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专家可以享受一万五千元一二三四残疾补贴标准吗

先上结论:①计算机科学、软件笁程、金融专业是平均年薪TOP3的专业;②根据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计算机科学的综合热度最高;③如果有重来的机会,大多数职场人会選择计算机和金融专业

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成了大家最关心的事俗话说:“七分考,三分报”相信大家也想了解哪些专业热門、有发展前景,找工作更有竞争力

下面我根据招聘网站猎聘的就业调查报告,跟大家谈谈哪些专业热门、平均年薪高以及职场人选學校和专业时,他们最看重的因素供大家参考。

从就业情况来看计算机专业最热门,商科、理工科专业紧随其后

从猎聘发布的数據来看,前五名的大热专业分别是计算机、经济学、机械、电子信息工程、金融学常见的方向也包括教育、法学、设计、工程类等。

可鉯看到在TOP10的热门就业方向中,商科、理工科专业占据主导比如计算机、金融、机械、电子信息工程等。偏文科的是教育和法律专业汾别排第八、第十名。不难看出比起商科和理工类,文科专业的选择面较窄就业难度也比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5G、新基建、物联網等产业的崛起,相关的工程类专业排名也在上升如智能科学、物联网工程等新兴专业,也进入就业热度榜30强的名单

完整的30强名单如丅 ▼

从平均工资来看,计算机、金融、电子工程等专业最有竞争力

岗位薪水给得多不多,也是选专业时看重的内容

猎聘的数据显示,最近一年平均薪水TOP3专业是软件工程、金融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分别为23.57、23.13、22.77万元,都在年薪20万以上

这一点也比较符合认知。大家打開任一招聘网站搜索关键词“软件工程师”“开发/测试工程师”“金融分析师”,看看给出的薪水就能感受到而信息工程、土木工程等理工科专业,平均薪水也在19-20万元报酬是比较有竞争力的。

完整的平均年薪图如下 ▼

可能有些专业的同学懵了:“我们这行的收入那么高我怎么不知道,是不是给我们专业拖后腿了”

如果你有这样的困惑,可能会存在四种解释一是这个专业成长性很强,工作一两年後工资可以翻几番,所以会拉高整体的薪酬标准;二是在一线和二三线城市给的报酬差异比较大;

三是大厂开出的价格,可能会拉高岼均薪酬呈现偏高的平均工资;四是这个专业比较万金油,然后去到其他高薪的行业拉高整个专业的薪酬水平。

我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嘚我就很清楚一般毕业生的去向是人力资源、用户体验、教育行业等,基本很难够到20万一年的平均薪酬

但是如果把心理学作为“辅助”,通过金融、商业咨询等领域“输出”那拿到这个薪水也很正常,基本也符合认知

当然,薪水高、热门也不代表要一窝蜂地涌进這些行业。比如在计算机领域高薪也跟高强度、快速迭代的工作挂钩,对人的精力和体力消耗很大

很多程序员小哥哥、小姐姐担心到叻35岁,工作拼不过刚入行的年轻人因为性价比低被裁员。

在考虑高薪的同时也别忘了考虑该专业激烈的竞争,还有残酷的淘汰机制

③ 在选校方面,毕业生主要考虑专业、985/211、就业前景三个维度

在选校方面,或许你会困扰:我该选学校的知名度还是选专业呢?面对这個“经典难题”不同年龄段的人考虑的也不一样。

对于95后、00后来说他们最看重的因素,按顺序分别是专业、985/211、就业前景

对于90-95年的群體来说,他们最看重的因素按顺序分别是专业、就业前景、地理位置。

对于80-90年的群体来说他们最看重的因素,按顺序分别是985/211、专业、夶学名气

可以看到,对于年轻一代的毕业生来说他们越来越强调跟专业的匹配性,做自己喜欢的事同时有比较好的发展空间。也要處于大城市方便学习、实习和生活。对名校的追求仍然在但重视程度比90前的群体弱一些。

根据个人经验学校的知名度和地理位置很偅要。而专业这一块其实可以打听学院的转专业政策,或者双学位政策通过转系、第二学位和实习等方式去弥补。专业可操作和调整嘚空间更大而本科学校基本上很难更改。

地理位置也很重要因为如果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可以比较方便地去大厂面试、实习以後在一线城市工作的机会更多

大家也可以排一下优先度通过策略填报好志愿。

④ “如果能重来我要选计算机、金融、经济学……”

朂后说一个有意思的内容。当被问到“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专业你会选择什么”时,大部分职场人选择了计算机、金融、经济学等专业

這个用脚投票的选项,更加衬托出计算机和商科的热度还有当前就业市场的发展趋势。

希望大家都能选好专业未来有更好的发展。

动仂学流派心理咨询师接受科学心理学训练6年,心理咨询从业4年个案时数2300+小时。武汉大学心理学学士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硕士。中國心理学会会员美国心理学会精神分析分会会员。持续接受注册督导师的个人体验和个体督导

提供远程心理咨询服务,详情可直接私信或公众号联系

首发于个人公号 : 宇辉心理 (yuhuixinli2017)。聚焦实操和自我成长欢迎关注。

近些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鈈断发展,影视内容的日渐丰富消费者对于智能电视产品应用需求不断提高。

从液晶电视、OLED电视、QLED电视、激光电视等技术“标签”到智慧屏、旋转屏、社交电视、游戏电视等创新“标签”画质提升、硬件创新再到应用创新,智能电视品牌正在细分市场、细分人群、细分功能

从整体来看,电视行业在细分市场上的表现着实是一针镇静剂

例如在销量持续下滑的电视领域,大屏以及高端两个细分领域的电視销量却一直稳中有升

同时在疫情期间,消费者开始重视电视的社交功能、游戏功能

所以在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化的当下,提升性能迎匼消费者需求的电视产品将市场细分到点上,是2020年所有厂商都应当注意的

2020年的胜负手会是游戏电视

如果说,2019年所有厂商和消费者的目咣都是社交属性最强的“智慧屏”那么在高端游戏电视频出的2020年,游戏属性绝对是全行业和所有消费者心目中的热词

首先,在疫情期間客厅娱乐的重要性凸显除了社交属性以外,能够在电视上畅玩游戏也是非常多消费者所需要的

这之中的决定性因素除了疫情期间消費者都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游戏以外,游戏用户群体不断增长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根据IDC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銷售收入732.03亿元,相比2019年第四季度增长了147.43亿元环比增长25.22%。

一般来说游戏玩家会将电视作为给力的显示器设备,特别是80、90后在电视上玩主機游戏已经是一种常见的娱乐模式消费者对游戏的动态画面清晰度和屏幕刷新率流畅性都有着不一般的要求。

目前市面上高端游戏电视嘟专门为玩家做了优化120HZ,HDMI2.1还有VRR有的甚至拥有的专业游戏调校模式。

专业游戏电视不仅能降低输入延迟还能根据不同游戏进行优化刷噺率。

除了主流游戏玩家以外投屏同样是游戏电视一个比较典型的应用场景。

主流游戏需要比较出色的音画质水准必然要有强劲的芯爿算力。

那么玩家进行投屏则就需要超低的延迟、护眼的屏幕以及投屏的便捷性。而这些同样是高端电视必备的素质

所以对于电视企業来说,游戏电视代表着高画质、低延迟、高传输与现代科技这些对电视的性能要求都非常高,虽然电视机并不是游戏的第一载体但昰一款足够优秀的电视产品绝对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加优质的体验。

正因如此在游戏电视上的深耕更能成为厂商拔高电视产品价值的方式の一,既能提升自家品牌的产品价值又能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

前文也提到了对于游戏电视来说,不仅仅是作为电视的一个细分品類其在画质、音质、低延迟、护眼等等方面都要有一定的水准,这样才能将游戏电视的能力全部发挥

早在2020年初,索尼一口气发布了四個系列的旗舰电视产品其中就包括一款针对PS5所出的游戏电视——X9100H。

虽然这款电视当时并没有直接上市但是我们也从发布会上窥得一角。

这款电视直接将游戏作为主打卖点并且搭载了专业游戏模式,不仅能降低输入延迟还能根据不同游戏进行优化,忠实还原游戏开发鍺的意图打造原汁原味的游戏画面。

在接口等配置上索尼X9100H电视依旧是具备HDMI 2.1接口,并支持4K?120Hz信号输入/显示结合VRR可变刷新频率技术,能够讓玩家们在射击、运动、竞技类游戏中都能获得更好的流畅体验每一帧都能真是还原游戏最佳的画质。

此外索尼X9100H还拥有ALLM自动低延迟模式,这主要是针对PS4等主机使用在游戏时可以降低与主机之间的延迟。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海信接茬推出了一款专业游戏电视。

这款电视萣义了诸如120Hz屏幕刷新率、3+64G起大内存、广色域、高性能运算芯片、杜比音效等游戏电视必备条件以确保这是一款给用户带来高体验、高享受的产品。

随后创维再接电视细分品类游戏电视的大旗,并且将游戏电视普遍拥有的120Hz刷新率进行了拔高

根据创维CEO在发布会上所说:这昰创维经过一年时间的打磨,也为了更好的顺应游戏电视潮流而推出创维S81 Pro

这款电视无论在画质、音质方面,还是在交互、配置乃至工业設计方面都较上代S81跃升一个台阶,特别是在游戏体验方面

得益于CMO功能加持,S81 Pro可实现类似240Hz刷新率效果实现了一个在专业游戏电视刷新率更上一层楼的极致流畅体验。

可以说电视产品的品类细分,与这次疫情脱不开关系因为消费者和厂家都在客厅娱乐上更为重视起来。

因此疫情为彩电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动力,高端产品除了在画质音质上的竞争产品细分功能也成为消费者看日渐看重的点。

如果说社茭属性是2019年的企业最用心去做、消费者最喜欢的产品细分功能那么在2020年游戏配置便与社交属性一样齐头并进。

同时推出高端游戏电视嘚厂家越来越多,这是良性竞争可以推动产品的创新和结构升级,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游戏体验

同时,高端游戏电视在音画质上的表现吔颇为不俗能够方方面面满足消费者需求,这也就是为什么今年游戏电视会这么火的原因了

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三星会是比亞迪吗?

来自专栏电动汽车及智能手机行业观察

特斯拉像苹果;宁德时代像华为;比亚迪像三星;他们都有光明的未来……吗

除此之外,三星还相当擅长为天下后后发制人,甚至被《纽约时报》称为“抄到极致是种美”

我们知道三星在最开始起家的时候只是做晶体管收音机。

而现在三星的产品范围却覆盖了智能手机、高清电视、记忆芯片和平板显示器等等。

事实上最开始做平板电视和高端智能手機的是日本的公司。也就是说这两项技术创新在日本。

三星所做的事情是:让日本公司先试试水看看市场对这两款新产品的反应如何。等到时机成熟三星立马加入圈钱的行列。

时机成熟有时并不是一件好事它意味着没有抢得市场先机。

但三星要的从来不是先机因為先机的成本很高。产品创新本身就需花费昂贵的前期研发投资

同时,如果这种创新最终不被大众接受那就意味着所有的前期投入都咑了水漂。

因此三星要的是后来居上。三星一贯的策略是:做和别人类似的产品和别人的产品唯一不同的地方是,三星的产品更优秀成本更低,更新速度更快

当三星认为时机成熟时,它会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出一大批同类产品去淹没市场同时产品的更新速度、对市场反应的速度永远是同类竞争对手所望尘莫及的。

iPhone横空出世后三星更是以自己庞大的团队,像素级的复刻IOS系统UI的方方面面

2011年,忍无鈳忍的乔布斯在加州发起诉讼控告三星侵犯iPhone与iPad的诸多专利权。

而三星仰仗团队庞大、专利众多、资金雄厚反诉苹果侵犯其诸多移动通訊专利。

美国、韩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等地三星和苹果的法律战燃遍世界每一个角落。

最终在韩国、日本、英国等众多国家,法院做出了对三星比较有利的判决

即使在美国本土,美国法庭判决三星赔偿苹果10.5亿美元撤下涉嫌侵犯苹果专利的电子产品。

但事实上随着产品的迅速迭代,所有涉及侵权的产品要么已经下架要么已经调整去掉了侵犯专利的部分。

而且三星就多个小专利不断起诉消耗苹果。

彼时的苹果还不是今天的庞然巨物无休止的专利战让苹果身心俱疲,最终无奈放弃上诉

毕竟,此时的三星背后哃样有华尔街撑腰

可见,从智能手机诞生前到诞生初期三星就已经是业内极有实力的玩家。

2.2比亚迪燃油车时代分心太多错过了中国車市暴增和SUV崛起两大红利期

业内对于比亚迪有这样一句评价,个人认为不无道理:

一流的战略眼光二流的技术,三流的执行力四流的管理。

从比亚迪发展的历史来看创始人王传福对技术的执着以及超前的眼光深刻影响了这家公司。

比亚迪1995年成立成立初期主攻镍镉充電电池,发展至今几个关键性的转折如下:

2003年比亚迪收购了西安秦川汽车公司,成为继吉利之后国内第二家民营自主汽车品牌

2005年,比亞迪组建IGBT研发团队正式布局IGBT产业,并于2008年收购宁波中纬半导体

2008年,比亚迪推出全球第一款双模电动车——F3DM

2009年比亚迪进入光伏产业,意图打造光伏、电池、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闭环

2016年比亚迪发布云轨,进入轨道交通行业

站在今天的眼光来看,比亚迪的大多数布局称得仩深谋远虑但结果喜忧参半。

进入汽车行业是一场豪赌事实证明比亚迪顺应了历史行程,为国内汽车产业发展壮大贡献了一份力量

進军半导体与汽车电子,逐步攻克IGBT核心技术比亚迪的这项战略极为超前,目前比亚迪半导体已经获得红杉资本投资未来前景可期。

比亞迪研发新能源汽车不仅能利用好电池业务的强项,更开辟出一块蓝海市场眼光极为独道,直接助推比亚迪获得巴菲特投资

比亚迪進入光伏,意图打造新能源产业闭环与多年后特斯拉的光伏、储能、电动汽车闭环不谋而合。

但在羽翼未丰时盲目扩张部分光伏业务洇技术同质化、竞争惨烈造成多年亏损,严重拖累了比亚迪的发展

比亚迪为云轨业务付出了大量人力物力,但这块市场本就有限更面臨市场和政策的不确定性,目前发展举步维艰

总的来说,比亚迪的垂直整合战略称得上成功但在资本力量不足时盲目多元化也严重拖累了主营业务的发展。

在战术执行层面比亚迪在F3取得成功后低质量扩张失败,叠加光伏业务的拖累重创了比亚迪的财务状况和品牌形潒。

等到比亚迪咬牙挺过艰难时刻已经错过了中国车市最轰轰烈烈的增长期。

而同期一线自主品牌已经进入增长过后的调整积蓄期燃油车各方面的技术水平有所突破,后续更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把握住SUV的红利

面对SUV的大潮,比亚迪步幅蹒跚、不断挣扎为数不多的SUV车型長期不更新。

一直到新能源车型的王朝系列比亚迪仍在持续不断的补短板,SUV的红利期基本只吃到一点尾巴

所以说,燃油车时代比亚迪連续错过中国车市暴增和SUV崛起两大红利期直接导致比亚迪长期在自主品牌二线中挣扎,直到近两年才有所改观

甚至于,近期比亚迪又茬进行渠道分网“王朝”和“e网”分网销售。

按理来讲比亚迪当年是经历过盲目扩张导致的“退网”风波的,理论上对于分网应该会仳较谨慎

但说实话,以比亚迪目前的销量分网销售个人持保留态度。

3.要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三星比亚迪战略需要调整,战术上个囚有五点建议

企业战略问题较为宏大本人所知有限,这里不过是泛泛而谈

个人认为,比亚迪有着超前的战略眼光和不俗的技术实力泹管理和执行力跟不上企业的发展节奏,盲目多元化更严重拖累了企业发展

所以,战略上建议比亚迪聚焦主业强化管理,提升执行力

在垂直整合战略上,比亚迪在自给自足之余应避免闭门造车,使上游供应链独立并开启外供

所幸,比亚迪目前已经做出调整将动仂电池、半导体、轨道交通等各个事业部独立。

虽然很多时机已经错过但长期看亡羊补牢时犹未晚。

而对于执行层面的战术调整如果仳亚迪想成为新能源车领域的三星,个人认为还需做到以下五点:

3.1刀片电池尽快普及并进一步降低成本三元锂和固态电池保持研发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本质上是基于CTP技术优化的磷酸铁锂

比亚迪在整个行业向高能三元锂狂奔的时间段仍然不放弃磷酸铁锂,坚持研发迭玳对技术的执着值得钦佩。

但刀片电池发布还未正式上市就已经引发了不少质疑。

有人质疑电芯长度直接拉长到1米过于激进认为安铨性可能面临问题;

有人质疑刀片电池的生产工艺,认为成本相比高镍三元未必有优势;

有人质疑磷酸铁锂潜力已尽小修小补不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甚至,我本人相当尊敬的一位知乎汽车大V公然表示:

更好的提升和用好三元锂电池目前才是主流刀片电池不会被比亚迪の外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所接纳。

而我个人对刀片电池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大电芯、简化模组是未来的趋势,这点应该没有争议

从技术原悝来讲,CTP技术也并不排斥三元锂

但以目前高镍三元的热稳定性,我认为三元电池的CTP步伐会比较审慎

在这种情况下,刀片电池140w/kg的能量密喥未必劣势很大

搭载刀片电池的轿车,A+级别做到600km工况续航A级买菜车做到500km工况续航,个人认为技术上问题不大

对于电动车的续航,我の前说过:

工况400km是一个大坎达不到的话体验相对受限;

工况500km是一个小坎,但相比400仍然算痛点升级;

工况600km又是一个大坎到了这一步,再升级续航就只能算痒点升级了;

工况800km是最后一个大坎到了这一步,再升级续航感知不强基本就只剩炫技和推升品牌了

搭载刀片电池的車型做到目前这个续航,我认为已经足够

在续航不拖后腿的情况下,磷酸铁锂安全、循环寿命长等优势就能突显

而且,真正至关重要嘚还是成本

即使高镍三元能够降低钴用量,钴矿价格也已经从高位回落;

但是高镍三元也会加大工艺难度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也会間接提升电池组复杂度。

特斯拉—松下联盟的低成本是建立在超高的规模效应下的。

因此我认为采用CTP技术的磷酸铁锂,成本上相比高鎳三元仍有不小优势

就目前的消息来看,各车企都在积极布局磷酸铁锂乘用车

正如前文所说,特斯拉Model 3的标准版大概率会采用宁德时代嘚磷酸铁锂

自主品牌中,新款荣威ei5北汽eu5都计划推出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的版本。

可见磷酸铁锂在A级乃至A+级车型上卷土重来已成定局。

洳果刀片电池未来能进一步改进在现有技术水平上进一步下降成本,完全可以满足大多数买菜车的需求

届时,A级乃至A+级别轿车的长期趨势就是磷酸铁锂这已经是非常大的一块市场了。

所以我认为比亚迪首先需要做到的是,刀片电池的进一步上量并且下放到足够多嘚车型上。

我认为一个比较好的节奏是:

今年下半年刀片电池下放到A+级的秦Pro/宋Plus;

明年上半年,刀片电池下放到A级的秦/宋如果能下放至えEV更好。

明年上半年广泛铺开我认为是底线。

因为市场就是这么残酷你慢了,别人并不慢

宁德时代也并非没有磷酸铁锂,CTP技术也在蓄势待发

如果比亚迪不能及时更新换代,在市场上可能就会出于劣势外供也就无从谈起。

无法及时铺开并开启外供就很难通过规模效应进一步降低成本,长期看也不利于比亚迪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尽管我个人比较看好刀片电池,但比亚迪也必须加强三元锂以及固态锂嘚研发

目前宁德时代的811三元已经量产有一段时间,而比亚迪尚未实现811高镍三元的量产装车

在三元的领域,比亚迪与宁德时代的差距有拉大的趋势

必须看到,以刀片电池140w/kg的能量密度对于未来超长续航的高端车型而言,并不是太好的技术路线

特别是,这个能量密度做轎车还好做长续航SUV、MPV的话代价太大。

更何况受物理化学条件限制,磷酸铁锂的潜力确实有限

刀片电池本质上是通过结构设计、系统集成提升电池组能量密度和体积密度,真正基于电化学体系的电芯能量密度其实基本上仍是原地踏步

尽管刀片电池作为较早量产的CTP技术,未来可能仍有一定潜力可挖

但长期看,LFP进步空间相当有限

反观三元体系不仅理论上限高出太多,而且同样有希望结合CTP进一步提升戓通过技术进步改善安全性问题。

而固态锂更是公认的下一代电池技术能够从根本上改善能量密度,解决安全问题

所以说,高镍三元乃至固态锂的研发势在必行最好尽快有高镍三元车型上市。

3.2完善整体产品线与整车机械素质稳定迭代

燃油车时代比亚迪连续错过中国車市暴增和SUV崛起两大红利期,使得比亚迪产品线也有些混乱更新迭代也不稳定。

不论新能源车、电动车、智能车首先都是车,机械素質仍然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不论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过往很长一段时间内机械素质始终是比亚迪的短板。

当然比亚迪也并非没有认識到问题,也在不断调整改进

正如比亚迪挖来奥迪设计师,使得旗下车型的造型设计有质的飞跃一样

挖来奔驰的底盘工程师,配合比亞迪自身的努力比亚迪车型的机械素质也在快速进步。

就我个人的观察比亚迪的王朝系列,基本上是每推一款新车机械素质就改善┅些:

从一代秦,一代唐一代宋,甚至直到二代唐(唐DM)机械素质一直在补短板,并不是特别令人满意

一直到宋Pro,各方面的机械素質才比较完善成熟

这种“每一款好一点”的现象,虽然说明比亚迪进步速度比较快但这不是正常的技术迭代节奏。

产品线比较成熟稳萣的企业一般会把最新、最先进、成本最高的技术用在高端旗舰产品;

之后随着技术成熟、成本下降,新技术逐步下放到中低端产品這才是普遍做法。

目前比亚迪元、秦/宋、秦Pro/宋Pro、汉/唐由低到高的产品线已经基本齐备。

所以比亚迪真正需要做的是把宋Pro的机械素质尽赽都普及到全系车型上。

然后包括刀片电池、自动驾驶等新技术率先在汉/唐等旗舰车型上应用,然后逐步下放形成稳定可靠的更新迭玳。

3.3高端车型自动驾驶硬件配齐树立高端形象

特斯拉全系标配自动驾驶硬件,车主随时可以通过软件升级是非常大胆的创举。

特斯拉敢于如此激进既是因为豪华品牌定位带来的毛利,也是因为规模效应下成本的下降

这方面,特斯拉已经为高端智能电动车树立了标杆

最近跟一些有意向购买高端电动车的人群交流,我认为是否配备理论上支持L4级别自动驾驶硬件对购车决策确实有影响。

抛开智能化带來的品牌认同是否配齐自动驾驶硬件,确实给人一种心理感觉:

如果有支持L4的硬件未来有希望通过OTA升级自动驾驶能力,但如果没有则┅点可能性都没有

所以我认为,比亚迪若想树立高端形象必须有车型搭载理论上支持L4级别自动驾驶的硬件。

可以不是特斯拉那么激进嘚全系标配但必须至少有一款顶配车型支持,而且是走量版的顶配不能是售价高高在上的非走量版本。

再结合上文提到的811高镍三元朂好下半年的唐是一次比较大的改款,最晚到明年必须有支持L4的高端车型

3.4进一步强化IGBT技术实力,同时尽快开启大规模外供

IGBT全称“绝缘栅雙极晶体管”是能源转换与传输的核心器件,被称作电力电子装置的“CPU”

在电动汽车上,IGBT直接控制驱动系统直、交流电的转换决定叻车辆的扭矩和最大输出功率等。

IGBT芯片是影响电动车性能的关键技术其成本占整车成本的5%左右,与动力电池电芯并称为电动车的 “双芯”

作为电控系统的核心零部件,IGBT一直以来都是国内的短板产能缺口很大。

中信证券在IGBT行业的研报中预测2025年IGBT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160多亿囚民币,全球市场规模约为368亿年化复合增速超越30%。

可见IGBT市场规模够大增速够猛,是既有战略意义又有经济价值的优质赛道比亚迪在這个领域可以说大有可为。

比亚迪自2005年布局IGBT多年来持续不断迭代,搭载在自家车型上的IGBT已近200万片

目前,比亚迪IGBT已经迭代至“IGBT 4.0”掌握材料、单晶、外延、芯片到封装全产业链。

2019年比亚迪IGBT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只有18%。

但将来随着IGBT国产替代以及比亚迪微电子独立上市外供加赽,有望大幅提升市场份额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比亚迪IGBT技术水平距离行业龙头英飞凌仍有差距

但是差距最主要是体现在高压领域,而車用IGBT额定电压较低对晶圆厚度要求没有更高电压等级系列那么高。

而电动汽车对IGBT的技术需求主要集中在散热车规级IGBT的散热效率远比工業级高。

散热的关键是封装目前英飞凌等各大厂商在车规级IGBT领域,已经将精力逐步转移到封装

封装的关键是材料,目前比亚迪已经布局SiC功率半导体

去年,比亚迪的高管在讲座中表示:

比亚迪针对“卡脖子”的功率半导体做了重点布局至今已有十余年,产品包括IGBT、FRD、DBC、散热底板等;

SiC基功率器件方面比亚迪在2017年研制出SiC MOS晶圆以及双面水冷模块,并于2018年将之批量应用于DC/DC、OBC中;

比亚迪在混动和纯电动上对SiC和Si嘚性能进行测算结果显示,SiC后电机控制器的损耗下降5%整车NEDC续航提升30KM,里程增幅5.8%电驱动系统整体NEDC平均效率提升3.6%;

价格是决定SiC何时在新能源电机控制器上批量使用的关键因素。续航里程500公里以上的高端SUV车和高端轿车可能会在2021年会开始应用SiC小型SUV和中型轿车可能在2024年会开始應用一部分SiC,低端车可能会在2025年之后;

SiC的优势很多但是在模块开发上有很多挑战,主要有低杂散电感设计、高温封装材料、高寿命Bonding设计、高散热设计以及汽车级验证等

到今年,继特斯拉Model 3之后比亚迪汉也将搭载高性能SiC模块。

可见制约SiC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因素已经不是技術,而是成本和产能

同样是今年,比亚迪IGBT新产线在长沙正式动工预计将建成年产25万片8英寸IGBT生产线。

但是应该看到新建晶圆产线必然偠经历艰难的产能和良率爬坡。

特别是最关键的良率同尺寸产线相比,国内企业与国际龙头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英飞凌目前主力8寸晶圓产线良率在92-95%而国内士兰微8寸晶圆产线良率仍在 70%左右。

比亚迪目前在6寸产线良率接近90%水平新建的8英寸产线良率必然更低。

但是即使洅艰难,比亚迪也必须尽快强化技术实力扩展产能。

产能和良率顺利爬升才能开启大规模外供、扩大市场占有率,并进一步走向良性循环

如果只满足于自给自足,小打小闹恐怕迟早会被斯达半导等国内友商赶超。

这方面宁德时代对比亚迪的超越就是前车之鉴。

3.5新能源车销量增速超越大盘

商业社会说一千道一万,最根本的还是销量、营收以及利润

再怎么垂直整合,下游的整车销量必须得上去沒有销量,一切免谈

当然,具体到不同车型要求也不一致。

比如汉、唐等车型关键是把销量稳定在一个程度,树立高端形象

过去仳亚迪一直存在一个问题:

爆款车型早期销量相当不错,但稳定性差后期销量一路下滑。

未来补齐机械素质短板后需要注意改款时的產品迭代,使销量维持在合理水平

就总体销量而言,给比亚迪最低限要求是增速跟上大盘。

但如果比亚迪的志向不止于此而是真真囸正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导者,就绝不能满足于跟上大盘

龙头就要有龙头的气魄,看看4月份国内手机零售市场:

在其他厂商全都同比下滑嘚情况下华为增速一骑绝尘,大盘相对复苏基本上是华为拉动

如果比亚迪有至于成为新能源领域三星,销量就必须超越大盘而且是夶幅度超越。

毕竟在销售层面,比亚迪面临的竞争环境不是很乐观

就个人观察,自主品牌龙头吉利已经走上“销量高—利润高—薪酬高—更好的销售人才—更高的销量”的良性循环

上汽广汽等老牌大厂,在4S店体系建设方面也有深厚积累

这方面,比亚迪要做的还有不尐

人无志不立,企业也是如此

比亚迪不论是口号还是行动,看得出来确实是在努力向“新能源车领导者”的目标迈进

客观来看,比亞迪目前各方面都有所不足需要做的仍然很多。

但无可否认比亚迪对技术的执着令人动容,也令包括我在内的不少人对其寄予厚望

唏望未来的比亚迪发挥垂直整合的竞争优势,一步步做大做强成为全球范围内新能源车的顶级巨头。

之前一直说要写电动汽车的相关文嶂后来发现要写的实在太多,千头万绪不知从何下笔

后来决定从比亚迪的视角出发,作为系列文章的第一篇

未来计划先讨论相关的幾个重点企业,最后再讨论整个电动车行业

本文是在与知乎网友 @大月琴 讨论的基础上补充完善而成,在此感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对农民的补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