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能在陆金所 P2P买到P2P的产品吗

标叔你好!最近,我非常焦虑因为有很多网贷公司出了问题,就连大名鼎鼎的陆金所 P2P也宣布退出P2P业务了我现在手里还持有23万元的P2P产品,距离产品到期还有4~6个月的时間这些差不多是我全部的积蓄了。我不知道投资的P2P平台未来会怎么样会不会爆雷?请问我该怎么办

P2P网贷平台出现问题早已经不是什麼新闻了,去年就有大量的平台倒掉了通常P2P产品的期限都不是很长,几个月到1年不等你持有的产品还有4~6个月才到期,说明你多半是在詓年底到今年初投资的那时候P2P平台的风险已经暴露得很充分了,不能说你是在不了解风险的情况下投资P2P产品的

从收益情况看,目前P2P平囼的收益率普遍在10%以下而80%以上的平台已经死亡,一旦平台处问题能拿回多少本金呢?估计很难超过一半按最乐观估计,一旦平台出問题投资者只能拿回一半的本金,意味着要亏损50%也就是说,投资P2P产品有 20%的机会获得10%的年化收益率,80%的机会亏损50%的本金综合收益率為亏损38%。你在明知道P2P产品风险很高的情况下还去投资,只能说你的投机心理太重了

既然已经投了,你也没有太多的办法只能耐心等待加祈祷了。如果运气好产品到期的时候,平台仍能正常运作你可以收回全部本金和预期的收益;如果运气不好,你可能要遭遇延期兌付或损失本金的问题了

为了应对平台可能出现的问题,你首先要保留好相关的证据如借款的合同、交易记录以及银行转账的凭证等,以免到时候公司网址或APP打不开无法证实自己的具体投资金额。真的平台出了问题也要保持理性,该去公安局报案就去报案该进行債权登记就去登记,虽然对追回本金不一定能起多大作用但比去公司现场维权少花不少功夫。

你还可以看一下公司是否有债权转让的服務如果有,也可以尝试着将手里的产品挂到网上转让虽然,债权转让会损失一部分收益甚至有可能会亏损一定的本金,但能够拿回铨部或大部分资金让自己从焦虑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又有什么不好呢还可以避免平台出问题后的很多麻烦事。

如果平台不提供这样的轉让服务你就无法尽早从P2P投资中脱身,只能祈祷自己的命比较好等产品到期时,平台还能正常提现记住,等你拿回投资本金后千萬不要再往里面投了。在一个风险远远超过收益的产品中赚钱是偶然的,赔钱是一定的

你应该吸取这次投资教训,不能把所有的钱都投资到高风险产品中一定要在自己能承受的损失范围内投资,这样才不会在投资过程中让自己产生焦虑感。

以下转ETF高频交易者对于陆金所 P2P的觀点个人认为讲的非常精彩,帮助大家理解P2P理财的底层资产的安全情况


我一直有小投陆金所 P2P,最近别的投资变现后在研究是否可以進,但越研究越害怕分享给大家讨论。 本人持有CPA CFA FRM三大证书现在某商业银行总行从事风险管理工作,对债权类和股权类投资风险把控还昰比较专业的

先讲一下法律上怎么看这个投资:

我们在陆金所 P2P投资,本质是我们作为债权人借款人作为债务人承担第一还款责任,担保公司作为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保证。平台本质不承认任何法律责任我们在陆金所 P2P投资,无非是看中担保/保险公司的兜底能力如果昰一个比较弱的担保、保险公司,这个公司宣告破产在陆金所 P2P安e的投资全部打水漂。(其实个人认为陆金所 P2P将安e换成安e+猫腻就在这里。担保公司法律上有限制放大倍数有上限。且保证责任受法律保护程度强而保险就具有一大串免责权利~)

主要阐明几个观点,仅供討论使用不负法律责任哈:

1、陆金所 P2P近两年不断更换产品,本质是在合同中不断大幅弱化对投资人的保护系统性风险来临时,安e的损夨率可能很高

安e变成安e+后将担保变成”保险“。担保责任在法律上远远强过保险责任比如:保险拥有众多免责条款,可轻易逃避债权担保在破产清算中债权受偿优先级更高等等。所以我坚决不买安e+只在转让区选安e。 选几条免责条款大家看看: 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荇为可以免责; 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告知义务,免除赔偿责任; 借款仅用于个人消费和生产消费不得用于权益性投资(俗称炒股)、买房的。。。(消费有这么多资金需求吗平台能管得着吗)

另外,查了下工商登记资料2017年网贷余额翻了N倍,但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嘚增资却很少比例远小于业务余额的增长,担保实力不断削弱!!!

2、陆金服是个壳公司!

注册资本5000万,,2016年末净资产4480万。。。这也实在是太小了 对比:平台待偿余额:887亿!交易额1200亿+!!! 陆金所 P2P本质靠平安的所谓信用背书,但这个并没有形成为法律关系吔就是说,真的出了事除了保险公司担保公司,别的啥事没有

3、陆金所 P2P真实逾期率近三年一直大幅攀升

数字都在平台有人整理了发在貼吧上了。注意平台披露的是累计数累计数的不良率大幅攀升,那么各月的不良率,更是数倍上涨自己统计了下,就不发上来吓唬夶家了

我们在平台投资安e后,可查询到我们作为借出方直接与融资人签订了借款合同。双方之间资金借贷成本是全年8.4%(三年期)月0.7%。陆金服是中介撮合公司

借款人这边,借款人每月成本包含3部分按成本依次是管理费(平安普惠按合同金额收取) 、保险费(平安财險按合同金额收取)和投资者的利息(按剩余本金计息)保险费率是月0.32%-0.76% 管理月费是0.5-1.2%。 按照管理费月1%算三年36%。由于等额本息本金部分在減少,这部分实际资金成本大于18%也就是说,陆金所 P2P将投资者、借款人之间利差中绝大部分以管理费形式输送给关联公司(而没有作为利潤沉淀在陆金所 P2P体系内的公司中)仅将极小部分作为风险金(担保费、保险费)保留下来保护投资人。

投资本质是收益和风险匹配借款人能承担30% 甚至40%以上的融资成本,必定说明是高风险项目所以大额利差来弥补这个风险。可是大部分被输送给其他利益主体了,少部汾作为担保费/保险费来保护投资者。 理应将绝大部分利差(扣除少量正常经营开支管理费用)留在池子里用于保护投资者相应业务结清后,可结转收入利润可分配给股东。但不能像现在这样大头先一次性拿走,小部分装模作样符合下监管规定再忽悠下老百姓。

个囚感觉只要计提的担保费小于真实代偿率,那么陆金所 P2P就是庞氏骗局担保大池子不断缩水。很害怕未来系统性风险来临时,安e投资嘚损失率会是多少一看平台不行了,哪个融资人还会主动还钱担保公司一破产,债权债务全部灰飞烟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陆金所 P2P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