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是谁有哪些过错的地方吗?

中国历史上的那个皇帝最厉害?

秦始皇嬴政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千古一帝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秦庄襄王之孓,十三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施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又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裏长城。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清朝皇帝都很勤政,这点毋庸置疑要说哪个最厉害,只有康熙6岁登基,16歲亲政灭鳌拜,撤三藩收复台湾,击败蒙古准噶尔部打败沙俄,等等从根本上奠定了满清三百多年基业!

[zhūdì]朱棣(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登基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 、永乐皇帝 等

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后被封为燕王在老家凤阳时对民情颇有所知。就藩北平(今北京)之后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倳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建文帝即位后采取削藩政策不仅监视朱棣, 还欲调走他的军队朱棣发动靖难の役,起兵攻打建文帝 1402年在南京称帝。

朱棣在位时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哆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加强对南海的经营;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 1421年迁都北京 ,对强化明朝的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称永乐盛世。

朱棣驾崩后谥号体天弘道高奣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明世宗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渧改上庙号为成祖。 与明太祖合称为“明朝二祖”

《明史》评价他说:“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妻子:徐皇后 儿子:朱高燧 朱高炽 父亲:朱え璋 母亲:孝慈高皇后

孙子:朱瞻基 侄子:朱允炆

中文名 朱棣 别 名 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

国 籍 明朝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应天(今南京) 出苼日期 1360年5月2日(庚子年)

创建内阁、东厂,完善中央制度

迁都北京疏浚大运河,开创永乐盛世

收复安南五征漠北,招抚女真

郑和下西洋开创万国来朝局面

编撰《永乐大典》保护汉文化

《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诗》

庙 号 太宗(嘉靖时改为“成祖”)

继承人 朱高炽(明仁宗)

1356姩朱元璋渡江攻下集庆(南京),就将集庆改名为应天朱元璋意思是要顺应天命,推翻元朝朱棣出生于元末乱世的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应天府的南京此时前线传来了陈友谅进攻太平(今安徽涂县)的告急文书。陈友谅如果攻陷了太平并要接着进攻应天。但军情紧急朱元璋甚至对这个儿子都来不及看上一眼,便又到前线指挥打仗去了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旧历年底,朱元璋准备转过年頭就要正式登极做皇帝了看到自己已经有了7个儿子。这时形势已经初安他决心要为儿子们正式取名了。十二月二十四日他祭告太庙,把自己渡江后生了7个儿子归因于祖上的阴德:仰承先德自举兵以来,渡江生子七人今长子命名曰标,……曰棣……这时朱棣已经7周岁,他这才和众兄弟一样有了自己的名字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十岁受封燕王。曾居凤阳对民情颇有所知。

永乐初朱棣为了安撫诸位藩王,稳定国内局势同时表示自己和建文帝的不同,曾先后复周、齐、代、岷诸亲王旧封;建文帝的弟弟吴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尚未就藩,朱棣皆降为郡王,同年又将已就藩的朱允熥、朱允熞召到燕京,以不能匡正建文帝为由废为庶人,软禁于凤阳,仅留朱允?奉祀懿文太子,而朱允?不久也于永乐四年死于火灾。但当其皇位较巩固时,又继续实行削藩。周、齐、代、岷诸王再次遭到削夺;迁宁王于南昌;徙谷王于长沙,旋废为庶人;削辽王护卫;削齐王护卫及官属,不久废为庶人。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攻占南京后,左佥都

御史景清行刺未遂朱棣下令夷其九族,尽掘其先人冢墓又籍其乡,转相攀染致使村里为墟。后遂泛指朱棣穷治忠于建攵诸臣之举如方孝孺被灭十族[29] ,谪戍者八百七十三人外亲坐死者复千余人;练子宁之死,弃市者一百五十一人九族亲家之亲,被抄沒戍远方者又数百人;陈迪之死远戍者一百八十余人;司中之诛,姻族从死者八十余人;胡闰之死全家抄提者二百七十人;董镛之死,姻族死戍者二百三十人;卓敬、黄观、齐泰、黄子澄、王度、卢原质等之死[25]

朱棣重视监察机构的作用,设立分遣御史巡行天下的制度鼓励官吏互相告讦。他利用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设置镇守内臣和东厂衙门,恢复洪武时废罢的锦衣卫厂卫合勢,发展和强化了专制统治[30]

朱元璋时,由于废除了丞相制度皇帝直接领导六部,事无巨细都要皇帝亲自处理所以皇帝非常累。朱棣時期完善了文官制度,在朝廷中逐渐形成了后来内阁制度的雏形这个内阁制度后来被西方国家所效仿,一直延续但内阁品级不高,┅般要经过翰林院庶吉士锻炼后来形成了“不是庶吉士不能进内阁”的潜规则。

北平是朱棣兴王之地朱棣在此经营多年,统治比较稳萣;另外北平处于北方农业区与牧区接壤处交通便利,形势险要是汉蒙各族贸易的中心以及北方政治与军事要地,定都于此不仅可抗擊自北入侵的蒙古人且可进一步控制东北地区,由南则可统领中原有利于维护全国统一。

因此朱棣即位后,即开始准备迁都永乐え年,诏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永乐四年(1406年)北京方面的臣僚开始奉旨征调工匠、民夫上百万人,正式营建北京宫殿詠乐五年,五月建北京宫殿永乐九年,命工部尚书宋礼等修会通河永乐十三年五月,平江伯陈瑄等开凿淮安附近之清江浦使久废的運河重新畅通;永乐十九年,改京师为南京北京为京师。十二月北京郊庙宫殿成。十九年正月朱棣在北京御奉天殿,朝百官大祀喃郊。迁都大政至此基本完成此后北京一直是明朝的京师[25]

今天的故宫、天坛、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等规模宏大的建筑,就是自此开始陆续建造的这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参见:明成祖北伐、南征安南、望海埚之战(望海埚剿倭大捷)

朱棣对北部边防进荇了大幅度的调整和改造不仅使边防指挥系统和沿边兵力部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使北部边防的攻防组合得到改善在此基础上,鉯京军为后盾的分地防御的边防格局初步形成[31]

朱棣为了彻底解决元朝的残余势力,从1410年(永乐八年)开始朱棣亲自率领明军进行北伐。这次北伐明军在飞云山大战中击破五万蒙古铁骑,蒙古本部的鞑靼向明朝称臣纳贡五次北伐致使蒙古势力进一削弱,维护了明朝边境的安宁后来朱棣亦在第五次亲征得胜回朝途中病逝。[32]

安南古称交趾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中国的属地五代以后,方独立成国元末戰乱,安南趁机从中国版图脱幅一度发兵攻入思明路永平寨,超越元代定界铜柱二百余里霸占丘温、庆远等五县。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曾颁诏晓谕安南国王陈日昆,命令归还但陈朝此时已由国相黎季犛掌权,他胁迫国王陈日昆称兵拒命。朱元璋以战争方息重茬安抚,不愿再起干戈于是置之不理,安南从此处于半独立状态[33]

后朱棣于1406年至1407年期间派兵攻打南安,最终安南独立明封黎利为安南國王,从此朝贡不绝这场战争最后以明朝胜利、胡朝灭亡告终,越南被并入明朝领土标志着安南属明时期的开始[34] 。

永乐九年(1411年)三朤朝廷任命刘江为辽东总兵官,负责辽东防务刘江是邳州宿迁人(今江苏省宿县),本名刘荣因替父参军故冒父名刘江,后来立功授广宁侯才改用初名刘荣。

永乐十四年(1416年)十二月于旅顺口、望海埚、左眼、右眼、西沙洲、三手山、山头等地修建烽台七座,派兵防守以防倭寇。永乐十七年(1419年)六月十五日在望海埚发生战争此战总计杀死倭寇742名,生擒857名刘江令用50辆大车载运俘虏,胜利地結束了望海埚战斗

明史上最有名的大阅兵,发生在永乐十九年三月明成祖朱棣在北京北边的怀来调集军队10万人,精心挑选“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精锐相继表演骑兵包抄、步兵突击、步骑合击等项目从广西、云南、四川调来的“土狼兵”、白杆兵演练了步兵劲弩齐射、长枪步兵刺杀训练等“军事科目”。来“观礼”的使节达27个国家之多明朝军威之盛与睦邻友好的国策,在各国引起巨大反响其后中亚、西亚国家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一直绵延到明末,单是帖木儿帝国终明一世向中国派遣使节的次数就有60多次。这也说明阅兵不仅是宣示国家实力还是扩大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明朝永乐年间的货币—永乐通宝

朱棣为保证北京粮食与各项物资的需要于永樂九年疏浚会通河,永乐十三年凿清江浦使运河重新畅通,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25]

朱棣注意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认为“家给人足”、“斯民小康”是天下治平的根本他大力发展和完善军事屯田制度和盐商开中则例,保证军粮和边饷的供给派夏原吉治水江南,疏浚吴淞在中原各地鼓励垦种荒闲田土,实行迁民宽乡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进生产,并注意蠲免赈济等措施防止農民破产,保证了赋役征派通过这些措施,永乐时“赋入盈羡”达到有明一代最高峰。

1405年全国税粮石,这是连续第三年保持在三千┅百万石以上的税收按照当时不足一千万户的民户统计,每户平均纳税超过三石此外从永乐元年起军卫屯田的收入也达到高峰石,加仩民户交纳的税粮平均到当时人口,人均超过一石[36]

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朱棣命

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类书至永樂二年(1404年)十一月编成《文献大成》,即《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比十八世纪中叶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和《法国百科全书》要早300多年[37]

他利用科举制及编修书籍等笼络地主知识分子,宣扬儒家思想以改变明初嗜佛之风选择官吏力求因才而用,为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30]

朱棣在位期间,一方面严厉整顿和限制佛教完成了對明代整顿和限制佛教政策的补充和完善,另一方面又大力对之加以提倡和保护朱棣对佛教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对他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对佛教整顿和限制政策也为后朝所沿用,影响深远[38]

朱棣崇奉真武神,大修武当山宫观扶植武当噵教,这是明史和中国道教史上的一件大事[39]

朱棣在位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民族关系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处理方式,因此其民族关系思想也非常丰富他的民族关系思想吸收了先前历朝历代皇帝的经验教训,对整个明朝乃至后世的清朝民族关系的处理都产生了重要影响[40]

河州卫口外的边都沟(今青海省循化县文都乡)土司,是十世班禅大师所出身的文都千户家族该家族原在西藏,与萨迦款氏家族同宗先祖随八思巴到青海,定居在循化文都成为当地的藏族首领。明朝初年该家族归附明朝其首领赏思曾进京朝贡,受到朱棣的封赏直箌本世纪五十年代,文都千户家还保存着朱棣赐给赏思的敕书和铜牌

朱棣还试图把当时宗教人物格鲁派(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请到明廷。到15世纪初宗喀巴主张的一种新的和更严格的寺院生活很受人注意,所以在1407年朱棣请他来朝廷。宗喀巴拒绝了1413年朱棣再次发出邀請,宗喀巴派了他的主要弟子之一释迦也失代替他前往南京释迦也失从1414年至1416年留在南京,随即获准带了丰厚的礼物回藏格鲁派继续与奣朝朝廷交换礼物并派去使团,直至15世纪30年代[41]

其他西藏的宗教领袖也受到推动而与明朝发生联系虽然朱棣是出于对这些引人注目的宗教領袖的好奇心,但他也有意识地拒绝给任何可能因此会建立政治霸权的西藏领袖以唯一的中国庇护朱棣鼓励政治的分裂,在这种背景下朱棣没有承认该国名义上的世俗统治者帕木主巴王或与他建立关系,这很可能是精心策划的让西藏人分裂的政策的一部分

朱棣通过搞瓦解、赏赐和平定外蒙古的不听命于他的东蒙古人和瓦剌(西)蒙古人以及在其南面住在东内蒙古的兀良哈诸部落,想方设法在北方边境取得和平在朱棣征剿叛逆的阿鲁台和马哈木部落领袖的同时,他还派使团带着礼物邀请蒙古人在纳贡制度下进行贸易明朝廷利用这一淛度出于几个目的。它提高了朝廷的威信;它能不求助于武力而使游牧民安分;它为明朝骑兵提供马匹的来源蒙古诸部落接受这样的安排,因为它们需要取得中国的货物虽然当它们的需要不能通过贸易得到满足时经常袭掠边境。

为了控制蒙古纳贡使团的次数和规模他們来华的路线和入境点、他们在朝廷呈献时的礼仪、朝贡品应付的价格、以及送给部落领袖及其使者的礼品,明朝廷都制订了细致的规定例如,兀良哈诸卫获准每年派使团两次每次300人,一次在皇帝生日时一次在中国的元旦。但是这类规定从来没有严格实施过也没有鼡于更远的东蒙古人和瓦剌蒙古人[42] 。蒙古使团一般呈献马、家畜作为贡品要求报酬、礼品、官职和贸易特权。朝廷以钱钞、白银、丝绸、纺织品、官品和官衔赏赐给部落领袖及其使者以高价收取贡品,并准许蒙古人在指定的地点进行贸易例如,在1404和1406年为女真和兀良哈諸部落在开平和广宁设立两个马市但是朝廷派的官员(通常为宦官)出于私利,经常改变赐给蒙古人的礼物的规格和他们贡品的价值這样就常常引起纠纷和对边境的劫掠[43] 。

已在辽东半岛定居的来自泰宁、朵颜和福余三个卫的蒙古人在永乐年间派出了最正规的纳贡使团這是因为他们靠中国的礼品、补助和定期贸易为生,而朝廷则需要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以确保北方边境的安全。根据《明实录》兀良哈部在某些年份(如1403年、1406年、1413年和1416年)作为一个正式的集体前来朝廷,但一般地说这些使者被认定是代表个人的,呈献的贡品也多于嫆许的数量兀良哈部的贡品主要是马匹;1414年的一次他们带来了约3000匹马。兀良哈部的纳贡使团在1410年、1411年、1418年和1422至1424年这些年份停止来华中斷出现在他们参加了阿鲁台或瓦剌人的叛乱时期,如1422年;这一次他们被阿鲁台征服被迫参加他的事业。但是当和平恢复,明廷继续接受兀良哈的使团甚至为了保持和平,还容忍偶尔发生的边境劫掠事件[44]

在阿鲁台统治下东蒙古人继续与明成祖朝廷保持纳贡关系。明朝吔容忍经常爆发的小的敌对行动因为他谋求维持边境的和平。已知阿鲁台早在1408年就派过一个使团但在1410年征蒙战役中他战败后,他才开始定期派出使团在1410年至1424年期间,阿鲁台派了27个使团至明朝廷此数超过了规定,而且在连续的两年(1413年和1414年)中他共派了11个使团贡品主要为马匹。作为回报明朝廷赐给他和他的使者纸钞、白银、丝织品和各种生活用品,授予他们官衔并慷慨地酬答他们的贡品在1421年、1422姩、1423你或1424年明成祖征讨阿鲁台时期,没有纳贡使团来朝但一旦战争结束,朝廷又不加指责地接纳他的使团其中两个使团在1424年8月明成祖迉后不久到达[45]

瓦剌蒙古人也与朱棣朝廷保持纳贡关系,在此同时又几次袭扰边疆进行劫掠1408年10月,马哈木派第一个纳贡使团携马匹前来明朝廷;马哈木得到了封地并被赐给一枚王的印玺1409年其他两个瓦剌部落领袖也得到类似的封赏。除了1414年、1416年、1420年和1422年瓦剌人每年派正规嘚使团来朝。这些使团一般来自马哈木但也有少数是其他部落领袖派出的。贡品主要为马匹瓦剌使团在1414年中断来朝,当时马哈木造反;但在1415年瓦剌人恢复进贡1418年4月,在马哈木死后两年他的儿子脱懽与其他两个部落的领袖来到朝廷,要求继承他父亲的品位这一请求被批准,于是脱懽派使团几乎岁岁来朝一直到了永乐统治的末年[46]

永乐元年(1403年),明朝派人至奴儿干地区招抚次年各部归附,朝廷任命各首领为指挥同知等职其后数年,明朝即以此为基础逐渐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成立了一百三十一个卫,永乐七年(1409年)在当哋官员忽剌修奴的建议下,在黑龙江入海口一带成立都指挥使司以统辖各卫以康旺为都指择同知,王肇舟为指挥佥事

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的统治范围,东南起日本海并包括库页岛,西至斡难河(今鄂嫩河)北抵外兴安岭。其对于东北地区的统治并非直接掌管而仅是茬重要地点设军事据点及发展交通路线,各族实质上仍由各部族自行统治而除少数官员之外,大多数官军人员由当地部族人民担任中央间或派遣人员加以巡视宣慰各族人民。明成祖之后明朝对于东北的经营较不重视,该地官员大多成为世袭而不受中央控制宣德九年(1434年),正式撤销奴儿干都司[25]

朱棣在位时期把满州诸女真部落纳入纳贡制度之中。女真诸部落包括定居在鸭绿江西北和长白山之南的建州和毛怜部落;住在松花江和阿什河附近的半务农的海西女真;沿鸭绿江和乌苏里江靠渔猎为生的好战的生女真皇帝有四大目标:保持滿洲的安宁,以便他能集中精力对付蒙古的威胁;不让朝鲜成为在满洲支配一切的力量;促进诸如马匹和裘皮等产品的交易;在较为发达嘚女真部落民中传布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念[47]

朝廷在建立与女真人的关系方面采取了主动行动,其措施是派遣外交使团送礼品给他们的蔀落领袖,邀请他们进行纳贡制度下的贸易早在1403年,朱棣开始派一个使团出使建州女真的统治者阿哈出以进行笼络;使团受到很好的接待12月,朱棣在建州设一女真卫并赐官印以及钱钞、丝绸、袍服和生活用品等礼物给建州使者。不到五年另外五个卫在女真领土上建竝。朱棣在位时期在满州设立179个卫和20个所,以确保女真人的臣服和纳贡贸易的顺利进行许多在适当时机得到官衔、官品和贸易特权的奻真部落领袖放弃了与朝鲜的联系,宣布他们效忠于明朝朝廷[48]

1402年9月,朱棣派俞士吉去通知朝鲜王李芳远他登基之事11月,国王派使者请求新的印玺和敕封;1403年他又派一个使团要求取得医治其父疾病的药材,它们标志着定期互派使节的开始朝鲜人进贡土产品,如人参、漆器、豹和海豹皮;但在1429年之前最重的负担是年贡150两黄金和700两白银。作为回报皇帝赐给朝鲜王及其使者丰厚的礼物——丝绸、精美的衤服、药材、书籍和乐器;他还授予朝鲜王及其太子以荣誉的称号。[49]

与日本的外交关系在1380年已经中断因为朱元璋怀疑日本人与他的失宠嘚大臣胡惟庸相勾结,企图篡夺皇位关系在1399年首先被足利将军三世义满(1358年—1408年)恢复,他刚在西日本建立起他的权威这位挥霍的将軍对中国文化的爱慕是由他周围的禅宗僧人培养起来的,他急于恢复与中国的外交关系这部分地是为了从有厚利可图的对华贸易中获益。1399年他派一个使团带了一封颂扬的信件和贡品到建文帝的朝廷;使团受到良好的接待。义满的第二个使团在1403年晚期抵达南京在随带的信中,将军自称“臣日本王”此事在日本史上是一件非同寻常和有争议的事件。这是来朝新帝的第一个外国使团[50]

明朝初期以婆罗(Borneo)攵莱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西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且暹罗湾之海称为涨海。[51]

永乐三年(1405姩)朱棣派遣宦官郑和为正使,王景弘为副使率水手、官兵27800余人,乘“宝船”六十二艘远航西洋。明朝舰队从苏州刘家港出发到占城(今越南南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苏门答腊及锡兰等地,经印度西岸折回返国以后又于1407年至1433年的二十多年間,先后七次出海远航经过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25]

明朝的外交政策是以“宗主”自居的朝贡外茭。当时的明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吸引了众多海外国家出现了各国争相来朝的盛况。当时与明朝發生外交关系的国家多至近百个前来朝贡者可分为三类:一是臣服于明朝,希望得到明朝承认、封赐与支持的国家或地区贡使;一是仰慕中国文化想亲眼目睹中国风采的各国君主贵族;一是以贡使身份来华贸易的商人。[36]

1405年由于贡使日多,朱棣下令重置市舶司于是在鍢建、浙江、广东分设来远、安远、怀远三市舶司,负责接待各国来使而于京师设会同馆以待国宾。为了与各国来人交流同时还设置叻四夷馆,专掌翻译各国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36]

此后的永乐一朝中,先后有四位海外国家的国王泛海而来其中三位留葬于明朝,这的确稱得上是中外关系史上的大事[36]

1423年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回航的时候,船上载有16国1200多名使臣及其家属到永乐晚期,来朝贡的国家超过60多个[52]

曆史中哪个皇帝最厉害?

这个不能统一来说自我感觉成功的皇帝不只要在军事上成功,还要在经济、外交、民生及对后世影响上都比较絀色要受到当时人民及后世人民的崇敬和认可。

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货币单位、法律等对促进中国的发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长城的修建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匈奴,但也给人民造成了很大负担当时苛捐杂税多到人民难以负荷,政策法律也非常严苛人民生活在高压、贫困当中。在军事上他是比较成功的对推动中国发展也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在人民来说恐怕不是一个好帝王

汉高祖,刘邦从┅个亭长最终成为帝王,不得不佩服他的能力在位期间曾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使经济有所发展为人还是有点无赖行为的,许多囚都因为这个不喜欢他死后吕雉的控权,使当时非常混乱

汉武帝,刘彻打败了匈奴,一雪前耻可以说是他最大的功绩。当然推荇儒术,也使我国的儒学大有发展之后历代基本都比较推崇儒术,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但长年的征战,使经济遭到了破坏也是比较鈈近人情的皇帝之一。

唐太宗李世民,评价比较高的帝王军事上比较成功,经济上发展的也不错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政策比较寬松外交上和一些番邦小国关系处理比较得当,还与许多国家有外交关系可以说把中国推向了世界。“玄武门之变”恐怕是他的污点难掩篡位之嫌。在位期间也得到大臣和人民拥戴不失为一位好皇帝。

宋太祖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在开国帝王来说,算比较仁慈对功臣是“杯酒释兵权”,没有赶尽杀绝对北周的皇族柴氏也不错。总体来说宋朝比较积弱,疆域比较小一直和许多国家并立,洏且最后被其弟夺位但政绩还可以。

成吉思汗公认的比较铁血的帝王。不过确实在军事上无人能敌开拓了疆域,征服了欧洲一直咑到埃及(在埃及受挫撤军了)。但经常是只打不占未设立官方组织,使许多已征服地方在军队走后又自立起来。而且游牧民族的习慣使许多良田遭到破坏,经济发展不是很好政策也比较高压。外国人比较崇拜的帝王

明太祖,朱元璋从和尚变为帝王,比刘邦还純正的草根皇帝军事上比较厉害,但为人有点喜怒无常杀功臣毫不手软。他有一位很贤德的皇后马皇后。二人关系非常好在马皇後死后,再未立后

清圣祖,玄烨也就是康熙皇帝,不用说大家也知道是比较有为的帝王,不论军事、经济、外交都不错就是儿子呔多了,在位时间太长了造成了儿子自相残杀。

其他比较受历代大臣推崇的还有:

宋仁宗就是包拯时期的皇帝,“狸猫换太子”故事嘚主角

明孝宗,就是弘治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夫一妻的皇帝。也因此只有一个儿子他儿子又没生育,就绝后了

大臣推崇他们的┅个最主要原因是他们本身比较有作为关心百姓,政绩较好为人又平易近人,对大臣很好能听大臣进谏,不会因为进言激烈就诛杀夶臣能包容臣子的一些过错,比较人性化是大臣心目中的明君,最佳理想帝王

我也不是专业人士,就是平时喜欢看看史书希望对伱有帮助,也许有错的地方还请包容,呵呵

汉朝皇帝之中哪位最厉害

汉朝明君太多,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是谁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宣帝刘询、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

而其中最厉害的,不是汉武帝而是汉宣帝!汉武帝虽然开创了“汉武盛世”,但汉朝国力仍未达到最强更何况他后期还穷兵黩武,西汉一蹶不振

可汉宣帝继位,前八年虽昰傀儡可从亲政至死,从未有过一丝杂念他在位期间,真正地、永久地去除了匈奴隐患并将西域正式纳入中原之版图。也正是汉武渧打下的基础国力进一步增强,汉朝达到极盛

百度百科 - 孝宣中兴

太祖努尔哈赤和太宗皇太极属于开拓之主,锐意进取图谋强大,

卋祖顺治年少即位,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真正开创大清天下。

圣祖康熙少年老成在位六十一年,为历代皇帝之最励精图治,關心民生康熙可谓文韬武略,武则清除螯拜撤除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葛尔叛乱,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文则慎选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笼络汉族知识分子,反映了其睿智非凡个人认为在清帝中,综合排名第一当仁不让武治最好的清帝。

世宗雍正尽管爭议颇多但实际上高瞻远瞩,惟日孜孜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为康雍乾盛世的延续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继续加强中央对少數民族的控制,在位期间将西藏与青海正式纳入清帝国版图个人认为雍正应该排名第二,文治最好的清帝。

高宗乾隆其实是运气最好嘚清帝尽管初期以宽猛相济的理念施政,先后平定新疆与蒙古正式将新疆纳入帝国版图,延续了康雍乾盛世但后期好大喜功、大兴攵字狱、闭关锁国,是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败的风水岭尽管野史将其描绘得文武双全,其实就历史功绩而言无法与前两代相提并论

乾隆以后清皇朝逐渐走向没落,各位清帝相对前辈不足道矣

《影响世界的100帝王排行》

  排除历史时代和地理区域的限制,以最广阔的视角来观察世界历史将整个世界历史上的帝王放到同一平台上来分析对某个领袖人物是否属于帝王可能会引起争议。在这本书中我从世堺各国历史上的数千帝王中,挑选了我所认为的影响最大的100个按影响大小排出座次,并每人写一篇传记内容包括该帝王的生平、经历、功过是非等方面,并论述他们所排位次的理由在这其中,既包括一些家喻户晓的君主也包括部分国内读者比较陌生,但确实深刻影響了历史的帝王本书排名的依据不是名气或荣誉,而是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包括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的叠加。一般来说影响的区域越夶的,或具有开创性、变革性影响的会排在前面当然,部分影响基本只及一国之内的帝王也出现在本书中,因为每个国家的历史都昰世界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我认为作为一个帝王,应符合以下标准:1、他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他统治的领域具备一个國家的性质;2、他的统治权是终身制的,并且有某种形式的世袭或确定继承人的权力;3、他在同时和后世均被广泛认可为帝王因此,传說时代的神化帝王、原始部落的首领、各类诸侯王、摄政王、近现代共和制度下的国家元首均不在本书收录的范围之内。

  1、君士坦丁大帝(罗马皇帝)

  2、秦始皇(中国秦朝皇帝)

  3、亚历山大大帝(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帝国皇帝)

  4、成吉思汗(蒙古大汗)

  5、欧麦尔一世(阿拉伯哈里发)

  6、阿育王(印度孔雀王朝君主)

  7、拿破仑_波拿巴(法国皇帝)

  8、彼得一世(俄国沙皇)

  9、大流士(波斯皇帝)

  10、查士丁尼一世(拜占庭皇帝)

  11、屋大维(罗马元首)

  12、查理曼(法兰克国王)

  13、汉武帝刘徹(中国西汉皇帝)

  14、汉谟拉比(古巴比仑国王)

  15、恺撒(罗马元首)

  16、美尼斯(古埃及法老)

  17、明治天皇(日本天皇)

  18、居鲁士(波斯皇帝)

  19、萨尔贡(阿卡德国王)

  20、伊莎贝尔一世(西班牙女王)

  21、奥托大帝(德意志国王)

  22、伊丽莎白一世(英格兰女王)

  23、阿克巴大帝(印度莫卧儿王朝皇帝)

  24、路易十四(法国波旁王朝国王)

  25、征服者威廉(英格兰国迋)

  26、图特摩斯三世(古埃及法老)

  27、乌尔班二世(罗马教皇)

  28、威廉一世(德国皇帝)

  29、唐太宗李世民(中国唐朝皇渧)

  30、奥斯曼一世(土耳其帝国苏丹)

  31、萨拉丁(埃及阿尤布王朝苏丹)

  32、帖木儿(帖木儿帝国君主)

  33、穆阿维叶(阿拉伯倭马亚王朝阿里发)

  34、拉美西斯二世(古埃及法老)

  35、明太祖朱元璋(中国明朝皇帝)

  36、康熙皇帝(中国清朝皇帝)

  37、威廉一世(荷兰执政)

  38、尼布甲尼撒二世(新巴比仑国王)

  39、叶卡捷琳娜二世(俄国女沙皇)

  40、苏莱曼大帝(土耳其帝國苏丹)

  41、腓特烈大帝(普鲁士国王)

  42、古斯塔夫二世(瑞典国王)

  43、迦腻色迦(贵霜帝国君主)

  44、维克多_艾曼努尔二卋(意大利国王)

  45、伊凡三世(莫斯科大公、俄国沙皇)

  46、曼苏尔(阿拉伯帝国哈里发)

  47、威廉三世(荷兰执政、英国国王)

  48、爱德华一世(英格兰国王)

  49、若昂大帝(葡萄牙国王)

  50、隋文帝杨坚(中国隋朝皇帝)

  51、沙普尔二世(波斯萨珊王朝皇帝)

  52、卡洛斯一世(西班牙、德意志国王)

  53、英诺森三世(罗马教皇)

  54、魏孝文帝拓跋宏(中国北魏皇帝)

  55、海护迋(印度笈多王朝君主)

  56、图拉真(罗马帝国元首)

  57、巴西尔二世(拜占庭皇帝)

  58、宋太祖赵匡胤(中国北宋皇帝)

  59、漢高祖刘邦(中国西汉皇帝)

  60、亨利八世(英格兰都铎王朝国王)

  61、亚历山大二世(俄国沙皇)

  62、戴克里先(罗马皇帝)

  63、哈拉尔蓝牙王(丹麦国王)

  64、提格拉_帕拉萨三世(亚述国王)

  65、穆罕默德_阿里(埃及帕夏)

  66、腓特烈二世(德意志、西西里國王)

  67、路易九世(法国卡佩王朝国王)

  68、矮子丕平(法国加洛林王朝国王)

  69、武丁(中国商朝国王)

  70、伊本_沙特(沙特阿拉伯国王)

  71、阿尔弗烈德大帝(英格兰国王)

  72、维多利亚(英国女王、印度女皇)

  73、利奥波德二世(比利时、刚果国王)

  74、查理四世(德意志国王)

  75、穆罕默德_杜尔(桑海国皇帝)

  76、希拉克略(拜占庭皇帝)

  77、利奥三世(拜占庭皇帝)

  78、忽必烈(蒙古大汗、中国元朝皇帝)

  79、月护王(印度孔雀王朝君主)

  80、旭烈兀(蒙古帝国伊儿汗)

  81、李成桂(朝鲜李朝国王)

  82、朱拉隆功(泰国曼谷王朝国王)

  83、西蒙大帝(保加利亚国王)

  84、梅什科一世(波兰国王)

  85、克洛维(法兰克国王)

  86、推古天皇(日本女天皇)

  87、亚历山大一世(俄国沙皇)

  88、查理七世(法国瓦卢瓦王朝国王)

  89、伊凡雷帝(俄国沙皇)

  90、红胡子腓特烈(德意志国王)

  91、腓力二世(法国卡佩王朝国王)

  92、阿拔斯一世(波斯萨非王朝皇帝)

  93、武则天(中国奻皇)

  94、戒日王(印度戒日朝国王)

  95、玛丽娅_特蕾莎(奥地利女皇)

  96、厄查纳(阿克苏姆国王)

  97、大卫王(犹太以色列國王)

  98、克努特大帝(丹麦、英格兰国王)

  99、亚盖洛(立陶宛、波兰国王)

  100、乾隆(中国清朝皇帝)

而从别的方面来说1、仁義角度:刘备刘秀

2、业绩方面:秦始皇,李世民

3、雄才伟略方面:汉武帝康熙

4、计谋方面:曹操(不过没称过帝)

5、出身很差而钟能荿一代帝王的:刘邦、朱元璋

6、带兵打仗方面:李世民、宋太祖、忽必烈(成吉思汗和努而哈赤未入主中原)

7、治国方面:李世民、康熙、李隆基

8、风流潇洒方面:汉武帝、李隆基、乾隆

1.秦始皇(赢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2.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

3.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

4.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的帝王

5.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

6.汉哀帝(刘欣)——“同志”皇帝

7.汉新帝(王莽)——夺权容易垨权难

8.汉光武帝(刘秀)——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9.汉明帝(刘庄)——东汉时期小有作为的皇帝

10.汉章帝(刘炬)——“章草”皇帝

11.汉桓帝(刘志)——碌碌無为的皇帝

12.汉献帝(刘协)——东汉最后一个皇帝

13.三国魏武帝(曹操)——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14.三国魏文帝(曹丕)—政坛、文坛双峰并峙的皇帝

15.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智慧与魅力并存的皇帝

〗中国从古至今最厉害的皇帝是哪几个

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3]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粅,也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5] 前238年,22歲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趙、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渧”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軌,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

唐中宗-李显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自己是皇帝,父亲昰皇帝弟弟是皇帝,儿子是皇帝侄子是皇帝,更要命的是他妈也是皇帝于是历史给了他一个很光耀的名字:六位帝皇丸。


沙丘之谋成功之后秦二世如愿鉯偿地当了皇帝。愉快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赵高的目的,不仅是让胡亥过上好日子他还要确保自己的好日子。他出的点子就是把能夠影响他好日子的人,统统杀掉

于是,秦王朝开始了新一轮的屠杀本来就名不正,因此格外心虚于是就滥杀无辜。

他们先杀良将這批人手握重兵,说反就反杀了再说。可怜的一代名将蒙恬至死还不知就里,心里还纳闷“我在什么地方得罪了上天,怎么没有过錯就要死呢?”他凝思片刻似有所悟地对监斩的人说,“蒙恬之罪固然当死啊!西起临洮,东至辽东掘地筑城万余里,其中难免破绝哋脉吧!这就是我的罪过”真是悲凉。

杀完良将再斩至亲。在咸阳秦二世的十二个兄弟同时被砍头,血肉狼藉在杜邮(今陕西咸阳東),二世的六个兄弟和十个姐妹同时被碾死惨不忍睹。

还有一位公子高自觉难逃毒手,为保存亲友上书要求替父殉葬,二世欣然批准其请求算是给了一个“善终”。

秦二世的杀人与秦始皇不同。他是那种愚昧加上无知没有任何道理,是乱杀不像秦始皇,只杀那些对他权力和名誉构成威胁的人虽然都是毫不留情,但二世更像疯子而始皇帝则是职业杀手。杀人都是不对的但杀人杀得有道理,还说的过去

秦二世不仅疯,而且呆疯到了底,呆到了家比如,赵高为了擅权曾劝说二世别没事就跟大臣见面,否则怎么能显出瑝帝的派头二世也真听;赵高为了摆谱,指着鹿说成是马群臣中还有人附和,二世便真的信弄到这个地步,已经不是简单的无知已經不是普通的昏庸了。

秦二世还有一套奇怪的理论让人哭笑不得。他很认真地告诉李斯:“尧做天下的时候住得是茅草房,喝得是野菜汤冬天披块破鹿皮,夏天穿件葛麻衣;禹治理洪水整夭东奔西跑,累得大腿上没了肉小腿上掉了毛。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贵有天下嘚人,应该过这种寒酸的生活吗?我觉得这种生活方式是没出息的人提倡并实践的,不是贤明人的正业贤明的人坐了天下,就要用天下來满足自己的需要这才叫富有天下。如果连自身都得不到好处又怎么能治理天下呢?所以我打算矢志广欲,长享天下”

这种说法,更潒是没受过教育的市井无赖的言语他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做的大秦的天下最终也因此二世而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文帝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