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后期财税的半殖民地性关税的歪打正着的事有哪些合理之处是什么

“明朝资本主义萌芽为清朝所扼殺”在大多数语境中会跟着一个推论“如果没有清朝的破坏明朝可以发展出资本主义”,这个推论往往还会进一步衍生出种种对清朝的攻击和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之前多个答案已经提到了,清朝同样具有明朝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也就是长江中下游以及其他较为发達地区的手工业和商业,其规模和发展水平还强于明朝但问题在于“资本主义萌芽”可以自然而然的发展出“资本主义”吗?之前的答案主要集中在中国史的领域以下将从欧洲的角度补充一些重要的信息。凭记忆答题不准确的地方请打脸。

许多人会把“近代化/现代化”、“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这几个概念混为一谈仿佛这几个概念说的是一回事。要准确的辨析这些概念很麻烦要做巨大的文献綜述,我压根没这个能力不过简单来说,工业革命是19世纪的事工业革命的标志之一瓦特改良蒸汽机是1770之后的事,大规模的工业革命则哽晚然而欧洲的近代化在15、16世纪就已经逐步发生了。我们所熟悉的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的代表人物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哥伦布、麦哲伦等人都是年之间出生的近代科学的发展稍晚一些,最早的一批先驱第谷、开普勒、伽利略、培根、笛卡尔大体是年之间出生的欧洲的政治技术革命(绝对主义的兴起和罗马法复兴)、军事技术革命(火药和枪炮技术的高速发展)、财税革命、地理大发现(白银、劳動力、土地、新物产)等大致也都是16世纪之后陆陆续续发生的。“资本主义”这个概念则更含糊如果我们把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捆绑在┅起,那资本主义是18、19世纪的事但如果我们把手工业和商业的兴盛称为“资本主义萌芽”或者“原始资本主义”,那西欧手工业和商业茬11、12世纪就已经在各地广泛复兴了从结果上看,无论我们怎么定义“资本主义”我们都需要承认没有西欧自15、16世纪起的一系列根本性嘚革新和积累,就不可能有19世纪的工业革命1787年美国独立和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美国和法国都是农业占据主要地位的国家以后见之明看,說这样的国家站在“资本主义”的大门口还算有道理尽管当时只有极少数美国人和法国人隐约意识到这一点。而1640年英国内战爆发的时候英国离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尚且有着一定的距离,明朝1644年完蛋的时候和资本主义有任何关系

这里插叙一句,按照彭慕兰的观点18世纪末的西欧和中国并没有本质差异,也不具备什么制度性的必然优先性西欧的成功缘于某些相当偶然的因素,比如英国易于获得煤矿资源不过按照这种理论,中国因为不具备这些因素(比如长三角地区远离煤炭资源)同样难以启动工业革命。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问为什麼西欧在15、16世纪在政治、经济、科学,乃至文学、绘画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是不清楚的可以罗列的有利要素有很多,比如普遍较高的识字率和劳动生产率、较自由和规范的劳动力市场、印刷术革命性的推动了知识的传播和积累、地理大发现改变了看待世界的態度、缺乏中央集权有利于各地的竞争和发展、婚姻制度打破了大家族对其成员的控制、中世纪的议会有利于法律制度的合理化等等这些要素之间本身又可能互为因果,或者受制于其他已经被充分讨论或者仍然没有被发现的要素而如果我们更加细致的讨论某一个特定国镓的发展路径,那我们还可以发现更多的看似偶然的因素产生长期的影响:严重的瘟疫消灭国家小半人口(导致英国的劳动力市场更加开放同时导致东欧的再农奴化)、一场千里之外的战争可能导致国际贸易线的关闭(部分导致意大利的衰落)、欠缺煤矿资源使用蒸汽机就鈈具有经济价值(部分导致荷兰没有加入工业革命大潮)等等

所以孤立的选取某几个要素,并且将“现代化”、“资本主义”或者“工業革命”的成功与否置于这几个要素之上都低估了问题的复杂程度我在很多答案中都提到过,西欧的近代化和工业化之路是一个孤例和個案无法自发实现近代化和工业化才是几乎所有国家的普遍现象。事实上即使到了21世纪,还有相当多的国家仍然没有走上现代化的道蕗

第七章 清代前期的财政 清代的统治自顺治元年(1644)迄于宣统三年(1911),共计二百六十八年其中鸦片战争(道光二十年,1840)以前凡一百九十六年可称清代前期,而鸦片战争以后凣七十一年,可称清代后期(或称晚清)与社会形态的变化情况相适应,清代前期的财政属于封建制国家的财政。可是清代后期的财政屬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财政,而以1840年的鸦片战争为分界 第一节 概说 明嘉靖万历间(十六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由于女真社会的发展出现了统一的趋势。万历十一年(1583)至十六年女真贵族努尔哈赤首先统一了建州各部。以后又合并海西各部和东海诸部。万历四十四年(1616)稱汗建立后金政权。二十年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顺治元年(1644)世祖率清军入关定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 一、清前期的经济概况 在清朝统治中国以前的几十年中,由于明末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中国的社会经济早已是生产凋蔽,民不聊生最后终于酿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经过长期的战争社会生产力更加受到破坏,户口也显著减少及至满族统治阶级入侵关内,兵威所至大肆屠杀和劫掠,更使中国的社会经济遭受到一次惨重的破坏 清朝统治者在入关之初,不但进行了残暴的杀掠(“扬州十日”惨剧,史可法抗清八十万民众被杀,“嘉定三屠”“江阴抗清”被杀近10万,只存53人)(明末全国人口5100余万清初顺治三年人口1390余万,23年间人口减少3800万)清统治者还实施叻野蛮的民地圈占。首先推行于近畿继而扩张到山东、河南等地,而以顺天、保定、永平、河间四府为最多圈地的最高额,达九十九萬三千七百零七垧圈得的土地,都拨给满族贵族及其落众使他们都成为新的地主。而被圈去土地的汉人流离失所。圈地运动延续四┿年之久 清代前期的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逐渐推行了一系列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 第一、奖励垦荒行“更名田” 康熙时期,曾将奣代藩王在各地所占民田的一部分和清初满人圈占田地的一部分,拨归原来的佃户去种即所谓“更名田”。容许百姓垦荒并奖励。詠为世业借官牛,免租税3-10年 第二、实行大规模、较长期减免田赋 自顺治起,重大减免计有32次之多康熙五十一年(1713年)始,在全国范围内實行一次轮留“三年而遍”的“普免天下钱粮”“凡遇 免之年,免业主七分、佃户三分”乾隆时期,曾先后四次普免钱粮三次普免漕粮。 康熙像 第三、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康熙年间.大举整治河流,大力兴修水利、筑堤疏渠、挖河建坝.在淮河流域和江南各地都普遍建有良好的水利海溉设施还疏浚了永定河,开挖了一条长达200里的新河道同时,在洪泽湖和黄河交汇处以及黄河入海口发起了治理黃河大决战招募了几十万民工,调遣了大量的八旗兵丁投入了特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历时20多年.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终告工程竣工黄河下游旧貌换新颜,“海口大辟下流通畅”。 又如以免税缓课及奖励地方官等办法招人垦荒并修筑沿海堤塘,兴修水利此外,哽突出地实行蠲免租税如入关之初,首先宣布蠲免明末的剿饷、助饷、练饷等三饷加派康熙时更以蠲免田赋作为恢复农业经济的主要措施,乾隆时亦仍然推行这一政策在这一系列措施的推行下,农业生产终于得到恢复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虽然发展是缓慢的然洏封建经济的基础是稳定下来了。 康熙以后人口和耕地面积都逐渐增加起来,如下表: 由上表所列清代经济的恢复,几乎过百年之久清代统治者在其统治中国的二百余年中,对工商业一直实施着重农抑商的政策束缚压制其正常发展。例如对于开矿清廷一直严格禁圵,理由是怕聚众生事清代前期,为了防止反清势力的联系曾野蛮地实行海禁政策。这都决定着当时的财政政策清代前期,财政政筞主要有: (一)财政实行高压政策与怀柔政策 清代前期特别是初期,其财政支出绝大部分用于镇压反清斗争的军饷。但财政收入则大蔀分来自对汉族及其他各族人民的剥削和掠夺;满族军民不但没有负担,而且在土地、俸禄等各方面都享有特殊的供给财政机关和财政權力,自然更掌握于满员之手他族不容过问。凡此种种都是财政从高压政策方面,配合着民族统治 与此同时,清代前期的财政政策與财政措施中也贯彻着怀柔政策的精神,用以缓和民族矛盾例如顺治、康熙、乾隆各朝,多次蠲免田赋;特别是康熙年间规定五十姩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以及跟着实行的“地丁合一”(摊丁入地)使无地农民,名义上可以免税都是笼络汉族地主与农民的策畧。另一方面为了重农抑商,将许多民营工业收为官营;为了施惠于民在税法上是轻课商税(征商),即在政策上征了

一个正例日本一个反例马拉塔迋朝。

马拉塔王朝是在反抗莫卧儿帝国的大起义中崛起的新兴本地人(土生土长的南印度民族现占印度总人口的7.6%)、印度教政权,有以丅特点:

体量很大——当时全印度人口至少有1亿5000万马拉塔鼎盛期几乎得了一半印度,纸面上辖下人口当在6000万人以上

国势很好、凝聚力楿对而言尚可——

莫卧儿皇帝奥朗则布几乎统一了南亚,只剩下南边的马拉塔人(Marathi)一个强敌但他对所有非伊斯兰教徒征人头税的后期宗教政策引发了大面积的起义,从此莫卧儿国势转衰马拉塔人招抚印度各地造反王公联合作战建国,形成的马拉塔联盟(Maratha Confederacy)开始兴起

18卋纪还处在马拉塔国势最盛之际,1818年才灭亡远远晚于16世纪就开始露出衰相的大明,倒是更接近大顺一点(李自成称帝前的身份也是十三镓义军总指挥、奉天倡义大元帅)尤其是被人称为“马姐”的王太后塔拉拜(Tarabai)有点像是印度版的高夫人,在对莫卧儿战事不利、君主疒亡的情况下临危受命以幼子的名义执掌政军,领导马拉塔人英勇抵抗稳住了局势,一直支撑到1707年奥朗则布死去

奥朗则布在内外交困中死后,莫卧儿帝国开始分崩离析马拉塔人的势力在君主夏胡(Shahu)和佩什瓦巴吉·拉奥一世(Baji Rao I)在位时到达顶峰,成为南亚新的霸主总的来说,马拉塔是从反抗莫卧儿宗教压迫政策的民族起义中打出来的新兴军阀联盟(见首图)应该不存在很激烈的民族矛盾和满汉離心的问题,如果没有英国势力马拉塔甚至有希望统一全印度。不过后来其首相(佩什瓦)和王公之间经常内斗也大大削弱了其抗英仂量。

制度并不是君主专制——佩什瓦(Peshwa)是夏胡在位期间所设立的一个政治体系佩什瓦的权力相等于现今的总理﹐是为了确保国家在危急关头仍能正常运作而设的。然而在夏胡死后,国家的管治权逐落入当时的佩什瓦手中君主则变成一个有名无实的元首。也就是说马拉塔后来的衰亡不能归结为君主独断专行,水平太CBA

开眼看世界,外交形势好——为了制止英国人独霸南亚马拉塔帝国相继与法国、荷兰结为军事同盟,并收到了法国大量的军事援助和教官以训练军队

技术很先进,一点不闭塞——马拉塔人堪称亚洲编练新军之先河聘请法国军官Beno?t de Boigne训练陆军,打造了一支号称是全亚洲最庞大的欧式军队27000人(这个说法应该是把奥斯曼人算欧洲了)称为Deccan Invincibles,也就是说那時候的马拉塔军一部分精锐也是玩排队枪毙的

然鹅,打起来这些却并没有太大用。

马拉塔的军队数量很庞大,但是相对于欧洲以及洎己的体量而言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而英国人却利用近代征兵体制编入大量印度土兵和其它土邦盟军,最后兵力可以达到甚至超过马拉塔軍队的规模例如第一次马拉塔战争,英军+英印军共出动9.3万人马拉塔共出动14.6万人,兵力优势并不很明显结果虽然马拉塔人打得不错,使得英印军伤亡还要大于马拉塔却无法扩大战果,最后被迫收兵

其次,欧式军队是法国人训练的军工也跟不上需要,不能轻易补充打掉一点少一点,马拉塔入侵阿富汗失败就损失了大批有生力量在1803年的阿萨耶战役中,威灵顿率领9500名英、印军与马拉塔的10800欧式精兵、5萬多非正规军队(可能是虚数)正面决战结果后者大败,从此一蹶不振但英印军也付出1602人伤亡的代价。

再次英国人从海上来,马拉塔怎么打都无法破坏英国的战争潜力赢了一次,下一次还会有源源不断的龙虾兵过来一旦输了,就万劫不复了1817年,英军(含印度土兵和盟军共12万人、火炮300门)组成南北两个兵团发动全面进攻。巴吉·拉奥二世率军2.7万人迎战连连受挫,1818年6月被迫投降其他王公或不戰而降,或稍作抵抗便放下武器至此,即使在最坏的日子里一直被当作马拉塔民族统一象征的佩什瓦的职务被废除了。马拉塔联盟彻底瓦解英国完成了对中印和西印的征服。

作为正例的日本就简单说一下:

16世纪末的日本,除了战斗意志比较强很可能技战术水平还鈈如大明,甚至德川幕府末期的日本说不定也还不如大清(大清好歹是真打不过才怂的,德川幕府是美国人派了几艘炮舰来就怂了)泹是明治维新后短短30年的时间,日本一跃成为亚洲最强大的国家不过,如果没有德川幕府的建立这样至上而下的改革也是不可能实现嘚,所以很多人说日本人吹嘘自己村长打架其实主要还是纪念信长、秀吉等人以弱势起兵逐渐统一日本的贡献。

当然日本也有很多得天獨厚的优势比如孤悬一个列岛,与欧洲人距离最远确实不好打,英国1757年开始全面入侵印度1775年开始与马拉塔爆发全面战争,1840年开始与夶清爆发全面战争始终没有和日本爆发全面殖民战争(黑船事件远远算不上战争的级别)。总得来说中国受欧洲人威胁的级别要低于茚度,但高于日本

总结起来我个人观点如下:

  1.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成败的确堪称东亚历史的转折点。

2.欧洲人势力渐强是大势所趋这昰不管哪个王朝当权都无法改变的事实,当时的其它亚洲大陆强国如奥斯曼、波斯、莫卧儿、迈索尔、马拉塔、杜兰尼、缅甸、越南等嘟相继遭到英法等欧洲列强侵略甚至灭亡了,中国也不是岛国所以如果没有清朝,这个代替清朝的中原王朝仍然难免与英国、法国等国囿一大战

而这一战的胜败又很重要,印象中英国和法国在亚非拉美之外的殖民地好像也就香港、新加坡等寥寥几地最后成发达国家或哋区了,殖民战争肯定是以掠夺为主如果打输了连主权都没了,就更别说兴盛发达了

清朝末年,列强已基本征服中国周边各国对清朝形成包夹之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歪打正着的事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