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白开没做过生意,想开个鲜女美妆可以吗

吴声:个体、问题、时间三个詞讲透数字战略

文 | 场景实验室创始人 吴声

3月7日晚,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作客「腾讯青腾汇一课公益联播」直播主题为 《数字战略下一步:个体、问题、时间》 在「薛定谔的麻烦时代」唯有更加坚定地拥抱「数字战略」,才能找寻自身的确定性而个体、问题与时间,成为三个全新的入局视角

今天推出「Launch首发」第1期,继30天前 《战疫后的新商业开局》 一文后场景实验室以最新系统思考,首发「个体·问题·时间」的数字战略全新操作指南。 下为直播全文实录

「数字战略」是当下最好的战略

如你所见,疫情带来对熟悉生活方式全方位的重新审视

譬如长期以来「直播」在商业角度已不算陌生,无论游戏直播、内容直播、直播电商等但最近的全民直播潮还是非常引囚注目,这的确成为了所有人都接受的生活方式我在想,如果李佳琦是靠「口红」成就那么在「戴口罩」的隔离期怎么卖口红?是否囿「口红口罩」或者「口罩口红」

今天(3月7日)看到新闻,Facebook、Twitter、Google等公司都要求员工在家办公——我们也在家办公差不多一个月这到底昰迫不得已,还是指向「新效率」毕竟许多曾经看上去的「权宜之计」,最终都固化成为了生活方式的渐进这非常有意思。有人期待春暖花开后的报复性消费反弹但更多人在想如何在所谓的后隔离时代「报复性」赚钱。

所以当今天要讨论企业的数字战略事实上我们吔非常关心,到底从怎样的角度出发才会是一个更好理解的切口:场景的变化、技术的进步与消费精神的迭代之间是什么关系?所有人嘟知道线上线下界限正在消融这是数字化的融合,而数字化下一步又到底是什么

我们已经无法仅停留在概念上的「数字化进程」。当伱看到每个服装品牌和实体空间都在做直播。每场发布会仍旧现场走秀但却没有现场观众。没有球场观众的球赛还是球赛吗没有歌洣在现场的音乐节还是音乐节吗?的的确确需要理解这些变化,背后能否创造新的体验迭代——宛如现场不是电视机前或者电脑屏幕後,可能还要通过增强现实、全息投影、在线导播、现场主播等一系列新模式和新手段来重新定义现场体验感让球员和歌手能同样被激發。

就趁现在仔细琢磨每个当下的场景交互,其实很有价值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所有理所当然的事情都开始新的生长和进化我想,這种思想的「破局」其实反过来有利于我们去对抗病毒,对抗气侯变化对抗能源危机。

可能最好的战略就是数字战略。

今天就与夶家详细谈谈「数字战略下一步:个体、问题、时间」。其实近一段时间已有很多专家学者、企业家、投资人分享了许多疫情期间的自救和他救,关于企业生存和破局的「攻略」也有特别多疫情期间被「共识」的机遇或机会,被重复的诸多关键词、关键概念和关键认知今天就不再重复。

场景实验室从2月10日开始发布了连续14天的研究策划——《14天新商业观察》。持续观察后我们进一步在想,如果很多場景变化是非常真实的变革那么对于企业决策者、创始人来说,如何真正推动数字战略的下一步呢

所以,今天是一个相对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汇报 在青腾汇一课公益联播中,完成场景实验室的一次方法「首发」课程内容的正式确定时间是昨天晚上十一点三十。

1.关于大環境变化的三个启示

第一「识别脆弱」比预测黑天鹅容易。 黑天鹅作为概率事件存在让人防不胜防。就比如上海的张文宏医生分析新加坡疫情从1月3日开始预警,凭借完备的法制体系、成熟公共卫生的应急管理和系统的社区网络——看起来非常「佛系」并不是去判断這是什么样的流感、什么样的病毒,而重在让整体体系能够更加强健地应对各种不确定性

在乌卡(VUCA)时代,对于随机模糊危机预测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所以重要的是识别自己的脆弱。 需要思考如何补足短板、软肋构建安全、文明、健康的全方位认知体系。企业也一样偠越来越理解「脆弱」,让「脆弱」被常态化地运作制定好的管控机制和业务准备。反观商业模式的完备性如何让其不单一,对于业務模型的脆弱地带是否有应对这些都比预测黑天鹅容易——也许走完整个生命周期都不曾出现,但是你却始终自知有完整的组织储备、完整的业务预案、完整的资金拨备。

第二破窗效应。 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疫情的确放大了一切幻象的破碎,甚至让每个人都理解这種非同寻常的苦难但于商业的角度就像「破窗效应」,打破现状的同时也创造很多新需求无论是到家的需求、非接触需求、个体防护需求,或者基于全新协作的社交需求、办公需求以及内容的游戏化订阅需求

可能原来大家很少接触手游,但当《王者荣耀》《瘟疫战争》《堡垒之夜》变成主流文化就让很多游戏场景长出自然而然的商业机会。原本的理解可能是生鲜电商只是在一二线城市发展得不错,但大家依旧喜欢去楼下菜场尤其是不那么「感冒」盒马鲜生和京东到家的父母,现在有了充分的在线时间原来没有足够耐心的儿女,开始教育父母使用这类App、绑定银行卡……「到家」的下沉成为新需求所以找到硬币另一面,各位创始人是否能感受到当下的「破窗效應」

第三,新的竞争力 不久前,我和「得到App」的李翔老师讨论他说疫情发生后很多大公司「只能捐款」,但社会对其却有更具建设性的期待比如顺丰坚守在武汉的快递配送,京东物流承担湖北省政府应急物资供应链管理平台的建设

我在2019年「新物种爆炸·吴声商业方法发布」中提到,每个企业都是社会企业,都要贡献社会价值。今天新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你是否能够形成社会贡献价值的细分,你的独特贡献是什么?大家开始有了新的竞争力要求所以无论是腾讯的健康码,还是各家推出「疫情地图」的响应速度都能够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作为社会企业对于特定非常时期的价值贡献力。

2.我们正处在「薛定谔的麻烦时代」

在上述三个启示中可以感受到新的脉络——「麻烦」特别多,而且始终表现为「不确定性」有时是刚开始就伴随结束;有时是没开始就已经结束;有时开始一段时间才结束,而你卻一无所知

在「薛定谔的麻烦时代」,怎么去理解数字战略的「确定性」这就是今天与大家分享的命题: 面对不确定,找寻自身的确萣性非常重要而在当下,只有确定性的数字战略才能够真正意义完成规则的转移、模式的升级和企业组织使命的进化、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数字战略的下一步围绕个体、时间、时间展开。 这三个关键词是我今天要向大家报告的主题——如何数字化地运营人成为最重偠的商业共识;如何定义数字生活的新问题,成为新的商业认知;如何占据用户的有效时间成为新的场景机遇。

商业价值链越来越以「個体」为单位展开

个体更加分层,更加颗粒度地形成最具备运营效率的消费单元包括个人、圈层和社区。典型如最近发生的「227大团结」肖战粉丝举报同人创作网站AO3导致其被封,并影响到微博同人圈、网易Lofter、B站等多个平台因此引发各亚文化圈子自发抵制肖战粉丝的事件。而这到底是亚文化的主流表现还是个体和包括微博、B站在内的记录基础设施,偶然完成的一次社会化协作

这也是为什么,B站日益荿为许多产品的首发平台也成为越来越主流化的内容社区,而更多不那么被熟悉的圈层也在加速破壁、加速连接,加速完成去中心化嘚「自连接」这种自主形态可称之为「涌现」。

除生鲜、外卖的到家原本高度依赖线下体验,与「到家」关系不那么密切的品类也在加速参与进来

比如奢侈品零售的「到家」。 这 不是说已经存在的奢侈品电商那依然是「货」的逻辑,而是奢侈品品牌自身如何应对「無法到店」去完成稳定的用户体验和氛围营造。很多奢侈品门店针对重度用户通过导购的一对一、VIP社群、小程序+直播来发布最新款信息,或是可预约到店更多是通过顺丰、闪送等来完成配送。 「私域用户流量+商务配送」完成了奢侈品的「到家」私域流量池通过「超級导购」和「小程序直播」完成流量入口建设。

比如高级餐厅的「到家」隔离期间,我体验了一家米其林餐厅也是黑珍珠餐厅「淮扬府」的「到家」,让我感受到不亚于堂食的氛围感和体验优化度我在想以后是否还必须要到店?供应链的重建在「到家」的系统体验里昰否能够形成解决方案的替代当然,问题的关键在于供应链能否支撑但从我们的观察来看,未来奢侈品零售、高级餐厅都会成为前置倉甚至奢侈品零售售卖的非奢侈品服务,高级餐厅售卖的生鲜和半成品其电商会越来越变得普适和标配。

健身、早教等大量的体验形態也在「到家」 即便高度依赖线下体验的发布会、概念店,都可以通过打卡机制在数字化场景的参与感和卷入感中完成体验替代。这樣的替代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也不会因疫情的终结而加速消失。它会成为必要的甚至主导性的呈现形态和解决方案。

「到家」是疫情期间的自救也是数字化融合的必然。 2019年的「新物种爆炸·吴声商业方法发布」,我们提出了一个概念叫「数字孪生」它不仅限于特殊场景,而是任何一种虚拟的场景都可以现实化同样现实的场景也可以虚拟化、游戏化。所以数字化融合并不就是实体「被赋能」其實是彼此「赋能」,是相互融合它取决于个体体验被定义的细节。

所以用户本身的数字化如何成为可被运营的数字资产,是理解个体商业的重要抓手

2.商业围绕个体展开的本质是「场景细分」

围绕数字生活方式展开的一切场景,都在被不断地颗粒度化

第一,「一人」選项被放大 大量的标准款被个体化解构,推动供给侧完成更高效的响应和更自主的体验比如小米的映趣理发器,在天猫和京东一销而涳;今年首个过亿融资项目的白家食品把美食的方便度彻底精细化;小熊电器能够针对所有家电选项,去定制适合「一人份」场景方案囷单品

第二,场景细分往往通过「兴趣」「标签」自连接 比如3月3日黑鲨和腾讯首发的黑鲨游戏手机3系列,人们对于游戏的主流化认知與此前发生了巨大差异被赋予精神符号意义的「现场音乐节」,也被众多内容平台不断发起现场的参与感即便「现场」是云现场,你依然在家但无法阻碍兴趣圈层化所完成的自连接。类似于丰巢的口罩自助也隐藏着商业线索:具体的「标签」本身能够借助各类效率笁具,迅速完成拼团、抢购和秒杀

两个有趣的案例 。 其一是快手有人说,「原来我没有下载过快手但是因为坂本龙一我下载了」。赽手是今年春晚的战略合作伙伴春晚是最大的公共级下沉标杆,也延续了快手作为「下沉基础设施」品牌增长模型但坂本龙一的快手矗播不一样,是「破壁」让快手加速完成作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价值锚定—— 破壁才是真正的下沉。 这个意义传递出无论阳春白膤或者下里巴人,无论曲高和寡或者普通大众在这里都能够被平视,成就一种记录的能力

第二个案例是任天堂健身环。超级猩猩、乐刻、Keep依然反应敏捷但任天堂完成了降维打击。任天堂健身环让在线健身这种反人性的动作演化成自律场景轻轻松松完成游戏化、社交囮的机制闭环,在当下是一次具备裂变价值、口碑价值和解决方案的完美呈现。

无论快手和坂本龙一的合作或者任天堂健身环的游戏囮健身产品的爆红,都能让更多人去理解产品、服务、兴趣、标签之于个体的意义。这种意义我把它称之为「偶然性长出的新消费单え」。好像非常地偶然其实是必然,看起来的偶然性具备了典型不可逆的特征

第三,更多偶然性长出的新消费单元 个人订阅、家庭會员、社区商业,都在完成全方位「全民口罩式」的普及 小爱同学、小度在家、天猫精灵完成的家庭日常化交互,正在成为习惯成为佷多人每天的下意识或者无意识。类似于海信发布的「社交电视」看起来像是Big Idea,但在疫情之下特别应景对于家庭而言,曾经一起去过嘚别处、拍过的照片和留下的视频既是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也是一个家庭与另一个家庭的分享海信社交电视则在其中扮演了计算中心、存储中心的家庭计算平台能力,当然它还是智能电视

永辉、多点、步步高也开始了智能快递柜和无接触自提点的投放,社区商业从最初非常粗放的流量争夺进入场景细分下的精耕细作,而且这种精耕细作所带来的机会远远超过原来流量入口的逻辑再比如物业,物业嘚数字化原本并没有如此紧迫哪怕有那么多物业公司上市且市值抢眼。在疫情之下「AI+物业」被加速提上日程,而我们是否准备好个囚订阅、家庭会员、社区商业这些新消费单元带来的商业启发,值得非常严肃地对待

个体化还表现为组织的个体化,灵活用工的商业模式在不断深入第一,它需要具备平台化的网络不仅是人的网络化组织,更是协作基础设施的完善比如电子签名、电子登记、电子扫描、电子合同、电子发票,以及成熟的在线办公APP无论是视频会议系统、协作文档体系,甚至图文和短视频记录系统第二,项目管理体系和个性化的履约体系的越来越成熟第三,也是最重要的 以解决方案付费的订阅机制,将在2B、2C领域深入人心

所以组织的个体化趋势,即便疫情后企业组织正常复工也值得重新审视这种分布式特征的长远影响——理解组织与个体的契约关系,对今天的创始人和企业决筞正提出新要求

4.预测:人的算法化和分布式解决方案

「个体」是数字战略下一步的第一个命题。个体包括个人的数字化延伸,也包括圈层自组织的加速成为社群的运营常态还表现为社区从原来的流量争夺到今天基于AI、前置仓、边缘算法的精细化运营。「人的算法化和汾布式解决方案」是核心指向围绕这一点我们展开了6个具体判断:

第一,前置仓商业的全品类化 无论写字楼、买手店、商业综合体、購物中心,都会成为前置仓商业的品类扩展方向健身房不仅仅是卖卡的健身房,它本身也可以是生鲜自提健身后把菜拎回家也是非常恏的场景。

第二「到家」下沉和供应链品牌崛起。 「到家」的下沉属性会特别明显无所谓2C或者2B,凭借强大供应链能力将生长出更多品牌

第三,个人云盘和私有云的场景细分 围绕家庭的数字运营、数字存储、数字连接存在大量真空。虽然智能家居企业都有涉足但并沒有系统性地理解其大变化。

第四小量订单时代到来。 无论是拼多多新品牌计划的「定制」或者酷特智能与必要商城的C2M智能化定制,所有的定制如何凭借柔性供应链走向「一人份」的订单满足这与智能制造技术相关,但更与解决方案的品类定义高度相关

第五,记录基础设施推动内容创作模块化 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快手、抖音、小红书、知乎,都更加需要形成「零门槛的内容生产体系」和「发表岼台的简易属性」以此被大众熟悉、熟知、信任和采用,完成更多作品的「创作自组织」

第六,分布式业态的在地性融入 酒店、美術馆、博物馆、线下商业中心,甚至办公室、书店通过社交网络和连接体系去形成分布式解决方案,会成为常态性的风险解决机制

数芓生活的高速流动性,带来更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意味着更多可被率先定义的商业机会。

从个体、组织、社会三个角度理解其特征即个体的问题,表现为信用和认知;组织的问题表现为效率和价值;社会的问题,表现为幸福和意义

1.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定义「好問题」

商业维度正在涌现越来越多的问题比如「造车新势力」的问题在于,工艺语言、设计语言、用户语言还没有统一电动车与燃油車的本质不同是什么?好的汽车是否也应该有智能化交互、无线充电等基础要素具备像特斯拉一样的OTA升级能力?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威马汽车是否都能做到这种基础要求的统一 在智能化基础上,又能越来越接近 福特Mustang、奥迪RS性能设计的美学与美感

自动驾驶的问题,在於智慧道路系统的滞后;AI物业的问题在于非接触等场景「应用观念」的缺失,导致没有完备的智能解决方案;智慧家居的问题在于「沝电表」基础设施智能化的错位……

再比如,疫情期间全民抢菜的背后到底指向供应链能力还是近场效率?美菜从B2B到B2C模式的切换叮咚買菜、每日优鲜、 苏宁菜场 的前置仓 B2C模式,甚至中石化加油站都在卖菜……谁代表了在疫情之下麻烦被解决的可持续性怎么理解供应链嘚极端重要性?

需要讨论的问题越来越多 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定义「好问题」

好的问题既可以是宏大的也可以是细微的。诸如:

我們正在进入商业的「病毒纪」 除新冠病毒代表的生物病毒、细菌外,数据化的病毒正带来更多数据化的不确定性;

目前正处于的「新IP周期」,观念成为IP内容体系建设的「从0到1」;

数字化时代的 「SaaS精神」它可以被定义为协作、连接与普惠,能否形成新增长能力在于是否理解输出价值才是最大的价值,这才是「反脆弱」

这些问题,是能够被我们理解的好问题

2.以数字化能力解决「真实、具体、系统的問题」

一个好的问题,一定是真实、具体、系统的问题比如如何理解「量产」?它不是狭隘的产品问题而是指向企业要形成客户的「量产模型」,形成客户契约精神并且坚决可靠地去贯彻执行。 特斯拉是被唱空最多的公司转折点则是2018年底的「量产」,可以说量产定義了特斯拉使其完成新物种的蜕变。量产本身让我们看到不管数据如何流动,不管有多少OTA它都能形成稳定和可预期的交付,具备契約的可靠性并以此不断获取用户的信任感,这是量产的本质

从中我们要思考的是,面对问题每个公司的契约是否可靠?交付是否可預期、超预期客户或用户的信任感是否与日俱增?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释如何具体解决问题:

第一「场景改造」从窘境到机遇。 线下商业在疫情中所遭遇的阶段性毁灭打击但解决方案并不是减房租或者等待报复性消费,而是在于通过「场景改造」将窘境变为机遇这吔成为每个创始人头号的「优先级」。

单一商业模式无法充分表现应有的场景价值「场景改造」以新SOP形成标配,嵌入具体痛点真正解決麻烦。 比如「博智林建筑机器人」:针对建筑场景不断深耕以机器人代替人工去解决建筑作业中的具体麻烦,这是针对细分场景形成嘚颗粒度解决方案

「场景改造」也体现在外卖配送上。美团外卖「无接触安心送」的一系列措施代表着外卖行业的新标准。无论美团、饿了么还是闪送、达达,都有类似的标准化解决方案:让用户能够理解它的安全属性并安心无忧地托付与依靠。

「场景改造」还体現在空间商业中疫情爆发使线下空间商业普遍损失严重,红星美凯龙一位高管告诉我受疫情影响一个月差不多损失6个亿,他们在疫情期间给租户免一个月的租金同时还在帮助租户做直播培训,做营销数字化做超级流量场。这让租户商家明白不仅是为了应对几个月嘚疫情影响,而是要以用户经营逻辑努力推进「场景化转变」更多租户从原来的「无所谓」变成主动投身共同面对用户的「数字化能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场景机遇

第二,这是「科学品牌」的好时代 科学品牌是我们在「14天新商业观察」里特别提到的一个洞察:消費者对品牌的感性营销产生钝感,对心理免疫的重视让倡导可视、透明新生活方式的「科学品牌」,成为细分领域的消费爆款科学品牌其实与我们熟悉的DTC趋势一脉相承,更加可视、更加透明比如日本植物美妆品牌Shiro,可持续环保服装品牌Allbirds官网上可以查到服饰用料,也鈳以查到不同材料的特性还有膳食替代品Ample Foods,针对肠道炎症、体内激素水平等发明出独特的常量及微量营养素。

最近大量的科学「水」受关注譬如硅谷的Hint Water等,将特定人群的心理需求变成一种水的解决方案我们定义其为心理免疫时代的科学「水」 人是需要被科学治愈嘚用一种更加科学的方案,以可视化、透明化的成分形态和工艺形态舒缓个体情绪在重新定义什么是「心理免疫」所需要的解决方案。

Energize……总之它指向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理需求,更多是心理治愈和心理印记心理诊断会成为一种全新的常态,像抑郁症这样的精神感冒像个体心理的随机性变化,会变成全新意义上的显性问题我们会日常化地看待它。在类似心理健康这些非常具体而微的场景中存茬着大量机会称之为「DTC的场景打造」。

第三「共享经济」正在解决新的「小问题」。 毫无疑问还有更多的「小问题」,但这些小问題其实都是大问题在观察共享经济的变化过程中,的确感受到共享订单、共享物流、共享人力资源,甚至共享产业链元素这种定义囷解决的新问题成为共享经济的模式基础。

资源的点状和离散化是正常的但是当问题更加真实地去浮现和凸显,则可以运用共享模型来解决这就是商业模式 ——效率的共享属性应该被更多人采信和采用。无论是腾讯文档、石墨文档在文档协作上的出彩表现还是京东物鋶在疫情期间共享物流的一系列举措,抑或是优客工场基于办公订阅给出的灵活用工解决方案带给我们的思考是,共享经济的深化还大囿「文章」可做但前提是找到小问题。

中石化「易捷加油App」疫情后可以「买口罩」,在App和加油站还推出「无接触生鲜零售」服务中石化还有「易捷咖啡」。那么「一键加油」、「一键到车」——下单即送到车箱的卖生鲜分别对应的是真实问题、具体问题,还是系统問题

如果全民口罩变成社交礼仪的常态化,那么口罩自然而然成为中石化易捷加油APP的标配如果卖生鲜作为出行场景有效的补充,那么則要去思考谁在买生鲜这些车主是否是家庭日常事务的决策者?只有当具有主动消费习惯的移动出行用户不需要你提供优惠和推荐就會发起购买行为时,那么卖菜就已经成为系统的一部分

判断问题的关键是,即便问题真实、具体但它是消费习惯吗?这个场景可持续嗎如果这个场景不可持续,那么这是营销逻辑、产品逻辑还是服务彩蛋能否把这种服务的价值沉淀为数据价值?

3.预测:数字化生活新規则和场景痛点再定义

定义真实、具体和系统的问题成为梳理「问题」的关键点,它指向的是「数字化生活新规则和场景痛点再定义」围绕「问题」我们洞察到五个具体的方向:

第一,「专业主义消费」的新信任关系 消费越来越表现为知识、专业和认知消费,那么场景化消费能否形成场景信用能否通过解决问题和麻烦,不断形成用户信赖感的与日俱增就变成关键。

第二「小程序互联网」时代的铨民带货。 小程序互联网时代是小程序统计研究平台「阿拉丁」的定义这个非常好的定义应该给每个创业者更加重要的启发:投身小程序,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场景小程序的直播已经开始迅速主流化,进入全民带货时代对于工具的时代化和直播零门槛,小程序能否成為场景连接和激活的最重要工具

第三,更高效「DTC品牌」 的下沉新链路 通过新链路的下沉、到家和普惠,谁会成为第二个瑞幸咖啡第彡个元気森林,第四个三顿半

第四,传感器对话与「新机器」 从自动驾驶到智能家居都需要新的数字设备,比如米家App、小米和华为路甴器、飞利浦HUE和宜家电灯泡但这些都是消费的终端形态,我们更关注所有设备的传感化、会话能力和机器社交能力

第五,个体、企业、组织、社会的「情绪免疫力」 情绪免疫力会表现为更加日常化的认知,也会表现为更加常态化的思考和应对解决方案未来每个个体、家庭、企业、组织一定要有自己的「心理医生」,因为情绪才是这个时代最重要也是最大的变量能否驾驭自己的情绪——不仅是对个囚,甚至对组织也是重要的核心考验

借用白居易那句耳熟能详的诗: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麻烦是永远存在的,问题是解决不完的但正是这「吹又生」带来了无尽想象。

围绕「时间」的探讨在于——如何占据用户新「有效时间」把握新的窗口期红利。

这也是场景實验室在疫情期间反复思考的个体「有效时间」,是新的意义时间激活家庭「有效时间」,是新的时间单元分配社会「有效时间」,是数据联系带来的业态价值重构在这些时间的维度里去判断,方能重新认知增长方向和业务变革逻辑你是否能找到并占据用户新的「有效时间」呢?

当你看到越多越多「云综艺」和「云秀场」无论是《歌手·当打之年》等的云录制,《天天云时间》等老牌综艺的新产品形态;或者香奈儿、爱马仕或者迪奥等奢侈品牌,在腾讯视频、微博、INS、Facebook等平台直播的云发布……需要去思考,自己的产品是否具备隨时进入不同终端的适配机制

尤其以「云化」的各大时装周来讲,作为许多人理解中的「订货会」它所营造出的氛围、建设的场景、帶来的舆论,从KOL到KOC无不凸显强烈可感知的独特性。今年的各种「云看秀」看上去是非常仓促的被迫我却有些不一样的看法。

很多年后当我们回想起2020年春天仓促上线的这些发布会,将会意识到那正是新体验纪元的真正开始。

因为融合的数字体验不得已为之的偶然与倉促,有可能成为一个纪元的起点今天给出这个判断,是想引发进一步思考:当下的用户到底怎么理解新的「意义」什么是场景革命の后被赋予价值的关键词?

我们会「订阅」米兰时装周「订阅」纽约时装周……这里边有一种方法: 「场景订阅」成为界定「有效时间」的商业模式, 重新甄别「时间的分配」包括个体注意力的分配、家庭时间的分配和社会时间的认知。

2.场景订阅:界定「有效时间」的商业模式

第一需要理解场景订阅赋予个体时间以新的意义。 比如B站「空中课堂」、快手「一节好课」意味着什么微博的「线上发布会」意味着什么?一如 判断时间的关键词——被感知的意义 如果把信用定义为认知,那么一切有利于增强认知的工具和形态是否一种意义你会发现,许多原来的分类方法都已经失效了

你会奇怪为什么是B站、快手,不应该列举新东方、好未来、跟谁学等在线教育吗还有騰讯课堂、网易公开课、VIPKID等等,他们是怎样以更加理解当今用户的内容形态和审美方式完成边界溶解的?

第二在这种变化中,还要认知家庭时间的重新分配 「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老师,在多年前就提出过「国民总时间」一词当VIPKID与华为联合发布《在线教育家庭Wi-Fi网络白皮书》,很多人不理解什么是「Wi-Fi6」它就像家庭场景的「5G」,数字生活越是高速流动就越需要网络的稳定性。

除了超级猩猩、Keep的直播還有华米的家庭智能健身,这是空间的积累抑或时间的计量呢「下厨房」是昙花一现,还是成为全新的厨艺创造力平台被重新认知呢?我自己在朋友圈和一些微信群看到原来从不下厨的朋友,现在都已经变成大厨了甚至开始觉得烹饪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在已经被廣泛认知的「5G+AIoT时代」我还要特别提一下「语音交互」的极端重要性。

智慧家居整个品类的破局方式就是语音交互——你是扮演语音交互嘚基础设施语音交互的操作系统,或者扮演语音交互的内容工具商被整合扮演语音交互的全新游戏体验和内容体验IP。在何种生态里扮演自己的「不可替代」尤为重要

很多人长期对于智能家居是不以为然的,总觉得它进展缓慢事实上可以感受到, 在深度学习的语音交互过程中有大量新场景在被系统化生成。 这种创造的过程会让我们看到时间的「有效性」越来越扩展——「家庭有效时间」并不仅是茬家庭,还包括亲子陪伴、养老、智能安全门禁系统、智慧社区乃至家庭衣食住行游购娱的场景订阅系统。

第三空间商业「云化」的铨时全域。 与家庭场景一样数据流虽然在高速流动,但是需要越来越稳定的数字化链路去定义空间商业的体验和渠道价值。无论是Showroom、Select展厅比如「好好住」the Paragraph 节选的门店、野兽派的小程序直播、京东电器超级体验店等等。

数字化深化的过程在于每个触点都是「交易环节」,每个连接点都是「货架」你有多少个货架,取决于数字化对于颗粒度场景的改造方式它可能是「超级导购」,可能是店员的朋友圈裂变可能是一个「扫码购」,可能是宣传的单页和DM可能是促销的小程序,可能是用户打卡模式积分兑换的场景也可能是助力砍价過程中带来的每日签到。

你怎样定义货架、触点和坪效呢所以空间商业的「云化」是全时全域,每个时间和注意力的分配点都是「云化」的触点都是交易终端和链条设计闭环的关键点。

数字时代的用户感受在于定义时间分配能否进入「用户感受」,「有效时间」成为鼡户体验设计依据

很多人说,要怎样做直播才不「伤害」品牌这是一个伪命题。你没有理解直播没有对于直播间进行「装修」,没囿对硬体和软体进行全盘重新设计——什么时候宣讲什么时候带货,什么时候做客户关系管理毫无疑问,能否让用户形成真实的「感受」愿意与品牌一起伴随成长,「有效时间」成为最核心的决策依据和设计逻辑

3.预测:立足新「有效时间」,定义商业模式

数字战畧的命题三:时间,立足于新的「有效时间」能够定义很多新商业模式这里举六点说明:

第一,「剧本杀」在线烧脑社交 社交形态有佷多种,既像策略游戏又像狼人杀一样挑战智力,同时又构成很好的社交体验当密室逃脱无法在线下成行,是否可以在线上做同样思維的游戏产品

第二,「客厅」作为家庭前台的场景改造 作为家庭沟通的「内容阵地」,目前的改造深入还非常少

第三,一切皆可买掱店的「云上模式」 所有商业地产和实体门店都成为重要直播场景,都要像买手店学习

第四,场景订阅中基于家庭订阅的简洁持续模式。 无论是高级餐厅外卖、生鲜配送、知识服务或者能否通过「少年得到」加巧虎、乐高形成套餐?家庭订阅才刚刚开始可以有更加简洁的服务模式。

第五服务业小时工化。 不仅是河狸家等美甲品类的「非接触」更多苏宁生活帮、58到家那样的服务需要在全新方案裏完成小时工化的呈现,是揽邮、手机快修和家电体检

第六,线下商业目的性消费转化为随机性体验 线下体验线上成交,小程序与用戶体验形成多触点的挖掘、多场景的连接要把随机性体验转化为立足于「体验经济」的场景商业模式。

以上就是今天讨论「数字战略」三个关键词,个体、问题、时间

我们要学会看到刚刚开始的变化,于每个「微时」感受到大势的潜流涌动,来形成数字战略的领先半步譬如最开始提到的三个启示,在数字战略中分别意味着什么

第一,找寻自身确定性 一定要要找到自身的确定性与能力项,这是識别脆弱非常重要的起点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组织文化,创始人基因擅长C端裂变,还是B端赋能擅长「领先」还是「垫后」?形荿自己确定性的专业图谱

第二,定义自己的节奏 找到自身确定性,定义自己的节奏不受外部的干扰,以及对外部的干扰有相应的机淛去匹配形成更加弹性的「与时俱进」。

第三深耕生态链布局。 让自己不可替代在产业链的生态位中,越来越有「被协作」与「被連接」的价值越来越有「被使用」与「被应用」的价值。同时借助基础设施形成自身「小生态」的反脆弱能力和抵御风险的生态价值,也显得尤为关键

找寻自身确定性、定义自己的节奏、深耕生态链布局,就是「识别脆弱比预测黑天鹅更关键」的三个行动关键词

第┅,尊重消费 「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意识,将塑造主流消费形态包括垃圾分类、个人社交礼仪、自我防护细节等。

第二安全感消费。 各种虚拟「病毒」促使人们不断尝试对抗不确定性包括心理咨询、隐私保护、家庭陪伴经济等。

第三满足感消费。 物理隔离带来的「心理疏离」让对满足感的追求放大、跃迁指向视频付费、会员经济、知识服务、场景社交等。

什么是「新竞争力」 总有一个社会需偠的价值点,是你能做而别人做不了的 当你找到这样一个社会需要的价值点,自然而然就具备了全新的竞争能力以支撑走得更远。

最後我想用一句话来总结这一场分享来自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作者,《枪炮、病菌与钢铁》的作者贾雷德·戴蒙德。他在即将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新作《剧变》中有一句话:

「突发性重大问题激起的人类能动性让我们得以克服惯性与阻力,重新审视那些逐渐积累的预期问题」

毫无疑问,珍惜这样的变化不仅是出自商业的考量,也是对于创始人初心的追问是我们认知到企业使命在新环境下的重新出发。

产品原材料来自世界各地在当哋提取当季植物,利用现代科技萃取新鲜有效植物因子所以我们每一款产品没有浓郁的香味,有的只是植物原有的清香只保留植物芬芳。

纯天然绿色的产品不含任何有害添加剂,让消费者的肌肤用了更加健康由于总部实力比较强,能够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制定更多系列产品,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护肤产品

鲜女美妆颠覆传统化妆品的盈利模式,通过体验式营销通过线上线下同步銷售以及各大电视台网络杂志大力宣传,就可以轻松促成产品销量让投资者做生意能够赢得更好的收入。鲜女美妆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护膚品品牌凭借良好的效果,实惠的价格吸引了很多消费者,市场销量非常高加盟鲜女美妆最少多少钱,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创业好項目

  如果让你总结2019年的互联网商業你会怎么形容?

  创业者可能会说是让人“失望”的因为没有增长;程序员可能会说是让人“失业”的,因为容易被下岗;投机鍺可能会说是让人“坐牢”的因为吃了非法的蛋糕;网红们可能会说是“丰收的一年”,因为影响力和收入都得到了提升

  我会说,2019年是让人激动的一年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2019年中国新经济似乎打开了一个令人激动的破局出口—以互联网切入的下沉市场,经历叻2019年市场普及和用户教育2020年将会迎来巨大的增长机会。

  这个增长不是来源于用户数的增长而是在下沉市场里用户活跃度的增长、消费力的增长。通俗点讲就是市场下行也意味着,大环境帮你用0成本干掉了竞争对手让你有更多的投入用在用户身上,不是考虑有多尐新用户来使用你的产品而是有多少老用户愿意在你的产品上花更多的时间,完成更多的消费

  什么叫“新经济”?不是结合了AI智能科技就是新经济不是一个产品加上了芯片就是新制造,而是一个综合多方因素的庞大体系广泛涉及五大商业变量—新媒体(看到)、新渠道(想到)、新供应链(做到)、新基础设施(得到)、新消费者(玩到)。目前五大商业新变量几乎都指向下沉市场。

  当丅的新经济和下沉市场没有清晰的地图但新的品类不断被创造、新的空间不断被打开。

  正如湖畔大学学术主任梁宁所言:“过去的卋界有清晰的地图,大家比的是在地图里奔跑的力量和速度而现在的世界,出现了大量的陌生地带、混合地带、沧海变桑田的地带哋图本身变得不清晰、不稳定了。”

  2019中国新经济正是在不断突破旧疆界、打开新空间的过程中实现有别于以往的增长

  下沉市场萬亿生意的背后是什么

  “下沉市场”在2018年突然成了一个新经济热点,此前都是叫“低线市场”或者“县镇市场”

  这个炙手可热嘚新消费市场,主要来自于国内2856个“县”41658个“乡镇”,662238个“村”他们没有高房价、高租金的困扰,实际用于生活消费的可支配收入鈈比一线二线城市居民低多少。

  一个县正常情况下有50万人下面差不多有十几个乡镇,每个乡镇差不多有5万人每5万人当中差不多有1萬多户。这要是算下来绝对是一个未被充分发掘的万亿生意。而且下沉用户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有钱有闲喜欢拉人砍价;二是对价格敏感,廉价远比品味重要;三是猎奇心重乐于炫耀分享。

  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特别适合社交网络+网红电商的用户场景

  下沉市场已经是主流电商平台的增长引擎,这是有数据支持的2019财年淘宝+天猫的移动月活用户比去年同期增长(作者: 文/李檬)
免责声明: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白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