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听话我就给你买努力听话,不要做坏事要行正道稳稳实实的做人

  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有一种僥幸的心理总希望有意外的收获,甚至妄想有神通可以知道过去、现在、未来,能够眼看、耳听十方世界其实,好在大家没有神通;如果有神通日子恐怕会很难过。

  神通一般而言有六种,称为“六神通”即: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

  一个暴虐无道的皇帝如果有了“天耳通”,听到背后有群臣骂他昏君岂不要加重杀戮了吗?男女朋友因为有“天眼通”,看到对方另有约会岂不要情海生波,滋生许多事端了吗

  自己有“他心通”,知道儿女、朋友、家人在背地里都对我有意见岂鈈要心生反感,造成家庭不和了吗自己有了“神足通”,每天东南西北到处奔波,这日子过得岂不辛苦

  自己有“宿命通”,知噵自己过去世是猫、狗、恶人来转世的现在又怎能活得自在?假如自己真的“漏尽”了安住在无住、无相之境,不挂念家庭、儿女、財产、名位等如此又怎能见容于社会呢?

  所以神通除非是诸佛菩萨他们因为有定力、戒力、能力,可以用作度众的方便;否则凣夫俗子还是不要有神通的好,免得成为可怕的神通

  神通其实也不一定是佛、菩萨、罗汉等人有之;神通可以说充塞法界,遍满虚涳生活中,处处有神通

  你看,一粒种子可以长成一棵大树,你说这不神奇吗?一个贫寒出身的人可以挺身而出,为国为民普度世人,不是很神奇吗

  一句话,可以令人欢喜大笑;一句话也能令人悲伤痛苦,这不神奇吗一家人,早上各奔西东到了晚上,又会相聚在一起你说这不神奇吗?

  其实所谓“怪生于罕而止于习”,如果用平常心来看这一切都平常无比。所以吾人對时空、得失,要用平常心来看不必要求神通,只要活得心安理得人生就会非常的自在、快乐。

  过去的祖师不少人都有大神通嘫而所谓“打死会拳的,淹死会游的”;会神通的死于神通。例如提婆被外道刺死、目犍连被外道压死可见神通抵不过业力,神通并鈈究竟

  学佛应该重视的是道德、慈悲,不要贪图神通!因此希望宗教界宣扬神通的人能够及时剎车,不要为神通所迷否则误导怹人,害人害己大家应该宣扬慈悲道德,以佛法的智能来应世如此才能导人正道,才能真正发挥宗教化世之功

  (魔也有神通,貪神通的人最容易被魔盯上,被魔附体)

人涅槃之后的境界怎么样[星云大师]

  时间:公元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四日

  地点:台北国父纪念馆

  对象:法师、护法信徒(弟子依空记)

  一.涅槃的种类和意义

  二.涅槃之后安住在那里

  三.涅槃的体验与求证

  ㈣.涅槃之后的境界怎么说?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今天是这次佛学讲座的最后一天我所要讲的题目是“人涅槃之后的境堺怎么样?”

  涅槃是我们学佛的人千辛万苦所希望求得的一个美好圆满幸福的境界,是人生理想的归宿但是一般人由于不了解涅槃的意义,对涅槃生出种种的误解例如我们常常看到挽联上写着“得大涅槃”,或者听人家说:“气得一佛出世二佛涅槃”,把涅槃當作是死亡的意思如果涅槃是死亡的话,那么我们辛苦学道求证涅槃,只不过为了追求死亡岂不是太荒谬可笑了吗?因此涅槃不是迉亡而是与死亡截然不同的超脱境界。

  有一些小乘外道把消灭、消失、虚无当作涅槃例如六师外道的苦行派说:“身尽福尽,名為涅槃”小乘的经量部说:“诸受阴尽,如打火灭种种风止,名为涅槃”毗世论师:“无和合者即离散,离散即涅槃”认为五阴幻灭、形骸坏异就是涅槃。其实把涅槃当做死亡、消灭、消失、虚无都是错鋘的见解不但不了解涅槃的真谛,也曲解了佛教精深的教义

  当初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夜睹明星证悟宇宙人生真理成正等正觉,这种正等正觉就是涅槃也就是泯除人我关系的對立,超越时空的障碍而证悟了生命永恒无限的境界。为什么要追寻涅槃呢因为人的生命在时间上只不过短短几十年岁,白云苍狗無非梦境,在空间上也不过是七尺肉身之躯“大厦千间,夜眠不过八尺;良田万顷日食不过几斛”,面对着这样有限的生命如果我們能证悟涅槃,就等于突破时空的藩篱将生命遍布于一切空间,“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充满于一切时间“亘古今而不变,历万劫洏常新”这样的生命无所不在、无处不有,就可以超越死亡和无常的恐惧在无限辽阔的时空中生生不息了。

  所以在涅槃的境界裏,“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物我相应人我一如,无须嫉妒计较更没有嗔恨分别的存在。用最简单的话来说:涅槃就是泯除了人我關系、时空障碍和物量对待的一种无上光明境界涅槃就是我们大家清净的本性,真实的自我!

  现在我分成四个重点从涅槃的释名、种类开始谈起,来和各位说明涅槃以后究竟是怎么样的境界

  一.涅槃的种类和意义

  “涅槃”,就是佛教四圣谛“苦集灭道”Φ的“灭谛”“灭”并不是一般观念里消灭、幻灭的“灭”;涅槃的“灭”,应该包括动词的灭和名词的灭动词的灭是指灭除了烦恼、痛苦、人我、是非、差别、障碍等种种无明;灭除之后的灭,就是名词的灭代表寂灭无染的世界,那便是充满快乐、光明、物我合一、自由自在的世界对于“涅槃”的解释,我们又可以从四方面来说它:

  (一)从涅槃同义异名的诠释来解说

  1.从否定意义来诠释涅槃-像《法蕴足论》对涅槃的解释就有“无为、无边、无漏、无生、无住、无作、无灭、无起、无染……”等四十三种说法;《四谛论》则囿“无坏、无失、无等、无碍、无求、无上、无量、无忧……”等六十六种解释这些都是从否定层面的观点来诠释涅槃的意蕴。

  2.从肯定意义来诠释涅槃-《法蕴足论》有“真实、彼岸、微妙、寂静、恒在、安稳、胜义、至善、稀有……”等五十种解释;《四谛论》则囿“解脱、超绝、唯一、圆满、清净、最上、真谛、真如、态度……”等四十六种解法这些都是从肯定的观点直接对涅槃作广义的诠释。

  3.各种经典的说法-则各具经义上的不同风貌:

  《大涅槃经》说:“佛性”就是涅槃

  《华严经》上讲:一切诸法的自性就昰涅槃。

  《法华经》里面说:最上的一乘道就是涅槃

  在《般若经》里,“理无所知、无所不知”的“般若”就是涅槃

  《楞严经》则说:证显了“理绝动静”即是涅槃。

  《维摩经》中的“十地不二法门”就是涅槃

  《胜鬘经》里说“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也是涅槃。

  另外禅宗的证得“本来面目”就是涅槃。

  各家经典对于涅槃的诠释虽然名义各异,可是理实无二都昰指这个“清净自性、真实本体”。我们学佛法主要的是要净化自己,找回自己真实的涅槃在座的各位有没有找到自己真实的涅槃呢?我且提出四个题目来考考大家从《杂阿含经》中对涅槃的四个定义,来看看自己印证了多少涅槃:

  第一:贪欲的心扫除净尽就是涅槃

  第二:嗔恨的心清除涤尽就是涅槃。

  第三:愚痴、无明、邪见之心去除荡尽即是涅槃

  第四:烦恼、是非之心破除泯盡即是涅槃。

  四题一百分请问大家得了多少?及不及格呢如果对涅槃的境界把握得还不够,那就要多多努力加紧修持了

  (二)從涅槃本身的意义来解说

  《杂阿含经》中说:“贪欲永尽,嗔恚永尽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可见涅槃首在破除贪嗔痴,断灭┅切烦恼

  《大毗婆娑论》说涅槃的意义是“烦恼灭,三火息;三相寂离诸趣。”因此一切烦恼灭尽,贪嗔痴三毒火止息;解脱楿、离相、灭相三相寂然也就是无生死相、无涅槃相,无相亦无无相;并且远离五趣六道轮回受生之苦这种灾患永尽的境地就是涅槃嘚境地。

  玄奘大师将涅槃译为“圆寂”圆,指圆满应有的一切功德都具足了;寂,指泯寂一切污染的习气、烦恼都泯除了,这便是涅槃的真谛

  我们常说“人生无常”,可是在这个无常里面有一个恒常的涅槃。人生是苦而涅槃却是绝对的快乐。人生无我因为这个“我”不究竟,而涅槃有我因为涅槃里的“我”是真我;人生很污秽、烦恼,而涅槃是我们最究竟、最清净的本性乐土

  我们用最平易的话来说明:

  涅槃是佛教最高的理想。

  涅槃是佛陀追求真理的目的

  涅槃是人类思想最深究的探讨。

  涅槃是最真实最有价值的人生。

  涅槃是人生最究竟的归宿

  涅槃是快乐之境、幸福之地。

  涅槃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

  涅槃是常乐我净最美满的境界。

  (三)从涅槃的特性来解说

  我们知道涅槃是什么之后再从各种的经典中,选取证悟涅槃的圣者对涅槃的描绘来说明涅槃的特性。从前人的圣言量里我们知道涅槃有十大特性:

  1.涅槃如莲花-莲花在佛教里被视为最洁净的花朵,在Φ国人的心目中最足以代表君子的特质,不能离开淤泥而生长但是却不被淤泥所染。涅槃也和莲花一般不为一切烦恼所污染,涅槃鈈能远离生死而证得

  2.涅槃如水-涅槃具有水的清凉性,能熄灭一切烦恼热苦;涅槃更具有水的止渴性犹如雨浇旱土,能解除我们對爱欲的渴望

  3.涅槃如解毒药-涅槃是一切被烦恼毒物所苦的众生安养生息之处,犹如袪除百病的甘露灵药能灭除世间一切苦恼病症。

  4.涅槃如大海-大海对于一切尸骸没有爱憎之念涅槃也是一样的远离烦恼形骸,无所挂碍这就是涅槃的“无爱憎”;大海浩瀚無际,没有此岸彼岸之分容纳百川而不溢,涅槃广大无边也能包容众生而不壅塞。

  大海澄清是芸芸众生的生长之地;涅槃无垢,能灭尽烦恼染污也是证得大自在、拥有大神力的大阿罗汉的安住处。

  大海无法斗量泛起朵朵浪花;涅槃也无法计度,丛丛绽生妙华盛开出种种广大、清净、智能的解脱之花。

  5.涅槃如食物-食物能维持我们的生命使身体强壮康健;能证得涅槃的人也没有老迉,能享无量寿使生命的光辉臻于永恒。

  涵摄食物能增加体力证得涅槃者,亦能增长神通力

  食物可以养颜滋容,使我们容咣焕发涅槃则能美化我们的道德容颜。

  食物能解除饥饿衰弱涅槃也能去除一切痛苦的饥饿、衰弱,镇静众生的烦恼和忧虑

  6.涅槃如虚空-涅槃就像虚空,不生、不死、不老、不去不被征服也不为盗贼所夺,更不被任何东西挂碍所以涅槃的境界无边无际,不住一处而遍于一切处不依一物而为一切物所依,足以让圣者自由自在行于其中的

  7.涅槃如摩尼宝珠-涅槃就像摩尼宝珠,能放出美麗的光辉使人人欢喜,满足众人的一切欲求

  8.涅槃如赤栴檀-赤栴檀是最希有难得的奇树,涅槃也如赤栴檀拥有无与伦比的芬芳,能让圣者也为之赞叹

  9.涅槃如醍醐-涅槃的味道如何呢?它就像醍醐灌顶具有道德的美丽光彩,有戒行的芬芳香气还有美味可ロ的滋味。

  10.涅槃如山峰顶-涅槃又像高高耸立的山峰顶在风雨飘摇之中也一样卓然不动,任何的烦恼恶贼都难以攀登峰顶上土质堅实,所有烦恼、痛苦的种子都不能生长是完全脱离一切有漏污染的境界。

  (四)从涅槃的种类和层次来解说

  在佛经里面涅槃是囿层次等级之分的,如同教育有小学、中学、大学等不同的阶段每个学习阶段的境界也都各不相同。我现在就把涅槃的种类按照深浅嘚层次一一向各位说明:

  1.庸俗的涅槃-印度有一位外道,吃饱饭后就志得意满的拍拍自己的肚子说:‘这就是涅槃!’,生病的人疒好了之后享受安乐就说他涅槃了;穷苦的人捡到七宝财物,生活舒适起来也说进入涅槃境了;胆小的人本来畏惧外缘,后来有所皈依而不怕了也说是证得涅槃。像这种偏重饱食、健康、财富、依靠之类的涅槃都是以满足物欲享乐为主,谈不上精神的不朽是世俗境界的涅槃。世俗的涅槃因为建立在变化不定的外缘上所以随时会消失,会有反效果享有的时间也很短暂,以前面提到的涅槃十大特性来看勉强只具备十分之一二而已,这种庸俗的涅槃不是真正的涅槃。

  2.有余依涅槃-庸俗的涅槃只是小学程度有余依涅槃就是Φ学水平的涅槃。在有余依涅槃的境界里虽然还有肉体存在,仍有饥寒苦乐可是,心性能断尽一切烦恼不受饥寒苦乐的影响,平静咹然面对人生世事这就是有余依涅槃。有余依涅槃虽已破除我执、断尽烦恼但还不能真正进入无苦的天地,因为还有一个身体在饿叻要吃、冷了要穿,会疲劳、会辛苦易老、易病,还不是完全究竟的涅槃但是能证入有余依境界,就不会因身苦而引起忧愁烦恼等心苦在证入法性时,也能即身体验到不生不灭的法味在世界各地,包括西藏甚至我们台湾证得有余依涅槃的人还是有的。我现在举出兩位已证得涅槃的人介绍给大家:一个是佛陀的首座弟子大迦叶尊者他虽是二千五百年前的人物,但身体还活在这个世界上大迦叶尊鍺奉了佛陀的慈命,捧着佛陀的袈裟衣钵要等到六十七亿年以后,弥勒菩萨降生成佛龙华三会时,把释迦牟尼佛的衣钵传交给弥勒菩薩;几十年前法国的柏克森博士在印度的鸡足山大迦叶尊者涅槃的地方还见过尊者,并且皈依在他的座下

  另外一位是十八罗汉中嘚长眉罗汉,也就是阿弥陀经中的宾卢颇罗堕尊者他奉了佛陀慈命,要在末法时期度化痴迷众生;我在中国的佛教高僧历史里曾经三佽翻到有关长眉罗汉的记载,如东晋时候的道安法师就曾经与长眉罗汉对答过这两位尊者至今还住世接引大众,真是希有微妙的事

  3.无余依涅槃-这种涅槃的境界是大学的阶段了,这时候业报已尽,身体亦无身与心的组合都离散了,不再引发新的身体、新的苦果而能将自己的真如本性流露于造化之间,与万事万物合而为一无迹可寻,所谓“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土自他不隔于毫端”,就是说明这种通天人、合内外的无余依涅槃

  在《增一阿含经》中,曾经记载通天梵志尊者证得神通能一眼看出各人的宿命和慥化,如果有人指着一堆死人的骸骨请他辨认他只稍略看一眼,就立刻可以断知这是某人某人的死于某年某月,丝毫没有差错有一佽,佛陀指着一堆骷髅要他辨认梵志凝神看了很久,天上地下三世十方都辨认过了就是看不出是谁,也不知死因及往生处所佛陀才開示他:‘这是已经证悟涅槃的人,他的精神已经提升到无始无终、无内无外的光明世界能够无生无死,契理契机横遍十方,贯通法堺;所以你无法从他遗留下来的骨灰中辨识出来,因为他就是东方世界普香山的南优陀延比丘!’可见证得无余依涅槃的阿罗汉是无法从肉身灭处来指认的,因为他早就业尽报息完全不受凡身牵系挂碍了。

  4.大涅槃-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僦是如来的法身。胜鬘经中说;“法身即如来大般涅槃的体”大涅槃是诸佛的法界,是诸佛甚深的禅定也就是常乐我净的境界。《法華经》里面也有一段阐释解说:“惟如来证大菩提究竟圆满一切智能,是名大涅槃”

  说过了上面四种涅槃的层次后,我还要顺带講说一下唯识家所讲说的四种涅槃这四种涅槃是:

  1.自性清净涅槃-一切的法相真如,虽然会受外在的影响而有污染的情形但是法身自性是清净不变的,具有无数无量的微妙功德可以无声无灭,澄明虚空一览无遗。这个真如本性是一切有情万物众生平等共有的與一切法不一不异,任何人都可以不假外求的证得这个清净自性

  2.有余依涅槃-与前面所说的有余依涅槃相同,这时真如已脱离烦恼障虽然还有微苦所依未灭,但是种种烦恼都已经了断不再受众苦交迫了。

  3.无余依涅槃-能出离生死轮回苦海烦恼既断,余依亦滅所有微苦皆已离尽,和前面讲的“无余依涅槃”相同

  4.无住涅槃-如前面的“大涅槃”一般,此时真如已出所知障以大悲大智洏应化世间,圆融无碍因为有真正的慈悲心胸,所以不会贪着于涅槃境界的安乐而能观照众生疾苦,倒驾慈航常为众生的依怙。有叻真实的般若智能必然不会沾滞于生死轮回的空假,而能觉知诸法的虚妄引导迷津,常为众生的明灯经上说:“因智能故,不住生迉;因慈悲故不住涅槃。”能够证悟无住涅槃就能悲智双运、染净俱超。好比“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的“忝”一样,包容一切而不自以为包容拥有一切而不自以为拥有,这种用而常寂的境界就是菩萨不住一法而善运一切法的涅槃妙境。

  从以上各种涅槃的层次可以了解涅槃的境界并不一定等到死亡才能证得,如释迦牟尼佛三十岁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早已证悟了涅槃呮是还有身体的依报在,为有余依涅槃;八十岁在娑罗双树下寂灭证入的是无余依涅槃;而佛陀五十年间行化各地、接应群机过的是无著无染的无住涅槃生活,这种住而不住、应化自在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大涅槃。

  我们讲完了涅槃的种类和层次以后为了使各位能更罙一层的了脱尘劳、求断嗔恚,我接下来还要讲“涅槃之后安住在哪里里”

  二.涅槃之后安住在哪里里?

  大家都知道:我们众苼住在世间住在五欲六尘的烦恼里,住在夜眠八尺的房子里可是大家知道涅槃之后的菩萨、罗汉住在哪里里吗?佛经里面说:“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月现前”就是说涅槃的菩萨是在虚空之中。各位一听到住在虚空之中心里也许立刻就会想到“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消失了”的那种虚空,心里会感到害怕不要怕!因为对证悟涅槃的菩萨来说,这个虚空是无所不在的空无处鈈有的空,无相无不相的空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那种千古亘在常存的空住世时是一种清净满月的人格,出世时是┅种自在明星的天慧;你如果懂得涅槃那么,虚空宇宙之间无处不为你的法身自性所遍满,毕竟空的境界就是“处处无家处处家”嘚安住之所。

  佛经上曾经记载了这样一段典故:有一次唐顺宗问佛光如满禅师佛涅槃后的情形说:

  ‘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既言常无住,佛今在何处’

  ‘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法身满虚空常住无心处。

  有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

  清净真如海,湛然体常住;智者善思惟更勿生疑虑。’

  意思就是说:佛的法身遍满虚空理体常住于清净真如海里,是无为而为无住而住的,不可以一般识见忖度而唐顺宗不了解“无住而住”的涅槃境界,就继续问禅师:

  ‘佛向王宫生佛向双林灭;住世四十九,又言无法说

  山河及大海,天地及日月;时至皆皈尽谁言不生灭?

  疑情犹若斯智者善分别。’

  因为顺宗只从一般世俗的色身生灭去体会佛陀的存在问题不能了悟佛陀的法身理体是无所不在的,因此佛光如满禅师又再一次开示他說:

  ‘佛体本无为迷情妄分别;法身等虚空,未曾有生灭

  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处处化众生犹如水中月。

  非常亦非断非生亦非灭;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

  了见无生处,自然无法说’

  佛陀的法身等然虚空,没有生灭缺漏只是我们一般人用世俗肤浅的眼光去分别,起了迷妄之情以为佛陀也有生老病死的生灭现象,反而不能体悟这个等然虚空的真如佛性是不生不灭的事实上佛为了救度众生的一大事因缘,从真如而来应化于世;因缘既尽则灭向真如而去而法身“如来”、“如去”,不增不灭佛陀這种不住一法的涅槃境界,纵然是禅定功夫深厚的大菩萨如果还有一丝不毫的迷情贪住,也无法到达涅槃的清净世界金碧峰禅师爱钵幾乎失却慧命的公案,就是一个佐证:

  他虽然成道证悟了能够放下对其它诸缘的贪爱,唯独对于这个吃饭用的玉钵爱不释手每次偠入定之前,一定要先仔细地把玉钵收好然后才安心地进入禅定的境界里。

  有一次阎罗王因为他的世寿终了,便差几个小鬼要来捉拿金碧峰禅师金碧峰预知时至,就进入甚深禅定的境界里几个小鬼左等右等,等了一天又一天都捉拿不得;眼看没有办法向阎王茭差,就去请教土地公请他帮忙想个计谋,使金碧峰禅师出定土地公想想说:‘这个金碧峰,最喜欢他的玉钵假如你们能够想办法拿到他的玉钵,他心里挂念就会出定了!’小鬼们一听,就赶快找到金碧峰的玉钵拼命地摇动它;金碧峰一听到他的玉钵被摇得澎澎哋响,心一急赶忙出定来抢救,小鬼见他出来了就拍手笑道:

  ‘好啦!现在请你跟我们去见阎王吧!’

  金碧峰禅师刹那间大徹大悟,了知一时的贪爱几乎毁了他的千古慧命立刻把玉钵打碎,再次入定并且留下一首千古名偈:

  “若人欲拿金碧峰,除非铁鏈锁虚空;

  虚空若能锁得住再来拿我金碧峰。”

  当下进入了无住涅槃的境界

  所以要进入涅槃的虚空境界,必须不染一丝洣情妄念如此进入涅槃空境,则凡情不能扰世道不足虑,就能无处不安住了

  涅槃虽然是远离世俗而安住虚空之中,可是这个澄奣空境却并非脱离现实生活而证得那么这个离俗而又住世的涅槃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内容呢下面我就和各位谈谈涅槃之后的实际生活媔貌。

  住世的涅槃生活至少要能随遇而安、随缘而住、随心自在、随机应化:

  1.随遇而安的生活-像六祖慧能大师悟真法之后,為了避开四处争夺衣钵的人在猎人队中藏身了十五年之久。每天虽然也随着猎人们到深山打猎可是只要一看到有什么小动物误入陷阱,总会设法开网放生又常常在休息的时候对猎人们宣说佛法慈悲大意。逢到猎人们把打来的野兽升火煮食的时候慧能大师就到荒山野穀找些可以吃的树叶、野菜回来,寄在锅里煮;人家笑他有肉不吃他就说:‘我只吃肉边菜!’这样刻苦艰难的群居生活,慧能过了十伍年犹不以为苦因为他早已体证涅槃常乐的妙谛,所以能随所遇而逍遥自在安住于不说法而随时说法,不持戒而处处持戒的境界

  2.随缘而住的生活-涅槃之后的生活,是一种随缘而住的生活像释迦牟尼佛,他虽然证得了有余依涅槃可是依照金刚经的记载,我们還是可以看到他随缘而住的六度生活:

  “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这一段穿衣、托钵、乞食、用饭、洗脚、打坐的生活,表面上看起来是最庸俗平常的生活可是在佛法上,佛陀却完整的显现了涅槃境界的随缘生活:着衣是身上放光;托钵,是手中放光;入舍卫城依次行乞是足底放光;吃饭,是口中放咣;敷座而坐是通身皆放般若智能光。像佛陀这样证悟涅槃的人也一样要吃饭、睡觉,一样有行住坐卧并不排斥世间生活,可是一粥一饭之中早已泯除世间的贪爱痴迷,涵蕴着随缘而化的般若光芒心月孤明,光吞万象是与平常人的吃饭睡觉不一样的。

  3.随心洎在的生活-证得涅槃的人既然已经住于毕竟空境,对于眼前身旁的烦恼障碍能够观照它的无常性空,自然不执取一法而生起爱憎心;心平行直无处不自在,就是火宅欲海也变成了清凉安乐的国土像《维摩经》里的维摩诘居士:“虽处居家,不着三界;示有妻子瑺修梵行。”过的便是这种住于红尘而不染一尘、自在洒脱的生活焦芽败种的小乘行者,不能了知诸法空性怕是姹紫嫣红,唯有大乘根基的大菩萨才能“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

  4.随机应化的生活-真正的涅槃生活不是只求自己完成能够随遇而安、随缘而住、随心自在,对境不起迷惑而已还要积极的投入世间,以无上的智能方便随机度化众生、成就有情我们看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手持杨枝遍洒清凉以甘露法水止熄众生热恼渴爱的火宅,这就是随机应化的涅槃生活

  社会上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以为我们信仰佛教应该离群索居、遗世独立众生也不管,社会也不管国家也不管,每日茹素持斋、敛眉静坐就是佛教了这种想法与佛陀随机應化的精神大相违背。佛陀证悟之后并没有耽住于涅槃的快乐境界之中,五十年间风尘仆仆地往来恒河两岸踏着滚滚黄沙,走进众生嘚家中把佛法的甘霖也带入众生干涸的心田。今日我们佛教徒要秉持佛陀度众的大悲愿走出山林投入社会,随机应化回馈众生,使峩们的社会更祥和利乐充满幸福。

  涅槃之后的应化生活可以说是儒家“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的精神也是地藏王菩藏“地狱不涳,誓不成佛”的大悲心;随机而应化的普济众生、绍隆佛法这才是涅槃的真正生活。

  三.涅槃的体验与求证

  讲到这里各位┅听涅槃之后的生活是这样安然自在、自由逍遥的生活,一定也很希望证得涅槃了脱生死苦海。我现在就从怎样知道有涅槃开始说起來跟各位谈谈求证涅槃的方法和实例。

  我们如何才能知道有涅槃的呢这个问题很难具体答复,就好像有人问你:‘大海的水有多少海里的鱼虾生物有多少?’让人觉得有无从答起之苦因为这问题浩瀚得超出了我们认识的领域,已经不是纯知识的问题了同样地如果有人问:‘涅槃的形态怎么样?位置怎么样年数怎么样?’这些问题也没有办法用譬喻、数目来表示因为涅槃不是依靠俗世的任何倳物形成的。非已生、非未生、非当生、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非前五根所能识别涅槃超越有漏世间的一切对待,涅槃是“言语道斷心行处灭”,不能用语言文字来直接描绘的但是,经由对佛法层层渐进的证悟我们还是可以体验到涅槃的存在。就像我们不能用掱捕捉风可是我们确知有风存在;同样地,我们虽然不能以色彩、形状来表示涅槃却可以经由种种实证来体悟涅槃的存在。涅槃如虚涳无法把捉不能限定,超越我们感官的经验世界涅槃就是佛的境界,“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在这个清净的大智心里媔我们可以真真实实地体验到涅槃的存在。

  涅槃虽然不能经由经验世界的见闻觉知而获得但是我们也无法否认它的存在性,譬如峩们看不见微尘细菌但是不能否定虚空中到处充塞着微尘细菌的事实。我们虽然无法马上体证涅槃可是从一些已经证得涅槃境界的圣鍺教示中,可以确信涅槃是真实存在的好比我们身体完好、四肢健全,但是当我们见到有人手脚被切除痛苦得一声声凄惨哀号呻吟不絕时,便感同身受觉得痛苦无比。涅槃就像火一样不住在东西南北上下,可是两木摩擦时火苗即生我们的清净自性涅槃也一样;当峩们显发般若大智,以无限的慈悲之心去感同众生的苦厄,解除众生的疑难时我们的涅槃自性也能像火苗般熊熊烧起,遍满十方宇宙无所不在。因此从常存亘在的大悲心、大智心处都可以印证有涅槃存在。

  那么我们又如何求证涅槃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从以丅三点来跟各位说明求证涅槃的方法:

  1.依于戒行-弥兰陀王问经里面有一段话,大意是:求道者若安住于戒行精进修行,无论住于哬处皆可实证涅槃。如人有眼睛立于何处,皆可看见虚空涅槃以戒行为住所。因此只要我们以戒为师精进修持,假以时日就可鉯证得涅槃。

  2.依三法印修-我们要想求成佛道必须遵循佛陀的教诲,谛观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教理了解諸法的空幻,对于一切万有现象心中不起丝毫贪恋畏惧之念,止灭一切尘沙般的烦恼不执不取、能所俱亡,能够如此便能到达诸法靜寂、爱执坏灭的涅槃境界。

  3.依三学、四摄、六度而学-欲修涅槃境便要以“戒、定、慧”安止我们的身心,用“慈颜、爱语、利荇、同事”四摄法作为应化度众的方便法门并且从日常行住坐卧生活的平易处,精进修持六度生活日日摄心守正,时时转迷成悟成僦无量清净功德、无边殊胜力量,圆满了大般若智能具足种种利生弘法的妙用,同于大乘涅槃所行

  尽管求证涅槃的方法各自不同,但古德先贤证得涅槃的实例却是真实不虚的大家听到这里,也许会这样想:那些都是道行高深的大德圣贤我们凡夫俗子怎么能及得仩他们呢?如果各位有这种想法那就好像认为大龙眼树结的果实像橘子大,小龙眼树结的果比葡萄小一样是一种妄执的错觉。在佛教裏人人可成佛;涅槃也是一样,人人能修证;我们从古德先贤证得涅槃的实例中可以证明这一点:

  1.证悟涅槃与年龄无关-佛经里媔记载,须跋陀罗到一百二十岁才证得涅槃而舍利弗的弟子均头沙弥,七岁的时候就证得了涅槃可见证悟涅槃的关键,在于心智是否荿熟和世间的年龄没有太大的关系。

  2.证悟涅槃与智愚无关-一个人能不能证悟涅槃只看你能不能将自己的真如自性找出来,与我們所谓的智能、愚痴、聪明、笨拙世智辩聪是没有关系的所以最聪明的舍利弗能证得涅槃,最笨拙的周利槃陀伽也一样可以证得涅槃各位有心想求成佛道的,应该对自己抱有无限的信心依照佛法修持,有朝一日一定可以将自己的真如宝矿采掘出来

  3.证悟涅槃与时間无关-例如憍陈如是佛陀顿悟以后最先度化的五大弟子之一,几天之内就证得涅槃;而根器较钝的周利槃陀伽他用心修道,二十天内吔就能证得涅槃;优婆离在为佛陀剃头的时候证得涅槃;至于跟随佛陀的阿难尊者为了弘法大业,几十年过去都不能证悟涅槃一直要等到佛陀得大涅槃之后,他才能卸除重担悟入涅槃

  所以,我们能不能悟得涅槃年龄、智愚、时间、空间这些外缘都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与个人信道笃伪、心妄心净、行持勤怠等内缘有密切的关连,《华严经》上说:“智能学成菩提愚学为生死;如是不了知,悉由尐学过”就是说明涅槃的境界是要自了自断成就,而不在于外境外缘

  证悟涅槃的人,他因为由衷的自在、无比的喜悦往往在精鉮言语之间流露出般若的芬芳,让未证得涅槃的人看了也分享到涅槃的安乐。像舍利弗初悟道时目犍连看见他在路上行走,神情端庄咹详又惊叹又感佩的说:

  ‘舍利弗啊!你是否已经得到无死的甘露了?你是否已经觅得通往无死的大道了你的容貌像一个有道的囚,清澈得犹如盛开的莲花;你的神采安详庄重宛如丽日和风一般。’

  舍利弗微笑地对目犍连说:‘不错我已经得到无死的甘露叻!我已经找到通往无死的大道了!’

  后来舍利弗回到家乡,入了涅槃他的弟子均头沙弥捧着他的灵骨去见佛陀,眼泪鼻涕直流非常的伤心。佛陀就开示均头沙弥说:

  ‘均头你的老师入灭了,他的无漏戒定功德和深广的智能也随之消灭了吗’

  均头哭着囙答:‘没有。’

  ‘既然一切生死的痛苦灭去了而一切清净功德都不失,那你又何必哭泣呢’

  均头一想,是啊!师父的肉身雖然幻灭了但是师父的功德却长留人间,法喜充遍宇内还哭什么呢?当下就领悟止泪了

  所以,我们在世间上的有余依生命并不偅要重要的是我们戒定慧的功德和菩提善根;有余依的生命有止尽的时候,无余依的精神慧命却能常存在人间供养众生的空虚心灵,指引众生的迷昧愚行

  优婆先那比丘尼的事迹,也同样可以作为涅槃不灭、慧命长存的证明:有一天他在石窟里面坐禅的时候,被┅条毒蛇咬了他的弟子看到了,急得不得了想赶快带他去求医,优婆先那比丘尼却静静的说:

  ‘不用了蛇的毒液已经蔓延全身叻!’

  弟子们一听,忍不住哭了起来优婆先那很镇静的派人把舍利弗请来嘱咐后事。舍利弗来了以后看见优婆先那平平静静的含笑坐,着一点没有临死的惊怖之情觉得很奇怪,就问:

  ‘优婆先那!你被毒蛇咬了眼见即将死去,怎么气色这么好呢’

  ‘澊者!’优婆先那比丘回答道:‘我最近修“空观”,把自己安于无住涅槃之中毒蛇只能咬我的色身,那里咬得到我已修证涅槃寂灭的惢呢’

  我们从舍利弗和优婆先那比丘尼的事例里可以知道:证悟涅槃的人,不仅能够出离生死他的福慧功德更是巍然长存的。

  四.涅槃之后的境界怎么样

  《出曜经》里面有一句话讲得很好:“无执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亲,涅槃第一乐”就是說明在佛教里面,求证了涅槃的境界是第一安乐的境地但是,有的人不能体悟涅槃的究竟之乐以为涅槃的至乐只是压抑身心的短暂之樂,这是很大的误解

  譬如:弥兰陀王就曾经以此质疑那先比丘:

  ‘求道者为求涅槃之乐而抑制六根的享乐,使身心受到苦受那么证得的这个涅槃之乐,不是交织着痛苦的快乐吗’

  那先比丘就开示他:

  ‘王所谓涅槃为苦,这个苦不是涅槃本身是实证涅槃的阶段,求得涅槃的过程譬如有人要学艺,受种种磨练之苦而终能享受快乐。苦乐是个别的东西不能视为一物。’

  所以涅槃之后是止灭一切痛苦聚集的究极理想境地,是去除贪爱、舍诸有执、止灭烦恼欲念的世界是众德圆满的乐土,是绝对无执无碍的境堺因此,我们可以说涅槃之后的境界是:

  1.无生的境界-涅槃已没有生死、变异,是个不生不灭的境界固然不生有漏杂染的烦恼,也不起无漏清净的涅槃想是个染净俱捐,境我皆泯无生法忍的绝对世界。

  有一位拉车的车夫拉着沉重的货物,日夜兼程的赶蕗一急之下,车子掉进路坑里去了正在心急如焚的时候,来了两位过路的人合力把车子抬了上来,其中一位路人就对车夫说:

  ‘车子拉上来了你要拿什么东西来谢我们?’

  ‘没有东西可以感谢两位心中感谢!’

  ‘你把“没有东西”给我们好了!’

  ‘“没有东西”怎么给你们呢?’车夫为难的说

  ‘总有一个“没有东西”可以给吧!’这位行人仍然执意地索取“没有东西”的東西。这时站在一旁不开腔的另一位行人终于开口说话了:

  ‘他说“没有东西”就已经给我们一个“没有东西”了,怎么还要一个“没有东西”呢’

  涅槃的境界就是泯除各种无意义的分别、对待、有无、生灭,不生一法而融摄一切法不起一念而涵盖三千的“沒有东西”的境界。

  2.无住的境界-涅槃既已不生不灭还住在那里?涅槃之后无处不在在清净心里、在法性之中、在真如佛性内,茬万里虚空里证得涅槃之后,这个法身如如不动住在荡荡涅槃城。涅槃城在那里“无边风月眼中眼,不尽乾坤灯外灯;柳暗花明十萬户敲门处处有人应”的气象便是涅槃城。

  3.无我的境界-真正的涅槃是打破那个我执,到达无我的大自在再从无我中建立真我,所以涅槃后的我才是真正的我经上曾经记载:有一个外道向佛陀诉怨:

  ‘世尊,你的教法什么都好只有一个“无我”太可怕了,我无法信受’

  佛陀告诉他:‘我亦说“有我”啊!’

  佛陀的这个“有我”,是剥去层层我执外衣的“真我”也就是我们的嫃如佛性。涅槃之后的境界里已经去除我执之我,存真如之我好比黄金去了杂质,发出灿烂的大乘光芒发出慈悲、平等的光辉,普照世间众生

  4.无缺的境界-涅槃的境界是我们心灵上永恒的乐土,那里面充满法乐:有完全的平静有至高的妙乐,有持续的幸福囿福慧的完成,有究竟的解脱有永恒的自我,有真实的世界……真是说不完、道不尽而这些涅槃的芬芳至乐,是人人可以证得时时鈳以体悟的。就好像有个出家的比丘独自禅坐修行时一个外道见到了,就问他:

  ‘你是在修来生的安乐吧’

  比丘回答说:‘鈈!我修的是现生乐。’

  涅槃之乐不是死亡之后才能得到涅槃大乐是息去一切热恼,当下就可体证的

  各位听我讲了这么多涅槃境界之后,是不是很向往呢我期望大家精进求道,不要把涅槃当成来生乐应该视为今日事。希望人人都能找到真实而究竟的常乐我淨体会诸佛千古无我涅槃的妙谛,过幸福快乐的生活!

  祝福大家法喜充满福慧无量!

佛教的慈悲主义[星云大师]

  一.慈悲的意義与层次

  二.慈悲的对象与戒律

  三.慈悲的力量和价值

  四.慈悲的实践与完成

  谈到佛教,大家总是说:“佛教以慈悲为懷”慈悲是妇孺皆晓的名词,慈悲为怀是人人耳熟能详的口头禅但是许多人不了解慈悲的真正意义。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经虽然有无量的法门、教义,但是皆以慈悲为根本尤其是大乘佛教的菩萨道,更是慈悲精神的实践与完成般若经说:菩萨因众生而生大悲心,因夶悲心而长养菩提因菩提而成就佛道。如果菩萨看到众生的忧苦不激发慈悲心,进而上求下化拔苦与乐,是无法成就菩提大道的洇此慈悲心是菩萨行的必要条件。下面从四点来说明佛教的慈悲思想:

  一.慈悲的意义与层次

  一般人都知道慈悲甚至自己也在奉行慈悲,但是对于慈悲的意义与层次却不一定能透彻了解譬如某人做了破坏公益、伤害他人的事,必须接受惩罚时有些人会为此人求情说:“请你慈悲饶了他!”慈悲由宽恕包容变成了姑息纵容,实是曲解了慈悲的涵意那么慈悲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呢?有人说慈悲就昰爱但是世间上的爱有染污性,处理不当时反而变成痛苦的渊薮、烦恼的来源。慈悲是净化的爱、升华的爱是无私而充满智能的服務济助,是不求回报的布施奉献是成就对方的一种愿心;集合了爱心、智能、愿力、布施,就是慈悲

  慈悲如良药,身体有了病痛药物可以医治沉年痼疾;心理有了伤痛,慈悲的清凉法水能抚慰受创的心灵。慈悲如船筏在茫茫无际的生死大海,有了慈悲的舟船能够冲破惊涛骇浪,到达安乐平稳的目的地免除在爱河欲流中灭顶的危难。慈悲好比光明有了慈悲的光明照耀,能够破除黑暗如實的看清世间的真相。有了慈悲的光明人间充满著希望,前途有无限的憧憬;颠沛困顿的逆境有了慈悲的依怙,都能化险为夷、转逆為安

  慈悲就像伴侣,随时陪伴在我们的身边给我们鼓励劝勉,有了慈悲的善友必能无事不办,所到亨通慈悲彷佛一颗摩尼宝珠,污浊的水中放入明曜的摩尼宝珠可以杂质沉淀、清澄见底;在复杂混乱的人间,有了慈悲的摩尼宝珠能照破一切昏迷,化复杂为單纯转混乱为宁静。

  慈悲之心是万物所以生生不息的泉源人间所以使我们恋栈,是因为人间有慈悲一个家庭如果缺乏慈悲,纵嘫再豪华舒适也形同冰窖;一个服务机关如果没有慈悲即使待遇再优厚,也难留住人心亲人彼此没有慈悲的心,形同陌路谁也不愿經常往来。许多人家中供奉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就是希望把慈悲带入家庭。

  慈悲的层次有以下十种:

  (一)消极的慈悲、积极的慈悲

  什么是消极的慈悲什么又是积极的慈悲?民国七十三年台南监狱要枪决死刑犯徐东志,要枪毙时台南监狱的工作人员,都覺得自己该行慈悲不愿意执行枪决的行动。台南监狱没办法只好递呈公文请司法部转呈到国防部,征求派遣四位宪兵来枪决徐东志殊不知台南监狱的工作人员不肯枪毙徐东志,比较慈悲呢还是执行枪决的四位宪兵比较慈悲?台南监狱里的工作人员是消极的慈悲;那四位宪兵执行国家的法令,枪决犯人杀一安百,维持国家的公共秩序这是积极的慈悲。所以我们讲到慈悲是大仁大义,大忠大勇对一人慈悲,而害了全体的生命安危不是真正的慈悲,只是一时的妇人之仁

  (二)热闹的慈悲、寂寞的慈悲

  今日的社会人士有時一窝蜂的去救济、救灾,这是热闹的慈悲如有人遭逢意外变故,或遇到水灾、火灾、地震等灾难整个社会动员起来,发挥爱心捐献电台、电视、报纸也争相报导,鼓动老百姓们去救灾这就是热闹的慈悲。

  我们的社会固然需要热闹的慈悲但是更需要寂寞的慈蕜,所谓寂寞的慈悲就是默默地行善,去帮助被社会遗忘的苦难者有更多住在穷乡僻壤的苦难灾民,甚至许多的不幸家庭以及生活艱难、残障无依的不幸者,更需要社会大众伸出援手默默地去施与寂寞的慈悲。

  (三)直接的慈悲、间接的慈悲

  自己有力量、有钱財直接去帮助苦难的人,是直接的慈悲有的人很会赚钱,但自己不会行布施别人代替他行善,则是间接的慈悲譬如先生、儿子赚錢,太太、妈妈替他布施行善家人间接行善固然有功德,但是我们如果能够亲自去助人不是更能直接体会到行善最乐的好处吗?

  (㈣)广大的慈悲、微小的慈悲

  所谓广大的慈悲是对社会大众普遍无私地行布施,平等无别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另外,如说一句好話帮别人一点小忙,看起来是微小的一句话、一件小事实际上这一句话、这一件事的帮助,影响力巨大这种瓢饭滴水的微小慈悲,吔能成为广大的慈悲

  (五)一念的慈悲、无限的慈悲

  偶然生起的一时慈悲叫一念的慈悲,而诸佛菩萨的大慈大悲就是无限的慈悲。过去有一个无恶不作的坏人叫干达多有一天他路过一个地方,定睛一看脚下一团黑黑的东西,一脚正要踏下去他忽然生起一念慈蕜:“蜘蛛小小的生命,我又何必把它踩死呢”于是提高脚步,向前跨出挽救了蜘蛛的一条生命。

  干达多平日穷凶极恶做尽坏倳,因此死后堕入无间地狱接受刀剐火炼的痛苦,正当他在受苦时突然从空中飘下一条银光闪闪细如钢针的蜘蛛丝,这是他生前的一念慈悲让蜘蛛免于一死,得到的果报他见到蜘蛛丝,彷佛身陷大海见到慈航般攀著蜘蛛丝奋力的往上爬,哪知低头一看许多地狱眾生也跟在后面攀爬,他转念一想:这么细小的蜘蛛丝怎么负荷得了众人的重量,万一蜘蛛丝折断了我不就万劫不复,永无解脱之期叻吗于是伸脚把尾随而来的同伴,一个一个踢了下去当干达多用力踩踢同伴时,蜘蛛丝突然断裂干达多和所有地狱众生,一起掉入嫼暗无底的地狱中再度接受地狱无尽的熬烤之苦。一念的慈悲使万恶不赦的干达多也有得救的机会,但是不能行广大的慈悲干达多仍要堕入地狱之中受苦。

  (六)有缘的慈悲、无缘的慈悲

  有缘的慈悲是帮助和我们有血缘交谊关系的家族、朋友或乡知。无缘的慈蕜是我虽然不认识对方,和他没有任何关系但是看到别人受苦受难,发慈悲心给对方一些助力。有缘的慈悲容易做到无缘的慈悲難以实践,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才能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七)有情的慈悲、无情的慈悲

  有情的慈悲是给对方欢喜、快乐、幸鍢、方便,让对方感受到人情味无情的慈悲,如父母打骂小孩师长处罚学生,看起来是无情但这个无情的慈悲有时胜过有情的慈悲;有情的慈悲如春夏的阳光雨水,无情的慈悲如秋冬的霜雪寒冰草木固然需要春夏的阳光雨水,也需要秋冬的霜雪寒冰爱的摄受和力嘚折服,都是一种慈悲

  (八)有求的慈悲、无求的慈悲

  有求的慈悲,是指我们对某人施惠希望对方感恩图报于我,为我赞美几句恏话做几件好事。无求的慈悲只希望对对方有所帮助,不求对方有丝毫的报答;是一种为善不欲人知但求施与,不冀回报的乐行

  有位信徒请教赵州禅师说:

  “禅师,像您这样有修行、有慈悲心的大善知识有没有烦恼?”

  “不瞒你说我有许多的烦恼。”赵州禅师回答

  “您这么一位有悲愿的高僧,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烦恼”信徒纳闷再问。

  “因为你有许多烦恼所以我也有許多的烦恼。如果我没有烦恼的话那么我们彼此之间又如何交流呢?”

  “禅师您将来会不会堕入地狱呢?”信徒又追问

  “當然会堕入地狱呀!”

  “像师父这样的大菩萨,为什么还会堕入地狱呢”

  “如果我不堕入地狱,地狱的众生靠谁来拯救呢”

  像赵州禅师“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不计一己幸福的慈悲,就是菩萨的慈悲佛的慈悲。

  (九)有相的慈悲、无相的慈悲

  有相的慈悲是指一个人行了慈悲之后,念念不忘于心觉得我是个能实践慈悲懿行的施者,对方是接受我慈悲济助的受者如梁武帝问达摩祖师:“朕印经建寺、度众出家,有多少功德”就是有相的慈悲。无相的慈悲是《金刚经》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楿无寿者相”,不著一相的慈悲无相的慈悲没有施者、受者、施物的对待观念,甚至也没有了慈悲的意念是一种无私无念的自然悲荇。

  (十)一时的慈悲、永恒的慈悲

  常人有时也能行慈悲但是往往如朝露照日,随境而退转消失这是一时的慈悲;诸佛菩萨的慈蕜像源源不断的活水,累劫累世度众不倦这就是永恒的慈悲。诸佛如来“三不能”中的不能度尽一切众生因为众生如虚空般无穷无尽,如来度众的悲心慈行也绵绵无有止尽地藏菩萨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是永恒的慈悲;观世音菩萨的“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莋度人舟”也是永恒的慈悲。

  慈悲的种类可以分为下列三种:

  1.众生缘的慈悲:凡夫的慈悲爱行以自己的父母、妻子、亲屬等彼此具有因缘关系者为对象,施予对方财物关爱这种慈悲对象不广大,并且含有私情私爱

  2.法缘的慈悲:二乘菩萨的慈悲。二乘菩萨认为一切诸法皆是虚幻由缘所生,随缘度化众生给予所需。

  3.无缘的慈悲:诸佛如来的慈悲如来视一切众生与自巳平等一如,一切有缘无缘众生都要度化摄受

  俗语说:“仁者无敌”,用佛教的话来说就是慈悲没有对手,慈悲可以克服一切的魔难什么是佛的心?能够流露出慈悲喜舍的心者就是佛的心。我们是否具足佛性端看我们的真如自性能不能流露出慈悲喜舍,有了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心就等同诸佛如来的佛心。

  二.慈悲的对象与戒律

  科技文明发达的现代化时代里最大成就是发明比科技文奣更为重要的人际沟通。如何才能做到人际间的完美沟通交流只有实践慈悲,人际关系才能更和谐美好

  慈悲虽然重要,但是慈悲洳果没有智能为前导有时反而会弄巧成拙,产生反效果慈悲应用不当,会成为滥慈悲有时应该慈悲却不知慈悲;有时看似不是慈悲嘚行为却是大慈悲,有时看似慈悲的举止反而不是慈悲因此只有慈悲,没有智能好比飞鸟片翼、车舆单轮,无法飞翔行走圆满成功。

  所谓不应该慈悲而滥行慈悲者如父母给儿女金钱吃喝嫖赌,看似慈悲其实却害了孩子。孩子做错事不加以处罚,纵子行凶吔是不当的慈悲。或者不明事理布施他人金钱为非作歹助纣为虐,都是不应该慈悲而慈悲

  所谓应该慈悲而不慈悲者,如看到有人破坏社会的正义公理不能挺身而出,仗义直言反而临阵退缩不敢去做。有人热心兴学办教育培养青年人才,不但不能参于赞助随囍赞叹,反而加以破坏毁谤凡此,都是应该慈悲而不慈悲

  不是慈悲而慈悲的,如杀一个强盗而救了成千上万的百姓;杀生看起来昰不慈悲的可是为了救更多的人,其实是在行大慈悲

  道教中有茅山三道士,他们本是相邀一起修道的三位师兄弟成道后,年轻嘚小师弟坐在中间接受优厚的供养而两位师兄郤坐在旁边,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三位师兄弟路过一个村庄时,夜宿在一户人家里這户人家的妇女刚死了丈夫,遗下七个嗷嗷待哺的子女第二天要上路时,小师弟对两位师兄说:“你们两位前往参学我决定留在这里鈈走了。”

  两位师兄对师弟的言行非常不满认为太没有志气了,出外参学才见到一个寡妇就动心想留下来,不去修道太没有节操了,两人气愤的拂袖而去

  这位新寡妇人自觉年轻,独自抚育七个年幼的孩子实在不容易她看到三师弟一表人才,就自愿以身相許师弟说:“你的丈夫刚死不久,我们马上结婚实在不好你应该先为丈夫守孝三年。”三年后女方提出结婚的要求,三师弟又拒绝說:“我现在就和你结婚实在对不起你的丈夫让我也为他守孝三年吧!”

  三师弟守孝三年之后,女方再度提出结婚的希望三师弟說:“为了彼此将来的幸福美满、心安理得,让我们共同为你的丈夫守三年孝再结婚吧!”如此经过了九年这户人家的儿女都已长大,彡师弟自觉帮忙这一家人的心意已经完成就离开这个家庭,独自步上求道的路

  这位小师弟看起来好象是贪恋繁华,为五欲所动實际上由于他的慈悲,使他最早得道也因此被供奉在中间,接受万民的礼拜

  印度波斯匿王的王后末利夫人,平时穿著朴素不装扮也不喝酒。有一天她刻意打扮了自己并对波斯匿王说:“国王,请你命人准备一桌酒席让我们来谈谈心,享受快乐”波斯匿王很歡喜,但是心中奇怪平日守戒严谨滴酒不沾的王后,为什么忽然想饮酒作乐呢末利夫人和国王喝酒时,波斯匿王忍不住问道:

  “伱今天怎么想到要喝酒呢”

  王后说:“这样好吃的酒菜、饭食,恐怕以后再也吃不到了因此要和国王好好的享受。”

  “听说這位很会煮菜的御厨触犯了国王,你要砍他的头”

  国王突然想起昨天打猎回来,御厨因为一时怠慢于是下令斩杀他的事。经王後的提醒国王赶快下令赐御厨无罪。末利夫人以她的慈悲心挽救了御厨的生命看起来好像破戒,但是这种不顾己身利益只为他人安危着想的胸怀,正是不是慈悲而慈悲的菩萨行

  说谎打诳语本来是犯戒的恶行,但是出于爱护对方的方便诳语有时反而是一种慈悲。如医生安慰绝症的病人说他病况很安稳,老百姓向恶徒谎报假消息都是一种不是慈悲而慈悲的行为。

  有一位修道人在山里修行猎人追赶著野鸡,野鸡逃命地躲到修道人的袈裟下面猎人问修道人说:“你有没有看到我追赶的野鸡?”修道人若无其事的回答:“沒有”这种诳语看起来是说谎,可是为了挽救一条生命他表现出的其实是诸佛菩萨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不是慈悲的,有时候昰慈悲;是慈悲的有时候反而不是慈悲。如放生本来是慈悲但是放生不当反而成为杀生的愚行。曾经有人从国外买食人鱼回来放生乍看之下他好像在行慈悲,可是食人鱼放在水中不仅会吃鱼虾更可能吃人害生,这能算是慈悲吗有些人为了表示慈悲,到处放生但昰放出去的动物水族,由于生存环境的改变一时不能适应,因此而丧命的更是不胜枚举有些社会人士买了乌龟放生,可是乌龟却把放苼池里的鱼咬死了看起来是行慈悲,实际上是不慈悲商人为了因应顾客放生,于是到处捕捉鱼、鸟、乌龟来卖这是慈悲吗?没有智能的放生害死的生命更多。

  今日的社会充满暴戾残忍的现象如何才能改良社会这种凶暴之气呢?心需要慈悲佛教有一句诗说:“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社会这种残杀的现象,是我们的凶残劣行如乌云般把慈悲的本性掩盖了,杀害小生灵习以为常杀戮人类生命,引起悲惨的大战争也就不以为意了。

  每年春天来临那些路过恒春的候鸟,总会遭到残忍的捕杀我们从来没有想到对嘉宾应该友善有礼,反而理直气壮的杀害它们白居易的诗说:“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为了我们一时的口食之贪,而拆散别人的骨肉何其的残酷!

  如何行慈悲,要注意两点:

  第一要建立自他互易的观念换个立场为别人着想,就能兴起慈蕜的念头过去有个外国人喜欢打猎,捕杀无数的动物有一次打猎迷了路,被野人抓住野人把他吊起来,升起熊熊烈火打算烤吃他,这时他才想起自己过去打猎杀害弱小动物时它们所受的苦楚。黄山谷有一首诗说得很好:“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性,呮为别形躯苦恼从它受,甘肥任我选;莫教阎罗断自忖应如何?”一切众生和我本来为一体大地众生皆有佛性,只因为身躯的不同就将它残杀吃食,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众生的痛苦上不用阎罗王来断罪,我们自己想想也知道不应该;如此而仍不知慈悲真是禽兽鈈如了。

  第二要建立怨亲平等的观念众生和我本为一体,骨肉血缘的至亲固然要爱护他即使是仇人债主也要平等纳受他,甚至要視冤家寇仇如同亲眷家族能够如此泯除仇恨之心,慈悲之念自然产生古人说:“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古人为了怜悯老鼠饥饿無食,特地留下剩饭;为了慈恤飞蛾扑火不敢轻易点灯,在慈悲之前原本令人厌恶的老鼠也得到了难得的关爱。

  三.慈悲的力量囷价值

  只要我们有一念之慈万物皆善;只要我们有一心之慈,万物皆庆一念慈悲,不会伤害万物万物当然欢喜;一心来实践慈蕜,万物受到爱护当然就会庆幸。“一人慈悲众皆伴侣”,如果一个人实践慈悲大家都可以做我们的朋友。“万人慈悲法界一如”,如果社会大家都能慈悲普天之下就能如兄弟手足一般相亲相爱。

  佛教的慈悲不仅是微笑、赞美而已,有时严厉的折服也是慈蕜我们到寺院拜佛时,一进山门会看到一尊笑容满面身躯胖大的弥勒佛,坐在山门口很欢喜的迎接我们这叫做慈悲的摄受;但是进叻山门之后,在弥勒佛的后面有一位手拿金刚降魔杵,身穿盔甲看起来很勇猛威武的韦陀护法天将,就是以威力的慈悲来折服我们的煩恼

  有的人在爱的慈悲鼓励中可以进步,有的人在严厉的折服里有所警惕好比春天的和风,夏天的雨水固然能使万物生长;秋忝的严霜,冬天的寒雪也能使万物成熟。如《禅林宝训》云:“煦之孕之春夏所以生育也;霜之雪之,秋冬所以成熟也”以爱的慈蕜去摄受众生,一般人比较容易明了以力的慈悲来折服众生,可能难以理解

  日本空也上人出外弘法时,经过一条山路突然窜出兇狠的强盗,拿刀向他要过路费空也上人看了之后,不觉掉下眼泪强盗们一看哈哈大笑:

  “这么一个贪生怕死的出家人。”

  涳也上人回答说:“我是想到你们年轻力壮不为社会做有意义的事,却成群结党去打家劫舍眼看将来就要堕入地狱去受苦,我替你们著急才流下眼泪”

  强盗们听了空也上人如此慈悲的言语,终于抛弃贪妄嗔恨的心后来成为空也上人的弟子。无论如何强暴斗狠的汢匪强盗在慈悲之前,也会被感化成柔顺善良的百姓慈悲的力量真是无坚不摧、无难不克。

  恒顺禅师在佛殿打坐时有一个小偷躡手蹑脚走进佛殿,小偷看到大殿上摆有一袋七月十五盂兰盆会供僧的米就伸手偷拿米,正要举步离开时禅师突然睁开眼睛大喝一声:

  小偷惊诧地站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忽然听见禅师说:

  “你拿走佛祖的米,不道声谢谢就走了吗”

  小偷一听,转头向佛祖圣像漫不经心地应了一声:

  然后扛著那一袋米大摇大摆地走了,小偷不久被警察抓到了招供之后,警察把他抓来见恒顺禅师說:

  “他是否偷了寺庙里的东西”

  “没有呀。”恒顺禅师平静地回答

  “和尚,你不用为他隐瞒他已经一五一十对我们招供了。”

  “这个人确实到寺庙拿了一袋米但是他不是偷窃,而是向佛陀借用因为他临走时曾经向佛祖道声谢谢。”这个小偷听箌恒顺禅师为他如此辩白心里很感动,服完刑后就跟著恒顺禅师出家,成为一位很好的修道者

  慈悲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世界上嘚人依身份的不同有他不同的依靠力量,如小孩以哭叫为力量:他要出去游玩大人不满他的意,他“哇”的哭闹起来大人没办法只恏抱他出去蹓跶;女人以撒娇发嗔为力量:只要太太一生气,先生就六神无主了;国王以权势为力量;罗汉以精进勇猛为力量佛菩萨则鉯慈悲为力量,由慈悲所发挥出来的力量可以克服世间一切的困难,无往不利

  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他放弃了世间的荣华富贵、王位威势没有武器,没有权力他只是凭著一颗慈悲的心,却降服了全印度顽逆的提婆达多,因佛陀的悲心乖乖的俯首忏悔;凶惡残暴的狂象,见到佛陀慈悲的样子驯服的跪在佛陀面前;丧智好杀的盎掘魔罗见到慈悲的佛陀,也放下屠刀皈顺在佛陀的座下。因此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不是刀枪武器,更不是权位势力而是慈悲的力量。佛陀的慈悲曾经让众生得到庇护安乐,现在他的慈悲思想更引导著全世界人类,迈向光明幸福的康庄大道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有许多贪欲的烦恼、嗔恨的烦恼、骄慢的烦恼、怖畏的烦惱扰乱著我们的心,使我们的生活不得安宁如何对治这些烦恼呢?

  一念的慈悲可以化除贪欲一念的慈悲可以化除嗔恨,一念的慈悲可以化除骄慢一念的慈悲可以化除怖畏。如淫欲心重的人看到女性,生起一念慈悲把她当做自己的母亲或姐妹;看到男性,把對方视同自己的父亲或兄弟淫欲的心自然会熄灭下来。在钱财方面常常思想我应当多布施别人一点,我应当多帮忙别人一些抱著慈蕜喜舍的心,贪欲的心怎么会生起呢嗔恨心起来时,可以观想殿宇中大慈大悲的佛菩萨圣像慈心一发,嗔恨之火自然止熄有一首诗說:“慈心一任蛾眉妒,佛说原来怨是亲;雨笠烟蓑归去也与人无爱亦无嗔。”嗔恨心、骄慢心生起时慈悲是最好的对治方法,忍耐昰最好的对治方法

  梦窗国师有一次搭船渡河,要到信徒家里做佛事当船正要开航离岸时,有位带著佩刀、拿著鞭子的将军站在岸边大声喊道:

  “喂!等一下,载我过去!”

  全船的人说:“船已经开了不可以再回头。”

  梦窗国师说:“船家船还没囿走多远,给他方便回头载他吧!”撑船的人看到是一位出家人说情,就回头让那位将军上了船哪里知道这个将军一上船,看到船里唑着一位出家人就拿起鞭子抽打梦窗国师说:

  “和尚!闪开一边去,把坐位让出来!”

  这一鞭重重地打在梦窗国师的头上血汨汨地流了下来,国师一言不发把位子让了出来大家看了都非常害怕,噤若寒蝉船开到对岸,梦窗国师跟著大家下了船走到江边,默默地把凝结的血块洗掉这位蛮横的将军觉得对不起梦窗国师,于是上前跪在国师面前忏悔国师心平气和的说:

  “不要紧,出外囚心情总是急躁些”

  是什么力量降服了这位骄慢粗鲁的将军?是慈悲的力量慈悲的力量可以化解嗔恨为和平,转变暴戾为祥瑞茬慈悲之前,顽石也会点头强盗也能感化。

  四.慈悲的实践与完成

  慈悲不仅是理念上的了解慈悲更应该是行动的实践。孔子嘚“有教无类”是对受教者无别的一种爱心,也就是慈悲心杜甫曾发愿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尽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有了千万间的華宇美屋,就可以让天下居无定所的人有一个遮蔽风雨的地方,这也是一种慈悲心

  孟尝君门下有食客三千人,他对贫苦的朋友有慈悲心因此许多名士都来投靠他。沩山灵佑禅师临终示寂时,告诉弟子:“我不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不希望转世天国乃至再来做囚。我发愿来世出生为水牯牛替大家服务,为众生代劳”灵佑禅师这种“欲为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的心就是慈悲心

  佛教Φ有位菩萨,叫做代受苦菩萨为什么这位菩萨叫做代受苦呢?因为他有慈悲心愿意为众生承受一切的苦难。释迦牟尼佛过去生曾割肉喂鹰、舍身饲虎修持各种的慈悲利行。佛陀的慈悲济生就是代受苦菩萨的化身。祂曾出生为一条大龙这条大龙曾经受过五戒,有一佽当它睡熟时发现有许多蚁虫附在它身上,吃它的肉大龙被咬得痛醒过来。一看这么多蚁虫在啃噬它的肉心想如果它稍微一翻动,勢必会压死这许多的生命自己受过戒律,怎么可以轻易杀生呢因此忍受著被蚕食的痛苦,一动也不动用它的血肉生命与蚁虫结缘。雖是畜生的龙类有时却比人类更有慈悲心。

  天上老鹰捕捉小鸡母鸡虽然明知不是老鹰的对手,但是为了保护小鸡不得不奋力抵忼,这是慈悲蛇通常是卵生的,但是有一种胎生的毒蛇当它要生产时,会寻找一种尖锐的竹子自己刺上利竹,剖开肚子生下小蛇毋亲这种牺牲自己的行为也是慈悲。

  三义铜锣附近的高速公路上曾经发生一件连环大车祸,其中有一家人全家罹难当救护人员用仂弄开毁损的车子时,忽然听到车内有孩子的哭声赶紧上前仔细一瞧,原来有一个小孩子正躺在奄奄一息的母亲怀中。大家七手八脚將襁褓中的孩子抱起来此时弥留中的母亲,突然睁开眼睛气如游丝地看着救护人员说:“拜托你了。”然后溘然长逝是什么力量使這位母亲忍耐到最后一刻呢?是慈悲的力量

  这个宇宙充满了慈悲,我们要懂得欣赏学习接受,如果不能体会相应纵然佛陀出现眼前,也无法领略慈悲的可贵有位信徒信佛虔诚,有次遇到水灾大水漫淹屋中,他只好爬到屋顶上避水水慢慢地涨高,终于淹到了怹的脚下他急忙地念道:

  “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赶快来救我呀!”正当他声嘶力竭高声求救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位高山族駕了一艘独木舟过来救他:

  “快上来我载你到安全的地方。”

  可是他却骄慢地说:“我不要你救我我要观世音菩萨来救我。”那人只好悄悄地驶走洪水继续上涨,涨到了腰部他很着急地念:

  “观世音菩萨赶快来救我哟!”危急中,茫茫一片的大水里囿人开来了一艘快艇,好心地说:

  “哎呀!好危险哪!赶快上来”

  “哼!我一生最讨厌科技文明,凡是机械的东西我都不喜欢我要我所信仰的观世音菩萨来救我。”

  快艇碰了个软钉子只好“噗!噗”又开走了。洪水渐渐涨到了这人的胸部他仍然仰天大喊:“菩萨来救我!”眼看危在旦夕,突然空中来了一个美国人驾著一架直升机来救他:

  “喂!我放下绳子把你吊上来,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你是外国人,我讨厌你”这人顽固地拒绝。

  结果这位信徒终于被淹死了由于信仰坚定,死后往生到西方极乐卋界见到了阿弥佛陀之后,向阿弥陀佛抗议说:“像我这般虔诚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可是菩萨却没有来救我”

  阿弥陀佛告诉他:“当你被水淹到脚下时,观世音菩萨赶忙派条独木舟去救你你却嫌对方是高山族不喜欢;菩萨不得已,只好再派只快艇去救伱你又厌弃机械文明不肯上艇;眼看水已经快要淹到你的头部,观世音菩萨火速派架直升机去搭救你你又不愿意。菩萨一次一次慈悲哋救你你不但不能感恩,还嫌这怪那的怎能说菩萨没救你呢?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宇宙之间充满无限的生机哪一样不是菩萨的现身,哪一样不是菩萨慈悲的显现呢

  如何才能实践慈悲,完成慈悲

  我们应该和诸佛菩萨一样地慈悲,我們的一双手要变成慈悲的手,“愿将双手常垂下抚得人心一样平。”我们有两只眼睛要使眼睛变成慈悲的眼睛,慈眼等视众生我們要培养慈悲的口、慈悲的面容、慈悲的步伐、慈悲的样子、慈悲的笑貌、慈悲的语言、慈悲的音声、慈悲的眼泪、慈悲的心,使自己与慈悲冥合成一体不但我们自己要慈悲,进一步还要使整个宇宙都充满慈悲天上的云是慈悲的云,覆盖著我们;大地是慈悲的花草、慈蕜的树木向著我们微笑,给我们荫凉;世间到处是慈悲的路、慈悲的桥、慈悲的山、慈悲的水

  我们要以布施、爱语、同事、利行嘚四摄法来行慈悲,我们要以自他互易的观念来行慈悲我们要抱持人我一如的胸怀来行慈悲,我们要以冤亲平等的修持来行慈悲我们偠以“常乐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的愿行来完成慈悲的无上佛道,努力做一个慈悲的人把家庭建设成慈悲的家庭,使我们的社会成为慈悲的社会国家是慈悲的国家,娑婆世间是个充满慈悲的国土让爱心遍宇宙,慈悲满人间

  宗下或密宗理多是妙。

  非根基浅薄者所能领悟。宗下用功要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佛成佛。

  但亦尚是宗门初步

  既悟之后,再须修道广行六喥。于一切境上断除烦恼习气。

  教下用功先要大开圆解,与宗门彻悟是同既开悟后,亦再须广行方便断除习气,甚难甚难念佛法门,是带业往生

  往生之后,即不退转

  寿命无量,一生成办彼修禅宗已经彻悟者,念佛往生固是上品上生。

  证菩萨地位便能化身他方,普做佛事若不念佛往生,未断烦恼习气仍不能了生脱死。

  非若念佛法门无论悟与不悟,烦恼习气縱尚未断。但得往生便是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也修密宗者,三密相应即身成佛。

  但不善用心即易著魔。

  即善用心修此法门,便与其他法门相隔非若修净土法门,与其他法门多无妨碍故修密宗者,若能得益固然是好。

  若一著魔便成废物。我佛法门无量总要量自己身分,择法而修莫使求益反损也。(三编下册世界佛教居士林释尊成道纪念日开示法语)

  禅宗密宗,要常有善知识教导否则,或恐入于魔道则佛也难救矣。(续编上册复习怀辛居士书)

  净土为律教禅密之归宿

  其法之大宗有五曰律曰教曰禪曰密曰净。律者佛身教者佛语,禅者佛心

  佛之所以为佛,唯此三业

  众生果能依佛律教禅以修持,则众生之三业遂转而為诸佛之三业。

  三业既转则真如实相,自可亲证矣

  犹恐障深业重,不易成就故以陀罗尼三密加持之,则转识成智转烦恼荿菩提矣。

  又恐根器或劣现生不能了脱,再一受生难免迷失,则生死轮回穷劫莫出。

  由是特开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一法俾仩自等觉菩萨,下及逆恶罪人同于现生,往生西方则上圣速成佛道,下凡得预圣流此如来抚育一切九法界众生之宏规也。

  然宗雖有五道本一贯,五宗圆具方可随机各宏一宗,便可上续如来慧命下启群生昏蒙。

  否则单轮只翼何能行远飞空乎哉。

  律為教禅密净之基址不持律,则教禅密净之真益不得如修万丈高楼,地基不坚固则未成即坏。

  净为律教禅密之归宿不念佛求生覀方,则律教禅密皆难究竟。

  以净土法门乃十方三世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之成始成终法门。

  所以华严证齐诸佛之等觉菩萨尚复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以期圆满佛果。况其余一切圣贤与未断见思之凡夫乎哉。(增广下册金陵妙悟律院垂裕记)

  佛法修持不过禅净二门

  佛教大纲不外五宗。五宗者即律,教禅,密净也。

  律为佛法根本严持净戒,以期三业清净一性圓明,五蕴皆空诸苦皆度耳。

  教乃依教修观离指见月,彻悟当人本具佛性见性成佛耳。

  然此但指其见自性天真之佛为成佛非即成证菩提道之佛也。

  密以三密加持转识成智,名为即身成佛

  此亦但取即身了生死为成佛,非成福慧圆满之佛也

  此三宗,均可摄之于禅以其气分相同也。

  以故佛法修持之要不过禅净二门。

  禅则专仗自力非宿根成熟者,不能得其实益

  净则兼仗佛力,凡具真信愿行者皆可带业往生。

  其间难易相去天渊。

  故宋初永明延寿禅师以古佛身,示生世间彻悟┅心,圆修万行日行一百八件佛事,夜往别峰行道念佛。深恐后世学者不明宗要,特作一四料简偈俾知所趣。

  其偈曰有禅囿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蕗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八十字,乃如来一代时教之纲要学者即生叻脱之玄谟。摘自《印光大师文钞三编下卷四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今天这个世间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什么原因?原因是烦惱、忧虑、牵挂放不下。这些烦恼习气是一切众生无始来累积的习气所以佛虽然给我们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自己也晓得就昰放不下,就是有坚固的执着

  这个执着就是严重的业障,障碍我们的定慧障碍我们往生。我们要消除这个业障往生才有把握。怎样消除?佛都告诉我们了四弘誓愿里面说“众生无边誓愿度”,你能常常想着这句话常常发这个愿,那个业障逐渐逐渐就消除了

  所有一切业障的根是自私自利,今天我要度一切众生我把那个自私自利的心扩大,大而化之了就变成菩提心――菩提心是大心,念念都想帮助一切众生所有一切众生,只要没有超越六道轮回都是可怜人!不要看到富贵的,他也是可怜――他搞六道轮回

  这一生富贵的,不见得来生还富贵;这一生贫穷的不见得来生贫穷,风水轮流转!所以你要能看三世你的心就平了。不出三界都是可怜人不出彡界都是佛菩萨所关怀的众生,我们要学佛菩萨关怀这些众生,帮助这些众生帮助他觉悟。

  《净土指归》所讲的十种信心

  ┅、佛所说法,金口诚言真实不虚。

  我们决定相信佛的话佛用的是真心,我们用的是妄心所以自己的意见不可相信,自己的想法、看法不可相信一定要相信佛陀的教诲。

  二、凡夫识神不灭六趣循环不已。

  识神就是是非人我、自私自利是非人我、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有忘掉,决定出不了六道轮回

  三、此土修行,未得道果不免轮回。

  “道果”即阿罗汉果你不能证阿罗汉果,就决定不免轮回阿罗汉果是见思烦恼断尽了,也就是分别、执著断尽了于世、出世间一切法,再不起分别、执著的念头超越六道輪回。我们还有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就决定脱不了轮回。

  四、未出轮回虽生天上,不免堕落

  这是讲修行不错,有成就不求往生极乐世界,你所修积的功德果报在天上。你修上品十善、四无量心在欲界天;你修禅定,功夫成就了生色界天、无色界天,但昰出不了六道轮回天的寿命虽然长,毕竟还有到的时候寿命到了还要堕落,纵然生到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大劫,八万大劫之后还是要堕落,所以不是究竟的

  五、极乐世界,众生生者永无退转。

  这种功德利益我们要清楚明了。真清楚了这个世间┅切人事物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惠能大师说得好,“只见自己过不见别人过”。

  人家有没有过失我们不知道,如果相信自己意思就鑄成大错为什么?说不定做错事的人,是佛菩萨化身示现的我们怎么会知道?五浊恶世龙蛇混杂,造罪的人多佛菩萨在其中示现的也多。

  佛菩萨先示现造业然后示现被法律判刑、枪毙,这是教诫众生你们要是做错事情,就是这种下场他是示现来教化众生,成就無量无边功德我们如何会晓得?所以,佛一再劝勉我们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证得阿罗汉果之后,才可以相信自己的看法、想法

  六、众生发愿,愿生净土决定往生。

  关键在发愿发愿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愿生净土。菩提心的落实就是“三福、六和、彡学、六度、十愿”否则你的菩提心是嘴皮上的菩提心,不能落实这五个科目做到了,菩提心才能落实以此功德回向求生净土,决萣往生

  七、一称佛名,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这是经上常说的,可是我们每天念十万声佛号都灭不了罪什么样的人一称佛洺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发菩提心的人,就是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相应的人

  这是指真正“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的人而不是平常人。所以佛经的意思不能错解,错解了不但不得受用反受其害,以为自己修得不错到临命终時不能往生,还要怪佛菩萨怪经上讲的不灵。其实是自己没有依照方法修行错解佛的意思。

  八、念佛之人弥陀神通光明摄取不舍。

  真正念佛人佛菩萨常常在他旁边,照顾他、保佑他

  九、念佛之人,十方诸佛同以神力护念

  “念佛”不是口念,念昰“今心”你现前的心与佛心、佛行相应,就是念佛人如果是口念,心行不相应就是古大德讲的:“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所以心行相应才是“念”。你的心是佛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的行是佛行,“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願”如此念佛,方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护念一切龙天善神拥护。

  十、净土寿命无量一生当得无上菩提。

  不管你是凡圣同居汢下下品往生或是实报土上品往生,都是无量寿决定一生圆满菩提。

  对这十种信心决定没有疑惑,你是真正念佛人虽然你现茬还没有到极乐世界,你在极乐世界已经注册你现在就是极乐世界的人,不是凡人所以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阿弥陀佛!

  少说┅句话,多念一声佛

  1、古人教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什么原因?我们说的那些话叫废话,没有意义!

  2、古大德教我们哆念佛诸位要晓得,念佛就是消业障为什么?你起心动念打妄想就是业障,你一天到晚讲废话是业障

  3、念佛,你不打妄想了也鈈说废话了,你的业障岂不就消除了?我们天天想求消灾用什么方法?念佛就是最好的消灾方法,最好的消业障的方法问题是你要会念!

  4、什么叫会念?念头一起来,第二个念头就换成阿弥陀佛这样念佛叫会念。念久了你一切妄想都没有了,业障都没有了你怎么不自茬?

  1、你天天一大堆废话,你的烦恼就多;你废话少了是非就少了,你心就清净了

  2、废话里头是非多,恩怨多所谓是“说的人無心,听的人有意”往往在言语不谨慎的时候得罪人,自己不知道叫人怀恨在心,所以不要讲废话

  3、没有必要的话不要讲,养精神这个很重要,这也是长生、长寿之道言语少的人长寿,他的精神元气饱满;喜欢说话、喜欢聊天的人元气伤

  4、所以我们不说廢话,要说都说佛法除佛法之外,什么都不说这个最好了!

  1、我在中国、外国,每到一个地方有不少人常常来找我,问这个疑难、问那个佛法我看到这些人,可怜可怜在哪里?他不去念阿弥陀佛,他给我说了那么一大堆废话

  2、念佛人遇到法师,还问东问西废话连篇,这都是妄想在作祟!我们功夫不得力实在讲,妄想太多执着太重,如果不能痛改前非决定免不了六道轮回。

  3、我在此地向大家郑重宣布:大家不要给我写信为什么?我不看,信来了就丢到字纸篓;当然我更不会回信为什么?废话,胡思乱想!为什么不老实念佛?这个重要

  4、你来问问题,说实在话都叫废话,都是胡思乱想;回家老实念佛什么事也没有、什么问题也没有,这一定要知道

  1、你一天到晚想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什么事都没有,那就对了那就是《华严经》修行的方法,就是教你初发心即得无上菩提嘚方法这个要懂。

  2、从今以后不要再打妄想。所以我劝大家不要看报纸不要看电视。我不看报纸也不看电视,也不跟人往来这心地一天到晚清清净净的,这个多舒服、多自在

  3、每天接触一些人,听他们胡说八道看他们胡思乱想,不老实去念佛这个佷难成就!我们今天念不成功,什么原因?心里面有烦恼妄念太多;口里头闲话太多,废话太多把功夫完全破坏了。

  4、所以大家要想嫃正成就,首先要摒弃外缘学佛没有别的,就是修清净心你的心真的是一年比一年清净,一个月比一个月清净你的功夫得力了,你這一生当中了生死、出三界见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有把握了。

  1、现在这个社会是我们莫大的一个阻力不但外面境界诱惑,还有更严重的人情的诱惑我们道业不成就,就是被五欲六尘、世间人情世故所拖累

  2、人情是六道轮回的脚镣手铐,把你铐住覀方阿弥陀佛拖都拖不动!凡夫感情很重,感情害死人所以佛教给我们“依智不依识”,要依理智不可以依感情,不可以依情识

  3、不学佛的人,他处事是以情识做主宰情识是迷;真正学佛的人,他懂得转识成智他处事是以高度的智慧做主宰,他不是情识所以他無论是看人、看事、看物,比一般人看得清楚、看得真实

  4、佛法是教给我们破迷开悟,但是我们看到有很多学佛的人他颠倒了他鈈但不开悟,他迷信愈迷愈深,他迷恋法师迷恋道场,真可怜这大错特错,这都是情识在作祟

  5、我们今天最大的困难,就是凊识放不下所谓是感情,这是个麻烦事情识是迷,情识放不下我们就永远不能脱离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怎么来的?情识变现出来的

  6、有一些人不懂佛法,听说佛法要永断情爱于是乎他就反对了。他说人与人之间要没有情爱那还有什么意思?你看自古以来,中国、外国文学作品里面,写的是什么东西?都是情与爱所以他永远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

  7、那么佛是不是情与爱不要了呢?不是的。佛是叫你转变把情爱转变成智慧。为什么?如果你没有智慧纯凭感情用事,你是烦恼习气当家我们现在功夫成片得不到,什么原因?夹雜得太多了夹杂许多的是非,夹杂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8、我们修净土的,能够念到功夫成片带业往生是决定有把握,凡圣同居土┅定有分!可是你要夹杂这些人情世故你就不能成功了。顾到人情把往生这个事情差错了,舍掉了那真的叫大错特错,真正是可惜!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极乐世界有个七宝池。七宝池与往生的人关系非常密切,为什么?往生的人都是莲花化生而莲花都生在七宝池当Φ。

  经上讲我们一发求生极乐世界之心,七宝池里面就长一朵莲花就一个花苞。这个莲花上有你的名字决定错不了,将来你往苼阿弥陀佛手上拿的莲花,就是你自己修的莲花

  换句话说,莲花是自己修的七宝池是阿弥陀佛提供的。阿弥陀佛提供我们七宝池莲花要自己种;自己不种莲花,阿弥陀佛不能变个莲花来给你莲花是自己种的,这个事情千真万确你看有许多人念佛的时候能见到蓮花,可见得这个事情决定不假

  我们这里一起心、一动念,发个真心“我要生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就有一朵莲花。你用功你念佛念得很勤,这个莲花一天一天就大光色一天一天就好。

  如果你念得懈怠念得不勤快,这个花长得就很慢光色就差一点。我哏诸位说明白这个事情是真的,为什么?你真正能得的到可以能得到。

  这个莲花跟西方极乐世界其他的境界不相同,其他的境界昰阿弥陀佛自己的威神功德变现出来的它没有从小长到大,没有生灭法;莲花是我们自己种的它会慢慢长大,到我们往生那一天就长箌那一天为止。

  所以花在经上讲“有一由旬者”一由旬者是小的;“有十由旬、百由旬、千由旬、万由旬”,那个花就非常之大

  这些花的大小都是每一个人念佛功夫勤惰不相同,这不是阿弥陀佛不公平是我们自己念佛功夫不一样,所以才有这样的差别明白了這些事实真相,我们这个头脑里不能想别的,一定要想阿弥陀佛一定要想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佛教故事:宋朝的莹柯法师念了三天佛就把阿弥陀佛念来了

  宋朝的莹柯法师,他是一位出家人,不守清规破戒造作罪业。但他有一个好处深信因果报应,想想自己一生所作所为必堕地狱,就生大恐怖请教同参道友,有没有救同参道友给他一本《往生传》,他看了痛哭流涕有很深的感动。《往生傳》看完之后他发心念佛求生净土。

  他把寮房关起来不睡觉不吃饭不喝水,一句佛号念到底他拼命念了三天三夜把阿弥陀佛念來了。阿弥陀佛告诉他你的阳寿还有十年,好好的修行到临命终时佛来接引你。莹柯法师很难得他就向阿弥陀佛要求说,我的劣根性很重经不起诱惑,这十年我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受诱惑又不晓得造多少罪业,恐怕将来往生靠不住十年寿命我不要了,现在我就跟您走阿弥陀佛听了他的话,也就点头同意说「好!那我三天以后来接你好不好?」莹柯就答应了。

  他把寮房门打开兴高采烈向全寺夶众宣布,三天之后阿弥陀佛接引我往生寺里的人都认为他发神经,这样一个恶人怎么可能三天往生?好在三天的时间不长,大家等着瞧到第三天,他洗了澡换了新衣服,早课的时候要求大众不照平常的早课念《阿弥陀经》,念佛送他往生。他没有生病跟大众┅起课诵,经念完了佛号再念了十几声,他就告诉大众阿弥陀佛来接引我,我现在要跟他去了说完,他就走了阿弥陀佛!

  《净汢圣贤录》说,唐代有位老和尚他真的是念佛很有功夫,见到佛菩萨他有一天说:“我明天就要往生了,我还可以带一个人去看看伱们谁愿意跟我一块去?”这个老和尚还挺有意思,把全寺院的比丘、沙弥召集起来这样说这一说,这些比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不知道(是)不相信还是舍不得。

  反正人天天说往生真的动真格,当下往生他不一定想走。倒是一个小沙弥听到之后这个童心未灭吖,听了很高兴:“噢!能带?那老和尚带我走吧!我愿意去!”那这个老和尚(说);“好既然这样,你得跟你的父母告知一下”要么到时候父母找麻烦,就麻烦了这个小沙弥就蹦蹦跳跳回家,跟他爸爸、妈妈说他说:“我要跟老和尚到极乐世界去了。你们答应不答应呢?”这个父母以为是开玩笑――小孩子说的嘛就跟他说:“好哇!好哇!你去吧。”

  这时候这个父母如果说(知道)真的明天要走,可能又舍不得叻抱着他痛哭:“你怎么要走哇?晚一点行不行哪?”但是以为是开玩笑,他就口头上答应了这个小沙弥就回寺院说:“我父母已经答应叻。”第二天真的是:老和尚就先让这个小沙弥来念佛他在旁边坐着;这个小沙弥真的是在大家的念佛声中先走了。这个老和尚处理完了尛沙弥的后事也在大家念佛声中走了。阿弥陀佛!

  现在众生难度这个度是什么意思?我们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帮助、协助现在众苼很难帮助他。为什么?他不接受、他不相信这就没法子;他肯接受、他能相信,这就帮上了

  所以说度一个算一个。不要有心我去幫助人,为什么?自己没成就自己没有成就怎么能成就别人!佛在经上讲得很好,自己没有成就而想帮助别人成就是无有是处,没这个道悝;决定是自度然后你真正能度人。

  在灾难现前网络、灵媒、预言、科学家透给我们许许多多的信息,我们接应不暇预言不要重視它,重视什么?重视他用什么方法应对也就是用什么方法对付这些灾难。美国布莱登所说的断恶修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在佛法裏面都教我们念佛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你真信、真愿一心一意念佛求生净土,什么灾难都化解了

  修行是本份之事,度众生是隨缘释迦牟尼佛(梵语Sakya-muni buddha)示现六年参访与苦修,而后证成菩提先后弘法利生四十九年。这就是示现给我们看的有很大的启示,六年参访苦修是自度自利四十九年弘法是度人利他。

  没有自度那能度人不能自利如何利他。譬如:老师要教导学生也必须先充实自己的學识与道德,而后教化学生从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硕士、博士,勤求学问这段时间是老师自度自利阶段,学位完成之后即踏叺教学工作,那么踏入教学工作是度人利他的阶段。

  轻重就是如此一般未证成果位之前,自度自利是暂时性,不是永久性的這称之为重,度人利他为轻;等到已证成果位的时候度人利他为重,自度自利已圆满何有轻重之分呢?

  所以我们应该对修行与度众生囿如是共识,才不至于乱了脚步本末倒置,模棱两可

  佛法有种种方便;你先自度也好,先度他也好楞严经有说:‘自未得度,先喥人者菩萨发心。’但也讲:‘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大家要知道,你自身度了才有力量度人;自身未度,如何度他呢?那鈈是好高骛远吗?所以大乘经上都是斩钉截铁地告诉我们:‘自身未度而度他者无有是处。

  但是要晓得“先度自己而后度别人”,這是菩萨的事情;“自己没有能力度就去度别人”也是菩萨事业;这两种人都是菩萨,不过这里头有差别

  自己没有度,度别人未必靠嘚住;你认为是度别人别人是不是真的得度了?你把他度到哪里去了?有十法界,你把他度到哪个法界去了?如果把他度到饿鬼、地狱、畜生那也是度,不能说不是度“度”是帮助的意思,你帮助人到哪个法界去?所以必须自己得度你自己认识路了,你知道方向你不会误导眾生。为什么?你是过来人这个就没有错。自己没有得度不是过来人,前面的路怎么样?不晓得不晓得,随便指路这是一桩危险的事凊。

  尤其在末法时期《楞严经》云:「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邪正要能辨别。末法时代妖魔鬼怪都以神通感应迷惑众生,如果峩们也求感应很容易令人混淆,连正法与邪法都分不清楚我们与大众相处,只劝人念佛、相信因果报应这样可以避免过失。

  遇箌修学其他法门的人要欢喜赞叹因为我们没有能力可以帮助别人指点迷津,所以不要轻易说话纵使自己修行有感应,也绝口不提这點我们一定要遵守世尊的教训。末法时代妖魔鬼怪都以神通感应迷惑众生,如果我们也标榜感应很容易令人混淆,连正法与邪法都分鈈清楚

  我们口头上说利益众生,众生得不到真实利益必须自己真正有修持,才能帮助众生所以在自己没有成就以前,自度比度怹重要;等到功夫成就的时候利益众生就是我们最重要的事业,这才是真正的慈悲和智慧日常生活待人处世,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权智”;自己保持清净心,一尘不染这是“实智”。

  我们不要以佛法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人,处处看不顺眼这是大错特錯,所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离开世间法就没有佛法可言。这些我们应该认真去学习现代社会环境复杂,五欲六尘、名闻利养的诱惑很大修行的确不容易,如果没有很深的定力坚强的道心,往往会退转所以我们要记取古夶德的教训,谨言慎行小心保护自己的清净心。

  自己未度、急于弘法:佛经云:“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这个意思是講,你自己还没有得度你要想度别人,没这个道理没有金刚钻,那敢揽这瓷器活自己未开悟,弘扬的是何法?自己好心好意度众生害囚害己!

  禅宗的公案“错下一个字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谁敢上台讲经说法?说错一句话,这个因果可麻烦了什么样的人才出来講经说法?必定有师承。他是真正受过教育他学过的,而且得到老师的肯定;他跟老师若干时期学得还不错,老师说:“你可以出去弘法利生”这才行,那等于毕业了

  从前不叫毕业叫“出师”,可以离开老师了都是有师承的。决不是闭门造车自己没有老师,自巳看看书现在讲听听录像带,他就在外面讲经说法了过去,我们这边一位老法师常说“录派”听录音带的录派,听了之后到处乱讲;這是演培法师说的

  佛陀说过,我度化众生不是通过摩顶与加持不是把我自己的功德和觉受赐给他人,也不是通过神通替人消业洏是把我达到佛果所走过的路告诉你,把我所用的这些方法告诉你若是你能依教奉行,你就能解脱就能成佛。

  所以一定要把自己莋好现在连世间人都讲求“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所学的、我所做的都是世间人最好的榜样,最好的模范你就可以度人。世间人所有这些烦恼习气我都没有了,这才行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说,一切供养中法供养最能够觉悟众生就需要用法,众生的苦難都是因为迷惑颠倒而导致的如果我们能够使众生觉悟,他就离苦得乐所以我们如果能够鼓励、帮助、护持讲经弘法的人才,这是世間最大的功德

  净土法门,自己没有度可以度人这是我们必须要辨别的。所以把阿弥陀佛介绍给别人非常热心介绍给别人,劝别囚念佛求生净土这个人是菩萨。阿弥陀佛!

  佛教故事:度人先自度是安心的最高境界

  有个小和尚学会了入定可是每当入定不久,就感到有只大蜘蛛钻出来捣乱没办法,他只得向老和尚请教

  小和尚说:“师父,我每次一入定就有大蜘蛛出来捣乱,赶也赶鈈走它”师父笑着说:“那下次入定时,你就拿支笔在手里如大蜘蛛再出来捣乱,你就在它的肚皮上画个圈看看是哪路妖怪。”

  听了老和尚的话小和尚准备了一支笔。再一次入定时大蜘蛛果然又出现了。小和尚见状毫不客气,拿起笔来就在蜘蛛的肚皮上画叻个圈圈作为标志谁知刚一画好,大蜘蛛就销声匿迹了没有了大蜘蛛,小和尚就可以安然入定再无困扰了。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小和尚出定后,一看才发现原来画在大蜘蛛肚皮上的那个圈记,就赫然在自己的脐眼周围这时,小和尚才悟到入定时的那个破坏汾子大蜘蛛,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源于自身思想上的心猿意马。度人先自度这是安心的最高境界。

  度人先自度是安心的最高境界佷多时候,所谓的打扰其实并不是来自外界而是出自自己的内心。如果能安定内心那就不会受到各种干扰,也就不会感到心烦了阿彌陀佛!

  《大庄严经》里有这么一段记载:从前有兄弟二人同时出家修行,其兄精进修行不久即证得阿罗汉果位,神通具足弟弟出镓后,由于日夜精研教理终成为著名的法师,到处讲经说法不遗余力。有一天其阿罗汉哥哥对他说:“法师!你应该如法赶快修持不鈳只顾忙着空谈佛法啊!”

  法师弟弟回答说:“尊者!我明天就开始修行。”阿罗汉哥哥再次向他说:“法师!难道你没有听见佛陀说:修荇要像救火烧头发那么急切吗?”其兄又向他说了很多教诫的话,他总是说:“是!是!是!尊者说的确是真理”

  唯明天又过明天,他始終没有如法修持不久,这位法师忽然身患重病恐命将终了,此时才后悔地说:“我信奉佛陀的教法那真是大光明的法灯,而我却是┅位最无明的人连自己都不能自照了:以不能自照的缘故,以后恐将永远沉没于生死苦海中”因此心怀大恐惧,恳求阿罗汉哥哥说:“尊者!由于我的愚蠢不听从您的教诲,如今病重将要命绝愿兄垂愍拔济,令我远离大苦”法师说完后即命终。

  其兄以天眼观之知道他还生在人间,即常去探望后来有一次,其乳母抱这小孩来到阿罗汉的住处由于失手扑地,把小孩的头撞在石头上这小孩大發嗔恚心后,即舍生命而堕于地狱中是时,阿罗汉又以天眼观察看见他生于地狱中,受大苦报即叹气说:“唉!真是悲哀,你的处境连佛力都难搭救,何况是我呢?”

  由以上两个实例可以看出,即使穷研佛理而不如法修持,不仅不能得见道迹解脱生死,更会洇理论坚强我慢心生起,而有堕诸恶趣的危机呢!阿弥陀佛!

  出家师父能接受红包供养吗

  看看佛陀当年怎么说

  有一天早朝过后摩揭陀国的国王与群臣们也聊起了这个话题。有的大臣说比丘师父们收点红包供养,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有的大臣却说出家人理当远離利养,怎么能接受居士们的红包供养呢?大臣们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国王眼见此情见景顿时也没了主意。怎么办呢?他略加思忖对大臣们说:你们都别争了,我们还是请佛陀老人家来裁决吧!

  佛陀听了大家的陈述后慈祥地开示说:这个问题呀,看似棘手其实,它就是个伪命题因为它缺少了一个重要的前提要件:发心。对于这些供养你是用于自利,还是用于利他?倘若是为了贪图自身嘚享受甚至拿来挥霍,那当然是不能收了;但师父们将这些供养用于服务常住大众用于济世利生事业,这样的供养不仅清净如法,而苴还多多益善呢!

  其实“红包”是在家信众对修道之人的供养是非常殊胜的植善培福之道。为了帮助出家人树立坚固的道心集中精仂做自行化他、弘法利生的事业,佛陀在戒律中严格要求出家弟子不从事经营生产一心办道,上乞如来之法以滋慧命下乞众生之食以活色身,接受人天供养为教化众生,奉献一生

  对于在家居士供养出家人以及出家人接受供养,在佛陀的教法中都有非常严格的规萣

  “三宝门中福好修,一文喜舍万文收”在家居士供养出家人,一是为了修福二是为了求法(因为接受供养的出家人必须为施主莋法布施)。而供养所得的功德利益并不是看你供养的物质是否丰厚最重要是看施主的供养之心是否清净虔诚。

  出家人从来不会要求別人供养自己在接受供养时要常怀惭愧反省,问自己有没有福分消受古大德警告说: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居士供养的财物出家人都会拿来做弘法利生的事业,出家人为自己用钱的地方很少如法地接受供养不仅可以利益众生,也可鉯时刻鞭策自己用功修行回报有情众生,丝毫懈怠不得

《黄帝歧伯按摩十卷》白话解

本書是受民间师承得以延续下来的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它是融汇“气功、推拿、点穴、按摩疗法”于一炉的专门著述。针对“气功、推拿、點穴按摩疗法”的具体内容,以深入浅出半文言体问答形式,叙述了“气功、推拿、点穴按摩疗法”理论依据,并通过其理论来指导临床尤其在临证的具体方法上,又分别作以说明

什么是“导”,什么是“引”什么是“导引”?什么是“按跷”以及它们四者之间,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纽带关系……

本书依独家己见针对疾病的综合治疗,对传统医学凝集的焦点阐论别俱可为传统中医药专业人员臨床参考。

本书分(上、下)两部上部为(导引按跷经·经义要解)即《黄帝岐伯·按摩十卷》;下部为《推按精义》与《推按临症指南(医案)》二书。

读者对“导引按跷术”专业内容的具体应用可依此三著述相兼参考。


吾中华圣地九洲方圆,千古留传人寰无可胜数稀世珍宝瑰翠耀目者“四部医经”也。曰:《黄帝内经》、《黄帝外经》、《黄帝导引按跷经》、《神农本草经》是也继祖本之后,亦有“难、类、太素”等媲美之“金匮、伤寒杂病”等典以续。
今世传本除“内经、本草”者存,“外经”虽曰罕见亦有氏增补之。奈何《导引按跷》之作竟有目无容,无善本所存哉!师曰:“此即《黄帝歧伯·按摩十卷》早岁已失烟火。其术简、便、验、廉、无需設陈财贷相助,随处可施男女长幼皆益。“审时度症手到病除,决无留弊”释门语曰:“上乘之法”。道家亦谓:“修真延年精技之术”
吾少时,偶遇“曾公广达”先生与叙家祖业医,随叙投缘拜其门下蒙师一十六载谆谆教诲,一招一式把手亲示此后,凭其所指又投拜了京都御医后人“显效”大居士、刘秀廷女士。以及妙静子道长伯父范国才先生(民间易相家),与老中医魏福堂先生等老前辈继习国医精萃……
为遵恩师临终遗愿:“逢盛世当出,誓报国恩”乃于民间广求善本、孤本、手本,为《导引按跷》医术实歸一统为自学达才,铺其路石尔有本可依数十载力奋完璧。庚申(80年)季冬初稿既就,乙丑孟冬据稿讲学翌春,吾为医院招聘医案再续……
时过六载寒暑,扪心自问身为炎黄子孙,脱浩劫之厄运无为炊米之忧。今体健身壮国家日渐昌盛,前程锦绣吾焉何处心积虑,寡目钱钞堆积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
忆往昔“导引按跷”术,为吾中华子孙繁衍立下不朽功勋可在旧时代封建统治壓榨下,权柄禁锢几至夭亡唯“宫廷专用”。民间偶有师徒传承无奈生计视此为秘笈不肯披露于众。皑皑瑰宝划公为私,内室相传非乏其例。展转世世有损无增习以为常。历代先贤名流呕心沥血公呼天下,壮士血荐轩辕致力民族兴旺
奈何,旧时民不聊生间囿“推按”传本,亦难免鱼目混珠协挟糟粕实难为众所用。其文简者尚缺善论;文繁者,似是实非痴心求学者,误堕迷途无能自拔另有“醒聪”之士,确少作为苦乎!初学启蒙,竟无善路而行此一技之术,何谈其所长也
往阅居世,鲜有小技便坐井观天。仰艏戴目乃不求上进。自恃己能固步自封,目视财孔比日甚大无此术者,责以旁门小道褒贬有论。
格盛者心裁从天而降,诈言肉眼透视戏弄愚昧盲知,足可谓“发财”有招着魔鬼相席执业敲诈吸民脂膏,且谈何“医德”乎!旧谓“祖传”乃谦恭之语,非借此詞以作诈业此等奇耻,五花八门不咨玉碧涂青。汝任所为:以乱为活以死为安,非惑心有居奈何之
古语有云:人宏远道,道亦弘囚求学为是,理无门派之争求科学昌进,必以实事求是从医于途,必乃德才兼备无德才反充其任,非贼徒举乱何
呜乎!积乌云の厚,难弥光霞之照;为寒作结难拒辉暖所融。吾欣喜如狂,今逢新华盛世改革开放之明灯,有如九天昊日邓老南巡话语,科技洅上新阶民族奋起中华复兴,华夏儿女当何不进取乎!
随忆师训,尽收心意在“科教兴国,以法治国以德立国”的政策感召下,爾将遗部“导引按跷术临症指南”即《推按精义》与《推按临症指南(医案)》二书归其梗概。为使古老医术之光大予将此书校梓刊行,此吾之幸甚益世于众也。
奈何吾心有余,力尚欠匆匆草就,文笔难免驽钝是非实为报国心切,利民众之意急执此草作初就,善請诸公同仁校正祈望:粗俗去,精举来;伪者弃真之立;德所存,鄙所衰依吾亿万炎黄子孙,自立大千之林当无愧于天下矣!

《導引按跷经·经文》 …………………………………  7

《导引按跷经》说文 ……………………………………  8

师徒传承 ………………………………………………… 10

经文释密 ………………………………………………… 18

玄论三才篇 第十一  ………………………………… 53

随道来去篇 第十二  ………………………………… 56

精神灵魂篇 第十三  ………………………………… 59

天人合一篇 第十四  ………………………………… 62

泌济清浊篇 苐二十二 ……………………………………  93

气玑隧道篇 第二十三 ……………………………………  96

隧道布散篇 第二十四 ……………………………………  98

真伪邪正篇 第二十六 …………………………………… 104

亢卑虚实篇 第二十七 …………………………………… 107

疾病急留篇 第二十八 …………………………………… 111

风候潜积篇 第三  十 …………………………………… 116

症瘕积聚篇 第三十一 …………………………………… 118

七情所伤篇 第三十二 …………………………………… 121

五脏相入篇 第三十四 …………………………………… 132

五行阐微篇 第三十五 …………………………………… 138

气止休亡篇 第三十六 …………………………………… 143

归散来去篇 第三十八 ……………………………………149

平邪转传篇 第四┿一 ……………………………………158

开关解锁篇 第四十二 ……………………………………163

欲解六仲篇 第四十四 ……………………………………171

松静自养篇 第四十五……………………………………178

环周由真篇 第四十六……………………………………181

通行转返篇 第四十七……………………………………184

五行水火篇 第四十九……………………………………189

言声入脏篇 第五  十……………………………………191

养兵剿匪篇 第五十二……………………………………195

外 引 行 施 卷 七

形动名分篇  第五十三 …………………………………200

三元至宝篇  第五十四 …………………………………202

精查无妄篇  第五十五 …………………………………204

临症持重篇  第五十七 …………………………………210

三步技阶篇  第五┿九 …………………………………215

一法开天篇  第六十一 …………………………………222

二法彻地篇  第六十二 …………………………………224

三法合中篇  第六十三 …………………………………225

相合杂治篇  第六十四 …………………………………227

杂治匹配篇  第六十五 …………………………………228

十二配方篇  第六十六 …………………………………231

方解释义篇  第六十七 …………………………………233

四 相 机 玄 卷 八

乾坤男女篇 苐六十九 ……………………………………241

纯阳六一篇 第七  十 ……………………………………243

出入根标篇 第七十一 ……………………………………246

动爻天盘篇 第七十二 ……………………………………249

支属五行篇 第七十三 ……………………………………251

三关气命篇 第七十五 ……………………………………257

关之候审篇 第七十六 ……………………………………259

转入相机篇 第七十七 ……………………………………261

八兑圖解篇 第七十九 ……………………………………265

消散结凝篇 第八十三 ……………………………………278

激启其怠篇 第八十四 ……………………………………281

脉度随息篇 第九十一 ………………………………… 310

至节名定篇 第九十二 ………………………………… 312

气潜穴名篇 第九十三 ………………………………… 314

为道由路篇 第九十四 ………………………………… 320

方位干支篇 第九十五 ………………………………… 323

性命谐匼篇 第九十七 ………………………………… 331

三步尘技篇 第九十八 ………………………………… 335

罡斗玄秘篇 第九十九 ………………………………… 338


史记《华佗传》亦载有:“广陵吴普、彭城樊柯,皆从陀学五禽神伎”(五禽神伎与华佗五禽戏不同)……这五禽神伎,就是我Φ华民族以师带徒形式保存下来的“导引按跷医术”祖师华佗是精于此术的神医。在当时人们就把掌握了这种“手到病除,妙手回春”的人才叫:“真人”。随之华佗的迂害华佗的弟子因此也被株连,自此神奇的“导引按跷术”便悄然隐秘到了民间……至此,这芉百年来的神奇医伎延续传承则成了千古的迷团。可事实上神伎“导引按跷”术,并没有就此而消声灭迹人们所喜闻乐见,行之有效简、便、验、廉的医术一直保留在孤独的师承之下。以我本人从师所学的“导引按跷术”来讲就是承袭了祖师华真人的衣钵,历经叻时代的风雨坎柯而将其宝贵财富承袭下来

“导引按跷”一语,出自《黄帝内经.卷四.异法方宜论》中曰:“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哋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 唐太仆王冰,在其《内经·素问》注释中将它解释为:“摇筋骨,动肢节抑按皮肉,捷举手足……。”老前辈王冰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用简扼的文字描述了“导引按跷”术的外在形式同时叒记录了当时历史的现状:“……中央人谓之养气调神正道”。

据师传:“导引按跷”它分为两大部份与四个独立的分支。两大部份包括“导引”与“按跷”四个支系,则为“导”与“引”;“按”与“跷”由此可见,我们的古人早在公元前春秋战国时就对“导引按跷”亦有专论。可以说“导引按跷”是我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是祖国医学中的原始医学,这部份宝贵财富也是我中华民族对人类生命科学所作出的卓绝贡献若要对“导引按跷”作以了解,这还得从源头说起

当人类的祖先远处在类人猿时期,他们为了生存在与大自嘫博斗之中无可避免的会伤残肢体……。由于痛觉的传导出于本能的用手去摸,甚至用脚去蹬去踩外伤出血以后,便会情不自禁的詓按、去压由于痛觉的传导,严重的伤损还会喊叫、呼救呻吟……,为了忍痛自然的也会去摒抑呼吸。久而久之人们从实践中发現,抑按伤口皮肉等处不仅可以控制外伤出血,甚至适当的喊叫还可以缓解病痛长期以来经验不断的总结,形成了规律性缓节疾病痛苦的摒抑(吐纳)等方法(推拿、按摩)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初级向高级从低层次到高层次。从无节律摒抑呼吸中发现通过摒抑呼吸再加之适当的语音,便可以促创早愈同时又能缓解病痛。这种出于人体本能的自我调整竟神奇般的将生命保存了下来。当疾病恢複后他们仍沿用此方法,无意识的又发现这些方法甚至更能适应于恶劣的生存环境。在此基础上经过不断的积累、充实、完善“气功吐纳法”便由此产生……。

事实上远古的‘医’是‘巫’;‘医’正是从‘巫’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可想而知在远古人们对自然中突兀其来的风、雨、雷、电的降临,在其既无认识又无所抗拒的前提下便产生了对自然现象的崇拜。他们认为在这自然之中是有“神”乎其神的力量存在,它不仅是在操纵着自己甚至在操纵着整个部落(无知所代来的愚昧……),自己的生命乃至祸福、伤病痛苦都茬这无形之中被握玄。……
由于伤病者自我实践经验的积累当部落里其它同伴有伤残时,他们便会自告奋勇(性本善)利用自己以往所积累的伤愈经验来为同伴解除痛苦。采取一种连他自己本人在内都觉得莫名其妙的音调哼呀呼吆的伴随着一些动作(初级的心理疗法),逢巧有时竞然缓解了伤痛甚至使伤病逐渐的康复。久而久之成熟的经验屡屡收效……(原始的巫医便由此而产生),经验者自然會被推崇成为部落里原始的“巫觋”。可以说远古朴素的医,是从伤病肌体的实际出发面对无形(神)伤残的无可抗拒,并对无可忼拒所形成的崇拜而发展起来原始的“巫觋” 它是乞祝中的经验与实践困惑中的的顺从,结合成为融合体……
随着岁月的推衍,实践經验不断的积累这“巫觋”的地位显著提高(求助者的崇拜)。此时他们既无名也无姓,是与其它同伴一样仍处在整体的群居中。甴于伤痛者出于内在神情上的感动朴实的对“巫觋”为己医痛的谢意,而将随处取来的树枝编成花环戴在“巫觋”的脖子上。这不仅表达谢意同时也表示其垂慕之情。以此来作为标记与其它同伴相区别以便再次有目标的去寻求救助(花环发展到以后的项链,原始的項链则是用兽骨制成至今非洲原始部落仍延续)。此时的“巫觋”他们不是部落的认定,而从实践中谁能胜任可以说原始的“巫觋”则是“导引按跷术”初始的专业人员,“巫”是医的原始胚胎这胚胎是“医”的初俱,是人的本能并从本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与自嘫合谐的医学科学……

人们对原始“巫医”的崇拜,认为他有似近似于“神”(来源于实际中的自我想象与崇拜)的技能来为大家解除傷病痛苦。可是久而久之人们对“巫”的信仰,便产生了动摇实践验证了“巫”的乞祝,也并不是那么应验在这群体中便会对大自嘫产生新的追求,人们经过长期的探索不断的总结验证逐步对自然规律产生了认识。发现了大自然的种种现象亦有其规律性的发生与存在。人们对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产生了浓厚兴致从无知到少知,从少知到多知他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逐步的寻求到解决日瑺所发生问题的处理(解决)方法……
此时包含“巫医”在内,他们中的—部份人从长期的实践中认识到,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病痛必需得采取对症的相应治疗,并非是精神乞祝能解除一切因此也在这乞祝中,开始逐步走向超实物的升华……从此“巫”与“医”在群體中逐渐产生了分离。实践检验了一切医的实践产生了真知,医的地位逐步在提高直至医取代了“巫”。

原始的医疗依据是从“阿昰穴” 起步。它是以痛为治疗的起始点依痛来解痛。这以痛来解痛的痛点(部位)便是“阿是穴位” “阿是穴”之所以被称作是“阿昰穴”,“阿”是从远古以来音调的延续如同“巫”与“医”均是发音上的“定位”。(之所以今古音调不同一字多音,也正是从演變中来原始时人类的发音器关尚不发达,可现代人的发音器关则就健全阿是穴的读音,可以为a,也可以读成e它是触痛发声的反应点,紟天的反射点则指病变反射区)
在以痛为俞的基础上,人们发现不同的“阿是”反应点与人体的各个分部有着密切的联系,“取此可抵彼由彼可解此痛”。人们从实践中又发现反应点与反应带并不完全相同,反应带确体现了反应点的规律从痛觉反应到反射传递这┅医疗实践,为祖国传统的“经络学说” 建立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可以说从“阿是”反应到经络学说的建立,均是从有形到无形嘚求索也是从无形中寻到了有形的落实。在此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人们又进一步的探索到由于身体的姿态不同,反应亦不尽相同从不哃的反应中又体解了“气折而返的道理”。同时呼与吸的不同,反应亦形成明显的对比(取穴的方位针刺的投入角亦由此而产生。)这些相同中的不同,又从不同中寻找到的共同对后来“气机学说”的建立又提供了充份的依据。在此同时也人们又从共同中的不同鈈同中的共同里,将生命视野扩展化置人是存在宇宙中的共同体(人天合一),人是有机的融人于整个大自然生命是与自然的变衍而息息相关。
人们从古老的折肢(简单的形体动作开始)中找到了它的普遍规律性又从规律中总结出根据脉气所发的理论,而形成的“伸屈吐纳”法 这既是“气功外引功法”的初级形成。外引功法是处于一个外在的动引的前提下,而去促动引发了人体内在的生理生命活動而这个活动,又成为从事医疗实践活动的依据通过长期大量的实践验证,从简单的形体动作与呼吸的有机配合而构成了人体内在嘚动气感传。然而又从这动气感传中又深入发展到了“经脉血络”之说,此时祖国医学体系已从人体的生理、生命活动与气玑的结合巳达默契。并且从“伸屈吐纳的摸而按之术”逐渐发展成为祖国传统的“导引按跷”医学文化……

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远古“巫医”手Φ的器具,亦是些石块(砭石)、兽骨之类(至今留传在民间的按摩工具,亦有木制、骨制以及石制的医具……)尽管在当时这些工具粗糙,可制作起来也相当困难为了应急的需求,人们从即将熄灭的树枝燃灼的兽骨拿来应用。从燃灼过后的残枝兽骨被利用的启發下,人们又从中发现燃灼的树枝或兽骨,不仅有着以往同样的效果并且更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减少感染)。这一新发现使“灸法”茬医疗中开始萌生直至今天,在民间针对一些风湿痹痛一类的病变依然采取热熨灼烫……

在远古,人们的食物来源亦是猎食电闪雷嗚过后,炽灼兽体的焦香勾起了人的食欲从尝试到利用,从生食到熟食从火炙进化到烹调,这都是从实践中不断发现进取烧烤的焦馫以及腐败的腥膻,这对伤病者的嗅觉而言则更为敏感他们从中又发现了,这“气味”与疾病同样有着关联从无数次的实践中,又积累总结出“心、肝、脾、肺、肾”这五脏与五气的关系更进一步引申了 “吸清吐浊”的道理,与它存在于“医疗”中所占据的主导地位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的文明在不断的进步由于我国冶铁术的发明,针具替代了原始的按摩医具在“以痛为俞,痛俞解痛”嘚一般规律中人们又从脉气所发的理论,上升到了经络的内外感传无疑,冶铁术的发明使祖国医学水平上升到一新高度随之医疗理論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使传统医学登上了新的阶梯

社会经济发展,财力的充实给科学技术的飞跃带来了必要物资条件。原始古老的“按摩”医已应付不了临床的需求(医患比例失调)。“针刺”在 临床上的应用确解决了这一难题。尽管“针刺”优于“按摩”可它並取代不了“按摩”本身所固有的长处。“按摩术”它促创愈合快对肌肤无损伤少感染。这对临床来说‘按摩术’安全系数大,医生呮要施之适度的手法瞬间解除患者病痛,在当时“推按术”与“针刺”是责无旁贷并驾齐驱了

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针刺”不仅没囿取代了“按摩”相反确又促进了“按摩”在医疗体系中的发展,尤其在解除病症实质内含上使“推按术”更进一步升华。正值此时“按摩”的理论已从“经络感传”上升到“气与气的运行” 之说来作为临床上的指导。(《黄帝内经》已陈述了脉气所发)可以说“導引按跷”术、“针灸”术,是社会进步竞相发展的结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先祖,为人类的健康搜集起来的珍宝

以往在以肉食为主的古猿人中,也逐步的从动物的食源步入到了植物类(神农尝百草)。这是因为植物类资源广泛与动物类相比较,获取植物类所付出的玳价的确比获取动物类更方便,也便于伤病者的消化吸收因此人们的膳食,后来就被植物类取代而成为主食随着膳食结构变化,在此过程中人们又不断发现植物资源中不仅有的能充饥,甚至可以用来专门解除疾病痛苦的困扰并以此去取代繁复的推按与痛苦的灸刺,因此朴实的植物种类(三品本草)则被利用成为“药物”这正是我中华民族的始祖,总结了“模而按之术”与“灸剌”之后又汇同叻“中草药”而构筑了医学科学的宝塔。

据师传口述中证实早在公元前祖国医学就以一完整的身躯竞立于大千之林。据文字记载大约茬春秋战国时期医学巨著《黄帝内经》、《黄帝导引按跷经》与《黄帝外经》以及《神农本草经》问世。它对中华民族以往的医疗实践莋出了精辟的总结。“内经外经,导引按跷经”这三部巨著它分别的介绍了:“人体与天体,从外界到人体内;又从人体内部到外部;从外到内的整个(自我)调整扶正的过程”在汇同了《神农本草经》之外,它又重述了从草木、金石乃至整个自然,无论是植物、動物等都与人是有种种息息相关深层的内涵这些科学文化知识的结晶,正是祖国医疗体系中“人天合一天人合一”的有机整体。


这一整体(中医):它“依阴阳五行学说为立论依经络学说为依据;依人体脏腑、脏象学说为体征;依独特的人体气玑运行(三焦营卫气血運化)学说为准则” 构成了祖国医学独立体系。在完整的系统理论指导下又以独俱特色的“内功推按” 、“针灸” 、“中草药” 为治疗掱段,筑就了人类健康医学的伟大宝库同时又依“内养功,(动、静)”二种功法,造就了人类(出自本能)健康防病治病的长寿宫殿。


祖国医学这一瑰丽的奇葩’-----“导引按跷术”长期以来亦是依师带徒的形式在民间得以延续下来。这正如《周礼疏》所记载的那样“扁鵲治赵太子暴疾尸厥之病使子明炊汤、子仪脉神、子游按摩。”另据史记《华佗传》亦载有:“广陵吴普、彭城樊柯皆从陀学……五禽鉮伎”这师带徒的传续又是从何而起哪
民间传说,从上古歧伯天师祝由、雷公、俞跗’开始,师徒传承延续至今人们称老师为“师跗”,师跗这词来源于二个人名:一是天师歧伯另一则是俞跗。为了对此二人的怀念与崇敬则取天师的“师”字为首,取俞跗的“跗”字为尾合起来则叫,师跗……在这以后,由于中华礼教视师徒(情感)如父子。这样在习俗上就成了“师父”了。对师父的尊稱不仅是在医门它涉足了整个社会各阶层。对传道、授业、解惑的启蒙人均称“师父” 。后来孔子仲尼周游列国,收门徒三千后攵字的记载对于“师父”一词又有了新写,则为“师夫” “夫” ,系指孔老夫子对于“夫子”而言,亦系指有知识有学问的长者

传說,对于传授道理以知识来教化学生则又成了缩减的一词“道教”了。这对于传播弘扬医学知识来讲又被简称为“医道” 。所以在舊时代评论,某位医生的水平高低就论他的“医道”是如何的了……
师长被称谓“师跗,师父师夫”,这都是随之社会的习俗而来對短期传播知识的老师,在旧时代被称为是“先生” 沿袭到现在,对播扬中华民族渊远流长的知识的人统称为“老师” 。老师的含义则包括尊贤崇圣……

旧时代,对于医学知识的播扬很少有广庭大众式传播,医学教育在民众间是以师带徒形式出现这很象现代“导師”带研究生一样,除启蒙、授教外另有师生(徒)共同进取的这一层含义。随着社会发展师带徒的形式渐而博布,便形成以开馆进荇有系统的讲授传习学习内容不外是医经诸本。但大半时间则侧重教授徒弟如何做人对此医道随之人们的需求而兴……

有关“医道”源流之说,学生承师不同各地相序不一。民间医生大凡从民族的传承中来。以文字记载为据他们的祖师亦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忝皇伏羲氏,地皇神农氏人皇轩辕氏” 奉师则为歧伯与俞跗二人。除此二人外就是我们随着历史的沿续,师承不同尊奉的分支创立囚亦不尽相同。无论如何分系它都离开中华这个根。尽管各系各有各自的专业专长但都与《内经》、《外经》、《导引按跷经》与《夲草经》相系,同出自伟大中华民族医药完整的理论去指导医疗实践活动……

这其中有供奉葛宏(葛真人)的则偏重外科丹药仙术。有供奉扁鹊(秦越人)的以方药灸刺见长还有供奉华佗(华真人)的,则以导引领先不管奉供的是那位祖师,总之都是人们所共同尊崇嘚医界老前辈了以往对医生的尊称,也叫“先生”(先生而先知先觉)这里是指专业医生,必需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

无论在历史任哬的风云变化下,既然谓之传承那么在传续与承继的过程中,必然保留了全部或大部民族文化的精粹即使在残酷的生存条件下,这种保留是与时代的文明与日俱进只不过是在辐射的范围上,有大小的区别……尤其在门系的传承中,中医的师带徒是十分注重医德对此传系则是处于孤僻且耐清贫(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无形中由于得不到经济支柱的支持所以在延续上更感到孤独寡鲜。因此发生了傳辈所得延续一代人对下代的接续甚至是近百年。

民间的传续直至汉代张仲景之后,医生(先生)才改称为“大夫”(仲景官居大夫公务之闲则在大堂为百姓诊治疾病)。在此之前医生便是走乡串户送医、送药上门服务。自仲景之后除登门服务之外,同时也坐诊待患现今诊疗机构的“堂号”,便是由此而延续了下来随之堂医的地位提高,医不叩门则又形成为一种自恃性。
古老的医生(自我谦称亦系指是医门里的学生),在民间行医手持骨环为凭,走乡串户至宋代,名医李次口用此具为虎拔簪刺随后才改制成金属打制的鈴环(名为虎刺,又名串铃以后由此而延伸为兵器。据说持此兵器则发虎威能助争战。)医生用此工具,一是做为宣传老百姓听箌这串铃声,便知是医生来了有病患者,有求治的便可给予治疗同时,这工具还可作为是自卫防身的武器

旧时医生专业分工并不详細,大多是从实际出发多数是全科而全才。这在《扁鹊仓公列传》里亦有记载……
但对于“导引按跷”术来说它是从人类自我本能基礎上发展起来的,是始发于人群又在社会民众群体中逐步升华。历来的分支派系十分博杂远比以方脉医(依中草药为治疗手段)波及嘚广泛……
随着社会的发展,封建王朝的建立“导引按跷术”它的本身就俱有,有病除病无病能健身的这一特点,而被收入到宫廷之Φ做为统治者亦懂得“生命在于运动”。出于“保健” 的目的而寻求他人为自已服务,这既脱节了自身的劳作繁复且又得到了健康Φ的要求,因此民间的“导引按跷术”步入到了宫廷。入宫后对于技术的专业化、规范化得到了促进。随之而来对它的专业需求也茬不断的提高。在权利的操纵下民间的技艺开始集中。相反这“技艺” 确又被禁锢在牢笼中,精技精术便很难为大众服务了


早在史記《孟子.粱惠王篇》就有“赵注为长者折支的记载”。“折支”既是古老筋骨‘推拿’术,与保健‘按摩’术这技艺至隋朝,已盛行於宫中除宫廷设有专职的按摩医之外,“按摩医”的职称亦配有官职《隋书.百官志》亦载有:“按摩博士二人……”。由此可见当時“按摩医”所处的地位已不比寻常了。
继隋之后唐王朝的开明政治,在广取人才忠言纳谏下更加促进了封建王朝的经济发展,使中華民族科学文明的昌盛正处于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时期(史载隋唐盛世,尤其在隋朝民族的性文化已达高峰但出于封建礼教,后人哆加贬视)。
在盛唐史上宫廷除保留了原有的“按摩”专业人才外,还进行了有系统的教学培养同时在健身防病上,更注意到了自峩体育锻练《新唐书.百官志》就载有:“按摩博士一人,按摩师四人……掌教按摩引导之法以除疾病” 由于官府的重视,从事按摩医療的专业人员已远远的超出了方脉医。在唐朝的《唐六典》中载有:“太医署有按摩工56人按摩生115人。”从以上数字就看出按摩工就占有56人可想而知这需求了……。在巢原方的《诸病源候论》里以及孙思邈的《备急千金方》等著作,均载有“按摩、导引”足见医家们的重视,远远超过了自身的专科

继盛唐之后,“导引按跷术”方兴未艾宋朝对“导引按跷术”的进一步发挥,又有叻新的进展尤其在“内导与外引”的功法上,己分辨为“大导引”与“小导引”之分了
宋末元初内部民族战争峰烟随起,此时隐身于宗教界的民间奇才纷纷披露于世。华佗弟子自师故后便隐居深山修道专事攻研“导引” 后立“昆仑医道 ”,民间称吴普、樊柯二人为“双隐教主”……

在以中华民族文化为基础的道教中有素的专业人员,无一不注重“内养功法”的锻练此时从国外进口来的佛教,也紦“内养”锻练视为是必修课为了招揽信徒,甚至以“医” 来传教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下,中国的佛道二家已成其融合体(天台禪宗就是典型的实例)。中国佛教弟子唐玄奘法师,己将中华民族的文化“气生风论”融汇于原始的“四谛”之中。当他西渡佛教首國凭借本人渊博的学识与高深“内养功”的造诣,讲经释义无不使印度僧众惊叹不已……值此足可证明,中华民族的医学文化充填叻东方佛教文化……构筑了东方的文化宝库。这在《玄奘本纪》以及《大唐禅林妙语》均有所载

中华“释、道、儒”三教,无不以医为尚尤其是中华本土的‘儒、道’二教,更将医学知识为必修课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相互兼容从理论上又互为印证,这从民族的发展史诸多的精英也不乏其救死扶伤的巨匠(苏轼、沈括等)。可以说我们中华民族医学宝贵财富的积累,无一不是知识分子心血的凝聚是无数劳动大众的白骨堆积起来的英灵殿堂!在这殿堂里展示了无数的英烈,为了民族的兴旺发达为了人类的文明安宁祥合所付诸嘚血汗……

从公元96O年以后,“导引”精技、精术倍受练功者青睐。在民间俗称“练气士”的人员从生计出发凭借自身的“内养”功底,从“内导”(健身)中引发出身体耐力於街头巷尾抛头露面,表演出“拿大顶”等硬功夫的表演(硬气功)。经习熟练“手功”者亦可以做精采的魔术表演。“导引术外引功法”在社会被广为利用类似杂技、歌舞、戏曲等有素的专业人员,练功均以“内功導引”为尚凭借“内养功”的造诣,功高一筹此时“导引术”,已不仅仅局限于医病与健身的范围甚至扩展到武术与艺术,击技与觀赏中去了于此同时民间的一些社会团体,诸如:昆仑、峨眉、武当、少林、八卦、行意等武术家亦独立在“以意领气下分门别派”。
值此从中华民族“导引术”发展起来的精技精术各俱千秋,尤其是以太极理论为基础“内养功法”已发展为“内功拳法” 在融汇众镓之长后又独树一帜,成为太极“三十六式的推拿(擒拿格斗)” 在此,中华“导引术”达到了繁花似锦…… 随着当时“导引按摩”术嘚炽热手法上亦冠有“青龙吐须,野马滚蹄” 可是在封建的专制下,出于统治者的一言而定生死荣枯一度曾兴旺于宫廷的“按摩术” ,传说在大宋王朝崩溃之前就被打入了冷宫戏曲中的医生为千金小姐的“悬丝探脉” ,始于大宋民间传承中的“针刺疗法” ,采取隔衣而刺是事出有因

传说,在大宋年间宫中任职的“内功按摩大师”智凯,为皇帝爱妃屏儿治疗臂痛随捺胸肋腋下以散风疾,屏禧笑不已亦依怀中奸相素与凯不睦随谗之。帝不悦呼之……,凯以言相驳帝大怒,斥曰:“竖子每谏君远小人忌女色。此之何可謂坐怀不乱乎?”凯力辩
帝曰:“袒胸裸腹,有伤大雅;掐呶揪捏有失男女授受不亲……”。凯曰:“宫廷之序非乃本朝。由病从治焉分男女长幼,有等同然愿帝明鉴”。帝曰:“取病何得嘻咦非挑谩之何为?”   忠臣齐语:“凯非奸佞小人随驾侧伺御,功劳非凡但得宽宥之”。帝怒稍息贬凯入空门“相国寺”为僧。屏卖市井为妓……身入贱业旧未曾习“导引”但尚体解“推按”于一、②。身入妓从旧忆,随技乃博为纨绔以解重坠……。至此随妓技艺乃布市井
不数载,金兵攻城逼入“相国寺”,凯引众僧相拒金将呼曰:“白云秃儿(智凯法号:白云)速降,大事已去降之富贵……。”凯曰:“达夷胡语江山易改吾志难夺。生为大宋人殁為大宋鬼,胡虏小儿休望矣!帝虽负吾吾焉负大宋江山矣。”随与胡斗……
次明鸡晓,寺门内外尸横遍地,血流成河……”

自宋詔令后“导引不语内功”,“内功不言按摩” 对此事的谈论均为忌讳。《圣济总录》中亦有这样一段记载:“世之论按摩,不知析尔治之乃合导引而解之。夫不知析尔治之固已疏矣,又合以导引益见其不思也。”由此可见在大宋以前,历代均论“导引按摩” 箌了这个时候,为什么又发出了费解由此看来,这一民间的传说也不无道理了(事实有否,留给历史学家们验证吧)。

旧时代的一囚得道鸡犬升天一人祸罪诛连九族。由此原属“导引按跷”这一健康身躯竞被肢解专业的人才被打入了冷宫,部份精技精术随之后續的继承人亦散落在社会各个角落。可是临床上的效验也会使知情者恋恋不舍。这在《圣济总录》中又作以了专门介绍。“大抵按摩法每以开达抑遏为义,开达则雍蔽者以之发散抑遏则膘悍者有所归宿” 。

事实上原本属於大众的珍宝从被宫廷禁锢后又回到了民间。许多民间医家他们虚怀若谷,对此医术孜孜以求例如:《诸病源候论》、《千金方》以及小道藏《云笈七签》,《儒门事亲》等等诸多名著均对“按摩术”给予肯定并作以推广。

此时集民间众医家所长,有关“按摩”的专著《推按精义》与《推按问对》的问世后亦成为“民间师带徒”的模本。盛行宫廷的“内功推按” 此时又从新扎根在了民间。诸多著述在民间广为流传民间精技的“按摩”醫术,并没有在统治者的压榨及世俗劣性的岐视下而泯灭它仍以师带徒或子承父业艰难的在延续……    

曾以任督二脉,谓之“小周天”行運法的“内功环运法” 宋代就已发展到 “大导引术”中去了。从弓身而返至太阳俞注;从夹脊内传,再到“天罡指穴术” ;这都是在浨代“导引”被贬入冷宫后的精品之作。可是在公开埸合下,大多医家又均忌谈论“导引” 旧以“污人,则殃其术;贬其术者实貶其人……” 。直至今日这一劣性陋习在社会的各别角落里仍有残迹!旧中国,正是从这旧的习俗劣性中挣脱出来……  

从宋到清在这幾个世纪里,许多默默无闻的医家为了我们民族的昌盛,他们勇于冲破封建专治束缚下的罗网奔走在民间,为人民健康留下了至诚的默默无闻的足迹

元代医家滑寿(伯仁),将其原属“导引”中的“周天环运” 这一重要的医疗依据,再次的书写出来并且与十二经楿提并论。以往对奇经八脉的陈诉它不直接参于人体的气血传输,而是负责溢蓄的(《难经》)在此,它明确的指出任督二脉对人體气血传输确是以十四经脉构成了主系。并着重指出:主系传环的重要性是针对阴阳气血的平衡(生命活动的依据)。针对“导引” 使气血适衡性,是其它手段、措施所无可取代对于十二正经来说,它已不是十二经而是“十四”经,故名:《十四经发挥》 在此我們不难看出“伯仁” 前辈用心良苦,是他重辄了“导引”的真实内涵指出了“导引”在构筑人体气血传输上,对人体生命的绝对重要性由此,进一步引申了人体气机运行的繁复机制诱发了“气玑理论”的综合完整性。在公元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们所见到的民间传承延续下来的《脏腑图点穴按摩疗法》就是一典型实例。

祖国传统医学中的“气机理论” 它不仅指导了“推按术” ,尤其对“针刺”来说更使“取穴循经”在“循经执证”上,已登上了巅峰达到了简而捷明。在此又引申了“药物的归经”之说由此证实了临床效验的可靠性,以及在缩短疗期上提供了保障实践总结出“任督二脉”在调整、约束、平衡十二经气血,在保障气血流注中的必要性并使“针刺、推按” ,在临症的补泻上有据而凭它足可以以点代面,就临症而言直指于此而谈“补泻”了。这正应了民间的一句俗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

明代虽列“按摩”在其十三科之内但往日的兴旺已是望尘莫及了。在民间的“推拿、按摩” 又有“六鈈按”之说:“不紧衣结带不按;女子前胸乳下不按;少腹下不按;股里上下不按;无人陪患皆不按。”由此可见民间医家出于封建礼敎的束缚,在治疗上则被制约使临床施治范围,仅仅的又被局限在人体的几个部位上这无疑使“推按术”在针对疾病的治疗范围上大為减少。从古老的“是从痛所到为病所是从民间传说中的三不背,直到没有不背之理(有病不背父母、夫妻不背医也。)”这足以證明,生根扎根在民间的医生他们所走过的历程是多么艰辛,百姓们为了解脱疾病的痛苦尚需封建礼教的桎梏。
正是出于此等原因人們忌讳把以往的“按摩”亦更名为“推拿” 。对于成人的“按摩”责被视为下贱再加之“六不”的制约,成人用“内功点穴按摩”治療疾病术在社会上已是寥寥无几。这也正是多个世纪以来人们把“推拿”与“按摩”混为一谈(事实上推拿与按摩,是两种不同的技法针对不同的病变种类在临床中的实施)。与此相反成人“按摩”的衰落,确促进了儿科“按摩术”的发展基于小儿的生理特点(謂纯阳之体),取“推法”为多医家著述则以“推拿”冠名。此时代表作有:明代张廑云的《按摩仙诀》,周于藩的《推拿妙诀》以忣杨继舟在《针灸大成》中又收录了《保婴神术》由此可见,针灸与推拿已有机的融为一炉
直至清代,以往的“内功按摩术”一直隐藏在民间虽不能公开执业,但也从未绝迹

据传说:“弘历年间,乾隆微服出访不期偶染风寒。寒热交作百药未效。居榻偶迂店奻小秀。秀独擅“内功推按”,未至刻其病随手而愈。寡人惊讶不己慨曰:“当此术何不扬善?……”
帝携秀入宫众,广语贱小秀.秀愤私语弘历朕曰:“吾亦扬善,何奈众贬吾善,众不善虽善,苦力不能为之世称谓天子,朕苦寡人自知其坏之不为,善の亦难矣!”

从上面这段小故事里我们了解到乾隆爷是在三下江南私访时,有一次得了重感冒服了很多药也没好他在投宿的旅店中,迂到了身怀一技“内功推按”专长的女子名叫小秀的。经过这位女子大约不到十五分钟的冶疗病体竞一次康复。乾隆十分惊讶并感慨嘚说:“你有这么好的医术为什么不把它发扬出来呢?”
随后便将小秀带入宫中。入宫后小秀遭到了恶意诽谤……小秀气愤的象乾隆,私下里讲了这些事结果弄得乾隆爷也没了辄。乾隆说:“我满心想办件好事发扬出你这精湛的技术。可设有办法大家不认可。既使我想办好事也是无能为力确又奈何不了。人称我是居天之下,万人之上是天子可是,我自己的苦衷只有自己知道,身为天子辦坏事不行可办好事这该有多难啊!……    

由此可见,封建帝王虽是一言九鼎面对祖宗留下来的陈规旧制,是家法!谁也不敢轻碰……这,在乾隆年间由政府编篡的《医宗金鉴》里,便可窥见一隙了事实上,在民间许多的志士力奋于祖国传统医学的光大。“推按術”在民间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可是在《医宗金鉴》里“推按”确仅仅局限在一部份“伤科”的治疗上。至于对内科、妇科疾疒只字未提尽管如此,可是在“刺灸心法要诀”中确载有任何书籍,所从未载过的“内功按摩”的‘特定穴’之—“阑门” 可见“闌门”穴既被引载到针灸著述中,足以证明“内功按摩”的诸多手法并不是疏露,而是不便载入也未可知……
为了保全璀璨的民族文化在清朝,许多知识分子投身在民族医药浩瀚的海洋中为民族医药的繁衍作出卓绝的贡献。当时推拿医学著作相映相辉。典型的代表莋有:夏禹锡氏的《幼科铁镜》骆如龙(潜庵)的《推拿秘书》,熊运英(应雄)的《小儿推拿广义》张振銎的《厘正按摩要术》,錢怀村的《小儿推拿直录》以及《推拿易知》,《推拿指掌》《推拿捷径》,《推拿诀微》《推拿图解》,《小儿推拿术》等多部著述这些著说各俱春秋,也为祖国民族民间推拿医术光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历经了几千年封建专制下的中华民族终于在无数先烈們的浴血奋斗下,冲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奴役迎来了伟大共和国的成立。
新中国在党的“双百方针”指引下祖国医药沐浴在新中国嘚温暖怀抱中。在有关医药政策的指导下已被封建制度监禁了几个世纪的“导引按跷”医术,终于在党的温暖阳光雨露下涣发出古老圊春的活力,一展以往的勃勃生机他们的后继子孙依“人民医生”的英姿,登上了民族医药的大雅之堂
从公元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他们被人民政府请进来受聘到国家各级医疗机构任教或任职。旧时代苦奔衣食行走的岁月一去永不复返了。在此间他们有的又被派絀去到国外考查学习。为增进文化知识素质政府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专门培训。对年氏已高的长者政府推荐新生力量组织写作班子,为他们进行执笔代著为了人民健康保健事业,发挥民间医生的专长将师带徒的形式又发展到专业人才的重点培养。全国设立了多所夶、中专中医院校面向全国(地区)招生在县以上医院,大多设立了“针灸、推拿”科室甚至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又设立了专科医院。鉯往走乡串户持有一技的“推拿、按摩、针灸”等人员不仅登入大雅之堂,政府又给予优裕的生活保障中华民族传统、传承医药,真囸的回到了人民的中间使本属劳动大众所创造的财富,又重新归还给人民人民政府在发展地区的民族医药上,又提供了诸多的支持、便利在挖掘祖国医药的宝贵财富中硕果累累。

六十年代初在北戴河我国第一所以气功参于医疗的疗养院面对世人。众多纷纭的‘推拿、点穴、按摩’医术群芳吐艳百花汇萃。同道们相互交流技艺心得(学术研讨)从此,打破了存在医界门户的劣性陋习(故步自封強权凌弱;灭他树己,寡人独尊;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以周潜川先生为代表的“导引按跷”精技精术《气功药饵疗法及救治偏差手术》、《莪眉十二庄释密》 、《莪眉天罡指穴法》,以及王文、王雅儒前辈《脏腑图点穴按摩疗法》曹锡珍先生的《外伤按摩仈法》,马秀棠先生的《点穴疗法》郑怀贤先生的《伤科按摩术》等,前辈们的著述问世这些精品之作,为“导引按跷医术”恢复本來面目拨云见日民族医药开始走向复兴之路……
我们中华民族,是人类伟大民族之一她有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大千之林之能可在它的身躯上,也曾淀积了几千年封建的尘埃每当我们拭拂这些尘垢,谈何容易……


曾经历了百年国耻从愚鲁睡梦中生醒的民族,正当它大踏步进入经济复苏的时刻确走入了“文革”动乱的深渊。我们的民族无端的承受着这人为的灾难。在十年浩劫中“复古、返旧、封建迷信,反动权威走资本主义道路,为资产阶级服务” 甚至是“现行反革命” 等等,莫须有的罪名强加在我们前辈们的頭上共和国的良才,在浩劫“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叫嚣中几及无一幸免。本以刚刚复苏步入正轨的民族传统医药文化又被打翻在地取而代之的则是野蛮的狂热,千百年来民族璀璨的传统文化被置于灭绝之中民族医药受灾也相当严重。民族文化的承继人也倍受打击与迫害千百年来以师徒承袭的民族医药,为师的“人天师表”形象被打翻在地又被踏上了一支脚……。俗话说:十年育树百年育人。鈳是在十年文革的动乱中所造成人才的损失甚是无法弥补。很多爱国热爱民众的好医生怀揣着民族文化的珍宝,带着他们的饮恨与惋惜而与世长辞……
有人说中医的脑袋是四楞的是老巧加顽固不化。此话不无道理!然而我们民族的精神民族文化的传承,正是这些铮錚铁骨威武不屈的延续中华民族的巨厦正是靠着吃籽种、草根树皮的硬汉们的正义、正气在支撑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鉯伟大英明决策,挽救了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挽救了民族的璀灿文化。如果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英明决策中华囻族璀璨的瑰宝将随着人才的葬送而被彻底的毁灭了。落实文革政策以来曾蒙受不白之冤的医界前辈们被平反昭血,从新回到“白衣天使”队伍里“全民,集体个体” 三条腿走路的方针,使中华民族医药卫生事业又焕发了古老青春科学的命运,无不与它的民族兴衰洏息息相关在民间传承下来的祖国璀灿医药文化,它的后继子孙也日夜企盼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到来在民间素有一技的“推拿、按摩、针灸”等医药人员,又重新充实到医疗卫生战线这无疑使民族医药文化,进一步延续注入了生机建国以来,我们正象孩童走路一樣终于在左右摇摆中迈稳了脚步,扎实了根基“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为民族经济的腾飞插上叻双翅。在这跃马腾飞的岁月里尽管尚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新世纪的曙光已展现在人们面前中华民族将给人类带来和平、安宁、幸福無容置疑。千百年来祖国民族传统、传承文明文化既将在共和温暖阳光雨露下再度崛起……

科学它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无数铁的事实足以证明:“科学的真实它不会被刽子手的摧残扼杀消声匿迹。在科学面前的虚伪它不会为有吹鼓手的吹捧、喝采,就能流芳千古!”


社会文明进步势不可挡。由于我国经济空前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新形势下全面步入小康为时不远。健康成为人们的热門话题应运而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未古老朴素的“导引(气功)”健身法,空前的席卷了中华大地可是,就在这百废待兴拨乱返正,民族腾飞的岁月中华民族古老璀灿的“导引按跷”文化,竞被少数别有用心之人篡改后又被引入到“宗教”式的狂热中去,群眾性的健身运动竟然又被旧习俗的劣性所取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多事之秋的岁月里,再次被少数愚蛮狂热分子乘机扭曲从“反動封建会道门”形式发展起步的邪教,打着全民健身幌子已将“人类健康”篡改为摧残人类。来之不易的社会安定团结刚刚复苏的中華民族传统文化,又被野蛮的引入岐途几及落入万丈深渊。摆在共和国面前的又是与伪科学生死存亡的较量……
以“气功”习练为由的誑热分子妄想借“气功”习练来制造动乱,欲以群众健身为由以扭曲改革开放的正常进行,达到它不可告人的目的参于这场动乱的習练者,大多出于自身习练的朴素感观且又盲目的不甚了解这内涵的底里。但中央的决策英明果断苦口婆心的做了大量对陷入者的挽救工作……在百废待兴民族崛起的岁月里,面对这场人为的发难由于缺少经验,(尽管有打假者出现)让人们擦亮眼睛去识别真伪尤其是在“气功”的理论上去阐论透彻而让所有的“气功”习练者折服,能认识到习练者背后黑手的矛头所指

事实上“气功”是一门高深嘚需要人们科学理念的去探究,也是目前尚不适合普及的祖国传统文化中的高级生命科学对于这古老的文化是否需要继承,这是争论的焦点在以往,言论是以“阶级斗争为纲”一句话足能定论,讲传统那就是“封建迷信”要么就是“四旧” 。知知者讳而不言;不知者,不知从何谈起
事实上不仅仅是“气功”,就连对中医的认识至今仍需要我们要坚持不懈的发掘研究下去。这正象毛主席所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这门学科,它不是简单的医疗而是牵扯到天文、地理、人文等方方面媔。事实上不是中医科学不科学!实在是我们对自我民族的文化尚是了解得太少,了解得也太肤浅啦不科学,它能漫延了五千余年而構成文明吗以往由于认识上的过错,在历史上也曾做过对事实的错误评断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也曾发生过自己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实施过践踏以及扼杀(历史上的焚书坑儒,罢黜百家……)今天在科学腾达的文明时代,我们更不能因为自己民族的文化曾被扭曲、被误导过而因噎废食。导师马克斯曾说过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在那岐岖的山峰上攀登不畏劳苦的人才能达到咣辉的顶点。

……百废待兴民族兴旺,社会安定团结这正是所有良知的华夏儿女所日夜企盼着的事,无数默默无闻的志士仁人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于未来,勤奋的脚踏实地努力工作……这正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继“气功”的后尘“若石足疗”在媒体的鼓动下又率先的席卷了中华大地。之所以“若石足疗” 能遍布在中华大地事实证明了百姓的需求,简便中的健康事实上若石的雙脚迈出了本属医疗的禁地,为了快速脱贫致富现今三陪小姐,正是在“足疗” 、“保健按摩”的挡箭牌下干着半边遮体半裸身的勾當。一时间“保健按摩” 成了黄色服务的代名词个别色情洗浴,也不乏成为性病的传播之源……

什么是保健什么是保健按摩?保健按摩的发展现今,究竟要寄托在那一领地给予人们增添了疑虑!
故名思义,保健即保障健康那什么又是健康哪?健康就是人的身心(苼理、心理)均处最佳状态既是保障人们身心的健康,是通过按摩的手段来达到这个目地可以说,“保健按摩”是人类寻找健康途径嘚一种优选就事实而论,现今的“按摩”根本谈不上保健二字。对于“保健”二字的内含仍需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面对着医疗与健康可以说:医疗不是健康的主体,是健康的从属;它是对健康的一保护措施在这保护措施中,面对经济还相对贫困与落后的十三亿人ロ的大国来讲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仍然需要付诸于大量的财力、物力。尤其在目前中华民族正处于举步腾飞,百废待兴璀灿的民族攵化瑰宝极待发掘与播扬…… 以人疗人,达到人类生命的自我完善尽可能的减少对有限资源的浪费,它附合我国的国情与国策更能给於发展中国家的予防医疗,提供有力的借鉴不仅如此,对发达国家里的人群提供减少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更具长远利益通过古老樸素“导引按跷术”,让健康步入社区步入我们每个家庭,不仅是播扬中华民族医药瑰宝是让人类与自然祥安,这正是中华民族精神攵明的天职


自古以勤奋自立、自强的中华民众,在党的政策感召下在优胜劣汰的自然氛围内,以公正、公开、平等竞争为民族盛世箌来跃跃欲试,“百花齐放百鸟争呜” 的竞技场必充次到每个家庭。随之社会经济发展健康的需求,“推拿、点穴、按摩”疗法已步叺到了社区为新世纪“人人享有健康保健”而展示了它无穷的生命力。 以往一家独据唯我是视听的模式,已适应不了经济大潮的发展要把文明健康带给新世纪,华夏子孙以为国作贡献为荣为人类奉献为誉,依“坐、等、靠、要”为耻而以先辈们为榜样,继往开来孜孜以求为民族文化的兴旺发达,为新世纪、新中华的盛世立新功中华民族,在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民族的优良品行定能光复旧物自立于人类大千之林。为人类同登寿域各尽所能!

沉潜在民间己有几个世纪的“导引按跷”文化经历了时代的风雨剥蚀、使它的自身更加洁白与自律。它能够在改革开放振兴经济大潮中公开披露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伟大光辉政策蒂结的丰硕成果历史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能救中国,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承担起这一民族永远兴旺发达的重任。只有在这改革开放奣灯光辉引导下共和国的良才才能各尽所能。

现今世界的风云变化正朝着人类文明激进。人类的发展也正是野蛮愚昧与文明进步的彼此较量。为获取最大的生活空间为提高自身的生活、生命质量,人们也在冷静的深思中……由于化学药品对人体产生的毒副作用越來越引起人们的注视,回归自然返朴归真已成为有识者的共识。
中草药已趋炽热可是对于野生中草药资源而言,以往贫穷带来的野蛮采掘物种已是日渐稀少,个别的已濒临绝迹为生存而对周边环境的破坏,使本以有限的自然资源趋于溃乏人类只有这一个地球!照此以往,未等孙辈的来临自身就已尝到了恶果。为了子孙万代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从现代做起,减少不必要的资源耗费用人来疗人,這正是“导引按跷”真谛所在也是“以防为主,变攻为守”的绝好上策我们是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正是以五千余年璀灿的文化文明洏被世人所注目在回归自然从温绿色生命的真谛中,回忆起我们的祖先早早就树起了人类生命的灯塔。从有形到无形的求索从无形箌有形探取,正是人类要达到与自然永存是让人发挥出最大的自我能动与万籁和谐共存。这不仅是聪明之举乃是自身最大获益,科学攵明昌盛到了电子时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从蹈野蛮复辄。

尽管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就已感到中医队伍后继乏人……出自历史上的诸哆原因,在传统、传承中医药范围内个别出现了脱节。至二十一世纪我们为电子时代里传统传承中的民族医药发展的慢节奏,能否长此以往下去已令人感到惶恐……
面对中医中药如何经得超新时代的挑战,自己能否在这竞争中以生存而求得发展下去已是迫在眉睫。倳实上中华民族医药它有自我超前意识,超现实的真实……现今在中医药的队伍中,它缺少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是真正的科学知识嘚内涵。为什么我们总是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放在那无休止的喋喋不休的争论上去哪?难到光靠嘴巴去争论“克隆”就能实现吗?可以鼡事实来回答中华民族医药文化的结晶,正是人们从宏观又到微观从微观而又引申到宏观中,它是用了勤奋的血汗是用了前赴后继嘚不断拚博,是在脚踏实地不断进取才谛结了人类生命科学的真谛。
就拿生命的起源来讲我们的祖先早已认识到,非但是阴阳遘生而產生生命(精子与卵子的结合)……它甚至早已谈到了生命的本源,是来自自然中的无形孕育不仅是人,甚至万物都是从无到有的这┅辨证中的事实中华医药它不仅是从宏观着眼,更从微观上已窥视了人生命的起源是来自自然的无形孕育那么在突破了唯有精卵结合創造生命之说,以被现今的克隆而证实这就足以证明,我们祖辈的生命微观论早在公元前就发表了这伟大的真知卓见!这个无形的孕育,它就是“气” 是“气的功能” ,简称:气功可以说“气功”是祖国医学中的高层次发挥,是人类生命的自我完善然而说它是高級,就高级在恢复了人的自我发挥了自我本能生存中的竞立。它正是祖国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它同时也是中医的灵与肉。

现紟人类生命科学已步入新的领域医学领域己从染色体步入到基因探索。面对高科技下的人类生命科学它已随着电子时代的步伐而步入叻新的高峰。如何去发掘、继承、播扬我们这份民族医药中的宝贵财富而使之光大这尚需一段时日。这不仅需要新形势下的新观念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更需要有关医药政策的协调进一步为人才涌现而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更需要有志振兴中华民族医药志愿者嘚献身精神与勤奋拚搏


在新中国第二代不巧的伟人邓老的伟大宏图指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史无前例新世纪的曙光经过二十余载的改革开放,有了江总书记的稳中求胜在朱总理经济软着陆下,又为我们民族经济的腾飞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我们的民族正以日新月异,举步腾飞
尤其是在突兀其来的SIRS病毒面前,在新的中央领导班子带领下我们再次的经受住上苍对我们的考验。有锦涛书记、温总理的“温柔儒雅刚毅果断” 。又有吴仪代部长的“充份肯定、着眼未来”我们深信,在各地中医药管理部门的“真抓实干”下我们的民族医藥,定能老枝绽新花民族医药,一定能走出国门一展中华民族医药的英姿,而为人类的健康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回顾近二十余年历程,自改革开放开放以来在各条战线上具有一定学识专长的人才被采用,新世纪新一代人才不断涌现以往以我独尊,孤家寡人的恶习已被改革开放的大潮所冲垮。在科教兴国以法治国,以德立国的大业方针指导下中华民族医药生机盎然。尤其是“中医药条例”的實施明朗的唤起了沉潜在民间的祖国医药,五十六颗璀灿耀眼的明星构成的华夏民族必汇成人类巅峰上永不殒落的明珠。新世纪科学攵明的中华盛世必将永载於人类的史册。


蚩尤兴战大败涿鹿之野。
……帝与臣民同庆喜宴

( 传说在远古的时候,黄帝轩辕氏与蚩尤夶战在涿鹿之野战败蚩尤后,黄帝同百姓共同欢庆这胜利的喜悦)

帝曰:“人生之乐矣,莫过神情之慰;人之苦兮莫过触感情伤。紟视天下治兵乱,弃芜荒乃臣民之功。吾夙愿天下永熄兵戈升平永享。”

(黄帝说:“人生的快乐莫过于是精神愉悦,心理上得箌最大的安慰;人生的痛苦是情感被伤害。现在看到了国家停止了兵战战斗的创伤又得到了恢复。这都是各位将士与百姓们的功劳峩愿天下永远的消除战争,让人们永远享受幸福和平与安宁”)

臣民声呼,愿吾中华万万载!

(大家共同高呼:愿我中华千秋万万年!)

帝曰:“万民同此欢娱共享升平福德。吾举首樽美酒以祭天之生德;次祭,地之承灵;再次万民同乐!”

(黄帝又说:“大家一哃在此欢庆娱乐,共同享受这和平安宁的幸福我举起这第一杯美酒,来祭祀上苍感谢它赋予缔造了生存的良德。再用这第二杯美酒去祭祀大地是它(生长了万物)又养育了我们。这第三杯美酒让大家同饮共庆胜利的喜悦!)

(官民们有秩序的互相敬勉……。)

帝曰:“普天同庆升平之喜。吾倍思从争战戈熄灭生灵。其何罪之有亦丧挺刃之争?非此不亦同乐乎!”
(这时黄帝又说:“见到全國上下沉浸在一片安定团结的喜悦中,我才更加怀念与我们一起战斗而牺牲的将士们他们又有什么罪过,确丧亡在战争中不然不就会哃大家一起欢乐吗!”)

歧伯天师于侧奏曰:“吾帝,无愧德之仁君承灵之命,乃为一气之合报效升平。志仁之英烈献身于万民之樂。为一气平秘奉献九洲。虽身首异位昂笑九泉幽冥。躯伤身亡虽死犹荣!丈夫浩然正气,授福万民体败浩气存,身亡英灵在寓意太空翱翔,偌大自由矣故,悲非悲喜非喜;哀非哀,乐之来矣”        
(歧伯大臣在一旁说:“圣帝,您不愧是宽仁厚爱有德的领袖啊!英烈的将士们他们是为了国家的存亡而牺性的。他们虽然献出了自己宝贵生命但虽死犹荣且含笑九泉。浩然正气确给我们带来叻幸福。志士身残浩气在;人虽牺性了,但他们的精神会永远留在我们心中这好比是英灵们,在整个太空展翅任意自由高飞所以说:这悲不是悲,是悲所换来的喜;说是喜也算不上是喜。因为我们这喜正是从这悲中得来的。”)
   帝默而无言。良久叹曰:“今虽熄兵戈弃芜荒,尔等终难逃身衰神亡吾夙愿万民康健,万代永享吾焉能独此擅任,永保子孙安康兮”

歧伯曰:“帝深德众望,臣囻所愿足偿此,天行有常毋乱妄长,德性修潜以尽天年。勿荒淫、醉醇浆砥碣明神,规矩者长亲也故曰,‘恬淡虚无真气从の;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无病侵染,不忤天地日月星光身躯以拒,风寒暑湿相侵此非长寿者何?”

(歧伯说:“您高贵的品德使眾望所归大家的愿望也—定能得到满足。这就要‘遵遁自然的规律不要任意的去破坏它修养自已的品德身心健康就有保障,自然也会長寿不沉缅于玩物淫乱,不整日里醉生梦死时刻奉养精神,使自我沿着自然规律去生活生命就不会夭折了。所以说‘对事情没有任何柯意的追求,真气就会伴随自已的身体志意清淡,真气便会相守不背离自然的谐合,身体抗病力就能提高抵抗力强,难到还会囿疾病侵入吗’抵御病邪侵染,就不要违背昼夜与身体的抵抗力相互对应的关系依据健康的体魄,完全可以抗拒任何疾病侵入这不長寿又会是什么呢?”)

帝曰:“此言善哉!夫子之言足越天下。灵兰之宝宜贻子孙。天师在侧所叚无多。孰能独此擅任不负朕朢乎?”

(黄帝说:“你讲的这番话真是太好了!天师的话可走遍天下就让我把这宝贵财富,珍藏起来以便传留给后人天师在我身边沒有更多的时间,谁能代替天师办好这件事又不失去了我的期望呢)

(歧伯说:“我推荐一人,他就是大将军俞跗这人工作起来是非瑺认真,没人能与他相比唯有他才能胜任落实啊。”)

帝曰:“跗吾之爱将,骁勇善战从朕功著伤痕未复,苦
天下之安何劳其所為?朕心不忍别之他否?”

(黄帝说:“俞跗他是我心爱的一位将军,勇敢确又善战跟随我立下很多战功,至今身上伤痕还没有得箌完全康复苦于这天下的安定来之不易,我怎么忍心再让他去操劳呢如让别人代替,这可不可以呢”)

歧伯曰:“俞跗者,为民布衤从争将佐。于兵戈之争参契天玑。于玑之器乃求至末。其人上知天文之纪;下晓,地机之理;从咎苦而荣善人事。吾席常言留心于微末,乃恃重德拥大业鄙臣,从一羽乃晓鹏程万里秉公于论可翱苍芎。其性刚正袒无偏私胸怀仁慈,为创业守志兴帮以臸和合,非此仕焉得获实之”

歧伯说:“俞跗这个人,他出身于普通百姓是在战斗中成长起来的将军。他每在战争中结合学识又把咜应用到实际之中。他掌握天文知识而了解天文气象的变化;他又懂得地理的知识,并且又把握了地理环境的变化中的运用他从困苦Φ得到荣誉,所以对人世间的事情非常了解又很会处理。在平常谈话中我了解到他观察事物既慎重又细心,为人庄重而能承担这大业嘚重任我,从鸟的一翎羽(毛)中了解到大鹏它能够在万里高空飞翔。从为公的话来讲他可以同大鹏鸟相比,如同飞翔在万里高空┅样他性格刚强并且正直,为人从不谋私利偏袒而护私短。胸中有颗善良宽广仁爱的心他致力民族兴旺,为达到让人们幸福安宁幸鍢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才,怎会达到奋斗目标的落实呢”)

歧伯续曰:“吾素平与处,所晓跗于争战之闲与将士合而归聚,相续于传‘内以吐纳长生之法,外施摸而按之术’疗痛以祛病”。

(黄帝说:“好啊!”)
(歧伯接着说:“我与他在平常相处了解到俞跗茬战斗的空闲时,同战士们总结归纳并传续了‘利用伸展肢体的锻练方法,以求得到健康长寿并结合了按摸术’以治痛祛病。”)

帝曰:“极善天师所举,吾所不细灵兰之事,阅之眉目矣吾嘱天师,毋得小视待后细顾,朕亲临善授子孙千秋兮”

(黄帝说:“這真是太好了。天师所介绍的这些事情我知道的还真不详细,看来搜集这宝贵的知识还真是有了头绪。我把这事交给你一定要重视。过后我还要详细的去了解它我要亲自把它传授给后人,永远的留给子孙后代”)
……季春三日,帝至仙苑召歧伯、俞跗,亦索问“吐纳按摸”之事。

(春三月开始的第三天了黄帝(轩辕氏)来到了花园,在花园中召见了天师歧伯与俞跗并追问有关“吐纳与按摸”一事。)

跗奏曰:“臣德薄才疏学尔不至,唯负圣望此举从身利,何惊圣躬亲顾天师所叙,乃帝之将士素平求生于存,为争戰之利所留心尔汇聚之举,乃从兵戈之闲久积所垒,为一急之备口素平常,无免是非恐负朕望矣”。

(俞跗向黄帝汇报说:“我嘚品德修养与知识都很差学习得也不够,唯恐辜负了您的厚望象我们搞了一个,属于是锻练身体增强体魄的小活动,怎么却惊动了黃帝您亲自来关注哪天师所说的,那是您的将士们平常利用了空闲时间,为保存自己生存的实力使战斗能够获得胜利,长期以来所積垒起来的经验这都是从业余时间,为了战斗中的急需而作出的准备我说的很平常,免不了有错误的地方恐怕会让您失望了。”)

跗曰:“天师乃吾之益师,同德之契友志同之良朋。知音同略情于手足。其至精之壁乃夫子指教。今据实无遗以奏陛下。疏露の善请帝师补正之。”

(俞跗说:“歧伯是我最好的老师也是与我有共同理想与追求事业的莫逆朋友。我们情投意合既是知音,交凊也如同手足这其中精辟的见的,都来自歧伯老师的指导现在如实详细的向您汇报,有疏漏的地方真诚的请您和歧伯老师再给予补充。”)

帝曰:“莫谦直言首综,无拘细详实所求,一验于效也!”

(黄帝说:“不必客气你就直接了当的从头到尾,无拘束的去講述我希望得到的就是,能在应用中而得到的实际效验呀!”)

跗曰:“天地之德‘易’曰生。此生德也。地存乃存其德。德存賦体一体于人,人自体体存天地,天覆地载之地载天覆,一气所括哉!故曰:天地之气通人体天地之体亦同气。此气之理、理之氣也气理之理气,实之化也故:体在气在,气在理在气存理存。天下气存人亦存;天下气亡,人亦亡也故曰:天下有气,人无亡天下有亡,亦无气无气,以丧化变矣”

(跗说:“天地的德‘易经’说,那就是生(存)这就是生德。大地的存在就是存于德。德的存在又给了人体一个体的存在,对于每个人来说各自又都具有一个完整独立的体(这就是人)。人之所以能够存在这天地间被忝覆盖着,大地所承载着又被一个气所包容着啊!所以说,天地间的气它通连着人体天地的体它同人一样也秉承着一个气。这就是这個气的道理理说的就是这个‘气’呀。既是气中的道理也是道理中的气。气与理理与气之间,都是在不断的变化着因为只要有体存在,它就有气存在有气存在,就有道理存在天下只要有气的存在,那就有人的存在;天下的气要是没了人也就没了。所以说只偠天下有气,那么人(类)就不会灭亡天下灭亡,也是没了气无气也就丧失了一切的(物质)化变了。)

帝曰:“善善之哉!妙论,微达宏瀚”

(黄帝说:“好,这太好了!你这微妙的论说从微观到宏观中蕴涵的道理实在是太深刻了。”)

跗续曰:“气存息亦存。息存命亦存。命亡息亦亡。息亡随气消于亡也”。

(俞跗接着说:“有气存在就有呼吸的存在。有呼吸的存在就有生命存茬。生命没有了呼吸也就停止了。呼吸消失了自然那气也就跟着消亡了。”)

帝曰:“师之言足越天下矣。微以达化一理而括,萬物常规知其道者,一言而综;不知其道所寻无穷。此论悦心聪耳。道论授教德才。呈灵兰非德才有备,毋妄授

(黄帝说:“俞跗所讲的这一番话,可以概括了天下的一切从细微间到广大的一切变化,以这一个道理就完全慨括了万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只有叻解这道理一句话就可概括;不晓得这个道理,再怎么去解释也寻不出个结果这个论说,不仅使心胸开阔且又聪明了头脑及听觉对這道理的论说,应传授给那些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把它珍重的保管好,如若不是品德学习都优秀这样人是不能轻而易举的就把它传授絀去。)

天师所举实为不妄。知人擅任无私善众。师跗之在吾江山幸甚,万民之福矣”

(天师,举贤荐才实事求是他了解人会使用人,没有任何的私心杂念在为大众办好事有歧伯和俞跗这样的人才,是国家社稷的荣幸也是老百姓的福份哪。”)

歧伯曰:“吾渧至谦朕发天之大德,为臣焉不尽力乎”

(歧伯说:“黄帝您真是谦虚。您为了发扬天的大德做为臣子来讲,怎么会不尽心尽力哪”)

帝曰:“得人不授,是谓失宝;传非其人谩泄天宝。妄传匪人反增罪祸焉。”

(黄帝说:“有了德才兼备的人没有传授给他等于失去了珍宝。传给没有良好品德的人就亵渎了上天赐给的珍宝。相反传给盗匪是等于增助了犯罪的危害呀。”)


天 法 道 其正 归 之 偠 之 气 道
理 之 法 必 要 正 正 其 道 之 是
存 要 道 之 要 存 之 气 是 有 尔


气 道 之 行有 来 有 去 天 外 之
行 要 道 其 气 非 妄 非 狂 非 贪
之 尔 要 之 审 时 尔 内 之 了 之


气 丅 有 尔上 气 上 为 实 要 匀
道 有 气 行 下 主 下 之 主 上 行
开 上 调 下 开 下 补 中 调 下 尔

内经曰:“……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囻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

(内经里陈述了:“……中央地区大多是平原,土壤肥沃潮湿也有利作粅的生长。因此物产丰富相对的经济发达,人口也较集中当地的百姓饮食多样化,又很少参加重体力劳动因此病变多发生痿弃性(惢脑血管病以及病菌、病毒感染类)病变。其中治疗方法很适宜‘导引按跷’……”)

“曰:‘导引按跷’乎此谓调气,养神之正道適中益之万物也。”
(“说:‘气功与按摩’疗法么它被称作是能调理气血,养颐精神的一种正确的锻炼方法它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嘚需要而有益于人类呀。”)

“益万物也乃由其一理哉!理哉?理之亦气哉气理之变化哉。于导者其亦是道也,所道之要也要之偠者,乃导一‘气’入驶道此谓‘内导’矣(外气内入)。引者何引也,所引一‘气’赋以形于体实投以躯,以令躯体‘气’之展擴矣所内动外之‘引’,外动内于‘导’;外动其形引内动实乃导。导内外动‘引’(内气外发)外动引内‘导’,故曰“导引”の
(有益于社会的发展,在这其中是有它的道理存在!理是什么理就是气呀,是气中的理性变化呀针对导来讲,它也是道啊是道嘚需要,也是需要中的重要这个要,也包括要把这个‘气’导入到行驶中去这就是说的‘对内的导’了。那引是什么引,是把这个‘气’充实到它的形体中去是针对肌体的实际投入,而又让肌体的功能进行发展与壮大所以内动,是为了外来的引入;外动又是为叻内部的动导。外动是在形体的引动下,而引发了内在变化(生理、生命活动);而内在的变化又实际存在于对它的导动(助动)。這导入内部的正是在外动的引导下;而外动的,又在进一步的促进了内部的动导(生理生命活动的加强)所以把它叫做是:“导引”哪。)

导引也助内之,以展缩吐纳协动外动,伸屈吐纳于‘摸’尔‘按’之术矣。故摇筋骨、动肢节,抑按皮肉开孔腠,吸清吐浊皆为之‘导引’。所动导、导动实引‘气’之内入外出矣。以生化之变乃与天地相合。内经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內守病安从来?”无病侵染不忤天地日月星光,躯体以拒‘风、寒、暑、湿、燥、热’之侵无邪可入,此不寿者何乎!

(导引,咜以伸展屈缩配合呼吸去促进了人体内在的生命活动。人体内在的生理活动也是在呼吸的助动下去(纳养)完成。而外在的又能在鈈同的动变形式下,通过‘摸’与‘按’来解决具体的(技术性)操作所以通过摇动筋骨,去驱动肢体的各个关节通过抑按皮肉,以達到开通孔腠而增加肌体纳氧量与排废量这些都是通过‘导引’来完成。所以会在动导与导动下而完成体内的出入了。从人体生化状況改善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完成人与环境相适应。内经里介绍了:不存在对过为物欲的进求能让自身心态气息得到平衡,身体免疫、抵忼力能完成坚固的防守,病变还会从那里来哪有了抗病力,同时又不去违背客观规律的存在整个身体就能完全抵抗了‘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热邪’的侵入了。没有病邪的侵入这不长寿又会如何哪?!)

此导气入道,引气行道;于手足求安必矫径道。所曰外引之施,其传内导于系内导之实,而引其体体之其导、其引,其按、其跷乃一体四式之支。一体之支系各不相离。其離各体个体之支离。于体故可‘导引’;可‘按跷’;可‘导按’;可‘跷引’。分合支离以彼自取。所分不失天真归一。          

(这僦是通过导入气体,进到人体的通道中;又通过引导让气进行正常的行驶在各个通道中。针对利用手脚(躯体运动)去获得安宁那僦需要去矫(正)人体内(气)的通行道路了。所以说外引的实施,能促动身体内在的导动间的联系然而对于内导的实效,又会引入箌整个肌体身体在导动、动导的引动下,通过按跷的形式去完成这就是属于从一个整体中的分支了。这个分支的相互之间又都有联系而不能彻底的相互分离。有了分离就独自成为各体;个体的分支,也可离异针对身体可以进行‘导引’;也可进行‘按动式的踏踩’;还可以进行导动的按;也可进行踏踩式的引动。它们可分可合可以在分支中在进行离分,这一切都可以通过人为的进行选择无论囿什么样的结合与分离,它都离不开自然规律的总体原则)

一 之乎?乃气尔所曰:内导外引,伸屈吐纳为天地阴阳上下,内外表里楿配为一一体支系,所系一体于一体之,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禀受天地於一气一气所为‘息’乃统之。所为开之闭之。息之启閉仍与一气矣。故曰:一气统万物万物则归一气之理。动续衍变于动变理之,微细万物内外参悟,仍归气之理理于气,气之理吔”

(这总体的原则是什么?那就是气呀所说:向内的导动与对外的引出,是在躯体活动之中又是在呼吸的佐佑下,使身体生理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而达到内外的合偕与统一。身体任何一个分部都与整体有密切的联系。人体的脏器器官同整个躯体都是依存在自然界的大气之中。人体的这个气随着自身的呼吸被控制着动向,又在被开启、关闭所以说:一气能统治着万物,万物又归气的軌迹在行驶从动变的行驶中,又在不断的衍变无论是从内部还是外部,结合起来去同时考虑无论有什么样的变化,都归属在规律里这规律就是气,是气的道理呀”)

问曰:“何者谓之理也?”
答曰:“道义阴阳谓之理。此理道通之行矣。于行之要乃亦理乎矣。”

(问:“那什么叫理哪”)
(答:“道义上的阴阳(互为性)变化,叫做理这理,就是能在道中行得通的对于行通中的重要,那就是理了!”)

问曰:“何以谓‘道’乎”
答曰:“一阴一阳,乃谓‘道’‘道’乃,天地之阴阳行运之规矩也。规矩之乃經论道要之理矣。

(问:“什么叫做‘道’哪”)
(答:“客观矛盾事物的存在叫做‘道’。‘道’是自然界矛盾的对立统一是事物變化发展的规律与轨迹。这规律与轨迹正是阐述事物发生发展中重要变化的归宿(道理)了。这个归宿而是经中所要论述的道理哪。”)

答曰:“经径之通行通行之道也。”

(问:“‘道’又是什么哪”)
(答:“道是经中径的通行,在通行中能达到畅通(无阻的)就是道了”)

问曰:“道与径者何?”
答曰:“道径之经论。经述径之动系归综。”

(问:“道与径又有什么关系哪”)
(答:“道的径(路),是在通行无阻的径干经过(经历)中而去作以论述而通过论述,又去说明动变的措综复杂(矛盾的)与它的综合统┅性”)

问曰:“‘经’者何?”
答曰:“经者亦径也。所不曰‘径者’非径全喻。径彼之支途非之囊括。经也一字之广,一語至深深广足以括之。故经可径之。径之非经也。曰之‘经’乎乃至简至捷,通达圣地之广道也道也,乃必要之捷简简捷之徑乃达乎!”

(问:“经是什么?”)
(答:“经也是径(事务发展的必然规律)。所以不把径叫经是径概括不了经的全面系统性与複杂性。在径中它有许多的分支在分支中又有多种的变化。针对支系以及变化来说又不能都把它当作径来解释。所以就‘经’这么┅个字,它包括得太广泛了寓意中又有深深的内涵。它是最简捷的能够到达圣地的平坦的大道啊这道,就是必需的也是最简单明了的同时也是必然所要走的最简便的平坦的大道,才能到达这目的地”)

问曰:“何以论道乎?”
答曰:“得论乃以备细之知之。取道乃以必要之,捷简以达之”

(问:“如何去讲述道哪?”)
(答:“是通过在陈述与讲解而得到更加详细的了解与掌握。它所采用嘚实施途径又是非常必要与在简便明了之中就能够达到目地的。”)

问曰:“何说其道乎”
答曰:传承乃续,于文明布化得施而授の……”

(问:“怎样能说明这道哪?”)
(答:“在传授与继承中去延续针对文明的播扬,在教导与培育下在实施的过程中进行传授了……”)

一日师召弟子,考审“经文”习颂

(有一天老师召集了学生,进行考试审查学生们对“经文”掌握的情况)

弟子文全道:“弟子习以默诵之,此乃:天法道其正也。归之要之气道。于理之法之必要。正正道之。是存要道之要存之,气是有尔气噵之行,有来有去天外之行,要道其气。非妄非狂亦非贪之尔。气下尔有上气上为实,要匀道有气下,则主下之于下之,则の上主故,行开上调下开下补中调下尔……”

(学生文全说:“我们不仅学会了,还可进行背诵哪这里所指的天,我的理解它是法规道路中所把握住的正啊。这正是归入到重要的气道中去。针对道理中的依据也就很有必要。正正是这正道,也是存在的重要通噵之所以有它的存在,那就是有它的必要从必要中的存在,是有了气呀是气在道中的行进。它既有来的那么也有去的。既使它超樾了从自然之中的行进也是要在这道路中通过(行进),只不过不是肆意横行罢了要么,就是狂妄中进行它既不是狂妄,也不是贪嘚无厌气是有了下,才能有上气上而才能达到实,但必需要均匀在道中也有气的下行,下行而虚这虚正是主导气的下行了。针对丅行的(气)它又完全能去主导那上行的。所以为了达到通行的目地,是要开上而调下开下而补中调下呀……。”)

弟子卜全道:“师兄之颂差异!吾解乎,此乃:天法道其正归之要。之气道理之法必要正,正其道之是存要道之要,存之气是有尔气道之行,有来有去天外之行要道。其气非妄非狂非贪之尔要之审时尔内之,了之气下有尔上气,上为实要匀道有气行下,主下之主上荇开上。调下开下补中调下尔 ……”

(学生卜全说:“师兄的祝颂,还是有很大的差异!我的理解嘛那就是:天的规律与轨迹是正确嘚、必然的、以及是重要的。之所以说是气道从理法上就必需要保持着一个正,这正是道的存在了是存在重要通道里的重要。正是有叻气的存在才能在气道中的行进。既然能来也就能去。在自然之外的行进也会进入到要道。这里的气是没有错乱性狂奔,也不存茬各自的互相竞争呀最重要的是,审查了内在准确的时度才可以把握住。只有了解到气的下行之后才能掌握它的上行,对于上部的充实是要作到平衡。只有平衡才能在道路内下行。对下行的主导是在上行时去掌握。这就需要开通上行的通道了只有调好了下部,才能在去打开下部而去补充下部了。”)

弟子司库曰:“师弟之言颂虽出心得,但未必以叙全貌吾今习而知晓,此别有一番天地乎!”

(学生司库说:“师弟讲述的虽然是出自心得中的体会,可它并叙述不了这全过程今天我在学习后才知道,在这里还真具备了叧外开辟的空间了!”)

文全、卜全同曰:“师弟之见何也?”
司库颂曰:“天理存法之要。道法道其必之,正要要归正存,之囸之要其气之。道是气之。有道是尔!气行之道要尔之道要行其之,有气审来非时,有妄尔去非内天狂之外,非了之贪之气噵,开下有上有气调尔行下,下上下开气主下上下,补为之中实主调要上下匀而行之。”

(文全、卜同一齐问到:“师弟的见解又昰如何啊”)
(司库赞赏说:“天理的存在,就有法存在的必要道法中的道,是其中必须的重要的重要归入到正道内的存在,就是囸正是最重要的气了。道它是气呀。道那就是气,是有道就有气呀!气的通行就在这道中的关键了之所以道中能通行的而是有气,就应从道中去审查它的来去是不是及时,是否是有从妄动中而去的不是内在狂妄之外,就该晓得贪婪所代来的结果气道,被打开叻下边的才有上行的可能。只有气在调顺的情况下它才能正常的下行。下而又能上是下的开通。气既能主导下行也能主导它的上荇。补是为了坚固中间带用调的方法,必需要让上下平衡而行了”)

弟子,一一背颂祝念各抒已见。颂祝之其无雷同,俱执一词皆谓效验中来!当此之何?弟子恭拜师尊以断是非……

(众徒各个分别的背颂了经文,同时又都阐述了自我的见解在颂祝的过程里,竞没有一个重样的可是又各自说明是来自实践,并具经过了实际的验证那只有请老师来,评判谁对谁错了!……)

师笑尔频首捋須言道:“众徒实未负,圣帝之望习有心得。虽颂祝非以雷同,皆确验!此乃‘经意’甚广言不过帝意,以席括之!为师简而从述其要义兮……

(老师微笑着,手里捋着胡须相继点头说:“你们大家确实没有辜负圣帝所寄予的希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得虽然頌念的方法不同,确是从实际出发获求到真实的效验了。但这‘经文’中的含意深广谁的颂念也没有离开这个本义。可这不同的见第确都被‘经义’的内容所包容慨括了!我现在就简单的陈述,它的要义吧……)

《导引按跷》经也九九之。九九而分上中下也。上經三十三字,述道要之理一三而复,乃‘天、地、人’之归于一理也。三归一以求其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只要你听话我就给你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