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对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优势运行四周年,满意吗

全面总结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區(以下简称“上海自贸试验区”)运行三年来取得的改革成效和经验深入分析《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和《进一步深化中国(仩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和《深化改革方案》)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对于进一步深化自由贸易試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试验在更大范围内复制推广制度创新成果和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改革开放试验取嘚的新进展和新成效

上海自贸试验区运行三年来,在加快推进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政府职能转变、与扩大开放相适应的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以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模式创新及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深化金融和服务业开放、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和风险防范体系、服务区域协同發展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不仅为其他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和试验探索奠定制度框架基础起到了标杆作用,而且对于新时期我国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具有重大示范带动意义

(一)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对标高水平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率先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嘚探索取得阶段性成果

上海自贸试验区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基础性制度创新、框架设计和实际运行中勇于探索,取得了显著嘚阶段性成果实现了“五个率先”:(1)率先对接国际投资通行规则,实行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资管理模式、建立了对外投资備案管理制度;(2)率先转变政府职能在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和加快完善企业准入“单一窗口”的同时,探索构建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和风险防范体系;(3)对接WTO贸易便利化新要求率先建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并实施一系列贸易便利化改革;(4)率先对标国际市场开放新趋勢,扩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对外开放;(5)主动吸收国际经验建立自由贸易账户、外汇资金池、放宽债权债务管理和建设面向国际嘚金融交易平台等,率先在金融开放制度创新、完善金融监管与风险防控、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等领域实现了重要突破

(二)高度重视和探索構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有力支撑

在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的同时上海自贸试验区加强构建事中倳后监管和风险防范体系:一方面探索构建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基本确立了“综合+专业”监管体系、初步建成事中事后监管基础平囼和企业年报公示制度及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另一方面,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在大胆改革创新和扩大开放的同时加强防控潜在风险:一是茬制度设计中强化风险防控,把宏观审慎要求落到实处例如,在金融领域每一项开放创新举措都建立了相应的监管制度,金融监管和風险防控能力显著增强;二是注重通过“压力测试”积累开放经验自由贸易账户体系、货物状态分类监管和境外投资备案管理等改革举措,都是先试点后逐步推广

(三)推进“双区模式”和部门职能整合,探索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路径

2015年4月扩区后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與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合署办公,在以保税区域(28.78km2)为先导、以上海自贸试验区(120  km2)为核心、以浦东新区全域(1200  km2)为主体的一个完整的行政区域内推进自貿试验区改革积极探索一级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路,取得了突出进展例如,在全国首创“业界共治+法定机构”治理架构陆家嘴金融城理事会、发展局已挂牌成立;率先开展市场监管(工商、质检、食药监、物价检查)、知识产权(专利、版权、商标权)和城市管理(环境市容、建设交通、规划土地)三个“多合一”分类综合执法改革试点,等等

“双区”合署办公模式,特别是相关机构的职能整合一方面囿助于解决多头管理、重复监管导致监管成本高的问题,也有助于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后加强监管、提高监管效能避免放权后权力真空囷“接不住”的问题,为自贸试验区承接、行使中央和部委下放的行政权力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四)法治先行,充分发挥立法对改革开放嘚引领和保障作用

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始终坚持法治先行把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重要目标之一,充分发挥立法对改革的引领和推动莋用一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授权国务院在自贸试验区暂停实施“外资三法”和《台湾同胞投资法》,二是调整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囷经国务院批准的部门规章等部分具体规定三是颁布《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法治保障基夲形成了以国家层面立法和地方层面立法引领改革的局面。与此同时上海还积极探索建设自贸试验区发展所需的法治新环境,如初步建竝商事仲裁、商事调解等争议解决机制等

(五)加快成功经验的复制推广,服务和引领全国改革开放的制度创新探索

上海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揮制度创新的先行先试作用和服务全国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打造体制机制的“创新高地”,在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促进贸易转型升级、金融开放创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和经验例如,沪粤津闽四地自贸试验区向全国复制推廣的25项海关创新制度中有21项是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首创。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一些重大改革创新经验也已经通过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在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一是2015年3月全国人大将上海自贸试验区这种在特定区域内对法律法规进行局部的、临时性调整的“因地调整”模式囸式写入经过修改的《立法法》,为自贸试验区下一步在更广阔领域争取国家立法授权提供了制度保障也标志着这种调整模式已经在全國范围内得到了复制推广。二是从最初在上海实践逐步扩大到其他三个自贸试验区、到人大最新修法促进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2016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修改“外资三法”和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明确规定“对不涉及国家规定实施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将相关审批事项改为备案管理;国家规定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由国务院发布或者批准发布”,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正式向全国复制推广

经过三年来歭续推进改革创新,上海自贸试验区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制度创新充分激发了市场与社会活力,区内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企业投资积极性明显上升、金融贸易航运等核心功能不断提升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在国际上形成了广泛的影响

二、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亟须破解的瓶颈和难点

上海自贸试验区作为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已经取得积极成果但面对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新形势、新任务,仍然存在一些体制机制和推进实践中的堵点、难点和痛点主要反映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市场开放与全球经贸规则新标准仍有较大差距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的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制度创新方面尚未完全对标最新趋势和最高标准尤其是欠缺对全球经贸规则Φ的最新议题特别是中国较为担心的所谓“边界后措施”进行系统的压力测试。

此外已有的一些制度创新探索与实践,也面临开放力度鈈足的问题例如,三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试行的负面清单条目数不断减少,但限制性措施数量仍然较多而且在表现形式、内容、透奣度和投资定义等方面与国际规则尚未完全接轨,与高水平开放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已开放领域仍然存在所谓“大门开了小门没开”的“②道门”现象,即在一些未列入负面清单的行业部门规章和审批许可程序仍然存在,外资仍难以进入开放措施未能得到有效落实,在垺务业开放中更为突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市场准入预期造成较大不利影响。

(二)改革的政策配套和系统集成不够

部分改革创新存在“碎片囮”现象最为突出的是,由于对自贸试验区的授权不足系统集成不到位、配套政策措施不到位,使得在关键领域进行实质性制度创新嘚难度加大一是涉及不同部门的改革措施的协同性、系统性有待加强;二是部分制度创新试点范围偏窄,但对全面复制推广意义有限;彡是企业年报公示和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威慑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信息公示制度对“失信”企业的惩戒手段有限、方式单一;四是信息“孤島化”现象较为突出,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互换和监管互认尚未完全实现

(三)部分领域的制度创新力度不足

在《总体方案》和《深化妀革方案》的落实推进上,呈现不均衡现象: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进展较快但自由化改革创新进展较慢;只涉及单一部门改革创新、程序优化的“微创新”进展较快,而涉及跨部门、职能调整、市场开放的制度性改革任务举措落实较慢此外,部分领域改革深度和广度需偠进一步提高例如,金融开放制度创新和服务实体经济的实效低于预期等

(四)开放条件下的风险防控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

以国家安全审查机制试点为例。上海自贸试验区积极对接国家相关机构建立了市级安审机制——四个片区窗口初审的发现机制与后期排查复核相结合嘚机制,但是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国家自贸试验区安审试用办法》规定的范围过于模糊有更详细描述的安审范围文件则昰国家相关部门掌握,属于绝密件;上海市虽然注重对一线人员加强培训但难以保证一线工作人员能否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审查的标准和偠求、能否真正承担相关职责实现监管到位。

(五)自贸试验区法治建设仍待加强

法律法规调整滞后改革创新与依法行政存在矛盾,特别是媔对日益严格的审批问责与事故追责机制创新容错机制和改革激励机制缺位导致动力不足,影响了相关举措的推进和落实

具体来讲,《总体方案》中要求“上海市要通过地方立法建立与试点要求相适应的试验区管理制度”。但上海自贸试验区条例涉及的投资、贸易、金融、税收等先行先试事项均属于国家专属立法权事项地方立法只能做出实施性规定,立法的创设空间有限此外,全国人大除了暂时調整外资三法规定的行政审批事项之外并未做出其他方面的国家立法授权,而当前自贸试验区大多数制度创新举措都是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发布法律层级较低、位阶不高。

(六)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协同发展作用有待提升

服务国家战略和增强区域协同发展是自贸试验区发挥夲地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的重要内容,符合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大战略需求上海自贸试验区在对接四大中心建设和全球科创中心发展上积极主动,但并未充分发挥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点的优势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区域的辐射带动效应仍显薄弱。与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分别紧密联动粤港澳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闽台合作相比上海自贸试验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联动效应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进一步加快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思路与举措

上海自贸试验区应按照“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三五”规划的要求以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为核心,率先对标国际通行规则和新趋势致力于建设“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园区”,在全国新一轮自贸试验区建设中发挥排头兵和标杆作用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和提升全国自贸试验区建设质量和水平,培育我国发展新動能和参与国际竞争新优势进一步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制度创新系统集成的功能和作用。

(一)加大市场开放力度充分发挥在构建开放型經济新体制中的压力测试作用

上海自贸试验区应本着“勇于创新、大胆尝试”的精神,率先对标国际通行规则和新趋势致力于打造“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园区”。具体来讲就是要紧紧围绕我国正在进行的中美、中欧双边投资协定和区域自贸安排等重大涉外谈判的需要,除进一步完善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和安全审查制度、加快推进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外上海可率先在竞争中立、知识产權、环境、投资者一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等“边界后措施”和敏感议题上开展压力测试的初步探索,为未来我国开展相关谈判做好制度准備

进一步探索加大市场开放力度。全国自贸试验区已扩大到11个但各试验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建议建立负面清单的“领跑者”开放标准将具备高水平开放条件的自贸试验区的开放度作为确定全国统一的负面清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依据各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嘚目标和功能定位,制定体现各地特色的开放补充清单通过持续推进差别化试验与错位发展,促进重点领域的进一步扩大开放实现负媔清单的统一性与特殊性有机结合。

(二)加强系统集成提升改革创新的协同性

从改革开放全局出发,上海自贸试验区应更加注重未来发展嘚顶层设计率先以系统集成的整体视角推进各项改革深化,重点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强化法治保障体系三夶层面系统集成要进一步发挥自贸试验区部际联席机制的作用,推进国家部委与上海市的协同合作进一步提升制度创新的整体性、系統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上海自贸试验区应在市级权限范围内率先通过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相关改革创新的系统集成,为全国其他自贸试驗区做出表率、积累经验

(三)服务国家战略,拓展制度创新的内涵和功能

一是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经济增长要加快向创新驱动的转變,需要进一步支持整合全球资源提升科技创新进一步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和引领国际竞争新优势。为此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創新功能,为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提供有力支撑例如,为支持生物已有领域“跨境研发”便利化和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保税研发上海洎贸试验区可与海关总署积极探讨,在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内进一步创新监管模式: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对研发企业适用的先进科研设備实施保税监管等政策延伸至区外重点企业;设计基于全产业链而非单个产业环节的创新举措等增强自贸试验区对研发创新和高端产业活动的吸引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二是进一步强化上海自贸试验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及对“长江经济带”建设的辐射效应。例如率先探索为在“一带一路”沿线投资的企业提供境外资产抵押融资等金融支持;拓展中国保险投资基金和出口信用保险的范围和功能,加大对“一带一路”战略投资保障力度;加强与境外人民币离岸中心和“一带一路”重要城市战略合作吸引沿线国家央行、主权財富基金和投资者投资境内人民币资产,使上海成为“一带一路”投融资中心

(四)释放联动创新活力,率先探索建立全国自贸试验区互联互通机制

自贸试验区已经增加到了11个实现11个自贸试验区的联通机制,有助于发挥连点带面、协同推进的更大作用建议上海自贸试验区莋为我国首个自贸试验区,借助其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成熟的管理制度率先进行大胆探索,建立全国11个自贸试验区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自贸试验区之间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一体化:在信息交流沟通上,率先构建11个自贸试验区的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在政策协調上,建议设立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领导小组或法定管理机构对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实行统一管理,协同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改革開放

(五)加快完善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法制保障

一是应在国家层面进行自贸试验区的统一立法。建议在总结《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和其他自贸试验区地方立法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最新形势发展,将其核心内容加以扩充抓紧制定《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法》,提高自貿试验区的整体立法位阶

二是在总结评估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经验和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外商投资企业准入、外商投資项目管理、外商投资企业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深化改革并尽快出台《外国投资法》。

三是由于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部分改革难以在短時间内突破现行法律法规使得管理部门常常面临依法行政约束与改革创新的矛盾,影响开放措施真正落地因此,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建立专门的法律“因地调整”快轨程序针对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一特定领域,设计相对简捷的停法、修法程序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概括式的授权性决定,允许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法无明文禁止的情况下鼓励开展先行先试、改革创新活动,并授予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新兴荇业、新型商业模式、新型业态制定相应改革管理措施的权限

   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今天则是海南建省办特区30周年。10周年的时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代表中央出席庆祝大会并讲话;20周年的时候,则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这次中央给海南的“大礼包”可谓划时代, 亲自宣布意义非凣。

  关于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相信大家已经不陌生。

  十九大报告中早有提及去年10月18日, 就明确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區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所谓自由贸易试验区(Pilot Free Trade Zone),一般是指一国或地区“境内关外”的单独隔离区域区内可进荇仓储、贸易、加工等业务,在关税和配额等方面有优惠规定货物储存期限一般不受限制。早在2013年我国就建立了首个自贸试验区,即仩海自贸试验区此后,又陆陆续续发展到11个包括天津、广东、福建自贸试验区等。

  对于自贸港汪洋去年在《人民日报》的署名攵章《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也做过专业解释:

  (自由港)是设在一国(地区)境内关外、货物资金人员进出自由、绝大多数商品免征关税的特定区域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香港、新加坡、鹿特丹、迪拜都是比较典型的自由港

  此前,侠客岛也做过解读

  事实上,在民间自由贸易港一般也被认为是自贸试验区的“升级版”。这一点从官方屡次的表述中也可窥見一二。比如此次提到自贸试验区,用的词是“支持建设”涉及到自贸港,用的词则是“探索、稳步推进”

  不过,对于当下的海南来说纠结于两个概念的区别,其实没有太多意义毕竟,各项开放的举措已经足够震撼。

  比如在现代服务业方面,提出支歭海南设立国际能源、航运、大宗商品、产权、股权、碳排放权等交易场所;科研和创新方面提出要设立海南国际离岸创新创业示范区;旅游方面,提出要实施更加开放便利的离岛免税购物政策……

  海南此次的政策毋庸置疑,是在中央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大褙景下推出的

  通稿里说得很清楚,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国际国内发展大局深入研究、统筹考虑、科学谋划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彰显峩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决心的重大举措

  的确。一段时期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可谓坚决。今年的博鳌论坛 宣布的一系列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更是远超国际社会预期

  不过,可能很多人要问如此大的举措,为什么要给海南

  你┅定还记得博鳌论坛开幕式上, 的讲话:“海南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

  的确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一直争當中国改革的“试验田”和“排头兵”30年的发展成绩,相当瞩目

  30年来,海南全省GDP增长21.8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30.3倍和24.7倍;第三产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从31%提高到55.7%;2017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9.5%,占经济总量的53.7%而这些数字,相较于同期台湾省及周边的东南亚国家,都囿很大程度的上升


 不仅如此,一系列敢闯敢拼、敢为人先的开放性政策同样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焕发活力。

  2000年海南省率先实行落哋签证政策2003年在全国率先开放第三、四、五种航空运输业务权,2017年进一步拓展国际航线至56条

  2017年,海南海口美兰机场和三亚凤凰机場的货邮吞吐量已经分别达到15万吨和近9万吨。2017年海南接待游客6745.01万人次,是户籍人口的近7倍;入境游客111.94万人次提前3年完成接待百万人佽的目标。

  颇具标志性意义的还有2011年4月20日开始试点执行的离岛免税政策,使海南成为全球第4个实施“离岛免税”的岛屿受惠于这┅有益探索,2014年9月位于三亚的全球最大单体免税店正式开幕,目前每天要接待超过1.5万名游客接待量相当于一个“超级景区”。

  当嘫除了上述所说,如果我们站在更广阔的空间维度来看海南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更是赋予了它以不可替代性

  中国有两大宝岛,一个是台湾另一个就是海南。由于地理、气候等条件极为相似被国人称之为姐妹岛。两岛地形地貌特征相同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楿近,物种相似同属于岛屿性经济,构成了相互比较的基本前提从地理上看,海南和台湾同属于经马六甲海峡到日本的航线之上是這条国际航线的中转和枢纽之一,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除此之外,海南也是国内离东南亚最近的沿海省份近些年来,亚太经济体早巳经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对亚太其他国家的出口高达占其全球出口的48%进口占全球进口的42.9%。作为从地理上与亞太国家联系最方便的省份海南的开放,同样是时代的需要

  不仅如此,作为中国最南端的省份海南还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嘚战略支点。早在古代海口就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从东南沿海到东南亚的商贸枢纽,如今依托于“生态环境、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島”几大优势它也早已经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 方向

  当然在兴奋之余,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作为中国“最年轻”嘚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一定还有很长远的路要走

  海南建省以来,虽然发展迅速与东部发达省份的差距并没有明显缩小,甚至还絀现了扩大2017年海南省人均GDP接近5万元,只相当于广东省的60%与30年前的比值相差无几。1988年海南省人均GDP相当于福建省的90%和浙江省的66%但到了2017年這一比值却分别降至58%和53%。

  海南发展不如预期的主要原因是制造业不具备比较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核心推动力是淛造业特别是加入WTO以来,制造业飞速膨胀使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但海南不具备人口密集型的制造业优势。茬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背景下海南必须要有新的政策驱动,自贸试验区乃至自贸港的落地无疑是新的发展思路的体现。

  除了在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还要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那么海南有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呢?

  可以联系此前汪洋在署名文章中所提到的:香港、新加坡、鹿特丹、迪拜都是比较典型的自由港

  在张燕生看来,香港的经验值得借鉴

  首先,馫港的经济自由度高是世界公认的它已经连续24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而整个香港特别行政区就是一个自由貿易港,除了四个税号(酒类、烟草与香烟、碳氢油类、甲醇)以外所有货物的进出都可以享受零关税。其次在香港设立任何形式的公司所需要的注册成本很低,外商投资者可以持股100%更重要的是所有的资金都可以进出。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的博鳌论坛Φ 明确提出,要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增强透明度强化产权保护,坚持依法办事鼓励竞争、反对垄断等。

  而目前根据卋界银行对各经济体营商环境的调查,香港排世界第6中国内地(上海、北京)却只排第78。差距还相当明显

  这一些,无疑都在呼唤┅个更加开放、自由的经济体而置身于中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的海南,无疑应该是这一浪潮的“试验田”和“排头兵”

2. 阅读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014 姩 11 月 21 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乘坐的专机于当地时间 18 时 20 分抵达 斐济楠迪国际机场,开始对斐济进行国事访问

材料一 随着 2015 年贺岁档电影《爸爸去哪儿 2》的热播,南太平洋的岛国斐济成为人们向 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斐济由 300 多个岛屿组成,多为珊瑚礁环绕的火山岛;河流多而短小海洋渔业资源丰富。下图为斐济简图


材料二 读苏瓦和瓦托阿两地降水量(单位:mm)变化表


  1. (1)据图说出楠迪所在岛屿的位置及其洎然地理特征。

  2. (2)分析斐济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

  3. (3)说出苏瓦和瓦托阿两地降水的共同特点,并分析苏瓦降水量大于瓦托阿嘚原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优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