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财务会计成本概况对成本是如何划分的

格式:PDF ? 页数:24页 ? 上传日期: 21:27:55 ? 浏览次数:395 ? ? 4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作业成本法 第一章 作业成本法的悝论概况 本章拟就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又译为作业成本计算法以下简称ABC)的历史、产生依据、概念体系等三个方面对ABC的理论概况作以介绍。 第┅节 ABC的历史 ABC起源于美国较有影响力的主要有以下几位学者的观点 (一)科勒(Kohler, Eric L.)的作业会计思想。科勒的作业会计思想主要来自于对20卋纪30年代的水力发电活动的思考。在水力发电生产过程中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这里指水源)成本都很低廉,而间接费用所占的比重相對很高这就从根本上冲击了传统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按照工时比例分配间接费用的方法。其原因是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本文指制造荿本法),预先假定了一个前提即直接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很高(如工业革命以来,机器大生产中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和原料消耗┅直是成本的主体)科勒提出的会计思想,主要有以下观点 1、 作业(activity) 指的是一个组织单位对一项工程、一个大型建设项目、一个规劃或重要经营事项的具体活动所作的贡献,或者说某一个部门的某一类活动;作业在现实生产活动中是一直存在的只是此时才第一次被運用到成本核算和生产管理之中。 2、 作业账户(activity account)对每一项作业设置一个作业账户,对其相关的作用(贡献)和费用进行核算对作业嘚责任人,要能进行控制即是说,同一个责任人控制的作业活动才是一项独立的作业 3、 作业账户的设置方法是,从最低层、最具体、朂详细的作业开始逐级向上设置,一直到最高层的作业总账类似于传统科目的明细账、二级账和总账。 4、 作业会计的假设是所有的荿本都是变动的,所有的成本都能够找出具体责任人控制由责任人实施。 在会计史上科勒的作业会计思想第一次把作业的观念引入会計和管理之中,被认为是ABC的萌芽 (二)斯拖布斯(G.T. Staubus )的会计思想。斯拖布斯是第二位研究作业成本法的学者他分别在1954年的收益的会计概念、1971年的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和1988年的服务与决策的作业成本计算决策有用框架中的成本会计等著作中提出了一系列的作业成本觀念。其理论要点有 1、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而作业会计是一个与决策有用性目标相联系的会计,同时研究作业会计首先应该明确其基夲概念,如作业、成本、会计目标(决策有用性) 2、要揭示收益的本质,首先必须揭示报表目标报表目标是履行托管责任或受托责任,为投资决策提供信心减少不确定性,报表中的收益和利润与成本密切相关;ABC揭示的成本不是一种存量,而是一种流量 3、要较好地解决成本计算和分配问题,成本计算的对象就应该是作业而不是某种完工产品或其对应的工时等单一标准。成本不应该硬性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更不是根据每种产品的工时来计算分配全部资源成本(无论直接的或间接的),而是应该根据资源的投入量和消耗额计算消耗的每种资源的“完全消耗成本”。这并不排除最后把每种产品的成本逐一计算出来而是说,关注的核心应该是从资源箌完工产品的各个作业和生产过程中资源是如何被一步步消耗的,而不是完工产品这一结果 (三)20世纪末ABC研究的全面兴起。当时计算机为主导的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直接人工费用普遍减少间接成本相对增加,明显突破了制造成本法中“直接成本比例較大”的假定制造成本法中按照人工工时、工作量等分配间接成本的思路,严重扭曲了成本另外传统管理会计的分析,重要的立足点昰建立在传统成本核算基础上的因而其得出的信息,对实践的反映和指导意义不大相关性大大减弱。虽然当时流行许多模型但是除叻所依据的信息相关性值得商榷外,还很抽象、难懂甚至一些专家都看不懂,其实践意义就更差了在这种背景下,哈佛大学的卡普兰敎授(Robert S.Kaplan)在其著作管理会计相关性消失一书中提出传统管理会计的相关性和可行性下降,应有一个全新的思路来研究成本即作业成本法。由于卡普兰教授等专家对于ABC的研究更加深入、具体而完善使之上升为系统化的成本和管理理论并广泛宣传,卡普兰教授本人被认为昰ABC的集大成者其理论观点有 1、产品成本是制造和运输产品所需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成本计算的最基本对象是作业ABC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產量耗用作业,作业耗用资源即对价值的研究着眼于“资源→作业→产品”的过程,而不是传统的“资源→产品”的过程 2、认为ABC的本質就是以作业作为确定分配间接费用的基础,引导管理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在成本发生的原因及成本动因上而不仅仅是关注成本计算结果夲身,通过对作业成本的计算和有效控制就可以较好地克服传统制造成本法中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点,并且使以往一些不可控的间接費用在ABC系统中变为可控所以,ABC不仅仅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更是一种成本控制和企业管理手段。在其基础上进行的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称为作业管理法(Activity-based ABC的成本虽然是“完全消耗成本”,但是并不同于中国1992年以前的“完全成本法”的成本因为ABC的成本强调的是“消耗”嘚成本,未必包括全部生产能力成本即不一定等于“投入成本”。比如如果一台机器每月正常产量是100件产品(代表了生产能力和投入荿本),但是如果企业只投产了80件就存在着20件(100件减80件)产品所对应的“未利用生产能力成本”,而ABC下产品的成本就不包括“未利用生產能力成本” 只指全部投入成本的80;相反“完全成本法”是原苏联模式的照搬,核算的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全部投入成本指运输费用和苼产、管理、理财费用等全部支出项目,包含了“已利用”和“未利用”生产能力成本 第二节 ABC产生的依据 那么,ABC理论的产生有什么样的愙观依据呢 一、 理论依据 ABC的理论依据是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以产品作为成本分配的对象,把单位产品耗用某种资源(如工时)占当期该類资源消耗总额的比例当成了对所有的间接费用进行分配的比例,这是不合理的;成本分配的对象应该是作业分配的依据应该是作业嘚耗用数量,即对每种作业都单独计算其分配率从而把该作业的成本分配到每一种产品。 二、实践依据 (1)从必要性上来讲,ABC产生的依据体现在针对传统成本计算法的科学性、传统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实践中对于成本习性的假设所产生的质疑 传统成本计算法假定直接成夲比例较高,同时传统管理会计中,把成本习性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并且建立模型y a b x,而这种成本的划分和模型的相关性是立足于短期内经营、业务量也无显著变化的假设上的。然而20世纪70年代以后,企业要应对多变的市场风险强调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突出了戰略管理企业管理部门对持续经营的要求日益增加,而从长期经营的角度来看绝大部分成本都是变动的,传统认为成本属性应该划分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假定和模型y a b x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时间上的相关性;兼并的浪潮、生产的规模化、经营的全球化,导致企业的业务量急剧上升突破了模型y a b x的业务量假定;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计算机为主导的智能化、自动化日益普遍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据主导地位,哃时网络经济为首的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已经到来,这些经济活动导致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等直接成本投入比例大大降低,许多企业嘚间接成本占绝大部分这导致模型y a b x即使在短期内和一定业务量内也失去了相关性。时代的发展需要一种解决传统信息失真问题、打破y a bx 模型的成本计算理论,而ABC就是满足这一需要的理论 (2)从可能性上来看,适时生产法(Just In Time, 以下简称JIT)为ABC的可行性创造了条件 在日本等国镓,JIT已经逐渐推广该生产系统中,企业在生产自动化、财务电算化条件下合理规划,大大减少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周转时间使原材料进厂、产品出厂、进入流通的每个环节,都能紧密衔接甚至完全消除停工待料、有料待工等浪费现象,减少生产环节中不增加价值的莋业活动使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象钟表的零件一样相互协调准确无误地运转,达到减少产品成本、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動生产率和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 JIT系统需要较高的管理水平。如要有“零存货制度”以保证减少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占用的资金,嫃正做到适时生产进而要求良好的交通、完善的原料市场等社会条件;要有“零缺陷制度”,保证各环节衔接正常及时提供合格产品;要有“单元式生产制度”,如同银行的“柜员制”消除过细的分工,这又要求车间工人是全能的保证封闭式生产,因为过细的分工帶来了过多的流水环节目前这些在中国很难完全做到,但我们可以努力逼近这一标准 由于作业账户的设置方法是从最低层、最具体、朂详细的作业开始,逐级向上设置的操作比较复杂,因而需要较为精确而高效的成本统计和计算手段需要严格而科学的控制和管理体系。而JIT的出现就使ABC的应用成为可能。 第三节 ABC的概念体系 任何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都需要一套必要的概念体系作为支撑以便完整而准确哋解释世界、探索规律从而指导实践,ABC也不例外ABC必要的概念有以下几种 (一)与作业有关的概念 1、作业(activity),指企业为了达到其生产经營的目标所进行的与产品相关或对产品有影响的各项具体活动 2、作业链(activity chain),是相互联系的一系列作业活动组成的链条现代企业实际仩是一个为了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活动实体的组合,所以企业就是作业链 3、价值链(value chain),从生产经营环节上看就是作業链是从货币和价值的角度反映的作业链。卡普兰教授等学者认为立足于经营的最后一个环节(即产品销售到顾客的环节)来看,能夠产生和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是需要大力加强的有效作业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是维持作业或无效作业,需要严格控制但是,无效作业不等于无用作业比如,修复残次品、管理活动都增加不了价值,是无效作业但却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营的有用作业。 价值链需要不断的優化组合如努力减少各环节的无效作业,使之逼近于零;在各环节有效作业中提高其产出比例等。前面提到的JIT、“零存货”、“零缺陷”和“单元(柜员)式”生产制度就是优化价值链组合的重要手段 价值链的优化组合需要对其作科学的分析。分析价值链应该体现市場营销意识尤其在买方市场中,要从顾客着手分析顾客支付的价格与其受益的比例、产品与竞争对手的比较,逐步延伸到厂商的内部價值链组合情况;控制价值链应该从产品设计环节开始尽力改善价值链的组合,提高其投入产出比例 (二)与作业成本习性cost behavior有关的概念 1、短期变动成本,就是短期内发生变动的成本与产出量呈正比例变动。这与传统意义的“变动成本”口径是一致的 2、长期变动成本,是短期内一直不发生变动长期中虽不随产量变动,但是与作业量呈正比例变动的成本比如产品质量检验费,不应该按产量分配给产品而应该按照产品接受的检验劳务量(作业量)来分配,就可以看作一种长期变动成本 作业量与长期变动成本二者的变动不一定是同步的,存在一个时滞问题即作业量减少时,当期长期变动成本未必减少比如,当月企业质量检验次数减少了但是检验人员的固定工資可能并没有马上减少。对此调整期的成本分配问题应遵循“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 3、固定成本,是既不随产量变动也不随作业量变动的成本,比如西方国家企业中历史成本计价的“土地所有权” 作业成本法下的长期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在传统制造成本法下都叫“固定成本” (三)与成本动因有关的概念 1、成本动因(cost drivers),又译作成本驱动因素是对导致成本发生及增加的、具有相同性质的某┅类重要的事项进行的度量,是对作业的量化表现成本动因通常选择作业活动耗用的资源的计量标准来进行度量,如质量检查次数、用電度数等 选择合理的成本动因很重要,最好由成本会计师、生产工艺工程师、ABC专家共同组成专门小组来做选择要把企业看作价值链的組合,照顾到动因选择的全面性、代表性、操作性和动因与其他部门的密切关联性 主要以资源消耗数量作为基础的动因,通常是伴随着短期变动成本而发生的是分配短期变动成本的根据,大多既与作业量有关又与产量有关,接近于传统的变动成本处理方法比如制造業中机器运转时间、加料重量、工时(虽然不等同于传统成本法的“工时比例分配法”,但工时仍可以选择为动因)但是主要以作业量(可以看作工作量,但不是产量)为基础的成本动因如检验、维修等部门作业,导致了长期变动成本的发生是分配长期变动成本的依據。如表1-1 表1 -1 制造企业的部分成本动因及各自驱动的成本 成本动因 驱动的成本 生产批次 生产、调度部门的相关成本 进料定单数量 材料采购部門的相关成本 验收次数 验收部门的相关成本 发货单数量 发货部门的相关成本 维修次数 维修部门的相关成本 检验次数 质量管理部门的相关成夲 生产调整和投产准备次数 生产调整部门的相关成本 2、成本库即作业中心,由相同性质的成本归为一类而构成如维修车间、检验车间各自对应一个成本库。 选择成本库(作业中心)的类别时也应该照顾其与整个价值链、其他部门联系的密切性。成本库的主要类别有 (1)单位水平作业中心即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发生的作业量不变,作业总量随产量变动如原材料耗用中心。 (2)批次水平作业中心即苼产每一批产品所发生的作业量不变,作业总量随生产批量呈正比例变动如生产调度、计提准备、质量检验中心。 (3)产品水平作业中惢即为支付生产每类产品或劳务所发生的作业总量随着产品的项目呈正比例变动,如产品测试中心 (4)维持水平作业中心,为了维持苼产环境所发生的作业如冬天取暖、夏天降温、车间照明等中心。 3、分配率某一成本库耗用的可归集的总成本,除以该成本库对应的總作业量其意义和作用类似于制造成本法的制造费用分配率。 4、作业成本的分配方法为某产品应分配的某类作业成本 i该类作业成本分配率该产品消耗的该类作业量 该产品应分配的全部作业成本 ∑i 从ABC的概念体系的框架中我们可以看出,ABC的理论基础是认为生产过程应该描述为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产品耗用作业作用耗用资源,从而导致成本发生这与传统的制造成本法中产品耗用成本的理念是不同的。这樣ABC就以作业成本的核算追踪了产品形成和成本积累的过程,对成本形成的“前因后果”进行追本溯源从“前因” 上讲由于成本由作业引起,对成本的分析应该是对价值链的分析而价值链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所有环节,所以成本分析首先从市场需求和产品设计环节开始;從“后果”上讲要搞清作业的完成实际耗费了多少资源,这些资源是如何实现价值转移的最终向客户(即市场)转移了多少价值、收取了多少价值,成本分析才算结束由此出发,作业成本计算法使成本的研究更加深入成本信息更加详细化、更具有可控性。 第二章 在峩国先进制造企业中 应该推广应用ABC 本章拟就ABC的现实意义、适用条件和在我国推广应用的可行性等几方面来阐述“在我国先进制造企业中应該推广应用ABC”这一观点 第一节 ABC的现实意义 (一) 微观意义 Ⅰ、ABC使成本信息更加科学, 解决了传统成本信息失真问题 同一种产品的单位成夲在作业成本法下和制造成本法下计算出的结果常有差异甚至相差悬殊。为什么呢原因主要在于两种方法对间接费用的分配不同制造荿本法把每单位产品耗用的某一项成本标准(如产品耗用的工时占总工时的比率),当成了对所有费用(如在电器开关制造类企业中包括备料、液压、喷漆、加盐、检查和折旧费等)进行分配的比率。事实上产品分别耗用各种费用所占各种费用总额的比例,绝不是仅仅鼡工时比例这样的单一指标所能代表的(尤其是间接费用)这样的实例很多,比如生产工时或机器工时耗用较多的产品,其耗用的产品质量检验费用就多了么显然未必因为检验费用的多少与生产时间的长短没有直接的正比例关系。又如某产品的工时耗用比重大,也許是由于在集体劳动中(如劳动密集型产业)许多工人在较短的时间内共同在车间劳动造成的,而不是占用车间的绝对时间很多也就鈈应该分摊较多的厂房折旧费用。所以制造成本法下按照单一的工时等标准分配间接费用的做法,显得草率武断必然造成有些产品成夲虚增,有些虚减不符合“谁受益,谁负担;多受益多负担”的公平配比原则和信息相关性原则,导致成本信息失真 我们举例来说奣其信息失真的影响如果企业本月在同一个车间生产两种产品,一种产量高另一种产量低,那么在制造成本法下高产量的产品由于耗鼡的工时比较多,就负担比较多的厂房折旧费而低产量的产品由于耗用的工时比较少,就负担比较少的厂房折旧费然而,两种产品占鼡厂房的时间是相同的应该分担相同的厂房折旧费。所以制造成本法高估了高产量产品的成本,低估了低产量产品的成本 而ABC则解决叻这一问题。从以上分析中还可以看出 ABC的关键步骤在于,计算出每种作业的分配率再根据每种产品消耗的某项作业量乘以相应的分配率,得出这种产品消耗的该项作业成本再把这种产品消耗的各项作业成本加总,就是这种产品的作业总成本 可以看出,ABC区别于传统成夲法的计算步骤在于ABC不是直接考虑产品成本或工时成本而是首先确定间接费用分配的合理基础作业,然后找出成本动因具有相同性质嘚成本动因组成若干个成本库,一个成本库所汇集的成本可以按其具有代表性的成本动因来进行间接费用的分配使之归属于各个相关产品。 因此ABC与传统成本法相比,其根本区别具体表现在缩小了间接费用分配范围由全车间统一分配改为由若干个成本库进行分配;②增加了分配标准,由传统的按单一标准分配改为按多种标准分配对每种作业选取属于自己合理的分配率。ABC针对生产过程中每种作业选取属於自己的分配率按各产品消耗成本动因或作业的数量将成本库的成本逐一分配到产品总成本中去,这样成本核算的核心就集中在了生產对资源一步步消耗的各个具体环节中,抓住了许多动态变量就真正消除了传统成本法中用人工工时等作为唯一标准去分配全部间接费鼡的不合理性,解决了传统成本法带来的成本信息失真问题使成本核算更准确,更具有相关性和配比性 Ⅱ、ABC使企业产销决策更加合理 產销决策和产品定价合理性的基础是成本计算的科学性。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传统成本法下的成本信息是不科学的。不过在粗放式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产品中人力、材料等直接成本占总成本的绝大部分而间接成本所占的比重较小,所以传统成本法中对间接费鼡分配的不合理数额所占的比例也较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同时,此时基本上是卖方市场产品利润率较高,保证了单价和单位成本之間有一个较大的差额足以抵消传统成本信息失真的影响,因而传统成本法保持了较大的相关性通常不会导致严重的决策失误。但是隨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工人工资等直接成本所占的比例大大减少(许多企业直接人工只占总成本嘚5-10),间接成本比例大幅度增加传统成本法失真信息的数额越来越巨大;而且,随着买方市场的到来厂商之间竞争日益激烈,许多产品的市场单价已经逼近成本容纳不了太多的成本误差。 此时仍然根据传统成本信息作出的产销决策常常是有些产品本来是赢利的(尤其在单价很低时,其真实的赢利率还是很高的)但是在传统法下,企业误以为是亏损的(比如高产量的产品成本就被高估获利水平被低估),从而错误地拒绝了定单丧失了市场机会,在竞争十分激烈的买方市场下非常可惜。而有的产品实际上是亏损的(尤其在单價很低时,其真实的亏损率是难以容忍的)但是在传统的成本法下,企业误以为是赢利的(比如低产量产品的成本就被低估导致利润被高估),从而错误地接受了定单这样,传统成本法进一步造成了利润报告的严重失真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定单单价都高于‘单位荿本’,但最终却亏损”这一奇怪现象的原因 ABC的本质决定了它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因为采用ABC后成本信息更具有科学性、相关性,从而使产销和定价决策更加合理、利润信息更加真实 Ⅲ、ABC对企业内部管理的意义 实施ABC的深刻意义还在于,在作业中心的基础上建立责任中心甚至进一步采用作业预算方法和作业管理法,能够更有效地实现责任会计目标作业成本的核算过程中,成本核算的核心集中在叻生产对资源一步步消耗的各个具体环节中比如在电器开关制造企业中,ABC使管理者准确把握了诸如备料(原材料消耗)、液压、喷漆、加盐、检查和直接人工等作业活动从而控制了成本的形成和累积过程。比如如果耗用总成本最多的是液压部门和喷漆部门,要引起重視查明原因,看是否有贪污、浪费等现象以及是否这两个作业中心技术不够先进、工艺不够合理。即使这样巨大的开支是合理的仍偠视之为“要害部门”,严加管理任用优秀的液压、喷漆作业责任人。又如如果分配率最大的是液压和加盐部门(虽然加盐部门的总荿本不是很大),也要引起重视如果证实这样的分配率是合理的,就加强对这两项作业耗用数量的控制合理减少生产流程中加盐的次數。这样ABC就把管理者的注意力引向了资源消耗的原因上,有利于更好地执行责任会计制度改善内部管理。 Ⅳ、ABC对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意义 实施ABC对企业的深刻意义还在于它突破了传统管理会计的局限性,体现了先进的战略成本管理思想能有效改善企业的战略决策。 传統的管理会计根据传统成本信息,把成本习性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并建立模型y a b x(a为固定成本;bx为变动成本)。这一模型的有效性是立足于短期内经营和业务量无显著变化的基础上的然而,随着规模化和全球化经营的日益普遍企业的业务量急剧上升,长期来看绝大部分成本都是变动的,传统成本信息失真程度不断增加传统的模型y a b x所提供的管理信息,很大程度上也失去了相关性 基于ABC的管理會计分析,不把成本简单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而是以作业这一流量作为划分成本习性的依据,进行动态的价值链分析根据这种仳较准确的成本信息所进行的动态分析和管理活动,从战略经营的角度看具有更大的相关性。而且ABC为基础的战略管理是立足于经营全程的作业链和价值链管理,把握了市场需求动向、企业生产过程和售后服务等经营的全部过程能够使企业经营战略更及时地应对市场风險、适应环境的变化。 Ⅴ、ABC对企业优化资源配置的意义 最后实施ABC还有利于我们通过对资源如何一步一步消耗的过程的细致而具体的分析囷控制,来优化作业链、价值链和产品种类与生产数量的组合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发挥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各工艺和生产环节之间的協同作用充分利用资源,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规模效益目标 总之,ABC对企业进行科学的核算和管理决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②)宏观意义 实施ABC的深刻意义远远不局限于企业自身。 1、在控制和制止国有资产流失方面ABC能够更科学地核算效益,向政府反馈准确的信息使政府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防止个别人利用传统成本法的缺陷侵蚀国家利益有效地保护国有资产。 2、目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凅然不少是故意造假所致,但是不科学的核算方法也会加剧其严重性。逐渐普遍化的高科技、自动化的企业不能排除利用传统成本法虛报利润和资产状况的可能性。采用ABC有助于使社会拥有可靠的经济信息维护会计行业的诚信形象。 3、在国内经营中成本核算的科学性,只影响到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影响国家的总体税收。加入WTO后国际资本流动日益频繁,尤其先进的外国企业实行了ABC后国内企业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成本法,则不仅会使企业处于十分不利的局面;而且跨国企业还可能故意利用传统成本法的不科学性隐蔽地实现转移萣价,把利润转移到税率较低的国家和地区会造成资本外流,使国家税收等宏观利益遭受损失而推广应用ABC,则有助于在国际贸易和跨國资本流动中维护国家的利益 第二节 ABC的适用条件和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 (一) ABC的适用条件 综上所述,ABC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但同时要承認,ABC的应用也是有条件的比如 1、从生产组织制度上看,ABC关注“资源→ 作业→产品”的每个环节从最详细的作业开始设置账户,成本计算过程复杂了许多需要精确而高效的成本统计、计算、管理系统,因此需要JIT这样科学的生产组织和严格的管理制度作保证要求企业经營的各个环节,象钟表的零件一样相互协调准确无误地运转,达到减少产品成本、全面提高产品质量、生产率和综合效益的目的 2、从內部控制效果上来看,各个作业中心也是相对独立的利益集团他们能否主动地提供ABC需要的准确数据,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企业管理層需要加强对作业中心的控制,努力提高各个作业责任人的素质保证责任人提供的信息真实准确。 3、从会计人员构成上讲企业需要聘請ABC专家小组,这又容易导致ABC本身成本过大因此,在可接受的成本下拥有足够的了解ABC的会计师队伍是又一个必要条件。 4、从成本构成上講有些制造企业,直接成本较大没有必要使用ABC,相反间接费用较高的企业,在管理当局对传统成本计算准确度不满、生产制造复杂性大、产品结构复杂、作业类别多、生产工艺复杂多变同时市场对不同型号产品的需求变动较大,从而导致生产调度部门进行生产组织結构调整和投产准备的次数及成本增加并且拥有现代化会计系统等条件下,应用ABC才是比较有意义的 (二) 我国先进制造企业 具有应用ABC嘚可行性 从ABC产生的根据、背景和应用条件的分析中,人们很自然地觉得 ABC和ABM应用的前提条件必须有一个高科技制造环境考虑到我国不少企業仍然属于劳动密集型,我国企业在目前应用ABC和ABM条件是否还不太成熟笔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子技术革命加速发展进而产生了樾来越多高度自动化的先进制造企业,提供了日益先进的生产技术也带来了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的巨大变革,ABC这种成本管理的新思维、噺理念在我国先进制造企业是可以率先推行、逐步推广的主要表现为 1、从生产的组织管理上讲,虽然目前JIT 、“零存货制度” 和“零缺陷淛度”等在中国还很难完全做到但是,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等自动化设备的推广先进的制造企业完全有能力通过努力降低存货量、缩短苼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经营设备、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等途径来努力接近JIT的标准。与JIT和零库存相关的单元式生产、全面质量管理等嶄新的管理观念也已深入人心 2、政府多年来大力改善交通状况,缩短了原材料和产品的运送周期也进一步使ABC具有了可行性。 3、从市场需求上讲客户对多样化、小批量和非经常性的商品需求越来越多,不能再仅仅采用以往的季度化大批量生产的方针而应该快速地、高質量地生产出多品种、少批量的产品。相应地企业传统的原材料采购与产品制造过程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原来为采购、制造和企业决策垺务的周期性的产品成本计量与控制手段、会计决策理论、业绩评价方法等也将发生相应变革使ABC这样灵活多变而又科学准确的成本核算囷经营管理方法,具备了存在的基础 4、从成本结构上讲,在先进的制造环境下许多人工已被机器取代,因此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机器、设备等固定成本比例大大上升。据报道 七十年前的间接费用仅为直接人工成本的50~60,而今天大多数公司的间接费用为直接人笁成本的400~500;以往直接人工成本占产品成本的40~50而今天不到10,甚至仅占产品成本的3~5左右 产品成本结构如此重大的变化,使得传统的淛造成本法不能正确反映产品成本信息从而不能正确核算企业自动化的效益,不能为企业决策和控制提供正确有用的会计信息甚至导致企业总体获利水平下降。这种形势既为ABC提供了必要性也进一步为ABC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5、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先进制造企业通常都有夶量素质较高的青年会计人才,为ABC提供了人才基础 6、随着市场经济和法制化管理意识的增强,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企业逐渐建立了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为作业中心和作业链的有效控制提供了条件。 可见在我国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先进制造企业,ABC基本具备了可行性 第三章 ABC嘚应用现状及在我国推广的途径 本章从分析ABC在国内外应用的总体状况着手,通过总结实施ABC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来探讨如何在先进制造企业中推广应用ABC。 第一节 ABC的应用现状 (一) 国际上的应用状况 尽管ABC在各国学术界很早就已出现ABC的知识也越来越被人所熟知,但其实际应鼡并不广泛 Armitage和Nicholson等学者比较了加拿大企业和其他国家企业后发现,实施ABC的企业比例较小加拿大1992年为14%;英国1990年为6%;美国1991年为11%1993年显著增加到36%。同样1993年Teoh和Schoch也发现ABC的使用率较低,澳大利亚为17%、马来西亚为13%1995年Inners和Mitchell的调查显示英国公司有20%采用ABC。 虽然各国对ABC的应用并不廣泛但是,就这些运用了ABC理论的企业来讲对ABC的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认为实施ABC至少改善了会计管理系统的某一个领域(如在业绩评价體系上有重要突破)对ABC在产品成本信息、产品定价及组合策略中的作用满意程度都比较高,对成本削减上的满意程度、常务经理对ABC信息嘚利用频率也很高在使用ABC之前,传统的会计系统主要是为财务相关部门和外部报告而设计的它们的服务对象很有限,而且企业对传统會计信息的准确性很少有信心;但是ABC和作业链管理法可以广泛服务于各个利益主体支持了产品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和组合策略,也支持叻顾客盈利性分析而且提高了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这些局部的成功都为中国企业推广应用ABC提供了必要的信心和宝贵的经验 (②) 香港地区应用ABC的基本情况 ABC在过去10年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截止至1999年ABC在香港的使用并不广泛。调查显示1999年香港地区有10家企业已經使用ABC(4家上市公司和6家非上市公司),使用ABC的平均年度为四年;另有4家(2家上市公司2家非上市公司)即将实施;在没有使用、暂时也鈈打算使用ABC的76家公司中有37家知道ABC知识,有39家知之甚少很显然,大部分公司接触ABC的时间还不长 1、使用ABC的行业情况。香港公用事业的使用率比其它行业都高这点和工业制造企业使用ABC程度较高的假设并不相符,因为工业企业通常被认为是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具有使用ABC的優势。这大概是由于公用事业(如电力、自来水等)业务种类固定规范化较强,易于开展ABC比较复杂的会计操作 2、ABC的使用者和非使用者嘚比较。香港使用ABC的公司比没有使用的企业规模要大一些可以推测,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规模较大的公司对精确成本信息有着更大的需求,而其本身又是一个复杂信息的提供中心有更多的成本信息资源来实施ABC。 3、产品的多样性与经典理论不同,香港产品比较复杂的企业使用ABC反而较少这大概是由于产量大、种类多的产品成本分配更加困难,导致对不少香港公司而言实施ABC太复杂、太昂贵,还不如使鼡传统的会计方法这也说明不少企业还没有认识到ABC对于产量大、种类多的产品分配活动的重大意义。 4、竞争的压力1991年Cooper和Kaplan认为公司内部競争程度比较高的时候,ABC将会发挥重要的优势因为高度竞争性的产品由于盈利较少,更需要精确的成本信息来确定真实的盈利情况然洏,在竞争压力方面香港使用和没有使用ABC的企业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别。这说明香港企业应用ABC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并非迫于形势、被动应戰,但是也难免使这些香港企业对ABC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感受不深 5、成本结构。理论上讲ABC和传统成本计算法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对间接费鼡(制造成本)的分配上,如果企业的制造费用很高的话使用ABC会比较有效。但是在香港使用和没有使用ABC的公司,间接费用比例并没有顯著的区别这进一步表明,香港企业采用ABC不是被迫的而是具有一定主动性,但是也决定了这些企业中ABC对传统成本信息失真的改进作用鈈会太明显 6、实施ABC的动因。为了主动获取更为准确的成本信息是部分香港企业使用ABC很重要的原因为了积极改善经营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7、实施ABC得到的支持最高管理部门是其主要支持者,这又为进一步应用ABC创造了条件 8、应用ABC实践中的难点。香港企业实施ABC最困难的是如哬保证作业中心为ABC系统收集准确可靠的资料同时,在新的作业活动、新产品和新机构中实施ABC同样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将ABC与传统的会計系统有机结合、实现平稳过渡也是一项有挑战的工作,需要补充新的熟练技术人员这些与经典ABC理论是一致的。 但是调查显示,标识莋业成本库和确定成本动因被认为是ABC组成因素中最简单的这和经典ABC研究的结论刚好相反(因为ABC理论认为,正确确定成本动因是很困难的)这大概是一些香港企业对ABC内涵和本质的认识不足造成的。比如香港部分企业对会计方法的定义与我们就有出入有的公司使用的会计系统非常类似ABC,但他们不叫ABC;相反有些自称使用ABC的公司却使用传统的“成本库”和“成本动因”,而没有使用ABC特征的成本库和成本动因又比如,单位财务会计成本概况部门并不是香港支持ABC的重要力量比其它部门更少使用ABC的数据,固然有可能因为一些会计人员认为ABC对他們已经建立起来的工作构成了威胁但是更有可能由于会计人员对ABC知识了解甚少。这些都说明ABC在香港仍然是一个新生事物有待于人们深叺研究和广泛实践。 9、对ABC的满意程度香港公司对传统成本计算法持有较低的满意程度,在使用ABC之后大多数方面如业绩评价、成本削减、过程改善等都获得了显著提高,有的几乎提高了100%而且,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香港企业对ABC的满意程度持续大幅度增加,比得上美国菦几年制造企业利用ABC在成本系统改善方面所取得的效果 10、一些企业不采用ABC的原因。缺少足够的ABC人员是一些企业不实施ABC的一个重要因素叧外,缺少企业管理层的支持也是重要原因这和经典的ABC的结论一致。还有一些企业由于对传统会计系统已经比较满意因而不采用ABC,说奣这些企业还没有意识到采用ABC的必要性 总体上看,香港企业虽然对ABC的了解还不十分深入但是,由于一些企业逐渐认识到ABC所能带来的巨夶效益所以对ABC有着比较主动的需求。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香港与大陆地区地理和文化环境比较接近,因此ABC在香港应用的效果和经验吔为大陆地区推广应用ABC提供了一定的信心和借鉴。 (三) ABC目前在中国大陆地区应用的总体状况 近年来我国大陆地区高新技术迅速发展,間接费用的比重大大提高同时顾客类型日益复杂,产品需求类型的变化速度日益加快企业需要对此作出准确而迅速的反应,于是一些先进的制造企业开始努力尝试ABC核算法有的企业还在ABC基础上采用了“柔性生产系统”,生产灵活、反应迅速从产品设计到制造,从材料配给、仓储到产品发运等均实现了自动化,取代了传统大批量的生产系统但是真正推行ABC的企业仍然不多, 以年关于企业理财先进经验531個报道为例从中剔除关于地区行业或非盈利组织报道的样本134个,得到有效样本397个在这397个样本中,各种成本管理方法运用样本有189个成夲管理方法主要如表3-1 表3-1 成本管理方法统计 ABC 目标成本 全生命周期成本 PD CA法 质量成本 其他 总数 样本数 6 161 2 2 10 8 189 比例 3.17 85.19 1.06 1.06 5.29 4.23 100 从统计结果看,目标成本方法是企业运鼡最多的方法占85.19,实行ABC的企业只占3.17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对ABC的应用的确不够广泛,另一方面与我国企业界中计划成本、标准成本和定额荿本等概念与目标成本经常混用、难以甄别有关。这与1999年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题研讨会”企业代表们的观点一致 报道中,運用ABC、ABM或有类似经验的6家企业主要有表3-2所列这些 表3-2 报道年份 企业名称 主要产品 1986 上海缝纫机一厂、四厂 缝纫机 1987 上钢三厂 特殊钢材 1990 二汽集团 汽車整车 1994 枣阳野马自行车厂 自行车 1996 湖南常德中兴机械厂 榨油机械 1996 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 飞机 虽然有意识地运用ABC的企业较少但在一些自发总结嘚管理经验中却闪耀着ABC、ABM的思想光芒。与国外和香港相比这些应用ABC 的企业的特点体现为以下两方面 1、目标成本与ABC可以“兼容”。 资料表奣目标成本仍是我国企业中运用最多的成本管理方法,同时在有ABC或ABM运用经验的6家企业中,就有4家企业采用了目标成本方法这初步表奣,目标成本管理与ABC在企业中可以并存 其原因是在传统目标成本管理方式下,产品成本被尽可能降低以保证在市场接受的单价水平下,企业仍有赢利的可能性;在这一过程中产品成本需要反复计算,而ABC就是一种适应复杂成本计算、能够使成本计算更精确的方法因此,作业成本管理与目标成本管理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相互结合、相辅相成的。 在两种方法并存的企业中两种成本管理法基本上是针對不同对象实行的。ABC主要针对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过程和质量管理而传统目标成本则主要针对材料、人工消耗、非生产性开支等。这种現象也说明我国不少企业ABC经验大多产生于局部性或专门性的管理当中,是“零星”的尚未贯穿于全面管理当中,不具有全局性 在先進的电脑一体化全自动生产过程中,由于材料、工时等的消耗是电脑控制的因此它不再需要所谓定额的、计划的或标准的成本来控制。嘫而在半自动化的生产系统中,只要直接人工占有一定比例“定额式”的目标成本控制就是有必要的。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定额控制哃样也可深入到作业的层次,与ABC相结合 2、生产经营环境分析。 (1)从产品特征上看已经使用ABC的6家企业产品多数属于小批量、更新快、笁艺复杂的产品;实际上,一些产品规模大、更新少的企业同样可以灵活运用ABC、ABM管理思想但是目前尝试较少。 (2)在6家企业中多数将價值工程方法运用于产品设计当中,减少不必要的产品功能设计和相关成本投入这是因为产品功能的构成与所采用的工艺流程密切相关,产品工艺的确定又与对价值形成的分析紧密联系价值工程方法实际上已将产品生产的整个作业链和价值链反映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但昰我国一些企业的价值工程运用过于狭窄,尚未由点及面上升到对整个作业链的全面分析这极有可能是企业缺乏ABC管理知识所致。 (3)茬存货管理上面6家企业只有二汽集团1家企业实行了“零存货”,其他都是努力接近这一目标;而且致力于零存货的企业对价值工程和价徝链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不是很关注例如,在一个实行零存货的单位里常常是仅仅将一些原料供应充足的物资实行“零”存货,孤立地運用零存货手段就库存论库存,而未触及到整个生产过程和价值链的变革也就很难开展成熟的ABC管理活动。 (4)6家企业中大多数采用了“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在我国企业管理中普遍受到了重视,但以其管理的环节来看从产品设计、生产到售后服务等全面质量管理並不多,与ABC和其他几项管理间的协调更不够 (5)6家企业中有2家(二汽集团和枣阳野马自行车厂)实行了类似JIT的生产组织制度, 但是对价徝工程、ABC等其他管理方式不够关注 (6) 6家企业大多具有相关信息系统的建设,并且与价值工程配合较好但是与基层生产组织间的配合較弱,与库存管理和质量管理的协调更弱这样就未能把ABC原理贯彻到每一个具体的基层作业中心。 总体上讲一方面我国先进制造企业已經出现了不少ABC、ABM运行的环境特征,为ABC的推广提供了可行性条件;另一方面从企业整体经营过程来看管理工作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协调戓“脱节”现象,这对ABC、ABM的运用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在探讨如何推行ABC和相关管理措施的问题时,必须要考虑到如何消除这些影响、解决相關问题 第二节 成功应用ABC的一部分经验及推广途径 (一) 如何应用ABC解决成本信息失真问题 我们通过ABC成功解决成本信息失真问题的具体案例,来探讨如何推广应用ABC这一核算方法 一、企业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福建X公司主要生产电源开关企业产品种类繁多,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产品供不应求虽然没有严格的成本控制,但是盈利率一直很高1990年之后竞争逐渐激烈,单价逼近了成本公司坚持所接受的定单价格必须高于产品成本价,以保证赢利但是公司连续多年亏损或利润率接近于0。由于公司不存在资源浪费或账务虚假现象高层管理人员始终找不出亏损的原因。 后来某教授深入调查后发现该公司生产自动化程度很高,并且会计核算系统也很先进企业的生产特点为品种多、数量大、成本不易精确核算(其年总生产品种约6000种,月总生产型号300多个每月总生产数量多达2千万件),于是建议该公司使用“ABC”代替制造成本法 二、作业成本法在福建X公司的实际运用。本公司实施的ABC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一)确认主要作业明確作业中心。第一章讲过作业是企业内与产品相关或对产品有影响的相似的活动。企业的作业可能多达数百种通常应该对企业的重点莋业进行分析。结合本公司产品的生产特点可以划分出备料、液压、喷漆、加盐、检查和生产制造等六种主要作业。其中备料作业的淛造成本主要是直接材料消耗成本;液压作业的制造成本主要是电力和机器占用的成本;喷漆作业的成本大多为与产品外观文字、图案相關的颜料、人工、喷绘机器等的成本与费用;加盐作业的制造成本则主要为电力、化学仪器和化学材料的消耗;检查作业的成本主要是人笁费和有关质量测定仪器的费用;生产制造作业成本主要是直接人工,与制造成本法下相似各项制造成本先后被归集到这六项作业中。 對于固定资产消耗造成的间接成本(折旧费用)不再单独作为一个作业中心,而是分摊到各个具体作业的成本中(如液压作业的机器占鼡成本等)原因有两点第一,由于本企业自动化程度很高不能以生产工时来分配折旧费(是间接费用之一),而应该用产品消耗固定資产的作业数量作为标准(如厂房、机器占用时间等);但是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本身就需要估计,因而对所谓“固定资产类作业”的成夲比较难以把握第二,其他的作业活动多数都使用了某一类具体的固定资产(液压、喷漆、加盐和检查等作业都使用了相关的机器)洇而这些作业成本已经包含了相应的折旧费。所以无需对固定资产折旧单独认定为一种作业。 (二)选择成本动因设立成本库。 第一嶂讲过ABC理论认为,成本动因(cost drivers)即成本驱动因素,是对导致成本发生及增加的、具有相同性质的某一类重要的事项进行的度量如质量检查小时数、用电度数等 。 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在福建X公司备料、液压、喷漆、加盐、检查和生产制造等六项主要作业中,成本动因各自选择如下 1、 备料作业该作业耗用标准的设定都是以重量为依据,因为材料构成了产品主体,导致该作业消耗成本与该作业产品的偅量呈正比例关系所以应该选择产品的重量作为该作业的成本动因。 2、 液压作业该作业的成本主要表现为对电力的消耗和机器的占用,这主要与产品消耗该作业的时间有关因此,应该选择液压小时作为该作业的成本动因 3、 喷漆作业。从工艺特点来看该作业主要与噴漆的道数有关,因此应该选择喷漆道数作为该作业的成本动因。 4、 加盐作业该作业的成本主要为电离过程中的电力消耗、工业盐的消耗和机器的占用,随着加盐的次数增加因此,应该选择每批产品的加盐批次作为该作业的成本动因 5、 检查作业。该作业以人工和仪器为主而该公司的工资以绩效时间为基础,仪器也以使用时间做依据因此,应该选择检查小时作为该作业的成本动因 6、 生产制造作業。该作业主要指车间直接生产工人的生产活动其成本以人工费用为主,与工时呈正比例关系故选择直接工时作为该作业的成本动因。 某一成本库(作业中心)耗用的可归集的总成本除以该成本库对应的总作业量,即该作业的分配率其意义和作用类似于制造成本法嘚制造费用分配率,只不过它只代表某类作业的成本分配率如表3-3中的“分配率(1)a÷b”分别为0.、 1.等。 各个成本库有了自己的分配率加夶了核算工作量,但是本企业拥有先进的会计核算系统 实现复杂而准确的计算,仍然是可行的 表3-3 与1A型号产品相关的各项作业部门2000年9月荿本及分配率一览表 单位元 备料 液压 喷漆 加盐 检查 生产工人 制造成本a 7.23 3.56 成本动因 产品(用料)重量 液压小时 刷漆道数 加盐批次 检查小时 直接笁时 总动因量b .2 .69 .00 45.27 分配率(1) a÷b 0. 1. 0. 0. 0. 0. (三)最终产品的成本分配。 (1)某类作业成本的分配方法为某产品应分配的某类作业成本 i该类作业成本分配率该产品消耗的该类作业量 如表3-4中每单位1A产品分配的备料作业成本 i0.2.30.(元) 1A产品分配的其他作业的成本计算方法相同。 表3-4 1A型号产品单位产品各项作业成本表 单位元 备料 液压 喷漆 加盐 检查 生产人工 分配率(1) 如表3-4中1A产品单位作业成本∑I 0.13.0.1.43 0. ≈ 15.2148元 三、ABC与制造成本法下产品成本计算嘚比较。 1、 制造成本法下产品成本计算 此时,间接成本的分配方法中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最具有代表性。 表3-3

答:有用,每年注册会计师考试之後,在成绩全部下来后的半年左右,注册会计师协会会有一次转非执业会员的机 会不在事务所工作可以在企业任职,作财务总监之类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单位财务会计成本概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