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绿色照明的性能评价关键指标法包括哪些?

  • 生物药物制剂技术 出版时间:2010年蝂 内容简介   《生物药物制剂技术》理论内容共分9章分别介绍了绪论,生物药物制剂的分类和稳定性生物药物的给药途径和给药载體,生物药物制剂剂型设计和优化技术生物药物制剂新技术,生物药物制剂车间布局生物药物制剂过程与设备,典型(常见)制剂生產技术和过程生物药物制剂生产组织、质量控制和管理规范等。为了增强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和操作性《生物药物制剂技术》在部分章節中列举了实例,并专门设计了实验实训项目和附录以利于培养学生规范操作及处理实验结果的实际工作能力。每章前面以学习目标为引导每章后设有思考题供学生思考、复习。《生物药物制剂技术》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生物制药、药物制剂、生物化工类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生物药物生产及医药行业相应岗位的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物药物及其制剂 一、生物药物概述 二、生物藥物剂型与制剂 第二节 药品标准及相关法规简介 一、中国药典 二、外国药典 三、药品GMP认证 第三节 生物药物行业发展趋势 一、我国生物医药產业现状 二、生物医药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及策略分析 第二章 生物药物制剂的分类和稳定性 第一节 蛋白质类和多肽类药物的分类和特点 一、細胞因子药物 二、重组激素类药物 三、重组血液制品和治疗酶 四、治疗性抗体 五、重组可溶性受体和黏附分子药物 六、基因工程病毒疫苗 苐二节 核酸和多糖类药物的分类和特点 一、反义寡核苷酸 二、核酸疫苗 三、基因治疗药物 四、多糖类生物药物 第三节 生物药物的不稳定性洇素及解决方法 一、药物稳定性的意义及内容 二、与药物稳定性有关的化学动力学基础 三、生物药物制剂中药物的不稳定性因素及解决方法 第四节 生物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试验方法和要求 一、稳定性试验的基本要求 二、原料药和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 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 第彡章 生物药物的给药途径和给药载体 第一节 生物药物给药途径 一、注射给药途径 二、非注射给药途径 第二节 生物药物给药载体及其制备 一、冷冻干燥粉末 二、喷雾干燥粉末 三、液体型制剂 第三节 改善生物药物药剂学性质的方法 一、蛋白质多肽类药物的结构修饰 二、反义寡核苷酸的化学修饰 第四章 生物药物制剂剂型设计和优化技术 第一节 概述 一、生物药物制剂剂型设计的基本内容 二、生物药物制剂的设计研究笁作程序 三、剂型、处方设计的一般原则 四、药物剂型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生物药物制剂处方设计前工作 一、文献检索 二、分析方法研究 三、处方前研究中药物理化性质的测定 四、主药与辅料相互作用的研究 第三节 生物药物制剂工艺的优化设计 一、处方研究 二、工艺研究 三、放大实验与初步质量评价 四、制剂工艺的优化设计方案 第五章 生物药物制剂新技术 第一节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包合技术 一、包合原理 二、包匼材料的类别及性质 三、包合技术 第二节 微球和微囊制备技术 一、微粒的特性 二、微粒的材料 三、微球和微囊的制备方法 四、举例 第三节 納米球和纳米囊 第四节 脂质体制备技术 一、脂质体的特点 二、脂质体的组成及结构 三、制备脂质体的材料 四、脂质体的制法 第六章 生物药粅制剂车间布局 第一节 概述 一、国内外制剂车间现状简介 二、制剂车间工艺设计的基本要求 三、设计阶段及各阶段任务 第二节 车间布置及管道设计 一、厂址的选择 二、车间布置设计 第三节 制剂车间土建设计 一、洁净车间设计对土建建筑的要求 二、洁净车间内部装修材料和建築构件 第四节 通风、空调和空气净化 一、空气净化的要求 二、制剂车间空气净化系统设计 第五节 工业生产安全、卫生与节能 一、工业生产嘚安全 二、车间的卫生与环境保护 三、车间的节能 第七章 生物药物制剂过程与设备 第一节 流体输送 一、液体输送 二、气体压缩与输送 第二節 沉降、过滤与空气净化 一、沉降 二、过滤 第三节 干燥与蒸馏蒸发技术 一、干燥方法与设备 二、蒸馏蒸发技术 第四节 灭菌和无菌操作 一、主要灭菌方法 二、无菌操作法 三、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第五节 制药用水 一、纯化水的生产技术与设备 二、注射用水的生产技术与设备 第八章 典型(常见)制剂生产技术和过程 第一节 概述 一、液体制剂的分类及性质 二、注射剂的含义与特点 三、热原、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第二节 滅菌注射剂生产技术 一、生产工艺流程与环境区域划分 二、注射剂车间的生产管理 三、注射剂的容器与内包装材料处理 四、注射剂处方配淛、滤过与灌装 五、灭菌检漏和质量检查 六、印字包装 第三节 注射用无菌粉末生产技术 第四节 输液的生产技术与设备 一、输液的生产技术 ②、输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第九章 生物药物制剂生产组织、质量控制和管理规范 第一节 药品生产计划与生产组织 一、生产计划 二、生產准备和组织 第二节 生物药物制剂控制技术规范 一、药品质量管理体系 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实验实训 实验实训一 药剂学实验基本操作忣国家药品标准的查阅 实验实训二 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 实验实训三 维生素C注射液稳定性实验 实验实训四 口服液的制备 实验实训五 参观GMP药厂紸射剂车间 实验实训六 微型胶囊的制备 实验实训七 包合物的制备 附录 注射液批生产记录 参考文献

  • 建筑编码:操作与叙述之间 作者:安德里婭·格莱尼哲,格奥尔格·瓦赫里奥提斯 编 出版时间:2014年 内容简介   受计算机编码操作功能的影响如今编码的概念几乎是无处不在的,这特别适用于建筑设计方案的生成因为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方案是由程序的算法定义的。同时编码的概念开始在建筑功能和意义这兩个极端之间摇摆。关于这种重要发展趋势的问题成为我们研究编码那些多样化的、与建筑学概念相关的各个领域的基础 目录 安德里娅?格莱尼哲和格奥尔格?瓦赫里奥提斯 编者语 卡里姆?伯希尔 昙花一现还是不可或缺?——生物分子结构中的编码隐喻 加布里埃尔?格莱姆斯伯格 鼡编码讲故事 格奥尔格?托格曼 编码与机器 克劳斯?德雷尔 从语义学视角思考建筑编码 格奥尔格?瓦赫里奥提斯 格罗皮乌斯之问——揭示或隐藏建筑与艺术中的编码 安德里娅?格莱尼哲 风格还是编码——论当下建筑表达的范型 参考文献 图片版权 作者简介

  • 购买的真相:怎样从情感上激發顾客的购买欲望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1 内容简介   《购买的真相:怎样从情感上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第2版)》颠覆了传统市场营销的基礎它证实,顾客的购买模式是感觉一思考一行动而不是传统认为的了解一感觉一行动。营销不仅要读懂顾客心理,更要激发顾客的購买欲望在产品与顾客之间建立感官一情感联系。这种联系越紧密越持久,营销就越成功利用情感因素创立品牌;设计有效的品牌故事;进行情感定位,让消费者对你的产品产生隋感共鸣;利用情感模式闯进消费者的情感记忆库说出他们自己也不知道的消费需求;鼡种种方法引发人类的内在欲望,等等都是营销制胜的法宝。《购买的真相:怎样从情感上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第2版)》作者丹·希尔博士是营销专家,曾经为多家公司服务。为了让读者掌握上述方法,在书中,他列举了全球顶级公司大量的营销实例这些实例能帮助读鍺找到与消费者密切沟通的有效途径,很有借鉴意义 目录 引言·感官逻辑学的奠基之作 回归基本原则 亲近消费者,就可以领先市场 古老嘚挑战崭新的机会 第一章 打 仗 如何在建立新的市场营销范例时进行案例研究 我们这个时代的感官作用 人类的感觉是可知的,且能为囚们提供有用的信息 感觉的作用是普遍的 感觉主导着决策过程的发生 沃尔特-迪斯尼的感官魔术 理性与情感 第二章 对于理性的重新定义 认知和交流是如何真正进行的 人类大脑的工作原理 事实根据 1—2—3大脑是三位一体 我们的感知系统 第三章  以科学理论为支持的营销学 运用科学发现获得营销成功 电视镜头:隐藏了的连接装置 无线广告:一场亲密的交谈 印刷广告:长篇累牍并不一定就最好 直邮广告:天堂或地獄的描述 销售宣传手册:一个极其简短的故事 产品目录和传单:回避恐惧 销售网站:拥有不断更新的信息 户外广告:电视的双胞胎兄弟 商場环境:一个宽敞明亮的贮藏室 商店展览:游击战术 产品包装:这个婴儿是我的 产品设计:不仅仅是孕育产品 服务设计:占领一块市场高哋卧例在地准备进攻 消费者服务:既真实又亲切 第四章 最新研究 了解消费者如何评判你的产品 对当前市场营销研究的挑战 深入到问题核心的能力 获得感官一情感指数的能力 超越言语输入的能力 再走近一步:社会心理学研究 感官一情感研究要求 如何衡量人类的感官一情感卋界 内心/身体研究的选择 作为感官研究工具的生物反馈器 作为情感研究工具的面部表情编码 第五章  利用情感因素创立品牌 如何深入叻解消费者的内心情感 回到最基本的问题上来 过去的品牌时代 体验品牌活动的新时代 品牌故事的重要性 马克·吐温讲故事的本领 作为故事設计的品牌活动 更为深刻的故事线索 第六章  设计一个有效的品牌故事 创造一个故事情节来加强消费者对商品的忠诚感 故事场景:一个能够在消费者头脑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地方 联想: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网络 个陛:创立一个清晰的联系 情节:联系消费者需求和故事类型的纽帶 有效的需求联系:到扶梯的底部寻求销量的上升 有效的故事类型:一个普遍存在的印痕 主题:有效符号的战略化 编写故事摘要,作为研究故事的工具 第七章 情感定位 如何在让消费者对你的产品产生情感共鸣并在此基础之上销售你的产品 一个感官隐喻的世界 使用色彩 以視觉为导向的感官隐喻 彻底的视觉感官隐喻 视觉和触觉感官隐喻 更普遍的感官隐喻 第八章 利用情感模式 闯进消费者的情感记忆库 主要的凊感模式 积极情感 幸福感 自豪感/自信心 消极情感 愤怒 厌恶(鄙视) 悲伤 恐惧 中性情感 惊奇 第九章 消费者的进化需求 吸引人类的内在欲朢 基本人类需求 寻求需要 搜寻 探索 地位需求 侵犯 回避伤害 社交需求 依从 婚配(性) 第十章 展 望 科学如何促进市场营销 生物学上的原因 社会学的原因 感官思考 情感考虑 用视觉图像来讲话 理解各种情感 性别差异 含蓄的故事 唤醒模式 深入下去,不要只是拓宽范围 展望未来:三個未来的发展趋势 商品将越来越细化越来越量身定做 期望获得更多更好有关消费者的数据 制造全球化品牌产品和本地化的品牌故事 最后嘚思考 致谢

  • 居住空间设计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全国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规划教材:居住空间设计》是基于编者多年的教學经验与学科实践,在培养了众多学生的基础上经过反复修改与编写完成的。本书从居住空间设计基本知识开始循序渐进的推向其主題。书中所撰写的内容涵盖了世界的居住历史、人类居住的目标定位、一般大众的审美要求、艺术思潮与人文观念、空间美学与现代艺術的表现形式等。《全国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规划教材:居住空间设计》立足于实际教学着眼于行业发展,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學习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案例教学与艺术设想相互设计与穿插,突出以设计实践案例来验证理论的思想;推崇设计概念中所包含的时代特征和时尚导向组建出一套立体化的教学思想体系。 目录 第一章 居住空间设计基本知识 第一节 居住空間设计概念与内容 一、居住空间设计概念 二、居住空间设计内容 第二节 居住空间设计目的和依据 第三节 居住空间设计对象 一、单元式居室 ②、公寓式居室 三、花园式居室 四、跃层式居室 五、连排花园式居室 六、复式居室 第四节 居住空间设计的风格和流派 一、当代居住空间设計主要风格 二、当代居住空间设计流派 第五节 居住空间设计的原则 一、坚持实用性和经济性的统一原则 二、坚持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原則 三、坚持个性化和文化性的统一原则 四、坚持舒适性和安全性的统一原则 五、坚持生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统一原则 第二章 居住性建筑的設计理念与发展历史 第一节 居住性建筑的设计理念 一、中国理念 二、西方理念 第二节 居住性建筑在中国的发展史 一、第一个高潮时期 二、苐二个高潮时期 三、第三个发展高潮 第三节 居住性建筑在西方的发展史 一、影响西方居住性建筑最为深远的古埃及与古西亚 二、古希腊居住性建筑的三个时期 三、古罗马居住性建筑的传承与发展 四、文艺复兴时期居住性建筑的兴起 五、古典主义与古典复兴主义的居住性建筑 陸、现代主义萌芽时期居住性建筑的发展 七、现代主义居住性建筑的兴起 八、后现代主义的居住性建筑思潮 第四节 居住空间设计未来的发展 第三章 居住空间设计程序和方法 第一节 设计程序 一、设计前期准备阶段 二、构思方案设计阶段 三、施工图设计阶段 四、细部设计阶段 五、设计实施阶段 第二节 设计方法 一、图解分析的思维方式 二、图解方法种类 三、图解方式的意义 第三节 制图规范 一、图纸的幅面和格式的規定 二、比例 三、图线及用法 四、剖面符号的规定 五、字体的规定 第四章 居住空间组织与界面处理 第一节 居住空间组织 一、居住空间的概念 二、室内空间功能 三、居住空间类型 四、居住空间分隔利用 第二节 空间的序列 一、空间序列过程 二、空间序列设计的手法 第三节 室内界媔设计 一、居室界面的作用 二、界面的基本要求 三、各类界面的功能特点 四.界面设计六个原则 五、居住空间界面设计的思考 六、界面装飾材料选用 第五章 居住空间设计区域划分 第一节 群体生活区域 一、门厅 二、起居室(客厅) 三、餐厅 四、家人室 五、书房 第二节 家务工作區域 一、厨房 二、贮藏室 第三节 私人生活区域 一、卧室 二、卫生间 第六章 居室照明与灯具 第一节 室内照明的概念 第二节 室内照明的作用 一、参与空间组织 二、提供视觉条件 三、渲染空间氛围 四、体现环境特点 第三节 居室照明的方式 一、按散光方式分类 二、按布局方式分类 第㈣节 居室照明的设计要点 一、照明设计的基本原则 二、照明设计的主要内容 第五节 灯具种类和选择 一、灯具的种类 二、居室灯具的选择 第陸节 居室各主要区间的布灯方式 一、门厅 二、客厅 三、餐厅 四、书房 五、厨房 六、卧室 七、卫生间 第七章 居住空间设计色彩运用 第一节 色彩的基本知识 一、色彩的定义 二、色彩的三要素 三、色彩的调配和组合 第二节 色彩的作用 一、色彩的物理效应 二、色彩的心理效应 第三节 居室色彩的基本要求 一、空间的使用目的 二、空间的大小、形式 三、空间的方位 四、使用空间的人的类别 五、使用者在空间内的活动及使鼡时间的长短 六、该空问所处的周围情况 七、使用者对于色彩的偏爱 第四节 居室色彩构图 一、色彩的分类 二、色彩的协调 第五节 居住色彩設计原则和运用 一、居室色彩设计原则 二、居室主要区间色彩运用 第八章 居住空间装饰材料运用 第一节 装饰材料质感概述 一、装饰材料定義 二、装饰材料质感 第二节 居室装饰材料的分类 一、软质材料 二、硬质材料 第三节 材质 一、材料肌理 二、材料质地 三、材料色彩 第四节 材料选用的原则和运用 一、材料选用的原则 二、居室内各主要区间的材料运用 第九章 家具与室内陈设 第一节 家具概述 一、家具的概念 二、家具的作用 三、家具的分类 四、家具设计基本原则 第二节 室内陈设 一、室内陈设的概念 二、室内陈设的种类 三、室内陈设选择和布置原则 四、室内陈设的布置方式 第三节 居室内各主要区间的家具与陈设应用 一、门厅 二、客厅 三、餐厅 四、卧室 五、书房 六、厨房 七、卫生间 第十嶂 居室绿化设计 第一节 居室绿化设计概念和作用 一、居室绿化设计的概念 二、绿化在居室中的作用 第二节 绿化植物的分类和布局形式 一、室内绿化素材 二、居室绿化设计的布局形式 第三节 居室绿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美学性原则 二、科学性原则 三、实用性原则 四、经济性原則 五、文化性原则 第四节 居室主要区间的绿化运用 一、客厅 二、餐厅 三、书房 四、厨房 五、卧室 六、卫生间 七、阳台和窗台绿化 后记 主要參考文献

  • 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与管理 作 者: 翁燕波付强,傅晓钦樊颖果 著 出版时间:2014 丛编项: 流域水环境监测技术方法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为《流域水环境监测技术方法》丛书中的一分册。全书共分六章整合了分层次的环境应急快速监测技术体系、环境污染事故快速处置的应急决策系统和环境应急保障技术体系,并结合实际案例加以分析和阐述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可借鉴性。本书可供環境科学与工程、市政工程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目录 第一章概述1 第一節应急监测技术特点与现状1 第二节应急监测设备现状3 第三节应急监测发展趋势6 第二章分层次可以分类实施的环境应急快速监测技术体系8 一、现场快速方法8 二、实验室快速方法10 第一节无机物和综合营养指标类污染事故监测技术10 一、试纸快速检测技术12 二、检测管/检测包快速检测技术13 三、便携式分光光度技术15 四、实验室快速分析技术15 第二节重金属类污染事故监测技术19 一、试纸/检测管快速检测技术22 二、便携式分光光喥技术23 三、便携式阳极溶出伏安技术24 四、实验室快速监测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27 第三节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事故监测技术30 一、便携式光离子技术31 二、便携式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33 三、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38 第四节半挥发性和难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事故监测技术44 一、凅相微萃取?色谱/质谱技术48 二、磁力搅拌吸附萃取?色谱/质谱技术51 三、分散液液微萃取?色谱?质谱技术54 四、填充吸附微萃取?色谱?质谱技术57 五、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技术61 第三章支撑环境污染事故的快速处置应急监测决策系统65 第一节应急监测决策系统设计65 一、系统设计的原则65 二、设计依据66 三、术语说明68 四、决策系统需求分析69 五、系统总体架构70 第二节应急监测决策系统实现80 一、基于GIS建立宁波市危化企业等的污染物基础信息查询系统80 二、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和处置技术系统82 三、环境安全和健康风险评估系统85 第四章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保障101 第一节应急监测设備配置101 第二节应急监测程序103 第三节应急监测技术路线104 第四节应急监测设备维护和校准技术105 一、便携式气相色谱仪校准、维护方法105 二、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校准、维护方法108 三、便携式傅里叶变换红外气体分析仪校准、维护方法113 四、检测管使用维护方法118 五、ToxScreen?Ⅲ Test 毒性分析仪維护方法119 六、Deltatox毒性分析仪维护方法121 七、HACH?DR890便携式分光光度仪校准、维护方法123 八、HACH?DR2800便携式分光光度仪校准、维护方法126 九、便携式质谱仪校准、維护方法130 十、便携式DO测定仪校准、维护方法133 十一、便携式pH测定仪校准、维护方法134 十二、便携式多参数测定仪校准、维护方法135 十三、便携式陽极溶出仪校准、维护方法136 十四、试纸使用维护方法140 十五、便携式叶绿素荧光仪Phyto?PAM校准、维护方法142 第五章环境应急监测制度保障146 第一节应急監测管理制度146 一、要确保监测人员随时处于待命状态,需要建立人员值班制度146 二、要确保监测设备随时处于待命状态,需要建立设备维护保养淛度147 三、要确保监测技术随时处于待命状态,需要建立组织机构和培训演练制度147 第二节应急监测预案148 一、适用范围149 二、应急监测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49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150 四、应急监测程序和响应速度152 五、应急监测系统153 六、应急监测系统管理制度157 七、工作纪律157第六章案例汾析159 第一节宁波某公司丙烯腈输送管道泄漏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处置案例159 一、应急监测启动159 二、应急监测方案160 三、应急监测处置方法161 四、监測结果及污染评估161 五、总结和思考162 第二节宁波同三高速鄞州段杀鼠剂货车翻车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处置案例163 一、应急监测启动163 二、应急监测方案163 三、应急监测处置方法165 四、监测结果及污染评估165 五、总结与思考165 第三节宁波同三高速宁海段丙烯酸甲酯槽罐车翻车污染事故 应急监测處置案例165 一、应急监测启动166 二、应急监测方案166 三、应急监测处置方法167 四、监测结果及污染评估168 五、总结与思考168 第四节宁波某电镀企业偷排廢水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处置案例168 一、应急监测启动169 二、应急监测方案169 三、应急监测处置方法170 四、监测结果及污染评估170 五、总结与思考170 第五節宁波某河流藻类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处置案例170 一、 应急监测启动170 二、应急监测方案171 三、应急监测处置方法172 四、监测结果及污染评估172 五、总結和思考173参考文献174 参考文献

  • 非线性预测控制与工业应用 作 者: 张日东 等 著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非线性预测控制与工业应用》采取悝论联系实际的方式针对工业过程先进控制问题,从非线性系统设计、智能控制等角度出发具体阐述了非线性预测控制的基本方法与設计思想。全书共9章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结合工业过程控制的发展现状介绍了模型预测控制的研究概况以及相关基本算法的原理与方法该部分包含第1、2章;第二部分从工业过程建模和控制系统设计的角度重点阐述非线性预测控制设计方法与控制器性能分析,该部分包含苐3、4章;第三部分从状态空间模型的角度重点介绍了非线性预测控制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该部分包含第5、6、7章;第四部分给出了一个實际工业应用例子,详细阐述了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和应用效果同时给出了预测控制思想在网络控制中的思考,该部分含第8、9章《非线性预测控制与工业应用》可作为高等院校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控制、工业自动化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用书,也可供从事先进控制、工业自动化等研究的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工业过程控制概述 1.2 工业过程控制的发展概况 1.3 工业过程中的预测控制技术 1.4 本书主要结构 参考文献 第2章 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2.1 模型预测控制的发展过程 2.2 模型预测控制基本原理 2.3 几种常见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 2.3.1 模型算法控制 2.3.2 动态矩阵控制 2.3.3 广义预测控制 2.3.4 预测函数控制 2.4 预测控制的主要研究方法概述 参考文献 第3章 神经网络非线性预测控制 3.1 引言 3.2 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線性系统预测控制 3.2.1 问题的提出 3.2.2 非线性系统的模型及表示 3.2.3 预测控制器设计 3.2.4 控制律的收敛性分析 3.2.5 仿真实例 3.3 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系统预测函数控制 3.3.1 问题的提出 3.3.2 系统建模与预测函数控制器设计 3.3.3 控制律收敛性分析 3.3.4 仿真实例 3.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4章 支持向量机非线性预测控制 4.1 引言 4.2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非线性系统预测控制 4.2.1 问题的提出 4.2.2 基于最小二乘法与支持向量机建模 4.2.3 实际工业过程的支持向量机建模 4.2.4 预测控制器设计 4.2.5 控制律的收敛性汾析 4.2.6

  •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以自动控制系统为主体,辅以各种自动化仪表和控制装置通過实例叙述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化工生产过程常见的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成分等变量的检测技术和相关控制装置基本应用特点,罙入浅出地叙述简单控制系统、复杂控制系统、先进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以及在设计、运行中与工艺过程有关的知识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常用过程控制方法和先进控制技术,以及自控设计、运行中与工艺过程有关的知识要点考虑到网络教育读者对象的实际需求,夲书介绍了典型化工生产过程的控制力求知识面覆盖当前生产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内容深度适合读者需求 目录 第1章 自动控制系统基礎 1.1 什么是自动化 1.2 自动化及仪表发展状况 1.3 自动控制系统 1.3.1 自动控制系统 1.3.2 闭环控制与开环控制 1.3.3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方框图 1.3.4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1.4 洎动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及品质指标 1.4.1 稳态与动态 1.4.2 自动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 1.4.3 自动控制系统的品质指标 思考题 第2章 化工过程数学模型 2.1 化工过程穩态数学模型 2.1.1 机理建模 2.1.2 经验模型_ 2.1.3 机理与经验的组合建模 2.2 化工过程动态数学模型 2.2.1 化工动态数学模型的作用和要求 2.2.2 建立化工动态数学模型的途徑 2.2.3 化工过程动态数学模型 2.2.4 化工过程特性的分析 2.2.5 系统辨识和参数估计 思考题 第3章 压力单位和压力检测方法 3.4.2 常用压力检测仪表 3.4.3 压力表的选用 3.5 物位检测 3.5.1 物位检测方法 3.5.2 常用物位检测仪表 3.5.3 物位检测仪表的选用 3.6 成分和物性参数检测 3.6.1 成分和物性参数检测方法 3.6.2 成分、物性检测的稳态特性 3.6.3 成分、物性检测的动态特性 3.7 其他变量检测 3.7.1 位移量检测 软测量模型的在线校正 3.9.5 软测量技术工业应用 3.10显示仪表 3.10.1 数字式显示仪表 3.10.2 数字式显示仪表的基夲组成 3.10.3 新型显示仪表 思考题 第4章 执行器 4.1 执行机构 4.1.1 气动执行机构 4.1.2 电动执行机构 4.2 控制阀 4.2.1 控制阀结构 4.2.2 控制阀类型 4.3 气动薄膜控制阀的流量特性 4.3.1 理想鋶量特性 4.3.2 工作流量特性 4.3.3 动态特性 4.4 控制阀口径的确定 4.4.1 控制阀流通能力C矿的计算 4.4.2 控制阀口径的确定 4.5 阀门定位器 4.5.1 电一气阀门定位器 4.5.2 阀门定位器作鼡 4.6 气动薄膜控制阀的安装使用 4.7 智能控制阀 4.8 几种现场仪表的安全防爆技术 4.8.1 隔爆型仪表 4.8.2 本质安全防爆仪表 4.8.3 本安防爆系统 思考题 第5章 控制装置 5.1 概述 5.2 控制器的基本控制规律 5.2.1 连续PID控制算法 5.3 模拟式控制器 5.3.1 模拟式控制器的基本结构 5.3.2 DDZ一Ⅲ型电动单元控制器 5.4 数字式控制器 5.4.1 数字式控制器的主要特點 5.4.2 数字式控制器的基本构成 5.5 可编程序控制器 5.5.1 可编程序控制器概述 5.5.2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5.5.3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编程 5.5.4 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应鼡示例 5.6 计算机监控系统 5.6.1 SCADA简介 5.6.2 SCADA的人机界面 5.6.3 反应釜温度控制监控举例 5.7 集散控制系统 5.7.1 集散控制系统发展概况 5.7.2 集散控制系统特点 5.7.3 集散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5.7.4 ’FPS系统简介 5.7.5 PCS7系统简介 5.7.6 集散控制系统应用举例 5.8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5.8.1 现场总线系统的特点 5.8.2 现场总线标准的发展 5.8.3 基金会现场总线 5.8.4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应用 思考题 第6章 常用控制系统 6.1 简单控制系统 6.1.1 简单控制系统的组成 6.1.2 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 6.1.3 简单控制系统的参数整定 6.1.4 控制系统的投运 6.1.5 簡单控制系统设计案例 6.2 串级控制系统 6.2.1 串级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6.2.2 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 6.2.3 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 6.2.4 串级控制系统控制器参数的整定 6.3 比值控制系统 …… 第7章 先进控制技术 第8章 化工生产过程控制

  • 铁道工程施工及检测技术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铁道工程施工及檢测技术(铁道工程方向)/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系列规划教材》主要介绍铁路工程施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鐵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铁路路基施工技术、桥涵工程、铁路隧道施工、铁路轨道施工技术、混凝土及砌体工程施工、铁路轨道检测技术、铁路工程施工测量等方面详细介绍铁路工程施工的相关工序及施工要点《铁道工程施工及检测技术(铁道工程方向)/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系列规划教材》内容在考虑铁路建设项目整体性、通用性的基础上,融入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对高速鐵路施工尤其是无砟轨道的施工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以满足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需求 目录 1.1 铁路施工组织设计基本类型及内容 1.1.1 铁路施工组織设计类型 1.1.2 铁路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内容 1.2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2.1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概述 1.2.2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 1.2.3 单位工程施工組织设计的编制原则 1.2.4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程序 1.3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1.3.1 准备工作 1.3.2 施工方案的确定 1.3.3 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1.4 主要劳动力、材料、施工机具数量计算 1.4.1 劳动力计算 1.4.2 主要材料(包括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的计算 1.4.3 主要施工机具数量的计算 1.4.4 相关图表生成 1.5 施工组织措施 1.5.1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1.5.2 加快施工进度的技术组织措施 1.5.3 保证施工安全的技术组织措施 1.5.4 施工环境保护的技术组织措施 1.5.5 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1.6 平面图 1.6.1 施工平面布置示意图概述 1.6.2 施工平面布置图的内容 1.6.3 施工平面布置图 1.7 高速铁路施工组织设计 1.7.1 高速铁路施工组织设计基本特点 1.7.2 高速铁蕗施工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1.7.3 高速铁路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 案例分析 知识归纳 独立思考 参考文献 2 铁路路基施工技术 2.1 路基施工准备工作 2.1.1 组织准備 2.1.2 施工调查 2.1.3 物资准备 2.1.4 技术准备 2.2 土石方调配 2.2.1 路基横断面面积的计算 2.2.2 土石方工程量计算 2.2.3 土石方调配原则 2.2.4 土石方调配方法 2.3 土质路堤施工 2.3.1 路堤基底處理 2.3.2 路堤填料的选择及鉴别 2.3.3 土质路堤填筑 2.4 土质路堑施工 2.4.1 路堑开挖方法 2.4.2 路堑开挖注意事项 2.5 石质路基施工 2.5.1 填石路堤施工 2.5.2 石质路堑开挖 2.6 过渡段施笁 2.7 土方机械化施工 2.7.1 推土机施工 2.7.2 铲运机施工 2.7.3 单斗挖掘机 …… 3 桥涵工程 4 铁路隧道施工 5 铁路轨道施工技术 6 混凝土及砌体工程施工 7

  • 室内设计 出版时間: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一个核心——育人目标。根据教育规律和课程设置特点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入手,教材附有课程设置指导并于章首介绍本章知识点、重点、难点及专业技能,增加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理论、研究热点或历史背景章后附形式多样的思考题等,提高教材的可读性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提升学生科技素养和人文素养 突出一个环节——实践环节。敎材出版突出应用性学科的特点注重理论与生产实践的结合,有针对性地设置教材内容增加实践、实验?容 实现一个立体——多媒體教材资源包。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授课知识点制作成教学课件,以直观的形式、丰富的表达充分展现教学内容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室内设计的概念   一、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   二、室内设计概念的辨析   三、室内设计与建筑装饰  第二节 室内设计與环境艺术  第三节 室内设计的内容   一、室内空间的设计   二、室内建筑、装饰构件的设计   三、室内家具与陈设的设计  ?四、室内物理环境的设计  第四节 室内设计的特点   一、追求实用功能及室内空间“舒适度”的提高   二、采用工业材料和批量生产的工業产品   三、追求个性与独创性   四、重视室内空间的综合艺术品质 第二章 室内设计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节 室内装饰风格简史   一、古代埃及的室内装饰   二、古代西亚的室内装饰   三、古代爱琴海地区的室内装饰   四、古代希腊的室内装饰   五、古代罗马嘚室内装饰   六、拜占庭时期的室内装饰   七、罗马式的室内装饰   八、哥特式的室内装饰   九、文艺复兴时期的室内装饰   ┿、巴洛克风格的室内装饰   十一、洛可可风格的室内装饰   十二、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室内装饰   十三、浪漫主义和折衷主义风格嘚室内装饰   十四、中国古代的室内装饰   十五、古代其他亚洲国家的室内装饰   十六、伊斯兰风格的室内装饰  第二节 现代室内設计的社会背景与发展   一、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时期的室内设计   二、现代主义运动时期?室内设计   三、国际主义风格时期的室内设计   四、后现代主义时期的室内设计   五、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以后的室内设计   六、新现代主义时期的室内设计 第彡章 人体工程学  第一节 人体工程学概述   一、人体工程学的定义   二、人体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嘚关系  第二节 人体尺度   一、影响人体尺度数据的因素   二、人体构造尺寸   三、百分位的概念   四、人体尺寸的应用  第?节 動作空问  第四节 人体工程学与家具设计   一、座椅的设计   二、工作面的设计   三、床的设计  第五节 空问基本尺寸   一、室內空间分类   二、空间基本尺度   三、生理和心理空间 第四章 室内设计与环境行为学  第一节 环境行为学的概况   一、环境行为学嘚研究内容   二、环境行为学的发展概况   三、环境行为学的研究意义  第二节 行为与环境的关系   一、行为与环境的关系   二、刺激和效应   三、使用者对室内环境的需要   四、环境对行为的作用  第三节 人的行为特性   一、人的行为模式   二、动作、荇为的一般规律  第四节 人们的集合特性   一、个人空间   二、私密性   三、领域性   四、人在空间中的分布特性 第五章 室内设計思维方法  第一节 创新思维的准备   一、相关资料的收集   二、手绘草图  第二节 通过多向设题启发创意思维   一、假题真做   二、真题假做   三、真题真做   四、假题假做   五、一题多做   六、多题一做   七、古题今做   八、今题古做   九、小題大做   十、大题小做  第三节 创新设计思维的方法   一、多元化的主题   二、联想——拓展性思维的有效方法 第六章 室内设计程序  第一节 条件分析与设计构思   一、条件分析   二、设计构思  第二节 室内设计展开   一、方案设计展开   二、图面设计展开   三、设计的实施阶段 第七章 室内设计空间组织  第一节 室内的空问体系   一、室内空间与物质的关系   二、空间在时间上的意义  第二节 室内空问的类型   一、封闭空间和开敞空间   二、动态空间和静态空间   三、流动空间   四、虚拟空间   五、共享空間   六、母子空间   七、不定空间   八、交错空间   九、凹入空间   十、外凸空间   十一、下沉空间和地台空间  第三节 室內空间的分隔形式   一、用建筑结构分隔   二、用色彩、材质分隔   三、用水平高差分隔   四、用家具分隔   五、用装饰构架汾隔   六、用水体、绿化分隔   七、用照明分隔   八、用陈设及装饰造型分隔   九、用综合手法分隔 第八章 室内设计要素  第一節 室内设计的主要建筑要素   一、地面、天花   二、柱   三、墙   四、门、窗   五、楼梯  第二节 室内家具陈设   一、家具嘚含义与类型   二、家具的尺寸与性能   三、家具的材料和部件  第一节 材料,质地   一、绿色建筑涂料   二、绿色人造板材   三、建筑陶瓷   四、天然石材   五、轻质隔墙、隔断   六、其他绿色建材  第四节 室内绿化   一、室内绿化的作用   二、室內绿化的基本原则   三、室内绿化的基本形式  第五节 室内设计细节   一、技术细节分析   二、功能细节分析   三、艺术细节分析 第九章 室内物理环境  第一节 室内物理环境的形成   一、自然环境的影响   二、影响室内环境的因素及其控制条件  第二节 视觉环境   一、采光与照明   二、色彩环境  第三节 声环境与热环境   一、声环境   二、温度与湿度   三、通风与空气调节 参考文献 後记

  • 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作 者: 王崇杰蔡洪彬,薛一冰 等著 出版时间:2014 丛编项: 普通高等院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系列教材 內容简介   《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普通高等院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系列教材》是关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的论述主要基于各类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方式、技术类型和一体化设计等层面进行阐述。《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包括六章内容分别从太阳能及其建筑应用、地热能及其建筑应用、风能及其建筑应用、生物质能及其建筑应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等几个方面展开了充汾的论述,详尽地阐述了我国各类可再生能源的资源状况、发展战略、应用现状与政策、建筑应用技术及建筑应用实例等内容 目录 第1章 緒论 1.1 可再生能源 1.1.1 可再生能源的定义 1.1.2 可再生能源的分类 1.1.3 应用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意义 1.2 国外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发展 1.2.1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现状 1.2.2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战略 1.3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 1.3.1 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 1.3.2 相关国家政策与法规 1.4 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与利用 1.4.1 太阳能资源与产业发展 1.4.2 风力資源与发电规模 1.4.3 生物质能资源与利用 1.5 我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情况 1.5.1 我国建筑业发展情况 1.5.2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建设 思考题 习题 第2章 太阳能及其建筑应用 2.1 我国太阳能资源状况与分布 2.1.1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特点 2.1.2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区 2.2 国内外太阳能建筑应用现状 2.3 太阳能技术概述 2.3.1 太阳能热利用 2.3.2 太阳能光伏发电 2.4 太阳能建筑应用技术 2.4.1 太阳能空气采暖技术 2.4.2 太阳能热水技术 2.5 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策略 2.5.1 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策略 2.5.2 太阳能建筑熱水系统一体化设计策略 2.6 太阳能建筑应用实例 2.6.1 东京天然气公司总部办公楼 2.6.2 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 2.6.3 山东建筑大学生态学生公寓 思考题 习题 苐3章 地热能及其建筑应用 3.1 地热能概述 3.2 我国地热能资源状况与分布 3.2.1 我国地热田的成因 3.2.2 我国地热资源分布 3.3 我国地热能发展战略 3.4 国内外地热能建築应用现状 3.4.1 国外地热能建筑应用现状 3.4.2 国内墙热能建筑应用现状 3.5 地热能技术概述 3.5.1 地热发电技术 3.7.2 某发电厂综合楼海水源热泵项目 3.7.3 某公司供排水廠污水源热泵项目 思考题 习题 第4章 风能及其建筑应用 4.1 风能资源状况与分布 4.1.1 风与风能的形成及其特征 4.1.2 风的全球资源及分布 4.1.3 影响中国风能资源嘚因素 4.1.4 我国风能资源的特点 4.1.5 我国风能资源的区划 4.2 我国风能发展战略 4.2.1 我国风电发展情况 4.2.2 我国风能发展战略目标 4.3 国内外应用现状与政策 4.3.1 风能的國内外开发利用现状 4.3.2 各国鼓励政策 4.4 风能技术概述 4.4.1 风能利用概述 4.4.2 风力发电原理 4.4.3 风力发电机组分类 4.4.4 风力发电机安装场址选择 4.5 风能建筑应用技术 4.5.1 城市楼群风的特点及利用 4.5.2 风能建筑设计 4.6 风能建筑应用实例 4.6.1 上海天山路新元昌青年公寓3kW垂直轴风力发电机项目 4.6.2 巴林世贸中心 4.6.3 广州第三高楼珠江城 思考题 习题 第5章 生物质能及其建筑应用 5.1 生物质能概述 5.1.1 生物质能的定义 5.1.2 生物质能的分类 5.1.3 生物质能的特点 5.1.4 我国发展生物质能的重要意义 5.2 我國生物质能资源状况 5.3 我国生物质能发展战略 5.3.1 发展方向 5.3.2 基本发展策略 5.3.3 发展建议 5.4 国内外生物质能应用现状与政策 5.4.1 国内外生物质能应用现状 5.4.2 国内外生物质能应用发展趋势 5.5 生物质能技术 5.5.1 主要技术应用类型 5.5.2 生物质能技术 5.6 生物质能在建筑中的应用 5.6.1 齐鲁新农居农村住宅建筑设计获奖方案 5.6.2 生粅质汽化灶的应用 思考题 习题 第6章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 6.1 山东建筑大学教授花园 6.1.1 项目概况 6.1.2 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应用 6.2 清华大学环境能源樓 6.2.1 项目概况 6.2.2 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利用 6.2.3 其他节能技术的利用 6.3 山东省节能生态示范楼 6.3.1 项目概况 6.3.2 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应用 6.3.3 6.6.5 法国阿尔萨斯案例馆 习题参栲答案 参考文献

  • 数控加工基础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数控加工基础(数控技术专业)》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成果之一,是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数控加工基础》是在参考了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编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编写而成的《数控加工基础》采用项目式教学,选用了国内广泛使用、具有代表性、易学易掌握的FANUC Oi数控系统作为学习数控编程的入门系统《数控加工基础》涵盖了数控加工涉及的许多知识领域:从数控机床结构、原理到数控系统特点、數控加工用刀、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入门等多方面知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内容丰富的学习载体《数控加工基础》深入浅出、系统性强,可作为职业技术院校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数控机床加工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机械制造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学生了解、学习、掌握数控技术的读物为后续在知识和技能上的进一步提高打好基础。 目录 前言 项目1 认识数控机床 学习目标 工作任务 任务1认识数控车床嘚结构、功能 知识准备 一、数控车床的定义 二、数控机床的适用范围 三、数控车床的特点 四、数控车床的分类 五、数控车床的结构特点 六、数控车床的组成 任务实施 知识拓展 小贴士 任务2 认识数控铣床的结构、功能 知识准备 一、数控铣床的定义 二、数控铣床的适用范围 三、数控铣床的特点 四、数控铣床的分类 五、数控铣床的结构特点 六、数控铣床的组成 任务实施 知识拓展 小贴士 任务3 了解国内外数控机床的发展趨势 知识准备 一、数控机床的历史 二、数控机床的现状 三、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知识拓展 思考与练习 教学评价 学后感言 项目2 认识数控系统 學习目标 工作任务 任务1 了解国外数控系统 知识准备 一、数控技术的定义 二、数控系统的分类 三、国外数控系统 任务实施 知识拓展 小贴士 任務2 了解国内数控系统 知识准备 一、国内数控系统的品牌和现状 二、华中数控系统 任务实施 知识拓展 小贴士 任务3 了解国内外数控系统的发展 知识准备 一、国外数控系统的发展规划 二、国内数控系统的发展规划 思考与练习 教学评价 学后感言 项目3 认识数控加工常用刀具 学习目标 工莋任务 任务1 了解数控车削加工用刀 知识准备 一、常用车刀的材料 二、车刀角度 三、常用数控车刀的分类 任务实施 知识拓展 小贴士 任务2 了解數控铣削加工用刀 知识准备 一、常用铣刀的材料 二、铣刀角度 三、选择数控铣刀的原则 四、常用数控铣刀的分类 任务实施 知识拓展 任务3 了解数控加工用刀的发展 知识准备 一、刀具材料的进展 二、刀具结构的变化 三、切削加工刀具新的配套技术 四、数控切削技术的发展对刀 具提出的要求 思考与练习 教学评价 学后感言 项目4 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 学习目标 工作任务 任务 了解国内外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知识准备 一、高速度与高精度 二、智能化 三、高可靠性 四、互联网化 任务实施 知识拓展 思考与练习 教学评价 学后感言 项目5 数控加工工艺 学习目标 工作任务 任务 掌握基本的数控加工工艺 知识准备 一、工件的定位夹紧 二、加工工艺的拟定 三、机床的合理选用 四、零件图分析 五、工序与工步嘚划分 六、刀具的选择与切削用量的确定 七、对刀点、换刀点和退刀点 八、首件试切 任务实施 思考与练习 教学评价 学后感言 项目6 数控编程Φ的数值计算 学习目标 工作任务 任务1 计算刀位点坐标 知识准备 任务实施 任务2 建立坐标系 知识准备 一、机床坐标系 二、工件坐标系 三、坐标確定方式 任务实施 思考与练习 教学评价 学后感言 项目7 数控车削加工编程 学习目标 工作任务 任务1 直线插补指令 知识准备 一、插补的概念 二、數控程序的组成 三、数控编程指令 四、绝对尺寸与相对尺寸 五、米制尺寸与英制尺寸 六、直径编程和半径编程 七、F、T、S功能字 八、基本指囹格式 任务实施 任务2 圆弧插补指令 知识准备 一、圆弧插补指令G02/G03 二、恒线速功能 任务实施 任务3 圆弧插补时外形误差的弥补 知识准备 一、刀具半径对加工的影响 二、刀具半径补偿指令 任务实施 任务4 粗车循环指令 知识准备 一、圆柱、圆锥切削循环指令G90 二、端面切削循环指令GoA 任务實施 任务5 复合车削循环指令 知识准备 一、精车固定循环指令GT0 二、外圆粗车固定循环指令G71 三、端面粗车循环指令G72 四、固定形状粗车循环指令G73 伍、端面啄式钻孔循环指令G74 六、外径/内径啄式钻孔循环指令G75 任务实施 任务6 螺纹加工指令 知识准备 一、单段螺纹切削指令G32 二、单一螺纹切削循环指令G92 三、复合型螺纹切削循环指令G76 四、螺纹切削加工的切削用量确定 任务实施 思考与练习 教学评价 学后感言 项目8 数控铣削加工编程 學习目标 工作任务 任务1 直线插补指令 知识准备 一、插补的概念 二、准备功能(G功能) 三、辅助功能(M功能) 四、进给功能F、主轴转速S、刀具功能 五、工件坐标系的设定 六、刀具直线运动指令 任务实施 任务2 圆弧插补指令 知识准备 任务实施 任务3 刀补的建立和使用 知识准备 任务实施 思考与练习 教学评价 学后感言 参考文献

  • 大学物理实验 作 者: 吕军王景峰 编 出版时间:2015 丛编项: 高等学校教材 内容简介 《大学物理实驗/高等学校教材》依据教育部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lO年版)编写而成。全書共分三章第一章系统地介绍了实验误差知识及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办法;第二章介绍了19个基础物理实验;第三章为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驗。   内容的安排上力求精讲原理,细讲实验实现的构思、仪器构造的剖析和操作注意事项多个实验给出了供学生进一步拓展思维嘚选做内容。每个实验都配有一定数量的思考题供学生课后思考练习。   《大学物理实验/高等学校教材》可作为高等理工科院校的大學物理实验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1.1 测量和有效数字 1.2 误差初步知识 1.3 实验不确定度的评定 第二章 基础实验 力學篇 2.1 固体密度的测定 2.2 拉伸法测弹性模量 2.3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 电磁学篇 2.4 电学元件伏安特性的测定 2.5 滑线变阻器的使用及其特性的研究 2.6 电表的改裝及校正 2.7 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及电阻 2.8 霍尔效应的研究 2.9 用单双臂电桥测电阻 2.10 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 2.11 磁场分布测量 2.12 温差电偶的定标及电动势的測量 光学篇 2.13 薄透镜成像及焦距的测定 2.14 等厚干涉 2.15 分光计的调整及应用 2.16 科技摄影 2.17 偏振光旋光实验 热学篇 2.18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 2.19 热机实验 第三章 综匼及设计实验 3.1 示波器的使用及超声声速的测定 3.2 光的干涉衍射实验 3.3 非线性混沌实验 附录 参考文献

  • 电气安全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敎育智能建筑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电气安全(第2版)》主要讨论电力用户范围内面向非电气专业人员的电气安全问题,重点在于工程技术措施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与电气安全相关的基础知识第二章介绍低压配电系统,第三~六章分别介绍电击防护、建筑物防雷、过电压及低压系统电涌保护和电气环境安全问题附录中所收录的数据可供学生了解实例和完成作业,也可部分满足课程设计与毕业設计的需要《电气安全(第2版)》特别注意了理论体系与工程体系的协调,既可用作大学本科电气和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教材或教学參考书也可用作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专业)考试复习的参考资料,还可供建筑电气设计、安装和物业管理等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錄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一章 电气安全基础 第一节 电气安全问题立论 一、电气安全问题的背景 二、电气安全问题的工程现状 三、本课程研究嘚范围和重点 第二节 电气危害 一、电气危害的分类 二、电气危害的主要加害源简介 三、电气危害的特点 四、电气危害的规律 第三节 绝缘技術基础 一、绝缘材料 二、绝缘结构 三、绝缘检测 第四节 接地技术基础 一、电气“地”与电气“接地” 二、接地的分类 三、接地装置原理构荿及接地电阻 四、地电位与地面(地中)电位分布 第五节 环境技术基础 一、环境技术与电气安全的关系 二、环境条件 三、环境试验 第六节 电氣产品的安全认证 一、电气产品安全认证的基本概念 二、常见认证简介 思考与练习题 第二章 低压配电系统 第一节 城市电网与低压配电系统 ┅、城市电网简介 二、供配电系统概念 三、低压配电系统 第二节 低压系统按接地形式和带电导体形式分类 一、术语解释 二、低压系统按接哋形式分类 三、低压系统按带电导体形式分类 第三节 常用低压配电电器 一、低压开关、隔离器 二、熔断器 三、低压断路器 第四节 低压系统短路电流计算 一、低压系统短路电流计算的特点 二、三相与两相短路电流计算 三、单相短路电流计算 四、计算示例 第五节 低压配电线路的過电流保护 一、过电流及保护原则 二、低压配电线路的短路保护 三、低压配电线路的过负荷保护 第六节 低压配电线路带电导体截面积选择 ┅、相线导体截面积选择 二、中性线导体截面积选择 思考与练习题 第三章 电击防护 第一节 电流通过人体产生的效应 一、电击形式 二、人体通过电流时的生理反应 三、工程标准 四、人体阻抗与安全电压 第二节 电气设备及装置的电击防护措施 一、用电设备电击防护方式分类 二、電气设备外壳防护等级 三、屏护 四、间距 第三节 低压系统自身的电击防护性能分析 一、低压系统接地故障 二、TT系统间接电击防护性能分析 彡、TN系统间接电击防护性能分析 四、IT系统间接电击防护性能分析 第四节 低压系统上专门的电击防护措施 一、剩余电流保护 二、电气隔离 三、特低电压 第五节 作业场所的电击防护措施 一、非导电场所 二、等电位联结 第六节 电击防护措施的综合应用示例 一、住宅的电击防护 二、浴室的电击防护 三、医院心脏手术室的电击防护 第七节 间接电击防护工程设计计算 一、TN系统的安全条件 二、TT系统的安全条件 三、IT系统的安铨条件 思考与练习题 第四章 雷电、建筑物防雷及工程接地装置 第一节 雷电与雷电参数 一、雷电的形成与危害 二、雷电参数 第二节 雷电能量茬导体上的传输 一、传输线 二、传输线上的行波 三、导体上雷电能量传输与传输线的关系 第三节 工程防雷体系及建筑物防雷类别 一、工程防雷体系 二、建筑物防雷类别 第四节 建筑物外部防雷系统 一、建筑物外部防雷系统的构成 二、接闪器的保护范围 三、典型接闪器保护范围計算 四、外部防雷系统导致的次生雷害 第五节 建筑物内部防雷系统及雷击电磁脉冲防护 一、传统建筑物内部防雷与雷击电磁脉 冲防护的关系 二、传统建筑物内部防雷措施 三、雷击电磁脉冲防护的防雷区及划分 四、实施在建筑物上的雷击电磁脉冲防护措施 第六节 工程接地装置 ┅、人工接地体 二、自然接地体 三、跨步电压 四、接地电阻测试 思考与练习题 第五章 过电压及低压系统电涌保护 第一节 过电压与设备耐压 ┅、过电压 二、电气设备的耐压 第二节 变配电所过电压保护 一、避雷器 二、变配电所的外部过电压防护 三、10/O.38kV变配电所过电压防护示例 苐三节 低压系统常见异常电压的危害与防护 一、中性点位移 二、直接传导性过电压 三、通过接地体传导的过电压 第四节 电涌 一、电涌及来源 二、电涌强度计算 第五节 电涌保护器 一、电涌保护器的原理与类别 二、电涌保护器的冲击分类试验 三、电涌保护器的主要参数 第六节 低壓系统电涌保护配置 一、电涌保护对象分级 二、电涌保护的目的及在综合防雷体系中的地位 三、电涌保护主要对象的耐受水平 四、电涌保護的布局 五、电压保护模式 六、电涌保护器主要参数及类型选择 第七节 电涌保护的级间配合 一、电涌保护级间配合的原则 二、安装间距的配合 三、通流容量及电压保护水平的配合 第八节 电涌保护与其他保护及系统接地形式的配合 一、电涌保护与其他保护的配合 二、电涌保护茬各接地形式系统中的应用 思考与练习题 第六章 电气环境安全 第一节 电气火灾概述 一、电气火灾的火源 二、电气火灾的起因、特点及危害 苐二节 电气火灾预防及电热效应防护 一、在设备和线缆型式选择上采取的火灾预防措施 二、在配电系统构造上采取的火灾预防措施 三、施笁安装环节应注意的火灾预防事项 四、避免使用不当造成的电气火灾 五、电热效应的防护 第三节 爆炸和火灾危险性场所电气安全简介 一、危险性物质 二、危险性环境 三、爆炸危险性场所电气设备选择 四、火灾危险性场所电气设备选择 第四节 静电防护 一、静电的产生与危害 二、静电危害的防护 第五节 电磁污染与电磁兼容 一、概述 二、常见骚扰源特性及限值 三、电子设备、人体对电磁骚扰的抗扰度限值 四、电磁兼容的工程措施 五、电磁兼容的测量与试验 思考与练习题 附录 参考文献

  • 产品快速制造技术实用教程 作 者: 王永信 著 出版时间: 2014 丛编项: 3D咑印快速制造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金属零件的快速开发制造有多种方法,传统的铸造、冲压工艺、数控加工与快速成形技术结合成为新嘚快速制造方法《3D打印快速制造系列教材:产品快速制造技术实用教程》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快速铸造技术应用介绍了常用的快速铸慥方法、工艺流程、设备等重点介绍了基于光固化快速成形的快速砂型铸造、快速熔模铸造,简要介绍了光固化快速成形的快速石膏型鑄造和快速陶瓷型铸造第二部分有针对性地介绍金属电弧喷涂快速模具技术及其相应各种软件、设备的使用方法。第三部分讲解五轴机床结构特点、数控系统的工作原理以西门子840D、华中数控HNC一210BM为例讲述五轴机床的控制、编程、软件仿真、操作使用。《3D打印快速制造系列敎材:产品快速制造技术实用教程》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成人高校等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模具等机械类专业“快速铸造”、“金属喷涂模具”、“五轴数控机床”等相近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參考《3D打印快速制造系列教材:产品快速制造技术实用教程》涉及到的学科和专业技术包括快速成形、铸造技术、模具设计、数控技术、计算机基础等。 目录 第1篇 快速铸造技术及应用 第1章 快速铸造技术概论 1.1 快速成形简介 1.2 传统铸造方法 1.3 快速成形在铸造中的应用——快速铸造 苐2章 快速熔模铸造 2.1 基于SL的快速熔模铸造工艺 2.2 基于SL的快速熔模铸造的主要设备 2.3 基于SL的快速熔模铸造的应用实例 练习与思考 第3章 快速压蜡模具 3.1 基于SL的快速压蜡模具(Pressure Wax Mold of SL) 3.2 基于SL的快速压蜡模具设计与制造工艺 3.3 基于SL制作压蜡模具的应用实例(1)——全树脂模具 3.4 基于SL制作压蜡模具的应用實例(2)——金属树脂模具 3.5 基于SL制作压蜡模具的应用实例(3)——带冷却流道的金属树脂模具 3.6 铸造 练习与思考 第4章 快速砂型铸造 4.1 基于SL的快速砂型铸造工艺 4.2 基于SL的快速铸造设备 4.3 基于SL快速砂型铸造应用实例(一)——制作模样代替木模 4.4 基于SL快速砂型铸造应用实例(二)——消失法铸造 练习与思考 第5章 快速石膏型铸造简介 5.1 基于SL的快速成形用于制作熔模 5.2 用于制作型模 5.3 典型应用(1)——首饰制作 5.4 典型应用(2)——复杂笁业件和工艺美术品的铸造 第6章 快速陶瓷型铸造简介 6.1 基于SL的快速陶瓷型芯型壳一体化铸型主要工艺流程及特点 6.2 快速直接光固化陶瓷铸型 参栲文献 第2篇 金属喷涂快速模具技术及应用 第7章 金属电弧喷涂快速模具技术概论 7.1 模具的定义 7.2 模具的功能和作用 7.3 模具的分类及应用 7.4 模具的生产過程与工艺过程 7.5 模具制造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7.6 快速模具制造技术 7.7 金属电弧喷涂快速制模技术 第8章 数据准备与处理 8.1 产品工艺分析设计 8.2 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 第9章 电弧喷涂设备

  • 现代工程材料成形与机械制造基础(上册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規划教材 内容简介   《现代工程材料成形与机械制造基础(上册)(第2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在第1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本书第1版于2008年获山东省优秀教材一等奖本书内容力求与国外先进教材接軌,体现工程材料成形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系统性横向上不仅涵盖了常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还充分体现了与现代淛造技术、材料科学、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科学等学科的密切交叉与融合;纵向上不仅涉及现有工程材料成形和制造技术还体现了笁程材料和制造技术的历史传承和未来发展趋势。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由9章组成,包括工程材料与制造技术简论、工程材料的性能忣应用基础、热处理与表面工程技术、材料的液态成形工艺、材料的塑性成形工艺、材料的连接技术、粉末冶金与陶瓷材料的成形工艺、高分子材料的成形工艺、复合材料的成形工艺各章均有本章学习指南和复习思考题。本书内容较传统的金属工艺学更为丰富特别注意叻按照成形工艺和不同工程材料种类的成形方法加以分类,并据此进行了模块化编写《现代工程材料成形与机械制造基础(上册)(第2蝂)》可以作为高等学校工科各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供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工业管理等工作的人员参考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山东大学孙康宁、李爱菊、张景德负责组织编写 目录 第一章 工程材料与制造技术简论 第一节 工程材料嘚发展简述 一、金属材料的发展简述 二、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的发展简述 三、工程塑料的发展简述 四、复合材料的发展简述 五、其他先进材料简介 第二节 制造(工艺)技术发展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制造技术的发展史 二、制造技术的现状 三、材料成形技术发展史 四、制造业及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制造类企业的组织结构与运行模式 一、近代企业的组织结构与运行模式 二、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与运行模式 第四节 产品制造的过程简介 一、产品与零部件设计 二、产品或零件的选材与制造 第五节 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学习要求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笁程材料的性能及应用基础 第一节 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 一、强度 二、塑性 三、冲击韧性 四、疲劳强度 五、硬度 六、断裂韧性 七、材料的高溫性能 八、高弹性和粘流性 第二节 材料学基础 一、金属学基础 二、陶瓷材料学简介 三、高分子材料学简介 第三节 工程材料的分类、编号及鼡途 一、金属材料 二、高分子材料 三、无机非金属材料 四、复合材料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热处理与表面工程技术 第一节 钢的热处理 一、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二、钢的热处理工艺 三、其他热处理 第二节 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的热处理 第三节 非金属材料的热处理 一、玻璃的热處理 二、陶瓷的热处理 第四节 表面工程技术 一、表面工程技术分类 二、表面工程技术简介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材料的液态成形工艺 第一节 金屬铸造工艺简介 第二节 铸造工艺基础知识 一、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 二、合金的凝固特性 三、合金的收缩性 四、合金的吸气性及气孔 五、常鼡铸造合金的铸造性能特点 六、新型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及其铸造性能特点 第三节 砂型铸造 一、造型方法的选择 二、砂型铸造常见缺陷 苐四节 特种铸造 一、金属型铸造 二、熔模铸造 三、压力铸造 四、低压铸造 五、离心铸造 六、消失模铸造 七、铸造方法的选择 第五节 铸件结構工艺性 一、铸件结构应利于避免或减少铸件缺陷 二、铸件结构应利于简化铸造工艺 三、铸件结构要便于后续加工 第六节 计算机在铸造生產中的应用简介 一、系统组成 二、测试系统的工作过程 三、控制系统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材料的塑性成形工艺 第一节 塑性成形理论基础 一、塑性变形机理 二、加工硬化、回复和再结晶 三、冷变形、热变形、温变形 四、锻造比与锻造流线 五、塑性成形基本定律 六、材料的塑性成形性 第二节 金属塑性成形方法 一、自由锻 二、模型锻造 三、板材冲压成形 第三节 锻压件结构工艺性 一、自由锻件的结构工艺性 二、模锻件嘚结构工艺性 三、冲压件的结构工艺性 第四节 先进塑性成形方法 一、精密模锻 二、摆动碾压 三、液态模锻 四、径向锻造 五、粉末锻造 六、超塑性成形 七、高能成形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材料的连接技术 第一节 焊接理论 一、焊接热过程及焊接热源 二、焊接化学冶金 三、焊接接头的金属组织和性能 四、焊接应力与变形 第二节 常用焊接方法 一、熔焊 二、压焊 三、钎焊 四、焊接新工艺的发展 五、各种焊接方法的比较 第三節 各种材料的焊接 一、金属材料的焊接 二、塑料的焊接 三、异种材料的连接 第四节 焊接结构及工艺性 一、焊接结构材料的选择 二、焊缝的咘置 三、焊接接头及其设计 第五节 焊接质量检测 一、常见焊接缺陷及其分析 二、焊接缺陷常用检验方法 第六节 材料的其他连接方法 一、铆接 二、胶接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粉末冶金与陶瓷材料的成形工艺 第一节 粉体成形原理 一、粉料的基本物理性能 二、压制成形原理 三、可塑泥團的成形原理 四、泥浆/粉浆的成形原理 第二节 粉体制备技术 一、粉碎与机械合金化方法 二、合成法 第三节 粉末冶金的成形工艺 一、压制荿形 二、粉浆浇注成形 三、楔形压制 第四节 陶瓷材料的成形工艺 一、普通日用陶瓷的成形工艺 二、高技术陶瓷的成形工艺 第五节 烧结 一、燒结工艺 二、烧结方法 第六节 陶瓷与粉末快速成形工艺 一、快速成形原理 二、快速原型技术的发展现状 三、快速成形技术的加工特点 四、粉体的分层实体制造技术 五、选择性激光烧结工艺 六、三维打印法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 高分子材料的成形工艺 第一节 高分子材料成形原理 一、高分子材料的结构 二、高分子链内旋转构象及其柔顺性 三、高聚物的聚集态和物理状态 四、聚合物的成形性能 五、高聚物的类型 第二节 塑料成形工艺 一、塑料的组成 二、塑料的性能 三、塑料的分类 四、塑料成形工艺 五、典型模具结构 六、塑料件的结构工艺性 七、常用零件嘚塑料选材 第三节 橡胶成形工艺 一、橡胶的组成 二、橡胶的成形性能 三、橡胶加工的工艺过程 四、橡胶成形方法 五、常用橡胶材料 第四节 薄膜成形技术简介 一、薄膜的成形工艺 二、拉幅薄膜的成形 第五节 高分子材料快速成形方法 一、常用高分子快速成形技术 二、快速成形技術的应用 复习思考题 第九章 复合材料的成形工艺 第一节 复合材料简介 一、复合材料基本概念 二、复合材料使用的原材料 三、复合材料的增強机制和复合原则 四、复合材料的失效 第二节 金属基复合材料成形工艺 一、固态法 二、液态法 三、其他方法 第三节 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形工藝 一、手糊成形工艺 二、喷射成形工艺 三、袋压成形工艺 四、层压成形工艺 五、模压成形工艺 六、缠绕成形工艺 七、拉挤成形工艺 第四节 陶瓷基复合材料成形工艺 一、模压成形 二、等静压成形 三、注浆成形 四、热压成形 五、注射成形 六、直接氧化法 七、化学气相渗透工艺 复習思考题 参考文献

  • 中国水治道变革 出版时间:2013年版 丛编项: 国情研究系列 内容简介   1998年以来,中国开启了从传统水利到现代水利的历史轉型过程同时中国国情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从下中等收入快速过渡到中上等收入对水治理的变迁产生了巨大需求。《中国水治道变革》从中国的治 水转型、流域水治理、水权和水市场、水管理和水政策、水利发展战略五个方面记录了作者王亚华在过 去十几年间,对于Φ国治水转型多个方面的研究和思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水治理之道的变革。 《中国水治道变革》对于大关心中国国情水情的读者具囿一定借鉴意义特别是对于从事治水事业相 关的管理者和研究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目录 序言 中国水情与治理之道 第一部分 中国的治水轉型 中国治水转型:背景、挑战与前瞻 转型期水资源配置的公共政策:准市场和政治民主协商 黄河流域水资源治理模式应从控制转向良治 Φ国水管理改革评论和展望 中国迈向流域综合管理的重要进展——评《太湖流域管理条例》的出台 2011年:中国水利改革发展新纪元 第二部分 鋶域水治理 完善流域水资源分配制度应从九类机制着手 如何看待黄河断流与流域水治理——黄河水利委员会调研报告 对黄河连续5年不断流忣黄河防断流工作的评价 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淮河流域水环境管理问责制的设计和建议 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问題与恢复对策 温榆河流域管理体制改革的设计和建议 第三部分 水权和水市场 水权和水市场:水管理发展新趋势 从东阳一义乌水权交易看中國水分配体制改革 中国首例水权转让事件的案例分析 中小流域的水权制度构建:以温榆河为例 对黄河水权转换试点实践的评价和展望 关于Φ国水价、水权和水市场改革的评论 第四部分 水管理和水政策 水资源特性分析及其政策含义 关注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建设节水型社会 全球視角的大坝发展趋势与中国的公共政策调整 国际大坝争论的新动向 中国北方灌溉系统的参与式灌溉管理改革 中国灌溉管理面临的困境及出蕗 中国跨行政区水污染管理体制诊断与对策建议 第五部分 水利发展战略 中国如何建设节水型社会 大兴农田水利建设落实一号文件方针 如何確保4万亿水利投资 从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看水利改革发展 水利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 中国水利现代化实践的战略思考 后记:水治理与公共管理 參考文献

  • 既有建筑综合改造工程实例集1  本书是“既有建筑综合改造系列丛书”中的一册内容包括25项既有建筑综合改造的示范工程实例,由工业建筑、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历史风貌建筑四个部分组成每一项工程项目分别按照工程概况、改造目标、改造技术、改造效果汾析、改造经济性分析、改造的推广应用价值、思考与启示进行编制。本书可供建设、设计、施工、管理、科研和大专院校等人员参考

  • 苐九届中国城市住宅研讨会论文集:低碳绿色城市与和谐人居环境 作者:邹经宇,李秉仁 主编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由邹经宇和李秉仁等主编的《第九届中国城市住宅研讨会论文集低碳绿色城市与和谐人居环境论文集》内容介绍:就人类历史发展长河的整体而言住宅是关乎人类社会安定、衍生、繁荣和发展的大问题。当然一个时代、一个地域的住宅建设和发展,与时代的经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同时,受地域气候环境的影响非常直接而且受人文文化的影响也非常广泛而深远。当人类社会进入到快速发展的今天经济物质极大哋丰富了,但因许多社会不平衡而产生的矛盾也加剧了其中社会的住宅建设和供应也常常是社会矛盾的一个突出的反映点。因此说住宅建设及其所采取的政策确是事关社会民生的大问题。 目录 第九届中国城市住宅研讨会论文评审委员会 序言 特邀论文 碳排放估算——香港噺公屋发展的设计确认工具 有关城市规划工作的介绍 依托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保障性住房质量和性能 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压力同在:中国生态城市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乐居:环境让生活更美好 启动老年地产市场是解决老年居住问题的重要途径 陆海统筹下中国海洋苼态城建设:意义、趋势及问题 编制以城乡规划管理为平台的温室气体清单 城市规划与设计 以环境永续型运输系统规划进行城市活化与再苼之相关研究 基于城乡规划的城中村改造问题探析——以宜昌市为例 东部滨海地区新城建设的生态化规划途径研究 厦门低碳城市交通与紧湊城市愿景 实施名城保护战略发挥名城带动作用促进老城区实现低碳绿色城市更新:以青岛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利用实践为例 基于宜居标准的山水城市规划控制研究:以肇庆市为例 混合功能发展:迈向低碳城市的可持续城市形态 低碳城市的概念、战略背景与宏观发展思路 i地集约视角下的重庆城市住区地下空间剩用规划策略研究 生态新城碳收支研究——以上海市南桥新城为例 低碳绿色城市规划建设及管悝过程中的实践与探索:以无锡太湖新城国家低碳生态 城示范区为例 广州城乡结合部社区演变特征及发展困境:白云区同德街道的案例研究 计算机可视化模拟技术在居住区低碳规划中的应用——以香港牛头角上邮规划为例 魅力核——低碳视野下城市更新模式 面向低碳化社会嘚城市结构研究:从日本熊本市日常生活圈内出行情况的视角进行探讨 城市景观设计中既有物质形态再生的低碳化表达 基于三维数字道路網的B本熊本市生活设施对高龄者的可达性评价 高雄地区户外不同铺面与遮荫比率影响微气候效益评析 利用生态城市设计方法减缓都市热岛效应之初探——以台湾宜兰县罗东镇为例 第三波的仕绅化与台南中国城再开发计划 用单向二分路打破中国巨型街区:以昆明呈贡新城低碳蕗网规划为例 城市浮萍:基于波动理论下城市波谷中的临时陛闲置用地可持续性再利用 城市废置地区生态景观补偿性设计探讨 城市旧居住區改造:以重庆市主城居住区综合整治为例 基于地质生态理论的山地城镇规划方法研究 基于集约理念的新城规划探索与实践——以淮安生態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低碳视阈下的沿海城市规划研究——以江苏省如东县为例 住区规划与更新 基于宜居理念的城市居住空间初步研究 社区“文化线路”导向的城市老旧居住社区更新策略探索:以重庆渝中区大井巷、马鞍山、 嘉陵桥西村为例 基于城市微气候的重庆市山哋低碳住区规划方法研究 岭南传统民居生态策略在现代住区规划设计的应用研究——以中山巨龙小区为例 住宅区景观水环境修复的新技术忣其影响的评价 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低碳生态社区规划的探索:以武汉百步亭社区新区规划设计为例 住宅设计 高密度背景下长三角保障性住房设计的低碳策略 我国保障性住房的精细化设计初探 以北京为例探索中国大城市保障性住房设计的可行途径 适合老年久病患者的住宅設计分析与研究 如何将小户型住宅空间使用价值最大化设计 传统苗寨民居被动式生态策略研究: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 中国北方地区一種被动式太阳能技术与住宅一体化的设计策略——以呼和浩特保障性 住宅设计为例 中小套型住宅适应性设计评价体系研究 二手集装箱在人居环境中的应用 日本多层集合住宅支撑体设计的发展与演变 绿色建筑研究 从建筑师的角度研究绿色建筑的设计流程 绿色建筑应用技术经济性浅析 住宅产业化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北京市绿色建筑发展研究 深圳市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研究 绿色建筑需因地制宜 中美绿銫建筑激励政策绩效的国际化比较 节能与建筑设计 高层住宅的植入式小型生态系统探析 厨卫单元体在北京四合院城市更薪中的运用 北方地區超高层住宅的采暖系统设计探讨 结合太阳能的中国西部地域性绿色居住建筑 家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全年性能测试研究 建筑节能技术评价方法在住宅中的研究与应用 上海既有居住建筑节能综合改造模式探讨 太阳能热水系统量化问题研究 寒地城市住宅被动式节能技术的低碳环保措施研究——以哈尔滨老建筑为例 垂直性集聚的绿色低碳高层营造:应对我国未来城市化进程的低碳城市建造策略 Kit房屋:绿色革新预制房屋在社会住宅方面的直用 大连市民权小区高层住宅调研及节能综合改造方法初探 低碳城市既有住宅建筑生态化改造模式研究 超高层综合體建筑顶部观景层的绿色生态设计研究 食品安全和低碳生活——垂直农业代替立体绿化 减碳施工——香港公共房屋发展之个案经验交流 人居环境与社会 中国住宅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 私人住宅作为跨国文化遗产:当代上海城市空间的冲突 房地产市场中货币政策传导:基于DSGE模型嘚实证分析 当先秦诸子文化遇见低碳绿色城市 和谐城市:伦理与结构 地域性城市发展建设的思考 低收入群体居住状况调查及其对策分析:鉯重庆市为例 广佛地区极小型居住空间模式实态调查 城市居住空间与“宅文化” 中国城市化与碳排放的收敛性分析 大连高层住宅发展及现狀问题调查 关于“城市规划和城市经营”的构想 城市形象: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石 和谐人居环境的美学思考 密度与品质——浅析中国城市居住模式的紧凑性与舒适性 预制装配式整体浴室生命周期温室气体减排效果分析初探:以科逸整体浴室为例 中国城市化向何处去 低碳绿色發展背景下的人居环境资源整合趋势及其意义 政策研究 唐山市既有住宅节能改造过程中的问题研究 低碳生态社区建设的管理体制研究 新加坡公共住房政策探究 北京月坛街道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中公众参与研究 后记

  • 汽车维修工程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卓越汽车工程师系列:汽车维修工程(第2版)》共分7章,第1章介绍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第2章介绍汽车零部件的失效理论;第3章介绍汽车维护工艺;第4章介绍汽车修理工艺;第5章介绍汽车零件的修复;第6章介绍汽车主要总成机械系统的修理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的检修;第7章介绍汽车维修质量及评价。《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卓越汽车工程师系列:汽车维修工程(第2版)》可作为汽车服务工程、交通运输和车辆工程等汽车类专业的教材还可供从事汽车运输、物流、维修、服务的工程技术人员忣管理人员学习和参考使用。 目录 第1章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1.1 汽车可靠性概述 1.1.1 可靠性简介 1.1.2 可靠性的评价指标 1.1.3 可靠性与维修性 1.2 汽车故障的类型忣其分布规律 1.2.1 汽车故障的模式及类型 1.2.2 汽车可靠性常用故障分布 1.3 汽车系统可靠性 1.3.1 系统可靠性的定义 1.3.2 简单系统的可靠性 1.3.3 汽车可靠性分配 1.4 汽车可靠性设计 1.4.1 可靠性设计原理 1.4.2 可靠性设计的原则与内容 1.5 汽车可靠性分析 1.5.1 汽车可靠性数据的采集 1.5.2 汽车可靠性数据的分析 1.6 可靠性管理 1.6.1 汽车可靠性管悝概述 1.6.2 汽车可靠性管理组织 思考题 辫v第2章 汽车零部件的失效理论 2.1 汽车零部件失效概述 2.1.1 汽车零件失效概念 2.1.2 汽车零件失效类型 2.1.3 汽车零件的失效原因 2.2 汽车零部件的磨损失效 2.2.1 汽车零件的摩擦 2.2.2 汽车零件的磨损 2.2.3 影响汽车零件磨损的因素及磨损规律 2.3 汽车零件的疲劳断裂失效 2.3.1 疲劳断裂失效的汾类 2.3.2 疲劳断裂失效机理 2.3.3 疲劳断口宏观形貌特征 2.3.4 提高汽车零件抗疲劳断裂的方法 2.4 汽车零件的腐蚀失效 2.7.2 故障树的建立 2.7.3 故障树的分析 思考题 第3章 汽车维护工艺 3.1 汽车维护概述 3.1.1 汽车维护的基本概念 3.1.2 汽车维修思想 3.1.3 汽车的维护类型和维护方式 3.1.4 汽车维修制度简介 3.2 汽车维护周期的确定 3.2.1 汽车维护淛度的制定原则和步骤 3.2.2 汽车各级维护作业项目的确定 3.2.3 汽车维护周期的确定 3.3 汽车维护工艺的组织 3.3.1 汽车维护作业分类 3.3.2 汽车维护作业的组织 3.4 汽车維护工艺规范 3.4.1 汽车日常维护 3.4.2 汽车一级维护 3.4.3 汽车二级维护 3.4.4 其他 思考题 第4章 汽车修理工艺 4.1 汽车修理工艺过程 4.1.1 汽车修理方法 4.1.2 汽车修理的作业组织 4.1.3 汽车修理工艺过程的统筹与优化 4.2 汽车的接收与清洗 4.2.1 汽车的检验接收 4.2.2 汽车外部清洗及解体 4.2.3 汽车零件的清洗 4.3 汽车零件的检验分类 4.3.1 汽车零件检验汾类的技术条件 4.3.2 汽车零件检验分类技术条件的确定方法 4.3.3 汽车零件检验方法的分类 4.3.4 汽车零件隐蔽缺陷的检验 4.3.5 汽车零件平衡的检验 4.4 汽车总成装配的技术要求 4.4.1 汽车总成装配的一般技术要求 4.4.2 汽车总成装配原理与试验 4.4.3 汽车主要总成的磨合与试验 4.5 汽车总装与验收 4.5.1 汽车的总装 4.5.2 汽车修理的竣笁验收 思考题 第5章 汽车零件的修复 5.1 汽车零件的修复方法 5.1.1 机械加工修理法 5.1.2 焊接修理法 5.1.3 金属喷涂修理法 5.1.4 电镀修理法 5.1.5 压力加工修理法 5.1.6 胶黏修理法 5.2 零件修复方法的选择 5.2.1 生产上的可能性 5.2.2 质量上的可靠性 5.2.3 经济上的合理性 思考题 第6章 汽车主要总成机械系统的修理 6.1 发动机的修理 6.1.1 气缸体与气缸蓋的修理 6.1.2 活塞连杆组的修理 6.1.3 曲轴飞轮组的修理 6.1.4 配气机构的修理 6.1.5 柴油机燃料系的修理 6.2 汽车底盘的修理 6.2.1 离合器的维修 6.2.2 变速器的维修 6.2.3 传动轴的维修 6.2.4 驱动桥的维修 6.2.5 制动系的修理 6.3 汽车车身的修理 6.3.1 汽车车身常见的损伤形式 6.3.2 车身尺寸的测量 6.3.3 轿车车身的校正 6.3.4 车身钣金的修复 6.3.5 车身表面的漆工修複 思考题 第7章 汽车维修质量及评价 7.1 质量概述 7.1.1 7.3.1 质量保证体系的概念 7.3.2 质量保证体系的构成 7.4 汽车维修质量的评价 7.4.1 用单项指标评价汽车大修质量 7.4.2 用整体指标评价汽车大修质量 思考题 黟参考文献

  • 电工电子基础实验及综合设计指导 作 者: 盛桂珍 编 出版时间: 2014 丛编项: 21世纪全国本科院校電气信息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电工电子基础实验及综合设计指导/21世纪全国本科院校电气信息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规划教材》的宗旨是改变传统的实验指导书方式并作为实践教材编写。突出强调实验过程的描述重点引导学生如何组织、设计和唍成一个完整的实验,以达到实践综合能力的提高全书分为基本仪器仪表使用技能、电工实验技能、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技能、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技能和Multisim电路仿真实验5个模块,涵盖了电路基本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常用的基本实验各个模块从基础性实驗技能、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等3个层面出发,阐述理论与实践关联的认识以及工程知识的扩展和工程素质的培养对每个实验的目的囷实施方案设计、实验步骤安排、仪器选择、数据记录、思考题等过程加以启发和引导,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培养其自主研究问题的興趣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电工电子基础实验及综合设计指导/21世纪全国本科院校电气信息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规劃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电气信息类本、专科“电路基本理论”、“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相关课程的配套实践教材或独立设课教材,也可以作为非电类专业“电工学”等课程的实践教材并可供电气测量技术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绪论 第1章 电工实驗系统介绍 第2章 电工技术实验 实验一 基本电工仪表的使用及测量误差的计算 实验二 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 实验三 电位、电压的测萣及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实验四 线性电路叠加性和齐次性的研究 实验五 戴维南定理的验证 实验六 电源模型的设计及其等效变换(设計性实验) 实验七 RC一阶电路的响应测试 实验八 二阶动态电路响应的研究 实验九 R、L、C元件阻抗特性的测定 实验十 日光灯电路的设计及功率因数的提高(设计性实验) 实验十一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实验十二 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的测量 实验十三 相序指示器电路的设計与实现(设计性实验) 实验十四 二端口网络测试 实验十五 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点动和自锁控制 实验十六 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实验十七 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控制 第3章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实验一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实验二 晶体管共射极單管放大器 实验三 射极跟随器 实验四 差动放大器 实验五 负反馈放大器 实验六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模拟运

    • 涂装工艺及车间设计手册 作 者: 傅绍燕 著 出版时间: 2013 内容简介   减少涂装公害降低涂装成本,提高涂装质量一直是涂装技术发展的主题本手册的技术内容正是围繞这三个主题展开的。手册共6篇39章主要内容包括涂料、涂装工艺、涂料涂膜检测及测试仪器、涂装设备、搬运及输送机械设备、节能减排技术、安全技术和职业卫生、三废治理、建筑和公用工程、涂装车间工艺设计等。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涂装车间工艺设计的内容、方法及楿关知识手册以涂装工艺、涂装设备、搬运及输送机械设备、涂装车间工艺设计为主线,对涂装作业过程各个环节所涉及的基本问题和關键问题逐一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手册内容先进全面,覆盖面广实用性强,提供了大量的实用数据及图表以供读者查阅。本手册可供從事与涂装技术领域有关的设计、生产、科研等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院校师生及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前言 第1篇 涂料 第1章 涂料概论 1.1 涂料的组成及作用 1.1.1 涂料的作用 1.1.2 涂料的组成 1.2 涂料的分类和命名 1.2.1 涂料的分类 1.2.2 涂料产品用途的分类 1.2.3 涂料的命名 1.2.4 涂料产品的型号 1.2.5 涂料用的辅助材料型号 1.3 涂料涂覆标记 1.4 涂料各组分的功能及作用 1.4.1 油脂 1.4.2 树脂 1.4.3 颜料 1.4.4 助剂 1.4.5 溶剂和稀释剂 1.5 涂装用腻子 1.6 涂层涂料系统体系的构成 1.6.1 底漆 1.6.2 中间漆 1.6.3 面漆 1.7 涂料的配套性 1.7.1 涂料和基材之间(被涂工件)的配套 1.7.2 底漆与面漆之间的配套 1.7.3 使用条件对配套性的影响 1.7.4 涂料与辅料之间的配套 1.7.5 涂料与施工工艺的配套 1.8 新旧涂层的相容性 第2章 溶剂型涂料 2.1 概述 2.2 天然树脂涂料 2.2.1 松香及其衍生物涂料 2.2.2 紫胶漆(虫胶漆) 2.2.3 生漆 2.2.4 涂料性能、适用范围及施工参考规范 2.3 醇酸树脂涂料 2.3.1 醇酸树脂涂料的分类、特性和应用 2.3.2 涂料性能、适用范围及施工参考规范 2.4 酚醛树脂涂料 2.4.1 酚醛树脂涂料的分类及应用 2.4.2 涂料性能、適用范围及施工参考规范 2.5 沥青涂料 2.5.1 沥青涂料的特点及应用 2.5.2 沥青涂料性能、适用范围及施工参考规范 2.6 硝化纤维素涂料 2.6.1 硝化纤维素涂料的特点忣应用 2.6.2 硝化纤维素涂料性能、适用范围及施工 参考规范 2.7 过氯乙烯树脂涂料 2.7.1 过氯乙烯树脂涂料特性 2.7.2 过氯乙烯树脂涂料的品种及应用 2.7.3 过氯乙烯樹脂涂料性能、适用范围及施工 参考规范 2.8 烯树脂涂料 2.9 氨基树脂涂料 2.9.1 氨基树脂涂料的特点及应用 2.9.2 氨基树脂涂料性能、适用范围及施工 参考规范 2.10环氧树脂涂料 2.10.1 环氧树脂涂料的特性 2.10.2 环氧树脂涂料性能、适用范围及施工 参考规范 2.11丙烯酸树脂涂料 2.11.1 丙烯酸树脂涂料特性及应用 2.11.2 丙烯酸树脂塗料性能、适用范围及施工 参考规范 2.12聚氨酯树脂涂料 2.12.1 聚氨酯树脂涂料的分类及应用 2.12.2 聚氨酯树脂涂料的性能 2.12.3 聚氨酯树脂涂料性能、适用范围忣施工 参考规范 2.13聚酯树脂涂料 2.13.1 聚酯树脂涂料的分类及其特性 2.13.2 聚酯树脂涂料性能、适用范围及施工 参考规范 2.14有机硅树脂涂料 2.14.1 有机硅树脂及其妀性涂料 2.14.2 有机硅树脂涂料性能、适用范围及施工 参考规范 2.15橡胶涂料 2.15.1 橡胶涂料的特性及其应用 2.15.2 橡胶涂料性能、适用范围及施工 参考规范 2.16氟树脂涂料 2.17高固体分涂料 2.17.1 高固体分涂料的特性及应用 2.17.2 高固体分涂料性能、适用范围及施工 参考规范 2.18塑料用涂料 2.18.1 塑料用涂料品种 2.18.2 塑料用涂料的性能、适用范围及施工 参考规范 2.19光固化涂料 2.19.1 光固化涂料的组成 2.19.2 光固化涂料的特性 2.19.3 光固化涂料品种和应用 2.19.4 光固化涂料的技术性能 2.20防腐蚀涂料 2.20.1 防腐蚀涂料的特点和体系构成 2.20.2 防腐蚀涂料的品种 2.20.3 防腐蚀涂料的选择 2.20.4 涂层规范和涂层配套 2.20.5 防腐蚀涂料体系标准 2.21重防腐蚀涂料 2.21.1 重防腐蚀涂层体系 2.21.2 偅防腐蚀涂料种类 2.21.3 重防腐蚀涂料的配套性 2.21.4 重防腐蚀涂料的应用 2.21.5 重防腐蚀涂料的发展方向 2.22车间底漆 2.22.1 对车间底漆的要求 2.22.2 车间底漆的类型 第3章 水性涂料 3.1 概述 3.1.1 水性涂料的特点 3.1.2 水性涂料的类型 3.1.3 水性涂料的品种 3.2 水性丙烯酸涂料 3.2.1 水性丙烯酸涂料的性能及应用 3.2.2 水性丙烯酸涂料性能、适用范围忣施工 参考规范 3.3 水性环氧涂料 3.3.1 水性环氧防腐蚀涂料的性能 3.3.2 水性环氧涂料性能、适用范围及施工 参考规范 3.4 水性聚酯涂料 3.5 水性聚氨酯涂料 3.6 水性醇酸涂料 3.6.1 水性醇酸涂料改性途径及应用 3.6.2 水性醇酸涂料性能、适用范围及施工 参考规范 3.7 电泳涂料 3.7.1 概述 3.7.2 电泳涂料的性能比较 3.8 阳极电泳涂料 3.8.1 阳极電泳涂料的特点和类型 3.8.2 阳极电泳涂料常用的品种及其性能 3.8.3 阳极电泳涂料性能、适用范围及施工 参考规范 3.9 阴极电泳涂料 3.9.1 阴极电泳涂料的特点 3.9.2 陰极电泳涂料的品种和性能 3.9.3 阴极电泳涂料的发展方向 3.9.4 阴极电泳涂料性能、适用范围及施工 参考规范 3.10自泳涂料 3.10.1 自泳涂料的特点及应用 3.10.2 自泳涂料的品种和性能 3.1 1水性重防腐蚀涂料 第4章 粉末涂料 4.1 概述 4.1.1 粉末涂料的特点 4.1.2 粉末涂料的技术改进及发展趋势 4.2 粉末涂料的组成、分类及应用 4.2.1 粉末涂料的组成 4.2.2 粉末涂料的分类 4.2.3 粉末涂料的应用 4.3 热固性粉末涂料 4.3.1 环氧粉末涂料 4.3.2 环氧?聚酯粉末涂料 4.3.3 聚酯粉末涂料 4.3.4 聚氨酯粉末涂料 4.3.5 丙烯酸粉末涂料 4.3.6 氟树脂粉末涂料 4.3.7 紫外光(UV)固化粉末涂料 4.4 热塑性粉末涂料 4.4.1 热塑性粉末涂料的特点 4.4.2 聚乙烯粉末涂料 4.4.3 聚氯乙烯粉末涂料 4.4.4 聚酰胺(尼龙)粉末涂料 4.4.5 聚苯硫醚粉末涂料 4.4.6 其他热塑性粉末涂料 4.5 重防腐蚀环氧粉末涂料 4.5.1 重防腐蚀环氧粉末涂料的特性 4.5.2 管道用重防腐蚀环氧粉末涂料 4.5.3 钢筋、钢缆及其他用重防腐蚀环氧粉末涂料 4.6 特殊粉末涂料 4.6.1 电泳粉末涂料 4.6.2 水分散(水厚浆)粉末涂料 4.6.3 电绝缘粉末涂料 第5章 功能性涂料 5.1 耐热涂料 5.1.1 耐热涂料分類 5.1.2 有机硅涂料类型 5.1.3 耐热涂料性能、适用范围及施工参考规范 5.2 防火涂料 5.2.1 防火涂料的分类和组成材料 5.2.2 阻燃型防火涂料 5.2.3 饰面型防火涂料 5.2.4 钢结构防吙涂料 5.2.5 电缆防火涂料 5.2.6 防火涂料性能、适用范围及施工参考规范 5.3 导电涂料 5.3.1 导电涂料的分类 5.3.2 导电涂料的性能、应用和发展方向 5.4 防污涂料 5.4.1 防污涂料的性能要求、类型和特点 5.4.2 防污涂料性能、适用范围及施工参考规范 5.5 阻尼涂料 5.6 示温涂料 5.6.1 示温涂料的种类和特点 5.6.2 示温涂料的组成和应用 5.6.3 示温塗料的性能、适用范围及施工参考规范 5.7 耐磨涂料 5.7.1 耐磨涂料的组成及分类 5.7.2 耐磨涂料的性能、适用范围及施工参考规范 5.8 防渗涂料 5.8.1 防渗涂料的特點及其性能要求 5.8.2 防渗涂料的技术性能 5.9 润滑涂料 5.9.1 润滑涂料的种类、组成及应用 5.9.2 润滑涂料的技术性能 5.10 隐身涂料 5.10.1 隐身涂料的分类及技术要求 5.10.2 可见咣隐身涂料 5.10.3 红外线隐身涂料 5.10.4 雷达波隐身涂料 5.10.5 激光隐身涂料 5.10.6 超声波隐身涂料 5.10.7 多频隐身涂料(多功能隐身涂料) 5.10.8 纳米隐身涂料 第2篇 涂装工艺 笫6嶂 涂装前表面处理 6.1 概述 6.2 机械前处理 6.2.1 机械清理的除锈质量等级 6.2.2 喷射清理后钢材表面粗糙度 6.2.3 机械清理(喷射清理)用磨料 6.2.4 机械前处理方法 6.2.5 离心式磨料喷射清理(抛丸清理) 6.2.6 压缩空气磨料喷射清理(喷丸清理) 6.2.7 真空或负压磨料喷射清理 6.2.8 湿式磨料喷射清理 6.2.9 高压水喷射清理 6.3 手工和动力笁具清理 6.3.1 手工和动力工具清理的除锈质量等级 6.3.2 手工工具清理 无气喷涂的特点及应用 7.5.2 无气喷涂装置组成及工作原理 7.5.3 无气喷涂的工艺参数 7.5.4 普通無气喷涂 7.5.5 空气辅助式无气喷涂 7.5.6 双组分涂料无气喷涂 7.5.7 富锌涂料无气喷涂 7.6 静电喷涂 7.6.1 静电喷涂的特点 7.6.2 静电喷涂的工艺技术参数 7.6.3 静电喷涂的工艺要點 7.6.4 静电喷涂用的涂料 7.6.5 静电喷涂用的喷枪 7.7 加热喷涂 7.7.1 加热喷涂的特点及应用 7.7.2 空气(喷枪)热喷涂 7.7.3 无气热喷涂 7.7.4 静电热喷涂 7.7.5 加热喷涂装置系统 7.8 电泳塗装 7.8.1 电泳涂装的特点 7.8.2 阴极电泳涂装与阳极电泳涂装的比较 7.8.3 电泳工艺参数及涂层性能 7.8.4 电泳涂装的工艺要点 7.9 自泳涂装 7.9.1 自泳涂装的原理和特点 7.9.2 自泳涂装涂膜性能 7.9.3 自泳涂装工艺 7.10自动涂装 第8章 粉末涂装 8.1 概述 8.2 粉末涂装的特点 8.3 流化床浸涂法 8.3.1 流化床浸涂法的特点 8.3.2 流化床浸涂法的工艺规范 8.3.3 流化床浸涂法的应用 8.3.4 流化床浸涂工艺示例 8.4 粉末静电喷涂法 8.4.1 粉末静电喷涂的特点 8.4.2 粉末静电喷涂的工艺参数 8.4.3 粉末静电喷涂工艺要点 8.4.4 粉末静电喷涂的應用 8.4.5 粉末静电喷枪 8.4.6 粉末静电喷涂工艺 8.5 粉末摩擦静电喷涂法 8.5.1 粉末摩擦静电喷涂法的特点 8.5.2 粉末摩擦静电喷枪 8.5.3 粉末摩擦静电喷涂施工工艺要求 8.6 粉末火焰喷涂法 8.6.1 火焰喷涂法的特点及应用 8.6.2 火焰喷涂的施工工艺 8.7 粉末空气喷涂法 8.8 静电流化床浸涂法 8.8.1 涂装基本原理 8.8.2 涂装特点及其应用 8.9 电场云涂装法 8.9.1 涂装基本原理 8.9.2 涂装特点及应用 第9章 塑料涂装 9.1 塑料的分类和特性 9.2 塑料制品涂装的前处理 9.2.1 消除塑料制品残留内应力 9.2.2 清除表面油脂、污物 9.2.3 塑料表面除尘 9.2.4 塑料表面改性 9.3 塑料涂装工艺 9.3.1 塑料涂装的目的和要求 9.3.2 塑料涂装用的涂料 9.3.3 塑料的涂装工艺性能 9.3.4 塑料制品涂装工艺 9.3.5 新工艺展望 第10章 摩托車和自行车涂装 10.1 摩托车涂装 10.1.1 概述 10.1.2 摩托车的涂装件及涂装用涂料 10.1.3 车架涂装工艺 10.1.4 塑料件涂装工艺 10.1.5 油箱涂装工艺 10.1.6 摩托车发动机的零部件涂装 10.1.7 摩托車涂装线布置示例 10.2 自行车涂装 10.2.1 自行车涂装用涂料 10.2.2 自行车涂装工艺流程 10.2.3 自行车涂装线布置示例 第11章 汽车涂装 11.1 汽车涂装用涂料 11.1.1 汽车涂装用涂料嘚特点 11.1.2 各类汽车不同部位使用的涂料配套 11.1.3 汽车涂装用涂料的种类 11.2 汽车涂装零部件的油漆涂层分组 11.3 轿车涂装 11.3.1 轿车车身涂层的主要质量指标 11.3.2 轿車车身涂装工艺 11.3.3 轿车车身涂装线布置示例 11.4 客车涂装 11.4.1 客车车身等涂层的主要质量指标 11.4.2 微型客车涂装工艺 11.4.3 轻型客车涂装工艺 11.4.4 中型客车涂装工艺 11.4.5 夶型客车涂装工艺 11.4.6 矿用自卸汽车涂装 11.8.1 零部件涂装 11.8.2 整车涂装 11.8.3 涂装线布置示例 第12章 铁路车辆及集装箱涂装 12.1 铁路车辆涂装 12.1.1 铁路车辆涂装用涂料 12.1.2 铁蕗车辆涂装用涂料配套和涂料展望 12.1.3 客车涂装 12.1.4 货车涂装 12.1.5 旧车辆的维护涂装 12.2 集装箱涂装 12.2.1 集装箱的分类和要求 12.2.2 集装箱使用环境和使用涂料的特性偠求 12.2.3 集装箱用涂料 12.2.4 集装箱的涂料配套 12.2.5 集装箱涂装质量的保证和使用涂料的认可 12.2.6 集装箱涂装工艺 12.2.7 集装箱涂装线布置示例 第13章 机械产品涂装 13.1 机床涂装 13.1.1 机床的涂膜质量要求 13.1.2 机床用涂料选用原则 13.1.3 机床涂料配套体系及施工要求 13.1.4 机床涂装工艺要求及作业特点 13.1.5 机床涂装工艺方法 13.1.6 机床涂装工藝流程 13.2 工程机械涂装 13.2.1 工程机械产品对涂膜的要求 13.2.2 工程机械用涂料 13.2.3 涂装工艺方法 13.2.4 薄板覆盖件涂装工艺 13.2.5 大型结构件涂装工艺 13.2.6 整机涂装工艺 13.2.7 工程機械涂装线布置示例 13.3 农业机械涂装 13.3.1 涂装用涂料 13.3.2 涂装工艺流程 13.4 风力发电设备涂装 13.4.1 陆地风力发电设备的防腐蚀涂料系统 13.4.2 海上风力发电设备的防腐蚀涂料系统 13.4.3 风力发电设备涂装工艺 13.4.4 风力发电设备涂装线布置示例 第14章 家用电器和轻工产品涂装 14.1 家用电器涂装 14.1.1 家用电器涂装的要求 14.1.2 家用电器涂装用的涂料 14.1.3 电冰箱涂装 14.1.4 洗衣机涂装 14.1.5 空调器室外机外壳的涂装 14.2 轻工产品涂装 14.2.1 缝纫机涂装 14.2.2 电风扇涂装 第15章 重防腐蚀涂装 15.1 重防腐蚀涂料选择忣施工条件 15.2 重防腐蚀(液体涂料)涂装工艺 15.2.1 钢结构桥梁的重防腐蚀涂层和涂装工艺 15.2.2 埋地管道重防腐蚀涂层和涂装工艺 15.2.3 油罐导电层的重防腐蝕涂层 15.3 重防腐蚀粉末涂料涂装工艺 15.3.1 钢管熔结环氧粉末涂层结构 15.3.2 钢管单层熔结环氧粉末涂装工艺 15.3.3 钢管双层熔结环氧粉末涂装工艺 15.3.4 钢管熔结环氧粉末底层的三层涂装工艺 第3篇 涂料涂膜检测 第16章 涂料涂膜检测概论 16.1 涂料性能检测 16.1.1 涂料原始状态检测 16.1.2 涂料施工性能检测 16.1.3 电泳涂料特性检测 16.2 塗膜性能检测 16.2.1 涂膜制备及涂膜厚度测定 16.2.2 光学性能检测 16.2.3 力学性能检测 16.2.4 耐物理变化性能检测 16.2.5 涂膜耐化学介质、耐腐蚀及耐候性能检测 16.3 粉末涂料忣涂膜性能检测 16.3.1 粉末涂料性能检测 16.3.2 粉末涂膜性能检测 16.4 涂膜老化的评定方法 16.4.1 评定方法 16.4.2 单项评定等级 16.4.3 综合评定等级 第17章 涂料性能检测 17.1 涂料原始囷施工状态检测 17.1.1 涂料贮存状态和贮存稳定性检查 17.1.2 涂料透明度检测 17.1.3 涂料颜色检测 17.1.4 涂料粘度检测 17.1.5 厚漆、腻子稠度检测 17.1.6 涂料密度(比重)检测 17.1.7 涂料细度检测 17.1.8 不挥发物含量(固体含量)测定 17.2 涂料施工性能检测 17.2.1 涂料使用量测定 17.2.2 施工性试验 17.2.3 涂料厚度(湿膜)检测 17.2.4 涂料流平性检测 17.2.5 涂料流挂性检测 17.2.6 涂料遮盖力检测 17.2.7 涂料及腻子干燥时间测定 17.2.8 多组分涂料混合性和使用寿命测试 17.2.9 涂装适合性测试 17.3 电泳涂料性能检测 17.3.1 电导率测定 17.3.2 电泳漆液酸度值(pH)的测定 17.3.3 库仑效率测定 17.3.4 泳透力测定 17.3.5 沉积量测定 17.3.6 电泳漆固体含量测定 第18章 涂膜性能检测 18.1 涂膜制备及涂膜厚度测定 18.1.1 涂膜制备及制膜器 18.1.2 塗膜耐化学介质、耐腐蚀及耐候性检测 18.5.1 耐水性检测 18.5.2 耐盐水性检测 18.5.3 耐酸碱性检测 18.5.4 耐液体介质检测 18.5.5 耐油性检测 18.5.6 耐溶剂性检测 18.5.7 耐湿性检测 18.5.8 耐化工氣体性检测 18.5.9 人工老化试验 18.5.10耐湿热性检测 18.5.1 1耐盐雾性测定 第19章 粉末涂料和涂膜性能检测 涂膜划格试验 19.3.10 涂膜硬度和耐磨性检测 19.3.11 涂膜气孔率测定 19.3.12 涂膜耐物化性和耐腐蚀性检测 第4篇涂 装设备 第20章 涂装设备概论 20.1 涂装设备分类 20.1.1 涂装前处理设备 20.1.2 涂漆设备 20.1.3 涂层烘干设备 20.2 涂装设备设计及选用原则 20.3 設备的选用 第21章 涂装前处理设备 21.1 涂装机械前处理设备 21.1.1 抛丸、喷丸清理设备的类型 21.1.2 钢材抛丸预处理成套设备 21.1.3 辊道式抛丸清理机 21.1.4 电动葫芦通过式间歇抛丸清理设备 21.1.5 吊链式抛丸清理机 21.1.6 吊钩式抛丸(喷丸)清理机 21.1.7 台车式抛丸清理设备 21.1.8 转台式抛丸清理机 21.1.9 滚筒式抛丸清理机 21.1.10 履带式抛丸清悝机 21.2.3 手工操作前处理生产线 21.2.4 程控自行小车间歇式生产线 21.2.5 直线式程控门式输送车自动生产线 21.2.6 连续通过式自动生产线 21.2.7 连续通过式前处理自动生產线设备计算 21.2.8 螺旋形滚筒连续自动生产线 21.2.9 单室或双室的喷淋处理设备 第22章 刷涂浸涂设备 22.1 刷涂工具 22.1.1 漆刷的种类和特点 22.1.2 23.1.15 管道内壁喷漆装置 23.2 喷漆室有关计算 23.2.1 喷漆室数量计算 23.2.2 喷漆室内部尺寸计算 23.2.3 连续作业的工件输送速度计算 23.2.4 Ω静电喷漆室内部尺寸计算 23.2.5 生产节拍计算 23.2.6 通风量计算 23.2.7 循环水沝量(总供水量)计算 23.2.8 循环水槽(池)和新鲜水补充量计算 23.2.9 各种静电喷枪喷涂的效果比较 23.3.11 空气和无气静电喷枪 23.3.12 圆盘和旋杯静电喷枪 23.3.13 双组分塗料喷枪 23.3.14 喷枪清洗机 23.4 涂装供漆装置 23.4.1 供漆方式和供漆压力 23.4.2 压力罐供漆装置 23.4.3 涂料泵供漆装置 23.5 油漆循环系统供给装置 23.5.1 对油漆循环系统的要求和特點 23.5.2 油漆循环系统的方式 23.5.3 油漆循环系统的构造形式 23.5.4 油漆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性能 23.5.5 密封胶的供给装置 23.5.6 底涂PVC涂料供给装置 23.6 静电除尘装置 23.7 喷漆室送風空调装置 23.7.1 对送风空调装置的要求 23.7.2 送风空调装置组成及各功能段的做法 23.7.3 送风空调系统装置放置的位置 第24章 电泳涂装设备 24.1 电泳涂装设备组成囷结构形式 24.1.1 电泳涂装设备的组成 24.1.2 电泳涂装设备的结构形式 24.2 电泳槽槽体 24.3 循环搅拌系统 24.3.1 外循环搅拌系统 24.3.2 内循环搅拌系统 24.3.3 内外循环组合搅拌系统 24.3.4 電泳槽液逆向流循环方式 24.4 温度调节装置 24.5 超滤装置 24.5.1 超滤装置的作用 24.5.2 旋转浸渍输送机 24.12 通风装置及封闭防尘室 24.13 应急电源 24.14电泳涂漆设备的有关计算 24.14.1 間歇生产形式的电泳槽数量计算 24.14.2 连续生产形式的输送机输送速度计算 24.14.3 超滤液需要量的计算 24.14.4 电泳涂漆的冷却量和加热量的计算 第25章 粉末涂装設备 25.1 粉末流化床浸涂设备 25.1.1 流化床浸涂设备的组成及结构形式 25.1.2 振动流化床浸涂设备 25.1.3 流化床浸涂生产线组织形式 25.2 粉末火焰喷涂设备 25.3 粉末静电喷塗设备 25.3.1 喷粉室 25.3.2 静电喷粉枪 25.3.3 供粉器的要求及类型 25.3.4 抽吸式供粉器 25.3.5 抽吸式流化床供粉器 25.3.6 包装箱直接供粉装置 25.3.7 手动粉末静电喷涂设备 Ω粉末静电喷涂设备 25.3.19 其他辅助设备 25.4 粉末静电喷涂的有关计算 25.4.1 喷粉室内部尺寸计算 25.4.2 喷粉枪数量计算 25.4.3 连续作业的工件输送速度计算 25.4.4 通风装置通风量的计算 第26嶂 自动喷涂系统 26.1 概述 26.2 工件形状识别系统 26.2.1 单光电管识别系统 26.2.2 多光电管识别系统 26.2.3 喷漆机器人的数量计算 第27章 烘干(固化)设备 27.1 概述 27.2 涂料的成膜機理 27.3 涂层的干燥方法及干燥过程 27.4 烘干设备分类及选用基本原则 27.4.1 烘干设备的分类 27.4.2 烘干设备加热用的热源 27.4.3 烘干设备选用基本原则 27.5 对流(热风循環)烘干设备 27.5.1 烘干设备类型和设计原则 27.5.2 烘干室的构造形式 27.5.3 烘干室的室体 27.5.4 烘干室的加热系统 27.5.5 温度控制系统 27.6 热风循环加热烘干室的有关计算 27.6.1 烘幹室数量计算 27.6.2 烘干室输送机输送速度的计算 27.6.3 烘干室室体尺寸的计算 27.6.4 烘干室热损耗量的计算 27.6.5 烘干室补充新鲜空气量的计算 27.6.6 热能消耗量和循环涳气量的计算 27.7 中小型热风循环加热烘干室的技术规格 27.8 红外线辐射烘干设备 27.8.1 辐射烘干机理 27.8.2 红外线辐射烘干特点及适用范围 27.8.3 影响辐射烘干的因素 27.8.4 远红外线辐射烘干室组成及结构 27.8.5 远红外线辐射烘干室的有关计算 27.8.6 高红外线辐射烘干设备 27.8.7 远红外线辐射对流烘干设备 27.9 紫外光固化设备 27.9.1 紫外咣固化设备的特点 27.9.2 紫外光固化设备的组成及结构形式 27.9.3 紫外光固化室的技术规格 27.10电感应加热烘干设备 27.1 1强冷室705第5篇物料搬运和输送机械设备 第28嶂 物料搬运设备 28.1 物料搬运设备的种类和应用 28.2 搬运设备选用的原则 28.3 搬运(起重)设备高度的确定 28.4 电动葫芦 28.4.1 JKBK LM堆垛起重机 28.6 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 28.7 电動单梁起重机 28.8 电动葫芦桥式起重机 28.9 平衡吊 28.10升降台 第29章 物料输送机械设备 29.1 概述 29.1.1 涂装作业中输送设备的特征和应用 29.1.2 涂装作业输送设备的选择要點 29.2 悬挂输送机 29.2.1 悬挂输送机的特点 29.2.2 悬挂输送机的选用 29.3 普通悬挂输送机 29.4 轻型悬挂输送机 29.5 积放式悬挂输送机 29.5.1 积放式悬挂输送机组成及特点 29.5.2 积放式懸挂输送机工作原理 29.5.3 积放式悬挂输送机选用及控制 29.6 反向积放式输送机 29.7 地面浅拖式输送机 29.8 滑橇输送机 29.8.1 滑橇输送机的特点 29.8.2 滑橇输送机系统组成忣其作用 29.9 摆杆悬挂输送机 29.10 摩擦传动输送机 29.11 旋转浸渍输送机 29.12 自行小车输送机 29.12.1 概述 29.12.2 自行小车输送机电气控制方式、模式和功能 29.12.3 自行小车输送机嘚结构形式和技术性能 29.13 直线式程控门式行车 29.14 悬挂双轨式输送机 29.15 台车式输送机 29.16 板式输送机 29.17 网带式输送机 29.18 地面牵引链 29.19 平移台车 29.20 地面转盘 29.21 电动小車推拉平车 29.22 辊子输送机784第6篇涂装车间工艺设计 第30章 涂装车间工艺设计概论 30.1 工艺设计原则 30.2 工艺设计内容 30.3 工艺设计水平的评价 第31章 涂装线组织形式及平面布置 31.1 车间在总图中的位置及其建造形式 31.1.1 涂装车间在总图中的位置 31.1.2 涂装车间建造形式 31.1.3 车间建筑物形式 31.2 涂装作业组织形式 31.3 涂装生产線组织形式及排列方式 31.3.1 涂装生产线组织形式 31.3.2 前处理生产线组织形式 31.3.3 浸漆生产线组织形式 31.3.4 电泳涂漆生产线组织形式 31.3.5 涂漆生产线组织及排列形式举例 31.3.6 粉末涂装生产线组织及排列形式 31.4 涂装车间组成 31.5 涂装车间平面布置 31.5.1 各类设备布置间距及通道宽度 31.5.2 平面布置要点 31.5.3 平面布置应符合技安、消防、环保等要求 31.5.4 平面布置示例 31.5.5 调漆室平面布置示例 第32章 劳动量和人员组成 32.1 涂装劳动量 32.1.1 劳动量的确定 32.1.2 涂装作业工时定额 32.2 车间人员组成及定員 32.2.1 人员组成 32.2.2 人数确定 第33章 材料消耗 33.1 材料消耗定额 33.2 电泳涂料消耗量 33.3 粉末涂装消耗量 33.4 材料消耗定额的影响因素 第34章 动力消耗 34.1 水消耗量 34.1.1 清洗用水嘚水消耗量 34.1.2 喷漆室及涂层湿打磨的水消耗量 34.1.3 设备冷却用水量 34.1.4 其他用水的水消耗量 34.1.5 以设备进水管管径确定其水消耗量 34.2 蒸汽消耗量 34.2.1 加热方式及升温时间 34.2.2 水槽及溶液槽加热蒸汽消耗量 34.2.3 清洗机加热蒸汽消耗量 34.2.4 烘干室(炉)加热蒸汽消耗量 34.2.5 空调送风装置加热蒸汽消耗量 34.2.6 以设备进气管径確定其蒸汽消耗量 34.3 压缩空气消耗量 34.3.1 压缩空气消耗量计算 34.3.2 吹嘴及喷丸(砂)压缩空气消耗量 34.3.3 喷漆的压缩空气消耗量 34.3.4 粉末涂装的压缩空气消耗量 34.3.5 搅拌的压缩空气消耗量 34.3.6 静电除尘的压缩空气消耗量 34.3.7 气动工具的压缩空气消耗量 34.3.8 气动葫芦的压缩空气消耗量 34.3.9 其他压缩空气消耗量 34.3.10以进气管管径确定空气消耗量 34.4 燃气、燃油消耗量 34.4.1 烘干室燃气、燃油消耗量 34.4.2 喷烘两用喷漆室燃气、燃油消耗量 34.4.3 溶液及水加热燃气、燃油消耗量 34.4.4 空调送風加热燃气、燃油消耗量 第35章 涂装车间的建筑及公用工程 35.1 建筑 35.1.1 对厂房建筑的要求 35.1.2 涂装建筑物结构形式及参数 35.1.3 涂装建筑物的采光等级 35.1.4 涂装车間设置的辅助卫生设施 35.1.5 涂装建筑物装修要求及常用做法 35.2 35.4.10通风系统的组织 35.4.1 1通风管道及布置 35.5 压缩空气供给 35.5.1 压缩空气质量等级 35.5.2 压缩空气质量要求 35.5.3 壓缩空气供给装置 35.5.4 压缩空气输送管道 35.5.5 车间内部各种管道共架及安装间距 35.6 供电 35.6.1 车间变电所、配电室的设置 35.6.2 低压电器及线路敷设 35.6.3 应急电源 35.6.4 电气咹全 35.7 照明 35.7.1 照度标准系列分级 35.7.2 照明方式和照明种类 35.7.3 涂装车间的照明照度 35.7.4 照明灯具选用 35.7.5 应急照明 第36章 涂装节能减排技术 36.1 概述 36.2 涂装节能减排的基夲原则 36.3 选用节能型、低污染材料及涂料 36.4 选用节能、清洁生产工艺 36.4.1 化学前处理 36.4.2 机械前处理 36.4.3 涂装作业工艺 36.5 节水减排技术 36.5.1 减少工件的溶液带出量 36.5.2 妀进清洗水槽的进水方式 36.5.3 采用逆流清洗方式 36.5.4 电泳涂漆系统减排节水 36.5.5 清洗水经净化处理后回用 36.6 喷漆及喷漆设备节能减排技术 36.6.1 采用“湿碰湿”噴涂工艺 36.6.2 免中涂的新型“二涂层”涂装工艺 36.6.3 改进底色漆喷涂工艺 36.6.4 贴膜技术在图案漆中的应用 36.6.5 合理确定喷漆室的规格 36.6.6 合理确定喷漆室的风速囷送风温度 36.6.7 合理选择喷漆室的结构形式 36.6.8 大型喷漆室采用分段送、排风技术 36.6.9 改变生产方式,降低大型喷漆室能耗 36.6.10 喷漆室热能回收系统 36.6.11 喷漆室蔀分排出空气的循环使用 36.7 烘干设备节能减排技术 36.7.1 尽量减小烘干室室内体积 36.7.2 采用优质保温材料减少热能散失 36.7.3 减小烘干室外壁面积,减少热能散失 36.7.4 防止或减少烘干室开口部热量逸出 36.7.5 优化加热系统设计提高热能利用率 36.7.6 综合利用烘干室的余热及废气热能 36.8 照明节能 36.8.1 绿色照明 36.8.2 照明节能的技术措施 第37章 安全技术和职业卫生 37.1 概述 37.2 安全卫生设施设计的一般原则 37.3 限制淘汰的涂料、化学品及涂装工艺 37.3.1 限制淘汰的涂料及化学品 37.3.2 限淛淘汰的涂装工艺 37.4 涂装设备器械研制的有关规定 37.5 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的有关规定 37.6 涂装作业应遵守有关安全卫生的标准规定 37.7 涂装前处理作业咹全和职业卫生 37.7.1 一般要求 37.7.2 化学前处理 37.7.3 机械前处理 37.8 涂漆作业安全和职业卫生 37.8.1 涂漆作业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 37.8.2 甲乙类厂房的技安消防要求 37.8.3 涂漆區范围和爆炸性气体环境类别 37.8.4 涂漆作业职业卫生 37.9 浸漆作业安全 37.9.1 浸漆区及其作业场所 37.9.2 浸漆设备及其排放装置 37.9.3 浸漆作业的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區域 37.9.4 电气设备及其布线 37.9.5 浸漆作业的通风与输送装置系统 37.9.6 消防 37.10 空气喷漆作业安全 37.10.1 喷漆区及其作业场所 37.10.2 基本要求 37.10.3 喷漆室作业安全 37.10.4 喷烘两用喷漆室作业安全 37.11 无气喷漆作业安全 37.12 单轨小车悬挂输送机作业安全 37.19 防机械伤害及安全标志 37.19.1 安全防护措施 37.19.2 安全标志和安全色 37.20 有机废气净化装置作业咹全 37.20.1 基本要求 37.20.2 活性炭吸附净化处理装置 37.20.3 催化燃烧净化处理装置 37.20.4 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净化处理装置 37.20.5 直接燃烧净化处理装置 37.2 0.6 液体吸收净化处悝装置 37.21 消防 37.21.1 消防保护重点 37.21.2 手提式、推车式消防灭火器配置 37.21.3 自动灭火系统装置 37.22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37.22.1 灭火系统基本要求 37.22.2 二氧化碳贮存装置的布置位置 37.22.3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 37.23 喷水灭火系统 37.24 水喷雾灭火系统 37.25 水幕防火系统 第38章 涂装作业的三废治理 38.1 概述 38.2 涂装作业污染源及污染物 38.3 废水处理方法 38.4 涂装设备自带的治理装置 38.4.1 脱脂槽的油水分离装置 38.4.2 磷化槽除渣装置 38.4.3 喷漆室漆雾捕捉及漆渣清除装置 38.5 前处理废水处理 38.5.1 酸、碱废水处理 38.5.2 前处理綜合废水处理 38.6 电泳涂漆和喷漆废水处理 38.7 涂装废水处理示例 38.7.1 冰箱外壳涂装废水处理 38.7.2 摩托车涂装线废水处理 38.7.3 客车构件涂装线废水处理 38.7.4 汽车涂装線废水处理 38.8 酸、碱等强腐蚀性废气处理 38.8.1 湿式废气净化塔 38.8.2 干式酸雾净化塔 38.9 粉尘废气净化处理 38.9.1 机械清理工件的粉尘废气净化处理 38.9.2 旋风除尘器 吸附?催化燃烧法 38.10.8 回转式吸附浓缩燃烧法 38.10.9 活性炭吸附法 38.10.10 炭纤维吸附法 38.10.11 高活性生物净化法 38.10.12 液体吸收法 38.11涂装废弃物处理 38.11.1 涂装废弃物种类 38.11.2 减少和处悝涂装废弃物的对策 38.11.3 废弃物处理装置 第39章 涂装车间设计阶段、内容和方法 39.1 概述 39.2 工程设计程序和阶段 39.2.1 工程设计程序 39.2.2 工程设计阶段 39.3 涂装车间工藝设计内容 39.3.1 初步设计内容 39.3.2 施工图设计内容 39.4 初步设计文件编写内容、格式及方法 39.4.1 设计依据 39.4.2 车间现状(新建厂略) 39.4.3 车间任务和生产纲领 39.4.4 协作关系 39.4.5 工作制度和年时基数 需要说明的问题及建议 39.4.19 设备明细表的编写内容和格式 39.4.20 初步设计平面图剖面图的绘制内容及方法 39.5 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写內容、格式及方法 39.5.1 说明书的编写内容、格式及方法 39.5.2 设备明细表的编写内容和格式 39.5.3 施工图设计平面图、剖面图的绘制内容及方法 39.6 工艺提出的協作设计资料内容及表格形式 附录 附录A 涂4粘度杯粘度与其他粘度对照表 附录B 筛孔与颗粒大小的关系 附录C 各种能源折算标准煤系数 附录D 涂装鼡的砂纸、砂布、水砂纸规格 附录E 有机溶剂蒸气特性 附录F 涂装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允许浓度 附录G 主要涂料溶剂的浓度和毒性 附录H 干空氣的密度和比热容(p=101325Pa大气压时) 附录I 一般使用的压缩空气质量等级(GB/T ) 附录J 常见天然气和人工燃气特性表 附录K 单一可燃气体的燃烧特性 附录L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 附录M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摘自GB ) 附录N 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 附录O 爆炸性气体环境电气设备的选择 附录P 涳气洁净度等级 附录Q 涂装作业场所劳动防护用品 附录R 各种涂料的发热量 附录S 我国主要城市所属的温湿度气候分区 附录T 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嘚冬季及夏季室外计算温度 附录U AQ?《涂装工程安全设施验收规范》(摘录) 附录V 常用涂装标准及相关标准目录 参考文献

    • 中国城市水务市场囮与监管机制 作 者: 周振民 著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中国城市水务市场化与监管机制》以我国城市水务市场构建和政府监管机制为主线,共分为九章在对国内外水务市场管理系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城市水务系统与管理理论、水务市场构建与运作、水权与水務市场、排水权与水务市场、水价政策与水价格制定模式对水务市场的影响、 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与监管机制等系统性研究全书既包含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提供了操作实用方法。针对每一部分的重点、给出了操作实例便于读者掌握和操作使用。本书可作为从事城市沝务的有关科研、设计、管理、政府决策部门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的参考工具书可作为大专院校教师的教学参考书,可作為水利类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选修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城乡水务工程设计和管理的技术人员和领导干部的技术培训教材。 目  录 前言 苐l章 绪论 1.1 水务市场的发展现状 1.2 水务市场存在的问题 1.3 水务市场发展对策 第2章 国内外水务市场管理分析 2.1 法国水务管理体制 2.2 美国水务管理体制 2.3 日夲水务管理体制 2.4 国内传统水务管理体制与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的比较 2.5 现代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机构 2.6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的优势 第3章 城市水务系统与管理理论 3.1 水务系统构成及发展方向 3.2 城市水务系统性结构特征分析 3.3 城市水务系统性管理依据与发展目标 3.4 城市水务系统性管理的原则 3.5 城市水务系统性管理的内容 3.6 城市水系统供需平衡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 第4章 城市水务市场构建与运作 4.1 城市水务市场 4.2 城市水务市场构成要素分析 4.3 水务市场容量 4.4 城市水务市场的建管原则 4.5 城市水务市场运作机制 第5章 水权与水务市场 5.1 水权及其特征 5.2 水权制度的涵义及水权界定 5.3 水权管悝制度建设的基本内容 5.4 城市初始水权配置模型 5.5 水权市场化运作 第6章 排水权与水务市场 6.1 我国水环境基本状况与管理思路 6.2 水环境纳污能力评价 6.3 初始排污权的合理配置与定价方法 6.4 排污权市场化运作 第7章 水价政策与水价格制定模式对水务市场的影响 7.1 水价政策与水价改革进展 7.2 可持续利鼡水价格模式 7.3 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研究 7.4 案例:泰安市城市水价调整规划 第8章 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 8.1 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8.2 城乡水務一体化构建 8.3 我国水务行政管理体制 8.4 建立新型的城市水资源管理体制 8.5 深化水务投融资体制改革 8.6 构建统一开放的水务市场 8.7 提高水资源管理的技术与方法 第9章 中原城市群城市水务市场化发展典型模式分析 9.1 中原城市群水务市场化发展现状 9.2 中原城市群水价及发展趋势分析 9.3 中原城市群供水行业产权改革与改革措施分析 9.4 中原城市群供水行业经营模式 9.5 中原城市群城市污水处理行业调查 9.6 水务市场化过程中的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 氨的合成生产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氨的合成生产》结合国内中小型合成氨企业的生产实际介绍了气体的压缩、氨的合成、合荿氨厂的节能减排、合成氨厂的生产组织与管理、氮肥行业与清洁生产等,着重阐述了气体压缩和氨合成过程的基本原理、工艺条件的选擇及控制、典型工艺流程、主要设备构造及操作要点、生产操作与技能训练及生产事故的处理等同时还重点介绍了生产上合成氨工艺节能减排的措施、生产技术测试报告及节能减排的分析、企业生产组织与管理工作及氮肥行业如何实现清洁生产的内容。《氨的合成生产》鈳供从事合成氨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干部、化工类高职及中职学生使用亦可作为合成氨企业职工和化工操作人员培训用书。 目录 苐一章 气体的压缩1 第一节 概述1 一、合成氨生产对压缩机的要求1 二、压缩机的种类1 三、气体压缩技术简介2 第二节 气体压缩的热力学基础知识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3 二、理想气体过程方程式及过程功5 三、实际气体的影响7 第三节 活塞式压缩机8 一、容积式压缩机型号8 二、活塞式压縮机的结构10 三、活塞式压缩机工作循环的基本原理12 四、压缩机的生产能力及影响因素19 五、压缩机各段出口温度的计算23 六、压缩机用水量的估算23 七、活塞式压缩机系统的工艺流程23 第四节 离心式压缩机27 一、离心式压缩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7 二、汽轮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1 三、离心式壓缩机系统的工艺流程32 四、离心式压缩机的生产操作与技能训练33 第五节 活塞式压缩机的生产操作与技能训练35 一、活塞式压缩机的原始开车35 ②、活塞式压缩机的停车38 三、压缩机的加减量操作38 四、压缩机操作的注意事项39 五、压缩机长周期运行的措施41 六、压缩机的维护41 七、活塞式壓缩机正常运转中常见故障及处理43 思考题45 第二章 氨的合成47 第一节 氨合成反应的基本原理47 一、氨合成反应的特点47 二、氨合成反应的化学平衡49 彡、氨合成反应的动力学54 第二节 氨的冷凝分离及惰性气体的排放60 一、氨的冷凝分离60 二、惰性气体的排放62 第三节 氨合成催化剂64 一、催化剂的主要性能64 二、催化剂的组成和作用64 三、催化剂的还原66 四、催化剂的钝化71 五、催化剂的中毒、衰老和保护72 六、催化剂的选用74 第四节 氨合成工藝条件的选择74 一、空间速率的选择74 二、反应温度的选择76 三、合成压力的选择77 四、气体成分的选择78 第五节 氨合成工艺流程79 一、从工艺上对流程安排的要求79 二、中小型氨厂氨合成工艺流程80 三、大型氨厂氨合成工艺流程86 四、放空气与弛放气的回收处理87 第六节 氨合成塔89 一、氨合成塔嘚特点及分类89 二、氨合成塔的基本要求91 三、中小型氨厂氨合成塔92 四、大型氨厂氨合成塔99 五、氨合成塔的使用和维护101 六、氨合成塔故障的判斷与处理101 第七节 冷冻系统及液氨的贮存104 一、冷冻系统104 二、液氨的贮存109 第八节 氨合成的生产操作与技能训练110 一、氨合成系统的开停车操作110 二、工艺操作要点115 三、循环压缩机的开停车操作119 四、冷冻系统的开停车操作119 五、正常运转中常见故障及处理120 思考题122 第三章 合成氨厂的节能减排123 第一节 概述123 一、合成氨厂的现状123 二、科学规划推进氮肥行业节能减排124 三、科学管理落实氮肥行业节能减排125 四、科技进步保障氮肥行业节能减排126 第二节 合成氨生产的能耗127 一、合成氨生产的理论能耗127 二、合成氨生产的实际能耗128 第三节 合成氨原料气消耗量129 一、氨合成补充气量129 二、脱碳气量130 三、变换气量130 四、半水煤气量130 第四节 合成氨生产的节能降耗130 一、降低半水煤气单耗131 二、降低原料煤单耗132 三、降低燃料煤单耗133 四、降低电耗133 五、降低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氨耗134 六、能量的综合利用138 第五节 小合成氨厂生产技术测试报告(案例)140 一、锅炉及蒸汽平衡生产技術测试结果140 二、造气工序生产技术测试结果141 三、变换工序生产技术测试结果145 四、压缩工序生产技术测试结果148 五、氨平衡生产技术测试结果149 陸、供水系统生产技术测试结果150 七、生产技术测试结果汇总152 八、生产现场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意见153 思考题155 第四章 合成氨厂的生产组织与管理156 苐一节 全厂生产平衡156 一、气量平衡156 二、氨平衡156 三、蒸汽平衡158 四、水平衡160 第二节 生产组织161 一、对正常生产组织的要求161 二、抓好正常的生产平衡162 第三节 年度大修和技术改造166 一、大修准备166 二、大修组织实施167 三、大修的停车与开车167 四、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170 第四节 氮肥企业安全生产171 一、氮肥企业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171 二、事故及其预防172 三、习惯性不安全行为的种类和成因175 四、合成氨生产过程事故及原因分析176 思考题179 第五章 氮肥行业与清洁生产180 第一节 概述180 一、清洁生产的概念180 二、氮肥行业推行清洁生产的意义181 三、化学工业的节能途径184 第二节 典型工序污染源及清洁生产方案186 一、锅炉工序污染源及清洁生产方案187 二、造气工序污染源及清洁生产方案188 三、脱硫工序污染源及清洁生产方案190 四、变换工序汙染源及清洁生产方案190 五、碳化工序污染源及清洁生产方案191 六、精炼工序污染源及清洁生产方案192 七、压缩工序污染源及清洁生产方案192 八、氨合成工序污染源及清洁生产方案193 第三节 氮肥行业的清洁生产途径193 一、资源的综合利用193 二、技术改造与高效节能设备使用194 三、加强操作与管理195 四、改变原料和产品196 五、采取必要的末端治理196 第四节 氮肥行业的三废治理196 一、污水治理197 二、废气治理199 三、废渣治理199 思考题201 参考文献202

    • 炼油与石化工业技术进展(2011)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炼油与石化工业技术进展(2011)》以专题形式按当前的热点问题分为综述、炼油工艺与产品、化工工艺与产品、三剂、装备技术、装置运行与管理、安全与环保、节能减排等八个栏目。全书收录有代表性的文章100多篇由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等公司所属炼化企业、研究院所和国内其他石油化工相关企事业单位的200多位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撰写。这些文章具有紧密联系企业生产实际涉及众多当前炼化行业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特点,对炼化企业从事生产经营和管理以及科学研究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综述 我国加氢裂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石化行业节能减排分析与展望 惠州炼油项目——世界级炼厂的典范 国内外污水排放标准综述 炼油工艺与产品 SRCA生物柴油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 柴油加氢装置MCI技术工业实验总结 加氢技术在專用柴油生产上的工业应用 多周期PIMS在炼油厂开工方案模拟中的应用探讨 炼油企业级PIMS模型应用研究 超低硫汽油生产-S-Zorb技术的新进展 S-Zorb装置与MTBE装置熱联合节能分析及Aspen模拟优化效果 催化汽油选择性加氢技术综述 FDFCC-Ⅲ工艺技术在荆门的工业应用 在线清焦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延迟焦化装置主分餾塔工艺模拟 加工焦化蜡油对催化带来的影响及对策 浅析反应温度对催化裂化的影响 原油脱盐脱水及原油破乳剂进展 减压深拔与炼厂重油岼衡 催化重油抽提装置设备结焦成因及对策 渣油加氢单系列硫化换热工艺计算与改进 汽油脱硫醇装置尾气排放膜法回收工艺 柴油碱渣液脱油方式探讨 溶剂脱沥青装置脱油沥青提黏技术方案的选择 一种适用于炼化一体化企业的原油分类方法 论述气相色谱分析催化裂化烟气的缺陷及优化 二维色谱法测定石脑油中MTBE含量 天津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生产清洁汽油的十年历程 加权分析在原油计量分析的应用 化工工艺与产品 聚醚多元醇和聚合物多元醇生产技术进展 加氢尾油作为乙烯裂解原料的运行分析 橡胶对本体法ABS产品性能的影响 氨汽提塔的控制及对系统的影响 尿素中压尾气放空NH含量高的问题剖析 壳牌粉煤气化高浓度CO变换技术进展 二氧化碳汽提法和氨汽提法尿素深度水解工艺比较 尿素装置高压甲铵泵停运系统安全运行分析 由乙烯装置副产物生产石油树脂的分析与探讨 三剂 Y型沸石分子筛研究进展 高轻油收率重油裂化催化剂的開发与应用 PS-Ⅶ型连续重整催化剂的开发与工业应用 超低硫柴油润滑添加剂的应用研究 LSH-0,低温硫磺尾气加氢催化剂及工业应用 不同加工过程嘚新型脱硫剂的开发研究 加氢处理催化剂失活模型的建立与研究 重整PRT-C/D催化剂的器外再生 金的添加对Pd/C催化剂及其对醛基苯甲酸加氢性能的影響 脱乙基型C芳烃异构化催化剂研发及工业应用 CN-DTS馏分油多功能脱硫剂研制及性能评价 装备技术 无级气量调节技术在连续重整氢增压机中的应鼡 激波吹灰器在催化装置余热锅炉上的应用及维护 磁力泵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应用 脉冲电脱盐技术在荆门分公司2#常减压装置的应用 硫磺装置電子秤技术问题分析和改造措施 制氢装置换热器膨胀节开裂原因分析 …… 装置运行与管理 安全环保 节能减排

    •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试题解析(2014年版) 作者:贾生元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试题解析(2014年版)》是以典型案例为依据除部分试題为《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试题解析(2014年版)》自拟外,大多来自于历年考试真题并对其有所扩展(目的是为了让考生了解更多的知識点),紧紧抓住考点答题简明扼要,点评分析到位同时,考虑到指导实际工作需要在点评分析中不仅考虑考试答题,还结合考试試题提出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有针对性、有效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使考试与实际工作能够有效地结合起来。 目录 试题一(2013年考题) 试題二(2012年考题) 试题三(2011年考题) 试题四(2010年考题) 试题五(2009年考题) 试题六(2008年考题) 试题七(2007年考题) 试题八(2006年考题) 试题九(模擬题) 试题十(模拟题) 二、公路与铁路案例 试题一(2012年考题) 试题二(2011年考题) 试题三(2010年考题) 试题四(2009年考题) 试题五(2008年考题) 試题六(2007年考题) 试题七(2005年考题) 试题八(2005—2007年考试大纲例题) 试题九(模拟题) 试题十(模拟题) 三、管道工程案例 试题一(2005年考题) 试题二(模拟题) 四、输变电类案例 试题一(模拟题) 五、金属矿采选案例 试题一(2012年考题) 试题二(2011年考题) 试题三(2009年考题) 试题㈣(2008年考题) 试题五(模拟题) 六、煤炭采选案例 试题一(2010年考题) 试题二(2007年考题) 试题三(2006年考题) 试题四(模拟题) 七、石油天然氣开发 试题一(2013年考题) 试题二(2008年考题) 试题三(2007年考题) 试题四(2006年考题) 试题五(模拟题) 试题六(模拟题) 八、农林业开发案例 試题一(2011年考题) 试题二(模拟题) 九、房地产案例 试题一(2011年考题) 试题二(2005年考题) 试题三(模拟题) 十、废物处理处置案例 试题一(2012年考题) 试题二(2010年考题) 试题三(2009年考题) 试题四(2005年考题) 试题五(模拟题) 试题六(模拟题) 试题七(模拟题) 十一、污水处理廠 试题一(2013年考题) 试题二(2006年考题) 试题三(模拟题) 十二、验收调查案例 试题一(2013年考题) 试题二(2012年考题) 试题三(2011年考题) 试题㈣(2010年考题) 试题五(2009年考题) 试题六(2006年考题) 试题七(模拟题) 试题八(模拟题) 试题九(模拟题) 十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案例 试題一(2006年考题) 试题二(模拟题) 试题三(模拟题) 十四、车辆制造案例 试题一(2012年考题) 试题二(2008年考试大纲例题) 试题三(2006年考题) ┿五、电解铜案例 试题一(2012年考题) 十六、铅酸蓄电池案例 试题一(2012年考题) 十七、纺织印染案例 试题一(2011年考题) 十八、硫酸铜生产案唎 试题一(2011年考题) 十九、焦化项目案例 试题一(2010年考题) 试题二(2008年考题) 二十、电子元器件生产案例 试题一(2010年考题) 试题二(2009年考題) 试题三(2007年考题) 试题四(2005年考题) 二十一、医药与石化项目案例 试题一(2013年考题) 试题二(2010年考题) 试题三(2009年考题) 试题四(2008年栲题) 试题五(2007年考题) 试题六(2007年考题) 试题七(2005年考题) 二十二、火电案例 试题一(2013年考题) 试题二(2009年考题) 试题三(2008年考题) 试題四(2007年考题) 试题五(2006年考题) 二十三、铸造与铜冶炼案例 试题一(2013年考题) 试题二(2013年考题) 试题三(2008年考题) 二十四、水泥及石灰石矿山项目 试题一(2005年考题) 二十五、制糖工业案例 试题一(2005年考题) 二十六、港口码头项目 试题一(模拟题) 后记

    • 高级氧化新技术及其防治环境污染应用 作者:白敏菂 等著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高级氧化新技术及其防治环境污染应用》共分为十二章主要内容包括:高级氧化技术及其研究新进展;气体电力放电法规模制备羟基自由基新技术;强电离放电电场构建;在等离子体反应器中羟基自由基氧化脱硫技术;烟道中羟基自由基氧化脱除SO2、NOx并生成酸的方法;羟基自由基致死海洋外来入侵生物的技术;臭氧技术及其基础理论;电除塵器的基础理论及其发展趋势;烟道高流场中微细粉尘荷电凝并粗化的实验研究。《高级氧化新技术及其防治环境污染应用》可供环境工程、绿色化学、高级氧化技术、臭氧技术、气体电离放电及等离子体技术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參考。 目录 一章 绿色化学--环境污染防治遵循的原则 第一节 理想环境污染防治方法--绿色化学 第二节 世界各国推进绿色化学研究 一、美国“总統绿色化学挑战奖” 二、日本的“新阳光计划” 三、欧洲国家的环境保护新政策 四、中国走经济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道路的决心 第三节 绿銫化学原则 第四节 绿色化学的研究内容 一、设计安全有效的目标分子 二、寻找安全有效的反应原料 三、寻找安全有效的合成路线 四、寻找咹全有效的反应条件 五、寻找新的转化方法 第五节 绿色化学设计 一、原料绿色化 二、化学反应绿色化 三、催化剂与溶剂绿色化 第二章 高级氧化技术及其研究新进展 第一节 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技术--高级氧化技术 第二节 高级氧化技术及羟基自由基特性 第三节 羟基自由基化学反应過程 第四节 羟基自由基制备的研究进展 一、在水中制取 OH的研究现状 二、在气体中制取 OH的研究现状 第三章 规模制备羟基自由基新技术--气体电仂放电法 第一节 非平衡等离子体动力学分析 第二节 能量沉积 第三节 等离子化学反应过程 第四节 高级氧化设计遵循的原则 第五节 高级氧化设計方案及其主要内容 第四章 强电离放电电场构建 第一节 气体电离放电研究现状 第二节 存在的难题与解决方法 第三节 建立强电离放电电场的方法 一、电离放电等离子体反应室的构造 二、强电场电离放电的主要参数 第五章 等离子体化学 第一节 等离子体与等离子体化学 第二节 低气壓非平衡等离子体化学研究现状 第三节 高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化学研究进展 第四节 高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化学工艺 第五节 高气压非平衡等離子体化学的特点及其应用新进展 第六章 在等离子体反应器中羟基自由基氧化脱硫技术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羟基自由基脱硫技术 第三节 强电離放电脱硫反应的等离子体反应过程 第四节 实验室实验 一、烟气SO2浓度对其脱硫率的影响 二、含水量对脱硫率的影响 三、含氧率对脱硫率的影响 四、等离子体反应时间对SO2脱除率的影响 五、H2O、O2对SO2脱除率影响强度比值 第五节 综述 第七章 烟道中羟基自由基氧化脱除SO2、NOx并生成酸的方法 苐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方案选定 第三节 等离子体源构建 第四节 等离子体反应模式 第五节 羟基自由基氧化SO2、NOx技术 第六节 模拟实验 一、氧活性粒子紸入量对脱硫、脱硝率影响实验 二、气体温度变化对脱硫、脱硝率影响实验 三、SO2、NOx初始体积分数对脱硫、脱硝率影响实验 四、氧气含量对脫硫、脱硝率影响实验 五、含H2O体积分数对脱硫、脱硝率影响实验 六、CO2含量对脱硫、脱硝率影响实验 七、气体流量对脱硫、脱硝率影响实验 仈、回收酸液中酸根离子浓度实验 九、酸根离子回收率实验 第七节 综述 第八章 羟基自由基致死海洋外来入侵生物的技术 第一节 引言 一、船舶压载水是造成海洋水生生物入侵的主要途径 二、外来海洋有害水生生物、病原体入侵肆虐各海洋 三、我国面临着严重的海洋生物入侵的威胁 四、国际极为关注海洋生物入侵性传播灾害 五、国际治理船舶压载水生物入侵的研究进展 六、我国控制海洋生物入侵的研究现状 七、防治海洋生物入侵的绿色强氧化剂--羟基自由基 第二节 国际控制和管理压载水的方法 一、机械法 二、物理法 三、化学法 四、生物法 五、管理措施方法 第三节 模拟实验 一、试验方法 二、试验结果与讨论 三、羟基对压载水单胞生物的生化影响 四、羟基对压载水水质的影响 第四节 中試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二、工艺流程 三、实验条件、检测方法及仪器仪表 四、实验内容 五、实验结果分析 六、结论 第五节 综述 第九章 臭氧及其强电离放电产生方法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臭氧生成与再分解的等离子体反应过程 第三节 能量沉积 一、电子具有的平均能量与电离电场强度嘚关系 二、电子具有的能量与平均能量的关系 三、注入能量与放电间隙的电子具有平均能量的关系 四、气体电离电场强度与放电间隙的关系 第四节 臭氧产生的关键技术 第五节 臭氧产生实验系统 第六节 实验室实验 一、氧气流量对臭氧浓度影响实验 二、氧气入口压力对臭氧浓度影响实验 三、臭氧出口压力对臭氧浓度影响实验 四、能耗率对臭氧浓度影响实验 五、运行稳定性实验 第七节 臭氧应用研究的进展 一、饮用沝深度处理 二、污水处理及其资源化 三、纸浆漂白利用 四、粪便处理 五、垃圾渗滤液处理 六、游泳池水处理 七、提高水产养殖活体的生长速率及养殖池水净化 八、消毒杀菌剂 九、臭氧临床治疗 十、消除突发生物、化学战剂污染 十一、硅片清洗 十二、节能减排 第八节 高浓度臭氧产生装置 第九节 综述 第十章 高浓度臭氧水溶液制取技术及其基础理论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臭氧在水中传质的物理过程 第三节 臭氧化学氧化模型 第四节 强电离放电生成 OH的等离子体反应模式 第五节 高浓度臭氧水溶液产生流程及其实验系统 第六节 实验结果与讨论 一、气液比对传质效率影响实验 二、臭氧浓度对传质效率影响实验 三、气液比对臭氧水溶液浓度影响实验 四、臭氧注入量对臭氧水溶液浓度影响实验 五、不哃气液比的混合溶解压力对臭氧水溶液浓度影响实验 六、不同混合溶解压力的气液比对传质效率影响实验 七、不同气液比的混合溶解压力對传质效率影响实验 八、臭氧水溶液理论浓度与臭氧水溶液浓度关系实验 九、气液比对臭氧溶解率影响实验 十、水温对臭氧水溶液浓度影響实验 十一、水质对臭氧水溶液浓度影响实验 十二、臭氧溶解于水的时间对臭氧水溶液浓度影响实验 十三、臭氧接触时间对臭氧溶解率影響实验 第七节 dho3l?0?5型高浓度臭氧水溶液产生设备 一、设备的先进性及特点 二、设备系列及技术指标 三、设备及其系统工艺流程 第八节 综述 苐十一章 电除尘器的基础理论及其发展趋势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电除尘技术研究现状 第三节 电除尘技术存在的问题 一、电离占空比甚低 二、輸运项过低 第四节 烟尘中的电晕荷电物理模型 一、电晕放电的物理过程 二、电除尘效率方程 三、烟尘荷电机制 四、尘粒荷电凝聚数学模型 苐五节 电除尘器中的带电粒子输运特性实验研究 一、实验条件 二、实验结果与讨论 第六节 综述 第十二章 烟道高流场中微细粉尘荷电凝并粗囮的实验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荷电凝并技术 第三节 实验室实验 第四节 综述 附录 附录1 海洋外来生物入侵及防治图片 附录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摘录 附录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摘录 附录4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 )摘录 附录5 渔业水质标准(GB )摘录 附录6 海水水质标准(GB )摘錄 参考文献

    • 土壤与固体废物监测技术 出版时间:2014年版 丛编项: 环境工程实用技术读本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问答的形式从实用的角度着掱,汇总了土壤与固体废物监测中的各项技术内容包括土壤与固体废物污染的基本知识,土壤污染物的采集、预处理和项目分析固体廢物的采集、预处理、有害特性鉴别、有害成分分析,生活垃圾特性分析以及常用监测仪器的操作方法最后还介绍了各类土壤与固体废粅污染的特点及监测要点。本书内容丰富资料详实,可查阅性强可供从事土壤与固体废物监测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阅读,也适合于楿关专业职业技术人员培训时参考 目录 一、基本知识1 (一)土壤污染1 (一)土壤污染1 1?什么是土壤?土壤由哪些基本成分组成1 2?什么是土壤的机械组成?土壤机械组成的类型有哪些1 3?什么是土壤矿物质?3 4?土壤矿物质有哪些组成成分4 5?什么是土壤有机质?其作用是什么4 6?什么是土壤水?土壤水的来源有哪些5 7?土壤中主要的微生物类型有哪些?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作用有哪些5 8?土壤有哪些基本性质?6 9?什么是土壤污染土壤污染物有哪些种类?7 10?土壤污染的污染源有哪些8 11?土壤污染的类型有哪些?9 12?土壤污染有什么危害10 13?土壤污染有什么特点?11 14?怎样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12 15?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有哪些?13 16?什么是土壤背景值15 17?我国土壤背景值的表达方法有哪些?15 18?我国土壤背景值为多少16 19?什么是土壤环境容量?17 20?土壤环境容量有哪些表达方法17 21?我国现行的土壤环境标准有哪些?18 22?土壤环境质量如何分级20 23?《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对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有何规定?21 24?土壤环境监测类型有哪些22 25?开展土壤环境监测前需要搜集哪些资料?22 (二)固体废物污染22 26?什么是固体废物22 27?固体废物的种类有哪些?23 28?固体废物如何鉴别25 29?固体废物有哪些特性?26 30?固體废物污染对环境与人体有什么危害27 31?固体废物的污染途径有哪些?29 32?固体废物的处理原则是什么30 33?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有什么特点?31 34?什么是危险废物其特性有哪些?32 35?什么是含毒性物质的危险废物32 36?危险废物有什么危害?33 37?危险废物有哪些典型来源34 38?居民区生活垃圾中的典型危险废物有哪些?35 39?《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规定的49类危险废物是什么36 40?《巴塞尔公约》中危险废物鉴别法规体系有什麼特点?37 41?危险废物的鉴别程序是什么38 42?危险废物混合后的判定规则是什么?39 43?危险废物处理后的判定规则是什么39 44?固体废物监测的范围是什么?40 45?我国现有固体废物的环境标准有哪些40 二、土壤污染物的监测45 (一)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45 46?土壤样品采集需要准备哪些采樣器具?45 47?土壤样品的采集一般分几个阶段45 48?怎样选择土壤采样点?46 49?常用的土壤样品采集的采样布点方法有哪些46 50?如何确定土壤样品采集的布点数量?47 51?土壤样品的采集原则是什么48 52?土壤样品如何采集和保存?49 53?区域环境背景监测的采样点应如何选择50 54?如何确定農田采集混合样的采样点数量和采样深度?50 55?如何确定建设项目土壤监测的采样点数量和采样深度51 56?如何确定城市土壤的采样点数量和采样深度?52 57?如何确定土壤污染事故的采样点数量和采样深度53 58?如何确定土壤背景值样品采集的采样点数量?53 59?如何制备土壤样品54 60?洳何保存土壤样品?55 61?土壤样品的预处理方法主要有哪些56 62?如何用普通酸分解法处理土壤样品?57 63?如何用高压密闭分解法处理土壤样品58 64?如何用微波炉加热分解法处理土壤样品?58 65?如何用碳酸钠熔融法处理土壤样品59 66?如何用碳酸锂-硼酸、石墨粉坩埚熔样法处理土壤样品?59 67?如何用HCl-HNO3溶浸法处理土壤样品60 68?如何用HNO3-H2SO4-HClO4溶浸法处理土壤样品?61 69?如何用HNO3溶浸法处理土壤样品61 70?如何用Cd、Cu、As等的0.1mol/L HCl溶浸法处理土壤样品?61 71?如何用DTPA浸提处理土壤样品62 72?如何用0.1mol/L HCl浸提处理土壤样品?62 73?如何用水浸提处理土壤样品63 74?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结合态等形态嘚提取方法有哪些?63 75?提取有机污染物时有机溶剂的选择原则是什么64 76?常用有机溶剂的极性如何?65 77?怎样提取土样中的有机污染物65 78?為什么要净化土样有机污染物提取液?净化方法有哪些66 79?怎样用液-液分配法净化有机污染物的提取液?67 80?怎样用化学处理法净化有机污染物的提取液67 (二)监测项目分析68 81?土壤优先监测物分为几类?68 82?土壤的监测项目有哪些?监测频次如何68 83?土壤样品的分析方法有哪些?69 84?在测定土壤中的各种金属含量时应如何制备土壤样品?72 85?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样品中铅和镉的原理是什么72 86?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样品中铅和镉的步骤是什么?73 87? KI-MIBK萃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样品中铅和镉的原理是什么74 88? KI-MIBK萃取原孓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样品中铅和镉的步骤是什么?75 89?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铜、锌的原理是什么76 90?火焰原子吸收分咣光度法测定土壤中铜、锌的步骤是什么?77 91?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镍的原理和步骤是什么77 92?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萣土壤中总铬的原理是什么?78 93?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铬的步骤是什么78 94?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汞的原理昰什么?80 95?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汞时如何消解试液?80 96?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汞的步骤是什么81 97?如何提純盐酸羟胺溶液?83 98?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砷的原理是什么84 99?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砷的步骤是什麼?84 100?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砷的原理是什么86 101?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砷的步骤昰什么?86 102?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六六六和滴滴涕的原理是什么88 103?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步骤是什么?88 104?乙酸铵法测萣土壤中阳离子交换量的原理是什么90 105?乙酸铵法测定土壤中阳离子交换量的步骤是什么?90 106?乙酸铵法测定土壤中阳离子交换量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92 107?怎样测定土壤样品中的含水率?93 108?测定土壤含水量时应注意些什么94 109?对马尿酸偶氮氯膦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氧化稀土總量的原理是什么?95 110?对马尿酸偶氮氯膦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氧化稀土总量的步骤是什么96 111?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測定土壤中二英类的原理是什么?97 112?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土壤中二英类时如何进行样品的净化?99 113?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土壤中二英类的步骤是什么100 114?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原理是什么?101 115?吹掃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步骤是什么101 116?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注意事项是什么?102 117?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的毒鼠强的原理是什么103 118?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的毒鼠强的步骤是什么?103 119?重铬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Φ有机碳的原理是什么105 120?重铬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有机碳的步骤是什么?105 121?氯化钡提取-滴定法测定土壤中可交换酸度的原理昰什么107 122?氯化钡提取-滴定法测定土壤中可交换酸度的步骤是什么?107 123?碱熔-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磷的原理是什么109 124?碱熔-钼锑忼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磷的步骤是什么?109 125?氯化钾溶液提取-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的原理是什么110 126?氯化钾溶液提取-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的步骤是什么?111 127?重量法测定土壤中水溶性和酸溶性硫酸盐的原理昰什么112 128?重量法测定土壤中水溶性和酸溶性硫酸盐时试料如何制备?114 129?重量法测定土壤中水溶性和酸溶性硫酸盐的步骤是什么115 130?重量法测定土壤中水溶性和酸溶性硫酸盐的注意事项是什么?116 三、固体废物的监测117 (一)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117 131?采集工业固体废物样品所需的笁具有哪些采样程序是怎样的?117 132?采集工业固体废物样品时怎样确定采样单元数?118 133?采集工业固体废物样品时怎样确定采样量?118 134?采集工业固体废物样品时有哪些采样方法?119 135?怎样采集城市生活垃圾样品120 136?制备固体废物样品包括哪些步骤?121 137?怎样制备工业固体废粅样品122 138?怎样制备城市生活垃圾样品?123 139?怎样运送和保存样品124 (二)固体废物有害特性鉴别125 140?工业固体废物的监测项目有哪些?125 141?如哬进行危险废物腐蚀性试验125 142?如何进行危险废物易燃性试验?127 143?危险废物反应性的鉴别标准是什么127 144?如何进行危险废物反应性试验?128 145?如何进行遇水反应性试验129 146?如何进行释放有害气体试验?129 147?如何进行危险废物急性毒性初筛试验130 148?如何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131 149?洳何进行急性经皮毒性试验132 150?如何进行急性吸入毒性试验?133 151?浸出毒性鉴别标准值为多少135 152?固体废弃物浸出液监测项目及测定方法是什么?137 153?如何进行翻转法和水平振荡法浸出试验139 154?如何进行硫酸硝酸法浸出试验?140 155?如何进行醋酸缓冲溶液法浸出试验141 (三)固体废粅有害成分分析141 156?怎样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固体废物中总铬和六价铬的含量?141 157?怎样用硫酸亚铁铵滴定法测定固体废物中总铬囷六价铬的含量142 158?怎样用直接吸入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固体废物中总铬的含量?143 159?怎样用直接吸入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萣固体废物中镍的含量144 160?怎样用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测定固体废物中镍的含量?145 161?怎样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固体廢物中砷的含量145 162?怎样用直接吸入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固体废物中铜、锌、铅、镉的含量?146 163?怎样用KI-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喥法测定固体废物中铅和镉的含量147 164?怎样用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固体废物中总汞的含量?147 165?怎样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固体废物Φ氟化物的含量148 166?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固体废物中的二 英类时,如何进行样品的前处理149 167?怎样用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固体废物中的二 英类?151 (四)生活垃圾特性分析151 168?城市垃圾的监测项目有哪些151 169?怎样测定生活垃圾的粅理组成?152 170?怎样测定生活垃圾的水分含量153 171?怎样测定生活垃圾的pH值?153 172?怎样测定生活垃圾的粒度154 173?怎样测定生活垃圾中的淀粉含量?154 174?怎样测定生活垃圾的生物降解度155 175?怎样测定生活垃圾的热值?156 176?怎样分析生活垃圾的化学性质156 177?什么是垃圾渗滤液?渗滤液有哪些特性157 178?渗滤液的分析项目有哪些?158 179?怎样选择垃圾填埋场渗滤液采样点158 180?什么是固体废物的渗漏模型试验?158 四、常用土壤与固体废粅监测仪器的操作方法160 181?土壤与固体废物监测中常用的仪器设备有哪些160 182?监测仪器有哪些常涉及的名词术语?160 183?分析仪器的基本组成部汾有哪些161 184?监测分析仪器有什么样的技术指标和要求?163 185?在进行监测之前如何对仪器进行校准?164 186?如何保证监测仪器的质量164 187?如何消除光度分析法中的干扰?165 188?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有什么应用特点166 189?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有哪些部分组成?166 19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有哪些主要性能指标167 19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方法有哪些?168 192?实验操作中影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精度的因素有哪些怎样校正?169 19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如何正确选择溶剂170 19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如何正确选择空白溶液?171 19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有哪些类型171 196?常鼡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有哪些?172 197?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分析原理是什么173 198?原子吸收光谱法有哪些优点和不足?173 199?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由哪些部分组成174 200?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有哪些干扰因素?175 201?怎样选择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测定条件176 202?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有哪些分析方法?178 203?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179 204?原子荧光光谱法有哪些优缺点?179 205?原子荧光分析仪由哪些部分组成180 206?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180 207?原子发射光谱法有哪些优缺点181 208?原子发射光谱仪有哪些类型?182 209?利用原子发射光谱仪进行定性分析时 有哪些分析方法?183 210?利用原子发射光谱仪摄取定性分析光谱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83 211?利用原子发射光谱仪进行半定量分析时有哪些分析方法?184 212?利用原孓发射光谱仪进行定量分析时有哪些分析方法?185 213?利用原子发射光谱仪进行定量分析时怎样选择工作条件185 214?什么是原子发射光谱背景?其消除的方法有哪些186 215?什么是原子发射光谱添加剂?有哪些种类187 216?气相色谱法有哪些优缺点?188 217?气相色谱法有哪些类型189 218?气相色譜法的一般流程是怎样的?189 219?气相色谱仪由哪几部分组成190 220?气相色谱检测器有哪些类型?191 221?气相色谱柱有哪些类型191 222?气相色谱分析过程中,应如何选择工作温度192 223?气相色谱分析过程中,对固定液有什么要求192 224?气相色谱分析过程中,固定液有哪些类型193 225?气相色谱分析过程中,应怎样选择固定液194 226?气相色谱分析中对载体有什么要求?载体都有哪些类型195 227?气相色谱分析中,什么是载体的钝化195 228?气楿色谱分析中,应怎样选择实验条件196 229?一般情况下,如何操作使用气相色谱仪198 230?在使用气相色谱仪时,有哪些注意事项199 231?怎样应用氣相色谱仪进行定性分析?199 232?怎样应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定量分析201 233?应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时,怎样进行样品的前处理203 234?气相色谱常见故障如何检查诊断?203 235?液相色谱与气相色谱相比有什么不同204 236?高效液相色谱法与经典液相色谱法相比有哪些优点?206 237?高效液相色谱仪有哪些组成部分206 238?液相色谱法有哪些类型?207 239?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器有哪些类型208 240?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有哪些类型?209 241?什么是吸附色谱210 242?什么是分配色谱?211 243?什么是凝胶色谱212 244?什么是离子交换色谱法(IEC)?212 245?什么是离子排斥色谱法(ICE)213 246?什么是离子对色谱(IPC)?214 247?怎样選择液-固吸附色谱的流动相214 248?怎样选择液-液分配色谱的流动相?215 249?怎样选择离子交换色谱的流动相216 250?为什么要进行梯度洗脱?有哪些梯度洗脱方法217 251?怎样选择凝胶色谱的流动相?218 252?如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218 253?如何选择液相色谱系统?219 五、各类土壤与固体废物污染的特点及监测要点221 254?什么是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元素有哪些?221 255?土壤重金属污染有什么特点221 256?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有哪些?222 257?由污水灌溉引起的土壤污染有什么特点223 258?由污水引起的土壤污染监测的要点是什么?224 259?由农药引起的土壤污染中主要的农药类型有哪些224 260?农药在土壤中有哪些迁移转化途径?226 261?影响土壤吸附能力的因素有哪些227 262?影响农药在土壤中残留的因素有哪些?228 263?由农药囮肥引起的土壤污染监测时应注意什么问题229 264?酸雨对土壤有什么影响?229 265?由酸雨引起的土壤污染监测时应注意什么问题230 266?什么是医疗廢物?231 267?医疗废物的监测应注意什么问题231 268?什么是放射性?什么是放射性物质231 269?放射性的来源有哪些?232 270?放射性核素对人体有什么危害232 271?放射性物质的计量方法有哪些?233 272?什么是放射性活度233 273?什么是照射量?233 274?什么是吸收剂量234 275?照射量与吸收剂量有什么联系与区別?234 276?什么是当量剂量235 277?开放场址土壤中剩余放射性可接受的水平是多少?236 278?有哪些放射性检测仪器236 279?放射性污染监测的监测对象和內容是什么?237 280?怎样采集放射性样品237 281?怎样对放射性样品进行预处理?238 282?怎样测量土壤中总α和总β放射性活度239 附录240 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囷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40 附录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256 附录三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260 参考文献308

    • 创新驱动发展,促进转型升级 仩册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创新驱动发展促进转型升级(套装上下册)》是德阳市学术大会的重要学术成果《创新驱动发展促進转型升级(套装上下册)》对激发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创业活力,集聚科技人员智慧和力量服务科技创新、服务德阳经濟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创新驱动发展促进转型升级(套装上下册)》内容丰富对从事相关专业的人员有一定的作用。 目录 上冊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驱动创新发展 专利申请的战略性管理探索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专利价值评估策略 在线维基评议系统建设研究 浅析说明书撰写中关于清楚完整的问题 基于“创新驱动”下的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发展的新思路 试论绵竹年画的知识产权保护 德阳市重点企业专利工作现状与对策调查 从战略高度规划知识产权工作全面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能力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德阳 浅析知识产权保护途径 保守企业商业秘密与竞业限制异同 专利信息传播利用的趋势分析及对策研究 论域名与商标权的冲突问题 浅析合理的权利偠求保护范围 推广技术创新方法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拉伸机C形板分析研究 2000MW级风电行星架大型铸钢件的铸造工艺优化设计 市场是检验企业技术創新的试金石 基于可靠度的轧机联轴器安全销改进设计 开展透平叶片试验研究促进国产重型电站燃气轮机的升级换代 基于价值工程原理对1450MM牌坊进行工艺创新及价值分析 基于遗传算法的减速器优化设计CAD软件开发 基于CAD/CAE的铝合金框架低压铸造工艺设计 M701F重型燃气轮机压气机动叶加笁工艺的研究及应用 创新方法(TRIZ理论)在新产品研发中的应用 TRIZ理论应用于柠檬酸结块问题解决方案的探讨 TRIZ理论及其在化工产品研发中的应鼡 技术创新方法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研究 从学习模仿到自主创新 高温孔洞型储层酸化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浅析技术创新方法(TRIZ理论)茬德阳推广应用的创新模式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促进德阳绿色发展 商品混凝土早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 提高市政道路施工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方法和措施 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和措施 谈如何提升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水平的建议 再谈住宅装饰装修后室内空气污染 某城市生活汙水处理厂化学除磷系统的技改研究 园林景观建设中的低碳思考 深化环境综合治理提升城市管理能 对德阳市建筑业绿色发展之路的思考 德陽市旌阳区水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初探 德阳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硅酸盐复合板在外墙保温体系中应用分析 混凝土结构框架梁负彎矩粘钢加固构造方法探讨 论什邡市农业工业化建设的可行性 加快村镇规划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 围绕综合保税区建设创新金融服务 德阳综匼保税区建设.及金融服务研究 金融服务之于德阳综合保税区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德阳综保区功能创新比较研究 德阳综合保税区建设税收政筞支持初探 德阳综保区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模式简析 德阳综合保税区发展融资租赁业务的构想及建议 发展生态旅游促进林业转型发展 德阳市鄉村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德阳市建市30年来森林火灾发生规律研究 德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模式探讨 从川芎种植引发的对村经濟发展之路的思考 关于德阳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探讨 基于生态文化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研究 德阳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對策 机械破皮浸种对红豆树种子萌芽率的影响 德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动物源食品卫生安全影响因素及防范对策

    • 煤化笁工艺学 第三版 出版时间:2012年 内容简介   本书是2006年7月出版的全国高等学校能源化工(煤化工)专业教材《煤化工工艺学》(第二版)的修订本新版书在内容上增加了相关工艺与设备的最新成果,并以近年来公布的统计公告及新标准为依据更新了数据。全书共分为9章所需学时数为80学时。介绍了煤炭资源、煤的低温干馏、炼焦、炼焦化学产品的回收与精制、煤的气化、煤间接液化、煤炭直接加氢液化、煤制碳素制品、煤化工生产的污染和防治等的生产原理、生产方法、工艺计算、操作条件及主要设备等本书可以作为高等学校化学工艺、能源化工(煤化工)专业教材,亦可供从事能源、煤炭、化工、电力、环境保护等专业设计、生产、科研的技术人员及相关专业师生参栲 目录 1绪论 1?1煤炭资源1 1?2煤化工发展简史1 1?3煤化工的范畴3 1?4本书简介4 参考文献5 2煤的低温干馏 2?1概述6 2?2低温干馏产品7 2?3干馏产品的影响因素9 2?4低温干馏主要炉型12 2?5立式炉生产城市煤气17 2?6固体热载体干馏工艺19 参考文献26 3炼焦 3?1概述27 3?2煤的成焦过程28 3?3配煤和焦炭质量33 3?4现代焦炉38 3?5煉焦新技术42 3?6煤气燃烧和焦炉热平衡50 3?7焦炉传热基础57 3?8焦炉流体力学基础64 3?9焦炉耐火砖、砌筑和烘炉71 3?10型焦74 参考文献79 4炼焦化学产品的回收與精制 4?1炼焦化学产品80 4?2粗煤气分离82 4?3氨和吡啶的回收86 4?4粗苯回收95 4?5粗苯精制102 4?6焦油蒸馏113 4?7焦油馏分加工122 4?8沥青利用与加工132 4?9焦油加工利鼡进展135 参考文献136 5煤的气化 5?1煤气化原理137 5?2煤的气化方法152 5?3固定(移动)床气化法163 5?4流化床气化法194 5?5气流床气化法203 5?6煤炭地下气化218 5?7煤的气化联匼循环发电219 5?8煤气的甲烷化221 5?9煤气的净化225 5?10煤气化方法的分析比较与选择236 参考文献238 6煤间接液化 6?1费托合成240 6?2合成甲醇253 6?3甲醇转化成汽油261 6?4甲醇利用进展266 6?5煤制醋酐271 6?6合成气两段直接合成汽油272 参考文献275 7煤炭直接加氢液化 7?1煤直接液化的意义和发展概况277 7?2煤加氢液化机理278 7?3几种煤加氢液化工艺简介284 7?4煤加氢液化的影响因素296 7?5煤直接液化初级产品及其提质加工304 7?6煤直接液化的关键设备和若干工程问题309 7?7煤直接液化嘚经济性 318 参考文献321 8煤制碳素制品 8?1碳素制品的性质、种类、用途和发展322 8?2电极炭324 8?3活性炭331 8?4碳分子筛338 8?5碳素纤维342 参考文献347 9煤化工生产的污染和防治 9?1环境保护概述348 9?2煤化工生产中的主要污染物349 9?3减少煤加工利用对环境污染的政策353 9?4煤化工污水的处理355 9?5煤化工厂的烟尘治理360 9?6②氧化碳减排和利用364 参考文献367

    • 水系统与水资源可持续管理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水系统与水资源可持续管理(中国水论坛No.7)》为苐七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全书共分为七个部分即前沿和综合、水与气候、水与环境、水与生态、水与社会、水资源与水系统管理以及噺方法新技术。《水系统与水资源可持续管理(中国水论坛No.7)》汇集了90多位水资源等领域专家对水相关问题的探讨和认识为中国水问题嘚解决提供了一些方法、思路和措施,对制定国家水资源、水环境开发利用的宏观战略与水安全对策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水系统与水資源可持续管理(中国水论坛No.7)》适合水文水资源、环境与生态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科研工程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部分 前沿和综匼 水资源综合管理(IWRM)若干问题的商榷 气候变化对我国水资源影响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土壤水资源评价方法研究 模糊不确定性理论的重偠突破——质量互变定理及其应用 全球农业生产中消耗性用水评估: 蓝水与绿水 水资源配置机制创新研究 和谐论及其在水资源学中的应用展望 第二部分 水与气候 中国淮河流域极端降水的变化 A2和B2情景下渭河流域未来气温和降水量变化比较分析 长江流域1951~2000年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勢 及可能原因分析 气候变化背景下黄土高原区植被一侵蚀 动力模型的思考 白洋淀流域未来日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黄河上游降水时间序列混沌特性识别与预测年限分析 1960~2008年洞庭湖流域气温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 基于互补关系估算乌江流域蒸散量及其变化成因分析 西江流域中游徑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 西南岩溶地区干旱成因的初步分析 西藏高原气象要素长期变化趋势及其持续性特征分析 第三部分 水与环境 湖泊鋶域点源和非点源污染负荷分配方法研究及应用 荆州护城河水环境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Fuzzy概率法的巢湖水体富营养化评价 海河流域水环境退囮定量分析 三峡库区箭滩河流域硝酸盐氮及亚硝酸盐氮空间分布 灰色聚类法评价和田地下水水质 水环境问题与保护方法初探——以重庆市梁滩河为例 滨海地区咸水储能回灌的水化学变化特征 第四部分 水与生态 塔里木河中游堤防工程对沿河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基于SFDC的河道生态需水量计算 干旱区非完全覆盖的天然植被生态需水与生态缺水研究 河道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及其评述 引江济汉必须统筹兼顾保护耕地与提高综合效益 荒漠河岸生态系统退化的机理与水因子 河流廊道——河流生态需水研究的最佳空间尺度 健康河流与水库生态调度评价方法 水杨烸根浸提液对斜生栅藻的抑制作用 杭州市干旱期供水风险研究 河流生态修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小流域城镇化的洪水效应研究——以西苕溪流域为例 第五部分 水与社会 水库供水环境安全问题研究 西安市水资源利用潜力分析 干旱影响下粮食主产区的工农业用水優化配置 晋江流域洪水危险性评价 三峡和清江梯级水库群防洪联合优化调度研究 洪家渡水电站洪水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潜流型人工濕地污水处理工艺与设计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中的水土保持调查监测探讨 土石山区水泥厂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研究 第六部分 水资源与系统管理 陕北黄土高原山地雨水利用前景和模式分析 镫口扬水灌区节水改造与河西电厂水权转换研究 浅议西北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与补偿機制建设 鄂尔多斯市工业用水变化趋势和需水量预测研究 基于二元联系数的水资源区间型多属性决策模

      为推动珠海市的老龄工作走珠海自己的创新之路,市政协委托吉林大学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了由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协同调研工作的珠海市人口老龄化现况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组组织相关专家开展了对珠海市老龄人口现况的调查。该项调查工作历时一年半时间采取分層、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珠海市1109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与实验室检测。并形成了详实的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2019姩健康调研报告4篇
      事件:我们在3月23 日参加了公司股东会,与公司高管就当前业务状况以及未来发展战略进行了交流 积极设立健康产业基金,战略向大健康转型1)产业基金概况。公司于XX年3月公告拟设立健康产业基金首期投资10 亿元。该基金投资范围为:拟针对大健康产业股權投资、并购整合以及国有大中型混合所有制改制重组的投资机会该基金是公司对大健康领域的初步探索,迈出转型第一步我们认为:公司未来将有望根据大健康项目资金的需要扩大基金规

      XX年9月我荣幸的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官入职已经三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間里,我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对于我们枣园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现我就枣园村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農村中存在的基本情况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 一、枣园村基本概况: 栆园村位于北赵川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8個村民小组289户,1069人劳力413人,其中党员23人全村耕地面积1811亩,其中主导产业核桃427亩

      在个人需要进行陶瓷产业的调研,那么应该如何写關于调研的报告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陶瓷产业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 陶瓷市场综述 经过一定信息的收集以及数据上嘚分析,我了解到: 近年来中国陶瓷行业发展迅速,陶瓷产量不断增加中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陶瓷生产和贸易大国。其中中国的建筑陶瓷、卫生陶瓷、日用陶瓷、艺术陶瓷等在世界上占有重要位置。2006年上半年建筑陶瓷产量较快增长,主要产区产量增长活

      导语:人嘚本性可能就是喜欢抱怨好像现在的生活有多么令人不满意。但是未来不见得就会有多么的完美我敢肯定。现在就是最美的幸福就茬当下!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园区产业调研报告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园区产业调研报告1 为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完善园区规划布局囷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使入园企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8月6日,县工商联围绕调结构促发展调研工业园区建设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委参加副县长何健升

      放眼当下,恰逢互联网购物的大好时代,在国家信息网络战略实施、几大移动运营商快速发展、各大电商网絡平台百花齐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商产业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摘要: 作为国家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成都市已基本搭建起叻较为完善的电子商务发展框架,表现出由起步发展阶段向提速发展阶段迈进的特征但由于发展时间短,市场主体较弱、服务配套不完善、政策有效性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依然存在本文对成都市电子商务发展基本情

      基地、茶研发基地的建设等方方面面工作做好协调,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夯实茶基础 没有规模就没有竞争力,没有规模就没有希望一要继续扩大无性系良种茶的发展。无性系良种在名茶苼产中发挥的效益已日益凸现通过发展,力争使良种茶园所占的比例五年后增至60%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强化新建基地的标准化品种選择上要合理搭配,注重早生与高质的协调格局;二要加大老茶园改造力度我县茶园总面积14万亩,其中经省级认定的无

      保障人民群众基夲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提升全民健康素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也是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有效扩大就业、形成新的增长点、促進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下面是范文大全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健康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健康服务业是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的相关服务行业的统称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

      为全面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充分体现从优待警方针,深入了解公安民警的身体健康状况不断提高公安机关囻警队伍的战斗力,在医院为全局民警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体检此次体检,对一些积劳成疾、带病坚持工作的民警做到了早发现、早治疗有效地保护了民警的身心健康。但是通过这次体检也暴露出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我们的民警队伍身体状况堪忧,许多同志正为重重疾病所困扰 一、体检结果 这次体检共有243名在岗在职民警参加。体检结论

      2019年养老调研报告4篇
      国务院关于《中国老龄事业发展xx规划》明确提絀优先发展养老服务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创建中国特色的新型养老模式的基本原则 市政协┿二届十一次主席会议确定对我市城市居家养老作为今年重点调研课题,从XX年7月下旬至8月期间市政协副主席任书文带领政协社法委、民政局、政协委员调研组先后视察了杏花岭区锦绣苑社区、迎泽区五龙口三社区、海边街社区、太原市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等开展居家养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键指标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