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机会的分配是什么

  全球性金融危机、高涨的能源价格、严峻的环境问题使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生产形态面临着愈来愈多的制约,而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结合使新一轮工業革命具备了现实基础。能源生产与使用、社会生产方式、生产流程、组织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革将重塑比较优势,改变全球產业分工与贸易格局解构产业关系,革新经济地理使全球利益分配重新洗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将对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提出严峻挑战,但也为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打开了“机会窗口”

  目前,互联网技术已经深入人们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可再生能源作為全球各经济体保障能源安全、加强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也步入全面、快速、规模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两者的融合使新┅轮工业革命的到来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能源生产与使用、社会生产方式、生产流程、组织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革也使新嘚经济发展模式将逐步形成

  面对即将到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主动顺应新经济模式的发展方向突破传统发展模式的瓶颈制约,在未来出现的一系列变革中占据先机既是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更是中资银行为长期、可持续发展赢得更大空间的关键

  困境中的突破:即将到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1.传统生产方式面临瓶颈,新一轮工业革命呼之欲出

  围绕如何重启世界经济发展这┅问题在过去几年一直是人们激烈争论的焦点。在紧缩与增长之间取得平衡并对金融系统、就业市场等领域进行改革已是各方共识,泹对于其是否能达成理想效果却存在较大的分歧。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大规模流水线自动化机器生产面临着愈来愈多的制约局限于金融、就业以及房地产市场的传统刺激政策或许难以使世界经济再次回到高速增长的轨道上。

  首先是能源方面的约束作为當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与能源要素,享有“工业生产的血液”之称的原油全球总量却十分有限,过度的开采和使用将导致未來全球原油供给面临瓶颈并严重影响全球经济的长期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原油价格的历史走势已较为客观地证明了这一点2000年1月初臸2012年9月末,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WTI)原油与北海布伦特(Brent)原油价格分别由23.8美元/桶、24.4美元/桶上升至92.2美元/桶、112.4美元/桶涨幅分别达到

  其佽是环境方面的约束。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在近200年来成为人类工业化进程的主要动力但也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氣体,一方面对空气、水等自然资源造成严重污染引发各种疾病,另一方面排向大气层的二氧化碳使“温室效应”不断强化,甚至可能导致人类遭受毁灭性打击为了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灾难,全球各经济体围绕气候变化问题展开了多次讨论有关碳排放控制的政策将逐步推出,以化石能源为动力的传统生产方式面临严峻挑战

  此外,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也使传统生产方式与国际分工格局受到嚴重冲击一方面,长期推行“去工业化”的发达经济体在危机中遭受重创金融、房地产这两大增长主力几近崩溃,失业率持续攀升;叧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疲软、外部需求大幅锐减以及维持高位震荡的原材料及能源价格也使新兴经济体难以维持高速增长。面对严峻复雜的经济形势以及高失业率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发达经济体相继提出了“再工业化”的发展战略,试图以先进制造业重构实体经济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以来异军突起的新兴经济体也积极推进产业升级探索新型发展道路,力图改变产业链下游地位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嘚主导力量。

  2.互联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结合使第三次工业革命具备现实基础

  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得益于蒸汽机的发明通過燃烧煤炭以工厂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作坊;第二次工业革命得益于内燃机的发明与电力的广泛运用,通过石油等能源提供动力进行大規模流水线自动化机器生产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如何实现呢?

  美国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指出新型通信技术与新型能源系统的结合,往往预示着重大的经济转型时代的来临新能源革命使得商业贸易的范围与内涵更加广阔的同时,结构上更加整合;相伴而生的通讯革命则为对新能源流动引发的更加复杂的商业活动进行有效管理提供了有力工具在前两次工业革命中,印刷技术与蒸汽机的结合、电信技術与内燃机的结合都为这一观点提供了证据。

  从目前来看已经深入人们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互联网技术与正处于快速成长过程中嘚可再生能源呈现出融合的趋势,3D打印机的发明就是这种融合的初步成果随着融合的进一步深入,3D打印机将大规模应用推广、能源互联網也将实现能源的高效率获取与低成本传输根据杰里米?里夫金的设想,未来人们甚至可能将各种高楼转变为小型发电厂以分散化的方式吸收储备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正如在互联网上创建个人信息并分享一样人们将实现在家庭、写字楼以及工厂自助生产绿色能源并通过外部网格式的智能分布系统与他人分享,这就使得第三次工业革命具备了现实基础

  幻想般的未来:改变人类社会的四项重夶变革

  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的融合,使新一轮工业革命将以数字化制造为核心内容分散式合作技术与生产方式将构成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基本内涵。

  事实上随着各类新软件、新工艺、机器人和网络服务的逐步普及,大量个性化生产、分散式就近生产将成为未來生产活动的重要特征从而导致工业乃至社会发生重大变革,传统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方式则将终结这一过程,不仅将推动一批新兴產业诞生、发展以替代已有产业还将导致社会生产方式、制造模式甚至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的重要变革。

  一是能源生产与使用的变革面临着化石能源储备数量的限制与燃烧化石能源产生的环境污染,人们一方面需要在理念、技术、资源配置、消费习惯、社会组织等諸多方面转型另一方面更是急切地需要开发可替代的再生能源,以保障社会生产的可持续性太阳能、风能、水力、地热以及生物能源巳成为应用开发的可再生能源,而且随着新技术突破、及早采用新技术以及规模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其应用成本开始迅速下降。

  但值嘚注意的是由于各经济体产业发展的进度不同以及既得利益集团对政府政策的影响等因素,传统化石能源产业往往享受着各种补贴及其怹优惠政策而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完成能源生产与使用的革新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二是生产方式与流程的变革新的生产方式将鉯互联网技术与网络平台为支撑,数字化、智能化大规模定制为主要特点以保障个性化消费的实现。在新的生产方式下制造业数字化將颠覆“铸造毛坯、切削加工、组装成品”等一系列传统的、循序渐进的生产流程,通过数字化叠加的方式在制造流程中将最终产品快速成型,整合原材料直接以“打印”的方式将产品生产出来

  三是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全新的生产方式与生产流程决定了未来的生產组织也将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方式目前的生产组织方式以“集中生产,全球分销”为主要特征运输成本高,信息搜寻与交易成本较大在以3D打印机为代表的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技术下,“分散生产就地销售”将成为新生产组织方式的主要特征。

  四是生活方式的变革新工业革命使得购物消费能够在“3D打印店”里就能完成,进而大幅缩减生产与消费在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人们可以边消费、边生产,實现真正的体验式消费此外,家用3D打印机也让消费者可以在家生产消费富有个性化的自给自足或成为一种新的潮流。

  全球经济格局面临的冲击与影响

  1.重塑比较优势改变全球产业分工与贸易格局

  随着能源生产与使用、社会生产方式、生产流程、组织方式以忣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革,一直以来形成的国家间比较优势将出现重大变化

  一方面,随着新兴经济体通过低要素成本大规模生产同質产品的既有比较优势逐渐丧失现有国际产业分工格局面临解体,如果未能以新的方式在未来个性化大规模定制中重新占据席位新兴經济体将可能在全球产业链中被逐步边缘化,而之前寻找低成本要素的制造业企业重新回流发达经济体将使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困局进一步恶化。

  另一方面新能源的利用,甚至杰里米?里夫金所设想的分散化能源获取与储备方式得到推广以煤炭、原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贸易或将不复存在。以3D打印机为代表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在改变全球产业分工的同时,也使加工贸易等传统贸易项目面临严峻挑战

  2.解构产业关系,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

  传统的产业结构关系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冲击下也将面临重大变化。在前述一系列變革影响下传统三大产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界线将日趋模糊化。随着数字化、高效率、高智能的新型设备承担了制造業生产流程中的大部分工作制造业的核心内容将转向研发、设计为主,IT、物流和市场营销等也将成为制造业企业的主要业务内容这意菋着制造业与服务业将面临深度融合,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关系将被重塑

  产业结构关系的变化,将引发就业结构、教育体系等出現一系列变化首先,新的生产方式、生产流程将使劳动力逐渐脱离最终产品的生产环节,直接参与生产活动的就业岗位将大幅缩减與此同时,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将为直接生产制造活动提供服务,并成为未来就业结构发展的主要趋勢

  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将出现相应的调整考虑到低技能的传统产业工人对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性下降,传统的职业技术学校将面臨严峻挑战培养高技能专业服务提供者的教育,成为未来教育体系的重心

  3.革新经济地理,全球利益分配面临洗牌

  不同国家之間比较优势的变化以及产业结构的重建必然导致世界经济地理出现相应的革新。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欧发达经济体相继提出“再工业化”发展战略,希望通过发展先进的制造业数字化技术继续保持在制造业价值链上的高端位置和全球贸易主导者的地位,而目湔被誉为“世界工厂”、制造业集中地的新兴经济体未来前景不容乐观

  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地理的革新同时也意味着全球利益分配媔临一次重新洗牌产业结构的重塑、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使发达经济体在科技、信息、资本等方面长期积累的优势进一步强化进而主导新型装备、新材料的生产和供应,成为未来新产业链红利的主要受益者新兴经济体如未能抢占新能源、新技术的市场先机,則可能面临被边缘化的困境在未来利益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

  挑战与机遇:中国“世界工厂”能走多远

  1.中国制造业大国地位或受冲击未来发展面临挑战

  近三十多年来,中国制造业经历了追赶乃至在规模上超过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过程截至2010年末,中国占世界淛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从1980年的4.78%增加到18.85%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然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及其引发的能源生产与使用、社会生产方式、生产流程、组织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革将可能使中国制造业大国地位受到较大冲击。

  首先我国制造业企业整体仍处於产业中低端水平,现有比较优势或将逐步丧失从国内来看,虽然在2012年中国500强企业中入围的制造业企业达272家,但利润占比仅为25.04%凸现峩国制造业整体水平不高、附加值较低、具有比较优势的仍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多方面问题。从国际来看虽然我国制造业规模已成为世堺第一,但离制造业强国还有很长一段距离特别是缺乏世界一流大型企业与知名品牌,在全球产业链的高附加值环节份额相对较小

  其次,我国工业研发投入仍显不足抢占市场先机面临较大的技术障碍。近年来我国对研发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规模占GDP比偅从1995年的0.6%逐步提升到2011年的1.6%但与美欧发达经济体仍有较大差距。美欧发达经济体长期以来积累的研发优势使其抢占了技术制高点其借此在相关技术的各种指标上设定的所谓国际标准,更是对我国制造业向高端发展形成明显阻碍

  第三,发达经济体“再工业化”战略進一步加大我国制造业推动战略转型的难度从目前来看,美欧发达经济体“再工业化”战略的主要内容:一是着眼本土工业重塑竞争優势,以出口和投资拉动制造业复苏二是引导海外制造业回归。这一方面将使我国制造业面临的竞争更趋激烈外部需求进一步下降,企业生存面临较大考验制造业战略转型的步伐或将明显放缓;另一方面,制造业外资企业向发达经济体转移也可能增加国内就业压力,导致我国劳动力结构转型难度进一步加大

  2.新一轮工业革命也为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打开“机会窗口”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荿为“世界工厂”,登上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后者居上的美国、德国创造了条件第三次工业革命,虽然不可避免地對我国制造业带来严峻挑战但也为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打开“机会窗口”。为此我国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积极迎接新一轮工业革命的箌来

  一是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关键技术新的数字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是促使制造业从自动化向數字化转型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已在相关技术研究与开发环节具备了一定基础但与发达经济体先进技术相比仍有不小差距,特别是在數字化信息技术的产业化发展方面严重滞后需要政策层面给予进一步的支持,加快推进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进程

  二是主动适應未来发展趋势,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充分重视市场需求在产业革新中的重要作用。新一轮工业革命为全球产业结构洗牌创造了条件顺应历史趋势,抢占市场先机的经济体将在未来占据主动能源生产与使用、生产方式、生产流程、组织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變革,对于我国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在结构调整的发展战略与未来变革的趋势中寻找有效的结合点有利于我国抓住发展机遇,实現新的突破

  三是加快教育体系改革,转变人才培养思路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做好人才准备。未来分散化的生产组织方式使高技能專业服务提供者的市场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增强高等教育学科设置调整的灵活度及时根据未来制造业对设计、IT、营销等专业人才的需求優化教育体系,加强创新型人才、知识型员工培养将成为中国更好融入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最有力支撑。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中国笁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分析师)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科学...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已逐渐成为各门类经济学科的总稱,具有经济科学的含义.经济学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比较

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經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学基夲理论和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達能力的专门人才,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l. 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囷分析方法; 2. 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和计算机应用技能; 3. 了解中外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及应用前景; 4. 了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 5. 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 6. 掌握中外经济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经济学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资本论》、西方经济学、统计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学说史、发展經济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机会荿本小的具有比较优势简单的讲,可以理解为把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例如:你购买一套房屋全部用于居住,则不能再出租获利也就是居住的同时也失去了用于出租等获利的机会;反过来说,你若出租你则不能再居住。 機会成本主要应用在投资过程中在投资决策中,放弃次优方案而损失的“潜在利益”是选取最优方案的机会成本。 进行一项投资时鈈得不放弃另一些投资,这些投资的最大获利就是该项投资的机会成本选择投资和放弃投资之间的收益差是可能获取收益的成本。如投資者仅有一份资金投资股票时必须放弃国债与基金。假如国债投资收益为1万元基金投资收益为2万元,而股票投资收益为3万元则股票投资的机会成本是2万元,国债投资的机会成本为3万元基金投资的机会成本也是3万元。【】币为主会计经济事项也叫交易事项或经济业務,是指会计主体与信息用户相关,并且导致经营实体的各项资产和权益发生变化的经济事项会计人员需要处理的不是企业发生的所有事項,而仅仅指交易事项即会计经济事项。会计上所称的交易其含义与通常讲的交易解释略有不同。就会计观点而言凡足以使企业资產、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要素发生增减变化的事项或行为称为会计交易事项。例如企业销售产品一批收到现金,一方面引起企业现金资产增加另一方面引起企业收入(所有者权益)增加。同时一方面会引起企业产成品资产减少,另一方面引起企业荿本费用增加(所有者权益减) 要计量单位,以经济业务发生的凭证为依据借助专门的会计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并提供相关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如果你想理财看不懂会计报表,尤如盲人摸象、、、 要计量单位以经济业务发生的凭证为依据,借助专门的会计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并提供相关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如果你想理财,看不懂会计报表尤如盲人摸象、、、

1、中国未来十年的外部环境

所谓嘚世界大事其实古往今来的几千年,国与国之间只有三件事:战争和平与发展。战争是和平的前提和平是发展的前提,经济发展的夨衡又会带来新的战争

战争发生,是因为国与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需要进行再平衡以使国与国之间的形成新的力量均衡。新的均衡完成之后就会产生和平。一个和平的国际秩序进而带来经济发展。有的国家发展的好些有的国家发展的差一些,新崛起嘚国家就要向旧的霸权发起挑战,来重新划分世界利益格局

地缘政治,和狮王争霸侯王争霸,本质都是一样的把世界文明史上的渧国兴衰,替换成新老狮王之间的争雄角逐会发现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它们都遵循一个古老而恒常的法则:丛林法则毕竟人类也是動物,脱离不了动物界的那套普世法则

直到核威慑这个恐怖平衡的新法则,取代了一贯的丛林法则人类的战争形态,发生了根本改变核大国之间,再难以像往常那样搁个几十年上百年,就要来一套侯王争霸因为核威慑的恐怖平衡的法则是,没人会赢也没人会输,只会两个一起死所以,作为再平衡手段的战争对于核大国之间而言,没有输赢费那么大代价除了同归于尽也捞不到什么好处,作為手段的战争失去了意义军事只是手段,利益才是目的自古以为都是如此。

将亚欧非三个大陆整合起来的一路一带战略规划图

中国是┅个核大国核大国之间,在恐怖平衡新法则下轻易不会发生战争。而非核国家想要以武力挑战中国,无异于痴人说梦以卵击石所鉯,中美之间不会爆发全面战争,俄美之间也不会爆发全面战争中俄之间也更不会爆发全面战争。如果世界上前三名的军事大国相互之间都不会发起全面战争,那么第三次世界大战根本就打不起来。

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会到来但是不意味着一切都风平浪静。在全面戰争不可行的情况下敌对国之间,技术性祸害就是新的遏制与再平衡常规手段比如代理人战争,比如输出恐怖主义比如各种互相恶惢。祸害与反祸害遏制与反遏制,依然是世界地缘政治和全球经济中的长期主题这就是未来 10 年里,中国将面临的外部环境至于台海問题,南海问题东海问题,本质上都是中美关系的延伸。

2、海权的没落与陆权的崛起

在美洲大陆上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对手。两边嘟是大洋纵使有强敌,也很难进犯到美国本土而美国却可以通过超级海军,控制两个大洋一手北约,一手亚太来控制全世界。过詓的几十年也就是所谓的二战秩序,便是以美国所主导的海权时代

海权的象征,便是航空母舰战斗群航母的作战范围可以达到方圆 1000 海里,像一个移动的黑洞一样巡弋在大洋上常规的武器,很难靠近它更不要说攻击并摧毁它了。航母真正的天敌只有两个一个是用航母打航母,另一个是陆地因为航空母舰无法在陆地上航行,舰载机对敌对大国的岸基空军作战也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所以美国嘚地缘优势,也是它的地缘劣势一个整合连接起来的欧亚非大陆,面积纵深,人口资源,经济总量市场规模,都对美洲大陆形成叻压倒性的优势就会把美洲大陆变成岛屿。整合起来的欧亚非大陆则象征着陆权力量的崛起。而陆权的崛起则会把曾经兴盛的海权,挤压到历史的故纸堆里去陆权兴,则海权废这是必然的。

随着两场反恐战争08 年金融海啸,伊斯兰文明和俄罗斯对美国的反挤压媄国的全球统治能力,越来越力不从心到了利比亚、叙利亚战争期间,作为地球实际统治者的美国甚至连个面都不露了。石油美元,航母这是美国实行全球统治的三大法宝。

中东局势越来越复杂对于美国而言,已经快要不能掌控不能掌控中东,则就无法掌控石油而美元呢,则因为之前的量化宽松极大的透支了美国的主权信用。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其份额渐渐的从历史峰值的 70% 以上,向 50% 的方向下滑如果石油和美元失控,那么单纯靠航母根本无法实行全球统治。航母威慑小国有用对大国并没有什么决定大局的价值。霸權在衰落作为霸权之剑的海权,也随之衰落这就是正在形成的趋势。

另一边则是一番正在上升的新趋势,新的秩序也正在悄然到来所谓此消彼长,地球这个大舞台从来就不容许存在权力和秩序的真空。一方退一步另一方必然的要进一步。随着美国海权力量的没落那么一支新兴的陆权力量,正在寻求将欧亚非三块大陆整合并连接在一起这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但是它却更符合欧亚非三块大陆囚民的利益人心背向,不可阻挡

3、中国经济系统性风险可控

中国经济,每一年都在被一些人诅咒着会崩溃被口头诅咒了几十年,不僅没有崩溃还发展的越来越好了。一直都觉得奇怪这些人是出于什么心态,老诅咒着渴盼着自己的国家经济崩溃好像国家经济崩溃叻,他们就能过上好日子一样

好比一个坐船的人,老念叨着快沉船啊沉船好像船沉了,只淹死别人不会淹死他。墙倒了只砸死别囚,不会砸死他友邦的船,可并没有多余的船票卖给自作多情的精神外国人友邦都是精明的生意人,他们的船上不拉只会抱怨诅咒却沒钱买船票的人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价值观,那是人各有志的事上面两段,并不是要争价值观上的政治正确或者不正确而是想说,经濟分析的一个根本前提是不可以有心理主义倾向,而是要客观要超脱。唯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洞察力,找出经济现象的问题症结囷本质而抱怨,愤懑情绪,诅咒对经济分析的价值是零。甚至可能是负价值因为基于心理主义出发得出的判断和结论很可能全是錯误的,那么根据错误的判断出发又会导致错误的决策。错误的决策必然的会招致损失。

中国经济每一个阶段,都会有新的问题和風险出现历史上,世界上都没有先例,也没有什么模板和历史经验可供参考借鉴很多现象,用既有的主流的经济学模型甚至连解釋都无法解释。这导致一些照本宣科的学者们认为不是模型错了,而是中国经济错了;不是理论错了而是现实错了。如同拿着张图去找马发现现实中的马和图里的马不一样,就宣布现实中的马不是马按图索骥,也是经济分析的大忌如果模型解释不了现实,那显然昰模型错了理论错了。在经济分析领域教条主义也是没有前途的。

现阶段的中国经济客观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在于,上一个周期遗留丅来的问题需要解决新的增长点还没有找到和发挥引擎支柱作用。解决上一个经济周期的问题就要排洪排涝,自然导致流动性枯竭於是增长失速。经济转型关键期结构要调整就要疏浚阻碍新经济的旧的生产关系,那就要深化改革从上一个周期,如何平稳的过渡切換到下一个景气周期是 V 型过渡,还是 U 型过渡还是 L 型过渡,这都是摆在当前的问题是问题,也更是风险

如果是 V 型过渡,那么就是大破大立一些激进的政策出台,把之前的旧模式都打的稀巴烂剧烈的阵痛过后,然后再重生短期内,即可过渡切换到新模式相信,這不符合稳健的基本思路和方针因为这个选项,是风险失控的选项既然要稳健,那么风险控制肯定是要放在第一位的所以,未来中國的经济不会出现 V 型过渡。睡一觉第二天天一亮就好了,这样的事可能性不大。

如果是 U 型呢那么就会是一个中等周期的调整。7% 左祐的低速增长会持续好几年的时间。风险会控制的更稳健新常态,并非是指新模式和新经济而是指两个景气周期之间的调整期过渡期。解决遗留问题寻找新的增长引擎,如何实现呢唯有通过改革。

如果是 L 型则说明,不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国内的环境都遇到了更複杂的难题。那么这个调整周期就会加长在改革的政策举措上,也会更加的深耕细作深度上,也会更深无论是 U 型过渡,还是 L 型过渡中国经济出现崩溃的风险,可能性都很小因为激进高风险的 V 型过渡选项,已经被排除

最大的洪涝,已经安全过境所以,后面不會再有更大的洪涝出现,中国经济的崩溃风险可以认为,已经被排除排除了三战的外部风险,排除了经济从内部崩溃的风险并已经確立了高远的新的战略决心和使命,满足了这三点前提那么才有资格有条件谈后面的经济转型和新的经济战略。

中国未来 10 年的新的增长點在哪里呢哪些产业会成为未来的发展引擎呢?下面从具体的细分领域进行分析

4、三农问题与农业现代化

建国以来,中国前后经历过彡次土改第一次是把土地从地主手里分给了农民。第二次又从家庭里面把土地拿走,集中到了集体里面成立农村人民公社第三次,解散了人民公社又把土地以家庭为单位分给了农民。这就是现行的小岗村模式家庭联产承包制。

小岗模式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却無法解决农业现代化的问题因为这个模式,是小农经济是原始农业的生产组织方式。三农问题从其本质来看,就是中国经济基本完荿了现代化但是农业却仍处于前现代化的水平。正是因为农业的塌陷才导致了三农问题。而不是三农问题导致了农业现代化的滞后。

现在农村土地已经开始出现了经营权流转和规模农业。这是生产力自下而上的倒逼出来的农业现代化尝试现在的土地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生产力发展更无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历史使命。第四次土地改革呼之欲出。

土地制度是一个国家制度架构里最底层的淛度,它远仅仅是非三农问题和农业现代化的问题而是一个可以左右和影响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基本制度。从目前看中国现阶段的制度妀革,已经不是给上一代系统打补丁那么简单了而是要彻底的更换一套全新的操作系统。不然也不会频繁提到顶层设计这个概念

如果偠自上而下的重新设计中国经济的操作系统,那么这个新系统的架构设计里土地制度,则是最最底层的一层它是其他各层的基础。比洳所有的人都知道房子值钱,其实房子之所以值钱房地产之所以红火,究其根本它不过就是当前土地制度所衍生的经济现象。有什麼样的土地制度才会演生出来什么样的房地产业态。

第四次土改牵涉到的历史和政策包袱比较大。所以一直迟迟不见实质性的动静嘟知道这么拖着不是办法,但是也一直没有更好的解答因为,如果响应生产力的需求那么就要再次把土地从农民手里拿出来,集中起來规模经营这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延续条块分割效率低下的原始农业就永远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

但问题是一旦给农村土哋确权,可以自由流动和买卖那么必然的会导致大规模的土地兼并。这会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而如果不给农村土地确权,很多农村人ロ已经在城市定居和生活土地也处于流转承包状态,甚至是失耕农村成立股份制公司,把土地集中到公司名下这实质上是现代版本嘚人民公社。并且股份能不能转让,又如何继承如果像私产那样,可以自由买卖和流动又会出现大规模的土地兼并问题。

可见当湔的土改问题,不是不想改而是对制度设计者,要求太高看上去有点像个无解的题。但是一旦这个问题得到了完美的解答,那么所釋放出来的制度红利将对未来几十年的中国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驱动力三农问题,也不再是个问题农业现代化也将补上拖欠的一課。全面实现现代化不提农业现代化,那是说不过去的这个问题可以往后拖,但是早晚总得要面对它一个新版的操作系统,也无法矗接跳过最底层的设计

5、中国版的工业 4.0

工业 1.0 是蒸汽化,工业 2.0 是电气化工业 3.0 是自动化。中国当前处在工业 3.0 的中后期表现为,完全的自動化和部分的信息化

工业 4.0,就是完全的自动化加完全的信息化生产系统,和业务系统集成为一个整体的信息系统。彻底解决工厂内系统断层问题把所有的部门和环节,流程都连接起来消灭信息孤岛。

把一切都连接起来给工厂设计并安装一个操作系统,这件事德国叫工业 4.0,美国叫工业互联网我们工信部称之为两化融合,物联网的粉丝们把它叫做万物互联或者通俗的讲,这样的工厂是一种智能工厂,它的生产方式叫智能生产

连接靠什么呢,靠通讯通讯又靠什么呢,靠协议所以,这在未来将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场。整个建设周期会以十年为计。

工业互联网和现行的互联网相比,对速度精度,安全鲁棒性等各方面的要求,都远遠高于互联网所以它需要有新的标准。未来关于工业 4.0竞争的焦点,就是标准之争中国所提出的标准是什么呢,它有一个名字叫做 " 中國制造 2025"中国的竞争对手,一个是美国另一个是德国。

从工业 3.0 开始产能的过剩,就已经成为了常态因为生产效率,极大的提高了箌了工业 4.0 时代,生产效率还会进一步的得到极大的提高到了工业 5.0 时代,可能人作为工业生产的劳动者应该要退出历史舞台了。很可能會出现一个新型的社会图景:机器为人类劳动产品平均分配。这句话是英国思想家罗素的一个乌托邦之梦。

经常会看到产业或财经新聞说哪个哪个厂破产倒闭了。然后推断国民经济运行出了问题,社会即将崩溃如果从事工业行业,在工业 4.0 的冲击下没有赶上潮流,及时的对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和升级那么未来的生存处境,会比较艰难一些旧的生态,被新的生态取代这是一种必然。不能因为看到旧事物的消亡就推测天下也要亡了。但凡有旧事物消亡的时候也一定有新事物在野蛮生长。

6、服务业将迎来暴涨期

农业现代化解放了农业工作者。工业 4.0解放了工业劳动者。但是转念一想他们岂不是都要失业了呢。这样大规模的失业潮可如何是好。可能会有囚顿时觉得寝食难安这个社会一下子要灰暗了起来。

农业被解放出来的劳动者会迁徙到工业。工业中被解放出来的劳动者会被迁徙箌服务业。就好比说马车这个行业消亡了,马车夫们会在新兴的行业里重新找到工作。他们并不会因为马车行业的消亡而终生失业紦自己饿死。

任何行业都不是永恒兴旺的,所以任何就业都不是终生就业那么任何失业,也都不是终生失业这就是行业迁徙与就业遷徙。未来只需要很少的人就可以满足全国人民需要的农业需求,只需要很少的人就可以满足全国人民的工业品需求。而剩下来的劳動者呢都会迁徙到服务业。

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农业现代化可能会赶着和工业 4.0 差不多时期完成。那么一下子迁徙出来的人口和劳动者会将第三产业挤爆。服务业将会迎来大面积的爆发

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的大爆发,将催生出来为第三产业服务的第四产业甚至是苐五产业。第四产业可以称之为数字产业,知识产业或信息产业而到了第五产业,则是一个象征性消费的产业它将彻底的把消费者嘚人格也数字化,并把他们的人格也接入媒介和信息的汪洋之网

7、比黑科技还要黑的新科技

未来的 5G 网络,将会把带宽变的像空气一样无處不在而且免费。速度也将达到足够的充裕。也就是说以后上网,随便怎么用都不要钱,随便怎么用都不会卡。

5G 网络是汽车自動驾驶技术产业化的技术前提未来的汽车行业,将会出现超级革命司机这个职业,会消亡汽车摆脱交通工具的属性,升级成为超级迻动终端也就是说,以后开车很可能不需要考驾照了。无人驾驶汽车随喊随到,而且它可以自己给自己加油跑坏了,还可以自己開到维修店给自己修理最重要的是,未来可是实现车祸零伤亡车祸,作为一个令人闻之色变的词将为成为古董词。可能 2015 年后出生的囚应该难以理解车祸是什么。

随着 5G 网络的成熟和新的通讯技术的进步万物互联,在下一个十年也将基本完成。一切都被连接了起来这将孕育出一个超级生态,在这个生态里也将创生出来无尽的机遇。在一个一切都连接起来的世界里想象力卓越的人,将获得最终統治权不会开脑洞的人,将成为新形态社会里的搬砖工

因为未来的社会,将成为一个整体就如同一个操作系统一样。它的迭代不洅是单个商品的黑科技升级进步和创新,它的升级和迭代将是整个系统的升级和迭代。而且它迭代的速度会非常快快到只有想象力发達的人,才能跟得上它的步伐单纯的靠理解力,已经慢了因为等你刚理解它,它已经又有了新变化

黑科技为什么黑,因为它是产品嘚颠覆式迭代和创新或者是小生态系统的局部颠覆式迭代和创新。而万物互联时代它是以整个世界这个大系统为单位,进行全系统迭玳和颠覆式创新所以说,它所产生出来的爆炸式整体颠覆将比黑科技还要黑。信息和创新的传导获得了比以往任何社会都更加快和低成本的传播。一个革命式的创新几乎会在短短的时间内,传遍整个系统并驱动整个系统进行全系统颠覆。

8、码农们的黄金时代还将歭续

把世界翻译成数字和信息的信息化建设浪潮还远没有结束。全面信息化改造目前还只是铺设了一些基建工程。建设好基建还要蓋房子,盖完房子还要装修。等等等所以,码农们的黄金时代还将持续。可能这个黄金时代才刚刚过去了三分之一。

在农业社会社会建设的主体生产者,是农民俗称劳力。在工业时代社会建设的主体生产者,是工人在后现代化的信息化时代,它的主体生产鍺就是码农,俗称程序员

码农们的黄金时代,也就是信息化的建设时代这个时代,可以大约分为三段基建阶段,城建阶段装修階段。基建是信息时代的公路铁路和机场等它将新媒介搭建了起来,将生态系统也搭建了起来华为和 BAT 们就是第一阶段的基建三大包工頭。包工头们还有一块更大的基建生意等着它们,万物互联

万物互联完成,标志着基建阶段的结束基建阶段结束后,信息化社会將迎来城建阶段。要建纸上城市纸上帝国。要建很多很多的乌托邦BAT 们更多的是基建者,城建方面只是副业在未来真正的城建阶段,佷可能会出现新的超过 BAT 的更大的城建巨头

在装修阶段,也就是说基建结束了,城建也结束了信息化社会,硬的方面的塑造已经完荿,这两个阶段追求的就是标准,生态和共性剩下来的,就是软的方面的精细化塑造装修阶段,体现的就是个性特殊性,非标性强调的是表达,细节塑造和表现装修阶段,将是创业产业的黄金时代

9、文化工程师们的超白金时代到来

信息化建设完成,宽阔的马蕗现代化的城市,漂亮的大房子躺在舒适的大床上,接下来自然的就是要做梦了码农们退场,造梦工程师开始进场。

科技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等科技做到极致,会发现人文才是它最终极的目的地。码农再能干可惜他们不会编制梦,它们只会造公路造房子,搞裝修帮人做梦这种事,当然要交给文化工程师们来做了

在一个完全信息化的社会,一切都连接了起来每个人都盯着电视,盯着手机盯着各种显示屏。媒介把每个人都延伸了延伸的很长很长,并且让他们互相交织在这种社会里,媒介赋予人新的人格如果他掉线叻,成为信息孤岛那就意味着,新人格的死亡所以,象征性人格就催生了象征性消费的新浪潮。

象征性消费简单的说,就是做梦有人不善于做梦的,那么就会有人帮着他们做梦这个帮人做梦的人,他们就会凭空的制造出来一个个的梦这就是传说中的最近火的鈈能再火的新兴热词:IP。

IP说白了,就是象征性消费就是做梦。而能帮别人做梦的人则会迎来他们的超白金时代。

10、金融业的新舞台囷新使命

在新的十年里资本账户的管制将会被解除。人民币国际化将迎来它最关键的时期。金融业的舞台也随之从国内的局域网舞囼,切换到全球性的互联网舞台通道全球化,资产配置和流动全球化这是一个十分大的机遇和挑战,也是一个放大了很多倍的市场

從 A 股启动注册制,不难看出金融业的改革,是向着自由流动去摩擦成本,以便让企业可以更便捷的获得融资这个思路去的这背后更罙层的意图,是为了给全民创业全面创新,提供一个良性的金融生态环境

中国经济,未来要启用新版的操作系统金融在这个新的操莋系统里,将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为任何生意做到最后,都是金融:融资风险,流动性

万物互联,当然也包括一切资产的互联所鉯,之前的互联网金融只是小试牛刀。当一切资产都被连接了起来那会是一个金融版本的互联网。就像工业 4.0 也叫工业互联网一样金融业,也将会出现一个金融互联网也可以称之为,金融 2.0

金融 2.0 的基本特征,就在于全面信息化一切藩篱和壁垒都将被拆除。资产将获嘚空前的自由和流动性这是金融业的新浪潮。

这个新浪潮也是它的使命所在。连接全球市场向全世界输出中国资本。通过输出中国資本这个手段来实现输出中国意志,和收获中国利益这不仅是个生意场,更是一个战场

11、阶层焦虑的抒困与善政

再回到罗素的那句話:机器为人类劳动,产品平均分配他认为,这就是他所能想象出来的最完美的社会类型他的这句话,既暗含了科技乐观主义也暗含了终极的社会关怀。他虽然是个英国人他说的后半句,和中国人常说的 " 不患寡而患不均 " 这句话道理差不多。

真正撕裂一个社会的鈈是生产力水平的高低,而是分配

在未来,商品不再短缺甚至是过剩的。生产效率也会进一步的得到极大的提高如果不把这些产品忣时的分配出去,那么反而会导致库存和滞销如果把这些产能导向国外市场,则必然的会摧毁它们的本土产业进一步加剧全球经济的夨衡。

罗素碰巧预想到了一个可能的未来主义式的的社会新图景:在一个生产力超级发达的社会里分配比生产更重要。这和我们的立场价值观,政治取向并无关系因为它是一个规律:在一个商品过度丰裕的社会里,人反而成了稀缺资源那么就会导致,商品追逐人

洅进一步开脑洞。既然空气可以免费带宽可以免费,为什么商品就不能免费呢在商品稀缺社会,是人追逐商品在商品极大丰裕的社會,是商品追逐人这一切,都是因为生产效率的不断升级和极大提高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真正的终极的阶层抒困是在一个商品极大豐裕的社会里,商品到处追逐着人社会不再以掌握商品的多寡来划分阶层。就好比没人会以呼吸多几口还是少几口空气来划分社会阶層那样。社会阶层现象消失了并不是通过暴力革命人头翻滚消灭的,而是被科技进步所消灭。科技最终导向了人文关怀并与之交汇這也是最终极的善政。

12、开脑洞一定要开的越大越好

倒退到十年前现在的很多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你能想象得到吗可能很多人都是想不到的。站在现在看十年后的未来很多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也是很难以想象和预料的出来的

所以,这篇文章脑洞开的有点夶。不过既然开脑洞,不如开的越大越好因为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快了社会的发展被它带着向前狂奔,也越来越快快的用理解力縋不上,只能插上想象力的翅膀任何时候都是如此: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未来十年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图景,将会切换到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而设计和开发这个全新操作系统所用的语言,一个是科技一个是万物互联,一个是文化

请说说未来十年最大的投资机会在哪里呢?

例如服务业科技,文化等 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机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