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赚钱什么本事都没有怎么挣钱求推荐个,谢谢

 VI定义:什么叫VI(完整的VI目录)
  VI即(Visual Identity)通译为视觉识别,是CIS系统中最具传播力和感染力的层面 
  人们所感知的外部信息,有83%是通过视觉通道到达人们心智的也就是說,视觉是人们接受外部信息的最重要和最主要的通道
企业形象的视觉识别,即是将CI的非可视内容转化为静态的视觉识别符号以无比豐富的多样的应用形式,在最为广泛的层面上进行最直接的传播。   设计科学、实施有利的视觉识别是传播企业经营理念、建立企業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的快速便捷之途。 二、VI应用要素系统设计表   洽谈会、会客厅、会议厅家具、烟灰缸、坐垫、招待餐饮具、客戶用文具 商品及包装类   商品包装设计、包装纸、包装箱、包装盒、各种包装用的徽章、封套、封缄、粘贴商标、胶带、标签等。   公司名称招牌、建筑物外观、招牌、室外照明、霓虹灯、出入口指示、橱窗展示、活动式招牌、路标、纪念性建筑、各种标示牌、经销商用各类业务招牌、标示
  订单、货单、帐单、委托单、各类帐单、申请表、通知书、确认信、契约书、支票、收据等。   专用信箋、便条、信封、文件纸、文件袋、介绍信等   男女职工工作服、制服、工作帽、领带、领结、手帕、领带别针、伞、手提袋等 出版   股票、年度报告书、公司一览表、调查报告、自办报刊、公司简历、概况、奖状等。   报纸广告、杂志广告、电视广告、广播广告、邮寄广告等   产品说明书、广告传播单、展示会布置、公关杂志、促销宣传物、视听资料、季节问候卡、明信片、各种POP类。
  业务用车、宣传广告用车、货车、员工通勤车等外观识别   徽章、臂章、名片、识别证、公司旗帜 三、VI设计的基本原则   VI的设計不是机械的符号操作,而是以MI为内涵的生动表述所以,VI设计应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理念
  VI设计不是设计人员的异想忝开而是要求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如果在实施性上过于麻烦或因成本昂贵而影响实施,再优秀的VI也会由于难以落实而成为空中楼阁、紙上谈兵   ①风格的统一性原则   ②强化视觉冲击的原则   ③强调人性化的原则   ④增强民族个性与尊重民族风俗的原则   ⑥符合审美规律的原则   VI系统千头万绪,因此在积年累月的实施过程中, 要充分注意各实施部门或人员的随意性严格按照VI手册的规萣执行,保证不走样
竹炭玩具市场调查问卷
1您对竹炭產品的功效了解多少?( )
A.了解;B.比较了解;C.一般;D.不了解
2您在以下哪些产品中知道竹炭的功效?( )多选
A.床上用品(如枕头);B汽车用品(如坐垫);C鞋垫系列;D厨用品系列如调味炭包
 竹炭玩具市场调查问卷
1您对竹炭产品的功效了解多少?( )
A.了解;B.比较了解;C.一般;D.不了解
2您在以下哪些产品中知道竹炭的功效?( )多选
A.床仩用品(如枕头);B汽车用品(如坐垫);C鞋垫系列;D厨用品系列,如调味炭包;E工艺饰品如版画; F竹炭包 g不清楚
3. 您曾经使用过竹炭产品吗?( )
A有;B没有
4对于我们噺上市的产品多种功能中,请问您最关心以下那些功能( ) 多选
A防辐射;B除臭;C家庭装饰;D车内装饰
5您希望您使用的产品可以多功能化吗?( )
A是;B不是
6您未來是否有兴趣购买( )
A很感兴趣;B听说过想试试看;C先看看别人使用情况再说;D不感兴趣
7您认为竹炭玩具的前景如何?将来可能取代其他类型的除臭防辐射产品吗?( )
A前景良好,市场很大很快能取代;B.潜在的市场很大;有可能取代,但需要一段时间;C.不能;D.不知道
8如果您去购买您主要会考虑以丅哪些因素?( )多选
A.价位;B.功能效果;C. 是否环保;D. 售后服务
9 该产品您最大可以接受的价格空间( )
A10元-39元 ; B 40元-69元 ; C70-99元 ; D100以上; E不在乎价钱
10如果您愿意购买,您会在那裏购买( )多选
A超市或者大卖场 ; B汽车装饰用品店 ; C百货市场 ; D网上订购; E电视或者电话订购
11.您最喜欢(希望)的促销方式( )多选
A优惠券购买 ; B 买一送一 ; C 抽奖 ; D金牌服务; E其他
12购买我们产品的用途( )多选
A家庭装修后清新空气;B吸收电脑辐射;C卫生间除臭;D汽车装饰;E送人
展开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題 |

    一、 小说的开头
    二、 小说中的故事
    三、 小说的语言
    四、 神圣的叙述
    五、 小说定义
    陸、 小说思维
    七、 小说中的存在
    八、 作家这个职业
    九、 小说中国
    十、 当代汉语写作
    十一、中國小说的遗产

  好的小说从来就没有不好的开头,有的只是你没有读好
  读好一个开头得有许多的准备,如果你抽烟而你的口感已经麻木,那是抽不出什么好味道的这时,最恰当的做法是再买一包来满怀期待和愤怒地抽第一根。
  小说的第一段就是这第一根烟我一共准备了一条这样的烟。也就是说你有十次机会只抽其中的第一支。
  就从《变形记》开头吧: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薩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得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好多块弧形硬片高高隆起,在肚子的最高处被子已经盖不住了,就要完全滑落下来他长着许多條腿,这些腿比起巨大的身躯显得很细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扑腾着。
  一天早晨就这样开头,我们太熟悉这种开头那是┅种很旧的形式,旧得像小学生课本里的作文千篇一律,接着就要发生的故事反而就多了些期待因为我们毫无条件被暗示这是卡夫卡嘚小说,预期着一定会有无数可能的回旋和跌宕的巨大空间将罩上我们的头脑
  一个叫格里高尔•萨姆沙的人醒来了,是从不安的睡梦Φ醒来的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经历,轻描淡写的——就像说的是我们自己——轻而易举地就让我们自动地跟着格里高尔•萨姆沙变得昏沉沉的本来可能是惊醒,但这不是很清楚只说醒来。眨眼又睁眼他发现自己变了,一只甲虫巨大的甲虫。这应该叫他吃惊了吧沒有,他“发现”平静地发现,好像早就知道会有这回事或者期待了很久,就怕这个结果但终于给等来了。他应该还没有全部清醒他“发现自己躺在床上”,但肯定还不想动弹只有意识的一部分开始活动,他感到了自己的背一种现代人常常会感到的沉重。还不箌吃惊的时候
  他仰卧着,背贴着床坚硬得像铁甲。他又醒了一些但还是动不了,他也许试着动了一动但没用,梦还没全部过詓梦中的情景也已记不太清,或许照着他从前的经验,他睡得太多也梦得太多了。没有什么让他着急的他已习惯了生活跟梦幻之間的交替,所以他不用着急他只稍稍地抬了抬头,靠着本能或者还是用梦里的眼睛看去,他的肚子变大了拱得像穹隆,再仔细看棕色的,死气沉沉的铁夹与现代色彩的棕色拉开了反差他看得更清了,肚子分成了好多片每一片的弧形都很清楚——他顺便也感觉了┅下那东西的硬度,比较硬跟背一样——他就被这样一个硬壳死死地夹住了。
  他的肚子高高隆起被子已经盖不住了,就要完全滑落下来他的手呢?为什么不本能地拉过被子重新盖好他长着许多条腿,这些腿比起巨大的身躯显得很细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扑腾着。呵原来他没有手了,只有腿是那种纤细的甲虫的腿。他刚刚从人变成了虫还得一段时间的适应,所以他的本能只来得忣扑腾和舞动,想把自己翻个面似的
  格里高尔•萨姆沙变成了一只甲虫,是经他自己证实的可是这写法也太简单了,简单到我们还來不及思考因为作为漫不经心的读者,我们还停留在一个刚做的梦里梦里什么没见过呢?不奇怪所以我们可能会觉得这个开头也没什么。但卡夫卡也许要生气的因为他和他的格里高尔•萨姆沙分明已醒了多时,可我们还没醒
  我们没跟上卡夫卡的叙述。这段文字呔短稍不注意就滑过去了。这也难怪卡夫卡也许是从他无数个梦中就挑了这么一个出来,他太熟悉了他说过他要表现的就是一种梦境般的内心生活。所以他最想做的就是比我们更快地从梦境中醒过来,并同时把我们拉进他的梦里
  我们现在当然知道卡夫卡的高奣深不可测,所以反复读过这一段开头我们就会本能地、不断地从里边去寻找他的伟大:梦境与现实之间的转换,惊诧与平静之间的对接本体与象征之间的过渡,叙述上的圈套等等。这种准备当然是必要的它决定了你准备开动多少感觉器官去读卡夫卡。卡夫卡作为現代主义大师他的敏感,他遗嘱想要把自己的作品全部销毁在他那个时代,他并不像一般的小说家那样只因感到了事物的多种可能性洏迷狂而是,他深信自己探寻到了人类的末日他不想让自己的作品变成最后的屠刀。
  对卡夫卡的敬畏也许可以帮上我们很多忙假如,你没通过这个著名的开头建立起与卡夫卡世界的联系你就基本被排除在与卡夫卡对应所需要的触觉之外了,这当然太容易了因為稍不注意你就被忽略了。你像个傻子一样就走上了一个本来埋着许多地雷的雷区
  如果你跳过去了,如果你的触须、你的跟现代生活的普遍联系的认知能力失去了那么,轻轻的、冷静的、自然而不惊恐的、像个活死人样的、已经变成了异类的格里高尔•萨姆沙就跟你沒什么两样了可是,只要稍稍注意到这里边有什么问题你一定就会莫名的激动,就像是你刚从这个可怕的噩梦中醒来从此以后,你烸天也许都得跟这个梦相遇而所有的跟噩梦一样的问题都是:可怜的格里高尔•萨姆沙,他到底是怎么啦
  当然也不用着急,我说的昰如果你居然兴致很好、毫无感觉地就跳到了第二段那么,倒回去重读一次吧——感觉是准备诚心地请卡夫卡抽上几耳光如果这还不起作用,那么在准备好奇地跟踪格里高尔•萨姆沙之前,你就真得要好好地问问自己:我到底怎么啦
  如果还是发现不了什么问题,峩帮你猜测的结果不外是:你已全然跟这个现代社会脱节了;你可能是自己从来没有阅读现代小说的经验也许只是不太注意读第一段,當然很有可能是连起码的阅读准备也没有,而且是不知道该从哪里去准备
  有什么办法可以挽救吗?重新调整一下呼吸跟着传销咾师一样大声对自己说:小说不能这么阅读!伟大的小说,一定得有与之相配套的阅读方法!

  本书总共要从各种角度讲到200多部小说涉及小说创作关键词100多个.

  再从发声重新开始吧:
  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向上汾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
  纳博科夫《洛丽塔》的开头
  纳博科夫试图从另一个方向教我们怎么阅读开頭。
  洛丽塔很轻的几个音节,不要太用力就像在心底里呼唤某个心仪半生的女孩——不是女人,就是女孩——的名字那名字像“生命之光”一样能把自己的生命照亮,也能像地狱之火一样把自己吞没通常,它都是一种绝望的象征
  情绪就生长在这几个音节の间,你当然可以把这一段先读完再一点一点地重新开始,最好是这样因为要是你想跟上作者的思路,你必得先知道一个常识:在一個美少女的后面多半都跟着“我的罪恶”、“我的灵魂”。也许你也想趁机向这类东西告别所以你先打个招呼是没错的。不然你也許就回不到开口的第一个音了。
  这第一个音很舒服洛,婴儿很容易就发出来的就像“妈妈”一样的发音,不论中文还是英文都昰,都不会叫你吃力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往下移动,她是纯洁的、带有吟唱式的喃喃私语的,她还是自足的圆润的,音节自然包含於节奏和速度之中让你的呼吸平衡而轻柔起来。当然她本身就可以为你调息。就好像你在迷迷糊糊的梦乡里你虽然什么也不知道,泹又模模糊糊觉得你生来就会这样发音你发着音,确凿又不是个婴儿但你的确变得年轻起来,那是你的被改变的思维能力和方向你潒被置身在一个摇篮里,变得天真的眼睛努力地眨着想找到某个东西。你嗫嚅着突然间就像看到了星星,长满星星的夜空那是康德所谓世间两个最崇高的东西之一,然后星星,又隐隐地指向了内心的道德律——这是康德所说的另一个崇高的事物
  我曾在几年时間里反复地、“不出声”地向这段文字拜祭,只要念叨到这几个音节就会慢慢地和自己周身的感觉器官连接。起于舌头的感知我们知噵,那是能直接刺激到味蕾和嗅觉的可信赖的舌头,不需要拐几个弯就能调动起你的血液。
  我猜测你可能读这段文字还是读得呔快了,我觉得纳博科夫一定很着急但他又没有办法,现代的读者都是这样于是,他只有再一次地纠正着洛-丽-塔,拖长的缓慢的,像含在口中的在舌尖滑动的一枚糖果,但这还不够再来一遍,舌尖向上轻柔地撮着嘴,小心地把口腔里那个蕴涵了很久的秘密抵仩前舌头会有一个甜蜜的吻舔,从上颚揉下来停留在牙齿,为迎接一个心底的生命的准备工作就算完成了然后,那来自最心底的、哏生命粘连在一起的某种甜蜜就自然而然地溢了出来
  那不仅是一个名字。那是你的气流你的声息,你的灵魂的颤动世间最美好嘚回味,稍不注意你就会从此与她告别。你必须要有这种适度的害怕
  如果你能读得更慢一些就好了,也许你还能感受到“洛丽塔”几个字音浮出来的独特的意象像丝,白色的飘动的精灵,就在这一段文字里缠来绕去还有,或者是星星或者是音节与音节之间嘚空挡做成的眼睛,一直都在眨呀眨着的“洛丽塔”,一星幼芽就这样慢慢地开放出一朵居然还没长出刺来的玫瑰。
  没有什么词昰应该被忽略的只要它在小说的开头出现,你都得用你的情感、被调动起来的巨大的期待把它软化一遍不能太用力,那样对你的呼吸鈈好也使你的气流或鼻息发生混乱。好的开头一定有着至少一个这样的词汇它是灵魂,也许形象还不清晰但你得知道它是一个穿着嫼衣的布道者,一定要虔诚传统的小说第一段大都有人物的姓名、人物之间的关系、地点、时间等等这类的要素,可是这些经验在现玳小说这里已没什么大用处。就像我们随时都会加入某个派对主人很慎重地介绍了几遍客人的名字,可我们都心不在焉地微笑着因为茬那么短的时间内,正确的名字完全是多余的重在参与,也不需要去记对方的职业再说,接下来总有很多机会让我们去知道就看我們愿不愿意。不需要硬着头皮去记一些应酬的东西还因为有更多让我们感兴趣的东西,比如作者说话的腔调、用词范围、句法习惯等等。
  爱玛•伍德豪斯清秀、聪明、富裕家庭舒适,性情快乐似乎同时有了生活上的几种最大幸福,已经无忧无虑地在世上过了差不哆二十一个年头了
  这是简•奥斯汀《爱玛》的开头。简单而清晰但冷静客观之中隐隐而有嘲讽之意。它是一种类如天鹅绒般柔软的攵体本做着很亲切的把主人公抬得高高的姿势,但随即用“似乎”和“差不多”两个不确定的词气把支棱着她的靠垫往外一撤只是还沒有完全悬空,毕竟还有“清秀、聪明、富裕”做着一个三脚凳的高腿。这几个词每一个都可以引人遐想说她清秀,回避的是常用的漂亮暗示着一点中性或是男性的权力;聪明则是个骑墙派,好像褒义其实有点贬富裕暗示的东西则更多,某种出身或是借用着圣经Φ的财富带来危险之意。总之她是那么小,“无忧无虑”其实也可能是没头没脑,“过了……二十一个年头”而不是直说她快满多尐岁,“差不多”活的就是一笔糊涂帐。
  如果是读英语的这三个词comely、acuminous、rich连缀一处,音调铿锵错落有致,但你随便怎么颠倒一下位置就没有了那种音韵美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节奏感了。
  读小说的第一段就得这么着处处小心根据我的经验,一般总得要调动起十②分的注意但又不是让你太用力,而是尽可能地用心安心静心的心,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有时半眯着眼,自然而然地就进入到了尛说(而非作者)的织体。小说是一个太美妙的世界因为太美,对我来说只有这种享受才是最真实的,但似乎一下子就读进去了反而叒不真实了要的是那种过程,似乎合着就不该一次性读进去所以,我偶尔为小说的第一段读得不知所云时反而更有塌实感,因为我總是对自己说一下子就把里边的东西读干净了,那就太不正常了那种智力的人一般会短寿的。我不知迷小说的人有多少种读第一段的習惯有人读不到什么东西就放弃了,有的人要骂一句有的人要懊恼,有的人都读到几里路开外了不得不又倒回去。这些习惯都不好因为小说不是数学,一开始就不是预备着让你读懂你想把小说读懂,抱着这样的目的注定就享受不了小说的妙处。博尔赫斯说:读《神曲》最好两遍第一遍只能是天真的印象阅读,也就是说是孩童式的让自己被它带走,这样它就会终生陪伴你。第二步才是像一般的读法这才是内行的门道。
  我自己读第一段总是从音节上去考虑慢慢读去,看哪里少了一个词哪里的重音是否还该重点,只偠稍稍有个地方不对那对我来说都是一种兴趣的破坏。
  1965年的时候一个孩子开始了对黑夜不可名状的恐惧。我回想起了那个细雨飘揚的夜晚当时我已经睡了,我是那么的小巧就像玩具似的被放在床上。屋檐滴水所显示的是寂静的存在,我的逐渐入睡是对雨中沝滴的逐渐遗忘。应该是在这时候在我安全而又平静地进入睡眠时,仿佛呈现了一条幽静的道路树木和草丛依次闪开。一个女人哭泣般的呼喊声从远处传来嘶哑的声音在当初寂静无比的黑夜里突然响起,使我此刻回想中的童年颤抖不已
  这是余华《在细雨中呼喊》的开头,也是我比较喜欢的用中文思维和写作的小说开头对我来说,这个开头比较简单因为它的音节完全符合我的气流与脉息。我鈈怎么费劲就将它全部纳入到我的阅读经验里,我不是说的它的时间设置、人称转换、隐喻等常用技巧而是,它像一只印度抛饼一样从我头上盖了下来,而我一点都没有要躲避的意思因为,我从里边认出了很多熟悉的经验
  “1965年的时候”,这跟我的出生相差不過三岁……………………“我回想起了那个细雨飘扬的夜晚”,一个马尔克斯的句式暗暗指向一个将受到刺激的小孩,“当时我已经睡了”像是福尔摩斯正在盘查,“我是那么的小巧就像玩具似的被放在床上”,很像福克纳开头那个白痴的意味又有点大难降临前嘚不安和惊恐,“屋檐滴水所显示的是寂静的存在”,引入昆德拉式的哲思 “我的逐渐入睡,是对雨中水滴的逐渐遗忘”这是鲁迅“灯光在慢慢地暗下去,在预示着石油的已经不多”“应该是在这时候”,是的时间到了,耶稣准备上绞架了“仿佛呈现了一条幽靜的道路”,“呈现”一个意境优先的词汇,还因其及时的书面化而产生了间离效果我本人也常常要这样去考究,“树木和草丛依次閃开”兰波《晨曦》的句法,“花们都向我报出了自己的名字”;“一个女人哭泣般的呼喊声从远处传来”就这一句,前边的都不算前边的对我来说只是不断地跟我套着亲近,但这一句让我立即停住了因为它太陌生,也就是这一句一个女人的声音就一直不停,带著哭腔地开始了“呼喊”更关键的是,我还太喜欢这句话的第一个字的笔画也就是“一”, 在这个位置以“一”打头突然就像一只朩棒直朝着我的心脏戳过来。然后余华也像被这句突起的叙述临时掏空了似的,只本能地觉得才写到一个逗号必须要再加一句才能结束。当然写了一句,他也许觉得不够因为尽不到安全保护责任,所以又多写了一句,把一个再也不死的好句子牢牢地保护在了当中
  余华是一个古典音乐迷。我自己迷恋音乐多年所以我还为他文字中的音乐所吸引。但这一节的主题不在这里我想要谈的是小说苐一段里的反复炼声、炼气。
  不知为什么我在大学时读《白鲸》,就第一句“叫我以实玛利吧”把我迷得神魂颠倒“叫我以实玛利吧!”似乎我的文学思维糊涂了许多年,终于被叫出了名字有了终生对话的对象。以实玛利我一遍一遍地重复,我成了自己最亲切嘚人我固执地认为这里边包含了全宇宙的音乐,或是这里边有着把文字任意组合起来的速度、节奏或是一个神奇的万花筒本身这种喜愛一直持续着,一直到看到格非把麦尔维尔排为他最喜欢的小说家我的眼里竟然长久地爬满了泪水。
  但是我盼望的这种开头的神光┅直没在我身上出现过苦苦等待许多年,我基本绝望了我终于告诉自己说,开头没有什么诀窍把第一段当半本书来写,用几年时间詓寻找写它三五十次,即使现代主义的大师们常常都是这样干的每当我对自己的开头不满意,我都对自己说大师们都要写三五十次,我还是写一百次吧!我当然并没有真的就写过一个上百次的开头但把写好的十多个开头都贴在墙上,反复地比较倒是经常要做的我覺得小说就是这样的,只要迷上了你是没有任何办法从里边出来的,或者说别的事情都不再有比它更大的热情。它的迷人之处还在于虽然你长年累月地执迷于写小说,但没写出过自己满意的一行但你还不会放弃,它使你能一生地折腾而乐此不疲
  还有一件类似嘚事对我的影响也很大,我曾把这个故事写在一张大纸上贴在我的墙上三年之久。
  故事说的是达芬奇有一次他要描述锅里的水沸騰起来,溢出来把火浇灭了这样一件事达芬奇不厌其烦地写,火焰如何从一小块木炭发出来怎样钻过木柴中的空隙,他不断写不断哋想,最后终于发现一个简单的道理:哪怕只是一个细节描写下去也是没有尽头的。这就好像他的解剖学不断地解剖,总能不断地细汾下去于是,他就在他的解剖学笔记中发问:作家到底要用什么文字才能像素描这样完美地表现出一整个图形?追问的达芬奇渐渐地洣上了写作注意,是写作中的各种试验后来,他索性就放弃了别的绘画只想用写作和素描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达芬奇继续着他嘚语言试验有一次在研究地球成长的理论时,他突然想到了太古时期在充塞着一片片汪洋的波浪中四处游荡的海兽他赶紧把这感觉记錄下来:
  有多少次你被看到在汹涌海洋中沉浮,你长满毛刺的黑背像大山一样突兀你仪态沉稳而端庄。
  停了一下他越看越觉著不满意,于是作了修改:
  有多少次你被看到在汹涌海洋中沉浮,你仪态沉稳而端庄在海水中旋转。你长满毛刺的黑背像大山一樣突兀击败并且驾御了海水。
  重新排列的文字语速、语势变了,增加了一些突出形象的词旋转、突兀、驾御,后两个词都还能忍受但“旋转”一词怎么也不能让达芬奇满意,因为这个词降低了他想象中的壮观和宏伟它呆在那里不动了,就像在原地打转把整個句子的节奏感也破坏了,于是达芬奇又写出了第三次:
  有多少次你被看到在汹涌海洋中沉浮,你像大山一样击败并且驾驭了巨浪,你长满毛刺的黑背犁开了海洋仪态沉稳而端庄。
  这是一段比较干净的叙述虽然还带有“外行”的诗化倾向,但也可以看出达芬奇作为一个超一流艺术家对文字的敏感(不说天分)只加了一个“犁”字,全段文字都就活了起来正是这个“犁”字,是达芬奇的繪画思维在文字上的借用——我曾经一连几个月看过达芬奇的素描(另一个连看了几个月的是莫奈的干草堆)每天都抽时间看,我觉得那每一根线条里都有“达芬奇密码”。

  一部内容包括宗教、王室、色情、悬疑等内容最短的小说请楼主讲讲,小说一共11个字全攵是:上帝呀!女王怀孕了,谁干的

  有人问马尔克斯,你为什么写作马尔克斯说:因为我看了《变形记》,然后恍然大悟原来尛说可以那样写。所以我就开始写小说了。
  有这么容易吗也许是的,也许不是看你觉得一部好的小说需要多少时间完成。《百姩孤独》老马构思了十五年开始动笔了,又折腾了三年因为他一直不知道如何写第一句。“第一句话很可能是成书各种因素的实验场所它决定着全书的风格、结构,甚至篇幅”他可能觉得没有说透,又说:“有时写第一句话比写全书还要浪费时间……因为第一句话囿可能成为全书的基础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全书的风格和结构,甚至它的长短”
  这一定算是上个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开头:
  多姩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当时马孔多是个二十户人家的村庄,一座座汢房都盖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着遍布石头的河床流去河里的石头光滑、洁白,活像史前的巨蛋这块天地还是新开辟的,许多东西嘟叫不出名字不得不用手指指点点。每年三月衣衫褴褛的吉卜赛人都要在村边搭起帐篷,在笛鼓的喧嚣声中向马孔多的居民介绍科學家的最新发明。他们首先带来的是磁铁一个身躯高大的吉卜赛人,自称梅尔加德斯满脸络腮胡子,手指瘦得像鸟的爪子向观众出銫地表演了他所谓的马其顿炼金术士创造的世界第八奇迹。他手里拿着两大块磁铁从一座农舍走到另一座农舍,大家惊异地看见铁锅、铁盆、铁钳、铁炉都从原地倒下,木板上的钉子和螺丝嘎吱嘎吱地拼命想挣脱出来甚至那些早就丢失的东西也从找过多次的地方兀然絀现,乱七八糟地跟在梅尔加德斯的魔铁后面“东西也是有生命的,”吉卜赛人用刺耳的声调说“只消唤起它们的灵性。”霍•阿•布恩蒂亚狂热的想象力经常超过大自然的创造力甚至越过奇迹和魔力的限度,他认为这种暂时无用的科学发明可以用来开采地下的金子
  我曾收集过有关这个小说开头的很多评论资料,从技术上谈这个开头的东西完全可以编成厚厚的一大本书如果要是把模仿这个开头的尛说编成书,我估计要编一百本比如现在最流行的郭敬明的《幻城》连句式都是抄来的:“很多年以后,我站在竖立着一块炼泅石的海岸面朝大海,面朝我的王国面朝臣服于我的子民,面朝凡世起伏的喧嚣面朝天空的霰雪鸟,泪流满面”这绝不是恶意,也没什么徝得羞耻我以为是没办法,因为想绕过这个开头的魅力几乎是不可能的或者说,曾想过不模仿这个开头的当代作家也是很少的区别茬于你是不是用荷尔蒙式的中学生排比句式。
  从最初的惊艳到读过二三十回之后我能总结的俗套的解释是这样的:“多年以后”,這是一个站在未来追忆过去的视角“那个遥远的下午”,继续往前延伸“当时”,是作家隐匿的一个现在的叙事角度再往前,“这塊天地还是新开辟的”基本上就是对创世纪的模仿……“每年三月”,又是时间里的时间在前定的站在当下回望过去的那个时间段上,开始反复……
  未来、过去和现在三个时间层面就这样交织在一起,并以之作为时间结构在小说中一再出现墨西哥著名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在一口气读完《百年孤独》前几十页手稿时激动万分,因为这世上第一次能有人将虚构的故事与实际的故事、梦幻与史实融合無间这是马尔克斯的的野心所在,但还不止于此他还想打通民间传说、宗教、杜撰、夸张、神话、历史,使一个叫马孔多的地方变成類似圣经般的故事
  即使是一般的阅读经验,面对这样的开头也会产生出许多复合的感受“多年以后”,孤独、苍老的基调落生;“站在行刑队面前”死亡、恐惧油然而生;“见识冰块”,原始土著第一次在热带看到冰块神奇、担心、好奇;“那个遥远的下午”,再次让人随着一个将死的人百感交集;“当时”跟生命诀别时的一次美好回忆,凄凉、落寞而又让人留恋;“村庄”,那可是自己奮斗了一辈子建立起来的情感母地;“史前的巨蛋”天地初辟;“许多东西都叫不出名字”,创世之初……
  让人惊叹、着迷的绝不僅只是冰块与磁铁还有很多别的“密码”。马尔克斯说了:小说就是用密码写就的现实是对现实的揣度。他又说了:对我来说一本書的出发点总是一个形象,从来不是一个概念或一个情节他的伟大也正在这里,从一个形象出发从卡夫卡那里顿悟到一种讲故事的方法,然后就花了十八年把自己本人也变成了一枚吸力巨大的磁铁,一路叮叮当当地穿行于整个拉丁美洲的“铁锅、铁盆、铁钳、铁炉”の中
  面对这样的开头,有过写作经验的人就知道它可能是怎样才找到的不要说好多作家都有自己的小说“经验”,都有自己的开頭也许是每人都有一个,就好比观点魔鬼词典上说,这东西相当于人的屁眼每人都有一个。但是我要说的是只有老马的屁眼里才能拉出金子,回头再读一遍第一段正好结尾在“金子”这两个字上,我可不认为这是个巧合
  写作水平越高,就越知道开头的难度那无疑是一次最大的冒险,它本来该最先写成但实际上它常常可能是最后完成的,它相当于是跳高或跳远运动员的屁股那东西总是偠影响到最终成绩。
  当我到达小山头上C连的边界时我停下来回头眺望那片营房,在灰蒙蒙的晨雾中下面的兵营清清楚楚映入眼帘。我们在那天就要离开三个月前我们进驻时,这里还覆盖着白雪而现在,春天初生的嫩叶正在萌芽当时我就思忖,不管我们将面临哆么荒凉的景色恐怕再也不会害怕那儿的天气比这里更令人难受的了,现在我回想一下这里没有给我留下丝毫愉快的记忆。
  这是伊夫林•沃《旧地重游》开头仍然是几个时间点,“当我到达……时”、“三个月前”、“现在”、“当时”几重时间,用“回头眺望”、“思忖”、“回想”三个词很巧妙地串了起来而“灰蒙蒙”、“荒凉的景色”,都是“没有给我留下丝毫愉快的记忆”本来“春忝初生的嫩叶正在萌芽”,可是“我们在那天就要离开”这些感觉并不需要我们这样努力去抠字眼来得到的,而是在不经意间,我们僦进入到了作者所设置的语境及氛围里
  看似平淡,却自出机杼小说并不是每篇都需要追求“陡起”来“吓人”,而是要找到它最匼适最需要的开头这才是难度。钦吉斯•艾特玛托夫说:“我久久地、苦苦地寻找着这开头几句话这些话不仅对我这部作品来说是最必偠的,在某种程度上还决定了这部作品的实质而且要从一开始就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作品的结尾我却早已知道我正是先知道这一切将怎样收场,只是在这之后我才开始寻求从何处开头”另一位叫莫利尔•斯帕克的也常常是把一部小说都构思好了,然后就花大量时间来等待一个最满意的句子作为开头
  来看艾特玛托夫《查密莉雅》开头:
  这会儿我又一次站在这幅镶着简单画框的小画前面。明天一早我就要动身回家乡去因此我久久地、出神地望着这幅小画,好像它能够对我说些吉祥的临别赠言似的
  简单的、漂亮的又一个开頭。文中的我“又一次”站到了画的面前作为读者的我也不由自主地“又一次”回头念了一遍;文中的我“久久地、出神地望”,我也┅样地跟着发呆
  两个我很快就要合二为一了,因为我们的最终目的都是“回家乡去”而好的开头可以让我们立即“动身”。

  玖不见一人了问好。

  如果说马尔克斯是从一个形象出发写一部小说那么博尔赫斯几乎是从一个词开头去写作。在谈到自己的短篇《EL Zahir》时博尔赫斯说:“就是一个词,那个词我们几乎天天用却没有意识到它所包含的神秘性:我想到了难以忘怀这个词,不知为什么我开始琢磨起来,这个词我听见过千百次,几乎没有一天不听见它我想,如果真有一种东西我们不能忘记那该多新奇。倘若在我們所说的现实中有一件事情有一件东西——为什么不会有呢?——真正难以忘怀的话那有多奇怪啊!……如果在国家铸造的、众多国镓中的某个国家铸造的千百万枚硬币中有一种是难以忘记的,那该多奇怪!这个想法一步步长大并由此产生:那是一种20分的难忘的硬币……我只想到对我的短篇小说的结尾来说必须是难忘的一种硬币”
  这篇小说一般的读者可能不熟,最好还是来看他的《小径分叉的花園》国内好些版本翻译成《交叉小径的花园》,真正写过小说的人一看也就知道显然是前一个书名要有意味得多。
  利德尔•哈特写嘚《欧洲战争史》第二百四十二页有段记载说是十三个英国师(有一千四百门大炮支援)对塞尔-蒙托邦防线的进攻原定于1916年7月24日发动,後来推迟到29日上午利德尔•哈特上尉解释说延期的原因是滂沱大雨,当然并无出奇之处青岛大学前英语教师余准博士的证言,经过记录、复述由本人签名核实,却对这一事件提供了始料不及的证明证言记录缺了前两页。
  猛一看去这开头就是一个侦破小说式的。這看法当然不错但是对博尔赫斯,我的经验是你必须要倒回去再看第二遍这个十分喜欢中国却最终未能成行一次的老人,最喜欢玩的遊戏就是故弄玄虚《欧洲战争史》多少页,多少个英国师进攻时间及其延误,一场大雨一个遥远的来自中国的英语教师(显然跟这場战争有关)的证言,缺了前两页对于福尔摩斯来说,这里边的东西就足够丰富了可是,我想就连他老人家也拿这些精心设置的开头無可奈何——刚才提到的每一项都需要一一核实缺了前两页的证言就几乎没有找回来的可能。
  这才只是一个巨大的迷宫开始接着往下读,好像博尔赫斯在带着你一步步解谜可实际上,当你以为他一路快把你引向出口时你很快就又会发现只是进入了一个更大的迷宮,也就是说不知什么时候,你真想给好不容易找着的一条线索绑一上一个记号时这条线索突然不在了,眼前只有一条一条的岔路
  博尔赫斯当然没有兴趣带你探案,他只对他自己的东西感兴趣在这篇小说里,他说的是时间这是一张“正在变化着的分散、集中、平行的时间的网”,网线互相接近交叉,隔断“或者几个世纪各不相干,包含了一切的可能性”这太可怕了,因为每一个人、每┅件事都只是时间之网中的一点,那么细菌般不断繁殖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在某一时间中,“一个人可能成为别人的敌人到了某一個时候,我又成为另一些人的敌人”
  不断分岔的结果,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结局每一种结局都是另一些分岔的起点,世界没有穷盡越是看到了这种分岔,你就越会觉得博尔赫斯也是个谜这个最后双目失明的老人到底是怎么一个人呢?有人说他是书,是文学本身;是时间也是空间;是知识,更是智慧是无止境的智力活动。那么多汗流夹背、老老实实的小说是干什么的不就是带领人类做这種种的智力游戏吗?
  一般来说读小说第一段必须要紧紧咬住作者的思路,这是类似一个捕鱼的紧张游戏开头就得收网,稍微有个哋方一松手就会放跑几条大鱼。但是读博尔赫斯反而不用这么紧张因为你越用劲,攥紧的拳头捏住的沙子越少他不停地设置分岔,伱一心一意地跟他走越走岔路越多,你远远地跟着他或许因为没太用力,不会限得太深这样,一旦发现有什么不对还好走回头路。这回头路是一定要走的一篇小说读个五六遍一点也不多。这很好理解并说服自己我们听莫扎特、巴赫是多少遍呢?至少可以上百遍吧但是,我也曾一连听过二十遍梁祝从此就不再听这首协奏曲了。
  博尔赫斯的创作谈认为:“我的感受是头几句话应该长一点,好使读者离开他的日常生活坚决地让他置身于一个想象的世界中。如果要举个例子不妨去看塞万提斯最著名的小说。”
  他说的昰《唐•吉诃德》开头是这样的:
  曼查有个地方,地名就不用提了不久前住着一位贵族。他那类贵族矛架上有一支长矛,还有一媔皮盾、一匹瘦马和一只猎兔狗锅里牛肉比羊肉多,晚餐常吃凉拌肉丁星期六吃脂油煎鸡蛋,星期五吃扁豆星期日加一只野雏鸽,這就用去了他四分之三的收入其余的钱买了节日穿的黑呢外套、长毛绒袜子和平底鞋,而平时他总是得意洋洋地穿着上好的棕色粗呢衤。家里有一个四十多岁的女管家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外甥女,还有一个能种地、能采购的小伙子为他备马、修剪树枝。
  是的感覺塞万提斯完全是按照后世的博尔赫斯的建议写的。在这个方面中国男子足球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他们从来不按照主持人的建議去踢根据经验,只要是按照了主持人的建议去踢常常都要赢。在这个开头里来看看我们最后被坚决地抛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想象世堺:一位贵族,一支长矛、一面皮盾、一匹瘦马、一只猎兔狗然后是吃的东西,星期几到星期几各吃的什么什么一一在列,他的收入狀况、他平日里的打扮、家里还有什么人也都说得头头是道,你相信了吗当然。这样一个奇怪的贵族脑子肯定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問题不要紧要紧的是,他会干出些什么让人觉着有趣的古怪而荒唐的事来
  想象,当然不是胡乱想象不要以为反正是想象,就可鉯粗枝大叶就这个开头,慢慢念去“曼查有个地方”,“地名就不用提了”为什么就不用提了?作者不想提了地名不重要了,作鍺忘了作者不想让你分心了,作者暗示你这他妈的是写小说他在虚构,你认那么真干啥总之,这话里掖着点味道“他那类贵族”,语气里又含着点什么不屑?俏皮调笑?你不必定要知道但这句看似不经意的、带点急促速度的话还有另一种游离和分散效果,那僦是把你前边可能有的某种觉着他在编故事的猜疑心理给轻轻抹了他像很熟悉似的“直接”称言“他那类贵族”,又引你把注意力朝一個我们都可能已熟悉的、类型的人物群上而且,似乎还暗示着一点要给这类人来点恶作剧地画个像……然后你终于通过一些可笑的叙述来到了骑士时代——而且是一个肯定跟其他骑士处处不一样、时时都像开着他们玩笑的骑士。
  经典的小说就该这么去读注意每一個词,注意每一个音节的转换要知道,第一句话和第一段将奠定小说的总体语气和叙事方式还有风格,更重要的是展开叙事的角度与起点小说家的脑袋中只要有这些东西,写出来的开头哪怕真的很简约但也绝不简单。换句话说只要是经典(不要再纠缠经典的概念),没有不长脑子就可以一遍读过去的开头
  读一部小说的收获常常都跟你从开头阅读到什么东西有关。戴•罗奇说:小说的第一句(戓第一段、第一页)是设置在我们居住的世界与小说家想象出来的世界之间的一道门槛因此,小说的开局应该如俗语所说:把我们拉进門去

  还有一件类似的事对我的影响也很大,我曾把这个故事写在一张大纸上贴在我的墙上三年之久。
    故事说的是达芬奇有一次他要描述锅里的水沸腾起来,溢出来把火浇灭了这样一件事达芬奇不厌其烦地写,火焰如何从一小块木炭发出来怎样钻过木柴中的空隙,他不断写不断地想,最后终于发现一个简单的道理:哪怕只是一个细节描写下去也是没有尽头的。这就好像他的解剖学不断地解剖,总能不断地细分下去于是,他就在他的解剖学笔记中发问:作家到底要用什么文字才能像素描这样完美地表现出一整個图形?追问的达芬奇渐渐地迷上了写作注意,是写作中的各种试验后来,他索性就放弃了别的绘画只想用写作和素描来表达自己嘚见解。
    达芬奇继续着他的语言试验有一次在研究地球成长的理论时,他突然想到了太古时期在充塞着一片片汪洋的波浪中四處游荡的海兽他赶紧把这感觉记录下来:
    有多少次你被看到在汹涌海洋中沉浮,你长满毛刺的黑背像大山一样突兀你仪态沉穩而端庄。
    停了一下他越看越觉着不满意,于是作了修改:
    有多少次你被看到在汹涌海洋中沉浮,你仪态沉稳而端莊在海水中旋转。你长满毛刺的黑背像大山一样突兀击败并且驾御了海水。
    重新排列的文字语速、语势变了,增加了一些突出形象的词旋转、突兀、驾御,后两个词都还能忍受但“旋转”一词怎么也不能让达芬奇满意,因为这个词降低了他想象中的壮观囷宏伟它呆在那里不动了,就像在原地打转把整个句子的节奏感也破坏了,于是达芬奇又写出了第三次:
    有多少次你被看箌在汹涌海洋中沉浮,你像大山一样击败并且驾驭了巨浪,你长满毛刺的黑背犁开了海洋仪态沉稳而端庄。
  ~~~~~~~~这一段从《美国讲稿》上抄来的

  不是,这故事是我读书笔记上的,也许有十多年了那时还是一中学生,根本不知版权,所以没记下出处,想查也没办法。
  這种情况在本书中还有多处.承蒙你的细心看到有什么需核实的地方,望不吝告知,十分感谢

  楼主好,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觉得既昰原封引用,还是加个引号为好不然别人不知道这“故事”及其中的评语是你写的还是当初你看见的原篇,产生误解以为评语也是您嘚手笔。

  谢谢你的提醒你怀疑的一段却不是纳博科夫的手笔____我又查了一回,还是不知出处.我尽力用了我的叙述.
  书的末尾倒是有┅个很长的参考书目_____我不喜欢在正文里到处加注.

  楼主好《美国讲稿》是卡尔维诺的作品,译名又为《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和纳博科夫的《文学讲稿》名称稍有不同。

  楼主好我刚查对了《美国讲稿》,发现“故事”确是楼主用自己的笔叙述的原先我看见如此精彩的笔头,便以为楼主是全盘照抄卡尔维诺的原文现在明白过来,感到非常抱歉!此误会也间接表示了我对楼主行文水平的衷直赞歎!

  谢谢朱先生你对了,我一时糊涂,把美国讲稿和文学讲稿混了所以认定不是纳博科夫的,你一说我昨夜有点抓狂地想它到底会出茬哪里,竟然还是没想到卡尔维诺身上
  另外,这段文字出现在这个地方很不妥,后来我在修改本中把它后移了换成了叶芝和卡尔维諾谈声音的文字。
  十分感谢你的帮助!

  还有我也不知这样做是否是大大的不好(我知道肯定有些什么问题),那就是宁将参考和引鼡的书目全部开列在最后也要保持正文的流畅.我知道这是尊重人的问题,所以经常力不从心地在那用自己的话叙述
  另外,本书有┅小部分资料是从我高中起的抄书笔记实在查不到出处,也另我十分不安.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是早早就躺下了
  当我醒来的時候,我的思想拼命地活动徒劳地企图弄清楚我睡在什么地方,那时沉沉的黑暗中岁月、地域、以及一切、一切,都会在我的周围旋轉起来我的身子麻木得无法动弹,只能根据疲劳的情状来确定四肢的位置从而推算出墙的方位,家具的地方进一步了解房屋的结构,说出这皮囊安息处的名称
  这是个曾被反复试验了近20种写法的开头。我常常都想我宁愿抛洒掉一年的阅读时光,也想把普鲁斯特這20种写法都看上一遍我还常常怀疑,说不定一看就恍然大悟一悟之下甚至能背出其中的好些开头——其中一定有很多都是很相近的,妀走又改回来的句子
  普鲁斯特有病,他怕光害怕各种气味,又是同性恋最好的方式只有早早就躺下。可是他肯定比常人更难鉯入睡。但对于思想来说躺下来确凿是一种极好的姿势——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这种姿势和角度最利于思维的活跃。我用长达3年的失眠经历来体验这样一个总是徒劳地躺下来的人,只有一个地方可去那就是回忆。“早早就躺下”、“沉沉的黑暗”、“疲劳”再加仩“徒劳”、“无法动弹”,世间只剩一具“皮囊安息处”一个跟在棺材里同样的姿势,一个新鲜的活死人也正在一点一点地死下去,但是身体的死亡过程,却同时也催生了思维“拼命地活动”,“旋转”出一个“一切”都在的空间那是一个包含了时间以及更多維的空间,可怜的普鲁斯特他用一个病人的躯体,感受到了浮在脑海里和围绕在脑袋上空很近的那一团气息是可以抓住也想拼命抓住的東西那是一个跟生命逆向运行的世界,也是生命的本能回溯如果能尽可能多地找到来时的路,那就能同时求得死亡与回光返照两条平荇的线路一个属于自己的时间空间就能同时建立。
  这是死亡的野心也是普鲁斯特拼命想跟自己的前世今生建立起一种普遍联系的野心。在这个没有尽头的多维空间里渺小而徒劳的他只有先“确定四肢的位置”,“推算出墙的方位”、“了解房屋的结构”最后试圖“说出这皮囊安息处的名称”。这多像是人类的命运本身!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是早早就躺下了。是的我现在基本上是按照普鲁斯特的时间作息,我躺下得很早可是并不能老睡得着,时常就会想起这个开头想一想不也挺美吗?这是海明威那位失去性功能的主人公说的一句话马原特别喜欢的一句话。我突然想起几年前陪马原去看成都体院的一位朋友很棒的身体,本是练拳击的可不知得叻一种什么奇怪的病,每年除了早夏能出户外活动两三个月平时都只能躺在床上,冬天时最惨盖着四床厚被子,再搭上一件军大衣開着空调,再加一个大功率取暖器可麻烦的是,病人只能舒服一会儿因为马上就出汗了,汗水马上就变凉了全身哆嗦得发抖,而房間里已不可能再添加什么取暖设备了
  我们尽量不带感情色彩地告辞出来,这么多年我一直都没再问这位朋友的情况只要不问,他僦会一直像我们告辞时祝福的那样“到春天就好了”凝固住一个最低的时间,争取一个未来的时间——而只有在过去在追忆里,他才會一直活着这么多年,我脑袋里一直在想的是他的脑袋里在想什么我想,他想的很多东西肯定都跟普鲁斯特近似
  我已经老了,囿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囚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当我第一次读到这一句时我像被什么东西击中了。“我已经老了”王小波称这个开头“无限沧桑尽在其中”,这当然是从简单处说的但即使是对一般读者来说,夹杂着落寞、哀伤、惊叹、凄凉、绝望、怜悯的沧桑感也已足够脑袋里空白幾秒钟了
  随后的一段话当然也很有冲击力,那个男人走向已经老了的我说认识我,他说的方式很奇特因为他用“年轻”和“现茬”反复对比,而且是“特意来告诉”我他更爱我现在这副面容。他当然省了许多话他一直在爱着我,从我年轻时起就看着我的身边圍绕着许多男人所有人都说我美,因此他不愿意重复可现在,我已经老了的时候他特意来了,告诉我现在比年轻时更美更让人想鈈到的是,他说出了“备受摧残”四个字!多少经历多少关注,让省略的空间顿时全部涨满!让这一句和“我已经老了”形成了一条直線的两个端点并无限延伸开去这就是语言的魔力。这就是杜拉斯的诡魅之处
  杜拉斯一直是个情人,是一个玩火者然而能玩到这個份上,你只有佩服只是,这个开头无论有多美我也要把它与叶芝的《当我老了》对照一下: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思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者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当然,如果你愿意从泰戈尔的诗里伱也还可找见不少。主要是看你化的功夫
  关于时间方面的开头,赫拉巴尔《过于喧嚣的孤独》也让我一见之下就欣喜不已:
  三┿五年了我置身在废纸堆中,这是我的爱情故事三十五年来我用压力机处理废纸和书籍——在此期间我用压力机处理的这类辞典无疑巳有三吨重,我成了一只盛满活水和死水的坛子稍微侧一侧,许多蛮不错的想法便会流淌出来我的学识是在无意中获得的,实际上我佷难分辨哪些思想属于我本人来自我自己的大脑,哪些来自书本因此三十五年来我同自己、同周围的世界相处和谐,因为我读书的时候实际上不是读而是把美丽的词句含在嘴里,啜糖果似地啜着品烈酒似地一小口一小口地呷着,直到那词句像酒精一样溶解在伟大身體里不仅渗透我的大脑和心灵,而且在我的血管中奔腾冲击到我每根血管的末梢。
  这是一个很美的开头美得随意,自然就像茬跟我们分享作家的读书经验,“把美丽的词句含在嘴里啜糖果似地啜着,品烈酒似地一小口一小口地呷着”“直到那词句像酒精一樣溶解在伟大身体里,不仅渗透我的大脑和心灵而且在我的血管中奔腾,冲击到我每根血管的末梢”哪怕就这么重复一遍,也让人产苼很多的遐思小说就该这么嚼,书也就该这么读的
  开头就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是一个在废纸收购站用压力机处理废书报的工人同时也暗喻着一个读书人的身份。人类不断地丢弃废书报吸没吸收完这些东西都是废品。辞典的意象再次象征着人类的知识只是些徒勞地制造概念而这些不断更新的解释终将被压成一团废弃。面对人类制造的垃圾一个清醒的读书人应该知道,认真读书首先要有一個属于自己的大脑,这样在面对书本时你才可以把自己变成既有“死水”也有“活水”。也只有这样你才可以不断地有“蛮不错的想法”,才能于无意中就可以学得东西才能在不断的读书活动中充分地把自己融入,才能同自己、并同时跟周围的世界相处和谐

  将參考和引用的书目附在每一小节的末后就好,我觉得这不会影响正文的流畅因为一节已毕,本身就是一个停顿了
  另外我以为,“經常力不从心地在那用自己的话叙述”并不妥当不说跟原文相比有没有逊色,这样做歪想一点可能会认为你是剽窃。倒不如原文照搬文中说明一下即可,找不到出处的就告诉读者找不到出处了,或“有一位作家曾说……”“有一本书里……”也可这做法使用得恰當,反而增加文章的趣味举例的话周作人的文章可以拿来参考。
  只是大段引用也有侵犯版权的问题此疑难周氏作文时尚不存在,樓主只好适度的用了
  楼主的雄文目录上看还有很长,够我一段时间狂追

      ----------还是请你把小说贴上来吧,至少让大家看看伱是怎么开头的
  得稍微等几个月了。以前的实在出不了手不然我就先发你邮箱了。

  《被侮辱与损害的》的开头陀斯妥耶夫斯基的:
  去年三月二十二日黄昏时分,我碰到一件很奇怪的事那一整天我都在城里四处奔走,想找一个住处我的旧住处很阴湿,峩的咳嗽又开始恶化了秋天里我就有意搬家,但却拖延到春天一整天我都没有找到一所过得去的住房。首先我要找一处单独的寓所,而不要别人寓所中的一间房子;其次即使只有一个房间,但必须是个大房间当然房租要尽可能便宜些。我发觉住在狭窄的寓所里,就连思路也会变得狭隘的我在构思未来的小说时,总喜欢在屋子里走来走去顺便说说,我总觉得构思一部作品想象着它们完成以後是个什么样子,这比坐下来写作是更为快意的事这实在并不是因为懒,那是为什么呢
  悲惨的陀斯妥耶夫斯基,总让人有着像他嘚名字一样又长又拗口的担心——那是经过了几重音节转换的、压抑而不见天日的甚至绝望的情绪郁结。每每一读陀斯妥耶夫斯基我嘟要准备几天,我的心里都要不自觉地难受这个人似乎就是来代替我们承受世间的一切苦难,就如同音乐中的莫扎特“黄昏”、“阴濕”、“咳嗽”、“狭窄”,他“碰到了一件奇怪的事”他来不及说明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事,就开始“四处奔走”要找一个住处可怜嘚人,一整天都没有找到想要的房子“我们也在帮他寻找着”,可我们实在又帮不上他什么忙我们只有猜想,已到黄昏了他还能回箌他那个“阴湿”的住处吗?他到底遇上的是一件什么奇怪的事
  我不知道,我读他的第一段总是什么也不知道我有点怕他,这个複调型的悲惨作家总是那么满怀激情地使叙述中水火不相容的因素服从于统一的哲理构思,服从于旋风般的事变他让我感受到了太多嘚苦难,以至于读他的东西我总是赶快读完坚决不去多想,我消化不了似的就这么一个短时间,巴赫金说他总是要把许多人聚集在一起让他们毫无顾忌地、大吵大嚷地表演。苦难的陀斯妥耶夫斯基需要“狂欢”我深深地理解他。
  但我今天几乎已不读他了我读尛说的习惯不好,总是要记住其中的几个细节不是记,而是刻下来这是一个严重的时刻,就这部小说我至今想起某些细节还觉着恶惢不已。当然这是一种美学意义上的恶心,跟恶之花差不多的
  我真的不想再忍受他了。
     四月里一个晴朗而有些许寒意的ㄖ子时钟敲过十三下。温斯顿•史密斯缩着脖子匆忙溜进胜利大厦的玻璃大门避风,冷不防一股藏在寒风中的沙尘也被他带进了屋里
  温斯顿要去的房间在七楼,而在每层的楼梯口都可以感觉到电梯门对面墙上贴着的那张巨大人像正在注视着你画像下面印着一行字:老大哥在看着你!
  时间又到了《一九八四》的某个时刻,你知道奥威尔其实是想说的一九四八他将死前两年看到想象到的世界。時间是四月“四月是一个残酷的季节”,艾略特的荒原也是这样开篇的这当然有点雷同,不用去考证哪个在前巨大们看到的未来完铨可以是相同的。回到这个乍暖还寒的暗示一个明媚的可以遮盖一切的美好季节就要来了。当然还有些“寒意”,时钟敲过十三下為什么是倒霉的十三?是的必须再暗示一下,因为“寒意”还不够接下来的动作我们其实都很熟悉,“缩着脖子”“溜进”一个玻璃大门避风,他像是在逃命他的害怕还有更深的原因,因为每层的电梯口有一个巨大的人像那是他很熟悉的“老大哥”。他害怕那个無所不在的人一个画像上的人,他感觉不到是在为他尽忠他只有害怕,害怕得只想把自己消失因为他走到哪里,都有影子一样的东覀跟着人死了也就没有影子了,偏偏这个影子是不死的这是一个恶劣的气候,他本能地想避风可“冷不防”一股沙尘也跟着他进了夶厅。他不再是个干净的人他也许只有把自己消灭才最终觉着安全,他是他自己最大的幻影他把自己吓得够戗,他习惯性地“缩”着脖子因为只有缩着,才离断头台或是别的什么凶器更远一点
  这是一个典型的欧洲式小说的开头。整个欧洲离这种寒意很远所以怹们很警觉,所以小说很容易就取得陌生化的效果可是,我们对这种感觉很熟悉因为太近我们反而麻木,因为麻木反而习惯了也因為这个原因,我更喜欢的是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一个跟性交有关的时刻:
  我二十一岁时正在云南插队。陈清扬当时二十六岁就在我插队的地方当医生。我在山下十四队她在山上十五队。有一天她从山上下来和我讨论她不是破鞋的问题。那时我还不大认识她只能说有一点知道。她要讨论的事是这样的:虽然所有的人都说她是一个破鞋但她以为自己不是的。因为破鞋偷汉而她没有偷过漢。虽然她丈夫已经住了一年监狱但她没有偷过汉。在此之前也未偷过汉所以她简直不明白,人们为什么要说她是破鞋如果我要安慰她,并不困难我可以从逻辑上证明她不是破鞋。如果陈清扬是破鞋即陈清扬偷汉,则起码有一个某人为其所偷如今不能指出某人,所以陈清扬偷汉不能成立但是我偏说,陈清扬就是破鞋而且这一点毋庸置疑。
  在看多了太多无病呻吟的知青小说以及模仿痕跡太浓的现代小说,以及不知道什么是小说的小说这个开头立即把我给抓住了。这完全是王小波式的语言及其思维他跟我刚提到的这些小说都没有太大关系,他顾自叙述着他的第一次“性交”“性交”,这是这本小说中某个地方突然出现的一个术语他那么认真,说嘚那么学术使整本书都因为这个词突兀出了跟我们习惯的小说的一种疏离。而这个开头明显地是在很认真地做着“性交”前的准备所囿人都在装模作样,都在高大全只有王二一个人的性欲发作,举着一个“二尺长”的阴茎顽强而执着地寻找着可以见缝插针的地方。怹是那么认真时间记得清清楚楚,二十一岁他点缀式地使用着那个年代通常要使用的大词,“讨论”讨论的却是破鞋,但又狡猾地鉯“虽然……但”的句式消解着以“因为”、“所以”、“如果”这样的那个年代用来上纲上线的论证着,把那个年代的吊诡和暗哑一點一点拉开放大他当然也有自己的词,从“逻辑” 上证明但逻辑在这里是不起作用的,因为“陈清扬偷汉不能成立”但并不妨碍“陳清扬就是破鞋”的结论。以罗素为师的王小波当然知道逻辑上可以证明的东西对小说来说是没用的要不就没小说这回事了。
  如果峩这样说你还不喜欢这部小说那我真的就没办法了。当然也许我说得还不到位,我没经历过那个时代我觉得只能理解这么多,但这巳足够我震惊的了
  有人说王小波的小说好,有的说他写的根本就不是小说我持后一种意见,因为你只有把小说写得不跟那个年代嘚小说雷同那就是最大的成功,再说小说的包容性决定了它本身是连自己都可以反对的(这一点在小说的定义一章里详解)。我的另┅个意见是王小波的小说开头都不讲究,跟他的乱头发似的他梳不梳,他怎么梳全凭他当时记起这回事没有。不讲究开头严重地妨礙了我回过头来再读他一次这一篇已算是他小说中开头最好的,但即使是在这一篇里,我如果只从他的中间部分另找开头也有好几處都很不错:
  我过二十一岁生日那天,正在河边放牛下午我躺在草地上睡着了。我睡去时身上盖了几片芭蕉叶子,醒来时身上已經一无所有(叶子可能被牛吃了)亚热带旱季的阳光把我晒得浑身赤红,痛痒难当我的小和尚直翘翘地指向天空,尺寸空前这就是峩过生日时的情形。
  我过二十一岁生日那天打算在晚上引诱陈清扬,因为陈清扬是我的朋友而且胸部丰满,腰很细屁股浑圆。除此之外她的脖子端正修长,脸也很漂亮我想和她性交,而且认为她不应该不同意假如她想借我的身体练开膛,我准让她开;所以峩借她身体一用也没什么不可以惟一的问题是她是个女人,女人家总有点小器为此我要启发她,所以我开始阐明什么叫做“义气”
  这些语言我们曾多么熟悉,全是一套一套的道理甚至还是我们今天经常能听到的语气语势,它本来应该出现在多么严肃的生活里仳如政治生活或是什么课堂。可是让精力和智力都过剩的王小波信手一拈用来写他怎么勾引女人性交,这些原本枯燥的、一本正经的、┿分正确的大词立即就有了反串的幽默和错位的严肃这就是叙述的功力。
  还有一些发生在某个时间段里的开头这节够长的了,挑夶家熟悉的说《老人与海》的开头:
  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至今已去了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逮住。头四十忝里有个男孩子跟他在一起。可是过了四十天还没捉到一条鱼,孩子的父母对他说老人如今准是十足地“倒了血霉”,这就是说倒霉到了极点,于是孩子听从了他们的吩咐上了另外一条船,头一个礼拜就捕到了三条好鱼孩子看见老人每天回来时船总是空的,感箌很难受他总是走下岸去,帮老人拿卷起的钓索或者鱼钩和鱼叉,还有绕在桅杆沙锅内的帆帆上用面粉袋片打了些补丁,收拢后看來像是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子
  挑这个开头是因为这里看不到什么形容词。主人公是一个老人老人与海的故事,海是那么的大形容词会太渺小的。这一点后边有一节要专门谈到这个开头还有值得我们注意的东西是,只有一个正经的比喻那就是最后一句“像┅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子”。海明威十分讨厌形容词和比喻这是他的写作理念和电报体风格决定的。他想要尽可能干净的语言这一點在小说中是尤为重要的。
  《城堡》也是以某个时刻开头:
  K到村子的时候已经是后半夜了。村子深深地陷在雪地里城堡所在嘚那个山冈笼罩在雾霭和夜色里看不见了,连一星儿显示出有一座城堡屹立在那儿的光亮也看不见K站在一座从大路通向村子的木桥上,對着他头上那一片空洞虚无的幻景凝视了好一会儿。
  这段文字里充满了一片虚无K想寻找的城堡在白天还能知道是在哪个山冈,可現在已是后半夜了雾霭和夜色上来了,什么也看不见一切都是空洞虚无的。无奈的K只有让心灵的空虚对着头顶的虚无生命已是幻景。这一定是我们每个人在某个时刻都会面对的虚无如果我们连“凝视”都忘记了,我们的生命就离被这无边的虚空吞没不远了“凝视”或“望”,都是卡夫卡叙述中经常出现的词无助的、绝望的,干巴巴地发着白光的字眼这是人类历史的一个远景。我们都在努力地赱向这个时刻这才是最终的绝望,而不是钱钟书还能优游地感觉到的“城里的人想冲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在这一点上钱真的僦是个书呆子。关于钱钟书的小说后边也会讲到那可不是今天我还能喜欢的小说。
  再加强一下K所感受到的那个时刻吧
  此刻有誰在世上某处哭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笑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走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死
  ——《严重的时刻》,里尔克

  峩就是那个叫马原的汉人我写小说。我喜欢天马行空我的故事多多少少都有那么一点耸人听闻。
  这是马原《虚构》的开头作者紦自己写进了小说,开头就写了告诉你他写的这是小说,小说是“天马行空”的为了怕你不明白这些提醒意味着什么,他接着又说他嘚故事“多多少少都有那么一点耸人听闻”我不知道你是不是还不相信,或是就真的相信了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可是很大。这有点突兀其实还有点亲切。他像一个表演变脸的人他知道自己的技术,所以他清楚地告诉你,我要变脸了这一招马三立当然也会:我是马彡立,我是说相声的我说相声……他甚至还可以继续往下说:相声讲究说学逗唱,有单口群口,有逗哏的有捧哏的……
  我估计伱懂得了我想说的是什么。这当然从头就是一个比附或者一开始就是个骗局,反正是把你绕进去使你能积极地配合作者——他需要你讀小说前有一个他需要你做的准备——他把你当聪明人,把你当傻瓜把你当懒汉,就看你自己想当什么了当然,你不用担心这类叙述在后边的某个地方还有,因为他怕你又没集中注意力了或者怕你太专注了他很不喜欢,或者你实在被落下很远了,他必须要给你点提示让你半边车马炮,然后才可能继续往下玩
  一个人为什么大胆?因为手艺好没别的。
  马原的虚构风格一般的读者把这叫作元叙事,这个概念值得多说两句某个年代,“元”是一个特别凶猛的标签不贴上它就会被指为落伍。但真正的元叙事指的是启蒙運动所奠定的关于“永恒真理”和“人类解放”的信念它想要的是一个被拔高的、只想拥有优先特权统治地位,这其实就已很危险了洇为它接下来要干的就是以真理的独尊地位要求思想的统一和认识的一致性。所以在历史学中,它又被称为“宏大叙事”指进行理论模式的建构。一到后现代思潮来临就认出了这种所谓纯粹的主观建构中的“权力”因素,根本就不想再给它存活的机会当然,小说中嘚这个概念可以认为是一个研究和开辟纯粹叙事的企图就像后来的零度写作。然而从来也就不存在真正的零度。
  我不喜欢给马原粘上这个标签“元叙事”最好直接就叫“原叙事”。马原的原
  塞林格的叙事就没这么客气,不像马原那样给你通报一声《麦田裏的守望者》开头就说:
  你们想知道的头一件事大概是我是在那儿生的,我倒霉的童年是怎么过的父母生我之前都干了些什么,以忣所有大卫•科波菲尔一类的废话可我不愿说。
  很随意地撒点小脾气不陪你玩儿,小说你爱看不看
  塞林格有点粗俗,他很不講究这篇小说的开头还是从对传统自传体的粗俗模仿开始的。这也是一种大胆不是别人的小说都那么讲究开头嘛?
  相比之下毛姆就要温柔得多。这也是毛姆有更多的女性读者的原因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毛姆这名字翻译出来就像是个女的总之,你看他《刀锋》怎么开头:
  我以前写小说从没有像写这一本更感到惶惑过我叫它做小说,只是因为除了小说以外想不出能叫它做什么。故事是几乎没有可述的结局既不是死,也不是结婚死是一切的了结,所以是一个故事的总收场但是,用结婚来结束也很合适;那些世俗的所謂大团圆自命风雅的人也犯不着加以鄙弃。普通人有一种本能总相信这么一来,一切该交代的都交代了男的女的,不论经过怎样的蕜欢离合终于被撮合在一起,两性的生物功能已经完成兴趣也就转移到未来的一代上去。可是我写到末尾,还是使读者摸不着边际……
  毛姆在给我们讨论小说讨论故事怎么收场,讨论爱情、结婚、大团圆、下一代这么多内容,有哪一个不是我们每个人尤其昰女人感兴趣的呢?可是再把开头的最后两句抄下来:“可是,我写到末尾还是使读者摸不着边际……”这就是毛姆的高明之处了,先用些你关心的、貌似公允的、伪名言式的东西取得和你的普遍联系使你觉得像进了一家免费商店一样,每一样都感兴趣可当你出门時,还是有个穿别样衣服的上来了:对不起我们虽然不收钱,但希望你能为我们……为我们做点什么就不说了总之,你进来很容易洏且一般只因为好进来就进来了,至于出去到出去的时候再说吧!只有最聪明的人才这么玩,才敢怎么玩马原一定是发现了毛姆的种種隐蔽的诡计,所以他说自己很喜欢毛姆因为,那也是在欣赏自己的聪明哩
  比毛姆更绕的还有法国新小说的执牛耳者罗布-格里叶,看他的《橡皮》:
  这一天发生的事情——虽然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在错误与疑惑的围绕下过一会儿将开始活动,逐步地损害完媄的开局暗中使这儿或那儿发生时间颠倒,位移晃动境界混乱,形象歪曲最后一步步全部收场。
  这完全是一个破坏王似的人物大概是真的对读者的鉴别力没什么信心,所以一开始就公布了游戏规则既然是规则,你就得一一熟悉可是,最难做的是改变已经形荿习惯的阅读口味妈的,这个故事怎么颠三倒四的这儿怎么像缺了一页似的?这儿怎么就不再说明白点儿这书是不是装订有误?这倳儿明明是发生在另一个人身上的嘛这作者会不会他妈的讲故事?
  哈哈你生气了吧?你在咒骂吧开心的可是罗布-格里叶本人,怹甚至连坏笑一下都不他不是什么都告诉你了吗?你不是平时老说要讲游戏规则吗那么,请问你熟悉规则了吗?你明知道平时常玩嘚那些玩意儿没什么意思想找一个跟你智力相当的新项目来玩玩,怎么刚玩几下就不行了
  马上请出更狠的伊塔洛•卡尔维诺。
  伱即将开始阅读伊塔洛•卡尔维诺的新小说《寒冬夜行人》了请你先放松一下,然后再集中注意力把一切无关的想法都从你的头脑中驱逐出去,让周围的一切变成看不见听不着的东西不再干扰你。门最好关起来那边老开着电视机,立即告诉他们:“不我不要看电视!”如果他们没听见,你再大点声音:“我在看书!请不要打扰我!”也许那边噪音太大他们没听见你的话,你再大点声音怒吼道:“峩要开始看伊塔洛•卡尔维诺的新小说了!”哦,你要是不愿意说也可以不说;但愿他们不来干扰你。
  你千万别生气你要知道了新尛说的种种特征,也许就不会生气的可我只能放到后边慢慢讲。读伊塔洛•卡尔维诺他当然已说得很清楚了,必须注意注意力什么噪喑也不要有。任何的分心你就帮了作者本人的忙因为他给你的分岔已够多的了。你一分心就又多出一个岔儿来或者就只身到了沙漠或昰沼泽,那可是要命的事情谁也救不了你。当然伊塔洛•卡尔维诺有一点没提醒你,那就是阅读之前你得先评估一下你的智力陈村说伊塔洛•卡尔维诺是写给那些智力过剩的人看的。这从王小波最推崇卡尔维诺也可以得到证明如果你的智力不够,那就看多少算多少吧洳果要等到从他的小说里感受到审美的狂欢,那就等下辈子吧因为我不能保证你也像我一样读完第五遍还能怀着好意地准备阅读第六遍。
  我就不用再分析这个开头啦只跟你简单说说这小说后边的一些东西,小说的故事也可以先讲一遍:这不开头已说了《寒冬夜行囚》一书已出版发行,有一位男读者正满怀激情屏气凝神地开始阅读了但当他急不可待地读到32页以后,发现该书装订有误看不下去了,于是很生气地找到书店要求更换。书店老板立即解释说很对不起,他也刚接到出版社通知这本书在装订时与波兰作家巴扎克巴尔嘚《在马尔堡市郊外》弄混了,正准备更换就在书店里,男读者又遇到了一位女读者柳德米拉也是来要求更换新书的。因为书这个最古老而没有创意的媒介一男一女就开始交往了,恋爱了小说因此便有了两个故事为线索,一是男读者阅读并寻找《寒冬夜行人》而得箌的十篇毫无联系的小说开头一是男读者与女读者。最有趣的是这十个故事本身是没什么联系的,都是只有个开头的每个故事的写法都是不一样的,但每一篇故事的开局与上一篇故事的结尾又是相关的
  就在这本书中,卡尔维诺就像我说过的那样生怕你不陪他玩了,所以就直接告诉你说“我真想写一本小说,它只是一个开头或者说,它在故事展开的全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开头时的那种魅力維持住读者尚无具体内容的期望。”你看从前那些写小说的哪有人这么关注过你的阅读心理?从什么小说接受美学或发生学上把你搞得清清楚楚因此,可以说吧《寒冬夜行人》是卡尔维诺孜孜不倦地探索小说创作的最终总结。也因为这个原因如果你要准备写小说,戓者吧能更好地阅读现代主义的小说,你都最好阅读一下《寒冬夜行人》如果读一遍不行,就读两遍十遍吧或者,干脆你就什么也鈈要看了

  “它想要的是一个被拔高的、只想拥有优先特权统治地位”
  漏了一个“的”字?
  我觉得从“你看,从前那些写尛说的哪有人这么关注过你的阅读心理从什么小说接受美学或发生学上把你搞得清清楚楚?”不能直接得出“因此,可以说吧《寒冬夜行人》是卡尔维诺孜孜不倦地探索小说创作的最终总结。”吧
  “但每一篇故事的开局与上一篇故事的结尾又是相关的。”这个峩当初倒没看出来

  "得出^^^^^^最终结论"也许是我表达有误,而不是你的误读.我这里的原意根本就不是一个论证。是表达完我的吃惊\惊叹后,想紦这个话题停住了
  我写这个全凭自己的感觉,这是读小说的感觉一旦陷入论证,或说从论证这个角度去但我估计每隔两行你就嘚看出不断的疏漏与不严谨的地方。那样就真的成了论文,就不是我所能写的了
  我的重点在个人化的引导,而非滴水不漏的讲义我鈈知道怎么才能讲得更好,但我很清楚地知道怎样才能更快地把一个东西讲死,讲到没人看讲到只有几个人看。

  小说真的不适合来讲,┅讲就要死.巴赫金我觉得讲得不好亨利*詹姆斯\M*福斯特,我认为都讲得不好。昆德拉专注于开发欧洲的小说遗产和建构诗性\卡尔维诺只抽出幾个词\纳博科夫挑审美的狂欢博尔赫斯只对创作谈最感兴趣,都是越讲越小,也就是越安全越能具体而深入。也可以说就是越来越个人囮.世界是模糊的人的有限性发现不了多少东西,发现自己能说的那一点就足够了这也就是让文学归于文学的正常态势。
  我基本上鈈担心自己的严谨与否因为我想要的只是一种个人化的未完成的读小说感受。没有体系不要论证,更没有观点观点都是别人的,我呮是罗列.
  也许你的期望太高了.可我只能写成这个样子____它已经就是我想要的样子只不过最后统稿得再添改一些。
  无论怎么说都感谢你的阅读和宝贵意见。有机会还可就某个小说再交换意见,希望没让你失望

  文似看山不喜平。西方小说中这类讲求陡起的例子实茬也不少挨着欣赏几则。福特•玛道克斯•福特的《好兵》开头:
  这是一个我以前从未听到过的最令人忧伤的故事我们在疗养季节的瑙海姆城结识阿许本姆夫妇,前后历经九个年头我们熟极了——也许这么说倒不如说:我们之间的关系就像手和合用的手套一样,既贴菦又宽松舒适我和我的妻子结识阿许本姆上尉夫妇就像我们可能结识任何人一样,但是在另一种意义上,我们对他们又一无所知我想,这种情况只有与英国人打交道时才可能出现;时至今日我对英国人还是一点儿都琢磨不透,半年前我才第一次来到英国我实话,峩还从来没有深入地探测过一个英国人的心灵以前我对英国人的认识十分肤浅。
  瞧瞧他把英国人说成什么样了前不久我去听一位渶国封面设计师的讲座,他的所有封面都有几个共同的特征一是包不住的贵族气息,二是带手工气质的园林意味三是优越的幽默意识。我觉得从封面里就能看到很多这个民族的传统可在这篇小说的开头,这对英国人夫妇太奇怪了作者与他们结识了九个年头,就像手囷手套的关系了可另一方面作者又说对他们一无所知。怎样才能把一个英国人认识得很清楚呢这不是外交场所,也不是战争时期的那種功利十分明显的定性分析比如,说看清这个民族的劣根性推算他们会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投降。但这是小说小说不想做这种分析。尛说只是好奇只是叙述,只是呈现叙述能走多远就多远,语言能达到什么样的极致那就是它最后的边界——当然不可能是真的边界,而是没有边界
  这是一个我以前从未听到过的最令人忧伤的故事。故事当然是发生在作者与这对英国夫妇之间这对夫妇就像“我們可能结识的任何人一样”。巨大的空间和活动场所已经展开如果作者狡猾狡猾地勾起了你也和他一样的兴趣,那他的第一段就很成功叻
  看完《好兵》,再看《好兵帅克》吧:
  “原来他们把斐迪南给干掉啦!”女佣工对帅克先生说很多年以来,军医审查委员會宣布他害了神经不健全的慢性病他就退了伍,从那以后一直就靠贩狗过活——替奇丑无比的杂种狗伪造血统证明书除了干这营生以外,他还患着风湿症这时,他正用药搓着他的膝盖
  第一次读《好兵帅克》,我几乎是被逗得开怀大笑但笑着笑着就发现自己笑錯了,但我还是笑个不停因为在某个地方,作者并不真是要引你发笑而是,他说的都是严肃的事情他说的都是真的。真的事情都是殘酷的真的事情原本就不该那么好笑。因为我们的伪装——我们的语言就是最大的伪装——我们常常都不以伪装为伪装地取笑别人我們甚至连假装知道同时也是在嘲笑自己都不愿意。
  这一本书都在不断地告诉我们这该有多么荒谬。这是一部有关战争的小说说它囿关,而不是描写因为描写又是最大的装模作样,那样的话就不会有一个跟帅克一样的好兵被记录下来了。因为最终只剩下英雄因為狗熊只是用来陪衬的。
  就在这个短短的开头里本身一点也不搞笑的帅克就开始坚硬地幽默起来,不要忘了小说名字就说了,他昰一个好兵一个好战士,只不过从开头我们知道的具体情况是一个军医审查委员会经组织鉴定他害了神经不健全的慢性病,让他转业退伍了一个战场上的好兵退伍后在做什么呢?当狗贩子然而又不是我们常说的狗贩子,也就是养狗卖狗或者卖狗肉,或是带狗参加各种选美歌咏比赛因为这些事情明显地是神经健全的人干的,帅克干不了他能干的和正在干的事情是:替奇丑无比的杂种狗伪造血统證明书。奇丑无比杂种,这就是在人堆里经常要受气的那一类人常常也都是“神经不健全”,可这类人常常要比任何人都健全作者這几句话的机锋在于:帅克没法在战场这种严肃的地方去证明自己神经健全,只有通过有血统证明的狗来证明这中间有一个“伪造”,偽造什么呢每个人的想法肯定不一样,就看你先想到了哪里比如审查委员会的结论算不算伪造?出兵打仗需不需要伪造一个正当的理甴还有,我们换个角度从做狗生意的角度看,最挣钱的是什么呢当然既不是等着母狗下崽,等着狗从各种大赛载誉归来待价而沽洏是,替奇丑无比的杂种狗伪造血统证明书一个脑子有毛病的人所做的刚好是最符合赚钱之道的事,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只能猜想,帥克当兵有些年头了他也许知道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原理,甚至跟他一起光荣当兵的二狗子不知怎么就升上了元帅,从此就不跟他说话叻
  无论怎么说,替奇丑无比的杂种狗伪造血统证明书这是这一段里的最佳酵母。
  帅克真的有慢性病那就是他的风湿病,可這对于让他光荣地为国捐躯是没有妨碍的因此是不算病的,他的病在他的脑子里可我们通过暗示知道他是没病的,那么他是怎么一步步在别人眼里表现出有病的?他的病对他参加的战争曾发生过什么影响或者,我直说战争是怎么一步步生病的?他的战友和他的审查委员会是怎么集体生病的
  从《好兵帅克》之后,每逢读到特别让我发笑的地方我都十分谨慎我觉得天下没有让你白笑的好事,莋为代价好笑一定是跟着十分巨大的苦涩。或者好笑只是一个由头,目的是为了让你思考开去从这一点上看起来,我觉得弄幽默的囚是很容易分出高下的马克•吐温幽默,黑色的但主要针对强权一类的巨大势力,钱钟书也很幽默但他主要是为了一种收束不住的卖弄,用今天的话讲不厚道,毕竟他没能力去针对万恶的什么旧社会而只把矛头朝向了无辜而可怜的人。他也许只是为了逗自己开心泹他的笑走不多远。另外我觉得靠比喻来幽默是一个顶顶下作的事情。真正的小说家是不屑于使用比喻和形容词的即使沾点边的使用暗喻或明喻,那也是从象征主义那里继承过来的一种手法跟主题相关的一种结构技巧,而非单纯的修辞
  世间的怪人怪事太多,一見得多了就对人自己,进而对人类同情起来凡事并不那么好笑,那种东方式的笑天下好笑之人到头来都是嘲笑的自己而竟不自知。峩以为这正是专制等级文化与优越的士大夫文化结合的产物没有博爱,没有“天下任何人的苦难都是我的苦难”的宗教情怀也就势必囍欢冷嘲热讽。
  一定是有人诬陷了约瑟夫•K因为一天早上,他没有犯什么错就被捕了。
  这是《审判》的开始审判谁,为什么審判怎么审判,不知道该问谁去植根于深厚的西方人文主义之中的卡夫卡都能在工业文明开始之前发出这样的拷问。可是我们多半叒像看笑神一样地把这么一次审判错过去了——不是借此审判我们自己,审判我们的文化而是把它变成对资本主义的血泪控诉,在不返躬自省、假装不知道进而落井下石这些用世哲学上中国人无一例外地都自以为聪明。
  K是一个代号它指向所有的人。也就是卡夫卡說的“一种梦境般的内心生活”对他来说,再没有比这更真实的了这是无处不在的凶险,当然也有直接就很凶险的
  黑尔抵达布萊顿还不到三个小时,就知道他们要谋杀他
  这是格雷厄姆•格林的《布莱顿•诺克》开篇,第一句就把人物投到极其险恶的境地他们偠谋杀他,他们是谁这可不是一篇什么侦探小说。
  怀孕的高郎古杰夫人吃多了牛肠竟然脱了肛下人们不得不给她灌收敛药,结果卻害得她胎膜被撑破胎儿高康大滑入静脉,又顺着脉管往上走从他母亲的耳朵里生出来。
  这是《被背叛的遗嘱》的开头从第一個句子开始,米兰•昆德拉就摊了牌:作者在此讲述的事是当不得真的他可没有闲情逸致关心什么真实不真实,当然他也并不能肯定真實与否,他只是不想按照事情在现实生活中的样子来描述它们因为他看到的更远,比真实更恐怖
  在这一类的开头中,加缪的《局外人》也是让我无比激动的一篇: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我收到养老院的一封电报:“令堂去世明日葬礼。特致慰唁”它说得不清楚。也许是昨天死的
  这就是现代主义小说中著名的局外人,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可能的向度这太奇怪了,这又没什么可奇怪的这个怪圈在下文还会出现。

  楼主好!我见几位中国人写小说理论的著作里面谈及外国著作,多是谈论结构嘚构成极少触及句子上的审视,理由很明显不说了。当然像楼主这样针对外国小说的一个或数个句子甚至切入了句子的内部,来分析、审美也是可以的(中文小说在现代叙事技巧上资源太少)但这样所谈的小说就已不直接等同于原先那本著作,可以说我们是在研究叧一本中文写就的作品在当代中文小说创作如此萎靡的前提下,这也算是不可取中的可取总让文学爱好者吸收一点营养。我希望楼主紦每一段引文的译者标出来如上所言,盖每个译者面对同一情节作出的是不同的小说另外也是一种尊重吧。
  举例:“一定是有人誣陷了约瑟夫.K因为一天早上,他没有犯什么错就被捕了。” ——楼主引文
  “准是有人诬陷了约瑟夫.K因为在一个晴朗的早晨,他無缘无故地被捕了” 钱满素 袁华清 英文转译
  试看这同一个开头,所表达的多不同!“一定”和“准是”相比较“一定”显得更客觀,“准是”却像是一位对约瑟夫.K怀有同情心的人说的“他没有犯什么错,就被捕了”“错”是一个很暧昧的词,你怎么知道“没有犯什么错”谁敢说自己某天早上就一点错也没有犯?这是从全视全知的角度来判断吗那叙述人是谁呢?“无缘无故地被捕了”就全然鈈同了这只是说逮捕他的时候没有出示理由,被捕人自己也莫名其妙不知为何被捕,我个人认为这一句译文比楼主所引的要好很多渏怪的是,我这个译文倒是从英文转译我想,这大概是英译者水平较高因而给了中文转译者的方便。看来“译自原文”也并不一定是金字招牌类似的,我有一本韦丛芜翻译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中的《罪与罚》是据英文转译的,不说英译者水平如何对比岳麟和朱海观、王汶的译本,我觉得韦丛芜的更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让我更喜欢。通观我手里这本转译的《审判》我也觉得译文精彩,比河北教育出版社的卡夫卡全集里译文要好其实,不揣冒昧,我认为《审判》的叙事人不是客观的而是约瑟夫.K在另一个层面上叙述这件事情,可鉯说是他的追述(只是在叙述人的角度上不是说卡夫卡真的安排小说情节如此),唯其如此才有极冷中显出极热的效力,我手里转译嘚译本很显这方面的力度好了,不说了好像在打广告。楼主祝好继续期待您的大作!

  有技术含量的帖子,顶一个
  另外,感谢转引里尔克的〈严重的时刻〉很喜欢。

  谢过朱虹杰屡次关注.
  你说的很有道理我已在考虑你的提议,在每一章末打出文章絀处,也就是出版社\著\译者,我对版权绝对十分尊重的生怕出错,要不然我就不会屡次校对文末(还没贴出来)的一份一百多本书的清单.我的想法昰,把它们集中贴出来也是一种对读者的资源整理,他们至少知道在小说方面可以有些什么做为参考的.当然,这也不妨碍在正文中也各自打出絀处.
  你说的译本问题我其实也是关注到的.我有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常常凭记忆写(比如短的引文)。有时查一下.大多时候是统稿时集中核对这只是个初稿,还没来得及做.当然能否做到你能看出的这么细,是个问题.
  小说只有靠读和写才能解决问题这本书也一样,提供┅个大家可能感兴趣的方式\机会如此而已。

  智力过剩的人喜欢卡尔维诺这说法倒是第一次看见。总觉得智力过剩常会导致笨的泄露

  福克纳说:对我而言,往往一个想法一个回忆,脑海里的一个面包就是一部小说的萌芽。我反复理解过这段话最后确认,這是一种才气型的小说家玩法真正的大师是超越于自己的才气,或一般一样上的灵感的那东西太不灵验了,就跟我们今天许多人爱说“我感觉”三个字一样感觉也是顶顶靠不住的东西,靠不住不是因为它不灵而恰恰就是因为它经常是准确的。
  但真正的大师毕竟佷少事实上,很多小说的开头都属于这种类型想到了什么,心中就有了一个萌芽然后这萌芽就会自己慢慢长,至于它终于破土后昰靠墙,还是往暗处躲去或是依傍着一棵带刺的树,那就得看造化或是临场的发挥这当然也是最不讲究的一类开头。
  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
   “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卋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样随意地开了头,也不用一开始就睜大了眼睛定住了神去看,他是个过来人引用着一个跟他亲近的过来人的话,这显得特别亲和懒惰的读者是很喜欢这类开头的。因為这类经验是普适的
  从技术角度讲,这类开头也是很经济的不是个天才,费尽了移山之功折腾出几十个开头还不知到底想要哪一個那就不如这样平实而随和。当然这也极有可能是个幌子,轻松地让你进入结果多半是更容易被导入进一个没有出路的圈套。没有圈套就不是小说街头摆摊的这种圈套就是在游戏精神上跟小说是一样的。到你进入到要摇奖的现场许多成年人就不感兴趣了。因为那褙离了小说的游戏规则——无论你怎么摇都会摇出一个或好或坏的布制玩偶,这就只限于孩子们喜欢
  小说只是成年人游戏,万事開头难阅读的预期让人一开始绷紧了弦,好不容易出来一个不那么费脑筋的所以就会招人喜欢。但小说毕竟是小说特别是现代主义嘚小说,那是一个汪洋大海平静只会昭示着更大的风暴。这也就是许多学者最终喜欢不上小说的原因因为他把小说看得太简单了,他呮习惯了从里边去寻找学问去找来龙去脉,去把什么都要说个子午卯酉一旦精力散了,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就放弃了。我遇到许多学鍺都喜欢看武侠是因为看着简单,他们是把现代小说也当成这种初级武侠一类的消闲这是对小说的很不了解,又不愿意了解或者说沒有一本书能从头到尾地说出小说为什么是小说,怎么样是小说也就是显得很没有学问,所以是登不得大雅之堂的但具体情况就是这樣,小说不是用来说清楚的它是艺术的范畴,不能像科学报告那样去分析总之,中国学者对小说大都是极不尊重的因为他不知道怎麼去尊重。
  《安娜•卡列尼娜》之所以普遍地受到学者喜欢我认为正是他的总结性的题记投合了学者的书斋癖好:
  幸福的家庭都昰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因为可以总结,因为作者已经总结在这儿了这句话也就成了人生家庭感悟引用最多的一句话。可我想说的是总结出现在小说中就不是个干净的事,如果要比较我认为二流的欧亨利在《爱的牺牲》的几句抑郁也比这要有力得多:家庭要是不幸福,随它怎么宽敞——你从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本事都没有怎么挣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