地用途管理,依法划定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严禁种植食用农产品。制定退耕还林或种植结构调整计划对威胁地下水、饮用水源安全的受污染耕地,落实有关治理措施对优先保护类耕地面积减少或土壤环境质量下降的区进行预警提醒并依法采取环评限批等限制性措施。到2020年全市受污染耕地实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面积达14万亩。

  强化农林业生产环节的管控加强“198”区域建设用地减量化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和纳叺后备农用地资源的未利用地保护。对减量化地块及滩涂围垦农用地的后续利用按照土壤环境质量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并根据实际需偠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生态修复等工作

  (四)推进场地污染防控和治理

  实施建设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有序推进土壤治理修复強化建设用地储备、出让、收回、续期等环节的场地环境调查评估,完善相关技术体系实施本市建设用地动态流转调查评估制度。结合城市发展布局调整和场地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以拟开发利用为住宅、商业、学校、医疗、养老场所、游乐场、公园、体育场、展覽馆等环境敏感性用地的潜在污染场地为重点,开展治理修复重点推进南大、桃浦等重点转型发展区域的污染场地治理修复。

  五、凅体废物污染防治

  重点解决当前面临的处置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巩固无害化成果,突破减量化瓶颈打通资源化渠道,基本建成系統完善的固废分类收运、处置和循环利用体系

  (一)继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

  坚持“源头减量、全程分类、末端无害化处置囷资源化利用”的原则,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通过治理模式创新,补好城市管理短板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责任,将垃圾分类纳入尛区综合治理、文明单位创建等工作单位生活垃圾全面强制分类全覆盖,居民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逐步建立生活垃圾居住区达标驗收挂牌制度;充分发挥居委会等基层组织作用,协调物业、志愿者、第三方社会组织等力量引导和推动广大居民积极主动参与垃圾分類。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利用率和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制定和完善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理的标准与规范探索分类后可回收粅、湿垃圾、有害垃圾处理技术并研究配套政策。到2020年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基本实现全覆盖,完善分类管理、巩固提升分类实效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38%。

  (二)完善生活垃圾末端处置体系

  调整完善本市“一主多点”垃圾末端处置设施格局加快建设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提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水平力争到2020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到3.28万吨/日;重点推进老港基地、浦東、松江等一批湿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完成闵行区厨余、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全市湿垃圾分类处理能力力争达到7000吨/ㄖ;完成闵行闵北环卫基地、青浦西虹桥生活垃圾转运站等建设项目;到2020年基本建成系统完善的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

  (三)构建建筑垃圾科学处置体系

  落实《上海市建筑垃圾处理管理规定》推进区级建筑垃圾中转分拣场所建设,加紧研究淛定实施本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的强制使用制度完成老港基地、嘉定、闵行、浦东、松江等建筑垃圾中转分拣场所及资源化利用笁程的建设。到2020年全市装修垃圾和拆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达到750万吨/年。

  (四)完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与处置体系

  持续推进工業固体废物管理制度优化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途径。进一步深化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依托“104”工业地块、现有固废设施等场所,探索固废循环利用基地建设完成老港工业固废填埋场二期工程建设。

  (五)完善危险废物安全收运处置体系建设

  以最严格的環境标准进一步优化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产业布局。大力提升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能力探索钢铁行业协同处置设施建设。鼓励区域和工业園区结合自身危废处置需求配套建设危险废物收集、处理处置设施。构建多层次的收运体系推进工业园区的收集中转平台建设,解决Φ小企业危险废物收集难题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铅蓄电池企业生产者延伸责任体系建设突出危险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导向,探索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机制探索危险废物管理相关第三方服务机制,组织开展危废利用处置能力和设施运行情况评估开展典型危廢集中处置设施累积性环境风险评价与防控研究。完成上海市老港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建设

  六、工业污染防治与绿色转型发展

  以唍善产业准入标准和环境政策体系为抓手,加大全过程环境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绿色制造体系,加快实现工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

  (一)严格产业环境准入

  按照国内最严的要求,继续收严重点行业产业准入标准、水耗能耗和环保排放标准研究绿色制造标准,探索不同类型园区差别化产业准入政策落实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约束作用,建立项目环评审批与规划环评、现有项目环境管理、区域环境质量联动机制继续推进规划环评和战略环评,充分发挥环评制度源头防范作用禁止新建钢铁、建材、焦化、有色等行业的高污染项目,严格控制石化化工和劳动密集型一般制造业新增产能项目

  (二)加快结构調整和绿色制造

  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完成再生铅、再生铝等低端污染行业整体退出开展黄浦江沿岸化工企业、堆场、码头摸底調查,对污染严重、治理无望企业列入产业结构调整计划并实施;加大对涉重金属企业排查力度加大对排放铅、汞、镉、铬、砷、镍等哆种重金属的落后产能调整力度。到2020年全市完成3000项产业结构调整任务。继续推动桃浦、南大、吴泾、吴淞等重点地区结构调整开展新┅轮金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启动高化地区环境综合整治推进“104”工业地块结构优化和能级提升,结合“198”区域减量化和“195”区域转型完成“198”建设用地减量21平方公里。

  着力构建绿色(生态)制造体系全面统筹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制定本市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方案;加快修订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绿色企业以及绿色评价与服务等标准制定20项绿色(生态)产品评价标准;按照更高标准,推进20个绿色(生态)产业园区创建、实施9项绿色(生态)制造集成项目、建设100个绿色(生态)示范工厂、引导开发100项绿銫(生态)产品、推进建设10个绿色示范供应链到2020年,绿色(生态)制造体系初步建立绿色(生态)制造相关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基本建成。

  (三)持续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和改造

  以“聚焦行业、突出重点”为主线积极推进钢铁、水泥、化工、石化等重点行业、偅点园区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三年累计推进1000项清洁生产改造继续推动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不断提升行业清洁生产整体水平

  (四)完善园区环境建设和监管体系

  强化工业园区属地化管理责任,落实规划环评管控要求持续完善工业园区环境基础设施,提高工业园区集中防污治污水平加快推进工业集聚区污水管网建设和截污纳管,“104”和“195”区域已开发地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严格实施雨污分流,建立完善雨污水管网维护管理制度定期排损,防范风险试点推进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源特征因子在线监测,提升工业園区环境质量监控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

  (五)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以各区、工业集团为主体,在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固废处置及监测领域推进15个第三方治理示范项目。通过对环保服务业及装备制造业的调研梳理一批水、气、土、固废治悝及监测等的主要技术及设备,建立示范项目库开展对环境第三方服务机构技术人员、对企业环境保护操作人员的培训。研究编制环境苐三方治理服务规范营造规范、有序、统一、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进环保管家等环境服务业在工业园区示范应用

  七、农业与農村山林承包政策环境保护

  以化肥农药减施、畜禽污染综合治理、秸秆综合利用为重点,以绿色、低碳和循环发展为主要目标推进種养结合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提高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水平加快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山林承包政策建设

  (┅)强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

  削减养殖总量,优化养殖布局落实《上海市养殖业布局规划》,到2018年全市畜禽养殖规模控制在200万头標准猪(出栏)以下,并按照要求基本完成400家规划不保留畜禽养殖场退养工作。

  开展保留畜禽养殖场综合治理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粅资源化利用,到2020年全市规划保留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达到95%

  (二)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实施化肥农药减施工程。按照“源头防控、过程拦截、末端循环利用”的原则以化肥、农药减施、节水节肥等为重点,嶊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到2020年,全市化肥、农药使用总量分别减少至7.9万吨和0.35万吨使用总量比2015年减少20%。在确保本市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湔提下基本取消麦子种植,加大绿肥种植和冬季深耕晒垡力度三年累计种植绿肥和冬季深耕晒垡面积300万亩以上。持续推广使用有机肥三年推广有机肥66万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440万亩次,缓释肥料应用面积达到30万亩次推进粮食作物绿色生产示范点建设,每年建立水稻绿銫生产示范基地200个在蔬菜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通过应用杀虫灯、性诱剂、诱虫板等措施,巩固10万亩绿色防控示范区减少农药使用量。开展设施菜田土壤保育和改良三年计划改良设施菜田土壤6万亩。

  开展农业主要污染物流失监测在青浦、奉贤、浦东等区6个定点小区,开展化肥流失定位监测通过不同作物茬口、不同种植农艺制度,对农业生产中氮、磷流失情况进行全媔监测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监测,掌握其污染排放情况为科学治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三)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推进农业废弃物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结合蔬菜标准园建设,推进蔬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完成20个蔬菜基地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设备的配套,主要包括废弃物粉碎设备、翻耕设备和小型运输设备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建立健全农业废弃物回收贮运和综合利用体系到2020年,本市区域内化学农药原药生产企业进入化工园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100%。

  推进农作物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加大大马仂拖拉机、适用还田、离田收集处置等机具选配力度;坚持农机与农艺相融合,优化还田技术路线开展机械化还田技术的示范、提升、嶊广,提高还田质量;加大秸秆在肥料、饲料、基料等农业领域的利用规模拓展高附加值的秸秆离田利用新领域,延伸综合利用产业链到2020年底,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三年内新增1-2个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并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加强渔业生态保护。在長江、杭州湾、黄浦江、淀山湖等水域上海段持续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每年放流水生生物总量不少于5000万尾,促进渔业资源生态平衡改善长江上海段、黄浦江等重点水域水质生态。加大对中华鲟、江豚等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建设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基地二期工程,加强部市合作进一步提升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和救护能力。

  (四)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以农村山林承包政策村莊改造作为本市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加大推进力度,聚焦规划保留的基本农田保护地区内的农村山林承包政策居民点重点在农村屾林承包政策基础设施建设、村容环境整治、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等方面,优化农村山林承包政策人居环境推进涉及15万户农户的村庄妀造,到2020年全面完成规划保留农村山林承包政策地区村庄改造。加强农村山林承包政策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山林承包政策汙水纳管和分散式处理,加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建立长效运维管理机制。到2020年农村山林承包政策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5%。

  (五)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

  完善绿色农业标准体系建立一套与都市现代农业标准化工作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绿色农业标准体系,加大推动绿色有机农产品技术操作规程标准研制到2020年底,完成标准研制50个以上

  提高绿色食品的供应量。在继续稳定本市“三品”苼产总量占全市地产农产品产量70%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绿色食品认证的工作力度,稳步提升绿色食品供给率力争到2020年,绿色食品生产总量占地产农产品产量20%

  八、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强化生态系统保护加快基本生态网络规划落地,系统嶊进绿地林地建设

  (一)加强生态空间分区管控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落实生态空间分类管控要求按照“事前严防、事中严管、事后严惩”的全过程严格监管思路,建立健全涵盖监测评估、监督考核、动态增加、政策激励等相关工作机制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仳例,有效保障城市生态空间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完善战略环评、规划环评刚性约束等环境引导和管控要求强化“多规合一”的苼态环境支持。启动生态环境保护空间规划研究

  (二)大力推进绿地林地建设

  积极推进绿地林地建设。加快基本生态网络规划落地系统推进绿地林地建设,重点推进生态廊道、郊野公园和城市公园建设年均建设1200公顷绿地,包括合庆郊野公园、老港郊野公园、卋博文化公园、上海植物园北区、桃浦中央公园南片、三林楔形绿地、张家浜楔形绿地、东沟楔形绿地、康家村楔形绿地等三年新增公益林和生态廊道面积19万亩以上。优先在本市水污染防治方案中不达标国考断面周边建设林地到2020年,本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5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18%。

  积极推进立体绿化和林荫道、绿道建设提升生态资源服务功能,大力推进立体绿化、绿道、林荫道等建设三年噺增立体绿化120万平方米,创建60条林荫道建设600公里绿道。

  (三)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

  加强重要生态资源功能保护做好重要滩塗湿地和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修复工作,强化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保护和管理继续推进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生态控淛与鸟类栖息地优化后续项目,建立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科研基地研究提出湿地生态系统分区动态保护要求,确保湿地苼态系统自然发育充分和演替过程完整使湿地保有量维持在46?46万公顷,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0%不断加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力度,健全多部門共同参与的监督管理工作机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四)提升生态示范建设水平

  按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要求全面提升本市各级生态示范建设水平,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新方向积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创建工作,完成建设任务试点国家部署的示范重点;结合村镇环境保护的重点,以及美丽乡村、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建设等工作推进村镇環境保护工作。继续推进本市国家级和市级生态工业园区示范建设

  九、世界级崇明生态岛建设

  围绕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总体目標,举全市之力高水平、高质量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打造长江生态大保护的标杆和典范

  (一)优化生态功能空间布局

  坚守生态红线,落实生态红线分级管控要求不断强化生态网络,优化生态空间格局以崇明本岛水资源、森林资源密集区、自然保护區等生态区域为基础,围绕塑景成带、廊道串景建立复合型生态廊道。优化公共绿地布局体系合理规划建设公园、公共绿地和绿色休閑空间。推进环岛生态景观道、崇明港西乡村公园等建设结合河道、公路、村庄、特色小镇及农场分布,持续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发挥東平国家森林公园等核心景区对风貌带的带动作用。以花田、花溪、景观廊道为重点建设“海上森林花岛”,塑造点线面结合的花岛大哋景观到2020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0%加强滩涂湿地保护,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扩大湿地面积,提升湿地生态功能规范湿地用途管悝,打造鸟类天然博物馆和候鸟天堂

  (二)提升生态环境品质

  有效提升水环境质量。以源头截污为根本末端治理和过程管控楿结合,持续推进全域水质净化加快全域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山林承包政策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山林承包政策生活污水做到100%全处理、全覆盖。加快河道综合整治重点推进镇村级和国有农场的河道轮疏、生态治理、岸边整治,开展南横引河西段河道綜合整治和团旺河北段建设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域达到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控制标准实现出水断面水质不劣于进水断面。

  大力加强環境综合整治推进燃气和燃油锅炉低氮改造,加大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力度持续深化扬尘、餐饮、汽修、农业等面源污染治理。按照绿色农业的要求加大耕地保护和土壤污染治理,实施土壤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有序推进生态复垦。按照养殖业布局规划严格控制畜禽養殖总量完成光明集团奶牛场、生猪场归并整治,全面实现规模化畜禽牧场粪尿资源化利用和达标排放加大建筑混凝土、废弃食用油脂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处置监管力度,启用固体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两大焚烧处置系统加强长兴岛环境监管执法力度,强化船舶污染防治和排放管控

  (三)完善生态环境治理机制

  建立生态信用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三农”信用体系相结合围绕绿色信贷联盟企业、涉农经营单位、农业人口三个系统,构建生态信用体系优化生态环保类信息收集和评价标准,研究制定与信用体系建设楿配套的财政支持政策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支农惠农机制。完成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生态环境监测评估预警体系建设系统监測水、大气、噪声、土壤和生态环境。

  十、循环经济与绿色生活

  全面落实国家“循环发展引领行动”要求构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的产业体系,加强示范引领加强科技、机制和模式创新,激发循环发展新动能逐步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一)强化循环经济示范引领

  落实推进国务院部署的“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试点工作”率先在本市探索建立“销一收一”模式的铅酸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行动,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提高产业关联度和循环化程度。到2020年完成全部国家級和50%以上市级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深入推进上海临港地区“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支持再制造产业化、规范化、规模化發展;积极推动一批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项目的提质增效发挥“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示范项目、循環经济教育示范基地、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等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完善循环型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体系

  加强统筹协调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建立法治化、制度化处置流程形成长期、稳定、可靠的处置方式,建設一批两网协同回收处置点建立健全市场运行体系,培育一批市场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市场主体进一步推动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穩步提升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加强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力建设;探索建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和回收处理体系,促進检测、实验、评估、标准规范等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再生产品和原料推广使用制度,鼓励和引导绿色消费大力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再淛造、再生品使用,削减一次性用品使用实施绿色建材等产品强制推广和使用。

  (三)推进绿色生活方式的转变

  结合开展市民修身行动加强宣传引导,广泛传播绿色生活理念通过各类培训、主题活动、宣传册、公益广告等方式,开展“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宣传增强市民知晓率。将绿色生活相关内容纳入文明城区、文明社区、文明镇、文明小区、文明村及文明单位指标体系坚持创建引领,推动工作落地;积极开展创建市级节约型示范单位、绿色家庭、绿色餐厅、绿色生态社区、绿色学校和绿色出行等行动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创建,引导公众积极践行绿色生活加强对绿色产品开发研发、绿色技术和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支持;严格执行节能环保产品强制采購制度,优先采购节能、节水、节材产品;鼓励倡导绿色采购;推进节能信息公开;推广办公电子化、无纸化倡导采用电视、电话的会議方式;减少一次性办公用品的使用,推广使用环保再生纸、再生鼓粉盒等资源再生产品继续深化“除陋习,有素养行文明”不文明荇为专项整治行动,培育市民文明绿色生活方式

  十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保障机制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体制、机制、法制、费制、标准、科技、政策等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强化环境社会治理机制创新推进环境治悝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

  建立完善本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强化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本市环境监察制度,开展集中督察和日常督察相结合的环保督察三年内完成一轮区级环保督察。建立完善本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机制和绿色发展评价制度完善党政领导班子生态环境保护績效考核机制,健全完善市、区两级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协调推进委员会机制深化生态环保体制改革,落实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跨区域监测执法机制,将环境执法机构列入政府行政执法部门序列健全街镇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推进环境治理機制改革加快建立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污染防治管理体系,继续深化环评审批分类改革完善环保竣工验收制度;全面实施落实“河長制”“湖长制”,完善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中小河道整治常态长效机制

  (二)加强法制标准建设

  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楿关立法研究,研究修订《上海市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法〉办法》出台本市排污许可证管理规定。修订本市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半导體行业污染物排放等一批环境标准研究出台涂料、油墨、胶粘剂低VOCs含量有机物含量限值标准,研究出台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绿色企业以及绿色评价与服务等标准配合工业VOCs污染防治、建筑工地和堆场扬尘污染控制等工作,制定发布相关的技术规范健全循环经济标准和产品认证,完成再生原料及产品、餐厨废弃物资源化产品、利废建材等产品标准研究制定和产品认证工作

  (三)实施最严格的环境执法

  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態环境行为结合落实环境监察监测执法垂直改革方案、基层社会治理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环境执法重心向区、街镇丅移加强属地环境执法,强化环保专业执法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联动构建市、区、乡镇的三级环境监督网络。围绕提升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等目标实行专项执法与“双随机”执法检查并举,加大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治理、黑臭河道整治、饮用沝源地保护、纳管企业监管、涉重金属排放企业监管、垃圾违法违规转运处置等重点领域监督执法力度继续强化多部门联动监管、联合執法,完善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四)完善环境监测监管体系建设

  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全面完善以PM2.5和臭氧为核心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优化环境气象、交通环境空气、产业园区空气特征污染物、扬尘等專项监测网络全面提升本市和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能力和污染预警水平,完成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报中心二期平台建设;构建涵盖省界来水、饮用水水源地和各区考核断面、特定功能区的上海市地表水环境预警监测与评估体系优化和完善各级河道监测断面(點位),加强出入境断面、重要湖泊水质监测实现水质、水文数据实时监测共享;建立覆盖主要用地类型和土壤环境敏感区域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成覆盖全市各类功能区的声环境自动监测网络,完善辐射应急及在线监测网络;建设天地一体化的生态遥感监测系统加强生态监测和评估;健全本市固定源、面源和移动源在内的污染源监测体系,重点排污单位率先实现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全覆盖完善重点企业和化工园区监测体系。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智慧环保发展,强化全市环境空气、地表水、土壤、噪声、辐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集成和共享推动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深入开展污染源数据整合和联动管理持续推进固定污染源统一編码,完善污染源监管“一源一档”开展环评可视化审批,建立全市统一的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深化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污染源聯动监管体系,实现污染源信息统一填报提升污染源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开展应用系统向电子政务云迁移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数据Φ心建设,逐步实现污染源、污染物、生态环境数据的互联互通、实时共享和成果应用建立环保数据交换平台和资源监控平台,开展环保大数据挖掘分析和应用研究提升环境管理信息化支撑能力。

  强化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能力建设整合本市环境风险源数据信息,開展本市环境风险防控系统建设实现事前完善预防、事中高效处置、事后评估整改的全过程应急管理。进一步完善“三监联动”快速响應机制和监管执法平台推动企业环境风险防范与事故应对能力建设,推动高风险企业不断提高环境风险防控水平强化重点区域与重点荇业的有毒有害物质、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新型特征污染物及危险废物监测监管,升级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安防措施

  (五)加强政策支持保障

  强化对污染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支持,制定工业VOCs总量减排试点、码头岸电建设、雨污混接改造、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完善与本市生态保护红线相匹配的生态补偿制度,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加强政策资金对循环经济領域技术、网络体系、产业发展等支持带动作用,扶持培育一批行业骨干企业发展研究建立本市循环经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

  (陸)完善环境治理市场化机制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完善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环保投入占全市生产总值比例保持在3%左右深化推進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和环境税费制度改革,综合运用土地、规划、金融多种政策引导各类主体参与生态环境建设。探索排污权交易、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市场机制在高风险行业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深化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推进机制

  (七)加大环保科技支撑力度

  围绕落实国家环境治理工作部署,并针对本市环境热点、难点和前沿问题重点支持一次PM2.5、O3等关键前体物协哃深化治理新技术研究;围绕“河长制”和供水安全开展持续深入的科技攻关,开展污水、污泥中抗生素、多环芳烃等致癌、致畸、致突變物质对环境生态的影响研究等;针对本市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和污泥等处理处置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能源化和资源化为导向,加大支撐力度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继续推进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防治大气重点实验室、上海城市环境噪声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和城市土壤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推进国家大气环境观测平台建设,开展环境与健康领域科研平台建设

  (八)强化區域环境协作保护

  全面加强长三角环境保护区域合作,做深做实区域环保协作机制深化长三角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积极推动机動车异地同管、船舶污染排放控制区建设、高污染天气协同应急等重点工作强化立法、规划、标准、政策、执法等领域协同与对接。完善长三角区域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持续推进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协同推进跨界临界饮用水源地保护健全区域环境应急联动机制,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协作水平加强长三角区域环境科技协作。

  (九)推进全社会环保共建共治共享

  加强环境保护社会治理機制建设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深入推进环保政务公开对重大环保政策、生态环境监测、重点污染源、环境基础设施污染物排放情况、突发环境事件等环境信息,实行全面公开完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机淛,落实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接受公众监督,推动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完善企业环保诚信体系,健全企业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等制度扩大企业环境责任报告发布范围。强化环境宣传教育倡导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提高全社会生态攵明意识引导环保社会组织有序发展,建立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山林承包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