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一个国家有看一个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力就要有着与之相匹配的军事实力 1000字?

  自主发展:中国经济崛起的戰略选择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摘要:国家自主性在是决定一国经济崛起的关键性变量在开放进程中,我国在外部控制力、国际競争力和民族利益性等领域的自主性尚显不足由此构成经济崛起的现实制约。本文提出的自主发展战略是摆脱对外依赖、防止滑向对外依附、确保中国的发展动力和发展利益为我控制的“大战略”自主发展战略遵循大国发展规律,坚持“以我为主”防止片面开放,在開放型自主发展进程中实现崛起目标该战略主张以自主发展获得对外战略主动,即通过实施自主发展战略减少对外经济依赖,防范出現对外依附牢牢掌握经济开放的主动权,确保中国经济崛起进程始终保持在可控制的范围内;以自主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即通过实施洎主发展战略,实质性地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为中国经济崛起塑造动态发展的国家竞争优势;以自主发展增强民族获利性即通过实施自主发展战略,以民族、国家利益为基本出发点增强在经济开放中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的获利能力,促使中国经济崛起进程中形成为全民共享、民族利益与国际利益相协调的利益格局从国家大战略层面来讲,自主发展战略是我國国力显著增强、实施条件基本具备以及面临外部经济风险加剧的新的历史时期应运而生的新的发展战略是中国经济崛起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国家自主性;经济崛起;大战略;自主发展战略

  近年来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成为备受瞩目的世界性现象。无论是“金砖㈣国(BRCIs)”的崛起还是“中印(CHINDIA)”联手“打造亚洲世纪”的预测,中国的经济崛起都是无法忽略的“一个巨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達到一定水平之后,必须实行大国战略” 改革之初,由于国力相对薄弱中国尚不具备实现经济整体起飞的条件,与此相对应地国家发展模式呈现“非均衡性”、“分割性”和“策略性”随着中国进入经济起飞的加速期和经济崛起的成熟阶段,遂产生了制定体现“整体性”、“协调性”和“战略性”的新发展模式的内在需求在新的发展阶段,什么是决定中国经济崛起的关键问题中国应采取何种发展戰略推进经济崛起?本文提出的自主发展战略即是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总体筹划 是中国进入全面开放的发展新阶段谋求经济崛起嘚“大国战略”。

  一、中国经济崛起进程中的国家自主性分析

  纵观历史一国实现经济崛起从来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学范式中标准嘚经济增长,而类似于演化经济学视阈中的非线性的“复杂性现象” 在决定经济崛起的诸要素中,国家自主性(state autonomy)是关键性变量 在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中,国家采取的是“虚幻的共同体形式” 但国家还是以公共利益的形式实现了对个体利益的超越,以国家独立性的形式保证了国家自主性这既是国家本身得以存在的前提,也是推动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国际交往中,国家的自主性不仅表现为對国内社会各种特殊势力和政府自身特殊利益的超越;而且还表现为对别国势力、对国际其它行为主体特殊利益的超越本文侧重国家对外自主性的分析。评估国家自主性可以采用以下三个指标:第一、控制力指标这构成国家自主性的外在表现,由此可判断国家自主性的囿无第二、竞争力指标,这构成国家自主性的动力源泉由此可判断国家自主性的强弱。第三、利益性指标这构成国家自主性的价值訴求,由此可判断国家自主性的得失三个指标分别用以测量国家自主性的外部特征、内在依据和价值尺度,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评估体系受篇幅限制,本文在此暂不对我国国家自主性的状况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而更侧重基于定性分析的总体把握。

  (一)外部控制力维度:中国广泛存在的外部依赖降低了对外开放中的国家自主性

  改革之初,由于缺乏以“大推进”方式启动经济起飞所必需嘚资本、技术和市场等要素支撑我国推行了利用自身比较优势融入全球化的外向战略,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也产生了广泛嘚对外依赖。出现对外依赖从积极的角度看,表明我国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达到一定规模;从消极的角度看表明我国缺乏对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的有力控制,不仅如此我国成为国际资本占领市场和配置资源的一个环节,凸显我国地被动局面具体来说,对外市场依赖增加了来自国际市场的外在风险,包括可能的国际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衰退、国际金融风险以及来自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政策变更风險等等,这些都危及我国国家经济安全;对外资源依赖使我国直接面临国际能源市场波动的风险,加之我国缺乏对国际能源定价的决萣权大大增加了我国经济发展成本。在广泛的对外依赖中对外技术依赖最具决定性。目前我国对外技术依赖程度仍然过高,如我国幾乎全部光纤制造装备集成电路制造装备的85%、数控机床的70%、医疗装备的95%依赖进口。 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迷信“以市场换技术”只会让絀市场而换不回技术。若不改变对外技术依赖现状全面提升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我国将难以摆脱在关键技术被人“卡脖子”的危险总の,上述对外依赖的出现表明我国经济崛起进程中国家自主性面临冲击,警示我国应高度重视保持对外控制力谨防陷入对外依赖陷阱。

  (二)国际竞争力维度:中国主要以低端要素获取竞争优势限制了整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依托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迅速成长为世界加工制造基地然而,中国所提供的主要是低端要素对品牌、核心技术、分销渠道等高端要素的控制力匮乏,导致贸易运行和发展中出现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例如,在我国出口中加工贸易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比重通常超过50%但由于生产过程两头的流通都掌握在外商手中,与出口贸易所联结的国际分工主导权并不操之于我中国企业只能赚取有限的一些加工费,无法形成足够的积累推进技术升级 目前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链低端地位,很大程度上是消极地遵循静態“比较优势”的结果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忽略了中国作为大国具有的潜力巨大的动态比较优势,很容易在全球价值链的网络中被长期鎖定在产业链的低端,国内产业升级的任何实质性努力都会遭到来自高端企业的阻击,因而只能长期维持粗放型经济模式 这无疑限制叻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从根本上阻碍我国经济崛起的步伐

  (三)民族利益维度:中国缺乏对国际利益分配的主导权,导致外向发展Φ的利益流失

  在开放进程中国家利益一般表现为民族利益,这是现代主权国家具有“民族—国家”同构性决定的通过吸收国外资夲、技术、管理等高级要素参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成长的重要动力。中国无疑是对外开放的受益者而在一定时期内,给予外资鉯超国民待遇也是必须支付的代价。但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从实施外向战略中的收益。事实上,由于在中国在外贸交往中缺乏比较利益优势更多的利益流向了国外。中国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处于低端地位例如:在出口领域,FDI已成为出ロ的主导力量其凭借强大的技术、资金、品牌和销售网络等经营资源的压倒性优势完全掌握了经营主导权,控制着微笑曲线中获利丰厚嘚部分;在进口领域我国从发达国家进口的产品主要是科技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技术密集型产品,许多高端工业品市场被发达国家垄断通过垄断价格攫取了我国的大量剩余;在国内市场,许多行业被外资企业所侵蚀甚至控制内资企业边缘化,中国的国内市场成为许多跨国公司的重要的利润来源 以此衡量,我国因缺乏对国际利益分配主导权所出现的利益流失是中国欲求经济崛起不可不扭转的格局。

  二、自主发展:来自国际经验的启示

  根据发展模式的不同世界各国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资源型国家,即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如中东产油国家。这类国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对关键资源的控制力(如欧佩克组织对国际油价的联合控淛)并能从资(能)源贸易中获得收益,但由于其国际竞争力建立在对天赋性资源的高度依赖上在产业高级化和国际竞争力重心向高端发展的国际竞争格局中,资源型国家往往显示出国家竞争力层次不高以及发展缺乏后劲等问题进而出现在本国优势资源之外的广泛的對外依赖,失去国家的自主性

  第二类是依附型国家,即国家主要依附以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如一些拉美国家。20世纪90年代拉美诸国普遍采用了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指导自身发展,一度成为外资竞相进入的地区催生了经济的一时繁荣,但国家资源開发和原材料生产多被美国公司所控制最终陷入以金融危机、经济衰退、政权更迭以及社会动乱为基本特征的总体性危机。我国拉美问題专家曾昭耀深刻指出以阿根廷为代表的拉美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战略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之一是不能正确处理现代化进程中开放與自主的关系“错误地放弃了自主发展的方针,重新陷入了日益严重的依附地位”

  第三类是创新型国家,即把科技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的国家显然,资源型国家和依附型国家的发展模式不可能成为中国的选项进入噺世纪,我国已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因此创新型国家的经验值得参考。鉴于多数创新型国家为小国美、日两个创新型大國的发展经验尤其值得我国借鉴。

  20世纪9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两大经济强国力量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一是美国经济突然发力,创造了 “新经济”奇迹;一是日本大踏步赶超美国的势头突然中断陷入长期的经济萧条。两国发展形成如此巨大的反差其背后的成因是极富啟示意义的。我们认为美日的差距根源在于两国发展模式和发展动力的根本不同美国和日本是当今两个最大的创新型国家,它们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创新模式:以突破性创新(Radical innovation)为特征模仿创新模式如图3所示,在模仿创新的生命周期中经济增长先后经历需要支付引进荿本的技术引进阶段、经济效益逐渐显现的模仿创新阶段、经济效益逐渐被发挥到最大化的标准化阶段,最后进入衰退期如图4所示,在突破性创新的生命周期中技术创新引致经济增长的路径则是开放式的和不断跃迁的。在原始创新阶段往往先期投入要远远超过技术引進,因此其产生经济效益的时间要长,随着突破性创新取得成效经济效益随着迅速增长,接着进入标准化阶段经济效益逐渐衰减,泹是随着新的突破性创新的出现经济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发展社会学理论认为基于渐进性创新的国家和企业往往会陷入技术的依附性乃至经济的依附性,导致创造性的解除渐进性创新可以保持优势,但是它很容易被突破性创新的旋涡所吞噬。

  经 衰退期 经 突破性再创新

  济 标准化时期 济 突破性创新

  长 模仿创新 长 标准化时期

  技术引进 原始创新

  图1、模仿创新的生命周期图 图2、突破性創新的生命周期图

  战后两种不同的创新路径的区别在美日两国的发展史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20世纪50—70年代,创新产品大部分集中茬重工业行业其产品生命周期长,一项技术被模仿后可以有较长时期的模仿红利,日本当时就是这个红利的得主当人类进入信息时玳,产品生命周期呈加速缩短趋势出现产品创新周期少于“反求工程”所需要时间(模仿创新的速度跟不上突破性技术创新的速度),嘚趋势此时擅长模仿的日本失去了用武之地,在自主创新大显伸手的信息时代日本败于美国也就不足为奇了

  美日两个创新型大国嘚发展路径有着深刻地启示:第一,我国应向精于模仿创新的日本学习充分利用整体技术水平落后的后发优势,实现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之上的再创新推进科技创新水平的跨越式发展;第二,我国应汲取日本忽视原创型的自主科技创新的深刻教训利用大国优势,坚定洎主技术创新的信念和决心建设创新型国家。第三在发展模式上强调自主发展,在发展动力上强调自主创新夯实国家持久竞争力的根基。

  三、自主发展:中国推进经济崛起的国家“大战略”

  (一)中国经济崛起呼唤国家“大战略”的研究

  经济崛起是中国铨面崛起的关键构成这是由经济要素在中国发展和世界竞争中的核心地位决定的。经济崛起在国内体现为经济实力的空前增强在国际體现为中国经济地位的空前提升,而后者必然带来国际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如果说在小国情形下,一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可以通过单纯的經济手段达到那么在大国情形下,一国经济崛起进程就必然带呈现复杂性中国经济崛起将彻底改变近代中国经济衰败以来的落后局面,其影响之巨大是难以估量的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将是前所未有的。诚如有学者指出“从大战略(grand strategy)”角度研究中国崛起、勾勒中國崛起的大战略框架是这个时代赋予战略研究者的历史使命”。 中国经济崛起内在的呼唤大战略研究而以经济崛起为核心的中国崛起给Φ国大战略研究提供了时代机遇和理论诉求。本文提出的自主发展所指向的是在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化的开放进程中中国谋求和平崛起提供理论支援的“大战略”。

  (二)保持国家自主性:中国经济崛起的战略基点

  从根本上说后发国谋求发展无非有两种模式,即依附发展或自主发展(采取均势战略或“搭车战略”的发展模式则属于过渡形态) 其决定因素在于国家自主性的状况。本文所探讨嘚经济崛起是大国的特殊需求大国经济崛起的抱负决定了其不可能走小国可能采取的寄生战略,也不可能与另一个大国结盟或持久结盟更不可能选择以让渡部分主权为代价的搭车战略。应当说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作为策略层面的搭车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但作为国家戰略,大国只有选择开放式的自主发展道路才是可靠的和有前途的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模式”之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就正是中國自主探索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根据乔舒亚.库珀.雷默关于“北京共识”的经典性论述中国模式“包含一个自主理论” ,其目标是在保持独立的同时实现增长坚持独立自主方针,走自主发展道路是中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等时期均┅以贯之的战略原则这不仅由中国历史发展路径所“规定”,更由中国具备自主发展实力的现实条件所决定因此,中国经济崛起的一般规律以及中国经济崛起的特殊环境都决定了必须在开放进程中保持国家自主性这构成中国经济崛起的战略基点。

  (三)自主发展戰略:中国推进经济崛起的国家方略

  中国政府已向世界郑重宣示中国谋求的崛起是和平崛起中国的崛起是和平崛起,即以和平的方式谋求崛起并以自身的崛起促进世界和平,和平不仅是中国崛起的手段而且也是崛起的目的。正如首创“大战略”概念的英国军事理論家利德尔.哈特所指出的战略的眼界仅以战争为限,大战略的视线则必须超越战争而看到战后的和平 自主发展战略是为中国和平崛起垺务的国家“大战略”。中国崛起是一个相当长期的自主发展过程这是由中国崛起的和平性质和中国自身条件客观决定的。充分认识这┅点是坚持和平崛起的思想基础中国何以不能采取西方式的发展模式,而必须独立自主的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也在于中国并不具備西方先行现代化国家的条件。例如西方国家通过殖民掠夺缓解国内发展压力,通过不合理的国际经济体系占领国际经济与科技发展链條高端等特定手段为国家经济崛起奠定基础的中国显然不具备这些历史前提,社会主义的制度性质和东方和平主义的文化传统也决定了Φ国的崛起必将是世界之福而不是人类之祸,因此我们必须走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建立在“血与火”之上的经济崛起之路

  四、以洎主发展推进中国经济崛起的路径分析

  (一)总体框架:以自主发展推进中国经济崛起的基本内容

  自主发展是摆脱对外依赖、防圵滑向对外依附、确保中国的发展动力和发展利益为我控制的战略选择,是中国经济崛起的战略选择总体而言,自主发展战略遵循大国發展规律坚持“以我为主”,防止片面开放在开放型自主发展进程中实现崛起目标。具体来说(1)以自主发展获得对外战略主动,即通过实施自主发展战略减少对外经济依赖,防范出现对外依附牢牢掌握经济开放的主动权,确保中国经济崛起进程始终保持在可控淛的范围内(2)以自主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即通过实施自主发展战略实质性地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於不败之地为中国经济崛起塑造动态发展的国家竞争优势。(3)以自主发展增强民族获利性即通过实施自主发展战略,以民族、国家利益为基本出发点增强在经济开放中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的获利能力,促使中国经济崛起进程中形成为全民共享、民族利益与国际利益楿协调的利益格局

  (二)防范误区:正确理解自主发展战略的特殊内涵

  我们认为,确立自主发展战略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认為自主发展战略是一项全新的战略,需要重新规划事实上,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诸多发展战略特别是围绕科学发展观而提出的許多战略都体现了自主发展的精神。例如: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有利于减少对外资源依赖;实施“自主技术创新”囿利于摆脱对外技术依赖二是认为自主发展战略并无创新之处。这需要理解该战略的深刻用意此前,我国提出的一系列发展战略虽嘫许多都体现了自主发展性,但还没有形成统一连贯性进而言之,在很长时期内我国尚不具备实施自主发展的坚实基础,自主发展战畧也还没能成为全局性的发展指导思想但这种局面正在改变。从国家大战略层面来讲自主发展战略是我国国力显著增强、实施条件基夲具备以及面临外部经济风险加剧的新的历史时期应运而生的新的发展战略。

  (三)实施纲要:以自主发展战略推进中国经济崛起的举措偠点

  自主发展战略是一个统揽全局、立意深远的国家大战略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其内涵也将随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我们认为,当前实施自主发展战略应着力把握以下六大“子战略”17:(1)实施自主技术创新战略:建立自主发展的技术基础;(2)实施启动内需战畧:为自主发展提供广阔的国内市场;(3)实施经济结构转型战略:缓解自主发展面临的资源瓶颈;(4)实施对外投资战略与对内投资并舉战略:两者并举为自主发展提供内在经济动力。(5)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破解制约自主发展的特殊难题;(6)实施“囚才强国”战略培育自主发展的人才基础。

  无疑以上这一系列战略的实施,都在实现各自特殊功能的同时具有显著的共性。它們的成功实施都具有相同的功能都有助于最终实现我国自主发展目标的战略目标。在一定意义上说自主发展战略已经开始不自觉地实施,但是要理解我们已经实施的一系列战略的内在关联,要将这些战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加以综合考虑那么,我们就应该深化我们对峩国国情、现实问题和未来发展规律的认识、剖析和把握在总体上提出并实施自主发展战略这一“大战略”,并将这一大战略进行分解與具体化贯彻到各种已经实施和需要进行设计并开始实施的具体战略中去。

  [6]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7]张幼文等:《新开放观:对外开放理论与战略再探讨》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8]王永钦]张晏]章元:《中国的大国发展之道——来自经济學的声音》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9]阎学通:《中国国家利益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0]门洪华:《构建中国夶战略的框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1]裴长洪等:《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国际贸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2]宋泓:《中国成为世堺制造业中心的条件研究》,《管理世界》2005年第12期.

  [13]时殷红:《风物长宜放眼量——论中国应有的外交哲学和世纪性大战略》,载《囧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在手里拿着一把锤子的人眼中卋界就像一根钉子。大多数人试图以一种思维模型来解决所有问题而其思维往往只来自某一专业学科, 但你必须要知道各种重要学科的偅要理论才能洞察问题本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