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资产荒和基本面50&cpi是什么梗

原标题:管清友:我们正面临结構性的资产荒

过去是全局性资产荒所有资产鸡犬 升天,现在是结构性资产荒虽然大部分资产被打回原形,但核心资产被过度追捧核惢资产变得拥挤。

今天的演讲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讲讲现在的小周期,通过对今年情况的分析把2018年和2014年的政策和经济作一个对比,並讨论如何去看待股票、房地产、债券等市场二是讲讲未来的大周期,我们预测未来企业、产业、区域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分化和集中整个中国经济步入一个“核心的时代”。

一、现在的小周期:微调的开始2018会是拉长版的2014?

过去十年经济周期的规律和过去很不一样,尤其是最近五年很多人觉得经济周期消失了,但其实周期并没有消失仔细分析,你会发现十八大以来的经济和金融周期依然非常明显

2013年是典型的经济过热,货币市场表现好导致金融监管加强,政策紧缩2014年紧缩的后果开始体现,经济出现衰退债券市场走牛,流动性衰退性宽松在无风险利率下行的刺激下,估值驱动的中小板、创业板相比较主板表现更好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随着货币大宽松的啟动股债双牛,直到2015年股灾2016年经济进入复苏阶段,商品和地产走牛2017年经济超预期,出现过热迹象尤其是规模以上企业表现很好。這导致货币政策开始回归中性金融监管强化,金融上行周期结束

总的来说,近五年经济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先是提三期叠加。十八夶刚刚召开后提出了三期叠加的判断,也就是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后来又提出了“新常态”的判断。最后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三个提法分别解决了怎么看、怎么干和具体的实施路径的问题所以我们也能够感受到,政策也是不断的相机决策

经济周期其实没有消失,只是变得相对钝化对比过去几轮周期,从政策刺激到经济反弹需要的時间从两、三个季度到五、六个季度越来越长,政策刺激起到的作用周期越来越长从紧缩到衰退,则从一个季度拉长到两、三个季度这主要是市场预期变了,经济主体对于政策的反应“钝化”了但还是有周期性的。

现在我们处于什么周期看上去很像是2014年的衰退前夜。2014年我们在经历了2013年的经济过热之后,从2013年的钱荒开始房地产和财政同步紧缩,经济开始加速下行政策被倒逼宽松,2014年上半年的時候实施了定向降准和差别降息,到2014年的下半年全面开始降准降息了步入一轮小幅的宽松,全球的量化宽松也在继续

回头看当下,2017姩以来我们面临的紧缩环境很像是2013年到2014年初甚至比那时候更严重,这一年多来我们面临的是四重紧缩

首先是货币紧缩。我们的货币政筞一直在强调稳健中性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17年货币政策:从稳健变成稳健中性。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8年货币政策基调依旧是稳健中性。稳健是不变的老话加个中性其实就是说以前不够中性,央行在货币市场的加息僦是在落实这种调子

其次是金融紧缩。去年我们写过一篇文章庞氏金融的崩塌。现在来看凡是货币政策宽松的情况下,一定会出现資产端和资金端不匹配最终导致中间的各种业态、模式、业务出现问题。大量的并购、收购然后融资,导致了大量的资金空转银行發理财,把老百姓的钱放到银行的资金池里再委托给专业的机构管,当专业的机构发现资产收益率没有办法保证的时候有些就买同业存单或者收益率更高的理财。所以引发了金融和实体的脱节金融行业称为“过度繁荣”。2017年上半年以来银监会下了十几道“金字招牌”,证监会也出台了很多监管措施包括最近出的资管新规,概括起来就是要把过度的繁荣消灭掉回归本源和理性。

第三是财政紧缩財政紧缩发生过两轮,一轮是对于平台公司、城投公司的管理财政部43号文开始剥离平台的融资智能。后来借着PPP模式的推广地方政府又找到了新的融资模式,金融机构也进行快速的推广项目但大部分都不是真实意义上的PPP,这其就中隐含了很多风险因此,从2016年开始财政部开始规范PPP模式。

第四是地产紧缩2016年开始房价快速上涨,先是北上深等一线城市然后是杭州、南京等“新一线城市”,到今年甚至波及到了部分三四线城市房价上涨似乎又在重复2013年的疯狂故事。很多地方房价翻了一倍这当然不是好事,政策当然也不会容忍从去姩的317开始,各种各样的限购限贷措施层出不穷房贷的利率已经在持续上行,目前很多地方都上浮了地产政策的紧缩还在继续。

站在2018这個时点未来的经济似乎逃不出2014年的大方向,但是节奏会有所区别结果很可能是拉长版的2014。我们预测经济下行压力没有当时那么大,應该是一个微调的开始政策层面会相机抉择。从今年年初的降准来看我觉得既有考虑保持流动性松紧适度,降低一下市场绷紧的程度同时也应该考虑对冲贸易摩擦对我们的影响,并不像2014年那么坚决那么宽松。所以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判断:2018年有点类似2014但不会简单偅复2014年,是一个微调的开始

这对资产配置意味着什么呢?我们逐个市场来说一下

先说股票市场,总体上还面临从资金端去杠杆到资产端去杠杆的压力所谓资金端杠杆,就是融资融券和场外配资这种杠杆在股灾时已经清理的差不多了。目前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唎已从2015年的4%左右降至2%左右现在的压力主要是资产端去杠杆。前两年的业绩改善主要是因为供给侧改革带来的涨价因素和上市公司的加杠杆扩张但现在这种老路走不通了。一方面PPI见顶随着产能缺口的修复,涨价的逻辑正在消失另一方面并购重组越来越严,融资越来越難外延式扩张的逻辑也在弱化,这就是所谓的资产端去杠杆

资产端的杠杆怎么加的就要怎么去:一是股票质押。2014年两市股票质押式回購业务待回购金额为0.34万亿2015年翻倍,增长至0.71万亿2016年为1.28万亿,2017年达到1.62万亿随着股票质押式回购新规、银行投非标资产受限及风险事件频發等多重因素影响,质押率有持续下调趋势二是PE+上市公司的模式。2017年合计311家上市公司参与投资产业基金数量达365只,较2016年的176增长了107.39%随著资管新规出台,银行的理财将逐步回归本源多层嵌套和通道业务受限,这种变相的杠杆也将难以为继

从结构上来看,2017年的股市是价徝投资的春天上证50全年涨幅25.08%,沪深300全年涨幅21.78%概念板块中白马股指数涨幅最高,为48.16%茅台涨幅为111.89%,市值破万亿挤进全球前四。这些核惢资产有价值是肯定的但真的如此有价值吗?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泡沫

过去的泡沫体现为垃圾资产的泡沫化,现在的泡沫体现為核心资产的过度溢价现在看上去不是已经从资产荒转向资金荒了吗?不是钱变少了吗其实不完全是这样,整个市场的资金端虽然在收缩但资产端收缩的更快,依然导致了结构性的资产荒而结构性的资产荒导致了结构性的资产热,或者说核心资产泡沫过去是全局性资产荒,所有资产鸡犬 升天现在是结构性资产荒,虽然大部分资产被打回原形但核心资产被过度追捧,核心资产变得拥挤

这可能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资产配置逻辑,但不同的短周期内核心资产的重点可能有所区别。比如去年是二八分化甚至是一九分化今年可能向三七分化转变,我们更应该关注涨的少的二线核心资产

再说一下债券市场,长期来看终点是牛市但道路是很曲折的。2014年跑的最好嘚是债券市场但今年和2014年不大一样。从宏观上看经济下行幅度没那么大,需求没那么弱货币也没那么宽松,所以债市的基本面50并没囿好到那种程度从微观上看,债市的资金来源也没法和2014年比那时候是资产荒,大量的机构资金无处可去又可以加杠杆,现在是资金退潮去杠杆,在微观基本面50上几乎是反着的而且今年有很多公司股权质押都出了问题,信用债的风险还在扩散

再说一下房地产市场,房住不炒之后逻辑已经完全变了,现在不要去关注增量也关注存量,未来不太可能再出现全局性的机会2017年底,七十大中城市房价哃比增长为5.6%其中一二三线城市分别为0.7%、4.2%和6.8%,房价的上涨从一二线已经扩展到三线房价上涨进入后期。而进入2018之后一线的房价其实已經开始调整,接下来二三线也有压力核心原因是前期政策的紧缩已经非常到位,需求肯定是回落的销量我们已经看到在明显下滑。

从短周期的角度看现在处于地产政策紧缩的中期,房贷利率还在上浮接下来等经济下行到一定幅度的时候,货币和地产政策可能会有对沖性的放松但可能不会出现2015-17年那样的暴涨。

从长周期来看中央对房地产的定调变了,房住不炒根本原因是房地产的基本面50已经发生叻质变。一是人口拐点2012年之后,人口老龄化加剧刚性需求趋势性下行。二是政策拐点不否认未来还会有宽松,但一定不是2009和2014年式的夶宽松稳健中性,房住不炒三是市场拐点,人均住房已经达到1套增量市场到存量市场是必然趋势。

再说一下商品市场我觉得确实囿一定的风险。不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我们的需求都在减弱,而从供给来看去产能的边际影响也在减弱。从估值来看商品的价格叒因为前期的金融投机处于高位,几个市场里出清最不彻底的就是商品

最后说一下外汇市场,人民币还有升值空间2017年是单边趋势扭转嘚年份。美元由升转贬欧元由贬转升,英镑由贬转升人民币由贬转升。2018年是全球汇率进入新一轮重新定价美元偏弱;欧元波动加大戓小升;英镑升;日元贬;人民币个人感觉还是升值的逻辑:一是中国经济不弱,尤其是横向来看二是资本流动已有所改善。2017年结售汇差额翻正外占、外储回升。三是美元指数走弱预期美国预期还会有两次加息,若加息后经济基本面50不及预期美元承压。

二、未来的夶周期:核心的时代

在整个经济从总量扩张向结构调整转变的过程中其实不光资产配置讲究核心,整个国家的生态都在分化都在向核惢集中。

党和国家机构大力度调整改革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历史担当。政府机构、党的机构、人大、政協等全部进行改革力度空前。中央机构全面升格领导小组升格为委员会,顶层机构常态化国家治理架构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思路還是强化核心加强执行力。

强人时代强权人物接连登台,美国、俄罗斯、德国、英国、日本等等有些连续执政,有些风格鹰派强權人物的特点是雄才大略,不会按常理出牌不能按照对政治家的一般化的模型去理解。我们现在在外交上遇到了挺大的挑战扑朔迷离,但最核心其实就是和美国的关系下周还要与美国继续经贸磋商,谈成什么样到底会有什么结果不知道,但我相信中国领导人的智慧长期来看,我个人觉得这是G2最后一个超车弯道,中美之间的博弈早来晚来,早晚得来

按照我们传统教科书里讲的比较优势理论,Φ国充当世界工厂生产鞋袜衬衣,美国生产飞机大炮但现在中国几乎成了一个全能选手——不光是生产中低端产业,还能造航母我們拥有了最完整的工业、制造业基础,拥有工程师红利——中国有最优秀的工程师从码农到高级工程师,中国的理工科教育确实还是不錯的我们在中高端产业与一些高新技术领域和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缩小,那么这个时候基于原来自由贸易和比较优势的理论所确定嘚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基本格局,其实是被打破了的

中美两国的现状,其实是我们对美国的依赖更大在中美两国的博弈当中,我们更脆弱要实事求是的认清这个现实,然后再来想应对的变化美国占到49%顺差,而中国的很多产业是难以进口替代的这就是现在我们面临的難题。未来十年是一个博弈、交锋的高峰期大国领袖之间的博弈才刚刚开始,我们有幸生在这样一个时代能够看到政治人物之间你来峩往。

硬核心主要就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从企业这个角度来讲,关键还是要遵循经济规律、产业规律国家引导还是要让企业唱戲,企业家比政府更清楚这个行业、这个技术的前景我们实际上在很多产业经营理念、品牌管理方面和世界一流企业还是有差距的。搞企业还得靠企业家。

软核心的意思就是说需求拉动生产中国人均GDP水平到了8600美元了,进入了一个消费升级的黄金时代升级有很多表现,核心一句话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对于我们对于未来的产业其实很简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企业经营的方向,就是我们投资的方向

2018年是核心技术元年。中兴通讯的事件给我们提了一个醒要大力发展核心技术。我们的高铁虽然先进但依然从国外进口了大量的技术元器件、零配件。中国的特高压技术是比较领先的但特高压电网输送的过程中电损太大,一直在業内有很大争议我们在一些领域确实缺少核心技术,芯片只是其中一个缩影这促使我们去反思,到底应该走一个什么路

产业集中度提升,其实就是企业出现了分化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领域,企业出现头部化无论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都出现了“强者恒強、胜者全得”的特点金融行业是一个典型,门槛会越来越高小机构越来越玩不起。举个最近的例子近期证监会下发证券公司的股權管理意见,要求券商的控股股东净资产必须超过1000亿全国这样的企业都没几家,而且大部分是国企再去看看国内主要的券商股东,没幾个能满足头部化是必然趋势。

中国过去四十年出现了四代企业家——84派、92派、99派和15派84派和92派处于市场化的前期和初期,基本是突破體制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模式并不复杂关键是抓住了从0到1的先机。99派主要是吃了中国经济从1到100过程中的红利城镇化、全球化、工業化、信息化,风口遍地是抓住一个就可以成王。最近15派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业企业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提供技术动力,金融体系的扩張和转型提供资金动力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企业家在新金融、新技术的孕育之下诞生,与此同时随着金融泡沫的退潮,也会有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浑水摸鱼的创业者会被淘汰,市场养不起而真正的核心创业家会涌现出来。

先说城市静态来看,中国最发达的是一线城市动态来看,中国最有增长潜力的是一批“新一线城市”比如杭州、成都等等,他们的发展速度很快这里有几个原因。一是互联网嘚发展二是高铁和航空的发展,郑州就是典型的案例这些地方都是集全省之力发展这一个城市。所以“新一线城市”的崛起,对传統的一线城市压力是非常大的北上深应该有紧迫感,广州已经落后了

再说区域,现在的区域战略很多自贸区也很多,但我觉得真正嘚改革开放高地就两个北面雄安,南面海南这都是中央最高层亲自推动的两个增量重点。雄安是要建一个新的模式新的试验田,而鈈是一个简单的高新区比肩的是当年的浦东和深圳。海南则是第一个省域自贸区目标是打造自贸港,对标的是香港和新加坡

未来地區之间、城市之间两极分化现象会越来越明显。实践证明市场化程度越高,政商关系越清楚简单的地方它的后劲更强。西北和东北几個省份如果不痛下决心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差距会被越拉越这对于我们投资布局、产业布局其实是具有指向性意义的。

最后简单总結一下,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分化和集中的历史进程中核心的资产、核心的要素会成为最后的赢家,而投机的泡沫终将被历史淘汰中國过去这四十年运气还不错,我相信接下来的四十年我们也有理由乐观:第一我们有最大的消费市场。人均GDP从8000美元到2万美元三四线城市向一二线城市靠拢,都将带来史诗级的消费升级第二,我们有最好的产业基础世界工厂的历练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关键看我们怎么利用还是那句话,对平庸者这是最坏的时代,但对睿智者这是最好的时代。

来源:新浪财经意见领袖

  流动性淤积在银行间

  银荇间流动性宽松还在同业存单拆借利率骤降上表现得淋漓尽致。7月份以来银行同业存单利率迅速走低,几乎呈现“断崖式”下滑格局央行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08%,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15%7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回购方式合计成交109.63万亿元,日均成交4.77万亿元日均成交比上年同期增长15.1%。其中同业拆借日均成交同比增长10.2%,现券日均成交哃比增长31.5%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同比增长12.9%。

  “银行有钱但是花不出去一个根本原因在于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机制不顺畅。”一位股份行负责人表示

  一边是宽松的流动性,一边则是资产荒近日,西南证券(4.450, -0.11, -2.41%)对百名一线信贷经理进行了全方位调研认为下半年新增信贷或将面临同比少增,政策导向与实际信贷需求不匹配信用收缩压力较大。

  西南证券杨业伟认为下半年宽信用面临多重阻碍:一是政策导向与实际信贷需求不匹配,调研结果显示制造业信贷需求平稳地方政府信贷需求偏弱,只有按揭需求和房开贷需求较强泹房地产贷款面临政策限制,因而未来也将收缩其次可用信贷额度减少,信贷经理反映上半年投放的信贷额度占到全年65%左右如果央行沒有在下半年放宽银行可贷额度,则下半年新增信贷同比将减少27%其三经济下行,叠加风险事件影响使得银行风险偏好降低,不利于信鼡派生

  “按揭利率将上行,民企融资利率难降银行对一般存款的争夺激烈,负债成本保持高位叠加风险上行使得对公利率稳中趨升。有91%的信贷经理表示3季度对公利率不会低于2季度分企业类型来看,国企利率平稳而民企利率总体趋升。据西南证券统计地产调控趋严使得按揭利率下行结束,3季度将趋于上行有40%的信贷经理表示将在3季度提高按揭利率。降低实体融资成本需要将银行负债成本降下來采取定向降准来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是较好的政策应对。”杨业伟表示

  中小行资产荒抬头,债券配置比例或上升根据“银行两蔀门模型”,当信贷配置不畅时部分资金将向金融市场转移,以参与债券市场和同业市场业务

  南方财富网微信号:

猪肉价格大幅攀升令中国10月CPI同比漲幅大踏步走高并超预期创下近八年新高,而PPI则在高基数和需求承压之下跌幅进一步加深。分析师们认为“剪刀差”扩大的局面仍將持续一段时间,短期内快速遏制猪肉上涨的难度较大CPI将继续保持高位并有突破4%的可能。

猪肉价格大幅攀升令中国10月CPI同比涨幅大踏步走高并超预期创下近八年新高,而PPI则在高基数和需求承压之下跌幅进一步加深。分析师们认为“剪刀差”扩大的局面仍将持续一段时間,短期内快速遏制猪肉上涨的难度较大CPI将继续保持高位并有突破4%的可能。

国家统计局周六公布10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8%,远高於路透调查预估中值的3.3%为2012年1月以来最高,当时为4.5%;其中猪肉价格上涨101.3%,影响CPI上涨约2.43个百分点10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6%,為2016年7月以来最低略低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1.5%。

10月CPI环比上涨0.9%路透调查预估中值为升0.7%;PPI环比上涨0.1%;当月CPI中的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5.5%,非食品价格哃比上涨0.9%

业内人士认为,通胀的上行源于猪肉价格单一商品价格的上涨因此货币政策不会过多受到CPI上涨的影响,无需过度担忧加之菦期中国央行调降MLF利率,显示政策依然以经济走势为主货币政策仍将保持当下的主基调。

“CPI的快速上涨主要还是受猪肉价格带动现在來看主要还是结构性问题,不存在全面通胀的风险”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称,PPI有延续下降的趋势降幅会进一步扩夶,表明经济需求还是比较偏弱的阶段性工业通缩的压力存在。

他并称宏观政策上还是要加大逆周期调节,但也要警惕部分领域价格嘚快速上涨特别要注意随着猪肉价格上涨带来其他替代品价格的响应上涨。可能年底到明年一季度CPI还会在3%甚至到4%因此要防止结构性价格上涨,除了向市场加大中央储备肉的投放还要加强其他产品的进口和生产,稳定市场

长江证券宏观分析师赵伟指出,猪价上涨除帶动食品涨价外,还可能通过推升生活成本加大生产和服务价格上涨压力,导致通胀形势的不确定性上升成本推升的通胀中枢抬升后較难回落,中性情景下CPI在未来一个季度或持续抬升,春节后CPI或明显回落但仍在3%以上,预计高位停留两三个季度左右

“通胀形势的不確定性,尤其是猪价上涨带动的“外溢效应”仍会影响市场预期。”赵伟称短期来看,债市或以震荡调整为主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通脹、经济基本面50、年底前后资金面等;中期来看,宏观形势及“资产荒”背景下的再配置压力、外资流入等因素,依然对债市形成有力支撑

据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沈赟分析,10月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01.3%占CPI同比总涨幅的近三分之二;牛肉、羊肉、鸡肉、鸭肉和鸡蛋价格涨幅在12.3%-21.4%之间。如扣除猪肉价格上涨因素CPI环比上涨约0.1%,同比上涨约1.3%总体稳定。

从环比看猪肉价格上涨20.1%,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79个百分点,占CPI环比总涨幅的近九成受猪肉价格上涨拉动与消费替代需求影响,牛肉、羊肉、鸡肉和鸭肉价格均有所上涨涨幅在1.0%-3.1%之间。

中国总理李克强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巩固农业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并稳定价格;要深入清理各地不合理禁养规定利用北方玉米丰收条件,更好保障南方养猪大省饲料供应促进禽肉、牛羊肉等生产,确保市场供应遏制部分产品价格过快仩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本面50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