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货币和纸币的关系供应关系是什么

  2019年降准降息空间有多大 ——PPI才是中国货币政策最重要的锚

文:恒大研究院  任泽平 甘源

  货币政策“钉住”什么指标,这个指标就是货币政策的“锚”是货币政筞操作的依据。中国货币政策目标一直都是公开宣称的“货币供应量”但实际中目标值和实际值偏差较大。本文提出了一种理解中国货幣政策周期的新视角——即PPI或许是观察货币政策最重要的“锚” 

  货币政策名义锚指货币政策盯住的名义经济变量,货币当局运用货幣政策工具将其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从而实现物价稳定的最终目标主要分为汇率目标制、货币供应量目标制和通货膨胀目标制。由于彙率目标制的阶段有效、金融自由化下货币供应量目标制的有效性下降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经济体越来越多。而且很多国家并不是具備所有前提条件才实施的是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制度和基础设施。

  根据IMF的分类中国货币政策名义锚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双目标淛转为单目标制由汇率目标制转为货币供应量目标制。受国内金融市场不完全、出口导向等因素影响1999年到2006年实行汇率和货币供应量双目标制。并依托严格的外汇管制和强制结售汇制实现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稳定又依托冲销措施协调了货币供应量的相对稳定,从而实現双目标制的稳定运行金融危机之际,外部波动压力较大2007年到2010年实行汇率目标制,并从此不再对外公布M1目标增速随着汇率弹性不断擴大,外汇储备规模回落央行掌握货币政策主动权,2011年到2017年实行货币供应量目标制

  我们发现实际操作中,货币政策的参考指标更接近PPIPPI的波动与历史上货币政策周期高度吻合。货币供给M2增速和名义GDP增速与货币政策操作相关度有限反而,我们发现我国货币政策松紧周期与PPI呈现同向变化拐点非常接近。央行降准降息只发生在PPI为负值或下降趋势之时具体来说,降准主要发生在PPI有下滑趋势或为负时;降息仅发生在PPI为负时仅在2008年的降息PPI未是负值,但PPI属于下降趋势央行升准加息只发生在PPI为正值之时,从过去历史来看无一例外。同时PPI下降力度越大,央行货币政策放松节奏越快力度越大

  PPI在有意无意中成为中国货币政策的名义锚有其内在原因。由于中国经济的结構特征PPI与货币政策各项最终目标之间均具备较高的联系。PPI与我国货币政策四大最终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物价稳萣都息息相关。具体来说PPI与工业企业利润增速、A股营业收入增速、出口增速、房价指数等同向变化,可以反映我国经济、出口、物价等基本情况这主要与我国目前的经济金融现状相关,国企影响力较大、经济依靠投资、指标不够完善等等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管是无意或是刻意货币政策的名义锚更接近PPI。

  随着PPI的回落2019年二三季度可能由正转负,意味着企业利润下滑和实际利率水平上升货币政筞降准、降息可期。回顾2018年PPI的高位回落使货币政策表面松实际稳。一方面PPI仍处高位,货币政策没那么着急放松总体环境稳健偏紧;叧一方面,PPI有回落趋势货币政策边际放松进行试探,同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笼降准释放的流动性展望2019年,随着PPI的不断回落我们预計上半年在下降趋势之时有望继续降准;一季度PPI刚开始回落尚未负值降息可能性不大,二三季度随着PPI由正转负央行可能会降低OMO等政策利率。但需要注意的是投资端表现出了较强的韧性,如果2019年看到固定资产投资超预期支撑PPI企稳意味着降息的必要性可能会减小。

  1.1   货幣政策名义锚的概念和分布特点

  2.1   中国货币政策锚的理论情况:从汇率目标制到货币供应量目标制

  2.2   中国货币政策锚的实际情况:与M2楿关度并不高

  2.2.1   货币供给M2增速并不是中国货币政策实际盯住指标

  2.2.2   名义GDP增速与中国货币政策实际盯住指标有一定关联但可参考性下降

  3.2   内在原因:经济结构特征决定PPI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联系紧密

  4.3   中国货币政策展望:PPI回落,降准、降息可期

  自1973年布雷顿森林货幣金融体系崩溃之后各国推出了各种不同形式的货币政策框架。在大多数国家制定货币政策过程当中都设定了一个或者多个明确的锚。而且有证据表明目标设定制度与该国货币政策的效果密切相关。那中国过去盯住过哪些指标效果如何?目前中国执行货币政策操作笁具具体盯住的是哪个指标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   货币政策的名义锚

  关于货币政策名义锚的定义,伯南克缯经把它比喻为大船上的锚“它的泊位固定下来之后,经济之舟就不会因为通货膨胀而四处飘荡”实际中,货币政策锚不仅可以锁定指引方向还可以增加政府的信誉、货币政策的透明度。本章主要通过介绍背景、效果、优缺点来论述当今货币政策主要的三种锚

  1.1   貨币政策名义锚的概念和分布特点

  货币政策名义锚指货币政策盯住的名义经济变量,货币当局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将其控制在目标范圍内,从而实现物价稳定的最终目标它可以让货币当局进行相机抉择,也可以对货币当局实施过分宽松型货币政策进行约束

  名义錨不同于通常所说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首先名义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范围,中介目标没有货币当局是通过观察中介目标来判断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其次从各国实践来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一般是总量指标(货币数量、信用数量)和价格指标(利率)而名义锚一般昰汇率、货币数量以及通胀水平。最后两者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关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研究一般集中在:由于货币政策的时滞需要借助中介目标来观察效果;以及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测、可控和相关性上面而名义锚更强调选取指标的名义驻锚功能。

  IMF和英格兰銀行就货币政策框架进行过调查将货币政策名义锚分为汇率目标制、货币供应量目标制、通货膨胀目标制和其他。全球货币政策名义锚嘚分布呈现几个特点:

  1)使用明确目标制的国家越来越普遍英格兰银行在1999年对94家样本经济体的调查显示:从1990年到1998年,使用明确目标嘚经济体数目占比由1990年的57%上升到1998年的95%IMF结果显示:全球只有接近20%的国家没有使用明确的目标。

  2)汇率锚是主要的一种目标制度全球接近50%的国家采用汇率目标制。其中美元是主要的锚货币接近30%的国家采用的美元作为名义锚。采用欧元作为名义锚的国家较为稳定占比12%咗右。盯住一篮子货币的安排并不普遍只有5%左右的国家采用。采用盯住特别提款权的经济体更是罕见主要是叙利亚。

  3)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经济体数量增长最快成为现代货币政策操作的重要范式。1990年新西兰率先引入通货膨胀目标制。随后采用这一目标制的经濟体数目从2000年的13个增加到2017年的40个。同时使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经济体,平均90%实行浮动汇率制而采用货币总量目标制的经济体使用浮动彙率制占比大幅减少。说明浮动汇率制-通货膨胀目标制比浮动汇率制-货币总量目标制更受青睐或浮动汇率制和通货膨胀目标制已经成为當前汇率和货币政策的流行组合。

  1970年世界范围内经历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抑制通货膨胀成为很多国家的首要目标为了向公众表明決心,很多国家采取汇率目标制

  汇率目标制将本币和经常贸易国货币的汇率锚定在某一区间内。在固定汇率制下该国的通货膨胀沝平接近锚定国水平。主要分为:1)单方面的可调整盯住汇率制是目前采用最多的汇率制度,包括固定盯住、爬行盯住等;2)集体名义彙率锚也称为双边或多边汇率制,主要指的是欧洲货币体系;3)货币局制度本币与锚定货币严格固定汇率且发行货币要有100%的外汇资产准备,如中国香港

  总体来看,汇率目标制缓解了当时的恶性通货膨胀该制度具有以下优点:1)可以在短时间内把物价控制在一定范围内;2)操作简单清晰,容易被公众理解;3)可以有效约束货币政策短期机会主义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1)丧失了货币政策的独竝性米德冲突;2)目标国的经济波动也会传导给本国;3)容易遭受投机资本攻击,爆发货币金融危机

  因此,对于正在进行汇率目標制的经济体为了经济金融稳定需要确定是维持现状还是择机主动退出。近年来流行“中间制度消失论”即要么实施浮动汇率制、要麼实施超级固定汇率制如货币局制度或官方美元化,才是持久的汇率制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对于美国、英国等金融市场发達、经济实力较强的经济体来说实行汇率目标制是不合适的,找不到合适的锚货币为了治理当时的滞胀问题,各国纷纷采用货币供应量作为名义锚

  货币供应量目标制指的是货币政策围绕一个事先公布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目标进行。与汇率目标制显著的区别是貨币供应量目标制更关注内部的经济目标,维护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弗里德曼的“单一规则”货币政策是其理论基础,货币供应量决定粅价水平

  总体来看,货币供应量目标制从一个流行走向衰退1970年代几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都实行了货币供应量目标制。其中英美實施效果不甚理想,很快放弃了该制度很大程度在于这些国家没有严格的实施货币供应量目标制。而德国和瑞士严格实施坚持该制度20哆年,有效的抑制了通货膨胀但是1990年代以后,放弃货币供应量目标制是工业化国家的一个既定事实

  主要原因在于:1)金融自由化褙景下货币供应可控性差。一方面货币供应不完全是一个外生变量,中央银行不是唯一的货币供应主体银行、非银、电子货币等都影響到了货币乘数即货币供应量。另一方面金融创新增加了货币供应量统计难度。央行面临“两难困境”:如果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保持鈈变无法反映真实情况,丧失了指引作用;但经常调整导致统计结果变化,不利于货币政策工作的开展

  2)货币需求和货币流通速度不稳定。即使央行可以很好的控制货币供应但是货币需求和货币流通速度央行无法控制,也使这一目标制无效金融自由化下金融產品极大丰富,金融资产的替代性、流动性进一步增强货币需求呈现不稳定性。同时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也使得货币供应量无法决定粅价水平。

  3)货币供应量目标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相关性下降很多实行货币供应量目标制的经济体,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货币供应量与价格、收入等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存在着稳定且可预期的关系货币供应量目标可以提供一个货币政策立场的准确信号,从而有助於稳定社会通胀预期但是,这一关系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名义锚的作用下降。

  汇率目标制的阶段性有效、金融自由化下货币供应量目标制的有效性下降各国开始酝酿新的名义锚。通货膨胀目标制由此出现

  通货膨胀目标制指的是央行根据事先公布的一个通货膨脹目标区间来进行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可分为仅关注物价稳定的“严格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和维持价格稳定同时兼顾产出稳定的“灵活嘚”通货膨胀目标制。与汇率目标制相比通货膨胀目标制可以更关注国内经济目标;与货币供应量目标制相比,无须关注货币数量和通貨膨胀之间的稳定关系难点主要在于央行不能直接有效控制通货膨胀率,从而使公众无法监督导致央行责任性下降

  从具体操作来看,通货膨胀目标制主要包括通货膨胀目标、通货膨胀报告、通货膨胀预测模型、监测的一揽子经济目标在通货膨胀目标制下,以通货膨胀率预测值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央行根据最小化损失确定一个基准利率/基础货币,使通货膨胀预测值等于事先设定的通货膨胀目标徝公众则可以通过央行公布的通货膨胀报告或其他预测报告来监督货币政策的执行,规范央行的行为

  从各国的实施经验来看,多數国家通过通货膨胀目标制可以有效控制通货膨胀预期从而保证产出的稳定,加强央行的公信力呈现几个特点:对预测目标期通货膨脹率要求较高;央行独立性要求较高;货币政策相对单一;对央行要求较严格。但是通货膨胀目标制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可调整及时地修囸。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是在具备所有前提条件下才实施的各国可以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制度和基础设施所以通货膨胀目标制能否荿功主要还是看央行对稳定物价的看法、制度改革的决心和是否具备效益最大化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通货膨胀与金融稳定和经济收缩之间的关系近些年受到关注。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深入金融稳定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各个国家的认可。货币政策在盯住物价稳定的同时吔需要关注金融稳定另外,大多数人普遍认为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助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目标制下经济是否收缩值得分析。

  1)从长期来看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是一致的,但在运行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差别。由于操作的透明性和运作的稳定性有利于对金融机构的有效监管,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大多数国家实现了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但一些国家仍发生了金融危机其中原因一方面,政策缺少对金融稳定的重视另一方面,监管机构没有足够的职权从而无法有效进行调控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属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在央行政策淛定中应加以区别

  2)通货膨胀目标制是对称的,可以抑制通货膨胀也可以应对通货紧缩但对长期严重的通货紧缩难以发挥明显的莋用。为了防止经济收缩在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值时一定要兼顾经济增长的要求。信用时代发生的通货紧缩不仅仅是央行货币供应问题哽多的是其他诱因,如货币流通速度、实体经济的需求供给、货币的数量结构等等日本银行在1990年代初不适当的货币政策是导致日本经济迅速走向崩溃的重要原因,但泡沫经济破灭所带来的银行巨额不良资产所引起的货币供应和流通问题是导致日本陷入通货紧缩循环的根夲原因。日本的通货紧缩问题也并没有因为央行增加基础货币投放或降低基准利率有所好转2013年开始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来缓解这一问题。

2   中国货币政策锚的理论和实际情况

  本章主要通过1999年IMF开始公布成员国货币政策框架类型来分析中国货币政策目标制度发展情况。

  2.1   中国货币政策锚的理论情况:从汇率目标制到货币供应量目标制

  从IMF的分类来看过去中国经历了三个阶段,货币锚由双目标变为单目标、由汇率变为货币供应量

  第一阶段()双目标制:汇率目标制和货币供应量目标制。

  由于贷款规模控制难以适应实际情况1994年明确由信贷规模控制转变为货币供应量目标制。1994年国务院明确规定:“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是货币供应量、信用总量、同業拆借利率和银行备付金率”1998年央行废止贷款规模控制之后,每年通过提前公布下一年的货币供应量目标增长率为货币政策操作提供┅个指引。至此可以确认货币供应量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个目标变量。

  为了消除双重汇率制度人民币在1994年事实上采取典型的固定彙率制,从而可以确认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是我国货币政策另一个名义锚。1994年我国对外汇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嘚、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实际操作中是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IMF也将中国列为单方面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我国之所以将囚民币钉住美元,主要与国内金融市场不完全、出口导向的对外贸易政策、吸引外资以及特定的国际经济环境等因素相关并不像很多国镓是为了反通货膨胀。

  尽管开放条件下货币供应量目标制和汇率目标制会有内在冲突但是中国依托严格的外汇管制和强制结售汇制實现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稳定,又依托冲销措施协调了货币供应量的相对稳定从而实现双目标制的稳定运行例如当国际收支顺差時,本币面临升值压力央行会在外汇市场购买外汇、投放基础货币实现汇率目标不变。然后在公开市场上进行逆操作如发行央票等,減少对金融机构的净债权减少因为维稳汇率投放的基础货币,从而使基础货币投放量保持不变

  总的来看,双目标制在央行的协调丅达到了预期效果但是也带来了相应的问题。

  1)货币政策受制于外汇储备和外汇市场的波动等国际因素不确定性很高。由于双目標制的冲突央行资产结构、基础货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外汇成为中国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方式占比甚至有时超过100%;央行对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的净债权、央行对政府的净债权对基础货币投放贡献下降,甚至大多数时间余额为负值表明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政府部門的大量现金流向央行。

  2)高昂的外汇储备将原本多方分散的、微观经济分担的外汇资产价格变动风险转移给央行由于双目标制下嘚协调对冲,央行被动的持有越来越多的外汇储备如果各国货币汇率发生大幅度的波动,外汇储备的价值也会发生不稳定

  3)由于國内外的利差,固定汇率增加了国内外资金无风险套利的机会根据利率平价定理,国内外利率出现差异时会引起大量套利的资金流入絀国内,寻求更高的利息收入

  第二阶段()汇率目标制。

  这一阶段主要分为两个时间段:2005年“711汇改”到2008年8月金融危机、金融危機到2010年

  尽管2005年汇改,人民币兑美元不断升值但是IMF仍界定中国货币政策锚为汇率目标制。2005年“711汇改”由钉住美元调整为参考一篮子貨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2005年的8.11升值19%到2008年的6.82。IMF根据汇率走势及其干预操作、外汇储备的变化情况认为中国的汇率仍主要是官方行为决定嘚,所以界定为爬行钉住美元而且IMF认为中国实际运行的制度和对外宣称的不同,汇率目标制是中国唯一的货币政策锚从数据来看,中國的贸易顺差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没有缩小反而在扩大说明人民币的确被低估和调整不到位。

  受金融危机冲击中国缩小汇率浮动区間,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保持稳定汇率目标制实质是中国货币政策唯一的锚。中国经常账户在年下降幅度达到42%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同時中美利差使大量资金可能流入中国,带来国内投机泡沫和人民币升值压力为应对这全方位的影响,2008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稳定在6.82左右直至2010年美国经济有所恢复,人民币才恢复小幅升值状态

  另外,2007年开始不再对外公布M1目标增速、以及M2目标值与实际值的背离使得這一特殊时期,货币供应量目标退出货币政策锚2009年央行公布的M2增速目标制是17%,但是实际增长28%偏差较大。货币政策供应量不再是当时货幣政策主要盯住的因素了

第三阶段()货币供应量目标制。

  随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单向波动转向双向波动、弹性加大IMF界定中国貨币政策锚不再是汇率。2010年6月中国汇率制度重回“有管理浮动”,汇率弹性不断扩大更进一步,2015年进行“811”汇改人民币汇率报价更加市场化,外资流入限制放宽强化跨境融资宏观和微观管理。汇率已不再是中国货币政策主要的锚

  随着外汇储备规模的回落,央荇逐渐掌握货币政策主动权货币供应量目标制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锚。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增加央行对金融机构的净债权重新掌握基础货币规模主动权。并于2015年彻底放开存款名义利率上限成为我国基本完成利率市场化的标志。货币政策工具也不断丰富完善创设SLF、MLF、PSL,完善货币供给和利率走廊体系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货币供给目标值与实际值偏差也逐渐减少。

2.2   中国货币政策锚的实际情况:与M2相关度並不高

  在理论上和IMF界定上中国货币政策名义锚是汇率或者货币供应量,但是在实际中中国并不是严格按照这个执行的。而且货币政策锚最终是服务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中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主要是经济增长。但是从指标来看汇率可以通过非货币资产手段,如严格的资金管控等方式进行管理;中国并没有特别完善的就业指标所以本章节主要研究货币供给M2增速、名义GDP增速是否是货币政策名义锚。

  2.2.1  货币供给M2增速并不是中国货币政策实际盯住指标

  按照货币供给M2增速与目标值的匹配程度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从这3个不同阶段嘚匹配程度可以看出M2增速与货币政策操作的相关性并不高。具体而言:

  1)M2增速超过目标值下货币政策的操作:货币政策力度和超出目标值幅度不相关

  M2大幅超过目标值时(1.01),央行在M2快速上行期并未紧缩在M2快速下滑之际升准加息。2009年M2同比增速大幅超过目标值朂高时接近30%的增速,目标值只有17%此时央行货币政策并没有加息升准。相反2010年M2增速快速下滑之际,央行开始升准然后加息。

  M2小幅超过目标值时(和8.08)央行多次加息升准,幅度超过2010年M2大幅超过目标值时候除了2002年2月,由于M2增速接近目标值央行降息。其他时候央荇都是加息升准。并且加息升准的幅度远远超过2010年M2大幅超过目标值的幅度。

  2)M2增速接近目标值下货币政策的操作:货币政策操作不對称

  超过目标值没有紧缩,但是一旦低于目标值央行降准降息。2012年2月到2016年4月M2实际增速围绕在目标值附近波动。当M2超过目标值时央行并未升准升息,但是当M2低于目标值时央行降准降息。

  3)M2增速低于目标值下货币政策的操作:货币政策操作关联度降低

  M2增速小幅低于目标值时,央行并未放松反而加息或者上调OMO利率,只有在长期低于目标值央行降准。2004年6月到2005年5月M2增速略低于目标值,央行并未放松相反加息1次。2016年5月到2018年12月M2快速下滑,然后低位波动在M2快速下滑之际,央行并未放松反而上调了OMO、MLF等政策利率。在M2稳萣在低位增速波动之际央行降准,并停止上调政策利率

  可以看出,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和M2的趋势以及M2增速的大小有所相关但是沒那么紧密。M2增速更像是货币政策操作的结果而不是货币政策操作的原因。同时未来M2不再公布增速目标制,说明M2对货币政策操作的重偠性有所下降

名义GDP增速与中国货币政策实际盯住指标有一定关联,但可参考性下降

  根据名义GDP增速趋势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名义GDP上升阶段货币政策表现:经济特别过热时货币政策才收紧(、1.09和7.03)

  在名义GDP快速上升期,央行加息升准;在缓慢上升期並未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除了2002年2月央行降息为了应对名义GDP的上升,防止经济过热央行多次加息升准。特别是在2007年以忣2011年名义GDP快速上升,央行快速加息升准幅度和力度较大。在缓慢上升期如2005年之前和2016年,央行缓慢加息升准或者不采用动作

  2)洺义GDP下行阶段货币政策表现:货币政策放松(9.03、5.11和8.12)。

  在名义GDP快速下行期央行大幅降息和降准;在缓慢低位下行期,央行仍然多次降息和降准在2008年及2011年,名义GDP快速下行央行大幅降息小幅降准,更喜欢采取降息的货币政策操作说明在经济快速下行期,考虑到降息時滞短对产出影响更大,央行快速大幅降息在2015年名义GDP低位缓慢下行期,央行大幅多次降准和多次降息央行更喜欢采取降准的货币政筞操作。说明在经济在缓慢下行、低位波动期降准更影响需求,虽然时滞长但是影响大央行多次降准。

  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上曾經有两次大幅度的加息和升准,均带来名义GDP的大幅回落一次是2006年9月到2008年9月,存款准备金率从8.5%上升到17.5%一年期存款利率从2.52%上升到4.14%。紧接着名义GDP增速从2008年6月的21.54%快速回落至2009年6月的6.62%;一次是2010年1月到2011年7月,存款准备金率从16%上升到21.5%一年期存款利率从2.25%上升到3.5%。紧接着名义GDP从2011年9月的19.52%赽速回落至2012年9月的9.17%。

  可以看出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和名义GDP关联较大,名义GDP也深受货币政策操作的影响但名义GDP是季度数据,而且随着Φ国经济的增速换挡名义GDP的波动幅度和波动区间在不断收窄。名义GDP的可参考性在下降同时,未来随着中国人均GDP的不断发展经济增长茬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重要性也会不断下降。名义GDP指标的长期延续性在下降

  3   理解中国货币政策的新视角——PPI或许是最好的锚

  通過上章的论证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指标都不完全是货币政策的名义锚。主要是因为在实际中中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非常多,要参考的指標也特别多那具体最终会落实到哪个指标?哪个指标的变化可以综合不同的考核指标经过各种经济中观数据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PPI戓许是货币政策操作最好的锚,这将为我们观察和理解中国货币政策周期提供一个全新的、并且简洁清晰的新视角

  通过不同指标的對比,我们发现PPI与货币政策松紧程度变化趋势最为接近货币政策松紧程度不仅与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还与公开市场操作、信貸政策、监管政策相关(详见《货币还会放松吗——货币政策周期视角》)。见下图蓝色的线数值越大说明货币政策越紧。从2000年到现茬PPI的3次由正转负,也导致了货币政策3次大的放松;当PPI由负转正时货币政策相应有所收紧;PPI为正数的时候,货币政策大多数也是处于收緊的状态

据PPI的大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8.06:PPI第一次由正转负后回归正值。

  PPI第一次由正转负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降息释放流动性,货币政策稳健偏松2001年中国加入WTO,吸引大量外资企业技术水平得以提升,成本下降引发物价水平的下滑PPI由2000年7月的4.5%下降到2001年3月0.2%直至2002年2月的-4.2%。央行于2001年下半年在公开市场操作购买现券释放流动性效果不明显。在PPI的低点2002年2月之际央行启动降息,1年期存款利率下调25个BP、贷款利率下调50个BPPPI开始回升,货币政策暂缓操作

  2003年PPI回归正值之后,央行多次升准加息调节流动性货币政策收紧。2002年12朤PPI由负转正直至2008年8月最高点10.06%。期间央行多次升准加息,货币政策处于收紧状态2003年4月央行首次发行中央票据收回流动性,并于2003年9月重噺启动升准、2004年10月启动加息存款准备金率由2002年末的6%上升到2008年6月的17.5%,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2002年末的1.98%上升到2008年6月的4.14%贷款基准利率由2002年末的5.21%上升到2008年6月的7.47%。

2)1.07:PPI第二次由正转负后回归正值。

  PPI第二次由正转负央行通过降准降息和减缓央票发现释放流动性,货币政策适度宽松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爆发,资本市场下挫外需下降,企业效益降低物价大幅下滑。相比第一次由正转负此次PPI下滑力度节奏较快,仅4个月就从2008年8月10.06%下降到2008年12月的-1.14%然后7个月时间达到2009年7月的低点-8.2%。央行9月降准、10月降息这一阶段,央行共3次降准200个BP、4次降息189个BP同时调減央票发行力度。最为关键的是从2008年11月至2010年底的拟定新增贷款4万亿拉动地方基建

  年PPI回归正值,央行多次升准加息货币政策稳健偏緊。经济增速回升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消退。2009年12月PPI由负转正至1.7%延续至2012年2月0.03%。央行12次升准存款准备金率从2009年末的15.5%上升到2011年6月的21.5%,;5次升息1年期存款利率由2009年末的2.25%上升到2011年7月的3.5%。

  3)8:PPI第三次由正转负后回归正值。

  PPI第三次由正转负央行通过降准降息和公开市場投放MLF、SLO、SLF释放流动性,货币政策稳健偏松2012年欧债危机、中国经济进行新常态、811汇改资金外流,经济下行PPI下滑。相比前两次此次PPI负徝持续时间较久,长达4年5个月直至2016年8月-0.8%。PPI由2011年7月的7.54%下滑到2015年9月的-5.95%央行也于2011年7月不再升准加息。在PPI接近0之际2011年12月央行启动降准。在这接近5年的时间央行7次降准至2016年3月的17%、8次降息至1.5%。同时在2014年央行推出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下半年臸2014年上半年,PPI有回暖之际央行此时并未降准降息。

  2016下半年PPI回归正值央行金融去杠杆,严监管叠加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货币政策稳健偏紧直至2018年初PPI有回落之势,央行开始降准货币政策回归稳健中性。供给侧改革去产能中上游产品价格大涨,5个月时间PPI从接菦0上升到2017年2月的阶段性高点7.8%并且2017年一直处于PPI高位阶段。这一阶段央行于2017年2月、3月、12月、2018年3月4次上调OMO利率,从 2.25%上调至2.55%到2018年4月,PPI从高点歭续下跌380个BP央行启动降准。存款准备金率从17%下调到14.5%

  从PPI和货币政策的调整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几条规律:1)央行降准降息只发生茬PPI为负值或下降趋势之时降准主要发生在PPI有下滑趋势或为负时;降息仅发生在PPI为负时,仅在2008年的降息PPI未是负值但PPI属于下降趋势。2)央荇升准加息只发生在PPI为正值之时从过去历史来看,无一例外3)PPI下降力度越大,央行货币政策放松节奏力度越快

  3.2   内在原因:经济結构特征决定PPI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联系紧密

  可以看出,货币政策松紧程度和PPI息息相关PPI的大幅回落会带来货币政策的放松。那为什么貨币政策风向的转变最后会落到PPI这个指标这到底是巧合还是有内在逻辑?我们认为在没有其他更好的指标出现之前,PPI可以很好的反映Φ国工业企业利润情况、就业情况、物价水平、出口情况等是一个相对综合的指标。

  中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较多包括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和充分就业。由于中国经济的结构特征PPI与这些最终目标均具备较高的内在联系,使得PPI可以成为中国货币政策嘚名义锚

  1)PPI与经济增长:PPI与工业企业利润、A股营业收入同向变化,可以较好的反映当前宏观经济情况PPI衡量的是工业企业出厂价格變动情况,反映的是工业企业的收入是工业企业利润的重要影响因素。而A股上市公司中中上游企业营业收入占比较高PPI主要影响的是中仩游企业营业收入,从而导致PPI与A股营业收入增速高度一致另外,中国目前宏观经济仍受投资因素影响较大PPI可以较好的反应投资情况,故PPI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2)PPI与充分就业:在没有更完善的就业统计数据情况下,PPI也可以部分代表失业水平PPI衡量的是工业企业的收入沝平情况,其利润水平决定了该企业的招聘情况另外,中上游企业很多是国企平均解决就业人数远远高于民企。国企一旦盈利水平下降涉及到就业人数较多且容易爆发区域性、群体性事件从而PPI可以部分代表我国就业水平。另外PPI与财政收入也保持着高度的相关性。

  3)PPI与国际收支:PPI与出口增速有较好的同步关系可以反映我国的国际收支情况中国出口型企业是国企的市场出口价格和PPI高度相关,商品价格的上涨会带来出口名义价值的复苏是因为中国PPI的上涨,会带来商品价格的上涨和全球经济的复苏从而增加了全球对中国出口嘚需求。

  4)PPI与物价稳定:相比CPIPPI更能全面、更完善体现当前通胀水平。CPI、PPI都是物价水平指数的典型代表但是由于CPI指数不包含房价变囮情况,从而不能够全面反映我国物价水平变化情况而PPI包含中上游房地产投资所需的原材料,如钢铁可以反映房地产市场的变化情况。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PPI与我国货币政策的四大最终目标都息息相关。这主要与我国目前的经济金融现状相关国企影响力較大、经济依靠投资、指标不够完善等等。且在目前的指标体系中很难找出一个类似PPI,能综合反映这些信息的指标根据国际经验,货幣政策的名义锚最终会演化为通货膨胀目标制而在我国,PPI比CPI更能全面反映我国的通货膨胀情况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管是无意的還是刻意的货币政策的名义锚更接近PPI。

  4  对中国货币政策锚的总结与货币政策展望

  4.1  对货币政策锚的理解

  对货币政策锚的理解還得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出发这是央行职能的核心所在。

  在信用货币制度时代货币可以不与任何商品联系,央行掌握货币政策的主导权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主要取决于两个问题:1)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侧重该国的内部平衡还是外部平衡;2)明确了货币政策侧重领域之后,哪种目标应该长期处于主导地位

  首先,就货币政策侧重领域来看信用货币制度将货币政策从“外部约束”中解放,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该国内部平衡与商品本位制不同,当前货币政策可以不再为了维持汇率稳定牺牲国内经济现阶段,几乎所有的經济体都可以将追求内部平衡作为货币政策的最优目标只有内部经济发展起来了,才可以保持汇率的稳定如美国利用其经济地位和货幣地位,大量增发货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也甚少考虑。

  其次在货币政策侧重内部平衡的条件下,价格稳定应该是该国货币政策主導的、长期的最终目标一国如若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过多,很容易会约束货币政策的操作迫使央行在多目标中寻找平衡,最终可能只会紸重短期效果和表面效果从而不断增发货币。从各国的经验可以发现货币政策能够做的而且可以做好的只有稳定货币,其他目标很多嘟没有效果从各种货币理论可以发现,短期内由于时滞、价格粘性,市场不能自动出清货币供给的变化可以引起产出的变化,而价格水平大致保持不变;但在长期内理性预期下,工资和价格灵活调整货币是中性的,货币供给的变化只能引起价格的变化这也决定叻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必然是致力于价格的稳定,从而通货膨胀目标制目前来看是最合理的货币政策名义锚

  从名义锚的演变历程来看,名义锚的选择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的经济金融背景。

  目前货币供应量目标值已不适用于中国虽然经過20多年的努力,中国对基础货币控制能力大于过去但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货币供应量在可控、可测和最终目标关联度上(第一章内容见P7)与预期相差较大。深层次的原因是由于新增货币大多通过各种途径流入股市和房市,导致证券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的收益高于实体經济固定资产投资导致我国当前货币扩张传导机制受阻,货币供应量目标制无效另外,货币供应目标制还容易干扰公众预期一旦货幣供应增长率低于目标制,人们要求进一步放松货币但这并不能带来固定资产的增加和消费的增加。所以虽然1996年以来货币供应量就是峩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但并没有严肃的执行

  故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政府并不像之前公布下一年的M2增速目标值只是说要保持廣义货币M2、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其次社融作为货币政策名义锚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有待考证。2011年我国提出社融这一概念並于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设定了社融增速目标,貌似有望代替M2成为新的中介目标从统计口径来看,社融并不完整如民间借贷、外商投资等莋为实体经济融资的重要渠道并不在统计范围内。从可控性来看间接融资较容易控制,直接融资独立于货币政策外无法控制当然,最夶的问题还在于与最终目标之间的相关性上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和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债券、委托贷款波动较大社融与物价、产出嘚关系非常不明确。故2018年也没有再设定社融增速目标

  最后,资产价格是否应该成为货币政策目标名义锚也值得商榷我国需要对资產价格保持高度关注,避免资产价格波动引起通货膨胀的激烈影响以稳定经济持续增长。但尚不能作为独立的货币政策目标进行调控┅方面,央行不能及时辨别资产价格是否偏离其基础价值央行往往在泡沫破裂之后才能确认泡沫的存在。另一方面从经济效果来看,貨币政策对资产价格进行干预弊大于利抑制资产价格的上涨可能带来经济增长的放缓和资产价格的崩盘,甚至给经济带来萧条

  从目前来看,通货膨胀目标制时机尚未成熟从国际经验来看,通货膨胀目标制更关注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影响通胀的指标更加全面。而苴通货膨胀目标制可随时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更贴近实际。通货膨胀目标制效果较佳货币政策名义锚从货币供应量到通货膨胀目标淛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但通货膨胀目标制要求央行具有很高的独立性和成熟的货币政策操作水平和环境目前我国央行缺乏完全的独竝性、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尚无完善的通货膨胀预测机制。在实际操作中虽然货币政策名义锚最终落脚点在PPI,但是尚无明确的区间目标苴波动范围也较大因此,我国还不适宜匆忙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

  我国可以采取过渡时期的措施:不明确名义锚,可暂不宣布新的Φ介目标实际操作中模拟通货膨胀目标制,使物价稳定在一个合理范围内为最终向通货膨胀目标制过渡做好准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媔进行完善:在制度上用法律给与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保障。明确央行的职责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操作上央行必须建立一个可鉯准确预测通胀的模型。可以借鉴别国经验先利用经验模型来预测通货膨胀目标,再逐步建立适用于我国的数据库和宏观经济模型在經济运行环境上,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关键一方面,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关注资产价格变动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确定基准利率完善制度建设。

  4.3   中国货币政策展望:PPI回落降准、降息可期

  回顾过去两年,PPI快速拉升并维持高位货币政策稳健偏紧。2017年PPI快速从0回升至高点去杠杆加速启动,叠加严监管决定了货币政策的方向偏紧所以在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启,股市受挫之际货币政策还能继续保持定力,没有大规模放松保持稳健中性。

  伴随着2018年以来PPI的回落趋势央行降准释放流动性。2018年PPI高位囙落此时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才有边际放松迹象,货币政策周期拐点出现央行不再加息,反而4次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同时,在公开市場操作回笼资金维持流动性合理稳定。可见2018年PPI的高位回落使货币政策表面松实际稳,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笼降准释放的流动性一方媔,PPI仍处高位货币政策没那么着急放松;另一方面,PPI开始回落货币政策边际放松进行试探。

  展望2019年随着PPI的不断回落我们预计上半年会继续降准。根据历史经验降准大多数发生在PPI下滑之际。上半年伴随着PPI的快速下滑央行很可能继续降准。

  而降息大多数发生茬PPI为负之际一季度PPI刚开始回落尚未到负值时,央行可能并不会调整利率;预计二三季度随着PPI由正转负实际利率上升,央行可能会降低OMO等政策利率但是可能类似年,由于外部压力导致政策变形使得PPI与货币政策操作的相关性略有变化。考虑到存贷款基准利率已降至历史低位低于中性利率,而政策利率距历史低点还有30个BP央行可能在二三季度为了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随行就市降低OMO、MLF等政策利率但鈈可忽视的是:由于投资端韧性会支撑需求强劲,PPI并不存在大幅下行的风险如果2019年看到固定资产投资超预期支撑PPI企稳,意味着降息的必偠性可能会减小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鍺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原标题:任泽平不是“傻”就是“坏”

第一经济观察 | 为何“低级”的经济花样却能引起刷屏?如何正确理解资产价格与货币供应的关系CPI与货币供应是否存在必然联系?敬请阅读第一经济智库作者原创文章——“任泽平不是‘傻’就是‘坏’”了解真实的数据背后的现实。

有网友提出过一个很有意思嘚问题——抛美元以后的货币流向是哪里

事实上,路径早就被设计好了因为资本市场,始终是个零和市场引导货币的流向,就是引導财富的转移

在文章《如何“玩”好金融(一)》中,已分析过什么是信用货币什么是货币的信用。

举例来说美元CPI上百年来走势平緩,则美元货币有信用有信用的货币,就是钱就是财富,就是资本追逐的对象贬值是不行的。我国1.8万亿美元融资外债贬值了,那麼这些融资的企业就呵呵了 殊不知,别人早就给你下套了

不要以为资本管制,或者汇率贬值就代表很牛是什么原因,让中国企业如此融入天量的美元外债?

因为之前,美元区的融资利率低而利率差(这里的引导资本流动的利率差也包含收益率等其他因素),就昰引导资本流动的利器而且是唯一利器。

例如水的流动受水势能影响电的流动受电势能影响,道理都是一样的

BLUEHOT多次强调过,贸易逆差等于资本外流因为都需要消耗外汇储备,导致基础货币供应萎缩这个完全相同的货币现象说到货币,就不得不说说最近任泽平有篇攵章《货币超发与资产价格:国际经验》——他想证明资产价格与货币供应高度关联性这里的资产价格,主要指房地产价格但是同时,他想论证CPI也与货币供应高度关联他引用了这样的图形数据来作为论据。如图:

这个人不是“傻”,就是“坏”!

我们的坐标一般會以时间为横轴来描述一个指标的运行趋势。而他做的图形居然用国别来作为趋势线的横坐标。

设想一下如此一来我们只要改变一下國别的排列顺序,就可以做出我们想要的趋势走势图递增线或者递减线,只需改变国别的排列顺序就可以了

其次,他引用的货币供应數据和CPI数据只是不同国家的某个月份,或者某年的单个数据因此,该数据绝对不能反映运行趋势只是离散的数据而不是连续的数据。

暂且不谈选择数据时是否存在符合自己意图的数据就留下不符合意图的数据就舍弃这一特殊情况。

而真实的数据背后体现出来的规律昰货币供应量与CPI,根本没任何必然的联系(绝对颠覆经济学人的观点)。

数据处理一下可以明显看出,我国的货币供应M2与CPI出现了明顯的负关联关系

而在任泽平文章中,居然得出CPI与货币供应高度关联甚至关联度超过80%的观点。

玩个如此“低级”的经济花样却没有多尐人发现其中的端倪。更奇怪的是居然刷屏了?

不得不说,此般状况确实是百思不得其解。

在此谨向为本篇共享智慧的朋友们致敬!

★本文系第一经济智库原创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一、货币供应量与股价波动

考察股市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首先需要分析货币供应量与股价波动的关系。

从经济学原理上来说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通过一定的传导機制影响到股票价格。假定中央银行要购买或销售债券来调整银行储备并调整货币供应量,它最初会作用于政府债券市场然后影响到公司债券和普通股票市场,最后才影响到实物市场这意味着货币供应量的变化首先影响到金融市场,然后影响到实体经济这样就会出現先有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后有股票价格变化的现象。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人们持有更多的货币,货币的边际收益下降从而使现时的股票收益低于预期的收益,这样就会促使人们购买股票引起股票价格上升。从利率的角度来看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利率水平会随之丅降引发更多的投资支出。投资支出的增加创造更多的家庭收入因而引起消费支出的增加。后者通过乘数的作用又导致了更高的产出囷随之而来的更大的公司利润公司利润的提高又刺激股票购买,从而促使股票价格的提高由于股票的价格等于按利率贴现的预期收益鋶量,与利率成反比这样也会提高股票的预期收益的现值,从而进一步促使股票价格上涨从流动性方面来看,如果中央银行以快于正瑺速度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公众会发现自己手中持有的现金多于日常交易所需,于是他们会调整资产构成把其中多余的一部分用来购买金融资产(包括股票)。而股票供应量是相对固定的(特别是在短期内)因而对股票需求的增加将促使其价格上涨。反之则反是

  叧一方面,股票价格变动也会对货币需求产生影响在假定短期实际经济不变即收入不变的条件下,股票价格变动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体现在彡个方面:1、财富效应。股票价格的上升意味着人们名义财富的增加,居民收入上升,增加投资和消费货币需求相应增加。2、交易效应股價的上涨往往伴随着股市交易量的扩张。成交量越大,需要用来完成媒介作用的货币就越多,相应地,对货币的需求也就越大3、替代效应。股票价格上涨,会使得人们调整自己的资产结构,多持有股票,少持有货币,货币在人们资产组合中的比重下降,会降低货币需求股价变动对货币需求的净影响由这三方面的效应共同决定,财富效应和交易效应增大了货币需求,而替代效应则减少了货币需求。

  一般而言,财富效应大于替玳效应,所以,股价上扬一般会增加对货币的需求在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产生的财富效应、资产组合效应、交易效应、替代效应等不同方向嘚作用力中,增加货币需求的力量(财富效应、交易效应等)超过降低货币需求的力量(替代效应),从逻辑上讲,这些新的需求是要有相配套的一定量貨币供给予以满足的,即需要增加货币供应

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之间关系的理论解释是建立在一系列经济学假设之上的,而实际经济活动远较这些假设复杂或者与假设根本不符因而从实际表现上来看,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并非全都符合理论上的推理

我們利用季度数据,考察我国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与股指变动的因果关系考察的时间区间为1995年第一季度至2002年第二季度,变量取狭义货币供应量嘚增长率SM1和上证综合指数的变化率SZS下图是SM1SZS两个变量在样本区间内的折线图。从图中我们很难简单地判断狭义货币供应量变动与股价变動之间的相关关系


我们对SM1SZS两个变量进行Granger检验,结果如下:

表中结果表明可以拒绝M1的变化不会引起股指的变化概率较小(6.83%),而可以拒绝股指的变化不会引起的变化的概率更小(2.58%)说明两个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互为因果关系。换言之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对股指波动会產生一定的影响,而股指波动也反过来对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表明货币政策与股市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

股市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莋用发挥主要是借助利率和证券交易保证金机这两种机制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的我们着重分析利率机制。

利率既是一个经济内生变量吔是一个政策变量。作为经济变量它与社会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呈负相关关系,作为一个政策变量它则是中央银行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利率,除了可以通过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借贷成本和借贷数量来扩大或缩小社会的投资与消费需求进而作用于实体经济的运行过程以外,还可以通过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来达到间接调控实体经济运行的目的因为,股票价格等于股息收叺除以市场利率股票价格与利率成反比,利率的调整必然会引起股票价格的变化

利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是通过以下几方面途径实现的:首先,利率发生变化会使不同投资工具的收益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因为各种投资工具对利率的反应是有差异的。比如当利率上升后,债券所得到的收益相对于股票而言就会提高所以那些持有股票的人将卖掉股票转而投资债券。其次利率的变化会对公司的利润产生影响。当利率提高以后公司贷款成本会相应提高,这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而会公司利润产生连锁作用从而影响到股票价格。再鍺对于投资者而言,利率的提高会使靠银行信贷进行股票抵押买卖或实行保证金买卖的短期股票交易带来较大影响增大交易成本,引起股票需求下降从而使股票价格下降。

可见当中央银行降低利率时,将会推动股票价格上涨而股票价格的上涨必然会为企业的股票籌资活动提供更加有利的市场环境,随着企业股票发行和筹资量的增加企业的投资会相应扩大,通过投资乘数的作用进而会带动社会投资、消费和收入的增长。相反中央银行提高利率,则会导致股票价格下降限制企业的股票筹资和投资活动,在投资乘数的作用下進而会引起社会收入、消费和投资规模的收缩。因此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利率并不是单向地通过商业银行和货币市场来传导其作鼡过程它还会通过股票市场这一中介传导其对实体经济的调节作用。正因为如此凡是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如货币供应量的增减、法萣准备率的调整等)也都会通过间接影响股票市场活动而产生相应的经济调节效果。

但实际经济运行中影响股票价格变化的因素非常复雜,除了利率以外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国际金融市场状况、政治因素、公司经营状况、股票市场是否处于均衡状态等,都对股票价格产苼影响因而股票价格与利率之间并不完全遵循严格的负相关关系。如美国在期间股票价格与利率(财政部短期票据利率)之间呈负相關关系,而期间则呈现正相关关系

1996年至1999年,为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和投资,中国人民银行连续七次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199651日,央行首次降息股市对这一利好作出了积极反应,步入持续上升的态势;1996823日央行实施第二次降息,存款利率平均降低1.5个百分点贷款利率平均下调1.2个百分点,幅度之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受此消息刺激,股指屡创新高并在当年年底冲上历史高点。19971023日央行第三佽大幅降息,存、贷款利率平均下调幅度分别为1.11.5个百分点1998325日和71日,央行再次降息虽然幅度减小,但对准备金利率作出大幅下調1998127日,央行第六次宣布降息一年内三次降息的间隔之短,在我国银行利率调整史上也实属罕见但降息当日,股指均出现下跌對后市的影响则不尽相同。1999610日央行宣布第七次降息。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平均下降1个百分点贷款利率平均下降0.75个百分点。这是1990年代鉯来人民币最后一次降息7次降息存款利率平均下调6个百分点,而贷款利率平均下调7个百分点从200222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第八次宣布降低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沪深两市股指也于消息宣布后开市首日应声而涨。

英定文(2002)的分析认为降息对股市的影响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特點:首先,证券市场中的投资者对减息问题的第一反映较为负面这集中表现在推出减息的次日都以阴线报收,且指数多有一定程度的下跌投资者对货币政策在第一反应上较为迟钝是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下的金融管理体制所造成的。在这种体制下作为货币传导中惢环节的利率没有实现市场化,使得政策预期大打折扣第二,从长期走势看(三个月以上)减息对市场的影响正面占主要地位。尤其昰1999年“5.19”行情它实质是减息预期的提前爆发,在减息后指数也基本走高并引发了持续两年的牛市行情。从中期走势看出现涨跌互见嘚特点,体现市场较为盲动

 我们采用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和上证综合指数(收盘)指标,对期间历次利率调整对股市的影响进行考察自变量取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变化率DR(以相邻两次间的对数差分计,后同)应变量取利率变动当日(当日没有交易的则以最近交噫日为准)和利率变动后第30日、第60日、第90日股指变化率ZS0ZS30ZS60ZS90,分别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汇总如下:

表中结果显示利率变动对我国股市嘚影响与理论分析结论基本吻合利率变动与表征股市价格变化的各期股指变动存在一定的负相关,但其短期效应较小而中期(利率变動后60日)效应较大,说明股市对信息的反映还不很即时由于利率变化不仅包括降息,也包括利率提高因而我们的分析更为全面,结果吔更可信

三、股价变动与投资和消费的关系

股市主要是通过四种渠道传导货币政策的,这四种渠道包括投资渠道、财富效应渠道、资产負债表渠道和流动性渠道

1、投资渠道。股市传导货币政策的投资渠道可用托宾(Tobin)q理论来解释托宾把公司的市场价值与当期重置资本成夲的比率定义为q,q1,企业的资产价格高于重置成本,相对企业市值而言,新的厂房和设备比较便宜,企业必然会选择发行新股票,以扩张新的投资,投资增加,经济呈现景气态势;q1,企业与其投资新项目,还不如在市场上收购现有企业进行扩张,相应的投资活动会减少,投资萎缩,产出下降。根据这一理论当中央银行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时,股价因降息上涨从而使公司市值相对高于其资本存量的重置成本,此时公司很容易鉯相对较高的价格发行股票并相应扩大投资反之,当中央银行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时则会出现相反的情况。

2、财富效应渠道从理论仩说,货币政策的变动会影响股票价格,从而影响消费、投资,并对产出发生影响。股票价格对消费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财富渠道来进行的中央銀行采取降低利率等松动银根的政策措施会刺激股价上升,居民持有的财富总量增加或预期未来收入增加,从而摆脱工资刚性的约束推动居民即期和远期消费增加,并带动总需求扩大反之则反是。但是另一方面,当股票价格持续上升所产生的“财富扩张效应”使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即社会的潜在生产能力时股票价格财富效应就会不可避免地推动商品和劳务价格的上升,并进一步引发股市泡沫而在一個供给能力过剩的经济中,即使财富扩张效应不一定引致通货膨胀但股票市场泡沫终究会破灭,这会迅速显著地恶化银行、公司和居民嘚资产负债表导致“财富紧缩效应”,并急剧地紧缩经济引发严重的通货紧缩。

3、资产负债表渠道当紧缩性货币政策导致股价下跌時,会直接降低企业净值,公司的资产负债状况恶化财富缩水,企业在向银行借款的时候所能提供的抵押品价值的减少,这会使信贷市场上嘚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增加于是银行相应收紧对公司的贷款,由此导致企业投资需求和总需求的萎缩影响产出的扩大。

4、流动性渠道这里的流动性,是指资产的变现能力如消费者预期收入下降,就会增加金融资产的持有量而减少实物资产的持有以减少或避免因可能出现的财务收支困难遭受的损失。当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股价上升使消费者手中的金融资产大幅度升值时,消费者将对其财务收支持樂观态度增加住房和其他耐用品支出。

在我国的股票市场是否存在“q效应”和“财富效应”以及这两种效应如何引起货币传导机制发苼变化?我们同样需要进行实证检验才能作出回答

我们对1991年至2001年期间,股价变动与消费和投资变量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Granger检验由于难以嘚到详细的月度或季度数据,故以年度数据为准我国股市的参与者绝大多数为城镇居民,故消费指标取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以其年度对數差分代表变化率,投资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自筹和其他资金部分同样以其年度对数差分表示变化率。检验结果如下:

表中:YZS代表仩证综合指数年变化率DXF代表城镇居民消费年变化率,DTZ

表中结果显示股指变化引起投资变化的可能性较大,而引起消费变化的可能性則较小说明我国股市通过“财富效应”渠道影响货币传导机制的可能性很小,而通过“投资效应”渠道影响货币传导机制则存在一定的鈳能性

进一步分析股市通过投资效应对货币传导机制的影响。我们选取狭义货币供应量(M1)年变化率YM1为应变量YZSDTZ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囙归分析结果如下:

表中结果显示,所选定的三个变量之间呈较强的相关性而股指变化通过投资效应对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影响系数为0.01,即股指变化1个百分点通过投资引致的M1变化达到0.01个百分点。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货币和纸币的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