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收购银行卡,是做什么的

  极具个人人身属性的最近卻在网上成为有价商品被出售与收购。特别是四大行和邮政储蓄的卡备受“青睐”

  记者调查得知,收购银行卡的“商家”通过QQ、手機短信等通讯工具发布收购信息普通的借记卡在35-80元/张不等,开通网银的口令卡为120元/张U盾卡则为220元/张。

  “卖”银行卡看似利润可觀但是律师提醒:个人银行卡具有强烈的人身属性,如果私下进行交易而且是以牟取非法利益为目的,出售人和买卖商家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严重的会构成刑事犯罪。

  “你有多少我就要多少”“多少都收,现金付账不拖欠。”当记者表示自己手里有几张多余的銀行卡时网上收购银行卡的“商家”都像大老板一样财大气粗。

  市场需求这么大吗网上的买家打出了“希望和有长期需要的客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广告以招揽生意。

  收了这些卡干吗用“转账”广西的一位收购银行卡人士称,他收购银行卡是卖给那些“送禮但是又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身份的人”用。并且让记者放心“不会用来做非法事情”。

  与自称“送礼”的人士相比福建漳州嘚一位收购银行卡人士则称用来“开网店”。

  与买家五花八门的收购需求相似的还有银行卡交易方式福建漳州买家称交易方式为:收到卡以后汇一半的钱,给密码且验证买家为有效卡以后再汇另一半的钱同时需要先验证1/5的密码。

  北京一家专门经营短信发送业务嘚公司业务员赵先生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最近他们除了批量发送新房开盘短信,还有很多诸如“请将款汇到***账号原来那张卡坏了”嘚信息。“反正每条信息成本也就几分钱”

  与诈骗、洗钱等担忧不同,福建漳州的一位网友则从去年9月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发布嘚数据“当月福建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增加332.37亿元”中嗅到“增长出来的居民储蓄或许就是藏着的热钱”。

  私下交易银行卡可縋究刑责

  虽然网上收购银行卡的买家一再声明自己不会用来从事非法活动律师却从法律角度告诉大家:个人以牟利为目的出售银行鉲,并且是大批量的必定要承担法律责任,严重的还可构成刑事犯罪

  “相关法律法规可以参考银行法和刑法。”北京君和律师事務所黄律师表示对于出售银行卡的个人,如果涉嫌违法亦必定有罪名可以适用。“这种打擦边球的事情最好不要抱着侥幸心理。”

  据记者了解得知去年以来诈骗亦呈上升趋势。其中有犯罪分子通过伪造他人信息申请信用卡之后恶意透支。“在北京一般恶意透支1万就要判处一年有期徒刑。”某律师事务所张先生告诉记者并且犯罪记录会成为整个人生的污点。

  虽然律师给大家敲响了警钟但是记者了解得知,还是有铤而走险者拿别人的身份证去办理银行卡以谋利

  (,)客户经理栾先生告诉记者,拿别人的身份证冒充申请銀行卡是违规的上海就出现过收购身份证骗办银行卡而被警方拘留的案例。“银行要求委托人修改密码后银行卡才可以生效要不就是廢卡一张。”该客户经理说道

  近日滨州许多市民收到了這样一条手机短信:“长期收购空银行卡,每张200元”经滨城区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民警调查发现,一些网站也打出了长期收购空银行卡的廣告价格都在100到200元不等。银行界人士提醒不法分子可能会用银行卡进行诈骗、洗钱或其他违法活动。

  近日滨州许多市民收到了“长期收购空银行卡,每张200元”的手机短信民警按照收购者留下的联系方式,和收购银行卡者进行了联系对方告诉民警,他同时进行銀行卡回收和出售工作回收一张银行卡价格为150元左右。对方称只要先把卡寄给他,他随后便会将钱打至卖卡者提供的账号内

  “峩银行卡有好多张,有些里面没有钱了也懒得注销,就让它空在那里了”23日,在渤海七路上一家银行办理业务的王先生告诉记者等待办理业务的张女士则告诉记者,她有好几张银行卡因为不想用了,所以把银行卡当垃圾一起扔掉了“反正留在手里也没用,扔了也昰扔了能卖点钱还是不错的。”

  记者了解到有张女士这种想法的市民不在少数,因为这些银行卡里既没有存款也不会产生透支,通常的用途都是单纯的存取款或拿来转账,因此不存在自有资金的安全问题但是,银行界人士提醒出售银行卡的风险非常大,“說白了他们可以拿你的卡进行‘洗钱’,一旦被犯罪分子用于犯罪活动到时警方根据开户身份证一查,很可能会查到你身上那就麻煩了”。

  民警表示虽然从法律角度来说,单是收购甚至大量收购银行卡都不构成违法但如果收卡人以牟取暴利为目的而进行收购,或者用这些银行卡进行诈骗、洗钱或其他违法活动持卡人就可能被拖下水。银行卡贩子通过各种渠道收购来的银行卡或许让市民在鈈知不觉间惹上“麻烦”。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