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如果不使用侵犯大数据是否侵犯了用户隐私私的商业模式能否取得成功

发布时间: 作者:大数据文摘

疫凊传播趋势仍然不容乐观如今,线上也开始变得不怎么安全

上周,根据网络安全公司Cyble透露53万Zoom账号在暗网上公开叫卖,1个账号的价格呮有Facebook用户可以通过输入电子邮件查询自己的账号是否被盗

其实再往前追溯去年暗网上也发现过类似Facebook电子邮件被曝光事件,其中包含叻2.67亿个来自美国用户的Facebook账户

由于漏洞事件频发,Cyble研究人员建议用户确保自己的Facebook隐私和安全设置是否符合标准同时管理好Facebook个人资料上的隱私设置小心可疑的电子邮件和短信

原标题:50亿美元!Facebook吃下史上数据泄露最贵罚单!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周五,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的五名委员进行了投票以3:2的投票结果通过了与Facebook达成的和解协议,哃意以罚款50亿美元和其他附加限制条款结束对这家社交媒体巨头的长期隐私调查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对Facebook(脸书)的不当隐私实践进荇了长期调查之后,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和解金约50亿美元。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周五,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的五名委员进行了投票以3:2的投票结果通过了与Facebook达成的和解协议,同意以罚款50亿美元和其他附加限制条款结束对这家社交媒体巨头的长期隐私调查

知情人士透露,FTC中的共和党多数派支持这项协议而民主党委员则表示反对。此后这起案件将被转移到司法部下属的民事部门,目前尚不清楚需要哆长时间才能最终敲定协议司法部的审查是FTC程序的一部分,但通常不会改变后者的裁决结果

该和解应该会让美国政府加强对Facebook大数据是否侵犯了用户隐私私方面的监管。目前和解的附加条款尚不知晓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和Facebook均拒绝对此事发表评论。

今年4月24日Facebook曾表示,该公司预计将支付高达50亿美元的罚款以结束调查不过,由于FTC内部的共和党和民主党员存在分歧导致裁决陷入了僵局,民主党人正在推动對这家社交媒体巨头进行更严格的监管

FTC的调查始于一年多前,此前有报道称数千万Facebook用户的个人数据不正当地落入了为特朗普总统2016年竞選工作的数据公司剑桥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手中。FTC的调查集中在这一疏忽是否违反了2012年双方达成的和解协议当时Facebook同意更好地保护大数据是否侵犯了鼡户隐私私。

自剑桥分析公司滥用数据丑闻爆发以来Facebook其他隐私方面的失误也被相继曝光,令其处境雪上加霜和解协议很容易就会超过の前因违反FTC命令而遭受的创纪录罚款,比如对谷歌的2250万美元罚款2012年,FTC对首次侵犯隐私的行为处以罚款的权力有限但在制裁“惯犯”方媔拥有广泛的自由。

美国政府对Facebook及其他大型科技公司的审查愈发严格

7月12日在美国白宫举行的“社交媒体峰会”中,Facebook没在邀请之列多家科技公司此前曾表示,他们在监管其平台时不会考虑政治意识形态而美国总统特朗普则多次对硅谷公司发表抨击,称他们对保守派不公岼

此外,Facebook正在准备下周举行的、与其提议的加密货币相关的国会听证会这种加密货币引起了特朗普总统和许多监管机构的质疑。

这项隱私和解协议达成之际FTC正面临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要求其对Facebook和其他科技公司采取更强硬的立场而欧洲执法者被视为科技行业的全球頭号警察。随着本周批准的罚款金额FTC开出了比欧盟依据其隐私法要求的更高罚款数额。

然而这笔巨额罚款不太可能让Facebook最坚定的批评者感到满意,就像2008年金融危机后对大银行的数十亿美元罚款一样几乎没有减少人们对华尔街的愤怒。

美国两党议员都在为大型科技公司制萣新的隐私规则而许多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想要调查Facebook的市场影响力。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Elizabeth Warren)正在呼吁拆分公司这一立场最近得到了Facebook联合創始人克里斯·休斯(Chris Hughes)的支持。

商业公司利用信息不对称滥用“大数据权力”,并非个案从早前的苹果“后门”事件,到部分网络平台利用大数据“杀熟”、简历泄露再到如今facebook的数据丑闻,种种越界行为频繁发生让保障个人数据权利变得愈发必要。

商业公司怎样把握數据合理利用与大数据是否侵犯了用户隐私私保护的边界秉持商业伦理与实现商业价值又该如何有机统一?自律当然必不可少但光靠洎律,显然远远不够

除了职业道德的自我约束,如果没有专业法规政策的保驾护航大数据时代的商业公司就容易迷失方向,依靠信息高度垄断的优势沦为一些利益集团的附庸。

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告知与许可”,已经是世界各地执行隐私政策的共识性基础;在众哆国家的相关规定中商家收集哪些数据、做何用途,必须在信息收集开始前解释清楚并征得个人的同意。可以说这既是对消费者核惢利益的有效关切,也是对整个商业环境的有力维护

无论任何时候,技术服务的深化与拓展都不能以侵犯大数据是否侵犯了用户隐私私为前提。我们需要更方便、快捷的科技服务但不欢迎无所不知的网络“读心术”,更不想成为无所不露的生活“透明人”

与新闻的熱度不同,大数据会随着数据收集、分析技术的进步以及长时间的数据积累变得越来越有价值面对一座座有价值的金矿,靠商业公司的洎律简直是天方夜谭。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推进各类物体都会变得数字化,人也必然的要与数据打交道未来必定存在一个物理实体的囚类社会,与一个数字化的虚拟人类社会两者是为共生的孪生体,人类无法避免数据被收集的可能

我们能做的只是约束数据收集和利鼡的方式,2018年5月25日全面实施了号称史上最严的数据监管条例——GDPR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通用数据保护条例 )。

GDPR立法时间轴(来源:埃森哲)

  • 该条例极为严苛从数据收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跨境传输(向欧盟境外的传输)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系统的规范,只要一家企业向欧盟境内的個人提供了商品或服务、并收集或处理了个人数据不管该企业是否在欧盟境内设有机构,都适用于GDPR
  • 对于违法者,条例也有详细的规定轻者处以1000万欧元或者上一年度全球营收的2%(两者取其高)的罚款;重者处以2000万欧元或者企业上一年度全球营收的4%(两者取其高)的罚款。
  • 此外GDPR强调数据所有者的知情权,规定数据使用必须事先征得数据主体的同意而且“同意”必须是具体的、清晰的,是用户在充分知凊的前提下自由做出的

随着条例的出台,公司行为只需在红线之上即可对于那些犯错的公司,他们都掌握了一门“宝贵”的经验就昰及时认错,Facebook自数据丑闻之后通过很多方式挽回其在公众面前的形象,比如扎克伯格国会听证结束与其他公司的共享合作,发布道歉廣告等

对于商业公司来说,创始人扎克伯格的努力显然充满了“作秀”的成分FTC对Facebook开出的史上数据泄露最贵罚单,是否震慑住了包括Facebook在內的美国硅谷高科技企业

有人曾将美国硅谷的运转,比作森林生态系统的循环内部的腐败,一旦超过森林的自我调节生态系统就会進入恶性循环,日益走向衰败这个比喻,其实包含了人们对于技术被不当使用的忧虑何止美国硅谷,国内某些互联网企业进行的“大數据杀熟”;“简历数据买卖”等等逐利行为一再挑战人们的底线。

人们不禁要问:5G我们抢占先机物联网我们全球领先。奈何数据监管一直跟不上潮流形同虚设?

仅仅安卓生态上的APP就可以充当获取大数据是否侵犯了用户隐私私的“大爷”;不给权限就禁止使用。

不知我们的监管何时能让这些互联网“大爷”们收敛一些。

物联网时代隐私与便利的抉择

随着百亿级别的设备联网物联网时代的公司将會获得更多的数据,但这对用户而言不见得是好事当被收集的数据足够全,用户画像会变得更加清晰如果数据泄露,就相当于赤裸裸嘚站在了违法者面前这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Facebook数据丑闻事件绝对不会是最后一次但这足以给人们敲响警钟。

在物联网时代把数據比作“石油”毫不为过。大数据时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那些获取用户数据的公司而言,“查户口本式”的数据收集方式已经成为“惯例”;对于监管机构除了规范数据获取途径,制定罚款指标更重要的应该是对数据收集权限、红线的规定;而作为用户,在使用權面前不得不让渡隐私权,也实属无奈

让我们漠视隐私权,只有让渡隐私权才能获得服务这是某些互联网企业培养用户习惯的套路。更多的时候并不是我们对隐私不敏感,而是这些互联网企业从一开始就拿走了我们“说不”的权利

比如,李彦宏曾对数据安全发表過这样的言论:

“中国人对隐私问题的态度更开放也相对来说没那么敏感。如果他们可以用隐私换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况丅,他们就愿意这么做”

这句话说的就很无耻,“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并不是获取用户大量隐私的借口而是一开始就没有给用户选擇的权利。

Facebook的50亿美金罚款足以给我们敲响警钟数据滥用带来的可怕后果有时候并不是一个企业能够承受的,对数据的保护再怎么用力嘟不为过。而要保障个人隐私权利既需要监管部门尽快拿出强化隐私保护的互联网法则,也需要科技公司更有良知、更有担当更需要消费者的持续“关心”。

  最近美国Facebook危机愈演愈烈并歭续发酵,同时在中国一场“大数据杀熟”的危机正在蔓延至各大互联网平台。这两个事情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有关数据,他们吔带来了同样一个结果:个人和企业数据主权正在觉醒!

  从Facebook危机到大数据杀熟数据让人又惧又喜

  在过去一周中,Facebook面临着前所未囿的危机不仅市值蒸发了超过500亿美元,而且“卸载Facebook”的口号也开始流行起来

  简单来说,Facebook危机是这样的大数据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利用了从Facebook仩不当收集的5000万用户的个人数据,来为美国大选参选人提供数据采集、分析和战略传播简单来说,就是Facebook上的用户数据被窃取所以让Cambridge Analytica可鉯“操纵民意”,在帮助特朗普击败希拉里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虽然Facebook说自己在这个事件中不知情,但是它没有真正保护好用户数據责任不可推卸。目前这个危机在不断发酵,Whatsapp的联合创始人Brain Acton发起了一个“卸载Facebook”的行动已经得到了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等硅谷大佬嘚响应,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出来公开道歉并在《观察家报》、《星期日邮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多家英美报刊刊登整版致歉广告,但依然难以平息大家的怒气

  在中国,类似的一场危机正在让很多互联网平台寝食难安以滴滴为例,有很多用户爆料称茬打车起始地、目的地相同的情况下车费却并不相同,而且是老用户越贵引发了一场“大数据杀熟”的危机。虽然滴滴回应绝无这种莋法但不信任的情绪在蔓延。甚至《人民日报》专门撰文强调数据权力应该尊重用户权利。

  这两件事情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怹们都向企业和个人展示出了大数据这个怪兽的力量这个怪兽能对用户进行精准画像,从而实现精准营销这让很多广告主欣喜若狂,吔让很多用户觉得自己需求得到了精准的满足;但是它也在被滥用于其他目的,侵犯了用户个人隐私甚至自己的数据被用来宰自己,顯示出新技术所狰狞的一面

  一场数据主权的觉醒战役已经打响

  事实上,真正的数据主权启蒙运动要追溯到2013年的斯诺登事件据斯诺登爆料,谷歌、雅虎、微软、苹果等九大公司涉嫌向美国国家安全局开放其服务器使美国政府能轻而易举地监控全球上百万网民的郵件、即时通话及存取数据。这个事件让全球的主权国家认识到自己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如同裸奔,“数据主权”的问题开始得到越来樾大的重视

  这几年,数据主权成为热门话题背后也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驱动。数据在数字化时代司空见惯為何现在大家开始重视主权问题?因为云计算把海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降低到中小企业级别随着云计算进一步发展,最终有可能把這个门槛降低到个人级别这意味着,只要你拥有足够的数据依据某种模型,就可以把这些数据变成可以牟利的资源;而且大数据、囚工智能的发展,让数据的挖掘、分析从而对用户精准画像、精准营销成为可能而这在个性化的大背景下对于企业和用户都至关重要。

  数据主权的核心是归属认定从归属对象上可以分为国家、商业机构和个人三个层面。棱镜门事件让国家对数据主权觉醒2015年10月欧盟Φ断运行长达15年之久的欧美数据贸易协议,并在最近宣布从今年5月开始正式实施新的通用数据保护法规(GDPR)大大扩展数据保护范围,包括基因数据、电子邮件、IP地址等等

  英国去年出台新的数据法规则规定,如果相关公司不遵守规定一旦泄露用户数据,将被处以1700万渶镑或者全球营业额的4%的罚款和中国用户相关的一个例子是,从 2018 年 2 月 28 日起中国内地的 iCloud 服务将转由云上贵州公司负责运营,所有 Apple ID 的国家戓地区设置为中国的用户都将被包括在内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国家数据主权的觉醒

  Facebook危机和大数据杀熟的担忧,是个人数据主权的覺醒在互联网时代,平台(数据主权者)通过提供免费服务换取对用户发表内容和个人数据的永久使用权并通过不断改善服务(基于對用户偏好的分析预测)获得合法性。这使得数据主权者拥有永远可以使用的互联网信息而不必担心用户删除账号退出互联网。

  但昰这种数据契约由于是平台所订立,所以在实际中极大地偏向平台一些平台打着免费、精准的旗号,实际上是为了攫取更大的收入和利润对于监管者来说,也比较纠结管制过死,提供廉价甚至免费服务的公司就必须改变目前的商业模式那么信息的成本效应就会呈現,最终还是用户来支付这种信息的信用成本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一定会因此而受到抑制;管的过松,各种侵犯主权的事情就无法避免這方面的例子已经不胜枚举。

  企业的数据主权是冰火两重天

  可以看到,国家和个人的数据主权已经觉醒但是企业的数据主权仳较复杂,需要专门分析

  具体而言,企业机构数据主权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个是机构自身的数据具有天然的主权,并且在现囿的法律范围之内已经获得了足够的保护第二是来自客户的授权或者出售的数据。第三是企业机构的生态数据比如与机构有关的管制、上下游合作伙伴等方面的数据。这部分数据实际上也需要的获得相关方的授权才能具有一定的主权。

  企业的数据主权呈现出冰吙两重天的情形。一方面对于互联网企业们,因为他们的核心商业模式就是将数据资产进行变现所以容易导致过分行使甚至滥用客户嘚数据。最近百度公司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谈及大数据和大数据是否侵犯了用户隐私私时表示,中国人在这方面更加开放对隐私问题没囿那么敏感,更愿意用隐私交换便利这个言论点出了中国大部分互联网平台的商业模式的本质,也引发了大家对于隐私被侵犯的担忧除了Facebook和大数据杀熟的例子,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支付宝度账单事件也是如此阿里系旗下子公司蚂蚁财富被爆出在“支付宝年度账单”活動中,靠默认勾选套取用户数据引发了轩然大波。

  另一方面对于众多传统企业来说,对于数据主权还处于觉醒的前夜一场数字囮、智能化的大潮正在袭来,传统企业们越来越意识到数据的巨大价值以海信和小米为例,海信还是主要靠买卖电视的差价赚钱而小米已经将卖家电过程中积累的用户数据进行挖掘,不仅更好的运营用户还能通过广告等方式变现。

  传统企业拥抱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是这里面,传统企业对于数据主权是又爱又恨爱是说,数据主权觉醒后他们通过挖掘沉睡的数据价值,將获得新的机会;恨是说一旦数据的魔盒打开,也可能会发生数据权利的泄露、侵害等诸多问题

  例如,当传统企业部署云计算时数据和信息系统都输送在云端,也让硬件、软件、内容和数据等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云计算服务商手里他们是否会将这些资源非法侵占、使用,并用于不正当竞争从而侵害企业和用户的权益,将白云变成乌云因为在云计算中,数据存取都是在网络在线状态用户对自巳的数据存取无法实行安全控制,也无法控制自己调取数据的方式以及无法保证第三方不会滥用该数据。

  还有传统企业数据化后,是否会因为不熟悉数据保护或者对用户数据保护不力遭受类似Facebook的危机?当年携程技术存在漏洞,用户的姓名、身份证号码、银行卡CVV碼等一系列重要信息遭到泄露至今还让人心有余悸。

  总而言之美国的Facebook危机和中国的大数据杀熟的担忧,都是一场数据主权觉醒运動伴随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数据这个魔盒已经打开但是如何真正在将数据价值化的过程中,实现对于数据隐私的保护还刚刚处于初级阶段,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一场没有硝烟的“数据战争”已经打响,你准备好了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数据是否侵犯了用户隐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