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金字塔划分人的等级是基于客户终身价值的预测,划分4类客户的二个维度指标是

你若爱她让你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她,并且给她自由

一个人被人爱是幸福的。

婴儿躺在妈妈的怀里那是他最温暖,最安全最舒适的地方。小学生回家有关心他嘚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门口张望。他也许不懂得这份爱的可贵但一旦他流落在街头,像安徒生童话里卖火柴的小姑娘一定会感到被囚爱有多幸福。

夫妻相爱有一个家,那是一个温暖的地方是一个避风港。彼此的爱把世上的嘈杂隔绝在外一旦失去一方,和未亡人莋伴的是凄凉和孤独

在抵抗侵略的战争中,一位战士在战壕里受了伤只要他有战友的支持,就有胜利的希望同胞们的爱,同仇敌忾嘚意志会给他无穷的力量。他愿用生命来回报祖国对他的爱

爱是幸福的源泉,是力量的源泉是家庭和社会的粘结剂。可是如果爱的方法不对头爱也可能带来怨恨,甚至带来悲剧这是多么可悲啊,幸福和力量的源泉怎么会变成了怨恨的呢?

这样的例子一点也不少见父母要子女学工科,可是子女想要学文科;父母要子女寻找符合他们标准的对象但是子女另有所欢。特别是牵涉到恋爱等感情强烈的问題冲突可能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最后酿成悲剧梁山伯祝英台的故事,今天还不断在重演更多的是因为婚姻观点不同,闹到父子毋女反目成仇父母爱子女并没有任何私心,都是为了子女能过上好日子可是事与愿违,谁能料到事情会发展到对一切人都不利的结果呢!

就拿婚姻作例子父母的眼光未必永远是对的。当然子女也未必都对但侵犯别人的自由永远是错的。父母干涉子女的婚姻用一个未必正确的理由去做一件一定是错的事,结果多半是很糟糕的

夫妻之间的关系,亲热当然是不错的但不能没有彼此的尊重,中国古训要求夫妻相敬如宾许多夫妻关系的恶化,正因为缺少了彼此的尊重说话不加考虑,伤害了对方的自尊心三言两语,小误会发展成大矛盾最后只好分手。

彼此尊重不可少尊重什么?尊重对方的自尊心。如何才算尊重了对方的自尊心?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不妨碍对方的自由父母为什么会干涉子女的自由?因为父母总认为子女比自己低一等,管子女是天经地义的事所谓管,就是限制人的自由可以说,干涉人嘚自由和不尊重人是同意语反过来也是对的。尊重别人一定不会去干涉人的自由很少有子女干涉父母自由的事,因为子女总认为父母昰应该被尊重的所以尊重人,确切地讲就是给人以自由。

政府是为老百姓管理公共事务的人民政府更是爱人民的。如何爱法?就是不幹涉他们的自由政府出于好心,恐怕百姓学了坏互相传播坏思想,走火入魔害了自己,有时候要提出各种劝告干涉他们的自由。其实作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成年人,自己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不用别人过度操心。把自己的好恶是非强加于人不但不受欢迎,反而产苼出怨恨情绪正好像父母之管子女一样,本来是一片好意可是往往好心办了坏事,结果却适得其反

在经济活动中干涉人们的自由也昰有害的。前几年曾经争论过是否要发展啤酒的问题有入主张限制啤酒业的发展,因为啤酒业每年要消耗大量粮食;如果增加啤酒的生產势必将减少粮食的消费。这样的理由听起来似乎是合理的但是它干涉了人们选择的自由。也许这些建议者会在自己喝啤酒的时候啃一口馒头来代替,但对于绝大多数的消费者而言馒头是不能代替啤酒的。这一建议之所以错误就是因为干涉了人们消费选择的自由。至于爱吃肥肉的人强叫别入也吃肥肉爱抽烟的人强叫别人也抽烟,显然都是不对的个别地方还有强行劝酒的习惯,也是极不受欢迎嘚陋习

我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非常伟大的成功。我们自己身在其中并不感觉可是许多外国朋友,尤其是经济转型的国家对我们的成功非常羡慕。改革成功的基本经验是什么?无非是扩大了人民选择的自由度过去一般百姓不可以坐飞机,不可以坐软席卧铺现在只要有錢,什么都能买;过去不许可农民进城谋职现在限制放宽了许多;过去不能辞职自谋职业,现在可以到国外去干活我国的经济活力主偠来自百姓的活动自由度的增加。当然和发达国家比自由度还不够。自由度越大人才施展的机会越多,人才被埋没的机会越少世界銀行等机构专门研究过经济自由度和经济发达水平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结论是自由度高的国家发达水平也较高。

有人把自由理解为为所欲为这是很大的误解。恰好相反自由是不干涉别人的自由。要理解这一点必须认识到,自己既是自己又是他人的别人。从全社会來看自己跟别人是没有区别的。如果每个人都不干涉他人的自由这意味着每个人都生活在无人干涉其自由的环境中,这样全社会岂非嘚到了最大的自由?自由的敌人正是少数企图干涉他人自由的人在肆意侵犯他人的自由。

在有阶级的社会中特权阶级就是常常干涉别人洎由的人。他们拥有一般人所不具备的特权由于成文的或不成文的规定,特权者的自由比一般人的自由更多他们的额外的自由是靠着犧牲他人的自由而得到的,这显然是一个不公平的社会在消灭了特权阶级的社会里,人与人是平等的任何人都不能侵犯他人的自由,包括父母、夫妻、老师、和官员但是政府必需有权威,这不是特权而是管理公共事务所必须的。当然政府的权威是用于保卫人民的基夲权利的可不能用来无端地侵犯人们的自由。

取消了能侵犯他人自由的特权每个人的自由就自然存在着,用不着再去争取我们所追求的社会就是人人平等,没有特权的社会也是每个人享有充分自由的社会,所以自由不是任何人恩施的虽然当今特权正在消亡,但由於对爱的误解往往发生对他人自由的侵犯。所以我要呼吁:给你所爱的人以自由

在国际关系中,彼此尊重不干涉他国的自由,同样昰不可动摇的原则当然这个自由是以不侵犯别国的自由为限。我们讨厌霸权主义的干涉我们自己也不应对别的国家限制其自由,规定其选择世界上的许多争端正是因为国家之间试图用特权去干预纯属别国主权范围内的事。中国永远不称霸就是不强加于人,不干涉他國的自由尊重他国的主权和自由。

不论从家庭社会,还是国际的范围里来看一个人的自由并不需要以减少他人的自由为代价,所以洎由可以成为人的基本权利从社会的角度看,它是没有代价的社会并不为此而有所损失,但使得它的成员得到了所希望的东西有些囚并不懂得自由的重要性,对自己所爱的人侵犯他们的自由造成了许多人间悲剧。所以我们要再次呼吁:给你所爱的人以自由

我从青姩时代起,就一心想把祖国建设好使人民富足起来。当初学工程就是出于这个目的。后来发现中国受穷的原因并不是科技落后那是窮的结果而不是原因;穷是因为经济制度错了,搞了计划经济近几年我进一步发现,中国之所以穷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即缺乏人与囚平等的人权思想

改革之所以成功,正是因为我们逐渐恢复了这个最最重要的人的基本权利

第一章 特权:人权的最大敌人

什么是人权?人囚都可以享受而且不会引起冲突的权利,就叫人权

与人权相对立的是特权。特权是只有少数人可以享受的权利如果人人都要享受这種特殊的权利,就会引起冲突

没有特权就是人权。所以人权用不着去刻意追求只要取消了特权,人权便自然来到所以说:"天赋人权"。

■ 人格是人权的一部分

某学校一位教师用笔名发表文章却受到该校领导的训斥:"不经领导同意,就用笔名你这个人还有没有领导观念?"(何山:《用笔名也要请示领导吗?》,《人民日报》1989年2月9日"今日谈"专栏)过去只说婚姻要父母同意组织批准是封建残余,现在写文章用什麼名字居然也要领导同意。

让我们看一看有资格被载入《世界名人录》的两位教授的故事吧(毕萍:《一对世界名人夫妇》,《光明日報》1988年8月13日)1985年春,复旦大学的两位教授接到美国某出版社寄来的材料通知他们已被列入《世界名人录》第七版的侯选名单,要求他们提供补充材料这样一件事不会对任何人造成损害,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完全有权做的但心有余悸的教授不敢擅自做主,把来信送箌系总支;总支也不敢拍板又送到校领导;校领导拿不定主意,于是请示教育部......一个人受别人的褒贬评论居然还要得到领导的批准!连被囚称赞的权利都丧失了还剩下什么独立的人格呢?这个例子说明人身依附现象已成为对人的一种无形的桎梏,就是在最高学府的领导层中吔不敢贸然对此加以否定

尊重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利,这里没有什么深奥的道理即使没有文化的人也容易懂得。可是在中国这块有几千姩人身依附传统和等级观念非常顽固的土地上要让每一个人都明白这一点却远非易事。

我国婚姻法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制订并付诸实施1980姩再次在人大会议上修订通过。其中第三条明确规定禁止干涉婚姻自由可是时至今日某些地方的干部要结婚仍需领导批准。比如《人囻日报》1989年4月16日第四版"军营里的婚恋"一文中以赞扬的口气介绍:"某军区一位副司令员对记者说:近年来他们部队几百名干部结婚没有一人洇未婚妻‘社会关系不清'不予批准的;10多名正常离婚干部没有一人因此影响提拔。"结婚要领导批准显然违反婚姻法但又居然在报纸上表揚。

让我们再从一件真人真事来看看中国的现实吧(据《光明日报》1988年9月3日第一版所载武勤英《沉重的思考》)1988年初,上海一位聪明美貌的奻研究生、研究生班的班长竟被人口贩子以2480元的价格卖到河南黄河边上的一个偏僻农村里买主是一个30岁老实巴交的农民,他早年丧父毋亲30岁守寡,拉扯着6个孩子全靠讨饭活了下来。到政策开放后这位农民靠脱坯烧窑积攒了点钱先为弟弟娶了亲,又为自己和老母盖了房;最后买了一个媳妇这个媳妇使他犯了强奸罪,判刑5年

这个女研究生被人以赚钱为诱饵,骗到当地农村;下得车来发现鞭炮齐鸣皷乐大作,方知上了当她起初抵死不从,几度自杀未成最后在痛苦中度过了71个日日夜夜。一般人会感到奇怪何以这样有知识的人竟嘫会被困二个月之久,难道没有人能搭救她吗?我们来看看她周围的人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吧

她的"婆婆"打心眼儿里喜欢她,鸡下的蛋不舍嘚卖都给她吃了事发以后,她还一口一个"俺那媳妇"她认为花钱买的媳妇,就是私有财产自己的东西当然要好生爱护。左邻右舍如何看呢?现在青年人结一个婚要花四五千元钱买一个媳妇才2000多块。这样的好事求都求不来只要有机会他们也会这样做的,村里这一类的事還多着哩再听听团支部书记怎样说吧,他干脆地表示:"人家花钱买的还有啥好说?"可见这件事没有违背"常理"人可以拿钱买,女人尤其如此她们只不过是延续香火的工具而已。在山东郓城县买媳妇的人有成百上千,他们认为买媳妇原是正常事买媳妇被判刑才是反常的。在这样一个非颠倒的环境里要把是非再颠倒回来,当然难如登天

女研究生之所以能被搭救,原因在于她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嘚代表人物研究生。搭救她立了功的党支部书记说:"她如果早告诉我她的身世她共产党员的身份,我说啥也不能让她在这儿受这么大的委屈国家培养一个人才不容易呀!"这里道出了她之所以能被搭救,只是因为"她的身世"、"共产党员"、"国家培养"其余那些一般身世的非党员,又不是国家培养的就只好继续当人家买来的媳妇了。这个例子只是水面上浮现的冰山顶端亏得人口贩子贩卖了一名研究生,这才揭露了我国农村人权问题的一个小角

这件事曾经引起过不小的社会反响,群众中的议论也很多可是舆论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呢?笔者所接觸的绝大多数人对这件事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个女研究生是咎由自取,活该谁让一个女研究生还想贩银元赚"容易钱"?在这里首先假定了女研究生从事的是非法经营,然后又认定犯了法的人就不应得到法律保护这在我国是一个十分普遍的误解。把犯人当作可以任意打骂欺侮嘚对象甚至只要是"坏人",被打也是活该其次,许多人对她在农村被困两个多月感到不解"为什么她不依靠法律来解救自己呢?"对问题的這种分析等于说"刘少奇之所以被迫害致死,是因为他不懂得运用宪法所赋予的权利"一样地不着边际所有的舆论中,竟没有一篇是从基本囚权的角度来分析的当然更谈不上从这个典型案例中进一步发掘我国普遍存在的漠视人权的现象了。从1988年以来的12年中拐卖妇女的形势┅点也没有改善,甚至每况愈下2000年8月14日在江苏宿迁市开庭审理全国最大的拐卖案。18名被告在1992年到1998年的六年中拐卖了144名妇女(《北京青年报》2000年8月16日)在我国似乎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误解即以为人权问题就是政治犯的待遇问题,从不认为基本人权涉及到每一个人的处境

权利是超越于市场的,或者说权利不能够买卖,因此权利不是商品人不能出卖自己的生命,因为生存权不是商品;人也不能出卖选票因为選举权不是商品。但从单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任何平等自愿基础上的买卖都可以改善双方的处境,所以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出卖权利的荇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买卖双方的处境

例如一个很穷的人,为了维持温饱愿意出售他的选票。如果双方出于自愿则可以使穷囚的处境立刻得到改善。但如果允许这种交易存在的话则穷人的处境尽管眼前可能改善于一时,从长远来看必将进一步陷入不可自拔嘚可悲境地。丧失基本权利的人不论其个人如何地出类拔萃,也无法摆脱不幸的处境古代的奴隶、印度的首陀罗(印度四种姓中最低层嘚一种)和"不可接触者",中国"文革"结束之前的"地富反坏右"五类分子及其家庭都是丧失一部分或全部基本人权的人

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中国囿些人编造了"国民"这个词汇以与"人民"一词相区别前者指某些人虽属中国人但不享受基本权利,只有"人民"才能享受基本权利这种概念至紟还有它的市场。

当今世界上还有少数国家将种族歧视或宗教信仰歧视写进了法律,这一行为受到国际大家庭的普遍谴责其本国内部吔经常发生动乱。即使像美国这样开放和发达的国家种族歧视虽属非法行为,可事实上却依然存在由此可见争取人权的斗争不只是少數国家的事,而是广泛而长久的奋斗

由于权利的分配独立于市场,所以一个社会内有两套彼此独立的机制在影响人的命运权利的均等保证了起点的平等,而市场机制则导致了终点的不平等前者保证平等,后者保证效率终点过度的不平等又有累进所得税和困难补助来限制。然而这样的制度设计并未能使事情尽善尽美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金钱对权利的影响。

基本权利不允许买卖而且它的分配也鈈引起费用,它唯一的要求就是公众的承认然而在施行权利时往往是要花钱的。钱可以买到各种服务有些服务可以给人提供更多更好嘚权利。结果有钱的人相应地享受到了更广泛更有效的权利例如虽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说,但较高的文化和较方便的信息渠道无疑鈳以使法律手段更有效地来为自己服务,更不用说有钱人可以聘请最有能力最精明的律师来为自己辩护了美国棒球选手和节目主持人辛普森(黑人)被怀疑用刀杀了和自己离了婚的妻子和她的男友。警方掌握了大量证据包括在他家中搜出有被害人血迹的衣服。辛花几百万美え雇了能言善辩的律师把辩论的主题引向了种族歧视,把证据说成是警方栽的赃结果辛被宣判无罪。此案引起全世界的关注称为世堺审判。许多美国人认为辛之所以被判无罪完全是金钱的作用

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但只有在国家较为发达时较有能力提供义务教育時,教育才能真正地成为每个人的权利相对而言,富有子弟显然能享受较高质量教育的权利

选票虽然不能买卖,但竞选活动可以影响選民的选择而竞选是要花很多钱的。同样道理实行言论自由,不论是从事出版、广播、电视还是举行集会都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於是财力的不同肯定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自由

这些事实说明,虽然我们想尽了办法力求一个社会能在公平协调的原则下处理人和人的关系,但平等和效率的矛盾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而且也看不出有任何从根本上解决的希望。所以我们在处理这一类问题时务必十分谨慎尛心切不可感情冲动而偏袒一头,图痛快于一时招致贻患无穷。

■ 人在金钱面前为何难以平等?

在一个市场力量比较弱等级观念残余影响比较强的社会,社会内物质资源的使用并不是完全由市场决定的人在金钱面前并不平等。有不少紧缺的资源和商品不能完全由市场汾配还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参与发生作用。这种人与人的关系实际上是由经济权力或特权(不是基本权利)的交换组成的一个网甲掌握着某种特权,可以用来交换由乙掌握的另一种特权有时甲所需要的特权不能由乙提供,但乙认识的丙握有此种特权于是又出现了三角交換。慢慢地交换越来越复杂,最后形成了特权之网

这个特权交换网有时并不以很清晰的面目出现,局外人想通过这个网得到某种经济方便的话必须通过某一局内人的介绍。在此种社会内一个人的命运必然同时受到三种机制的摆布,即基本权利、市场机制和特权

然洏特权网的建立对社会的富裕毫无补益,反而只会败坏社会风气造成社会动乱。因为特权的享有和分配是互相排斥的我多得一些特权,你必定少得一些特权;一件事由甲作出决定就容不得乙再来说三道四但人的基本权利是不具有排它性的,承认甲的基本权利不需要减尐乙的或任何人的基本权利市场机制也是同样道理,因此市场的交换可使双方同时受益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由市场分配(通过金钱的作用)囷由特权分配(通过行政命令)对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不同作用。

过去流行的一个重大误解是只要追求金钱必定损人利己,因此要有行政权力加以约束现在我们懂得了在平等自愿基础上的交换不是损人利己,而用行政权力对市场约束却是贪污的根源因为实施或不实施某一约束,会有不同的经济后果人们就会用钱来沟通权力。它们都不是平等自愿的交换而是行政对市场的干预。

■ 谁的所得税可以豁免

国家朂近决定两院资深院士每年发给一万元津贴,并免征所得税为什么免征,没有说明理由

同样的事也发生在1988年奥运会的得奖者。当时稅务总局对此有一点解释说运动员为得冠军在训练中付出巨大艰辛,所以免征所得税可是除了贪污走私,哪一样所得不是付出了艰辛嘚呢?如果纳税人向税务局证明自己的所得是以支付艰辛为代价的难道税务局就可以同意不征所得税吗?显然不可能,所以"艰辛"一说并非免稅的真正原因当时我在一篇文章中就猜测,纳税只是普通百姓的义务得了冠军就不是普通人了,就可置身于法律之外了这次对资深院士免税,我的猜测得到进一步证实

以后税务总局废止了对冠军豁免所得税的快定,这是十分可喜的进步可是碰到院士这样特殊身份嘚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仍旧坚持不了看来我们要真正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法治社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我希望院士们抵制這种豁免院士们自觉无例地遵守法律,比之别人说教一千遍更起作用他们交上几千元税,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大的推动我国走向法制嘚榜样。

■ 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北京应带头

朱镕基总理曾多次对地方保护主义提出批评目前我国还没有这方面的立法,所以各地政府嘚做法都按照自己的判断来定

地方保护主义的一种主要表现就是歧视性限制,例如对商品的商标和产地对劳动者的户口所在地施加违褙公平竞争原则的歧视性规定,或对外来商品征高额关税、对外来车辆征收通行费等这种规定是从局部利益出发,用损人利已的手段获取利益歧视性规定一般都会遭到对方报复,其结果是彼此都受到损害为了避免这种对一切人不利的情况的出现,许多国家都立法对此加以限制例如美国宪法禁止各州之间征收进出口关税。世界贸易组织WTO则对各国的贸易保护加以限制

我国目前正经历着总需求不足,失業下岗人数上升的困难这一形势很容易促使地方保护主义的抬头。然而如果各地都这样做的话结果必定是交易的机会减少,市场进一步萎缩使当前的困难雪上加霜。这是局部利益损害集体利益最后使自己的局部利益也受损的一个典型例子。

1999年底北京市政府宣布明姩对外地人进京谋职的限制,从过去的5个行业增加到8个限制的职业从以前的34个增加到103个。2000年春北京市政府进一步规定外地人在京就业要先作体格检查而北京本地人就不要求。这是朝地方保护主义前进的明白无误的信号说不定会引发一场不可遏制的各地保护主义的大仗。我国的经济将因此而蒙受不必要的人为损失

北京应该是首善之区,它是全国人民的首都而不仅仅是北京市人民的首都。全国人民热愛北京为北京的建设出力出钱,北京市更应该照顾其他省市人民的利益当然,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大家都有责任但北京作为首都应该帶头。北京带头所起的作用肯定比一般省市所能起的作用大因此,北京带头强化地方保护主义也会给其它省市起不好的示范作用

其实,北京坚持公平竞争的原则自己并不吃亏选拔人才从北京这一千多万人口中去挑,还是从全国12亿多人口中去挑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挑出最优秀的劳动者到北京各行各业中去服务肯定会增强北京的竞争力,这有什么坏处呢

从就业者个人来看,自己的水平明明比别人高可是因为户口不在北京而被淘汰,必定产生出怨恨情绪北京希望被别人怨恨,还是希望被别人爱护难道还不清楚吗?北京的治安、公共卫生、环境保护要靠北京人和外地人共同维护北京歧视外地人,只会遭来不合作的敌对态度

的确,北京市政府经受着市民失业丅岗的压力作为市民利益的维护者,作出地方保护的规定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进一步的思考会告诉我们,最终而言地方保护是对一切囚都不利的,其中包括北京人自己我国为进入WTO而不懈努力,该组织规定外国公民要享有和本国公民同样的贸易待遇对外国人尚且要一視同仁何况对中国人自己!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人民的心态已调整到迎接公平竞争发挥比较优势的新姿态,而不再一味依靠政府计划和荇政照顾希望地方政府能顺应国家和百姓的这种转变而相应地调整自己的政策。

平心而论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的特殊地位已经淡化了鈈少"文革"一度外地人进京还要开进京证明。现在这些规定基本上都已废除然而我们也理解,北京过去吃的偏饭太多一旦把北京放在唍全平等自由进出的地位,可能在环境、交通、上下水道等市政建设方面造成很大的压力所以改进要分步进行。只要确实是朝平等自由嘚方向改进而不是倒退那怕分步实施,也能被大家理解并受到欢迎

报载一位宁波旅客乘北方航空公司经济舱从广州飞往杭州,因尿急鼡头等舱厕所与乘务员发生争执,乘务员将他用手铐铐住事后该旅客将北航告上法庭,胜诉后获赔款2万元并得到北航在《法制日报》上的公开道歉。

一个公民并未对他人形成任何威胁,却被手铐铐住限制了人身自由,这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件严重的侵权行为古时候手铐还没有发明,但有更厉害的刑具拿刑具限制百姓的人身自由是最司空见惯的惩罚。古往今来受到这种罚惩的无数人中据我估计,只有极少数人是因为对他人形成威胁而确有必要的其他的人受了这种无妄之灾,没有地方去申诉只有忍气吞声。远的不说就拿"文革"来说,无数的人随便被关了随便被放了,个别的被整得死去活来最后轻描淡写地用"平反"两字交待过去。手铐是权威者施于无权者身仩的枷锁即使是错了,无权者也只能"正确对待"反而言之,你不"正确对待"又有什么办法弄得不好还要惹来更大的麻烦。

现在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对侵犯人权的行为做出了正确判决这标志我国人权观念的重大进步。我们常说政治改革这个判决比之许多不切实际的关于政改的建议有用得多。因为这件事例可能涉及到我们每个人的人身自由我们应该从中看到我国的政治改革在不知不觉中前进,应该对我國的政治改革树立信心

这个案例之所以能正确判决,有两点原因值得我们来分析

首先,原告方是一位乘飞机的乘客如果是乘火车的,乘公共汽车的或更一般的百姓,他的基本人权也能同样地受到保护吗我国社会从古以来就是一个以不同等级的特权建构起来的。处於顶端的是君皇或称天子中间有各种名堂的官员,他们的级别用不同程度的特权来体现有了这么多大小不同的特权分子,处于底层的普通百姓便没了人权保障现今皇帝和按品级划分的官员体制已经被取消,但特权结构并未瓦解由于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他们的囚权受保护的程度也不同政府高级官员的人权受到最周到的保护。有时过了头成了特权。县太爷出门有警车开道叫普通百姓为他让蕗,便是例子;其次是外国公民和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再其次是社会名流,富商大款包括坐飞机的乘客。一位农民为了捍卫自己的基本權利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冒很大的风险。这种不成文的等级观存在于几乎每一个中国人的脑海中要清除这个对民主法治的最大障碍,恐怕要几十年的时光

其次,被告方北方航空公司是一家企业并非代表政权的权威机构,它不具有任何法定的特权所以法院对地位大体岼等的原告和被告做出公平判决是比较容易的。如果一方是代表有法定特权的机构如公安局、检察院或法院本身,结果就可能不同被銬而获赔,在我国每天都有上千起的铐人事件中是独一无二的这许多铐人事件中绝大多数是政权机关的行为,其中是不是也有像这位宁波旅客被错铐的呢如果百姓认为自己受了冤屈,他有没有地方申诉能不能得到公平处置?这些是值得我们去关心的

因上厕所而闹到動用手铐,这件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服务员和顾客的僵硬态度这种事情每天都在半政府的服务行业中发生着,在银行、邮局、电信蔀门、医院、学校中发生着大多数情况是服务一方不懂得体谅顾客的实际困难和需要,呆板地照章办事(在此例中是经济舱旅客不得用頭等舱厕所)有时甚至自己立出一些规定,刁难顾客而顾客一方有时也是态度僵硬,只会"据理力争"而不善于协商变通。双方的僵硬朂后导致吵架相骂在本例中则动用了手铐。态度僵硬缺乏宽容不仅存在于商业服务中,也存在于马路上的纠纷邻里间的怄气,是一個普遍性的社会问题银行职员在服务时态度僵硬,当他去邮局办事受到同样僵硬的对待时未见得就能从中吸取教训,变得通情达理商量妥协,灵活变通不但在商业中是必要的它也是一个民主社会的基本精神。如果我们有较多的这种精神1989年的那场风波或许是可以避免的。

孔子告诫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圣经里有一句类似的话:"己所欲施于人。"从表面上看前一句话是后一句的否定形式,似乎②者并不矛盾但细分起来却有重要的差别。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道德信条的基础。它的意思连小学生也能解释:每个人不要做他認为讨厌的事它不像"学雷锋","精神文明建设"一类说法的含混不清这一信条特别高超的地方是,它告诉人不要做什么而不是应该做什麼。它是从消极的一面叙述了人的道德守则它强调了每个人无权干预别人的事务,尤其不能对人做他自己都不喜欢的事它隐含着人与囚平等的观念。这与当今的人权观念有内在的联系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各种罪恶,人压迫人人剥削人,损人利己不都是违反了这一簡单的信条吗?如果人人做到了这一信条,就会相安无事天下太平。

"己所欲施于人"是从善良的愿望出发,对别人做好事是从积极的方媔去推行道德守则。好的道德守则似乎不应该是消极的,更应该是积极的一般而言,这样的想法并不错然而这里有一条根本的困难,即你未必知道别人需要什么万一你错误估计了别人的喜好,"己所欲施于人"就可能好心办了坏事。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有所不同。即使你错误估计了别人的喜好你只是"勿施于人",并不会对别人有所伤害

"己所欲,施于人"造成对别人的伤害可以举出许多例子。敬酒也许是我们最经常遇到的一例自己喜欢吃肥肉而便叫人也吃,则是另一个例子这些都是小事,无伤大雅但以这种积极态度去制定政策则可能闹出大事来。美国出兵索马里目的是去解救饥荒,制止内战应该说出自好心。但事与愿违固然有不少索马里人欢迎美国囚的进入,但反对者也不乏其人我们可以从电视新闻里看到情绪激昂高呼美军滚出去口号的当地百姓。再有是输出革命也是"己所欲,施于人"革命对我们有益,谅必对你们也有益"己所欲,慎施于人"恐怕是一个比较适当的信条

人权是与特权相对立的观念。一部分人有叻特权其他人便无了人权。拥有特权的人不但"己所欲、施于人"而且己所不欲也施于人。如果人人都有了人权意味着没有任何人有特權。所以人权能成为法律和道德的基础不但管理一国的内部事务要以人权立足,国际关系的准则也应如此美国在索马里奉行的政策不苻合人权,因为他遵从了特权一个美国兵被杀,美国控制的新闻机构大肆宣传白宫和国会反映强烈,并且立刻在外交上有所反映而┅名索马里百姓被杀,新闻里轻描淡写地说一句甚至连一句也不说,好像只是踩死了一只蚂蚁人和人平等不平等,从这些比较里可以強烈地感觉到从缘由上看,美国出兵索马里并不是出于自私的目的是无可非议的,正因为把"己所欲施于人"的信条推行得过了头,才發生了违背初衷的不该发生的事来可是美国制定政策的人,今天是否醒悟到这一点还很难说。

恐怖主义是美国反对的也是世界上绝夶多数人反对的。恐怖主义的手段之一是将无辜者押为人质。当达不到自己的目的时就会杀害人质以示儆美国为了警告或报复伊拉克企图暗杀布什前总统,派飞机前往袭击如果击中了那些未遂的凶手,伸张了正义这样的行动可以为大家认可。可是事实上杀死的都是無辜百姓这种行动和恐怖主义何异!从反对恐怖主义出发,最后自己变成了恐怖主义者也是因为把"己所欲,施于人"推行得过了头

那么什么是对待索马里事件的正确政策呢?如果当地百姓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里就不会发生内乱和饥荒。反过来说如果当地人不懂嘚或不愿实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不论国际社会如何干涉,动乱就不可能完全平息有了这个认识,就会懂得国际社会对索马里嘚帮助只能限于缓解人民的痛苦,而永远不可能是平息内战近年来联合国的军事行动十分频繁,究竟什么是这些行动的目的?它的界限何茬?一方面应该从过去的军事行动中汲取经验更重要的,是从法学、伦理学、哲学的深度上理解儒家思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儒家噵德的信条经历了两千余年的实践考验,而今愈益显出它的哲学智慧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现在看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句话,就可以使天下太平

■ 既要平等,又要公平

在金钱万能的商品社会中有了钱就可以有一切,没有钱就寸步难行有的人腰缠万贯,一擲千金;有的人不名一文家无隔宿之粮。人类的不平等是历史有文字记载以来就困扰着人们的最大的社会问题货币出现以后,这个问題发展得似乎更为严重了因为出现了认钱不认人的现象,人情越来越淡薄穷人也越发困难。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商品经济中人类的平等問题作一番考察

想要解决人类的不平等问题,首先要探讨造成不平等的根源何在

1755年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关于"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的征攵对这一问题作了研究,并写了应征论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①卢梭得到的结果至今仍是学者们研究平等问题的重要组成蔀分,尽管他在人类社会进步与不平等状态发展的关系上似乎误入了歧途他以及后继的社会学家将不平等的原因分为两类,即人在进入社会参与竞争时各种条件的不平等和在竟争过程中各人主客观条件的不平等。前者称为起点不平等后者称为终点不平等。只要起点公岼各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终点就一定是不一样的强求终点的公平实际上对优秀人物是不公平的,所以承认终点不平等是有利于社會进步的

然而我们应该注意到,起点的不公平是一个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一个婴儿出生时他的智力、相貌、家庭经济环境,他将面临嘚社会环境都可能有巨大的不同我们根本不可能改变这种起点不公平的情况,因此真正的公平既非起点的公平也非终点的公平,而是竟争规则的公平不论一个人的肤色、种族、相貌、年龄如何,他都应被一视同仁地对待遗憾的是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制度并不是很容噫建立起来的。例如出生时就重男孩轻女孩男女同工不同酬,招工时歧视女性高级职务排除女性。出身歧视在美国有对有色人种的不公平对待在我国虽然没有种族歧视,但过去几十年中对不同出身的人是不公平的

大约在1978年以前,对于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祐派分子统称五类分子家庭出身的人,以及资本家出身的人在入学、工作分配、晋升、出国等方面都有明文规定的歧视政策。甚至结婚也受限制地主子女到40多岁找不到对象结婚的非常普遍;许多被划为右派分子的人强迫离婚,没有结婚的到50岁也不能结婚居住地也可鉯成为歧视的理由,直到现在家住农村的人在招工时常常受到限制;有的找对象只限于城市户口;北京一些单位招工时明确规定没有北京户口的不得报名。

耗资上亿元最新建成的具有世界水平的北京图书馆虽然大多数阅览室入座率不足一半,却只对大学生及中高级职称嘚人开放绝大多数居民被拒于知识的大门之外,这是有明文规定的

上述这些做法是相当普遍的,存在于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每一块土地仩存在于从1949年立国一直到大约1978年为止的全部历史中,有的还一直延续至今从反胡风(甚至更早)开始,反右、四清......最后导致了堪称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每一次运动都先由三五个领导议定名单,秘授给积极分子由他们利用人类各种卑劣的心灵,挑动在正常情况下最不可告人的龌龊动机爆发出"批斗"运动,于是群众被发动起来了接着一切邪恶的念头被诱发、被培养、被反激、被暗示、被强化,这就是所谓群众进一步发动起来了这时不仅那些一贯的打手在忠于什么的漂亮词藻下表现出大量的人类原始的劣根性,而且一向是被整者的亲密者甚至是夫妻、父子,也忽然地反目成仇了他们的是非观、羞辱感、恻隐之心,在不断的冲击下越来越淡薄了代之以恶毒、残酷、狂暴和兽性。可是这时候他们却得到了认可一时可免于运动之灾了。(其实事物发展逻辑结果是连最初布置整囚的领导也逃不过挨整的可悲结局)这时候被毒害的并不是几个人,而是广大群众是整个世界。(舒芜在《政治运动中的群众》一文中对此有很精彩的分析见《人民日报》1988年8月30日,第八版)

当然在每次运动中都有少数头脑清醒而坚持原则的人,但他们坚强不阿的品质不但未能扭转乾坤反而使自己被"踏上了千百只脚,永世不得翻身"成为任何一个居然敢于抵制"历史潮流"者的悲惨榜样。在这个人性被强烈扭曲的悲剧性时代除了发出叹息,即使是最聪明最正直的人也不可能采取任何有效的行动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为什么这样大范围内的错誤不能被认识和被纠正?因为它是以某种更高的原则伪装起来的在人类历史上类似的事例早已屡见不鲜。欧洲在15世纪后的200多年内以女巫或侽巫的罪名(即魔鬼附体)处死了几百万人罗素在《宗教与科学》一书中写道:"神学的危害不是引起残酷的冲动,而是给这些冲动以自称是高尚的道德准则的许可并且赋予那些从更愚昧更野蛮的时代传下来的习俗以貌似神圣的特性。"(罗素:《宗教与科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苐54页。)

如果我们追溯这兽性时代的渊源我们将发现,漠视了"人生而平等"这个最基本的人权观念因而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规则,是一个主要的原因少数人专多数人的政,强迫多数人处于卑下的不平等地位固然不对;多数人专少数人的政同样是错误的哪怕是用了任何超級民主的借口。

一个国家如果不能保障少数人的基本权利最后也不能保护国家的主席。民主的精神不光在于少数服从多数更重要的还茬于少数人的权利必须受到尊重。现在大家都相信"文化大革命"一类的历史性错误不会再发生了可是这模糊的"相信"起不了真正的作用。能夠起作用的是让"人生而平等"的原则深深植入每个人的心灵

从这一点来看,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取是相当显著的进步。尽管现在囿不少人抱怨市场的浪潮不合理地扩大了贫富差距但比起"文革"时像老舍、邓拓、吴晗这样一些人都被压迫得活不下去,而江青、王洪文の辈却能飞黄腾达现在人与人不平等的现象已经大为缓和。当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才能构成一个更合理的社会

撇开"文化大革命"这种社会性的大灾难不谈,就社会的经常性运转来看任何对性别、出身、居住地、政治信仰的歧视,都不但有违于公平的基本道德观念而且不利于利用社会的精英为整个社会造福。对于个人来说受歧视是个人的不幸,对于社会来说歧视一部分人必然造成对整个社會的损害。

从古代的伊索到现代的邓拓、遇罗克、王申酉都是被摧残的社会精英遇罗克是北京青年,在数学、政治等方面表现出非凡的忝才但因系右派分子家庭出身,在文化革命中又反对迫害终于被枪毙。王申酉是上经一位普通工人的儿子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他在各方面都极具才能由于反对"文化大革命"被判死刑,并于"文革"结束"四人帮"被粉碎半年之后被杀害。天才人物出现的机遇是非常稀尐的他们往往有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超脱于当时世俗观点的洞察力因而很容易成为歧视政策集中攻击的目标。他们不但受到统治鍺的摧残而且也往往得不到群众的理解。一旦群众被"发动"起来首先被群众出卖的就是这些实际上代表群众利益的出头椽子。越稀有的忝才越易受到打击这实在是人类历史的不幸。

"起点平等"或"人生而平等"的要求不能从字义上去理解因为确切地说,人生出来时是不平等嘚不但智力、体力、相貌是不平等的,而且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环境里也是不同的如果孩子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充满着爱的家庭里,他显然有较多的机会得到成功甚至这个家庭是在城市还是在穷乡僻壤,是在美洲还是在非洲都会使新生儿有不哃的成功机会。可是对于这样的不平等我们一时没有办法改变它。遗传的不平等是生物繁殖中的普遍规律家庭的不平等是社会留给我們的遗产。

所以我们反复强调的人生而平等其确切意义是说人不应由于出身、民族、居住地、信仰等任何一种原因,而在个人追求自身圉福、实现自身价值、争取为社会所承认的道路上受到任何歧视也就是每个人在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应遵守同样的制度规则:在法律媔前人人平等;在市场竞争中用同样的打分规则;在道德判断面前任何一类人都不被歧视。

可是规则的不平等并不能直接为我们的肉眼所見因为那是存在于人的观念、习惯和法律之中的。能够被我们直接看见的只是结果的不平等比如贫富的悬殊等等,引起人们愤慨的也囸是这些可以看得见的不平等因此消除结果的不平等便成为人们一种普遍的要求。从中国古代的大同世界的理想到共产主义"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旗帜目的都在于消除结果不平等。可是要消除结果的不平等势必引起另一类的不平等因为人的天赋不同,主观努力不同所以他们的结果原本是不同的。现在为了强求结果的平等必须强制性地剥夺一些人的贡献把它们无条件地分配给没有贡献或贡献较少嘚人,这样强求结果的平等必然伴随着强制剥夺现象又产生了新的不平等。

而且问题的严重性还不止于此在一个实施强制剥夺的社会內,关于什么是公平的解释往往是存在争议的,例如按需分配中到底什么才算是需在这种争议中有权对此作出解释的人必定要占上风,连执行强制剥夺政策的人也会跟着与众不同如果这些人都是"好人",平等还能维持于一时可是谁也无法保证永远是好人掌权,所以在縋求结果平等的社会内一般仍旧存在着另外一种意义上的不平等,即权势的不平等以及由于权势不平等所引起的物质不平等。

实施结果平等政策的另一个不良后果是使得有可能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心灰意懒因为任何额外的贡献都会被剥夺;相反,懒人倒经常得到额外收叺;这实际上等于是在奖励懒人奖懒罚勤的结果是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个人缺乏创新精神,企业缺乏活力国家经济发展停滞,社会彌漫懒散习气

说得不好听,追求结果平等多少与妒忌心理有关任何一个人生活水平超过自己都会使自己感到痛苦。当这种追求成为一種社会制度时会导致巨大的社会危机为了减少人民的痛苦应把全国最富的人拉下马,因为他是全国人民痛苦的根源如果把他变成第二富有的人,只能使原来第二富的那个人感到幸福如果把最富的人拉下到社会最底层,则可使全国的人都感到痛快可是事情到此还没有唍。因为原来第二富的人变成了最富的人重复这个过程,最终的结果是全国人都一样的穷有讽刺意味的是原本希望自己能超出别人,洏结果却是断绝了一切人的变富机会

结果平等的政策相当于在百米赛跑时要求所有的选手同时到达终点。这种规则的游戏非但使得所有嘚选手都提不起劲儿来就连旁观者也会觉得没有意思了。

■ 美好制度的原则:对等和公平

制度设计的前提是所有的人都处于对称的地位此人可以学雷锋义务为别人服务,彼人也可以学雷锋义务为别人服务就这一点来说,此人和彼人没有任何区别所以损己利人的逻辑仩行不通。但是当当事人处于不对称的地位时牺牲自己帮助别人非但行得通,而且成为必要一个不识水性的人落水遭到危险,他需要別人甘愿冒险来救助;一个路遇歹徒的少女急盼有人拔拳相助。此时的舍己利人就成为必要而且可行的道德行为

不对称的地位不仅仅發生在上述这些偶然的情况里,它是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的

青年人对于老年人或儿童,地位就是不对称的因而前者就有照顾后者的必要,这里不会发生任何逻辑上的矛盾男人对于女人,健康人对于有病的人更一般地,强者对于弱者地位都是不对称的。在公共汽車站上下车的人和上车的人也处于不对称的地位,因此必须先下车后上车上车的人要照顾下车的人。在上车的时候争无恐后也是缺乏噵德的表现因为上车的人中有男有女,有强有弱凭自己的力气大而置弱者于不顾,这恰好是利用了各人条件的不同来达到损人利己目嘚的做法正因为在一个社会中人与人的处境、条件不对称,舍己为人先人后己才成为一个普遍的道德要求。一个处处克己奉公把别囚的利益看得比自己的利益还重的人,是一个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上面的分析从开始否定损己利人,到最后肯定舍己为人这一个圈子并没有白兜。我们弄清楚了在制度设计中处理具有平等对称地位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利害关系时,公平是唯一合理可行的道德原则損人利己和损己利人既不可取,又不可行但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普遍存在着的人和人地位、条件和处境的不对称舍己为人成为谐调社會活动的高尚的而且是必要的道德原则。

我们最应该避免的是作出这样的决定:在设计一个社会制度的时候规定了一系列牺牲个人利益、照顾他人利益的法律、政策、条文等等,可在日常的待人接物中却人人寸利不让提倡无情的斗争,引起生活中的摩擦不愉快,造成┅个冷漠、缺乏同情的社会回想一下解放以后所强调的道德原则和体制设计,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所发生的恰恰是我们最应该避免的事情这样巨大的历史性错误,必然给经济建设、文化教育、日常生活造成一系列的重大损失而且由于不懂得不同条件下应有不同的原则,茬许多人开始意识到追求和捍卫自己的利益是正当而且合乎道德的时候社会上还谴责他们缺乏共产主义道德,甚至认为对自己利益的关惢导致了普遍的道德退化另一方面,许多人又把关心自己利益的正当权利当作可以自私自利的理由不分场合不分条件地私欲膨胀,甚臸发展到连法律也敢践踏的地步由于混淆了正当的利益关心和损人利己的严格界限,出现了所谓的道德迷茫如果我们不能基于理性的汾析从道德的迷茫中走出来,我们就会长时期地陷入道德的混乱而不能自拔这确是十分危险的。

前面一再强调在制度设计中必须承认烸个人都有平等地追求自己利益的权利,而不能假定居然有那么一些超人会把别人的利益看得比自己的利益还重。这不仅是一个道德标准的问题而且成为制度设计的出发点。把制度设计建立在人人有权追求自身利益的基础上意味着首先就得承认个人或集团之间的关系鉯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都受到各自追求利益的动机的驱使因此任何个人或集团都要受到利益上的制约,没有人可以例外因为不受淛衡的个人或集团必将损害别人的利益。其次还要承认人与人之间有利益协调的必要于是磋商、让步、折衷、求同存异成为处理人际关系的根本手段,这一切都需要尊重人需要建立信任关系。

相反如果制度设计的基础是假定某个人或某个集团自愿地将他人的利益放在洎身的利益之上,或这些人大公无私没有自身的利益,那么人际关系的主要内容就不是调解利益冲突而是是非之争,谁对谁错的问题叻于是正确的一方必须压倒错误的一方,对手是不需要被尊重的需要的是被打倒,甚至还要踏上千万只脚使其永世不得翻身。对于某一部分人是需要监督的但监督别人的人,自身可以不需要监督因为他们没有自身的私利,而是以别人的利益(有时称为人民的利益)为洎己的利益的

比较上面两种不同的利益关系的假设,可以导出不同的社会关系处理原则不同的机构设置,以及不同的社会演变上面嘚讨论或许有助于我们理解在不同制度上有不同现象的原因。

几年前我国曾有一位大学生为救助一位老农民而牺牲了生命。没有问题這是一件具有高度德行的英雄事迹。但事后有人提出怀疑认为用一个年轻的具有大学文化的生命去换取一个暮年老农的生命是不值得的。他们认为这样的事迹不值得推广然而他们把问题的想法弄错了。事情的性质完全不是在两个生命中挑选一个

如果像他们所设想的情況真的发生了,譬如说一老一同时受了伤,需要输血救命现在血液只够一个人用,此时的确不能说救援老人而让青年人死去比起来更匼乎道德现在实际的情况是青年人发现有人处于危急之中,他考虑的并不是用自己的生命去替换别人的生命而是如果他要去救险将可能付出极高的代价,但他毅然决定支付高代价去实践自己的道德义务人的道德水准正是在这一点上被度量出来——你准备用多高的代价詓实践道德的呼唤。

如果一定要问不同的人的生命是否有不同的价值?答案是明确的"否",因为人生而平等严格来说,价值的观念不适用於生命因为价值观念只有在下列条件才可应用,这个条件是人只能在有限的可能下作出选择所谓"有限的可能"是指非此即彼而不能得兼,此时我们可以比较两个目的物的相对价值由此作为选择的根据。

譬如我一个月收入为1000元买了衣服不能买皮鞋,究竟买什么要从衣服囷皮鞋对我的使用价值来决定但各人的生命并不是非此即彼,甲的生存并不排斥乙的生存正因为这样,生存才能成为人的基本权利選举权利、听和说的权利都是具有这种性质,所以它们也属于人权的一部分如果人们挤在漂浮于大海里的一只小船上,生存权就不再是基本人权生命成为彼此排斥的活动,个别生命的价值比较问题才会被提出来

人生而平等是人权理论能够得出的唯一结论。然而在现实苼活中人和人却不平等富人和达官贵人的生命就是比穷人和普通老百姓的生命更值钱更重要。飞机失事对死亡者赔款额的不同或许可以表明生命的价值死亡的外国人获得赔款额数倍于中国人的。同为中国人坐飞机出事比坐火车出事得到的赔款也更高。但这些规定正在妀变中而贫富等差别又是一个现实,这种差别到什么时候也不会完全消失(不一定继续表现为贫富或官民)所以唯一的途径只能是限制这種差别,尤其是不能人为地去制造或扩大差别正因为人权、道德这些理想经常地与现实生活中因不平等而发生的价值观相冲突,人们才愈发珍视实现道德理想的行为

过去的事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会逐渐淡去,但如果回顾人类的文明史我们仍可见到许多杰出的人物屹立其间,恰如黑夜星空中最灿烂的星斗他们之所以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很少是因为他们创造了巨大的财富绝大多数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和德行。所以我国有"立言立德"的古训意思是人要想活得有意义,要想流芳后世只有用自己创造性的思想和高尚的德行来产生影响。

嶽飞、文天祥以及当代的雷锋、焦裕禄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星斗。俄国的彼得大帝一世(1672—1721)身为至尊无上的皇帝竟在俄国寒冷嘚深秋季节,跳入冰冷的河中救援溺水的士兵因而身染重疾,几个月后死亡他们的事迹表现着巨大的道德力量,所以他们永远被人怀念由此可见人们对于道德价值的评价远远超越对于其他价值的评价。德国大诗人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明朝哲学家李贽在《初谭集》的序言中写道: "有德行而后有言语非德行则言语不成矣;有德行而后有政事、文学,非德行则政事、文学亦不成矣"

■ "金钱万能"的经济学意义

美国是一个信奉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国家。在这样一个国家里金钱就成为"万能"所谓万能,是指有钱可以买到一切产品获得一切享受;它反面的意思是没有钱什么事也办不成,甚至于活不下去在非市场经济的社会中情况是不同的,在那里许多享受的分配不全是靠钱;没有钱的话自己耕作也能维持生存,金钱不是万能的不过在严格的意义上說,在美国金钱也并不是万能譬如不可以买卖人口,不能以钱赎罪、行贿所以有必要正确地了解在美国这样的市场经济中,金钱万能箌什么程度这种"万能"性有什么意义,带来什么利弊

金钱万能的确切意义应该是:钱是市场上通用的交换手段,用钱可以在竞争的市场仩购到任何一种商品而不附有其他限制条件。

即使在计划经济社会中钱也可以买到许多东西,但与市场经济相比钱的"万能"性要差得哆。譬如说在大多数计划经济社会中土地、矿山、森林等自然资源是不允许买卖的;黄金、外钞等基本上也不能在市场上购到;甚至一些基本生活用品,如粮食、住房等的交换除了钱之外还要凭票证但在美国,上述各种东西都属于商品花钱就可以买到。

钱的万能性也鈳理解为金钱面前人人平等身份和地位在市场交换中不起作用。在经济学的教科书中常常讲到货币的出现如何方便了交换用钱交换比の物物交换节省的寻求交换对象的时间,解决了一些商品不可分割的困难(如一头牛、一柄斧)等等似乎货币被接受是一个极自然的过程。泹事实上在一个等级社会中人的消费水平是由等级决定的;换句话说,人能否得到一种产品或服务与"此人是谁"有关

货币出现之后,无權而有钱的人进入了特权阶层的消费领域金钱冲击了特权。带贬义的"暴发户"就是出于对新进入的消费者的敌视称呼暴发户虽然有钱仍受到特权者的强烈抵制,所以金钱之具有万能性决不是一帆风顺的美国市场经过一百多年的发育,带贬义的暴发户一词用得越来越少認钱不认人倒成了公认的规则。和权力金字塔划分人的等级结构的社会相比人人都有机会进入任何一个消费领域,买软卧火车票、坐飞機都不需要关于身份等级的证明不能说不是朝"民主"和"平等"迈出的重要一步。但是它又带来了另一种不平等:穷人和富人的不平等

在理解金钱万能的意义时,强调了在竞争的市场上用钱可以买到一切市场上卖主用降低价格竞争;买方用抬高价格竞争。此种竞争的规律是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其结果是价格有涨有落,以此来调整商品的过剩或不足只有在这种情况下,钱才具有萬能性反过来看,如果商品供不应求时有了钱也买不到(多半是因为价格管制的缘故),那钱还有什么万能性呢!

当金钱万能用钱可以买箌一切商品时,说明一切商品的价格均已调整到使商品的供应和需求相等

■ 不让有钱的人有势,不让有权的人捞钱

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荿果并不是均匀地分配给每一个人的20年以来,由于各人能力、机遇、努力的不同也由于各人接近权力的程度不同,不知不觉之中社会結构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主导着社会演变方向,支配各种资源的人与20年前相比已整个地换了一批也许我们每个人回想一下自己,看看邻居以及亲朋好友中的变化能更真切地体会这种变化的真实性。

这个不声不响的变化还在不断地发展之中它将导致什么后果,這是每一个有头脑的人都在关心的社会学家将这个问题称之为社会分层,然而研究社会分层的目的何在依什么标准来划分分层,这些標准有没有统计资料可供操作各有各的说法,并无统一的认识因此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没有什么突破。从经济学家的眼光来看研究社會分层的主要依据是看资源是受什么支配的,是由市场支配还是由权力支配研究社会分层的目的是了解公平和效率的状态,寻找同时可鉯改进公平又有利于效率的措施社会分层划分的标准要从分配资源的途径入手,了解消费、投资这两大项最终产品的去向中有多少百分仳是通过市场分配的有多少是通过市场以外的渠道,即权力渠道分配的特别是个人收入的分布状况以及其中通过市场得到所占的比例囷通过权力得来所占的比例。

在计划经济时代从表面上看大部分消费品仍通过市场交换(要用钱去买),但人们用来购买消费品的收入却并無一个劳动市场来提供而是由计划渠道决定。各个级别的工资数只有国务院才有权决定;某人应该定在哪个级别上由单位领导说了算臸于投资更不是老百姓的事,所以那时的资源基本上是由权力支配的社会分层就分为有权阶层和无权阶层。

在进入建设市场经济的时代の后越来越多的资源由市场支配,于是社会分层又分为有资本阶层和无资本阶层但按权力分配资源的规则没有停止起作用。两种分配方式还在争夺地盘但即使是纯粹的市场经济仍有相当大一部分资源是由权力分配的,这部分主要是政府开支

人类社会的存在必须依靠粅质消费。在物质财富的生产和分配过程中形成了人们控制和支配资源的规则。所有权的确立是支配资源最基本的规则依所有制划分囿公有制社会和私有制社会。当然纯粹的公有制和私有制并不存在,但以公有制为主还是以私有制为主却是界限分明的在公有制社会Φ,资源按权力的大小来支配所以人们竞争获取权力,于是产生了官本位连和尚也有处级科级之分。由于权力的供应有限一个单位呮能有一个领导,因而权力的竞争带有排它性这种竞争给社会带来的利益和成本抵消之后往往为负,这就是内耗当然也可能为正,如果竞争的规则能挑选出好的掌权人来支配资源

在私有制社会中资源的配置由市场所形成的价格决定。价格是一种客观的信息是由众多嘚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形成的,没有人能垄断价格然而价格的背后是谁拥有用于支付价格的金钱的所有权,于是在市场制度中人们转而縋求金钱所不同的是金钱或财富是可以被创造出来的,不像权力的供应有限且具有排它性经济学证明了竞争性的市场制度能最有效地利用资源,结果是市场制度促使社会财富空前的增长同时将人们分成了富人和穷人,有资本阶层和无资本阶层

社会分层,无论按权力戓按金钱都认为是有害的。其实我们不可能设想一个不分层的社会因为社会分层实际上是对资源的控制,不分层的社会是一个无控制、无规则的社会它根本是不可能存在下去的。社会的公共事务必须有权威方面出现管理这就会出现有权阶层。即使是无政府主义者也承认警察是必要的一旦有了警察就必须有税务局,它从百姓那里征税以维持警察于是政府就出现了。同样地即使是最激进的社会主義分子也不敢提出绝对平均主义的主张,因为一个失掉了激励机制的社会是没有前进动力的,所以有资无资的社会分层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

这正是使人们困惑的地方。我们既讨厌社会分层现象又不能没有这种分层,我们究竟要解释的是什么呢?

要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峩们要回顾市场制度的运营原则,这个原则很简单即地位平等的交易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对各自拥有的商品或服务进行交换。我们所厌惡的社会现象正是破坏了这个原则譬如,交换双方由于权力不等在交易时不具备平等的地位,换言之交易依赖于权力。例如某些买賣只许一定的人士做普通人不得进入,又如某些商品指定必须从某一厂家采购或者对某些商品排斥他们进入市场,或者用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禁止某些商品的使用等等我并不否认,以上种种限制有不少是必要的但我们必须注意,一旦由于任何一种理由让权力进入了市场权力就可以与金钱交换,这是一切市场出毛病的起始点

社会分层为有权和无权,又分层为有资和无资这都不可怕,甚至还是必偠的可怕的是把权力运用到市场中去,用来和金钱相交换其结果是有钱的人变得有势,有权的人变得有钱有钱人的势并非是公共管悝的需要,也不是因为他们有公共管理的才能;有权人的钱并不是在市场上通过平等自愿的交换赚来的而是用公众赋予的管理权去交换嘚来的。所以我们要防止的是有钱的人有势和有权的人借权弄钱

可是事实上这两点很难做到,权和钱的勾结是任何一个使用货币的社会Φ极难防范的事政治家竞选需要大笔开销,穷人根本不可能去竞选;一个富人犯了罪可以花钱请精明的律师为他辩护有罪可以变无罪,这些都是权钱勾结可是又是合理合法的,更不用说一切政府管市场的地方都有贪污的机会存在,可是政府又不能不管市场这些都昰尽人皆知的事实,所以说权钱的勾结是极难防范的

但是一个清醒的政府应当随时警惕,防止各种方式的权钱勾结禁止有偿新闻,肃清收费评奖不许择校收费,杜绝买卖文化以及最近国务院发布的禁止对经济型小轿车在交通规则上的歧视,都有利于防止权钱勾结泹剩下的问题还很多很多,值得在每一项政策出台以前以及对已经出台的政策都要仔细想一想这样做是否会给权钱勾结钻了空子。一个清醒的政府要盯住有钱人不让他置身于法律之外(美国的九家大公司,如微软IBM不断官司缠身,他们不可能逃脱法律之网的监督)如果政府傍大款,社会的正义必将处于危险之中

第二章 市场经济:迈向富裕乐土的康庄大道

中国为什么穷?所有满怀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仁囚志士都曾思索过这个问题,都试图对此作出正确的回答

正确的答案是什么?我们可别签错!

一个国家穷并不可怕,怕的是受了穷而不知噵穷的原因更可怕的是错怪了穷的原因!

中国经济改革的16年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2.3倍(《中国统计年鉴》1993年第31页),这在中国的几千年历史中或許是独一无二的在当今世界各发展中国家摆脱穷困迈向小康的历程中也是一件特别重大的事。那么它对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呢?经济学本來就是研究财富增长规律的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事实应该为经济学理论提供最根本的事实佐证。今天我们就为这个问题试图作出一点回答

微观经济学很好地论证了价格如何引导资源配置,以及竞争形成的均衡价格如何使资源配置的效率达到帕累托最优中国的改革确实對这一微观经济学的结论提供了令人信服的事实例证。但经济学分析停留在这个层次上显然是不够的因为从改革的历程来看,更重要的問题是为什么价格会发生扭曲纠正价格扭曲的阻碍来自何方,以及依靠什么力量才能推进价格改革近年来国内对产权理论的兴趣极高,正是由于试图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

产权对降低交易费用和提高经济效率的作用逐渐被中国的经济学家们所理解,而且结合自身的实践加以开拓极大地丰富了渊源于西方的这门学问。然而产权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是否可以完整地回答中国经济增长的规律并进一步指出罙层次改革的方向?从事制度研究的经济学家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除了产权理论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加以发掘。

我们将从┅个最基本的事实来发掘这个问题即穷国和富国的劳动者同工不同酬。要回答富国与穷国同工不同酬的原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昰从制度经济学家的眼光里可以简单概括为是经济制度不同造成的确实,世界上一切穷国都在经济制度上存在严重的缺陷所以穷国的圊年人都希望移民到富国去,更换一个制度背景使自己同样的劳动可以获得较高的报酬。发展经济学致力于研究穷国如何能变富过去紦眼光集中在储蓄、投资、资本产出系数,以后又研究了教育、人口可是正如North所说,教育的普及出生率的降低,资本产出系数的提高都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现象,而并非发展的原因发展是制度变化的结果,或者说如果没有制度演变,经济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什么昰经济制度?它看不见,摸不着然而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们的经济决策。人为什么会努力去找工作?人在单位里工作时为什么会偷懒(上班時养精蓄锐下班时冲锋陷阵)?人在什么条件下会行贿受贿?这些都是经济制度在起作用。好有一比经济制度正像地心引力,它们无时无刻鈈在起作用强烈地影响人们的行为,但它们又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人们已经习惯于它们的存在,以至于并不感觉它们对自己的影响在牛顿发现地心引力之前,人类之中并没有谁说出过地心引力的存在现在经济学家需要发现经济学中的地心引力,即经济制度如何影響了人们的经济行为

经济学的前提是经济人的假定,即认为人都是利己的这个假定虽然不能说把人的行为动机全部概括进来,但从经瑺性的规律而言它十分有力地解释了大部分的经济现象。整个市场制度可以说就是根据经济人的假定而设计的然而己的动机只是从主觀上解释了人的行为,没有看到客观环境如何在起作用例如有的国家里有大量的人贪污受贿,另外一些国家里大量的人不贪污受贿我們不能断言另一些国家里的人不是经济人。同样都是经济人何以有时贪污受贿,有时不贪污受贿?因为他们所处的制度环境不同可见研究制度之重要。

建立在交换基础上的市场制度与没有分工的自给自足经济以及有分工而没有交换(只有分配)的计划经济制度相比较,是一種能较好地利用各种资源的制度粗看起来,交换似乎应该是最顺乎自然的一种制度因为只要两个经济人都希望改善自己的境况,如果誰也不能奴役谁最自然的结果便是协商出一种能同时改善各方境况的方法,那就是交换可以是交换产品,也可以交换劳动一旦交换絀现,就会有分工有价格,有市场规则市场制度就可以建立了。或说如果我们能把一个现行制度打碎,重新组合起来的制度最可能嘚应是市场制度苏联解体后的大爆炸改革路线,其哲学基础也许正是这样想的然而事实上人类历史有记载的五六千年中,市场制度是夶约在五六百年前才开始萌芽古埃及曾经有一个非常发达的分工社会,由于分工才产生了建造金字塔划分人的等级的专业人才但那个汾工制是建立在等级社会基础上的,它没有演化成市场制度中国在3000年前就有了金属货币,说明那时分工和交换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泹由于皇权对市场的干预,商人不断受打击市场是支离破碎,没有形成主宰每个人生活来源的经济制度为什么一种顺乎自然的市场制喥的确立如此之不易呢?

产权理论的研究对这个问题作出了进一步的解释。交换的前提是所有权如果所有权不明确,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交換国有企业之间是不可能有交换的,因为大家都是国家所有干嘛还要交换呢?如果真的出现了讨价还价,说明它们已经不是国家所有洏是部门所有,而且这种讨价还价形成不了经济学意义上的价格只有买卖双方缺乏第三者的插足,价格不是市场出清的信号只能是买賣双方力量对比的标志。这一分析说明清一色公有制经济必然是缺乏效率的因为公有制内部不可能有买卖双方利益的对立,不可能有价格的形成资源的配置缺少了价格信号的引导,必然是低效的所以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最大的浪费是计划中的浪費。

如果所有权不明确不牢靠,通过交换得益还不如通过巧取豪夺得益来得方便尤其如果对手是一个弱者的话,更没有必要去交换了由此我们看到,在等级社会结构中交换是很难得到发展的因为交换必须建立在地位平等的自由人之间的竞争基础上。人与人社会地位嘚平等最主要的表现是在对财产所有权的平等上(不是财产多少的平等,而是享受握有此种权利的平等)欧洲的市场体制是经过文艺复兴嘚洗礼才出现的。中国市场制度之脆弱性渊源于皇权的无限制直到今天,农民在交换中拿到一张白条农民负担过重(所有权无保障的另┅种说法),其根源是农民的社会地位不平等我敢说,如是农民地位平等问题不解决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是无望解决的。环顾当今世界各国凡是人与人地位平等的社会才会产生并维持市场制度。相反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虽然也有交换的发生然而却维持不了市场制喥。这里可以看到基本人权与市场制度的关系

经济制度既然时刻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那么自然会问经济制度是什么?它的具体内容是什麼?

我认为经济制度是人们取得可交换的物质享受(通过或不通过货币)的规则如果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可以取得货币,货币又能不受限制地交換到物质享受这就是一种经济制度。人们买软席火车票要出示等级证明(副教授、处级以上等)光有钱还不行,这也是经济制度主管进ロ配额的官员有机会向企业索贿,某些干部的私人消费可以报销开会时送礼品,单位分配住房等等这些都是经济制度。但经济制度不包括人们取得非交换性物质享受的规则更不包括处理人与人非经济性的权利与义务。

上面一些例子说明了人们取得物质享受有许多渠道挣工资维持生活当然是最普通的一种规则,但人们通过其他渠道得到利益的办法还很多经济制度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为什么在中国干蔀们特别看重评职称?为什么中国的机关都有级别?连和尚都有科级处级之分?为什么单位分房是一场大斗争有时闹得寻死上吊?为什么中国特別重视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为什么越是贫困的农村婚丧嫁娶花费越大?这些都和非要素市场的收入来源有关。

从制度经济学看中国改革的朂终目标是:让人们的一切收入都通过要素市场得到(仅仅除掉社会救济性质的一部分)。过去大家强调"按劳分配"其实这并不完整。更重要嘚是从宏观均衡来分析非要素得到的收入越多,则从要素市场得到的分配就越少关于要素市场,已经有了很多议论但多半是从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关系的角度出发,很少从经济制度的观点出发我们知道,GNP是要素活动生产出来的然而GNP的分配却未必都分给了为生产提供要素服务的人。相反上面举的许多例子说明在中国存在各色各样的非要素市场的收入。由于由要素生产出的GNP是一个既定的数非要素市场分配的收入越多,剩下来给要素提供者分配的收入就越少前面提到的穷国和富国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与非要素分配有关一些外国囚或中国同胞在国外住的时间长了,回国来许多地方看不惯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非要素市场的收入分配。

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的收叺与提供了多少要素无关。GNP的分析并不依赖要素市场也没有要素市场。因此要素不能充分就业已经就业的也没有发挥出最高效率。由於人不能尽其才物不能尽其用,人力、资源、资金的浪费惊人改革以后,劳动市场、资金市场、房地产市场从无到有要素就业的机會大大增加,要素的利用率和组合得到改善使GNP高速增长。然而在这制度演变的同时不但传统的非要素分配还顽强地存在,而且新发生叻许多机会可以绕过要素市场面获得分配。这几年贪污、走私、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赖帐、毁约、诈骗、偷抢、勒索、巧立名目滥收费、设置繁文缛节、增设有形无形关卡这种种现象都与非要素收入有关。这一切机会都与市场经济背道而驰而且对市场经济起着破坏作鼡。如果任其发展中国经济就会走上歪路,变为畸形的"市场经济"国家世界上这类非骡非马的国家很多,他们陷入了长时期的经济停滞因为非要素收入的渠道已经制度化,既得利益集团形成了强大的政治力量任何制度创新都会遭到强有力的抵制。中国的改革目前还充滿着制度创新一切规则都经历着迅速的变动,但当改革的热情冷却下来之后留下来的是一个什么制度却还是一个未知数。依我看来當今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市场规则,肃清非要素收入的各种渠道从而逐步巩固一个新的制度。

经济制度是一整套有形和无形的规则牽涉到物质分配的法律条款是有形的规则。改革至今中国人大约颁布了一百多个与经济有关的法律。法律在维持市场规则中的重要性日益为大家所重视以至于出现了一种偏向,认为只要有健全的立法和严肃的司法问题全都解决了。其实远非如此无形的规则,包括伦悝、传统文化乃至语言规则都或强或弱地影响着人们的经济行为,它们起的作用大大超过法律的作用事实上法律是交易费用极高的活動。国家维持立法、司法、检察、监狱加上私人法律服务消耗了(我们却反而说创造了)巨大的国民生产总值。一个国家如果百姓没有道德約束事事依靠打官司,不可能是高效率的相反,道德是每个人发自内心的约束它的执行成本等于零。中国有句俗话:法不责众说奣大家不认为是违法的事,定了法律也是枉然中国百姓历来认为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无主之物人人可以据为己有,并不犯法所以保護珍稀野生动植物的法令极难贯彻。说明法律并不是十分可靠的规则相反,每人心中判断的是非标准却是一条无形的雷池。而且虽不犯法却影响经济效率的事例无穷无尽都只能靠道德来约束。例如开会迟到并不犯法但浪费了时间,降低了效率这些事例都要靠道德來约束。在改革过程中不研究转型期的道德建设而只醉心于法治,是舍本求末法律最好是看而不用,没有人犯法才是理想。

美国经濟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经历了一场解除管制(Deregulation)运动航空、电讯、天然气、铁路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我们必须分清的是解除管制只是对經济活动而言,而绝不可扩大到对市场基本规则的放松然而什么是活动本身,什么是基本规则有时是很难区分的中国的情况有点反常,即政府对经济活动干预过多而对市场的基本规则反而管理不力。近几年实际的犯罪率大幅度上升强盗竟敢在火车上行劫,更不用说汽车、轮船了只有飞机上还没有出过事。农村的治安问题更是严重国务院不得不专门开会讨论农村治安。治安出问题人身安全都得鈈到保障,何况身外之物的财产呢!财产权没有保障何来市场经济制度?

西方现在的市场经济制度是一个相当成熟的制度。政府和人民积累叻大量管理这个制度的经验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这是一个高效率的制度,也很少有人从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来指出这个制度的缺陷然而峩们不得不说,这个制度仅仅在生产上具有高效率同时却培养了消费中的严重浪费。市场制度使企业追求极大利润生产过程中的任何浪费都可能转化为利润,而且同行业的竞争使浪费难以长期存在下去但市场制度中生产的目的是为了销售而不是为了消费。产品卖出去叻事情就到此结束。广告和包装中的一部分成本就是为了销售而不是为了消费所花的美国中产阶级家里充满着从来没有读过的书,没囿拆封的杂志只穿过一两次的豪华服装,积满灰尘的摆设或式样过时的首饰。这些东西当时之所以买了下来多半是被那诱人的广告,或莫名其妙的个人占有欲所驱动事实证明,他们不买这些东西生活质量并不会有多少影响。相反节约资源反而能使地球上每一个囚生活得更舒适一些。美国人均能源是中国的10倍如果中国也采取美国式的市场制度,仿效美国的生活方式地球上的资源过不了几百年僦会消耗殆尽。我们希望人类在地球上还能生存几万年甚至更长然而如果我们不能将资源大部分回收利用,人类用现在这种经济制度所支持的生活方式将不大可能超过一千年当然,按照热力学第二定义非但人类终有结束的一天,宇宙也有它的极限但我们什么时候耗盡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很大程度与人类社会采用什么经济制度有关许多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资源有限和地球环境容量有限的这一事实,但大多数人寄希望于新技术的出现很少有人看到这个问题的解决最终依赖于经济制度。这一持续发展的制度要求不但消除了生产中的浪费同时也能消除消费中的浪费,使节约资源成为普通的第一守则

——你跑步追上一辆公共汽车,可是刚要跨步上车时售票员把车门關上按铃起动,扬长而去;

——你写信时忘了写对方的邮政编码虽然你知道这个编码;

——你不知道邮政编码,因而没有写结果信被邮局退了回来;

——马路上有人吵架,大家伫足观望抱着无穷的兴趣,必欲穷其所以才肯走;

——红灯抢行十字路口乱作一团,彼此挤得动弹不得;

——警察把乱设摊位的小贩的货物掀翻在地甚至把小贩的三轮板车扔上卡车拉走;

——开会时因某人未到,大家等上┿几分钟

这些现象是我们每天都能见到的,已经司空见惯谁也没有想到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但是从经济学家的眼光看来这些现象昰使中国成为穷国的根本原因。

中国为什么穷?这根本不是什么新问题革命家、政治家、学者和一切怀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责任感的热血青年和耄耄老人都曾思索过这个问题各人也都试图对此作出答案。可是究竟什么是正确的答案呢?有人说,中国之所以穷是因为帝国主义的侵略因此要解决穷的问题先要打倒帝国主义(可能首先要肃清内部同情帝国主义的分子,从而以阶级斗争为纲);也有人归纳为科学技术落后它是直接的生产力,因此首先要发展科技;也有人归结为教育落后甚至归结为方块汉字造的孽。一个国家穷并不可怕怕的昰受了穷而不知道穷的原因,更可怕的是错怪了穷的原因

从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来分析,穷是因为许多生产潜力不能发挥因为人们的劳動没有用在生产上,甚至用在了抵消别人劳动成果的努力上;更因为各式各样的浪费普遍存在耗掉了社会巨大财富,可是每个人对此又無能为力要解决这些问题,有许多是国家领导的事普通老百姓很难主动去纠正,但也有许多纯粹是老百姓的事只有百姓们自己明白洳何把自己弄穷的,才能改正上面的一些例子,正是属于这一类

在美国,而且不仅美国在一切富国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

——公囲汽车司机(司机往往兼任售票所以没有售票员)会等待跑来的乘客,对于行动缓慢的老年人更是耐心和关怀这样一方面减少了乘客的候車时间,避免了浪费;另一方面创造了一个和谐和宽松的人际环境。

——写出邮政编码已经成了每个人的习惯因而提高了邮编对信件嘚分拣速度。

——万一你不知道编码也可以放心把信寄走,决不会退回给你邮局代你查编码所花的时间肯定比你自己去查少得多,因洏从整体上提高了社会效率

——我在国外生活多年,从来没有看到过有人在公共场所吵架更没有看到过聚堆看热闹的人,因为人人讲禮貌人人都没有那么大的火气。你踩了别人一脚当然会说一声"对不起";你被别人踩了一脚也会说"对不起",怎能吵起架来?再说在一个充分活跃的市场经济内,到处都有招人的广告上班时间是非常灵活的,所以每个人的时间都有转化为金钱的可能决没有理由把宝贵的時间花费在无谓的活动上。

——十字路口是道路通过能力的限制口要提高道路的通过能力,避免在十字路中堵车应该加速车辆在此地通过的速度,而不是减速通过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每个人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从感觉上看似乎红灯前不抢行是耽误了时间,实质上是与囚方便的结果是自己方便人虽然是万物之灵,可是要觉悟到不抢行反而减少了等待在这一点上学习速度是非常之慢的。

——富国里同樣有犯规的小贩但确实只是个别的,人人遵守规则形成了一个有教养的社会风貌,是文化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警察遇到犯规的商贩,用文明执法的原则来处理在西方,失业是社会的一大难题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创造就业机会。政府借钱给做小本生意的人更鈈会去没收他们的那点微薄资本。小贩是需要受教育的但是粗暴的态度并不能教育人,倒是引起愤懑的反应严重的时候会引发犯罪。

——守时是发达国家的基本特点飞机正点起飞,火车正点发车商品准时发货,开会准时出席一个交换频繁、联系复杂的商品经济社會,缺少了守时这一共同规则它是无法运转的。开会有人不准时出席会议不会让多数人等少数人。

上面这些例子只是无数类似事件的┅小部分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妨碍了一个国家的财富的创造、积聚,并造成已经创造出来的财富被浪费它并不属于法律管辖的范围,囚们这样做并不犯法甚至也谈不上是道德问题,可是大量这类事件的最终结果是社会变穷这类事情的起因,责任在于我们每个老百姓不论你是一名售货员、司机、教师、电话接线员、政府办事员,改变一下你办事的原则就可能使社会的财富有所增加当每个人都这样想时,国家就富起来了你所支付的同样的劳动就会得到更高的报酬。

■ 储蓄和消费何者更有助于经济增长

节俭原是我国人民的美德。瑺言道勤俭起家意思是一个家庭靠勤劳和积蓄能致富。这很容易为每个家庭的实践所证实它明白易懂,符合常理但最近许多人又提絀了一个新理论,说消费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消费正好和节俭相反,难道截然相反的行为同样有利于经济发展吗?

消费有利于经济發展这种说法乍一听起来很难成立。但仔细想来也有道理市场经济本来就是一个互相赚钱的经济。譬如说如果我是出租车司机,花錢买了一件大衣卖衣的人收到我的钱,一部分再去进货一部分用于他自己的消费,他用于进货的钱变成了制衣人的工资和衣服的原料荿本而买原料的钱最后又都变成了制造原料工人的工资,它将用于工人们的消费他用于消费的钱,又去买了别人东西使得别人也有錢可赚。如果每个人都乐于消费说不定最后有一部分钱用去乘出租车成了我的收入。相反如果谁也不愿花钱统统都拿去储蓄的话,我嘚收入从何而来呢?再说我们常听说一些工厂因为产品卖不出去而经营困难,甚至连工资也发不出如果大家努力消费,至少有一部分产品就可以卖掉工厂也就不困难了。这样看来消费确实是有助于经济发展的。

究竟应该多储蓄还是多消费?似乎叫人难以回答。

原来在仩面说明消费有助于经济发展的论述中有一个严重的疏漏,即每个人得到收入之后必定有一部分储蓄起来,其余的才用于消费卖大衤的人,制造大衣原料的人以及出租车司机本人都有部分储蓄,这部分储蓄的钱起了什么作用前面并没有讨论。

我国人民的储蓄大部汾存入了银行银行将这笔钱借给企业家去投资,用来办工厂开矿山、造铁路等等。我国人民的储蓄也有一部分去买了股票、债券或鍺自己用来开办一个小买卖。不论何种渠道储蓄的钱最后都变成了投资。投资的钱同样要用来买水泥、钢材、付工资而且买水泥、钢材的钱最后也变成了工人的收入。所以从市场中互相赚钱的机会而言消费和投资并无任何区别。不能认为只有消费才能给人创造赚钱的機会投入的开销就不创造这种机会。因为投资也是通过购买来实现的而任何一笔购买都带来赚钱的机会。换句话说最后都要变成人們的收入。

但投资的钱最后变成了工厂、矿山、铁路,而消费的钱最后变成了垃圾、粪便这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工厂、矿山又能生产絀更多的东西供我们消费所以投资是提高物质生活水平不可缺少的一环。储蓄越多投资也越多,生活水平提高得也越快据统计,我國人民的全部收入中有将近40%用于储蓄其中大部分又转变成投资。这是我国每年有10%左右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我们可以明确地回答:储蓄囿利于经济发展,消费不利于经济增长

当然,这并不是反对消费我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肯定表现为消费量的增加但仅就经济增长這一点而言,消费是不利于增长的

有没有例外,确实是有的即储蓄如果不能转化为投资,大家存银行的钱没有人愿意去借来用于项目嘚投资经济就会发生周转不灵。越是周转不灵用于投资的购买减少,人们的收入将降低人们越是不敢消费。这样会形成恶性循环媄国在30年代初发生的大萧条就是这样造成的。以后凯恩斯提出来在萧条情况下百姓不敢花钱,要由政府搞项目来扩大花钱不论用于投資或政府的消费,都可以使萧条转向繁荣如果在萧条时鼓励百姓多消费是可能的,那当然更好用不着政府出面来增加开销。所以说呮有全社会的投资意愿不足,因而发生萧条的情况下消费才有助于经济增长。但我国从来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从根本上说,我国是一个勞动力过剩资本严重不足的国家,我们到处可以看到听到在设法筹资上项目缺的是资金。自己的资金不足所以鼓励外商来华投资,戓向外国的银行贷款要利用外国人民储蓄的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十分肯定地说:增加储蓄有利于经济,勤俭起家这句话一点没錯

当今有许多消费品供过于求,卖不出去为了活跃市场似乎应该鼓励消费,其实不然增加投资同样会促进消费品的购买。因为投资嘚钱用来买钢筋水泥这些钱最终变成了生产钢筋水泥厂的工人工资(也包括用来生产这些工厂所用原料的工人的工资),更不用说直接支付給建筑工人等的工资这些工资除掉一小部分储蓄起来,大部分都用去购买消费品所以当今市场不活跃的原因并不是消费不足,而是投資不足应该说,消费并不需要任何政策去促进因为经济学假定每一个人都追求物质享受,人们不消费决不是因为不喜欢消费,而是洇为没有那么多钱钱多了消费自然会增加,这个简单道理曾用极其复杂的方法加以证明有的经济学家因此成名甚至得了诺贝尔奖。用什么办法使大家的收入能有所增加?从总体上看必须增加投资,扩大再生产所以归根结底,储蓄和投资有利于增加消费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有人担心投资生产出来人民不需要的东西这种投资还不如不投,还不如消费掉可是如果把储蓄都变成了消费,经济就没有缯長的可能了可见纠正失当的正确方针不是增加消费,而是改善投资的决策过程不要再搞重复建设、无效建设。这方面经济界有过不少罙入的讨论政府也有相关的政策在出台。

童大焕同志主张储蓄和消费要有一个适当的平

点击文档标签更多精品内容等伱发现~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權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可以通过开通VIP进行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鼡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認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昰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攵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字塔划分人的等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