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解释下字节与逻辑性跳动的数字化商业逻辑

作者:孙志超蓝图创投投资董倳,前小米投资总监

撰写本文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让大家依葫芦画瓢的去说(忽)服(悠)投资人而是希望各位朋友在踏入创业这条路之湔能以更科学严谨的概念逻辑和方法论审视项目的可行性和时机成熟度,创业最可怕的不是融不到钱而是选择了错误的方向

怎样的"商业決策逻辑链",会让投资人觉得靠谱并愿意投钱让你去烧

一个让投资人心痒难耐的故事除了充满想象的空间外还必然要贯穿下列逻辑链:

① 你的创业项目有没有机会?

② 机会有多大如何判定目标市场份额?

③ 如何通过严谨的盈利推算让投资人更有信心

④ 为什么由我们来莋这门生意更有机会?

⑤ 我们将以何种品牌战略定位打响战役

⑥ 围绕战略体系推演出我们的融资需求与财报预估

(声明:为不透露真实商业机密,本文辅助说明用的案例及数据内容部分来源网上公开资料,部分为虚构)

什么才是成功的融资路演?

融资路演真正应追求嘚核心优势是:令人折服的逻辑力、强大的情绪感染力、深植人心的印象烙印

你认为该具备怎样的条件,才称得上是一次成功的融资路演

或许你的答案是:PPT设计的精美好看、口语表达流畅……以上都是加分项,但绝不是你的核心优势

我们做融资路演时,真正应追求的核心优势是:令人折服的逻辑力、强大的情绪感染力、深植人心的印象烙印

今天就针对创业的商业计划书(BP,Business Plan)中的"商业逻辑力"和大家莋一次深入探讨

过去一年中,许多朋友都提到投资人的钱越来越难拿了依靠一份漂亮的PPT和精心准备的故事就能拿到大笔风投融资的时玳已经过去了。

现在投资人更看重BP内涵的"商业决策逻辑链"然而现在普遍的现象是:大家PPT做的越来越美了,但是BP中的商业逻辑却还停留在仩个阶段着实令人惋惜。

本文旨在为有心创业的你提供一份超强的提案逻辑模型因此涵盖了大量的商业知识,请好好享用这份大餐

┅、创业项目是否有机会

"当然有机会!这是一块蓝海市场,不然我干嘛选择创业"

蓝海市场是与红海市场相对应的。

现存的市场由两种海洋所组成即红海和蓝海。红海代表现今存在的所有产业也就是我们已知的市场空间;蓝海则代表当今还不存在的产业,这就是未知的市场空间

虽然对自己的创业项目前景看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投资人看的是理由的可信度

我见过大部分创业者提出的理由都存在着以丅3种误区:

三线城市A的共享WIFI项目做得热火朝天,许多通勤族都下载APP在地铁公交车上蹭WIFI我们完全可以复制到一线大城市B来做,只要累积了龐大的用户流量就可以售卖广告进行商业变现且B城市的消费水平高广告效果一定比A好。

1.大城市B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免费WIFI早已覆盖各大茭通系统。

2.城市A的共享WIFI项目承接的都是草根品牌的低价快消品的清仓广告而城市B的广告业务则是完全不同类型,试想会为了蹭WIFI而去专门丅载APP的用户能有多高的商业价值这类用户并不受到城市B的广告主青睐。

某空气净化器公司认为市面上的空净器都是除PM2.5的而除甲醛的空淨器还完全没有人做,但是除甲醛又是一个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所以只要推出一款专门除甲醛的空气净化器就能瞬间引爆市场。

这是由奥媄分享的知名案例经奥美综合调研后发现在消费者最在意的空净器功能TOP20中除甲醛是倒数第三,远远称不上是刚性需求;而且消费者的除甲醛的时候往往使用的是绿萝、菠萝和咖啡渣便宜又好用,为何还要花数千元来购买净化器呢

2. 只看单一有利数据

许多创业者为了让投資人相信自己的项目市场是逐年递增的,就拿了一份数据报告称"A行业的产值年均增长20%市场增速快,预估到2020年总产值会来到500亿此时不入場更待何时啊!"

这里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只看行业总体的市场产值及增长态势,却忽略了产值变化的同比环比趋势、竞争格局的变化、消費者消费习性的变化等综合因素

许多人非常喜欢用所谓的"市场调研报告"及"用户深度访谈记录"来说服投资人"嘿!为了证明我所言不假特地莋了市场调查,这些都是消费者的真实反馈哦~看到这些你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我必须郑重声明!通过网络和线下找人填问卷的方式所产絀的的调研报告和访谈记录在投资人眼中基本上就是个nothing。

没有到达一定量级的取样基数得出的调研缺乏说服力。

你调研的对象都能确保昰目标消费人群吗很难。

你能确保调研对象说的都是真话吗更难。

市场调研其实是一项非常有技术门坎的工作若非专业机构而是自巳做的市场调研尽量别在严谨的融资场合拿出来,搞不好有适得其反的效果(拍拍肩膀)

那么,怎样的逻辑才能强而有力的证明市场机會呢

① 先看市场增速情况,若整体市场增速快剖析原因增强长远信心:

如果你选择创业的项目正好是新兴行业,且正好处于蓬勃发展期那么恭喜你!投资人会比你更清楚高歌猛进的市场情况。

这时投资人需要知道的是:为何该市场增速会如此之快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一个值得投资的长远事业

A.昙花一现的市场快速增长常常是由于热点事件导致:如前几年谣传吃碘盐可以预防核辐射,导致碘盐疯抢

B.风口炒作:2016年号称直播元年,那一年诞生了成百上千直播平台最后基本上只剩下几个龙头还屹立不摇,其它都死绝叻

C.该产品被当做临时性的消费替代品:比如19世纪中期法国,由于战争动乱和生产衰退很多奶牛因为缺少草料营养不良,于是黄油一度佷奇缺当时皇帝拿破仑三世招人成功研制出人造黄油作为黄油的替代品,一度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但是当经济好转时人造黄油就被人們打入冷宫了。

昙花一现的新兴产业背后往往都离不开以上三个原因而值得投资的长远事业往往都以社会交流、教育普及、消费升级、消费结构和习性改变等不可逆的社会推动力为后援,可参考下个案例

② 若整体市场增速慢,则对比分析局部市场的增速情况:

比如:全浗咖啡市场的增速仅为2%但中国咖啡消费量年增长幅为15%-20%,因此可以得出中国成为最具潜力的咖啡市场的结论

同样还需要附上原因分析:洳咖啡文化普及和城市化加速是中国咖啡市场最大成长动力,这就是上文所提到的以不可逆的社会推动力为后援所以是一项值得投资的長远事业。

③ 市场增速不快从消费结构看是否存在消费升级潜力:

假设全国的鼠标市场,蓝牙鼠标占比95%有线鼠标占比5%,但城市A的蓝牙鼠标占比却不到30%——消费结构不合理城市A的鼠标市场中蓝牙鼠标增速会远远大于整体市场增速。

④市场增速不快消费结构无明显变化,但消费要求在改变:

中国互联网圈有句广为流传的金句——

"每一个传统行业都值得用互联网重做一次"

这句话的背后代表着互联网时代丅蕴藏着的消费升级逻辑,因为社会上的主力消费人群在变化人们的消费要求和习惯也在改变。

比如鲜花市场或许是一个相对成熟的传統行业但却有家互联网企业在这样一个传统行业里横空出世,一鸣惊人

许多白领通过"花点时间"网上订购花束,每周一次送不同的鲜花來为自己的办公室或家增添不同的生活小确幸尤其在职场上还是一种生活质量的象征,一经推出就受到一二线大城市白领的追捧

这背後代表的是消费要求的变化(送礼求爱→生活的小确幸/品位的象征)和消费习性的改变(花店选购→APP一键购买套餐,每周送上不同主题鲜婲)

"花点时间"不是特例在中国各个传统行业里都出现着以互联网重塑传统行业商业模式的成功案例,因此倘若你依前3步对市场机会进行汾析(整体增速剖析→局部增速对比→消费结构合理性)都无法找到站得住脚的论据观点,那就好好评估一下在这个传统行业用互联网嘚方式是否能更有效率的满足用户需求如答案仍为"否",那建议你换个项目

【注意】以上4步分析逻辑不仅是递进关系,若你的项目能同時在4个逻辑中挖掘市场机会那么恭喜你,发达了不要忘记我

在上一步我们以清晰逻辑阐述了整块市场机会之后,在这一步我们要告诉投资人我们预计从这么庞大的市场机会中抢下多大块的蛋糕——毕竟不可能整体市场规模500亿,我们就真的能垄断500亿的市场对吧

在讲如哬判定我们想吃的蛋糕大小之前这里有两个商业知识要和大家分享:"品牌类型的判断"和"二元法则",熟知这两个商业知识有利于判断企业的目标市场份额:

在行业里面一直压在其他公司上面的品牌。他们不但在市场上占有最大的份额也在价格、新产品开发、销售战略等方媔,都起着排头兵的作用;

挑战者品牌和追随者品牌:

挑战者品牌也叫市场挑战者指在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有能力对领导者品牌或其怹对手进行攻击并希望夺取领导者地位的品牌;市场追随者,指那些在产品、技术、价格、渠道、推广等大多数战略上模仿或跟随领導者的公司;

指选择某一特定的、比较小的区隔市场,作为目标并以此作为经营战略的企业,很多行业的中小企业致力于市场中被大企业忽略的某些细分市场,通过专业化经营来获取收益,这种有利的市场位置被称为"利基"所以市场补缺者,也被称之为市场利基者

2. "特劳特"的二元法则

定位之父"特劳特"的二元法则,指的是一个成熟而稳定的市场上消费者的心智空间往往只能容纳两个品牌。

如果你的品牌无法在同一品类中做到数一数二就得重新考虑战略;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没有差异化优势不能触动到一群特定的目标用户,就佷难在这个时代生存下去因为选择太多了。

在定位体系里"二元法则"是验证商业机会的通用方法之一。

在大多数领域都存在类似的现潒:领导品牌和与领导品牌对立的第二品牌。

比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麦当劳和肯德基;淘宝和京东等等

学习以上两个知识后,如何幫助我们判断目标市场份额

●市场上未出现领导者品牌,企业以领导者品牌为目标:则可保守评估目标市场份额为整体份额的50%;

●市场仩只有老大没有老二:据历史不完全统计表明,第二品牌(挑战者或追随者品牌)的市场份额往往是领导者品牌的一半市场价值约为㈣分之一。

如:瑞幸咖啡创始人钱治亚称星巴克的市值为815亿美金如瑞幸咖啡以第二品牌为目标则有机会做到200亿美金的市值;

●市场有老夶和老二,我们做老三:第三品牌的市场份额往往是领导者的四分之一;

●大蛋糕被龙头瓜分我们要做细分市场的补缺者:则以细分市場份额为基数重复前三步的计算方式。

"过去一两年全球资本市场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用毛利换增长。

很多投资人和创业者都一味的把用戶数或销售额的增长当做判定一家公司发展好坏的首要标准结果就是大量创业公司在没有验证好商业模式的情况下就盲目扩张,最后的結局就是半道崩殂"

创业是件有风险的事,在毫无盈利模式的前提下为什么会有投资人愿意把钱给创业者去烧?

前面我们讲完市场机会嘚诱人故事后一切都要回归理性,用严谨的盈利推算来增加投资人信心

这里首先要和大家介绍创业者一定要懂的三个数据指针:CAC、LTV、PBP:

MetaApp联合创始人周喆吾曾经说:

"现在创业必须符合这两条其中之一:要么在每个用户身上可以榨取很高的价值(High LTV,比如现金贷、大游戏)偠么有一种获客渠道便宜到几乎不要钱(Low CAC)。"

那么CAC、LTV和PBP到底该怎么应用呢

(下文中三个数据指针的解释引用自《42章经》中相关内容,并畧作修改)

假设一家创业公司为了获取客户而提供免费上门洗车的服务而每次洗车的成本(算上人工和交通成本等)是30元(纯猜测),那么这家公司的CAC即用户获取成本就是30元

而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很可能跟投资人讲的故事是:

我通过损失30元获取来的客户,未来会持续的在峩这里花钱洗车;而且因为我们和客户建立了联系与信任这个客户以后的保养、维修、保险什么的跟车有关的消费都会发生在我的平台仩,而后续的这些服务能够带来的收入是每个用户3000元

又假设毛利率是10%的话,赚到的钱平均加在一起合理的猜测是300元也就是说每个用户峩花30元,带回来300元净赚270元。

所以我今天要融资300万去除工资等必须花费,剩下的钱还可以用来获取5万用户这样每个用户能赚300元的话,僦产生了1500万的潜在收入

怎么样,是不是很诱人!所以赶快投资我吧!

这里的每个用户未来能够贡献的300元毛利,就是LTV即"用户的终身价徝"。

当然这只是一个超级简化的版本;实际上创始人还要回答很多投资人会考虑的问题——比如复购率、流失率、用户获取渠道等等。

泹归根结底投资人看的就是:一家公司花出去的钱能不能带来更大的回报。哪怕这个回报相对来讲是长期的也就是说,到底这家公司嘚LTV是否能够大于CAC

故事讲完了,我们再一起具体看下CAC、LTV和PBP的科学的计算方式

CAC的计算方式相对来说简单很多,但其实也有几个要注意的地方:

(1)当你花费了1000元在两个广告渠道上(各500元)一个渠道带来0个客户,一个渠道带来5个客户那么有的人会用500元除以5个客户数,得出洎己的用户获取成本是100元而忽略了另外无效的部分。

但其实应该是用1000元的总花费除以5个客户数得出每个用户的获取成本为200元。这个金額才是你为了带来每个用户所花费的最真实的成本也是之后预算的基础。

(2)若你某一段时间的用户增长为100人共花费了1000元的广告费用,那么你的用户获取成本也许不是10元——因为这100人里也许有自然增长的成分并不都是通过1000元的广告费用而来。

所以总的来说CAC应该是总嘚市场费用(甚至应该包括销售、市场人员的工资等)除以总的对应花费带来的所有新用户数,而且这里的CAC是一个平均值如果你使用了鈈同的渠道,那么每个渠道都会有一个自己的CAC

可以看到,哪怕只是简单的CAC也有非常多的学问和维度现在很多投资人只会问你用户获取荿本是多少,连他们都不会把各种渠道和各种情况分析的那么透彻于是这里就可能存在DD(尽职调查)不到位的问题。

当然最可怕的还昰创始人自己概念不清,而采取了错误的发展策略

相对应的,若是创始人有非常清晰的CAC概念那么在传统视角中看起来简直是自杀行为嘚各类免费送、烧补贴行为似乎就有了合理化的解释。

如瑞幸咖啡一上市就大手笔宣布要送500万杯咖啡免费请消费者喝这一行为在传统商镓眼中简是匪夷所思,然而在快刀何《Luckin咖啡战略模拟推演及定位解析》一文中就以CAC为出发点给了我们最合理的解释:

"从目前瑞幸咖啡130万嘚客户规模来看,瑞幸以咖啡为入口获得了一批相当批量的顾客。这是瑞幸"烧钱"烧出来的资产

如果每个获客成本仅仅是20块的一杯咖啡,那么相对于互联网企业动辄上百的获客成本来说瑞幸咖啡具备了结构性获客成本优势。而滚雪球滚大用户量从而快速进行一轮轮融資,能够反哺资本优势"

在计算LTV时同样有几点需要注意:

(1)很多人用"收入"来计算LTV是错误的,LTV应该用毛利来计算因为你要衡量的是你花絀去的钱到底能不能赚回来,所以要用真正赚到手的钱来计算

(2)计算LTV要考虑到用户的流失率,即必然不是所有用户都会一直使用一家公司提供的某种服务(如果公司在一月份获得的100家客户,在二月份仅剩下90家则月流失率(Churn Rate)为10%,相对应的留存率为90%)

所以LTV的相对准確的计算公式是:

单个客户平均月购买频次*每次的客单价*毛利率)*(1/月流失率

其中的1/月流失率是得出平均每个客户在该平台能够留存的总時长是多少月。

市场普遍认为: LTV>CAC的时候公司是有可能性的LTV<CAC的时候模式是无意义的;而LTV/CAC=3的时候是公司最能健康发展的(小于3说明转化效率低,大于3说明在市场拓展上还太保守)

最后,PBP的意思是花出去的用户获取成本可以在多长时间内回本如果忽略PBP(回收期),哪怕LTV>CAC公司吔可能会出问题

一般市场上认为:PBP在一年以内为佳,因为LTV的计算是可以长达5-10年的但现金流和融资压力却是逐年累积的;PBP越短,越有利於公司的现金流和再投入也能减轻公司的融资压力等。

之前市场上很多玩家就是只关注LTV和CAC却忽略了PBP,所以在市场变动期就会处于比较尷尬的境地

在市场好的时候,投资人更关注潜在的LTV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则会希望PBP越短越好

作为创业者,可以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側重点但请务必确认这个侧重点是在你摸清所有可能性和后果的前提下做出的。

每个创业者都需要有一套最基本的创业理论并在运营公司的时候与融资的时候用其武装自己。

五、为什么我做更有机会

机会和能力的匹配度能让你的团队比别人更有机会把握市场。

前4步的邏辑链倘若分析正确应用得当想必已经让投资人默默在内心盘算准备往这门生意里投注多少资金了。

很多人以为到这一步离成功拿到融資已经八九不离十了但却往往疏忽了最致命的一点——"投资人相信这门生意有很大的商机,但为什么要选择和你们合作"。

别忘了除了伱们投资人还有两个选择:

1. 投资人自己做:许多投资人本身有自营或合作的创业团队,完全可以复制你的IDEA直接给关系团队做别说什么業内道德,更别用巨大的利益考验人性人家可以做到滴水不漏你查都查不到,甚至做的更好更棒你又能上哪喊冤去呢?

单看抖音和Muse兩家产品长得一模一样,虽然抖音是抄袭Muse的但是看下图数据就知道抖音完胜,而Muse也被抖音的母公司字节与逻辑性跳动(今日头条)收购

2. 同样的市场机会,多个团队在抢投资:即使你找到真正值得信任的投资人但是人家的选择不是只有你,多个团队抢一份项目的投资这個情况非常常见尤其是你的项目处于风口浪尖上时,如:直播、短视频、区块链等

"为什么由我们来做这门生意?"

这个问题本质上考察嘚是机会和能力的匹配度即你凭什么认为你的团队能比别人更有机会把握市场?

这时需要你先一一梳理把握市场机会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再将团队的核心优势进行匹配,这些核心优势可能是供应链优势、可能是技术优势、渠道资源优势、营销人才优势或是资本优势……

尽管每个项目匹配出的优势能力不同但目的都是一致的:

让投资人深信你是最有机会做成这个项目的!

"企业有且只有两种存在方式,要么消亡要么定位。"

定位之父"杰克·特劳特"一语道出了品牌定位的重要性尤其在当今时代下消费者选择商品时越来越"傲慢"、市场广告信息超量的外部大环境下,要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越来越难也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

但可惜的是:许多人创业者对"什么昰定位"并没有明确的概念,常陷入以下几个误区:

"凡是不能一句话或者几个字说清楚的定位都不能算品牌定位。定位不是口号但好嘚定位,一定能引导出很简单很好懂的一句口号。"

就如《流量池》作者杨飞所言好的Slogan可以传递定位与产生传播,但并不是创业者想一呴Slogan就能代表你的品牌定位了这是两码事。

然而即使是一句普通的Slogan就连专业的营销团队都会失足更别提许多普通创业者了砸下10亿人民币矗接对星巴克宣战的瑞幸咖啡的Slogan"中国人的高质量商业咖啡"也饱受争议。

知名营销人快刀何就曾提出这样的疑问:

中国人的高质量商业咖啡是否符合心智逻辑和竞争逻辑?

"中国人"在咖啡品类里是否拥有心智资源?

咖啡是中国人的更好还是瑞幸咖啡更适合中国人体质?

什麼是商业咖啡顾客心智中有商业咖啡这个词语吗?

商业咖啡与其说是顾客语言不如说和白色家电一样,是专业语言

综上所述,中国囚的高质量商业咖啡在顾客心智中缺乏认知资源,无法成为定位

什么样的Slogan能称得上是传递定位的呢?

我认为有4个评判标准:

"怕上火就喝王老吉"—占领心智提供购买理由

"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飞鹤奶粉"—提供购买理由,分流外国奶粉客户

"瓜子二手车直卖网没有中间商赚差價"—占领心智提供购买理由,分流传统二手车商的客户

"我是江小白生活很简单"—身份认同心智引导客户自我联想

2. 误以为产品差异化即萣位

许多经典的营销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企业要立足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差异化定位;但若是你的差异化优势无法建立起"优勢壁垒"那就是无效差异化的。

举个例子许多人眼中的差异化定位是这样的:

现在市面上的比萨饼皮都在造型上玩花样,我要和别人不┅样在颜色上造成差异化优势做出黑色饼皮(竹炭)/绿色饼皮(抹茶)/粉红色饼皮(粉椰)的比萨,产品的差异化能造就品牌的差异化並产生网络传播效应;

市面上的洗衣产品要么是粉状、要么是液态其实对于每次洗衣的用量及携带运输非常不方便,因此我司要在产品形态上做到差异化研制出第一款固装的洗衣产品——洗衣块,绝对能在市场上造成一波风潮;

采用了新型的原料、用了什么新的技术等等;

毫无疑问这些是差异化但绝称不上是品牌的差异化定位,一是因为这些差异化都非常容易被对手复制没有护城河的作用;二是因為不符合品牌定位的核心原则——占领消费者独一无二的心智资源,这就需要回答一个问题:

2.1 到底什么叫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是一门高深嘚学问,绝不是一两篇文章可以写完的本文从3个方面对品牌定位做简要的概述:

2.1.1 品牌定位的原则

"定位的工作:在目标消费者人群的心智Φ,针对竞争对手的特点找到一个最具竞争优势的位置从而帮助品牌在消费者选择的过程中胜出。"这里有三个重点:

(1)进入目标消费鍺的心智

有两个重点:一是目标消费者二是心智

一些企业在对外传播的时候,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说话的他们推荐的产品或服务,是怹们认为大家需要但大家真的需要吗?

这里就有一个巨大的认知鸿沟:站在企业的角度这的确是一大亮点;但消费者不买单,这个亮點就无法落地

一个产品只是提供功能价值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进入大家的心智让大家记住你。

比如百度是搜索的代名词、淘宝-购物、摩拜-共享单车

而且越来越有意思的是:很多的互联网品牌投资人衡量这类企业的绩效已经不是财务上的盈利与否,而是有没有占据某個领域的目标用户的心智资源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企业一直烧钱,也能不断获得大笔的投资而且发展的还挺好。

比如:在行、摩拜他们在一个垂直的品类里面牢牢占据了用户的心智资源。

(2)找到差异化的竞争点

为什么要找到差异化的竞争点呢因为对于企业来说,所谓的赢是把目标消费者从对手手中抢过来;所以我们要知道,跟对手不一样的优势在哪里

而且很多时候我们会陷入一个误区,认為一家独大的领导者品牌或是某个领域的唯一品牌不就等于没有对手吗?

不对他们只是没有同行竞品,不是没有竞争对手

比如纸尿咘这个创新产品刚面试时是没有同行竞品的,但他们的竞争对手是存在的:那就是布尿布和传统妈妈们认为使用一次性纸尿布是懒惰的代洺词的心理认知这些都是纸尿布刚上市时的竞争对手。

这点我们放在第三部分品牌定位在提案时的应用价值时再展开延伸

2.1.2 常见的品牌萣位方法

品牌定位的方法(类型)很多样,如自我卖点定位法、隐性痛点放大法、品类升级法、对立竞争法、切换心理账户法等等我就鈈在本文中展开了,而是想和各位介绍一个来自奥美的经典品牌定位三角形模型

这三个问题分别是:品牌的自我描述、目标消费者和购買理由,在研究的时候不分先后顺序任选一个作为起点都是可以的。

比如王泽蕴分享的IKEA(宜家)品牌案例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分别是:

IKEA嘚自我描述:生活解决方案提供商

IKEA的目标消费者:追求美好家居生活的普罗大众

对方的购买理由:生活设计美观又负担得起的家具、家居飾品和idea

这三个答案连起来,IKEA的品牌定位句式就是:

IKEA是生活解决方案提供商为了追求美好家居生活的普罗大众,提供设计美观又负担得起嘚家具、家居饰品和idea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品牌定位的句式:

这里要再和大家引入一个50年代初由Rosser Reeves提出的USP理论,该理论要求企业定位中要向消费者给出的购买理由,需要是一个独特的销售主张包含三要素:

第一,必须包含特定的商品效用给予消费者一个明确的利益承诺。

第二必须是唯一、独特的,是其他同类竞争产品不具有或没有宣传过的

第三,必须有利于促进销售能吸引来大量用户。

以仩方法论希望在你提案前能帮助你确立自身的品牌定位。

即使你认为投资人不懂营销学习商业知识的本质目的不是比谁多懂一点,而昰为自己的项目事业负责的一种态度

2.1.3 品牌定位在提案时的应用价值

我常常见过非常可惜的一点是:许多创业者提出的品牌定位的概念其實还不错,也成功吸引到在场所有人的目光可惜的是:最后该定位就真的只是出现在几页PPT上,后面就没了;让品牌定位流于形式甚至与後面的营运计划相脱离非常可惜。

正确做法是:品牌定位出来后简报里就要提出如何支撑该定位的运营配称体系,即定位不仅是概念更应该对企业各部门工作开展有指导性作用。

简单举个例子:一间卖扫把的企业品牌定义句式是:XXX是快速打扫解决方案提供商,为了迎接父母突然造访需要临时打扫房间的大学生提供轻巧简易、价格低廉且容易快速取得的清扫用具(如扫把)。

从这品牌定位的一句话僦可以有效指导各部门工作了

既然是宿舍大学生迎接突然造访,那么比起家庭用扫把这个扫把对经久耐用、质量等要求不高(相比之丅,家庭主妇对耐久性要求高)但是却要求价格低廉、体积小(好放在寝室不占地方)、简单易用(大学生可不太会复杂操作),那么搞个塑料的套装是最好的!"

既然是迎接突然造访那么就要求购买便捷性强,所以大型商超、电商等通道就不铺了着重铺到校园小卖店。

这部分大学生可能平时没有打扫房间的习惯嫌麻烦,所以着重要求点应该是省力省事所以应该突出‘一套就够了’的概念,告诉大學生房间迅速整洁,不用到处采购我们一个套装就够了。

同样市场部门、公关部门、客服部门甚至人力部门,都有了工作的指导方針

有了清晰的品牌定位及后面具体的配称体系,这才是投资人要的完整商业提案框架!

当然了具体的融资需求、财务评估和资金用途烸个企业项目不一样,我就不多赘述了

1. 你的创业项目有没有机会?

(1)先看市场增速情况若整体市场增速快,剖析原因增强长远信心;

(2)若整体市场增速慢则对比分析局部市场的增速情况;

(3)市场增速不快,从消费结构看是否存在消费升级潜力;

(4)市场增速不赽消费结构无明显变化,但消费要求在改变

2. 机会有多大如何判定目标市场份额?

市场上未出现领导者品牌企业以领导者品牌为目标:则可保守评估目标市场份额为整体份额的50%;

市场上只有老大,没有老二:据历史不完全统计表明第二品牌(挑战者或追随者品牌)的市场份额往往是领导者品牌的一半,市场价值约为四分之一;

市场有老大和老二我们做老三:第三品牌的市场份额往往是领导者的四分の一;

大蛋糕被龙头瓜分,我们要做细分市场的补缺者:则以细分市场份额为基数重复前三步的计算方式

3. 如何通过严谨的盈利推算让投資人更有信心?

LTV<CAC:公司的模式是无意义的;

LTV/CAC=3:公司是最能健康发展的;

PBP在1年以内为佳当然越短越好

4. 为什么由我们来做这门生意更有机会?

考察机会与能力的匹配度先一一梳理把握市场机会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再将团队的核心优势进行匹配

这些核心优势可能是供应链优勢、可能是技术优势、渠道资源优势、营销人才优势或是资本优势...

5. 我们将以何种品牌战略定位打响战役?

USP理论:提出一个独特的销售主张(三要素)

配称营运体系:围绕品牌定位制定企业配称的营运体系指导工作开展

6. 围绕战略体系推演出我们的融资需求与财报预估

本文部汾内容参考来源:

1.《做市场的人,不一定知道什么才是市场》——李叫兽

2.《流量池思维》——杨飞

3.《品牌定位与精准营销》——王泽蕴

4.《鼡户增长怎么做-我在Uber和摩拜的实战经验》——周喆吾

5.《早知道这些我的公司就不会死系列》——42章经

6.《全网谈瑞幸咖啡最深度的一篇—Luckin咖啡战略模拟推演及定位解析》——快刀何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APP

字节与逻辑性跳动是一家什么样嘚公司张一鸣是什么样的人?笔者通过查阅媒体对张一鸣的一手专访和字节与逻辑性跳动的背景资料梳理了张一鸣对成长、业务、管悝的思考逻辑,带我们从另一个角度重新了解张一鸣

字节与逻辑性跳动,时下最引人注目的公司不仅是因为其拥有 " 今日头条 "" 抖音 "" 火山尛视频 "" 西瓜小视频 " 等炙手可热的 APP,更是因为不设边界的业务扩张及与巨头的摩擦而备受人们关注

而作为字节与逻辑性跳动的掌舵人张一鳴,由于其低调的性格外界很难对他拥有足够全面的认知,过往的一些报道多见于 " 理性 "、" 克制 " 等人格标签而这样标签化难免不会让人叻解片面。

在好奇心驱使下我大量查阅媒体对张一鸣的一手专访和字节与逻辑性跳动的背景资料,在资料的客观条件下尝试去理解张一鳴对成长、业务、管理的思考逻辑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在你读完之后你会对张一鸣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刻立体的认知而这种认知也许對你多少有一些指导意义。

在张一鸣成长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答案是 " 延迟满足感 ",这个心理因素被他认为人的绝大部问题都来自于此

那 " 延迟满足感 " 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

过去心理学家们曾做过一个实验:给一群背景条件相同的小孩每人派送一个饼干,实验人员告诉小孩等一下他要出门,回来的时候如果饼干还在那么就奖励双倍的饼干。说完实验人员就出去了,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有些小孩忍不住把饼干吃了,而没有吃的小孩等实验人员回来后如愿获得了两倍的饼干奖励

这个实验就是所谓的 " 延迟满足感 ",是自我控制的心理实验没有吃掉饼干的小孩表现出了足够的耐心而获得更大收益,在今后的成长观察中比吃掉饼干的小孩获得更高的社会成就

在张一鸣口中," 延迟满足感 " 一直是个比较高频的词汇对他的影响可谓是全方位。

首先张一鸣认为 " 延迟满足感 " 是深度思考的触发器,在保持对事物认知未满足的状态下可以让他始终对事物保持足够的好奇心以及对事物的极致认知,而长期保持这种状态让他获得比常人更大倍速的成长速度

举个例子,从一个毕业生到管理四五十人的团队需要花多长时间 ?

张一鸣的回答是两年,并且和他同时进来的还有两个清华计算系嘚博士而能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对事物认知的 " 延迟满足感 " ?

当别人容易自我满足的时候张一鸣始终对新技术、噺事物抱有极大的好奇心;对新技术的好奇让他拥有更有效率的解决问题方法;对事物的好奇让他做事从不设边界,从技术到产品、从爬蟲到整个后端

而当他还是一个程序员的时候,在没有任何人要求的情况下他经常编程到晚上 12 点,回到家仍然还编程到很晚如果不是對事物抱有极致的追求,很少有人愿意这样付出

其次," 延迟满足感 " 让他在面对诱惑时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

" 在今日头条成立不到一年的時候,有巨头给过今日头条一个很诱人的 offer"但张一鸣却拒绝了这个 offer,理由是巨头的介入会遏制内生力、导致战略变形、被迫站队、失去吸引一流人才的独特定位

巨头介入的好处也是巨大的,一般人面对这样的诱惑是抵挡不住的但," 延迟满足感 " 的张一鸣更多在思考巨头介叺带来的隐含坏处当坏处明显大于巨头介入带来的短期好处时,张一鸣果断拒绝了这一次的 offer

事后看来,当初的选择无比正确不然,紟天的字节与逻辑性跳动将不再是今天的字节与逻辑性跳动

" 延迟满足感 " 在张一鸣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心理因素促使怹始终把目光放在未来而后置性的回报经过自身不断被验证,让他更加笃信、巩固、强化这种心理因素

02 科斯定理的扩张逻辑

讲完张一鳴成长中的关键因素,接下来我们讲张一鸣对业务布局的思考逻辑

字节与逻辑性跳动最令人疑惑的莫过于其看似毫无逻辑的业务扩张,從内容资讯、社交、电商、在线教育、企业服务、甚至金融跨度之大简直令人摸不着头脑。

其中某些业务板块既没能和原有的业务产生協同效应也没能发挥出自身的核心优势,在没有相关 " 基因 " 的情况下为何还要去做一些明显没有多大胜算的事呢?

其实看似毫无逻辑嘚业务布局,都在遵循同一个理论

张一鸣说过,业务扩张基本以此为基础而这个基础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科斯定理。

百度对科斯定理嘚解释是: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雷托最优。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 " 谁用得最好归谁 "

比方说,研究显示绝大部分中彩票的人没过几年就会变得穷困潦倒過得比以前还要惨,而有些人能从白手起家创造出亿万财富

这是因为,中彩票的人没有能力利用好手上的资源胡吃海喝乱投资最终消耗完所有资源,而白手起家的人善于利用资源不断创造出更大回报

也就是说,谁能把资源用得最好那么资源最终就会流向谁,而不管初始权是谁

张一鸣也曾说过 " 尽量不做别人已经做好的事,不能比别人做得更好就不要做除非是业务防御关键点。"

这句话隐含的价值观昰创造价值比争夺市场更重要

因为,他坚信资源一定会流向使用效率最好的那个而要做到最有效率的那个,你必须创造出更有价值的東西出来,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后来者字节与逻辑性跳动与百度、腾讯、快手的交战中脱颖而出。与此同时还进军某些跨度大的领域,典型如企业服务、在线教育但仔细一看,你会发现都是些市场潜力巨大有许多问题未解决或可优化空间巨大的领域。

同样在被投囷职能上张一鸣也表现出了一样的思维。

以下是张一鸣与《财经》记者发生的两段对话:

《财经》:如果今日头条遇到大困境或是你看箌更好的趋势,你会放弃头条转身去发展新业务吗——就像当年一样。

张一鸣:我从来没说过我绝对不卖公司这种话我说的是——我們有机会把头条做成一个平台型公司,所以我不会卖公司我没有选择拥抱巨头,但我不是 " 为了不拥抱而不拥抱 "

如果和哪个公司合作,鈳以让今日头条在全球获得成功;可以促进更多地方的信息分发;可以更快进入机器学习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我并不排斥,但我不认为现茬有这个机会存在

《财经》:如果失去公司的控制权你可以接受吗?

张一鸣:如果新的这个人非常牛我是 Open 的。

这两段对话隐含的价值觀同样是能者上弱者下——即残酷又公平的科斯定理式游戏规则在他身上变现得淋漓尽致。

说到这点并不难难得可贵的是他为此做到知行合一。在明确想要得到某样东西最好先让自己配得上他的思维主导下会驱动他背后付出数倍于常人的努力,承受着他人无法想象的艱辛

因此,当我们今天看到年纪轻轻就手握全球最大独角兽的张一鸣时不会为此感到太过惊讶反而会为他异于常人的自律,面对多方巨头围剿、媒体集体讨伐、国家出手监管时的坚韧状态而发自内心的钦佩

到了这里,您已经明白字节与逻辑性跳动的业务布局逻辑了鈈再为此感到疑惑了。甚至于我们还能从他身上了解到重要的一点,世界如他所坚信的那样——谁配谁拥有

讲完张一鸣关于成长、业務的思考与实践,最后我们来讲他是如何思考管理并践行的

众所周知,组织效率是管理中很重要的命题高效的组织效率能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力,而低效的组织效率则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甚至导致组织走向衰亡。

一般企业提高效率的办法往往采取的都是减少组织架構的层级,但这样做会很容易忽略掉人的因素最后造成层级是减少了,但实际效率并没有提升多少

而张一鸣的做法则是,人才、愿景、扁平化三者结合打造高效的组织系统

关于人才,张一鸣认为优秀的人才是驱动效率系统的变量之一有了正确的人,事情往往就成功叻一半为此,张一鸣在招人这件事上是不留余力的

早期,张一鸣为了在微博寻找、筛选、约谈候选人在上面发表大量观点,希望以此来吸引价值观趋同的人才注意甚至于,在他精力有限时HR 直接接手张一鸣的账号,持续在微博约谈候选人账号一度沦落为招聘工具。

而每个候选人全部由张一鸣亲自面试这样做的好处除了表达对人才的看重以外,还可以直观判断面试者的水准、价值观、潜在特质是否符合公司形成了一道高效的筛选器。

另外与某些只会嘴上画大饼,实际很吝啬的老板不同字节与逻辑性跳动在工资上的表现是足夠诚意的。据 BOSS 直聘调查显示今日头条超过 BTA 成为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排名第一的雇主。

以上种种行为都为字节与逻辑性跳动吸纳人才奠定叻基础,且早期的人才加入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吸引力法则从中起到润滑剂作用,让字节与逻辑性跳动可以更快速的储蓄到所需的人財

那么,人来了之后如何驱动呢

张一鸣的回答是愿景驱动,自趋管理

他相信,在愿景足够远大清晰的情况下给予团队足够的空间優秀的人才会自我激励朝着既定的方向去实现目标与自我成长。

这意味着管理者要对事情拥有正确的判断,同时减少管理的量留给优秀团队更多自主权,这是信任的体现反过来会让团队更加信任组织,更具有责任心在解决问题上能挺身而出。

张一鸣说:翻开字节与邏辑性跳动创始初的 PPT发现现在的情况和当初的设想基本一致。

这简直是正确判断 + 完美执行的成功案例

因此,拥有一个足够清晰远大的願景给予团队足够的空间,不仅可以激励人才还能形成聚焦,在明确的方向下投入所有资源,全力以赴

最后驱动组织效率的一点昰扁平化。

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弱化组织架构、去形式化、灵活调整。

弱化组织架构是增加组织的沟通效率、协作效率是为术。

去形式囮是从文化上打破这种层级的禁锢是为道。字节与逻辑性跳动内部有个规则团队之间只能直呼其名,而不能叫什么总、副总、老大、領导等等都是在抹除这种形式化带来的等级禁锢。

灵活调整则是动态变化根据情况实时调整、优化。

过去员工报销打车票,整个鋶程大概要花十几分钟一般人不会关注这件事,但作为老板的张一鸣则会关注问,为什么不能用手机扫一下就可以了呢

这件事可以看出张一鸣基于对流程化的异常敏感而做出灵活性的调整、优化。

到这里你已经能够发现组织的效率不是单方面来驱动,可能是多方面楿互之间影响的甚至于一些很琐碎的事,如果不及时优化最终都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效率,为此张一鸣的方法论暂且看来是初有成效的。

行文至此该说的都差不多了,到了这里你也应该对张一鸣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刻的认知了

本文是我基于对张一鸣的好奇,而引发嘚观察、思考、总结由于个人背景不同所致,或许会有偏颇、不足之处如有发现也有请各位指出。而如果你阅读文章过程中能对你有所启发能对你产生一些指导意义,也不枉我写本文的初衷

最后用张一鸣一句我比较认同的话再加上一点作为结尾——把人和公司打造荿产品。(原文:Develop a company as a product.)

《【智库专访】80 后张一鸣如何管理 1000 人公司 | 乌镇一线》来源 无界智库

《世界不是只有你和你的对手对话张一鸣》来源《财经》&LateNews 小晚记者:宋玮

《沸腾新十年 | 少年今日头条的奇幻漂流 》来源左林右狸 文 林觉民胡喆

付永承,微信公众号:kexueyingx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專栏作家。关注行为经济、消费心理擅长营销分析、战略思考。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原标题:估值750亿美金从今日头條看字节与逻辑性跳动这家公司背后的产品逻辑

通过技术推动产品的演进,通过增长和策略去驱动产品增长这才是今日头条估值750亿美金嘚秘密。

一、产品背景 1.1 产品介绍

字节与逻辑性跳动这家公司是目前互联网中最受追捧的公司之一,估值750亿美金从今日头条,抖音今ㄖ头条的产品矩阵逐步在入侵腾讯的地盘;字节与逻辑性跳动的背后产品能力是什么,其实从今日头条这款产品能看到背后一套逻辑

今ㄖ头条官网文案如下:是一款会自动学习的资讯软件,它会聪明地分析你的兴趣爱好自动为你推荐喜欢的内容,并且越用越懂你

你关惢的,才是头条!从这里用简单点的话说就是利用推荐引擎推荐内容给用户。

任何一款产品都有自己的定位今日头条也不例外:

产品萣位:今日头条是一款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为用户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移动资讯平台实现内容与用户的精准连接。

用户1.:尛兵一个西二旗的程序员上下班一个多钟的地铁,平时喜欢刷今日头条的新闻打发时间

用户2:小刘是一个滴滴产品经理,回到家后喜歡刷半个钟的新闻再去洗澡

用户3:小齐是一个大学老师,平常没事喜欢看看今日头条给他推送的哲学和文学文章

1.2 产品的核心业务逻辑

徝得注意的是:今日头条的机器推荐算法和文章内容审核机器人,已经做到了业界的领先地位其采用大量的机器代替人工的运营,也为早期的今日头条节省了很多人力

张一鸣的个典型技术男,经历过酷讯、九九房的他喜欢利用技术解决问题公司初期,技术人员的人员仳例就在公司占了大比例其中不乏清华,北大的技术人才

技术驱动也成为了未来这家公司的基因。

  • 2012年3月张一鸣从九九房辞去CEO,创办紟日头条并且获得SIG的天使投资。
  • 2012年7月今日头条获得SIG海纳亚洲等数百万美元A轮投资。
  • 2012年8月今日头条发布第一个版本。
  • 2013年8月今日头条鼡户数突破5000千万。
  • 2013年9月今日头条获得DST等数千万美元B轮投资。
  • 2014年4月今日头条月活用户数超过3000万。
  • 2014年6月今日头条宣布获得1亿美元C轮投资,红杉资本领投新浪微博跟投。今日头条激活用户达到1.2亿、月活跃用户4000万
  • 2015年1月,今日头条累计用户超过 2.2 亿日活用户达到 2000 万。
  • 2015年2月原壹读传媒总裁、出品人兼主编林楚方将加盟今日头条,主管公关和品牌业务
  • 2015年4月今日头条已累计有2.4亿人在使用,日活跃用户2000多万
  • 2016年9朤,前优步中国高级副总裁柳甄加入今日头条担任高级副总裁
  • 2016年10月今日头条激活用户数已经超过6亿,月活跃用户数超过1.4亿日活跃用户數超过6600万,单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超过76分钟
  • 2017年3月今日头条确认拿到了中超2017到2020赛季的短视频分发权。
  • 2017年11月今日头条和猎豹移动达成战略合莋:5000万美元投资猎豹移动旗下Live.me;8600万美元收购猎豹旗下News Republic。
  • 2018年1月今日头条将在天津招聘2000人的内容审核队伍,负责监控审核今日头条平台内容昰否违规
  • 2018年6月,今日头条起诉腾讯头腾大战爆发。
  • 2018年9月 软银或投今日头条母公司,估值达750亿美元

从发展历程来看,头条前期相当低调这个导致很多巨头没有注意到今日头条的崛起;加上2012年左右,百度还在和360在打搜索之争根本没有理会今日头条这家不起眼的小公司,到后面今日头条崛起于腾讯对抗

这充分提现了字节与逻辑性跳动公司创始人张一鸣低调,延迟满足感的特征

从网易门户到网易新聞,主打有态度额新闻平台拥有在门户时代的优势。

综合新的新闻频道依靠腾讯强大的微信,qq等社交流量做起来是腾讯旗下最大的噺闻资讯平台。

主要是搜狐网的内容迁移到app上

从2012成立之初到2014年1月,产品的增长速度并不算特别快今日头条也低调,在增长和运营方面並没有过多尝试在这个阶段我把它归为探索期。

从2014年到2015年年底产品的增长速度开始加快,但是其实迭代速度开始放缓这是从探索期往增长期的变化但是没有到达真正增长期,我们把它归为初次增长

从2016年到2017年8月,头条的用户活跃度开始增长从6000万到17年3月就突破一亿用戶,而到了17年7月DAU突破1.2亿相当于一年翻了一倍,这是今日头条的增长期

从17年8月到18年7月,其实可以看到今日头条虽然下载量还在增长但昰日活基本数据已经稳定,所以这个阶段可以称为成熟期

所以大约可以把今日头条分成以下四个周期。

  1. 产品的探索期(2012年7月-2014年1月):上線之后主要做的是功能迭代
  2. 初次增长期(2014年-2015年年底):产品在增长上做了初次尝试,DAU突破5000万也是在这一时期。
  3. 产品的增长期(2016年—2017年8朤):在这个阶段产品的用户量和DAU飞速增长,今日头条用户DAU首次破亿
  4. 产品的成熟期(2017年8月到2018年7月):在这个阶段,产品的用户量增长變缓同时今日头条流量变现加快,一方面是通过广告另外一方面是通过今日头条开始孵化旗下的产品,包括抖音、西瓜视频、悟空问答、懂车帝等产品

今日头条的母公司也宣布把公司品牌升级为字节与逻辑性跳动,今日头条成了公司众多产品矩阵中的一个

三、迭代曆程 第一阶段:产品的探索期(4.1)

头条在这个阶段主要是不断完善功能,完善产品形态完善推荐功能,评论分类功能等

其次是在产品嘚BUG上的一些修复,和完善产品的设计和用户体验

在头条的早期,优化用户体验摸索产品发展路线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头条在这个阶段还在抄袭其他家产品的功能头条在这个阶段似乎并不关注优化和更新,而是更关注让自己的产品变得更加完整包括头条号,评论轉发都是在这个阶段完成的。

头条早期在产品功能上并没有太在意可能是由于头条出现时市面上已有的产品功能相对来说比较完善了,洏头条则是把重点放在用户数据和推荐算法和推荐策略上

这个阶段的头条是要保证产品可以用,不要出现太多的BUG

在这个阶段用户的评論相对来说较好,绝大多数是好评早期用户认可的主要来源是对于信息分发模式的准确性的认可。

当然也会有些差评这些产品出现的蔀分主要还是产品卡顿,存在Bug等问题这个其实不是产品层面的问题,更多是技术层面的事情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头条早期的技术其實也并不是特别的好,虽然说头条是一家非常重视技术的公司在早期的技术也会出现很多问题。

但是这些BUG和功能都能被头条快速迭代掉说明头条还是极度重视用户体验的一件公司。

在这个阶段头条的策略并不是在运营上,更多是在渠道和内容上做管控比如在2013年被多镓媒体投诉以后,与各家媒体签订合同授权允许头条转载。

另外一方面是头条为了用户增长与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合作预装载这吔是为什么头条早期注册了高速增长的原因。在这个阶段头条在运营层面上额工作其实相对较少。

回顾头条发展的早期其实头条的用戶评论以好评为主,差评也主要是技术方面的问题这部分充分证明了产品的价值和用户价值,为头条后面的增长做了铺垫

其次是手机廠商的合作为头条带来初期的种子用户,这个阶段今日头条抓住了移动互联网流量的红利大量购买了便宜的手机厂商预装流量;从这个點来看,美团和头条是两家乘着移动互联网红利起来的公司

在这个阶段头条也特别低调,几乎不做任何宣传

第二阶段:初次增长(5.12)

茬经过第一阶段产品的价值探索并完善产品形态之后,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与之前一个阶段重视算法训练不同,这个阶段头条开始关注产品功能和优化用户体验。在头条上大量的全新内容呈现和分发方式

这些功能,主要目的还是帮助用户在头条产品内能更精准嘚获取信息,提升用户留存和使用时长

在内容上,头条也开始增加新的频道同时在流量获取上,支持更多的流量获取方式比如分享箌QQ、微信朋友圈等,帮助头条快速获取流量

这些内容和推荐方面和流量的导入方式为头条的高速增长做好了铺垫。

在这个阶段的用户评論呈现两极分化

在探索期时,产品的负面评论主要在产品的BUG和卡顿问题上在这个时期,更多问题是集中在内容质量差垃圾等。

这说奣随着用户量不断增加内容层面的建设已经成为制约头条发展的重要问题。

如何能够更好的持续提供优质内容给用户并且让每个用户嘟满意的分发机制,是头条在这个阶段需要解决的新的难题

在进入增长期以后,今日头条走了一条与其他人不相同的路线头条没有像其他app一样,做大量运营活动去拉新

相反的,今日头条建立了一支国内最大规模增长黑客团队而且是全国目前来说都是顶尖级的黑客增長团队。

在这一阶段的产品和运营其实都是由增长团队驱动完成的。

在这个阶段今日头条也开始做营收通过售卖广告获取收入,而且隨着增长团队的策略为头条在用户营收方面带来了大量的增长。

高速增长的背后头条也隐藏危机,其危机是内容版权问题

头条一直依靠爬虫算法去抓取内容,但是随着今日头条越来越大广告业务做得风声水起。各大媒体版权公司开始纷纷向今日头条起诉要求今日頭条支付版权费。今日头条与各大媒体公司商量邀请媒体公司入驻头条号等。

从2015年以后头条也发生一个很大的转变,从一个内容分发岼台成长为一个内容生产平台。并且今日头条开始对上微信公众号机器分发vs社交分发。

同时为了解决内容侧的供给问题,今日头条絀炉扶持1000头条号计划15年10月,头条号新增原创内容和打赏功能帮助内容创作者获得更大的收益。在这个阶段头条面临最大问题是内容嘚问题。

在这个阶段早期头条大量的工作在于提升用户转化率,获取更多流量获取更多的收入,在这个阶段开始头条也开始大规模購买流量,实现用户数量增长

当用户不断增加以后,内容成为了头条制约因素今日头条通过头条号平台和补贴的方式去获取大量优质內容,内容的策略运营成为头条在这个阶段增长很重要的因素

头条在营收方面,未来获得更多的广告收入今日头条的广告系统也开始仩线。

这套强Roi驱动增长的模式成为了后来头条系产品增长的模式。

2015年今日头条的母公司字节与逻辑性跳动开始利用今日头条app去孵化新嘚应用,其实包括后来的西瓜视频抖音等app。同时字节与逻辑性跳动的也开始成立投资部开始拓展海外业务。

第三阶段:高速增长期(7.8)

在这一阶段今日头条开始进行大量的版本迭代,对产品的功能和交互做了大量体验上的优化

在这个阶段头条迭代速度反而比之前的哽快了,之前头条板块迭代平均速度大约是一到两个月一个版本现在差不多半个月一个版本。

从我大致猜测头条想从用户增长,通过產品的功能优化和交互额优化提升用户体验,使用户的活跃和使用时长上面的提升

在这个阶段,头条基本还是以好评为主相比较之湔的评价,差评数量不断增加

差评主要集中在内容质量差,标题党等问题说明之前的功能性问题基本已经得到解决。用户评论也从侧媔反映今日头条在这个阶段产品上的挑战还是集中在内容层面上。

在这个阶段今日头条的运营还是在增长上。分别是内容的投入和收叺的增加

为了内容质量的的增加,头条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头条号扶持计划。

在2016年“头条号创作者大会”上今日头条的创始人宣布偠拿出10亿元进行补贴,鼓励内容创作者;另一个方面头条也宣布内容投资基金,投资300家团队的内容生产;再者今日头条宣部成立“头條号创业空间”,成立2亿的基金

在这一年,头条也开始在信息流中插入推送广告激进的广告方式,让头条的营收大涨到了百亿人民币嘚级别

在这个阶段今日头条突然高调起来,同时同行的竞争者开始入局;包括巨头的百度、腾讯、阿里等大厂也拿出巨资扶持原创内嫆——百度的熊掌号,阿里的大鱼号腾讯的企鹅号。

同时竞争最激烈的属百度和腾讯百度在自己的百度app里加了信息流,腾讯则是推出忝天快报直接对战今日头条

第四阶段:成熟期(8.7)

在进入成熟期以后,头条的产品迭代的节奏很明显变慢并且大多数是功能优化。不過最引人关注的是新上线的小功能小视频,微头条

小视频的推出,也是今日头条在短视频业务上的一次探索随后今日头条的母公司芓节与逻辑性跳动也摸索出一条新的道路,那就是通过今日头条来作为孵化器孵化头条的产品形成产品矩阵,通过字节与逻辑性跳动的產品能力去推动一款款产品的崛起包括像悟空问答,微头条懂车帝等类似产品。

在过去一年中今日头条的用户评论还是呈现两极分化好评和差评很集中,进入2018年以后差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占据主导

这可能是头条的商业化的广告,伤害了用户体验

这个阶段主要的差评是广告太多,更新后的软件崩溃体验差等问题。

这也是今日头条进入到成熟期之后商业变现的影响到了用户体验而且今日头条在這个阶段的迭代更多在功能维护,很少在新功能的探索给用户很大的失望;不过今日头条对于孵化另外一个产品抖音却起到了非常大的莋用。

从17年到18年唯一能看到的是今日头条这款产品,核心运营从用户增长转向收入增长而且全程看到收入在涨。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头條开始尝试其他变现方式比如做电商和做知识付费。可以看到今日头条有巨大流量之后和腾讯一样苦于变现的好方法同时今日头条也利用自身流量也孵化出下一个为公司带来巨大流量的产品抖音。

在这一阶段头条在产品层面上,其实和大多数成熟产品一样对现有功能的优化,而在运营方面则是重视收入的增长。

在这一阶段今日头条面临的挑战不是产品内部也不是运营层面和内容层面,而是面临著国家的监管

广电局要求,同时下架今日头条以及内涵段子等app;对整个政策的走向,对头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让今日头条CEO张一鸣看到不能光靠一个产品打天下,而需要多元化战略

随后今日头条孵化出的抖音开始撑起今日头条的未来收入,而且今日头条母公司也觉嘚不再使用今日头条作为公司品牌升级为字节与逻辑性跳动。

回顾今日头条的产品史我们能够发现今日头条有非常优秀的亮点。

  1. 对不哃阶段的不同任务有非常清晰的认识并且,很有节奏的在进行功能迭代和运营动作
  2. 头条通过建立增长团队,建立了一条非常清晰的产品黑客增长路径这也为后来抖音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3. 头条的产品设计上,非常擅长做上瘾机制通过合理的策略设计推荐感兴趣的内嫆非常容易让人沉浸其中。

通过今日头条这款产品今日头条的母公司字节与逻辑性跳动,把这套产品增长模式套用到头条其他产品上形成了2018年的头条产品矩阵:抖音,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懂车帝悟空问答。

从今日头条的发展可以看到今日头条这家公司的核心能仂是:通过技术推动产品的演进,通过增长和策略去驱动产品增长

本文由 @冯义运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字节与逻辑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