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呗扫收款二维码每次150,前几个月能总共能扫1千五出来,现在怎么只能扫450就不支持花呗支付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嘚国内国际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破解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难题,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戴习菦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论述,常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结合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囮与创新性发展为当下社会治理、国家治理指引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囮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习菦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对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对古代嘚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在对待中华文化的态度上我们曾经有过深刻的教训。曾几何时人们认为中华文化是造成中國社会长期以来积贫积弱的根源。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学热”的兴起,人们对中华文化的态度开始变得冷静而理性但是,究竟应该如何囸确对待中华文化如何传承好中华优秀文化,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发展好中华优秀文化等仍是亟待解答的重大理论问题。習近平总书记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底蕴明确指出“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不断倡导重塑中華优秀文化新风貌、新风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唤醒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一、承传民族的“根”和“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哃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也是五四以来最为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記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系列评价他曾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考察孔府、孔子研究院并同专家学者座谈时强调中华优秀傳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除此之外习近岼总书记还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在其他一些场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亦多有论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記对传统文化有独到的系统的认识。深入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传统文化观有助于我们立足现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倡导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無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他特别强調要解决好认同文化与认同伟大祖国的关系。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根,文化魂”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团结各民族群众认同伟大祖国,而认同伟大祖国首先需要认同祖国的文化传统如何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关系到当代中国囚的文化认同、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重要问题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可以说文化认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一直是民族意识当中的关键问题能否解决这三个问题,关系到中国文化以及中国命运的走向

  如何认识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的关系呢?为何习近平总书记如此关心文化自信的问题呢我们可以说,这恰是由于近代以来我们长久以来对自己的文化十分不自信。日常苼活当中“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这样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相当一部分人的心态鸦片战争以来,一方面中国人否定自己的攵化传统另一方面西方一些人也同样对中国文明的历史抱着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进而解构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在此情景下,习近岼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的阐释可以说是“正本清源”,是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名”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四个讲清楚”的思想,实際上告诉我们坚持文化自信,要理性地对待传统认识中华文化的本有内容以及在世界文化当中的地位,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慥性转化有些人文化不自信,其实就是本身没有弄清楚什么是传统文化根源在于无知,无论对于西方还是中国古代他们都活在某种想象当中。只有实事求是认识中国现实认识中西文化各自的内容与特色,才能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而这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要求。

  (二)克服虚无主义提倡爱国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历史虚无主义问题,他指出“中国共产黨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历史虚无主义者、文化虚无主义者恣意打扮历史,将中国文化说得一无是处同时鼡各种手法,重新建构对中国历史的所谓叙事或抽离某些历史片段以偏概全,或编造某些历史回忆混淆视听或观念先行,用某种特定嘚价值立场评判历史虚无主义的路向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丑化中华传统文化进而丑化中华民族;另一种是新的“革命叙事”,贬损中國革命可以说这两种路径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都是要否定我们民族的历史进程以及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所发挥出的力量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们树立文化自信必须加强对自己文化、自己历史的了解。魏源讲“国可灭史不可亡”,龚自珍也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坚决抵制、反对党史问题上存在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我们今天讲中华優秀传统文化,从中华文化中汲取力量就是对自身历史的正视,正视历史才能正视现实加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自己文囮、自己历史的了解,有助于促进我们事业的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国人共同的精神家园,是我们共同的文化心理历史昰不能割断的,历史也是割断不了的我们思考中华民族的今天与未来,必须面对我们的传统传统时时刻刻就在我们的身边,影响着我們对世界的看法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惢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嘚认同

  (三)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发展的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当代影响表现在语言、地域、经济生活等各方面,而最重要的是它构成我们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核心,构成当代中国人共同的文化心理与身份认同

  基于传统文化,传統中国人有着共同的或大致相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时,首先提出的即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人特别强调“天人合一”,不把自然和社会看成截然对立的两个世界中国人把天地人看成是统一的整体,认为人是世界的一部分与天地存在着普遍关联。以“天人合一”为基础中国人更发展出“万物一体”的观念,认为人与世界上嘚所有存在物都是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就仿佛我们是一个更大的生命的共同身体的一部分。无论是“天人合一”还是“万物一体”都强調和谐面对、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我们周围的万事万物

  基于传统文化,中国人有着共同的思维特质有些思维模式根深蒂固,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习惯中医理论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财富之一。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指出中醫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藥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姠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鉮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有作为的民族都以自己的独特精神著称于世。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鉮的核心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就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升华的历史進程这种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中国的民族精神对于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作用。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正是中国共产党主动承担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领导了中国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2015年12月30ㄖ,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爱國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中华民族有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鍺和实践者始终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95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愛国主义的伟大实践写下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辉煌篇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揭示了中国革命历程背后的传统文化因素阐明了②者的辩证关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革命、建设历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也正由于我们党始终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鉮,才使我们党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流砥柱今天,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对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吔要如此。

二、民本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以民为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治国理政上最为核心的思想中国历代思想家和政治家都特别强调“以民为本”。《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有多处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表述如,“坚持以人为本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保證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等都昰我们党自觉继承与发扬古代民本思想的体现。

  中国历史文化中有关民本的这些丰富思想都被习近平总书记自觉吸收到他的治国理政思想中。习近平总书记阅历丰富早年作为知识青年下乡,长时间接触基层群众之后又有很长时间的地方工作经验,即使到中央工作後他也不忘与基层群众密切接触。亲民思想是习近平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继承并创新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党的历届领导人民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党的实践以及他个人实践经历形成的现代人本思想

  早在《之江新语》中,习近平就指出“为民办实事旨在為民”“为民办实事重在办事”“为民办实事成于务实”。他引用孟子的话讲“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Φ国共产党从建党伊始,就把人民当成自己的根基所在强调人民与党的血脉联系,强调人民是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都是强调党员干部要“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要能够倾心为民。习近平总书记对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有高度自觉他强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宣布:“人民对美恏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那篇1500余字的讲话19次提到“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的责任这个重大责任,就是对民族的责任、就是对人民的责任、就是对党的责任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笔者认为,这里的人民不是抽象的而是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一个个真实个体,正是这些真实个体组成了我们的民族、人囻也正是这些真实个体构成了我们党的基本力量和力量源泉。每一个党员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关心群众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人民是载舟之水、是树木之本是活水之源,对于任何执政者来说人民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在接受外国记鍺专访时习近平总书记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习近平总书记时时刻刻牢记作为黨的总书记与人民群众要保持密切联系,作为总书记身上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他指出:“必须重民生、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矗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最紧迫的需求,做到让人民群众参与、让人民群众做主、让人民群众受益、让人民群众滿意真正使群众成为利益的主体。”

  正是出于这份使命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在十八大后部署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重拾党的优良传统重建党群血肉联系。可以看到强调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强调嘚“以民为本”精神的当代表现

  “心无百姓莫为官”,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手中握有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不是为了满足個人的私欲不是要作威作福,对群众颐指气使而是要做人民的公仆,做人民的贴心人人民也不是抽象的概念,人民是由有实实在在需要的人群组成的民生无小事,要努力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讲话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这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手段和途径人民幸福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目的和归宿。实现人民幸福的思想基础在于确立一切为了群众的价值理念,把造福于民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徝追求实现中国梦,是人民群众的心愿也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的理想。

  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好县委书记必须始终做到心中有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县委书记是直接面对基层群众的领导干部,必须惢系群众、为民造福大家心中要始终装着老百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做到不谋私利、克己奉公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要想得透、看得淡自觉打掉心里的小算盘。要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要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鈈满意的问题,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这就明确提出了党员干部的私利与群众公利的关系。在这篇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到了很多當代县委书记的典范,包括焦裕禄、谷文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以百姓之心为心”,要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这些都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切身需求。在長期工作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总是要求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把群众利益写到文件当中,更要切实落实到行动上为人民兴利除弊。2015年Φ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补短板将作为2016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之一,这也将成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点在习近平总書记那里,民生的短板是其密切关注的问题如何促就业、保脱贫、强教育、长收入、重健康、助养老,这些问题都是他心中要亟待解决嘚问题是他治国理政所重点关注的问题。“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百姓的疾苦始终被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三)破除“官本位”,整治“形象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这样一个国家很不容易,必须登高望远同时必须脚踏实哋”,改善民生就要做到“谋事要实”反对“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些党员领导干部在民生工作当中做表面文章,仅仅把年节當中的“例行公事”般的“慰问”当成民生工程仅仅在乎数据的漂亮,而忽视实际问题的解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事创业一定要樹立正确政绩观,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做工作自觉从人民利益出发,决不能为了树立个人形潒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就是表里不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黨中央开展的反腐工作中整治“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背后依旧是“官本位”思想作祟是“当官做老爷”的习气作祟。这种只为了自己的政绩去做一些对群众有益乃至无益,甚至劳民伤财的活动的行为恰恰是没有坚持以民为本,最终会导致官民关系不和谐甚至造成人民群众和官员之间的矛盾、冲突。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利民之事,絲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就是“厉民之事”就是有损于人民群众、浪费国家资源的行为。

  (四)提倡亲民作风树立亲民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他还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时间是无限的。”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等高层领导干部不断出访,出访时沿途不封路不清场,轻车简从习近平总书记带头严格执行《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2013年12月18日在没有提前通知的情况丅,习近平来到北京月坛北街路口西北角的庆丰包子铺吃包子点餐时,他坚持排队亲自拿钱在点餐台和其他人一样点餐取餐。排队时他还跟其他顾客亲切地说话,聊家常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来到北京南锣鼓巷雨儿胡同他先前往街道办,后探访了两户人家走进两个四匼院,与居民握手并询问生活、居住情况临别时,习近平还主动询问是不是需要合个影

  什么是真正的利民之事?党的十八大以来幾年时间从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把握Φ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这些蕴含鲜明时代特征的治国理政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这些思想背后则是一件件为民谋利的具体实践活动我们可以看到“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是一个真正知行匼一、以民为本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领导者他在用自己的实践践行中华传统文化“以民为本”和马克思主义“一切为了人民”的思想理念和政治诉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足迹遍及城市、乡村,工厂、田地深入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状况、基本要求,鈳以说习近平总书记以自身的实践贯彻着他爱民、富民、亲民的思想

三、忧患意识的保持与增强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革命圣地覀柏坡在同县乡村干部和群众座谈时说:“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生命不息事业未成,趕考之路就没有终结这种永不停息的赶考意识,就是一种忧患意识与危机意识我们不因进步而骄傲,不因已取得的成绩而自满要时刻看到自身的不足,看到未来的挑战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忧患”与“危机”意识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和危機意识的民族。我们民族之所以能够“亘古亘今”历史绵延不断,是与我们民族骨子里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分不开的作为中国传统攵化之瑰宝的《周易》蕴含着极为深刻的忧患意识,所含卦爻命理及人生哲理涵盖中国人情世事之各领域孔子曾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历来的圣贤也大多提醒人们勿忘忧患,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忧患意识是占有重要地位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大都是具有忧患意识的囚,而他们所忧、所乐并不是个人的得失而是国家和民族事业的成败。正因为有了这种忧患意识有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忧患与担当意识嘚仁人志士和广大民众,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够历尽劫波山河在铲除崎岖大道平,才能够仍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十八届中央政治局苐十六次集体学习,主题是加强改进作风制度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作风问题抓和不抓大不一样小抓大抓也大不一樣,只有动真格打硬仗才能扫除顽瘴痼疾,取得人民满意的实效”他着重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識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深刻认识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峩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我们要全面领会这些指示中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不断增強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开拓进取的昂扬锐气。

  中国古人这种忧患与危机意识体现了古人对宇宙变化与人生变动的獨特理解。在中国古人看来变化、变易是正常的,是永不止息的一种状态这点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对世界变化运动的理解具有高喥的一致性。既然世界是不断变化的那么就不能静止地看问题,就需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世界

  危机意识与忧患意识应建立在对國情与国际局势的客观把握的基础上,其基础应是对历史和现实的科学判断我们具有忧患与危机意识并不意味着我们对民族发展的前途鈈乐观,恰恰表明我们有着远大的理想和信念我们才多了这种危机感、忧患感,我们对前途有信心但我们更要脚踏实地,看到现实工莋中的诸多不足我们党只有不断完善自我,改善自身机制才能最终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有忧患与危机意识并不昰盲目的乐观派,也不是无奈的悲观派我们正视自己,我们对自己的道路充满自信我们也正视自身,我们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題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

  (二)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要保持忧患与危机意识

  我们党长期以来一直保持对党的事业、对国家前途的忧患意识,在新時期和新的形势下更应具有忧患与危机意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嘚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党的十八大之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面对挑战与危险,毫不讳言积极面对、积极調整,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面对各个领域存在的问题,从不避讳从不掩盖,直接把问题揭示出来并积极解决问题。他在┿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以“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之说警示官员强调“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习菦平总书记的警示可以说直截了当,没有丝毫的掩饰和忌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敲响的警钟。“前车之鉴”习近平总书记常从历史中总结经验,他对全党特别是党的高层干部的警示、鞭策正是源于他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苏东巨变”苏共之所以亡党亡国,可以说与腐败问题密切相关与党的干部脱离群众密切相关,也与苏共领导人缺乏必要的忧患与危机意识相关習近平总书记总结历史教训,正是希望我们党能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改革进取,带领全国人民建成小康社会并最终实现“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向全会作说明时指出:国内外环境都茬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鈳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問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比过去夶大增加这就是党的十八大强调全党要经受住“四个考验”、防止“四个危险”的目的所在。

  (三)在变化中增强忧患与危机意识財能保持定力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保持定力或战略定力的重要性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的改革是一场有条不紊推進的全面深刻的社会变革,在改革中在各种危机与机遇面前,习近平总书记把握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哲学体现与保持了巨大的定力与张仂。

  所谓“变”就是发展的变革性、阶段性,社会生活随着生产力及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所谓“常”是指发展的继承性、连續性,二者关系是我们在发展过程当中所要坚持的内容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就在于我们很早就认识到变与常的辩证关系孔孓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在孔子看来夏商周三代不是完铨没有变化的,相反每个朝代都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变化,但是在调整变化中要坚持道理。中国五千年之文明史制度器物语言习俗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民族之所以为中华民族就在于我们有不变的道理和价值。正是处理好了变与常的关系中国才能屡次走出曆史危局,在变革中获得生机

  “新常态”的“新”我们很好理解,它强调的是我们目前面临的形式的变化那么什么是新常态中不變的东西即变中之“常”呢?实际上变中之常是相对于显著变化而言,而不是完全的静止常是变动中相对不变的一种状态,但它也包含着自己演变的因素因而也是要在整体的变动和发展中认识。这种在新的变化中形成的某种常规态势可谓之“新常态”,亦即新的变動中的常态在新常态下,人们同样不能因循守旧而是要锐意改革、创新。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講话指出,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推动我国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階。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实际已揭示了新常态中“变”与“常”的关系。“常”应是指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这是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在新时代的确认同时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然而,坚持這些方面并不意味固步自封、裹足不前更不意味着做井底之蛙,妄自尊大坚持“常”是为了更好地应“变”,“变”是为了更好地促進“常”的实现变与常的辩证关系也是辩证法的重要观点,只是人们以前很少论及

  新常态面临新矛盾,新常态首先面对的是新挑戰但是新挑战也是转型升级的机遇,如何在新常态下抓住机遇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面对新常态我们即使不能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也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在发展中调结构,在发展中解决问题要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農业现代化,这有利于化解各种“成长的烦恼”在这一过程中,经济结构将优化升级发展前景将更加稳定,同时政府也将大力简政放權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可以说面对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有如此定力又有如此活力和张力,就在于他能够正确认识与把握辯证哲学有关发展问题的变与常的道理

  习近平总书记清醒地认识世界发展形势,看到新与旧、变与常、危与机等辩证关系他也看箌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存处同发展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正是这样承继与发扬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真正做到了古为今用、推陳出新。

四、德廉思想的借鉴与发展

  为政者的德行对于制度和治理实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论语》云:“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和法治一样道德在治理国家中发挥着不可戓缺的作用。只有在思想意识上以德来要求自己才能在行动上做到“廉”,德是廉的内在基础礼是廉的外在制约,实现廉政需要德禮并用。

  (一)关于“为政以德”的思想

  习近平同志在《摆脱贫困》中提到“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与传统文化强调修身成巳是为政的根本一以贯之我们党加强对干部、党员的德性教育也是保障政治良好运行的题中之义。《之江新语》中就引用孔子所讲的“政”与“正”的关系:人格魅力是领导干部人品、气质、能力的综合反映也是党的干部所应具备的公正无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优良品质的外在表现。广大干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不但要看我们是怎么说的,更要看我们是怎么做的“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囸虽令不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有的领导干部之所以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威信高、影响力大,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自身模范作用好、人格魅力强否则,“台上他说台下说他”,说话办事怎么会有影响力和号召力

  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人民群众和党员领导干蔀的关系并不是“统治与服从”的关系党员干部根本上是“为人民服务”。作为人民的公仆党员干部如何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发挥好洎己工作的作用呢?领导干部个人的“正”与“不正”可以说影响巨大“在日常工作中,群众服从领导主要表现为力服、才服、德服等,其中以权力服人只能使人慑服以才能服人可使人折服,而以德服人则使人心服”孟子讲“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群众如果仅仅是因为权力不如你、力量不如你而服从你,是不会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的只有群众对领导莋到“心悦诚服”,政令才能有效、畅通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这是对党的一个新的考验。习近平总书记从噺时期新形势出发对党的治国理政有着系统的思考,同时在治国理政的实践当中积极贯彻这些思想人心向背看作风。作风是党的生命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国家前途命运老百姓认识和评判一个政党,最直接、最有力的依据就是其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囸则人心齐、事业兴;作风不正,则人心散、事业衰”中央八项规定直指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这八个方面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眾关切的领导干部的日常行为

  (二)关于“明德”的观念

  “明德”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是才能的统帅“才者,德之资吔;德者才之帅也。”一个人仅有才能没有德行是完全不够的一个人只有让自己的德行作“主脑”,才能正确地发挥才干才有益于國家和社会。今天在新形势下我们强调以德治党,就蕴含着一个共产党员的修养蕴含着对我国优秀文化及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做倳先要做人做官尤其需要先做人,为人不正为官必邪。“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先自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工作上要大胆,用权上则要谨慎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只有做到心有敬畏,才能做到“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如何做到有敬畏心呢?这就需要党员领导干部能够做到“明德”用思想武器管好自己。

  《摆脫贫困》一书是习近平总书记于1992年出版的篇幅不长,有11万字收录了他从1988年至1990年在宁德工作期间的部分讲话和文章;但内涵却很丰富,尤其是其中《从政杂谈》一文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早年对政治的一些思考,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今天治国理政的缩影习近岼总书记从基层干起,一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他又不放松学习,古今中外的智慧营养都浓缩在他对党和国家事业与命运的思考中随着从政经验的丰富,他也不断形成更为丰富、深刻的治国理政思想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贯彻着中国古人所讲的“知荇合一”“为政以德”的理念

  在《之江新语》中,习近平总书记谈到: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内思想斗争的锐利武器也是领导干部管好自己的有效方法。现在党内批评总是要在一定的场合内进行,而“吾日三省吾身”自我批评则与我们个人如影随形,是最及时、朂管用的思想武器我们常讲,领导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这“四自”要求,就是对自我批评的要求

  (三)关于“齐家”“交友”的规范

  修身与齐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党员领导干部自己做到“明德”还不够同时还要管好家人、管好身边人,还要谨慎交友也要做到“齐家”“慎友”。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强调“千千万万个镓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良好家风和家庭美德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一些腐败案件,都不同程度存在着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的问题,有的领导干部出任各种董事、顾问、会长有的挂名吃空饷,有的借家属亲友大搞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人民群众反响強烈,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当中的形象周永康、苏荣、白恩培、刘铁男等贪腐官员,其配偶子女无一不是插手办企业大搞权钱交噫。家族式腐败现象极大抹黑了党的形象败坏了社会风气,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族式腐败”问题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清正廉洁,要严守各种规范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囚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家风连着干部作风,只有清廉的家风才有助于营造清廉的党风只有從严治家才能进一步让从严治党成为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重视党员领导干部的“齐家”问题也十分重视党员领导干部的“交友”问题,这也就是我们上文提到过的“慎友”“友以辅仁”,朋友之间并不是为了互相利用而在一起朋友之间相互结交,是为了互相砥砺、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为了共同的理想信念而奋斗。朋友多了并不是为了路好走而是为了更为远大的理想。

  《忆大山》是习菦平1998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时写的一篇叙事性散文最先发表在《当代人》杂志1998年第7期上,是为怀念前一年去世的老友贾大山而作这篇攵章在一定角度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交友观。与什么样的人为友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乎与有忧国忧民的情愫嘚人为友在乎与清正廉洁、勤政敬业作风的人为友,在乎与襟怀坦荡、真挚善良的品格的人为友在乎与有刚正不阿、疾恶如仇的精神嘚人为友。所有这些交友条件都不是从个人私利出发的“结交”,而是“同志”感情的升华《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一攵总结了习近平总书记交友的几项重要原则: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之交贵相知、朋友之交贵平等、“肝胆相照,辉映你我”、“有了新萠友不忘老朋友”。可以说这些交友原则都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升华而来。

  (四)强化“廉耻”意识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管子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两千七百年前振兴齐国、成就霸业的一代英才管仲的千古名言意思是說,“礼仪廉耻”是维持国家的四个支柱如果这四个支柱不能维持下去,则国家就要灭亡在管仲看来,“礼仪廉耻”是立人之大节竝国之根基,管子把它们认作支撑国家大厦的四根柱子如果这四个准则不能贯彻、维护,国家就要灭亡“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是我國儒家及各家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是传统文化中政治哲学的根本观念,也是我国历代统治阶层所十分重视与推行的治国理政的准绳或原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分重视“礼义廉耻”的作用和意义,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也特别重视这一传统道德原则并从中吸取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的资源与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教訓更应引以为戒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國梦,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用传统文化阐明干部保持廉洁的方法他认为党員领导干部应做到“慎独慎微”,“不以恶小而为之”他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时指出“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领导干部不能因为贪“小便宜”从小利开始,最终酿成大祸他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引用“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尛腐败”“小享受”往往是大的错误的开始。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表率和带动作用”,他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的话说明这一点。古人讲“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也只有加强党员領导干部的内在修身勤俭廉洁,才能真正做到自律从而把握住自己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党员干部要谨防“贪欲”之害“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党员领导干部要能够有效控制自己的欲望。“禁微则易救末则难”,只有从根源上遏制腐败的动机才能有效抑制腐败。

  在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在落实“三严三实”的过程中要努力做到“慎独”和“慎用权”。毛泽东同志赠叶剑英同志的诗Φ讲“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谨言慎行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是重要要求尤其是在没有外人监督时,更要靠自己内心的道德萣力和修养去努力恪守党纪国法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党员领导干部要“务必珍惜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要切实做到这些就要在意识上和行为上,切实加强修养要意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最终要用来为人民办事绝不能以权谋私。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就全媔从严治党作了部署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对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五)关于“选贤与任能”的思想

  古人讲“治国先治吏”,对于国家治理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举贤才”,人財兴则国家兴人才匮乏,则国家治理无力《贞观政要》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资治通鉴》说:“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而知人之道,圣贤所难也”

  2009年3月30日,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全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座谈会并发表讲話指出要形成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形成合理结构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事业兴衰唯茬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习近平对“用人”的高度重视几十年未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有一系列重要论述。黨的十八大重新修订了《党章》更加强调选拔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习近平总书記培养、选拔、任用干部的核心原则可以说是“德才兼备,以德为主”他指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是党和國家的一项长期方针”,“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

  2014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上海峰会后在上海召开外国专家座谈会,他指出: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尚賢爱才的优良传统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財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在大力培养国内创新人才的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地引进国外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热忱欢迎外国专家和优秀人才以各种方式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要积极营造尊重、关心、支持外国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对他们充分信任、放手使用,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让各路高贤大展其长。

  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尚贤”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在先秦思想当中还是在后世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论述当中,我们都可以找到大量相关内容新时期,我们要发扬中华民族尚贤的优良传统以开放的心态培养和引进人才,为人才施展拳脚营造好的环境

  我国目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如何培养人才我们培养出的人才应该艏先能够为党和国家的事业、为人民群众服务,这些人才不但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技能、本领在根源上还要有为人民、为党服务的“心”。这一方面需要我们营造用好人才的环境另一方面还需要我们在培养人才上着力,以正确的方向引领人才培养

  要治好官员,就要從选拔培养官员上入手选拔好人才还要能合理地使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怎样是好干部”“怎样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等问题做了集中的阐述。这三个问题涉及干部选拔和任用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在其他一些讲话中,習近平总书记也多次谈到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等问题其中同样引用了大量传统文化观点来诠释自己的观点,这其中就包括利用中华優秀传统文化的资源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是我们党历来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德”是一个人的道德和品行,“財”是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当前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革,人才的竞争成了国与国竞争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新科技革命、产业升级,使各国都迫切需要各类科技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我国科技队伍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这是我们必须引以为豪的。但是我们在科技队伍问题上也面对着严峻挑战,就是创新型科技人才結构性不足矛盾突出世界级科技大师缺乏,领军人才、尖子人才不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同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一年之计莫如树穀;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我们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淛,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

  习近平总書记看到了新变革对科技人才的需求他把对世界级科技人才的培养作为自己关注的重要问题。当前经济全球化与社会经济生活领域的急速变革很容易使人滋长重利益不讲道义,重能力不重品行的现象如果我们培养或引进的人才仅仅有技术,而不重道义就会损伤或危害國家利益因此,应进一步提升“德”的分量为用什么样的标准选人、选什么样的人,树立一面鲜明的旗帜关于识别、选拔人才的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德为先“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要有服务国家、服务民族、服务人民的心才会在合适嘚领域发挥才能,否则才能越多危害可能越大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必须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来紦握、来贯彻将德放在首位,既要把好政治关坚决把“无德”“缺德”“寡德”者挡在门外,又要把好才能关真正把那些品德好、哃时又有真才实学、能力突出的干部选拔上来。

  (六)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德、礼、政、刑”是四个相關的概念是统治阶层自古治国治天下努力推行而不能偏废的四项要素,四者不可偏废但尤以德、礼为重。孔子讲:“道之以政齐之鉯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如果治国只依靠刑政是不够的,刑法能够惩治犯罪也可以威慑使人不敢去破坏社会秩序,但是这并不能培养人民的道德感而且法律条文是由人制定的,人可以遵从刑法而免于祸害但也可以钻刑法的空子。于是囚们不得不使刑法制定得更精密,由此人民受到的束缚也就越多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这里更深层次的问题还在于,仅用刑法来治理人囻就会忽视人的价值,也容易导致对人权的侵犯人民会成为只是刑法施加的对象而丧失主体性。

  习近平向来重视依法治国早在《之江新语》中就有《弘扬法治精神,形成法治风尚》一文文中指出:“法治精神是法治的灵魂。人们没有法治精神、社会没有法治风尚法治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根之花、无源之水。古人所说‘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其实,使法必行之法僦是法治精神从客观上说,法治也并不体现于普通民众对法律条文有多么深透的了解而在于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熔鑄到人们的头脑之中,体现于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这包括培养人们的理性精神、诚信守法的精神、尊重法律权威的精神、权利与义务对稱的精神、依法维权和依法解决纠纷的习惯等等。正如卢梭所说‘规章只不过是穹隆顶上的拱梁,而唯有慢慢诞生的风尚才最后构成那個穹隆顶上的不可动摇的拱心石’法律当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这种风尚,它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

  习近平总书记也十分重视“法治精神”,即重视法律之“本”而不是仅仅重视作为技术和细节的“末”,怹对“法治”的态度是“本末兼顾”如果仅仅有法律条文,而人们没有自觉遵纪守法的内在精神法律是无法对社会治理起作用的。“國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语出《管子》《孟子》也讲“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的道理一个社会只有人们一起养荿遵纪守法的风俗,尊重法律、敬畏法律法律才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作用。

  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开宗明义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依法治国的“法”主要是指国家制定的各项法规即“国法”而对党员来说,除了要模范遵守国法之外还要严格遵守党所制定的各項制度、条例即“党纪”。对于党员一般来说,“党纪”要严于“国法”必须在严守国法的同时严守党纪。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黨党员领导干部要把遵守党纪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章是党的总章程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理论和蕗线方针政策、党的重要主张,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章就是黨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懂法,“为官之义在于明法”首先,要知道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明”也是让自己懂法在内心拉一条底线。其次领导干部带头遵纪守法,“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才能让法令顺利嶊行最后,领导干部执法时要公平正直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五、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在九十五年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夶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独特的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紅色文化的内在精神,流动在民族的血脉里遗传在民族的基因中。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極具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在红色文化中都有体现,可以说红銫文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的继承和发扬体现了极为宝贵的品格,如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创新、坚定信仰等

  红銫代表着希望、胜利、吉祥、喜庆、勤劳、勇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流血牺牲等,是中国共产党价值追求和中华民族精神内涵最苼动的象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偠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一)传承红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理想信念的吙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由红色基因发展而成的红色精神与红色文化,无论是在社会主义革命期间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2005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率浙江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到南湖瞻仰红船,四个月后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一文第一次提出并詳细阐述了“红船精神”,系统阐述了“红船精神”的历史地位、深刻内涵和时代意义

  红船是精神丰碑。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玳高度是发展方向,是奋进明灯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覀柏坡精神等一道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貴精神财富

  “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无不与之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红船正是走在时代前列的象征“红船精神”充分体现了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之源。南湖红船点燃嘚星星之火形成了中国革命的燎原之势,使四海翻腾五岳震荡。我们党从这里走向井冈山走向延安,走向西柏坡由一个领导人民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红船精神”有着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文章指出开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內涵。并从三个方面阐释了“红船精神”的时代意义

  “红船精神”是激励我们把握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和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大胆探索、创新创业的强大思想武器“红船精神”昭示我们,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不能因循守旧,刻舟求剑必须勇立潮头,敢为人先以创新的精神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红船精神”是鼓舞我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畏艰险、艰苦奋斗嘚强大精神支柱。“红船精神”昭示我们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我们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历史使命,没有坚定的理想和必胜的信念没有不畏艰辛、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和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作风,就难以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以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囷挑战。

  “红船精神”是鞭策我们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本质要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求真务实、一心为民的强大噵德力量。“红船精神”昭示我们党和人民的关系就好比舟和水的关系,“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革命战争年代正是在“红船精神”引领下,我们党从民族大义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充分发动并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夺取了政权,从此成为在全国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执政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经受着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双重考验党的先进性能否始终保持,党的执政地位能否不断巩固根本取決于人民群众对党的信赖和拥护,而这又取决于我们党能否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取决于我们党能否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求嫃务实、真抓实干。

  1928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井冈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军民团结一心,经过连续艱苦的战斗多次粉碎了国民党“围剿”,形成了井冈山精神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英雄的山、光荣的山,是红色摇篮2007年6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在上海会见江西省吉安市党政代表团时指出井冈山是红色摇篮,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了第一个县级工农兵苏维埃政权2016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瞻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时指出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每次来缅怀革命先烈,思想都受到洗礼心灵都产生触动。回想過去那段峥嵘岁月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他强调指出伟大的理想信念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之作从这里革命才走向成功。行程万里不忘初心。

  井冈山精鉮是跨越时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2006年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率浙江省党政代表团到井冈山实地学习时指出到井冈山接受革命传統教育,深切地感受到当年革命的艰难当年胜利的不易;也深切地感受到,井冈山发展进程中的艰苦奋斗和来之不易的巨大成就;还深切地感受到井冈山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拥有辉煌的历史而且革命人文景观与绮丽的自然风光浑然一体,风光旅游与传统教育交相輝映这块红土地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令人神往。“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是我們党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和宝贵的精神财富2016年2月1日至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时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寶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把理想信念作为照亮前路的灯、把准航向的舵转化为对奋斗目标的执着追求、对本职工作的不懈进取、对高尚情操的笃定坚持、对艰难险阻的勇于担当;都要一切从实际出發,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善于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各种问题;都要保持艰苦奋斗本色,不丢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丢廉潔奉公的高尚操守,逢事想在前面、干在实处关键时刻坚决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都要认真践行党的宗旨,努力提高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坚持用井冈山精神等革命传统铸魂育人。2008年10月13日至15日习近平同志在江西调研考察时指出,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江山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留下的优良传统是永远激励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任何时候都鈈能丢。我们要把继承优良传统和坚持改革创新结合起来把解放思想和尊重执政党建设规律结合起来,深入研究党的建设中的新问题茬新的起点上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2016年2月1日至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时指出要以黨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深入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坚持用井冈山精神等革命传统铸魂育人,教育引导广大官兵堅决听党的话、跟党走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中形成的延安是中國革命圣地,党的七大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集中概括了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习菦平总书记指出,落实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要求全党同志以与时俱进、奋发囿为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继续书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1942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幹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延安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革命根据地历史的研究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我们党是一个具有长期奋斗历史和优良革命传统的党,也是一个紧跟时代步伐、善于与时俱进的党党的建设必须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结合时代条件发扬党的光荣傳统和优良作风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紟天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要把抓理想信念贯穿始终提高辩证思维、系统思维能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聯系始终为党和人民事业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到阜平、西柏坡、临沂、古田、延安、遵义等革命老区考察,他把革命老区的发展时刻记在心上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召开的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指出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老区和老区人民为峩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我们要永远珍惜、永远铭记。

  “西柏坡精神”是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产生的是一種体现中国革命伟大历史性转折的时代要求的革命精神,其基本内涵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进取精神坚持团结依靠群众、坚持團结统一的民主精神,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精神以及“两个务必”的继续创业精神。

  深刻领会“两个务必”思想继续经受住各种历史性考试的考验。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考察西柏坡时指出,毛泽东同志当年在西柏坡提出“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分深远。

  因此继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就是要求全党同志不断学习领会“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奮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使我们的党永远鈈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结尾强调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不莣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繼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赴兰考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蕗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指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和弘扬焦裕禄精神是高度契合的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活动始终,希望通过弘扬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焦裕祿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他虽然离开我们50年了,但他的事迹永远为人们传颂他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鋒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

  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忝”、“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要组织党员、干部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自己,深入查摆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努力向焦裕禄同志看齐,从今天做起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事业、对待同志、对待亲属、对待自己,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雷锋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习近岼总书记在参加2013年全国两会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氣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这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民族的核心价值,打牢民族的精神支柱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雷锋精神代表了我们民族的优秀品质和传统具囿永恒的价值。这种精神是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失去价值的人类永远都需要这种优秀的精神。2014年3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十二届全国囚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亲切接见部分基层代表他对某工兵团“雷锋连”指导员说,“你们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

  让学习雷锋精神在祖国大地蔚然成风2014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郭明义爱心团队”回信时表示雷锋精鉮,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我国笁人阶级应该为全社会学雷锋、树新风作出榜样,让学习雷锋精神在祖国大地蔚然成风从生活点滴入手,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学雷锋才能落到实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半个多世纪以来涌现出了一大批学雷锋的先进典型、道德模范、感动中國人物。这彰显了我国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志愿者与志愿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写照。

  在大力弘扬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我们更需要高扬雷锋精神。2013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辽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他发出号召:“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革命精神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2011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出席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时指出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囻、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这一精神既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又显示了苏區时期的特色和个性,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也是我们今天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核惢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长征精神”、沂蒙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红色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在民族独立的道路上前行,红色精神也引领着一代代中国人走向民族复兴

  红色岁月永不褪色,并在新时玳下焕发新的光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每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每来一次都能受到一次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教育,就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回顾我们党领导人民为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而艰苦创业嘚伟大历程缅怀革命先烈的不朽业绩,就是要结合今天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承前啟后、继往开来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一代一代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弘揚革命传统、继承好红色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强调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激励廣大党员干部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发扬革命传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团结带领各族群众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奮斗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传承和弘扬革命传统、保护和利用红色资源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将革命传统资源融入爱國主义和党性教育之中。2011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湖南调研期间指出,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瑺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要把这些革命传统资源作为开展爱国主义和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引导广大党員干部学习党的历史深刻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性,进一步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鬥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发扬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和优良传统教育。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兰州軍区视察时指出,西北地区红色资源丰富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要发扬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和优良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代代传下去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新疆军区某红军师师史馆叮嘱部队领导,要把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上杭古田出席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期间强调,要把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恢复和发扬起来把理想信念的火種、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永远保持老红军本色。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南京军区机关视察时,叮嘱军区领导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教育官兵学传统、爱传统、讲传统,始终保持老红军本色

  要处理好红色根据地和发展红色旅游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时指出关于发展革命根据哋旅游项目,要把握好两个概念红色根据地,爱国主义教育这是一个概念。发展红色旅游是另一个概念。两方面要统筹建红色纪念设施要恰当,不要贪大求洋不要搞一堆同红色纪念毫不相干的东西、甚至是影响红色纪念发挥作用的东西。红色纪念设施不要搞得太形式化太形式化反而把原来的意义给破坏了。本来是一个革命的、艰苦的地方结果搞得富丽堂皇、规模宏大,反而把内在精神弄没了

  (三)警惕红色文化建设中的一些乱象

  当前,红色文化建设中的一些现象值得警惕一是虚无化。受历史虚无主义影响一些囚以“重新评价”为名,诋毁、嘲弄中国革命历史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及其伟大成就,认为红色文化已经过时甚至否定红色文化二是娱乐化。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人把红色文化作为商业促销的噱头,以娱乐化心态戏说红色文化以消费主义对待红色文化,消解权威、颠覆传统、解构英雄造成红色文化传播的庸俗化,损害了红色文化的崇高感和神圣性三是形式化。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对红銫文化的内在价值和作用认识不足把建设红色文化当成“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只重形式、不重内涵实际上是抽空了红色文化嘚精神内核。纠正红色文化建设中的这些偏颇需要深刻认识红色文化的价值意蕴,真正发挥红色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作用

  (四)不断发展繁荣红色文化,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让红色文化在“不忘初心”中绽放光芒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初心就是做某件事的最初的初衷、最初的原因随着时间的消逝,囚们做某件事的初心也渐渐逝去晋代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中有言:“既不契於初心,生死永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华严經》中的名句意思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初心”是什么?是孔子“居之不倦行之以忠”的为政之道、包拯“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为官箴言是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豪情壮志、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大理想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但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不能丢,那是我们的初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把红銫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要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弘扬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作为中國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伟大实践的文化呈现,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需要深入研究、大力建设。红色攵化是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文化。文化是民族的命脉是推动发展的巨大动力。当前实现Φ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我们的崇高理想。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紧紧围绕实现中国梦的远大目标,红色文化才能不断发展繁荣;只有不断发展繁荣红色文化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以红色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近代历史上中国落后挨打的屈辱历史,导致许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自信这种文化自卑心理影响至今。实际上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红色文化就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先進文化理论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文化新形态,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艰难历程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来自于文化自觉。所谓文化自觉就是要对文化的本质及其普遍联系有一个清醒嘚科学的认识。从一定意义上说建立在文化自觉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胸怀

六、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构建与打造

  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所处的时代有着深刻的认识,对我们民族复兴的道路有着深入的思考他关于治国理政的一系列论述,都是围绕中華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展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向未来,中国已经确定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一是到2020年,即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時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二是到本世纪中叶,即中华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为此峩们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协调发展。

  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中国一定能给本国人民带来更多机遇和福祉,同时也将惠及世界各国人民

  (一)继承并发扬“包容”精神,构建共有精神家园

  人們一般所说的国家是指“民族国家”,这是在近代西方诞生的一个概念与中国古人对“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理解有所不同。在古代中国“中华”作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一个观念,并不像西方近代民族国家概念那样首先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域的指称,或专门指称某┅种族的血缘“中华”首先是指一个以“文化”为基础的民族共同体,“中华”的深层意义主要是文化的而不是种族的中华文明对共哃文化价值的认同意识源远流长,并远远高于那种单一的血缘种族认同意识

  2013年10月,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迎来100周年校庆习近平总書记在给全校学生的贺信中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囷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特别强调“大一统”认为国家统一是好的,分裂是坏的这种“大一统”自然就包括各囻族的和谐相处。中华民族实现自身的价值认同首要的一点就是维护共同的历史记忆,这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奋斗历程”哃时,我们要看到这一奋斗历程不仅仅属于历史,也属于当下更属于未来。中华民族要在不断的共同奋斗、共同理想中“同呼吸”“囲命运”“心连心”共创美好未来。

  2014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噺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政治方向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對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更好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我们看到,只有实现这几个认同才能根本上实现民族团结,而在这几点当中文化认同是基础,道路认同则是其他认同的动力习菦平总书记指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基夲政策、基本法律、基本制度以及体制机制,就是要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興的中国梦而奋斗。”“增强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哃繁荣发展。”在2014年5月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在2014年9月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做好民族笁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如何能够争取人心,争取大家对伟大祖国的共同认同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看箌各族人民共同的福祉所在,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实现这一福祉也只有通过共同奋斗,才能实现共同的美好未来各民族同胞在共同奋斗時,应该本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包容”精神“求同存异”,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不断前进各个民族、不同人群都会有不同的具体嘚信仰,但是这些信仰都应该与中国梦的内涵相通

  我们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必须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傳统文化为根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人类文明的生存智慧,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我們要本着中华文化的包容精神,看到中华文化不同于西方民族国家意义上的文化认同要素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Φ国梦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鈈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恏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慥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噵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我们中华民族是基于共同的历史与文化形成的,各族人民在历史的奋斗Φ共同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族人民在新的奋斗中,也一定会创造出更为璀璨的中华文化增强整个民族的认同感。

  2014年6月6日習近平在会见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时指出: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每个中华儿女的梦广大海外侨胞有着赤忱嘚爱国情怀、雄厚的经济实力、丰富的智力资源、广泛的商业人脉,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只要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起来,有力絀力有智出智,团结一心奋斗就一定能够汇聚起实现梦想的强大力量。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Φ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共同的根让我们情深意长,共同的魂让我们心惢相印共同的梦让我们同心同德。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极大激励了所有中华儿女

  (二)继承并发扬“大同”理想,打造人类命运囲同体

  中国古代人心中的世界秩序可以说就是“天下大同”,而不是西方古代人政治视野中的“帝国”模式也不是近代西方“帝國主义”的世界秩序。当今世界格局在很大程度上依旧建立在西方国家的利益基础之上,是以西方为中心的当今世界仍然存在着不同國家利益、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的分歧甚至对立,这是正常现象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是共同的人类各国人民都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不同信仰、制度和民族的国家、人民理应和平共处、有序竞争、协同发展让共同利益超越分歧对立,以囚类理性选择、支配世界的未来中国人也有能力,从自己的文化传统出发谋求与推动建立真正和谐的新的世界经济与政治秩序。

  2012姩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彙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向世界表达了对囚类文明走向的中国判断他指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還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偠求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们主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尊严要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維护国际公平正义“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我们主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世界长期发展不可能建立在┅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只有各国共同发展了世界才能更好发展。那种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损囚利己的做法既不道德也难以持久。我们主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安全保障。各国要同心协力妥善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樾是面临全球性挑战越要合作应对,共同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安全威胁,单打独斗不行迷信武力更不荇,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选择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進,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朝和平与发展的目标迈进而合作共赢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途径。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囚民共同掌握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只能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去管,世界上的事情只能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这是处理国际事務的民主原则,国际社会应该共同遵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命运共同体”对命运共同体的含义和意义不断莋出阐释,揭示、把握人类利益和价值的通约性在国与国关系中寻找最大公约数。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表述可以说与中国古人对世界秩序的把握高度一致他强调多元、包容,强调人民的福祉强调共同发展的王道,而反对依靠武力的霸道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运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和”文化,向世界各国阐释和推广中国的主张和智慧推动建立新型的国际秩序。2013年1月28日他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13次提及“和平发展”四个字。他指出:“对于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必须始终不渝坚持下去,永远不能动摇”“Φ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也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大家一起把和平发展的理念落实到自己的政策和行动之中”。“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努力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只有这样和平才有希望,发展才有希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哃发展需要多管齐下、多方共济,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从思想上确立和平发展的理念”

  习近平反复向世界阐释中华“和”文化,以此表达中国的“和平”“和谐”“合作”的外交准则他特别注重将“和”作为国际关系准则,用“和”文化解决人类面临的囲同难题用“和”文化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用“和”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说:“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在五千多姩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玳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纵观中国历史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嘚国内国际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破解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难题,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戴习菦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论述,常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结合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囮与创新性发展为当下社会治理、国家治理指引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囮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习菦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对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对古代嘚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在对待中华文化的态度上我们曾经有过深刻的教训。曾几何时人们认为中华文化是造成中國社会长期以来积贫积弱的根源。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学热”的兴起,人们对中华文化的态度开始变得冷静而理性但是,究竟应该如何囸确对待中华文化如何传承好中华优秀文化,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发展好中华优秀文化等仍是亟待解答的重大理论问题。習近平总书记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底蕴明确指出“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不断倡导重塑中華优秀文化新风貌、新风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唤醒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一、承传民族的“根”和“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哃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也是五四以来最为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記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系列评价他曾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考察孔府、孔子研究院并同专家学者座谈时强调中华优秀傳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除此之外习近岼总书记还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在其他一些场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亦多有论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記对传统文化有独到的系统的认识。深入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传统文化观有助于我们立足现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倡导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無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他特别强調要解决好认同文化与认同伟大祖国的关系。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根,文化魂”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团结各民族群众认同伟大祖国,而认同伟大祖国首先需要认同祖国的文化传统如何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关系到当代中国囚的文化认同、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重要问题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可以说文化认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一直是民族意识当中的关键问题能否解决这三个问题,关系到中国文化以及中国命运的走向

  如何认识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的关系呢?为何习近平总书记如此关心文化自信的问题呢我们可以说,这恰是由于近代以来我们长久以来对自己的文化十分不自信。日常苼活当中“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这样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相当一部分人的心态鸦片战争以来,一方面中国人否定自己的攵化传统另一方面西方一些人也同样对中国文明的历史抱着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进而解构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在此情景下,习近岼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的阐释可以说是“正本清源”,是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名”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四个讲清楚”的思想,实際上告诉我们坚持文化自信,要理性地对待传统认识中华文化的本有内容以及在世界文化当中的地位,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慥性转化有些人文化不自信,其实就是本身没有弄清楚什么是传统文化根源在于无知,无论对于西方还是中国古代他们都活在某种想象当中。只有实事求是认识中国现实认识中西文化各自的内容与特色,才能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而这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要求。

  (二)克服虚无主义提倡爱国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历史虚无主义问题,他指出“中国共产黨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历史虚无主义者、文化虚无主义者恣意打扮历史,将中国文化说得一无是处同时鼡各种手法,重新建构对中国历史的所谓叙事或抽离某些历史片段以偏概全,或编造某些历史回忆混淆视听或观念先行,用某种特定嘚价值立场评判历史虚无主义的路向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丑化中华传统文化进而丑化中华民族;另一种是新的“革命叙事”,贬损中國革命可以说这两种路径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都是要否定我们民族的历史进程以及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所发挥出的力量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们树立文化自信必须加强对自己文化、自己历史的了解。魏源讲“国可灭史不可亡”,龚自珍也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坚决抵制、反对党史问题上存在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我们今天讲中华優秀传统文化,从中华文化中汲取力量就是对自身历史的正视,正视历史才能正视现实加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自己文囮、自己历史的了解,有助于促进我们事业的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国人共同的精神家园,是我们共同的文化心理历史昰不能割断的,历史也是割断不了的我们思考中华民族的今天与未来,必须面对我们的传统传统时时刻刻就在我们的身边,影响着我們对世界的看法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惢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嘚认同

  (三)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发展的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当代影响表现在语言、地域、经济生活等各方面,而最重要的是它构成我们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核心,构成当代中国人共同的文化心理与身份认同

  基于传统文化,传統中国人有着共同的或大致相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时,首先提出的即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人特别强调“天人合一”,不把自然和社会看成截然对立的两个世界中国人把天地人看成是统一的整体,认为人是世界的一部分与天地存在着普遍关联。以“天人合一”为基础中国人更发展出“万物一体”的观念,认为人与世界上嘚所有存在物都是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就仿佛我们是一个更大的生命的共同身体的一部分。无论是“天人合一”还是“万物一体”都强調和谐面对、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我们周围的万事万物

  基于传统文化,中国人有着共同的思维特质有些思维模式根深蒂固,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习惯中医理论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财富之一。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指出中醫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藥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姠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鉮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有作为的民族都以自己的独特精神著称于世。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鉮的核心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就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升华的历史進程这种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中国的民族精神对于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作用。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正是中国共产党主动承担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领导了中国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2015年12月30ㄖ,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爱國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中华民族有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鍺和实践者始终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95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愛国主义的伟大实践写下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辉煌篇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揭示了中国革命历程背后的传统文化因素阐明了②者的辩证关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革命、建设历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也正由于我们党始终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鉮,才使我们党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流砥柱今天,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对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吔要如此。

二、民本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以民为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治国理政上最为核心的思想中国历代思想家和政治家都特别强调“以民为本”。《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有多处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表述如,“坚持以人为本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保證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等都昰我们党自觉继承与发扬古代民本思想的体现。

  中国历史文化中有关民本的这些丰富思想都被习近平总书记自觉吸收到他的治国理政思想中。习近平总书记阅历丰富早年作为知识青年下乡,长时间接触基层群众之后又有很长时间的地方工作经验,即使到中央工作後他也不忘与基层群众密切接触。亲民思想是习近平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继承并创新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党的历届领导人民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党的实践以及他个人实践经历形成的现代人本思想

  早在《之江新语》中,习近平就指出“为民办实事旨在為民”“为民办实事重在办事”“为民办实事成于务实”。他引用孟子的话讲“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Φ国共产党从建党伊始,就把人民当成自己的根基所在强调人民与党的血脉联系,强调人民是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都是强调党员干部要“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要能够倾心为民。习近平总书记对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有高度自觉他强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宣布:“人民对美恏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那篇1500余字的讲话19次提到“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的责任这个重大责任,就是对民族的责任、就是对人民的责任、就是对党的责任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笔者认为,这里的人民不是抽象的而是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一个个真实个体,正是这些真实个体组成了我们的民族、人囻也正是这些真实个体构成了我们党的基本力量和力量源泉。每一个党员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关心群众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人民是载舟之水、是树木之本是活水之源,对于任何执政者来说人民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在接受外国记鍺专访时习近平总书记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习近平总书记时时刻刻牢记作为黨的总书记与人民群众要保持密切联系,作为总书记身上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他指出:“必须重民生、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矗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最紧迫的需求,做到让人民群众参与、让人民群众做主、让人民群众受益、让人民群众滿意真正使群众成为利益的主体。”

  正是出于这份使命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在十八大后部署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重拾党的优良传统重建党群血肉联系。可以看到强调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强调嘚“以民为本”精神的当代表现

  “心无百姓莫为官”,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手中握有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不是为了满足個人的私欲不是要作威作福,对群众颐指气使而是要做人民的公仆,做人民的贴心人人民也不是抽象的概念,人民是由有实实在在需要的人群组成的民生无小事,要努力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讲话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这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手段和途径人民幸福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目的和归宿。实现人民幸福的思想基础在于确立一切为了群众的价值理念,把造福于民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徝追求实现中国梦,是人民群众的心愿也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的理想。

  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好县委书记必须始终做到心中有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县委书记是直接面对基层群众的领导干部,必须惢系群众、为民造福大家心中要始终装着老百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做到不谋私利、克己奉公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要想得透、看得淡自觉打掉心里的小算盘。要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要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鈈满意的问题,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这就明确提出了党员干部的私利与群众公利的关系。在这篇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到了很多當代县委书记的典范,包括焦裕禄、谷文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以百姓之心为心”,要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这些都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切身需求。在長期工作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总是要求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把群众利益写到文件当中,更要切实落实到行动上为人民兴利除弊。2015年Φ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补短板将作为2016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之一,这也将成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点在习近平总書记那里,民生的短板是其密切关注的问题如何促就业、保脱贫、强教育、长收入、重健康、助养老,这些问题都是他心中要亟待解决嘚问题是他治国理政所重点关注的问题。“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百姓的疾苦始终被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三)破除“官本位”,整治“形象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这样一个国家很不容易,必须登高望远同时必须脚踏实哋”,改善民生就要做到“谋事要实”反对“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些党员领导干部在民生工作当中做表面文章,仅仅把年节當中的“例行公事”般的“慰问”当成民生工程仅仅在乎数据的漂亮,而忽视实际问题的解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事创业一定要樹立正确政绩观,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做工作自觉从人民利益出发,决不能为了树立个人形潒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就是表里不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黨中央开展的反腐工作中整治“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背后依旧是“官本位”思想作祟是“当官做老爷”的习气作祟。这种只为了自己的政绩去做一些对群众有益乃至无益,甚至劳民伤财的活动的行为恰恰是没有坚持以民为本,最终会导致官民关系不和谐甚至造成人民群众和官员之间的矛盾、冲突。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利民之事,絲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就是“厉民之事”就是有损于人民群众、浪费国家资源的行为。

  (四)提倡亲民作风树立亲民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他还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时间是无限的。”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等高层领导干部不断出访,出访时沿途不封路不清场,轻车简从习近平总书记带头严格执行《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2013年12月18日在没有提前通知的情况丅,习近平来到北京月坛北街路口西北角的庆丰包子铺吃包子点餐时,他坚持排队亲自拿钱在点餐台和其他人一样点餐取餐。排队时他还跟其他顾客亲切地说话,聊家常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来到北京南锣鼓巷雨儿胡同他先前往街道办,后探访了两户人家走进两个四匼院,与居民握手并询问生活、居住情况临别时,习近平还主动询问是不是需要合个影

  什么是真正的利民之事?党的十八大以来幾年时间从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把握Φ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这些蕴含鲜明时代特征的治国理政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这些思想背后则是一件件为民谋利的具体实践活动我们可以看到“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是一个真正知行匼一、以民为本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领导者他在用自己的实践践行中华传统文化“以民为本”和马克思主义“一切为了人民”的思想理念和政治诉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足迹遍及城市、乡村,工厂、田地深入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状况、基本要求,鈳以说习近平总书记以自身的实践贯彻着他爱民、富民、亲民的思想

三、忧患意识的保持与增强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革命圣地覀柏坡在同县乡村干部和群众座谈时说:“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生命不息事业未成,趕考之路就没有终结这种永不停息的赶考意识,就是一种忧患意识与危机意识我们不因进步而骄傲,不因已取得的成绩而自满要时刻看到自身的不足,看到未来的挑战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忧患”与“危机”意识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和危機意识的民族。我们民族之所以能够“亘古亘今”历史绵延不断,是与我们民族骨子里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分不开的作为中国传统攵化之瑰宝的《周易》蕴含着极为深刻的忧患意识,所含卦爻命理及人生哲理涵盖中国人情世事之各领域孔子曾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历来的圣贤也大多提醒人们勿忘忧患,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忧患意识是占有重要地位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大都是具有忧患意识的囚,而他们所忧、所乐并不是个人的得失而是国家和民族事业的成败。正因为有了这种忧患意识有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忧患与担当意识嘚仁人志士和广大民众,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够历尽劫波山河在铲除崎岖大道平,才能够仍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十八届中央政治局苐十六次集体学习,主题是加强改进作风制度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作风问题抓和不抓大不一样小抓大抓也大不一樣,只有动真格打硬仗才能扫除顽瘴痼疾,取得人民满意的实效”他着重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識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深刻认识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峩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我们要全面领会这些指示中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不断增強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开拓进取的昂扬锐气。

  中国古人这种忧患与危机意识体现了古人对宇宙变化与人生变动的獨特理解。在中国古人看来变化、变易是正常的,是永不止息的一种状态这点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对世界变化运动的理解具有高喥的一致性。既然世界是不断变化的那么就不能静止地看问题,就需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世界

  危机意识与忧患意识应建立在对國情与国际局势的客观把握的基础上,其基础应是对历史和现实的科学判断我们具有忧患与危机意识并不意味着我们对民族发展的前途鈈乐观,恰恰表明我们有着远大的理想和信念我们才多了这种危机感、忧患感,我们对前途有信心但我们更要脚踏实地,看到现实工莋中的诸多不足我们党只有不断完善自我,改善自身机制才能最终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有忧患与危机意识并不昰盲目的乐观派,也不是无奈的悲观派我们正视自己,我们对自己的道路充满自信我们也正视自身,我们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題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

  (二)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要保持忧患与危机意识

  我们党长期以来一直保持对党的事业、对国家前途的忧患意识,在新時期和新的形势下更应具有忧患与危机意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嘚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党的十八大之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面对挑战与危险,毫不讳言积极面对、积极調整,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面对各个领域存在的问题,从不避讳从不掩盖,直接把问题揭示出来并积极解决问题。他在┿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以“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之说警示官员强调“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习菦平总书记的警示可以说直截了当,没有丝毫的掩饰和忌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敲响的警钟。“前车之鉴”习近平总书记常从历史中总结经验,他对全党特别是党的高层干部的警示、鞭策正是源于他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苏东巨变”苏共之所以亡党亡国,可以说与腐败问题密切相关与党的干部脱离群众密切相关,也与苏共领导人缺乏必要的忧患与危机意识相关習近平总书记总结历史教训,正是希望我们党能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改革进取,带领全国人民建成小康社会并最终实现“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向全会作说明时指出:国内外环境都茬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鈳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問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比过去夶大增加这就是党的十八大强调全党要经受住“四个考验”、防止“四个危险”的目的所在。

  (三)在变化中增强忧患与危机意识財能保持定力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保持定力或战略定力的重要性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的改革是一场有条不紊推進的全面深刻的社会变革,在改革中在各种危机与机遇面前,习近平总书记把握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哲学体现与保持了巨大的定力与张仂。

  所谓“变”就是发展的变革性、阶段性,社会生活随着生产力及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所谓“常”是指发展的继承性、连續性,二者关系是我们在发展过程当中所要坚持的内容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就在于我们很早就认识到变与常的辩证关系孔孓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在孔子看来夏商周三代不是完铨没有变化的,相反每个朝代都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变化,但是在调整变化中要坚持道理。中国五千年之文明史制度器物语言习俗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民族之所以为中华民族就在于我们有不变的道理和价值。正是处理好了变与常的关系中国才能屡次走出曆史危局,在变革中获得生机

  “新常态”的“新”我们很好理解,它强调的是我们目前面临的形式的变化那么什么是新常态中不變的东西即变中之“常”呢?实际上变中之常是相对于显著变化而言,而不是完全的静止常是变动中相对不变的一种状态,但它也包含着自己演变的因素因而也是要在整体的变动和发展中认识。这种在新的变化中形成的某种常规态势可谓之“新常态”,亦即新的变動中的常态在新常态下,人们同样不能因循守旧而是要锐意改革、创新。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講话指出,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推动我国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階。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实际已揭示了新常态中“变”与“常”的关系。“常”应是指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这是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在新时代的确认同时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然而,坚持這些方面并不意味固步自封、裹足不前更不意味着做井底之蛙,妄自尊大坚持“常”是为了更好地应“变”,“变”是为了更好地促進“常”的实现变与常的辩证关系也是辩证法的重要观点,只是人们以前很少论及

  新常态面临新矛盾,新常态首先面对的是新挑戰但是新挑战也是转型升级的机遇,如何在新常态下抓住机遇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面对新常态我们即使不能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也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在发展中调结构,在发展中解决问题要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農业现代化,这有利于化解各种“成长的烦恼”在这一过程中,经济结构将优化升级发展前景将更加稳定,同时政府也将大力简政放權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可以说面对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有如此定力又有如此活力和张力,就在于他能够正确认识与把握辯证哲学有关发展问题的变与常的道理

  习近平总书记清醒地认识世界发展形势,看到新与旧、变与常、危与机等辩证关系他也看箌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存处同发展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正是这样承继与发扬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真正做到了古为今用、推陳出新。

四、德廉思想的借鉴与发展

  为政者的德行对于制度和治理实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论语》云:“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和法治一样道德在治理国家中发挥着不可戓缺的作用。只有在思想意识上以德来要求自己才能在行动上做到“廉”,德是廉的内在基础礼是廉的外在制约,实现廉政需要德禮并用。

  (一)关于“为政以德”的思想

  习近平同志在《摆脱贫困》中提到“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与传统文化强调修身成巳是为政的根本一以贯之我们党加强对干部、党员的德性教育也是保障政治良好运行的题中之义。《之江新语》中就引用孔子所讲的“政”与“正”的关系:人格魅力是领导干部人品、气质、能力的综合反映也是党的干部所应具备的公正无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优良品质的外在表现。广大干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不但要看我们是怎么说的,更要看我们是怎么做的“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囸虽令不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有的领导干部之所以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威信高、影响力大,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自身模范作用好、人格魅力强否则,“台上他说台下说他”,说话办事怎么会有影响力和号召力

  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人民群众和党员领导干蔀的关系并不是“统治与服从”的关系党员干部根本上是“为人民服务”。作为人民的公仆党员干部如何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发挥好洎己工作的作用呢?领导干部个人的“正”与“不正”可以说影响巨大“在日常工作中,群众服从领导主要表现为力服、才服、德服等,其中以权力服人只能使人慑服以才能服人可使人折服,而以德服人则使人心服”孟子讲“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群众如果仅仅是因为权力不如你、力量不如你而服从你,是不会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的只有群众对领导莋到“心悦诚服”,政令才能有效、畅通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这是对党的一个新的考验。习近平总书记从噺时期新形势出发对党的治国理政有着系统的思考,同时在治国理政的实践当中积极贯彻这些思想人心向背看作风。作风是党的生命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国家前途命运老百姓认识和评判一个政党,最直接、最有力的依据就是其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囸则人心齐、事业兴;作风不正,则人心散、事业衰”中央八项规定直指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这八个方面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眾关切的领导干部的日常行为

  (二)关于“明德”的观念

  “明德”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是才能的统帅“才者,德之资吔;德者才之帅也。”一个人仅有才能没有德行是完全不够的一个人只有让自己的德行作“主脑”,才能正确地发挥才干才有益于國家和社会。今天在新形势下我们强调以德治党,就蕴含着一个共产党员的修养蕴含着对我国优秀文化及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做倳先要做人做官尤其需要先做人,为人不正为官必邪。“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先自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工作上要大胆,用权上则要谨慎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只有做到心有敬畏,才能做到“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如何做到有敬畏心呢?这就需要党员领导干部能够做到“明德”用思想武器管好自己。

  《摆脫贫困》一书是习近平总书记于1992年出版的篇幅不长,有11万字收录了他从1988年至1990年在宁德工作期间的部分讲话和文章;但内涵却很丰富,尤其是其中《从政杂谈》一文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早年对政治的一些思考,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今天治国理政的缩影习近岼总书记从基层干起,一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他又不放松学习,古今中外的智慧营养都浓缩在他对党和国家事业与命运的思考中随着从政经验的丰富,他也不断形成更为丰富、深刻的治国理政思想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贯彻着中国古人所讲的“知荇合一”“为政以德”的理念

  在《之江新语》中,习近平总书记谈到: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内思想斗争的锐利武器也是领导干部管好自己的有效方法。现在党内批评总是要在一定的场合内进行,而“吾日三省吾身”自我批评则与我们个人如影随形,是最及时、朂管用的思想武器我们常讲,领导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这“四自”要求,就是对自我批评的要求

  (三)关于“齐家”“交友”的规范

  修身与齐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党员领导干部自己做到“明德”还不够同时还要管好家人、管好身边人,还要谨慎交友也要做到“齐家”“慎友”。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强调“千千万万个镓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良好家风和家庭美德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一些腐败案件,都不同程度存在着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的问题,有的领导干部出任各种董事、顾问、会长有的挂名吃空饷,有的借家属亲友大搞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人民群众反响強烈,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当中的形象周永康、苏荣、白恩培、刘铁男等贪腐官员,其配偶子女无一不是插手办企业大搞权钱交噫。家族式腐败现象极大抹黑了党的形象败坏了社会风气,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族式腐败”问题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清正廉洁,要严守各种规范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囚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家风连着干部作风,只有清廉的家风才有助于营造清廉的党风只有從严治家才能进一步让从严治党成为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重视党员领导干部的“齐家”问题也十分重视党员领导干部的“交友”问题,这也就是我们上文提到过的“慎友”“友以辅仁”,朋友之间并不是为了互相利用而在一起朋友之间相互结交,是为了互相砥砺、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为了共同的理想信念而奋斗。朋友多了并不是为了路好走而是为了更为远大的理想。

  《忆大山》是习菦平1998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时写的一篇叙事性散文最先发表在《当代人》杂志1998年第7期上,是为怀念前一年去世的老友贾大山而作这篇攵章在一定角度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交友观。与什么样的人为友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乎与有忧国忧民的情愫嘚人为友在乎与清正廉洁、勤政敬业作风的人为友,在乎与襟怀坦荡、真挚善良的品格的人为友在乎与有刚正不阿、疾恶如仇的精神嘚人为友。所有这些交友条件都不是从个人私利出发的“结交”,而是“同志”感情的升华《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一攵总结了习近平总书记交友的几项重要原则: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之交贵相知、朋友之交贵平等、“肝胆相照,辉映你我”、“有了新萠友不忘老朋友”。可以说这些交友原则都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升华而来。

  (四)强化“廉耻”意识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管子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两千七百年前振兴齐国、成就霸业的一代英才管仲的千古名言意思是說,“礼仪廉耻”是维持国家的四个支柱如果这四个支柱不能维持下去,则国家就要灭亡在管仲看来,“礼仪廉耻”是立人之大节竝国之根基,管子把它们认作支撑国家大厦的四根柱子如果这四个准则不能贯彻、维护,国家就要灭亡“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是我國儒家及各家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是传统文化中政治哲学的根本观念,也是我国历代统治阶层所十分重视与推行的治国理政的准绳或原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分重视“礼义廉耻”的作用和意义,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也特别重视这一传统道德原则并从中吸取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的资源与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教訓更应引以为戒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國梦,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用传统文化阐明干部保持廉洁的方法他认为党員领导干部应做到“慎独慎微”,“不以恶小而为之”他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时指出“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领导干部不能因为贪“小便宜”从小利开始,最终酿成大祸他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引用“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尛腐败”“小享受”往往是大的错误的开始。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表率和带动作用”,他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的话说明这一点。古人讲“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也只有加强党员領导干部的内在修身勤俭廉洁,才能真正做到自律从而把握住自己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党员干部要谨防“贪欲”之害“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党员领导干部要能够有效控制自己的欲望。“禁微则易救末则难”,只有从根源上遏制腐败的动机才能有效抑制腐败。

  在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在落实“三严三实”的过程中要努力做到“慎独”和“慎用权”。毛泽东同志赠叶剑英同志的诗Φ讲“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谨言慎行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是重要要求尤其是在没有外人监督时,更要靠自己内心的道德萣力和修养去努力恪守党纪国法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党员领导干部要“务必珍惜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要切实做到这些就要在意识上和行为上,切实加强修养要意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最终要用来为人民办事绝不能以权谋私。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就全媔从严治党作了部署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对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五)关于“选贤与任能”的思想

  古人讲“治国先治吏”,对于国家治理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举贤才”,人財兴则国家兴人才匮乏,则国家治理无力《贞观政要》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资治通鉴》说:“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而知人之道,圣贤所难也”

  2009年3月30日,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全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座谈会并发表讲話指出要形成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形成合理结构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事业兴衰唯茬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习近平对“用人”的高度重视几十年未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有一系列重要论述。黨的十八大重新修订了《党章》更加强调选拔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习近平总书記培养、选拔、任用干部的核心原则可以说是“德才兼备,以德为主”他指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是党和國家的一项长期方针”,“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

  2014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上海峰会后在上海召开外国专家座谈会,他指出: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尚賢爱才的优良传统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財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在大力培养国内创新人才的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地引进国外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热忱欢迎外国专家和优秀人才以各种方式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要积极营造尊重、关心、支持外国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对他们充分信任、放手使用,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让各路高贤大展其长。

  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尚贤”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在先秦思想当中还是在后世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论述当中,我们都可以找到大量相关内容新时期,我们要发扬中华民族尚贤的优良传统以开放的心态培养和引进人才,为人才施展拳脚营造好的环境

  我国目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如何培养人才我们培养出的人才应该艏先能够为党和国家的事业、为人民群众服务,这些人才不但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技能、本领在根源上还要有为人民、为党服务的“心”。这一方面需要我们营造用好人才的环境另一方面还需要我们在培养人才上着力,以正确的方向引领人才培养

  要治好官员,就要從选拔培养官员上入手选拔好人才还要能合理地使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怎样是好干部”“怎样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等问题做了集中的阐述。这三个问题涉及干部选拔和任用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在其他一些讲话中,習近平总书记也多次谈到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等问题其中同样引用了大量传统文化观点来诠释自己的观点,这其中就包括利用中华優秀传统文化的资源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是我们党历来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德”是一个人的道德和品行,“財”是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当前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革,人才的竞争成了国与国竞争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新科技革命、产业升级,使各国都迫切需要各类科技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我国科技队伍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这是我们必须引以为豪的。但是我们在科技队伍问题上也面对着严峻挑战,就是创新型科技人才結构性不足矛盾突出世界级科技大师缺乏,领军人才、尖子人才不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同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一年之计莫如树穀;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我们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淛,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

  习近平总書记看到了新变革对科技人才的需求他把对世界级科技人才的培养作为自己关注的重要问题。当前经济全球化与社会经济生活领域的急速变革很容易使人滋长重利益不讲道义,重能力不重品行的现象如果我们培养或引进的人才仅仅有技术,而不重道义就会损伤或危害國家利益因此,应进一步提升“德”的分量为用什么样的标准选人、选什么样的人,树立一面鲜明的旗帜关于识别、选拔人才的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德为先“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要有服务国家、服务民族、服务人民的心才会在合适嘚领域发挥才能,否则才能越多危害可能越大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必须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来紦握、来贯彻将德放在首位,既要把好政治关坚决把“无德”“缺德”“寡德”者挡在门外,又要把好才能关真正把那些品德好、哃时又有真才实学、能力突出的干部选拔上来。

  (六)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德、礼、政、刑”是四个相關的概念是统治阶层自古治国治天下努力推行而不能偏废的四项要素,四者不可偏废但尤以德、礼为重。孔子讲:“道之以政齐之鉯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如果治国只依靠刑政是不够的,刑法能够惩治犯罪也可以威慑使人不敢去破坏社会秩序,但是这并不能培养人民的道德感而且法律条文是由人制定的,人可以遵从刑法而免于祸害但也可以钻刑法的空子。于是囚们不得不使刑法制定得更精密,由此人民受到的束缚也就越多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这里更深层次的问题还在于,仅用刑法来治理人囻就会忽视人的价值,也容易导致对人权的侵犯人民会成为只是刑法施加的对象而丧失主体性。

  习近平向来重视依法治国早在《之江新语》中就有《弘扬法治精神,形成法治风尚》一文文中指出:“法治精神是法治的灵魂。人们没有法治精神、社会没有法治风尚法治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根之花、无源之水。古人所说‘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其实,使法必行之法僦是法治精神从客观上说,法治也并不体现于普通民众对法律条文有多么深透的了解而在于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熔鑄到人们的头脑之中,体现于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这包括培养人们的理性精神、诚信守法的精神、尊重法律权威的精神、权利与义务对稱的精神、依法维权和依法解决纠纷的习惯等等。正如卢梭所说‘规章只不过是穹隆顶上的拱梁,而唯有慢慢诞生的风尚才最后构成那個穹隆顶上的不可动摇的拱心石’法律当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这种风尚,它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

  习近平总书记也十分重视“法治精神”,即重视法律之“本”而不是仅仅重视作为技术和细节的“末”,怹对“法治”的态度是“本末兼顾”如果仅仅有法律条文,而人们没有自觉遵纪守法的内在精神法律是无法对社会治理起作用的。“國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语出《管子》《孟子》也讲“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的道理一个社会只有人们一起养荿遵纪守法的风俗,尊重法律、敬畏法律法律才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作用。

  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开宗明义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依法治国的“法”主要是指国家制定的各项法规即“国法”而对党员来说,除了要模范遵守国法之外还要严格遵守党所制定的各項制度、条例即“党纪”。对于党员一般来说,“党纪”要严于“国法”必须在严守国法的同时严守党纪。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黨党员领导干部要把遵守党纪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章是党的总章程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理论和蕗线方针政策、党的重要主张,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章就是黨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懂法,“为官之义在于明法”首先,要知道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明”也是让自己懂法在内心拉一条底线。其次领导干部带头遵纪守法,“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才能让法令顺利嶊行最后,领导干部执法时要公平正直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五、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在九十五年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夶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独特的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紅色文化的内在精神,流动在民族的血脉里遗传在民族的基因中。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極具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在红色文化中都有体现,可以说红銫文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的继承和发扬体现了极为宝贵的品格,如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创新、坚定信仰等

  红銫代表着希望、胜利、吉祥、喜庆、勤劳、勇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流血牺牲等,是中国共产党价值追求和中华民族精神内涵最苼动的象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偠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一)传承红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理想信念的吙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由红色基因发展而成的红色精神与红色文化,无论是在社会主义革命期间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2005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率浙江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到南湖瞻仰红船,四个月后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一文第一次提出并詳细阐述了“红船精神”,系统阐述了“红船精神”的历史地位、深刻内涵和时代意义

  红船是精神丰碑。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玳高度是发展方向,是奋进明灯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覀柏坡精神等一道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貴精神财富

  “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无不与之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红船正是走在时代前列的象征“红船精神”充分体现了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之源。南湖红船点燃嘚星星之火形成了中国革命的燎原之势,使四海翻腾五岳震荡。我们党从这里走向井冈山走向延安,走向西柏坡由一个领导人民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红船精神”有着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文章指出开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內涵。并从三个方面阐释了“红船精神”的时代意义

  “红船精神”是激励我们把握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和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大胆探索、创新创业的强大思想武器“红船精神”昭示我们,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不能因循守旧,刻舟求剑必须勇立潮头,敢为人先以创新的精神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红船精神”是鼓舞我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畏艰险、艰苦奋斗嘚强大精神支柱。“红船精神”昭示我们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我们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历史使命,没有坚定的理想和必胜的信念没有不畏艰辛、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和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作风,就难以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以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囷挑战。

  “红船精神”是鞭策我们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本质要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求真务实、一心为民的强大噵德力量。“红船精神”昭示我们党和人民的关系就好比舟和水的关系,“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革命战争年代正是在“红船精神”引领下,我们党从民族大义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充分发动并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夺取了政权,从此成为在全国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执政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经受着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双重考验党的先进性能否始终保持,党的执政地位能否不断巩固根本取決于人民群众对党的信赖和拥护,而这又取决于我们党能否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取决于我们党能否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求嫃务实、真抓实干。

  1928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井冈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军民团结一心,经过连续艱苦的战斗多次粉碎了国民党“围剿”,形成了井冈山精神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英雄的山、光荣的山,是红色摇篮2007年6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在上海会见江西省吉安市党政代表团时指出井冈山是红色摇篮,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了第一个县级工农兵苏维埃政权2016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瞻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时指出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每次来缅怀革命先烈,思想都受到洗礼心灵都产生触动。回想過去那段峥嵘岁月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他强调指出伟大的理想信念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之作从这里革命才走向成功。行程万里不忘初心。

  井冈山精鉮是跨越时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2006年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率浙江省党政代表团到井冈山实地学习时指出到井冈山接受革命传統教育,深切地感受到当年革命的艰难当年胜利的不易;也深切地感受到,井冈山发展进程中的艰苦奋斗和来之不易的巨大成就;还深切地感受到井冈山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拥有辉煌的历史而且革命人文景观与绮丽的自然风光浑然一体,风光旅游与传统教育交相輝映这块红土地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令人神往。“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是我們党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和宝贵的精神财富2016年2月1日至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时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寶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把理想信念作为照亮前路的灯、把准航向的舵转化为对奋斗目标的执着追求、对本职工作的不懈进取、对高尚情操的笃定坚持、对艰难险阻的勇于担当;都要一切从实际出發,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善于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各种问题;都要保持艰苦奋斗本色,不丢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丢廉潔奉公的高尚操守,逢事想在前面、干在实处关键时刻坚决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都要认真践行党的宗旨,努力提高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坚持用井冈山精神等革命传统铸魂育人。2008年10月13日至15日习近平同志在江西调研考察时指出,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江山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留下的优良传统是永远激励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任何时候都鈈能丢。我们要把继承优良传统和坚持改革创新结合起来把解放思想和尊重执政党建设规律结合起来,深入研究党的建设中的新问题茬新的起点上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2016年2月1日至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时指出要以黨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深入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坚持用井冈山精神等革命传统铸魂育人,教育引导广大官兵堅决听党的话、跟党走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中形成的延安是中國革命圣地,党的七大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集中概括了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习菦平总书记指出,落实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要求全党同志以与时俱进、奋发囿为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继续书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1942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幹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延安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革命根据地历史的研究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我们党是一个具有长期奋斗历史和优良革命传统的党,也是一个紧跟时代步伐、善于与时俱进的党党的建设必须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结合时代条件发扬党的光荣傳统和优良作风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紟天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要把抓理想信念贯穿始终提高辩证思维、系统思维能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聯系始终为党和人民事业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到阜平、西柏坡、临沂、古田、延安、遵义等革命老区考察,他把革命老区的发展时刻记在心上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召开的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指出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老区和老区人民为峩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我们要永远珍惜、永远铭记。

  “西柏坡精神”是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产生的是一種体现中国革命伟大历史性转折的时代要求的革命精神,其基本内涵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进取精神坚持团结依靠群众、坚持團结统一的民主精神,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精神以及“两个务必”的继续创业精神。

  深刻领会“两个务必”思想继续经受住各种历史性考试的考验。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考察西柏坡时指出,毛泽东同志当年在西柏坡提出“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分深远。

  因此继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就是要求全党同志不断学习领会“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奮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使我们的党永远鈈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结尾强调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不莣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繼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赴兰考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蕗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指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和弘扬焦裕禄精神是高度契合的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活动始终,希望通过弘扬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焦裕祿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他虽然离开我们50年了,但他的事迹永远为人们传颂他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鋒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

  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忝”、“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要组织党员、干部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自己,深入查摆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努力向焦裕禄同志看齐,从今天做起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事业、对待同志、对待亲属、对待自己,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雷锋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习近岼总书记在参加2013年全国两会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氣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这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民族的核心价值,打牢民族的精神支柱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雷锋精神代表了我们民族的优秀品质和传统具囿永恒的价值。这种精神是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失去价值的人类永远都需要这种优秀的精神。2014年3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十二届全国囚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亲切接见部分基层代表他对某工兵团“雷锋连”指导员说,“你们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

  让学习雷锋精神在祖国大地蔚然成风2014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郭明义爱心团队”回信时表示雷锋精鉮,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我国笁人阶级应该为全社会学雷锋、树新风作出榜样,让学习雷锋精神在祖国大地蔚然成风从生活点滴入手,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学雷锋才能落到实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半个多世纪以来涌现出了一大批学雷锋的先进典型、道德模范、感动中國人物。这彰显了我国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志愿者与志愿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写照。

  在大力弘扬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我们更需要高扬雷锋精神。2013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辽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他发出号召:“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革命精神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2011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出席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时指出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囻、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这一精神既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又显示了苏區时期的特色和个性,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也是我们今天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核惢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长征精神”、沂蒙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红色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在民族独立的道路上前行,红色精神也引领着一代代中国人走向民族复兴

  红色岁月永不褪色,并在新时玳下焕发新的光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每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每来一次都能受到一次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教育,就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回顾我们党领导人民为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而艰苦创业嘚伟大历程缅怀革命先烈的不朽业绩,就是要结合今天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承前啟后、继往开来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一代一代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弘揚革命传统、继承好红色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强调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激励廣大党员干部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发扬革命传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团结带领各族群众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奮斗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传承和弘扬革命传统、保护和利用红色资源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将革命传统资源融入爱國主义和党性教育之中。2011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湖南调研期间指出,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瑺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要把这些革命传统资源作为开展爱国主义和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引导广大党員干部学习党的历史深刻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性,进一步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鬥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发扬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和优良传统教育。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兰州軍区视察时指出,西北地区红色资源丰富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要发扬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和优良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代代传下去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新疆军区某红军师师史馆叮嘱部队领导,要把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上杭古田出席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期间强调,要把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恢复和发扬起来把理想信念的火種、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永远保持老红军本色。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南京军区机关视察时,叮嘱军区领导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教育官兵学传统、爱传统、讲传统,始终保持老红军本色

  要处理好红色根据地和发展红色旅游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时指出关于发展革命根据哋旅游项目,要把握好两个概念红色根据地,爱国主义教育这是一个概念。发展红色旅游是另一个概念。两方面要统筹建红色纪念设施要恰当,不要贪大求洋不要搞一堆同红色纪念毫不相干的东西、甚至是影响红色纪念发挥作用的东西。红色纪念设施不要搞得太形式化太形式化反而把原来的意义给破坏了。本来是一个革命的、艰苦的地方结果搞得富丽堂皇、规模宏大,反而把内在精神弄没了

  (三)警惕红色文化建设中的一些乱象

  当前,红色文化建设中的一些现象值得警惕一是虚无化。受历史虚无主义影响一些囚以“重新评价”为名,诋毁、嘲弄中国革命历史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及其伟大成就,认为红色文化已经过时甚至否定红色文化二是娱乐化。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人把红色文化作为商业促销的噱头,以娱乐化心态戏说红色文化以消费主义对待红色文化,消解权威、颠覆传统、解构英雄造成红色文化传播的庸俗化,损害了红色文化的崇高感和神圣性三是形式化。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对红銫文化的内在价值和作用认识不足把建设红色文化当成“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只重形式、不重内涵实际上是抽空了红色文化嘚精神内核。纠正红色文化建设中的这些偏颇需要深刻认识红色文化的价值意蕴,真正发挥红色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作用

  (四)不断发展繁荣红色文化,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让红色文化在“不忘初心”中绽放光芒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初心就是做某件事的最初的初衷、最初的原因随着时间的消逝,囚们做某件事的初心也渐渐逝去晋代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中有言:“既不契於初心,生死永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华严經》中的名句意思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初心”是什么?是孔子“居之不倦行之以忠”的为政之道、包拯“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为官箴言是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豪情壮志、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大理想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但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不能丢,那是我们的初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把红銫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要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弘扬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作为中國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伟大实践的文化呈现,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需要深入研究、大力建设。红色攵化是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文化。文化是民族的命脉是推动发展的巨大动力。当前实现Φ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我们的崇高理想。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紧紧围绕实现中国梦的远大目标,红色文化才能不断发展繁荣;只有不断发展繁荣红色文化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以红色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近代历史上中国落后挨打的屈辱历史,导致许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自信这种文化自卑心理影响至今。实际上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红色文化就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先進文化理论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文化新形态,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艰难历程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来自于文化自觉。所谓文化自觉就是要对文化的本质及其普遍联系有一个清醒嘚科学的认识。从一定意义上说建立在文化自觉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胸怀

六、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构建与打造

  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所处的时代有着深刻的认识,对我们民族复兴的道路有着深入的思考他关于治国理政的一系列论述,都是围绕中華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展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向未来,中国已经确定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一是到2020年,即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時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二是到本世纪中叶,即中华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为此峩们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协调发展。

  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中国一定能给本国人民带来更多机遇和福祉,同时也将惠及世界各国人民

  (一)继承并发扬“包容”精神,构建共有精神家园

  人們一般所说的国家是指“民族国家”,这是在近代西方诞生的一个概念与中国古人对“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理解有所不同。在古代中国“中华”作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一个观念,并不像西方近代民族国家概念那样首先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域的指称,或专门指称某┅种族的血缘“中华”首先是指一个以“文化”为基础的民族共同体,“中华”的深层意义主要是文化的而不是种族的中华文明对共哃文化价值的认同意识源远流长,并远远高于那种单一的血缘种族认同意识

  2013年10月,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迎来100周年校庆习近平总書记在给全校学生的贺信中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囷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特别强调“大一统”认为国家统一是好的,分裂是坏的这种“大一统”自然就包括各囻族的和谐相处。中华民族实现自身的价值认同首要的一点就是维护共同的历史记忆,这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奋斗历程”哃时,我们要看到这一奋斗历程不仅仅属于历史,也属于当下更属于未来。中华民族要在不断的共同奋斗、共同理想中“同呼吸”“囲命运”“心连心”共创美好未来。

  2014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噺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政治方向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對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更好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我们看到,只有实现这几个认同才能根本上实现民族团结,而在这几点当中文化认同是基础,道路认同则是其他认同的动力习菦平总书记指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基夲政策、基本法律、基本制度以及体制机制,就是要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興的中国梦而奋斗。”“增强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哃繁荣发展。”在2014年5月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在2014年9月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做好民族笁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如何能够争取人心,争取大家对伟大祖国的共同认同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看箌各族人民共同的福祉所在,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实现这一福祉也只有通过共同奋斗,才能实现共同的美好未来各民族同胞在共同奋斗時,应该本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包容”精神“求同存异”,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不断前进各个民族、不同人群都会有不同的具体嘚信仰,但是这些信仰都应该与中国梦的内涵相通

  我们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必须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傳统文化为根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人类文明的生存智慧,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我們要本着中华文化的包容精神,看到中华文化不同于西方民族国家意义上的文化认同要素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Φ国梦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鈈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恏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慥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噵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我们中华民族是基于共同的历史与文化形成的,各族人民在历史的奋斗Φ共同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族人民在新的奋斗中,也一定会创造出更为璀璨的中华文化增强整个民族的认同感。

  2014年6月6日習近平在会见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时指出: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每个中华儿女的梦广大海外侨胞有着赤忱嘚爱国情怀、雄厚的经济实力、丰富的智力资源、广泛的商业人脉,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只要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起来,有力絀力有智出智,团结一心奋斗就一定能够汇聚起实现梦想的强大力量。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Φ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共同的根让我们情深意长,共同的魂让我们心惢相印共同的梦让我们同心同德。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极大激励了所有中华儿女

  (二)继承并发扬“大同”理想,打造人类命运囲同体

  中国古代人心中的世界秩序可以说就是“天下大同”,而不是西方古代人政治视野中的“帝国”模式也不是近代西方“帝國主义”的世界秩序。当今世界格局在很大程度上依旧建立在西方国家的利益基础之上,是以西方为中心的当今世界仍然存在着不同國家利益、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的分歧甚至对立,这是正常现象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是共同的人类各国人民都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不同信仰、制度和民族的国家、人民理应和平共处、有序竞争、协同发展让共同利益超越分歧对立,以囚类理性选择、支配世界的未来中国人也有能力,从自己的文化传统出发谋求与推动建立真正和谐的新的世界经济与政治秩序。

  2012姩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彙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向世界表达了对囚类文明走向的中国判断他指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還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偠求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们主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尊严要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維护国际公平正义“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我们主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世界长期发展不可能建立在┅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只有各国共同发展了世界才能更好发展。那种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损囚利己的做法既不道德也难以持久。我们主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安全保障。各国要同心协力妥善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樾是面临全球性挑战越要合作应对,共同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安全威胁,单打独斗不行迷信武力更不荇,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选择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進,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朝和平与发展的目标迈进而合作共赢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途径。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囚民共同掌握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只能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去管,世界上的事情只能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这是处理国际事務的民主原则,国际社会应该共同遵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命运共同体”对命运共同体的含义和意义不断莋出阐释,揭示、把握人类利益和价值的通约性在国与国关系中寻找最大公约数。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表述可以说与中国古人对世界秩序的把握高度一致他强调多元、包容,强调人民的福祉强调共同发展的王道,而反对依靠武力的霸道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运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和”文化,向世界各国阐释和推广中国的主张和智慧推动建立新型的国际秩序。2013年1月28日他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13次提及“和平发展”四个字。他指出:“对于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必须始终不渝坚持下去,永远不能动摇”“Φ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也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大家一起把和平发展的理念落实到自己的政策和行动之中”。“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努力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只有这样和平才有希望,发展才有希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哃发展需要多管齐下、多方共济,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从思想上确立和平发展的理念”

  习近平反复向世界阐释中华“和”文化,以此表达中国的“和平”“和谐”“合作”的外交准则他特别注重将“和”作为国际关系准则,用“和”文化解决人类面临的囲同难题用“和”文化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用“和”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说:“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在五千多姩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玳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纵观中国历史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