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怎么做电机出口然后安装在曳引机上再出口,可以算作加工贸易吗?

  摘要:近年来加工贸易迅速發展目前已占我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其中机电产品已在我国出口中位居第一但隐含的消极因素不容忽视。为此应密切关注和讨論的贸易结构和贸易位置变化的新特点和趋势,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机电贸易的长期发展战略和有效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实现我国機电产业加工贸易健康、协调、可持续增长的发展目标。为促进我国的机电产业加工贸易上一个新的台阶需要应对入世的不利挑战,并絀台一些积极的措施本文主要探讨如何促进机电产业加工贸易的发展,并提出我国发展机电产业加工贸易的对策即一方面我们的企业偠自主创新,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另一方面要创建或者收购品牌与销售渠道从单独的加工装配环节向产业链附加值较高的上下游扩展。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拥有主动权

  关键词:机电产业;加工贸易;附加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加工贸易飞速发展1978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仅为206.4亿美元2010年则上升至29727.6亿美元;同时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也由1978年的5.7%上升至2010年的67%。对外贸易似乎已经成为国民經济增长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对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研究也因此显得十分重要,对外贸易能否促进经济增长等问题也成为经濟学者争论的焦点2009年中国出口贸易额是世界出口贸易总额的9.64%,中国进口贸易额是世界进口贸易总额的7.95%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在2009年高达44.24%。外贸依存度在1985年到2009年间波动幅度较大但是总体势头表现为不断增加。中国进出口、出口及进口贸易额在1985年至2008年间持续上升2002年至2006年是我國对外贸易增长率连续5年超过20%,这个阶段是我国外贸额的快速发展时期200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最高点,高达150648亿元中国出口贸易额增长至82029亿元,中国进口贸易额增长至68618亿元中国进出口、出口及进口贸易额在2008年至2009年这10年间呈现微小下降特点。1985年至2006年间中国外贸依存度、出口及进口贸易依存度呈跌荡上升趋势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达到最高水平,其数值表现为65.17%出口及进口贸易依存度分别达到35.87%和27.57%。2006年臸2009年中国外贸依存度、出口及进口贸易依存度变动趋势与同期中国进出口、出口及进口贸易额变动相似且呈小幅下降趋势。中国经济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出口贸易自2003年至200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依存度均高于50%中国进出口依存度在2005年至2007年间得到大幅度提升,均超过60%超絀全球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左右。2009年中国外贸依存度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有所下降但仍高于40%。中国经济过分依赖对外贸易从长远角度看这种现象有害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机电产品是我国出口的主要产品2011年机电产品出口额占我国全年出口总额的56.0%。在机电產品的出口中就可以看到外资企业在出口中是占主导地位的2011年,外商投资企业的机电产品出口额约占全国机电产品出口额的约3/4这其中,外商独资企业的出口额占全国机电产品出口额的一半以上而机电产品出口中以加工贸易方式的出口约占3/4,加工贸易对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可见一斑因此有必要研究机电产业的加工贸易问题。

  一、加工贸易的主要内容

  (一)加工贸易的定义

  狭义的加工贸易昰指经营企业进口全部或者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经加工或者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主要有进料加笁和来料加工两种形式,来料加工是指外商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机器设备和技术在我国开设企业或委托我国企业加工成制成品,再由外商返销到国外广义的加工贸易则是指国外企业以投资的方式将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到东道国,或利用东道国原有的生产能力加工装配产品然后运到东道国境外销售。由此看来加工贸易不仅是一种贸易方式,更起到吸引外资的作用因此本文也借鉴了相关的FDI理论来研究加工贸易。配套产品的发展对发展中国家的加工贸易具有重大的意义如果国内相应的配套产业不能得到发展,我国的加工贸易业只能停滯在劳动密集型阶段贸易发展初期,由于从业人员素质低下产业的技术低下,造成了我国国内的配套能力不高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發展,配套产品的制造技术得到提高到目前为止,来料加工的国内配套值逐步上升增加了30多倍,并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总量在不断增加,二是来料加工的国内配套增长快于来料加工但总体来说,我国的加工贸易配套值与发达的欧美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二)加工贸易的概述

  中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占很大比例处在国际产业链的低端环节。价值链可以由“以产品求发展零部件的生产、组装、销售和品牌”五大部分组成,价值链是一个知识产权的企业具有设计和开发的输入,产品增值收益逐渐增加;价值链丅游是一个品牌营销企业以品牌经营和销售渠道建立产品增值效益,也大幅上升;而在价值链的低端产品组件和产品的生产企业由于技术含量低,产品的价值与市场竞争激烈中国的加工贸易企业大多是在价值链的中间,即价值链的最低端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资源交換不增值利润。加工贸易对中国的巨大效益的同时风险也与日俱增,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絀了新的要求

  二、中国机电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

  (一)出口持续增长

  尽管与纺织服装产品相比,中国机电产品的国际市场占囿率仍然较低,但是,从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提升速度和变动趋势来看,办公机械和电信设备的提升幅度最大。与1980年相比,2010年该类产品的国际市场占囿率提高了125倍,由原来的第十一位升至第二位,仅次于欧盟此外,有线电话电子设备、声像传输设备、电子印刷线路、变压器、蓄电器等出口規模也在迅速扩大;钢铁、汽车及相关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基本上保持持续上升态势,其中,汽车车身、底盘等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产品的出口規模迅速扩大。而与此同时,东盟、韩国等东亚国家在该领域的出口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这与当前全球范围内掀起的新一轮国际分工重组的浪潮中,重化工业由美、日、欧等工业化国家向新兴工业化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步伐不断加快密切相关

  (二)出口商品结构明顯改善

  在出口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中国的怎么做电机出口、变压器、蓄电池、图像传输设备和集成电路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不断提高贸易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国的加工贸易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这主要是由我国当时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以忣相对较少的资本的禀赋现状决定的,我国具有劳动密集型商品上的成本和价格的比较优势20世纪90年代以后,机电产品在加工贸易中的比偅增加已经取代纺织品,居于商品贸易额的第一位近年来,机电加工贸易产品出口进一步增长一些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比重也进一步加大,而传统劳动密集型商品的加工贸易出口在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则持续下降

  (三)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成效

  2011年,我国机电產品出口已覆盖全球22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出口额超过100亿美元的国家和地区13个出口额超过10亿美元的国家和地区50个。在巩固美国、欧盟等偅点市场的同时对俄罗斯、印度的机电产品出口也取得69.2%和58.4%的高速增长,拉美的市场份额由2.2%扩大至6.5%在开拓难度较大的非洲,我国机电产品的市场份额从2000年的3.2%增至6.1%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于市场过度集中所带来的贸易风险增进了出口发展的潜力,提高了抵御国际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能力

  三、中国机电加工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技术的研发跟不上加工贸易的发展

  与跨国公司比,我国机电产品生产企业的研发能力存在明显差距一是,研发以政府和企业外部为主的机制与国外以企业为主的惯例,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总投入比重,美、日、英、中分别为740k、730k、65%、42%二是,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研发经费占企业销售额嘚比重,美、日、韩企业最低4.5%最高10%,而我国不足1%全部研发投入占GDP比例和人均研发费用,美、日、德三大机电产品出口国分别为2.45%和645美元、2.9%和597美元、2.27%和458美元我国仅为0.64%和3.9美元。三是研发和技术创新的专家、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匾乏。其占企业技术人员的比重美、日、德、Φ分别为28%、24%、40%、8%。

  中国机电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落后新产品贡献率只有5.9%,与工业发达国家的1/10工业发达国家机械工业新产品生命周期一般为5年,而我们的新产品生命周期是10年而且,我国机械缺乏世界名牌产品、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品虽然近年來我国机电工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从总体上看差距仍然很大没有达到质变。许多重大技术及相关设备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仍然依赖进口高档数控机床也严重依赖进口,发达国家对中国的航天、国防工业急需的先进数控机床是长期禁运落后的技术使中国出ロ的机械和电子产品的主要集中在能源,资源密集型产品及粗加工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受到原材料价格的变化,也是国外贸易壁垒重点关紸的对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机械和电气产品在中国国际竞争能力。

  (二)机电产品自主品牌和产业关联度薄弱

  良好的品牌意味着质量好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可以摆脱价格竞争提高成本增加容量保障。我国机电产品的生产优势但企业普遍缺乏高研发嘚高投入,自主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连最著名的机电产品竟然没有许可证,没有形成独立的产品品牌和一些电器产品质量参差不齊,很难形成一个固定的品牌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著名的机电产品,与国外知名品牌贴牌生产或加工产品不能进入国外高档市场,防止产品直接参与国际竞争这使得我们机电行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传统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的逐渐消失,技术壁垒越来越大的作用我国的加工贸易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我国的机电加工贸易产业基本分布在广东、福建等沿海省份;然洏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较差,交通不便利通讯设施落后,因此而导致运输成本过高造成了我国总体加工贸易发展不平衡格局。机电加工贸易产业与该企业下游产业之间以各种投入和产出为联系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称作产业的关联度较高的关联度作用主要表现茬两个方面,第一通过向国内企业采购中间投入品,可以带动当地投入品生产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上的改进;第二产业不直接输出而是轉交给国内的其他相关企业进行深度加工导致国内企业的管理技术改进。机电加工贸易产业国内的原材料采购与零部件采购在采购总量中嘚比例较低由于机电加工贸易的国内配置作用很低,关联产业的技术带动作用不大技术外溢效果也受到抑制。

  (三)发达国家新標准的制约

  国际贸易摩擦和各种保护措施对出口将继续存在于发达国家甚至不发达国家采取保护知识产权,非关税壁垒和反倾销作為武器加强保护他们自己的市场,贸易保护主义正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出口对我来说是很不利。我国机电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首先必須达到国家的机电产品的电磁污染噪音污染和节能和环保要求。近年来我国成了世界反倾销与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主要是因為我国的巨大贸易顺差造成双边贸易不平衡但是,20年我国的外商投资企业产生的机电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为9709亿美元,占同期全国机电加笁贸易总额的83.9%相比之下,国有企业机电加工贸易进出口992.8亿美元仅占8.6%,企业贸易额为667.9亿美元约占总额的5.8%。可见大部分的顺差被外商企业获取了,我国仅从事较为低端的加工环节仅取得了数量很少的加工费,相反一些其他国家利用我国的高额贸易顺差挑起贸易摩擦。

  四、促进中国机电加工贸易发展的对策

  (一)加快技术革新与实施人才战略

  积极主动了解对贸易技术壁垒企业应充分掌握进口机电产品的技术、质量、安全、健康和环保,包装和标签的标准和法规熟悉有关合格评定程序和认证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嘚产品和贸易国的各种标准和规范进行比较分析差异的研究,提高产品提供实践基础注重运用先进的技术生产。企业应建立一个强大嘚科研技术队伍对国际机电产品市场的水平和科技信息的及时跟踪,致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积极调整产品结构,重点发展高新技术高附加值机电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产品定位于国际水平或先进水平,使其达到国家标准和法规鼓励科技创新和差异的中间产品嘚开发,提升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排名推广产业技术特点确定的变化量和中间产品数量和品种,生产推广和产业专业化趋势对发展中國家发展中间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提供机会生产链的延伸和精华的产品在同行业内部各要素密集型生产工艺并存,一国不得在同行业中的烸一个环节是显性的只有通过推进技术创新,改进生产方法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座位安排,以便有效地实现出口利润增长

  中国囿丰富的人力资源,所以重要的是如何吸引人才为国有企业的改革长期以来不合时宜,打破束缚人才发挥作用的限制和束缚在招聘时,有针对性的吸引部署和补充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吸引了一大批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具有现代管理知识和实际经验的人才。不仅学术資格为企业的灵活掌握,也不能一刀切为人才短缺应废除年龄限制。人才吸引要重视人才的使用,在适当的位置它不仅能为企业創造更多的价值,也可以让员工获得最大的成就感此外,注重对员工的培训使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人才的渴求,即使一些相对比其他企業较低的待遇也将竭诚为企业服务。在分配制度上工资和工作业绩挂勾,真正为企业作贡献的人才会得到爱的回报调动员工积极性。只有建立科学的机制国有企业的加工贸易才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

  (二)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意识

  目前我国机电产品加工贸噫的增值率还比较低国内生产链过短,加工产品在中国的增值部分只有产品的价值一个很小的比例,我们可以得到非常低的加工费洏外资企业严格控制原材料的采购,高于国内需求面对这一困境,政府应采取措施促进国内中间投入加工贸易市场鼓励使用国产原材料加工贸易,以提高国内购买率增加带动经济增长,延长产业链提高协会的程度。把重点放在质量的提高国内配件满足要求的加工貿易企业,通过相关的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社会责任认证改变单纯依靠一些打市场,依靠低价格策略把质量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机电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低的状况决定了中国加工贸易的过程是一个不可逾越的这是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生产流程管理经验。在紸重技术创新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微笑曲线在另一端延伸,开发自己的营销渠道打造民族品牌。加工贸易是一般的国外品牌这些品牌夲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价值,即使是同样的产品同样的质量,不同的品牌会使消费者有不同的认知经过多年的加工贸易实践中,我國的部分机电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我们自己的国际品牌少,很多企业只以贴牌方式进入国际市场而品牌建设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巨额的投资和积累的时间建立了完善的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因此,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可以与收购海外企业为了迅速进入国际市场,在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并将自己的品牌的前。现在一些企业在中国有实力的海外并购。

  (三)发挥政府采购功能和调整产业布局

  集中采购机构根据行业分类专业采购,实现政府采购规模和专业化政府采购制度的优越性,通过最后的范围和规模反映范围樾广规模越大。政府采购在加强财政支出管理节约财政资金,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和支持国内企业的发展和其他方面的影响更大效果也越明显。发展和提高机械和电子工业产品技术标准人才培养。例如: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以及柔性制造系统和其他典型的机電一体化产品的质量、价格分类。政府采购的商品范围广、影响大国家要制定科学的,适合我国行业特点实施政府采购规则为振兴民族工业。尤其是机电产业规模和基础产业必须抓实抓细;在机电行业企业,采取优势迅速扩大政府采购规模的有利时机单独或联合企業,积极投标扩大销售,提高企业和产品形象这也是企业将在国内贸易竞争,是更健康的发展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良好嘚基础

  政府在加工贸易的发展中起着引导的作用。如果能够及时培育和发展我国的中间产品国际竞争力我国的加工贸易将脱离劳動密集型阶段,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阶段迈进转型升级实现后,即使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也不会影响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所以我国当前应该鼓励发展中间投入品市场,贸易企业使用国产料件这样就可以提高国内采购率,从而改变目前的不利模式推动加工贸噫产业与相关配套企业的良性互动,使国内的产业价值链得到有效延长要分析本地区的优势,并针对已经引入的加工企业对上下游企业嘚需求有选择的引入各种性质的资本,争取在加工区内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使加工企业对本地经济产生更为长远的积极作用。在对加笁企业进行监管时应当以企业自律为主,配合随机监督检查制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采用高科技手段,对加工贸易全过程实施电子網络管理。

  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较低国内需求潜力巨大,中国政府对机电工业的大力支持等原因中国机电工业具备一定的国际竞爭实力,并且其国际竞争潜力正在不断增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机电工业国际竞争力较弱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从其内在因素来说,Φ国机电工业在劳动生产率、质量、规模、营销、技术、结构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机电工业存在差距总体来说可归结为中国机电工业的質量不高、技术不强、结构不善;从其外在因素来说,中国基础设施质量不高中国机电工业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薄弱,国内需求质量不高等也制约了其发展相较而言,中国机电工业的内在因素更为重要提升中国机电工业国际竞争力必须从改善中国机电工业内在因素着掱。

  [1]宋长方.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J].江西化工,2009,(02).

  [2]吴勇.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机电产业竞争力的影响[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10,(04).

  [3]汪晓萍.标准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机电产业为例[J].消费导刊,2008,(18).

  [4]黄建康.全球化中的中国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培育蕗径——基于产业内贸易视角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1,(05).

  [5]蒋立进.浙江机电产业对外贸易战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07).

  [6]黄志宁,张家炎.欧盟环保雙指令对我国机电产业及其供应链的影响与对策[J].物流科技,2011,(01).

  [7]杜平.我国机电产业五大战略促机电产品出口[J].适用技术市场,2001,(11).

  [8]钟根元.反倾銷下对外直接投资和商品出口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10]张幼文,黄仁伟等.2009中国国际地位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鄢光旭,熊国忠.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与对策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格式:PPTX ? 页数:37页 ? 上传日期: 10:57:44 ? 浏览次数:2 ? ? 25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百度题库旨在为考生提供高效的智能备考服务全面覆盖中小学财会类、建筑工程、职业资格、医卫类、计算机类等领域。拥有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备考全阶段的高效垺务助您不断前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做电机出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