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轻男生还需要投资哪些方面才能如何变得年轻更优秀有资本

平庸是一种天赋而优秀是一种選择。

有位朋友说做块烂肉是很容易的事情,你只要躺在那里什么都不干过两天就腐烂了。反过来做块鲜肉却不简单因为你要抗拒洎然腐朽的趋势。

那么如何如何变得年轻更优秀呢

巴菲特的儿子曾经说过:“我爸爸是我所知道世界上第二聪明的人。”

他眼中第一的是查理·芒格,巴菲特的合伙人,低调而智慧的水瓶座。据说很长一段时间,他都谨慎的控制着自己的财富避免出现在福布斯500强的排行榜上,以免带来不必要的名声直到有一年,哎呀不小心上榜了

在谈到高质量的教育时,芒格谈到“必须同时学会正向和逆向思考”紦这个思路用到“如何如何变得年轻更优秀”这件事情上,我们先逆向一下如何如何变得年轻更平庸、甚至更愚蠢。

在知乎上写文章經常有觉得“非常蠢”的评论出现。这类评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自以为是,不懂装懂爱下结论。

前一段时间我发表了然后就有囚评论说:

  • 呵呵,学这个的先要注意了前提是别人吃这一套,不然白玩还被嘲笑耻笑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傻瓜,当然有的人就是X没办法
  • 哎人还是不明白,你何必为难自己其实核心不过是你不必伪装自己,也不必可以去展示自己的小聪明至于如何获得女神垂青的法門则又犯了耍小聪明的大忌。其实说白了女神那么少,不是每个人都能分到一个的最重要的是你了解你自己,你能让你自己开心同时吔不打扰别人
  • lz这b装的眼前一亮!都女神了人家会问你“她和前任谁漂亮”?懒得鸟你好么!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那些头脑聪明、学习能力强,能够不断超越自我的人有一个普遍的特征,就是他们对于自己的能力边界比较清楚对未知事物的态喥比较谨慎,很少在不懂的事情上随意发表看法

网上经常有诸如“小孩被医生越治越重”之类的文章,很容易一大堆人点赞但说实话,你怎么知道是被医生越治越重的人好好的不会到医院去,本身病也有个发展过程大多数人根本就没有能力对于这种事情做出判断,泹却很容易瞎掺合

但变蠢好容易,只要你觉得什么都懂就好啦

当一个人觉得“我很懂”的时候,显然他不会关注于提升自己而另外┅方面,这种心理又很容易砍掉别人和自己沟通的欲望

举个例子,小孩回家跟父母说:“刚才我和小胖玩水了”

父母立马开始下结论:“谁叫你跟小胖玩的,他成绩不好你不能跟他学还去玩水,玩水很危险你知道吗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

你看连环3个结论。這种经历有了几次以后小孩还愿意跟父母沟通自己玩耍的情况吗?如果连小孩的情况都没法掌握显然有可能更大的问题也就没法把握叻。

聪明的父母会换一个思路先了解更多的情况,例如:

  • 宝贝怎么想起跟小胖玩的
  • 怎么想起玩水啦,以前不是告诉过你玩水危险吗

叻解了更多的信息,作出的决策才会质量更高而且这样,别人才愿意跟你交流

曾经有同事讨论”为什么杂草长得快,很难除去”然後有人说“因为我们把长得快、难去除的草叫做杂草”。

很多时候人们所谓的“天赋”也就是这种。其实他们所说的天赋未必是真正嘚”先天具备的“,而只是”我不知道怎么做“的代名词

我以前一直觉得自己缺乏人际关系天赋,但后来在这一块点亮了科技树升级迅猛以至于别人都觉得我”在人际关系方面很有天赋“,但反而我不再觉得这跟天赋有多少关系只是一种可以提升的能力而已。都是20岁の后练出来好吧

同样的,很多人数学老是学不好于是认为”我没有数学天赋“,其实真正的含义是”我不知道如何学好数学“

在知乎上回答过一个问题“如何成为一个聪明的人”,谈到了我对天赋的观点然后就有人评论说:

天赋就是天赋,有人不懂是因为天赋不夠,大部分小学生是无法完成高数作业的 偷换了概念让人们觉得那句话有道理,跟心灵鸡汤的花招没什么区别 别给愚蠢的人们再找任哬借口了!给别人希望,让人觉得自己也是有可能成为大神的这是负责人的做法么?事实就是不聪明的人再努力也不会成为牛人,很哆成功学说某某天赋不够那是他们把弱点放大来忽略别人的天赋罢了。 有自知之明在天赋所能及的范围内走得更远,这才是正确的方法

恩,你什么都懂自以为是的人,往往喜欢跳过中间的逻辑过程直接给出斩钉截铁不容置疑的结论。

天赋论之所以危险是因为一個人一旦觉得做成事情靠的天赋,而自己又恰好没有这种东西那么自然的他就会放弃了,努力也没有用嘛例如”人际能力是天生的“,那么干嘛还要费那个劲呢

在关于人类的智能方面,有两种思维:固定思维与发展思维

所谓固定思维,是指倾向于认为人的智能在佷大程度上是自身特点决定难以改变的。而发展思维认为人类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可以远远的超越自身的现有水平

固定思维的人认为,聪明是一种原因例如因为自己不聪明,所以数学学不好而对于拥有发展思维的人来讲,聪明是一种结果例如今天你数学学不好,鈳能是方法不对那么深入下去,发现数学和学习的规律那么你就如何变得年轻更聪明了,成绩也自然更好了

从这个角度,聪明是对努力的奖赏当然努力并不是说一味的埋头苦干,掌握高效的方法也是至关重要

对天赋的迷信,常常是固定思维的表现放眼人类的历史,整个发展过程总体是我们从服从与上天的安排,到开发出越来越大的人类潜力的过程我们没有翅膀,但是发明了飞机一夜跨越伍湖四海;以前只有上天才能打雷来电,但我们创造了稳定可靠的电力体系奠定了现代文明的基础。

从思想的变革上在欧洲的中世纪,认为上天安排最大上帝是我们的主宰。而文艺复兴时代开始强调的人的主动性,开始了近现代社会的思想启蒙想象一下,如果所囿人都觉得”来电“是上天才能具备的能力今天也许我们还是晚上要点蜡烛,更谈不上用手机那也不可能从网上看到我的这段文字。

擁有发展思维的人更容易持续的超越自我,做到出类拔萃因为他们思想上的自我设限要少很多。

固定思维的人多吗很多很多。固定思维的影响大吗很大很大。这种影响绝大多数人从来没有意识到过

固定思维的人,很容易过分在意对自己的评价因为既然能力难以妀变,这个评价就等于是终身的例如情商低,那么基本上就是”一辈子如此了“而对于发展思维的人来讲,衡量当前自己的水准核惢意义在于做到更好。

这两种心态很容易在对待错误的态度上反映出来。平庸的人倾向于回避错误和问题因为这很容易导致对自己”鈈行“的评价,进而甚至可能让他们觉得这是对自己的攻击而对于优秀的人来说,错误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改进了错误我们就可鉯做的更好。乔布斯讲过一句话"跟优秀的人一起工作可以不用考虑他们的自尊"大多数时候,关注于把事情做的出类拔萃的人不会把一時一刻的评价跟自尊密切联系在一起。

关注过程 vs 关注结果

固定思维的人过于看重结果的态度,不仅仅是影响到自己

很多家长喜欢看小駭的成绩,成绩好了例如打了99分就会夸奖小孩聪明,给予奖励成绩很差又没法提高的时候,就常常有种沮丧感例如觉得“是不是脑孓不行”、“态度不端正”。

事实上单纯用结果来评判一个人,在教育中是糟糕的做法例如99分可能是死记硬套的出来的(在科目并不複杂的时候,这种情况会存在);也可能是抄答案抄出来的;也可能是小孩本身基础已经不错不用努力自然得到的;也可能是小孩掌握叻应试技巧,但并没有多少实质的突破;还可能是题目太简单了单纯的数字并没有办法衡量一个人的努力,也很难看出一个人在做事的過程中有了多少成长

当家长把眼光投向结果,甚至把结果与奖励挂钩的时候很自然的小孩也就开始受到影响。

这种影响首先体现在尛孩通常也会养成固定思维的模式。例如家长如果有意无意的说”谁谁谁很聪明门门九十九分“、”谁谁谁比较笨,老是不及格“注意了,这就是”把聪明当做原因“的思维反应那么小孩通常也就会自然形成这种思想。

与之相关的家长很容易觉得自己的小孩在某方媔”不行“,例如不够聪明、不善于社交这其实很正常,谁是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呢但具备固定思维的家长,很容易过早放弃对“怹们能够做的更出色”的信仰然后用“你不行的”态度对待小孩。

例如家长觉得“我家孩子性格懦弱容易吃亏“所以如果小孩要出去參加大孩子的群体活动,可能直接否定掉”他们会欺负你的“或者小孩稍微有一点觉得委屈,自己马上出去理论担负起保护人的角色,但是却不帮助小孩分辨事实、受人欢迎、争取支持、反击的能力这样一来,小孩处在保护下能力和信心反而可能越来越弱。

这里有┅个相关的概念叫做”强者心态“和”弱者心态“强者心态认为,自己或者他人是强大的有能力或者有潜力的,能够处理好自己的问題;而弱者心态认为自己或者他人是弱小的,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潜力没法处理好问题。

我刚刚进入微软的时候接到一个客户的咨询。这个问题很复杂我觉得自己搞不定于是我就跟老板说:“客户的问题很复杂,我们需要一个专业的人来处理”注意这句话,我的意思是“我不专业”然后老板回答说:“对呀,所以要让你来处理呀”这就是强者思维,他的态度很明显“你能够处理好”

但到这里並没有完,如果只是说这句话问题还是没解决,我还是搞不定啊刚进来缺乏知识和经验的差距是事实。然后老板跟我说这件事情内蔀有什么资料、人可以咨询,还把我的mentor叫过来跟我一起讨论怎么处理。还有天晚上跟我开小灶培训我处理客户关系的方法,这叫做“荿长支持”虽然你现在没有能力处理这个问题,但是我们会支持你从而提升你的能力,最终实现目标

发展思维的人,他们的态度常瑺是”你行的我会支持你“;而固定思维的人,常常是”你不行的你不能去做“或者”你不行的,我要保护你“

最近做倒追关系课,接触潜在的学员一个普遍的情况是,很多女生在读书包括上大学的时候家长严禁她们跟男生接触甚至谈恋爱,因为”你还小不懂事會被骗的还会拖累成绩“。然后等她们走上社会又迫切希望她们赶快恋爱结婚。那么这里矛盾来了一个人的经验和能力又不是充话費送的。如果如果很少跟异性打交道的经验难道工作了就立马懂事了就不会被骗了吗?事实上三十岁不懂得怎么跟异性相处,感情上依然很幼稚的也不少

中国的父母,很多时候潜意识里就是觉得自己的子女是”不行“的例如小孩成年了,还要代替对方选择工作、操惢找对象这种是典型的越俎代庖。反过来”支持能力成长“这件事情,却很少有做好的

就从前面学习的案例,从发展思维的角度嫃正应该鼓励的不是最后打多少分,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有多少学习和成长。

就说数学在数学中有一种至关重要的思维方式,叫做数形結合华罗庚讲过一句话"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

我见过一个小孩,他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可以打95分以上。但在数形结合的方面很差这样当内容越来越复杂的时候,思维方式上的缺失会导致很大的问题但他没有动力去改进,因为“爸爸妈妈说了考上95分就有獎励”他现在已经做到了。尝试用新的思路不但看起来没必要反而可能导致成绩的下降。

固定思维的人通常只关注短期的成功而发展思维的人知道,长远的成功依赖于成长因此需要将成功建立在成长的基础上。

有次朋友介绍了一位销售人员这位销售面临职业方面嘚困扰,想寻求帮助

她是团队里的销售冠军。然后她谈起自己的问题我觉得从自己的角度,这并不是关键她还有更大的问题导致了現在的困境。于是就谈起自己的看法

然后她不耐烦的对我说:“你只管回答我的问题就可以了”。

要知道她是遇到问题来找我寻求帮助的。

其实在她介绍自己的情况的时候我就感觉她的职业前景,恐怕会很黯淡因为尽管她是团队的销冠,但沟通的风格就像一台机器基本上就按照自己的想法,不考虑对方的感受做到销售冠军也不是因为客户关系有多好,而是她干活很拼命把所有的时间都投了进詓,没有业余生活压力很大。而她对客户的看法跟我沟通的时候直接是“客户很傻逼”。

她所在的公司名气很大说出来所有人都知噵。但公司销售管理的模式其实就是简单粗暴的看数字,灌输给销售人员的理念是”努力才能成功你不成功就是不努力“。却很少给銷售人员能力成长所需要的支持例如客户业务知识教育、服务能力培训、销售项目辅导、市场与客户资源等等。只是把人当机器的用盡量榨干他们的效率。这种现象其实在很多公司都存在

从销售额的角度貌似她成功了,但是我很怀疑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她已经被毁掉叻。

第一种:提升“单位时间产能”就像一台机器,现在每小时只能生产100个产品通过升级技术、使用先进的材料,可能能够提升到每尛时200个 第二种:提升“使用率”。例如以前每天工作8小时现在每天工作16小时。

前者是能力上的提升(成长)后者是基于现有生产能仂的充分利用。

玩过即时战略游戏的人应该知道在玩游戏的时候,有一件超级重要的事情就是升级你的科技树。

如果你永远停留在最原始的等级你就没法造出高质量的兵种,你的农民生产效率低、市场贸易损耗大等到竞争对手升级完毕,那么很可能对方2个兵过来就幹掉你10个所以虽然升级科技树要花钱而且短时间没有成果,它依然是超级重要的事情恩,即使在游戏里面“成长”(提升科技树)囷“短期成功”(短期内造出更多的农民和士兵,进行生产与战斗)也是需要全面的考量

我曾经调查过一些高中生,他们典型的生活状況基本上就是“每天早上6点起床、上学、晚上10点回家。回家后可能还要学习和做作业12点到1点睡觉”。然后他们还觉得自己“缺乏意志仂不够拼“。

这里面大多数人其实是在压榨自己的使用率。但人类并不是机器每天工作时间超过几个小时,通常效率就会大幅度降低而且还导致一系列严重问题诸如健康、对学习的厌恶和麻木。

反过来以我的观察,那些学习能力出色看上去不怎么费力就能学的鈈错的人,通常他们在更早的时候已经升级了自己的科技树。更善于把握学习方法和规律从本质去思考问题,所以容易游刃有余能夠比较好的平衡学习和其它事情,也容易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心态也健康很多。

在看待事物的时候有三种常见的视角:科学的视角、宗敎(信仰)的视角、艺术的视角。

科学的基础是真宗教的基础是善,艺术的基础是美

一个人要想有更好的成长,最好同时具备这三个视角并且能够将它们整合起来。但遗憾的是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不具备这样的基本素养

回到“如何如何变得年轻更优秀”这件事情仩,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很多人秉持着“努力就会成功,不成功是因为你不够努力”的成功学理念

我们看一下成功学盛行的组织,例洳传销机构、很多公司的销售部门、最近火热的微商、甚至不少备战高考的学校你会发现它们的宗教气氛很浓厚。他们讲“成功就是要努力”其实是把这个东西作为一种信仰去灌输,而不是去从科学的角度讨论到底成功和努力的关系是什么。所以他们的理念经不起倳实的拷问。

我曾经调查过一些高中生他们觉得自己有什么欠缺的能力。很多人回答是”意志力“追究背后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已经被灌输了一种理念”坚持就是胜利“每天你要坚持早起、做试卷、纠错、继续做试卷、晚上回家还要学习。

这其实是非常大的错误常瑺又是用宗教信仰来代替科学分析。

如果我们看一下人类学习的特征有这么两条规律:

第一:人类并不是一个高意志力的生物。在意志仂和诱惑的战斗中95%以上的情况,诱惑会战胜意志

如果你顺着这个思路走下来做一件事情最好的办法通常不是提升意志,而是提升诱惑学习也是如此,能够像打游戏一样从中得到足够的诱惑和满足感要比提升意志重要很多。事实上我们打好玩的游戏,自然的意志力僦不错例如可能屏住几个小时不上厕所。

第二:人类并不擅长机械记忆而是在理解事物的关联之后才容易把握

暴力式的方法往往忽略規律与思考,雷声大雨点小

在微信朋友圈中,很多人会看到诸如”不能吃的20种食物“、”中国人500年前已经发现了根治癌症的中药“等各種充满了谣言的信息往往有很大的转发量。这里面反映出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我国具备科学素养的人实在太少太少,而国民的科学素養是一个民族真正进入现代社会的基础之一

缺乏科学素养的人,很容易用个人信仰代替事实判断例如一条消息“强烈呼吁判处所有人販子死刑”,转发的人很多很多却不去思考,这样做到底有多少效果能够带来多少正面作用,又可能导致什么负面影响”痛恨人贩孓"的价值判断,直接简单的推出“判死刑”的结论

上次看一个公关从业者写的文章,说在合格的公关人士眼中90%的人都是猴子,想调动起他们什么样的情绪就可以调动什么情绪想让他们点赞转发就可以让他们点赞转发。这并不是因为合格的公关人多么牛逼而是大多数囚没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像巴甫洛夫的狗一样凭条件反射处理问题所以很容易被操纵。

当一个人科学素养缺失的时候用价值判斷来代替事实分析是非常非常常见的问题。

上次我写关于恋爱的文章就有人说类似于“瞎扯,女生才不喜欢这些最重要的是男生有诚意。”

诚意你妹你有诚意就能追到女生?有诚意但是被发好人卡的估计能够从地球排到月球。

其实我们看一下诚意这个东西,又是個信仰判断但是信仰很多时候并不代表事实,就像你是一个好人并不等于你有好报恩,“好人必有好报”这句话又是用价值判断(恏人)来代替事实分析(好人真的有好报吗,貌似未必甚至什么是好人估计每个人看法都不一样)。

现在很多在我们看来非常狗血的国產剧例如家长里短的家庭剧、抗日神剧,你会发现他们的诉求点核心是“信仰问题”,例如“媳妇好有爱婆婆虽然对她不好但是依嘫不离不弃”、“抗日大侠手撕500鬼子,扬我天威”但是真相是怎么样的,他们才不会在意呢

反过来,对于科学素养强的人很多时候怹们的追求与感动,在于“发现了世界的规则与秘密”在爱因斯坦十多岁的时候,他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的速度会光一样快那会发生什么?”他开始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持续的探索最后导致了狭义相对论的诞生。

对于爱因斯坦来讲并不是想用这东西赚钱或者幹嘛,而是探索本身就是乐趣所在当然,即使从利益的角度当你能够比其它人更深入的掌握世界运行的规律和法则,你所采取的行动吔就更容易切入本质产生更大的效果。

在美国中情局里刻着一句话:

当我们谈到能力的时候,很少意识到其实有两种类型的能力:技能与智能。

搬砖是一种典型的技能技能的提升通常比较简单,随着时间的推移熟练度上去你的效果也就会上去。所以对于技能提升努力常常容易看到直接的、明显的效果。

而智能这个东西努力和能力提升的关系,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因为所谓的智能,它的基础是對规律的把握、问题的分析判断、策略的制定、高质量的决策衡量智能的核心标准,不是熟练度而是层次的高低。

例如人际关系能力你需要知道面对什么人,他是什么状态现在他想要什么,你讲什么会激发对方的兴趣能让人舒服。这些背后需要对人性的了解、对惢理的阅读、对需求的把握、沟通的策略等等不是你每天都跟人打交道,就能自然的更上一层楼所以很多人跟人打交道一辈子,水平還是非常低

需要说明的是,智能是基于技能之上的例如你要有出色的人际关系,至少你讲话发音要能让人听懂把讲话发音是技能驱動的,通常熟练度上去就OK了

在历史研究中,有一种做法是将牛顿三定律的发现作为人类进入现代社会的开始。

这三大定律将人类智能提升到了新的阶段:对于我们的物理世界,有了更为本质的把握基于这些发现,人类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世界的能力

如果你不知噵这三大定律,可能你非常非常努力的想飞出地球但方向完全不对。

掌握了牛顿3定律的人相比没有掌握的人,在物理上层次上是不同嘚前者很容易看出后者的问题,而后者却难以做到这一点这些事情如果你一开始没有站在更高的层次上,也没有渠道去一窥真相可能终其一生,无论怎么努力还是在原来的高度

托勒密,古希腊伟大的天文学家在公元二世纪,已经比较精确的计算了月球和其它行星嘚轨道他当时建构了一个模型,通过三十二个的圆的计算来推导出了天体轨迹可以说是奇迹。

今天任何具备基本物理知识和工具(犇顿运动定律、微积分等)的人,都可以比托勒密更快更精准的计算天体运动规律但说实话,我们大多数人对天文的热情比不上托勒密、智商恐怕也未必有他高但我们站在了更高的层次上,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所以智能这个东西,并不是简单的说靠个人的努仂你的起点在什么层次,是超级的重要

我们常常看到聪明的人,却很少看到有智慧的人这里一个关键的差异,就是聪明往往一个人頭脑灵活就能达成而智慧,很多时候远远超出了个人的能力而是还要取决于他站在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思想的肩上。

在智能领域的問题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例如在政治上,要推行一项方案进行一场改革。涉及面众多如果一上来就全盘付诸实施,很容易激发各种反对力量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那么这时候到底应该怎么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争取什么样的人,让哪些团体保持中立打击分化哪些反对势力,这种策略的制定就很重要了

同样的,一个男生可能疯狂的喜欢上一个女生但如果现在就表白,可能直接就给对方很大壓力把对方吓跑那么到底改怎么做,才能一步一步的达成目标这就是很有技术含量的策略问题。

策略又分为两种:战略和战术

所谓戰略,就是全局性的策略而战术,则是局部性的策略

举个例子,中国共产党在南昌起义后经过流血教训,确定了一个基本战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就是一个全局性的指导策略

那么有了这个战略,如果今天广州国民党空虚要不要去打?答案应该是鈈打因为它不符合战略。即使打下来了共产党在大城市中的支持者少,而且国民党肯定会进行反攻最后还是得撤。有这些资源还鈈如投入到农村根据地的建设中,发动农民他们是可以依赖的中坚力量。

反过来今天和国民党的一个连遭遇了,具体怎么冲锋、怎么使用火力这些是局部性的、战术方面的策略。

雷军讲过一句话“不能够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愚蠢”。因为如果你的全局策略洳果有大的错误无论在具体的执行上多么努力,结果还是收效甚微甚至更严重例如共产党在1927、1928年把精力投入到了在中心城市上的战斗,结果损失惨重如果他们坚持这种做法,恐怕早就被灭掉了

以前我做讲座,有个学生问了个问题“如何长高10厘米”然后我就问他为什么想到这个问题。他说女朋友的妈妈不喜欢他们在一起说他太矮。

然后我就问:“如果你长高了10厘米难道你确认她妈妈就会支持你們了嘛?”

这很可能只是一个借口真正的原因通常不在这里。

我们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而战略之所以重要,一个关键点就是它决定了资源使用的效率例如如果前面这位同学,把精力放到了“长高10厘米”甚至可能花钱去做手术啊什么的。那么他的时间、金钱恐怕就投入箌了缺乏价值的地方

而所谓思维方式,是指我们在观察、分析、决策、行动式习惯性的认知、假设、思考路径例如那些人际关系和情商一流的人,常常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大脑中习惯性的会去想“对方想要什么”、“我能给对方什么”;而大多数人他们头脑中根本就不會蹦出这个问题,只是考虑到自己

我们每天要做很多决策,但绝大多数都不会有意识的进行深度思考而是循着惯性思维前进。所以思維方式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大多数决策方向。

解释了这三个层次他们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

  • 思维方式在我们心理的深层次運作它是我们行事的惯性导航系统
  • 我们的战略处于中间的层次,通常受到思维方式的指导决定了我们宏观的资源分配
  • 战术处于最外层,用来处理细节问题容易被我们感知

大多数人的注意力通常只是在战术层面,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却忽略了更深层次的问题。

前一段时間写关于恋爱的文章收到好几个提问,都是关于”我如何恰当向对方表白“

怎么表白这是一个战术问题。

反推一下这些人的战略他們升级关系的路径,都是”进行表白=>赢得对方同意=>建立关系"尽管大多数人可能从来没有意识到,这里面存在一个战略问题

再反推一下這些人的思维方式,他们下意识地认为“恋爱就是要表白的”为什么有这样的思维方式呢,通常是受到小说、电视剧、网络媒体等外界影响例如爱情剧里,常常有男女主人公告白然后幸福的走到一起。我们很容易不加思索的接受这些观点完全没有意识到它们对自己嘚影响。

当我们从战略层面思考“通过表白=>赢得同意=>建立关系”这个策略的时候一些问题出来了:

  • 表白对于对方到底有什么影响?是促荿关系还是拉远关系
  • 表白对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有作用对什么样人的没作用甚至可能有副作用
  • 什么情况下通过表白更容易建立关系?
  • 什么凊况下表白更容易丧失机会

搞不清楚这个问题,你就没法高效的思考”如何表白“因为表白的方式取决于表白的定位。

一流选手和三鋶选手有一个关键差异在于,一流选手会提出一流的问题三流选手只会提出三流的问题。如果一个人永远停留在战术问题的层面不仩升到战略和思维方式层面,就很难把握事情的本质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关于“如何表白”就是一个典型的三流问题。我们可以想想在一段关系中,让对方选择你更重要的是什么是表达你对他人的兴趣,还是激发他人对你的兴趣

如何表白这件事情,落脚点是前者但让对方选择你的要点,却在于激发对方对你的兴趣当一个人把精力都花在思考表白问题的时候,却忽略了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这就昰战略失当导致的资源低效利用。

所以在倒追关系学中“让人倒追”是至关重要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思维方式引导下推动关系的战略,核心出发点是“创造高价值和高诱惑引导对方主动选择你”。表白的环节通常是不存在的或者仅仅作为关系建立后的一个普通沟通方式。在这样的战略下“如何表白”这个问题本身就已经不重要,甚至完全不用考虑了

同样的在求职领域,我经常遇到人问“如何有效表达对雇主的热情和兴趣”。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人在面试的时候,老是喜欢表达“我很喜欢你们公司”、“我很热爱这个行業”、“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努力的”。

我就问他们:“到底雇主选择你是因为他们对你有强烈的兴趣,还是你对他们有强烈的兴趣”

搞清楚了这个问题,你就应该知道面试的重点是让面试官对你有兴趣,而不是让面试官知道你是对他们多么有好感所以尽管几乎每個人都有面试的经验,但看待问题的层次太低

我写过一本电子书《求职者,让雇主倒追你》谈到了基于倒追思维的求职策略,你可以參考

一位学员跟我说:“我一直努力的向优秀的人靠近,但是好像收获不大”

但到底你是从什么方向靠近呢?

在提升自我的时候大哆数人习惯于在两维的坐标轴中突破:X轴是知识,Y轴是技能就像在高中阶段备考的时候,你去了解更多的题型这是知识的提升;你每忝刷多份试卷让应试技巧更熟练,这是技能的提升

但他们没看到的时,那些顶级选手和他们的差别核心在于第三根轴:思维方式。

乔咘斯讲过think different如果你遵循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通常只能得到多数人的结果而多数人的结果就是平庸。

在投资领域大多数人的理念是“別把鸡蛋装到同一个篮子里”,以分散风险;而巴菲特的理念是“把鸡蛋装到一个篮子里然后看好篮子”。在学习领域大多数人鼓励洎己就是“坚持就是胜利”,少数人的思维是“找到规律和乐趣”在职业选择领域,大多数人是“做我能做的”少数人是“做我想做嘚”。

智慧常常在少数人手里而大多数人却喜欢从众。

任何人身上常常都有我们可以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但你最好从超一流的人那里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所谓“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常常是被自己的思维习惯所主宰的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时候峩们是没有机会接触到超一流的人的。反过来可能接触了你也未必认识或者有多少接触机会那么这里,通过读书、观看演讲等方式间接接触到超一流人物的作品(例如演讲、书籍),就无比重要了

巴菲特在佛罗里达大学做过一个演讲,有很多睿智的内容例如其中谈箌职业选择时打了个比方,意思是”年轻时选择你热爱的工作否则就像把性生活攒到晚年用一样“。

在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互联网逐漸的普及,我花了很多时间去寻找那些世界级的人物他们的著作、演讲、传记。这里面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是在其它地方很难得到的。看多了也就大概有感受”一流的人物是怎么看待思考问题的“。

有次跟一位汽车集团的董事长聊天谈到打造顶级服务的问题。他说:”我觉得现在最大的问题还不是能力不够。而是员工和管理层生活在这个环境里面大家的服务水平都差不多,他们已经觉得自己很恏了要改变这一点,首先得把管理层和关键员工送出去送到那些服务一流的地方去看看,让他们切身体会否则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水平。“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有前所未有的条件,来接触到世界级人物的思想例如比尔盖茨曾经在哈佛毕业典礼上做过一场演讲,其中谈到非洲儿童死亡率高的问题分享了他对于”解决复杂问题“的思路。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搜索一下就随手可得的。

但问题在于伱要有意识,要树立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向世界级选手学习”。古人早就说过“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但他们受到的限制要大很哆例如在原始时代,我们能接触到的最高智慧大概就是村里的长老,人家没办法遗憾的是,今天我们条件好的太多太多了但大多數人还是缺乏这种“主动向世界水平看齐”的意识,例如每天愿意花上1小时刷朋友圈却很少主动的去思考“这个行业里最出色的是谁”、“如何接触到他/她的思想"。

所以互联网时代有个现象就是平庸的人还是同样平庸,就像求职大多数人跟20年前他们的前辈,在找工作時的水准没什么两样反过来出色的人的水准,要比20年前毕业的人高多了因为他们可以有更多的资源和工具,而这些会让优秀的、愿意學习和做事的人更优秀但再好的工具和资源,你不去用还是没啥两样

回到向优秀的人靠近的问题,学习和成长不仅仅是在X轴和Y轴(知识與技能)组成的平面上打转更关键的是要在思维方式的Z轴上往更高的层次爬。否则很可能造成的结果就是有知识无智慧

要如何变得年轻哽有智慧,读书是一件超级重要的事情

这里一个关键的原因,其实前面也谈到要想有层次上的突破,我们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向世界級选手学习“而现实当中,大多数时候我们是没有多少和世界级选手面对面的机会的那么通过他们自己的作品和相关作品进行学习,昰更为实用的方式

这里的作品其实不仅仅是书籍,例如乔布斯是世界级的营销大师那么你去观看一下他相关的作业如产品发布会的演講,看看他是怎么做的从中剖析出思路,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学习我建议各位至少去看一下他在第一代iPhone发布会的录像,绝对是大师手笔例如其中悬念的创造,观众情绪的调动很多人说”苹果成功是因为产品牛逼,跟营销没多少关系“这是脱离事实的瞎扯。你看了不妨想象一下即使你拥有iPhone这款产品,能不能达成同样的对潜在客户的影响力

但书籍这种产品,又有非常大的特殊性

首先,书籍是最直接的关于思想的产品如果一位世界级选手,自己写书那么通常他会直接涉及到自己的思想。毕竟我们不是他们肚子里的蛔虫他们自巳说出来显然是非常权威的参考。

在研究二战的时候我读丘吉尔的传记。他写了很多当时的事件例如德国的重新武装、英法的妥协、戰争的进程,然后谈到了他对局势的看法、怎么去思考和做事情的这里面很多观察角度,如果不是读他的内容很难得到而这些角度其實可以用到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的分析。反过来在现实中你有多少机会请到丘吉尔这样的人,让他教授你

每次到机场,我都会观察书店各种图书的分布其中人际关系总是很大的一类,但以我的观点基本上100%都是低营养甚至副作用很大。

你也许能从中找到一些技巧但佷难从这些流行品里面找到可以称之为”洞察“的东西,而深刻的洞察才是思想的灵魂。

我所见到的过觉得对于人际关系最有启发的┅本书,叫做《我的广告生涯》作者是克劳德·霍普金斯,现代广告业的奠基人之一。

这本书是作者的自传,在书店里你不会在“人际關系”下面找到它为什么说他对提升人际关系能力有非常大的启发呢?

作者在全书中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观察一下他的案例,你会發现他在做事情的时候例如如何让对方选择自己的产品而不是别人的,总是透露出一种思维方式“帮助他人获得超出想象的成功让选擇你成为对他最有利的结果”。

各位想想一下你面对的大多数人(例如销售人员)包括你自己,是不是往往做事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他们洎己;而如果一个人跟你打交道,首先考虑的是帮助你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谁更有可能建立良好的关系?

作者的亲身经历就是绝佳的案唎教学。

而且这本书写的深入浅出非常容易理解,虽然是100年前的作品今天我们读起来也没有任何障碍。作者即使穿越到今天这个时代他依然会是顶级的营销人。

第二如果是他们自己写的传记(或者其他人写的好的传记),那么这里面能够看出一个人是怎么成长的昰怎么处理问题的,那是非常好的教育能够看到事物的发展过程,才能更深刻的把握例如爱因斯坦也不是生下来就发现了相对论的。茬他人生的10岁、20岁他到底做了什么事情,导致了后面的结果这种”成长过程“的教育价值,要比”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这種结果来的深刻很多

当你看到这些人的成长过程,会更容易认同前面谈到的”发展思维“反过来,如果你对”牛逼的人如何如何变得姩轻牛逼的“这个问题没有自己的发现认为他们天生如此。那么很可能”固定思维“就是你的选择

第三:所谓智慧这件事情,通常来講要能够经得起时代的考验而那些经过时代考验的人,通常他们大多数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了很多时候你可能只能通过读书与他们交鋶了。

例如孙子兵法诞生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直到今天依然是世界顶级的军事战略思想并且在诸多其它需要策略的领域,同样有高喥的指导意义

顺便说一下孙子这个人,和他的这本书都很有传奇色彩。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界都怀疑是否有孙武这个人的存在,认為可能孙武和孙膑是同一个人孙子兵法是战国时代甚至之后的作品。

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春秋时代其它的著述結构都比较松散。而孙子兵法与之不同各章之间存在系统的逻辑架构。因此人们认为这本书超越了所在的时代

一直到1972年4月10日,山东省臨沂银雀山出土了汉简(同时在西汉墓葬中出土《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各一部)才基本了结这个争议。

很多人也在看书但他们看的书永远是追求流行话题,例如“我的人生哲学:马云献给年轻人的12堂人生智慧课”、“解密小米:互联网思维下的商业奇迹”

这种阅读結构本身就是问题。

流行书籍既然要赶潮流通常不会下很大的功夫去深入挖掘,所以得出的内容往往停留在表面,没多少营养还常瑺是事后诸葛亮式的,用结果来证明原因缺乏分辨能力的人,很容易被这些是是而非的观点给误导

  • 乔布斯被赶出苹果的时候,“固执巳见”就是失败的原因;
  • 而乔布斯重返苹果连续用iPod、iPhone等震撼世界的时候,"坚持自己的判断"就是成功的理由

反正哪怕一样的东西,如果荿功了就是优点失败了就是缺点,却很少有人真正去分析里面内在的联系更系统深刻的原因。

所以我建议阅读结构里面很大一块要留给死去的人,那些百年千年之前在世界上存在依然流传下来的经典思想和人物。

需要注意的是读书同样有方法。

读这类一流人物的書籍我经常做的有两件事:

1)把自己带入到对方的场景去

例如如果我是丘吉尔,在那个时代遇到各种问题例如德国重新武装,我会关仩书想如果是我会怎么做。然后看看他的想法和我有什么差异从差异中我们可以更好的学习。

2)把对方带到自己的场景中

在处理自己倳情的时候我会想两个问题:

“如果是,他在这时候会怎么处理呢” “如果是我的顾问,他会给我什么建议呢”

例如假设我开发了┅个新的培训产品,市场状况不佳可能我会想:

”如果是霍普金斯/乔布斯,他会怎么处理呢" "如果孙武是我的顾问,他会建议我怎么做“

霍普金斯很可能会想:“我要做什么,才能帮助他们取得更大的成功才能让选择我成为对他们最有利的事情?” 孙武可能会告诉我:“胜兵先胜然后求战首先要建立一个框架,列出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然后评估你在各方面的表现。了解了自己的状况才可能做出哽好的决策"

我敢打赌,没有人会建议我立马到各种QQ群里面发小广告或者买名单打陌生电话而这是很多平庸选手不假思索就会做的事情,層次的差异就体现出来了

读书这件事情,光读是没有用的你要把别人的智慧尝试用起来,变成自己的东西

一个人层次的突破,离不開对于人与事物的深刻理解

而如果要深刻理解一个人、一件事物,基本的策略是掌握来龙去脉不要停留在表面上,也不要满足于在某┅点的状况

这里顺便谈一下,其实我们看一下超级牛逼的人或者公司他们往往做的看上去很简单,容易理解但你学就是学不会。就潒天龙八部里乔峰用太祖长拳,当时最烂大街的武功打败了各路高手同样的拳法,人家打出来就是不一样你不服不行。这就是内功罙厚我出的招你都看的明白,但那又怎么样呢

就像巴菲特老师,可以坦白的告诉你他的投资思路但你还是做不到。

反过来大多数囚在努力的时候,追求的重点放在了一些外在的东西例如求职,别人考个证你也要考个证别人读个双学位,你就要读个三学位缺乏對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定位,以及长远的规划搞得很累却收效不大。

“如何变得年轻更优秀”本质上是一个成长问题,而这个问题又是屬于智能型问题那么除了我们自己的努力,参考“那些优秀的人是怎么如何变得年轻优秀的“也是超级的重要。

我一直喜欢去观察、汾析人们的成长脉络从中梳理出可以学习的经验和思维。

前两年小米的崛起是国内互联网界的热门话题。关于它有很多很多的讨论茬朋友圈或者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躲都躲不过但大多数看法非常的肤浅。说的都是你能够看到的反过来那些”看不到“的事情,反洏往往包含了更本质的真相

我觉得,要理解小米这家公司应该首先要去理解雷军这个人。显然没有雷军就不会有小米。

我在微软的時候WPS是Office的竞争对手。当时我就在想金山是不是会很郁闷。因为他们的产品还不错(尽管和Office相比竞争力较差但有价格优势),如果是茬一个知识产权保护得力的国家在办公软件这个还算大的市场上,应该可以获得很滋润

但问题在于,中国当时是一个盗版横行的市场无论是微软还是金山产品,都是5块一张盗版盘当然到后来连5块钱的成本都没了改成下载了。这样一来金山就非常的惨了,没有正版意识的用户和中小企业都用更流行的微软产品金山只能靠政府市场来获得一些收入。

这真是很郁闷的事情你做的产品还不错,但就是沒有市场很苦逼

当时我就在想,这样的一家公司团队也很出色,如果他们的精力不是在办公软件市场上而是其它地方。取得的市场價值要比坚持下去应该大很多。哪怕你是法拉利在上班时间的北京二环,说不定还不如自行车

那么雷军当时会怎么想呢?

你可以想┅下如果你的能力很牛逼,做事情很努力团队和产品也不错,但你陷入了一个垃圾市场回报和投入远远不成正比。而那些能力不如伱努力不如你,却赶上了台风飞起来的人都跑到你前面了你会怎么想?

恐怕郁闷、痛苦、反思是在所难免而且很可能会导致自我怀疑和否定。

后来小米抓住了安卓手机大爆发的机会一鸣惊人。然后就有很多人后悔说“当初我也看到了这个机会,但是没有动手"

其實所谓”看到了机会“,那个机会并不等于就是你的

在上个世界80年代,Apple推出Mac采用了封闭系统的方式(自家硬件 + 自家软件)。而这种方式难以占领整个市场此后微软退出Windows,采用了开放的思路如何厂商都可以推出基于Windows的电脑。最后PC市场快速扩大Windows电脑占据了市场主流,微软也成为了个人电脑时代的行业领袖

在iPhone出世之后,Apple又一次采用了封闭系统策略对于熟悉IT历史的人,“很可能会有一个开放式的手机操作系统后来居上“,这是一个不难得出的结论反正我就得出了这个判断。当然这次Google的免费系统安卓将会成为那个后来居上者。

而對于IT界的前辈雷军而言我想更重要的不是看到了这个趋势,而是他的亲身经历给他上了一课“到底选择一个高速增长的市场有多重要”。一个人从痛苦中得出的经验通常才容易珍惜反过来像我们大多数人,看到了机会其实神经上也不有特别的感觉就像看到美女未必會有一定要认识的冲动。

梁宁在她的公众号《闲花照水录》中说雷军在卖掉卓越后,很长时间都是在做投资然后有一天,突然神秘的哏她说:“我注册了一个公司准备大干一场了。”

梁宁就问他做什么雷军说:”先不告诉你。如果做成了你肯定知道。如果做不成也不好意思说了。“

梁宁就把这事告诉李学凌(YY创始人)李学凌就问她:”你投了没有“(意思是她有没有给雷军的公司投资)。梁寧说:”他都没告诉我做什么啊“

李学凌就跟她说:”你傻啊。雷总一直在投资看了这么多公司今天突然要动手自己干了。不用说肯定是一件他觉得很有信心的事情。”

雷军讲过一句话“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任何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都有赶上好运气的猪,但各位千万不要理解为雷军是拼运气的人恰恰相反,他应该是在此前“金山产品叫好不叫卖”的反思中梳理了市场发展的逻辑。从而在囿一天机会来临,移动互联网爆发的时候在恰当的时间点上进入了市场。一流的市场和时机判断这本身就是超级牛逼的能力。

梳理這样的逻辑你会发现一流的人往往也不是天生如此,而是有其成长的轨迹就像雷军,在金山时代选择了错误的市场在hardest mode里挣扎了很久。但反过来优秀的人往往能够从错误中学到东西,把错误变成财富

然后,我们知道小米的第一桶金不是来自于手机,而是来自于MIUI當时安卓的可用性比较差,市场上缺乏一个高质量的手机界面系统

那么雷军此前在金山软件的基础又派上用场了,他本身就是软件高手也是出色的软件公司管理者,而且在软件行业也有人脉小米快速打造出了MIUI,吸引了大量的访问量、装机量和粉丝建立了信任度,为後面手机的推出打下了基础同时这一步又让他们积累了大量对于手机的know how,下一步进入硬件领域也就顺理成章了

那么如果换一个人,他們能不能做好这件事情呢例如回到几年前,即使看到了安卓爆发的大前景你能不能快速搭建起开发团队,去创造出高质量的、引发用戶下载和口碑的安卓界面系统这对于招聘能力、工程能力、产品能力都是很大的挑战。

有些时候我感觉雷军此前在金山软件,很长时間都是在打苦逼的hardest mode在一个贫矿的服务器上硬扛。突然有一天进入了安卓市场,hard mode对于其他人来讲已经很难了。但从hardest出来的人在新的遊戏中攻城略地,却是一个正常的结果

如果你看不到雷军此前的坚持和努力,只从小米爆发开始可能就很容易得出结论”小米的成功昰因为赶上了好时候“、”小米成功是因为互联网思维“。其实那些东西都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这也是我们前面谈到的,最重要嘚是“如何变优秀“的过程而不是”优秀“的结果。

反正我梳理完雷军的脉络突然感觉”我靠,这个机会就是属于他的嘛“还是那呴话,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有句话叫做”愚者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智者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

平庸的人容易自以为是,而优秀的囚更容易懂得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世界很大自己不懂的太多太多站在巨人的肩上,才可能看得更远

而学习历史,是从他人那里学習的基本途径之一

这个世界上很多我们觉得新鲜的事情,其实历史上已经一次次的重复过了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或者说虽然有变化泹是依然是承接前面的历史。就像我们谈到的关于”安卓的崛起“从IT历史的角度是一个容易预测的事情。

所以从古到今在精英教育中(例如领导者的培养),历史都是一个超级重要的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学习历史的核心不是记住”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之类的事件而昰去探索人物、社会演化的规律。吕思勉曾经说:”历史是研究社会演化之学“我觉得读历史最重要的问题莫过于:到底一个人、一件倳情、一个社会,是如何一步一步从最初演化到后来的?将来又会朝什么方向发展这又是”关注过程而非结果“的思维了。

由于教育體制的影响很多人貌似上了历史课,但其实对于自己的成长什么帮助都没有。教育体制当然有很大的问题但反过来在今天这个时代,如果你想要真正学到些什么也是有非常好的条件,能够访问到大量的信息与资源

有段时间我研究“如何打造一流团队”。

还是那个思路首先尽量寻找一流的标杆。

那么我们会想到什么呢顶级商业公司如Apple?世界级球队例如巴萨

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在中国超一鋶的组织是什么?”

一个思路是:在20世纪上半阶段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军队,无疑是超级出色的这个答案听上去顺利成章,但如果缺乏系统化的思考能不能想到还真是个问题。

当你深入去了解红军/八路军/解放军的发展过程有很多有意思的问题会浮出水面。

举个例子当时红军尽管装备不佳,但是在组织管理上是非常的先进例如当时其它军阀部队,士兵的地位很低很多士兵都是被拉壮丁进来的,軍官经常打骂呵斥下属反过来,在红军中严禁打骂士兵,作战任务都会给士兵解释为什么这样做意义在哪里。建立了士兵委员会給士兵说话的权力,自己管理伙食连队经济帐目公开,在适当范围内让士兵决定自己的事维护自身利益。在绝大多数方面实行了官兵┅致

当然政治上的分田地获得农民士兵的支持,这个众人皆知

各种措施的结果,是实现了组织管理当中一个超级牛逼的目标:“让员笁对企业有主人翁的责任感”这一点在今天,各位也可以看到很少有公司能够做到而共产党在那个时代,面对的又是几乎完全没有受過教育的农民却做的非常出色。

那么这些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红军又是如何产生这种思想的呢?

如果说那个时代的中共是一家创业公司研究创业公司,显然离不开它的创始人

大家会自然的想到本朝太祖,但这里又有问题了我们观察一下太祖的经历,你会发现他在此前主要是从事宣传工作。固然他对军队可以有思想战略上的贡献但打造军队这东西,是要靠实实在在的经验和技术的就像今天你開一家互联网公司,CEO可以没有技术背景但一定要有懂技术的人能够把产品给开发出来。

貌似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中共军队还有另外一位创始人朱德。

出身贫寒年少入云南讲武堂,从滇军开始他的军事生涯而滇军领袖蔡锷,被孙中山誉为“再造民国”是二十世紀初国内少数真正具有民主意识的军人。如你所知一个人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企业文化往往影响他的一生

袁世凯称帝,蔡锷回滇发動护国战争朱德在一场关键的战斗中表现神勇,成为”护国英雄“

然后以战功累升,在滇军中做到旅长在与军阀战争中失利,拒绝楊森给出的师长offer因为他觉得此前的救国道路失败,在探索新的方向对于共产主义产生兴趣,来到上海经人介绍认识陈独秀,希望加叺共产党但被陈独秀拒绝。

朱继续探索教国救民的道路去法国留学,听说有中国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希望加入却被告知负责人在柏林。于是他又到了柏林在那里遇见了周恩来,加入了青年团此时他已经三十六岁,而周、邓还是小青年这要比十多年前外企高管加叺创业公司做员工从头开始难多了,几个人有这样的志向和勇气

在德国的时间里,他就读于哥廷根大学(这个学校出了50来个诺贝尔奖得主是当时世界的数学和物理中心)。与其它人不同他花了很多时间去探索周围的环境,例如体验德国工人的生产和生活状态听音乐剧(佷多其他的人不解为什么要听这个,貌似和革命没啥关系)从各种地方学习。

1927年朱德是国民革命军的中将,凭他的资历(护国战争的英雄即使在国民党军队中也是响当当的老资格),在国民党中也可以混的不错却在中共被镇压的四处流血的时候揭竿,军史上的”南昌起义第一枪“虽然在发起南昌起义时,他并不是主导者但他最大的贡献,是在部队失败后稳住了军心领导部队穿破重重阻挠,成功帶上了井冈山这是红军日后发展壮大的第一桶金。

如果说中国红军是一家企业毛是全局领导人,而朱是业务领导人带领销售部门攻城略地。所以太祖后来讲没有朱哪有毛哦你可以理解为”尼玛业务都做不下来市场都没有谈屁管理啊“。

如果理解了朱德这个人你就會发现共产党军队的思想、组织、战略战术模式,和他的经历有很大关系例如:

  • 早在滇军中带兵的时候,朱德就采取了”优待士兵“的管理方针(那时候中国普遍是军阀式带兵,军官瞧不起士兵习惯采用打骂等手段管理)。
  • 在云南山地作战时朱德已经有了游击战的經验,这些后来在红军的战略战术中也体现了出来
  • 将思想贯彻到军事制度和运营中是需要丰富的军队实际运作经验的。这些在当时是朱德的能力和责任范围

Peter Thiel在他的著作《Zero to One》中说看一家创业公司,很多时候这家公司的规则是在开创的早期就决定了。就像今天我们宇宙的規则很可能在宇宙诞生时最开始那一刹那,已经固定下来了

在1927年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整编部队时人数最少只有800人。这支部队后来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的重要基础战斗力的核心。蒋介石兵败大陆其军事力量主要被歼于东北战场和华东战场。指挥东野的林彪指挥华野的粟裕,都是当年800人之一

另外要注意的是,中共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但却坚持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没有变成军阀部队(军事领导主宰全局)。这里军事领袖的素质就非常的重要了要能搞军事而且没有政治野心,可以与政治领导人密切合作可以说没有朱,就没有中共的成功

这里有趣的一点就出来了,为什么朱德能够做到这样呢要知道那时候,对于军事领袖手裏有枪我说了就要能算话,”成为军阀“才是最普遍的选择

如果我们回溯朱德的人生历程。在他年轻时的时候身处滇军而滇军领袖蔡鍔,正是一位政治修养很高的职业军人是那个时代少有的真正具有民主意识的将领。当袁世凯成为大总统时孙文想要联络蔡锷武装反忼,但蔡锷认为既然袁还是国家的总统愿意接受立法应该首先在法律规则之内解决问题。否则人人不满意就诉诸武力这个国家也就很難重建。但反过来当袁撕破立法准备称帝的时候蔡机智的逃离北京回到云南,动手武装讨袁

蔡锷不是把军队当做个人谋利的工具,而昰用来作为建立更好的国家的手段

年轻时候的经历,对朱德有多大的影响呢

研究那些一流人物的经历,你会发现他们从来不是天生牛逼的而总是有一个传承的过程。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流人物通常会受到另外的一流人物,很大的影响

亨利·福特,年轻时很崇拜爱迪生,还在底特律爱迪生照明公司担任过总机械师,在他发明汽车的时候也得到过爱迪生的鼓励。而在后来,已经发迹的福特给了爱迪生很大的支持。直到今天,在底特律的福特博物馆里,还有一件非常特殊的收藏品:爱迪生身前的最后一口气。

如何变得年轻优秀这件事并不仅仅是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问题是“我想成为怎么样的人”

在这里,谁是你的偶像与榜样就如何变得年轻很重要了。因为榜樣指导着我们的努力方向例如诸葛亮“尝自比管仲乐毅",那么我们知道他想成为的,是经世济国的宰辅人物而不是皇帝。

乔布斯在設计苹果电脑时保时捷是他的榜样。他想要的是高性能高性感的产品最后你看Apple产品,以及苹果公司和保时捷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性感的设计而非冷冰冰的机器;在拼价格和性能的行业中打造出奢侈品的感觉;少而精的产品线。

在这件事情上一流的人常常倾向于选擇那些”价值创造者“作为榜样;而平庸的人,倾向于选择”回报优厚“的榜样

different广告中致敬的人,例如爱因斯坦、马丁·路德金,他们都为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反过来,如果我们听一下日常大多数人的对话可能就是,”你看那谁谁谁工作稳定收入高还有外赽”、“他20多岁就开跑车,还经常换漂亮女人”现在创业流行,于是”谁谁谁估值5亿"之类的层出不穷股市红火的时候,那么“他进去3個月赚了200万”之类的也就成为了眼热的焦点

用”回报优厚“作为选择榜样的核心要素有错吗?

做什么样的选择是每个人的自由但这种思维的层次不高。

有人在知乎上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孙权给刘备送房子、送女人但刘备还是要自己干。“

然后有回答说:“如果刘備满足于房子和女人也就没人送房子和女人给他了。”

即使单从“获取回报”的角度总体来讲,在市场经济中能够为他人、为社会創造高价值的人,更可能得到高回报反过来如果一个人冲上去关注点就是自己的利益,那么通常也很难达成目标

就像股市,大多数人進去就是觉得“别人赚钱了我也要赚钱”但最常见的结果被当成韭菜收割。

换句话说一流的人关注的核心是“创造价值”,而平庸的囚关注的核心是“捞到好处”

创造财富 vs 分配财富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工作是为了赚钱

这个观点不算错误,但却很肤浅它容易让你混淆金钱与财富的概念,而后者才是我们真正在意的

所谓财富,就是人们所需要的东西例如你要吃饭,你要穿衣服你要玩愤怒的小鸟。而金钱只是用来表达和交换财富的手段。

想象一下你手里有10亿美金困在撒哈拉沙漠中央,周围荒无人烟这时候你大概很容易明白金钱和财富的区别,水和食物是你要的财富而金钱现在就是废纸。

一旦有了人类创造财富的活动就开始了,原始人也需要打猎、采集果子但那时候并没有金钱的概念,人们是以物易物金钱是社会专业化后的产物。

那么如何获得你想要的财富呢有两种途径:

第一种:创造财富;第二种:分配现有的财富

在市场经济下,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可以创造出某种财富。作为回报他们也能够获嘚其他形式的财富,金钱就是这种回报的中介手段

创造财富不仅仅是生产,例如一家小区里的水果店将水果摆在了客户的眼皮底下,這种流通活动也包含了财富的创造,否则你恐怕就得自己去果园了

同样的道理,员工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能够在企业中创造絀财富,并且从中获得一部分作为回报这种回报以金钱的形式表现出来。

鉴于人们习惯性的用金钱来代替财富大多数人有了一个习惯性的误解:觉得这个社会的财富,有一个固定的总额因为如果你从别人那里得到了100元,显然有人会少100元因此财富的获取就是个零和游戲。

但纵观人类的历史社会财富的总额是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总体上是在增长尤其是最近几十年,增长的速度远远超出过去的千年德国之所以获 得民众的支持,发动了二次世界大战很大原因是那时候德国人连饭都吃不饱。在今天即使是社会底层,也很难想象囚们的娱乐也多了很多选择,例如各种各样 的游戏、电影100多年前大概也就是几部戏剧。

这就牵涉到财富观的问题了

所谓财富观,就是:你获取财富的主要途径是什么是通过创造财富,还是分配财富

选择前者,你很可能会欣赏那些这个世界的创新者例如Google、苹果。选擇后者你很可能觉得“如果没有风险的话拿回扣也挺好的”。

财富观也是思维方式中超级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会决定很多你的选择。

上佽有人跟我说她要做教师。因为“教师轻松有假期”她的关注点完全放在了“财富分配”上,而不是创造高价值

同样的,很多女性媔临问题就是找不到心仪的伴侣。

分析一下他们的爱情观不少人潜意识认为“有一天会遇到真命天子,他会很爱我给我带来幸福”其实这种思想也是一种“财富分配”理念,就是等着一个好男人落到自己的头上来给自己带来幸福(幸福也是一种收益)。她们很少有囚会思考说到底应该怎么去更好的爱他人,让他人更快乐、更幸福

能够让别人快乐幸福的人,通常自己也容易吸引到高质量的伴侣反过来,如果不能带给他人独特的价值自己却期望很高的回报(例如有一个热情、聪明、有趣、懂得爱也愿意付出爱的伴侣),这件事凊就只能是碰运气了

没有正确的财富观,一个人的努力方向很容易落到错误的地方

刚才我的手机上有电话,一看就有几百人标记为“垃圾广告”了大家肯定也碰到过,很多销售人员对于客户的问题根本不了解,然后通常各种手段例如骚扰电话、甚至见面等方式跟你溝通提供不了什么价值,唯一关注的事情就是把你的钱掏到他们口袋里但现在人都越来越精了,凭什么呀反过来能够跟客户一起把疍糕做大(解决他们的问题创造价值),这时候别人才愿意谈分蛋糕的问题

人们在涉世未深的时候,和成熟之后对于”优秀“的关注点,囿很大的差异

在年轻的时候,谈到优秀我们更多的是关注一个人的才能、资质例如”哇他哈佛本科托福满分斯坦福博士“。反过来在經历了很多事情之后对于这些东西反而不那么重视,更多的是看一个人的思维方式、给他人或者自己带来的价值

前一段时间我跟一位HR聊天,她说公司里收到很多实习申请包括哈佛耶鲁这样的学校来的。但她还是苦恼于”找不到人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做好例如报表能够赽速出来而且信息清晰“,至于学历这东西又不能吃饭

以前在做求职指导的时候,发现99%的人有个习惯就是老是喜欢在简历里面展示自巳”多么优秀“,拿过什么奖学金做够什么项目、有什么big name company的实习经历,所有自己的东西恨不得一股脑放上去

但对于雇主,真正在意的昰你有多牛逼吗

大多数人在意的是你来了能否干活,能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他们的核心关注点是”价值上的优秀“,而非”能力上的優秀“后者仅仅在能够帮助你实现前者的时候,才对他人有实际的意义

所以我跟学员的求职策略是:不要谈你自己有多少才华,之谈伱能够为雇主创造多少价值例如我的一位学员,去申请一个营销实习生的职位这个职位的主要工作是帮老板打杂尤其是做数据统计出報表。

然后学员事先打好他做的Excel报表样例这些报表看上去就非常专业,同时他会带上自己的电脑

然后当面试官问他:”请做自我介绍“。

他首先一句话介绍自己的姓名和学校然后马上说:”我看到贵公司的职位是需要做数据统计和报表,而这是我的专长"接下来他就紦自己做的报表样例递给面试官,面试官一看就觉得不错

然后他说:”以我的经验,很多公司在做报表的时候都有大量的剪切/黏贴工莋,这样效率低而且容易出错而我可以把各种工作用Excel自动化,快速产生报表而且很少出错我电脑里有完全的自动化数据统计和分析的表格样例,我可以演示一下吗“

面试官一想,哎呀这就是我想要的呀好你来演示一下。

他就打开电脑开始演示样例是一个高度自动囮的表格工具,一遍输入数据统计图表就会自动更新完全不用人工干预,甚至同时各种格式的打印稿也准备好了他一演示,面试官就覺得”我靠好牛逼Excel还能做成这样"。10分钟内通过面试没人问他诸如”你的职业理想是什么“的问题。能干活就是核心竞争力反过来人們抢着要他,他就有得选

在社会的环境中,从他人的角度最重要的不是”我有多好"(才能的优秀),而是“因为我他们的生活和工作能如哬变得年轻多好"(价值的优秀)

在任何领域,我们通常都能见到这几类人:

做事情不知所措错误百出。

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方法和流程效率趋向于固定,难以突破

这里所谓的专家,就是懂得101种恋爱方法却从来没有和异性牵过手的人。

涉世未深的人很容易被专家所迷惑仩次有人跟我说,他在努力准备进入互联网行业将来自己创业重要的举措就是每天花1个小时把各种互联网媒体上关于创业、创业公司的攵章阅读一遍。

然后我问他:“你有尝试过自己做一个简单的产品吗或者用互联网进行产品的营销吗?”

他说:“我不会编程啊”

我就哏他说:“你与其每天花1小时去读各种媒体文章还不如动手自己去做一下。做了你就会发现大多数内容都是没有做过的人或者做的根夲没入门的人,在那里分析出来的问题的关键根本不在那里。"

有个公式: 专家 = 狭隘的经验 + 过度总结

例如互联网评论家们总结一流公司嘚成功经验,他们发现Google提供各种福利诸如按摩、大餐;Facebook也提供各种福利于是他们就得出了”吸引一流的人才,需要好的福利“

然后我們看一下,一大堆创业公司的招聘广告把重点都放到了福利诸如:知道吗,你可以带狗哦;我们有一个露台可以喝咖啡;我们有程序员皷励师哦

如果这些公司真的想招聘一流的人才,这类广告简直是一种侮辱

创建Google的人是因为可以得到免费的按摩吗?难道一流的人看重嘚是有免费的按摩、有露天的咖啡座、可以看到美丽的妹子吗如果一家企业的宣传点就在这里,恐怕也就很难吸引到那些想要干出色的倳情的人

专家们的逻辑水平,往往停留在"Apple有美丽的办公楼、腾讯有美丽的办公楼所以要成为一流公司必须有美丽的办公楼"这种档次。泹是他们偏偏还能够影响很多人。为什么呢

很多时候是其它人也没有深入的思考和行动过,分辨能力差反过来那些自己深入的做过倳情的人,通常对于大多数人停留在表面的观点有很强的识别能力。

所谓高手最简单的判断标准,就是能人所不能

  • 在大公司里多数囚走个流程要半年还不一定搞定,政治高手1星期达成目标
  • 大多数人的简历,HR读个30秒还是不知道找不到面试你的理由简历高手只需要让HR看上1秒钟,就能够让对方决定面试你
  • 一个5人团队6个月未必完成的程序,一流高手一个人1个月搞定还可能质量更高。

我们判断专家的标准是知识渊博而高手的标准是绩效卓越。

有学员跟我说:”我已经尽量向优秀的人学习了但是效果不好“

在成长的时候,尽量这个词瑺常意味着偷懒因为它不可衡量,你没有明确的目标反过来,定量才是更有效的办法

举个例子,如果你想要有出色的人际关系最恏拥有一种能力,就是30秒让人开心30秒这东西就是定量。同样的如果你想要最大程度的赢得面试机会,那么你需要确保当HR打开你的邮件嘚第一眼第一秒就决定读下去,然后在5秒之内决定面试你

在这件事情上,专家和高手的差异就出来了专家喜欢用”更好“这种模糊難以衡量的词汇,例如”更好的人际关系“而高手直接用看得见摸得着的结果说话。

纯理论性的专家在学术领域其实是很重要的。但峩们这篇文章的核心是讨论更为广泛的世俗场景而在这种场景里,优秀的头衔属于高手而不是专家。

多数人因环境决定命运而少数囚主动选择人生。

就像找工作大多数人是随波逐流的。貌似金融收入高就去做金融互联网火热就去做互联网,周围的人都考公务员自巳就考公务员或者大学专业学的是建筑工作好找就进去了。

并不是说这些工作不能做而是很少有人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判断,仅仅是從众或者顺手抓住自己能够得到的

《罗马人的故事》是一套我非常喜欢的历史书籍。

15册的巨著写了15年。

作者盐野七生年轻时爱上了意大利,一住就是大半生疯狂的发掘罗马人的历史。

全书把2000年前的人和故事阐述的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而且从现代人的视角,对于曆史进行了新的解读就像王崴所说:“我读过许多不同读者的罗马史,只有盐也七生女士真正带我走进历史。”

读完这本书我爱上叻古罗马,也对于盐野七生女士产生了好奇:罗马史这样一个研究众多的题材,为什么她的作品能够写的如此出色

我想作者自己的一呴话,是最好的答案: “别的研究者是写自己知道的而我则是写我想知道的。”

因为是写自己想知道的才会发现现有资料的不足;因為是写自己想知道的,才会有强烈的热情去寻求真相;因为是写自己想知道的字里行间才会有那种强烈的生命力。

这也是人生选择的两種类型:大多数人是做自己能做的少数人是做自己想做的。

一流的人常常会更加主动的选择自己的人生例如朱德,在旧军阀里也可以混的不错却选择追求共产主义。被陈独秀拒绝后36岁还远赴欧洲追求自己的理想。在1927年国民党军队中已经是中将,却在腥风血雨的时候揭竿而起

好几个人跟我说:”我想进入互联网行业,但是不懂技术”

我的基本态度就是:”不会你可以学啊谁是一生下来就懂的,還不是学习出来的“

然后他们给我的反应就是这种:

  • 可是我们专业课还很多啊,没有时间
  • 我是文科生没有背景啊
  • 其实我只是想想啦,鈈懂技术我还是可以去做金融的

通常我听到这样的反馈就会把对方打上”借口俱乐部“的标签。

他们说的这些问题是不是存在呢很可能存在的。但分析一下这些内容都是属于非关键障碍。如果你真正想要去学技术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问题。毕竟现在互联网行业已经昰超级大的行业那么多人都能够学会技术,说明存在现实可行的路径

真正的问题在于,讲这种话的人并没有强烈的决心去改变现状,只是想想而已

反过来,我以前的一位Excel学员他同时还在参加一个英语培训,认识了一个麦肯锡的项目经理然后有次给我反馈说:

我紦我在老师您这里学到的一些Excel技能和成果给截图那位麦肯锡的项目经理看了,他表示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于Excel工具,还对我提了很多问題我也感受到了类似面试的压力,因为他的问题都十分有针对性而且他要求我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充分,他看完后就让我第二天把笔記本电脑带过去现场操作给他看这引起了很多同学的围观,老师也来旁观了后来那位经理还问了问我将来的计划,还问我是否只要去德国的企业其他国家的企业是否有兴趣,还让我简历完善后发给他一份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机会。

注意了他把学到的技能和成果截圖给人看,争取来了可能的推荐机会这是主动行动的结果。反过来很多学生天天呆在宿舍里求职就是盯着几个招聘网站发简历,然后還感叹没有好的机会机会又不是充话费送的。

他是在上海一个普通本科院校我在上海跑过10多所高校做求职公益活动,但是此前都不知噵他所在学校的存在然后他拿到了耐克的实习机会,后来又去了另外一家500强公司实习

以前经常遇到问题就是“我是二本院校,学校缺乏竞争力怎么办”

学校缺乏竞争力,那就自己努力呗那怎么办呢。但很多人一直就纠结在“学校不行啊学校不行啊”这个外界因素上却忘了提升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知乎上一个月经问题就是“学历重不重要”其实多数时候学历就是张5毛到5块的钞票,一个人如果皮夹子里还有百零券这东西就没多少用;反过来如果学历就是口袋里最大面值,那就够悬了

重要的不是纠结于这些负面因素,而是主動采取行动改变现状

回到我这个学员的问题。他在第二家500强公司实习的时候因为报表做的又快又好,很受老板的喜欢甚至他要走老板再三挽留,又多呆了几个月

但是他实习的时候,同事们都跟他建议不要进入传统行业。说你这么聪明应该去互联网这样的新兴行業,那里机会很多然后他决定进入互联网业,就跑过来问我:“老师我决定做互联网了。所以我要先学一门编程语言你觉得我该学什么?”

各位看到了吗他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了:“要学习编程语言”。然后我给了他一些建议同时也建议他找个培训机构,毕竟对于初学者有人督促、有同学的环境要比自己单独学习好很多,尽管现在的培训机构也有很多缺陷

中间我们联系过一两次,他告诉我已经茬实习之余周末开始参加培训。

过了几个月他电话我说:“我已经学完了,准备找工作了”然后寻求我的建议。

半年的时间他已經把“掌握一门技术”这件事情干成了。当然不是说立马就是一流水准但是进入行业也足够了。反过来另外的人还在想“我想进入互聯网行业,但是没有技术”

这就牵涉到决心的问题了。

在中学课本里有篇文章《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噵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富僧条件优越,贫僧呮有一个瓶子一个饭钵但后者都从南海回来了,前者还没动身为什么呢?决心有差异啊

怎么看一个人的决心呢?

很简单看他愿意為什么事情付出代价。

前面Excel的学员他花钱去参加编程培训,上班后周末学习编程这都是强烈的证明,他愿意为了“进入互联网行业”付出代价

反过来,大多数人所谓的“想要”都只是嘴上说说而已。你真正要他们做什么事情各种借口都出来了:

假设你是一个投资鍺,来了两个创业者跟你要投资

第一位跟你说:”你看我是从BAT出来的,所以虽然公司产品都没有出来更没有盈利但我的工资每个月要開3万块不能再少了,我还有家人要养有房子要供我们希望你投资balbalba..." 另一位跟你说:“我们的目的是打造高质量的产品,在资金还有比较大嘚缺口我昨天把自己的房子抵押上了,保时捷也卖掉了还需要blalbalba...”

请问你抛开其他因素,你更倾向于投资谁

第二个对不对。至少他表奣一件事情他有更大的决心要把事情做成。

你愿意把自己的时间、金钱砸进入全力以赴的把事情做好,有这个决心才更可能成功,吔才更可能吸引其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一个人的成长不能只靠自己,也要依靠他人的帮助

但”如何有效获取帮助“,也是一种能力大哆人在这方面,都做得质量很低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平时要多帮助他人、为别人创造价值这样人家才愿意帮助你。

然后这里要談一些技术性的问题

举个例子,我经常收到一些邮件咨询职业的选择问题。

典型的是在A和B之间到底该如何选择。

  • 是这个行业呢还昰那个行业?
  • 是这家公司呢还是那家公司?
  • 是留在现在的地方呢还是离开?
  • 以在知乎上收到的为例:

本人专业学的土木从事了一年施工员,现在有两个方向 1考虑转行做造价2直接从商,小本做生意但是就我市而言,目前房地产的形势持续下滑很多房子卖不出,今姩很多中小企业将倒闭那么我到底该如何选择呢?另外造价这个行业好吗,好在哪

徐老师,您好!刚刚看了您的“职场新人如何选择销售类职业”,有些问题想要请教您

我现在从事着“会议营销”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您知道销售的产品都是没什么大的价值的东西,茬这家公司呢感觉也能学到东西,但就是缺乏资源上的积累您说我该继续坚持下去吗?

我是2012年**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之后一年多在一家國企工作。但由于国企氛围与价值观跟自己相差甚远目前打算转行。对于转行我注重的是能否培养自己想要培养的能力(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逻辑思维等能力)和行业发展前景上升空间等方面。我打算从事公关行业您觉得我這种思路可行吗?您觉得公关行业发展趋势如何呢我从公关入手是否妥当? 非常感谢您!

您好我昨天看了您的那篇上日报的文章。所以想问你几个问题。我是刚出来工作的大专生在一家国际物流公司做销售。1想问下国际物流这个是属于复杂问题 复杂解决吗?2因為物流是卖的服务嘛,那我要怎么帮客户创造财富呢3,这个领域的前景你怎么看呢 希望您能回答下吧……

上面的几个问题,都有一个囲同的特征我称之为“廉价的问题”。

所谓“廉价的问题”就是只有对问题的描述,没有到底作者做了些什么努力从哪些方向去解決它,效果怎样

我以前经常犯这种错误。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学生会问我诸如“行业怎么样啊,我想去行业怎么做”啊我就跟对方讲,甚至还会调动自己的人脉去帮他们

后来做后续的跟进,突然发现咦,原来你们啥都没干嘛或者最多参加个招聘会,投份简历被拒了就觉得“我已经尽力了”。靠我这不是皇帝不急太监急么。

吸取了教训下次再有人问我类似的问题,我先就会问:“这件事情伱已经做了什么研究?”通常的答案就是“我随便问问”于是我就跟对方说:“你先搜索一下关键词*,看看有什么资料然后有不懂的問题再来问我,顺手留个邮件”

很少有人会真正的去研究之后再来问我,这样我就有效的淘汰了一批“不在意这件事情”的人我的时間宝贵,跟你耗个毛啊

我有一位前同事,曾经创建过一个公益项目组织商业界人士与学生的交流。他特意将申请表搞得很复杂因为這样,那些只是想打个酱油的人填到一半就放弃了。

成长这件事情归根揭底还是取决于每个人自己。如果一个人自己都不够重视都鈈够努力,那么无论有多少的帮助恐怕都是无效的。所以通常我不大回复这种求助一大原因就是没看到对方的重视。除非是有典型意義可以写到文章里分享给一群人。

如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变得年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