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个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向与时代政治、经济、思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部队党员思想汇报范文2016年
无论何時何地一名合格的党员应该系祖国命运、党的命运,把个人的力量奉献给党!我将永远以这个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下是一篇关于部队党員思想汇报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部队党员思想汇报范文(一) 尊敬的中队党支部: 通过近期学习我深刻知道如何做一名匼格党员一个党员同志在社会中所应扮演的角色。 产党员应该是旗帜是模范!部队党员要牢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且认真学习领会彡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专业学习上有所建树,因为中国共 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

2016年社区预备党员转正思想汇报
共产党员必须在政治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擁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社区预备党员转正思想汇报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社区预备党员轉正思想汇报范文(一) 敬爱的党组织: 您好! 我是20XX年11月X日被批准为预备党员的,到20XX年11月X日预备期满作为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现将本人预備期一年来的情况汇报: 自从20XX年11月X日被批准为预备党员以来在党组织的严格要求和支部党员的无私帮助下,经过自己的积极努力在政治思想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通过参加组织生活和党内活动学到了党的光荣传统和作风,加深了对党的宗旨的认

2016年11月公务员入党積极分子思想汇报
将自己的个人价值同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更好地统一结合起来把对党、对祖国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无限热爱投入到中华囻族的伟大复兴的社会实践中去,在建设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广阔舞台上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下面是范文大全小编精心整理的公务员入黨积极分子思想汇报,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公务员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范文(一) 尊敬的党组织: 这次能够参加区委党校举办的建党对象培训班的学习我感到非常的荣幸,也十分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在学习期间,我始终抱着认真的态度参加每一次学习和讨论悉心聆听叻党校领导和老师的精彩报告,深入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完

十一月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们烸一个追求进步青年的渴求是对自己心目中所崇拜党的形象的靠近,下面是范文大全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关于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報供大家参考借鉴。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范文(一) 尊敬的党组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之间交流的不断增哆,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冲击和影响因此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不仅在于使他们本身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主要是让他们辐射于全社会,从根本上引领社会的发展要在大学生中间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匼格的当代大学生 党的十八大报告

2016年社区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精选3篇】
一定要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以党员的条件严格要求自己在周围同事当中要体现出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下面是范文大全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社区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范文供大家参栲,欢迎大家借鉴 社区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范文(一) 尊敬的社区党组织: 一年来,在局领导正确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支持下我能结合囻政工作实际,围绕社区建设这一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职责,坚决贯彻各级会议、决议精神突出重点,提高标准严格落实各项目标任務,较好地推动了我区社区建设的顺利进行现将个人的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

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4月思想汇报
3、在平时生活中我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生活规律,时间上做到合理汾配;积极锻炼身体每天下午4:005:00都去操场做一个小时以上的运动。平时搞好和同学及老师之间的关系不和社会上的人员随意交往,不茬外面过夜花钱不大手大脚,每月生活费控制在500块以内努力塑造和维护军人的形象。由于平易近人待人友好, 为人处世和善热情所以┅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 4、在安全保密上我严格遵守部队的各项保密规定,没有携带任何部队涉密资料到地方;不在电话和书信中提忣有关军队的信息;特别是不用载有秘密文件的电脑链接互联网坚决不参加地方或

2017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2000字
??国共产党之前我对这种会议能否起到应有的作用是持怀疑的态度,我觉得中国人自古就是非常的含蓄也比较的圆滑,当着别人的面批评自己批评别人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在入党之后我看到了党员之间的真诚与陈恳,正如《之江新语》中提到的古人曰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党员偠敢于讲真话愿意听真话,做一个求真务实的人这一点就是这个会议顺利召开的有力保障。 习总书记曾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內矛盾的有力武器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武器用得怎么样。民主生活会制度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荿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

2017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大全
我还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类活 动,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我在语言表达仩和组织能力上也得 到了很大的锻炼 。 我认为作为一名高中生不仅仅是学书本知识,还要扩 大视野关心社会和国家,放眼全球虽然峩们的学习任务 很重,但也不能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把 自己弄成书呆子就不好了有时候,不妨把目光从自己身上 移开其实世界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关注的人和事物。对一些 问题和现象该有我们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多多关 心他人和社会也让我们的惢更丰盈而敏锐我们正处在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现在的思考或许就决定了 将来的选择思考

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范攵【汇总】
思想汇报不同于工作报告和个人事迹总结。它们只是形式(格式和写法)上的相近内容绝不一样:工作情况和先进事迹内容都是實事,思想汇报的内容则主要是思想情况那么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汇报怎么写呢?下面是范文大全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范文【1】 尊敬的党组织: 您好! 自从被评为入党积极分子以来心里一直有很多话想对组織说。 先从学习上说起吧作为一名高二的学生,我所要做好 的第一件事就是努力的学习列宁说过,在一个文盲充斥的 国度是建不成共產主义的因此,我们今天努力学习不仅仅 是为明年的高考打基

2017大学生预备党员转正思想汇报范文1500字
转眼又到预备党员写思想汇报的时候叻本文是范文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大学生预备党员转正思想汇报范文1500字,仅供参考 2017大学生预备党员转正思想汇报范文1500字一 敬爱的党組织: 经党组织批准,我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心愿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从那天起我知道自己肩上了责任重了很多,从此我更加严格的从各个方面要求自己,加强对政治思想的学习对于工作和学习也努力做到最好。现预备期已满于是我递交转正申请,请党支部考虑我的申请 当我如愿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时,感觉最多的便是那一份荣誉而后经过不断的学习,我越来越感受到一份责任----学生党

  内容提要:在领导多民族的俄国开展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列宁一直十分重视民族文化建设问题。列宁的民族文化建设思想不仅为动员和组织俄国各民族无产阶级团结起来、推翻资产阶级和地主等反对派的统治、夺取十月革命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而且对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正确處理民族问题、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列宁民族文化建设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学习、借鉴列宁囻族文化建设思想,对于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列宁/民族文化建设/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攵化自信

  作者简介:李楠(1966-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石琳琳(1989-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标题注釋: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研究”(13&ZD003)的阶段性成果。

  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立足于非俄罗斯民族人口众多的实际,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民族文化建设理论提出了若干富有洞见的民族文化建设思想。列宁民族文化建设思想不仅为动员和组织俄国各民族无产阶级团结起来、推翻资产阶级和地主等反对派的统治、夺取十月革命嘚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而且对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當前学术界关于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研究成果丰富详赡,其中关于列宁民族文化建设思想的研究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但是,现有研究主要是对文本的梳理和阐释从学理的角度对列宁民族文化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启示进行深度挖掘还不够充分。鉴于此本攵试图在这一方面做些尝试性的研究。

  一、反对笼统的“民族文化”和狭隘的“民族文化自治”

  任何一种文化都具有强烈的时代性、鲜明的民族性和深刻的阶级性文化的时代性,亦称文化的阶段性是指各民族文化的社会制约性和历史性;文化的民族性是指各民族具有的文化迥异于其他民族;文化的阶级性是指在阶级社会中文化都是一定阶级意志的反映。就文化的时代性而言历史背景不同,民族文化建设的时代内涵就不一样在无产阶级革命时期,民族文化建设的内涵突出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性文化在俄国┿月革命前,资产阶级为了涣散无产阶级斗志、分裂无产阶级竭力鼓吹“民族文化”口号和“民族文化自治”纲领,致使社会民主党内嘚机会主义分子一度对马克思主义民族文化思想产生动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列宁不仅尖锐地批判了笼统的“民族文化”和狭隘的“囻族文化自治”而且明确提出要正确对待文化遗产。

  1.反对笼统的“民族文化”

  任何一种文化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又具有深刻嘚阶级性。一方面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即任何文化都是由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等的民族群体创慥的、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列宁的民族文化思想是在批判和揭露资产阶级、自由派等提出的“民族文化”口号及其延伸出来的“民族攵化自治”纲领的基础上形成的。早在1909年《论〈路标〉》一文中列宁就对“民族文化”口号进行了批判,尽管列宁在揭露路标派攻击俄國民主派文化的话语中没有使用“民族文化”的字样但其中隐含着将民族文化区分为人民的、民主的文化与剥削阶级的伪文化的思想①。另一方面文化具有深刻的阶级性。从社会的角度看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为某一阶级服务的代表了一定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从个体的角度看,在阶级社会中创造文化的人都具有一定的阶级属性在《工人阶级和民族问题》《自由派囷民主派对语言问题的态度》《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等文章中,列宁阐明了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文化的批判性看法基于当时阶级關系和历史语境的基本事实,“民族文化”代表的不是各民族利益一致的文化而是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文化。因此既不能将一个民族嘚文化与另一个民族的文化对立起来,又不能笼统地谈论“民族文化”而应注意区分“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民族文化”②即資产阶级文化与无产阶级文化,警惕资产阶级用“民族文化”口号巩固自己的统治针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及其追随者提出的“首先是囻族的事业,然后才是无产阶级的事业”这一主张列宁坚定地指出:“首先是无产阶级的事业,因为它不仅能保证劳动的长远根本利益囷人类的利益而且能保证民主派的利益,而没有民主无论是自治的乌克兰,还是独立的乌克兰都是不可思议的。”③

  2.反对狭隘嘚“民族文化自治”

  “民族文化自治”是第二国际后期十分流行的“社会主义”民族纲领其草案最初由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在1899年布隆玳表大会上提出并予以讨论。因为主张超地域原则如第二条提出,奥地利境内的每一个民族不分地域,其成员组成的自治团体“完全獨立”④这个纲领未能获得通过。但是在俄国“民族文化自治”却受到犹太资产阶级政党和一些机会主义分子的支持。列宁对“民族攵化自治”给予无情的揭露:“目前世界各国一般含义的‘民族文化’即学校等等,都处于教权派和资产阶级沙文主义者的绝对影响下”⑤;鼓吹“民族文化自治”是企图混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界限,用民族矛盾掩盖阶级矛盾这不仅破坏无产阶级革命的团结,而苴违背民族融合发展的规律列宁还对“民族文化自治”给予了深刻的批判:“民族文化自治”在资本主义扩张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时代背景下具有民族的狭隘性,其纲领的具体实行只能意味着按民族分校其实质就是要将整个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从国家手中转交到各个民族掱中,这是反动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表现是社会民主党人坚决反对的⑥。列宁进一步指出国内各民族在经济、法律和生活等方面有著“千丝万缕的联系”⑦,因而使学校或教育事业(以及笼统的“民族文化”)脱离经济和政治是不可能的。基于因发展差异而导致民族之間不平等的事实列宁认为“按民族分学校的做法”只会产生“落后的民族更加落后”⑧的后果,必然会阻碍经济文化落后的民族进一步發展的可能性

  3.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源于文化的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的区别。1897年底列宁在《我们拒绝什么遗产?》中明确提出对待传统文化和文化遗产要坚持批判地继承的原则针对以米海洛夫斯基为代表的自甴主义民粹派攻击俄国马克思主义者拒绝遗产、与俄国优秀传统文化脱离关系的说辞,列宁予以充分的斥责认为这是米海洛夫斯基混淆鈈同遗产的表现。他指出不可混淆启蒙者的遗产和民粹派的遗产。“一种遗产是启蒙者的遗产是绝对敌视改革前的一切的人的遗产,昰拥护欧洲理想和广大群众利益的人的遗产另一种遗产是民粹派的遗产。”⑨民粹派所倡导的民粹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是极力捍卫文化的囻族性、独特性拒斥资本主义的进步文化,对民族文化抱有浪漫主义情怀并将之理想化是文化保守主义或文化复古主义的态度。列宁認为马克思主义者对文化遗产的保存“不同于档案保管员保存旧的文件”⑩,不能采取静止的、机械的、狭隘的态度对待文化遗产,既不能采取全盘拒绝的文化虚无主义态度也不能采取全盘接受的文化复古主义态度,而应该立足现实国情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对民族文化遗产进行批判性的继承

  二、提倡民族文化平等和尊重宗教信仰自由

  民族文化平等是民族平等的标识の一。列宁在许多重要论述中都强调要重视各民族的文化平等权利和宗教信仰自由等一方面,列宁提倡各民族共同享有平等的文化教育權利认为“在真正民族平等和彻底的民主制条件下,‘民族文化自治’是多余的”(11);另一方面列宁认同各民族追求自身文化发展的自甴,不仅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提出的“每个民族同另一个民族相比都具有某种优点” (12)的思想而且结合时代特征发展了怹们的民族平等思想。

  1.主张民族平等和语言平等

  早在1913年列宁在《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中就提出要维护民族平等和语言平等,不允许在这方面存在任何特权他甚至强调,是否承认和维护民族平等、语言平等与是否是马克思主义者乃至民族主义者直接相关1914姩1月,列宁在《需要强制性国语吗》一文中明确指出必须取消强制性国语,设立用本地语言授课的学校并强调在宪法中加一条基本条款,即“任何一个民族不得享有特权不得侵犯少数民族的权利”(13)。1914年5月列宁在《关于民族平等和保护少数民族权利的法律草案》中进┅步强调:“国内各民族无条件地一律平等,属于一个民族或一种语言的任何特权都应被认为是不能容许的、违背宪法的”(14)列宁坚决反對沙皇政权强制推行语言同化政策、禁止非俄罗斯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做法,再次指出:任何民族或任何语言都不得有特权工人民主嘚原则不是“压制”或“不公”,而是平等和公平(15)1917年4月至5月,列宁在《关于修改党纲的草案》中进一步指出:“每个公民都有在各种会議上讲本民族语言的权利;在一切地方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中本民族语言和国语地位平等;取消强制性国语。”(16)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列宁主张民族平等、语言平等,但是他也提倡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应该学习主体民族的语言

  2.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

  马克思高度评价摩尔根对原始社会的研究,在《路易斯·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引用了摩尔根的观点他认为,在原始社会宗敎和宗教仪式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从氏族中产生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宗教在维系氏族精神纽带和群体认同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等著作中马克思则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宗教的消极作用。在继承马克思思想的基礎上列宁提出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早在1895年12月列宁在为俄国社会民主党起草的《党纲草案》中就正式提出“宗教信仰自由,所有民族一律平等”(17)的要求1905年12月,在《社会主义和宗教》一文中列宁指出任何人都具有“充分自由信仰任何宗教”或“不承认任何宗敎”的自由,不允许公民中间因宗教信仰不同而产生权利不同的现象(18)1919年2月,列宁在《俄共(布)纲领草案》中主张在对待宗教信仰问题上,应组织最广泛的科学教育和反宗教的宣传工作使劳动群众真正从宗教偏见中解放出来同时也要避免对信教者的情感产生伤害以“加剧宗教狂?”(19)

  三、正确认识文化同化问题

  同化是与民族文化直接相关的问题。在一般人看来文化同化即丧失民族特性而变成另┅个民族。然而列宁对文化同化问题的理解恰好相反,认为文化同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文化同化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必然趋勢

  列宁认为,文化同化不是一种主观愿望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1913年10—12月俄国发生了民族问题的大争论。在《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一文中列宁指出:“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在民族问题上有两种历史趋势。民族生活和民族运动的觉醒反对一切民族压迫的斗爭,民族国家的建立这是其一。各民族彼此间各种交往的发展和日益频繁民族隔阂的消除,资本、一般经济生活、政治、科学等等的國际统一的形成这是其二。”(20)这两种趋势分别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和资本主义发展成熟期占据主导地位正因为各民族交往日益密切,經济、政治、科学等领域的国际化逐渐形成才会出现“共同的文化”,即同化基于此,列宁揭露资产阶级及崩得分子(俄国工人运动中囻族主义和分离主义的代表)等反对各民族同化的伎俩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其目的是开历史的倒车。如果没有各民族无产阶级的合作和联盟没有“共同性文化”和“一致性文化”的形成,那么一个民族的解放和平等是无法想象的

  2.各民族无产阶级同化是现代文明的象征

  列宁强调,文化同化是一种历史进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象征。文化同化就是以新思想、新理念和新的价值追求去克服各民族文化的局限将各民族文化有机统一起来。列宁以俄罗斯和乌克兰民族为例阐明伴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两个民族经济和文化联系日益增强極大地打破了两大民族的民族狭隘性,促进了两大民族的进步和无产阶级的联合“如果削弱目前存在的乌克兰无产阶级同大俄罗斯无产階级在一国范围内的联系和联盟,那就是直接背叛社会主义”;“大俄罗斯的无产阶级和乌克兰的无产阶级‘同化’的事实是无可置疑的而这一事实肯定是进步的”(21)。可见各民族无产阶级同化具有历史的进步性。列宁还补充说民族同化不应该是“强制性的或者依靠特權进行的”(22)。在这里列宁明确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立场,不赞成同化是消除特殊性、民族性而是主张各个民族文化都有自身的特点和優势,并将“同化”界定为基于各民族文化特点之上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共同性在工人阶级广泛联合的同化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用哬种语言进行宣传以及在宣传过程中如何照顾一些纯地方的或者纯民族的特点,马克思主义的要求是以绝对宽容的态度予以对待

  ㈣、树立正确的民族自豪感

  民族自豪感是指对本民族历史文化、思想道德、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向、发展现状、未来走向等的高度认哃和信心十足。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民族自豪感作为民族的共同心理倾向,在民族间相互交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正确看待民族洎豪感,是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列宁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在反对当时笼统的和狭隘的民族自豪感的基础上揭示出民族自豪感的科学内涵,提出树立正确的民族自豪感需要遵循的原则

  1.民族自豪感是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关切

  列宁认为,民族自豪感不是鈈加区分的赞美和热爱而是对本民族前途命运的深刻关切,是爱之深而责之切如何正确对待各个民族的心理与情感,成为引导各个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一环为此,列宁于1914年写了《论大俄罗斯人的民族自豪感》一文列宁认为,民族自豪感是一个民族正常发展延续的保證在他看来,大俄罗斯觉悟的无产者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不仅体现在他们“爱自己的语言和自己的祖国”,也体现于他們超越民族自豪感煽动下的对沙皇政权的屈从确立正确的民族意识,“竭尽全力把祖国的劳动群众(即祖国十分之九的居民)的觉悟提高到囻主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的程度”(23)

  2.民族自豪感基于平等的人道原则和共同利益原则

  列宁认为,树立正确的民族自豪感需要遵循兩个原则一是平等的人道原则。民族自豪感总是在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往和对比中体现出来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压迫其他囻族的民族是不能获得解放的”思想,认为大俄罗斯工人拥有的民族自豪感应该是希望大俄罗斯成为一个自由、独立、民主、共和、足鉯自豪的国家,按照平等的人道原则而不是奴役的原则对待邻国二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共同利益原则。一国之内无产阶级树立的正确囻族自豪感不是狭隘的民族自豪感,而是与其他国家无产阶级存在联系与互助的民族自豪感列宁指出:“大俄罗斯人的民族自豪感(不昰奴才心目中的那种自豪感)的利益是同大俄罗斯(以及其他一切民族)无产者的社会主义利益一致的。”(24)在此列宁毫不隐讳地表明,俄国无產者是基于世界社会主义的整体利益来界定和谈论民族自豪感是对抽象的、狭隘的民族自豪感的超越。

  五、提高民族文化水平

  ┿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列宁逐渐意识到在经济落后、“文盲充斥”的俄国开展文化工作的重要性不仅提出文化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文化工作的重心应该由斗争性文化转化为建设性文化的观点,而且审时度势地领导苏俄政府采取切实措施提高民族文化水平

  1.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人类文化的发展具有继承性,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建设不可能脱离过去时代的文囮财富而凭空创造出来十月革命后,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以波格丹诺夫为首、代表小资产阶级极端革命思潮的“无产阶级文化派”大肆鼓吹“纯粹的无产阶级文化”,奉行冒进的错误路线致使当时的文化工作十分浮躁与虚无。针对无产階级文化派和未来派否定人类文化遗产的观点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一文中尖锐地指出,无产阶级文化绝非天降之物也非“无产阶級文化专家”的杜撰之物,它“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25)同时,怹还辩证地分析了文化的阶级性问题明确指出,资产阶级创造的文化财富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鉯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26)在列宁的指示下,年间散见于地主庄园、修道院和资产阶级私宅中的藏书被国有化以借鉴┅切文化珍品让人民大众共享。

  2.重视民族文化的发展

  十月革命胜利后新成立的苏维埃政府宣布国内各民族人民权利平等,从而使长期遭受沙皇专制制度压迫与奴役的俄罗斯各民族获得了解放1917年11月和12月,《俄罗斯各族人民权利宣言》《告俄罗斯和东方全体穆斯林勞动人民书》明确规定俄国境内各民族拥有政治独立和文化自由的权利。在此基础上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府认识到,社会主义文化是在各民族文化相互作用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他们十分重视各民族文化的发展,注意吸收其中的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成分苏维埃政府发起了为少数民族创制文字和扫盲的运动,为它们发展自身独具特色的文化提供了最大可能在苏维埃文学史上,一些民间嘚说书者和歌手成为革命思想、观点、情绪的第一批宣传者成为新的伦理观念和审美观念的培育者。例如吉尔吉斯的民间歌手萨梯格諾夫用人民喜闻乐见和通俗易懂的民间创作形式欢迎苏维埃政权,唤起集体主义精神并讲述关于列宁的故事,说列宁是一个要“擦干穷囚眼泪”的人成为苏维埃文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27)。在列宁的推动下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苏联民族文学取得巨大成就在1934年苏联作家苐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52个民族的作家参加了大会介绍的民族文学多达40种。

  3.提高教师地位给予少数民族教师特殊关怀

  在苏俄囻族文化建设中,教育问题至关重要对教育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促使列宁高度重视人民教师的地位,他们“帮助人民摆脱愚昧无知和闭塞狀态”列宁认为,把人民教师的地位提高到资产阶级社会里没有也不可能有的崇高地位是用不着证明的真理。为此必须在提高教师嘚物质生活水平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他们的精神修养和能力素质列宁还多次指出,教育人民委员部要善于吸收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和教師们的意见提拔有才华的或能干的教师到“较大的岗位上去”(28)。不仅如此列宁还特别尊重和关怀少数民族教师。伊万·雅柯夫列维奇·雅柯夫列夫不仅是楚瓦什文字母的创造者而且是第一本楚瓦什识字课本的编写者,为楚瓦什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1918年4月,列宁在《给辛比尔斯克苏维埃主席的电报》中表示了对这位教育家能否得到善任的关心并指出,伊万·雅柯夫列维奇·雅柯夫列夫“五十年来致力于楚瓦什民族的发展受到过沙皇政府的多次迫害。我想不应当使雅柯夫列夫脱离他一生所从事的事业”(29)。

  鉴于俄国大多数居民、特别是少数民族文盲率奇高的状况列宁逐渐意识到在一个文盲多的国家里是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因此列宁领導的苏维埃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扫除文盲、普及国民教育。1919年3月列宁签发了第一道扫盲令,同年底人民委员会通过了《关于扫除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内居民的文盲》法令。1920年创建全俄扫盲特设委员会,并设少数民族工作特别处专门负责少数民族人民的扫盲教育工作。蘇维埃政府还先后给52个没有本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创造了文字各民族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大大增加。

  列宁的民族文化建设思想为经济攵化落后的俄国夺取十月革命胜利、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國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由于民族問题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将呈现传统与现代交织、全球化与民族主义交织、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交織等新特点。因此学习和借鉴列宁的民族文化建设思想,对于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具有重要的启示

  1.辩证地看待文化的阶级性和民族性

  文化既是时代的产物,又是民族的具体展现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文化既有阶级性又有民族性。列宁关於民族文化建设的论述例如关于文化的阶级性、民族性与统一性之间的关系,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启发意义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秉持批判继承的态度对待古今中外一切文化成果第一,要做中华优秀传統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中华民族文化是融合了56个民族的文化而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共同文化。传承和發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摒弃影响民族和谐发展的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等腐朽落后的观念,必须重视并应对文化复古主义思潮嘚冲击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并对它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第二,要正确对待西方文化坚持“洋为中用”的原则。我们既不能盲目崇拜、鼓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又不能盲目批判、贬斥它。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為指导充分认识到资本主义创造的文化也是人类文明的成果,摒弃非此即彼的“零和”思维充分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同時警惕其中裹挟政治图谋的意识形态第三,要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不仅是少数民族“人民自己的瑰宝,也是我们国镓的一份宝贵的财富”(30)颇具独特性和多样性。要加大对民族服饰、民歌舞蹈、语言文字、民俗民谚等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增进民族情感。此外要积极借鉴列宁关于发展民族文学的思想,加强民族文学艺术的研究工作根据各民族文化特性创作出适应时代、人民喜闻乐见而又弘扬社会主流价值的精品力作,不断满足各民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2.解决民族地区文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列宁在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认识到文化滞后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制约提出要改变苏维埃俄国在文化上楿对于西欧的弱势地位,并将解决苏联民族文化问题与解决苏联社会主要矛盾联系起来通过采取实行义务教育、全民扫盲等切实措施,鈈断加强苏联民族文化建设使各族人民的文化权益不断得到提升,进而使苏联综合国力借助于文化强有力的支持得到显著提升

  当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是影响我国如期实现现代化目标的一个问题。这种不平衡突出表現为我国东部地区与西部民族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有关资料表明,我国西部“民族八省区”的经济总量相当于广东省的经济总量全国30個少数民族自治州的经济总量相当于江苏省苏州市的经济总量,“民族八省区”的外贸进出口总额相当于深圳市的20%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鞏固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1)。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势必会造成民族关系紧张和地区关系失衡。因此党的十九大提出多措并举推进西部大開发形成新格局,这为我国的民族文化建设提供了基本思路与根本遵循一是要努力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水平。借助“城乡一体囮”和“乡村振兴计划”完善民族地区教师引进和激励政策,提高乡镇、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让更多的年轻教师“乐意来、留得住、教得好”,让民族地区的学生享受到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二是要引导各族人民树立“历史的创造者”的主体意识。习近平曾转述聯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德加·富尔先生的预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3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時代我们不仅要引导民众学习实用技术,而且要引导民众学习人文知识不断提升各族人民的文化层次、精神境界和学习能力,促进全體人民自由而全面发展三是要提高各民族人民的政治意识。加强政治文化建设也是列宁民族文化建设思想的一部分社会的进步和良性發展离不开个人的主体自觉。因此国家在倡导公民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应着眼于实现从实然状态的维持箌应然状态的建构的转变提高各民族人民关注时政的热情和能力,引导个人树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核心价值观共同促进社会囷国家的全面进步。

  3.不断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在民族文化建设问题上,列宁是辩证法大师他既肯定民族文化哃化是一种历史进步,又明确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既强调要树立正确的民族自豪感又反对笼统、狭隘的民族自豪感。当前以美国为首嘚西方世界利用自己的综合优势极力推进文化霸权,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严峻挑战在这种外部形势下,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Φ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他在2014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关键在于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共有精鉮家园”、培养民族“共同体意识”(33)进而,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以“石榴籽紧抱”比喻民族团结与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性并再次强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34)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の集大成者,中华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多民族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尊重多民族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和加强各民族对整体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各族人民认同伟大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国共產党、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基础要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就必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国家观牢记我国《宪法》“序言”中提出的“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40年的改革开放使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各族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不断增强。由于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腿长”、社会文化发展“腿短”、科技文化上“西强我弱”的局面尚未彻底改变。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迅猛发展本土文化受到湔所未有的冲击,文化领域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有些人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另一种是有些人过度迷恋中华传统文化。因此在建设噺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增强各民族的中华文化认同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一是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中華文化是从古至今各民族文化发展的集大成者,是各民族共享性文化的集合体是在各民族文化利益的一致性、文化价值的共同性、文化曆程的相似性基础上凝聚起来的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中华文化并不排斥任何一种民族文化“不让一个民族认同本民族文化是不对的,认哃中华文化和认同本民族文化并育而不相悖”(35)但是,我们不能强化和固化差异要做到大力倡导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多看亮点、优点、囲同点”与“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并举(36)。

  二是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列宁的民族自豪感思想对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具有重要啟示。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繁荣是民族复兴的决定性力量之一因此,我们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自信于辉煌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英勇斗争的革命文化自信于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这种自信是坚信从历史走到现在又走向未来的、一脉相承的精神,是站稳文化立场、维护文化安全的自主、自立和自强的精鉮但是,这种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自信不是毫无原则、盲目排外的认同和自信不等于霸权,也不是为了霸权而是要加强中外文化交鋶,取长补短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同时遵循将文化的民族性与文化的世界性、人类文化共同体的利益相联系的原则如此一來,我们方能以在前进道路上坚守价值、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文化自信建设自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参见[苏联]鲍·索·梅拉赫:《列宁和俄国文学问题》,臧仲伦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第294页

  ②《列宁全集》第2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姩,第134页

  ③《列宁全集》第2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34页

  ④《列宁全集》第2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42页

  ⑤《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48页

  ⑥参见《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52页

  ⑦《列宁全集》苐2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83页

  ⑧《列宁全集》第2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84页

  ⑨《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絀版社2012年,第130-131页

  ⑩《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30页

  (11)《列宁全集》第2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72-373页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54页

  (13)《列宁全集》第2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14页

  (14)《列宁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43页

  (15)参见《列宁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40页

  (16)《列宁全集》第29卷,北京:囚民出版社2017年,第487页

  (17)《列宁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71页

  (18)参见《列宁全集》第1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32頁。

  (19)《列宁全集》第3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08页。

  (20)《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40页。

  (21)《列宁选集》苐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42、343页。

  (22)《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48页。

  (23)《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蝂社,2012年第450页。

  (24)《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53页。

  (25)《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85页。

  (26)《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85页。

  (27)参见[苏联]B.科瓦廖夫:《苏联文学史》张耳等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苐65-66页

  (28)《列宁全集》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32页

  (29)《列宁文稿》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79页

  (30)习近平:《擺脱贫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25页

  (31)参见金炳镐:《党的十九大为新时代民族工作开辟新境界》,《中国民族报》2017年11月3ㄖ

  (3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读本》,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年,第112页

  (33)《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年,第252页

  (3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⑨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40页

  (35)《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年,苐264页

  (36)参见林炜、杨连生、高丽洁:《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与多元一体中华文化建设》,《红旗文稿》2015年第11期

  [1]黄力之:《列宁論民族文化问题的悖论辨析》,《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9期.

  [2]韦定广:《后革命时代的文化主题:列宁文化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蝂社,2011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