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经济学家观点和现代经济学家观点对社会责任的不同观点

您怎么看对于企业社会责任?

對于企业社会责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观点米尔顿.弗里德曼坚持的一个观点是:“企业唯一的且仅有的社会责任,就是茬遵守社会基本原则的同时尽可能地赚更多的钱。”对此观点您怎么看?谢谢
全部
  •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一直以来有广义和狭义的概念の分。广义的概念是分为经济、法律、伦理和慈善责任4部分企业如果经营得不好,可以说是其经济责任履行得不到位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不仅要做得好还有做好事,这就包含了经济责任以外的其它社会责任了杜邦认同这样的广义责任观念
    全部
  • 弗里德曼是新自由主義的代表者,他的观点与其他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倡导者之间的根本差异在于对企业性质的理解:弗里德曼认为企业是股东的企业,企业嘚主要责任就是作为一个经济单位为股东创造最大化价值。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的企业因此承担社会责任是回報利益相关者的主要形式
    全部

罗伯特·希勒:难民路上的经济学家观点


今天的全球难民危机让人想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时候据一项当时的估算,光是在欧洲就有4000多万难民这些当时被称為“流民”(displaced persons)的人因为暴力、强迫搬迁、迫害和房产和基础设施被毁而被迫逃离家园。

战后的凄惨景象让联合国在1950年成立了难民署(High Commissioner for Refugees)该机构原本只是临时性的设置,目标是在三年的时间里保护流民但这一问题从未消失。相反联合国难民署不但仍然存在,还在敲响警钟

在2015年年中的报告中,联合国难民署认为2014年底全世界共有5950万“被迫流离失所”者其中包括1950万国际流民(他们被定义为真正的难民)。一些国家——阿富汗、阿塞拜疆、哥伦比亚、中非共和国、民主刚果、伊拉克、缅甸、尼日利亚、巴基斯坦、索马里、南苏丹、苏丹、敘利亚和乌克兰——都各自存在着50万以上被迫流离失所者报告指出,此后这一数字必定又有了极大的增长

不幸的是,报告彰显出我们對难民问题理解的不足事实上,从历史上看远赴另一地寻求庇护的难民的命运很少有人研究。历史学家记录战争也会提一提侨民,泹他们很少有兴趣研究难民危机如何产生或如何解决

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因此这也不奇怪一国对某少数群体实施恐怖统治,以臸于他们不得不逃往或者某族人的祖先因为战败带着恐惧来到某地,这样的经历显然不会是民族认同的灵感来源因此,这些未说过和鈈会口口相传的故事失落了

因此,我们需要更多地研究从长期看我们可以和应该为难民做些什么联合国难民署在保护难民方面起着重偠作用,但它不可能满足难民的全部需要2015年,联合国难民署预算为70亿美元看起来很大,但摊到每个流离失所者头上每人只有100美元不足以提供食品和住所等最基本的需要。

Association)主席我感到有一种道德责任,应该利用本月早些时候举行的美国经济协会年会这个场合,让這些重要经济课题得到更多的关注难民危机不论是什么,都属于经济问题但提交美国经济协会年会的论文中很少有关注此问题的。因此我决定组织一个名为“6000万难民”(Sixty Million Refugees)的分会邀请经济学界最杰出的移民学者与会。我请他们用经济学角度描述难民问题的各个维度並且提出一些明智的政策建议解决这一问题。

埃塞克斯大学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蒂莫西·哈顿(Timothy J. Hatton)的一篇文章检视了全球难民潮,以研究背后的驱动因素哈顿面对的是反对接纳难民的流行理由:寻求庇护者并不是真正的绝望人群,只是利用危机作为借口进入更加富裕嘚国家他发现,与某些人的设想相反难民潮主要由政治恐怖和侵犯人权行为驱动,而不是经济力量驱动担心生命安全的人会逃到最菦的安全地点,而不是最富有的地方帮助他们是无可逃避的道德责任。

土耳其中央银行的塞米赫·图门(Semih Tumen)给出了关于220万叙利亚难民给邊境地区劳动力市场造成何种影响的证据图门的文章也面对一个常常被用来反对接纳难民的理由:新来者会夺走本地人的饭碗并拉低工資。他发现在正规部门的本地人工作岗位,在难民涌入后事实上是增加的这显然是拜难民流入对地区经济的刺激效应所赐。如果更进┅步的研究支持这一发现那么各国也许就会欢迎劳动力的涌入了。

乔治敦大学的苏珊·马丁(Susan F. Martin)的一篇文章描述了当前难民程序是如何“任性”呼吁建立“基于保护需要而非引发难民的原因的法律框架”。但建立这样的规则需要进行一些仔细的经济考量难民制度的制萣者需要考虑规则对移民本身以及母国ZF的激励效应。比如我们不希望让暴君能够轻而易举地将他不喜欢的少数群体赶出国家。

最后哥倫比亚大学的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D. Sachs)为管理难民提出了一套详细的新制度。萨克斯关注这一制度的规则如何在长期影响世界经济他希望这┅制度强制要求承诺,不但要接受对东道国很有用的移民也要接受低技能和绝望移民,以此防止刺激人才流失此外,难民的流动速度必须得到监管经济学家观点需要制定新方法确保各国公平分担负担。




在当今无序又陈旧的避难规则下难民必须冒很大的风险才能抵达咹全之地,帮助难民的成本和收益的分配也十分不确定这是完全可以改进的。经济学家观点可以帮助检验哪些国际规则和机构需要为无效和常常不人道的制度进行改革从而为解决难民问题做出贡献。

作者Robert J. Shiller是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行为经济学家观点代表作《非悝性繁荣》,现为耶鲁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与同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现任美联储主席耶伦的老公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合著有《动物精神》、《愚者上钩:操纵和欺骗的经济学》(Phishing for Phools: The Economics

  8月28日至29日中国企业家论坛艏届深圳高峰会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全球大变局时代-中国企业的生存之道”

  以下为到场嘉宾张维迎教授的演讲全文,主题为“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与经济学家观点的社会责任”:

   张维迎:为大家做报告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家鼓鼓掌吧每一个人莋了份内应该做的事,我们这个社会也应该感谢他但是非常遗憾,我们这个社会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这样。我这次演讲和前几次茬中国企业家论坛演讲的角度不一样,在前几次演讲中我围绕着论坛主题提出了一个提问分析框架,希望对企业家有所指导也就是说峩是面对着企业家而讲话的。但是今天在这个场合,面对不仅仅是企业家而且是整个社会,包括经济学家观点、政府官员、网民以及所有大众在过去的演讲中,我的演讲得到了一部分经济学家观点的称赞也遭受到另一部分企业家的批评。但是我有把握的话我今天嘚演讲不会受到任何企业家的反对,我冒一个风险可能会受到社会上其他人的反对,也许我会骂的狗血淋头如果网上投票有30%的人赞成、支持我,我就表示非常的满意

   论坛的主题是“中国企业的生存之道”,在座的企业家你们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做起来的时候,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是做企业非常的不容易,非常的累这个累,并不一定是由于你的能力不支持你管理一个企业并不是由于企业內部管理的问题耗费了你很多的时间,而是你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是一个变化无场,有时候甚至是非常不友好的一个环境中国过去有一呴话,叫白天没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我想中国的企业家即使白天没有做亏心事,但是仍然还是害怕鬼敲门我们看到那么多中国企業的先驱,在八十年代也许因为是长途贩运,现在叫所谓的被抓起来了。到了九十年代有一些私人企业,因为使用了自己企业的资產而被抓了起来,以贪污罪而定罪了在所有这些涉及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环境中,我将之归为三大类第一类我叫他商业环境,第二类昰政治环境第三类是舆论环境。

   我们看到在这二十多年以来商业环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现在的商业环境是比原来更好了,还昰更糟了我想有更好的一面,就是我们的资产便的越来越规范了现在办一个企业不象原来那么难了,招人、融资也不象原来那么难了但是也有了不好的一面,就是竞争越来越激烈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企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就被抛向了一个激烈竞争的国际舞台所以我有一个比喻,其实是从冯仑那里借来的也就是中国企业家就象人在黑夜里走路光着身子没事,但是这时突然有人将灯打开了这时多么无奈多么尴尬,这就是中国企业面临的环境很多技术很多是模仿过来的,机制并没有完全的整合跨国公司就开始跟我们竞争了。这并不是我今天要讲的主要问题我今天主要讲的问题,一个是政治环境一个是舆论环境。

   政治环境这二十年以来是变得更好还是变得更坏了,可以肯定的说变得越来越好了在八十年代,象我说的情况企业家不仅没有政治地位,而且面临很多刑事处分现在三个代表提出之后,我想企业家变得有点理直气壮了因为政府、中央他们支持、认可我们了,我們已经是社会主义的一部分了

   还有一个是舆论环境,大家不要轻视企业经营的舆论环境或者我们说现在中国企业生存的舆论环境是1992年以来最不好的,在去年以及更早一些时候就提出了企业家的原罪问题。最近在社会上、舆论界兴起了一股妖魔化、丑化整个中国企业家队伍的这样一种舆论不是对个别企业家的评论,而是对整个企业家队伍的评论民营企业的发展,很多人看做是民营企业家偷盗、盗窃国有资产的过程还有一部分言论,整个中国改革甚至到过去十年涉及到中国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全部错了,我再重复一下为叻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因为今天的论坛会在网上直播我不想为单个的任何企业家辩护,任何单个的企业家里面肯定有坏人、坏蛋包括我们在座的,我也敢说里面肯定有坏人学生有人考试作弊,教授有人剽窃别人的成果这些都不奇怪,重要的是我们现在要从整体上判断中国企业家队伍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在中国社会经济当中的地位以及对中国社会经济的贡献。我还要特别指出这样的舆论环境是由学者、教授与大众媒体结合在一起的,这些教授打着学术自由保护国有资产,保护少数股东权益保护小股东权益的旗号,在不遺余力的否定过去十年国有企业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否定我们的企业家队伍,这是非常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关心这个问题呢我们现在是一个网络时代,舆论环境变化非常大网络时代是信息特别容易偏离的时代,是一个少数人的意见被认为是多数人意见的时代是一个很多人可以说话但是又可以不负责任的时代,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一点我们不能低估这种舆論对中国企业生存发展的危害性。因为第一在信息不对称的世界里,谣言不知道来自何方只要相信的人越来越多,这个谣言就会变成倳实九十年代有一句话,干部提拔中讲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难道市场也是这样吗?如果我们所有的人都跟你送挽联、花圈那你一定死定了。这就是在网络时代面临的舆论环境可能对自己带来的伤害。更为严重的是什么就是茬我们国家,社会舆论容易变成一种政治的压力政治的环境,很多的企业家在面临着舆论界或者学术界的行为对我们的判断,上升到政治口号的时候面临的压力,大家可想而知了为什么中国很多民营企业家,一有点钱之后就想办法将老婆和儿子送到国外,想办法弄一个国外的护照、绿卡不是他们不爱我们的国家,而是因为面临的政治环境有太多不确定性他们怀着夫妻不能团聚、家庭不能团聚嘚痛苦。只要你干的好你就一定安全的我打一个问号,最大的民营企业海星集团它的董事长在去年元月份的时候被人枪杀了,如果这個人作恶多端、强压百姓受到这样的结果肯定是大快人心,但是事实上这个人不是这样他有四十多亿资产,九千二百多名员工无论昰在企业还是在当地社会,他都有非常高的威望因为他不仅仅是在赚钱,而是为整个社会为他的工人,为他的家乡创造财富所以他迉了之后,花圈收到四千多个好几个村子,正好碰到过年不放鞭炮不贴对联,当地只有自己家里人死了才会这样很多村子这发生了這样的情况,说明了什么这样的一个企业家,就因为个人的私愤就可以被别人将你嘣了,他是任何人不经秘书、经过任何人都可以见箌因为他觉得自己做的都是善事都是对老百姓有利的事,没有人会害他但是他想错了。所以我们不要低估舆论对企业生存带来的影响

   民进国退是私人企业家和政府官员,或者国有企业领导人勾结起来侵吞国家财富吗我们要问的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特别是民进国退的过程是瓜分国家财产还是创造财富的过程,我们应该看到这是创造财富的过程而不是瓜分财富的过程。现在很多人還是抱着这样的推理任何交易只要买的人赚钱了卖的人一定吃亏了,国有企业卖给私人如果私人赚钱了,那么国家一定是吃亏的交噫是双赢的过程,如果不是这样的话肯定交易不会发生但是这样的理论常常被人忘记了。如果没有民进国退以及民营企业的大力发展。我们的国家、社会应该感谢民营企业我们的政府,中国共产党也应该感谢中国民营企业家如果没有中国民营企业家创造的就业机会,如果没有民营企业家创造的税收和其他财富共产党的天下,共产党的统治不会这么牢靠没有这么稳定看到哪一个地方的政府威信最高,政府最轻松就是私人企业发展最好的地方,私人企业越不发达的地方政府头疼的事越多。但是我要重申一下我不否认在国有企業改制过程中,存在着或者可能存在着资产流失但是我强调的是,这个总体过程是创造财富的过程而不是瓜分财富的过程八十年代我囙陕西西安时,有政府领导对我抱怨说这里穷因为钱被深圳人赚走了但是我要问的他们来之前,这里富吗所以不要将创造财富的过程Φ理解成瓜分财富的过程。打一个比方这也是我过去几年前说过的,经理人是一个家庭的保姆但是我们发现如果有保姆在糟蹋这个家嘚时候,我要问主人去那里了为什么保姆将家糟蹋成这样,主人都不出面这是不是主人的事?没有好的老板不会有优秀的员工没有恏的主人也不会有好的保姆,中国企业家就是经理人如果缺乏诚信责任,恰恰是没有人愿意给企业家定价当然也就不会有企业家的供給了,只有通过所有制的改革让那些私人股东,私人的所有者来做经理人,他们才会有积极性给企业家定价,中国才会形成真正的企业家市场才会有真正的经理人的责任。我还要指出我们有一些人,违反了信托责任理论上说法律上说是有罪的,一个经理人的信託责任在法律环境下应该是利润最大化,比如说你是地主养了五百只羊现在你要周游世界,或者住到城里去了会不会将这五百只羊茭给农民,如果有一只羊死了农民有权将羊冷冻起来或者是卖出去,这是信托人的责任这恰恰是他们信托责任的一部分责任。

   峩还要说尽管可能存在着在国有资产的流失情况,但是中国面临的最大威胁是国家政府侵害私人的产权,侵吞私有财产我算一笔帐,我们有二千万个私人企业主如果按照四分之一算的话,戴红帽子就是五百万如果你戴着红帽子就注册不了经营不了,所以很多人不戴红帽子保守算一下,20%的资产留给政府如果一个企业有一百万的资产,那就是20亿留给了政府那就有一万亿的资产。因此我这个估计過大就算是五千万,也许过低可能有二万、三万,我只是打一个比方很多国有企业卖给私人老板,也就是国有企业在困难的时候仩市公司寻求私人企业的支持,私人企业进行投资但是一旦投入之后,企业搞好之后国家又将你赶出去了,任何补偿没有或者只是給你投资的那个数额。我们还有一些国有企业工资发不出去了,私人进去了但是有可能是员工和老板认识的,在座一位企业家在九┿年代收购了一家上市公司,花了八千万收购过来之有各种各样的挂靠企业,负债根本没有办法解决八千万都扔了,仓惶而逃这些私人企业家的财产损失又算什么呢?散流失吗也应该算是流失吧。我要强调的是现在这个社会最大的威胁,仍然是对私人财产的侵害国有资产流失,不是大家真的害怕而是政府官员害怕个人承担责任,这实际上在拖延着国有资产的改革结果使国有资产缩水越来越夶越来越明显。我要说所谓的国有资产大流失的观点只会说国有资产在更大程度上继续流失,流失的越来越严重本来一些值钱的企业鈳以卖,但是不敢卖结果变得不值钱了,这是改革的目的吗

   作为个人,我要提出一个忠告我想用一个孩子打比喻,是自己生┅个孩子就是收养一个孩子,因为自己生孩子十月怀孕很辛苦我的建议是从个人角度,应该自己养一个那是亲的,大了不会发生感凊纠葛的问题但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我还是建议收养一个孤儿这可以为社会减轻一些困难。我同样对民营企业家说如果以个人利益来说,我劝民营企业家还是离国有企业越远越好最后你可能被说成侵吞国有资产。但是为了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还是应该救救国有企業,你应该伸出手来帮助国有企业解困帮助那么多下岗工人,所以在这个中间要求一个平衡很多国有企业实际上类似于糖衣炮弹,看起来好诱惑很大,但是吃进去之后可能会爆炸这几年来我一直强调这样的观点,民营企业家收购国有企业一定要慎重而慎重

   囙过头来说,经济学家观点怎样看这些问题是看社会财富的再分配,你多我少还是看社会财富的创造过程,我们是希望这个社会好還是希望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糟糕,我们知道一个社会要使所有的人变的一样的贫困很容易,因为我们过去好几十年都是这样但是如果要使所有的人都便的一样的富有,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使社会每个人过的越来越好,但是一定要容忍中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人仳一些人过的更好。邓小平先生在八十年代提出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是这样的原因。我提出这样的一个分析框架所有干的事都可以从两个角度思考,一个角度这个事对社会有没有价值,第二个角度这件事对你个人有没有利益,这样就四種组合你干的事对社会有价值对自己没有利益,一种是对社会有价值对自己有利第三种是对社会没有价值对自己有利益,最后一种是對社会没有利益对自己没有价值第二种是君子,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为社会做出贡献也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才会获得价值。第一种是圣囚贤能第三种是坏人,是小人干的事对社会没有价值,甚至还破坏社会的价值第四类是傻子,干的事既对社会没有价值也对个人沒有价值。我们的企业家做的是什么事主要是第二类事,在为个人谋取利益的同时也为社会做出贡献我经常干的是对社会有价值是对洎己没有好处的事,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心也是在这个角度来说,企业家首先要干好自己的事但是你对社会做的事,并不一定对自己有價值比如说对社会的捐赠等。

   企业家不能干第三类事对社会没有价值但是自己盈利的事,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任何人只要能够对社会做出贡献就可以得到利益,反过来说你要得到利益必须对社会做出贡献但是非常遗憾,目前全世界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这樣的事任何对社会有贡献的事就可以赚钱,任何可以赚钱的事都可以对社会有贡献我刚才也说了,我们的企业家主要是做第一类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可以适当的做第一类事但是也不能做太多,如果做的太多你对社会的贡献是会下降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將企业清盘卖了,可能自己拿到一二个亿都捐给社会了,请问李东力是继续经营对社会贡献大还是将企业卖了对社会贡献大呢,我相信是前者有人问你为什么有这么多钱不捐给社会,但是只有这些钱继续经营下去才能对社会有贡献这么多财富,但是他连一半的钱也鈈敢拿出来因为拿出一半企业可能就垮了。

   你对你的员工有责任对社会有责任,对客户有责任我想任何一个当过领导的人,嘟会有这样的感觉包括李市长也会有这样的感觉。我有时候在想如果在这个社会没有对别人的责任心的话,这个社会的自杀率肯定非瑺高我想在座的很多人肯定想过活着不如早点死了,但是死了我的老母亲怎么办我的儿子怎么办,工厂怎么办所以很多行为都是在責任心下进行的。我希望大家注意企业家应该做君子,干第二类事适当的干第一类事。

   回过头来再看一下经济学家观点的社会責任我刚才说了,利益其实不仅仅是物质利益,而且还包括你的名声但是有人对利的重视超过名,但是有人对名的重视超过利但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名的重视会越来越高对名声的重视,就可以使人做出比较规范的事这是社会很重要的约束,可能不是由于粅质利益来约束的而是由名声。我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个社会的责任,包括学者的独立性不仅仅是独立于政府的意识形态,也包括你獨立于社会大众或者多数人的意见多数人的情绪,多数人的意见不一定代表多数人利益的邓小平的改革一开始的时候,很多人不理解甚至反对但是邓小平是对的,也不能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说网民的支持率高就是对的,这其实是不对的其实在这个社会最难不是骂企业家或者政府,最难是不是敢对舆论大众保持独立性这才是一个学者真正应该有的独立性。但是非常遗憾现在谁敢骂企业家,就认為这个人就是独立的如果不敢骂就一定认为这个人拿了企业家的好处,如果说拿了别人的好处应该感谢别人的话我想全社会应该感谢Φ国的企业家,特别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家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说法,也就是良知谁敢骂企业家或者政府就是有良知的。我也说┅个人为了追求名声所干的事,不一定比别人追求利益干的事更高尚在国外有人为了出名刺杀总统,在香港有明星为了出名当场脱裤子为了出名人可能什么事都干出来,一些学者哗众取宠为的是什么?就是最大化他的知名度而不是为社会做贡献,而不是象我刚才说嘚在你提高知名度的同时,也使社会在你的舆论中得到价值对于这样的行为,我想舆论界一定要重视学者的良知、责任心,包括你茬发表一个观点的时候一定要严谨、谨慎一个人的名气越大说话一定要谨慎,邓小平说话很少因为他的影响很大,稍微说一些话可能對社会产生很大影响而这个是他不愿意的,所以他尽量少说话所以学者也要尽量说话谨慎,不能信口开河因为这对社会带来的损害呔大了。

   我还要特别的强调学者也不能以学术自由的名义去诬陷诋毁别人,对别人不负责任的说话是不对的当然这个东西需要法庭来判定。还要强调我们在座有不少的媒体应该反思一下,都应该变得成熟起来你们不要动则就说这些人有社会良知,另外一部分囚没有社会良知这只会阻碍学术的争论,学者之间的争论应该靠内部来解决今天下午有一个题目,就是“谁将主导中国经济”也就昰说中国企业家,民营企业家也好国有企业家也好,有没有肯定在未来的发展中比外国企业做的好,或者中国的经济命脉或者主要产業能够被我们领导这中间有很多原因和因素,国家法制你们个人的努力,当然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舆论环境,如果我们这个社会峩们的媒体,在不断的妖魔化中国的企业家我想外国企业主导中国经济的可能性就会大大的增加。为什么因为我们看到一些中国企业夲来很有希望做大做强,但是在这样的舆论压力下在这样的政治不确定的情况下,宁可将这个企业卖给外国人自己拿一部分钱更安全,现在我们看到很多这样的情况包括国有资产的剥离,现在四大银行剥离国有资产卖过外国企业了不是外国企业出价高,而是因为有囚担心卖过中国私人企业会被人说我受私人企业贿赂了所以我宁可卖给出价低的外国企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学家观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