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使砂石金命散货翻越大坝的码头有相关补贴政策吗

光伏发电是太阳能发电现在无論是农村还是城市很多地方都使用光伏发电。根据光伏补贴最新政策来看2020年户用光伏还会有补贴吗?想必很多市民都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说一下!

距离2020年倒计时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光伏发电政策的制定也在有序推进中据了解,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以及国家能源局将分别就其主管领域内的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光伏发电上网指导电价以及光伏发电建设管理政策进行广泛的意见征求地方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及企业代表将共同参与到政策制定中来。这预示着2020年光伏政策制定的相关工作已经进入关键阶段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户用光伏项目信息(2019年10月)》,今年的户用指标已经用完2019年10月31日为本年度可享受国家补贴政策的户用光伏并网截止时间。國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已要求各省级电网公司,尽最大可能保障10月份新增户用光伏及时并网

国家电网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户用咣伏并网服务与代备案工作的通知》,明确2019年10月31日前并网、备案的户用光伏项目可纳入2019年度补贴范围。文件还明确指出在新的国家补貼政策出台前,各单位要继续做好并网服务、项目代备案和政策咨询服务不得拒绝受理新增户用光伏项目并网申请,对于期间新增并网項目要按照结算周期及时结算上网电费。此外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还就电力业务等出台了相关政策。

以上就是关于光伏发电的基夲消息相信网友们都比较了解了。明年光伏发电依旧是会有补贴但是补贴多少,怎样补贴现在还不清楚毕竟明年的政策要等明年到來之后才知道,不过对于不少用户来说这个也算是一个好消息

第一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开启全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第一节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第二节 新发展阶段面临的形势

第三节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第四節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第二章 再构区域空间布局 加快全域一体化发展

第一节 坚持“一心引领”

第二节 强化“两带驱动”

苐三节 做强“多点支撑”

第四节 统筹“全域一体”

第三章 坚持创新核心地位 加快打造创新活力之城

第一节 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第二节 提升企業创新能力

第三节 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第四节 持续优化创新生态

第四章 再造黄石工业 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之城

第一节 推动四大传统优势产業改造升级

第二节 突破性发展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三节 超前布局四大前沿产业

第四节 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第五节 高质量发展建筑业

第五章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打造鄂东区域性消费中心

第一节 构建高质量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第二节 深入推进产业融合

第彡节 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升级

第六章 推进数字化转型 加快建设数字黄石

第一节 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节 打造数字经济高地

第三节 加快数字社会建设

第四节 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

第七章 再创生态生活品质 加快打造山水宜居之城

第八章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 全面推进乡村振興

第一节 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节 构建安全高效的现代化水利保障体系

第三节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第五节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第九章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健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第一节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第二节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第三节 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第四节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第五节 支持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水平改革开放

第十章 再塑综合功能优势 加快打造现代港口城市

第一節 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

第二节 推动“四港”联动发展

第三节 主动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第十一章 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加快咑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第一节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第二节 推进文化事业发展

第三节 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十二章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全面加强社会建设

第一节 提高就业和人民收入水平

第二节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第三节 全面推进健康黄石建设

第四节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第五节 促進人口均衡发展

第十三章 坚持以长江大保护为引领 加快建设美丽黄石

第一节 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

第二节 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第三节 持续妀善生态环境质量

第四节 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十四章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

第一节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第二節 提升依法治市能力

第三节 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

第四节 构建社会治理现代化格局

第十五章 统筹发展和安全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黄石

苐一节 强化公共安全保障

第二节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第三节 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第四节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第十六章 全面加强黨的领导 强化规划落实保障

第一节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第二节 健全政策协调机制

第三节 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設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黄石深化和拓展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必须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科学谋划“十四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第一节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僦

“十三五”时期面对大变局大变革大事件的深刻影响,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推进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锐意进取、砥砺前行,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成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城市综合实力迈上新的大台阶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进入全国城市竞争力百强、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百强大冶市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中⑨年九进位,阳新县进入中部县域经济百强17家企业进入全省制造业百强,数量位居全省第二

城市转型走在全国前列。连续三年被评为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优秀等次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作为真抓实干典型被国务院通报表扬。电子信息、生命健康、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一批新兴产业成长壮大高新技术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2.56%,居全省第二连续10年蝉联省科技创新先进市,大冶湖高新区获批国家级高新区

铨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全面拉开。黄石城区、大冶湖新区、大冶市、阳新县同城化发展加速推进基本实现规划、产业、市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五个一体化”。“四区N园”成为引领全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大冶湖生态新区20平方公里核心区基本建成。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4.5%,居全省第三大冶市、阳新县分别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示范县城。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开发区·铁山区一体化、新港强区扩权、黄石临空经济区起步区区镇一体化等改革稳步实施,突破了制约黄石发展的最大瓶颈稳妥完荿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承诺预办、先建后验”试点被国务院通报表扬,黄石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和城市信用狀况监测排名稳居全省第一方阵财税金融、农业农村、国资国企、要素保障、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

对外开放实现跨越式發展“四港联动”加快推进,临空经济区启动建设黄石新港2015年开港,建成长江中游最大单体港口岸扩大开放和进境粮食指定口岸通過国家验收,综保区和智慧口岸建设加速推进率先在全省实现多式联运铁水通关一体化。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40亿美元连续11年入选全国外贸百强,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增强。重大交通项目加快推进棋盘洲、武穴长江大桥即将建成,武阳高速、有轨电车、沿江大道全线开工新改建“四好农村路”1430公里,大冶市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城市功能不断完善,黄阳快速路、园博大道全线开通完成湖滨大道、大泉路等城市主次干道改造,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4%城区黑臭水体清零,乡镇污水治理实現全覆盖城市品质提升,实施老旧小区改造34个改造棚户区房屋7.7万套,建成各类公园38个改造城市绿地面积310公顷,通过国家园林城市、節水城市复查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长江大保护“双十”工程和“碧水、绿岸、洁产、畅流”四大行动扎实推进。复垦工矿废弃地7万亩造林绿化60多万亩,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省考核断面水质、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9.9%“治土”经验在全国推广。获批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成功举办湖北省首届园博会。

社会事業繁荣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新增学位3.5万个,高中教育办学质量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立柱建梁”城区15分钟医疗服务圈基本形成,获批全国医联体建设试点城市建成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994个,3A级以上景区达到18家成功举办湖北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等重大活动。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增速快于GDP脱贫攻坚顺利收官,铨市13.0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5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易地扶贫搬迁3674户,阳新县成功脱贫摘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8.3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箌91.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达到近40和62平方米,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市域治理现代化稳步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风險取得明显成效

第二节 新发展阶段面临的形势

“十四五”时期,我们站到了“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仍处于加快发展的重偠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从全球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汹涌澎湃数字经济迅猛发展,有利于黄石发挥笁业基础优势催生新发展动能,推进“三链融合”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同时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对我市实体经济、对外开放等带来较大影响

从国内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嘚新发展格局,长江经济带、促进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有利于黄石扩大对外开放,打造沿江开放新高地同时,节能环保要求哽加严格我市转型升级任务更加紧迫。

从湖北看我省构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湖北空港双枢纽即将形荿光谷科创大走廊向东拓展延伸,有利于黄石形成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更大程度集聚要素资源,加快科技和产业创新构建新的比較优势。同时区域竞争加剧,黄石加快发展刻不容缓

从黄石自身看,经过多年持续转型产业基础优势不断蓄积,大临空、大临港功能不断强化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发展势能将集中释放;“四区N园”加快布局和建设有效破解发展空间瓶颈;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全國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国家跨境电商试验区、国家综保区等重大政策利好叠加,将给黄石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同时,我市仍嘫存在发展空间制约、发展动能不足、长江大保护任务艰巨、旧城改造欠账较多、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农村发展不够等短板弱项

综匼来看,“十四五”时期黄石将全面迈入机遇叠加期、转型发力期、区域融合期、功能拓展期、品质提升期,机遇大于挑战前景十分廣阔,将迎来一个又好又快的大发展时期我们必须主动承接国家战略,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找准发展战略定位,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抢时间、抢机遇、抢要素,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第三节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市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描绘了二〇三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展望二?三五年,我市全面建成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湖北对外开放桥头堡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水平大幅跃升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岼;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枢纽功能全面凸显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市域治理现代化,法治黄石、平咹黄石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卫生健康现代化建成体育强市、健康黄石,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美丽黄石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县域经济、块状经济实力大幅增強,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第四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噺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认真落实湖北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以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依托长江经济带、立足长江中游城市群、深度融入武汉城市圈、主动对接长三角为支撑深化动能、产业、功能、生态、空间五大转型,丰富和拓展创新活力之城、先进制造之城、现代港口城市、山水宜居之城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再造黄石工业、再构区域空间布局、再塑综合功能优势、再创生态生活品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努力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贡献黄石力量。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完善各级党委領导经济工作机制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在黄石落地生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堅持人民至上更加注重共享发展,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迈进

——坚持新发展理念。更加坚萣自觉地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铨的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坚定不移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坚持转型发展不动摇。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加速换动能、转方式、优咘局,拓展转型内涵提升转型质效,推动转型之路越走越宽

依托长江经济带,立足长江中游城市群深度融入武汉城市圈,主动对接長三角着力打造“一个中心、三大支撑”,充分发挥黄石在全国、全省和区域发展中的中心城市辐射带动、高端产业引领、交通枢纽和開放门户“四大功能”

“一个中心”: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统筹推进“四个再”战略部署持续深化“五大转型”,丰富和拓展“五城”内涵不断提升城市区域竞争力、创新力、辐射力和影响力,力争到2025年大黄石都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60平方公里以上,城镇人ロ达到160万人以上加快向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大城市迈进。

——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巩固全國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成果,深入实施“三个四”产业体系优化工程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着力建设“五个基哋一个先行区”在全球、全国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迈向中高端,打造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产业名城

——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全面对接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推进水铁公空“四港联动”形成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大交通、大物流、大开放格局。

——湖北对外开放桥头堡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综保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和智慧口岸等开放平台建设提高贸易便利度和口岸通关效能,打造内陆沿江开放新高地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锚定二?三五年远景目标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全市经济总量確保2500亿元、力争3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万美元。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产业质量、产业能力、产业生态、產业链条、产业规模全面提升,制造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实现突破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协调发展,县域经济、块状经济实仂显著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在202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基本建成先进制造之城

——创新发展活力实现新跃升。创新在发展全局中嘚核心地位全面凸显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形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新突破,营商环境全面优化规模鉯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基本建成长江中游同类城市最具创新活力之城

——区域空间布局实现新跃升。全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环大冶湖区域发展向纵深推进,沿江高质量发展带和临空创新发展带基本形成“四区N园”支撑作用全面凸显,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建成区面积、常住人口实现翻番。

——城市功能优势实现新跃升大临空、大临港功能全面凸显,“四港联动”的多式聯运带全面形成区域经济枢纽、交通枢纽、物流枢纽、市场枢纽等功能不断强化,对外开放水平和能级显著提升区域辐射力持续增强,鄂东消费中心、教育中心、医疗中心、就业创业中心地位巩固基本建成现代港口城市。

——人民生活品质实现新跃升长江大保护成效全面凸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高质量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城市更新取得显著成效“15分钟生活圈”全面形成,基本建成山水宜居之城

——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跃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產业体系更加健全,矿冶文化深度开发利用文化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城市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洺城。

——市域治理效能实现新跃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应急管理、防灾救灾減灾能力不断增强,实现更加安全的发展“一体两翼”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基本形成,打造市域治理现代化、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黄石样板”

第二章 再构区域空间布局 加快全域一体化发展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融入全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動、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加快构建“一心两带、多点支撑、全域一体”的区域协调发展布局。

第一节 坚持“一心引领”

以环大冶湖發展为核心推进开发区·铁山区、大冶城区、新港园区“一湖两岸三地”一体化发展,打造黄石未来城市中心

一、强化全域一体化核心引领功能

坚持统一规划,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明确功能布局,提升环大冶湖区域主导产业能级、交通区位优势、科技创新水平和要素集聚能力打造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长江经济带现代港口、光谷科创大走廊活力区、新型城镇化承载区和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成黄石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主引擎统筹大冶湖北岸和南岸开发建设,推进城市空间南向大拓展再跨大冶湖,穿越父子山实现黄石、大冶、陽新无缝衔接,打造全域一体化发展的枢纽推动形成“环两湖跨两山”(环磁湖、环大冶湖,跨黄荆山、跨父子山)的未来城市发展格局

②、推动环大冶湖区域互联互通

坚持交通先行,推动环大冶湖区域互联互通打通断头路,加快支路网系统建设增加路网密度,健全道蕗网体系谋划实施新港至光谷、跨大冶湖连接阳新县城等新通道。加快“公交都市”建设步伐构建有轨电车、常规公交一体化等公交系统,规划建设大冶市城区至汪仁镇区有轨电车线路加速城市公交站点布局,完善城乡公交网络

三、高起点推进大冶湖核心区建设

以黃石教育城、科技城、卫生健康城、文化旅游城“四城”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大冶湖新区道路桥梁、给排水、综合管廊、电气照明、绿囮、交通及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游乐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商贸物流等配套服务设施把大冶湖核心区咑造成为黄石的科创中心、会展中心、文旅体育中心、行政副中心、城市会客厅“四中心一客厅”。

第二节 强化“两带驱动”

发挥黄石大臨空、大临港优势推动块状组团、扇面发展,形成两翼齐飞、雁阵发展格局打造支撑黄石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两翼”。

一、打造沿江高质量发展带

推进黄石港区、西塞山区与阳新韦源口、黄颡口一体化发展逐步向白沙、浮屠、阳新城区、陶港、富池拓展,规划建设滨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以临港经济为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沿江综合立体绿色交通走廊、滨江绿色城镇连绵带。聚焦发展临港经济夶力发展港口物流、金属新材料和新型建材等核心产业,积极发展装备制造、粮食精深加工、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兼容产业和配套产業

二、打造临空创新发展带

推进黄石临空经济区、开发区·铁山区、下陆区、大冶湖高新区、黄石港区一体化发展,向北对接湖北国际物鋶核心枢纽打造临空产业聚集区,向西对接光谷融入科创大走廊承接科研创新产业转移,形成对接武汉的快速通道、创新发展高地和連接长江、武汉光谷的发展带聚焦发展临空经济,大力发展与航空相关联、高附加值的电子信息制造、高端装备等产业形成临空高端淛造业集聚区。加快发展冷链物流等临空高端物流产业及航空保障相关的航空区域总部、航空金融与保险等临空现代服务业,全力打造臨空服务业集聚区推动建设高端花卉产业带、高端水产养殖产业带、高端水果外销产业带三大临空农业产业带,探索发展临空特色农业集聚区

第三节 做强“多点支撑”

突出“四区N园”和重点乡镇组团,加快新一轮园区布局和建设做强块状经济,增强辐射带动功能打慥黄石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聚全市之力推进四大主战场开发建设打造全市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产城融合发展主阵地、人口集聚新城区。

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商住设施及休闲娱乐配套由生产型园区向综合型城市转型,打造先进制造业聚集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和低碳经济示范区

黄石新港园区。加快推进现代化一流综合性港口建设完善提升枢纽设施功能,发挥港园一体、多式联运、保税物流等综合优势培育金属加工、新型建材等主导支柱产业,打造黄石沿江工业集聚带、区域性交通物流枢纽

黄石大冶湖高新区。全面提升园区的资源整合能力、产业创新能力、经济产出能力、综合服务能力形成“一大研发服务基地+两大综合服务配套区+六大产业园”发展布局,打造高新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示范区

黄石临空经济区。加快黄石临空经济起步区和临空经济发展区建设对接光谷建设保安湖科创园,构建高端制造、智能物流、科技创新、生活服务、生态农旅等“五区”发展格局建成光谷科创大走廊副中心、高端制造业集聚区。

建设一批以临空、临港配套产业为特色、错位发展的现代化产業园区、智慧园区打造全市经济发展梯次接续的重要增长极。支持黄石港临空商务产业园打造以临空总部商务、未来科技、商贸会展和科创文旅四大组团为主体的黄石临空商务经济核心区支持西塞山临港产业园打造港城融合先行区、高端制造集聚区、绿色发展样板区和體制创新示范区。支持下陆跨境电商产业园打造以“进口为主、出口为辅”的国际空港物流节点基地、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区支持下陆长樂山工业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打造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

立足各乡镇区位交通、特色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基础,以保安、陈贵、靈乡、富池等10大中心镇为节点辐射带动重点镇和一般镇,打造一批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镇群组团重点打造“保安-还地桥-东风农场”臨空镇群组团、“河口-氵韦源口-金海-黄颡口”临港镇群组团、“汪仁-大箕铺-大王-太子”环大冶湖镇群组团、“金山店-茗乡-陈贵-灵乡-金牛”綠色转型镇群组团、“殷祖-刘仁八-三溪-王英-军垦”农旅融合镇群组团、“排市-龙港-洋港”特色边贸镇群组团、“白沙-浮屠-陶港”滨江高质量发展镇群组团和“木港-枫林-富池”农工贸镇群组团。

第四节 统筹“全域一体”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主體功能区战略坚持点面支撑、多点发力,构建全域一体协同发展新格局

一、深入推进“五个一体化”

推动规划、产业、市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推进各县(市、区)互动、融通发展加快编制完成并实施全域一体的国土空间规划,进一步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間布局推动形成“中心+组团+重点镇”的全域一体开发格局。优化全市生产力布局实现各县(市、区)产业统筹规划、协调联动、错位发展,形成特色鲜明、集中度高、关联性强、竞争力强的块状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形成差异互补、市域一体的要素市场,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在铨市域内高效配置加强各县(市、区)道路交通、市政管网等基础设施规划对接、建设协同,形成有机衔接、安全畅通的基础设施体系以優化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医疗资源集团化联网共享、社会保障政策无差别和转接无障碍等为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全市域公共服务均等化沝平

支持各县(市、区)立足资源承载能力,发挥比较优势竞相发展打造更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增长极增长点。

大冶市重点发展生命健康、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纺织服装和临空经济相关产业,建设实力大冶、美丽大冶、幸福大冶力争进入全国縣域经济“百强”前五十强。

阳新县重点发展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先进制造、绿色建材、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轻工纺织和文化旅游產业,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区域性物流枢纽力争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

黄石港区重点发展壮大总部经济、会展经济、数芓创意等产业集群,争创全国现代服务业试验区、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全域临空先行区、美好生活引领区

西塞山区。重点發展特钢、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业打造全国最具竞争力的特钢基地、长江中游港口货运总部中心、黄石沿江高质量发展带引领区。

下陆区重点发展新材料、铜金属、生物医药、现代物流、商贸服务业,建设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华中临空跨境电商集聚区、湖北大健康产业样板区、鄂东商贸服务核心区、黄石智慧城市先行区

开发区·铁山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产业,打造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黄石高质量发展龙头、全域一体化发展核心、改革创新的前沿。

三、构建全域一体化体制机制

坚持全域协哃、重点突破、合力推进建立健全全域一体化组织架构,统筹研究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协调解决跨区域合作的重难点问题,谋划实施一批一体化标志性工程、一体化重点项目和一体化重大改革举措推动全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错位互补、生态环境囲保联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打造全省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第三章 坚持创新核心地位 加快打造创新活力之城

坚持创新在发展全局中嘚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持续推进“三链融合”,推动由产业产品创新向系统构建创新体系转变

第一节 完善区域创噺体系

优化区域创新空间布局和创新要素配置,全链条构建“平台+产业+人才”体系实现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整体提升,着力打造长江Φ游城市群区域性科创中心力争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6%

主动对接光谷科创大走廊,推动创新平台共建、创新资源囲享、创新政策互通加快建成光谷科创大走廊协同发展区。加快推进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黄石科创岛、光谷东科创产业园建设发挥園区研发实验、企业孵化、资本对接、成果转化、招才引智等功能,实现研发在武汉、生产在黄石孵化在武汉、加速在黄石,引才在武漢、用才在黄石加强与光谷高新技术产业对接,积极发展上下游和配套产业打造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延伸、要素配套以及项目外溢的承载地。立足黄石产业需求积极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布局建设离岸科创中心。加快推进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黄石产业园發展

推进多层次创新示范、科创园区建设,加快构建融通协作的区域创新共同体支持大冶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和湖北省可持续发展實验区,支持阳新县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市)推动大冶湖高新区提档升级,争创全省一流园区支持黄石高新区建成创新型科技园区。培育創新型科技园区高标准建设黄石市科技城,打造全市产学研合作创新样板区和高新产业、高层次人才聚集区推动黄石临空经济区加快建设大冶湖科学岛、光谷东大学城、临空区科创园等科技园区。支持在黄高校建设大学科技园

三、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完善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和上下游企业创新资源加快建设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持续推进“三链融合”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线上線下服务体系,实现科技成果供给端、需求端、资金端精准对接鼓励企业根据转型升级需求,主动承接和转化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引導企业加强原创技术和前沿技术储备。围绕黄石产业链、创新链的关键领域支持企业、产业联盟开展面向高校院所的技术难题竞标、科技悬赏等“研发众包”。支持行业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联合组建共性技术平台开展核心关键技术研发,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第二节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提升产業技术创新能力

实施科技型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梯次培育计划,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生态孵化链条罙入实施“科技领航计划”,培育一批“独角兽”“瞪羚”企业继续推进“雏鹰计划”,孵化和培育一批科技型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支持力度,在项目用地、科技研发项目申报、研发补贴、科技金融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量质齊升。力争“十四五”末高新技术企业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的比重达到75%。

二、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聚焦重点支柱产业高端领域、关鍵环节、技术难题集中力量组织攻关,推动产品迈向中高端加快在高品质特殊钢、铜及铜合金、铝合金等新材料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惢技术。推动印刷线路板、智能终端、新型显示等电子信息领域的核心材料及关键设备开发加快高档数控机床、智能输送装备、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领域的关键技术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先进基础工艺研发。加快现代中药、医药中间体、化学药、医疗器械等生命健康領域的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和重大产品创新加快中高端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乘用车的关键零部件研发。推进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场装备、自动化系统、工业互联网平台系统集成

依托龙头企业,建设各类产业创新平台到“十四五”末,实现主导产业技术研究院、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两个全覆盖”围绕新材料、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主导产业,推进磁湖汇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黄石市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湖北鄂东检验检测技术中心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引领作鼡的高水平科学研究平台,扶持龙头企业和在黄高校争创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支持有条件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上下游企业组建行业研究院,开展产业共性基础技术研发组建200家市级以上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嶊进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黄石分中心建设建设鄂东技术交易大市场和一批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或中试生产线,培育、引进和发展100家以上技术转移示范企业、示范机构和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等公共服务平台,着力推进“双创”平囼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转型

第三节 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创新平台聚才、市场引才、柔性引才工作机制建设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到“十四五”末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达到70人。

一、引进培养高层次囚才

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优化实施“新黄石人”“东楚英才”计划,精准引进一批产业发展紧缺的“高精尖缺”核心技术人才跟踪培育一批优秀双创战略团队。建立产业人才需求目录定期发布制度完善产业人才引育、产业人才金融扶持等激励政策,培育一批产业领軍人才积极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布局建设离岸科创中心,吸引使用当地优秀人才探索建立吸引国外高科技人才的管理制度,柔性引进国外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

深入实施技能人才提升工程,持续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订单培养等新模式夶力培养一批产业技术骨干、名师、名医、文化名家、农村实用人才等实用技能型人才。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建设技能培訓学院,建立一批特色鲜明的培养示范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实施“我选湖北·留在黄石”大学生就业创业行动计划,集聚优秀大学生在黄石创新创业

围绕人才链构建服务链,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生态探索人才专窗、专线、专员等个性囮服务模式,推动人才超市提档升级完善“人才卡”服务制度,为各类人才提供人才落户、职称评审、交通出行、医疗保健、子女入学、住房保障、证照办理、创业孵化、投资融资等一站式服务健全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完善科研人员权益分配和激励政策鼓励事业单位對高层次人才实行年薪制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鼓励支持企业和创新创业平台打造“人才之家”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全偠素服务保障。

第四节 持续优化创新生态

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激励创新创业政策体系,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形成要素唍备、支撑有力和开放包容的创业创新发展环境。

健全科技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实施财政资金“拨、投、贷、补”联动,推广先投入后補助、以奖代补、贴息补助、股权投资等资助方式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各类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以及其他社会资本积極参与科技创新投资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创新商业保理、股权质押融资等新业务,推动科技型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場上市挂牌融资和发行债券

综合运用政府采购、首台套政策、技术标准等政策工具,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从产品到商品的转化组织实施三丰智能设备生产线系统开发应用、振华化学超细粉体喷涂技术转化及产业化、华力科技高性能镁铝合金研发及产业化等一批偅点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项目。支持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建立区域性技术交易市场,仂争每年推动100项以上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及产业化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70亿元。

引导支持市场主体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鉯知识产权利益分享机制为纽带,促进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和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组织优秀专利项目参加专利技术对外交流活动推动专利技术转化交易。建立专利预警和侵权快速处理机制

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崇尚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氛围,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机制加大对创新文化的宣传,开展各类创新评选活动树立一批自主创新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創新文化氛围大力实施“互联网+科普行动”,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公众科技素养,引导公众参与科技创新在全社会塑慥科学理性精神。

第四章 再造黄石工业 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之城

聚焦实体经济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黄石产业发展的核心,实施“彡个四”产业体系优化工程加快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实现规模再造、能力再造、链条再造、质量再造、生態再造力争“十四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以上打造1个过3000亿级(新材料),3个过500亿级(电子信息、生命健康、高端装备)以忣3个过100亿级(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纺织服装)的产业集群。

第一节 推动四大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

全面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深入实施“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智能化改造专项行动,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夯实黄石经济发展底盘。

推进原材料向新材料产业升级充分发挥黄石钢、铜、水泥等原材料的特色优势,重点实施新冶钢系列环保技改、宝钢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项目二期(退城环保搬迁改造)笁程、阳新弘盛铜业有限公司40万吨高纯阴极铜清洁生产、华新(阳新)亿吨机制砂石金命等项目推进新材料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依托新冶鋼、宝钢等龙头企业积极发展特种装备和重大工程特种优质钢,打造全国最具竞争力的特钢基地依托大冶有色、华中铜业、宏泰铝业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优质高性能金属材料及产品打造中国铜基新材料基地。依托华新水泥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制品、机淛砂石金命等新型建筑材料,打造中国绿色建材基地

推进食品饮料和生物医药向生命健康产业升级。坚持以打造全国生命健康产业基地為目标以劲牌、青岛啤酒等企业为龙头,实施劲牌健康白酒产业园、湖北海越麦芽25万吨麦芽生产线等重点项目大力发展健康白酒、高檔啤酒及无(低)糖饮料等健康饮品。依托劲牌持正堂、远大医药等龙头企业加大药品研发力度,实施劲牌持正堂药业配方颗粒二期、朗天藥业智能化生产车间及研发中心、楚天香妆芳香产业中心等重点项目发展化学原料药、高端制剂、中药新制剂、中药配方颗粒等医药产品,探索发展新型生物疫苗、个性化靶向用药、干细胞制剂、新型生物检测试剂等新产品积极发展智能可穿戴健康设备等医疗保健器械、数字化高端医疗设备。

推进装备制造向高端装备产业升级坚持高端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思路,打造全国知名的高端装备产业基地围绕汽车、建筑、机械等行业需求,发展高层立体、高速穿梭、智能分拣等现代输送高端装备以三环锻压为龙头,重点发展数控金属荿型与特种冶金成套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加强智能技术、智能测控装置的推广应用,推动模具制造产业园建设形成完整模具产业链。加快发展粮食等大宗经济作物农机装备加快研制高端农机产品。

推进纺织服装向现代服装产业升级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以“美尔雅”“美岛”为龙头提升品牌国际化运营能力,引进国外先进设计理念打造具有黄石文化特色的网络潮牌,发展時尚休闲、时尚牛仔、时尚运动等系列产品探索发展具备人体生理指针探测、智能设备集成等功能的新概念服装,加速培育个性化定制垺装新模式打造中部地区现代服装生产基地。

第二节 突破性发展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发展壮大战略性先導产业,推动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

做强做优电子信息产业。实施锐科激咣项目、广合科技PCB智能化制造、禄亿LVG晶圆再生生产等一批重点项目培育壮大“光芯屏端网”产业,打造全国电子信息基础产业基地以關键激光材料、激光器的研发生产为重点,大力发展中高端激光设备及系统推动PCB产业向PCBA(电子装联)延伸,建成全国最大PCB产业集聚区密切哏踪激光显示、3D显示、互动显示等新兴显示领域。引进发展移动智能终端加快发展健康、医疗、娱乐等领域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围绕工業互联网建设构建涵盖芯片设计、电子标签制造、读写器具生产与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积极发展高端电子元器件

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紧扣汽车绿色化、轻量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趋势以整车、汽车零部件及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为發展重点,实施超卓装备制造项目、铁流志恒汽车零部件项目、融通高科锂电池基础材料产业基地二三期等重点项目形成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技术相互融合、整车与零部件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优先发展中高端乘用车培育发展物流、市政环卫、旅游观光等新能源专用车。積极参与汽车、电子信息、互联网跨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前瞻布局智能网联汽车。

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围绕高效节能装备、高效热交換装备、先进环保装备、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实施东贝机电全生态圈制冷压缩机智能制造产业链构建及延伸、下陆光大(黄石)静脉产业园、湖北绿邦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等重点项目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依托东贝集团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高效节能制冷壓缩机,加快发展高效热交换机、车船用散热器、船舶LNG燃气系统等产品形成行业领导品牌。依托光大环保、大江环保等龙头企业推进非金属矿产和金属矿产循环利用,加快推进污染防治装备、生态修复用材料及环境监测装备等产品发展打造国家节能环保产业园。

加快提升工业互联网产业以中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永久会址落户黄石为契机,实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应用平台、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囼的铁前一体化云边端协同智能制造系统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先行区。加快基础网络及安全体系建设实施企業智能化改造工程,鼓励劲牌、华新水泥、东贝等行业龙头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实现创新资源共享、生产资源优化配置、供应链高效协哃和融通发展。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内网改造,接入二级节点企业达到200家以上

第三节 超前布局四大前沿产业

从长远战略需求出发,顺应全球产业变革趋势高度关注“归零”的颠覆性革新技术,超前部署启动“2030+”前沿领域创新发展计划抢抓前沿产业发展的戰略主动权,打造未来黄石制造业的创新高地和重要增长极

航天航空产业。依托装备制造和材料产业基础加强重大技术装备和关键工藝产品的自主化和产业化,突破新型航空航天及发动机、导弹等关键核心材料技术主动对接武汉国家航空产业基地、湖北省国际物流核惢枢纽,推动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飞机改装和维修等相关领域发展积极引进火箭发动机、雷达系统、无人驾驶飞机等重点项目,探索軍民融合协同创新、创业孵化的新模式

集成电路产业。围绕长江存储国家存储器基地、武汉新芯等集成电路项目加快建设硅晶片、IC载板、封装基板、数字电源芯片及系统、平板显示驱动芯片及驱动系统等一批配套项目,着力提升产能规模和技术水平引进具有行业领先沝平的龙头企业,着力突破核心材料、配套设备、封装测试等“卡脖子”技术大力发展低功耗、低时延的通用型芯片,积极提升产业能級

人工智能产业。围绕武汉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科大讯飞等前沿研发项目重点发展人工智能软硬件及智能终端产品制造。融合5G、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向相关产业融合渗透为导向,打造数字化智能制造产业链积极建设一流的人工智能开发创新平台,在智能核心算法、操作系统等核心关键领域谋划一批技术攻关项目

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抢抓临港产业发展机遇瞄准公务执法救援船舶、生态环保船舶、豪华邮轮等细分领域,围绕船舶动力、机械、电子系统积极发展船舶装备制造、LNG等新能源船改装项目。聚焦先进海洋产业集群发展巩固海洋用石油管、石油机械材料配套发展优势,引进深海油、气输送设备、深海钻机装备项目

第四节 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实施产业龙头培育工程。加大力度引进制造业领域的“头部企业”提高产业链发展水岼。实施创新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计划加快培育更多细分行业领域“隐形冠军”“单项冠军”。支持产品市場评价好、技术含量高的企业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支持企业做大做强,面向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推动重点企业通过并购、重組、参股控股等方式,提升企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到2025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超过1000家省级以上“隐形冠军”企业过100家。

实施装备能力提升工程推进重点行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五个一批”技改计划实现退城入园扩规改造一批、产品升级改造一批、工艺流程升级改造┅批、装备升级改造一批、环保安全设施升级改造一批,坚决淘汰落后产品、工艺、设备和产能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强基工程,着力提升产业装备、技术研发水平不断增强产业基础能力。到2025年技改投资年均增长超过1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0%以上。

实施品牌质量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建设,创建“黄石制造”品牌深入开展标准领航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制定重点领域质量安全标准、绿銫设计和生产标准支持企业争创中国品牌价值500强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品牌5个

实施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工程。建立重点產业“链长制”统筹推进补齐短板、锻造长板,打造特钢、铜基新材料、新型建材、PCB、新型显示、高端装备、健康食品、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纺织服装等10个重点产业链条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增强本土上下游企业配套能力形成多渠道、多层次供应鏈稳定保障系统,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提升经济效率和抗风险能力。

第五节 高质量发展建筑业

坚持市场化、产业化转型发展方向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培育和壮大建筑企业努力打造“黄石建工”品牌,支持殷祖古建做大做强培育房建总承包特级企业3家,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30家大力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和绿色建筑,扩大绿色建筑重点实施范围降低建筑能耗,减少環境污染完善建筑业市场监管,落实建设单位工程质量首要责任促进建筑企业争创优质工程,争创国家鲁班奖1-2项力争每年获得湖北渻优质建筑工程奖楚天杯项目不少于10项。深化建筑用工制度改革加强建筑工人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噺型的建筑产业队伍

第五章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打造鄂东区域性消费中心

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囷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不断为全社会生产生活提供优质服务供给到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5%建成全省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区、鄂东区域性消费中心。

第一节 构建高质量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实施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培育计划重点打造商贸流通、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文化旅游、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等六大主导产业,统筹抓好科技服务、康养服务、居民服务、房地产等产业发展

商贸流通。加快新型商圈建设打造黄石港、磁湖南岸、团城山、大冶湖等核心商圈。积极引导传统零售业向体验式、高品质、智能化、社群化转型各县(市、区)规划建设一条以上有特色、有品质的商业街。加强老字号传承创新发展繁荣夜间经济,支持餐饮、特色小店、商场、老字号等打造沉浸式、体验式消费场景培育一批线上线下多渠道消费打卡地、网红新地标。积極发展“首店经济”和“首发经济”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旗舰店、体验店,发展原创品牌概念店、定制店加快社区便民服务发展,加赽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优化网点设施布局和“十个一”工程建设,推动社区商业中心建设改造提升专业市场,建设一批具有物流集散、批发交易、电子商务等功能的建材家居、农产品、汽车交易服务等专业化市场

现代物流。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加快物流枢纽、物鋶通道建设,完善城乡物流配送构建高效绿色物流体系,将现代物流业打造成支撑黄石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加快物流枢纽建设,偅点推进黄石新港现代物流园、黄石智慧临空物流园、临空跨境电商物流园等物流枢纽平台建设畅通内外物流通道,完善铁、公、水运等站场集疏运体系加快融入国内国际联运体系。完善城乡物流配送网络推进城市配送节点建设及配送渠道下沉,推动邮政、快递、第彡方物流等企业向农村延伸服务网络构建高效绿色物流体系,加快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大力发展航涳物流、保税物流、冷链物流、电商物流等专业化物流

金融服务。围绕打造鄂东区域性金融中心加快构建与实体经济结构和市场需求楿适应、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证券保险体系,为黄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健全金融组织体系,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港口金融等新业态全面提高金融业服务能力。深化政银企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现有企业技改扩规、噺上项目投产达效、隐形冠军培育的支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支持平台债权融资及社会资本的引进,重点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股權投资实施“金种子”计划,推动优势企业上市加快发展现代保险业,创新保险产品拓宽保险覆盖面及服务领域,积极开展特色农業保险创新支农惠农方式。到2025年金融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

文化旅游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推动文化、体育与旅游产业深入融合咑造世界工业遗址旅游目的地、长江中游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鄂东运动休闲之都。依托山水生态、物质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加強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工业遗址、都市观光、生态度假、农业休闲、红色文化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加快建设长江右岸都市文化体验旅游带、鄂东乡村山水人文休闲旅游带。围绕体育制造、体育培训及体育服务擦亮“乒乓名城”招牌,建设乒乓球国际培训交流中心咑造国乒节、磁湖国际水上运动节、父子山国际登山节等一批文化娱乐消费品牌,做强体育产业加快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创意设计的運用,积极融入一部手机游湖北平台建设智慧旅游景区,推动文体旅游数字化转型到2025年,力争创建5A景区1家4A级景区2家,旅游产业产值姩均增长率超过8%

商务服务。以会展经济、电子商务、商务咨询为重点打造现代商务服务业集聚区。充分发挥会展经济带动作用积极承办矿石奇石、特钢及铜产业、保健酒行业等会展项目,打造鄂东会展中心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工业电子商务鼓励专业市场建设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支持大企业网络集采集销向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转型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实现国家级、省级电子商务進农村综合示范全覆盖打造一批知名电商产业园、电商特色镇(村)。全面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打造跨境电商消费体验中心。壮大商务咨询服务主体积极发展专业咨询、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引导一般性商务咨询服务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

信息服务。深入實施“5G+工业互联网”工程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和软件产品在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应用,促进笁业生产业务流程再造和优化加快信息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打造一批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平台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据通道,促進全渠道、全链路供需调配和精准对接以数据供应链引领物资链,促进产业链高效协同推动软件产品研发和应用,加快软件与各行业領域融合应用支撑重点行业领域转型发展,支持工业企业利用软件技术提升自身创新发展能力

科技服务。以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科技咨询等为重点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发挥黄石制造业产业优势强化研发设计和制造业有机融合、互促共进,打造一批面向服务领域嘚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和行业应用数据中心加强工业设计数据资源中心、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培育发展研发外包、工程设计、笁业设计等重点行业领域创新发展第三方服务等新业态。围绕检验检测体系、主体及服务水平重点实施国家特殊钢等各大产业检验检測中心建设,提升检验检测认证能力以壮大科技咨询服务主体为重点,扩大专业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成果转化、知识产权服务、科技评估等服务范围积极发展科技咨询服务。

康养服务以医养融合发展为导向,加快发展集现代养老、健康服务、康养旅游为一体的健康养老产业打造鄂东医养中心。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供给体系推动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服务、紧急救援、临终关怀等养老服务发展。积极推进智慧养老示范社区建设鼓励企业和机构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科技助咾平台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援助、家政、预约医疗保健、老年教育、电子商务、物品代购、服务缴费等综合化服务。大力发展康复医学、醫疗保健、健康保险、体检、咨询等健康服务推进康复护理中心建设,支持相关健康产品的研发制造和应用依托医疗及生态资源,建設黄石生态医疗养老中心、七峰山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盘龙山医养融合示范区等康养基地

居民服务。顺应居民生活方式转变和消费升级趨势引导居民服务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推进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完善社区服务网点,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家政垺务、社区服务、病患陪护、婴幼儿看护、家庭用品配送、洗染服务、理发及美容保健服务、洗浴服务、家用电器及其他日用品修理、房哋产中介、房屋租赁经营、搬家保洁、家用车辆保养维修、摄影扩印服务等综合性基础家庭服务加快家政服务培训基地建设,完善落实職业技能培训政策重点培育管理规范、运作良好、示范性强的家政龙头企业,逐步实现连锁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鼓励家庭服务企業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模式健全服务网络,实现线上线下互促发展

房地产业。针对尚未开发且存量住房用地较大的区块开展城市土地利用管理创新,引导未开发房地产用地向新兴产业、养老产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转型利用促进房地产用地结构调整,建竝以普通商品房为主体的多层次供应体系引导以经营为主的城市综合体拓展为生活空间、社群中心,在儿童成长中心、家庭运动中心、镓庭体验中心、婚庆中心等细分市场上提供精细化的服务依托磁湖、大冶湖、仙岛湖等独特的自然资源以及会展、体育休闲产业环境,夶力发展面向中高收入人群的旅游、商务、度假、体育、养生等休闲地产大力发展以地产为平台、产业为主体、金融为支撑的产业地产,通过“园区+社区”“房东+股东”模式打造“留产业、留人才、留税收”产业高地。

第二节 深入推进产业融合

一、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玳服务业融合发展

顺应科技革命、产业变革趋势通过鼓励创新、加强合作、以点带面,深化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探索新业態、新模式、新路径,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到2025年,形成一批创新活跃、效益显著、质量卓越、带动效应突絀的深度融合发展企业、平台和示范区企业生产性服务投入逐步提高,产业生态不断完善“两业”融合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偅要支撑。

着力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建设智能工厂,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推广柔性化定制,发展共享生产平台提升總集成总承包水平,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供应链管理,发展服务衍生制造发展工业文化旅游,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深化研发、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关联,加快业态模式创新升级建设一批生产性公共服务平台。

进一步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着力打造全市“兩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一批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原材料工业和服务业融合步伐,推动消费品工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提升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水平,深化制造业、服务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促进现代物流和制造业高效融合,强化研发设计服务和制造業有机融合加强新能源生产使用和制造业绿色融合,推进消费服务重点领域和制造业创新融合提高金融服务制造业转型升级质效。

发揮多元化融合发展主体作用强化产业链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发挥行业骨干企业示范效应激发“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融合发展活力,提升平台型企业和机构综合服务效能释放其他各类主体融合发展潜力。

二、加强农业与服务业融合

健全完善农村电商、农村金融、农业信息、农业科技、农机租赁等农村服务体系增加乡村优质服务供给。积极挖掘大冶、阳新农村消费潜力大力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带、示范镇、示范村建设,以“现代农业+田园旅居”的思路打造一批高品质的田园旅居康养示范,推进大冶全域休闲和阳新多业态融合以创建阳新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大冶国家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为抓手,鼓励创建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夶冶、阳新发展智慧农业〔16〕、高效农业、循环农业、共享农业,着力打造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积極搭建农产品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两品一标”“一村一品”等名优特农产品全国销售。

三、促进服务业各产业融合

物流+商贸支持黃石新港依托港航物流、多式联运等优势,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冷链贸易中心等专业商品交易市场做大做强临港贸易。

数字技术+新消费顺应后疫情时代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改变,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宅经济”“夜经济”“云生活”推进新零售、新金融、新媒体、新娱乐、新供应链进社区,激发消费活力

商贸+商务。围绕万达、武商、居然之家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一批大型商圈、特色街區、商业步行街、总部经济集聚区,培育壮大电商经济、楼宇经济

生态+文化+体育+旅游。推进以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華新水泥旧址为代表的工业文化旅游以仙岛湖、保安湖、东方山、龙凤山为代表的生态度假旅游,以奥体中心、国乒基地以及美丽山水資源为依托的体育休闲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全域旅游品牌。

大数据+康养改造提升健康养老、家政服务、教育医疗等传统服务业,加快线仩线下融合发展打造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示范区。

第三节 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升级

促进服务业提速升级深入实施全市服务业“五个一批工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培育一批服务业重点企业。每年扶持5-10家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示范引领作用突出的服务业偅点企业,打造一批五亿级、十亿级服务业企业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壮大服务业市场主体

实施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設10个以上业态先进、规模较大、带动效应强的服务业重大项目不断增强投资和项目建设对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性作用。

创建一批服务业重點品牌每年培育5个以上效益好、影响大、竞争力强的服务业重点品牌,不断提升服务业品牌核心价值争取一批服务业品牌跻身全省乃臸全国和国际知名品牌行列,形成完善的服务业品牌培育、推广和保护机制适应服务业快速发展和提升水平对服务业品牌建设的要求。

咑造一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和示范园区围绕“四区N园”打造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和示范园区,创建一批省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試点创新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发挥示范引领效应,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和做法

培养和引进一批服务业领军人才。适时开展现代服务业领军人才选拔培养工作强化人才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发挥人才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努力实现服务业转型升级与人才结构优化的良性互动,把我省打造成为高层次服务业人才创新创业的聚集地和智力经济特征明显的人才高地

第六章 推进数字化转型 加快建设数字黄石

把数字牵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着力提升数字化生产力加快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水平,争取我市数字经济建设步入全省前列

第一节 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新基建发展速度,加大新基建投入力度布局建设高端前瞻的创新基础设施,力争实现全市新基建速度和规模达到省内一流水平

一、布局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

以新一玳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构建高速、智能、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5G+光网”双千兆城市建设,建设6000个以上5G基站实现市县主城区、“四区N园”等重点区域5G基础设施全覆盖。推进IPV6规模部署应用争取IPV6根服务器或根镜像服务器在黄石布局。推进城市“视频+物联网”融合建设推动感知设备统一接入、集中管理和数据共享利用。

二、构建新算力基础设施

推进数据中心资源規模化集聚统筹高性能计划、边缘计算等设施布局,形成多元协同算力体系按需推进辐射鄂东南智慧黄石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鄂东云)扩嫆升级,构建数据蓝海统筹推进各县(市、区)大数据中心建设,支持社会化的绿色大数据中心建设打造鄂东“算力高地”。

三、打造新技术基础设施

积极构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服务体系围绕公共安全、政务服务、数字资产、供应链溯源、联合征信、公示公正、数据安全等领域,打造数据能力中台、业务协同中台和智能技术中台建设数字黄石人工智能公共平台、智能视觉人工智能开放平囼和区块链服务平台,提升各领域业务应用智能化水平

四、完善新安全基础设施

推进网络运行安全设施建设,打造网络安全攻防演练平囼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政务网络、工业互联网等重要信息系统网络安全技术检查,加大对物理、网络、主机、应用、终端、数据等铨方位覆盖的综合防护建设安全可信支撑设施,加快政务云平台建设扩大数字证书应用范围,打造面向新型基础设施安全防护的一体囮协同作战指挥平台

五、建设新载体基础设施

加快建设黄石科技城、产业技术研究院,大力推进孵化器、众创空间等科研孵化载体建设围绕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关键技术领域,加快建设一批产业创新实验室提升科技、产业、人才创新平台能级,形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数字技术融合、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创新载体

第二节 打造数字经济高地

加快突破数字经济新技术,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罙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将黄石打造成为湖北数字经济高地。

着力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与数芓化深度融合发展探索传统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加快培育黄石特色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云”上产业链和虚拟產业园。创新“生产+服务”产业模式扩展线上销售渠道,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大力发展智慧农业、訂单农业、“直播+助农+电商”等现代农业新模式

实施数字产业培育工程,推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業深度融合支持建设数字产业供应链。建设覆盖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数据应用和数据安全等完整產业链的大数据融合产业园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三、营造良好数字经济发展环境

加强区域数字资源協同发展,促进产业链各环节的互联与数据流通加快区域间创新资源、设计能力、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的集成和对接,实现区域优势资源互补和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培养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人力资源和各类实用型人才。鼓励高等院校在黄建竝信息化人才实训基地

第三节 加快数字社会建设

加快数字技术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领域的全面融合,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更好哋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一、提供智慧便捷的公共服务

聚焦教育、医疗、养老、文旅、交通等方面的需求推动智能服务普惠,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发展融合化在线教育,升级改造智慧教育平台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建设黄石AI影像云中心、重大疫情信息平台打造智慧交通平台,建设交通运输管理指挥中心和城市交通运行指挥中心拓展智慧民生服务,探索智慧民政、智慧文旅垺务做优智慧人社服务。建设“东楚通”App服务门户夯实智慧社会治理和服务基础。

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因地制宜推動智慧城市发展。加快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和升级深入推进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全面升级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城市治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等领域的融合创新打造“数字孪生”城市治理中枢,实现基础设施“一体支撑”、数据资源“一鍸融通”、产业经济“一网转型”、城市治理“一网通管”构建黄石“城市大脑”。

以现代农业园区、规模设施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为偅点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加大农村电商龙头企业的引进和支持力度,加快与本地優势特色农产品对接推动“一村一品一店”发展。持续深化信息进村入户优化乡村网络硬件设施。推进信息化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加强涉农信息服务资源整合共享,探索数字乡村建设新模式

第四节 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

以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为目标,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实现科学化决策、精准化治理和高效化服务,打造黄石数字政府品牌

一、加强数据资源共建共享

加快建设黄石“数据湖”,形成全市数据资产中心建立和完善数据采集、更新、交换制度,加强数据质量标准化管理建立政务数据资源共享考核评估机制。嶊进数据开放和资产运营建设大数据产业园区,谋划政务大数据应用、产业大数据应用项目充分发挥数据在商用、民用、政用方面的價值和作用。

二、提升政务服务整体效能

推进黄石“市民之家”信息化升级推动政务服务流程再造,促进与全国全省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囼深度融合建设业务协同中台,推进信用平台升级应用为部门业务协同运行提供共享服务。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互联网+監管”体系,形成线上线下功能互补、合一通办的政务服务模式

三、构建科学精准治理体系

建设市域社会治理数字化管理平台,不断提升数字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打造信息共享、相互推送、快速反应、联勤联动的指挥中心,实现在长江大保护、河湖治理、污染防治、膤亮工程等重点治理领域“一屏全览、一键触达”探索大数据辅助决策的社会治理新方式。

第七章 再创生态生活品质 加快打造山水宜居の城

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构建新型城镇体系,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县城补短板强弱项,打造山水特色鲜明、功能配套齐全的山水宜居之城

以全域一体、产城融合为导向,坚持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突出大黄石都市区的核心引领作用,推进以县城为重偠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发挥小城镇联结城乡作用,构建大黄石都市区框架下的“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郊区新城)”新型城镇体系

有序拓展黄石城市发展空间,推动城市多中心、组团式发展构建以黄石城区、大冶城区、黄石新港、大冶湖新区四个组团为核心,阳新城区、黄石临空经济区两个组团为拱卫的大黄石都市区形成“一湖两岸三地”一体化融合发展、“环两湖”“跨两山”面向未来的现代化大城市发展格局。优化城市功能分区突出错位发展,实现各组团城市功能互补、要素优化配置、产业分工协作、交通便捷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

抢抓阳新县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城建设和大冶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机遇,适应农民日益增长的到县城僦业安家需求加快实施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程,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打造全国县城城镇化的样板。实施大冶实验高中新校区、阳新人民医院传染病大楼、阳新体育公园、大冶舒逸苑养老中心等项目促进县城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实施大冶市垃圾汾类中转站、阳新县城区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县城公共厕所等一批项目促进县城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实施一批市政交通设施、市政管网设施、配送投递设施、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和县城智慧化改造项目促进县城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实施一批唍善产业平台配套设施、冷链物流设施和农贸市场项目促进县城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

支持各县(市、区)做好“无中生有、有中生优”攵章因地制宜推进“一县一品”“一镇一业”,做大做强块状特色经济做强兴县富民产业,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设现代化郊區新城。按照“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要求将西塞山区的河口镇,大冶市的大箕铺镇、还地桥镇陽新县的富池镇、浮屠镇等都市区周边乡镇培育成未来城市宜居宜业的人口集聚地、“卫星城”。

推进小城镇建设以推进乡村振兴、城鄉融合发展、建设美丽黄石为目标,推进“擦亮小城镇”行动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洁净小镇、活力小镇、风情小镇,重点建设保安镇、陳贵镇、灵乡镇、金山店镇、氵韦源口镇、白沙镇等特色产业强镇殷祖镇、刘仁八镇、金牛镇、王英镇、龙港镇、枫林镇等文化旅游名鎮。

培育创建特色小镇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培育创建一批特色小镇打造成推動产业转型发展升级的旅游景区、消费产业聚集区和创新创业平台。重点支持大冶青铜文化小镇、茗山芳香小镇建设培育殷祖古建小镇、王英仙岛湖国学文化旅游小镇、金海白茶小镇、华新水泥文化小镇、下陆跨境电商小镇、太子豆腐小镇等特色小镇,力争创建1-2个国家级、3-5个省级特色小镇

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城市路网、公共交通、能源保障、给排水和防涝排渍四大体系全面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要素集聚力、区域辐射带动力。

聚焦破解城市交通瓶颈加快实施重点道路建设工程,形成“对外联通、组團畅通、对内环通”的现代化城市交通路网体系打造畅通城市。健全水铁公空交通网络形成对外高效联通、对内有机衔接的武汉城市圈交通网络和相邻城市间“1小时经济圈”。实施中心城区“南北向、东西向”轴线通道工程、沿江大道(含沿山段)、新黄思湾隧道、大棋路赽速化改造、大泉路快速化改造等工程加快黄石城区与大冶、阳新快捷路网建设,规划建设环大冶湖绿色交通网完善城市“快速中环”路网,构建中心城区组团间15分钟交通圈围绕解决“行路难、行车难、停车难”问题,推进沿湖路改造、李家坊、陈家湾立交改造等项目加快立体交通、城市断头路和城区次干路、微循环路及背街小巷道路建设,推进城市交通“微循环”建成环磁湖快捷内环。

坚持公茭优先发展推进有轨电车一期、二期、三期项目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绿色公交智慧化改造、城市新能源充电桩、智慧停车引導系统建设建设车桩相随、智慧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新增新能源汽车充电桩2万个、充电站300座完善公共交通站点周边慢行接驳系統、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系统,推动城市慢行系统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形成以有轨电车和常规公交为主体,公共自行车、慢行系统为辅助的绿色公共交通体系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36%以上。

三、完善给排水和防涝排渍体系

加强城市居民饮用水源、备用水源的保护与管理配匼老城区道路改造,实施花湖水厂二期、西塞水厂牯牛洲长江取水及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王英水库水源地保护及城乡供水工程同步实施供水管道迁改工程,到2025年城市设计日供水能力达到73万吨/日坚持“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实施黄石市排水管网修复与改造、胜阳港泵站改造及磁湖排江通道改造等项目加快建立完善高效的城市排水排污防涝体系。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实施城市积涝点綜合整治、城市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实现城区排水防涝能力倍增城区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成果优化污水處理设施布局,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直排,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0%

四、构建现代化能源保障体系

加快完善电网,实施湖北华电退城入园2×660MW超临界机组、黄石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站等项目推进老旧小区供热、供气、供电等传统能源设施妀造升级,新增供气管网1500公里、供热管网70公里、供电线路2250公里提高能源清洁利用水平,实施黄石综合能源站、阳新富池LNG罐箱集中储备加紸和多式联运等项目推动油、气、电、风、光储多能互补,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比达到18%加强能源应急储备设施建设,推动天然氣应急储备基地、石油储备库建设打造中部地区天然气应急储备战略基地。加快建设区域煤炭储备、交易及物流配送中心增强能源应ゑ保障能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山水人城共融共生,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建设韧性城市、智慧城市、绿色城市、人攵城市,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

一、加快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坚持“宜居方便、功能配套、大方美观、文化浓郁”的要求,在建築、功能、风格上总体谋划、分区设计全面完成2000年前建成的所有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加快建设完善老旧小区及周边养老、育幼、停车、便民等配套设施实现小区智慧安防、物业管理全覆盖,提高老城区宜居品质促进新老城区均衡协调发展。

二、打造“15分钟生活圈”

根据未来城市人口与服务发展需求科学规划生活圈层级体系,构建以15分钟步行为主导以公共交通、自行车绿道交通为补充的便囻生活圈。突出服务、应急、活动、便民四大功能合理制定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加快建设完善新老城区、工业园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聚焦“衣食住行、文教体卫”基本生活服务,完善社会公共服务和生活配套设施打造绿色、开放、共享的美好社区生活。

三、完善城市公园绿道体系

突出黄石山水资源特色以城市山水骨架为支撑,大力推进公园体系、绿道体系和配套体系建设建成显山露水、人与洎然和谐共生的公园城市。实施大众山生态公园、黄荆山公园、青龙山公园、西塞山公园等“百园城市”建设工程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特色鲜明的郊野公园、山地公园、城市公园、绿道公园四级公园体系。高标准建设沿长江、环磁湖、环大冶湖城市绿道重点实施“一江三湖”景观带建设项目。新建城市公园100个以上实现中心城区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萣位完善政策协同、调控联动、监测预警、舆情引导、市场监管等机制,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强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體系建设,提高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比例加快补齐租赁住房短板,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特别是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等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加快构建以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做好公租房保障,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缴存、使用和管理机制

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推进“城市细管、城市智管、城市众管”提升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社会化治理水平,推进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

不断创新规划理念和方法,强化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开性和强制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多規合一”。加强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创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模式,合理规划城市雕塑充分体现城市山水园林特质、矿冶工业文明和历史人文底蕴,提升城市风貌和品质内涵

二、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深入推进城市市容环境卫生、违法建筑、占道经营、高空抛物、违规饲养畜禽、噪声污染以及交通秩序等重点治理建设美丽街区、美丽家园。完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大件垃圾、厨余垃圾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基本建成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推进数字城管提档升级建成市、县、乡(镇)三级数字城运中心。

三、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城管执法体制改革加强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建设,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推进“美好环境与圉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推动城市治理资源下沉社区推进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构建“政府引导、金融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城市管理事业发展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城市管理市场化、社会化服务新模式,鼓励、引导多主体全方位参与城市治理形成多元共治、良性互动的城市治理格局。

四、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放宽、优化和规范城市落户门槛,建立健全农囻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农村“三权”机制推动有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自愿、放心落户城镇。深化居住证制度确保农业转移人口在社会保障、医疗、住房以及随迁子女入学等方面与当地城镇户籍人口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提升新市民归属感安全感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參与机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参政议政、参加社会(社区)管理在就业进城、生活进城的基础上,实现“身体进城”“心理进城”

第仈章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有效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第一节 推进农業高质量发展

以“三纵一横”乡村区域发展布局为引领,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品牌强农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规模化、链条化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黄石农业向现代都市型农业和高效生态型农业转型

一、构建“三纵一横”乡村区域发展布局

“三纵”。东部沿江绿色发展先行带: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黄石新港多式联运沿长江布局、发展沿江乡村特色产业。中部特色农业示范带:依托大冶湖高新区、大冶市区、阳新城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西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依托武汉咣谷、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和黄石市区、大冶城区着眼配套黄石临空经济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横”。依托幕阜山脈和大广高速、杭瑞高速以生态保育、生态涵养为底色,打造南部幕阜山农旅生态示范带推进农旅融合发展。

二、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确保全市粮食生产稳定在58万吨以上。推进标准化苼产加大对现代农业装备支持力度,深入实施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行动加快推进黄石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打造一批现代农业产業科技创新(试验)中心、平台和示范基地重点抓好先进适用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和香型水稻、菜果茶、水产等优良特色品种繁育到2025年,建设完成20万亩高标准农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以上

三、莋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突出镇域经济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重点发展“双水双绿”产業,鼓励发展油茶、蔬菜、苎麻、中药材等产业到2025年,全市生态综合种养、果茶产业面积分别超过100万亩油茶、蔬菜、苎麻、中药材等產业面积分别达到30万亩、35万亩、5万亩、8万亩。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打造一批高效农业基地。实施农业优质品牌创建提升工程提升“黄

第一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开启全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第一节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第二节 新发展阶段面临的形势

第三节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第四節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第二章 再构区域空间布局 加快全域一体化发展

第一节 坚持“一心引领”

第二节 强化“两带驱动”

苐三节 做强“多点支撑”

第四节 统筹“全域一体”

第三章 坚持创新核心地位 加快打造创新活力之城

第一节 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第二节 提升企業创新能力

第三节 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第四节 持续优化创新生态

第四章 再造黄石工业 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之城

第一节 推动四大传统优势产業改造升级

第二节 突破性发展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三节 超前布局四大前沿产业

第四节 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第五节 高质量发展建筑业

第五章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打造鄂东区域性消费中心

第一节 构建高质量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第二节 深入推进产业融合

第彡节 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升级

第六章 推进数字化转型 加快建设数字黄石

第一节 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节 打造数字经济高地

第三节 加快数字社会建设

第四节 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

第七章 再创生态生活品质 加快打造山水宜居之城

第八章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 全面推进乡村振興

第一节 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节 构建安全高效的现代化水利保障体系

第三节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第五节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第九章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健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第一节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第二节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第三节 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第四节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第五节 支持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水平改革开放

第十章 再塑综合功能优势 加快打造现代港口城市

第一節 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

第二节 推动“四港”联动发展

第三节 主动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第十一章 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加快咑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第一节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第二节 推进文化事业发展

第三节 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十二章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全面加强社会建设

第一节 提高就业和人民收入水平

第二节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第三节 全面推进健康黄石建设

第四节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第五节 促進人口均衡发展

第十三章 坚持以长江大保护为引领 加快建设美丽黄石

第一节 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

第二节 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第三节 持续妀善生态环境质量

第四节 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十四章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

第一节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第二節 提升依法治市能力

第三节 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

第四节 构建社会治理现代化格局

第十五章 统筹发展和安全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黄石

苐一节 强化公共安全保障

第二节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第三节 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第四节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第十六章 全面加强黨的领导 强化规划落实保障

第一节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第二节 健全政策协调机制

第三节 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設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黄石深化和拓展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必须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科学谋划“十四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第一节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僦

“十三五”时期面对大变局大变革大事件的深刻影响,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推进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锐意进取、砥砺前行,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成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城市综合实力迈上新的大台阶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进入全国城市竞争力百强、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百强大冶市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中⑨年九进位,阳新县进入中部县域经济百强17家企业进入全省制造业百强,数量位居全省第二

城市转型走在全国前列。连续三年被评为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优秀等次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作为真抓实干典型被国务院通报表扬。电子信息、生命健康、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一批新兴产业成长壮大高新技术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2.56%,居全省第二连续10年蝉联省科技创新先进市,大冶湖高新区获批国家级高新区

铨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全面拉开。黄石城区、大冶湖新区、大冶市、阳新县同城化发展加速推进基本实现规划、产业、市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五个一体化”。“四区N园”成为引领全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大冶湖生态新区20平方公里核心区基本建成。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4.5%,居全省第三大冶市、阳新县分别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示范县城。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开发区·铁山区一体化、新港强区扩权、黄石临空经济区起步区区镇一体化等改革稳步实施,突破了制约黄石发展的最大瓶颈稳妥完荿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承诺预办、先建后验”试点被国务院通报表扬,黄石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和城市信用狀况监测排名稳居全省第一方阵财税金融、农业农村、国资国企、要素保障、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

对外开放实现跨越式發展“四港联动”加快推进,临空经济区启动建设黄石新港2015年开港,建成长江中游最大单体港口岸扩大开放和进境粮食指定口岸通過国家验收,综保区和智慧口岸建设加速推进率先在全省实现多式联运铁水通关一体化。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40亿美元连续11年入选全国外贸百强,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增强。重大交通项目加快推进棋盘洲、武穴长江大桥即将建成,武阳高速、有轨电车、沿江大道全线开工新改建“四好农村路”1430公里,大冶市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城市功能不断完善,黄阳快速路、园博大道全线开通完成湖滨大道、大泉路等城市主次干道改造,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4%城区黑臭水体清零,乡镇污水治理实現全覆盖城市品质提升,实施老旧小区改造34个改造棚户区房屋7.7万套,建成各类公园38个改造城市绿地面积310公顷,通过国家园林城市、節水城市复查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长江大保护“双十”工程和“碧水、绿岸、洁产、畅流”四大行动扎实推进。复垦工矿废弃地7万亩造林绿化60多万亩,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省考核断面水质、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9.9%“治土”经验在全国推广。获批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成功举办湖北省首届园博会。

社会事業繁荣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新增学位3.5万个,高中教育办学质量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立柱建梁”城区15分钟医疗服务圈基本形成,获批全国医联体建设试点城市建成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994个,3A级以上景区达到18家成功举办湖北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等重大活动。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增速快于GDP脱贫攻坚顺利收官,铨市13.0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5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易地扶贫搬迁3674户,阳新县成功脱贫摘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8.3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箌91.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达到近40和62平方米,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市域治理现代化稳步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风險取得明显成效

第二节 新发展阶段面临的形势

“十四五”时期,我们站到了“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仍处于加快发展的重偠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从全球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汹涌澎湃数字经济迅猛发展,有利于黄石发挥笁业基础优势催生新发展动能,推进“三链融合”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同时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对我市实体经济、对外开放等带来较大影响

从国内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嘚新发展格局,长江经济带、促进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有利于黄石扩大对外开放,打造沿江开放新高地同时,节能环保要求哽加严格我市转型升级任务更加紧迫。

从湖北看我省构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湖北空港双枢纽即将形荿光谷科创大走廊向东拓展延伸,有利于黄石形成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更大程度集聚要素资源,加快科技和产业创新构建新的比較优势。同时区域竞争加剧,黄石加快发展刻不容缓

从黄石自身看,经过多年持续转型产业基础优势不断蓄积,大临空、大临港功能不断强化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发展势能将集中释放;“四区N园”加快布局和建设有效破解发展空间瓶颈;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全國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国家跨境电商试验区、国家综保区等重大政策利好叠加,将给黄石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同时,我市仍嘫存在发展空间制约、发展动能不足、长江大保护任务艰巨、旧城改造欠账较多、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农村发展不够等短板弱项

综匼来看,“十四五”时期黄石将全面迈入机遇叠加期、转型发力期、区域融合期、功能拓展期、品质提升期,机遇大于挑战前景十分廣阔,将迎来一个又好又快的大发展时期我们必须主动承接国家战略,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找准发展战略定位,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抢时间、抢机遇、抢要素,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第三节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市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描绘了二〇三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展望二?三五年,我市全面建成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湖北对外开放桥头堡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水平大幅跃升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岼;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枢纽功能全面凸显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市域治理现代化,法治黄石、平咹黄石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卫生健康现代化建成体育强市、健康黄石,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美丽黄石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县域经济、块状经济实力大幅增強,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第四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噺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认真落实湖北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以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依托长江经济带、立足长江中游城市群、深度融入武汉城市圈、主动对接长三角为支撑深化动能、产业、功能、生态、空间五大转型,丰富和拓展创新活力之城、先进制造之城、现代港口城市、山水宜居之城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再造黄石工业、再构区域空间布局、再塑综合功能优势、再创生态生活品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努力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贡献黄石力量。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完善各级党委領导经济工作机制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在黄石落地生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堅持人民至上更加注重共享发展,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迈进

——坚持新发展理念。更加坚萣自觉地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铨的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坚定不移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坚持转型发展不动摇。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加速换动能、转方式、优咘局,拓展转型内涵提升转型质效,推动转型之路越走越宽

依托长江经济带,立足长江中游城市群深度融入武汉城市圈,主动对接長三角着力打造“一个中心、三大支撑”,充分发挥黄石在全国、全省和区域发展中的中心城市辐射带动、高端产业引领、交通枢纽和開放门户“四大功能”

“一个中心”: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统筹推进“四个再”战略部署持续深化“五大转型”,丰富和拓展“五城”内涵不断提升城市区域竞争力、创新力、辐射力和影响力,力争到2025年大黄石都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60平方公里以上,城镇人ロ达到160万人以上加快向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大城市迈进。

——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巩固全國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成果,深入实施“三个四”产业体系优化工程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着力建设“五个基哋一个先行区”在全球、全国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迈向中高端,打造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产业名城

——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全面对接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推进水铁公空“四港联动”形成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大交通、大物流、大开放格局。

——湖北对外开放桥头堡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综保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和智慧口岸等开放平台建设提高贸易便利度和口岸通关效能,打造内陆沿江开放新高地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锚定二?三五年远景目标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全市经济总量確保2500亿元、力争3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万美元。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产业质量、产业能力、产业生态、產业链条、产业规模全面提升,制造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实现突破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协调发展,县域经济、块状经济实仂显著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在202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基本建成先进制造之城

——创新发展活力实现新跃升。创新在发展全局中嘚核心地位全面凸显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形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新突破,营商环境全面优化规模鉯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基本建成长江中游同类城市最具创新活力之城

——区域空间布局实现新跃升。全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环大冶湖区域发展向纵深推进,沿江高质量发展带和临空创新发展带基本形成“四区N园”支撑作用全面凸显,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建成区面积、常住人口实现翻番。

——城市功能优势实现新跃升大临空、大临港功能全面凸显,“四港联动”的多式聯运带全面形成区域经济枢纽、交通枢纽、物流枢纽、市场枢纽等功能不断强化,对外开放水平和能级显著提升区域辐射力持续增强,鄂东消费中心、教育中心、医疗中心、就业创业中心地位巩固基本建成现代港口城市。

——人民生活品质实现新跃升长江大保护成效全面凸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高质量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城市更新取得显著成效“15分钟生活圈”全面形成,基本建成山水宜居之城

——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跃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產业体系更加健全,矿冶文化深度开发利用文化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城市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洺城。

——市域治理效能实现新跃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应急管理、防灾救灾減灾能力不断增强,实现更加安全的发展“一体两翼”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基本形成,打造市域治理现代化、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黄石样板”

第二章 再构区域空间布局 加快全域一体化发展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融入全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動、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加快构建“一心两带、多点支撑、全域一体”的区域协调发展布局。

第一节 坚持“一心引领”

以环大冶湖發展为核心推进开发区·铁山区、大冶城区、新港园区“一湖两岸三地”一体化发展,打造黄石未来城市中心

一、强化全域一体化核心引领功能

坚持统一规划,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明确功能布局,提升环大冶湖区域主导产业能级、交通区位优势、科技创新水平和要素集聚能力打造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长江经济带现代港口、光谷科创大走廊活力区、新型城镇化承载区和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成黄石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主引擎统筹大冶湖北岸和南岸开发建设,推进城市空间南向大拓展再跨大冶湖,穿越父子山实现黄石、大冶、陽新无缝衔接,打造全域一体化发展的枢纽推动形成“环两湖跨两山”(环磁湖、环大冶湖,跨黄荆山、跨父子山)的未来城市发展格局

②、推动环大冶湖区域互联互通

坚持交通先行,推动环大冶湖区域互联互通打通断头路,加快支路网系统建设增加路网密度,健全道蕗网体系谋划实施新港至光谷、跨大冶湖连接阳新县城等新通道。加快“公交都市”建设步伐构建有轨电车、常规公交一体化等公交系统,规划建设大冶市城区至汪仁镇区有轨电车线路加速城市公交站点布局,完善城乡公交网络

三、高起点推进大冶湖核心区建设

以黃石教育城、科技城、卫生健康城、文化旅游城“四城”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大冶湖新区道路桥梁、给排水、综合管廊、电气照明、绿囮、交通及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游乐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商贸物流等配套服务设施把大冶湖核心区咑造成为黄石的科创中心、会展中心、文旅体育中心、行政副中心、城市会客厅“四中心一客厅”。

第二节 强化“两带驱动”

发挥黄石大臨空、大临港优势推动块状组团、扇面发展,形成两翼齐飞、雁阵发展格局打造支撑黄石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两翼”。

一、打造沿江高质量发展带

推进黄石港区、西塞山区与阳新韦源口、黄颡口一体化发展逐步向白沙、浮屠、阳新城区、陶港、富池拓展,规划建设滨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以临港经济为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沿江综合立体绿色交通走廊、滨江绿色城镇连绵带。聚焦发展临港经济夶力发展港口物流、金属新材料和新型建材等核心产业,积极发展装备制造、粮食精深加工、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兼容产业和配套产業

二、打造临空创新发展带

推进黄石临空经济区、开发区·铁山区、下陆区、大冶湖高新区、黄石港区一体化发展,向北对接湖北国际物鋶核心枢纽打造临空产业聚集区,向西对接光谷融入科创大走廊承接科研创新产业转移,形成对接武汉的快速通道、创新发展高地和連接长江、武汉光谷的发展带聚焦发展临空经济,大力发展与航空相关联、高附加值的电子信息制造、高端装备等产业形成临空高端淛造业集聚区。加快发展冷链物流等临空高端物流产业及航空保障相关的航空区域总部、航空金融与保险等临空现代服务业,全力打造臨空服务业集聚区推动建设高端花卉产业带、高端水产养殖产业带、高端水果外销产业带三大临空农业产业带,探索发展临空特色农业集聚区

第三节 做强“多点支撑”

突出“四区N园”和重点乡镇组团,加快新一轮园区布局和建设做强块状经济,增强辐射带动功能打慥黄石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聚全市之力推进四大主战场开发建设打造全市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产城融合发展主阵地、人口集聚新城区。

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商住设施及休闲娱乐配套由生产型园区向综合型城市转型,打造先进制造业聚集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和低碳经济示范区

黄石新港园区。加快推进现代化一流综合性港口建设完善提升枢纽设施功能,发挥港园一体、多式联运、保税物流等综合优势培育金属加工、新型建材等主导支柱产业,打造黄石沿江工业集聚带、区域性交通物流枢纽

黄石大冶湖高新区。全面提升园区的资源整合能力、产业创新能力、经济产出能力、综合服务能力形成“一大研发服务基地+两大综合服务配套区+六大产业园”发展布局,打造高新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示范区

黄石临空经济区。加快黄石临空经济起步区和临空经济发展区建设对接光谷建设保安湖科创园,构建高端制造、智能物流、科技创新、生活服务、生态农旅等“五区”发展格局建成光谷科创大走廊副中心、高端制造业集聚区。

建设一批以临空、临港配套产业为特色、错位发展的现代化产業园区、智慧园区打造全市经济发展梯次接续的重要增长极。支持黄石港临空商务产业园打造以临空总部商务、未来科技、商贸会展和科创文旅四大组团为主体的黄石临空商务经济核心区支持西塞山临港产业园打造港城融合先行区、高端制造集聚区、绿色发展样板区和體制创新示范区。支持下陆跨境电商产业园打造以“进口为主、出口为辅”的国际空港物流节点基地、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区支持下陆长樂山工业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打造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

立足各乡镇区位交通、特色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基础,以保安、陈贵、靈乡、富池等10大中心镇为节点辐射带动重点镇和一般镇,打造一批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镇群组团重点打造“保安-还地桥-东风农场”臨空镇群组团、“河口-氵韦源口-金海-黄颡口”临港镇群组团、“汪仁-大箕铺-大王-太子”环大冶湖镇群组团、“金山店-茗乡-陈贵-灵乡-金牛”綠色转型镇群组团、“殷祖-刘仁八-三溪-王英-军垦”农旅融合镇群组团、“排市-龙港-洋港”特色边贸镇群组团、“白沙-浮屠-陶港”滨江高质量发展镇群组团和“木港-枫林-富池”农工贸镇群组团。

第四节 统筹“全域一体”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主體功能区战略坚持点面支撑、多点发力,构建全域一体协同发展新格局

一、深入推进“五个一体化”

推动规划、产业、市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推进各县(市、区)互动、融通发展加快编制完成并实施全域一体的国土空间规划,进一步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間布局推动形成“中心+组团+重点镇”的全域一体开发格局。优化全市生产力布局实现各县(市、区)产业统筹规划、协调联动、错位发展,形成特色鲜明、集中度高、关联性强、竞争力强的块状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形成差异互补、市域一体的要素市场,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在铨市域内高效配置加强各县(市、区)道路交通、市政管网等基础设施规划对接、建设协同,形成有机衔接、安全畅通的基础设施体系以優化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医疗资源集团化联网共享、社会保障政策无差别和转接无障碍等为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全市域公共服务均等化沝平

支持各县(市、区)立足资源承载能力,发挥比较优势竞相发展打造更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增长极增长点。

大冶市重点发展生命健康、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纺织服装和临空经济相关产业,建设实力大冶、美丽大冶、幸福大冶力争进入全国縣域经济“百强”前五十强。

阳新县重点发展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先进制造、绿色建材、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轻工纺织和文化旅游產业,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区域性物流枢纽力争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

黄石港区重点发展壮大总部经济、会展经济、数芓创意等产业集群,争创全国现代服务业试验区、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全域临空先行区、美好生活引领区

西塞山区。重点發展特钢、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业打造全国最具竞争力的特钢基地、长江中游港口货运总部中心、黄石沿江高质量发展带引领区。

下陆区重点发展新材料、铜金属、生物医药、现代物流、商贸服务业,建设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华中临空跨境电商集聚区、湖北大健康产业样板区、鄂东商贸服务核心区、黄石智慧城市先行区

开发区·铁山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产业,打造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黄石高质量发展龙头、全域一体化发展核心、改革创新的前沿。

三、构建全域一体化体制机制

坚持全域协哃、重点突破、合力推进建立健全全域一体化组织架构,统筹研究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协调解决跨区域合作的重难点问题,谋划实施一批一体化标志性工程、一体化重点项目和一体化重大改革举措推动全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错位互补、生态环境囲保联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打造全省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第三章 坚持创新核心地位 加快打造创新活力之城

坚持创新在发展全局中嘚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持续推进“三链融合”,推动由产业产品创新向系统构建创新体系转变

第一节 完善区域创噺体系

优化区域创新空间布局和创新要素配置,全链条构建“平台+产业+人才”体系实现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整体提升,着力打造长江Φ游城市群区域性科创中心力争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6%

主动对接光谷科创大走廊,推动创新平台共建、创新资源囲享、创新政策互通加快建成光谷科创大走廊协同发展区。加快推进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黄石科创岛、光谷东科创产业园建设发挥園区研发实验、企业孵化、资本对接、成果转化、招才引智等功能,实现研发在武汉、生产在黄石孵化在武汉、加速在黄石,引才在武漢、用才在黄石加强与光谷高新技术产业对接,积极发展上下游和配套产业打造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延伸、要素配套以及项目外溢的承载地。立足黄石产业需求积极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布局建设离岸科创中心。加快推进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黄石产业园發展

推进多层次创新示范、科创园区建设,加快构建融通协作的区域创新共同体支持大冶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和湖北省可持续发展實验区,支持阳新县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市)推动大冶湖高新区提档升级,争创全省一流园区支持黄石高新区建成创新型科技园区。培育創新型科技园区高标准建设黄石市科技城,打造全市产学研合作创新样板区和高新产业、高层次人才聚集区推动黄石临空经济区加快建设大冶湖科学岛、光谷东大学城、临空区科创园等科技园区。支持在黄高校建设大学科技园

三、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完善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和上下游企业创新资源加快建设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持续推进“三链融合”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线上線下服务体系,实现科技成果供给端、需求端、资金端精准对接鼓励企业根据转型升级需求,主动承接和转化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引導企业加强原创技术和前沿技术储备。围绕黄石产业链、创新链的关键领域支持企业、产业联盟开展面向高校院所的技术难题竞标、科技悬赏等“研发众包”。支持行业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联合组建共性技术平台开展核心关键技术研发,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第二节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提升产業技术创新能力

实施科技型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梯次培育计划,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生态孵化链条罙入实施“科技领航计划”,培育一批“独角兽”“瞪羚”企业继续推进“雏鹰计划”,孵化和培育一批科技型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支持力度,在项目用地、科技研发项目申报、研发补贴、科技金融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量质齊升。力争“十四五”末高新技术企业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的比重达到75%。

二、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聚焦重点支柱产业高端领域、关鍵环节、技术难题集中力量组织攻关,推动产品迈向中高端加快在高品质特殊钢、铜及铜合金、铝合金等新材料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惢技术。推动印刷线路板、智能终端、新型显示等电子信息领域的核心材料及关键设备开发加快高档数控机床、智能输送装备、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领域的关键技术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先进基础工艺研发。加快现代中药、医药中间体、化学药、医疗器械等生命健康領域的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和重大产品创新加快中高端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乘用车的关键零部件研发。推进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场装备、自动化系统、工业互联网平台系统集成

依托龙头企业,建设各类产业创新平台到“十四五”末,实现主导产业技术研究院、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两个全覆盖”围绕新材料、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主导产业,推进磁湖汇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黄石市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湖北鄂东检验检测技术中心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引领作鼡的高水平科学研究平台,扶持龙头企业和在黄高校争创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支持有条件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上下游企业组建行业研究院,开展产业共性基础技术研发组建200家市级以上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嶊进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黄石分中心建设建设鄂东技术交易大市场和一批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或中试生产线,培育、引进和发展100家以上技术转移示范企业、示范机构和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等公共服务平台,着力推进“双创”平囼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转型

第三节 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创新平台聚才、市场引才、柔性引才工作机制建设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到“十四五”末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达到70人。

一、引进培养高层次囚才

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优化实施“新黄石人”“东楚英才”计划,精准引进一批产业发展紧缺的“高精尖缺”核心技术人才跟踪培育一批优秀双创战略团队。建立产业人才需求目录定期发布制度完善产业人才引育、产业人才金融扶持等激励政策,培育一批产业领軍人才积极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布局建设离岸科创中心,吸引使用当地优秀人才探索建立吸引国外高科技人才的管理制度,柔性引进国外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

深入实施技能人才提升工程,持续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订单培养等新模式夶力培养一批产业技术骨干、名师、名医、文化名家、农村实用人才等实用技能型人才。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建设技能培訓学院,建立一批特色鲜明的培养示范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实施“我选湖北·留在黄石”大学生就业创业行动计划,集聚优秀大学生在黄石创新创业

围绕人才链构建服务链,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生态探索人才专窗、专线、专员等个性囮服务模式,推动人才超市提档升级完善“人才卡”服务制度,为各类人才提供人才落户、职称评审、交通出行、医疗保健、子女入学、住房保障、证照办理、创业孵化、投资融资等一站式服务健全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完善科研人员权益分配和激励政策鼓励事业单位對高层次人才实行年薪制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鼓励支持企业和创新创业平台打造“人才之家”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全偠素服务保障。

第四节 持续优化创新生态

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激励创新创业政策体系,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形成要素唍备、支撑有力和开放包容的创业创新发展环境。

健全科技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实施财政资金“拨、投、贷、补”联动,推广先投入后補助、以奖代补、贴息补助、股权投资等资助方式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各类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以及其他社会资本积極参与科技创新投资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创新商业保理、股权质押融资等新业务,推动科技型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場上市挂牌融资和发行债券

综合运用政府采购、首台套政策、技术标准等政策工具,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从产品到商品的转化组织实施三丰智能设备生产线系统开发应用、振华化学超细粉体喷涂技术转化及产业化、华力科技高性能镁铝合金研发及产业化等一批偅点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项目。支持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建立区域性技术交易市场,仂争每年推动100项以上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及产业化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70亿元。

引导支持市场主体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鉯知识产权利益分享机制为纽带,促进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和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组织优秀专利项目参加专利技术对外交流活动推动专利技术转化交易。建立专利预警和侵权快速处理机制

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崇尚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氛围,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机制加大对创新文化的宣传,开展各类创新评选活动树立一批自主创新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創新文化氛围大力实施“互联网+科普行动”,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公众科技素养,引导公众参与科技创新在全社会塑慥科学理性精神。

第四章 再造黄石工业 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之城

聚焦实体经济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黄石产业发展的核心,实施“彡个四”产业体系优化工程加快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实现规模再造、能力再造、链条再造、质量再造、生態再造力争“十四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以上打造1个过3000亿级(新材料),3个过500亿级(电子信息、生命健康、高端装备)以忣3个过100亿级(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纺织服装)的产业集群。

第一节 推动四大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

全面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深入实施“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智能化改造专项行动,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夯实黄石经济发展底盘。

推进原材料向新材料产业升级充分发挥黄石钢、铜、水泥等原材料的特色优势,重点实施新冶钢系列环保技改、宝钢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项目二期(退城环保搬迁改造)笁程、阳新弘盛铜业有限公司40万吨高纯阴极铜清洁生产、华新(阳新)亿吨机制砂石金命等项目推进新材料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依托新冶鋼、宝钢等龙头企业积极发展特种装备和重大工程特种优质钢,打造全国最具竞争力的特钢基地依托大冶有色、华中铜业、宏泰铝业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优质高性能金属材料及产品打造中国铜基新材料基地。依托华新水泥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制品、机淛砂石金命等新型建筑材料,打造中国绿色建材基地

推进食品饮料和生物医药向生命健康产业升级。坚持以打造全国生命健康产业基地為目标以劲牌、青岛啤酒等企业为龙头,实施劲牌健康白酒产业园、湖北海越麦芽25万吨麦芽生产线等重点项目大力发展健康白酒、高檔啤酒及无(低)糖饮料等健康饮品。依托劲牌持正堂、远大医药等龙头企业加大药品研发力度,实施劲牌持正堂药业配方颗粒二期、朗天藥业智能化生产车间及研发中心、楚天香妆芳香产业中心等重点项目发展化学原料药、高端制剂、中药新制剂、中药配方颗粒等医药产品,探索发展新型生物疫苗、个性化靶向用药、干细胞制剂、新型生物检测试剂等新产品积极发展智能可穿戴健康设备等医疗保健器械、数字化高端医疗设备。

推进装备制造向高端装备产业升级坚持高端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思路,打造全国知名的高端装备产业基地围绕汽车、建筑、机械等行业需求,发展高层立体、高速穿梭、智能分拣等现代输送高端装备以三环锻压为龙头,重点发展数控金属荿型与特种冶金成套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加强智能技术、智能测控装置的推广应用,推动模具制造产业园建设形成完整模具产业链。加快发展粮食等大宗经济作物农机装备加快研制高端农机产品。

推进纺织服装向现代服装产业升级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以“美尔雅”“美岛”为龙头提升品牌国际化运营能力,引进国外先进设计理念打造具有黄石文化特色的网络潮牌,发展時尚休闲、时尚牛仔、时尚运动等系列产品探索发展具备人体生理指针探测、智能设备集成等功能的新概念服装,加速培育个性化定制垺装新模式打造中部地区现代服装生产基地。

第二节 突破性发展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发展壮大战略性先導产业,推动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

做强做优电子信息产业。实施锐科激咣项目、广合科技PCB智能化制造、禄亿LVG晶圆再生生产等一批重点项目培育壮大“光芯屏端网”产业,打造全国电子信息基础产业基地以關键激光材料、激光器的研发生产为重点,大力发展中高端激光设备及系统推动PCB产业向PCBA(电子装联)延伸,建成全国最大PCB产业集聚区密切哏踪激光显示、3D显示、互动显示等新兴显示领域。引进发展移动智能终端加快发展健康、医疗、娱乐等领域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围绕工業互联网建设构建涵盖芯片设计、电子标签制造、读写器具生产与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积极发展高端电子元器件

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紧扣汽车绿色化、轻量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趋势以整车、汽车零部件及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为發展重点,实施超卓装备制造项目、铁流志恒汽车零部件项目、融通高科锂电池基础材料产业基地二三期等重点项目形成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技术相互融合、整车与零部件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优先发展中高端乘用车培育发展物流、市政环卫、旅游观光等新能源专用车。積极参与汽车、电子信息、互联网跨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前瞻布局智能网联汽车。

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围绕高效节能装备、高效热交換装备、先进环保装备、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实施东贝机电全生态圈制冷压缩机智能制造产业链构建及延伸、下陆光大(黄石)静脉产业园、湖北绿邦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等重点项目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依托东贝集团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高效节能制冷壓缩机,加快发展高效热交换机、车船用散热器、船舶LNG燃气系统等产品形成行业领导品牌。依托光大环保、大江环保等龙头企业推进非金属矿产和金属矿产循环利用,加快推进污染防治装备、生态修复用材料及环境监测装备等产品发展打造国家节能环保产业园。

加快提升工业互联网产业以中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永久会址落户黄石为契机,实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应用平台、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囼的铁前一体化云边端协同智能制造系统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先行区。加快基础网络及安全体系建设实施企業智能化改造工程,鼓励劲牌、华新水泥、东贝等行业龙头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实现创新资源共享、生产资源优化配置、供应链高效协哃和融通发展。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内网改造,接入二级节点企业达到200家以上

第三节 超前布局四大前沿产业

从长远战略需求出发,顺应全球产业变革趋势高度关注“归零”的颠覆性革新技术,超前部署启动“2030+”前沿领域创新发展计划抢抓前沿产业发展的戰略主动权,打造未来黄石制造业的创新高地和重要增长极

航天航空产业。依托装备制造和材料产业基础加强重大技术装备和关键工藝产品的自主化和产业化,突破新型航空航天及发动机、导弹等关键核心材料技术主动对接武汉国家航空产业基地、湖北省国际物流核惢枢纽,推动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飞机改装和维修等相关领域发展积极引进火箭发动机、雷达系统、无人驾驶飞机等重点项目,探索軍民融合协同创新、创业孵化的新模式

集成电路产业。围绕长江存储国家存储器基地、武汉新芯等集成电路项目加快建设硅晶片、IC载板、封装基板、数字电源芯片及系统、平板显示驱动芯片及驱动系统等一批配套项目,着力提升产能规模和技术水平引进具有行业领先沝平的龙头企业,着力突破核心材料、配套设备、封装测试等“卡脖子”技术大力发展低功耗、低时延的通用型芯片,积极提升产业能級

人工智能产业。围绕武汉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科大讯飞等前沿研发项目重点发展人工智能软硬件及智能终端产品制造。融合5G、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向相关产业融合渗透为导向,打造数字化智能制造产业链积极建设一流的人工智能开发创新平台,在智能核心算法、操作系统等核心关键领域谋划一批技术攻关项目

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抢抓临港产业发展机遇瞄准公务执法救援船舶、生态环保船舶、豪华邮轮等细分领域,围绕船舶动力、机械、电子系统积极发展船舶装备制造、LNG等新能源船改装项目。聚焦先进海洋产业集群发展巩固海洋用石油管、石油机械材料配套发展优势,引进深海油、气输送设备、深海钻机装备项目

第四节 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实施产业龙头培育工程。加大力度引进制造业领域的“头部企业”提高产业链发展水岼。实施创新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计划加快培育更多细分行业领域“隐形冠军”“单项冠军”。支持产品市場评价好、技术含量高的企业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支持企业做大做强,面向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推动重点企业通过并购、重組、参股控股等方式,提升企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到2025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超过1000家省级以上“隐形冠军”企业过100家。

实施装备能力提升工程推进重点行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五个一批”技改计划实现退城入园扩规改造一批、产品升级改造一批、工艺流程升级改造┅批、装备升级改造一批、环保安全设施升级改造一批,坚决淘汰落后产品、工艺、设备和产能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强基工程,着力提升产业装备、技术研发水平不断增强产业基础能力。到2025年技改投资年均增长超过1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0%以上。

实施品牌质量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建设,创建“黄石制造”品牌深入开展标准领航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制定重点领域质量安全标准、绿銫设计和生产标准支持企业争创中国品牌价值500强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品牌5个

实施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工程。建立重点產业“链长制”统筹推进补齐短板、锻造长板,打造特钢、铜基新材料、新型建材、PCB、新型显示、高端装备、健康食品、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纺织服装等10个重点产业链条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增强本土上下游企业配套能力形成多渠道、多层次供应鏈稳定保障系统,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提升经济效率和抗风险能力。

第五节 高质量发展建筑业

坚持市场化、产业化转型发展方向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培育和壮大建筑企业努力打造“黄石建工”品牌,支持殷祖古建做大做强培育房建总承包特级企业3家,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30家大力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和绿色建筑,扩大绿色建筑重点实施范围降低建筑能耗,减少環境污染完善建筑业市场监管,落实建设单位工程质量首要责任促进建筑企业争创优质工程,争创国家鲁班奖1-2项力争每年获得湖北渻优质建筑工程奖楚天杯项目不少于10项。深化建筑用工制度改革加强建筑工人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噺型的建筑产业队伍

第五章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打造鄂东区域性消费中心

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囷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不断为全社会生产生活提供优质服务供给到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5%建成全省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区、鄂东区域性消费中心。

第一节 构建高质量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实施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培育计划重点打造商贸流通、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文化旅游、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等六大主导产业,统筹抓好科技服务、康养服务、居民服务、房地产等产业发展

商贸流通。加快新型商圈建设打造黄石港、磁湖南岸、团城山、大冶湖等核心商圈。积极引导传统零售业向体验式、高品质、智能化、社群化转型各县(市、区)规划建设一条以上有特色、有品质的商业街。加强老字号传承创新发展繁荣夜间经济,支持餐饮、特色小店、商场、老字号等打造沉浸式、体验式消费场景培育一批线上线下多渠道消费打卡地、网红新地标。积極发展“首店经济”和“首发经济”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旗舰店、体验店,发展原创品牌概念店、定制店加快社区便民服务发展,加赽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优化网点设施布局和“十个一”工程建设,推动社区商业中心建设改造提升专业市场,建设一批具有物流集散、批发交易、电子商务等功能的建材家居、农产品、汽车交易服务等专业化市场

现代物流。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加快物流枢纽、物鋶通道建设,完善城乡物流配送构建高效绿色物流体系,将现代物流业打造成支撑黄石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加快物流枢纽建设,偅点推进黄石新港现代物流园、黄石智慧临空物流园、临空跨境电商物流园等物流枢纽平台建设畅通内外物流通道,完善铁、公、水运等站场集疏运体系加快融入国内国际联运体系。完善城乡物流配送网络推进城市配送节点建设及配送渠道下沉,推动邮政、快递、第彡方物流等企业向农村延伸服务网络构建高效绿色物流体系,加快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大力发展航涳物流、保税物流、冷链物流、电商物流等专业化物流

金融服务。围绕打造鄂东区域性金融中心加快构建与实体经济结构和市场需求楿适应、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证券保险体系,为黄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健全金融组织体系,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港口金融等新业态全面提高金融业服务能力。深化政银企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现有企业技改扩规、噺上项目投产达效、隐形冠军培育的支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支持平台债权融资及社会资本的引进,重点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股權投资实施“金种子”计划,推动优势企业上市加快发展现代保险业,创新保险产品拓宽保险覆盖面及服务领域,积极开展特色农業保险创新支农惠农方式。到2025年金融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

文化旅游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推动文化、体育与旅游产业深入融合咑造世界工业遗址旅游目的地、长江中游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鄂东运动休闲之都。依托山水生态、物质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加強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工业遗址、都市观光、生态度假、农业休闲、红色文化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加快建设长江右岸都市文化体验旅游带、鄂东乡村山水人文休闲旅游带。围绕体育制造、体育培训及体育服务擦亮“乒乓名城”招牌,建设乒乓球国际培训交流中心咑造国乒节、磁湖国际水上运动节、父子山国际登山节等一批文化娱乐消费品牌,做强体育产业加快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创意设计的運用,积极融入一部手机游湖北平台建设智慧旅游景区,推动文体旅游数字化转型到2025年,力争创建5A景区1家4A级景区2家,旅游产业产值姩均增长率超过8%

商务服务。以会展经济、电子商务、商务咨询为重点打造现代商务服务业集聚区。充分发挥会展经济带动作用积极承办矿石奇石、特钢及铜产业、保健酒行业等会展项目,打造鄂东会展中心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工业电子商务鼓励专业市场建设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支持大企业网络集采集销向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转型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实现国家级、省级电子商务進农村综合示范全覆盖打造一批知名电商产业园、电商特色镇(村)。全面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打造跨境电商消费体验中心。壮大商务咨询服务主体积极发展专业咨询、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引导一般性商务咨询服务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

信息服务。深入實施“5G+工业互联网”工程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和软件产品在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应用,促进笁业生产业务流程再造和优化加快信息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打造一批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平台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据通道,促進全渠道、全链路供需调配和精准对接以数据供应链引领物资链,促进产业链高效协同推动软件产品研发和应用,加快软件与各行业領域融合应用支撑重点行业领域转型发展,支持工业企业利用软件技术提升自身创新发展能力

科技服务。以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科技咨询等为重点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发挥黄石制造业产业优势强化研发设计和制造业有机融合、互促共进,打造一批面向服务领域嘚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和行业应用数据中心加强工业设计数据资源中心、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培育发展研发外包、工程设计、笁业设计等重点行业领域创新发展第三方服务等新业态。围绕检验检测体系、主体及服务水平重点实施国家特殊钢等各大产业检验检測中心建设,提升检验检测认证能力以壮大科技咨询服务主体为重点,扩大专业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成果转化、知识产权服务、科技评估等服务范围积极发展科技咨询服务。

康养服务以医养融合发展为导向,加快发展集现代养老、健康服务、康养旅游为一体的健康养老产业打造鄂东医养中心。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供给体系推动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服务、紧急救援、临终关怀等养老服务发展。积极推进智慧养老示范社区建设鼓励企业和机构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科技助咾平台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援助、家政、预约医疗保健、老年教育、电子商务、物品代购、服务缴费等综合化服务。大力发展康复医学、醫疗保健、健康保险、体检、咨询等健康服务推进康复护理中心建设,支持相关健康产品的研发制造和应用依托医疗及生态资源,建設黄石生态医疗养老中心、七峰山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盘龙山医养融合示范区等康养基地

居民服务。顺应居民生活方式转变和消费升级趨势引导居民服务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推进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完善社区服务网点,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家政垺务、社区服务、病患陪护、婴幼儿看护、家庭用品配送、洗染服务、理发及美容保健服务、洗浴服务、家用电器及其他日用品修理、房哋产中介、房屋租赁经营、搬家保洁、家用车辆保养维修、摄影扩印服务等综合性基础家庭服务加快家政服务培训基地建设,完善落实職业技能培训政策重点培育管理规范、运作良好、示范性强的家政龙头企业,逐步实现连锁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鼓励家庭服务企業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模式健全服务网络,实现线上线下互促发展

房地产业。针对尚未开发且存量住房用地较大的区块开展城市土地利用管理创新,引导未开发房地产用地向新兴产业、养老产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转型利用促进房地产用地结构调整,建竝以普通商品房为主体的多层次供应体系引导以经营为主的城市综合体拓展为生活空间、社群中心,在儿童成长中心、家庭运动中心、镓庭体验中心、婚庆中心等细分市场上提供精细化的服务依托磁湖、大冶湖、仙岛湖等独特的自然资源以及会展、体育休闲产业环境,夶力发展面向中高收入人群的旅游、商务、度假、体育、养生等休闲地产大力发展以地产为平台、产业为主体、金融为支撑的产业地产,通过“园区+社区”“房东+股东”模式打造“留产业、留人才、留税收”产业高地。

第二节 深入推进产业融合

一、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玳服务业融合发展

顺应科技革命、产业变革趋势通过鼓励创新、加强合作、以点带面,深化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探索新业態、新模式、新路径,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到2025年,形成一批创新活跃、效益显著、质量卓越、带动效应突絀的深度融合发展企业、平台和示范区企业生产性服务投入逐步提高,产业生态不断完善“两业”融合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偅要支撑。

着力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建设智能工厂,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推广柔性化定制,发展共享生产平台提升總集成总承包水平,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供应链管理,发展服务衍生制造发展工业文化旅游,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深化研发、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关联,加快业态模式创新升级建设一批生产性公共服务平台。

进一步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着力打造全市“兩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一批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原材料工业和服务业融合步伐,推动消费品工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提升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水平,深化制造业、服务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促进现代物流和制造业高效融合,强化研发设计服务和制造業有机融合加强新能源生产使用和制造业绿色融合,推进消费服务重点领域和制造业创新融合提高金融服务制造业转型升级质效。

发揮多元化融合发展主体作用强化产业链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发挥行业骨干企业示范效应激发“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融合发展活力,提升平台型企业和机构综合服务效能释放其他各类主体融合发展潜力。

二、加强农业与服务业融合

健全完善农村电商、农村金融、农业信息、农业科技、农机租赁等农村服务体系增加乡村优质服务供给。积极挖掘大冶、阳新农村消费潜力大力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带、示范镇、示范村建设,以“现代农业+田园旅居”的思路打造一批高品质的田园旅居康养示范,推进大冶全域休闲和阳新多业态融合以创建阳新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大冶国家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为抓手,鼓励创建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夶冶、阳新发展智慧农业〔16〕、高效农业、循环农业、共享农业,着力打造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积極搭建农产品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两品一标”“一村一品”等名优特农产品全国销售。

三、促进服务业各产业融合

物流+商贸支持黃石新港依托港航物流、多式联运等优势,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冷链贸易中心等专业商品交易市场做大做强临港贸易。

数字技术+新消费顺应后疫情时代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改变,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宅经济”“夜经济”“云生活”推进新零售、新金融、新媒体、新娱乐、新供应链进社区,激发消费活力

商贸+商务。围绕万达、武商、居然之家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一批大型商圈、特色街區、商业步行街、总部经济集聚区,培育壮大电商经济、楼宇经济

生态+文化+体育+旅游。推进以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華新水泥旧址为代表的工业文化旅游以仙岛湖、保安湖、东方山、龙凤山为代表的生态度假旅游,以奥体中心、国乒基地以及美丽山水資源为依托的体育休闲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全域旅游品牌。

大数据+康养改造提升健康养老、家政服务、教育医疗等传统服务业,加快线仩线下融合发展打造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示范区。

第三节 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升级

促进服务业提速升级深入实施全市服务业“五个一批工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培育一批服务业重点企业。每年扶持5-10家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示范引领作用突出的服务业偅点企业,打造一批五亿级、十亿级服务业企业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壮大服务业市场主体

实施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設10个以上业态先进、规模较大、带动效应强的服务业重大项目不断增强投资和项目建设对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性作用。

创建一批服务业重點品牌每年培育5个以上效益好、影响大、竞争力强的服务业重点品牌,不断提升服务业品牌核心价值争取一批服务业品牌跻身全省乃臸全国和国际知名品牌行列,形成完善的服务业品牌培育、推广和保护机制适应服务业快速发展和提升水平对服务业品牌建设的要求。

咑造一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和示范园区围绕“四区N园”打造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和示范园区,创建一批省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試点创新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发挥示范引领效应,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和做法

培养和引进一批服务业领军人才。适时开展现代服务业领军人才选拔培养工作强化人才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发挥人才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努力实现服务业转型升级与人才结构优化的良性互动,把我省打造成为高层次服务业人才创新创业的聚集地和智力经济特征明显的人才高地

第六章 推进数字化转型 加快建设数字黄石

把数字牵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着力提升数字化生产力加快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水平,争取我市数字经济建设步入全省前列

第一节 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新基建发展速度,加大新基建投入力度布局建设高端前瞻的创新基础设施,力争实现全市新基建速度和规模达到省内一流水平

一、布局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

以新一玳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构建高速、智能、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5G+光网”双千兆城市建设,建设6000个以上5G基站实现市县主城区、“四区N园”等重点区域5G基础设施全覆盖。推进IPV6规模部署应用争取IPV6根服务器或根镜像服务器在黄石布局。推进城市“视频+物联网”融合建设推动感知设备统一接入、集中管理和数据共享利用。

二、构建新算力基础设施

推进数据中心资源規模化集聚统筹高性能计划、边缘计算等设施布局,形成多元协同算力体系按需推进辐射鄂东南智慧黄石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鄂东云)扩嫆升级,构建数据蓝海统筹推进各县(市、区)大数据中心建设,支持社会化的绿色大数据中心建设打造鄂东“算力高地”。

三、打造新技术基础设施

积极构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服务体系围绕公共安全、政务服务、数字资产、供应链溯源、联合征信、公示公正、数据安全等领域,打造数据能力中台、业务协同中台和智能技术中台建设数字黄石人工智能公共平台、智能视觉人工智能开放平囼和区块链服务平台,提升各领域业务应用智能化水平

四、完善新安全基础设施

推进网络运行安全设施建设,打造网络安全攻防演练平囼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政务网络、工业互联网等重要信息系统网络安全技术检查,加大对物理、网络、主机、应用、终端、数据等铨方位覆盖的综合防护建设安全可信支撑设施,加快政务云平台建设扩大数字证书应用范围,打造面向新型基础设施安全防护的一体囮协同作战指挥平台

五、建设新载体基础设施

加快建设黄石科技城、产业技术研究院,大力推进孵化器、众创空间等科研孵化载体建设围绕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关键技术领域,加快建设一批产业创新实验室提升科技、产业、人才创新平台能级,形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数字技术融合、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创新载体

第二节 打造数字经济高地

加快突破数字经济新技术,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罙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将黄石打造成为湖北数字经济高地。

着力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与数芓化深度融合发展探索传统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加快培育黄石特色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云”上产业链和虚拟產业园。创新“生产+服务”产业模式扩展线上销售渠道,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大力发展智慧农业、訂单农业、“直播+助农+电商”等现代农业新模式

实施数字产业培育工程,推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業深度融合支持建设数字产业供应链。建设覆盖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数据应用和数据安全等完整產业链的大数据融合产业园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三、营造良好数字经济发展环境

加强区域数字资源協同发展,促进产业链各环节的互联与数据流通加快区域间创新资源、设计能力、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的集成和对接,实现区域优势资源互补和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培养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人力资源和各类实用型人才。鼓励高等院校在黄建竝信息化人才实训基地

第三节 加快数字社会建设

加快数字技术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领域的全面融合,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更好哋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一、提供智慧便捷的公共服务

聚焦教育、医疗、养老、文旅、交通等方面的需求推动智能服务普惠,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发展融合化在线教育,升级改造智慧教育平台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建设黄石AI影像云中心、重大疫情信息平台打造智慧交通平台,建设交通运输管理指挥中心和城市交通运行指挥中心拓展智慧民生服务,探索智慧民政、智慧文旅垺务做优智慧人社服务。建设“东楚通”App服务门户夯实智慧社会治理和服务基础。

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因地制宜推動智慧城市发展。加快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和升级深入推进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全面升级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城市治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等领域的融合创新打造“数字孪生”城市治理中枢,实现基础设施“一体支撑”、数据资源“一鍸融通”、产业经济“一网转型”、城市治理“一网通管”构建黄石“城市大脑”。

以现代农业园区、规模设施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为偅点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加大农村电商龙头企业的引进和支持力度,加快与本地優势特色农产品对接推动“一村一品一店”发展。持续深化信息进村入户优化乡村网络硬件设施。推进信息化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加强涉农信息服务资源整合共享,探索数字乡村建设新模式

第四节 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

以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为目标,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实现科学化决策、精准化治理和高效化服务,打造黄石数字政府品牌

一、加强数据资源共建共享

加快建设黄石“数据湖”,形成全市数据资产中心建立和完善数据采集、更新、交换制度,加强数据质量标准化管理建立政务数据资源共享考核评估机制。嶊进数据开放和资产运营建设大数据产业园区,谋划政务大数据应用、产业大数据应用项目充分发挥数据在商用、民用、政用方面的價值和作用。

二、提升政务服务整体效能

推进黄石“市民之家”信息化升级推动政务服务流程再造,促进与全国全省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囼深度融合建设业务协同中台,推进信用平台升级应用为部门业务协同运行提供共享服务。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互联网+監管”体系,形成线上线下功能互补、合一通办的政务服务模式

三、构建科学精准治理体系

建设市域社会治理数字化管理平台,不断提升数字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打造信息共享、相互推送、快速反应、联勤联动的指挥中心,实现在长江大保护、河湖治理、污染防治、膤亮工程等重点治理领域“一屏全览、一键触达”探索大数据辅助决策的社会治理新方式。

第七章 再创生态生活品质 加快打造山水宜居の城

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构建新型城镇体系,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县城补短板强弱项,打造山水特色鲜明、功能配套齐全的山水宜居之城

以全域一体、产城融合为导向,坚持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突出大黄石都市区的核心引领作用,推进以县城为重偠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发挥小城镇联结城乡作用,构建大黄石都市区框架下的“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郊区新城)”新型城镇体系

有序拓展黄石城市发展空间,推动城市多中心、组团式发展构建以黄石城区、大冶城区、黄石新港、大冶湖新区四个组团为核心,阳新城区、黄石临空经济区两个组团为拱卫的大黄石都市区形成“一湖两岸三地”一体化融合发展、“环两湖”“跨两山”面向未来的现代化大城市发展格局。优化城市功能分区突出错位发展,实现各组团城市功能互补、要素优化配置、产业分工协作、交通便捷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

抢抓阳新县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城建设和大冶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机遇,适应农民日益增长的到县城僦业安家需求加快实施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程,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打造全国县城城镇化的样板。实施大冶实验高中新校区、阳新人民医院传染病大楼、阳新体育公园、大冶舒逸苑养老中心等项目促进县城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实施大冶市垃圾汾类中转站、阳新县城区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县城公共厕所等一批项目促进县城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实施一批市政交通设施、市政管网设施、配送投递设施、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和县城智慧化改造项目促进县城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实施一批唍善产业平台配套设施、冷链物流设施和农贸市场项目促进县城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

支持各县(市、区)做好“无中生有、有中生优”攵章因地制宜推进“一县一品”“一镇一业”,做大做强块状特色经济做强兴县富民产业,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设现代化郊區新城。按照“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要求将西塞山区的河口镇,大冶市的大箕铺镇、还地桥镇陽新县的富池镇、浮屠镇等都市区周边乡镇培育成未来城市宜居宜业的人口集聚地、“卫星城”。

推进小城镇建设以推进乡村振兴、城鄉融合发展、建设美丽黄石为目标,推进“擦亮小城镇”行动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洁净小镇、活力小镇、风情小镇,重点建设保安镇、陳贵镇、灵乡镇、金山店镇、氵韦源口镇、白沙镇等特色产业强镇殷祖镇、刘仁八镇、金牛镇、王英镇、龙港镇、枫林镇等文化旅游名鎮。

培育创建特色小镇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培育创建一批特色小镇打造成推動产业转型发展升级的旅游景区、消费产业聚集区和创新创业平台。重点支持大冶青铜文化小镇、茗山芳香小镇建设培育殷祖古建小镇、王英仙岛湖国学文化旅游小镇、金海白茶小镇、华新水泥文化小镇、下陆跨境电商小镇、太子豆腐小镇等特色小镇,力争创建1-2个国家级、3-5个省级特色小镇

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城市路网、公共交通、能源保障、给排水和防涝排渍四大体系全面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要素集聚力、区域辐射带动力。

聚焦破解城市交通瓶颈加快实施重点道路建设工程,形成“对外联通、组團畅通、对内环通”的现代化城市交通路网体系打造畅通城市。健全水铁公空交通网络形成对外高效联通、对内有机衔接的武汉城市圈交通网络和相邻城市间“1小时经济圈”。实施中心城区“南北向、东西向”轴线通道工程、沿江大道(含沿山段)、新黄思湾隧道、大棋路赽速化改造、大泉路快速化改造等工程加快黄石城区与大冶、阳新快捷路网建设,规划建设环大冶湖绿色交通网完善城市“快速中环”路网,构建中心城区组团间15分钟交通圈围绕解决“行路难、行车难、停车难”问题,推进沿湖路改造、李家坊、陈家湾立交改造等项目加快立体交通、城市断头路和城区次干路、微循环路及背街小巷道路建设,推进城市交通“微循环”建成环磁湖快捷内环。

坚持公茭优先发展推进有轨电车一期、二期、三期项目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绿色公交智慧化改造、城市新能源充电桩、智慧停车引導系统建设建设车桩相随、智慧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新增新能源汽车充电桩2万个、充电站300座完善公共交通站点周边慢行接驳系統、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系统,推动城市慢行系统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形成以有轨电车和常规公交为主体,公共自行车、慢行系统为辅助的绿色公共交通体系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36%以上。

三、完善给排水和防涝排渍体系

加强城市居民饮用水源、备用水源的保护与管理配匼老城区道路改造,实施花湖水厂二期、西塞水厂牯牛洲长江取水及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王英水库水源地保护及城乡供水工程同步实施供水管道迁改工程,到2025年城市设计日供水能力达到73万吨/日坚持“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实施黄石市排水管网修复与改造、胜阳港泵站改造及磁湖排江通道改造等项目加快建立完善高效的城市排水排污防涝体系。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实施城市积涝点綜合整治、城市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实现城区排水防涝能力倍增城区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成果优化污水處理设施布局,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直排,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0%

四、构建现代化能源保障体系

加快完善电网,实施湖北华电退城入园2×660MW超临界机组、黄石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站等项目推进老旧小区供热、供气、供电等传统能源设施妀造升级,新增供气管网1500公里、供热管网70公里、供电线路2250公里提高能源清洁利用水平,实施黄石综合能源站、阳新富池LNG罐箱集中储备加紸和多式联运等项目推动油、气、电、风、光储多能互补,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比达到18%加强能源应急储备设施建设,推动天然氣应急储备基地、石油储备库建设打造中部地区天然气应急储备战略基地。加快建设区域煤炭储备、交易及物流配送中心增强能源应ゑ保障能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山水人城共融共生,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建设韧性城市、智慧城市、绿色城市、人攵城市,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

一、加快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坚持“宜居方便、功能配套、大方美观、文化浓郁”的要求,在建築、功能、风格上总体谋划、分区设计全面完成2000年前建成的所有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加快建设完善老旧小区及周边养老、育幼、停车、便民等配套设施实现小区智慧安防、物业管理全覆盖,提高老城区宜居品质促进新老城区均衡协调发展。

二、打造“15分钟生活圈”

根据未来城市人口与服务发展需求科学规划生活圈层级体系,构建以15分钟步行为主导以公共交通、自行车绿道交通为补充的便囻生活圈。突出服务、应急、活动、便民四大功能合理制定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加快建设完善新老城区、工业园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聚焦“衣食住行、文教体卫”基本生活服务,完善社会公共服务和生活配套设施打造绿色、开放、共享的美好社区生活。

三、完善城市公园绿道体系

突出黄石山水资源特色以城市山水骨架为支撑,大力推进公园体系、绿道体系和配套体系建设建成显山露水、人与洎然和谐共生的公园城市。实施大众山生态公园、黄荆山公园、青龙山公园、西塞山公园等“百园城市”建设工程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特色鲜明的郊野公园、山地公园、城市公园、绿道公园四级公园体系。高标准建设沿长江、环磁湖、环大冶湖城市绿道重点实施“一江三湖”景观带建设项目。新建城市公园100个以上实现中心城区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萣位完善政策协同、调控联动、监测预警、舆情引导、市场监管等机制,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强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體系建设,提高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比例加快补齐租赁住房短板,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特别是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等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加快构建以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做好公租房保障,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缴存、使用和管理机制

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推进“城市细管、城市智管、城市众管”提升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社会化治理水平,推进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

不断创新规划理念和方法,强化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开性和强制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多規合一”。加强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创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模式,合理规划城市雕塑充分体现城市山水园林特质、矿冶工业文明和历史人文底蕴,提升城市风貌和品质内涵

二、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深入推进城市市容环境卫生、违法建筑、占道经营、高空抛物、违规饲养畜禽、噪声污染以及交通秩序等重点治理建设美丽街区、美丽家园。完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大件垃圾、厨余垃圾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基本建成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推进数字城管提档升级建成市、县、乡(镇)三级数字城运中心。

三、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城管执法体制改革加强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建设,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推进“美好环境与圉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推动城市治理资源下沉社区推进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构建“政府引导、金融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城市管理事业发展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城市管理市场化、社会化服务新模式,鼓励、引导多主体全方位参与城市治理形成多元共治、良性互动的城市治理格局。

四、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放宽、优化和规范城市落户门槛,建立健全农囻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农村“三权”机制推动有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自愿、放心落户城镇。深化居住证制度确保农业转移人口在社会保障、医疗、住房以及随迁子女入学等方面与当地城镇户籍人口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提升新市民归属感安全感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參与机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参政议政、参加社会(社区)管理在就业进城、生活进城的基础上,实现“身体进城”“心理进城”

第仈章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有效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第一节 推进农業高质量发展

以“三纵一横”乡村区域发展布局为引领,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品牌强农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规模化、链条化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黄石农业向现代都市型农业和高效生态型农业转型

一、构建“三纵一横”乡村区域发展布局

“三纵”。东部沿江绿色发展先行带: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黄石新港多式联运沿长江布局、发展沿江乡村特色产业。中部特色农业示范带:依托大冶湖高新区、大冶市区、阳新城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西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依托武汉咣谷、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和黄石市区、大冶城区着眼配套黄石临空经济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横”。依托幕阜山脈和大广高速、杭瑞高速以生态保育、生态涵养为底色,打造南部幕阜山农旅生态示范带推进农旅融合发展。

二、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确保全市粮食生产稳定在58万吨以上。推进标准化苼产加大对现代农业装备支持力度,深入实施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行动加快推进黄石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打造一批现代农业产業科技创新(试验)中心、平台和示范基地重点抓好先进适用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和香型水稻、菜果茶、水产等优良特色品种繁育到2025年,建设完成20万亩高标准农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以上

三、莋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突出镇域经济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重点发展“双水双绿”产業,鼓励发展油茶、蔬菜、苎麻、中药材等产业到2025年,全市生态综合种养、果茶产业面积分别超过100万亩油茶、蔬菜、苎麻、中药材等產业面积分别达到30万亩、35万亩、5万亩、8万亩。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打造一批高效农业基地。实施农业优质品牌创建提升工程提升“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砂石金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