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辐射检测价格标准是哪个部门规章制度制定

2019版设备管理体系标准

?  这份标准解决了企业设备管理应从哪些方面管好的问题

设备管理体系标准(PMS) ISO55001:2014《资产管理体系》(GB/T《资产管理管理体系要求》)、ISO 《设施管理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在设施设备管理方面具体的标准
?本标准
不是取代企业原有标准而新建立一套体系而在企业现有體系内就设备设施专业管理进行完善与补充  

【提示】:本标准pdf文档下载链接  


4.2 设备管理领导者
4.3 设备使用管理者


5.2设备重要度分级管理
6.5设备设施固定资产管理
6.7 设备管理信息化

7 前期管理 7.1 设备规划及选型


7.3 设备监造和监理
7.5 设备安装与调试

8 运维管理 8.1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8.4 设备设施防腐管理
8.5设備管道绝热防冻管理
8.7 液压、润滑及气动设备管理
8.8 设备点巡检管理
8.9 设备状态监测管理
8.12 计量设备管理
8.13 设备节能管理
8.14 特种设备管理
8.16 设备故障管理
8.17 設备事故管理
8.18 设备维修管理
8.19 设备变更管理
8.20 设备报废管理
8.21 设备维修费用管理
8.22 设备供方管理

9 检查评价 9.1 设备管理检查


附录A:(资料性参考)
附录B:(资料性參考)
附录C:(资料性参考)

前 言 本标准代替PMS/T1-2018《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


本标准旨在为企业设备管理体系更系统、更实用而提供指南,以促进中国企業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
本标准属于聚众智慧、贡献社会的民间标准(公益性非团体标准)。为引导中国企业设备管理进步由成都华标企管起草,并征求国内自愿为提升中国企业设备管理水平而贡献智慧的专家、学者、企业专业人士的意见将自己所在行业或企业的设备設施管理实践性知识、经验等进行了融和提炼,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本标准,以设备管理评价中心的名义发布
本标准参编人员的囲同目标是为提升中国企业设备管理水平而贡献智慧、共同努力。
本标准的附录 A 、附录B、附录C是资料性附录
附录 A :PMS/T 1??-2019《设备管理体系 偠求》与ISO《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之间的关系。
附录B :PMS/T 1-2019《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与ISO55001:2014《资产管理 管理体系-要求》之间的关系
附录C:PMS/T 1-2019《设备管悝体系 要求》与PMS/T 1-2018《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条款对照。
本标准的制定考虑了与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ISO 55001《资产管理 管理体系 要求》等标准间的兼容性以便企业整合管理体系。

本标准由成都华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成都华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设备管理评价中心;
本标准起草组织人:蒋良君;
本标准起草参与单位和人员:(从2013年起,对本标准贡献智慧的人员)
成都华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黄集长;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肖永刚;
武汉海军工程大学船舶动力学院  吴弈亮、金家善、耿俊豹;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張孝桐;
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检测研究所  贺石中;
苏州热工研究院 陈世均;
南京理工大学  徐永能;
上海交通大学  陈进;
天津市设备管理协會  姚远;
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卜铁生;
宝钢设备诊断事业部张建新;
内蒙古包钢集团公司  王太龙;
华瑞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关漭;
美国压电有限公司  温仲元;
斯凯孚中国销售有限公司  董良;
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赵振江;
鞍钢集团矿业公司眼前山铁矿  张先纪;
Φ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氯碱厂  张联合;
曼秀雷敦(中山)药业有限公司  余翔;
康佳集团制造部  李平;
安徽学府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赵自强;
设备管理评价中心专家  柳草;
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徐伟;
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  李新;
启东中远海运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张春林;
国投交通控股有限公司  汪闯;
国投中煤同煤京唐港口有限公司  胡起超;
国投集团镇江港务集团有限公司  戴道奇;
四川烟叶复烤有限公司會理复烤厂  强家龙;
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卷烟厂  龚建川;
中化兴中石油转运(舟山)有限公司  王舟军;
欧派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苏俊杰;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  罗四春 ;
北京盛智振通科技有限公司  彭步臣;
上海华阳检测仪器有限公司  刘铁安;
佛山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李彤;
维达纸业(辽宁)有限公司  高建国;
《设备管理与维修》杂志  张凤香;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惠树伟;
中化中石化上海东方石化储运有限公司  陈坚;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许振斌;
设备及安全管理、项目管理专家 陈翼;
四川邛崃金六福崖谷生态酿酒有限公 周利华;
设备管理评价中心专家  鄢文军;
震坤行工业超市(上海)有限公司 李建普;
国投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 吴昭。

一份公益性的民间设備管理标准欢迎大家参与,聚众智慧贡献社会,与时俱进持续改进,让中国更多的企业受益您如发现本标准有需要修改或补充之處,请将您的建议及您的单位、姓名发给成都华标企管蒋良君先生收(邮件:),以便下次修订时参考建议一经采纳,您则成为本标准的参编人
本标准免费下载网站,在  “找标准”栏目
本标准的技术内容由成都华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负责解释。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介绍:
第一版:PMS/T1-2012《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由成都华标企管蒋良君创建并获得自主知识产权;
第二版:PMS/T1-2013《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在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简称“中设协”)的支持下由成都华标企管和中设协设备工程服务办公室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征求20多位专家学者及专业人士的意见后于2013年8月22日以中设协设备管理评价中心的名义,在桂林“首届全国PMS(设备管理体系)大会”上正式发布
苐三版:PMS/T1-2016《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为满足社会及企业发展的需要由成都华标企管负责起草征求意见稿,并邀请国内多个行业的专业人士為本标准提供改进建议经对征求意见进行汇总梳理并评审后,于2016年11月1日以“设备管理评价中心”的名义发布本标准
第四版:PMS/T1-2018《设备管悝体系-要求》,为满足社会及企业发展的需要由成都华标企管负责起草征求意见稿,新增了两个条款“8.22设施管理”、“6.5设备设施安全管悝”并修订了部分条款的内容,邀请国内多个行业的专业人士为本标准提供改进建议(累计参编46人)经对征求意见进行汇总梳理并评審后,于2018年3月18日以“设备管理评价中心”的名义发布本标准
第五版:PMS/T1-2019《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为满足企业设备设施管理的需要由成都華标企管组织起草征求意见稿,新增了四个条款即“5.2设备重要度分级管理”、“8.5设备管道绝热防冻管理”、 “8.7液压、润滑及气动设备管悝” 、“8.15变配电管理”,调整了2018版部分条款的顺序并修订了部分条款的内容,并在标准内适当补充了引用的国标、行标代号及名称于2019姩2月12日以“设备管理评价中心”的名义发布本标准。

设备管理评价中心介绍: a)设备管理评价中心挂靠在成都华标企管设备管理评价中心屬于非盈利性技术中心,对社会具有公益性贡献智慧,分享设备和现场管理知识、经验和方法;


b)设备管理评价中心的成员即为参与编制夲标准的人员标准参编人员为国内设备管理、现场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士,自愿参与聚众智慧,建立并持续改进本标准鉯贡献给社会和企业。
c)设备管理评价中心主要从事设备管理体系标准的研究、设备管理体系评价标准的研究及设备管理星级评价、设备管悝专业交流
d)设备管理体系条款及企业
设备设施管理答疑解惑等互动交流QQ群,Q群名称:中国设备管理 Q群号:

企业采用本设备管理体系标准,能让企业设备设施管理更系统、更实用有效实施本标准,能为企业实现产品或服务及满足相关方要求而提供设备设施保障夯实企業设备基础管理,促进企业提高设备设施管理的整体水平
本标准适用于有设备设施的任何类型和规模的企业,本标准明确了企业设备设施管理应具备的基本要素
本标准为企业设备管理标准化、企业标准化体系、资产管理体系在设备设施管理方面的推动层面提供了更具体嘚指引。
本标准是量化设备管理检查、设备管理星级评价标准的基本准则
本标准不是取代企业原有标准而新建立一套体系,而是在企业現有体系内就设备设施专业管理进行完善与补充
企业宜将本标准的要素与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 55001《资产管理体系》、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 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 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ISO 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等所规定的要素相整合,形成更加綜合、全面、安全、高效的管理体系为方便企业将设备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进行整合、简化,企业参考本标准的附录 A 、附录B结合企业实际,通过对现有管理体系做出相应的补充和完善
基于预防性维修的思维,本标准既采用了过程管理又融入了精益管理思想,从價值增加的角度企业宜从增值的角度策划过程及其输出,着力关注过程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同时要追求过程输出的有效性、绩效,並持续改进为企业实现产品或服务及满足相关方要求而提供设备设施保障。
图 1基于过程的设备管理体系模式覆盖设备管理的生命周期,展示了本标准第4章至第10章中所提出的过程联系整个过程是一个建立标准、实施标准、改进标准的增值活动,过程模式和PDCA方法简述如下:

图1:基于过程的设备管理体系模式


策划(Plan):设备是企业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基础设施策划建立设备管理机构、明确职责、目标及其实現过程,确定实现结果所需的资源及其管控要求和标准;
实施(Do): 有效实施基础管理、设备前期管理和运维管理宜对执行过程做好过程跟踪检查。
检查(Check):对组织、策划、基础管理、设备前期管理、运维管理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评价、总结分析识别改进的机会,并报告结果;
改进(Action):根据检查或评价结果的需要总结并巩固取得的成果,采取措施提高设备管理的有效性、绩效、精益性宜根據执行和检查的结果,及时兑现激励

a) 本标准明确了设备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b) 本标准可作为企业设备管理标准化建设的指南以提升企業设备专业管理。
c) 企业通过设备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可提高企业的设备管理有效性和绩效。
d) 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旨在适用於有设备设施的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企业。
e) 企业采用本标准时可删减本标准中因企业的类型或规模等原因而不适用的条款。
下列文件对于夲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 《企业现场管理准则》
GB/T《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GB/T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
PMS/T 3-2019《设备管理定义和术语》(网络电子版)
PMSM-1《设备管理煋级评价指南》
GB 《变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电力线路部分》
GB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

下列术语和萣义适用于本标准。

设备管理   plant management ( PM)equipment management 设备管理,是以设备为研究对象追求设备效能最大化,应用一系列理论、方法通过一系列技术、經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进行全过程管理设备管理分为前期管理与运维管理两个阶段。


注1:前期管理:规划、设計、选型、购置、安装、调试、验收、接管
注2:运维管理:使用、保养、点检(巡视、检查、检测、试验等)、状态监测、润滑、维修、改造(变更)、报废等环节。

设备管理体系  plant management system 企业建立设备管理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注1:设備管理体系要素规定了企业的设备管理机构、岗位和职责、策划、运行、惯例、规则、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

标准 standard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按企业文档审批程序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注: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驗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获得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

设备管理标准化  plant management standardization ( PMS) 企业通过建立设备设施管理组织机构明确相关职责,配置必偠的资源编制企业设备设施管理所需的标准,执行标准、检查落实并持续改进以确保设备设施安全、稳定、经济运行,为企业实现产品或服务及满足相关方要求而提供设备设施保障


注:标准包括基础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

企业  enterprise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


注:本标准“企业”一詞,泛指有设备的公司、工厂等与GB/T 19000 中的“组织”含义相同。

设备管理目标 PM objective 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要实现的结果


注:目标可以是定性或定量的,目标的表述方式如:预期的结果、活动的目的、指标。

设备管理绩效  PM performance 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所取得的定量或定性的结果

点检(巡檢) checking(route inspection) 为及时发现设备装置可能存在的缺陷或隐患,运行人员对管辖范围内的设备装置进行的经常性观测、检查、记录等


注1:为尊重企业各自的发展历史、传统文化和习惯,点巡检一词可理解为“点检、检查、巡检、岗检”点巡检的方式通常是定性检查与定量检查,企业可根据需要建立点巡检规范内容可包括检查路线、检查范围、检查项目、检查标准及要求、检查周期、检查责任分工、记录要求等。
注2:点巡检是一种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指导设备状态维修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目的是通过点巡检发现设备缺陷或隐患纳入检修计划,在计划的时间内消除问题以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保养  servicing 为使设备保持规定状态(性能)所采取的措施


注:“保养”可使鼡其他含义的词,如:维护
注:反常指偏离标准状态。不规则指

设备缺陷 plant defect 设备或装置的完好性受到破坏但还可继续运行,称为缺陷

設备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下降或丧失的状态
注1:设备故障有突发性和渐发性,有功能停止型 和 功能下降型
注2:特别是对硬件产品而言,故障与失效很难区分故一般统称为故障

设备事故 plant accident 指设备因非正常损坏造成停产或效能降低,停机时间和经济损失超过规定限额者

抢修 first-aid repair 為避免发生严重后果而需要立即着手进行的设备维修活动。


注:维修也可理解为使发生故障的设备恢复到完全可使用状态并符合有关标准要求的活动。

预防性维修(预防性维护) preventive maintenance 通过系统检查、检测和消除设备的故障征兆使其保持在规定状态所进行的全部活动。


注:预防性维修包括预知状态维修、定期维修等

修复性维修 corrective maintenance 设备发生故障后,使其恢复到规定状态所进行的全部活动


注:修复性维修可包括一个戓多个步骤:故障定位、故障隔离、设备分解、总成/部件更换、零件组装、基准调校或检测,也称修理

设备改造 plant reconstruction, plant modernization 对设备结构、材料、形状或功能的变动以改善或提高设备的性能、精度及生产效率,减少消耗或故障或安全、环境等影响


注1:设备改造在企业实际过程中往往以“技改”简称。

工艺设备变更 process mechanical change 涉及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工艺参数等超出现有设计范围的改变(如压力等级改变、压力报警值改变等)

设备管理评价 plant management assessment 根据设备管理体系评价标准对企业设备管理体系现状所做的评定。


注1:评价标准指根据《设备管理体系-要求》PMS/T1建立的设備管理体系星级评价标准或企业根据自己的设备管理要求编制的检查细则或评价标准,评价结果是可量化的
注2:评价结果应形成“评价(诊断)报告”。

星级star-rating 用星的数量量化表示企业设备管理水平的等级


注:设备管理星级评价星级分为九个等级,等级越高表示企业设备綜合管理水平越高星级等级划分, 见“设备管理星级评价指南”

精益Lean 通过持续改进,识别和消除产品、服务和流程中的浪费/非增值作業的理念和方法


注1:活动可以是循环的或一次性的。
注2:更多设备管理相关术语和定义见PMS/T 3《设备管理定义和术语》,下载地址:“找標准”栏目

“能”表示可能或能够。
“注”的内容是理解和说明有关要求的指南
本标准中指定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或其他有关规定執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为确保能有效实施设备管理标准化工作,实现预期的设备管理绩效最高管理者应:
a)建立设备管理机构,确定岗位并配置所需的人员赋予职责和权限;
b)重视培养具备设备管理标准化及相应技术能力的人才;
c)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基础设施、资金、时间、激励机制、内外部交流机会等资源支持;
d)督促设备管理者和设备使用管理者等,参照本标准適用的要求结合企业设备管理实际需要,识别、建立、实施、改进企业设备管理标准化工作;
e)督促设备管理及使用等部门规章制度建竝促进设备管理有效性与改进的激励机制;
f)积极参与设备管理评审总结会,参照“9.3 设备管理总结”;视需参与设备管理相关会议或活动
紸1:高层领导,指管理和控制企业的一个人或一组人如:董事长、CEO、总经理、厂长、矿长、经理等,或经营班子、行政班子中的高层管悝人员
注2:资源,通常指人、财、物、信息、技术、培训、知识等资源包括内部资源及从外部供方等获得的资源。


4.2 设备管理领导者
为確保企业设备管理安全、有效、经济运行设备管理领导者应:
a)组织制订企业设备管理动态目标;
b)负责企业设备管理标准化工作的策划与嶊进;
c)明确设备相关管理及技术人员的职责,及本部门规章制度人员的具体分工;
d)根据企业设备管理之需开展测评和培训,不断提高设備标准化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
e)组织设备设施相关技术及管理人员编制企业设备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督导相关部门规章制度莋好制度 标准的宣贯、培训及运用,定期评审以确保其适宜性;
f)负责指导、督促各设备维护或使用单位,根据设备管理的需要建立必要嘚管理或实施细则;
g)负责建立和监控企业设备管理的关键指标或定额标准;
h)指导、督促设备使用、维护、检修等相关部门规章制度按设備管理部门规章制度的要求有效开展设备相关工作;
i)负责组织策划设备前期综合管理;
j)组织督导设备使用、维护等相关单位建立设备管理汾台账,规范设备运维记录完善设备技术档案资料;
k)对设备费用进行综合管控,提出纠正、预防措施或考核意见;
l)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对需要评价设备能力的设备进行评价督促实施定期外送或委外检测、检定、试验、内部自检自校工作;
m)组织督导设备故障、异常和缺陷等專项管理;
n)负责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引进和设备升级换代技改,鼓励持续改进和创新;
o)负责设备管理制度和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并视需考核确保企业设备管理制度和标准等能得到有效执行;
p)负责设备管理团队评估及人力资源管理;
q)组织设备管理经验等交鋶活动、设备管理专题会议、设备管理月度例会、设备管理年度总结会议等,保持设备管理团队的沟通交流顺畅、良好协作;
r)视需组织开展设备管理制度、标准知识竞赛活动以促进员工了解、掌握应知的制度和标准;
s)负责指定人员跟踪、搜集、整理国内外且属本企业所需嘚设备管理和技术方面的标准或信息,留作基础标准做好符合性审查和对标工作,根据实际情况推动标准落实;
t)应对企业设备管理中存茬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向最高管理者提出建议提供决策支持,以促进企业设备管理等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u)参照“9 检查评价”的要求负責组织好企业设备管理检查、评价和总结。
注1:设备管理团队评估如:设备管理机构健全、岗位设置合理、人员配置合理、骨干人员稳萣性、设备技术人才引进、再教育提升机制、职责和分工体现最大的协同效应(工作的有效性与效率)。
注2:所需的标准指企业设备管悝标准化的基础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
注3:宣贯包括宣贯的内容、时机、对象、方式。宣贯的方式如:利用交班会宣講、会议、发布文件、组织学习、邮件、QQ及Q群、微信、微信群、钉钉、和飞信、管理看板、电子显示屏、内部网络平台、内部刊物等

4.3 设備使用管理者
为确保设备正确、有效地使用,使用管理者应:
a)明确本部门规章制度设备技术管理、操作使用、保养、润滑、点巡检、维修等人员的职责和具体分工;
b)根据本部门规章制度设备管理的需要按设备管理等部门规章制度规定的格式和要求,更新、增补必要的管理細则和实施规范(标准)、记录表单并做好宣贯;
c)做好员工就设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训,确保员工应知应会;
d)按企业设备管理部门规嶂制度的要求组织开展好设备使用维护相关工作;
e)贯彻落实设备管理制度和标准,维持良好的设备状态和设备环境;
f)组织开展好本部门規章制度的自主设备管理检查并视需考核以确保制度和标准能有效执行;
g)可对企业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向设备管理部门规嶂制度提出建议,以促进企业设备管理等工作顺利开展

4.4 安全管理者 a)负责组织开展企业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工作,并为设备管理和使用等部門规章制度提供安全管理指导并对设备设施管理的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并视需考核;


b)负责企业设备设施安全隐患排查、风险管控和应急管悝工作,定期开展演练不断提升企业设备风险管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c)负责企业设备事故管理工作,组织事故调查、分析、定责等;
d)负责企业劳保用品管理的监督检查保障职工职业健康及生产安全;
e)负责企业安全培训,落实三级安全管理培训制度等;
f)负责企业消防、防汛、治安等安全负责对外联络,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等详见GB/T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企业设备管理领导者在组织策划设备管理體系时宜考虑:
a)组织。向高层领导建议及沟通建立适合本企业的设备管理组织机构,配置适合的人员赋予职责与权限,以及适合的薪酬等建议;
b)宜将精益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融入设备管理策划;
c)为使设备管理体系能达到预期目标确定所需的组织、过程、资源、制度和標准,以确保这些过程有效的运行和控制;如:
1)职责策划与设备设施管理有关岗位的职责;
2)流程。根据企业设备管理实际需要梳理并編制设备管理所需的流程图,流程图应符合实际简洁高效;
3)制度。根据流程图及管理需要识别、确定并建立设备管理所需的制度和表單;
4)标准。根据设备管理的需要识别、确定并组织建立设备前期管理、操作、保养、润滑、点巡检、检测或试验、校准或检定、状态监測、故障、备件、检修等技术标准。
5)考核宜根据促进设备管理有效性和持续改进的需要,建立设备管理检查考核制度;适用时宜将设備管理检查考核结果,纳入企业的绩效考核;
d)评价、改进过程以确保实现预期结果。
注 1:上述设备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包括管理机构、職责与权限分配、资源提供、基础管理、设备前期管理、运维管理、评价和改进有关的过程
注2:设备管理体系策划,需要时宜涵盖设備重要度分级管理、企业设备信息化管理策划。
注3:为便于企业将设备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等体系进行整合附录A:(资料性参考)提供了PMS/T 1-2019《设備管理体系-要求》与ISO要素对应表、附录B:PMS/T 1-2019与ISO《资产管理管理体系要求》要素对应表。
注4:设备管理的精益性需从设备管理的角度和环节去識别与消除这些浪费,即消除浪费、降本增效设备管理,既要关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也要关注过程的效率和结果的效益(经济性)。  

5.2設备重要度分级管理
适用时企业宜考虑基于设备突发故障或失效后果的风险及其影响程度,对设备重要度进行分级管理合理利用资源,企业宜考虑以下适用的方法:
a)明确设备重要度分级的标准分级宜考虑下列因素:
1)对安全、环境、职业健康的影响;
2)对生产、服務、质量、材料、能源等影响;
3)设备故障后检修的难易度、修复时间、修复费用;
5)备件获得、费用等影响。
6)企业认为可纳入分级的項目
注:设备重要度分类,如:
1)大型机组(特护设备)、重要设备、一般设备;
2)A类关键设备、 B类重要设备、 C类一般设备
b) 根据设備重要度分级标准,明确不同设备分类及其管理要求编制设备分类清单。
c)  设备分类清单企业可用于指导设备管理资源分配、设备管理淛度和技术标准建立。
注1:设备重要度分类管理可理解为设备管理策略,将二八法则运用到设备管理中
注2:设备设施风险管理,可参考标准GB/T 24353 《风险管理 原则与实施指南》、GB/T 27921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GB/T 23694《风险管理 术语》

以企业产品实现或服务提供而满足客户或相关方的要求从设备管理的角度,设备管理领导者应围绕企业的设备管理目标在相关职能建立设备管理关键指标,宜满足下列要求:
a) 指标能引导企業的设备管理进步并有助于企业实现设备管理的预期结果;
b) 设备管理指标应量化并形成文件,应将指标宣贯、传达到应知指标信息的人員;
c) 宜建立指标管理制度制度宜包括指标管理的职责、指标采集的时间、报送要求、汇总统计、分析、指标异常处置、报告、改进,以忣指标评价与考核等;
d) 应明确指标的统计方法如:指标名称、计算公式、统计周期、数据来源、报送单位及岗位、指标特征(区间型、仩升型、下降型)、用途(评价或考核)、指标汇总单位及岗位、统计结果应知岗位;
e) 应建立指标统计图表,并对指标的达成情况进行管悝;当指标出现异常时应进行分析并采取改善措施;
f) 应将指标统计与分析的结果,及时传递给应知信息的人员;
g) 应定期评审指标的适宜性视需调整指标或对指标值进行增减修订,以保证所选指标符合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且合理;
h) 从指标引导性角度考量企业应将结果性指标与过程性指标交替或综合使用,以引导企业设备管理的持续改进
i) 保持有关指标的文件化信息。
注1:设备综合评价指标类如:设备綜合效率(OEE)、可开动率、设备利用率、设备完好率、仪表完好率、连续产品作业(生产)时间、停产(或停机)时间、停产(或停机)佽数、可燃或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安装率、泄漏率、带压堵漏次数、管道通球率、管道腐蚀等级比率、点检准确率(失误率)、故障诊断准确率,正常/异常检出率、设备故障率、设备MTBF(平均故障间隔期)、设备MTTR(平均修理时间)、设备故障停产损失费用率、设备事故次数、設备事故时间、设备能耗指标、设备能力指数、设备新度系数、设备固定资产利用率、特种设备评价得分、设备检查成绩、设备管理体系煋级评价等级或得分率等
注2:设备计划管理类指标,如:维修计划执行率、点检计划执行率、润滑计划执行率、保养计划执行率、有效苼产时间、设备故障停机维修时间、非计划停产(或停车)时间、定修准确率、备件到货率、备件计划命中率、关键高价值备件上机率、備件资金占用率、备件修复率、工作计划执行率、检验计划执行率、防腐蚀检测年度计划执行率等
注3:设备费用类指标,如:备件库存資金、单位产品备件消耗、单位产品维修费用、设备维修费用、备件费占维修费用比、万元设备固定资产维修费用率、维修费用预算执行率、设备改善/改造效益成果等
注4:设备状态类指标,如:功能完好率、精度精确率、外检合格率、设备润滑剂消耗指数、润滑不良率、機械密封平均寿命、轴承平均寿命、主机配件平均寿命等
注5:设备质量类指标,如:新增设备质量异议次数、备件质量异议次数、备件退换货率、设备工具器具质量异议次数、检修试车一次合格率、检修质量合格率等
注6:设备风险损失类指标,如:设备等级事故次数、倳故频次统计、主作业线设备故障时间、设备故障率
注7:设备学习创新类指标,如:参加培训率、人员培训合格率、技能测评达标率、囚员设备技术等级比率、课题完成率、与设备有关的专利、标准、技术成果、专有技术的数量、设备类QC成果奖数量等

a)企业应确定与设备楿关人员在设备方面应 具备的能力,视需进行岗位技能测评对设备作业人员开展有效的知识、技能培训。
b)企业宜建立技能培训矩阵并鉯此编制与设备相关岗位的培训计划,计划应包括人员有履行设备有关工作能力的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
c)对企业内部或法规、荇业有资质要求的设备相关岗位应明确列出具备上岗资格所需的培训科目或条件,选用或编制培训教材或委托外部专业机构或老师提供培训。
d)培训应根据岗位的实际需求或企业发展需求避免出现培训冗余或不足的现象。
e)必要时采取措施获得所需的能力,如:先培训後上岗适时开展岗中轮训,定期开展技能测评对落后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开展职业资格证书或岗位证书管理对人员进行再教育培训,岗位调整或重新招聘适岗人员
f)设备变更(技改)后,应视需更新技术标准和培训课程对岗位人员重新培训,掌握设备的作业要求和莋业技能
注1:能力,通常基于人员适当的教育、培训或经历通常在“岗位说明书”或“岗位工作标准”上进行描述。
注2:有关岗位职業资格要求企业宜参照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
注3:对设备相关岗位的培训内容可包括下列(但不限於此):
1)管理类培训:《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PMS)、企业设备管理检查与评价、设备前期管理、设备使用与保养管理、设备设施防腐蚀管悝、设备润滑管理、点巡检管理、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备件管理、特种设备管理、管道管理、仪表管理、计量管理、故障与维修管理、設备设施安全管理方面等;企业的设备管理制度类培训;6S管理;可视化(目视化)管理培训等;
2)设备有关的基本技能培训,如:操作、清掃、保养、检查(点检)、紧固、润滑、问题处理等;
3)设备有关的专业技能培训如: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机械制图与装配、简易电子元器件更换或调整、设备状态监测、设备故障诊断与分析、无损检测、压力容器、仪表校验、自动化控制、设备信息化系统、设备维修专业技能培训、带压堵漏、螺钉螺母紧固系统、传动系统、润滑系统、液压系统、气动系统与电气系统、润滑剂化验分析、特种设备操作等;
4)專项类培训,如:变配电安全规程、电气装置安装及验收管理、交接试验与预防试验电能计量管理、电能质量管理、变配电检测试验方法等
5)本企业常用的国标、行标、法律法规确定的或行业要求的技能培训;
6)企业及相关方要求的培训等。
g)为促进人员将设备设施方面的知识戓经验(不局限于此)分享给企业内应需的人员将知识价值最大化,企业宜建立知识分享的管理制度明确知识或经验分享的目的、范圍、流程和要求(含激励),以丰富企业的知识管理;对贡献个人隐性知识或经验的人员企业宜给予奖励;企业在创造、积累、分享和使用知识的同时,对需要保密的知识应注重内部知识的安全保密,保护好企业的知识产权避免因人员流动、合作伙伴、供应商等因素導致知识流失或损失。
注1:来自企业内部人员的知识通常从经历、经验、项目、改善等获得。个人隐性知识通常指个人在工作或服务方面的工作经验、工作技巧、绝招绝活等,分享的方式通常是用单点课(一点课)、先进操作法、专题或专项培训、绝招绝活传授等展現的方式通常是以纸质的、电子文档、视频、实操指导、现场传授、师傅带徒弟等方式进行。
注2:来自企业外部的知识通常从(国际、國家、地区、行业)标准、学术交流会、专业会议、专业培训课、互联网等收集的知识。
h) 企业宜做好内部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并组织开展恏内部培训活动。
i) 保留适当的形成文件的信息作为人员能力及知识分享的证据。

6.2 文档管理 企业应根据设备设施管理之需做好下列管理:


a)为便于设备管理职责分配和设备设施管理检查或评价,企业宜以表格的方式明确设备设施管理相关部门规章制度与本标准条款之间的對应关系。
b)外来文件企业宜收集设备设施管理所需的外来文件,如:法律法规、国标、行标、地标、企标、设备厂商、专业机构等来自企业外部的成文信息建立外来文件管理清单并进行管理,确保获得并使用最新版本
c)设备管理标准。企业应通过设备管理策划输出并确萣本企业设备管理所需的管理制度(规定或办法)应建立设备管理标准(制度)的清单,以方便查阅及文档管理
d)设备技术标准。企业應根据设备的重要度以及设备失效的风险确定不同设备所需的设备技术标准,并规范技术标准的格式建立技术标准清单以方便查阅及攵档管理。
e)设备岗位工作标准企业宜建立与设备有关岗位的工作标准,工作标准应包括岗位与设备有关的工作职责、知识与技能要求(應知应会)
f)企业的外来文件、设备管理标准、设备技术标准及记录等成文信息,应按ISO“7.5 成文信息”的要求进行管理
g)适用时,应对用于設备自动化和控制等软件程序应进行数据备份和维护,并按既定的周期进行检查以确保软件程序符合预期用途。
注1:数据备份指设備数据输出,存储在快闪存储卡(U盘)、移动硬盘、服务器等外部数据存储设备中以备需要时使用。
注2:软件维护管理通常包括软件嘚贮存环境、贮存要求、维护与检验(外观检验、病毒检验、有效性检验、完整性检验等)、修改控制、利用和统计、鉴定和销毁等。
注3:设备管理标准如:设备前期管理制度、设备使用与保养管理制度、设备点检管理制度、设备润滑管理制度、设备检查考核办法等。
注4:设备技术标准如;设备操作规程、设备保养规程、点检标准、状态监测标准、设备润滑标准、维修技术标准、检修作业标准(规程)、设备或备件图纸、设备说明书、设施检查标准、故障处理指南、作业指导书等。企业技术标准的存在形式可以是标准、规范、规程、守則、操作卡、作业指导书、图纸、数据等
注5:与设备有关岗位的工作标准,通常在“岗位职务说明书”中进行描述
注6:文档管理清单,通常包括但不限于:文件编号或标准代号及文件名称、归口管理部门规章制度以及版本识别号等。


企业应确定、提供并维护设备运行所需的环境企业应采取下列适用的措施:
a)设备运行的环境,应消除或减少环境对设备安全、稳定运行、设备劣化等影响
b)企业新购置设備,应按要求开展环境、安全论证同步安装、验收、投用环境和安全保障设施。
c)企业应定期开展设备环境检查(检测)和治理避免雷電、洪涝、台风、冰雹、地震、火灾等造成设备严重损坏,确保应急备用设备能正常使用有效预防灾害事故。
d)企业应采取措施对密闭、高温、极低温、高粉尘、静电、烟雾、潮湿、毒害、腐蚀等环境进行有效监测和控制合理配置温度、湿度、粉尘和烟雾浓度或其它易燃噫爆、有毒有害排放物等环境指标的监控报警设备,合理安装通风、送风、保温降温、加湿除湿、防烟防尘、消除静电、清扫等辅助设备設施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环境,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并保护作业人员职业健康。
e)企业应对设备排放的废弃物进行有效管理安装除尘净化器、有毒有害危化物收集装置、污水处理站、垃圾场等环境治理配套设备设施,合理规划设备作业区域、废弃物暂存区、废弃物处置区、環境排放口对特殊要求的设备分区隔离,防止设备泄漏造成环境污染或质量安全事故
f)企业应有效、持续开展6S等现场管理活动,宜建立囿效实施6S管理的制度和标准
g)企业设备6S管理基本要求:
1)宜根据设备需要应保持的最低状态要求,建立包括设备在内的现场6S管理标准
2)设备唍好、安全,零部件或附件无缺损
3)设备整洁,无杂物无锈蚀,企业可根据运行环境确定设备相应的卫生要求
4)设备装置,应有醒目的洺称、位号(编号)等标识
5)设备无“跑、冒、滴、漏”现象,若不能及时处理应纳入消缺(维修)计划并按计划实施改善。
6)设备6S管理應纳入日常设备巡检及定期的设备检查
h) 企业应将可视化管理技术运用于设备管理和现场管理,宜形成企业的可视化管理标准
i) 为有效开展6S管理活动,企业可组织开展现场改善活动参照本标准“10 改进”。
注1:设备运行的环境管理指使设备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如:防日曬、防高温、防低温、防潮湿、防雨淋、防粉尘、防腐蚀、防撞击、防辐射空气流通,照度电压、压缩空气或其他气体等,不仅要考慮到环境对设备的影响还应考虑到设备环境管理对人员操作、点检等影响。
注3:6S管理标准通常包括管理对象的图示、管理项目、管理內容和要求(需要达到的基本标准)、责任单位或责任岗位以及文档管理信息等。将6S责任区域或对象落实到具体岗位或人员,通过检查並视需考核以确保达到6S管理预期目标。
注4:可视化管理又称为目视管理、看得见的管理、一目了然的管理。可视化管理是指将需要管悝的对象用一目了然的方式予以体现这些方式通常用文字、符号、模型或其组合运用,如:标签、标牌、标线定位、模型等
注5:可视囮管理标准,通常包括对象、规格、材质、色彩、字体、图例、工艺、文件管理信息等由数个可视化标准构成企业的可视化管理标准。
紸6:现场改善活动是促进设备管理改善的方式之一。通常可从影响设备的人员、环境、方法、技术、技能、设备、备件、材料、能源、体制、制度、流程、标准、软件等方面,针对人的习惯、污染、清扫困难、故障、浪费、缺陷、隐患、泄漏、标准或规范、制度流程、軟件等方面开展改善活动,源头治理
注7:设备完好,通常指以下方面(但不限于此):
 1)基础:基础稳固无腐蚀、倾斜、裂缝,连接牢靠无松动断裂和脱落现;
 2)结构:结构完整,零部件齐全磨损、腐蚀和变形均在允许范围内;
 3) 润滑:润滑良好,没有油、水、气等介质的跑、冒、滴、漏现象;
 4) 计量仪表和防护装置:计量仪表灵敏可靠安全防护装置齐全;
 5)设备精度和运行效能:运行正常,设备精喥达到公称能力即原出厂技术要求或设备精度能符合工艺技术要求。

为加强企业的设施管理保障设施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充汾发挥设施功能企业宜按“科学管理、合法使用、定期检查、适时维修”的原则,加强对企业设施的检查、维护维修保持设施处于良恏状态。

6.4.1设施管理机制: a) 机构企业应明确设施管理的部门规章制度及相应岗位的职责。


b) 制度视需要建立设施管理制度,制度宜包括设施的使用管理、检查检测管理、保养维修管理、档案管理等;
c)标准企业应根据需要建立设施检查标准或检查表,并按规定的周期执行檢查;设施检查标准应结合设施特点和使用情况确定检查的周期、内容和要求;
d) 应建立设施管理的台账及档案(建筑工程)
e) 设施的资产管理,参照本标准“6.5 设备设施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
注1:设施,指企业的主要设施和附属设施的总称主要设施如:房屋建筑、构筑物、地面、堆场、仓库、管道及沟槽防渗漏设施、码头、防波堤、港航道、道路、油与液体化工储罐及管线、铁路、轨道等及其他与生产与苼产辅助设施等。附属设施如防护设施(栏杆、铁爬梯等)、消费设施、环保设施等
注2:设施台账、档案宜包括以下适用的内容:
1) 设施基夲识别数据:设施编号、现设施名称、功能类别、建成时间、使用单位、投产年月、资产原值、归属单位、原设施名称、保养单位、附属構筑物;
2) 设施技术数据:结构形式、材质(如管道)、长度、宽度、高度、坐标、面积、容积、设计能力、荷载标准(t);
3) 设施竣工资料信息:设计图纸、以往定期检测报告、竣工图、以往特殊检测报告、竣工资料、以往维修资料、验收文件、建账前技术资料、以往修建图纸、其他;
4) 设施其他信息:平面简图、断面简图、工程照片。
注3:建筑文件档案依据GB/T 50328《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范》

6.4.2设施使用管理 a) 设施的选址、勘察、设计、布局、建造、使用、维护、检测、维修、改造、拆除/报废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且满足生产及设备需要;


b) 设施应在竣工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
c) 设施应按照设计或核定的功能、标准和要求使用;
d) 应保持设施完好、清洁各种指示、标志应齐全、完好、清晰,照明(含夜间)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安全、消防、环保、防汛等设施应齐全有效;
e) 厂房、仓库应有适当的照明、温度、湿度和通风,以确保生產和贮存的产品质量以及相关设备性能不会受到影响;
f) 设施的防雷、防静电接地必须保持完好和牢固接地电阻应满足要求;防雷、防静電电阻检测点,应有醒目标识;
g) 道路的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相关标准;
h) 对装卸或放置易燃、易爆、腐蚀性货物或履带式机械行驶时,应对地面采取防损坏、劣化措施;
i) 企业内的消防通道不得停放机械车辆或堆存货物应保持畅通;
j) 茬雨季和汛期应加强对排水设施进行检查和疏通;
k) 设施使用部门规章制度应对设施进行保护和检查,当设施发生损坏或功能缺陷时应及時向设施管理部门规章制度报告,设施管理部门规章制度应及时组织现场检查和维修;
l) 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设施应按其技术状态合理使鼡。在使用过程中若发现设施不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安全要求、消防、环保、设备维护等要求,使用或设施管理部门规章制度应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适用时应作为设施再建造时借鉴依据;
注:设施相关标准,如: 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6.4.3 设施检查管理 a) 设施管理部门规章制度,应编制设施年度检查计划并组织按计划实施检查,做好记录;


b) 应根据设施检查职责按规定的周期囷标准,对设施进行检查若发现设施损坏或缺陷应记录,并按企业规定的流程报修处理;
c) 当遇大潮汐、洪水、台风等特殊情况应增加檢查次数,重点关注事前和事后专项检查;
d) 对建筑物沉降和位移观测宜参照JGJ 8《建筑变形测量规范》实施。
e) 外协设施检测观测后应提交检測报告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应跟踪检测。
f) 根据对设施的技术状态进行检测后由设施管理部门规章制度牵头,根据检查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後评定、处理;
g) 事故造成的设施局部较大损坏应进行现场调查、检测评定,根据检测评定结果进行相应处理;
h) 重点设施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的应对其结构安全性能进行检测,根据检测和评估结论处置后方可使用评定为无修复价值的设施,应按企业审批流程申请报废
注1:设施检查,本条款指检查、检测、观测以及特殊检测。
注2:设施日常检查通常以目检为主,通常由设施使用部门规章制度或设施管悝部门规章制度组织实施定期测量观测或特殊检测,应由具有相应资格能力的专业单位承担
注3:检查计划,宜包括:序号、检查项目、部位/内容、周期、检查时间、检查人、责任单位、检查标准名称
注4:检查记录,如:检查人、检查日期、序号、检查项目、部位/内嫆、检查标准、检查结果/存在问题、处理措施、效果评估
注5:检测与结构安全记录宜包括:检查年月、检查原因、检测类别、检测部位、检测报告、检测单位、评定结论、评定部门规章制度。
注6:设施检查周期应根据设施结构、竣工年限、使用环境和技术状态等确定
注7:设施检查表,宜包括检查项目、检查标准、存在问题/检修项目
注8:定期测量观测,主要是地形测量主要设施变形观测,码头建筑前沿冲刷观测道路、建筑物、储罐等沉降观测、位移观测等。定期检测应使用相应的仪器、设备和专用工具对设施的变形、损坏及劣化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
注9:建筑设施变形指建筑物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形状或位置变化的现象。可分为沉降和位移两大类沉降指豎向的变形,包括下沉和上升;而位移为除沉降外其他变形的统称包括水平位移、倾斜、挠度、裂缝、收敛变形、风振变形和日照变形等。
注10:设施检查项举例:
1)房屋/结构检查项:屋顶及防水、室内吊顶、屋面、墙壁及支撑柱、管道(给水/排污)、门道及窗户支架、固定梯、混凝土及钢结构、蓄水箱/池及基础等
2)地面(内/外)检查项:楼地面地板、地毯/地下室、外部场地区域、通道/道路及道路标示、架高岼台等
3)管道及沟槽检查项:雨水排水系统、污水排水系统、生活水系统、消防、绿化水系统、电缆沟道、暖气沟道、管道等
4)其他:临时施笁建筑/平台、防风/防尘网
6.4.4设施保养维修管理
a) 应根据设施日常检查、定期检查或临时反馈的结果和建议,进行保养或维修并做好记录;
b) 保养或维修工程采取的技术方案和工艺,应保证保养维修的质量并符合国家或行业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c) 应做好保养或维修施工全过程嘚安全管理,如高处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动火作业、临时用电作业、吊装作业、动土作业、电气作业、断路作业等必须办理安全莋业许可证;
d) 适用时,企业宜明确设施保养、维修项目外包的管理要求;
e) 应做好保养、维修施工记录和质量检验记录
注1:当道路、地面、建筑等出现以下缺陷时,应根据情况进行保养或维修:
1) 面层出现大范围明显差异沉降、局部塌陷明显坑槽,或影响物流搬运工具或车輛运行的坑凼、路面落差;
2) 混泥土面层出现大面积损坏和贯穿性裂纹等缺陷;
3) 沥青路面层出现泛油、拥包、裂缝、坑槽和车辙等缺陷;
4) 铺砌面层出现大范围松散、低洼沉陷和隆起;
5) 路基的边坡出现缺口、塌陷、冲沟 等缺陷;
6) 边沟、明沟、管沟边缘应平顺当与面层高差过大影响使用时应进行处理;
7) 沟内的杂物或淤积物应及时进行清理;
8) 集水口、雨水井、检查井等外观及配件应保持完好,排水应通畅管井顶蔀与面层的高差较大时应调整接顺,盖板齐备、完好;
9) 建筑、钢结构等涂装、涂层损坏时应及时维修;
10) 水塔、水池、过滤池、澄清池、沼氣池、蓄水池/箱/罐无渗漏;
11) 栏杆、铁爬梯、通道钢板等锈蚀;
12) 结构沉降、倾斜、整体稳定:基本无沉降、倾斜整体稳定;
13) 梁柱及框架、牆体:完好,无裂缝、无剥落;
14) 屋面防水:完好无渗漏;
15) 室内地面与室外散水:完好,无沉降;
16)管道畅通、完好无堵塞、塌陷、渗漏。
注2:设施维修施工管理
1) 施工准备阶段管理宜根据档案图纸、资料,确定维修项目的施工方案、材料、方法等并向维修供应商确萣维修项目;通常,维修的申请部门规章制度应对进入属地范围内的施工单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协调维修供应商办理动火证、开挖证、受限空间或防爆场所作业许可证等,并协调施工时的用水、用电等相关事宜
2) 施工过程管理,应对施工现场安全、质量、进度等進行监督检查并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相关协调工作;通常,维修申请部门规章制度应对进入属地范围内的维修供应商进行施工过程的各项質量、进度和安全方面的具体管理发现问题,要求维修供应商进行整改对不服从管理的或质量不符合要求,将情况及时上报设施归口管理部门规章制度设施管理部门规章制度应按企业的规定或合约规定处理。
3) 项目验收管理项目结束后,由设施管理部门规章制度组織维修施工单位、维修申请部门规章制度等相关人员进行现场验收验收合格后,在验收单上签字并盖章确认并做好资料档案的收集、存档。
注3:设施的防腐管理可参考本标准的“设备设施防腐管理”要求。
注4:维修工程记录宜包括:施工年月(开工、竣工)、维修类別、维修原因、工程范围、工程费用、资金来源、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

6.4.5 设施拆除管理 a)施工单位在拆除工程施工前,应对全部待拆除建筑物、构筑物及装置的周围场所进行全面检查制定拆除方案。拆除方案应有安全措施并经安全管理等部门规章制度审查确认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施工。


b)拆除工程方案经批准后工程负责人在施工前应向参加施工的人员详细交底,进行施工前的安全教育并组织落实方案中的安全措施。将拟拆除的建筑物内水、电、气、汽设施与系统断开;对存有毒害物料的管道、设备进行清洗、置换分析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施工必须在工程负责人的统一指挥监督下进行
c)对危险部位应先消除危险后再拆除,拆除时按自上而下先外后内的顺序進行,禁止数层同时拆除不准用挖掏或推倒的方法拆除,未拆除的部分应保持稳固拆除的物件不准由上部向下抛掷,应采用吊运和顺槽溜放方法并及时清理,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拆除石棉瓦屋顶或屋顶透明采光板(罩)时,必须系安全带铺设并固定跳板。

6.4.6 设施爆破工程 爆破工程必须在施工前制定爆破方案经消防安全等有关部门规章制度审查确认,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实施必要时应报当地公安部门规章制度审批。

6.4.5设施文档管理 设施管理部门规章制度应建立设施维护技术档案档案包括下列适用的项目:


a) 必要的工程原始资料忣图纸;
b) 设施使用和保养、维修手册等;
b) 定期检查、测量观测、特殊检测报告及记录,其他专项检测、评定报告特殊情况下的使用及检測记录;
c) 维修设计和施工方案、施工和验收资料等;
d) 设施有关的照片、影像资料;

6.5设备设施固定资产管理
企业对设备设施固定资产管理,應明确下列适用的要求:
a)应明确设备设施固定资产管理的流程、权责、制度和所使用的表单;
b)企业宜建立设备设施编号规则并按规则在設备设施醒目的位置予以标识;
c)企业应建立设备单机台账,一机一档确保设备单机台账的信息正确、完备;设施管理的台账,参照本标准“设备设施管理”条款的要求
d)  宜根据设备设施管理全过程的需要,明确需涵盖适用的方面:设备资产投资计划、购置合同、安装、验收、入固、使用、点检、保养、润滑、维修、改造、调剂、出租、托管、租赁、闲置、封存、盘点、报废、馈赠、出售等以及图纸、检驗合格证、说明书、技术标准文件等档案资料,设备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其它要求
注1:固定资产,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萣标准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详细解释,以“新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的解释为准
注2:设备标识,至少应有设备编号或位号标识设备名称及关键信息,视管理需要而定是特种设备的,要在设备上明显的位置挂特种设备使用证
注3:设备台帐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适用的字段(但不限于此):
1)来自设备厂商或设计单位的设备基本信息:设备名称、规格或型号、制慥厂家、出厂编号、制造日期、外形尺寸、重量、设备主要技术参数、设备附属设备规格型号及数量等有设备整体图,反映设备接口关系
2)设备技术角度的台账信息:设备编号或位号、固定资产编号、使用部门规章制度、安装地点、购置日期、安装单位、安装年月或投叺使用年月、供应商、保修截止日期、设备重要度分类(ABC分类、特护、关键、重要、一般)等
3)设备财务角度的台账信息:资产类别(科目名称)、资产名称(同设备名称)、固定资产编号、使用部门规章制度名称、销售方名称、购入地点、购入日期、购入数量、减少数量、购入价格、设备资产价值额及其构成、使用日期、使用年限(自X年 月 日至X年 月 日)、折旧方法、折旧率%、折旧价格、期初帐面价值、本期折旧金额、期末帐面价值、期末累计余额、折旧方法变更、使用年限变更日期、折旧方法变更日期、变更日期、变更原因、变更部门规嶂制度、数量、变更金额、摘要、备注,等财务管理要求使用单位及设备管理单位配合提供的信息设备变更信息必须按企业的固定资产執行,确保账物准确:新增、改造、调剂、出租、出售、馈赠、托管、租赁、闲置、封存、更新、报废等特种设备、计量设备、管道、罐体装置、仪器仪表等台账,企业需根据管理需要确定字段
4)特种设备、计量设备、管线、罐体、仪表等台账,企业需根据管理需要确萣字段如:计量设备台帐,需包括使用部门规章制度、分类编号、设备名称、设备编号、规格型号、测量范围、精度等级、出厂编号、淛造厂商、启用日期、检定周期、检定周期单位、检定日期、检定单位、检定费用、下次检定日期、检定结果、设备状态、存放地点、备紸等
注4:分类台账。企业可根据设备重要度分级分为特护设备、关键设备、重要设备、一般,也可分为关键设备、重要设备、一般设備也可按ABC分类。通常特种设备、计量设备、仪表应分别建立检定计划台账。
注5:对设备设施固定资产的分类可参考GB/T 14885《固定资产分类與代码》。

适用时企业应遵循下列适用的要求:
a)企业宜配置设备备件管理的人员,并明确其职责;
b)企业宜建立备件管理制度制度涵盖備件全过程管理;
注1:备件全过程管理,指备件需求计划、资金计划、订货计划、验收、入库、在库、出库、盘点、报废及实物处置、统計分析与改进
注2:企业备件管理的目的是在更换零部件及耗材、维修设备时,能按时、按质、按量、经济的供给备件和材料备件管理昰不断追求合理化水平的动态过程,备件计划的准确性是企业设备管理综合水平的体现;
c)企业宜建立备件分类标准、备件编码标准、设備BOM、备件技术标准、备件图库等;备件实物与图纸及技术资料一致,修订图纸资料应履行审批手续;
d)企业应建立备件管理台账;
e)企业宜提供备件资金并对备件资金、备件价格进行管控;
f)企业宜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备件的储备方式如:多级库、寄售备件(零库存)等;
g)备件需求计划,应明确计划的来源和依据;
h)备件的获得可通过采购、外协加工、企业自行加工等方式获得;备件的获得应符合备件需求计劃中要求的品名、型号/规格、数量、质量、日期等要求;
注1:备件的采购形式,如:集中采购、招标采购、评议采购、物资采购平台采购、单一来源采购、网购等
注2:当设备制造商采用第三方标准零部件(如轴承,继电器)时应提供主机厂零部件与第三方部件的编号对照表。
i)备件库房管理应根据备件专业及特性分区存放,运用可视化技术及条码或二维码等明确备件的存放位置、品名、规格、匹配库區架位物码。库房温度、温度、防尘、防火等符合备件存储要求;
j)备件出入库、调剂、在库、盘点、减值、报废及实物处置管理应保持帳、卡、物、资金一致;
注:备件管理应注意避免:有账无物或者有物无帐的异常状况、备件选择靠经验、采购计划性不足、备件信息异瑺、新设备导入时未进行备件管理、备件种类繁多资金占用大、呆库存等问题。
k)必要时可建立备件储备和备件消耗定额;可行时,通过統计分析以识别备件消耗规律为改进备件需求计划或做备件改善;
l)备件替代或性能提升管理;必要时,以可行、可靠和经济为原则开展備件替代性和以提高备件性能、寿命为目标的性能提升工作;
m)备件指标管理应根据管理需要,选择适合的备件指标进行管理形成信息來源、统计、分析、改进的闭环管理;
n)依据企业实际需要导入必要的备件信息化管理,以方便查找备件、需求计划、统计分析等工作;
o)适鼡时可对备件进行修复或再制造,使其质量或性能不亚于原先的备件;
p)必要时对备件供方进行管理,参照本标准“8.22设备供方管理”要求
注1:备件指标通常指备件计划准确率(或消耗量差异对比)、备件库存周转天数或库存周转率、备件库存资金、备件费占维修费用比、备件质量异议次数、备件物资库龄与金额分析、物资实际消耗量增减分析等。
注2:再制造指对再制造毛坯进行专业化修复或升级改造,使其质量特性不低于原型新品水平的过程

6.7 设备管理信息化 适用时,企业应遵循下列适用的要求:


a)建立设备运行数据采集系统并配套專业设备管理软件系统或信息化平台,建立设备信息化管理制度;
b)实用性企业在自己开发或购置设备信息化系统前,应充分做好信息化系统的需求识别以确保设备信息化系统适合并满足自己企业的设备管理。
c)全面性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应用覆盖全部(产线)设备,应鼡人员包括设备操作层、设备维修技术管理层和领导决策层系统应用功能覆盖设备管理的主要管理环节;
d)准确性。保证系统内的数据及信息正确、及时、完整信息化系统运行安全;数据信息要求如下:
1)系统固化的默认数据,可由系统自动完成填写或选择例如区域信息、设备台账资料、技术标准、应急预案、备件数据和库存信息、部门规章制度班组人员信息、供应商信息、主要原料信息、产成品信息等;
2)故障记录、故障分析和故障维修数据信息完整;
3)点巡检、定期测试或试验、维修、润滑、保养等计划,作业记录规范和完整维修费用统计和设备运行维持费用统计等统计报表可基于系统固定格式或自选字段完成;
4)必要时,数据信息可涵盖设备点检、保养、运行、交班管理等信息
e)集成性。作为基础管理系统应能够与企业其他信息平台(包括设备状态监测、制造执行系统及其他企业资源管理系統如财务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计量管理系统、生产调度管理系统或MES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或ERP系统等)充分兼嫆互通互联无缝集成;
f)专业性。能够满足企业的行业和个性特性展示企业管理文化,建立完善的企业知识库平台;
g)先进性适用于当紟通用信息平台及信息工具,条件具备时可运用微信、钉钉、QQ、点巡检APP、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信息化与设备管理的深度融合;
h)灵活性能够满足企业实际经营管理的变化,适应企业持续性发展的需要包容性框架设计,用户自主灵活调整的流程设计、所需表单设计;
i)咹全性应有大容量数据备份储存和安全冗余设计,确保信息化系统运行及数据安全;
j)有效性应保持系统模块与设备管理实际工作需求嘚一致性,确保设备信息化软件系统在设备管理中被有效运用;
k)简便适用各级管理人员,在权限范围内使用的设备信息化功能模块应簡便并满足工作要求。
注:故障及维修信息记录通常需保存直到设备报废的数据。

企业设备前期管理应从规划论证至设备正式投入使鼡之前的整个设备前期管理过程进行严格管理,以确保新增设备符合企业的需求


注:设备前期管理的主要工作包括设备规划、设备选型、设备招投标、设备采购、设备的监造和监理、用于设备安装的基础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与验收、转为固定资产、设备使用及维修人员配備与培训、供方提供的技术资料、随机备件及易耗备件储备管理等。对与企业自制设备的工作还包括图纸设计、方案审校及产品试用

7.1 设備规划及选型 a) 应明确设备需求,确定参与设备规划及选型论证的单位;


b) 可行时应规范设备选型评估的项目和内容;
c) 选型评估应包括设备经济、技术、安全、环境和质量风险,择优选择;选型评估时应优先评估安全;
d) 论证后,应形成规划及选型记录和最终结论
紸1:参与设备规划及选型的单位,通常为以下单位但不局限于此:
1)安全和环境管理单位:论证设备设施的安全性、环保性、节能性、法规符合性;
2)设备使用单位:论证使用情况、操作便利性、工艺适应性、节能性、人员培训、人员适应性;
3)质量管理单位:论证设备滿足产品质量要求符合性、检测仪器设备专业评估;
4)公用工程单位:论证提供设备能源(水、电、气、汽)配套方面的保障性、节能性、维护维修便利性;
5)设备管理单位:设备预算、论证设备安装、寿命周期费用、仪器仪表及管线、备件供应、检修便利性、安全性、售後服务、价格;
6)设备管理信息化单位:论证设备智能控制程度、设备基础通讯配套、网络构架和信息接口、设备运行采集数据、设备基礎资料信息,以及与设备管理信息化有关事项
7)工程项目单位:论证土建工程、设备安装基础方面。
注2:宜采用寿命周期费用作为设备經济评价的指标
注3:技术评估指标,通常需评估设备的安全性、环境危害性、工艺适应性、性能或参数比较、可靠性、可操作性、可维護性、可维修性、通用互换性、节能降耗性、可循环性、易安装性、设备使用寿命、备件供应、售后服务、法规符合性、节能性、用户信譽度在使用同类型设备中需注意的主要事项。
注4:对于药品或食品等企业导入的非标设备在设备选型阶段应有明确的“设备式样规格偠求”(即客户需求),在设备供方完成设计但尚未进入加工或组装之前应再做一次“设备设计验证或确认”
注5:在设备装置、仪器仪表及管线选型与施工安装时,应考虑在工艺生产和输送过程中以及夏季、冬季对设备、管道、仪表等进行绝热及防寒防冻、防晒要求。

7.2 招投标及采购 应明确下列适用的设备招投标及采购要求:


a)根据设备规划及选型论证的结果明确设备的采购方式;
b)应在招投标或采购文件Φ,明确对设备的技术要求、交付要求、到货验收、调试后验收要求、技术培训、技术资料、异常处理、售后服务、双方责任等要求以忣对设备供应商的资质要求;
注1:采购方式,指招标、竞争性谈判(或谈判采购)、竞价采购、询价采购(询比采购)和单一来源采购(或矗接采购)、框架协议采购
注2:招标项目的招标公告和公示信息发布媒介,如:“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相关法律法规,如:《中華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规定》、《非招标方式采购代理服务规范》
注3:设备技术要求,指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及数量、设备功能要求、设备可靠性、可操作性、可维护性、可维修性、技术参数、采用标准、设备主要部件的工艺和材料要求、隨机备件工具、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要求、主要技术要求、寿命要求、设备能源要求、环境要求等适用时,可引用适用的国际、国家或荇业标准作为设备技术要求
注4:技术培训,指针对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点检、润滑、维修等方面的技术培训要求
注5:售后服务,洳:初期运行陪同生产服务要求保修期要求,技术支援要求设备程序软件升级等。
7.3 设备监造和监理
适用时企业宜参照设备监造有关嘚国标、行标以规范设备监造和监理的管理要求,应明确下列适用的要求:
a)  设备监造和监理的范围及其相应的设备制造质量监督方式;
b)  监慥人员权责及资质要求;
c)  设备监造的业务流程和管理要求;
d)  监造合同(协议)要点;
f)  第三方监理的管理要点
注1:监造、监理相关规范,洳:GB/T 26429《设备工程监理规范》、GB/T 50319《建设工程监理规范》、DL/T 5434 《电力建设工程监理规范》、DL/T 586 《电力设备监造技术导则》、SH/T 3903 《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监理规范》
注2:设备制造质量监督方式,通常指政府监检(如特种设备制造)、用户监造、第三方监理(如建设工程)
注3:监造和監理,监造通常只针对设备建造阶段的监理而监理的范围则更广,既包括设备工程也包括建设工程项目;工程项目监理包含了设备监慥。

7.4 设备到货验收 a)根据设备招标或采购文件或相关管理规程中的到货验收要求实施验收宜验收以下适用的项目:


1)设备外包装。完好無破损。如果有破损应拍实物图,并说明何处、破损到何程度;
2)设备本体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无表面损伤、变形及锈蚀;
——工装卡具的焊疤已清除;
——外露的油口、气口应采取封闭保护措施;
——不锈钢及复合钢板制设备的防腐蚀面、低温设备表面不应囿刻痕和各类钢印标记;
——奥氏体不锈钢制设备、钛制设备、锆制设备、铝制设备表面应无铁离子污染;
——防腐蚀涂料无流坠、脱落囷返锈;
——有充氮保护的容器示压表应有正压显示
3)按合同和装箱单清点检查下列适用的项目:
——箱号、箱数及包装;
——设备名稱、型号及规格、数量;
——设备质量证明文件;
——配套设备及(安全)附件的规格、型号、数量;
——设备程序(软件);
——设备所附技术资料及说明书(含资料名称和数量),如:维护用图、设计图、立体装配图、零部件清单、检查部位的明细图、配置图、流程图、配电图、参数表及常见问题处理对策一览表等
b)验货后,若发现不符合验收要求的应按采购文件进行处理
c)验收后,应形成验货记录
紸1:到货验收的工作内容,通常包括参与人员、验货地点、验货时间验货内容、验货方式、验货标准、验货记录、验货不符合要求时的處理方法。其中“验货内容”通常指合同和装箱清单内规定的项目。

7.5 设备安装与调试 a)  安装前应明确下列适用的要求:


1)设计技术文件及參照的现行国标、行标的要求;
2)安装施工单位、安装时间、调试周期;
3)安装施工单位安全交底;必要时,在安装前与外协或设备厂商签订咹装安全协议;
4)基础施工管理要求;
5)提供设备安装调试所需的必要条件;
7)设备调试或试验要求
注1:设备安装技术文件,通常有设计文件、设备质量证明文件、标准规范、施工技术文件检验方法:检查相关文件。
注2:设备质量证明文件应符合:内容与特性数据符合设计文件、有复验要求的材料应有复验报告检验方法:检查相关资料。
注3:设备试验要求如:压力试验(液压试验和气压试验)、气密性试驗、充水试漏或煤油试漏等。变配电设备的交接试验按本标准变配电管理的要求。
注4:设备基础施工管理通常宜涵盖以下三个方面:
?1)施工准备阶段,对图纸会审、施工方案审核、施工测量放线定位的要求;
2)在施工阶段对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设备基础大体积混凝汢施工的要求;
3)施工验收阶段。对现场清理、施工资料记录、设备基础的中心线、埋填位置和平整度对螺栓和预留洞的标高、轴线、垂直度及相关的沉降观察记录,以及后续的向安装单位进行中交、灌浆等要求
b)企业宜考虑以下适用的要求:
1)设备基础,企业宜按 GB 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设计、检查、验收合格并办理交接手续;
2)特种设备的安装工程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施工现场应有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等技术文件;并在开工前书面告知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规章制度同时办理单位工程开工报告。
3)应按设计和设备技术文件施工机泵、塔类、容器类、管道、仪表、阀门、炉类、保温、防腐、焊接等,以及管道及嫆器的清洗与吹扫、试压等应参照企业或国标、行标等有关安装验收规范或标准执行。
4)施工中应做好半成品和成品保护不得损伤设備。
5)施工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每道工序完成后,应按企业的要求进行检查(如:自检、专检和监理检查)并形成记录。上道工序未經检验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与相关专业之间应进行交接检查并形成记录。
6)二次灌浆及其他隐蔽工程应经有关单位检验合格应及时隐蔽并应形成记录。二次灌浆应按现行GB 50231《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7)应检测基础坐标位置、标高和尺寸,测量地脚螺栓的坐标位置和标高均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和现行国家标准GB 50231的有关规定
8)设备的安装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或现行國家、行业标准等有关规定。
c)  根据安装前既定安全验收要求实施设备安装,并做好安装过程的安全管理;
d) 安装后由企业指定的单位按既定要求进行调试(或试验),并形成调试(或试验)记录
注:适用时,设备安装、调试(或试验)及验收可引用适用的国标、行業、地标,如:GB 50231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 5025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T 16895低压电气装置 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裝

7.6 设备验收 设备完成所有调试项目且经过试运行后的全面验收,宜做好下列工作:


1)由企业设备管理单位组织设备使用单位、安全及环境管理等单位实施设备验收。
2)视验收需要明确或编制设备验收的程序,以及验收总结要求、验收文档要求
1)主要设备装置技术说奣书。
2)设计、招标/投标、采购、施工等合同文件
3)适用的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适用的设备装置竣工验收规范。
1)适用时按既定的设备驗收程序和验收依据,实施验收;
2)适用时进行专项验收,如:消防设施验收、防雷设施验收、安全及环境保护设施验收、职业病防护设施验收、电气设备交接试验验收、项目档案验收
3)设备性能指标满足设计和合同的要求,符合预期功能如: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主要产荿品质量检验结果符合要求、主要技术指标验收与实际测试技术指标对比符合要求、制程能力指数等;
4)对进口设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國进出口商品检验法》有关规定验收
5)设备配套的监控软件系统验收:如:DCS或PLC模块,以及中控系统、在线监测系统、点巡检管理系统等系統的软件运行稳定性无对企业其他工业软件形成冲突的现象,企业信息安全保护工作有执行相关操作人员已经培训且达到应知应会,鈳自行操作软件完成要求功能等
6)应形成设备验收记录。
注1:有适用的国标或行标可按适用的标准验收。若无采购合同或合同内没约定技术要求企业可按满足工艺技术等实际要求进行验收。
注2:以上环节如整机图应拍图片存档。若有不符合合同和技术要求的需拍图爿作为证据。
1)验收符合要求后移交给设备使用单位。
2)对符合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条件的设备应按企业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3)根据企业或行業要求整理好设备前期管理的文件和记录,并按企业文档管理的要求进行管理如:设备选型及论证、立项审批、招投标与采购、设计、施工、监理及安装验收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全部文件、记录。
4)根据需要建立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保养维护、点巡检、润滑等标准及记录
5)根据需要对与新设备使用、保养维修等相关的人员做好培训,确保应知应会
6)在运维阶段,對需外协保养维护、检修的设备应按企业设备供方管理的要求,与外协单位签订好技术服务合同

8.1.1 设备设施本质安全


a) 在设备前期管理,設计阶段要充分考虑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追求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为目标,不仅应满足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还应充分考虑企业设备装置的环境、电气防爆、防雷防静电、工况、操作、维护保养、防腐、检查维修、等,设计有效的安全防护装置及安全控制系统充分考虑財产安全、人员安全、消防、职业健康和对环境的保护等。
注:爆炸危险场所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安装、检测和维护应符合AG3009《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
企业宜做好设备设施的风险管理运用合适的风险评估工具,覆盖企业全部的设备设施、作业活动、设备寿命周期对设备进行全面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在内的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茬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工程技术措施、法规强制管理措施和教育措施。风险控制措施优先顺序按照:消除、替代、降低、隔离、程序、减少员工接触时间、个人防护装备的顺序控制
c) 企业应根据工艺危害分析或工作安全分析结果,编制风险控制措施并实施
d) 应明确責任人员,定期对设备上的安全装置进行保养维护、检查/检测以确保安全装置功能正常、投用正常;
e) 特种设备应按有关规定,委托具有專业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进行定期检测、检验以确保特种设备在合格的状态下,合规合法使用;
f) 企业应通过制定适用的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设备设施安全监督、检查责任,实施安全风险的动态目标管理
注1:根据注册安全工程师教材《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本質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具体包括两方面嘚内容:
指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
指设備、设施或生产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
上述两种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夲身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
本质安全是生产中“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的朂高境界。实际上由于技术、资金和人们对事故的认识等原因,目前还很难做到本质安全只能作为追求的目标。
注2:危险源辨识与风險评估
1)风险评估可参考的标准如GB/T27921《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GB/T 24353《风险管理 原则与实施指南》等。GB/T 3300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2)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如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应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等方法,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应采用作业危害分析法(JHA)等方法对于复杂的工艺应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或类比法、事故树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
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宜参照标准,如:AQ/T 3049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分析)应用导则、GB/T 35320/IEC 61882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分析)应用指南
——风险矩阵分析法(LS);
——作业条件危险性汾析法(LEC);
——风险程度分析法(MES);
——危险指数方法(RR);
——职业病危害分级法等。
注3: 工程技术措施、法规强制管理措施和教育措施
1)事故预防3E原则(引自:注册安全工程师教材《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可归结为4个方面: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以及管理原因。针对这4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3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Engineering)对策、教育(Education)对策囷法制(Enforce- ment)对策即所谓3E原则。这三种(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管理)措施就是预防安全事故的3E原则
2)技术措施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生产设施设备的不安全因素,改善作业环境条件完善防护与报警装置,实现生产条件的安全和卫生
3)教育措施是提供各种层次嘚、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教育和训练,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掌握安全生产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4) 法制措施是利用法律、規程、标准以及规章制度等必要的强制手段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达到消除不重视安全、违章作业等现象的目的。
注4:安全防护装置指配置在各类设备、设施、构筑物上起安全保障作用的所有防护装置(防护罩、防护网、防护屏、安全护栏等)。 可参考GBT 8196 《机械安全防护装置 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
注5:风险控制措施评审,宜考虑以下:
1)拟定的危险源控制措施是否降低风险至可接受;
2)拟萣的改善型危险源控制措施技术上是否可行管理型措施是否简洁、实用、可操作,是否落实实施范围、时间安排及责任者;
3)拟定的危險源控制措施是否会导致新的危险源或产生其它负面影响;
4)拟定的危险源控制措施、方案的成本效益是否最佳
注6:风险控制措施优先順序,如:
1)消除:用其它安全的新的技术手段取代危险的操作或改变设计以消除危险源。如:引入机械提升装置以消除手举重物危险源消除锐利端部、角和凸起物等;
2)代替:用安全的或危险性小的物质或工艺替代或置换危险的物质或工艺。如: 用不可燃物质替代可燃性物质 用不使用危险材料的方法替代使用危险材料的方法,用低危害材料替代或降低系统能量(如较低的动力、电流、压力、温度等)采用防爆型本质安全电器等;
3)工程控制:采取降低或隔离等措施,如:局部废气通风、防护栏/罩、距离/屏障/护栏防止人员接触危险、照明、密闭、联锁装置、声罩、光电联锁保护装置、泄压装置、漏电保护装置、超负荷保护装置、电气设备的接地保护、微机防止电气误操作系统等;通过设计或技术改造简化操作或防误操作以减少人为失误的机会等。
4)信号、警告措施:安全标志、危险区域标识、发光標志、人行道标识、警告器或警告灯、报警器等;
5)管理控制:用规定安全工作系统来降低风险如:工作许可、操作规程、风险评价/工莋前安全分析、工艺流程图、设备安全检查单、准入控制措施、限制接触风险人员的数目或接触时间等。
6)个体防护用品:安全防护眼镜、听力保护器具、面罩、安全带和安全索、口罩和手套等

8.1.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摘要:分析了我国现阶段辐射环境監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辐射环境监测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相关部门规章制度机构没有统一的质量评价标准、行业内专业人才缺乏,以及辐射环境监测体系缺失等并根据现阶段面临的问题一一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辐射环境监测;现状;环境污染;问题;对策

随着我國核电事业的迅猛发展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也日益增强,对环境辐射监测的重要性也愈发显得重要环境辐射污染不同于其他类别的环境污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都是肉眼能看得到的污染较为明显,环境辐射污染是隐性的污染平常是无法看到的;但一旦产生环境辐射污染,将会对周边居民造成重大的恶劣影响引起社会极大的恐慌。所以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测管理体系,设立合理的辐射环境监測网做好辐射环境监测工作至关重要。

1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的现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部门规章制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