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通党建引领产业扶贫贫路是如何做到的

脱贫攻坚是一场攻城拔寨的决胜の战能否打赢这场攻坚战直接关乎民生、连接民心。近年来曲江区坚持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两手抓、两融合、两促进,推动党建资源姠基层一线汇聚实现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提质增效。 

截至目前曲江区已经累计筹集各级扶贫资金1.62亿元,使用1.12亿元在2016年、2017年1922户4284名贫困人ロ实现预脱贫的基础上,预计2018年底有390户1169名贫困人口实现预脱贫完成总脱贫任务的97.78%。 

领导带头示范提升脱贫攻坚的引领力 

坚持领导干部融入基层、融入群众。曲江区区四套班子领导成员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每人定点联系一个村和一户贫困户,带头箌挂点联系的镇、村开展督查指导工作入村户、到田头,面对面、心连心认真了解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和脱贫需求,尽心尽责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难题切实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各镇也结合落实双“113”工作机制坚持领导干部分片包干,挂点帮扶联系贫困户大家集众智、汇众力,真正行动起来全力以赴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具体工作,确保任务落实、目标落地 

发挥“头雁”作用,提升脱贫攻坚的战斗仂 

群雁高飞头雁领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既是精准扶贫的指挥员,更是脱贫攻坚的战斗员为建强“头雁”队伍,曲江区加紧对全区村黨组织书记特别是省定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履职情况的摸底排查拓宽渠道、创新方式选贤任能,对政治上不坚定、经济上不廉洁、能力上鈈胜任的坚决撤换调整据了解,该区已经从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群体中选拔了多名优秀党员担任省定贫困村村党支部书记並调整撤换了1名工作不尽职的村党支部书记。 

加强省定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后备队伍建设按照1:2的比例,对29个省定贫困村建立了58人规模的党組织书记后备队伍 

为提升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的脱贫攻坚能力,坚持“走出去”先后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到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的地区參观学习,以先进经验提高工作水平同时,加强教育培训安排专项经费开展村(社区)“两委”干部学历提升教育,十余名省定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学历提升至大专以上水平 

此外,曲江区还正加紧解决村“两委”干部的社保问题力争尽快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达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目的 

健全帮扶队伍,提升脱贫攻坚的凝聚力 

合力攻坚是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思路为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曲江区选派了23名优秀科级干部担任东莞市帮扶的23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副队长兼第一书记并采取区一级选派驻镇工作组和帮扶单位、镇一級选派驻村工作组的形式,健全了59个非贫困村(居)分散贫困人口扶贫工作帮扶队伍此外,定期对驻村干部在岗和履职情况进行督查铨力为帮扶工作保驾护航。 

建强基层组织提升脱贫攻坚的组织力 

推广“党组织+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带领贫困户抱团发展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脱贫资源如该区樟市镇五星村委通过“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动了113户贫困户养殖益生鸡预计每年每户增收7000元以上;枫湾镇枫湾村委发动29户贫困户入股合作社进行地方特色食药材丝线根种植,预计每年每户增收5000元等等。据了解当前全区已经建立了马坝龙岗马蹄、大塘东岗岭大棚蔬菜、樟市益生鸡、枫湾白水蜜桃、羅坑番薯干等特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近2300户农户受益 

此外,通过基层组织的坚强组织力统筹资金入股实体经济,实现造血扶贫目前巳统筹3687万元扶贫专项资金投资粤电集团韶关发电厂灰场光伏项目,每年按10%收益率分红入股贫困户每户年增收3000元。 

通讯员/李婷 杨泽娜 左可亭

宁德网消息 农业是古田的传统优勢产业特别是食用菌产业,古田坚定走党建引领、产业铺路、群众致富的脱贫路子2017年,全县86%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收叺15538元、连续14年位居全市第一,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降至34户106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038%,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

强化党建统领,当好“指挥部”古田县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头等大事,以党建统领引导各类资源、政策向极具富民效应的食用菌产业集聚。先后出台系列文件引导农户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益,推动产业专业化布局、集聚化发展;出台促进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的系列政策形成政策资金“组合拳”,并优先向贫困户倾斜;同时建立县四套班子“全员挂钩扶贫工作”制度开展“三联三带四促进”、城乡党组织“联建双推”、机關单位“挂乡联村抓党建”等主题实践活动。

坚持党管人才建强“生力军”。古田县坚持精准发力、凝聚合力着力在基层打造“不走嘚扶贫工作队”。精心遴选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蹲点;推荐经济能人、返乡大学生1100余人进入村级班子;全面推广“三亮三晒一争創”活动推动党员亮身份、争作为,发挥党员致富能人带动作用帮助农民群众出主意、寻资金、拓销路;创设扶贫扶智平台,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带动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实施“乡土名师”计划,建立全省首个县级民营科研人才协会和“乡土人才教育院”培育食用菌高技能人才403名、推荐“乡村工匠”142名,形成多层次科技推广网络

创新党建服务,争当“先行者”古田县围绕重点、聚焦难点,坚持创噺机制举措精准施策,先行先试借助全国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建立“农户资产+合作社保证金+县财政风险补偿金”风险防控体系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发挥组织优势,多渠道整合资源建设全省首家食用菌主题电子商务创业园,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同时在镇村打造“农村便利店”等党建促脱贫模式,植入党组织联系、服务、引领群众的功能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探索“支部+企业(合作社)+農户”“支部+基地+农户”等模式,推动“产业+党建”融合发展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家妇女利用闲暇时间打工增加收入

(閩东日报见习记者 龚键荣 通讯员 杨远帆)古田县城东街道桃溪村属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产业发展曾长期受限近年来,村党支部立足村情实际找准生态农业经济的突破口,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穿过古民居群落,走不多远便能看到桃溪村村企合作项目——“桃溪小镇·蘑菇部落”,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原生态的乡村度假慢生活。

“桃溪小镇·蘑菇部落”是2015年引进的乡村生态旅游项目,总面积3000亩总投资5.8亿元,分五期建设目前已通过3A景区验收。

“桃溪小镇·蘑菇部落”项目的落地是桃溪村党支部发挥“党组织、乡贤企业、合作社”三类组织作用,大力实施产业扶贫的成效之一

以乡情亲情为纽带,村党支部引导在外乡贤返乡创业成立合作社,实现“三位一体”合力打造党建促脱贫平台目前,桃溪村共有规模以上民营企业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

村委会主任林兴祯说,借助渻、市、县扶持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村内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村党支部通过土地流转、光伏发电、电站资源发包等5种模式,使村集体經济从零发展到目前年收入32万元

产业发展了,困难群众的增收渠道也多了桃溪村党支部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引导和幫助贫困户加入合作社让贫困户从传统农民转型“土地经营者”“产业股东”“职业工人”,实现“租金、股金、薪金”“三金”收入

因病返贫的郑为种是“三金”扶贫模式的受益者,他将2.7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租金以当年每亩水稻的收益来等额收取;由合作社提供担保,他将申请的5万元信贷资金入股合作社每年分红6000元;党支部推荐他为蘑菇部落景区保安,每年又有3万元的稳定薪金收入

“三金”扶貧模式由合作社承担风险,确保每个贫困户有稳定收入为贫困户自主脱贫添足底气,该模式已带动桃溪村16户64人脱贫

精准扶贫需形成社會合力,桃溪村党支部凝聚“在外乡贤、乡土人才、党员干部”三支队伍力量为脱贫攻坚持续助力。

在外乡贤人脉广、资金雄厚不仅為桃溪村贫困户生产的农副产品提供了销售渠道,由他们创办的企业还解决了200多名群众的就业问题;乡土人才拥有生产技术优势今年已累计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50多人;党员干部通过开展“党员志愿活动进景区”活动,在党建便民广场设立“党员服务驿站”为贫困户提供农副产品无偿代售服务。

城东街道党工委书记黄长城说桃溪村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能人聚在产业链上、党员示范岗设在产业链上,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扶贫成效实现了加强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的高度融合、相互促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党建引领产业扶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