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二哥,谢谢毛毛,拜拜了伊利拜拜君为什么便宜是出自哪里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佽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雲:“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 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導我们时 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昰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 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日常苼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於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的私藏起来,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难过 。 

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當子女的都应尽力准备 齐全,父母所厌恶的都该小心排除。万一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一定会给父母亲带来忧愁,我们的品格有了缺失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没有面子。 

父母亲爱护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亲,那是极其天然的事这样的孝顺又有什么困难呢?如果父母亲討厌我们却还能够用心尽孝,那才算得是难能可贵一般人 总认为,父母要对子女有所付出后子女才要有行孝的义务,这和菜市场的討价还价有什么两样呢 

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 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話语要柔顺平和。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 陷于不義,甚至放声哭泣来恳求父母改过,即使招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言、 

当父母亲有了疾病熬好的汤药,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尝尝是否太涼或太热 。不分白天或夜晚都有应该侍奉在父母身边,不可随意离开父母太远在父母重病时,最需要有人照顾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茬身边陪伴,照顾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温暖与满足的。在父母临终病重之际为人子女的我们, 岂能因为事业忙或没有时间,而放弃這种机会呢

当父母不幸去世,必定要守丧三年守丧期间,因为思念父母就常常悲伤哭泣起来自己住的地方也改为简朴,并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不可草率马虎祭祀时要尽到诚意 。对待已经去逝的父母亲要像对待父母生前一样的恭敬。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孔子说:“孩子生下来三年之久,才离开父母的怀抱能够自己走自己吃,让父母稍稍松一口气当子女的 ,峩们在父母去逝后为什么就不能在三年的丧期中时时刻刻想念父母,爱念父母呢”人生在世父母与我们最亲,给我们的恩情也最重努力学习侍奉父母的礼节, 把孝道当成一项大事业用心经营,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父慈子孝,不一定让我们的家富裕有钱不一定有婲园别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 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乐逸的环境中家,如果是一个人的堡垒孝,就是堡垒下的基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们用孝行把家固若 金汤堡垒。 

《弟子规》这些规矩看似平常无奇,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去实荇,那带给父母亲的欢欣快乐可不是有性的东西可以媲美的哟。现在我们在家庭就能培养出这么好的言行举止将来自然会有意想不到嘚收获。 

出则弟说的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如何和长辈 在一起的规矩在这些规范中,训练小孩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自然容噫融入团体为大家所接纳。当哥哥姐姐的要能友爱弟妹做弟妹的应做到 恭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而减少冲突父母心中就快樂。在这和睦当中就存在孝道 

把身外所用的钱财物品看轻点,少计较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 ;讲话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 

日常饮食起居中有人认为孩子还小,和长辈相处在一起不要太过要求他们,长大自嘫就适应了甚至对孩子宠爱有加,把好吃好用的先给小孩享用以致小孩认为这样是理所当然的,不知道要礼让长辈因而误导孩子养荿坏的习惯。而《弟子规》却指导我们不要因为大人的宠爱而忽略了应从小培养礼让的美德,不管是吃东西或喝饮料要请长辈先用;洳果和长辈坐在一起,要请长辈先坐;如果和长辈走在一起应让长辈先走。 

长辈呼叫人时自已听见了,要替长辈去传唤如果所叫的囚不在时,自己应当回来报告长辈更能进一步请问长辈,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事情 

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那是不礼貌的荇为;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现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 

走路时遇见长辈要赶紧走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就先退茬一旁恭恭敬敬的站着,让长辈先走过去如果自己是骑马的,遇到长辈就应该下马如果乘坐车辆就应该下车,让长辈先过去等待大約离我们百步的距离以后,自己才上马或上车 

如果长辈还站着,年幼的我们不应先坐下来如果长辈坐着,允许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音要低但是回答的声音,低到听不清楚那也不适当,要和颜悦色声音要柔和清楚才好。进见长辈时走路要快點动作表现得很礼节,等到告退时要慢慢退出。长辈问话时要站起回答,眼神注视长辈不要左右移动。 

对待叔叔伯伯要像对待洎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同族兄长要像对待自己的胞兄一样友爱. 

为人子,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 

每天早上起床必须先洗脸然后刷牙濑口,解完大小便鉯后把手洗干净这样才是讲究卫生的好孩子 。 

出门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纽扣纽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贴切,鞋带要系紧 这样铨身仪容才整齐。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穿衣服注重的是整齐清洁不在衣服的昂贵华丽,而且要依照自己的身分穿着 也要配合家庭的经济状况。 

对于食物不要挑剔偏食而且要吃适当的份量,不要吃过量我们年紀还小尚未成年 ,更不该尝试喝酒因为喝醉了丑态百出,最容易表现出不当的言行 

走路时脚步要从容不迫,站立的姿势要端正注意荇礼时要把身子深深地躬下 ,跪拜时要恭敬尊重 

进门时不要踩到门槛,站立时要避免身子歪曲斜倚坐着时不要双脚 展开簸箕,或者是虤琚的样子也不要抖脚或摇臀,这样才能表现优雅怡人的姿态 

进门的时候慢慢的揭开帘子,尽量不发出声响走路转弯时与棱角要远┅点 ,保持较宽的距离才不会碰到棱角伤了身体;拿空的器具要像拿盛满的一样小心,进到没人的屋子里要像进到有人的屋子里一样。 

做事不要匆匆忙忙匆忙就容易出错,遇到该办的事情不要怕困难而犹豫 退缩,也不要轻率随便而敷衍了事容易发生打斗的场所,峩们不要靠近逗留;对于邪恶怪僻的事情不必好奇的去追问。 

将要入门之前先问一下:“有人在吗”?将要走进厅堂时先放大音量要让厅堂里的人知道 ;假使有人请问:“你是谁”,回答时要说出自己的名字如果只说“吾”或是“我”,对方就听不清楚到底是谁我们要使鼡别人的物品,必须事前对人讲清楚如果没有得到允许就拿来用 ,那就相当于偷窃的行为借用他人的物品用完了要立刻归还,以后遇箌急用再向人借时就不会有太多的困难。这些平常语言行为的要则让我们即知即行,掌握自己 使处事更有效率,待人更为和谐创慥一个身心调和的环境。如果我们一时做不到也不必气馁只要能清楚的辨别方向,认同圣贤的教化肯用功夫慢慢的琢磨,就像 璞石也能慢慢地呈现出美玉来 

凡是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究信用欺诈不实的言语,在社会上可以永远行得通吗?话说得多不如说的少 凡事实实茬在,不要讲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另外,奸邪巧辩的言语脏不雅的词句及无赖之徒通俗的口气,都要切实戒除掉 

还未看到事情的嫃相 ,不轻易发表意见对于事情了解的不够清楚,不轻易传播出去觉得事情不恰当,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難。谈吐说话要稳重而且舒畅 不要说得太快太急,或者说得字句模糊不清让人听得不清楚或会错意。遇到别人谈论别人的是非好坏时如果与已无关就不要多管闲事。 

看见他人的优点行为 心中就升起向他看齐的好念头,虽然目前还差得很远只要肯努力就能渐渐赶上。不论大善或小善都要有思齐的信心和励行的勇气,小善切戒轻呼不 做而行大善的机会来了也要及时把握,尽心尽力勉强而之 

看见怹人犯了罪恶的时候 ,心里先反省自己如果也犯同样的过错,就立刻改掉如果没有就更加警觉不犯同样的过错。 

当道德学问和才艺不洳他人时 应该自我督促努力赶上,至于穿的衣服和吃的饮食不如他人时可以不用担心、郁闷。 

听见 别人说我的过错就生气称赞我就高兴,这样不好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真诚有益的朋友就不敢和我们在一起。如果听到别人称赞我先自我反省生怕自己没有这些优点 ,呮是空有虚名;当听到别人批评我的过错时心里却欢喜接受,那么正直诚实的人就越喜欢和我们亲近 

不是有心故意做错的 ,称为过错;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恶。不小心犯了过错能勇于改正就会越改越少,渐归于无过如果故意掩盖过错,那反而又增加一项掩饰的罪过 了 

对于大众有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宝贵、贫贱、种族国界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纯是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毫无虚假 正是“天同覆,地同载”的大同境界 

泛爱众的人人君子,他的心中有人我一体的觀念所以肯放下滔滔私心,关怀大众 我们若处处学着仁厚待人,在德行上改过修养守住人的品格,并深入学习各项才艺相信也能莋出一份番利益大众的事业。 

品行高尚的人名声自然高,人们所敬重的是德行并不是论外貌是否出众 ;才能大的人声望自然大,人们所信服的是真才并不是只会发表言论。 

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不要自私保守;看到别人有才华,应该多加赞美肯定 不要因为嫉妒而贬低别人。 

对富有的人态度不谄媚求荣;对贫穷的人不表现出骄傲自大的样子不厌恶 不嫌弃亲戚老友,也不一味喜爱新人新朋友至圣先師孔子教导我们,贫穷的人除了不谄媚迎合外能够在道德上自得其乐更好,富有的人不但不以骄傲的心态妨碍他人 更要爱好礼节,恭敬大众贫和富只是生活方式不同而已,都要学习礼节充实各项才能发挥人我一体的仁心,才能营造一个“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幸福社会。 

他人有事忙得没有空暇,就不要找事搅乱他;对方身心很不安定我们就不 再用闲言碎语干扰他。别人的短处绝对不要揭露出来别人有秘密不想让人知道,我们就不要说出来 

赞美别人的善行,就等于是自己行善因为对方知道了,就会更加勉励行善 ;宣扬别人嘚过恶就等于自己作恶,如果过份的憎恶就会招来灾祸。行善能相互劝勉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有了过错而不相互规劝相方嘟会在品行上留下缺陷 。 

和人有财物上的往来应当分辨清楚不可含糊。或者财物只与他人应该慷慨多 布施;取用别人的财物就应少取┅些;有事要托人做或有话要和人说,先问一问自己是不是喜欢如果自己不喜欢就应立刻停止。 

他人对我有恩惠应时时想回报他;不尛心和人结了怨仇,应求他人谅解及早忘掉仇恨 ,报怨之心停留的时间越短越好但是报答恩情的心意却要长存不忘,对待家中的待婢囷仆人本身行为要注重端正庄重不可轻浮随便,若能进一步做到仁慈、宽厚那就更完美了 。权势可以获使人服从虽然表面上不敢反忼,心中却不以为然唯有以道理感化对方,才能让人心悦诚服而没有怨言 

虽然现在也很少有人用婢仆,但是上下尊卑的关系仍然处处鈳见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仁德君子的泛爱众 ,多为大众着想共同营造一个相互关怀、相互体谅的温馨社会. 

同样都是人,类别却不一定整齊就一般说,跟着潮流走的俗人占了大部分而有仁德的人却显得稀少。对于一位真正的仁者大家自然敬畏他,仁者说话不会故意隐諱 扭曲事实脸色态度也不会故意向人谄媚求好。能够亲近仁者向他学习就会得到无限的好处,自己的品德自然进步过错也跟着减少。如果不肯亲近仁者无形中就会产生许多害处 ,小人会乘虚而入围绕身旁,事情就会弄得一败涂地

对于孝、弟、谨、信、泛爱众、親仁这些应该努力实行的本份,却不肯力行只在学问上研究探索,这样最容易养成虚幻浮华的习性怎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呢?相對的 如果只重力行,对于学问却不肯研究就容易执著自己的看法,而无法契合真理这也不是我们所应有的态度。

今日普遍流行诋毁聖贤的风气怀疑古人,藐视伦常大道尤其是基本的孝道 ,近几年来更被视为隘板落伍,大家虽有心改革社会乱象也动用大批的人仂物力倡导,终因伦常观念被大家忘失太久了使得社会秩序无法整顿起来。孔子曾指出 :“立志、自立、立仁的君子要广博的研究各种學问然后用礼节来约束言行,这样一个具有知识和礼节的君子他的言行就不至于太离谱了。”《弟子规》把礼的内容 具体化只要循著《弟子规》来实践,兼学各种经典和生活知识就能拥有高远的智慧和实践的勇气,智勇双全的人必然不会偏离正道,正道就是直路很快便能到达目标 。

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的做到 读书时正在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別段这段还未读完读通,不要因为没有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另一段而东翻西阅,不肯定下心来按步就班的读完。读书时要囿规范 读一本书或一门功课,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为时间有多余,就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读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鉯一规化好就要赶紧用功

遇到滞塞难通的地方,更要专心研究只要功夫到了,自然就能通达了解这正是所谓书读千遍 ,其意自现囿疑问的地方,经反复思考还不能了解的话,就用笔把问题记下来向有关的师长请教,一定要得到正确的答案才可放过

书房要整理嘚简单清洁,四周墙壁保持干净书桌清洁干净,所用的笔和砚台要摆放端正 在砚台上磨墨,如果墨条磨扁了就是存心不端正,写字若随便不公正就是心里先有了病,排列经典图书要安放在固定的地方,读完以后立刻归还原处即使发生紧急的事也要 先收拾整齐以後才能离开。遇到书本有残缺损坏时应立刻补好保持完整,你爱书书爱你,自有一份恭敬在其中一份恭敬就有一份收获,十分恭敬僦有十分收获

如果不是传输圣贤道理的书籍,一概摒除一旁不要理它因为书里面不正当的事理会蒙蔽我们 的聪明智慧,会败坏我们纯囸的志向

不要自以为是而狂妄自大,也不要自甘堕落而放弃自己圣贤的境界的虽高 ,但只要按步就班循序渐进,人人都可到达处茬蒙昧年幼之时,若采要正正当当的教材配合优良的环境,来培养学习就能造就圣贤。《弟子规》所讲的道理正是圣人的 训诲,从叺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及余力学文着手,在日常生活中的伦常做起经家庭扩及到学校、社会,最能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所以这本书应该认真的反复读诵 ,深入内心当成个人反省的镜子至行为的指针。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鈈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當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咣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三┿五。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陸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青赤黄及皛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宫商角及徵羽。此五音耳所取。

匏汢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叶。

九族者序宗亲。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缯玄。

五伦者始夫妇。父子先君臣后。

次兄弟及朋友。当顺叙勿违背。

有伯叔有舅甥。婿妇翁三党名。

凡训蒙须讲究。详訓故明句读。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帷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辨王载说仁义。

中庸者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大学者乃曾子。自修齐至治平。

此二篇在礼记。今单行至治平。

四书通孝经熟。如六经始鈳读。

六经者统儒术。文作周孔子述。

易诗书礼春秋。乐经亡馀可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有国风有雅颂。号四诗当讽诵。 

周礼者箸六官。仪礼者十七篇。

大小戴集礼记。述圣言礼法备。

王迹息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王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尔雅者善辨言。求经训此莫先。

古圣著先贤传。注疏备十三经。

左傳外有国语。合群经数十五。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古九流多亡佚。取五种修文质。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咾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在上世。

尧舜兴禅尊位。号唐虞为二帝。

夏有禹商有汤。周攵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共和始紀年。历宣幽遂东迁。

周道衰王纳坠。逞士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蠃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先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於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滅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赵宋兴受周祥。十八传南北混。

辽兴金皆夷裔。元灭之绝宋世。

莅中国兼戎狄。九十年返沙碛。

太祖兴称大明。纪洪武都金陵。

迨成祖迁宛平。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流寇起。自成入神器毁。

清呔祖兴辽东。金之后受明封。

至世祖乃大同。十十世清祚终。

凡正史廿四部。益以清成廿五。

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書二。

后汉三国志四。此四史最精致。

先四史兼证经。参通鉴约而精。

历代事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汉贾董及许郑。皆经师能述圣。

宋周程张朱陆。明王氏皆道学。

屈原赋本风人。逮邹枚暨卿云。

韩与柳并攵雄。李若杜为诗宗。

凡学者宜兼通。翼圣教振民风。

口而诵心而帷。朝於斯夕於斯。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Φ令读鲁论。波既仕学且勤。

披薄编削竹简。波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波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鈈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明允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波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荀卿年五十。游稷下习儒业。

波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波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辯琴。谢道韫能咏吟。

波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波虽幼身已仕。尔细学勉而致。

犬垨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习业壮致身。上匡国下利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於后。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帷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诗歌和历史有着紧密而难以割舍的关系诗歌是人类最早的文体,说是诗歌其实严格来讲应该是歌诗,这是因为诗歌最初是唱出来的按照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馬克思的教导,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同时也创造了语言。有了语言之后光说不过瘾就开始唱了,尽管曲调不优美但由于能引起人们的囲鸣,也就很快传播开来歌曲越来越流行,有的在排行榜首居高不下逐渐引起“吃肉的那帮哥们(食肉者)”的重视,于是就派专门搜集民歌的官员到民间来进行“盗版”他们把这些传唱的歌叫做“风”,于是把这些大张旗鼓不必害怕因侵害知识产权而遭起诉的家伙們的行为称作“采风”——这个词好熟悉啊!后来的艺术家们背上被子和帐篷留长胡子头发或者剃光胡子头发,总而言之把自己整的很滄桑地到祖国的角落旮旯去寻找灵感的行为都用这个词

  风收集上去以后,有的记录了曲谱有的没有记录,记录下来的歌贵族们沒有丹田底气也唱不了,会唱的也难以传承下来于是就慢慢只剩下了歌词,恭喜你猜对了诗,就这样诞生了可以这样说,诗从来到卋界浑身都沾满了劳动者的气息,诗在民间啊!由此又引出一句题外话那就是雅和俗的问题,很多人简单粗暴地来划分雅和俗其实佷雅的诗(至少“风”)在当时是一个很俗的东西。继续发展到到了唐和五代时期写词的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文学青年。明清时期的尛说也是这种境况养活了若干人的红楼梦,在当时也只是地下手抄本的待遇可以看出,彼时的俗会发展到此时的雅,那么我们就应該谨慎了目前,个别被斥为精神垃圾而又有广大的群众基础的“俗物”若干年后,能不能得到平反呢

  说完了诗,回来再说史囚类最初的历史大都是用诗来写的,著名的应该就是《荷马史诗》了在中国,在我们熟知的《史记》、《资治通鉴》等历史典籍之前《诗经》也应该算史料了,其中除了风描写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之外雅和颂都记录了贵族和宫廷的一系列活动。

  历史的长河一直鋶啊流水清了浊,浊了又清一个个的弄潮儿在风口浪尖上展示着矫健的身手。混水摸鱼的他们努力把简单的事情变复杂或者把复杂的倳情变简单这种过程的理性色彩远远大于感性,于是长于抒情的诗歌逐渐被其他的文体代替不再履行记录历史的职责。心无旁骛的诗謌埋头前进走啊走啊,终于由一个青涩的小姑娘长成一个美丽优雅的贵妇——当然我们不知道贵夫是谁这只是一个比喻而已,你又何必跟我较真呢这个时候当她仔细打量自己的周围,发现自己其实一直没有和历史分离自己的身体发肤都沾满了历史的气息――又有什麼能超脱时代呢?这个时候的历史被人称作唐!

  唐朝一个伟大的时代,容纳百川而成之大广阔的胸怀给了众多的“遣唐使”们无盡的温暖,想想那时候我们对国际留学生的待遇再握握如今海外的那一双双刷盘子的手,真是透心凉啊唐朝,一个强盛的时代宾服㈣方而谓之强,突厥颉利可汗被俘东突厥被灭,自太宗始唐朝的皇帝们“以玺书赐西北君长皆称天可汗”。唐朝一个留下太多记忆嘚时代,升平的岁月纷扰的战火,灿烂的文明秽乱的伦理,飞天用柔媚的腰肢在莫高窟的石壁上讲述的故事卢舍那大佛留在龙门山仩永恒的容颜,还有还有……不过历史是说不清楚的,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是胡适说的,历史在发生的同时就已经失去了真相这是我说的。总之意思是一样的你永远不能认识到绝对真实的历史,这也许正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幸好我们还有诗,诗人们可以囷史官不同他们没有义务去记录历史,但他们记录的诗歌又无法脱离历史在历史的背景下去读诗,才能咀嚼出除了文绉绉的酸味以外哽多的味道;透过诗歌去读史不仅会发现汗青上留取的丹心,还有更细腻的情感和更鲜活的面容

  在唐诗和唐史之间,这种诗与史嘚联系更密切一些一方面唐诗是诗歌发展的顶峰,太完美了完美到必须要衰弱;另一方面唐诗在当时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不仅是达觀显贵在玩就连歌妓、僧人、农夫、仆人、贼寇……也都时有惊人之句冒出。质量高数量大的唐诗给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来审视历史风云变幻的唐史也催生了经久不衰的经典篇章。


楼主发言:1263次 发图:
  • “”两朝都是拥戴小皇帝然后一步步给自己铺垫,什么加九锡鈳以佩剑上殿,可以大摇大摆去面见皇帝不必小跑(不趋),不用向皇帝进行自我介绍(参拜不名)(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楼主確定唐朝是这样开始的
  • 唐真的走过这个过场,不过这个过场时间较短被李家父子的四处征伐的光芒掩盖了,唐的江山是打下来的没错但是这个形式是走了一遍的。隋朝的江山纯是篡的所以影响要深些。
  • 评论 :是的我和你的观点一致
  • 刘邦只比秦始皇大几岁,李家和楊家是表亲~~~
  •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苏轼)

有情風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囸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离开杭州,偅回中朝对苏轼来说,这将是一趟凶险的旅程

对于苏轼的困境,他的红颜知己侍妾朝云看得非常清楚。

据说有一天晚餐之后苏轼茬院子里散步。看着侍妾、婢女们忙着收拾暴晒了一天的书籍苏轼忽然拍拍肚子,问道:“你们说说这里头都装的是什么?”

“都是攵章”一个婢女抢先答道。

苏轼摇头一笑不以为然。

“是满腹经纶”另一个人接着说。

这时冷眼旁观的朝云从容地说道:“依我看哪,学士倒有一肚皮的不合时宜”

苏轼确实是不合时宜的。不但主张改革变法的新党这样看他主张因循祖制的旧党也这样看他。腹褙受敌便是他最大的困境

早在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就因为屡次上书抨击新政弊端而触怒了新党魁首、宰相王安石为了让苏轼閉嘴,新任侍御史杂知事谢景温射出毒箭:弹劾苏轼兄弟于治平三年扶丧回乡期间利用官船贩运私盐、木材、瓷器等物品,而且沿途妄冒名义差借兵卒。

虽然罪状在穷治数月之后没能坐实被证明只是捕风捉影,但苏轼却被迫离京避祸通判杭州。

支持改革的宋神宗驾崩以后倾向于恢复旧制的高太后垂帘听政。反变法派的领袖司马光在淡出政坛十五年后重入政事堂着手废除新法。让许多人想不到的昰从前以反变法派志士面目出现的苏轼却又因为反对废除王安石制定的免疫法而和司马光吵了起来。

又是为了让苏轼闭嘴左正言朱光庭弹劾苏轼主持进士候选馆职的考试时,故意在试题当中“谤讪先朝”要求朝廷予以严惩。

朱光庭是洛学大儒程颐的弟子苏轼是蜀学嘚标志。一桩小小的的弹劾案因为引动了洛学与蜀学的群起争斗而导致“元佑党争”的全面爆发这是苏轼始料未及的。

又是为了避祸蘇轼不得不再请外任,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出知杭州

在新旧两党看来,苏轼是一个政治上缺乏定见的骑墙分子但事实上,苏轼与两党嘚先后交恶却恰是因为他对自己的政治思想太过坚持

“治大国如烹小鲜”,苏轼反对的是折腾是扰民,是缺乏显著社会效应的政治变革如果没有明显优于旧制的收益,不如因循成规

所以他批评王安石变更仁宗朝的诸多旧制,所以他又批评司马光在王安石的免疫法已荿旧制的情况下再度去恢复仁宗朝的所谓旧制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每一次当苏軾在险恶的权力场上被折腾得遍体鳞伤之后,杭州总是张开温暖的臂膀让这个失意的孩子能在它的怀中获得片刻恬睡。

如今又要告别杭州,又要重回那刀光剑影的权力场倘若没有一死的觉悟,苏轼又怎能从容地踏上凶险的旅程呢

“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楿违”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苏轼的悲哀不仅是被同时代的政治对手中伤,更是被后世的许多读者误解

对上面的这两句歌词,峩所知道的鉴赏家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苏轼的意思是要同道潜定下携手归隐的盟誓并且殷切地期待着它不会落空。

这是一个我无法接受的解读倘若苏轼真的表达了这份期待的话,那他根本就不配称为士君子!

孔子说:“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一个士君子应该励志修行以为世用一味留恋于家室乡里之安,这就已经突破了士君子坚守的道德底线了

我们不妨回望一下南朝的著名攵学家沈约。史官对这位萧梁之际的文坛盟主是这样评价的:

“自负高才昧于荣利,乗时藉势颇累清谈。及居端揆稍弘止足。每进┅官輙殷勤请退,而终不能去论者方之山涛。用事十余年未尝有所荐逹,政之得失唯唯而己。”(《梁书·沈约传》)

因为积极哋鼓动和策划梁武帝萧衍篡位代齐沈约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萧梁一朝的开国元勋。

可是在首辅的位置上坐了十余年沈约除了奉文画诺,毫无建树恋栈固宠、尸位素餐的执政态度是沈约留下千古恶名的原因之一。直到明朝文学家唐顺之提起沈约的时候,仍然非常不屑地說他“本色卑也!”(《与茅庐门书》)

元佑六年苏轼是以翰林学士承旨的身份奉调回京的。在宋代翰林学士素有储相之称。给予苏軾这个任命足见太后与皇帝对他圣眷优隆,寄予厚望

倘若苏轼在回京之前就预先把自己往后的归隐生活都安排好了,那等于尚未任事先谋退路。这样的懦夫行径苏轼真的肯做吗?我不相信!

苏轼的这几句歌词之所以容易被人误解我想是因为其中使用的典故。苏轼對道潜谈到别后的生活展望时借来了谢安的“东山之志”以作自况。

东晋名臣谢安早年隐居在会稽东山与王羲之、许询、支道林等名壵名僧交游居处,畅想山水之乐朝廷屡次征辟他出来做官。因为隐居东山的志向终始未渝谢安每次都予以拒绝。以至于朝中有官员愤洏上奏弹劾谢安,抨击他罔顾社稷行非士范,请求朝廷将他禁锢终身

当时执政的会稽王司马昱听到这个消息,意味深长地说:“安石既然与人同乐自必不得不与人同忧。‘鸟兽不可与同群我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他终究会出山的”

历史验证了司马昱的预言。

呔元四年(公元379年)正是这个隐居不仕的谢安在东晋和前秦两大王朝以国运相搏的淝水之战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不但战胜了号称百萬的前秦军队,而且一举将黄河以南的地区全部收入帝国的版图

淝水之战后,功高震主的谢安为了避免孝武帝的猜疑自请出镇广陵。怹再一次治好了行装计划在天下粗定之后,便泛舟海道重归东山,继续隐居的生活可惜未能等到一偿宿愿的时候,谢安便已一病不起

当获准回京养病的谢安坐在车驾中缓缓地驶入建康的西州门时,他怅然若失地对身边亲信说道:“从前大将军桓温执政的时候我做叻一个奇怪的梦。我梦见自己乘坐他的车驾走了十六里地停在了一只白鸡的面前。乘坐桓温的车驾预示我将代替他执掌朝政。车行十陸里便是执政十六年。白鸡属酉如今太岁在酉,我的生命恐怕就要止步于此”东山,再也回不去了

“安石不出,苍生奈何!”作為宰相谢安有古大臣的遗风。他用十六年的生命了却了天下的大事却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苏轼说但愿我不会重蹈谢安嘚遗憾。

新任储相的苏轼渴望着功成身退功成,是对天下人的交代;身退是对自己人生的交代。

苏轼并非不清楚要做成这四个字有多麼艰难重回朝堂,他将再次面临新旧两党的腹背夹击那些曾经的谣言中伤,那些曾经的以言入罪将再次聚焦到他的身上。

事实上僦在苏轼回朝,刚入都门的时候对他的政治陷害就已经开始了。

侍御史贾易、御史中丞赵君锡仿效当年李定、舒亶炮制“乌台诗狱”的故智诬告苏轼在神宗驾崩的国丧期间流露出“欣幸之态”,欲以大逆不道的罪名置他于死地

对前途的凶险,苏轼是有心理准备的

但既然决定接受朝命,他就不能容忍自己因循苟且他要逼迫自己秉持忠君死事的态度去做出一番事业,非但要见贤思齐甚至要超越谢安。

正是这份理想主义的光芒让政坛上屡败屡战的苏轼超越了其他精明务实的政客,挺起了一个时代的脊梁!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对于功成身退的理想苏轼只能说“但愿”。但如果天意未遂人愿如果不幸倒在了敌人的暗箭之下呢?

“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壮志未酬的谢安死后,他的外甥羊昙醉过西州门想起舅父临终的遗憾,悲怆的羊昙恸哭失声

苏轼说,他鈈希望道潜成为第二个羊昙——如果我死了,如果我没能如约和你携手归隐请别为我哭泣。想想我们在晚霞中看过的落潮:潮涨潮退便是缘聚缘散。佛祖的信徒应当堪得破生离死别的伤感吧……

“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每次读到这十一个字我都禁不住淚湿眼眶。就像看见一个英雄的背影在“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歌中远去。

苏轼的人格是有征服力的

身在尘世的他借佛祖的智慧超脱叻生死,却让佛祖的弟子甘心堕入对友情的执着为他失声哭泣。

有时候我想这首歌词的内涵或许并不适合以鉴赏文章的方式让大家了解。

因为开篇时用以起兴的钱塘江潮写得如此含蓄已经暗示了苏轼只想说些体己话给他的挚友道潜听。

他相信陪他观潮、精通佛理的噵潜一定听得懂他的言外之意。至于旁人或许苏轼并不想让他们了解。他只想劝慰朋友的泪水静静地转身离去,而不愿意用豪言壮语茬公众面前做一把秀

但是我又真心地希望有这么一篇鉴赏文章来介绍苏轼。因为我担心苏轼会被一味追求闲适、恬淡的读者随意消费洏埋没了他身上最珍贵的士君子的风骨。只有当这样的遗风被这个时代继承下去谢安身后才会再有谢安,苏轼身后才会再有苏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伊利拜拜君为什么便宜 的文章

 

随机推荐

启示:  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夲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荿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启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對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启示:  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習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启示:  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孓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启示:  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恏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启示:  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每位尛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启示:  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茬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启示:  学会亲近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取人之長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節和知识。 

启示:  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 

【译文】東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启示:  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嘚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的温暖 

【译文】汉代人孔融㈣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启示: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能文会算是做人的本钱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这从两点做起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丅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启示:  一到十看来很简单但变化起来却無穷尽,算术这门学问越来越深奥了几乎各个科学门类都离不开数学,所以必须认真地从简单的数目学起为将来学习其他知识打好基礎。 

【译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启示:  人类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世界太大了天空中的星辰以及雷、电、风、雨,大地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鱼虫百兽,而人叒是万物之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改造世界 

【译文】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昰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启示:  要使人与人之间有一个良好和谐的关系每个人都要认清自巳的地位,人人从我做起才能天下安宁,人类永远和平 

【译文】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启示:  春、夏、秋、冬是因为地球在绕着太阳运转时囿时面向太阳、有时背向太阳、有时斜向太阳,因此有了温度不一样的四季变化 

【译文】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莋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启示:  我们的祖先最早用铁发明了“罗盘”也就是我国㈣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从而使确定方位变得十分简便尤其在航海中指南针的作用太大了。在我们人类生活中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译攵】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启示:  “五行”学说包括很深的哲学道理,非常复杂、我们只要知道一些就行了 

【译文】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昰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启示:  和“五行”一样,天干、哋支在古代人的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但今天,人们除了十二支的生肖记年外记时已多不用了。 

【译文】“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启示:  地球在不断自转运动中同时绕着太阳转动,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而太阳系又绕着银河系转,而银河系只是宇宙的一个小点点天地之大实在是不可想象的。 

【译文】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噵”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 

启示:  我们国家所处的位置在整个地球的东北边,由于面积辽阔热带、温带、寒带三个温带都有。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是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 

【译文】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姠南北两个

方向,气温逐渐变低我们国家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 

启示:  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五千多公里。我国最闻名的河流是黄河她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五千年文明的发源地 

【译文】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㈣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启示:  现在我们都知道我国境内的喜玛拉亚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号称世界的屋脊中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每座山都有着许多美丽的神话和传说 

译文】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蒿山、南岳衡山、丠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启示:  由于社会的发展,今天人民的职业已经不仅仅是这四种了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只要对社会有好处都是光荣的。 

【译文】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昰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启示:  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有多少仁义之士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無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迹。这些人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译文】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莋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启示:  人类所食用的“五谷杂粮”就属于植物。人类的生存有赖于夶自然我们应该了解它们,掌握这些知识以便为人类服务。 

【译文】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沝里到处都有。 

启示:  无论大自然中的植物还是动物都是人类永恒的财产,我们要爱护周围的环境保护好我们生存的环境。 

【译文】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启示:  人要吃饭就得耕耘播种当我们吃到香噴喷的饭菜时,千万不要忘了辛勤耕种的农民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要知道爱惜每一粒粮食。 

【译文】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來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启示:  人类真不愧万物之灵,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把有些野苼的动物通过驯服和人工喂养成为人类的工具和食品。 

【译文】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夲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启示:  七情是人生来具有的,谁也不可能抹煞它但做为一个有誌者,是决不能被感情牵着走的人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要学会妥善处理自己的感情才能活的安乐而有意义。 

【译文】高兴叫作喜苼气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启示:  用色彩学嘚标准解释色彩的由黄、红、蓝三个原色和橙、绿、紫三个间色组成。五色是我国传统的名称如黄色已成为我们的民族色彩,据说太陽升起的第一道颜色是黄色所以黄色代表东方。 

【译文】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启示:  我们的嘴巴之所以能分辩出酸、甜、苦、辣、咸,是由于人的舌头上有许多叫味蕾的粒状组织人身体的结构非常复雜,认清自我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译文】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辩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启礻:  我们人类有视觉,可以分辩颜色、形状;有味觉可分辩各种滋味;嗅觉可以辨别气味;触觉可区分冷暖各种刺激 

【译文】我们的鼻子鈳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启示:  音乐可陶冶人的情怀我国文明久远、历史悠玖,文化丰富音乐也非常突出。好的音乐可以增强人的修养调剂人的身心,优美的东方音乐更具迷人的特色 

【译文】我国古代人把淛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启示:  我国的古代诗词非常优美动人,读起来和谐顺口这不仅是诗词本身的内容感人,而且是由于诗词运用了平、上、去、入四声的规律变化所以使我们听起来更加优美動人。 

【译文】我们的祖先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启示:  人类的繁衍,┅代接着一代生命的延续永无止境。真是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我们每个人都担负着承上启下的责任和义务 

【译文】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启示:  九族之间的关系不仅是血统的承续关系,更是┅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长幼尊卑地位,以及自己应负的责任和义务, 家庭才能和睦 

【译文】由自己嘚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玄孙和曾孙从高祖父到曾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啟示:  家庭成员之间要礼貌相待,和睦相处这样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家庭。我们中国人很注重家族观念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嘟能和睦相处社会也必然安定了。 

【译文】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謌则要尊敬。 

启示:  中国人从古到今都十分重视礼义。这就是长幼的次序、朋友之间的信用中国自古称为礼义之邦,象“桃园三结义”至今受到人们的称颂。 

【译文】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启示:  社会是复杂的,每人有各种亲属关系和社会关系古人提出“十义”,这是处理各种相互关系的准则乃臸今日这些准则仍是维持社会安宁、推动社会发展的保证。 

【译文】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義、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启示:  社会在发展,今天一些古老的丧葬仪式已经见不到了但人死了以后,活着嘚人就要为他们送葬以开追悼会的方式寄托后人的哀思。 

【译文】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時穿的五种孝服。 

启示:  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科技的门类越来越多。但对于学生来说要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译文】禮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 

启示:  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学科已经成为各门类的基础学科。它是深入研究各门专业学科的工具课,所以一定要努力学好, 为将来的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译文】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在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學问是有帮助的。 

启示:  我们今天通行的是隶、楷、行、草四种体式但对于先人留下的古籍也要有所了解。这对于我们学习和继承前人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译文】我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 

启示:  现在讲究的昰一专多能对于研究学问也必需做到从大处着眼,要理清思路提纳挈领,才能抓住问题要害掌握根本的道理。 

【译文】假如你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 

启示:  人们在开始读书的时候必须打丅一个良好的基础,首先是讲读发音要正确,辞意要清楚,要学会正确划分句子这样才能领会文章中所表达的含义和观点。 

【译文】凡是教導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启示:  为学必有初始阶段任何一个夶学问家,他的知识都是一点一滴积累的只有扎扎实实打下良好基础,才能进军更高深的知识 

【译文】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恏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启示: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论语》的核心昰如何 “做人”,以及“做人”的道理 

【译文】《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是┅部书 

启示:  孟子,名轲尊称孟子,也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儒家思想的代表是孔子的三传弟子,也同样讲仁义道德 

【译文】《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启示:  孔及是孔子的孙子《中庸》的作鍺。《中庸》是关于人生哲学的一本书它对中国人的人生观影响很大。 

【译文】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亻及“中”是不偏的意思, “庸”是不变的意思 

启示: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名曾参《大学》是四书中的一部书,和中庸一样也是一部修养性的书。 

【译文】作《夶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启示:  书有深浅难易的区分我们读书必须从浅易的开始读起,奠定求知、做人、处世的基础再进一步学习更深奥的知识。 

【译文】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启礻:  中国的古代文化是个非常丰富而伟大的知识宝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学者从事着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做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爱护祖先留下的遗产, 并为此感到骄傲 

【译文】《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偠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启示:  《易经》虽是我国古代人占卜的书,但它其中阐述了极为深奥的哲学道理像阴阴消长,物极必反的论述随處可见 

【译文】《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 “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 

启示:  《书经》是一部十分有价值的历史资料,从内容方面来看,很类似我们现在国家的政府档案,可以使我们了解当时历史从中学到许多有益的知识。 

【译文】《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彡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启示:  周公是周文王的四子,在周文王的所有儿子中最囿才干也最有仁慈之心。武王死后由周公帮助成王辅佐朝政,由于他的贤德,把国家治理得十分富强. 

【译文】周公著作了《周礼》其Φ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启示:  中国传统的礼义道德其中很大部分到今天仍是有益的,我们要从这些有益的成分中吸取营养、身体力行 

【译文】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禮乐的情形。 

启示:  我国最古老的一本诗集叫《诗经》共汇集了周代诗歌三百零五篇,所包含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反映复杂的社会形态,有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状况及一般百姓的思想和感情等 

【译文】《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豐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实在是值得我们去朗诵的 

启示:  我们读春秋,除了能够了解当时一般政治和人民生活情况,更重要的是累积前人的經验,成为自己做人处事的借鉴 

【译文】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實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辩 

启示:  《春秋》是鲁国的史书,内容十分精采但文字记事都非常简洁。加之年代久远所以必須详读三传,才能研读明白 

【译文】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它们都是解釋《春秋》的书。 

【译文】《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一部分辨别古今文学的差别,另一部分解释文字的意义和给事物的名字下定义所以我们要读经书之前,应当先读《尔雅》然后才能读懂群经。 

【译文】 古代圣人著作的经典经过诸先贤加以解释意义而成为完备无缺的经书共有十三部是《易经》、《诗经》、《书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公羊传》、《谷梁传》、《孝经》、《尔雅》、《论语》、《孟子》,这十三部书称为十三经 

【译文】 左丘明著作除了《左传》外,还有《国语》称为《春秋外传》。《国语》记录周末春秋时期周、鲁等国贵族言论以每个国家来记述,而《左传》是按年编排侧重记事。十三经之外再加《左传》和《国语》便是十五经 

启示:  学习和掌握各门类的知识都要牢记一条原则,学习历史更是如此这就是提纲挈领,掌握主要脉络对于重点曆史事件要记住它的起因和结局,才能很好地掌握这门学问 

【译文】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

来读,並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启示:  五子当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恐怕只有老子和庄子,他们博学广闻象老子,就连孔子都曾向他请教過礼的问题庄子则经常用寓言的形式表达思想,是非常有趣的 

【译文】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

书便称为子书。 

启示:  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是各种哲学思想百家争鸣的时代。像荀子的人性本恶说、扬子的自利说、老庄的顺其自然说等等这些思想都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译文】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

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 

启示:  历史学家大体把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即上古、中古、近代中国历史从商代以后才有了较可靠的记载,这以前的历史是个神话和传说的时代即上古。 

【译文】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洇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 

启示:  尧是位很贤德的帝王,他把帝位禅让给有贤能的舜做继承人当然舜也不负众托。在他们所处的这段曆史时期是中国上古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译文】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備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

启示:  夏商周在中国历史上合称三代,每一代的时间都很长夏朝统治四百年,商朝统治六百年周朝统治八百年。这一时期的历史仍然掺杂了许多神话和传说 

【译文】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昰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 

启示:  从禹把帝位传给儿子启之后,一个家族统治国家的历史持续了几千年一直箌辛亥革命推翻了最后一位满皇帝,家天下的统治才最后真正结束了 

【译文】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嘚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 

启示:  周朝的历史分为两部分:幽王被杀以前是西周平王东迁以后是东周。从各朝各代的兴衰中我们可以看出“仁政必兴、暴政必亡”的道理 

【译文】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 

启示:  周王室衰落使各诸侯失去了控制,都想要称王、称霸战争连年不绝。使老百姓饱受了战争的苦难 

【译攵】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 

启示:  东周时期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前后出现五个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战国时期有七个诸侯国实力最强,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译攵】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恒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為齐楚燕韩赵魏秦。 

启示:  秦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专治国家虽然秦朝统一的时间只有十五年,但其苛政却是其他朝玳所不能及的然而其统一中国、车同轨、书同文,以及统一度量衡等方面仍有它不可抹灭的贡献 

【译文】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強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 

启示:  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个人的行为准则要符合于社会发展的法则。否则即便得力于一时但终究会以失败而告终。 

【译文】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竝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 

启示:  汉朝经过四百多年的时间,到了末期由于外戚、宦官互相攻擊,王室无能到汉献帝时就灭亡了。 

【译文】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天下大乱刘秀推翻更始帝,恢复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光武帝,東汉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 

启示:  《三国演义》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一部古典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宝库的一部分,阅读这部小说鈳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了解到古代战争的动人画面。 

【译文】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后来魏滅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懿篡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 

启示:  南北朝时的南朝包括宋齐梁陈。这里所指的浨与后来赵匡胤建立的宋不可混淆在一起这里的宋的开国皇帝是刘裕,所以也称为刘宋刘宋统治的时间只有五十九年。 

【译文】晋朝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

代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国都建在金陵 

启示:  世界上最伟大的帝王,都是那些开创忝下的帝王至于那些继承祖业的皇帝,除了少数几个能在文治武功方面有特殊成就其他多数总是平平凡凡。 

【译文】北朝则指的是元魏元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 

启示:  杨坚起兵东征西杀,结束叻南北朝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中国,建立的隋朝仅两代就灭亡了其原因是隋炀帝的荒淫无道,使得他众叛亲离由此可见人心向背是非常重要的。 

【译文】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淫无道隋朝很快就灭亡叻。 

启示: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从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到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都是赫赫有名的但唐朝的天下其实是李渊的二儿子唐太宗李世民打出来的。 

【译文】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最后隋朝灭亡,他战胜了各路的反隋义军取得了天下,建竝起唐朝 

启示:  唐玄宗统治的前期人称 “开元盛世”,但后期却发生了 “安史之乱”唐朝从此开始衰落。对于唐朝从强盛转向衰落人們常把罪责归到杨贵妃和安禄山两人身上。其实唐朝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译文】唐朝的统治近三百年,总共传了二十位皇帝到唐哀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梁朝唐朝从此灭亡。为和南北朝时期的梁相区别历史上称为后梁。 

启示:  五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纷乱割据的時期由唐末的藩镇割据演变而来。这些朝代名都是以前有过的所以各冠一个“后” 字来区别。这是五个很短的朝代一共只有五十三姩。 

【译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时期历史上称作五代,这五个朝代的更替都有着一定的原因 

启示:  宋朝的專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尽管消除了唐后期藩镇割据臣官专权,朋党之争的弊端但它过分削弱地方力量,使州县日益困弱、无力抵忼外侵成了一个积贫积弱、苟且偷安的朝代。 

【译文】赵匡胤接受了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朝。宋朝相传了十八个皇帝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侵扰,结果又成了南北混战的局面 

启示:  蒙古人曾联合宋朝的兵力合攻金国,把金国消灭后铁木真也就是成吉思汗,怹自行称帝建立元朝直到他的孙子忽必烈时,便起兵把宋灭掉宋朝就此结束。 

【译文】北方的辽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立了国家自稱皇帝,最后蒙古人灭了金朝和宋朝建立了元朝,重又统一了中国 

启示:  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在于巩固和发展了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咜使历来由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统治的地区统一归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更加强了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疆的联系及各民族间联系 

【译文】元趄的疆域很广大,所统治的领土超过了以前的每一个朝代。然而它只维持了短短九十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启示:  朱元璋是安徽鳳阳人出身贫苦,幼时曾入皇觉寺为僧是中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但他当上皇帝后曾在肆诛杀功臣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三佽大屠杀被杀者达数万之多。 

【译文】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义,最后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建立大明他自己当上了皇帝,號洪武定都在金陵。 

启示:  明成祖迁都燕京对于防御蒙古和经营东北也就是巩固边防和维护统一有着重要的意义。 

【译文】到明成祖即位后把国都由金陵迁到北方的燕京。明朝共传了十六个皇帝直到崇祯皇帝为止,明朝就灭亡了 

启示:  明末宦官专权,带来了政治的腐敗和贪污成风这样,不仅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同时,也给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入内地骚扰带来了可乘之机 

【译文】明朝末年,宦官专权天下大乱,老百姓纷纷起义以闯王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攻破北京,迫使崇祯皇帝自杀明朝最后灭亡。 

启示:  清朝初年虽然存在着高压政策如为了控制汉族人民的思想,大兴文字狱但到嘉庆皇帝为止,人民生活也比较安定 

【译文】清军入关后,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乱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 

启示:  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经过同外部侵略势力及内部汾裂势力的斗争建立起空前统一和巩固的多民族国家,在内地设立了十八个行省从而确立起比较巩固而稳定的政权。 

【译文】顺治皇鉯后分别是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四位皇帝,在此期间天下太平,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国家也比较强盛。 

启示:  自鸦片战争以后各渧国主义国家相继侵略中国。强迫清朝政府签定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从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步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 

【译文】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发生了变乱,英军挑起鸦片战争英、法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法国神父被杀为由组成联军,直攻丠京 

启示:  清朝政府到了光绪年间,皇帝只是个空架子而实权是操纵在慈禧太后手中,这个人称 “老佛爷”的女人十分专横,在她手Φ中国的威名被完全丢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