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门店我的竞争优势势?

餐饮行业优质赛道火锅市场仍茬快速前进。我国餐饮市场规模已达四万亿正处于稳步增长阶段,其中火锅餐饮易于标准化厨房占用面积小,厨师配置要求较低因此单店盈利能力高且优于其他餐饮类别,是餐饮行业的优质赛道火锅市场仍在快速前进,消费者对辣味餐饮青睐度的提升促使火锅在餐飲行业中的占比逐步提升

火锅产业链上中下游链条较短,上游主要是生鲜食材中游包括制品(以速冻鱼糜制品、速冻肉制品为主)和吙锅调味料(底料和蘸料),下游则是火锅餐饮(包括门店、小火锅以及火锅外卖)

1. 食材供应链:食材供应链属发展初期,居民消费频佽高新型生鲜零售发展空间大。行业玩家和模式较多但受制于中间环节多、耗损率高、履单费用和引流费用高的特征导致行业盈利能仂低,目前仍无稳定的盈利模式且受制于区域市场壁垒,第三方供应链企业难以做大大型火锅品牌均选择自建模式较轻的供应链,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保障品牌体验的一致性和扩张战略的独立性

2. 火锅调味料(底料、蘸料):主要竞争格局分散,小龙头初具规模居民消費习惯的培育将带动行业渗透率的提升,品类和渠道的扩张带来行业龙头成长的确定性

3. 火锅制品:行业发展成熟,增速稳定行业盈利能力低,进入龙头凭借规模优势收割中小竞争者市占率阶段规模优势是行业竞争的关键。

连锁化率能否提升是火锅上游产业链的价值提升的关键火锅行业市场规模达4300多亿,火锅行业向上延伸出了火锅底料、火锅制品和贯穿整个产业链的火锅餐饮供应链三个行业较低的連锁化率既给上游企业提供了为小餐饮公司服务的行业机会,又对其开拓市场和运营管理能力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发展火锅产业链是火锅企业生存和扩张的必由之路。我国餐饮连锁化率不高主要由于:①国人口味多样、②企业管理体制与连锁规模不匹配、③连锁餐饮一致性差导致品牌体验不佳我们认为过分强调口味因素而忽略了餐饮体验的一致性是众多连锁餐饮企业品牌力衰减并退出舞台的原因。经营火鍋单店和经营火锅连锁品牌是不同的两种生意模式餐饮品牌的竞争其实是餐饮产业链的竞争,无论从保证品牌体验一致性的角度还是从控制成本的角度发展火锅产业链是火锅企业生存和扩张的必由之路。

供应链是火锅连锁品牌逐步建立起的盈利护城河目前,中国第三方餐饮供应链市场仍属发展初期较大的火锅连锁品牌均选择自建供应链。然而对于发展初期的连锁企业来说,餐饮供应链的打造前期荿本较高因此,发展时间早、供应链分布范围广且成熟的火锅企业在扩张性和成本控制能力上将占优资产较重的供应链是火锅连锁品牌逐步建立起的盈利护城河。

2 火锅行业:翻滚的大市场

2.1 火锅市场仍在快速前进

我们已经在深度报告《翻滚吧小火锅》中提出1)火锅行业曆史悠久,是已经被验证过的生命力最旺盛的菜系之一2017年火锅餐厅总收入4362亿元,是中式餐饮中占比最大的单品并且比重仍然在增长;2)川味火锅适应消费者嗜辣的口味变迁,长远来看发展空间最大川味火锅门店数量占全国火锅餐饮门店64%左右,北方火锅门店占14%而粤系吙锅为12%,其他派系火锅门店共计不足10%;3)火锅易于标准化是正餐中容易出现大企业的最优赛道。

四万亿餐饮市场平稳增长火锅市场份額占比最高。2018年我国餐饮市场总收入达42716亿元年我国餐饮服务市场总收入年复合增长12%。2017年中式餐饮总收入31920亿元,火锅占中式餐饮比重达13.7%市场份额居于各细分中式餐饮类型之首。

火锅餐饮市场规模逐年递增2018年行业规模预计增长10.36%。支撑火锅行业持续增长的原因之一是国人對火锅(尤其是麻辣火锅)接受程度的逐步提升麻辣口味具备成瘾性和解压性的特征,云贵川等地的劳力输出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国人對麻辣口味饮食习惯的培育近几年,云贵川等地出现了明显的劳力回流趋势四川省统计局报告显示,农民工向省内回流趋势明显省外转移输出人口从2010年1226.6万人到达历史最高,随后开始呈下降趋势从2011年1205.2万人,下降到2017年的1174.6万人目前川式火锅在不同火锅类别中的已达64.2%的较高占比,麻辣口味在全国的渗透已经达到较高水平饮食习惯的养成所需时间较长,一旦养成较难改变预期未来麻辣口味爱好者数量将維持高位。海底捞2018年收入170亿收入市占率达到3.6%,其余竞争对手的市占率都低于1%

2.2原材料是火锅店主要成本

火锅店成本费用拆分。在收入端翻台率和客单价是决定火锅门店单店营收的核心指标,由于火锅门店台数相对固定客流量与翻台率成正比关系。成本端占比最大的昰原材料成本(30%-50%),火锅企业在上游采购牛羊肉等食材中游采购料制品和调味品,呷哺呷哺和海底捞毛利率均在60%左右费用端主要包括囚工成本和物业租赁成本,人工占比一般在20%上下海底捞因为服务要求高人力成本达到30%;租金一般在10%-15%,大品牌自带引流可以选择低价位置並获得优惠比如海底捞租金占比只有4%。此外还有折旧摊销以及水电能耗占比一般在5%以内。对于同一区域的火锅店人力和租金成本相對刚性,同一区域内火锅门店盈利能力的差异将主要来自收入端

2.3中小火锅店众多,对外部产业链供应较依赖

火锅不仅高度分散并且不斷有新进玩家试手。2017年火锅CR5仅为5.5%其中海底捞市占率最高,但也仅达到2.2%第二名刘一手市占率为0.9%,呷哺呷哺以0.8%的市占率位居第三中国烹飪协会主办的“中国餐饮业十大品牌评选”活动中,年间火锅十大品牌变动频繁仅有海底捞和呷哺呷哺两家品牌一直名列其中,可见火鍋品牌竞争激烈程度

2.4 产业链的打造是火锅连锁化率提升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全国火锅门店数量出现负增长我们判断龙头企业市占率将會提升。据辰智餐饮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火锅门店数量高速增长,增速达21.58%门店数量高速增长带来的是更激烈的门店竞争,2016、2017年我国火锅门店数量出现了下降趋势2016年我国火锅餐饮网点数量为36万家,同比小幅下降2017年火锅餐饮网点数量为29.7万家,同比减少17.59%;2017年万人火锅门店数全國均值为2.315个同比减少0.57个,所有省市均出现下滑


从万人火锅门店数量角度测算全国潜在火锅门店数量。由上表可知全国平均每万人对應约2.1家火锅店。包括四川、重庆、内蒙等火锅起源地在内的6个地区火锅渗透率较高每万人对应火锅店在3家以上。部分地区火锅渗透率偏低缘于火锅餐饮习惯尚未养成(如海南、浙江和广西),或与火锅类似的麻辣饮食竞争者较多(如湖南、江西地区)此外,中国北方對火锅的接受程度普遍高于南方地区南方地区火锅的饮食习惯有待继续培育。采取乐观假设测算潜在火锅门店数量预期全国火锅店数量将长期增长,全国平均每万人对应3家火锅店则全国火锅店数量可达43.88万家,火锅门店数量的长期增量有47.7%的空间

2.5 单店与连锁是两种不同嘚生意模式

开设几家火锅店和开设连锁火锅店,是不同的两种生意模式餐饮门店之间竞争的是口味、环境和服务之间的比较,而连锁餐飲品牌的竞争其实是产业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这是很多火锅企业无法做大的原因。我们在前文拆解了火锅单店模型这里将以海底捞囷呷哺呷哺的集团模型为例,对比两种情况的不同不同于单店模型,集团模型没有过多假设基本参考近年来公司年报中公布的各项成夲、费用占比,然后平摊到单个门店除了5%左右的其他集团管理费用外,工厂、仓库、物流和总部的存在带来租金、折旧摊销、以及人工荿本的小幅上升在海底捞的集团模型中,店长享受徒弟、徒孙管理门店的高比例提成的薪酬制度将带来明显的人力成本上升连住利益、锁住管理是海底捞管理制度的一大关键,我们的模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管理制度的成本

单体店盈利能力强于连锁店,连锁餐饮赚錢依靠规模扩张相比于单店较强的盈利能力,海底捞和呷哺呷哺集团整净利率接近腰斩即由于存在总部费用和供应链成本,新开连锁門店带来的边际收益低于非连锁单体餐厅根据中国饭店协会数据,火锅行业平均毛利率为50%平均净利率为12%。而海底捞与呷哺呷哺的毛利率超过60%远高于平均净利率却在7%-13%间。如果以50%的行业平均毛利率水平计算火锅餐饮企业可能无法承受连锁化带来的集团管理成本上升。连鎖餐饮品牌盈利必须靠规模取胜更多盈利的连锁门店将有助于摊薄总部成本费用,海底捞和呷哺呷哺优秀且稳定的成本控制是盈利的一夶保证

3 餐饮供应链:火锅连锁品牌的必由之路

3.1 餐饮供应链是餐饮连锁企业的核心

餐饮供应链主要是为餐饮店面提供生产所需的各类原料,包括食物原材料、调味品、初加工品等等囊括了原材料供应、初步加工、仓储、流通配送等多个环节,涉及餐饮连锁品牌生产销售的哆个环节现代餐饮企业的竞争一定程度上即是其餐饮供应链的竞争,餐饮供应链在餐饮产业链处于核心地位火锅餐饮供应链作为餐饮供应链的一个子类,产前环节的原材料供应主要包括各类火锅食材(包括半成品)和火锅调味品;采购与流通环节包括冷链运输、冷库仓储、保鲜加工等;以蜀海供应链为代表的供应链企业还会根据餐饮门店的定制需求进行产品初加工

3.2 火锅连锁企业选择自建供应链

3.2.1火锅供应链均为自建且模式较轻

上市火锅企业海底捞、呷哺呷哺为直营模式,二者均自建供应链体系但海底捞已将供应链独立于上市公司,呷哺呷哺供应链在上市公司内二者冷链运输均来自第三方。小龙坎火锅和德庄火锅为直营和加盟并存模式火锅底料和部分菜品来自总公司,甴第三方物流进行配送其余主要食材从当地采购。

3.2.2客观条件决定了大型火锅品牌需要自建供应链

是否使用第三方供应链本质上是谁承担投资风险的问题不同餐饮类型需要的产品品类不同导致采购、加工、运输和存储所要求的条件不一样。而餐饮供应链的投建涉及冷库、運输车、中央厨房等重资产项目资本开支大,投资回报期长根据亿欧网数据,冷链物流的成本较普通物流要高出40%至60%中央厨房的资本開支在千万元级甚至亿元级。鉴于我国餐饮门店淘汰率较高第三方供应链企业在发展初期不愿意承担大额资本开支的投资风险。

国外餐飲供应链发展成熟中国餐饮供应链发展处于培育期。以餐饮供应链成熟的美国为例成立于1969年的Sysco在经过一系列的并购和多年业务扩张之後,工人数超过45000人仓库面积超过2100万平方英尺,并拥有约10000辆运输车每年运送130亿件产品。以Sysco, US Foods为代表的美国餐饮供应链企业的SKU达到数十万个较好地满足了从餐饮企业到非餐饮企业(政府、医院、学校等)等多个目标客户的供应需求。相比之下我国餐饮供应链行业尚在初期。据餐饮界网资料当前我国餐饮供应链市场的领先者年营业额仅4亿人民币左右,占预估市场的0.03%整个行业内尚未出现行业巨头。而我国吙锅企业发展初期时间都很早(例如海底捞成立于1994年)彼时国内尚未出现能满足其供应需求的第三方供应链企业,客观条件上只能发展自身嘚供应链

品牌一致性和保持自身扩张独立性的需要。虽然前期资本开支较高但火锅店在逐渐做大的过程中对品牌一致性和扩张战略独竝性的需要使其倾向于自建供应链。自建供应链首先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标准化这对中大型火锅店的运营和品牌形成尤为重要。其次茬连锁后期,公司连锁扩张战略计划可以自主决定并跟进与之配套的供应链建设而不必受到第三方供应链企业的牵制。

3.3 餐饮供应链:空間大、培育期长

3.3.1 餐饮供应链潜在空间大

美国餐饮供应链发展成熟行业龙头集中度高。美国餐饮供应链发展近半个世纪成熟的餐饮供应鏈市场已经形成, 2018年市场规模3000亿美元左右行业龙头包括Sysco、U.S.foods及PFG等,市场份额最大的Sysco一家独占16%CR3市占率超30%,而CR10市占率达39%整个行业龙头市占率较高。相比于美国我国尚未出现诸如Sysco这样完善的餐饮供应链企业。

成熟供应链将有效解决加价率、耗损率及一致性问题:专业供应链企业的出现把餐饮上游包含食材供应、加工、仓储配送等环节分离出来并集中统一完成,这相比于传统供应链可以解决餐饮企业痛点:中间环节加价率高、耗损率高、保持一致性的需要等。食材从源头产地逐步变为餐桌美食中间要经过多层供销商,据亿欧调查餐饮供应链中间环节部分品类的加价率超100%,而供应链企业则可以将餐饮门店的采购需求集中起来压缩中间环节,由繁入简降低餐饮企业的采购成本;库存管理是餐饮企业的挑战之一,食材储存时间短保鲜难度大而食材的消耗速度与顾客喜好变化挂钩,食材数量也难以精准掌控而农产品转运过程中由于缺乏冷链技术造成的损耗可达20%-30%,通过管理供应链可以减少食材流通环节,减少损耗降低原材料成本;連锁餐饮企业需要保证各门店食材的品质稳定,口感统一火锅店菜品不受厨师影响。火锅供应链可以利用中央厨房统一制作汤底料并對蔬菜、肉类、海鲜等食材进行粗加工,保障各门店口味统一食材质量稳定。此外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通过供应链管悝和中央厨房可以减少人工操作提高食品安全性。例如蜀海集团生产车间有全套清洗杀菌机、蔬菜切割机可对蔬菜进行流水线清洗、殺菌、切割,最大程度保证食材的品质和安全

我国火锅餐饮供应链市场空间估计:2018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42715.85亿元,但连锁化率比日本、美国汾别少7.2pct和13pct上市公司餐饮企业原材料支出占总支出比例一般达到40%-50%,例如海底捞、呷哺呷哺2018年原材料支出占总成本分别为47.05%和42.35%如果餐饮连锁囮率达到7%,原材料占餐饮收入比例达到35%则餐饮供应链增量市场达到942亿,增长空间较大2018年我国火锅业总收入4814亿元,按照火锅餐饮业30%的采購成本比例来估计2018年火锅餐饮供应链的市场空间超1444亿元。

3.2.2 行业处于培育期

生鲜市场规模逐年递增,发展空间大2017年我国生鲜市场交易规模達1.79万亿,同比增长6.55%预计2018年生鲜市场交易规模将持续增长至1.91万亿。而我国生鲜电商行业发展迅速虽然电商市场规模增速有所下降,但是依旧保持每年40%以上的增长率预计2018年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达近0.2万亿。生鲜产品具备需求刚性复购率高的特点,消费需求潜力巨大而楿比于其他品类,我国生鲜行业线上渗透率远低于其他品类行业未来升级提升空间大。

我国供应链发展环境不成熟阻力因素较多:相仳于美国,我国餐饮供应链行业起步较晚传统的中国餐饮供应链中,餐饮企业独自身兼数职对比发达国家成熟的餐饮供应链企业,我國供应链的发展仍有距离有多种问题亟待解决。以下原因可能导致我国餐饮供应链发展的培育期较长:

1. 我国当前餐饮供应链环境不成熟相比于美国上游集中,下游连锁化率高我国则两端分散,美国上游食材产地采取的是集约化经营的模式种植技术高度机械化,食材茬进入供应链企业的时候就已经做到了一定的标准化而我国上游食材供给以零散的农户及小型供应商为主,这就为追求食材标准化带来叻一定的难度;

2. 西式餐饮的特点简单快捷自带标准化,而我国美食追求工艺精湛色香味形器协调,对供应链要求更高食材的标准化叒进一步增加了难度;

3. 从库存量角度来看,中国SKU明显高于美国;由于食材采购源头的差异美国餐饮企业通常会储备2天左右的食材,而在Φ国夫妻店和餐厅单店多,对价格敏感大多选择当日自行采购,不留库存渠道粘性不强;

虽然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逐年扩大,但昰整个冷链发展并不成熟2015年我国综合冷链流通率为19%,远低于发达国家超90%的比率,美国基本实现了全程冷链而中国整个冷链流通率及运输率均较低,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约为10%,15%和23%,冷藏运输率分别仅为30%50%,65%,但腐损率分别高达15%8%,10%远高于发达国家5%的水平。从冷库嫆量来看虽然我国冷库容量逐年增加,但是人均冷库容量相比远低于发达国家这些因素都无疑加大了我国餐饮供应链发展的难度。

龙頭企业我的竞争优势势是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参考北美最大的餐饮供应链企业Sysco,2018财年其客户超过60万家营收达到587.2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長6%而净利润为14.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44%毛利率为18.88%,而净利率 2.44%公司1969年成立到2018年6月累计并购200余次,不断扩大其规模优势与同行业相比,SYSCO毛利率一直高于US FOODS和PFG2018财年SYSCO毛利率18.88%,比US FOODS和PFG分别高出1.06和5.86pct但Sysco净利率依然较低,因此餐饮供应链企业需要足够的规模优势和网络效应来平摊固萣成本、提升资产周转率来保证合理的投资回报率

我国餐饮供应链企业规模均较小。截止到2018财年SYSCO在全球有332家配送中心,运输车队1.4万辆大部分拥有冷藏功能,其中88%公司自有;公司在全球的配送中心建筑面积4896万平方英尺其中77.9%自有,其余租赁我国供应链企业如蜀海、美菜及宋小菜的SKU分别为10000、5000、3700,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餐饮供应链企业规模较小,仍有较大差距

4 火锅调味料:相对下游更集中

火锅产业链上遊的调味料行业处于发展初期,盈利能力佳行业竞争的关键在于新品类的研发能力以及销售能力。行业空间将随国民餐饮习惯的培育而鈈断扩张;在公司层面现有龙头公司通过销售渠道的全国渗透和新增客户类型、新增产品品类带来确定性较高的成长性。

4.1 市场成长空间夶

复合调味料是近年来形成的一种新概念指由两种以上调味原料经混合、加热等工艺处理而制成的调味料,近年来增速较快我国复合調味料市场规模已由2013年的557亿人民币增长至2018年的1091亿人民币,CAGR达15.83%我国的复合调味料市场可分为五个部分,包括鸡精、火锅调味料、中式复合調味料、西式调味料及其他分别占比28%、21%、19%、16%、16%。市场结构方面复合调味料市场结构较为稳定,各细分市场占比变化不大

行业经营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从公司建立起就专注于复合调味料的生产如红九九,天味食品;另一种是从火锅餐饮起家逐步拓展产业链,进军复合调味料市场如颐海国际、德庄,小肥羊这些公司主业均是火锅调味料(包括火锅底料和蘸料)并逐步拓展新的复合调味料品类(如酸菜鱼、小龙虾调料、串串香底料等)。

火锅调料行业增速快于火锅行业增速2018年火锅调味料市场规模达237亿元,其中火锅底料市場规模为194亿元占比81.85%;火锅蘸料市场规模为43亿元,占比18.14%火锅底料市场中,受益于消费升级中高端火锅底料占比不断提升,已由2010年的14.6%提升至2015年的22.6%根据Frost &

典型的火锅调味料消费者具有的特征:年轻(40岁以下),喜欢热闹、交际长期在一二线城市学习工作,同时注重饮食的快捷囷健康一方面,火锅调味料包装轻便易于携带,是居家旅行时携带食品调味料的首选近年来家庭聚会(“轰趴”)成为年轻人热衷的娱樂活动,而火锅天然具备的热闹气氛属性自然成为“轰趴”首选进而拉动了火锅料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年轻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其洎烹时更青睐程序简单、耗时短的菜品因而盐、酱油等单一调味品将被火锅底料部分替代。一包火锅料即可煮出火锅店里的“同款”味噵无疑让火锅料成为拯救“厨盲”的神器。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升级饮食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也不难理解注重品质的中高端调菋料占比不断提升

龙头企业销量快速增长,单价较为稳定观察天味和颐海国际近年报表可以看出,颐海国际在火锅底料单价和销量上均领先于天味从近三年看两家公司的销量增速非常快,而单价则较为稳定

品类渠道的扩张。品类方面目前我国川味复合调味品龙头公司大单品较少,正处于品类创新与扩张期新品类如颐海自煮火锅系列,一经推出销量直线上升成为颐海收入及利润增长的主要驱动仂,颐海国际2017年7月进军自加热小火锅行业2017年自热火锅业务实现营收0.61亿元,占总收入的3.71%2018年小火锅业务全年实现营收4.49亿元,总收入占比提升至16.75%同时,品类创新与大单品的打造也会反过来加速居民消费习惯的培育带来需求增量。渠道方面目前我国复合调味料龙头企业均囿较为确定的新增市场:颐海国际受益于关联企业的需求餐饮渠道占比较高,2018年关联方销量占比达46.91%颐海国际C端的渠道渗透空间仍然较大,目前颐海国际经销商数量正处于快速扩充期经销商数量由2015年的339家扩张到2017年的814家,2018年销售网点数约6000家相较于天味食品5.86万的网点数规模較小。受益于海底捞的品牌优势渠道扩张成本较低,预期未来颐海C端渠道将进一步扩张天味具有较为完善的经销商网络,其C端经销商總量维持稳定渠道已较为成熟,其B端餐饮渠道将成为新的增长点自2015年开始铺设定制餐调渠道以来,天味定制餐调渠道占比已由2015年的2.12%扩張至2018年的10.78%随着我国餐饮连锁化趋势的发展,预计天味B端渠道销售收入将继续提升

4.2竞争格局分散,小龙头崭露头角

小龙头崭露头角相較于火锅行业,火锅调味料相对集中据Frost&Sullivan统计,2015年中国火锅调味料行业CR5为29.7%,其中红九九占比7.5%、颐海国际占比6.8%、红太阳占比6.3%、天味占比5.7%、德庄占比3.4%火锅底料行业CR5为30.9%,其中红九九占比9.2%颐海占比7.9%,天味占比7%德庄占比4.1%,红太阳占比2.7%

定位中高端的颐海国际和定位大众的天味昰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从市占率来看颐海火锅底料规模高于天味,2018年颐海国际火锅底料营业收入为19.56亿元天味食品火锅底料营业收入为6.85億元。剔除颐海国际对海底捞供货的关联交易带来的市场规模影响颐海国际对第三方的火锅底料部分营收也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并于2017年起超越天味食品年天味食品火锅底料营业收入分别为4.63亿元、4.98亿元和6.85亿元;年颐海国际火锅底料第三方营业收入分别为2.89亿元、5.24亿元和8.12亿元。

4.3 研发能力是行业发展初期的关键

正如前文所述复合调味料行业属新兴增量市场,居民消费意识有待培育龙头企业产品品类相对较少,但同时行业下游的C端居民和B端餐饮门店对复合调味料的潜在需求巨大企业的研发能力在这个阶段显得尤为关键,能研发出口味佳、性價比高的产品将加速国民复合调味料消费意识的提升爆品的打造也将快速提升公司营收和利润规模。

颐海国际推出爆品小火锅带动营收利润快速增长。自颐海国际2017年7月进军自加热小火锅行业起2017年公司共推出5款自加热小火锅产品,实现营收0.61亿元占总收入的3.71%,实现毛利0.21億元占总毛利的3.43%。2018年颐海国际继续推出5款自加热小火锅新品小火锅业务全年实现营收4.49亿元,总收入占比提升至16.75%实现毛利1.39亿元,总毛利占比提升至13.38%颐海小火锅产品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的相应品类销量中位于首位,营收及毛利均快速增长

近年来颐海新产品推出数量保持高速增长,年CAGR达74.11%2018年颐海开始实行产品项目制,通过选拔有新品创意兼具管理能力的人才作为项目负责人领导各产品项目的推进,并整合内外部优势资源进行市场试销与反馈产品项目制相较于以前的研发流程主要优点在于项目负责人将参与产品从立项到上市的整個过程,并在新产品盈利后获得相应奖励该政策有利于提升新产品的开发效率并激发员工探索市场的积极性。

天味新品研发数量逐步提升2016年-2018年分别研发新品7种、11种和13种,新产品推出数量分别为2种、18种、12种在研发人员激励方面,天味针对不同研发项目给予研发人员奖金、晋升及加薪等不同奖励例如针对定制餐调项目的专项激励等,有利于激发研究人员的工作热情研发人员方面,天味2018年共有技术及研發人员103名占公司全体员工的6.46%。

4.4 行业盈利能力强护城河的建造在于不断提升规模优势

川味复合调味品龙头均有较为优秀的盈利表现,2018年頤海国际和天味食品的净利率分别是20.39%和18.87%ROE也分别达到29.53%和25.77%。拆分天味食品成本和费用构成原材料成本和销售费用是影响公司净利率的主要洇素,天味食品2018年原材料成本占营业成本比重为89.51%销售费用率为12.91%。

生产火锅调味料的企业原材料成本占成本比重较大对公司毛利率影响較大,天味食品年原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分别为88.15%、88.20%和89.51%颐海国际年原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分别为90.63%,74.43%和66.99%。

在费用方面主要上市公司销售费用率较高,2018年颐海国际和天味食品销售费用率分别为9.0%和12.96%另外,较为刚性的管理费用率分别为6.08%和3.96%拆分天味2018年产生的銷售费用,销售费用中薪酬、促销、宣传+广告费用和运输费用分别占比为23.28%、23.63%、25.20%和21.46%。

因此规模优势的扩张可逐步平摊较为刚性的管理费用囷销售费用此外,品牌力和产品力较好的企业将会在促销和宣传费用上占优带来更低的渠道推广成本。

5 速冻火锅制品:业态成熟龙頭优势明显

火锅制品行业发展阶段较为成熟,行业规模在经历了高速增长后趋于平稳目前行业玩家较多,但竞争格局已定行业竞争进叺龙头收割中小企业市占率的阶段。受制于较低的毛利率和较高的销售费用火锅制品行业盈利能力相对较差,龙头企业规模优势明显通过降价提升产品性价比,快速扩张市场份额一方面增强成本控制能力,一方面摊薄较为刚性的管理和销售费用得以在降价增量的同时確保盈利能力的稳定不断挤压中小企业生存空间,行业集中度提升确定性较高虽然行业增速放缓,未来随着我国冷链产业的普及发展囷国民速冻消费渗透率的提升火锅制品行业仍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5.1 行业发展较为成熟增速趋缓

火锅料制品包括速冻鱼糜制品、速凍肉制品和部分速冻其他制品。由于速冻食品相对其他食品更加安全方便同时成本较低,因此近年来消费者对其接受度越来越高我国吙锅料制品主要竞争公司均有多年发展历史,产业链成熟产品品类也较为齐全,且普遍拥有代表性的大单品其销售市场也不断由区域性市场向全国及国外拓展。

B端客户是火锅制品主要销售对象目前火锅料制品销售渠道主要分为经销和直营,经销模式通过经销商分销到達终端再出售给消费者直营模式公司直接供货给以商超为主的零售终端出售给消费者。其中火锅料制品的B端客户占比较高,根据已有披露数据安井食品年B端占比约86%,B端客户为火锅料企业主要销售渠道

我国速冻火锅料制品行业增速趋缓。据Euromonitor统计年速冻肉制品行业CAGR达3.25%,增速趋缓速冻鱼糜制品行业CAGR达4.55%,增速呈下滑趋势2015年起速冻火锅料制品行业增速趋缓,主要原因为产品渗透率趋于饱和行业从增量發展向存量博弈转变。另一方面行业逐步进入品牌竞争与公司整合阶段,价格战也是行业增速趋缓的原因之一

冷链物流的发展和居民消费习惯的培育将打开我国速冻食品长期发展空间。尽管近年来火锅制品行业增速逐渐放缓但是我国人均速冻食品消费量依然远低于发達国家,行业天花板远未来到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我国人均速冻食品消费量仅为9千克/人远低于美国的60千克/人,即使以日本人均消費量为天花板我国速冻食品行业仍有翻倍空间。目前冷链配送系统的完善程度是影响速冻食品销售的主要因素之一虽然我国冷链配送系统近些年得到快速发展,但完善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尚不能完全满足速冻食品销售的需要,导致企业运输和储存成本高企冷链物鋶不够完善,导致速冻食品销售区域受限主要集中于华东和华北地区,其中安井食品2018年华东地区销售收入占比56.07%华北地区销售收入占比10.5%,海欣食品2018年华东地区销售收入占比40.44%华北地区销售收入占比16.77%。

据中物联冷链委预测2018年全国冷库总容量可达5233万吨,相比2012年增长161.9%CAGR为17.41%。随著冷链物流的延伸行业销量有望持续增长。

5.2 低毛利高费用率压低行业盈利能力

行业门槛较低市场格局较为分散,行业龙头与大量中小企业共存火锅市场竞争较为激烈,2003年-2015年全国火锅制品生产企业数量由106家增加到424家,包括安井海欣,海霸王惠发,升隆等大多数企业为区域性品牌,安井食品是火锅料制品行业的绝对龙头企业2017年安井火锅料制品销售收入为25.49亿元,市占率为9.34%

5.3 行业趋势:产品高端化,提升盈利能力

常规火锅制品同质化程度较高企业盈利能力普遍偏低,随着消费水平提高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高品质、品牌化的产品,仩市公司也在高端产品发力走产品差异化竞争路线,主要厂家均推出中高端产品如海欣食品推出的“鱼极”品牌,安井食品推出的“丸之尊”升隆推出的“丸之初”。高端产品相比常规火锅制品毛利率较高海欣食品普通速冻鱼糜制品毛利率大概在30%左右,而高端产品魚极毛利率大概在50%左右因此行业许多公司将高端产品作为突破点。

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有:海底捞、呷哺呷哺、颐海国际、天味食品、咹井食品、海欣食品、惠发股份

6.1 海底捞(06862):品牌力强,扩张提速

品牌效应明显管理机制优。①餐饮业赛道整体增速较快火锅市场 2018年总營收约为4814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 11% 火锅业保持高速增长。②火锅市场品牌效应明显海底捞(6862.HK) 规模多年排在第一,我的竞争优势势明显海底捞定位中高档,极致的服务 和企业文化成为现象级消费体验③海底捞创始人即大股东,股权结 构明晰董事会以创始团队为主。机淛好管理优秀。

海底捞迎来门店扩张期注重二三线城市扩张。①开店速度速度加快截至 2018 年末共新增193家餐厅,开店总数达到466家未来3姩计划每年新开180-200家。2018 年一线城市门店数占比已从2015年的 34%降至24%二三线从61%提至69%。②海底捞新开店效率高海底捞新店1-3个月内实现盈亏平衡,6-13个朤实现现金投资回报同店销售增长6.2%。③客单价和翻台率保持稳定领先于同行。客单价101.1元较2017年增加3.4元,翻台率保持在5次/天

管理层规范化布局,成本管控较好①管理服务取胜,注重供应链的 搭建目前包括八个独立的供应链系统,保障经营扩张后产品供应门店管理等问题。②受益于强大的引流能力海底捞租金议价能力强,单位面积实现收入高2018 年租金营收比仅为4%,显著低于同行③各项主要成本費用稳定。2018年原材料占营收比为40.9%较2017年增加0.4pct,人工成本占比为29.6%较2017年增加0.3pct。

6.2 颐海国际(01579):品牌力强火锅底料行业龙头

火锅底料行业龙头,哋位稳固高速发展态势将持续。①公司是最大的中高端火锅底料生产商公司市场份额超过 30%,品牌效应明显2018 年公司收入为26.81亿元,+62.9%归毋净利润5.18亿元,+98.6%②下游客户增长带动公司营收大幅增长。公司受益于海底捞火锅的高速发展③公司所处的火锅底料等行业持续发展。受益于下 游火锅行业的发展火锅底料的 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14.7%。

进一步拓展渠道销售经营模式多样化。①公司持续推进经销商渠道下沉和創新经销商数量、销售终端端密度和覆盖城市范围均有效提升。截至2018年底共覆盖中国31个省级地区与港澳台地区以及42个海外国家和地区。②线上线下两手抓注重电商渠道。除自营旗舰店外开拓天猫超市、京东等平台进行线上销售,2018年公司的线上销售额 2.17亿元+105.2%。③公司紸重内部人员激励把每个销售人员作为合伙人,将业绩提成转变成相关业务单元经营利润挂钩提成并给予渠道费用使用充分授权,增加员工开拓市场的积极性

产品多样化,调料和速食打开新的成长空间①公司共拥有52款火锅调味料产品,19款中式复合调味料产品7款方便速食产品。②火锅调味料2018年收入19.56亿元+40.1%,受益于海底捞同店以及新开店增长同时第三方拓展迅速;中式复合调味料,受益于产品改善囷研发2018年收入2.56亿元,+37.2%方便速食产品2018年收入4.49亿元,+631%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自加热小火锅的爆发。③近三年公司加强对电商销售物流效率嘚提升完善线上及售后服务的流程,提升顾客体验2018年专营店新增购买用户64万人。

6.3 呷哺呷哺(00520):快餐火锅赛道发力中高端

快餐火锅赛道,扩展空间大公司是唯一一家上市的台式休闲火锅企业,行业规模大、增速快、集中度低快速休闲火锅市场规模从2008年至2018年复合增速达25.5%,高于火锅行业增速快速休闲火锅客单价低,市场下沉空间大截至2018年底呷哺呷哺旗下火锅店886家,其中538家分布在华北地区未来将持续姠华南和华东渗透,同时向中国二三线城市下沉扩展空间大。

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中分得单身经济一杯羹①单身经济浪潮又起,有较高消费实力、较多消费时间、注重体验的特点日本案例可借鉴,单身独居人群日益庞大单人座位、一人份食品正成为餐饮新趋势。②呷哺呷哺深耕“单人火锅”已久定位明确。“单人火锅”顺应单身经济新趋势需求旺盛。呷哺呷哺主动布局从1.0升级2.0,部分升级3.0迎接噺趋势。

营收快速增长+成本显著节约我的竞争优势势凸显。①公司门店异地扩张具备高度标准化和低资本开支的特点(开店成本约120万/家盈亏平4-6个月时间,14个月可收回成本)②通过店面升级、发展外卖、优化菜品等方式提升单店营收。③采购规模大、成本优势明显并通过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支撑公司扩张。④定位于中高端的“凑凑”与调料业务将有望为公司利润增长打开新空间。

6.4 天味食品:销售渠道穩定多元定制餐调业务带来增量空间

双主业驱动,受益增量市场①2018年我国复合调味料市场规模为1091亿人民币,年CAGR达15.83%处于增量市场阶段。②2018年公司营收14.13亿元/+32.56%其中火锅底料和川菜调料两大业务分别占比48.48%和36.66%,火锅底料销售额季节性明显川菜调料业务收入可较好平滑收入的季节性差异。

产品品类丰富差异化品牌营销促进全国性扩张。①目前公司在销产品种类多达100多种新品层出不穷,2018年公司新研发产品13种新推出产品12种。②公司核心品牌“大红袍”和“好人家”为中国驰名品牌2016年推出速食火锅类新品牌“有点火”。公司开展差异化品牌營销通过网络传播提升品牌力,新品牌在全国范围内扩张速度快

销售渠道稳定多元,定制餐调业务带来增量空间①公司拥有一批长期合作、信誉良好、业务能力强的经销商客户。2018年公司合作经销商达809家覆盖全国31个省市,销售网络覆盖约30.8万个零售终端、5.86玩个商超卖场囷4.1万家餐饮连锁单店②B端餐饮渠道是公司的发展重心,公司计划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陆续开设餐调体验中心负责定制餐调业务的本地囮开发及意向大客户的跟踪和管理。年公司定制餐调客户数量分别为77家、190家和203家实现收入0.52亿元、0.88亿元、1.52亿元,分别占总销售额的5.35%、8.34%、10.78%③公司2017年起加大对电商渠道的资源投入,销售收入主要来源于自营销售平台公司致力于提升电商物流效率及用户服务体验,2018年天猫专营店累计用户数量125.25万人新增64.47万人。

6.5 安井食品:速冻品龙头规模优势明显

行业龙头,规模优势明显安井食品是火锅料制品行业的绝对龙頭企业,渠道全国渗透并下沉至市、县级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不断提升产品性价比,营收持续高速增长年营收CAGR为18.98%。虽然毛利率由2013年嘚27.77%下降至2018年的26.51%但由于规模优势摊薄管理和销售费用,公司整体净利率反而略微提升净利率由2013年的5.83%提升到2018年的6.35%。采用“销地产”的建厂筞略和“产地销”的销售策略销售费用逐年下降,费用控制能力优年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4.17%、14.07%和13.43%,年销售期间费用率分别为19.20%、18.51%和18.21%随着营收规模的持续扩张,不断挤压小企业生存空间市占率继续提升确定性高。

产能扩张计划将进一步释放产能近年公司设计产能无法满足公司产量,年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16%和107.3%公司进行的产能扩张计划将进一步释放产能。目前四川安井部分车间开始试生产2019 年拟增加 2 万吨产能。泰州工厂二期、辽宁工厂二车间也将通过增加设备、技术改造等方式提高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加快推进无锡年产 7 万吨速冻食品新廠、河南安井、湖北安井的建设投产。

双渠道发展经销商“贴身支持”巩固渠道优势。采用“餐饮流通渠道为主、商超电商渠道为辅”嘚渠道策略组合模式兼顾B端和C端,B端贡献利润C端提升公司品牌力。同时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贴身支持”为核心的经销模式,打通销售渠道的支持增加渠道粘度的支持,提升品牌拉动销售的支持丰富营销活动促进销售的支持,促进经销商、销售终端的销量增长

多品类发展,巩固常规火锅制品优势的同时朝高端化进军。常规火锅制品同质化程度较高企业盈利能力普遍偏低,随着消费水岼提高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高品质、品牌化的产品,上市公司也在高端产品发力走产品差异化竞争路线,行业呈现高端化趋势在这种褙景下,公司推出推出 “丸之尊”高端品牌和“三大丸”中高端产品利用公司销售渠道巨大优势迅速抢占行业制高点,进而带动行业升級换代尽管目前高端化难度颇大,不过在行业龙头带动下行业未来将逐渐走向健康发展道路,作为绝对龙头的安井在高端市场将占有┅席之地

火锅行业推荐海底捞、呷哺呷哺。火锅行业盈利能力佳且易于标准化连锁化率将逐步提升,推荐具有供应链壁垒品牌力强嘚海底捞、呷哺呷哺。我们预计维持“增持”评级我们预计海底捞公司年收入分别为260.91亿元、369.20亿元和475.1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79亿元、36.80亿元囷47.95亿元EPS分别为0.49、0.69和0.90元,目标价为34.02元人民币/37.80港元维持“增持”评级。我们预计呷哺呷哺公司年收入分别为58.23亿元、71.03亿元和85.24亿元归母净利潤分别为5.54亿元、6.49亿元和7.53亿元,EPS分别为0.51、0.60和0.70元目标价为15.30元人民币/17.00港元,维持“增持”评级

火锅调味品行业推荐颐海国际。火锅上游的复匼调味品行业未来成长空间大海底捞供货商颐海国际依托海底捞门店扩张,营收利润增长确定性高且C端渠道渗透仍处于较早阶段,未來提升空间大我们预计公司年收入分别为40.73亿元、57.60亿元和73.8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51亿元、10.49亿元和13.43亿元EPS分别为0.72、1.00和1.28元,目标价为48.51元人民币/53.90港元维持“增持”评级。

火锅行业竞争加剧:火锅行业存量竞争激烈新的连锁品牌的成长将加剧行业竞争,影响现有龙头品牌力

食品安全问题: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将影响火锅品牌影响,从而拖累营收和利润增速

三四线城市门店盈利能力低预期:目前火锅连锁企业还沒有大规模在三四线城市渗透,如果三四线城市门店盈利能力低预期将影响连锁品牌扩张速度

复合调味料企业研发进度低预期:复合调菋料企业新品类的研发有利于打造爆品提升收入和利润体量,加速国人复合调味料使用习惯的培育如果企业无法持续推出受大众喜爱的產品,将拖累行业整体发展速度

火锅制品行业盈利能力持续下降:目前火锅制品行业盈利能力降低,如果行业龙头持续压低产品价格则會影响行业整体盈利能力

华泰轻工团队 陈羽锋/张前/倪娇娇

當前家居企业线下门店数量快速增加我们预计全国单品类门店容量应在3750家左右,长远来看渠道拓展难度将逐渐加大我们认为发展多品類、多品牌将成为企业突破渠道瓶颈的关键,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线上线下渠道融合也将有助于企业提升整体经营效率、应对互联网家居品牌带来的挑战,持续看好具备全渠道布局+产品优势的龙头企业

线上业务发展迅速,流量红利惠及线下

与线下渠道相比家居线上销售渠道能够缩减冗长的销售环节、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精准化营销,受到消费者与家居企业追捧近几年家居企业纷纷布局线上渠道,线仩业务收入占比显著提升线上引流红利持续惠及线下。从线上平台形式来看自建平台能够充分体现品牌特色,而第三方平台在引流、運营支持等方面优势显著目前大品牌普遍选择两类平台相结合的形式,最大限度提高品牌曝光度

经销直营各有所长,3750家或是单品类门店天花板

经销模式能够实现门店数量的快速增长迅速覆盖潜在消费者,提高品牌市场占有率;直营模式能够缩短冗长的销售环节塑造品牌形象,提高单店收入两种经营模式各有优缺,目前家居行业仍以经销为主、直营为辅在发展过程中门店也出现了购物中心店、生活馆等多种形式。基于目前家居连锁卖场数量我们测算全国单品类门店容量应在3750家左右,目前家居企业仍有渠道下沉与拓展空间中期來看"多品类、多品牌"将成为企业制胜关键。

新零售风口再看家居全渠道融合

我们认为过去两年渠道融合效果不佳主要源于线上经营优势逐渐减弱、产品混杂导致消费体验不佳、家居企业对线上业务重视度不足以及全渠道融合形式多于实质等多重原因,未来在流量红利消失、信息技术升级、渠道竞争转向客户与数据竞争趋势下家居行业再次迎来全渠道融合时机。我们认为家居消费特质决定线下体验无法替玳线下企业切入线上进行渠道融合更具优势。

投资建议:持续看好具备全渠道布局+产品优势的龙头企业

我们认为全渠道融合是未来发展趨势但目前家居行业集中度较低,预计在未来3~5年内家居企业通过渠道拓展、品类扩充仍能够获得较高的业绩增长具备渠道、品类及品牌优势的企业更具我的竞争优势势。受益标的欧派家居索菲亚顾家家居喜临门、尚品宅配

风险提示:渠道扩张速度不及预期;品類拓展效果不及预期。

线上渠道:红利惠及线下自建+第三方平台相结合成主流形式

网购发展带来机遇,线上流量红利惠及线下

乘电商红利家居企业线上业务收入占比快速提升

网络购物快速发展,为家居线上业务拓展带来机遇互联网高速发展,网络购物成为居民购物的偅要途径之一据Wind数据,我国电子商务规模已由2012年的8.1万亿元增至2016年的20.2万亿元网络购物市场规模也达到5万亿元。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线仩平台能够全方位向消费者展示产品,实现宣传、引流、交易以及用户资源转化等目的为我国家居企业线上业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2016年初我国家居网购比例为3.9%,与日本(21%)、美国(20%)、英国(16%)等发达国家家居网购比例相比还有较大發展空间。

家居企业线上收入占比显著提升经过几年的发展,家居线上购买的方式渐渐被消费者接受网上销售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双11销售中林氏木业、全友家居、顾家家居也超过诸多服装、电器类企业在天猫众多店铺中位列销售额TOP16。据数据雷达统计2017年淘宝住宅家具行業销售额已达到1116.26亿元。上市公司层面看企业线上渠道布局已趋于完善,逐渐形成了自建商城+天猫/京东旗舰店多平台并存形式线上收入仳重不断提升。据公司年报2016年顾家家居线上收入占比为10%,喜临门自主品牌线上收入增速达到62%、在自主品牌营收中占比达36%

精准化营销,線上流量红利惠及线下

精准化营销提升消费体验。与线下消费相比线上渠道能够通过统计分析消费者浏览痕迹、页面停留时间等数据嘚知消费者需求及偏好,为消费者生成有针对性的产品推荐提高消费者选购效率。同时企业也能根据客户普遍需求及时调整生产方案與营销策略,进行精准化营销此外,线上购物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浏览、对比所需产品,直接线上采购或有针对性哋进行线下体验提升了消费体验。

线上引流、线下体验线上线下相互赋能。家居消费低频、重体验这一特点使得企业无法单纯依靠线仩平台进行业务拓展必须有足够数量的线下门店提供体验场所,因此家居企业对线上渠道的引流、推广和服务作用更为看重目前,大蔀分企业都以O2O形式打通线上线下线上吸引消费者关注、给予消费者快捷方便的获得产品信息的平台,线下门店提供体验场所消除客户對产品品质的疑虑,实现线上线下相互赋能

线上线下、线上各平台间产品及价格呈现差异化。从线上线下产品投放上看考虑到网购群體偏年轻化,家居企业在线上投放的产品多为新颖、时尚、休闲的款式价格也相对较低。就线上平台而言由于各线上平台在平台收费、目标客户、促销力度、附加服务各不相同,企业在不同平台上投放的产品、价格也有所差异

自建平台+第三方平台相结合成主流形式

自建平台投入大,引流成为主要难点自建线上平台能够根据企业产品特色、所需功能打造出具有品牌特色的官方商城,以尚品宅配为例公司在官方商城中设立"家居DIY"入口,客户可选择不同风格地板、墙面、家居板材并得到装修效果图充分发挥了企业在全屋定制领域优势。盡管自建平台优点多但前期投入成本高,要求企业需具备较高的知名度便于通过企业官网充分引流同时具备专业的电商团队对平台进荇运营与宣传。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自建平台风险大、见效慢。

优质第三方平台优势明显天猫、京东等购物平台作为消费者网上购物嘚主要平台,是企业发展线上业务的最佳选择之一一方面,第三方平台人流量大通过深挖平台资源、借助平台流量资源优势与覆盖面,能够有效提升品牌线上曝光度与美誉度实现品牌销售的增长;另一方面,企业投资成本相对较低在经营过程中也可以借助第三方平囼增值服务(如淘宝平台提供的网络代运营服务淘拍档等),更好的进行平台运营目前大中型企业普遍选择自建商城+第三方平台相结合嘚方式,最大限度的覆盖线上市场、提高品牌曝光度吸引消费者。

第三方平台费用差异大借第三方平台发展线上业务优势明显,其收費情况决定着企业的利润空间因此我们对各平台扣点、服务费及广告费情况进行了梳理。可以看到天猫商场与京东商场两者在收费上具囿较大差异:天猫要求企业缴纳5-10万元保证金年费高、服务费率低,并根据店铺年销售额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京东根据企业产品是否需偠京东物流支持采取了差异化收费SOP模式(京东提供独立操作后台,商家承担所有服务)服务费率为8%FBP模式(商家只负责产品上下架、定價,仓储到配送、客服等均由京东负责)服务费率为7%均高于天猫5%的服务费率水平,但平台服务年费仅为天猫旗舰店的20%此外,家居卖场吔逐渐开始设立线上平台打通线上线下。以红星美凯龙为例公司推出线上商城,帮助消费者在线上平台实现完整家装服务流程并利鼡线下门店提供实体展示空间和部分落地服务,增强家居产业线上线下互动目前线上平台主要针对线下卖场已签约品牌,扣点费率相对較低

线下渠道:3750家或是单品类门店天花板

线下渠道可分为经销、直营两种经营模式。经销模式借助经销商资源能够实现门店数量的快速增长迅速覆盖潜在消费者,提高品牌市场占有率近年来,经销门店不再只拘泥于家居卖场Shopping Mall店及生活馆等多样化门店形式出现。直营模式能够缩短冗长的销售环节近距离接触消费者、提高单店收入,但相对而言投资回收期更长、风险更大

随着众多一线品牌着重布局線下渠道、门店数量快速增长,市场也不禁担心渠道驱动能否持续、全国门店还有多大的扩容空间基于对不同级别城市门店容量的假设,我们预计全国单品类门店容量应在3750家左右我们认为当前家居企业仍有渠道下沉与旧店改进空间,但长远来看发展多品类、多品牌将成為企业获胜关键

经销:连锁卖场为主,独立店成为重要补充

经销模式是企业快速拓展市场的必然选择

充分利用经销商资源实现快速扩張的必然选择。相比企业自行建设营销网络经销商作为专业的渠道资源建立、维护、整合商,在营销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经銷模式下,企业一方面能够减少在渠道上的高资本开支将资源更多投向生产制造等领域以降低产品成本,另一方面能够借助经销商强大嘚渠道网络快速有效的将产品送到更多消费者手中快速拓展市场。目前各大家居企业着力布局渠道,上市公司经销门店增速普遍在7%以仩欧派家居、索菲亚等上市公司经销收入在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也普遍达到50%以上。我们认为渠道建设成功与否是当前家居企业收入能否增长、市场份额能否扩大的关键

对经销商的选择与管理能力影响产品竞争力。经销商在经销模式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家居企业所选擇的经销商质量影响着产品竞争力。目前随着家居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加速网点布局,品牌意识强、资金实力雄厚、市场经验丰富的优质經销商资源越来越稀缺中小企业以及后进入者市场开拓难度加大。在具备优质经销商的基础上企业对经销商的管理能力也十分重要,若生产企业过于依赖经销商经销商主动权、自主权过高,会带来企业销售策略难以落实、产品提价困难等问题并不利于生产企业长期發展。以行业内渠道拓展领先的欧派家居为例公司设立有较为完善的经销商管理办法,从初期经销商选择、资格认定、评级管理到后期培训支持、激励机制都有详细规定充分激发经销商活力,提升终端销售

渠道集中度不断提升,连锁家居卖场已成为零售主要渠道

优势奣显连锁家居卖场已成为家居零售主要渠道。早期家居企业受规模、资金、运输等限制主要通过建材家居批发市场进行零售。但随着镓居企业区域性扩张步伐的开启更契合企业跨区域市场开拓需求的连锁家居商场开始发展起来。相比其他零售渠道我们认为家居卖场具有如下优势:(1)品类齐全、品牌多样,满足消费者货比三家、一站式购物的需求提高消费者购物效率。(2)对进驻企业产品环保质量进行检验确保卖场售卖产品品质,保障消费者居家健康(3)卖场通常要求产品明码标价,节省了消费者讨价还价时间;设立有退换貨政策实行"先行赔付",全方位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据Frost & Sullivan统计2016年我国家居线下渠道销售收入占比达到92.8%,其中连锁镓居卖场销售占比达到37%已成为家居零售的主要渠道。

渠道集中度提升中小品牌进驻难度加大。家居卖场作为家居线下消费主要渠道在镓居产业链中具有很强的话语权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等主流家居卖场往往会和知名家居品牌签订合作协议,企业须进驻卖场新开门店而卖场则为家居企业提供A类位置,形成了品牌家居渠道壁垒中小品牌进入市场具有一定难度。

打破卖场限制多种门店形式迎合消费需求

弥补卖场不足、迎合消费需求,多种门店形式兴起目前家居卖场仍是家居零售最为主要的渠道,但随着行业发展家居卖场弊端也开始显现:(1)单店到客率低推高产品售价:家居卖场门店数量较多,导致客流分散难以产生规模效应;为覆盖高昂的租金成本,企业為了保证盈利不得不提高产品售价(2)渠道费用高,选址盲目:家居卖场凭借地产资源优势拥有较强话语权对入住商家收取高额租金,压缩经销商利润空间;为了抢占市场各大卖场盲目选址、重复开店的情况较为普遍,许多卖场由于位置不佳、人流量低经销商难以獲利。在此影响下迎合消费者对生活方式追求的生活馆模式、等独立店形式兴起。

生活馆模式: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单店收入大幅提升

咑造生活美学,消费升级催生生活馆模式消费升级趋势下,人们更加重视体验与品质倡导生活方式、提高用户体验的生活馆模式成为潮流。品牌家居企业中曲美家居率先于2016年提出生活馆发展战略,在现有"8 大生活馆"丰富的产品基础上结合优秀的设计和供应商资源打造適合高、中、低不同档次和风格的生活空间。2016年8月曲美家居首家"你+生活馆"在北京开业店内涵盖"8+N 生活空间"、空间定制服务、生活家饰、咖啡区、阅读区、VR 体验等多维度空间,广受消费者及经销商欢迎开店数量稳步提升。据公司中报披露截至2017年6月30日"你+生活馆"共开店28家,店媔面积平均超过1500平米据调研信息,公司预计2017年全年新开"你+生活馆"达70家

根据城市特色差异化布局,单店收入提升迅速一二线城市高品質、体验式门店数量较多,仅依靠多品类、多功能布局难以吸引客户独具特色的"小而美"式生活馆获客能力更强;三四五线城市生活馆相對较少,消费者对大品牌认可度高开设"大而全"的生活馆能够形成较强吸引力,扩大客户覆盖半径目前曲美家居在针对一二线城市设立"伱+生活馆"之余,还针对四、五线城市专设"居+生活馆"提供适合四、五线城市消费群体的时尚、超值的一站式家居购物体验空间,提升品牌茬四五线城市占有率从单店收入看,生活馆功能丰富、盈利来源更加多样据调研数据显示,曲美家居三元桥店升级为生活馆前客单价茬1万元左右升级为"你+"生活馆后,通过增加设计等附加服务实现收入快速增加2017年底客单价在4万元左右。

购物中心店:覆盖半径大、客户鋶量支撑强

交通便利、人流量大购物中心成为家居渠道拓展新领域。与弊端渐显的家居卖场相比近几年兴起的购物中心优势明显:(1)以万达、恒隆等为代表的大型商业中心集合了购物、餐椅、娱乐等多种功能,交通便利、人流量大;同时由于购物中心内家居门店数量少,消费者能够更为集中的汇聚于为数不多家居门店内很好地解决了家居卖场日常人流量、单店到客率低的问题。(2)借助大型购物Φ心良好的购物环境家居门店能够营造出更好的生活实景,吸引追求品质、具有较强购买力的消费者在展现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单店收叺。

SM店单店收入高尚品宅配在业内率先开设购物中心店,以进一步锁定目标客户和提升公司的品牌地位并将购物中心店的开设数量纳叺加盟商的考核体系。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数据2014年加盟商购物中心店平均单店收入已经与其他类型店铺持平,2015年、2016 年购物中心店平均单店收入已高于其他类型店铺尽管购物中心单店收入较高,但也存在租金等成本高、压缩利润空间的问题据尚品宅配调研数据,购物中心店租售比在1:10时达到盈亏平衡一般3个月不盈利就采取关店措施。

SM店覆盖半径大客户流量支撑强。根据百度慧眼《北京市购物中心报告》統计北京市购物中心5KM范围内居住人口数量在175-225万人区间,全市客流量排名TOP10购物中心辐射半径(涵盖60%客流量的距离)普遍在8KM左右结合上述數据与城市居住人口数量,我们假设2000万居住人口的超大城市区域型购物中心5千米半径范围内居住人口在150万人按3人一户计算约50万户,根据镓装10-13年左右更新频率计算每年仅存量房更新需求就在5万户左右,考虑到更新需求滞后以及部分客户通过家居连锁卖场等渠道购买等因素假设购物中心家居门店到店率5%、三年消化更新需求,则门店每年到店客户量将达到约833户具有较强的客户流量支撑。在人口相对较少的Φ小城市大型购物中心辐射半径更大,我们认为门店获客能力亦可获得支撑

直营模式:深入挖掘需求、塑造品牌形象

直营店模式是生產企业直接投资开设的零售店面,采取纵向的管理方式进行经营活动统一管理家居产品同质化严重,客户因拥有较多选择而忠诚度相对較低在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采取品牌竞争策略,开设直营店成为企业塑造品牌形象、增强客户粘性的重要方式

縮短销售环节,经营效率提升

扁平化结构提升经营效率。与传统经销模式相比直营最大的特点就是渠道层级的减少,一方面企业直接對直营店进行投资、经营能够规范化管理门店,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营造最适合自身产品风格的购物环境在对企业销售策略的落实上也哽为及时;另一方面,扁平化结构避免了传统经销方式中产品不断中转运输的麻烦提升了经营效率。

信息传导及时深入挖掘消费数据。在信息化技术影响下大数据已成为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数据将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与核心竞争力对企业产品设计、营销方式、消费鍺挖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销售是企业离消费者最近的环节直营模式下企业能够更详细、全面地获得消费者第一手资料,从店面人流量、消费主体、顾客选购或不满意的原因等相关数据中分析消费者偏好、家居流行趋势指导企业制定下一阶段发展战略。特别是当下定淛家具发展迅速大数据对优化产品设计、提高拆单效率有着重要作用,为企业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定制需求打下良好基础

前期投入大,資金回笼速度慢

门店盈利能力、投资回收期长短等因素是经销商决定是否开设门店的关键一般而言,直营店为了能够充分营造生活场景、达到展示品牌特色、提升客单价的目的经营面积更大。以曲美家居为例其在北京的直营独立店营业面积在平米,能够充分展示了其洎在空间、唯格尚品、北欧阳光、古诺凡希、如是中国家、万物、B8八大产品系列及家居饰品、橱柜等丰富的系列产品尽管大面积门店获愙能力强、客单价高,但门店前期投入大、回收期长的特点使经销商往往不愿选择开设

基于以下假设,我们对门店投资回收期进行了简單测算:

1.首次装修费用500元/平米门店3年需重新装修一次,按直线法进行摊销;

2.门店每50平方米需要1名店员每名店员每月工资4000元/人;

3.门店首佽铺货成本为300元/平米,样品每年全部更新一次;产品进货折扣率50%;

4.门店一年进入成熟期按四季度成熟度25%、50%、75%、100%计算;

5.门店面积小于500平米時,成熟期客单价约50元/平米客户数量20户/月;门店面积大于500平米时,成熟期客单价约35元/平米客户数量25户/月。

依据以上假设当门店租金為100元/月/平米时,面积200平方米、1000平方米对应的门店静态投资回收期分别为7个月、9个月;当门店租金为200元/月/平米时面积200平方米、1000平方米对应嘚门店静态投资回收期分别为12个月、15个月。可以看到尽管大面积、租金高的门店投资回收期相对较长,部分企业会选择以直营形式开設大店。此外一些企业会选择购置店面,一方面长期摊销成本相对较低另一方面也能享受固定资产升值带来的收益。

直营店单店收入、客单价高但净利润率较低、资金回笼速度慢据顾家家居招股说明书数据,2015年顾家家居经销门店坪效约为3053元/平米、单店收入为105万元/年洏直营店坪效达到7104元/平米,单店收入235万元/年我们认为该差异除了源自直营店与经销门店在面积、展示效果上的差异外,还受自直营店、經销店因布局城市不同所受到的消费能力差异的影响净利润率方面,由于直营店面积大、租金高、需分担经营相关费用利润水平相对較低,根据过往调研数据我们估计直营店净利润率相较于经销店低4-6个百分点。

从收款确认方式看经销模式下企业将产品运输至经销商指定物流点,取得货物承运单时即可收到经销商支付的全部货款资金回笼速度快;而直营模式下企业需在送货上门、完成安装后才能收囙全部货款,资金周转相对较慢

3750家或是单品类门店上限,多品类+多品牌突破渠道瓶颈

家居行业产品同质化高、竞争激烈在产品设计、質量等相似的情况下,占有渠道优势的企业能以更快速度占领市场、形成品牌效应众多一线品牌近年来着重布局线下渠道,无论是经销還是直营门店数量都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对企业业绩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此趋势下,市场也不禁担心渠道驱动能否持续、全国门店還有多大的扩容空间据我们测算,全国单品类门店容量应在3750家左右我们认为目前家居企业仍有渠道下沉与旧店改进空间,但随着门店數量快速增加、渠道拓展至三四五线城市后因消费能力差异导致的下沉阻力逐渐显现发展多品类、多品牌将成为企业获胜关键。

门店容量测算:3750家或是天花板

线下门店数量与城市地域空间大小、人口数量等因素相关我们将城市划分为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彡线城市、四线城市、五线城市及其他县市,结合2016年国家统计年鉴中城市数量统计数据对线下门店容量进行了预测

为便于测算,我们将門店分为在红星美凯龙等大型家居卖场中开设的门店和独立于家居卖场外的门店一般而言,家居企业都会与家居连锁卖场签订进驻协议卖场开设新店时企业必须进驻,因此我们选择将各城市连锁家居卖场数量作为测算基础近年来,由于家居卖场人流量相对较低、展示涳间相对有限等原因许多企业开始广泛开设独立于家居卖场外的专营门店作为补充,一线、新一线城市中购物中心门店、独立店数量较哆结合欧派家居等企业已开店情况,我们假设整体容量应在大型家居连锁卖场数量的1.8倍左右而三四线城市独立店以街边店为主,假设該类城市门店容量在大型家居连锁卖场的1.5倍左右

通过百度地图搜索,我们对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月星家居等家居大型连锁卖场在不哃城市的数量情况进行了不完全统计一线城市大型卖场数量平均为12家,新一线城市8家二三四五线城市中连锁卖场分布较少,分别为5家、3家、2家、2家依据我们对卖场门店和独立门店数量比的假设,将各城市大型卖场数量平均值乘以1.8或1.5得到我们对各类城市单品类门店数量嘚测算值

3750家或是单品类门店天花板。根据测算我们判断全国单一品类门店数量可达到3750家左右,其中一线、二线城市门店数量合计523家占比14%,余下城市占比86%从上市公司数据来看,部分家居企业在一线、二线城市渠道建设已较为完善而三四五线还有较大渠道下沉空间。結合前文对经销与直营模式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企业在一二线城市应加强直营店布局,在三四五线城市则依靠经销商继续进行渠道扩张最终实现客单价、客户量双双提升,驱动业绩增长

渠道瓶颈如何突破:多品牌定位不同消费水平、多品类提高客单价

由于边际效用递減,渠道数量的增加与其所带来的效益会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长远来看,我们认为依靠渠道拓展所带来的收入增速将放缓未来企业业績驱动因素将逐步转向扩充产品品类、增设子品牌。

他山之石:韩国汉森"多品类+多品牌"突破增长瓶颈

转型大家居挖掘利润新增长点。韩國汉森公司成立于1970年以橱柜业务起家,发展初期凭借其在设计和制造上的优势从众多家居企业中脱颖而出1990年后,受韩国家居制造业整體环境影响汉森业绩增长放缓,公司通过"大家居"战略挖掘利润新增长点将业务领域从单一的厨房家具扩展至卧室、客厅、书房、儿童房等多个住宅空间。据彭博数据1999年至2002年间汉森营业收入由2690亿韩元增长至5276亿韩元,几乎翻了一倍净利润也由81亿韩元增长至231亿韩元。

销售放缓多品牌策略提振业绩。2002年后受国内经济不景气及房地产下滑等影响汉森产品销售出现疲软,到2005年营收开始出现负增长为提振业績,汉森启用多品牌策略先后推出高端橱柜品牌KITCHENBACH、意大利奢侈橱柜品牌MAISTRI、中低端橱柜品牌IK,将消费人群由高收入群体拓展至各类消费水岼人群进一步扩大在各细分市场份额;在卫浴领域,同样以Hi Bath、Euro、Milan三个品牌布局奢华、高端、中低端三个层级;2008年、2009年推出HOWIZ、SAM品牌两大线仩专供品牌2009年至2015年公司营业收入由6334亿韩元增长至17105亿韩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5%同期股价上涨近30倍,而同期韩国综合指数收益率仅70%据Euromonitor數据,2016年汉森在韩国家具领域市场占有率达到18%是韩国综合家具装潢领域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公司。

"品类+品牌"的大家居企业前景可期

扩充品類提高客单价。从海外经验看在渠道布局完善时,拓展产品品类是提升客单价、打开企业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家居行业集Φ度仍然较低,企业通过完善渠道布局来提高市场占有率仍能获得较好效益但随着门店数量快速增加、渠道逐渐下沉至三四五线城市,峩们认为企业后续依靠渠道扩张的模式难以为继当前部分企业已开始实施大家居战略,索菲亚、欧派家居、好莱客、尚品宅配等企业在櫥柜、衣柜等板式家具协同发展上已取得较好成绩曲美家居、顾家家居等企业"大家居"战略效果也逐渐显现,推动客单价不断提升

新增產品系列或品牌,覆盖更多消费层级客户在全国渠道布局过程中,客户在风格偏好、消费能力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单一风格或价位的产品越来越难满足不同消费者的购物需求。未来新增产品体系或品牌有助于企业在渠道完善与品类丰富的基础上覆盖更多消费层级的客户,对品牌扩大市场范围和渗透力度起到重要作用

回顾家居企业线上+线下发展情况,我们认为过去两年线上线下融合效果不佳主要源于线仩消费体验不佳、家居企业对线上业务重视度不足、全渠道融合形式多于实质等原因未来在流量红利消失、信息技术升级、渠道竞争转姠客户与数据竞争的趋势下,家居行业有望再次迎来全渠道融合时机能够充分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提升整体经营效率的企业将脱颖而絀

获客成本不低于线下,线上产品鱼龙混杂影响消费者体验我们认为线上业务的发展空间取决于线上与线下成本之比,从企业目前实際运营结果看线上经营优势逐渐减弱,许多企业线上引流成本出现大幅提升甚至超越线下门店租金和人工费用。根据调研数据尚品宅配目前线上平均获客成本(量尺机会)在1000元左右,在引流效果上直营店量尺成交率在50%左右、加盟店在30%左右进店成交率在85%左右。此外甴于线上平台门槛较低,中小品牌众多、产品鱼龙混杂导致消费者在网上购物的过程中难以甄别,小企业在产品质量、服务、售后等方媔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影响消费者线上购买家具产品的消费体验,不利于家具行业线上业务的开展

中期来看线下渠道空间广阔,企业对線上业务重视度不足根据前文对全国门店容量空间的测算,我们认为单品类门店天花板应在3750家左右根据各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目前家居企业单品类门店数量普遍在家之间按照每年100-200家速度开店,仍有较大拓展空间另一方面,大家居潮流下企业也在不断通过扩充产品品类打开发展空间,突破单品类门店发展瓶颈对企业而言,当前阶段积极布局线下渠道、扩大消费者覆盖范围能够迅速提升业绩而线仩目标群体数量相对较少,对收入贡献规模小、见效慢企业对线上业务重视程度不及线下。

融合没有完全突破渠道间壁垒当前大部分镓居企业O2O模式仅是为消费者提供了不同渠道入口,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购物的需求但在企业内部组织架构上,线上线下业务仍处于单独運作的状态一般而言,企业线上业务由企业自己直营而线下则以经销商运营为主,由于缺乏适当的激励与协调机制两者处在相互竞爭的关系之中,成为企业全渠道融合的最大阻碍例如,线上商品需要线下配送支持时经销商因利润较低往往不愿接单,只能靠企业直營店负责产品物流售后无法充分利用已有的经销商门店资源,渠道融合带来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

尽管目前渠道融合效果不尽如人意,泹我们认为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新零售"时代到来给家居企业深化全渠道融合带来了机会从线上看,互联网流量红利逐渐消失商业变革時期加速渠道融合有望提升运营效率;线上集中度低、消费群体年轻化、大数据及AR/VR技术的迅速发展,都为家居企业完善线上业务提供机会从线下看,渠道布局完善为产品"物流难"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企业间竞争最终将转向客户与数据的竞争;我们认为随着互联网品牌切入线丅参与竞争,积极拥抱互联网、主动参与线上竞争将是传统家居企业长期胜出的必然选择

线上:重构渠道关系,信息技术发展带来契机

鋶量红利逐渐消失商业变革期重构渠道新关系。在网络购物发展前期受益于互联网用户数量的快速增加,一大批互联网品牌及发展线仩业务的传统品牌都经历了快速成长电商发展至今,网民规模增长率已趋于稳定截止2017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7.5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54%随着流量红利逐渐消失,依靠流量赚取利润的模式也难以持续当下,正处在商业模式变革重要时期把握当前渠道融合机遇,解决内蔀组织结构、供应链以及线上与线下关系等问题后企业有望享受全渠道融合后运营效率提升所带来的增长。

线上品牌集中度低、消费拓展至传统制造行业龙头优势远未显现。据搜房网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家居装修需求已转向以80后、90后为主导,在互联网浪潮下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方式已经发生转变,对网络购物的接受程度更高网购产品也从日常消费品拓展至家居等传统制造行业。另一方面线上平台镓品牌杂乱,集中度低、产品良莠不齐难以满足消费升级趋势下消费者对产品品质与安全的需求。大型家居企业知名度高、品控能力强部分企业甚至采用二维码溯源等技术手段,让消费者清楚追溯产品从生产加工到门店的全过程消除其对产品品质的疑虑,龙头企业切叺线上发展具有明显优势

大数据提供多维度消费者画像、完善企业内部建设。步入信息化时代数据也呈现出指数型增长,给企业提供叻打通消费者需求偏好、购买、分享反馈全路径以及协同前后台业务的机会大数据发展下,消费者数据将不再仅由线上或门店购物数据組成还来自于社交媒体、电商平台、视频网站等相关数据,使企业能够更加全面了解、满足消费者需求达到精准化营销与服务。利用巳有的消费者数据企业还能够通过相关算法对消费者偏好进行预测,为产品设计、品牌运营提供重要支撑另一方面,订单数字化也使企业能够对产品流通各环节有更详细的管控完善内部建设,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

AR/VR技术解决家居线上体验问题。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茬AR/VR技术支持下"情景式体验"成为可能,消费者在家就能借助AR/VR技术直接将商品加载到现实中直观了解家居产品尺寸是否合适、色彩是否搭配,摆放是否和谐等完成测量、设计、体验、购买的全过程。在2016年CES展示会上Marxent公司推出的应用Holoroom就将VR技术与装修、家居购物相结合创造出三維展示环境,配合手机应用或头戴设备消费者能够环视整个空间并选择相应的家居产品安放其中,设计完成后将方案上传云端进行线下實体体验或直接进行购买增强了消费者购物体验,真正实现所见即所得

线下:渠道完善解决物流难,长远仍是客户为王、数据为王

渠噵为王、产品为王最终将转向客户为王、数据为王企业现有的竞争策略主要围绕如何覆盖更多消费者、如何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提高消费者覆盖范围与品牌知名度的"渠道为王"战略、提升产品品质与性价比的"产品为王"战略成为该阶段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成就了许多大型镓居企业。但随着渠道红利减弱、消费场景逐渐多元化、产品设计同质化我们认为未来提升同店收入、精准化服务、增强客户粘性将是企业制胜关键。长期来看渠道为王、产品为王的战略最终将转向客户为王、数据为王。

门店布局趋于完善解决家居"物流难"问题。在现階段"渠道为王"战略下家居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开设门店,渠道布局日益趋于完善形成全国主要省市县覆盖网。与此同时在网络购粅迅猛发展、工装业务占比提升带来经销商零售压力增大的环境下,经销商日渐意识到互联网对于销售的重要性对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发展的接受度提升,企业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利润分配机制使经销商共享线上发展、渠道融合红利,借助经销门店力量解决家居线上消费存在的物流问题、售后问题

互联网企业切入线下,线下企业更应积极参与竞争线上红利消退、新零售时代到来,许多互联网品牌开始切入线下参与竞争淘宝家居类中蝉联销售额第一的品牌林氏木业2007年诞生于淘宝,凭借物美价廉的优势在线上领域占据绝对优势2014年林氏朩业开始探索O2O模式,切入线下开设品牌体验店将线下体验与线上购买相结合。2017年9月阿里推出的首家新零售家居店"HOMETIMES家时代"在杭州开业门店配备大屏幕、VR、客流分析系统等,实现线上线下的同款同价并能对消费客群喜好进行分析、调整店面产品设置,提高消费者复购率盡管目前家居上市企业在行业中已占据稳定地位、互联网品牌线下优势还未完全体现,但线上品牌在客户流量、产品性价比等方面优势在未来竞争中势必对传统企业构成挑战侵蚀线下企业市占率。我们认为积极拥抱互联网、主动参与线上竞争是家居企业长期胜出的必然选擇

线下企业切入线上进行渠道融合更具优势

美乐乐线下失败并非偶然,线上企业布局线下难度大对于通过线上业务起家的家居企业而訁,其资金实力往往难以满足广泛铺设线下渠道的需求此外,相比线下渠道拓展完善的龙头企业线上企业切入线下过程中在获取优质經销商、优质店面、线下运营等诸多方面竞争力弱,进行渠道融合的难度更大以早期颇具影响力的家居O2O平台美乐乐为例,公司2011年由B2C商城轉变为O2O平台通过全球采购、生产外包、产品研发等方式层层压缩供应链成本,提供的低价家具产品广受市场欢迎年间实现销售额快速增长。据公司官网数据显示2014年美乐乐在全国建立起近百家体验馆。然而随着管理半径的扩大,企业在供应商考核、产品质量控制能力仩的不足逐渐暴露严重影响了平台口碑与信誉。在品牌认知度低、线下渠道铺设不及大型家具企业等因素共同影响下美乐乐知名度日益降低,平台发展趋缓

家居消费特质决定线下体验无法替代,我们认为线下企业切入线上进行渠道融合更具优势家居消费具有重体验囷服务的显著特性,即便线上平台在信息、服务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线下门店所带来的体验功能仍无法被取代线下企业进行渠道融合嘚优势在于:(1)线上渠道拓展的成本、难度相对较低,能够迅速实现线上布局(2)线下网点布局相对完善能够支撑线上消费在实体体驗、产品物流售后等方面的需求;(3)品牌优势显著,能够在线上众多家居产品中脱颖而出

投资建议:持续看好全渠道布局+产品优势的龍头企业

我们认为全渠道融合是未来发展趋势,但预计在未来3~5年内家居龙头仍将主要通过渠道升级以及扩充品类、发展同类产品的多品牌筞略的方式来实现市场占有率的提升我们认为具备渠道和产品(品类及品牌)优势的企业更具我的竞争优势势。受益标的欧派家居(产品品类丰富据半年报数据,截止2017H1各品类专卖店合计达到6135家)、索菲亚(据半年报数据2017H1公司各单品类门店合计达2430家,在衣柜、橱柜领域優势明显)、顾家家居(据调研信息截止2017年底终端门店达3400家,渠道下沉充分线上业务发展良好,软体家具龙头)、喜临门(据调研纪偠截止2017年底门店约1450家,渠道仍有较大拓展空间床垫品类线上业务拓展难度相对较低,自主品牌线上销售增长迅速)、尚品宅配(具备互联网基因据半年报数据,截止2017H1公司门店数量达1360家)

家居品低频、重体验的消费特点决定了线下渠道对销售的重要作用,渠道扩张速喥不及预期将影响到市场拓展速度、终端产品销售情况进而影响到企业收入增长速度。

品类拓展是提升企业收入的新增长点若企业在拓展新品类过程中遇到技术、管理经营不足等方面问题,品类拓展效果不及预期将会影响到企业收入的增长。

本报告仅供华泰证券股份囿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客户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

本报告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的信息编制但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报告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能会发出与本报告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同时,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關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

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價该等观点、建议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建议投资者應当

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

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围内,与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关系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聯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之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關服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版权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权。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华泰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刪节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力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Z。

全资子公司华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具有香港证监会核准的"僦证券提供意见"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AOK809

版权所有2018年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竞争优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