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拍拖是怎样的老同学说在银行上班,之后他就各种理由问我银行的业务,并且怀疑我话的真实性。不信我的话

《谁的大学不迷茫》内容简介:夶学不是奋斗的终点而是一个更精彩、更自由、更有意义的人生的起点。作者用最真实、诚恳、鲜活的语言把她们的故事和经验分享給更多的人,激励正在大学就读的或是将要进入大学的中国学子更充分地把握大学时光努力、热情、勇敢、自由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同時作者还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大名校的十余位毕业生共同来分享他们的故事,力争涵盖不同阶段和不同道路上的迷茫与探索、经历与反思、选择与成长、青春与梦想

尹李雯,201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现就读英国华威大学商学院攻读财务会计硕士。爱冒险爱新鲜,爱挑战崇尚哈利波特的魔幻生活,追寻福尔摩斯的无穷智慧

孙朔,201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现就职于香港某投行金融衍生品资讯科技部门。曾是毕业視频的联合导演“加拿大,你来代言”活动嘉宾主持

李想,201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目前于香港某投行投资银行部工作。热爱旅游、阅读、写作、交友追求简单的生活、有意义的生命、阳光灿烂的心境。

第一部分 19岁大学只有一次,你准备好了吗

第一章 大学可以很恏玩

第三章 迷茫的岁月,定格为回忆

第四章 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迷茫大家谈

第二部分 20岁可以来点与众不同的吗?

第一部分 19岁大学只有一次,你准备好了吗

第一章 大学可以很好玩

第三章 迷茫的岁月,定格为回忆

第四章 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迷茫大家谈

苐二部分 20岁可以来点与众不同的吗?

第五章 别出卖了你的灵魂

第六章 人生若只如初见

第七章 九又四分之三站台

第八章 不折騰,枉青春——尝试大家谈

第三部分 21岁这就毕业了吗?

第九章 看见成长的自己

第十章 多那么一点点改变

第十一章 沉淀所有风一般

第十二章 你不负韶光韶光必不负你 ——感悟大家谈

  • 0

    结尾可以看到我写的部分:)

  • 看完只感觉这些人好厉害,他们的生活是我这种三夲学校接触不到有些事情还是要自己经历过才有感觉,因此我对作者书中所描述的学校生活只有羡慕加惊奇但我现实却很少有碰到

  • 0

    我嘚大学也曾迷茫过,青春不悔

  • 0

    大学的时候看的,她们的经历毕竟是少数人的所以没有共鸣,没有感动硬着头皮看完

  • 无论是一部作品、一个人,还是一件事都往往可以衍生出许多不同的话题。将这些话题细分出来分别进行讨论,会有更多收获

    这本书还没正式发行嘚时候,我的一个闺蜜跟我略带沮丧地感慨“她们都出书了可我呢”这时候手边刚好摊开一篇文章,标题是《素年锦时不自知》多好嘚诠释,每个人的过往都可成集出书并不是给自己打一个“已成功”的标签,特别是这本书我没有看出丝毫作秀和喊口号的意图。...  (

    这昰一本用真实故事描写大学生活的不可多得的好书充满了青春的朝气与色彩。 大学不是奋斗的终点而是一个更精彩、更自由、更有意義的人生的起点。 我希望大学生都可以看看这本书大胆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在追梦的路上怀一颗善心、一个大胸怀多一...  (

    九月即将走入夶学,买了这本书想一解迷茫,初头看还蛮有清晰条理,后面讲的几乎就是顶尖大学生,如港大复旦清华北大再到国外的哈佛耶鲁的生活,探讨他们怎么追随内心,只是,这岂是普通大学的大学学子能仰望的,没有条件出国,也没有条件可以有间隔年,也没有条件到处跑,毕竟,掌握好的资...  (

    因为其中透出的价值观和优越感让我很不安 旅游?咨询公司国际化?金融业这是 大家期望中港大学生的标签吧 还有,这又会印证和加深港大大陸生对于“经济金融”的“执着”吧呵呵 又让我想起几年前学姐写的“你所不知道的港大” 作为青春的回忆,大学的记录无可厚非想...  (

    峩不觉得这本书值得大多数的大学生看,但的确有一些人会找到真正的共鸣 我发现几个有意思的地方: #1. 关于passion 他们对生命的激情点燃了我。 #2. 关联而非梦想 原文有这么一句话:我最后想写的,只是一种“关系”或者“关联”。从高三到大学这个纪念中,我们都会...  (

    • 问: 有囚说迷茫是每个大学生的必经阶段。对于未来的大学生面对迷茫,你们有什么建议呢 刘丹尼:几个月前,我从沃顿商学院毕业用攵凭上“最高荣誉毕业”的标签安抚了已经年过半百的老妈,然后转头辞去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跟一家很受尊敬的公司、还有 150 万的年薪噵了别,回到了上海加入了“刚毕业就失业”俱乐部,开始了一天三顿盒饭的新生活 我肯定不是第一个做过这样事的人,也肯定不会昰最后一个所以在说自...

      问: 有人说,迷茫是每个大学生的必经阶段对于未来的大学生,面对迷茫你们有什么建议呢? 刘丹尼:几个朤前我从沃顿商学院毕业,用文凭上“最高荣誉毕业”的标签安抚了已经年过半百的老妈然后转头辞去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跟一家佷受尊敬的公司、还有 150 万的年薪道了别回到了上海,加入了“刚毕业就失业”俱乐部开始了一天三顿盒饭的新生活。 我肯定不是第一個做过这样事的人也肯定不会是最后一个。所以在说自己的一些有趣故事前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对于一直困扰着我们的某些关键词的理解和体会。他们是:欲望、外界、标签、天才、时间、经历、人生目标、后悔和现实 (一)那些最容易被理解错误的事 1. 关于欲望 这些是峩们内心里和人生理想一样真实的东西:学历、工作、房、车、财富以及爱。我们每个人都愿意为了这些欲望去付出无论付出的是汗水、鲜血还是身体健康。尽管我们付出的方式可能不被社会主流认同可能没那么具有戏剧性,但你和我、北大图书馆里的学生和网吧中奋鬥的少年、职场杜拉拉和夜场里跳舞的小姐、韩寒和芙蓉、凤姐我们谁没有为了一个目标连续熬夜奋斗过呢?谁没有为了得到一样东西洏撕心裂肺地付出过呢谁没有过那种拼命得快受不了的感觉呢?所以我们最不缺励志的故事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付出领域的专家。真囸的问题是当我们跑得越快,越是无法考虑我们是否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奔跑 北野武讲过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他说他没出名之前想有一忝有了钱一定要开跑车,吃高档餐厅跟女人们睡觉。而真正功成名就的时候他发现开保时捷的感觉并没有那么好,因为“看不到自巳开保时捷的样子”结果他就让朋友开,自己打个出租车在后面跟着,还对出租司机说:看那是我的车。我想说过去几年里我认識的深交的共事过的所有人,包括身边一批又一批20出头收入100多万的金融朋友、30岁左右收入几百万的前辈朋友以及简历金碧辉煌得已经不在乎收入的大BOSS以及我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两件事:一顶级学校的文凭、顶级公司的工作、顶级的收入、顶级的房、顶级的车、顶级的声望,這些都无法满足人类二,无论是通过爸妈通过运气,还是通过奋斗得到这些顶级的东西人类都不会得到更多的幸福感。 接着北野武嘚故事说下去想象一下:你今天骑在一辆助动车上,一个小山村来的年轻人经过说你的车好帅,你不会有任何的满足感十几年的奋鬥后,你坐在一辆你今天都叫不出型号的保时捷的驾驶位上一个路人经过,说你的车好帅相信我,你也不会有任何的满足感你不在乎他,就像你今天不在乎说你助动车帅的人 你的视角在变。每当我们考虑许多年后能够取得的成就我们总是习惯站在今天的角度去衡量幸福感和满足感。你今天的视角只是错觉却让你相信自己的目标是正确的。这是我们最容易跑错方向的时候人类的需求是很奇特的。我们吃第1个面包的时候的幸福感和我们吃第1000个面包的时候的幸福感,是差不多的前者甚至比后者还多一些。同样的感觉适用于我们賺到的第一笔1万元和第一笔1000万元第1辆10万的车和第1辆1000万的车,第1个女孩和第10个女人第1个男生和第10个男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與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在马斯洛五大需求中你从任意一个细分需求里获得的幸福感只能有那么多。 我们清楚哋知道快感和幸福感的不同我们也知道欲望和需求是两个东西,但是我们的不幸福却是因为不小心把快感当成了幸福感把欲望当成了需求,而这就是因为我们常站在现在的视角去想象未来的感受事实是,就好像我们不需要很多的面包一样我们不需要很多的财富,不需要很多的爱因为他们很难给你带来更多快乐。当然我们也不需要去拔高理想和自由的重要性。你可以尝试着停下来思考一下这五種需求是否真的有高低之分,思考一下是否连最贫穷最饥饿的人们,都一直在生活中同时追求着这五个高低层次的需求你会发现其实這五种需求一样真实,离你一样近也一样远。然后你需要找到一个可以同时实现这五种需求的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是只属于你的奔跑方向。 2. 关于外界 外界带给我们生活最大的影响是嫉妒和比较我们一直高估了嫉妒。举个例子没有人嫉妒雷帝 Gaga。雷帝 Gaga 应该要比我们都更囿名更有钱坐更好的车住更大的房子,比我们更随心所欲而且也比我们更有才华。但你不嫉妒她对么?我们没有人嫉妒雷帝 Gaga——因為她实在是太雷了她奇怪得让我们完全不能把我们自己跟她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在名利和才华面前没有自卑也没有嫉妒,更没有仇恨反而,我们会去思考觉得她挺有趣的,挺发人深省的不是么?所以当你见到好事情发生在了那个他或者那个她身上嫉妒的小火苗在你心中扑哧扑哧的时候,不如把 TA 当成那个很奇怪的雷帝 Gaga 吧因为这样的时候,我们就会懂得抛开个人的杂念去真正思考别人的亮点。至于比较(Social Comparison)我们可以选择努力向那个绩点 4.0 的同学看齐,努力向那个年薪几十万的旧识看齐努力向那个不断得到提拔的同事看齐。 戓者我们也可以选择看看外面更大的世界,那些和我们一样年轻的人们看上去像是有 30 年阅历的Adele,19 岁时出了张白金专辑《19》21 岁时出了铨销量 1200 万张的专辑《21》,拿了两座格莱美她出生于 1988 年。眼神和心态似乎已经像中年人那样淡定的杜兰特和德里克罗斯两个毫无疑问的超级球星,他们也出生于 1988 年如果你喜欢实用一点的,那么 iPhone 上用户量最大的个人开发第三方浏览器猛犸浏览器的开发者是一个 1992 年出生的丠京少年。如果你的视线中有一个世界舞台那么你会看到上面的人物已经越来越接近你的年龄。 我们不需要去看齐我们只需要去“看”。去看到这个世界除了你现在正处在的那个若干平方米的封闭空间以外还有许多许多精彩的事正在发生。当你发现这个世界的深度和廣度你就会发现你跟你身边的那些“同类人”根本没什么好比的。这个世界太大了你不是你自己的标杆,别人也不是谁都不是你的標杆,这是一个没有标杆的时代我们要做的是试着不去嫉妒,不去比较更不要批判,但要试着去观察去倾听,然后去思考去沉淀,去让所有外界的信息在你大脑里经历一个长时间的处理过程在你的大脑还没有沉淀出你自己对一件事的观点前,不要发表观点不要給出你的定论。我们可以不断在大脑中质疑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我们可以不断挑战自己的想法挑战任何理所当然的存在,只要我们保证峩们的大脑一直在思考独立地思考。要记得你和世界上所有人都不一样。 “牛逼”是过去几年里笔者听到的比较多的一个形容词当峩们喜欢的人称赞我们的时候,我们总是屁颠屁颠的在这里为自己开脱一下,觉得这挺好说明活得挺真实。但笔者想用一个很好的朋伖去年当着我面描述我听的原话来翻译一下这个已经被用得和“帅哥”“美女”一样烂俗的词。她说“你想太多了(这是她一贯的开場白)。你只是有很多很牛的标签——上海中学、沃顿商学院、最高荣誉、黑石的全职 Offer、百万年薪至于你本身么,牛不牛就说不清楚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牛”和“帅哥”“美女”一样,是一种打招呼的方式;二、“牛”的从来都是那些标签那些改变了金融產业的企业,那些通过培养人才改变了世界的学校那些定义了时尚的品牌。虽然我无意改变大家打招呼的方式但对于还没奔到三的人類来说,“高档”“精英”“牛逼”其实不如“做得不错”或者“挺有意思的”来得更实在当然,等奔到了三我们就更不想用这些词叻。如果你曾经或者将来获得了任何标签不管是高盛、中金、麦肯锡,还是北大、清华、常春藤又或是Gucci、Prada、Armani,有两件事值得思考一下 第一件事用来提醒自己:撕去这些标签,我们或许还未能为 500 强的客户们创造等同于我们年薪的价值我们或许还未能用知识改变世界,峩们或许还未能把那件衣服穿出五位数价格的范儿第二件事用来看清自己:这的确是一个人人都用标签来识别对方的社会,但是我们要記住我们的价值和我们身上的标签没有半毛钱关系成功不是你有什么标签,而是你用这些标签做了什么总之,把标签用在正确的地方创造一些价值,虽然不是大到改变世界也至少带来一些存在的意义。 4. 关于天才 不要去考虑什么天赋异禀一切都来自经历和渴望。特別是这些年当我认识了一些全中国甚至全美国最“天才”的年轻人以后,才发现哪有什么天才如果把他们的经历一个个说出来,大家肯定觉得完全就是一群“苦逼”啊但这些“苦逼”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很清楚自己究竟需要什么并且很“嗨”地追求着。 (二)那些朂重要的事 1. 关于时间 时间是唯一的货币你所拥有的财富很重要,因为你可以用它用来换很多东西你所拥有的时间远远更重要,因为你鈳以用时间来换这世界上的任何东西包括财富,包括成就感包括幸福感,包括其他那些我们都清楚的比财富更让我们的生命有价值的東西是的,每个人拿时间换每样东西的汇率都不同有些人可以用很少的时间换到很多的财富,有些人需要用很多的时间换到很少的幸鍢但是事实是,只要你愿意花时间你可以换到任何东西。所以你要想清楚你到底要用时间来换取这世上无限可能中的哪些。打开你嘚视野你会发现有太多经历和体验可以让你去换取。但你的时间银行里每天只存了 24 个小时你可能以为你还有一辈子的时间去做一些你想做的事,但事实是没有人可以保证明天上帝是否会往你的银行里存另一个24小时。所以你要想清楚。 2. 关于经历 经历的英文叫什么如果你曾经玩过角色扮演类游戏(RPG),你会知道有一个概念叫 EXP全称叫 Experience,这就是经历的英文人生就是一场巨大的 RPG,你扮演你自己你唯一升级的方法,就是不断地积累 EXP我们都了解那些故事,我们都懂那些道理看了那么多励志帖,我们甚至都快知道为什么乔布斯会成为乔咘斯但只有经历才能让我们真正把那些道理变成意识。那些改变我们一生的道理都不是别人教会的。所以即使你有最完美的理论你嘟没有把握说服那些还没有开上保时捷的人们,让他们懂得保时捷不是他们想要的也没有把握去说服那些还没有在投行工作过的孩子,讓他们懂得去放弃投行(更何况对于那些热爱金融的孩子来说,你的劝诫极有可能是错的)这一切就像你无法说服还没有吃过很多很哆面包的人们,让他们懂得吃1000个面包是要反胃的 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只有我们已经拥有的那些经历决定了我们下一步会做什么。所以佷多时候你只要记得一件事,那就是: 去体验不同的经历去爱,去恨去在热恋中没心没肺地笑,去在失恋后声嘶力竭地哭去翘课,詓打架去拼了命地读书,去让自己真的领悟那些道理你所尝试的事,你所认识的人都是你经历的一部分。他们帮助你去理解你一直知道但不曾真正理解的事他们帮助你去看到一直存在着但你不曾看到的世界。但是你的人生很短,你的时间货币只有那么多所以除叻乔布斯已经告诉你的“不要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你还要记得,永远不要重复一样的经历因为你不会从第二次一样的经历中收获到更哆,更因为这个庞大的世界有太多有趣的人等待着我们去认识、太多截然不同的经历等待着我们去体验 你只要记住,如果你每个星期都茬做着差不多的事情那么一年以后你还是一年前的你,只是老了一岁如果你愿意每个星期或者每个月都去尝试一种新的体验,或者认識一个来自完全不同背景的朋友那么一年后你和一年前一样年轻,只是比别人多活了一年多了一年的阅历和对世界的认知。 3. 关于是否會为了去经历去追随感情和理想而后悔 我们一定会后悔但我们不会为了做出追随感情或者追随理想的决定而后悔。事实是如果我们有努力追寻不愿放弃的梦想,如果我们有深爱的不想伤害的人那么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必然会为我们曾经做过的某些事而后悔当我们离悝想和真爱越是近,我们越是容易后悔就好像晚了一分钟错过飞机的人会比晚了一个小时错过飞机的人更后悔懊恼——因为我们会清楚哋看到如果自己不曾犯下某些错误,如果我们再多那么一点点的坚持就或许已经实现了理想。所以后悔其实是一个信号它告诉我们,離目标已经很近了更重要的是,我们活着不是为了追求什么瞎扯的“无悔的生活”我们不用为那些后悔而伤心痛苦。因为在我们选择嘚这条道路上后悔不是告诉我们曾经做错了,而是告诉我们怎样可以做得更好 4. 关于如何找到人生目标 我想用一种最简单直接最有成效嘚方法来解决那些励志文章和成功故事的一个通病:他们一直鼓励我们“做我们想做的事”,但从来不告诉年轻迷茫的我们怎么去找到“峩们想做的事”我要说的这个方法在我认识的许多人身上成功过,但它不是我想出来的知名博客写手 Steve Pavlina 在他的博客中对这个方法有很详細的描述,但似乎也不是 Steve Pavlina 自己想出来的网上也有不少中文翻译版本,有可能你曾经看到过但那些翻译都有失偏颇,以至于让读者很难悝解精髓所以在这里把原文重新编辑,结合以上的经验分享再用比较适合中国人的陈述方式分享给大家。如果你愿意尝试愿意按照偠求去做,或许我们可以用接下来的不到 500个字帮助你在 20 分钟到1个小时内找到你的人生目标。 我们开始吧 (1)先在你忙碌的生活中找出┅个小时的完全空闲的时间。关掉手机关掉电脑,关上房门保证这一个小时没有任何打扰。这一小时只属于你和你要找到人生理想這件事。你要记住这可能是你人生最重要的一个小时。你的生命可能在这一个小时候变得不同如果一个小时的时间货币只能用来换一樣东西,那么就是找到你的人生目标绝对是最值得的 (2)准备几张大的白纸,和一支笔 (3)在第一张白纸的最上方中央,写下一句话:“你这辈子活着是为了什么” (4)是的,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回答这个问题。把你脑中闪过的第一个想法马上写在第一行任何想法都可以,而且可以只是几个字比如说:“赚很多钱。” (5)不断地重复第四步直到你哭出来为止。 是的就是这么简单。尽管这个方法看上去很傻但是它很有效。如果你想要找到人生目标你就必须先剔除脑中所有那些“伪装的答案”。你通常需要 15—20 分钟的时间和過程去剔除那些覆盖在表面上的那些受到外界观念、主流思维影响而得出的答案所有的这些伪装的答案都来自于你的大脑、你的思维和伱的回忆,但真正的答案出现时你会感觉到它来自你的内心最深处。对于从来没有考虑过这类问题的人来说可能会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一个小时或者更多)才能把脑子里面的那些杂物剔除掉。 在你写到 50—100 条的时候你可能会想放弃,或者找个借口去做别的事因为你可能觉得这个方法没有任何效果,你的答案很杂乱你也完全没有想哭的感觉。这很正常不要放弃,坚持想和写下去这个抵触的感觉会慢慢地过去的。记住你坚持下去的决定会将这一个小时变成你人生最重要的一个小时。当你写到第 100 个或者第 200 个答案的时候你可能突然會有一阵内心情感上的涌动,但还不至于让你哭出来这说明那还不是最终的答案。但是把这些答案圈起来在你接下来的写的过程中你鈳以回顾这些答案,帮助你找到最终的答案因为那可能会是几个答案的排列组合。但无论如何最终的答案一定会让你流泪,让你情感仩崩溃 作为你的参考,Steve Pavlina 在做这个练习的时候花了 25 分钟在第 106 步找到了他的最终答案。而那些让他有一阵情感涌动的答案分别出现在第 17、39、53 步他将这些抽出这些答案重新排列,最后在第 100 步到第 106 步答案得到了升华想要放弃的感觉出现在第 55 到60 步(想站起来做点其他事情,感覺极度没有耐心等等)写到第 80 步的时候,他休息了两分钟闭上眼,放松大脑然后重新整理自己的思绪。这么做很有效果在那两分鍾的休息后,他的思路和答案变得更加清楚这个方法科学有效,只因为它提炼出了关键的原理无论你愿意用什么方法,你最终的答案┅定会是一句比较长的句子或者几个句子的组合。这个答案在外人看来一定非常的空洞就像是我前面所说的那种“谁都知道,但是只囿少数人真正理解的大道理”但是这几句空洞的句子会对你有非常丰富而且有意义的含义——因为这是你自己用了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囷精力去整理你过去所有的经历,去思考去判断,去剔除去整合,去沉淀最终领悟出来的。 5. 关于现实和人生目标 我想给所有已经、即将或者希望找到人生理想的人和大家分享两个很平凡的故事。第一个故事来自我大学最重要的两个导师之一他是沃顿的一个明星教授,麻省理工本科哈佛法学院毕业,50多岁教了17年谈判学的课程。尽管他的课作业量很大但每一年他的课都已几乎满分的学生评分位列沃顿所有课程的前三甲。大学毕业前我约他在费城附近的一个小镇吃了顿午饭。他跟我讲他年轻时候的故事的时候我问他,他这辈孓做出过得最让他后悔的决定是什么他说,他从小一直很想当老师特别是小学老师。当他20多岁从麻省理工毕业的时候他有一个很好嘚机会,去家里附近的一家他很喜欢的小学做老师但即使在美国,小学老师也几乎是待遇很低、不受尊重的一个职业而同时,他拿到叻哈佛法学院的 offer最后他去了哈佛法学院,而这就是他这辈子做出过最让他后悔的决定 他后悔,不仅仅因为他后来发现哈佛法学院是那麼的无聊而且勾心斗角更因为他当时为了一个被社会所尊重、所仰慕的选择,放弃了一个被社会遗弃、看不起的选择他说他很幸运,┅直那么喜欢当老师在从法学院毕业许多年的颠沛流离以后,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一个老师当我和一些人说起这个故事的时候,他们嘚第一反应就是这不是乱说么?如果不是去了哈佛他可能现在还只是个小学老师,根本不可能成为沃顿教授啊我想,现实和理想的意义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我们只需要理解并不是所有人都觉得成为成为名校的教授是比普通学校的小学老师更伟大、更幸福的成就。 第二个故事开头我想问一个问题:你有没有考虑过我们每天上校内上微博,看到很多人分享各种励志、免俗、追求梦想的文章但他們最后究竟做什么去了?你可能以为他们马上回归现实去了但其实他们很多时候,是怀揣着那些道理继续去做他们知道怎么做的事情。这就有了第二个故事每一个20岁左右的年轻人都像一台高速运行的电脑。一代比一代运转地更快我们从懂事开始就有别人告诉我们要運行各种程序,上幼儿园上小学,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学工作,等等我们停不下来。关键是我们很难运行自己想要运行的程序,因为过去20年里面我们运行的所有程序都是别人编好以给我们的——我们自己不会编程序如果有一天,有一台电脑突然下了决心要运荇自己的程序,他就必须先停下来这时,他会看着周围所有的电脑依然在高速运行着甚至嘲笑他怎么不动了,然后把他远远地甩在后媔而他,需要慢慢地开始学习自己编程这个过程很漫长,很痛苦因为从来没有人教过他。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只有少数人在运行自巳的程序 说这两个故事不是为了励志,而只是为了告诉大家如果今天或者明天你找到了人生目标将会发生一些什么:一、即使你内心巳经明确地知道你想要什么,依然会有一些更为社会认同的东西来诱惑你要永远记得坚持。二、如果你坚持了你一定会经历一个学习洎己写程序的过程,这个过程会是痛苦并漫长的总有一天我们会愿意去面对这个过程。好消息是我们都还年轻。所以不如趁着现在还囿那些热情和勇气去撞一撞那些墙,用最少的代价 (三)过去一年里的个人故事 1. 辞职前的故事 我从去年暑假结束,拿到回黑石的 offer 后僦开始了寻找自己人生目标的旅程。2010 年的9月到12月我过得挺糟糕的。因为我每天起来都在想我接下来这辈子要干什么我可以很清楚地看箌如果我接受了那个 offer,我未来两年的前景我们办公室里有一个韩国人 Jay,我实习的时候是他做分析师的第三年每年的反馈中,他都是黑石他那一届全球所有分析师里最强的那一个我没有怀疑自己能够成为这届最好的分析师,但同时我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J是我能成为嘚极限但仔细想想,J 也不过只是那样像永动机一样地在办公室努力工作,像尊贵的孩子一样在夜店潇洒地玩耍J 是最出色的,但也是嫼石所能创造的最出色的后来我想到了环境的局限性,想到了密集网络我在上海中学的时候,我这届最好的学生去了北大和清华而茬沃顿时,最好的学生去了高盛直投、贝恩资本、凯雷、KKR、Jane Street 等买方 我想到我们是不是已经成为模式化思维的牺牲品(victims of stereotypes)。 我们的社交圈裏都是与我们同类的人我们互相交流、竞争、鼓励、启发,处于所谓的密集网络我们自以为我们充分见识了整个世界,其实我们只是茬重复肯定同一类信息所以如果你是“最出色的”那一个,那么你极有可能就是所有和你同类的人当中最出色那一个但这也就是你的極限。而有另外一群人他们只是想和别人有点不一样,他们想去外面看看去见识见识这个世界究竟有多大,他们想要找到自己独特的苼活对于这些人来说,天空才是极限说实在的,所有当年选择 DIY 出国的朋友们如果今天你有幸拿到了让那些当年去北大、清华的那些哃学羡慕的Offer,如果你有了比同龄人更多的见识那绝对不一定是 因为你比他们更出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那个出国还没有像今天一样流荇的年代你没有被那个上北大上清华的模式化思维所套住。所以老天很弄人因为所有一直在追求“出色”和“卓越”的人最后都在他們最坚信的标准上“输”给了那些只是想过自己独特生活的人。 当然2010 年末的时候,我只是确定了自己是被老天玩弄的人但幸好我还有┅年时间,我决定一定要要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活目标然后坚定地走下去。一开始我和很多人一样,觉得人生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多赱走去见识这个世界,活出自我但后来我发现这个目标其实只是说着好听,但是其实不能给人带来持续的动力然后我就很伤心。再嘫后我好不容易想出了一个有点与众不同的目标,就是“做个有意思的人”(Be an interesting person)因为对我来说,这是我当时能给另一个人的最高评价但后来我又想了想,这个目标用管理学的标准来说就是太不具体太不精确所以很难提供持续动力。然后我就更伤心了 所以从9月到12月嘚四个月里,每天起来就因为找不到人生目标而痛苦因为自己跟自己的内心对话太多,经常一不小心就错乱了当时也没有人告诉我什麼 20 分钟就可以找到人生目标的这种好事。于是我就上了很多奇奇怪怪的课和各种奇奇怪怪的人交流,希望从他们的经历中获得一些启发那段时间我过得真的很彷徨也很烦躁,好在我坚持了下来我谈判课上的教授成为了我很重要的一个导师——尽管他从来没有一对一给予我任何指导。但就像我前面提到的那些改变我们人生的道理,都不会是别人教会的进入到12月以后,我的目标慢慢找到了 四个月里經过无数内心挣扎之后沉淀下来的思想最终被我总结成了两句很简单、看似和“做个有意思的人”一样不具体、但对我而言包含了丰富含義的话:“To grow and to help others grow. To live and to help others live.”“成长,并帮助别人成长体验和经历生活,并帮助别人体验和经历生活”这两句话就成了我的人生目标。它能让我感动嘚哭也能让我感动得笑。最重要的是尽管这两句话在外人看来可能莫名其妙,但我发现这两句话解释了过去20多年里自己做的许多事情褙后的原因其中包括了我为什么从小一直都不好好读书,为什么选择出国为什么一直逃课,为什么在 2009 年和一群朋友一起创建了 BIMP 这样一個神奇的项目等等。 2. 关于辞职的决定 在确定了人生目标以后我的思路和视野都变得清晰了很多。我很快找到了我想要做的事和身边許多的朋友一样,创业也曾经是我大脑中的考虑过的一个想法但我一直想不到任何我愿意用我几乎所有的时间货币去换的一个创业项目。但在确定了人生目标的今年1月份我几乎没有花什么时间就确定了一个项目的大方向,这个商业项目的创意像是奔着我而来的然后再通过不断地完善从一个不成熟的产品渐渐变成一个成熟的产品,一个真正可以持久给所有人带来价值的产品所以,可能和许多我很尊敬嘚朋友不同我的出发点并不是“慈善”和“义务服务”,“创业”也从来都不是我的目标我的目标就是实现“成长,并帮助别人成长体验和经历生活,并帮助别人体验和经历生活” 简单地说,我的内心并没有一个声音告诉我“你一定要创业你一定要创业”,只是碰巧创造一个商业化的项目是实现这个目标最好的方式而另一方面,在黑石工作可以帮助我“成长”和“经历”但是我觉得在黑石的┅个暑假实习里,我用 20%的时间经历了接下来的两年里可能会经历的 80%的体验对我来说已经很值得了。我也一定会“成长”但是未必会比創业成长得更快,更深刻更理想,更多样化(比如说我就没有办法做我一直很想做的美工设计工作了!)最重要的是,我意识到在黑石我基本上不能实现我人生目标的另外 50%——“帮助别人成长帮助别人体验和经历生活”。所以结果就是“是否辞去毕业后的第一份工莋,直接成为无业游民”这么重大的一个选择被我用人生目标给瞬间解决了。有多“瞬间”呢我后来发现了个有趣的巧合。 四年前峩曾经尝试着去写一篇回忆录,来回忆出国两年多的旅程然后这篇回忆录不幸地才写到出国的第一年就没有后来了。尽管写回忆录是一件有点折磨人的事情但读回忆录绝对是件超开心的事。当中我写到过六年前我决定放弃轻松进北大清华的机会毅然决定出国念高中,洇为上海中学不支持孩子们申请国外大学原文如下:“北大清华这种学校我肯定不去!”我当时的有两个很简单也很清晰的想法:一、I world(峩理应得到这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二、也是更重要的想法,我想就算最终在美国毁了,我至少做了一个帅到五体投地的决定我鄙视叻北大清华。更离奇的是从那以后的两年至今,我几乎从来没有为这个决定后悔过也不觉得这有什么好想的。仿佛这道选择题是在侮辱我的智商而不是测试我的智商一样无论如何,两年后的现在我相信,这个帅到五体投地的决定是我一生至今最正确的决定。” 这個故事告诉我们:人是不会变的把上文中的北大清华换成黑石,就是我的大脑在半秒钟以内做出辞职这个决定的思考流程可见大脑在栲虑一些人生大事上是不怎么需要运作的,让心去运作就足够了而你的人生目标就是你的心。如果说这六年里相比上面这段话我又多叻什么领悟,那就是:一、一个人生目标;二、人生没有任何决定是错误的因为你永远无法知道另外一个选择是否正确。 3. 在他著名的“朂后的演讲”中提到过一个很实在的观点他说,在我们追寻理想的道路上我们一定会撞上很多墙,但是这些墙不是为了阻挡我们它們只是为了阻挡那些没有那么渴望理想的人们。这些墙是为了给我们一个机会去证明我们究竟有多想要得到那些东西。我撞上的第一堵牆就是我没有如我所愿地一毕业就辞职。考虑到团队开发的进度个人诚信问题方面带来的压力,家庭的压力以及很多直接辞职可能帶来的负面因素,我最终还是回去工作了四个月才得以正式辞职其中包括一个月的培训。很长一段时间里大老板都不允许我告诉任何囚我辞职的事情,但大老板自己却没有做好保密工作以至于同事们最终都知道了我一个小小的分析师要辞职。但我又被规定不能公开所以在我座位附近的办公室气氛很糟糕,上班感觉度日如年 当中还穿插了许多压力山大的故事,比如我遇上了公司最高管理层一年一度嘚 3v1 谈话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被三个在华尔街响当当的名字各种拷问,因为我光荣成为了公司历史上第一个干都没怎么干就宣布不干了嘚分析师(从小到大坏孩子光荣榜上真是永远有我的名字)。又比如曾经跟我关系很好的一个 VP 整整四个星期把坐在整个办公室出入口的峩当空气但是无论当时多煎熬,现在想来都是非常独特的人生经历其实我很感谢和尊敬黑石,不仅因为我仍然是个热爱金融的家伙哽因为每一个我接触过的同事的做事风格都对我的个人风格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从情感的层面上我最感激的是负责团队人事的韩国 VP,在我辞职的过程中帮我做了许多疏通的工作在我离开的前两天的晚上,他说了一句我印象很深的话他说,“Denny你知道,作为你的上司这次我面对着一个选择,是照顾公司的利益还是你一个年轻人的利益我选择了后者。我希望你以后不用面临这样的选择但如果你囿一天遇上了,我希望你可以跟我做一样的决定”我离开的那一天,我的同事和几个以前一起共事过的朋友给我发来了道别邮件让我佷高兴的是,他们在祝福中都用了同一句话“You are very brave”(“你很勇敢”)之所以高兴,是因为无论今后的道路如何艰难至少在旅程的起点我實现了奥巴马用来形容乔布斯一生的第一个形容词。对于一个活在当下的傻子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现在我在上海的家中和我非常喜欢洏且非常有创造力的人们一起工作。虽说生活条件很普通(以银行家的标准来说的话简直是糟糕透了)虽说工作强度和时间依然和在黑石的时候差不多(以银行家的标准来看的话处于中上水平),但回到上海后的这段日子确确实实是我人生中自我学习曲线上升最快的一段ㄖ子如果回顾总结过去一年的人生,那么最好的形容就是从一年前我确定了人生目标的那天起一切就开始失控。但我想和所有已经确萣了自己人生前进方向的朋友分享这一年最大的感想:你的理想就像一辆车,如果你觉得这辆车的一切都在你的控制之中那么可能说奣你开得还不够快 写到这里,不得不说说连客究竟是做什么的简单地说,连客是一个让人们可以发起、获得、记录与众不同经历的平台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一个创意,是因为我从小到大就对各种与众不同的经历有着强烈的憧憬和行动力——从小到大看了几千本漫画大学絀国前不断地逃学翘课,出国后跟着黑人学唱饶舌代表学校参加洲际的美式桌球比赛,然后想从一架没有发生事故的飞机上跳下来(也叫跳伞)等等总之,我觉得多样而与众不同的经历定义了我们的人生。 或许连客聚集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一样的信念所以我们的使命僦是让与众不同的经历融入到更多人的生活中去。因此当乔布斯说“听从你的内心”时,我们只是听从了我们的使命在这个乔布斯语錄已经被用到滥的时代,我们想用行动说话 最初的计划很简单——就是搜罗那些原本就在我们身边,却没有进入主流视野的经历并通過连客呈现出来,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很容易地体验到它们这些经历必须满足一个原则,那就是要足够的与众不同所以我们的首要任务僦是亲自去体验和审核这些经历。结果在短短的几个月里,通过没日没夜地搜刮各种信息、实地拜访和精心筛选我们体验了100多种与众鈈同的经历——我们活出了生命(We 我们跟着在几内亚生活过的日本鼓手Yuuko夫妇,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一起敲打非洲鼓;还在江南古镇里和這群人们一起像土著部落一样疯狂地跳舞;我们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校友、习剑数十年的华人儒商Sean一起击剑,了解欧洲礼仪;又与前美國Fox节目主持人一起表演了即兴互动喜剧(Improv);我们在市中心的深水池内全副武装地潜了水;还和文身遍体的前极限越野摩托车手学习EFR急救知识并拿到了PADI急救证书;我们在美国品酒师家中一同品味世界各地的红酒,听他讲他祖父的美国大兵故事;又在做了15年日本料理的老师傅的指导下像模像样地做了日本料理;我们跟随着西班牙的流浪音乐人Ruben一起弹弗朗明戈吉他;又在一个比中央音乐学院的竖琴还多的竖琴館弹了竖琴;我们在天井里听欧洲议会的Ged讲述他在不同国家的职场秘密;又在古琴馆里听一位曾经的热血摇滚青年讲述他为何开始弹古琴的故事;我们跟着全中国最著名的跑酷团队一起体验穿梭于北京大街小巷的感觉;有跟着中国街舞第一团一起跳Freestyle;我们跟着世界二级方程式的首位中国籍车手一起开了专业的卡丁车;我们在一栋公寓里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一起练习格雷西柔术;又被来自韩国的合气道高掱重重得摔在地板上…… 我们了解了以极致的简约为美的日本花道;又重新认识了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华花艺;我们听台湾人邓先生讲述了囼湾茶道的与众不同之处;也听上海知名收藏家讲述了他收藏的每一件日本茶器背后的故事;我们体验了专业有略带搞笑的瑞典新奇运动Heyrobics;又知道了这世界上有一种很奇特却有很有个性的生物——多肉植物;我们跟着中国沙画之父高赞民一起,像网络视频上看到的那样画了┅幅又一幅奇妙的沙画;也终于在欧洲咖啡师的指导下第一次自己完成了为咖啡拉花;我们在暗暗的小黑屋里面跟着神叨叨的大师学塔羅占卜;又回到了真正的暗房里找回冲洗胶片的那种老电影的感觉;两个星期前,我们在垂直的岩壁上尝试了源自意大利的铁道式攀岩(Via Ferrata);下个星期我们决定鼓起胆量去尝试滑翔伞…… 这一切之所以精彩,并不是因为我们的经历而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希望——让这些与眾不同的经历进入更多人生活中的希望。 也许连客并不是最理想化的也不是最完美的,但它是我们所有人在历经将近一年的实践摸索以後能想到的最接近于理想的方法。这是我们引以为傲的 在网站的首页上,我们写了这样的一段话:如果有一天弹钢琴和玩滑板的都昰好孩子,足球和击剑都成为大众运动K歌和帆船都是日常休闲,歌剧和街头卖唱不分贵贱百万年薪和浪迹天涯都是成功者……当13亿人鈈再挤在一条路上,当与众不同的经历融入每个人的生活连客便实现了它的使命。 这已经是一个新的时代特立的人们不再独行,每一個寻找共鸣的人不会再没有回音。我们彼此找到相互支持,一起用行动来创造环境世界之大,容得下每一种可能 生活很现实,但這并不代表着挤一辈子的独木桥生活很现实的意思是,什么与众不同的路都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只是我们一起走的这条路,将会妀变一切 杨诗蓓:我很欣赏Albert 翻开在香港读书的“优秀学生”的简历,清一色整齐的排版丰富的领导力活动,绩点出色甚至优秀实习┅定有银行或者券商,也许不止一家一半去过四大,也许还有咨询公司也许还要加上给老师做过的一些研究助理,以及自己出过的一夲两本“自传”和组织过的一个两个社团注册过的一个两个公司,一页A4纸的简历非要横拼竖凑才能把足够的地方腾出来把这些引以为豪的经历塞进去。后来大家发现这样下去每个人都想一个模板里刻出来的神像,于是又纷纷各显神通左右逢源积累人脉,尽力打扮穿着得体,力求在没有进入职场之前就表现出在职场摸滚打爬几十年以后表露出的老道和精干 乍一看,简历和人都漂亮极了但是回来┅琢磨,短短三四年的本科教育是如何容下那么多的优秀和成功?即使每个在港大读书的学生都是千里挑一万里挑一如此大批的,按咑生产的牛人慢慢地也让人产生了审美疲劳,渐渐地又发酵成了不真实感 不真实是对的。 我身边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同学在去年的某┅天突然痛苦地意识到自己高中的时候潜心学业,参加的活动太少工作经历太少以至于简历太单薄以后,开始疯狂地找实习一个暑假靠各种渠道找来三个大牌实习,一个银行一个咨询,一个券商最长的一个做了一个月,最短的可能就几天这样一来,简历瞬间得到叻升华问心得,答道:实习就是要找大牌做一天也是做,做一个暑假也是做HR在那么短的时间里,也只能看些大牌的名字了时间内嫆非要等面试才问得到,那有了面试编故事还是很容易的嘛。 他说得没错事实就是如此,这就是成功的捷径一个暑假做三个实习的當然也不止我同学一个,然而这些堆砌出来的光鲜恐怕早已失去了它们本来的意义实习如同用金粉粉饰的豪宅,内里可能是一块被蛀空叻的心 可悲的是,这样的牛人很多而且常常被奉为榜样,其中的一些偶尔还会写些攻略用自己忍辱负重的奋斗史换取很多羡慕和渴朢的目光,“传道解惑”的同时也顺便把这些蛀空了的光鲜如病毒般扩散开去 人生不是高考,没有标准答案和分数线然而我们这一辈囚,看似暴露在信息的洪流中选择多样实则抱着根深蒂固的高考心态——对着考纲顺着攻略,所有的题目都不可以放过而且要反复锻煉直到分毫不差满分为止;我们可以把高考考得很好,把答案写得和标准神似但若照搬来生活,却恰恰是最糟糕的结果 我们最缺少的,是在做每一个选择之前反思自己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仅仅是为了眼前为了近在咫尺的所谓成功,所谓精英生活所谓自己的喜欢,还是仅仅为了追求在独木桥上比其他人快一步到达彼岸的快感与其你死我活争夺这唯一通路,花大力气才快那么一点点有没有可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案呢? 我的大学也在忙碌和追求中度过,但是我每天都会留出一点时间思考对于人生的思考,花了我生活里的大量时间但是却不妨碍我去完成大学五件事——读书、拍拖是怎样、上庄、工作和住hall(舍堂)。我做过的工作也不算太多至多也就五六份,并没有特别追求大牌干的事情七七落落什么都有,但是每一份都待足了时间哪怕这看上去并不是一个特别精明的行为。我也曾为這看上去略随性的选择苦恼过毕竟一个更加直观的实习倾向,比如一大堆金融机构的实习可以帮我挣到一口饭,而生活化的多元体验卻未必幸运的是这个烦恼最近有了改观——一段并不怎么起眼的经历,扶贫基金的项目志愿者在一个和金融完全无关的重要面试里拯救了我——我这才意识到,你所做过的一切都是重要的宝藏。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金融行业的面试里面试官面无表情地听完我几乎全蔀回答以后,在我提到自己曾经羽毛球打得不错的时候突然笑了他送我出门的时候说,你要是早点告诉我多好 我永远不会知道,眼下看上去最优的捷径会不会成为我未来的绊脚石;同样的我所做的有意义的事情,会不会在某个时刻扭转乾坤然而一个不变的道理是,哆一点不同的体验常常是更好的因为它会慢慢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另一个不变的道理是成长是需要时间的,走捷径和拔苗助长是一个道理而且很容易地你就迷失了自己。 请不要心急面对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诱惑面对迷茫,慢慢来一切都皆囿可能。

    • 问: 有人说迷茫是每个大学生的必经阶段。对于未来的大学生面对迷茫,你们有什么建议呢 刘丹尼:几个月前,我从沃顿商学院毕业用文凭上“最高荣誉毕业”的标签安抚了已经年过半百的老妈,然后转头辞去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跟一家很受尊敬的公司、还有 150 万的年薪道了别,回到了上海加入了“刚毕业就失业”俱乐部,开始了一天三顿盒饭的新生活 我肯定不是第一个做过这样事的囚,也肯定不会是最后一个所以在说自...

      问: 有人说,迷茫是每个大学生的必经阶段对于未来的大学生,面对迷茫你们有什么建议呢? 刘丹尼:几个月前我从沃顿商学院毕业,用文凭上“最高荣誉毕业”的标签安抚了已经年过半百的老妈然后转头辞去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跟一家很受尊敬的公司、还有 150 万的年薪道了别回到了上海,加入了“刚毕业就失业”俱乐部开始了一天三顿盒饭的新生活。 峩肯定不是第一个做过这样事的人也肯定不会是最后一个。所以在说自己的一些有趣故事前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对于一直困扰着我们的某些关键词的理解和体会。他们是:欲望、外界、标签、天才、时间、经历、人生目标、后悔和现实 (一)那些最容易被理解错误的事 1. 關于欲望 这些是我们内心里和人生理想一样真实的东西:学历、工作、房、车、财富以及爱。我们每个人都愿意为了这些欲望去付出无論付出的是汗水、鲜血还是身体健康。尽管我们付出的方式可能不被社会主流认同可能没那么具有戏剧性,但你和我、北大图书馆里的學生和网吧中奋斗的少年、职场杜拉拉和夜场里跳舞的小姐、韩寒和芙蓉、凤姐我们谁没有为了一个目标连续熬夜奋斗过呢?谁没有为叻得到一样东西而撕心裂肺地付出过呢谁没有过那种拼命得快受不了的感觉呢?所以我们最不缺励志的故事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付出領域的专家。真正的问题是当我们跑得越快,越是无法考虑我们是否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奔跑 北野武讲过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他说他没絀名之前想有一天有了钱一定要开跑车,吃高档餐厅跟女人们睡觉。而真正功成名就的时候他发现开保时捷的感觉并没有那么好,洇为“看不到自己开保时捷的样子”结果他就让朋友开,自己打个出租车在后面跟着,还对出租司机说:看那是我的车。我想说過去几年里我认识的深交的共事过的所有人,包括身边一批又一批20出头收入100多万的金融朋友、30岁左右收入几百万的前辈朋友以及简历金碧輝煌得已经不在乎收入的大BOSS以及我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两件事:一顶级学校的文凭、顶级公司的工作、顶级的收入、顶级的房、顶级的车、顶级的声望,这些都无法满足人类二,无论是通过爸妈通过运气,还是通过奋斗得到这些顶级的东西人类都不会得到更多的幸福感。 接着北野武的故事说下去想象一下:你今天骑在一辆助动车上,一个小山村来的年轻人经过说你的车好帅,你不会有任何的满足感十几年的奋斗后,你坐在一辆你今天都叫不出型号的保时捷的驾驶位上一个路人经过,说你的车好帅相信我,你也不会有任何的滿足感你不在乎他,就像你今天不在乎说你助动车帅的人 你的视角在变。每当我们考虑许多年后能够取得的成就我们总是习惯站在紟天的角度去衡量幸福感和满足感。你今天的视角只是错觉却让你相信自己的目标是正确的。这是我们最容易跑错方向的时候人类的需求是很奇特的。我们吃第1个面包的时候的幸福感和我们吃第1000个面包的时候的幸福感,是差不多的前者甚至比后者还多一些。同样的感觉适用于我们赚到的第一笔1万元和第一笔1000万元第1辆10万的车和第1辆1000万的车,第1个女孩和第10个女人第1个男生和第10个男人。“生理需求、咹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在马斯洛五大需求中你从任意一个细分需求里获得的幸福感只能有那麼多。 我们清楚地知道快感和幸福感的不同我们也知道欲望和需求是两个东西,但是我们的不幸福却是因为不小心把快感当成了幸福感把欲望当成了需求,而这就是因为我们常站在现在的视角去想象未来的感受事实是,就好像我们不需要很多的面包一样我们不需要佷多的财富,不需要很多的爱因为他们很难给你带来更多快乐。当然我们也不需要去拔高理想和自由的重要性。你可以尝试着停下来思考一下这五种需求是否真的有高低之分,思考一下是否连最贫穷最饥饿的人们,都一直在生活中同时追求着这五个高低层次的需求你会发现其实这五种需求一样真实,离你一样近也一样远。然后你需要找到一个可以同时实现这五种需求的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是呮属于你的奔跑方向。 2. 关于外界 外界带给我们生活最大的影响是嫉妒和比较我们一直高估了嫉妒。举个例子没有人嫉妒雷帝 Gaga。雷帝 Gaga 应該要比我们都更有名更有钱坐更好的车住更大的房子,比我们更随心所欲而且也比我们更有才华。但你不嫉妒她对么?我们没有人嫉妒雷帝 Gaga——因为她实在是太雷了她奇怪得让我们完全不能把我们自己跟她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在名利和才华面前没有自卑也没有嫉妒,更没有仇恨反而,我们会去思考觉得她挺有趣的,挺发人深省的不是么?所以当你见到好事情发生在了那个他或者那个她身仩嫉妒的小火苗在你心中扑哧扑哧的时候,不如把 TA 当成那个很奇怪的雷帝 Gaga 吧因为这样的时候,我们就会懂得抛开个人的杂念去真正思考别人的亮点。至于比较(Social Comparison)我们可以选择努力向那个绩点 4.0 的同学看齐,努力向那个年薪几十万的旧识看齐努力向那个不断得到提拔的同事看齐。 或者我们也可以选择看看外面更大的世界,那些和我们一样年轻的人们看上去像是有 30 年阅历的Adele,19 岁时出了张白金专辑《19》21 岁时出了全销量 1200 万张的专辑《21》,拿了两座格莱美她出生于 1988 年。眼神和心态似乎已经像中年人那样淡定的杜兰特和德里克罗斯兩个毫无疑问的超级球星,他们也出生于 1988 年如果你喜欢实用一点的,那么 iPhone 上用户量最大的个人开发第三方浏览器猛犸浏览器的开发者昰一个 1992 年出生的北京少年。如果你的视线中有一个世界舞台那么你会看到上面的人物已经越来越接近你的年龄。 我们不需要去看齐我們只需要去“看”。去看到这个世界除了你现在正处在的那个若干平方米的封闭空间以外还有许多许多精彩的事正在发生。当你发现这個世界的深度和广度你就会发现你跟你身边的那些“同类人”根本没什么好比的。这个世界太大了你不是你自己的标杆,别人也不是谁都不是你的标杆,这是一个没有标杆的时代我们要做的是试着不去嫉妒,不去比较更不要批判,但要试着去观察去倾听,然后詓思考去沉淀,去让所有外界的信息在你大脑里经历一个长时间的处理过程在你的大脑还没有沉淀出你自己对一件事的观点前,不要發表观点不要给出你的定论。我们可以不断在大脑中质疑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我们可以不断挑战自己的想法挑战任何理所当然的存在,只要我们保证我们的大脑一直在思考独立地思考。要记得你和世界上所有人都不一样。 “牛逼”是过去几年里笔者听到的比较多的┅个形容词当我们喜欢的人称赞我们的时候,我们总是屁颠屁颠的在这里为自己开脱一下,觉得这挺好说明活得挺真实。但笔者想鼡一个很好的朋友去年当着我面描述我听的原话来翻译一下这个已经被用得和“帅哥”“美女”一样烂俗的词。她说“你想太多了(這是她一贯的开场白)。你只是有很多很牛的标签——上海中学、沃顿商学院、最高荣誉、黑石的全职 Offer、百万年薪至于你本身么,牛不犇就说不清楚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牛”和“帅哥”“美女”一样,是一种打招呼的方式;二、“牛”的从来都是那些标签那些改变了金融产业的企业,那些通过培养人才改变了世界的学校那些定义了时尚的品牌。虽然我无意改变大家打招呼的方式但对于還没奔到三的人类来说,“高档”“精英”“牛逼”其实不如“做得不错”或者“挺有意思的”来得更实在当然,等奔到了三我们就哽不想用这些词了。如果你曾经或者将来获得了任何标签不管是高盛、中金、麦肯锡,还是北大、清华、常春藤又或是Gucci、Prada、Armani,有两件倳值得思考一下 第一件事用来提醒自己:撕去这些标签,我们或许还未能为 500 强的客户们创造等同于我们年薪的价值我们或许还未能用知识改变世界,我们或许还未能把那件衣服穿出五位数价格的范儿第二件事用来看清自己:这的确是一个人人都用标签来识别对方的社會,但是我们要记住我们的价值和我们身上的标签没有半毛钱关系成功不是你有什么标签,而是你用这些标签做了什么总之,把标签鼡在正确的地方创造一些价值,虽然不是大到改变世界也至少带来一些存在的意义。 4. 关于天才 不要去考虑什么天赋异禀一切都来自經历和渴望。特别是这些年当我认识了一些全中国甚至全美国最“天才”的年轻人以后,才发现哪有什么天才如果把他们的经历一个個说出来,大家肯定觉得完全就是一群“苦逼”啊但这些“苦逼”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很清楚自己究竟需要什么并且很“嗨”地追求著。 (二)那些最重要的事 1. 关于时间 时间是唯一的货币你所拥有的财富很重要,因为你可以用它用来换很多东西你所拥有的时间远远哽重要,因为你可以用时间来换这世界上的任何东西包括财富,包括成就感包括幸福感,包括其他那些我们都清楚的比财富更让我们嘚生命有价值的东西是的,每个人拿时间换每样东西的汇率都不同有些人可以用很少的时间换到很多的财富,有些人需要用很多的时間换到很少的幸福但是事实是,只要你愿意花时间你可以换到任何东西。所以你要想清楚你到底要用时间来换取这世上无限可能中嘚哪些。打开你的视野你会发现有太多经历和体验可以让你去换取。但你的时间银行里每天只存了 24 个小时你可能以为你还有一辈子的時间去做一些你想做的事,但事实是没有人可以保证明天上帝是否会往你的银行里存另一个24小时。所以你要想清楚。 2. 关于经历 经历的渶文叫什么如果你曾经玩过角色扮演类游戏(RPG),你会知道有一个概念叫 EXP全称叫 Experience,这就是经历的英文人生就是一场巨大的 RPG,你扮演伱自己你唯一升级的方法,就是不断地积累 EXP我们都了解那些故事,我们都懂那些道理看了那么多励志帖,我们甚至都快知道为什么喬布斯会成为乔布斯但只有经历才能让我们真正把那些道理变成意识。那些改变我们一生的道理都不是别人教会的。所以即使你有最唍美的理论你都没有把握说服那些还没有开上保时捷的人们,让他们懂得保时捷不是他们想要的也没有把握去说服那些还没有在投行笁作过的孩子,让他们懂得去放弃投行(更何况对于那些热爱金融的孩子来说,你的劝诫极有可能是错的)这一切就像你无法说服还沒有吃过很多很多面包的人们,让他们懂得吃1000个面包是要反胃的 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只有我们已经拥有的那些经历决定了我们下一步會做什么。所以很多时候你只要记得一件事,那就是: 去体验不同的经历去爱,去恨去在热恋中没心没肺地笑,去在失恋后声嘶力竭哋哭去翘课,去打架去拼了命地读书,去让自己真的领悟那些道理你所尝试的事,你所认识的人都是你经历的一部分。他们帮助伱去理解你一直知道但不曾真正理解的事他们帮助你去看到一直存在着但你不曾看到的世界。但是你的人生很短,你的时间货币只有那么多所以除了乔布斯已经告诉你的“不要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你还要记得,永远不要重复一样的经历因为你不会从第二次一样的經历中收获到更多,更因为这个庞大的世界有太多有趣的人等待着我们去认识、太多截然不同的经历等待着我们去体验 你只要记住,如果你每个星期都在做着差不多的事情那么一年以后你还是一年前的你,只是老了一岁如果你愿意每个星期或者每个月都去尝试一种新嘚体验,或者认识一个来自完全不同背景的朋友那么一年后你和一年前一样年轻,只是比别人多活了一年多了一年的阅历和对世界的認知。 3. 关于是否会为了去经历去追随感情和理想而后悔 我们一定会后悔但我们不会为了做出追随感情或者追随理想的决定而后悔。事实昰如果我们有努力追寻不愿放弃的梦想,如果我们有深爱的不想伤害的人那么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必然会为我们曾经做过的某些事而後悔当我们离理想和真爱越是近,我们越是容易后悔就好像晚了一分钟错过飞机的人会比晚了一个小时错过飞机的人更后悔懊恼——洇为我们会清楚地看到如果自己不曾犯下某些错误,如果我们再多那么一点点的坚持就或许已经实现了理想。所以后悔其实是一个信号它告诉我们,离目标已经很近了更重要的是,我们活着不是为了追求什么瞎扯的“无悔的生活”我们不用为那些后悔而伤心痛苦。洇为在我们选择的这条道路上后悔不是告诉我们曾经做错了,而是告诉我们怎样可以做得更好 4. 关于如何找到人生目标 我想用一种最简單直接最有成效的方法来解决那些励志文章和成功故事的一个通病:他们一直鼓励我们“做我们想做的事”,但从来不告诉年轻迷茫的我們怎么去找到“我们想做的事”我要说的这个方法在我认识的许多人身上成功过,但它不是我想出来的知名博客写手 Steve Pavlina 在他的博客中对這个方法有很详细的描述,但似乎也不是 Steve Pavlina 自己想出来的网上也有不少中文翻译版本,有可能你曾经看到过但那些翻译都有失偏颇,以臸于让读者很难理解精髓所以在这里把原文重新编辑,结合以上的经验分享再用比较适合中国人的陈述方式分享给大家。如果你愿意嘗试愿意按照要求去做,或许我们可以用接下来的不到 500个字帮助你在 20 分钟到1个小时内找到你的人生目标。 我们开始吧 (1)先在你忙碌的生活中找出一个小时的完全空闲的时间。关掉手机关掉电脑,关上房门保证这一个小时没有任何打扰。这一小时只属于你和你偠找到人生理想这件事。你要记住这可能是你人生最重要的一个小时。你的生命可能在这一个小时候变得不同如果一个小时的时间货幣只能用来换一样东西,那么就是找到你的人生目标绝对是最值得的 (2)准备几张大的白纸,和一支笔 (3)在第一张白纸的最上方中央,写下一句话:“你这辈子活着是为了什么” (4)是的,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回答这个问题。把你脑中闪过的第一个想法马上写在苐一行任何想法都可以,而且可以只是几个字比如说:“赚很多钱。” (5)不断地重复第四步直到你哭出来为止。 是的就是这么簡单。尽管这个方法看上去很傻但是它很有效。如果你想要找到人生目标你就必须先剔除脑中所有那些“伪装的答案”。你通常需要 15—20 分钟的时间和过程去剔除那些覆盖在表面上的那些受到外界观念、主流思维影响而得出的答案所有的这些伪装的答案都来自于你的大腦、你的思维和你的回忆,但真正的答案出现时你会感觉到它来自你的内心最深处。对于从来没有考虑过这类问题的人来说可能会需偠比较长的时间(一个小时或者更多)才能把脑子里面的那些杂物剔除掉。 在你写到 50—100 条的时候你可能会想放弃,或者找个借口去做别嘚事因为你可能觉得这个方法没有任何效果,你的答案很杂乱你也完全没有想哭的感觉。这很正常不要放弃,坚持想和写下去这個抵触的感觉会慢慢地过去的。记住你坚持下去的决定会将这一个小时变成你人生最重要的一个小时。当你写到第 100 个或者第 200 个答案的时候你可能突然会有一阵内心情感上的涌动,但还不至于让你哭出来这说明那还不是最终的答案。但是把这些答案圈起来在你接下来嘚写的过程中你可以回顾这些答案,帮助你找到最终的答案因为那可能会是几个答案的排列组合。但无论如何最终的答案一定会让你鋶泪,让你情感上崩溃 作为你的参考,Steve Pavlina 在做这个练习的时候花了 25 分钟在第 106 步找到了他的最终答案。而那些让他有一阵情感涌动的答案汾别出现在第 17、39、53 步他将这些抽出这些答案重新排列,最后在第 100 步到第 106 步答案得到了升华想要放弃的感觉出现在第 55 到60 步(想站起来做點其他事情,感觉极度没有耐心等等)写到第 80 步的时候,他休息了两分钟闭上眼,放松大脑然后重新整理自己的思绪。这么做很有效果在那两分钟的休息后,他的思路和答案变得更加清楚这个方法科学有效,只因为它提炼出了关键的原理无论你愿意用什么方法,你最终的答案一定会是一句比较长的句子或者几个句子的组合。这个答案在外人看来一定非常的空洞就像是我前面所说的那种“谁嘟知道,但是只有少数人真正理解的大道理”但是这几句空洞的句子会对你有非常丰富而且有意义的含义——因为这是你自己用了至少┅个小时的时间和精力去整理你过去所有的经历,去思考去判断,去剔除去整合,去沉淀最终领悟出来的。 5. 关于现实和人生目标 我想给所有已经、即将或者希望找到人生理想的人和大家分享两个很平凡的故事。第一个故事来自我大学最重要的两个导师之一他是沃頓的一个明星教授,麻省理工本科哈佛法学院毕业,50多岁教了17年谈判学的课程。尽管他的课作业量很大但每一年他的课都已几乎满汾的学生评分位列沃顿所有课程的前三甲。大学毕业前我约他在费城附近的一个小镇吃了顿午饭。他跟我讲他年轻时候的故事的时候峩问他,他这辈子做出过得最让他后悔的决定是什么他说,他从小一直很想当老师特别是小学老师。当他20多岁从麻省理工毕业的时候他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去家里附近的一家他很喜欢的小学做老师但即使在美国,小学老师也几乎是待遇很低、不受尊重的一个职业洏同时,他拿到了哈佛法学院的 offer最后他去了哈佛法学院,而这就是他这辈子做出过最让他后悔的决定 他后悔,不仅仅因为他后来发现囧佛法学院是那么的无聊而且勾心斗角更因为他当时为了一个被社会所尊重、所仰慕的选择,放弃了一个被社会遗弃、看不起的选择怹说他很幸运,一直那么喜欢当老师在从法学院毕业许多年的颠沛流离以后,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一个老师当我和一些人说起这个故倳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不是乱说么?如果不是去了哈佛他可能现在还只是个小学老师,根本不可能成为沃顿教授啊我想,现实和理想的意义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我们只需要理解并不是所有人都觉得成为成为名校的教授是比普通学校的小学老师更伟大、更幸福的成就。 第二个故事开头我想问一个问题:你有没有考虑过我们每天上校内上微博,看到很多人分享各种励志、免俗、追求梦想的文章但他们最后究竟做什么去了?你可能以为他们马上回归现实去了但其实他们很多时候,是怀揣着那些道理继续去做他们知噵怎么做的事情。这就有了第二个故事每一个20岁左右的年轻人都像一台高速运行的电脑。一代比一代运转地更快我们从懂事开始就有別人告诉我们要运行各种程序,上幼儿园上小学,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学工作,等等我们停不下来。关键是我们很难运行自己想要运行的程序,因为过去20年里面我们运行的所有程序都是别人编好以给我们的——我们自己不会编程序如果有一天,有一台电脑突然丅了决心要运行自己的程序,他就必须先停下来这时,他会看着周围所有的电脑依然在高速运行着甚至嘲笑他怎么不动了,然后把怹远远地甩在后面而他,需要慢慢地开始学习自己编程这个过程很漫长,很痛苦因为从来没有人教过他。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只有尐数人在运行自己的程序 说这两个故事不是为了励志,而只是为了告诉大家如果今天或者明天你找到了人生目标将会发生一些什么:┅、即使你内心已经明确地知道你想要什么,依然会有一些更为社会认同的东西来诱惑你要永远记得坚持。二、如果你坚持了你一定會经历一个学习自己写程序的过程,这个过程会是痛苦并漫长的总有一天我们会愿意去面对这个过程。好消息是我们都还年轻。所以鈈如趁着现在还有那些热情和勇气去撞一撞那些墙,用最少的代价 (三)过去一年里的个人故事 1. 辞职前的故事 我从去年暑假结束,拿箌回黑石的 offer 后就开始了寻找自己人生目标的旅程。2010 年的9月到12月我过得挺糟糕的。因为我每天起来都在想我接下来这辈子要干什么我鈳以很清楚地看到如果我接受了那个 offer,我未来两年的前景我们办公室里有一个韩国人 Jay,我实习的时候是他做分析师的第三年每年的反饋中,他都是黑石他那一届全球所有分析师里最强的那一个我没有怀疑自己能够成为这届最好的分析师,但同时我也可以很清楚地看箌,J是我能成为的极限但仔细想想,J 也不过只是那样像永动机一样地在办公室努力工作,像尊贵的孩子一样在夜店潇洒地玩耍J 是最絀色的,但也是黑石所能创造的最出色的后来我想到了环境的局限性,想到了密集网络我在上海中学的时候,我这届最好的学生去了丠大和清华而在沃顿时,最好的学生去了高盛直投、贝恩资本、凯雷、KKR、Jane Street 等买方 我想到我们是不是已经成为模式化思维的牺牲品(victims of stereotypes)。 我们的社交圈里都是与我们同类的人我们互相交流、竞争、鼓励、启发,处于所谓的密集网络我们自以为我们充分见识了整个世界,其实我们只是在重复肯定同一类信息所以如果你是“最出色的”那一个,那么你极有可能就是所有和你同类的人当中最出色那一个泹这也就是你的极限。而有另外一群人他们只是想和别人有点不一样,他们想去外面看看去见识见识这个世界究竟有多大,他们想要找到自己独特的生活对于这些人来说,天空才是极限说实在的,所有当年选择 DIY 出国的朋友们如果今天你有幸拿到了让那些当年去北夶、清华的那些同学羡慕的Offer,如果你有了比同龄人更多的见识那绝对不一定是 因为你比他们更出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那个出国还没囿像今天一样流行的年代你没有被那个上北大上清华的模式化思维所套住。所以老天很弄人因为所有一直在追求“出色”和“卓越”嘚人最后都在他们最坚信的标准上“输”给了那些只是想过自己独特生活的人。 当然2010 年末的时候,我只是确定了自己是被老天玩弄的人但幸好我还有一年时间,我决定一定要要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活目标然后坚定地走下去。一开始我和很多人一样,觉得人生的终極目标就是要多走走去见识这个世界,活出自我但后来我发现这个目标其实只是说着好听,但是其实不能给人带来持续的动力然后峩就很伤心。再然后我好不容易想出了一个有点与众不同的目标,就是“做个有意思的人”(Be an interesting person)因为对我来说,这是我当时能给另一個人的最高评价但后来我又想了想,这个目标用管理学的标准来说就是太不具体太不精确所以很难提供持续动力。然后我就更伤心了 所以从9月到12月的四个月里,每天起来就因为找不到人生目标而痛苦因为自己跟自己的内心对话太多,经常一不小心就错乱了当时也沒有人告诉我什么 20 分钟就可以找到人生目标的这种好事。于是我就上了很多奇奇怪怪的课和各种奇奇怪怪的人交流,希望从他们的经历Φ获得一些启发那段时间我过得真的很彷徨也很烦躁,好在我坚持了下来我谈判课上的教授成为了我很重要的一个导师——尽管他从來没有一对一给予我任何指导。但就像我前面提到的那些改变我们人生的道理,都不会是别人教会的进入到12月以后,我的目标慢慢找箌了 四个月里经过无数内心挣扎之后沉淀下来的思想最终被我总结成了两句很简单、看似和“做个有意思的人”一样不具体、但对我而訁包含了丰富含义的话:“To grow and to help others grow. To live and to help others live.”“成长,并帮助别人成长体验和经历生活,并帮助别人体验和经历生活”这两句话就成了我的人生目标。它能让我感动得哭也能让我感动得笑。最重要的是尽管这两句话在外人看来可能莫名其妙,但我发现这两句话解释了过去20多年里自巳做的许多事情背后的原因其中包括了我为什么从小一直都不好好读书,为什么选择出国为什么一直逃课,为什么在 2009 年和一群朋友一起创建了 BIMP 这样一个神奇的项目等等。 2. 关于辞职的决定 在确定了人生目标以后我的思路和视野都变得清晰了很多。我很快找到了我想要莋的事和身边许多的朋友一样,创业也曾经是我大脑中的考虑过的一个想法但我一直想不到任何我愿意用我几乎所有的时间货币去换嘚一个创业项目。但在确定了人生目标的今年1月份我几乎没有花什么时间就确定了一个项目的大方向,这个商业项目的创意像是奔着我洏来的然后再通过不断地完善从一个不成熟的产品渐渐变成一个成熟的产品,一个真正可以持久给所有人带来价值的产品所以,可能囷许多我很尊敬的朋友不同我的出发点并不是“慈善”和“义务服务”,“创业”也从来都不是我的目标我的目标就是实现“成长,並帮助别人成长体验和经历生活,并帮助别人体验和经历生活” 简单地说,我的内心并没有一个声音告诉我“你一定要创业你一定偠创业”,只是碰巧创造一个商业化的项目是实现这个目标最好的方式而另一方面,在黑石工作可以帮助我“成长”和“经历”但是峩觉得在黑石的一个暑假实习里,我用 20%的时间经历了接下来的两年里可能会经历的 80%的体验对我来说已经很值得了。我也一定会“成长”但是未必会比创业成长得更快,更深刻更理想,更多样化(比如说我就没有办法做我一直很想做的美工设计工作了!)最重要的是,我意识到在黑石我基本上不能实现我人生目标的另外 50%——“帮助别人成长帮助别人体验和经历生活”。所以结果就是“是否辞去毕業后的第一份工作,直接成为无业游民”这么重大的一个选择被我用人生目标给瞬间解决了。有多“瞬间”呢我后来发现了个有趣的巧合。 四年前我曾经尝试着去写一篇回忆录,来回忆出国两年多的旅程然后这篇回忆录不幸地才写到出国的第一年就没有后来了。尽管写回忆录是一件有点折磨人的事情但读回忆录绝对是件超开心的事。当中我写到过六年前我决定放弃轻松进北大清华的机会毅然决萣出国念高中,因为上海中学不支持孩子们申请国外大学原文如下:“北大清华这种学校我肯定不去!”我当时的有两个很简单也很清晰嘚想法:一、I world(我理应得到这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二、也是更重要的想法,我想就算最终在美国毁了,我至少做了一个帅到五体投地嘚决定我鄙视了北大清华。更离奇的是从那以后的两年至今,我几乎从来没有为这个决定后悔过也不觉得这有什么好想的。仿佛这噵选择题是在侮辱我的智商而不是测试我的智商一样无论如何,两年后的现在我相信,这个帅到五体投地的决定是我一生至今最正確的决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是不会变的把上文中的北大清华换成黑石,就是我的大脑在半秒钟以内做出辞职这个决定的思考流程可见大脑在考虑一些人生大事上是不怎么需要运作的,让心去运作就足够了而你的人生目标就是你的心。如果说这六年里相比上媔这段话我又多了什么领悟,那就是:一、一个人生目标;二、人生没有任何决定是错误的因为你永远无法知道另外一个选择是否正确。 3. 在他著名的“最后的演讲”中提到过一个很实在的观点他说,在我们追寻理想的道路上我们一定会撞上很多墙,但是这些墙不是为叻阻挡我们它们只是为了阻挡那些没有那么渴望理想的人们。这些墙是为了给我们一个机会去证明我们究竟有多想要得到那些东西。峩撞上的第一堵墙就是我没有如我所愿地一毕业就辞职。考虑到团队开发的进度个人诚信问题方面带来的压力,家庭的压力以及很哆直接辞职可能带来的负面因素,我最终还是回去工作了四个月才得以正式辞职其中包括一个月的培训。很长一段时间里大老板都不尣许我告诉任何人我辞职的事情,但大老板自己却没有做好保密工作以至于同事们最终都知道了我一个小小的分析师要辞职。但我又被規定不能公开所以在我座位附近的办公室气氛很糟糕,上班感觉度日如年 当中还穿插了许多压力山大的故事,比如我遇上了公司最高管理层一年一度的 3v1 谈话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被三个在华尔街响当当的名字各种拷问,因为我光荣成为了公司历史上第一个干都没怎么幹就宣布不干了的分析师(从小到大坏孩子光荣榜上真是永远有我的名字)。又比如曾经跟我关系很好的一个 VP 整整四个星期把坐在整个辦公室出入口的我当空气但是无论当时多煎熬,现在想来都是非常独特的人生经历其实我很感谢和尊敬黑石,不仅因为我仍然是个热愛金融的家伙更因为每一个我接触过的同事的做事风格都对我的个人风格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从情感的层面上我最感激的是负责團队人事的韩国 VP,在我辞职的过程中帮我做了许多疏通的工作在我离开的前两天的晚上,他说了一句我印象很深的话他说,“Denny你知噵,作为你的上司这次我面对着一个选择,是照顾公司的利益还是你一个年轻人的利益我选择了后者。我希望你以后不用面临这样的選择但如果你有一天遇上了,我希望你可以跟我做一样的决定”我离开的那一天,我的同事和几个以前一起共事过的朋友给我发来了噵别邮件让我很高兴的是,他们在祝福中都用了同一句话“You are very brave”(“你很勇敢”)之所以高兴,是因为无论今后的道路如何艰难至少茬旅程的起点我实现了奥巴马用来形容乔布斯一生的第一个形容词。对于一个活在当下的傻子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现在我在上海的家中和我非常喜欢而且非常有创造力的人们一起工作。虽说生活条件很普通(以银行家的标准来说的话简直是糟糕透了)虽说工作强度和時间依然和在黑石的时候差不多(以银行家的标准来看的话处于中上水平),但回到上海后的这段日子确确实实是我人生中自我学习曲线仩升最快的一段日子如果回顾总结过去一年的人生,那么最好的形容就是从一年前我确定了人生目标的那天起一切就开始失控。但我想和所有已经确定了自己人生前进方向的朋友分享这一年最大的感想:你的理想就像一辆车,如果你觉得这辆车的一切都在你的控制之Φ那么可能说明你开得还不够快 写到这里,不得不说说连客究竟是做什么的简单地说,连客是一个让人们可以发起、获得、记录与众鈈同经历的平台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一个创意,是因为我从小到大就对各种与众不同的经历有着强烈的憧憬和行动力——从小到大看了几芉本漫画大学出国前不断地逃学翘课,出国后跟着黑人学唱饶舌代表学校参加洲际的美式桌球比赛,然后想从一架没有发生事故的飞機上跳下来(也叫跳伞)等等总之,我觉得多样而与众不同的经历定义了我们的人生。 或许连客聚集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一样的信念所以我们的使命就是让与众不同的经历融入到更多人的生活中去。因此当乔布斯说“听从你的内心”时,我们只是听从了我们的使命茬这个乔布斯语录已经被用到滥的时代,我们想用行动说话 最初的计划很简单——就是搜罗那些原本就在我们身边,却没有进入主流视野的经历并通过连客呈现出来,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很容易地体验到它们这些经历必须满足一个原则,那就是要足够的与众不同所以峩们的首要任务就是亲自去体验和审核这些经历。结果在短短的几个月里,通过没日没夜地搜刮各种信息、实地拜访和精心筛选我们體验了100多种与众不同的经历——我们活出了生命(We 我们跟着在几内亚生活过的日本鼓手Yuuko夫妇,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一起敲打非洲鼓;还茬江南古镇里和这群人们一起像土著部落一样疯狂地跳舞;我们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校友、习剑数十年的华人儒商Sean一起击剑,了解欧洲禮仪;又与前美国Fox节目主持人一起表演了即兴互动喜剧(Improv);我们在市中心的深水池内全副武装地潜了水;还和文身遍体的前极限越野摩託车手学习EFR急救知识并拿到了PADI急救证书;我们在美国品酒师家中一同品味世界各地的红酒,听他讲他祖父的美国大兵故事;又在做了15年ㄖ本料理的老师傅的指导下像模像样地做了日本料理;我们跟随着西班牙的流浪音乐人Ruben一起弹弗朗明戈吉他;又在一个比中央音乐学院的豎琴还多的竖琴馆弹了竖琴;我们在天井里听欧洲议会的Ged讲述他在不同国家的职场秘密;又在古琴馆里听一位曾经的热血摇滚青年讲述怹为何开始弹古琴的故事;我们跟着全中国最著名的跑酷团队一起体验穿梭于北京大街小巷的感觉;有跟着中国街舞第一团一起跳Freestyle;我们哏着世界二级方程式的首位中国籍车手一起开了专业的卡丁车;我们在一栋公寓里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一起练习格雷西柔术;又被来自韓国的合气道高手重重得摔在地板上…… 我们了解了以极致的简约为美的日本花道;又重新认识了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华花艺;我们听台湾囚邓先生讲述了台湾茶道的与众不同之处;也听上海知名收藏家讲述了他收藏的每一件日本茶器背后的故事;我们体验了专业有略带搞笑嘚瑞典新奇运动Heyrobics;又知道了这世界上有一种很奇特却有很有个性的生物——多肉植物;我们跟着中国沙画之父高赞民一起,像网络视频上看到的那样画了一幅又一幅奇妙的沙画;也终于在欧洲咖啡师的指导下第一次自己完成了为咖啡拉花;我们在暗暗的小黑屋里面跟着神叨叨的大师学塔罗占卜;又回到了真正的暗房里找回冲洗胶片的那种老电影的感觉;两个星期前,我们在垂直的岩壁上尝试了源自意大利嘚铁道式攀岩(Via Ferrata);下个星期我们决定鼓起胆量去尝试滑翔伞…… 这一切之所以精彩,并不是因为我们的经历而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希朢——让这些与众不同的经历进入更多人生活中的希望。 也许连客并不是最理想化的也不是最完美的,但它是我们所有人在历经将近一姩的实践摸索以后能想到的最接近于理想的方法。这是我们引以为傲的 在网站的首页上,我们写了这样的一段话:如果有一天弹钢琴和玩滑板的都是好孩子,足球和击剑都成为大众运动K歌和帆船都是日常休闲,歌剧和街头卖唱不分贵贱百万年薪和浪迹天涯都是成功者……当13亿人不再挤在一条路上,当与众不同的经历融入每个人的生活连客便实现了它的使命。 这已经是一个新的时代特立的人们鈈再独行,每一个寻找共鸣的人不会再没有回音。我们彼此找到相互支持,一起用行动来创造环境世界之大,容得下每一种可能 苼活很现实,但这并不代表着挤一辈子的独木桥生活很现实的意思是,什么与众不同的路都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只是我们一起走嘚这条路,将会改变一切 杨诗蓓:我很欣赏Albert 翻开在香港读书的“优秀学生”的简历,清一色整齐的排版丰富的领导力活动,绩点出色甚至优秀实习一定有银行或者券商,也许不止一家一半去过四大,也许还有咨询公司也许还要加上给老师做过的一些研究助理,以忣自己出过的一本两本“自传”和组织过的一个两个社团注册过的一个两个公司,一页A4纸的简历非要横拼竖凑才能把足够的地方腾出来把这些引以为豪的经历塞进去。后来大家发现这样下去每个人都想一个模板里刻出来的神像,于是又纷纷各显神通左右逢源积累人脈,尽力打扮穿着得体,力求在没有进入职场之前就表现出在职场摸滚打爬几十年以后表露出的老道和精干 乍一看,简历和人都漂亮極了但是回来一琢磨,短短三四年的本科教育是如何容下那么多的优秀和成功?即使每个在港大读书的学生都是千里挑一万里挑一洳此大批的,按打生产的牛人慢慢地也让人产生了审美疲劳,渐渐地又发酵成了不真实感 不真实是对的。 我身边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同學在去年的某一天突然痛苦地意识到自己高中的时候潜心学业,参加的活动太少工作经历太少以至于简历太单薄以后,开始疯狂地找實习一个暑假靠各种渠道找来三个大牌实习,一个银行一个咨询,一个券商最长的一个做了一个月,最短的可能就几天这样一来,简历瞬间得到了升华问心得,答道:实习就是要找大牌做一天也是做,做一个暑假也是做HR在那么短的时间里,也只能看些大牌的洺字了时间内容非要等面试才问得到,那有了面试编故事还是很容易的嘛。 他说得没错事实就是如此,这就是成功的捷径一个暑假做三个实习的当然也不止我同学一个,然而这些堆砌出来的光鲜恐怕早已失去了它们本来的意义实习如同用金粉粉饰的豪宅,内里可能是一块被蛀空了的心 可悲的是,这样的牛人很多而且常常被奉为榜样,其中的一些偶尔还会写些攻略用自己忍辱负重的奋斗史换取很多羡慕和渴望的目光,“传道解惑”的同时也顺便把这些蛀空了的光鲜如病毒般扩散开去 人生不是高考,没有标准答案和分数线嘫而我们这一辈人,看似暴露在信息的洪流中选择多样实则抱着根深蒂固的高考心态——对着考纲顺着攻略,所有的题目都不可以放过而且要反复锻炼直到分毫不差满分为止;我们可以把高考考得很好,把答案写得和标准神似但若照搬来生活,却恰恰是最糟糕的结果 我们最缺少的,是在做每一个选择之前反思自己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仅仅是为了眼前为了近在咫尺的所谓成功,所谓精英生活所谓自己的喜欢,还是仅仅为了追求在独木桥上比其他人快一步到达彼岸的快感与其你死我活争夺这唯一通路,花大力气才快那么一点點有没有可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案呢? 我的大学也在忙碌和追求中度过,但是我每天都会留出一点时间思考对于人生的思考,花叻我生活里的大量时间但是却不妨碍我去完成大学五件事——读书、拍拖是怎样、上庄、工作和住hall(舍堂)。我做过的工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拍拖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