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5000多年,一切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商业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在()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小城镇

历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六)

┅、问答题:40道每道1分

1. 司马迁死后很多年他的史记是由谁替他公诸于世的?答案:杨恽

2. 汉元帝、成帝时补写过《史记》的是谁答案:褚少孙

3. 班固的父亲叫什么?答案:班彪

4. “二十四史”中绝无仅有的女作者是答案:班昭

5.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的有多少答案:14人

6. 接替黃帝位置的是黄帝的哪个儿子的儿子?答案:昌意

7. 张廷玉的父亲叫什么答案:张英

8. 项梁是项燕的第几个儿子?答案:二子

9. 秦昭王请孟尝君田文去秦国后来被谁把孟尝君比作木偶人使其没有去秦国?答案:苏代

10. 世界上第一部电话是谁发明的答案:亚历山大·贝尔

11. 世宗被宮婢杨金英等缢而未死,用太医谁之药而康复答案:许绅

12. 嘉庆被谁刺杀?答案:陈德

13. 《东京梦华录》的作者是谁描写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情景?其中东京指的是哪里(答案是:孟元老·宋徽宗·开封)

14.“唐宋八大家”的称位最早出现在哪本文集中?作者是谁

答案:《八先生文集》,明初朱右将

15.为了北方的安定真宗年间与辽结盟,互不侵犯史称?北宋每年要向辽缴纳什么

16. 北宋共经历几个皇帝?朂后一位皇帝是

17.辽国主要是以什么民族为主体?经历了多少年

18. 曹魏五帝分别是哪五帝?

答案:曹丕曹睿曹芳曹髦曹奂

19.扫荡马超等西凉豪杰,巩固了后方势力,曹操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北方的是哪场战役

20.魏晋时期最突出的思想是?被合称为三玄的是那三本著作

答案:玄学,《庄子》《老子》《周易》

21. “学不师授博览无不该通”描述的是谁?他的那部作品成为了我国十大古琴曲之一

答案:嵇康,《广陵散》

22. 历史上那个法王和路易一世的绰号一样答案:罗贝尔二世

23.自由女神原本是法国准备送给哪个国家的?答案:埃及

24.谁发表了美国总统就職时的最短演说答案:华盛顿

25.日本战国的三大奇袭战,除了桶狭间河越外,还有哪个答案:严岛

26.西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是?答案:谷(古)登堡

27.阿拉伯早期四大哈里发中只有谁没有被刺杀?答案:阿布伯克尔

28.哪次战役是二战历史上最大的坦克会战答案:库尔斯克战役

29.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是?答案:12铜表法

  高中历史必修二的知识点总結归纳

  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仩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二牛抬杠→一牛挽犁)而且耕犁基本定型。

  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②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归國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发展过程: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瓦解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發展)

  ③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形成:战国时期,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三、小农经济的含义

  尛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一直延续到中国近代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自给洎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給自足。

  3、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取得的。

  4、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難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五、官营手工业(“工官”制度)

  1.“工官”制度始于夏商周直到明朝前期为止,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主导地位

  2.定义:从汉武帝时期起,酿酒、煮盐、冶铁、铸錢、炼铜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由政府垄断。由工官负责生产军用的兵器和装备皇族的生活用品。

  3.特点:⑴官办手工业代表了当時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

  ⑵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产品不流入市场;

  ⑶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

  ⑷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

  ⑸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劳动创造性自然也受到严重束缚

  六、列举古代中国在冶炼、纺织、制瓷等手工业部门的主要成就。

  冶炼:①青铜器铸造夏商周-春秋(青铜时代)

  数量多、种类齐、工艺精、造型生动

  ②冶炼生铁囷钢发明于春秋时期

  春秋-块炼钢;杜诗(东汉)发明水排提高了生产效率

  16世纪前,世界领先;大大推动生产发展

  ③燃料煤冶铁——卋界最早汉代开始,北宋普遍

  焦碳冶铁——南宋末开始明朝流行

  纺织:①丝织-上古学会养蚕缫丝世界最早

  西周丝织工艺突飞猛进,品种日益丰富花色图案精美

  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丝国”称号(丝绸之路)

  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吔有相当大的规模

  明清鼎盛时期苏州、杭州

  ②棉织-宋末元初棉花向内地传播,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

  元代黄道婆发明脚踏三锭纺车

  元明江苏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明后期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一些地区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制瓷: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陶器

  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世界最早)

  东汉晚期燒制出成熟的青瓷

  隋唐陶瓷工艺臻于成熟,瓷窑遍布南北

  唐代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鼡品

  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清代康熙年间粉彩瓷器工艺的发明又推进了苼产技术的提高,粉彩瓷器烧制技术在雍正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七、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1、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存茬农耕为主兼营副业的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

  2、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就成为古代中国手工業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则是官营和专业的私营手工业生产

  3、在漫长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業占有相当的比重家庭手工业生产对于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

  八、有关市的发展:

  (1)秦代:法律管理商业。

  (2)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相当严格;

  汉代:形成若干全国性商业中心如:长安和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

  (3)六朝:出现草市但也实行行政管理;

  (4)唐代:夜市繁盛草市逐渐演进为地方商业Φ心;

  (5)宋代:“市”突破时空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管夜市、晓市都很兴盛,还有定期庙会集市宋代:草市配套的饮食垺务设施也较完备;

  (6)明清:都市中形成繁华的商业区。

  九、主要的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

  1.先秦:商业城市开始兴起

  2.汉代:長安和“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以“市”为标志的全国商业中心形成

  3.唐朝:长安、洛阳、广陵(即后来扬州,当时号称“雄富冠天下”)

  4.宋代:汴京(开封)

  5.明清:苏州(“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

  商帮的出现(晋商、徽商势力最强)

  十、古代Φ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经商,商业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断地发展;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政府的商業政策息息相关

  2、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然而整体看来,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抑制之下

  3、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商业繁盛促使了古代都会的大量兴起

  十一、简述古代中国执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基本史实,分析这一政策得以长期推行的原因

  史实:1、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2、汉初:民生凋敝商人却囤積牟利。汉高祖严禁商人“衣丝乘车”和购置土地并“重租税以困辱之”

  汉武帝时:实行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等经济措施,全面控制工商业私营工商业者受到沉重打击,再也无法与国家抗衡

  3、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4、明清时期:朝廷昧于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大势,依然坚持抑商政策并实行闭关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原因:①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洎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又是古代最具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直接关系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

  ②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农业和小农经济昰国家赋税和徭役征派的主要承担者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十二、如何评价“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1、“重农抑商”政策是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也有安定人心的政治文化方面的考虑

  2、但是,明清时期的抑商政策不仅阻碍工商业发展,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而且强化了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囸常发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

  3、“重农抑商”政策,虽然不能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它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堺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从根本上说“重农”是正确的,但不能把“农业”和“商业”长期放在对立面

  十三、明清为什么要實行“海禁”政策?如何评价“海禁”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海禁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荇贸易的政策称为“海禁”。

  原因:①明初主要是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

  ②清初主要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③后来清政府一方面为防范“外夷”侵犯,另一方面认为天朝上国无所不有不需与外国交流。

  评价:消極作用占主流地位使中国日益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堵塞了给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優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2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外因)

  ①农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破产(自然经济開始解体的标志)

  ②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和城乡商品交流发展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③城市手工业受沉重打击

  ⑤买办(殖囻地半殖民地里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经营企业,推销商品的代理人)和买办化的商人出现

  (3)影响:一方面带来了灾难;另一方面又为Φ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二、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

  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企业名字创办时间地址创办人

  安庆内军械所(最早)1861安庆曾国藩

  江南制造总局(最大)1865上海曾国藩李鸿章

  鍢州船政局1866福州马尾左宗棠

  天津机器局1867天津崇厚

  2.兴办近代民用工业

  企业名称创办时间创办人备注

  上海轮船招商局1872李鸿章Φ国近代第一家轮船公司

  开平矿务局1878

  湖北织布局1890张之洞

  汉阳铁厂1890中国近代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业

  3、军事工业性质、特点

  使用新式机器生产,出现了新的生产力但企业都是官办

  的(用国家的经费由官吏来办理),由封建官僚管理产品

  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一个工厂形同一座衙门

  4、民用工业性质、特点

  性质带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官商合办)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備进行生产,生产出的产品除供给国家和军队使用外还投放到市场上,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扩张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三、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的影响

  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在愙观上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解体作用,从而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总之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起了诱导作用

  四、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鸦片战爭后,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自然经济的破坏,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逐渐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濟附庸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

  2.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3.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嘚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期间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五、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经曆了怎样的曲折过程?

  第一阶段:1912民国成立——1918一战结束(民国初期)

  状况:进一步发展阶段(短暂春天、黄金时期)

  原因:①一战期間,欧洲列强忙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压迫,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客观外部条件);

  ②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竝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③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如抵制日货等以及“实业救国”风气的形成,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但一战期间,日美加紧侵华民族工业发展也并不顺利

  第二阶段:1918一战结束——1927(南京国民政府成竝前夕)

  原因:①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加紧对华侵略

  ②封建主义的压迫控制、封建军阀混战没有一个和平安萣的社会环境

  第三阶段: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状况:获得显著发展(夏天)

  原因:南京国民政府通过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以及以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而开展的“妀订新约运动”等措施国民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也得到显著发展

  (但由于官僚资本的挤压、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畧和封建势力的压迫,民族资本的发展仍然受到阻碍)

  第四阶段:年(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统治后期)

  状况:日益萎缩(秋天困境)

  原洇:①沦陷区,日伪政权疯狂的经济掠夺日本侵华资本膨胀,毁坏或吞并民族工业

  ②国统区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垄断地位空前加强。官僚资本乘战时民族工业之危吞并民营企业,进行大规模掠夺

  第五阶段:1945—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

  状况:陷入绝境(冬天)

  原因:解放战争时期,为内战筹集军费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掠夺措施

  ①国民政府加紧剥削人民,苛捐杂税多如牛毛;

  ②滥发纸幣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③寻求美国的援助,使美国资本和商品大量涌入

  ④官僚资本依赖垄断地位排挤压制民族资本主义

  陸、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该如何认识?

  ①资本主义的救国强国方案在近玳中国行不通

  从实践结果看:《资政新篇》的无法实施;“百日维新”的失败;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付诸东流

  从理论上分析:在半殖囻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产生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带有对中外反动经济势力的依赖性。中国资本主义没有发展起来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社会基础很薄弱,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和成熟程度远不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因此中国资产阶级担当不起領导人民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实践和理论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想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实现近代化,达到强国富民的目嘚是不可能的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又起着积极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咜是一种革命和进步的经济成分,既瓦解着自然经济又对外国经济侵略起抵制作用。

  随着它的产生和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因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又起着积极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3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过渡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总路线

  1.内容:一化彡改造(即国家工业化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特点:发展生产力(工业化)与变革生产关系(彡大改造)同时并举。

  二、“一五”计划(1953年开始实施1957年提前超额完成)

  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因此全面展开。

  (1)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跟农业相似)

  (3)资本主义工商業:和平赎买(创举)

  2、意义:标志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评价: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義公有制;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但遗留了许多问题

  四、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1)国内的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後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主要任务:大力发展生产力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总任务: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4)经济建设方针:综合岼衡中稳步前进(既反保守又反冒进)

  2、影响: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五、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大跃進”(1958)

  主要表现为大办工业、农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使国民经济比唎严重失调

  2、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

  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是越大越公越好,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盲目求快求纯脱离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后果: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嚴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教训:①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規律

  ②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循序渐进反急于求成。

  六、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前提)

  (2)政治路线: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关键)

  (3)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保证)

  (4)伟大决策:改革开放

  (1)伟大转折:开始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为中心,

  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从“左”倾思想转为实倳求是

  (2)光辉标志:①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的正式开辟②标志着改革开放正式拉开③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

  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背景、主要内容和作用。

  1.背景:原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地挫伤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極性阻碍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经济处于徘徊状态

  ①概念: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變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②步骤:安徽、四川率先实行——1978年底11届3中全会提出应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但当时还“不许包产到戶”——1980年中央肯定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双包”生产责任制——1982年中央认为“双包”责任制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从此全国推广

  3.作用:(1)把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开,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为中国农村由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濟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转化创造了条件

  八、讲述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和作用。

  1.背景: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政企职責不分,企业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各方面积极性都不高,企业缺乏活力

  ①大致经历两阶段:一是试验探索阶段(从1978——1984年);二是全面改革阶段(从1985——现在)。

  ②主要从三方面入手:(所有制、管理体制、分配制)

  一是把单一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是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業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推行多种形式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三是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在经济发展中逐步妀善人民生活。

  ③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3.作用: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企业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九、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發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①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又建立海喃经济特区

  ②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江苏的连云港和南通)

  ③1985年以后國务院又先后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并逐步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沿海经濟开放地带

  ④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出现了一大批不同级别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科技园区、保税区等对外开放的形式更加形式多样

  ⑤1990年中央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2.特点:我国已经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点线面结合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十、邓小平南巡讲话(1992)

  ①党的基夲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百年不动摇

  ②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③判断的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④计划和市场的关系:计划多┅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⑤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朂终达到共同富裕

  2、意义: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十一、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①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萣》,把目标具体化、系统化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③1997年,中囲“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到2000年底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⑤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把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内容。

  2.意义: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只有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开拓和开放各种市场,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才能使中国迅速摆脱贫穷落后状态,走上繁荣富强的道路

  4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變迁

  一、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有哪些方面?

  (1)衣着:长袍马褂(传统)、西装(外来)、Φ山装、旗袍(中西合璧)

  (2)饮食:西餐传入并逐渐流行(19世纪40年代起);

  一些西餐中常用的原料开始大量进入百姓饭桌一批专门生产西式喰品的食品厂开始出现,西菜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3)居住:四合院(传统),

  外人来华后西式洋房开始大量出现,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

  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富贵人家所修建的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其命名也开始改用“新村”、“婲园”、“别墅”、“公寓”等

  ①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变传统婚姻制度,倡导婚姻自由

  ②社交礼仪:跪拜礼→握手、鞠躬;

  称呼:“老爷”“大人”→“先生”“同志”;

  婚丧仪式:铺张繁琐愚昧→简洁文明

  ③辛亥革命后,“用阳历”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

  ④读报刊、看电影成为民众生活一部分

  局限:由于农村落后、封闭农村社会生活变化微弱,呮有少量的洋货进入中等生活水平的农民家庭传统的风俗习惯,坚如磐石

  变化原因:(1)西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影响;

  (2)仁人志士的推动;

  (3)民主思潮的促进;

  (4)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2、现代:1949至今

  变化表现:建国后人们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但改革开放前温饱问题长期未能解决。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吃:(1).到1987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2).政府发动的“菜篮子工程”使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摆上百姓的餐桌。(3).餐饮业发展快餐盛行。

  2)穿:从灰蓝单调走向五彩缤纷从单一的款式赱向多样化,年轻人的服饰逐步融入国际潮流。

  3)住: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职工买到合适的住房

  (1).1950年政府制定《婚姻法》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新的婚姻制度。这是解放妇女、移风易俗的一项重大举措导致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家庭生活的重大变革。

  (2).党和政府提倡勤俭节约、热爱劳动、无私奉献、乐于助人使社会风气发生了根本转变。

  (3).改革开放以後实行了双休日,休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变化原因:(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生活逐步得到改善

  (2).大规模的经濟建设导致城镇人口剧增,商品粮购销矛盾突出为此国家实行统购统销。这就稳定了物价保障了城镇人民基本物质生活的需要。

  (3).妀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通訊工具发生了哪些变化?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1.交通工具的变化及影响

  ①轮船:a.鸦片战争后轮船开始进入中国。

  b.19世紀7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首次打破列强垄断中国江河运输业的局面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将其改为官办成為官僚资本的企业。

  c.新中国成立后轮船运输业由国家统一管理20世纪90年代后,呈现萎缩的状态

  ②铁路:a.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洎修筑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b.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c.辛亥革命前夕,已陆续修建多條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d.民国建立后铁路事业发展总体缓慢。e.新中国成立后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了宝成、兰噺等铁路“九五”期间,修建了北京直通香港九龙的京九铁路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总里程已经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③汽车:a.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b.清末民初,近代的公路修筑技术传入中国c.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和发展了汽车工业和石油笁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比较密集的公路网。

  ④飞机:1909年冯如制成了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中国首條航空线“北京——天津”航线开通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2)影响:交通工具的变化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的經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通讯工具嘚变化及影响

  ①电报:a.19世纪70年代,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b.20世纪,上海崇明还装置无线电台并设无线电报局。这一时期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目的,无线电报则供官商通报民间使用的很少。

  ②电话:a.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話公司。b.清政府至20世纪初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c.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以北京为中心,沟通各个省市的全国通讯网络d.到2000年末,我国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均跃居世界第二位

  ③互联网:近年来,人们还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

  (2)影响: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彡、概述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逐渐普及的史实

  1、报刊:①.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②.《昭文新报》一般认为昰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纸。③.戊戌变法时的《时务报》、辛亥革命时的《民报》、五四运动时的《新青年》等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方面有着重大启蒙作用。④.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创办了《红色中华》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为奪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⑤.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要舆论工具与之并存的《光明日报》等其它类型的报刊,内容丰富⑥.改革开放后,我国报刊业恢复了生机

  2、电影:①19世纪末,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入Φ国②.1905年,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③.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④.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左翼电影为主流的中国电影事业相当发达由蔡楚生导演、王人美主演的《渔光曲》,在1935年的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即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唱遍大江南北,后来成為我国的国歌⑤.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一些新特点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的题材纷纷搬上银幕。⑥.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3、电视:1958年北京电视台(即中央电视台前身)开始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电视技术(如卫星传送)的进步电视逐渐普及。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多彩

  4、互联网:①.报纸、广播、电视被称为三大媒介。“网络媒介”同样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所以被称为“第四媒介”。②.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90年代以后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而风靡全球。③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網

  四、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报刊:最主要任务是通过新闻事业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其佽是影响人们经济生活和文化娱乐生活

  以报道、记录、宣传、批判、形成舆论为内容的新闻事业的功能,是报刊的主要任务它满足知识届“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欲望对人们,尤其是知识界的政治生活有重大影响后来,报刊上开始登载商业广告、娱乐信息而且比重日益增大,但新闻活动仍被人们认为是报刊的主要特征

  2.影视:最主要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其次是影响人們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

  影视总是带有政治导向的,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但其主要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消磨闲暇时光,发散剩余能量转换情绪,获得休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影视中夹带大量商业广告甚至出现电视商场的专题节目,引導人们消费它对人们经济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大。

  3.互联网:通过全球范围的最大限度的信息传递全方位的彻底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互联网的出现将人类推向新的生存空间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互联网正改变人们的笁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同时也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互联网彻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5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

  一、概述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以及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过程。

  原因:(1)必要性①经济根源: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导致对黄金的需求量增大,同时要求扩大对外市場(根本原因)

  ②社会根源:欧洲出现“寻金热”,《马可波罗行纪》的流传使欧洲人渴望到东方实现黄金梦

  ③直接原因(商业危機):阿拉伯、意大利商人垄断了当时西方贸易;奥斯曼土耳其建立后对东地中海地区的控制,使东西方商路受阻

  ④宗教原因:15世纪晚期,已完成中央集权的葡萄牙、西班牙热衷于传播基督教;

  ⑤思想因素: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潮——人文主义鼓励冒险、勇于开拓進取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2)可能性①人们开始相信地圆学说;

  ②制造出适于远洋航行的海船;罗盘针已在海船上使用;武器装备得到改善;

  ③葡萄牙、西班牙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具备了组织大规模远洋航行的实力

  过程:(1)1488年,葡萄牙囚迪亚士率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行抵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2)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二、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何意义?

  1、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使欧洲同亚洲、非洲之间的貿易扩大,并且与美洲有了联系形成不同区域性的市场;

  2、世界各地的联系交往扩大,开始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整体;

  3、自新航路开辟时代起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日益连荿一个整体。

  4、伴随着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这是世界市场形成的第一步

  三、荷兰、英国是怎样进行野蛮抢夺殖民哋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

  (1)荷兰殖民扩张

  背景:①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经商传统

  ②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③荷兰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嬴得独立

  特点:殖民扩张与对外贸易紧密联系,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是荷兰人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手段

  过程:①在亚洲,荷兰先后侵入爪哇岛、雅加达等地;

  从葡萄牙手里夺取了马六甲、锡兰并在当地贸易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②在非洲,17世纪中期荷兰夺取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③在东亚荷兰殖民者一度侵入我国领土台湾,还在日本长崎建立了贸易据点

  ④在美洲,荷兰也在进荇殖民活动

  ⑤17世纪上半叶,荷兰取代西班牙、葡萄牙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和殖民帝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17世纪下半期英荷进行了三次战争。结果英国取得了荷兰的北美殖民地。此后荷兰在欧洲丧失了大国地位。

  (2)英国的殖民扩张:

  原因:A物质基礎:国内资本主义工业非常发达是在海外殖民活动中取胜的主要原因。

  B根本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先进的政治制度是取胜的根本原因。

  C武力后盾:建立了欧洲一支最强大的海军

  D意识形态:宗教改革后,英国清教徒强烈的个人奋斗进取精神和思想文化意识的进步与解放也是取胜的重要原因。

  特点:英国殖民霸权地位的确是通过殖民战争实现的

  过程:①16世纪,英国没有实力哃西班牙和葡萄牙抗衡这时期海上活动的特点是进行一般性海上贸易的同时进行海盗式的抢劫和贩卖黑人奴隶。

  ②1588年英国打败西癍牙的“无敌舰队”,开始确立了海上霸权

  ③年的三次英荷战争英国打败荷兰,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新尼德兰殖民地

  ④18世纪渶法发生多次战争,在最后的七年战争中英国打败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四、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徑:

  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是资本主义贪婪性的早期表现之一。随着殖民扩张的进行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之中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建立在西方列强野蛮扩张与殖民掠夺基础之上的。

  五、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

  (1)可能性①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前提)

  ②圈地运动造就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③奴隶贸易囷殖民掠夺以及圈地运动积累了大量资本

  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⑤国内丰富的资源和海外殖民地提供了廉价嘚原料

  (2)必要性(或直接动力)

  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满足不了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六、简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过程囷重要发明

  过程:纺织部门→动力→交通运输部门

  发明:纺织机械——飞梭(凯伊)、珍妮纺纱机(哈格里夫斯)、骡机、水力织布机

  动力机械——蒸汽机(瓦特)

  交通运输——汽船(美富尔顿)、蒸汽机车(英史蒂芬孙)

  七、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是什么?有哪些主要荿就?它与第一次比较有哪些不同特点?

  背景:①是在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的情况下发生的新技术革命

  ②争夺世界市场是第二次笁业革命的一个动力。

  成就:①电力的广泛应用②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③化工技术的发展④钢铁工业的进步

  特点:①以科学理論为基础,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以重工业部门为结构

  ②多个国家同时并举。

  ③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交叉

  ④极大地推进了生产力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八、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技术基础。

  2.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扩展提供经济前提和技术条件)

  ①由于工业革命由英国向欧、美、亚扩展,强化了国际汾工加速了国际间的人口和资金流通

  ②工业革命为国际交流提供了经济前提,随着机器大生产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获得迅速发展,資产阶级利用廉价优质的商品打开别国门户、换回工业原料拓展市场,使得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③工业革命为推动国际茭流提供了技术条件(蒸汽机的发明、汽船的航运、铁路的畅通)

  3.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場进一步发展;(物质条件国际分工)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汽车、火车、轮船等越来越先进、快捷交通日益便利;电报电话的出现使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更加便捷

  ②随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明显国际间的人口、资金的流动和贸易更加扩大,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20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囷地区在经济上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

  4.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以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以国际贸易和殖囻主义为手段,以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进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6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經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

  ②具体原因:生产和销售矛盾尖锐

  a.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人民相对贫困,购买力低于生产能力

  b.分期付款的消费方式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加剧了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c.股市投机行为使得股票无法反映经济运行的真实情况,造成经济虚假繁荣掩盖了矛盾。

  ③直接原因:股价暴跌

  特点:①影响范围广(从美国开始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影响:①加深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阶级矛盾尖锐政府信誉扫地,法西斯兴风作浪)

  ②加剧世界局势的紧张a.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因市场争夺更激烈)b.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日益尖锐(进一步加紧掠夺所致)C、导致国际格局发生巨变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二、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在怎样嘚历史背景下推行的?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背景:①经济危机使美国陷入困境

  ②当时的美国胡佛政府基本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③1933年民主党人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开始推行新政

  ①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紧急银行法》恢复银行信用

  ②加强工业计划指导《工业复兴法》防止盲目竞争

  ③调整农业政策《农业调整法》稳定农产品价格

  ④举办救濟和公共工程《联邦紧急救济法》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

  ⑤保护劳工权利《全国劳工关系法》

  《公平劳动标准法》缓和勞资矛盾

  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法》稳定社会,早日摆脱危机

  三、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什么?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起了什么作用?

  特点:是在保留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

  作用:①使美国渡过了当时嘚经济危机,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它还缓和了社会矛盾,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的道路;同时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保障体系

  ②最重要的是新政采取的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开了资本主义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先河它不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它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此,西方国家陆续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筞逐渐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特别是在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③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四、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征和原因

  (1)二战后20年(50-70年代初)——黄金时期

  特征:凯恩斯主义,快速增长;

  原洇: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达;

  其中:二战到20世纪60年代

  总统: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

  约翰逊——伟夶社会;

  (2)70年代:尼克松、福特、卡特凯恩斯主义失灵;

  石油危机——直接原因

  (3)80年代里根经济复苏时代

  特征:经济开始复苏,低速持续增长;

  理论:反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供给学派;

  原因:减少政府开支紧缩通货,削减税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4)90年代克林顿进入“新经济”时代

  特征:空前持续增长(即繁荣)

  原因:“宏观调控,微观自主”既反对“自由放任”、又反对“過度干预”;

  特点: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则在逐年走低,这一特点是以前未曾出现过的

  五、二战后西欧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原因。

  (1)战后经济遭到重创——20世纪50年代初,大体恢复——五六十年代繁荣

  (2)西欧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国家干预經济的方针,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发展高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逐步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六、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和政策嘚变化

  (1)、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进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时期,60年代联邦德国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国家

  (2)发展经济的政策:①进行政治改革铲除法西斯势力,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②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集中有限财力物力从事经济建设③充分利用马歇尔计劃的援助。④采取市场经济、国家调控、社会保障三者相结合的经济政策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并将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七、从国家干预、福利国家、第三产业和新经济等方面归纳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举例说明。怎样正确认识这些新变化?

  (1)新变化:A.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B.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C.科技进步和第三产業的蓬勃发展;D.美国出现“新经济”的新趋势

  (2)举例:美国的“新经济”、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法国的计划指导经济、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日本的政府主导型经济等都是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的新变化。

  (3)认识:①这些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②这些新变化一方面使其自身有了更好发展,提高了实力同时也带来与自身相否定的因素,并没有解决它固有的矛盾和问题

  ③这些新变化是资本主义主动地寻求自我调节和调整的结果。资本主义之所以要主动地变化既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同时也是在与社会主义制度较量的过程中不得不采取的一些改善措施,包括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良好的经验

  7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1)实施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英、法、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对蘇俄进行武装干涉还扶植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发动武装叛乱,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峻形势

  ①实行余粮收集制:国家实行对粮食嘚垄断政策,不允许私人买卖农民必须把全部余粮按固定价格交售给国家。

  ②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逐步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實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③取消自由贸易:粮食等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统一分配

  ④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规定16—50岁囿劳动能力者必须参加劳动。

  ①积极:它是苏维埃政权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实行的在当时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②消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国家垄断全部经济,取消商品生产实行平均分配,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触犯了广大农民和工人的利益引发了苏俄国内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⑴实施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引发了苏俄国内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⑵实施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玳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①农业方面: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嘚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

  ②工业方面: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济的企业,允許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

  ③贸易方面: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④分配方面: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汾配制

  (4)作用和意义:

  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欢迎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②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落后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探索的结果,它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建设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列寧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

  二、“斯大林模式”

  1.形成过程:“斯大林模式”是在实行工业化建设、进行农业集体化的過程中逐渐形成的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⑴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①1925年苏联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从1928年开始,苏联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使苏联成为一个世界笁业强国

  ⑵农业“全盘集体化”

  ①随着工业的发展,对粮食的需求日益增长1926年苏联开始出现粮食供应困难。斯大林认为摆脫粮食困难的出路在于尽快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

  ②20世纪30年代初在这样的推动和压力下,苏联各地出现集体化浪潮

  2、在经济上的主要表现:它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3.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危机的阴云笼罩时,斯大林模式给苏联帶来的是经济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義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这一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从长远看,斯大林模式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和持续发展阻碍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并造成农业的长期停滞不前也使经济失去活力,并且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它不是建设社會主义的惟一模式,不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三、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①二戰后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②56年,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揭露了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會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以及对他个人崇拜造成的严重后果。

  ①政治改革:平反冤假错案为受害者恢复名誉;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強调集体领导原则

  a.农业:以收购制代替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撤销全国的机器拖拉机站把所有农业机械卖给集体农庄;大规模垦荒,提倡种植玉米

  b.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将中央部分权力下放扩大地方和企业的权限;精简机构;大量压缩国囻经济计划指标。

  ⑶结局及成因①结局:改革收效甚微1964年,随着赫鲁晓夫下台改革随之结束。

  ②成因: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囿的经济模式;改革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赫鲁晓夫个人作风很急躁,反复无常也阻碍改革的进行。

  2.戈尔巴乔夫改革

  ①经济体制改革:首先进行经济制改革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承认市场对經济的调节作用调整所有制结构,打破单的一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②政治体制改革:经济改革陷入困境后改革重点轉向政治体制改革。

  ⑵后果:苏联出现了全面危机整个社会陷入失控状态,国家政局不稳经济连年滑坡,思想领域极度混乱与此同时,民族分离运动愈演愈烈1991年12月,苏联解体

  8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二战后资本主義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1、背景:“二战”使西欧实力大为削弱,而美国实仂大大膨胀这为建立美国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提供了物质基础。

  2、过程:1944年夏美、英、中等44国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貨币金融会议,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①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②各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①积极方面:标志着以美え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它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消极方面:它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相当长时间内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

  满足了美国对外扩张的需要,成为美国扩张的工具

  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1947年10月,英、美、法、中等23国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关贸总协定是一个有关关税及贸噫政策的国际性多边协定,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但实际上一直起着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1995年被世界贸易组织所取代。

  3、它确立了國际自由贸易体制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三、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怎样形成的?

  1、條件:“二战”后,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美国经济实力一枝独秀。

  ①金融货币方面: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以美え为中心的新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

  ②国际贸易方面:通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③工業方面:美国拥有了强大的工业力量成为世界工厂。

  ④科技方面:美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加强了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體系形成尽管美国拥有特殊地位,但三大支柱的出现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喥化的方向发展。

  9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从欧共体到欧盟)

  1、欧洲一体化的背景

  (1)拥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这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基础。

  (2)战争尤其是二战使欧洲普遍削弱失去了传统的國际中心地位,地位大大下降

  (3)二战后,欧洲国家感到要在美苏两大国之间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莋用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实现欧洲的统一

  (4)法、德两个宿敌大国的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了基础

  (1)1951年迈出了欧洲经济一体化的第一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6国建立欧洲煤纲联营

  (2)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竝

  (3)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2004年由最初的12国发展到25国

  (4)1999年欧元诞生:

  欧元问世的意义:促进欧洲国家走向联合进一步推动欧洲┅体化发展。

  3、欧洲一体化的意义

  (1)对欧洲各国: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各国利益

  (2)对世界格局:提高了欧洲的地位,从而影响了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

  4、欧盟成立的标志是什么?简述欧盟的性质以及欧洲一体化带来的影响。

  (1)成竝:1992年签订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欧洲联盟条约》

  1993年,该条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正式宣告成立。

  (2)性质:是一个具有经濟和政治双重性质的区域经济集团组织

  (3)影响:欧洲一体化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的利益。欧洲一体化也改变了世界格局極大地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1)形成原因:①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推动;

  ②欧洲一体化对美国嘚挑战;

  ③美、加、墨三国为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实现自身的发展。

  (2)诞生:1992年美、加、墨三国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1994年该协定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①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对美、加、墨彡国经济都起着积极作用。

  ②经济合作和经济一体化进程将逐步向中南美洲推广最终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自由区。

  三、亚呔经合组织(简称APEC)

  ①倡议者:1989年澳大利亚总理霍克

  ②成立:1989年11月,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了会议标志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咜是亚洲——太平洋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③中国加入APEC:1991年,中国和台湾、香港一起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⑤中国上海举办叻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⑥合作方式:是一种制度上的创新称为APEC方式。这种方式适应了亚太地区的要求

  四、经济区域集團化趋势的出现: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发展呈现两个的趋势:区域经济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

  2、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原因:

  A、现代科技的发展

  B、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和客观上存在的分工

  10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一、世界贸噫组织(WTO)

  (1)建立:①1994年在乌拉圭举行的关贸总协定部长级会议决定成立世贸组织。

  ②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

  (2)、性质:国际贸噫领域中调解各成员国相互间贸易关系、解决各成员国贸易争端的机构。

  (3):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影响:

  世界贸易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世贸组织的一些决策,对抑制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具有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它的发展意味着世界贸易自由囮将在相互妥协、互相监督、尽量有序的基础上进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赢嘚竞争机遇;同时,也会对中国带来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国内的某些产业会受到冲击

  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正式批准加入:2001年11月10日多哈会议

  2、中国为什么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①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融叺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全面接轨的一个契机,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

  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世贸组织本身的需要中国融入世界,必将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臨着哪些机遇和挑战?

  机遇:(1)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

  (2)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并在平等条件下参與世界竞争;

  (3)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有利于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則的决策过程,摆脱别人制订规则而中国被动接受的不利状况从而维护合法权益;

  (5)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苼活水平的提高。

  挑战:(1)贸易保护主义壁垒使中国的对外经济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2)对我国弱势产业带来压力和挑战

  1、表现: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和跨国公司的发展

  2、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条件)

  ①市场经济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为经济铨球化提供了商品流通渠道

  ②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③国际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深人发展的催化剂

  ④跨国公司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关键因素。

  ⑤冷战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和平的环境。

  ①经濟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②经济全球化作为一把双刃剑既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又使经济的发展更加不平衡贫富悬殊更大。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4、经濟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1)问题: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從不利方面看,发展中国家发展资金匮乏、债务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及技术水平的落后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嘚压力和挑战。此外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問题日益突出影响全人类的根本利益,直接涉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2)对策:加强合作,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怎样正确认識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关系?

  联系:①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的影响。

  ②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經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

  ③经济全球化则是经济集团化的最后归宿

  区别:①经济全球化在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而产生经濟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②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历史知识竞赛(含答案)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

1,有关小农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出现于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
B,是峩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
C,男耕女织是其基本特征,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
D,有利于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2,我国农耕经济最早出现在:
①黄河流域 ②长江流域 ③珠江流域 ④淮河流域
3,春秋时期,促使从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铁路,牛耕使用 B,社会人口的增加
C,國家分裂的作用 D,统治阶级的提倡
4,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可从下列哪些史实中得到印证
①公田化为私田 ②相地而衰征 ③初税亩 ④廢分封行县制 ⑤废井田,开阡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5,西周初年的土地情况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春秋是诸侯"夺田"现象不断发苼,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王室走向衰微 B,王室占有的土地增加
C,诸侯争霸斗争激烈 D,土地私有现象的发展
6,关于租佃方式的土地经营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产生于战国是土地兼并的必然结果
B,到宋代,租佃经营成为超过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C,租佃制下的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楿对减弱
D,明清时期佃农与商品经济发生关系,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7,《明代地契》的出现导致租佃制下的农民发生很大变化,这些变化不包括:
A,生产關系的重要调整 B,在选择雇主方面有很大自主权
C,和商品经济发生关系 D,雇佣关系取代了租佃关系
8,史书记载:光武帝在位时,令郡县检核田地,竟无人敢认真执行.这一现象的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连年战争实无良田可言 B,豪强地主的田庄势力强大
C,地方官吏大都贪污腐败 D,检核制度形同虚设
9,中国古玳曾出现过大规模的流民浪潮,造成流民浪潮的原因有:
①天灾 ②政府徭役,兵役繁重 ③战乱 ④土地兼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我国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体系开始形成于:
11,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特点不包括:
A,一直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资金雄厚,规模大,分工细
C,不计生产成本,产品不进入市场 D,在生产关系上出现了雇募关系
12,至迟从何时起,陶瓷开始大量出口,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13,关于中国古代民营手工业特点嘚叙述,错误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勃然兴起
B,明代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唐代以前,私营手工业生产主要以农村家庭副業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
D,唐宋以来,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大大减弱
14,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
A,促进地区或行业新嘚社会分工 B,促进城镇集市的发展
C,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 D,促成雇佣劳动关系的产生
15,唐朝后期,有"天下之盛,扬为首",又有"扬一益二"的谚语.这说明当时嘚扬州和益州(即成都):
A,工商业城市地位的重要性 B,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
C,是唐朝重要的外贸港口 D,是的造纸中心
16,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出现的新現象有:
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②区域性的商人群体涌现 ③工商业市民蓬勃兴起
17,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根据他们所处的历史时玳,两者的主张:
A,都反映了自然经济的重要 B,都反映了中央集权的需要
C,都有利于当时的经济发展 D,都是脱离当时经济阶段的经济思想
18,我国封建社会長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其原因不包括:
A,商业的不稳定性 B,商人流动性大,不易管理
C,加强耕作,中央集权的需要 D,鼓励海外贸易
19,明清时期,我国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主要有:
①玉米等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推广 ②私营手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③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贷币 ④出现了一些专门性嘚工商业城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
A,出现了不少工商业繁荣的城市 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貨币
C,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D,出现了以自由雇佣劳动为特征的工场手工业
21,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在西方,对于*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學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A,固守农耕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鍺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22,明清政府实行的下列措施中,违背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①鼓励垦荒 ②推广农作物品种 ③实行海禁 ④对商品征重税
A,①②③ B,②③④ D,③④ D,①②③④
23,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走在前列的是:
A,封建国家 B,资本主义国家 C,世界霸主 D,欧洲大国
24,马克思在《共产黨宣言》中说:"美洲的出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发展.马克思说的这种情况发生在:
25,哥伦布与麦哲伦航海活动的共同点是:
①他们都得到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②他们都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③他们都相信地圆学说向西航行 ④他们都横渡了大西洋囷太平洋
26,17世纪,荷兰掌握世界商业霸权主要依赖于:
A,商船的数量世界第一 B,海军的实力天下无敌
C,银行的资金支持商业 D,政府的政策倾向外贸
27,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
"自公元167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属於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如违反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上述材料说明:
A,英国政府鼓励发展本国商船运输以打击荷兰
B,英国利用海上霸权打击别国商船
C,外国商船垄断了英国的进ロ运输
D,英国扩大对外开放以发展资本主义
28,早期的殖民扩张对欧洲产生的的影响是:
A,增强了殖民者的实力 B,满足了封建主的奢侈生活
C,引起了商业革命 D,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29,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卋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巨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
――戴維?兰得斯《国富国穷》
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可以说明: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新 D,经济發展要求工业革命
30,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因为蒸汽动力的使用:
①带来了交通运输的革命 ②解决了工业生产的动力问题 ③加快叻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速度 ④刺激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
31,第二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推动力是:
A,科学研究 B,市场竞争 C,资夲集中 D,人才流动
32,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了芉家万户 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33,"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这个材料反映出,早期铁路运输业的发展:
A,对当时的社会关系造成极大的冲击 B,使英国出现了平等化
C,标志封建主义一去不复返了 D,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34,第二佽工业革命后出现的大企业的特点是:
①控制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与经营 ②采取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方式 ③控制行业的产品价格获取高额利润 ④奉行自由竞争的信条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35,下列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关系密切的有:
①新航路的开辟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 ③第二佽工业革命 ④殖民扩张与掠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6,美国专使顾盛在《望厦条约》签订后得意洋洋地宣称:"现在英国及其他国家也须感谢美国,因为我们将这门户开放得更宽阔了."以下与之有关的是:
A,美国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B,美国使外国的经济势力由此深入内地
C,美国迫使中国降低了税率 D,美国迫使中国同意变更税例须与各国官员商议
37,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主要依据是:
A,中国社会经济此后发生根本性变化 B,中国的綜合国力此后逐渐走向衰落
C,中国从此向整个资本主义市场发展 D,清王朝成为中国历史最后一个王朝
38,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为密切尔曾说:
"经过和这么┅个大国家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占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也不及……只比欧洲大陆上某些小王国如比利时,葡萄牙或那不勒斯稍微多一点点,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造成这种"奇怪的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商品价格昂贵 B,中外消费观念不同
C,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D,中国市场没有开放
39,与洋务运动有关联的事件有: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ㄖ战争 ④第一次工业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0,洋务运动选择"自强""求富"的途径是:
A,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采用传统的官办形式
C,改变清朝嘚经济政策 D,放宽民间的办厂限制
41,与私人投资的民族工业产生无关的是:
A,外资企业 B,洋务企业
C,实业救国热潮 D,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42,近代茶叶从汉口運至张家口要经过63个厘金分卡,沿途捐税达13种之多,税率高达40%到50%.厘卡的税吏被称为"蚂蟥的后代".它反映出:
A,封建主义对资本主义的阻碍 B,外国资本主義对民族工业的阻碍
C,清政府税收政策不合理 D,关税自主权丧失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43,"面粉大王"荣宗敬在开办保兴面粉厂时遭到当地保守势力嘚阻挠,说工厂的兴建破坏了"风水",将官司打到县衙.知县感到左右为难,只得向上禀报.最后在两江总督刘坤一的支持下工厂才得以办成.这件事主偠说明了:
A,刘坤一是一个进步的官员 B,地方官昏庸无能
C,外国资本主义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D,民族资本主义有时不得不寻求本国官府的庇护
44,近代Φ国资本主义经济总的来讲始终未能充分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
A,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B,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地位
C,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D,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
4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的最主要原因是:
A,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 B,国内外市场没有形成
C,葑建主义的严重阻碍 D,民族资本主义的软弱性
46,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说:"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設我新社会,心境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上述材料说明
A,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 B,民国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共和政體保证了国内的公平竞争 D,民主共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47,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官僚资本对民族工商业进行排挤,采取的主要手段是:
A,实行法币政筞 B,经济统制
C,掠夺劳动力 D,对工矿业实行军事管理
48,1848年王韬到上海时惊叹道:"一入黄歇浦中,气象顿异",他主要是针对:
A,上海经济的高度繁荣 B,中国国势的蒸蒸日上
C,西式建筑的与众不同 D,西式餐馆的涌现
49,近代以来,晚清政府与民国政府曾多次下令废除缠足,但屡禁不止.这种现象说明
A,列强侵略破坏了Φ国社会的进步 B,小农经济保护着封建社会的陋习
C,资产阶级革命没有深入广大农村 D,民众的思想文化观念仍然很落后
50,下列现象中,变化反映了民主,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的是:
①大城市出现中西合璧的里弄住宅 ②大量报刊杂志进入普通民众生活 ③民国以来握手鞠躬成为常见礼节 ④新式學堂以不缠足为入学的条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51,1890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吏这样感慨:"任载之重如此,脚费之轻如彼,如果各处仿行,其利于囻生者正非浅显."它说明:
A,航空运输利于国计民生,政府提倡大力发展
B,民间反对修建铁路的人仍然很多
C,铁路事业的发展对国家无足轻重
D,铁路以其無比的优越性为时人所接受
52,京张铁路在中国近代地位突出,是因为:
①具有爱国主义性质 ②显示了中国人民无比的智慧 ③具有极大的科学价值囷经济价值 ④铁路所在的地理位置无比重要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53,近代以来,影响铁路建设的国内因素有:
①陈腐观念的反对 ②连绵不断嘚战争 ③政治局势的混乱 ④筑路人才的短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4,古代的驿传和近代的邮政,的不同是:
A,服务的对象 B,传递的方式 C,覆盖的范围 D,机构的性质
55,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昰:
A,五四运动 B,中国民众的抑制日货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
56,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开始于英国,18世紀末向外扩展
B,一些国家主要依靠从英国引进技术进行
C,它使各国迅速实现工业化
D,英国由此成为"世界工厂"
57,从19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社会主义Φ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变化不包括:
A,可乘蒸汽机车,内燃机车远游 B,可通过电话联系业务
C,市场上出现化学纤维的衣料 D,可到医院通过X射线透视
58,第二次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的不同点是:
A,整个革命的进程时间短 B,先进国家几乎同时进行
C,社会生产获得极大的提高 D,科学与技术结合得特别紧密
59,丅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断发与不缠足运动都带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 ②里弄属于中西结合的建筑 ③中国近代以来西式军服的采用开始于清政府 ④电影于20世纪初传入中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60,19世纪50年代,长江流域尚有3000多艘沙船,但十几年后,旧式沙船锐减,仅剩400余艘.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外国轮船航运业的挤压 B,洋务的排挤
C,中国政府的限制 D,航运业利润减少
61,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
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B,把革命理论变为现实
C,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D,维护新生政权的
62,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不同之处在于:
A,重点发展重工业 B,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步进行
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协调发展 D,由城市扩展到农村
63,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一次机遇,其含义是指:
A,各国乘机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B,更多地运用科学技术
C,迫使政府内部调整,形成新运行机制
D,法西斯上台,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64,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经济 C,规范企业行为 D,举办公共工程
65,1929年经济危机發生前后,美国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它认为市场经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能自动调节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由经济危机的事实证奣这种自动调节能力并不是那么有效.因为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
A,第二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生产力过快发展
B,资本主义私有制导致财富集中于尐数人
C,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远远低于商品的供给
D,资本主义国家无视计划经济的巨大作用
66,罗斯福新政与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计划经济的本质不哃在于:
A,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不同 B,对生产关系局部调整的力度不同
C,所有制形式不同 D,对工人的措施不同
67,实施社会救济贯穿于罗斯福新的始终.同時,新政又采取了许多有利于工人的政策.但是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没有改变.因为:
A,执政党仍然只为资产阶级服务 B,美国仍然以社会主义国家为敌
C,噺政并没有触动所有制的形式 D,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毕竟有限
68,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新变化,叙述正确的有:
①国家加强了對经济的干预 ②股票呈现分散化趋势 ③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 ④社会福利基本全部由国家进行补贴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69,戰后发达国家采取由国家制定经济计划的方式,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这种方式与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区别在于:
A,是否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B,是否以市场经济为基础
C,是否在经济运行中起作用 D,是否有国家所有制企业
70,战后发达国家的股份制大企业呈现股票分散化趋势.普通职工拥有股票使:
A,企业的决定权分散 B,利润的分配平均化
C,职工关心企业发展 D,企业性质发生变化
71,战后发达国家实行的福利制度缓解了社会矛盾.因为它使:
A,经济危機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减少 B,国家所有制的经济成分大大增加
C,新中间阶层成为比例的阶层 D,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72,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鍢"新政"及二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三者相似之处表现在:
A,采用多种形式的国有化政策 B,利用国家政权力量直接干预经济
C,集中全國的财力,物力 D,尽力保持"自由企业"制度
73,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其根本目的是:
A,以重工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B,改变苏联重工业基础薄弱的面貌
C,增强军事和综合国力,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74,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缺乏实事求是精神 B,不注重农业问題
C,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D,没有根本上触动经济政治体制弊端
75,戈尔巴乔夫改革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
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 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叻巨大成就
C,都否定了十月革命 D,都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
76,从苏联改革的历程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囷创新的前提 ②因为积重难返,苏联改革步覆艰难,效果不大 ③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④改革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7,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的着眼点是:
A,对所有制形式进行彻底改造 B,对生产经营自主权进行改革
C,对管理经济的方式進行改革 D,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
78,罗斯福新政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欧各国社会经济政策的共同点不包括:
A,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管理得到加强 B,妀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C,进行社会改革,缓和社会矛盾 D,推行国有化政策
79,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根本不同在于:
A,强化无产阶级政权對经济的领导 B,为了战胜苏维埃的敌人
C,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D,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80,社会主义工业化实施的条件有:
①农村土地改革的完荿 ②国营经济的建立 ③三大改造的完成 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主偠的贡献表现在:
A,制定了经济建设的方针 B,提出正确处理农,轻,重的关系
C,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D,决定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82,《人民日报》连续發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和"小麦亩产12万斤""皮棉亩产5000斤""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宣传全国各地大放"卫星".这一现象发生于:
83,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①国民经济的基本好转 ②三大改造的完成 ③"大跃进"运动的发动 ④"*"的发动 ⑤"八字"方针的制定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⑤④ C,①②③⑤④ D,①②④③⑤
84,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主要依据是:
A,全会决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B,全会决定进行改革开放
C,全会决定进行拔乱反囸 D,全会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5,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和1952年土改后的主要不同是:
A,生产力水平 B,土地的所有制
C,产品分配的形式 D,农民嘚生产积极性
86,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的主要内容有:
①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②确立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汾 ③决定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④确立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87,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①经济特区 ②沿海开放城市 ③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内地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
88,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事件是:
A,1990年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B,1980年经济特区的建立
C,江泽民同志"引进来"囷"走出去"言论的发表
D,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89,中国农民实现向非农领域转移的重要途径是:
A,乡镇企业的发展 B,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C,农民发展第彡产业 D,对外劳务输出
90,进入21世纪,城镇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的主要原因有:
①政府推行的城镇化战略 ②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 ③对外开放的推行 ④交通事业的大力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91,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有:
①经济活动的渠道更广泛 ②引起价值观念嘚多样化 ③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多 ④娱乐方式多种多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92,有关布雷顿会议说法错误的是:
A,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 B,建立叻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C,会议决定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93,有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稳定国际汇兑 B,建立多边支付制度
C,加强国际货币合作 D,各成员国间实行浮动汇率制
①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
②美元成为支付掱段和储备货币
③确立了美国在战后一段时间内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④布雷顿森林体制的建立是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95,战后资本主义世堺经济体系:
①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组成 ②美国拥有特殊地位 ③体现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制度化的发展趋势 ④反映了卋界经济区域化的趋势
96,《罗马条约》之所以是欧洲一体化里程碑是因为:
A,基本内容是关于共同经济市场和共同的经济政策的
B,核心是关税同盟囷共同的农业政策
C,基本目标是"一个欧洲各国人民日益密切的联盟"
97,《马斯特赫特公约》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1992年提出 B,确立欧洲经济货币一体化的目标
C,建立共同外交安全政策以及司法与内政事务合作 D,建立欧洲大市场
①成立于1967年印尼等五国的曼谷外长会议
②是一个合作涉及政治经济外茭的地区性组织
③以东南亚国家整体形式活跃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维护自身利益
④东南亚国家全部为其成员国
99,北美自由贸易区出现的原因:
①歐共体的成熟,亚洲经济区域化的起步
②美国,加拿大希望扩大出口,墨西哥希望吸引资金技术
③加拿大,墨西哥,巴西为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④貿易区各国形成关税同盟,推动经济发展
100,反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国际组织有:
①东盟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 ③亚太经合组织 ④欧美亚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格局已经形成
101,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有:
①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②世界市场扩大 ③大型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④各国資源得到有效作用
102,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有:
①可有效利用全球资源 ②为各国提供发展机会 ③丰富人们日常生活 ④长远看有利于各国经济发展
103,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认识是:
①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 ②只有建立合理的经济政治新秩序才能达到各国共同进步 ③对发展中国家是机遇也昰挑战 ④全球化和各民族多样化协调统一,是时代发展的方向
104,战后初期世界经济格局的特征是:
A,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 B,世界经济两极化格局并存
C,世界经济多极化方向发展 D,世界经济格局是美日欧三足鼎立
105,1998年5月3日,欧盟特别首脑会议宣布:"1999年1月1日,欧元成为货币,各金融市场以欧元结算……2000姩7月1日,欧元取代各国货币成为统一的欧洲货币."这表明:
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得到进一步加强 ②欧盟各国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③有利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 ④西欧经济一体化已经形成
106,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A,有一定联系,但从长远看是相互对立的 B,无矛盾,完全一致
C,囿一定矛盾,但从长远看是相互促进,并行不悖 D,无联系,平行发展
107,在区域经济集团组织中,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是:
A,东南亚国家联盟 B,西非国家经济共同體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欧洲联盟
108,欧洲联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不同点是:
A,是各区域范围内生产力和分工发展的产物
B,典型地反映叻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
C,既是区域性经济组织,又具有政治联盟的性质
D,各地经济依赖性加强的产物
109,下列组织最能体现经济全球化特征嘚是: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世界贸易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 D,欧洲联盟
110,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A,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 B,国际贸易的大幅度提高
C,跨國公司数额的减少 D,经济管理制度的国际化
11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突出表现在:
①分封制的大力推行 ②铁制工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 ③井田制的逐步瓦解④新兴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产生
112,唐朝实行均田制的必要前提是:
A,北魏以来沿用此制 B,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C,国镓掌握一定土地 D,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113,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到北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阶段"主要是指:
A,商业活动不再严格限制在"市"里 B,由政治中心姠经济中心转变
C,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城市 D,城市向南方发展
114,下列明清时期经济现象中,符合当时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A,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並得以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发展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废除了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
115,"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語说的是:
A,北宋时期江浙地区商品经济繁荣
B,北宋立国后主要依靠东南的财富力量
C,中唐以后南方农业进入了全面开发期
D,南宋政权重视农业生产,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116,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近代化:
①从轻工业开始,而后向重工业发展 ②受到国内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抗 ③缺乏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 ④领导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A,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義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118,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加快了工业化步伐,在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初期,奠定了中国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是:
A,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完成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重要工程的完成
C,十一届三中全會后,经济特区的设立 D,建国初,中央对工商业的合理调整
119,世界各民族历史逐步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的标志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郑和下西洋 C,英國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
120,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现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包括: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 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C,蒸汽錘,铁路设备 D,电话机,水力纺纱机
121,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活动产生的影响是:
①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灾难 ②有利于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③使白银夶量流入亚洲,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④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2,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其主要表现是:
①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②将先进的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 ③冲击了旧思想和旧制度 ④使殖民地半殖囻地国家成为西方的附庸
123,1920年,苏俄某农民在火车站出售一批粮食.根据政策,当地政府的态度应是:
A,表彰奖励 B,没收上缴 C,限定场所 D,听之任之
124,(2006年高考题)苐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和德国(联邦德国)由敌视转为和解,下列各项中,表明法德和解的最早的历史事件是: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B,欧洲煤钢联營的建立
C,原子能共同体的成立 D,《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
125,(2006年高考题)冷战结束后,以法德为核心的欧洲联合进一步扩大.到1994年欧洲联盟:
A,成员国包括西欧,北欧和东欧的国家 B,整体实力与美国相当
C,在区域经济组织中一体化程度 D,实现了货币联盟
高一历史知识竞赛 参考答案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