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留给人类哪些深刻教训

马克思的资本逻辑是辩证逻辑鈈仅包括资本自我肯定、自我扩张的一面,还包括资本自我否定、自我扬弃的一面从“肯定”方面看,扩张是资本逻辑发展中的肯定环節不停顿积累的内在要求是资本扩张的根本动力,从古典自由主义到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似乎已经登峰造极,历史似乎就此终结但从“否定”方面看,走向终结的恰恰是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生产方式本身从福利国家到世界福利社会的诉求,是资本的内在否定推动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世界体系自我扬弃、一步步朝自身的对立面转化。可以预见“人类命运共同體”为世界福利社会提供了一个建设方案,构成了资本否定逻辑中的一个发展环节是人类通过世福利社会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一条道路。

尽管注意到了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生产方式的自相矛盾注意到了资本好比“戴着镣铐起舞”,但人们一般理解的资本逻辑仅昰资本扩张(肯定)的逻辑资本扩张则被暗喻为“永恒的神话”。而马克思所理解的资本逻辑其实是辩证的逻辑不仅包括资本自我肯萣、自我扩张的一面,还包括资本自我否定、自我扬弃的一面资本无非是积累起来的劳动,所谓的资本逻辑既体现在资本家的意志中也體现在劳动者的意志中因此,在现实历史中资本的自我扩张表现为资产阶级的统治,资本的自我否定表现为劳动阶级的反抗遗憾的昰,人们往往忽略了资本的否定逻辑因而难以把握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的历史运动。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反抗没有被纳入资本逻輯的范围

一旦以马克思的视野考察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就会发现:资本的肯定逻辑与否定逻辑在历史螺旋上升的序列中交替出席。沿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运动轨迹资本逻辑的发展几经循环:古典自由主义是它的第一次自我肯定,西方福利社会是它在民族國家范围内的第一次自我否定;新自由主义是对西方福利社会的一次反动和对古典自由主义的再度肯定它突破了之前民族国家的发展边堺,试图在世界范围内布局资本扩张和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的统治秩序因而是资本肯定逻辑的一次巩固和跃升;而21世纪的“人類命运共同体”,作为对新自由主义的否定和为当前世界秩序所提供的另一选择方案构成了资本否定逻辑在世界范围内的又一个发展环節。

从“肯定”方面看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似乎已经登峰造极,历史似乎就此终结但从“否定”方面看,走向终结的恰恰是資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生产方式本身正如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古典自由主义必然被世界范围内的新自由主义取代一样,民族国家內部的福利社会也必然被世界范围内的新福利社会所取代同样,正如新自由主义不仅是古典自由主义在物理空间上的拓展一样世界福利社会也决不仅是西方福利社会的扩展版。“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构建的世界新秩序和新社会不是以欧洲或美国的福利社会为范本,而昰以中国的全面小康社会为范本;作为资本否定逻辑中的一个发展环节它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历史方位:它的前方是共产主义,在社会形态演进的意义上是通往“自由人联合体”的过渡状态在现代经济发展的意义上是建设世界福利社会的一个实践方案。

一、扩张的邏辑:从古典自由主义到新自由主义

扩张是资本逻辑发展中的肯定环节不停顿积累的内在要求是资本扩张的根本动力。在积累过程中苼产剩余价值要求有源源不断的原材料与廉价劳动力,实现剩余价值要求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新的需求和购买力此二者推动资本不断扩张。回顾资本扩张史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总是与它的理论携手同行: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的萌发催生出自由主义思想,洎由主义思想又为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插上腾飞的翅膀成为为资本摇旗呐喊的“啦啦队”。与此相反马克思把古典自由主义置于他的历史视野之中,为其澄清界限、划定范围;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则展开了对福利社会的研究这些研究表明,横扫一切领域的自由主义市场扩张必然会激起以阶级对抗为标志的社会反向运动形成资本逻辑的否定环节,于是福利社会应运而生;而福利社会也有自身界限必然会遭遇自由主义的再度反扑,从而再次展开资本的扩张逻辑

古典自由主义将殖民扩张作为资本积累的方便法门。按照罗莎·卢森堡的看法,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是一个自己不能单独存在的经济形态,必须以其他经济形态作为“传导体”和“滋生的场所”“从剩余价值的实现及不变资本物质要素的取得两方面来看,国际贸易一开始就是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历史存在的首要条件”。16 至18世纪是世界资本积累的重商主义阶段欧洲像一个巨大的吸金器,通过跨国贸易吸纳来自全球各地的财富这一时期,重商主义经济學反复论证:“国家应是以对外贸易的收益为积累财富的准则”于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国家以坚船利炮开道相继利用殖民地生产和国际商业活动占据世界经济的主导。

世纪欧洲掀起反封建反专制运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先後爆发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让“人人为自己,上帝为众人”的自由主义理念成为全社会的信条,让每个人追求自身利益就能促进社会利益有效增长的美好理想成为全社会的信念。这一自由主义思想进一步推广到国际贸易领域,斯密认为正如国内分工和自由交换能夠促进生产力发展,使交换双方受益一样国际地域分工和自由贸易也能促进各国的生产力发展。这之后大卫·李嘉图用比较优势理论把斯密的国际分工理念发展为国际自由贸易学说。从此,自发调节的自由市场论和国际分工的自由贸易论,就成为古典自由主义的两大基石。

世纪初,工业革命在欧美主要国家展开到1870年前后,英、法、美、德等国已经基本完成工业化生产力的巨大进步让“生产、生产、苼产”成为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的狂热口号。与之相应让·巴蒂斯特·萨伊进一步推进自由主义思想,“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嘚理论认为只要对生产不加干涉,就不会发生普遍生产过剩;一个企业的成功可以帮助其他企业成功工农业之间是这样,国与国之间吔是这样凭借机器大工业和生产的国际分工,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体系显出雏形到19世纪中叶,大资本的集中和周期性经济危机已经使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内部的各种矛盾十分尖锐于是力图维护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调和劳资阶级矛盾的新学说开始产生。法国乐观主义自由学派代表弗雷德里克·巴斯夏在斯密理论基础上提出“经济和谐”论,试图以“服务交换服务”作为社会最高准则构建起一个“交换社会”。巴斯夏认为:

【“只要交换仍保持自由和不受拘束现时的社会组织本身就是一个巨大而美麗的组织……每个人都可以随时依自己的方便加入或退出这种组织,他凭借自愿对它作出贡献而获得的则超过他的贡献、并且总是增加著他的满足。”】

与此同时为解决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生产过剩,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发展了李嘉图的国际贸易学说。他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指出:贸易的利益不仅在于为国内的剩余产品寻找出路,而且在于两类更大的利益——一是直接利益即运用世界生產能力获得本国不能生产的商品;二是间接利益,既包括经济方面的利益如扩大市场、发展分工、改进技术、激发未开化民族的消费需求、引发一国产业革命等,也包括知识、道德等方面的社会利益和政治利益如扩大交往、取长补短、防止战争等。

由此古典自由主义紦资本扩张的逻辑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诸方面推上了道义制高点,辅以强大的军事后盾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自由贸噫”顺风顺水,绘出19世纪“百年和平”的辉煌画卷随着世界市场瓜分殆尽和相应国际法则的确立,一个以资本扩张为目的、以殖民主义為手段的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世界体系确立下来世界市场、资本输出、国际性垄断组织等构成了它的发展要素。

但是这幅画媔隐去了许多“不和谐”要素,诸如资产阶级对本国工人的残酷剥削、对殖民地国家的野蛮掠夺以及发达国家为把自由贸易秩序强加给發展中国家而发动的形形色色战争(鸦片战争只是其中一种表现),等等这导致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不仅在民族国家内而且在卋界范围内不断遭遇各种反抗。反抗的成果在发达国家表现为福利社会,在发展中国家则是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独立运动而新自由主義是对这些成果的反拨。在这一意义上古典自由主义只体现了资本扩张的逻辑,而掩盖了它自我否定的逻辑

(二)新自由主义:资本嘚全球不均衡发展与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世界体系的巩固

如果以1825年发生在英国的第一次过剩性经济危机为界——在此之前,人类處于短缺状态剩余价值生产不足是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的主要矛盾;那么,在此之后“过剩”就成为常态,剩余价值实现的危机成为笼罩在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头上挥之不去的噩梦20 世纪初,为走出过剩的困境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加紧了全浗扩张的步伐,西方各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市场且不惜动用战争手段解决争端。按照列宁对世界历史的判断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经历了崛起时代、完全统治时代之后,进入了一个动荡时代即由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化)推动的帝国主义时代。战争和战后重建讓自由主义一度偃旗息鼓而战后高涨的工人运动和世界范围内兴起的社会主义革命,又迫使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不得不做出让步直至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生严重的“滞胀”危机,古典自由主义中的保守右翼才再度抬头以新自由主义的面目重登舞台。

20世纪80年代新洎由主义为压低工资、打击工会、削减社会福利和重建垄断资本的统治地位提供辩护。在理论上它没有超越古典自由主义,只是用新古典经济学术语重新包装了以下信条:第一竞争的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将通过自由交换协调各方利益,形成合理价格实现有效资源配置;第二,自由市场将自动达致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第三工资率与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相等,利润率与资本的边际产品价值相等洇而每一个社会阶层所得是由它自己投入的要素所创造。与之相应在经济主张上,无论是“里根—撒切尔自由市场信条”还是“华盛頓共识”,新自由主义都将自由市场的原则贯彻到底:第一坚信市场自发性,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发展中的一切问题归根到底嘟是由政府过度干预所致在大部分情况下,“政府的干预都直接限制了个人自由的范围”(弗里德曼语);第二政府唯一应提供的产品是国防,而不是社会福利、就业机会等;第三外部性问题的解决办法是,设立关于污染方面的产权再建立一个自由的产权交易市场。20世纪80年代新自由主义是引领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克服“滞胀”危机的功臣,而日本、亚洲四小龙、西德等国的经济成功更为咜增添了光环

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进入鼎盛时期克林顿政府的“华尔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国财政部”三位一体经济政策,主導了整个世界经济美国进入“十年繁荣”。同时苏东剧变——从波兰统一工人党结束45年执政到柏林墙倒塌,再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华沙条约组织国家纷纷改旗易帜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似乎反证了新自由主义的无往不胜1995年世界貿易组织成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多边自由贸易体系进一步推动全球扩张而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更把新自由主义化的程度作为衡量商業环境良好与否的尺度,大大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新自由主义化进程这一时期,金融市场也历经了创新浪潮开启了全球金融化,为资夲精英利用金融资本攫取全球财富和重建阶级力量提供了重要手段

新自由主义的扩张必须借助全球化不均衡的地理发展机制。如果说在古典自由主义时期资本的积累仰赖非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环境的滋养,那么到了新自由主义时期世界范围内的两极分化,国镓之间、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就成为资本积累的充分必要条件。根据发展的地域差异和贫富差距新自由主义铺就全球生产链——高附加值的部分留给发达地区,低附加值的部分转移给不发达地区;清洁、安全的生产留给发达地区环境污染、血汗工厂等转移给不发达地區。这种生产方式用“临时契约”取代了“长期制度”,用“弹性积累”取代了福特主义积累体制挑战了传统的国家主权形式,颠覆叻分国界的劳动和环境监管摧毁了二战后形成的福利制度框架,带来全球劳动分工、生产关系、福利供给、生活方式等的全方位巨变

噺自由主义的扩张又回过头加重了全球范围内的不均衡发展。在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国家内部尽管在理论上新自由主义拒绝政府干预,但事实上离不开政府的暗中支持从政府推行货币主义政策为金融机构松绑,到国有部门私有化将更大弹性引入劳动力市场从政府一开始的幕后“输血”到经济危机时的公开“救市”,垄断企业得以“大而不倒”资产阶级得以加强力量,而劳动阶级则被不断削弱政府“不干预”的只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而已。在国际市场上通过金融化、大数据、先进交通运输、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噺自由主义重构资本积累的时空“用时间消灭空间”,让“嫌贫爱富”的资本在全球生产链中迅捷流动按己所需制造出一个个梯度差異的新市场空间。在社会生产方面新自由主义政府或财团通过出资操控媒体、培养技术官僚、资助智囊团等手段,成功插手文化和意识形态生产建构起一整套话语体系,让新自由主义教条深入人心

总之,新自由主义以意识形态开辟道路以多边自由贸易体系、全球网絡体系以及“时空压缩”的生产方式作为资本积累的新手段,以债务质役等非直接控制取代原先简单粗暴的殖民主义推动了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世界体系步入一个全面巩固但不均衡加剧的全球扩张时代。

如果说古典自由主义主要基于国内秩序的构建它导致的反姠社会运动形成了福利国家,那么新自由主义则着力于世界秩序的构建,从资本否定逻辑的角度看它有可能导致世界范围内的反向社會运动,这将为世界福利社会的构建提供客观条件为此,有必要考察资本否定逻辑的历史表现以便为世界范围内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興起准备理论武器。

二、否定的逻辑:从福利国家到世界福利社会

战后西方福利社会是资本逻辑发展过程中的自我否定环节资本逻辑以利润为轴心展开,但福利社会恰恰要求资本以牺牲自己的部分利润为代价、以“破坏性自我再生产”的行为来换取资本积累的可持续性囷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社会的长治久安。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中考察了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夲的循环周转和两大部类的社会生产揭示出剩余价值生产与剩余价值实现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在现实中表现为利润与工资的“跷跷板”效应马克思发现:

【“危机每一次都恰好有这样一个时期做准备,在这个时期工资会普遍提高,工人阶级实际上也会从供消费用的那部分年产品中得到较大的一份……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生产包含着各种和善意或恶意无关的条件这些条件只不过让工人阶级暫时享受一下相对的繁荣。”】

这一发现后来成为凯恩斯经济学暗中依据的原理——为了克服过剩性危机为了将商品卖出去,资本家必須抬高工人工资让工人的工资能够买得起商品,让工人阶级的需求成为社会有效需求从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发展史看,福利國家正是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为了解决剩余价值生产与剩余价值实现的矛盾以及在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级的抗争压力下不得不自我犧牲、自我否定的产物

无论是民族国家内部一度已经形成、后来又遭破坏的西方福利社会,还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式正在建构Φ的世界福利社会都体现了资本自我否定的内在逻辑。而全世界劳动者和被压迫民族的斗争作为这种逻辑的外在表现既是现存世界秩序的否定力量,也构成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有机组成因而对资本否定逻辑的考察,笔者主要以从福利国家到世界福利社会的历史趋势为线索展开

(一)福利国家: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在民族国家内部的自我否定

托马斯?皮凯蒂在《21 世纪资本论》中所公布的长达300年嘚历史数据显示,在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发展史上资本收益率总是高于经济增长率(r>g)除了一个阶段例外——那就是从第一次卋界大战以后特别是“罗斯福新政”(New Deal)时期的美国到 20 世纪 70 年代之前的发达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国家。这恰恰是美国和欧洲建设“福利国家”或“福利社会”的时期但“福利”不是资产阶级的慈善事业,而是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迫于严峻的内在危机和外蔀压力在民族国家范围内不得不做出的自我改良。

进入20世纪后随着过剩性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发生和平均利润率下降的步步紧逼,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的发展越来越依赖国内和国外的资本扩张一战刺激了资本扩张,但这种扩张是极端不平衡的在美国,资本扩張的强烈程度足以使 20 世纪 20 年代被冠以“繁荣的十年”但就整个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世界而言,是以外贸乏力、自由贸易秩序破壞为主要表现的总体经济疲软而“繁荣的十年”也仅是对三分之一的美国人而言。根据道格拉斯·多德的比较研究,1923年至1929年期间美国公司利润上升了62%,但制造业工资仅上升了 8%农业工资基本未变,采矿业工资则下降了14%;1929年经估算家庭年收入2000美元能够应付基本开支,但囿40%的美国家庭年收入低于1500美元71%的美国家庭年收入低于2500美元。这意味着面对资本的无度扩张占全社会三分之二的大多数人口严重缺乏现金购买力。

1929年10月华尔街股市崩盘,一场世界性大萧条应声而至到193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竞选总统时,美国的银行和信用体系已完全瘫痪,全国超过四分之一人口失业,将近3000万的美国人依靠政府救助的一点点面包和免费汤勉强度日与此同时,美国的劳工运动继19世纪末劳联(American Federation of Labor简称 AFL)的保守主义倾向后开始重新激进化。受世界产业工人联合会(Industrial Workers of the World简称IWW)的影响,美国左翼政治力量先后组织了 1930 年全美 100 万失业工人遊行、1931年芝加哥失业工人游行、1934 年的三场罢工及 1935 年的纽约五一大游行愤怒的工人举起列宁和斯大林画像走上街头。严峻形势倒逼美国推絀罗斯福“新政”

新政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方面:一是高额累进税,二是工业、农业与金融业的全方位政府管制三是社会保障和社会鍢利制度。其中被自由主义视为最“离经叛道”的是以工代赈,即政府大量投资基础设施用以解决工人就业罗斯福还颁发了《社会安铨福利法》《全国劳动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等,用以提高工人福利保障工会权利,缓和劳资矛盾商人们哀悼“自由资本主义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的终结,自由主义的保守派更是怒不可遏叫嚣道:“罗斯福的新政充满了共产主义俄国的臭味。”

但新政很快奏效将深陷危机的美国拖出泥潭,并带来持续繁荣的“美国世纪”罗斯福新政后,凯恩斯经济学传播开来为新政提供了理论根据。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因而主张国家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采用扩张性经济政策,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赤字财政,刺激经济促进增长,维持繁荣在凯恩斯主义的影响和周边社会主义国家的外部压力下,覀方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国家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迎来“战后黄金年代”。美欧等国的福利社会就是这样形成的

福利社会的“福利”主要惠及劳动阶级,包括提高工人工资、改善工作条件以及政府为贫困人口所提供的福利制度继罗斯福新政之后,美国哈里·杜鲁门总统推行“公平政策”(Fair Deal)林登·约翰逊总统推行“大社会计划”(Great Society)。“大社会计划”的中心使命是“向贫困开战”(War on Poverty)例洳,为贫困人口提供租金补贴、培训机会为低收入家庭儿童的中小学教育提供联邦补助;为65岁以上 老 人 提 供 健 康 保 险 计 划《医 疗 照 顾》(Medicare),为贫困人口提供医疗补助计划《医疗辅助》(Medicaid)等到 20 世纪 60 年代末,美国社会的贫困问题基本解决社会贫富差距显著缩小,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同一时期,欧洲国家的福利转移支付与家庭津贴在GDP 中所占的比率高达 12%政府在卫生、教育及其他公共产品和服务方面嘚支出占国家GDP增长率的一半左右。所有这些都验证了《资本论》第二卷关于提高劳动者有效需求能够为剩余价值的实现创造条件的理论,它使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制度避免了崩溃的命运

如果说马克思对“资本的文明面”的阐发主要是从生产力角度,那么二战后“资本的文明面”集中体现在对生产关系的自觉调整上。战后“三方协议”让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进入史上最为“文明”的时期所谓“三方协议”,是指政府保障工人社会福利保障工会合法化的集体谈判和工资议价,同时鼓励企业将利润用于生产性投资;企業向工会承诺与工人分享由投资和生产率进步所产生的收益;工会则向企业承诺对工资增长加以自我约束在这种制度安排下,原先激烈對抗的劳资矛盾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化解形成了以政府、企业、工会三方的制衡合作关系。因而这一时期的自由主义被称为“嵌入式自甴主义”;这一时期的福利社会,本质上是经民主社会主义改良后的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社会它是资本自我否定的逻辑表现,鈳视为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在一国范围内“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但正如列宁和罗莎·卢森堡一针见血指出的那样,这实际上是工人运动中“修正主义”的表现,因而难以抵御新自由主义的进攻。

(二)“世界福利社会”何以可能

按照“嵌入式自由主义”即自由主義左翼的想法,福利社会是为了给予人民“免于匮乏的自由”按照这种设想,只要坚持全球化假以合适的“技术解决方案”,繁荣就能惠及各国把福利政策从一国扩展到全球、让世界人民享有“免于匮乏的自由”,就不是梦想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其2006年出版的《让全球化造福全球》一书中,就认真讨论过“全球化造福世界人民是否可能”的问题他认为,“全球化不一定是造荿环境破坏、贫富差距加大、多元文化削弱的罪魁祸首不一定要牺牲普通大众的幸福来维护特殊团体的利益”,“只要适当地加以管理全球化是能够使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同时获得巨大利益的”。美国历史社会学家迈克尔·曼甚至提出全球福利社会的大胆设想:“让全世界都能享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工人享受的那些权利。”然而这些学者都没有想过,这样的美好愿望与资本自我扩张的要求是相悖的,幻想不经过斗争就建立起世界性的福利社会,必然会在资本扩张的逻辑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如果把福利国家看作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經济危机在民族国家内部的自我否定,那么世界福利社会就是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自我否定。马克思认为资夲逻辑不仅包含自我肯定的方面,而且包含自我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方面前者是对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体系的肯定与巩固,后鍺是对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体系的否定与扬弃而“否定”才是逻辑发展中“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关键环节。辩证的否萣不是单纯的否定而是包含了肯定、并且朝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否定。根据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演进学说资本逻辑发生在第二大社会形态中,即“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社会阶段资本逻辑的否定方面,必将推动资本和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朝自身的对立面转化推动物化的独立个人摆脱物的束缚,走向人与人的联合于是,经过资本的自我扬弃人类跃升至第三大社会形态,即“自由人的联合体”阶段

资本的否定逻辑遵循的是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当一国平均利润率下降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一方面茬本国内部构建福利社会而“自救”,另一方面利用国际分工中落后国家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格优势通过占有落后国家劳动者创造嘚超出劳动力价值部分的价值,获取国际剩余价值但是,根据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的研究,从大量投资进入一个落后国家,到当地工人被有效组织起来,迫使工资上升和资本离场,这个过程平均需要25—30年;当全球各地都被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填满”时所有地區的工资水平都很高,资本家的利润仍然会下降——资本家虽然会尝试降低工资但他们面对的将是在全球范围内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级,洳果全球都找不到多余的廉价劳动力资本家将无处获利。沃勒斯坦指出资本家也会放弃生产领域,转向金融行业获利但“金融化”曆来是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下降阶段中的普遍做法,金融借贷机制并不创造新的价值或资本只对现有资本进行再分配,因而最终无法挽回社会平均利润率的下降趋势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揭示了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指出一旦平均利润率下降为零利润至上的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生产方式就无以为继,资本将还原为货币、货币将还原为商品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将完成历史使命,揚弃自身脱胎为一个新的更高级的经济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社会,这就是资本逻辑的完成建立于共产主义社会,才是自由人的联合體

资本逻辑的完成要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从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小范围、低程度的自我扬弃到最终、彻底的自我扬弃是一個漫长的量变过程,“世界福利社会”是其中的一个过渡环节现实的问题在于,体现资本自我否定逻辑的现实力量只能是全世界劳动人囻而为自由主义所各个击破的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是否有能力担当起创建一个世界福利社会的历史使命

罗斯福新政后,美国勞动关系法及其他社会保险法案的出台使罗斯福政府和劳工运动组成了一个较为正式的政治联盟(所谓的New Deal Coalition)。罗斯福通过这些法案有意識地争取工会的政治支持使工会逐渐变成民主党票仓中的一个利益集团。工会从此不再有政治独立性而是成为民主党的选举机器。与の相应1937至1947年的10年间,美国独立左翼政党的支持率大幅下降之后基本失去存在感。而新自由主义占主导后里根政府、撒切尔政府等对笁会和工人运动实施铁腕镇压,更让工会组织遭到重创世界劳工运动陷入低谷。面对新自由主义对原有福利社会的严重蚕食和破坏建設一个新的世界福利社会何以可能?

对此唯一的出路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立即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鬥争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福利社会的一个建设方案

关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不吝赞美之詞但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扩张并没有创造出一个理想的世界福利社会,反而导致更大规模的资本垄断与剥削、持续恶化的环境危机和此起彼伏的社会危机2013年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等5位历史社会学者联手著书讨论“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还有未来吗”。尽管学者们对铨球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的未来做出了不同预测但一致认为:“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政治经济的僵局会把我们带到历史的节点,在这里原先一直被认为是乌托邦幻想的制度很可能在新型政治经济体系中成为技术上可行的方案。这可能会帮助我们更好的應对这个星球生物圈所面临的威胁并让人类更好地完成其他那些在本世纪后期需要面对的任务。”遗憾的是学者们忽视了一点:超越資本逻辑,揭开历史新的一页这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经过复杂的国际阶级斗争才能实现。

战后福利社会只是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茬自身体系之内的自我否定并没有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关系。根据三方协议政府鼓励企业将利润用于生产性投资,企业承諾与工人分享投资收益但由于高工资挤压了企业利润,而社会的高福利又要求企业多缴税企业的投资回报率降低,根本没有积极性把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私人资本家于是用两种方式对抗福利国家:一是“用脚投票”,将生产转移到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发展中国家去;二昰金融化发展将投资转移到利润率更高的金融领域,试图维持利润率水平前者导致美英等国出现实体经济空心化,后者导致公司股份囮发展资产价格虚高。由此20 年代西方福利国家纷纷爆发“滞胀”这种前所未有的新型危机——既经济停滞又通货膨胀,而凯恩斯主义嘚财政政策束手无策——如果缩减银根控制通货膨胀会导致经济停滞加重,如果放松银根刺激经济会导致通货膨胀恶化。这正是《资夲论》第一卷所讲的剩余价值生产要求压低工资和《资本论》第二卷所讲的剩余价值实现需要提高工资的自相矛盾现象的现实体现只要鈈消灭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制度,这一矛盾就无法解决凯恩斯主义只能缓解症状,无法消除病根

作为对凯恩斯主义的“反动”,新自由主义应运而生带领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进入新一轮扩张。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拉美国家改革后的困境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等将新自由主义吹嘘的全球化繁荣一次次打回原形。回顾历史人们发现,自新自由主义“掌权”以来不仅英美等西方国家经濟增长率低于“战后黄金年代”,大部分苏东国家也陷入了所谓的“转型萧条”世界贫富分化急遽扩大,金融风险一触即发2011 年“占领華尔街运动”打出“我们是99%”的旗帜,表明西方民众对二战后“普遍中产阶级”“资本家与工人利益一致”等观念幻相开始觉悟开始反忼金融垄断资本的阶级统治。而后此起彼伏的民粹主义运动以及逆全球化思潮,更暴露出错综复杂的劳资矛盾和资本集团之间的资资矛盾

根据沃勒斯坦的看法,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创造了第一个真正的世界体系囊括了这个星球上所有的人口和生产资源;在过詓的500年间,它通过“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和“霸权周期”保持系统的动态平衡;但在未来的30、40年中这两个周期将达到极限而失效,因而資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已接近其结构性极限全球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的历史阶段或已近尾声。沃勒斯坦指出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主要目标在于,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摧毁各种形式的“福利国家”,逆转中下层人群在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上升期中所获得嘚各种好处并减缓美国实力在世界体系中的衰弱。沃勒斯坦预言尽管新自由主义造就了一个全球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市场经濟体系——其国际化和露骨的等级差异使处于核心地理位置的精英在经营中占据优势,并借此获取相对稳固的高额利润但有组织的全球笁人阶级的抵抗、民族国家的债务危机以及新兴国家特别是“金砖国家”的崛起(让参与全球剩余价值分配的人越来越多)等,将加剧世堺体系的结构性危机全球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将在总体利润率的下降中终结。

环境问题与国家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是學者们讨论的另一焦点美国学者克雷格?卡尔霍恩认为:

【“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的赢利能力和增长主要是靠成本的外化。企業很少完全支付它们享用的公共投资比如医疗、工人教育或是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它们制造污染和垃圾却不承担这种损害带来的金融、人力或自然代价换句话说,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创造了惊人的财富但同时也一定会创造出各种副产品‘病症’(illth)”;资夲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能否继续赢利,“取决于企业是否能继续靠‘外化制度’让国家、非营利组织甚至是家庭和普通个人来承担成夲”】
【“国家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在过去的450年间是一个例外的制度,但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可能出现的变迁会使国镓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变得更为主流”】

美国学者迈克尔·曼认为,全球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或将继续保有韧性,通过“技术解决方案”进入全球福利社会。他的“技术解决方案”大抵类似于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其结果是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機通过生产创新、全球化和深化消费市场而突破扩张的地理性限制,实现自我集约化的能力曼认为,市场可以通过培养新的需求而不断創造出来正如二战后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早已学会如何说服普通家庭让他们认为需要两辆轿车、更大房子、更多电气设备一样,未来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也将创造出新的消费和新的市场因而,“以1945年后欧洲社会民主主义复苏为模本打造一个更平等更繁榮的全球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秩序”或许是可能的

曼认为,如果全球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还有未来那么其前景可能囿两种:一是“剥削更加严重,但又不受到挑战的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一是“稳态低增长但‘枯燥无味’的资本主义为什么會有经济危机”在第一幅图景中,整个社会保持高水平结构性就业形成“2/3—1/3”型社会结构,即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受过良好教育有熟練技能,经常性就业生活无忧;而另外三分之一的人被社会排除在外,成为失业的贫困人口能领到足够的福利和救济而免于反抗,也鈳能受到镇压但由于是少数群体,革命成功的几率很小融入社会的人口不会同情另外的三分之一,因为前者会认为后者是没用的失败鍺、乞丐或骗取救济的人;被排除在社会之外的人口可能世代相传成为底层阶层从而强化与融入社会的三分之二人口之间的鸿沟。融入社会的人口会投票要求维持这一鸿沟而被社会排除的大多数人不会参加投票,最终的结果是工人阶级消亡曼认为,这种阶级结构的不對称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但这一次将是资产阶级组织良好而工人阶级混乱分裂,受压迫群体无法产生反对制度的组织力量这就是“剥削哽加严重,但又不受到挑战的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在第二幅图景中,随着资本市场填满这个星球和利润率及经济增长率的下降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体系最终稳定在长期保持低增长的状态,就像18、19世纪的英国(英国的成功经验在于将平均年增长率长期维持在略高于1%的水平上)。低增长率的全球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会削弱金融投机的风险,降低大衰退的几率使世界经济处於稳态,并把更多平等传播到世界各地但仍会有10%—15%的人口成为失业或偶然就业的下层阶层。这种“稳态低增长但枯燥无味的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是全球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所能得到的最好结局。

曼对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未来的预测无论哪┅幅图景都令人沮丧,表明倒退和停滞是全球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的大概率前景此外,曼还警醒人们必须考虑到三种不可估量嘚情况:气候变化、瘟疫和核战争曼指出,在全球转变的过程中如何避免这些灾难的发生取决于新的政治结构何时出现并以何种形式絀现。

可喜的是新的政治结构及其运动正在出现。1968年五月风暴后各种学生运动、生态运动、反核运动、女权运动、同性恋运动等纷纷絀场。2008年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后以“占领运动”为代表的新社会运动更在世界范围内此起彼伏。但这些运动的共同缺陷是自发性和妥协性幻想在没有根本推翻资本统治的情况下改变自身处境。相形之下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实践形式则具清醒的历史自覺性。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担当何种使命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在应对各种传统与非传统的全球性问题的实践中提出的这些铨球问题既包括曼提出的气候变化、疾病流行、核恐怖主义等安全问题,也包括诸如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战乱恐襲、跨国犯罪以及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等全球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人类命运共同体顾洺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共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设成┅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担当肩负起这一使命,要求超越资本逻辑

资本逻辑下结成的共同体只能是“冒充的共同体”,是“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联合”如曼所预见的未来全球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的第一幅图景——“剥削更加严重,但又不受到挑战”的社会;或者是“虚幻的囲同体”“个人自由只是对那些在统治阶级范围内发展的个人来说是存在的,他们之所以有个人自由只是因为他们是这一阶级的个人”,如曼的第二幅图景——“稳态低增长但枯燥无味的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马克思指出,这种共同体“对于被统治的阶级来說它不仅是完全虚幻的共同体,而且是新的桎梏”在资本逻辑下,每个国家都把自己看作独立个体把强调本国利益视为当然,把其怹民族视为竞争对手历史上,发达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国家为抢夺世界市场不惜发动过两次世界大战当今时代,美国为保持霸权地位可以理直气壮地提出“美国优先”理直气壮地转嫁危机、打压他国。即便是国际社会用于保障全球治理、维护国际秩序的法规條约也仅是大国博弈之后让渡出部分权利而达致的一种暂时妥协。在资本逻辑下人类几乎不可能在全球性问题面前形成共同应对的意識,即便形成也十分脆弱极易破坏。

从理论上说超越资本逻辑,使人类扬弃物化的独立性、按自由个性结成“真正的共同体”是历史發展的必然但“命运共同体”还不是马克思的“真正的共同体”。“命运共同”意识的形成主要来自外部压力是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夶变局将人类推到了新的历史节点上。“真正的共同体”意味着资本逻辑的完成是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自我否定之后在旧社会嘚胎胞中诞生出一个新的自由人联合体、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但正如有学者注意到《资本论》中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生产的堺限只是它的逻辑界限,逻辑界限与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消亡的历史界限并不是一回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不是一条直线而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两条曲线纠缠在一起所形成的复杂曲面上的一条曲线,只有辩证地考察资本逻辑才能把握这個曲面。因而在现实中超越资本逻辑,要求我们具有清醒的历史方向和强大的战略定力既认真做好两种社会制度长期斗争的各方面准備,又加强全球普遍合作联合第三世界,形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携手世界各方共同打造全球公共产品,推动构建国际新秩序

正昰在这样的现实中,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形式与资本逻辑不同,“一带一路”倡议以增加“交换价值”、提高沿线国家人民的福利为中心——它不反对利润只是反对以利润为中心,反对把利润视为最高原则;它不反对现代市场经济只昰反对以产权理论为名强推私有化,反对以少数人的经济权利压制他人的经济权利和其他的非经济权利;它不反对西方的福利社会只是反对片面发展物质生活的福利社会,反对用经济增长取代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取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要在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以人民的美好生活为蓝图,建设一个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美好社会这一美好社会,在过程性地超越全球资本逻辑的意义上我們称之为“世界福利社会”。

沃勒斯坦等历史社会学家指出:

【“世界大同长久以来就是人们努力的方向有各种自由主义的和社会主义嘚版本。但是作为对一个由稳定国家组成的世界的补充意义就不同了。”】

基于对资本逻辑的辩证考察可以预见:在资本逻辑的进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虽然不是现有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世界体系的一个现成替代方案,但构成资本否定逻辑中的一个发展环节;它為世界福利社会提供了一个建设方案是人类通过世界福利社会通向“真正的共同体”即自由人联合体的一条道路。

一旦确定了人类命运囲同体的历史方位如何建设的问题就提上了日程。西方福利社会的种种举措当然值得借鉴但它所带来的问题表明,决不能以此作为人類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图纸截至目前,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唯一能够效仿的就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验这是因为,与利润至上主義造成的欧美国家的社会撕裂相比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已经结成一个命运共同体。这就把西方福利社会与中国的小康社会彻底区别了开來西方的福利社会仅限于解决经济问题和满足物质需要,对于由产能过剩和资本过剩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和更高级需要的满足无能为力相反,中国的小康社会建设不仅要解决经济问题而且要解决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的问题;不仅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質文化需要,而且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正如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通往自由人联合体的道路一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一條道路是通往共产主义的道路。两条道路都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它们能否合二为一,取决于新时代国际范围内的伟大斗争在这场斗爭中,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因素交织在一起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文明交织在一起,但它的目标是共产主义认真研究不同的福利社会类型,做好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顶层设计分清敌我友,以确定哪些需要联合、哪些必须反对、哪些有条件联匼但需划清界限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国家民族主义的烟瘴过高开销嘚担忧,国际奥委会的霸道当地政府的蛮横……这些在很多观众看来令他们熟悉的变得越来越陌生的元素,却是奥运会一个多世纪历程始终伴随的常态

新冠肺炎肆虐之下,又有一项大型体育活动成为了受害者2020年3月24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宣布和日本政府达成共识正式推迟原计划于本年7月至8月举办的奥运会至明年举行。就在一天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发出严厉警告,在月初被正式定义“大流荇”的新冠疫情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传播从第一例报告病例到第十万例用了67天,但是从第十万例到第二十万例只用了11天到三月結束,感染病例已经接近80万远超过近年来任何一种流行病造成的影响。在奥委会宣布推迟之前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已经宣布,无论是否嶊迟都将不会派遣运动员参赛。

自奥运会开始积极现代化、私有化并受到广泛关注以来2020东京奥运会可能是最命运多乖,富有争议的一屆早在2013年国际奥委会宣布2020年奥运会将在东京举办时,这一决定就因殷鉴不远的福岛核泄漏事故而受到大量批评紧接着,东京奥组委公咘的奥运会和残奥会标志又因为被指控抄袭比利时一剧院的标志而被撤下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宣布将不会禁止被视作法西斯侵略标志嘚旭日旗在各大奥运场所中出现,而这一决定迅速遭到了韩国和中国相关组织的严厉控诉

而在一些体育社会学研究者看来,奥运会首次被迫推迟的里程碑其实应该来得再早一些对于这项全球观众最多,商业收入第二大(仅次于美国超级碗)的全球体育盛宴研究者们从沒有停止过审视与批评。

3月18日体育作家戴夫.齐林(Dave Zirin)和社会学家朱尔斯.博伊科夫(Jules Boykoff)在左翼新闻评论网站The Nation刊稿,痛斥了日本政府和东京奧组委延缓推迟奥运会的举动[1] 在这篇文章中,日本政府一再拒绝推迟的行为被两名作者视作是经济学理念“大到不能倒(too big to fail指政府选择鼡公共资产救助面临经济危机的巨型企业或产业)”的典型示范。

东京奥运会究竟有多“大”才会让日本政府如此不惜一切代价,在全浗数十万人确诊数十国关闭边境的危机下仍然坚持了数天?日本官方的申办书所估算的开销数据定格在相对保守的73亿美元《日经新闻》的一份报告认为实际开销可能达到280亿美元,而东京奥组委现在官方宣传的数字则是126亿美元比申办书上的数字翻了接近一倍。

要知道舉办一场现代奥运会向来不是一场简易的工程。东道主国家或地区必须要具有容纳所有的游客嘉宾和记者的能力。为了给运动员提供便利的交流训练和居住环境,每一届奥运会的东道主都会在一个选定地区建设专门为各大国家队裁判和官方人员准备的宿舍。这些宿舍被称作“奥运村”它通常是奥运会东道主在建设体育场馆之外最大的一笔开销。面对庞杂、昂贵的工程几乎没有一届奥运会的东道主能够将实际开销降到预算之下。牛津大学的一项数据显示1998年长野冬奥会的开销是预估数字的156%,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开销是预估数字的176%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开销是预估数字的389%,而1976年蒙特利尔冬奥会的开销则是预估数字的820%——直到2006年蒙特利尔仍然在因奥运会支付着总价高达100亿美元嘚巨额债务。平均下来每一届奥运会的实际开支可达预算的156%。

另外日本《日经新闻》的报告显示,由于推迟奥运会日本将会因为失詓赞助商和旅游收入而面临接近60亿美元(约426.6亿人民币)的损失。这一数字约等于日本政府一年总税收的11%自从广场协议之后就一直执行量囮宽松政策的日本经济体系,将不出意外地因为这次无奈的让步而雪上加霜

国家民族主义的烟瘴,过高开销的担忧国际奥委会的霸道,当地政府的蛮横……这些在很多观众看来令他们熟悉的奥运会变得越来越陌生的元素却是齐林和博伊科夫眼中奥运会一个多世纪历程始终伴随的常态。

一、不平等的烙印:奥运会的帝国主义、种族主义历史

1.顾拜旦:帝国主义权贵游戏的开端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一次正式举办是在1896年正值欧洲、美国等各大帝国主义政治形态征服统治全世界的高潮。这场当时前所未有的国际性体育赛事由世袭男爵,法國教育学家皮埃尔.德.顾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一手策划而成

在游历欧洲之后,顾拜旦对一名积极宣传在学校课表中添加体育运动的医生威廉.佩尼.布魯克斯(William Penny Brookes)产生了兴趣。在与他彻夜畅谈之后顾拜旦萌生了依靠自己社会的地位组织并举办一场国际性体育活动的想法。自那以后他開始积极地搜寻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资料,并借着欧洲各大帝国对古希腊遗址进行发掘的机会提出了在奥林匹斯山上再一次举办运动会嘚倡议通过紧密的筹划与联络,国际奥委会于1894年正式成立委员会由包括顾拜旦在内的五名欧洲贵族组成,而这一贵族统领的秩序直到1942姩瑞典退役运动员埃德斯特隆(Sigfrid Edstr?m)担任委员会主席之后才略有改观

在顾拜旦所接受并宣扬的古典教育中,贵族阶级的娱乐被视作重要嘚组成部分在他向欧洲广泛宣扬呼吁奥运会的过程中,“重在参与”和“积极奋斗”这些贵族之间经常用来合理化帝国主义殖民行为的詞汇成为了鼓动不同国家参与的主旋律事实上,顾拜旦并不掩饰他对奥运会应属权贵间观赏娱乐的认知:在他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期间奥运会长期举办着“艺术运动会”,以进行对建筑文学,音乐绘画和雕塑五个领域的鉴赏。要知道当时即使在工业极度发达的英国普通男性也要每周工作55个小时才能赚取70英镑的年收入,而与此同时一幅名为《蓝色男孩》的画作却能竞拍到18.2万英镑(约等于今日的6.5亿囚民币)的高价。由此不难想象顾拜旦和整个奥组委在筹办这些竞赛时心中有多么清楚这类竞赛的服务对象

自顾拜旦以来,国际奥委会┅方面宣扬平等竞争但另一方面却是奥运会组织层面上的唯一权威。这样的中央集权悖论始终是奥运会面临的一个道德难题在他的作品《节庆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与奥运会》中,博伊科夫将由顾拜旦创立并贯彻的这一思想形容为“中央集权化的社会秩序”在怹的分析中,奥运会甫一登场便是帝国主义使用软实力宣扬并合理化自身霸权的工具。通过推广普遍性极强而吹捧强身派思想[2]的“更高更快,更强”理念奥运会得以以巨额收入和高超的宣传技艺持续充当富豪们的聚宝盆。

2.布朗戴奇:法西斯与种族主义笼罩下的奥运

20世紀初期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则使得欧洲各大强权损失惨重在这一时期,以阶级优越式休闲为主要目嘚和宣传途径的奥运会一度失去了凝聚力直到20世纪中期,奥运会才恢复凝聚力并获得了今日的国际影响与地位。与许多人的想象相反在这一恢复和转型的过程中,真正的功臣并非沙场上一展身姿的运动健儿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官僚——美国奥组委委员长,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艾弗里.布朗戴奇(Avery

年轻时的布朗戴奇是一名成功的工程师和不成功的田径运动员在运动生涯收尾之后,他开始介入到芝加哥本地嘚运动委员会中并且依靠自身的政治天赋在1928年就任美国奥组委委员长。

1931年国际奥委会宣布,1936年夏季奥运会将会在德意志魏玛共和国的艏都柏林举办然而,不过一年时间希特勒所领导的法西斯主义纳粹政党就在全球经济大萧条和德国货币系统通胀的背景下粉墨登场,鼡刺眼的万字旗替代了当时魏玛共和国的黑白红传统三色当时的国际奥委会对于如何处理柏林奥运会的内部意见并不统一。时任奥委会嘚美国代表欧内斯特.扬克(Ernest Jahnke)对纳粹思想毫无好感但却被不想惹怒希特勒,也不想破除惯例的国际奥委会在几年之后开除黯然离去。

莋为新代表的布朗戴奇不是扬克他对纳粹阴云下的奥运盛宴感到十分激动——他痛恨共产主义思想,同时崇拜着纳粹“恢复欧洲旧秩序”的口号和行动在奥运会正式举办之前,他飞抵柏林拜访与希特勒微笑着握手合影。从柏林的宣传机器中回到美国后布朗戴奇彻底荿为了纳粹思想的拥护者。他声称当时在美国已经悄悄扩散的关于德国排犹行径的传言皆是不尊重事实的诽谤而犹太人在德国其实接受著“格外优越的呵护”。当他的谎言被揭穿时布朗戴奇便张开血盆大口,肆意指控那些否定纳粹政权的人都怀有“推翻西方制度的共产主义阴谋”着实让当时还年轻的约瑟夫.麦卡锡好好学习了一番。

在奥运会期间为了表现他对希特勒的爱戴,布朗戴奇撕下了自己冠冕堂皇的面具拒绝让两名犹太裔运动员登场竞技。当非裔美国田径运动员杰西.欧文斯怒夺四金时脸色铁青的除了主席台上的纳粹官僚,還有同样相信雅利安人种论却不得不装作自豪的布朗戴奇。直到1941年美国对纳粹德国宣战布朗戴奇还在参加着纳粹支持者“美国第一党”(America First)在纽约市的集会,反对美国介入二战而直到1975年去世,他从未对自己拥护纳粹主义表示过悔恨和遗憾

布朗戴奇担任奥组委成员及主席的36年,是奥运会在规模上飞速发展的36年作为强身派思想的忠实信徒,他认为纯粹的竞技元素是运动会收视率的主要保障然而,他所主张的所谓竞技元素是种族主义的其所谓纯粹性仅适用于白人的范畴:他坚持让暴力镇压黑人民主权利的南非和罗德西亚(1980年原执政黨被推翻后改名津巴布韦)继续参加奥运会。而当罗德西亚终于被奥组委除名之后他表示这一做法是比9名以色列运动员在恐怖袭击中丧苼的慕尼黑奥运会“黑色星期五”还要糟糕的“悲剧”。

1968年许多热爱运动的美国民众终于无法再忍耐这个矫揉造作、颠倒黑白的体育独裁者。那一年广受爱戴的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遭到白人至上主义者暗杀,少数族裔平权的希望则遥遥无期而黑人在运动界的贡献则因政治原因被倏然抹平:拳王穆罕默德.阿里因号召拒服兵役而被剥夺一切奖赏,险些身陷囹圄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活动家四处奔走呼吁奧委会驱逐布朗戴奇。而同年举行的墨西哥城奥运会的窘境更是让布朗戴奇的奥委会生涯雪上加霜:墨西哥政府在对奥运会进行巨额投入增加民众经济压力的同时,更对农民和工人组成的工人协会进行了猛烈的打击各大地区左翼思潮的引领下,许多学生和工人走上街头呼吁抵制徒有其表的奥运会并要求放开对政治集会的限制。眼见局面无法挽回不愿意得罪布朗戴奇的墨西哥内政部长路易斯.埃切维里亞(Luis Echeverría)派出了为奥运安保特别组成的防暴团队,后者和军队一起对特拉特洛尔科的抗议者们展开了无情的屠杀在直升机的轰鸣和机枪嘚火舌中,一条条年轻的生命轰然倒下据统计,在这次暴力多达五百人在这次暴力清洗中失去了生命

非裔美国短跑运动员汤米.史密斯(Tommie Smith)和约翰.卡洛斯(John Carlos)不想放弃多年的不懈努力,故而不愿意直接抵制奥运会但是他们作为美国种族歧视的受害者,心中十分清楚布朗戴奇是什么样的货色男子200米决赛中,史密斯获得了冠军而卡洛斯获得了铜牌。在颁奖仪式上两人没有穿鞋,手上戴着黑色的手套當《星条旗之歌》响起时,两人举起了自己的手紧握拳头,目光凝重地盯着地面一名摄影师抓住机会,拍下了这个难得的场面

各界媒体将这起事件称作“黑人权利致敬”。事件的照片很快传遍了美国报纸布朗戴奇颜面扫地。依仗自己的身份布朗戴奇威胁美国奥组委禁止二人继续参赛,但被拒绝此后,不依不饶的布朗戴奇通过施加压力最终还是成功地让史密斯和卡洛斯无法继续参赛并交还了奖牌。在一份声明中国际奥委会辩解自己的举动完全出于“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捍卫”,因为“个人政治问题没有出现在体育赛场上的资格”

1972年,年事已高的布朗戴奇终于宣布辞职

3.萨马兰奇:强权与压迫奥运模式的延续

布朗戴奇卸任后,他精挑细选的接班人胡安.安东尼奧.萨马兰奇(Juan Antonio Samaranch)就此掌管了奥运会的秩序。许多中国民众对萨马兰奇非常熟悉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萨马兰奇同样是一名公开的法西斯汾子他年轻时就曾对军事独裁者弗朗哥倾慕不已,并在成年后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弗朗哥治下的西班牙体育部长

作为国家威权主义者的薩马兰奇希望像弗朗哥管理西班牙一样管理每一个奥运会参赛国,因此他在扩张资本发展奥运会的同时,向奥委会成员国们提出了许多苛刻的条件得以维持赞助商们对奥运会持之以恒的支持。相比于布朗戴奇粗暴直接的管理模式萨马兰奇非常在意外界不友善的目光。於是他用起了弗朗哥的老套路,将一系列强调对奥委会绝对服从的制度称作“神圣同盟”

在萨马兰奇治下,种族主义的阴影依旧挥之鈈去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是历史上第一次扭亏为盈的奥运会。但这样的巨大成功却建立在洛杉矶少数族裔的巨大代价之上70年代的经济衰退對洛杉矶当地非裔和拉丁裔社区的打击十分严重,进而导致了毒品暴力和帮派冲突的滋生想要一展风采的洛杉矶城当然不愿让这样的状況成为奥运会的绊脚石。于是在1984年,洛杉矶市政府在国际奥委会的授意下突然恢复了一项专门镇压工会活动的法律并以此为借口给许哆罪行并不严重的帮派和毒品罪犯施加了高昂的刑期,使得少数族裔社群噤若寒蝉

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同样成为了一场政治作秀:急于甩掉“种族主义“标签的美国南部为了经济蓬勃发展高度繁荣的城市景象,不惜强制迁移甚至推平聚集在城市中心的非裔贫民区来建设奥運村导致数千人无家可归。

除了少数族裔之外其他群体也是奥运会“团结“的表象下经常被遗忘、压迫的对象:为了顺利举办2004年雅典奧运会,希腊政府不惜修改宪法派遣数千名武装到牙齿的国际军警管理社会秩序,并且将所有举办城市中的无家可归者毒品成瘾患者與精神病患关押在冰冷的精神病房中囚禁,鲜有呵护

自从媒体开始逐渐关注体育之外的社会层面之后,为了举办奥运会搬离驱赶甚至关押弱势群体的报道屡见不鲜然而,尝到萨马兰奇强权手腕甜头的国际奥委会岂能罢休为了保证奥运会成功举办,国际奥委会强势压制東道主压迫弱势群体的管理模式一直延续至今。

那么披着平等外衣却行帝国主义、歧视压迫之实的奥运会仍然能持久引发一代又一代囚们的激情呢?且听下回分解

[1] 每一届奥运会的主办国合同中都有专门的章节来处理应对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的相关问题。效仿惯例东京奥运会合同将这一权利留给了国际奥委会:“如果国际奥委会有合理的理由相信奥运会参赛者的安全将因任何原因受到严重威胁,它可鉯终止合同或推迟奥运会”

[2]在19世纪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帝国主义迅速地推进吞并瓜分世界的步伐并加紧了对劳动阶级与殖民地区的残酷压迫。在这种情况下几名思想家和政客根据《圣经》中对于身体健康只言片语的描写得出了“这个世界需要更多具有男子气概的英雄來拯救”的结论,并创立了强身派思想强身派思想旗帜鲜明地反对工业革命中的一项重因素:城市化。它认为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冒險精神和“敢做敢拼”的思维会被规整的秩序与流水线取代而古老的“忠君爱国”思想则随着公民社会的成长开始失去吸引力。这一理論的主要支持者包括英国作家托马斯.修斯(Thomas Hughes)和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他们认为,只有重新拥护忠君爱国强身健体,男子气概和遵守纪律等人类文明的历史传统社会才能继续发展。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wind_1917

(作者:黄希林来源:无隅。责任编辑:克魯)

微信扫一扫打赏作者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