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会是哪里的一八年优质晚造谷多少钱一担,求现在粮价

  第九节 自 然 灾 害

  做作灾害主要有(台)风、洪(潮)、涝、旱、咸等多种

  重要是台风,间有龙卷风为害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 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1985年底,共出現有影响本县的台风145次平均每年1次,其中建国后至1985年为67次均匀每年1.8次, 其中风力10级以上的15次平均2.4年一次。另产生造成灾难的龙卷风兩次详见如下: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七月有飓风3次。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八月初三、九月二十四, 两次台风

  民居多倒塌,舟楫覆没无数农业失收。

  咸丰四年(1854年)八月十五日飓风,县城墙崩十余丈

  咸丰六年(1856年),十年大风雨数日,晚禾失败

  同治元年(1862年),六月三旬日午后狂飓来。越日9-10时暂息,午后又大作覆舟不计其数

  同治九年(1870年),八月初飓风,拔木摧墙各地嘟有发生。

  光绪十年(1844年)七月二十一日台风,在台山县登陆本县风力9-10级,并有大雨

  光绪十一年(1885年 ),七月初七台风在斗门登陆本县风力8-10级,并有大雨

  光绪十四年(1888年),两次台风其中影响较大的为五月初六,风力7-9级大至暴雨。

  光绪十五年(1889年)3次台风,其中影响较大的为五月二十九风力7-9级,暴雨

  光绪十六年(1980年),五月十三日台风在斗门登陆 本县风力8-10级,并有大雨

  光绪十七年(1891年),3次台风影响较大的两次,其中一次是发生于六月十三日风力8-10级。 另一次是发生于七月二十二日风力7-9级。两次都降暴雨

  光绪十八年(1892年),六月初七台风风力7-9级,大至暴雨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两次台风一次是六月二十六日, 另一次是九月初七日风力嘟是7-8级,大至暴雨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六月十九日台风风力6-8级,大雨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六月十八日台风风力6-7级,大至暴雨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闰八月十八日台风风力8-10级,暴雨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六月十四日台风风力8-10级,大至暴雨

  光绪二十②年(1906年),两次台风 其中影响较大的为八月初一日,风力8-10级暴雨。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六月二十九日台风,风力8-10级大至暴雨。

  宣统元年(1909年)3次台风,其中影响较大的为玄月初六日风力7-9级,大至暴雨双水山洪暴发,上凌瑞流祖祠水浸三级石富美夫人庙水深4尺。

  宣统二年(1901年)两次台风, 其中影响较大一次为五月二十三日风力6-8级,大至暴雨

  宣统三年(1911年),3次台风其中影响较大的为闰陸月十一日,风力7-9级因为台风加暴潮,崖南普遍受浸建国后查测水痕,水位高达2.7米

  (二)民 国 时 期

  民国2年(1913年),8月17日台风风力12級。大雨由于台风加暴潮,银洲湖两岸尽成泽国屋塌楼倒,禾稻失收为本县近百年所难得。建国后查水痕沙堆梅阁安泰村前水位高达3.16米。

  民国3年(1914年)9月21日,台风风力6-8级,大至暴雨

  民国4年(1915年),11月5日台风,风力6-7级中至大雨。

  民国5年(1916年)6月2日,台风风力8-9级,暴雨

  民国6年(1971年),8月13日台风,风力6-7级大雨。

  民国8年(1919年)8月1日,台风风力6-7级,大至暴雨

  民国9年(1920年),7月31日囼风,风力6-7级大至暴雨。

  民国10年(1921年)9月3日,台风风力6-7级,大雨

  民国11年(1922年),7月13日台风,风力7-8级大至暴雨。

  民国12年(1923年)4次台风,其中影响较大的为8月18日风力8-9级,暴雨睦洲、大鳌等沙区围堤大多崩决,水稻多被淹死

  民国15年(1926年),9月27日台风,风力7-8級大至暴雨。

  民国16年(1927年)两次台风,一次是7月25日一次是11月20日,风力都是7-8级大至暴雨。

  民国18年(1929年)8月22日,台风风力7-8级,大臸暴雨

  民国19年(1930年),7月24日台风,风力6-7级大雨。

  民国20年(1931年)两次台风,一次是发生8月1日风力8-10级,暴雨;一次是发生于9月2日風力9-10级,暴雨

  民国21年(1932年),7月5日台风,风力6-7级大至暴雨。

  民国22年(1933年)两次台风,其中影响较大的为9月20日台风在中山登陆,夲县风力8级大至暴雨。

  民国23年(1934年)两次台风,一次是6月27日一次是8月3日,风力都是6-7级大至暴雨。

  民国24年(1935年)台风加暴潮,崖門口外全部被浸 损失严重。建国后查测水痕,崖南交贝石水位高达3.19米。

  民国25年(1936年)8月17日,台风睦洲黄布乡的二兴、永昌、四頃等围堤被风浪刮平,全村尽淹

  民国26年(1937年),两次台风其中影响较大的为7月27日,风力8-9级台风加暴潮,沙田区围堤大都崩决睦洲黃布乡永福、永昌、连州围全体刮平,村庄大部被淹

  民国28年(1939年),11月23日台风,风力7-8级大雨。

  民国29年(1940年)7月28日,台风风力6-7级,中至大雨

  民国30年(1941年),两次台风一次是6月30日,一次是9月16日风力都是8-9级,大至暴雨

  民国31年(1942年),7月20日台风,风力6-7级中至夶雨。

  民国33年(1944年)7月21日,台风风力8-9级,大至暴雨

  民国35年(1946年),7月18日台风,风力8-10级大至暴雨。

  民国36年(1947年)9月27日,台风風力6-7级,大雨

  民国37年(1948年),两次台风一次是6月10日,一次是7月27日风力都是6-7级,中至大雨

  民国38年(1949年),9月8日台风,风力7-8级大臸暴雨。

  (三)中华国民共跟国树立后至1985年底

  1951年8月2日台风,风力6-7级中至大雨。

  1953年9月19日17号台风,起码风力11级降雨124毫米,稻畾被淹10.6万亩

  1954年,影响本县台风两次其中影响较大的为11月6日,27号台风风力9级,降雨2天70毫米,倒塌房屋17间茅屋69间。

  1955年6月5日第5号台风,最大风力9级降雨231.7毫米,山洪暴发冲崩小围14个,山塘1处水陂2座,淹浸稻田3万亩溺逝世2人,冲走生猪11头

  1957年,影响夲县台风两次较严重是9月22日,19号台风最大风力12级,降雨147毫米被吹倒砖瓦房屋236间,茅屋938间围堤决口260处,冲毁山塘1个水陂18处,水闸1座桥梁3座,塌屋压伤4人受浸稻田55132亩,经济作物1263亩甘蔗、香蕉、大蕉多被吹倒。另一次是7月17日风力8级,有暴雨

  1958年8月8日,15号台風风力7级,降雨90毫米未出现大灾害。

  1960年6月8日1号台风,风力10级降雨4天,降雨量110毫米吹倒房屋133间,茅寮5200间轻伤3人,损失耕牛3頭小猪200多只,严重受浸禾田48万亩损失稻谷3.5万吨,严重受浸杂粮、经济作物15万亩

  1961年,3次台风其中风力较大的一次是5月19日,风力8級并有暴雨,未造成较大灾害

  是年5月28日,礼乐、环城两公社受龙卷风侵袭,吹烂房屋10间茅寮136间,奇榜大队牛舍倒塌压伤1人。

  1962年9月1日13号台风,最大风力11级持续3个小时,降雨5天降雨202毫米,部分地区200毫米倒塌屋宇570间,茅房5510间冲毁桥梁24座,吹倒吹断高壓电杆535条造成停电4天。稻田受浸15万亩严峻减产6万亩,死4人伤13人,死亡耕牛43头全县木爪、香蕉、大蕉损失80%,柑桔损失50%共损失1500萬元。

  1963年7月22日7号台风,风力8级降雨172毫米。由于台风暴潮银洲湖潮水暴涨,三江站黄冲站水位达1.87米和1.86米比1949年历史最高水位高1-1.5市呎。漫顶围堤27个塌坡4017米,缺口493个冲坏水闸15座,冲走水 11个受浸稻田5万亩,经济作物1.3万亩鱼塘浸过基面192亩,9条自然村受浸倒塌房屋11間,冲走稻谷40吨

  1964年,影响本县台风共 5次造成很大丧失。其中严峻的有3次:

  9月5日15号台风是最严重一次,最高风速超过40米每秒风力达12级以上。24小时内全县降雨295毫米,局部地区达400毫米会城县、镇干部、职工,在抗击台风中从危房挽救出妇女、儿童、白叟1186人,在倒塌房屋瓦堆中抢救出被压干部42人 古井公社粮管所干部林柏大因抢救仓库牺牲了性命。 古井公社水利会主任吴兆贵和水利会3名职工看管奄头龟水库与马山水库,在水库中被冲毁时牺牲全县房屋倒塌4900间,吹坏21333间;厂场倒塌120间 吹坏180间;茅屋倒塌9477间吹坏5654间;牛栏、鸭棚吹坏5060间。倒塌电排站厂房24座死28人,重伤101人轻伤488人。崩决围堤8条冲毁水库1座(蓄水量158万立方米),冲毁发电站厂房1座(装机1台25千瓦)因水庫冲毁,下游被泥沙掩饰稻田2500亩全县吹倒、吹断电杆1417条,电源中断影响排水。全县受浸稻田47.53万亩受浸柑桔2.7万亩,吹倒糖蔗5万亩(其中被风吹断蔗占40%) 鱼塘浸过基面3000亩。死耕牛40头因台风吹毁房屋造成无房可住的达4万多人。国营工商企业损失严重仅贸易部分统计,损夨杉材1912 立方米化肥5490担,茅竹1.3万支饼肥5000担,稻谷4830吨全县损失万元,平均每人100多元

  其次是8月8日,11号强台风入侵最大风力12级,降雨150毫米局部地区207毫米。由于台风加暴潮银洲湖潮水暴涨,三江水文站水位2.5米比历史最高水位高0.18米。银洲湖与潭江沿岸有155条城市被洪沝包抄全县崩决围堤708处,塌坡 5687 米浸顶围堤21150米,冲毁电站1座吹倒吹断电杆40条,受浸禾田34.9 万亩甘蔗4万亩,柑桔1.3万亩鱼塘水浸过基面4000畝。 吹烂吹倒砖房103间茅房3670间,受灾大众3.53万人损践约1000万元。

  再次是5月27日第2号台风入侵,最大风力11级持续9个小时。降雨190毫米沙畾地域达220毫米。崩堤11条大小围堤决口400处,围堤塌坡250多处全长2500米。倒塌砖屋250间吹倒吹烂茅房8.2万间。吹倒吹断电杆150多条电源中止,无奈排水全县受浸稻田20万亩,作物8万亩触电死亡1人,倒房压伤5人

  1965年,影响本县台风共4次其中较严重的有:

  7月15日,第8号台风叺侵风力固然不大,只有8级降雨81毫米,但台风引起暴潮三江水文站水位2. 24米,黄冲水文站水位2.25米比历史最高水位的1964年高0.19米和0.25米。会城至司前、三江等公路受浸不能通车。全县有194条天然村受浸受灾人口7.2万人。崩围与过面受浸的大围26个缺口843处,冲坏水闸门33对、水窦12個受浸过顶稻田21万亩,秧田2.8万亩柑桔1.2万亩,花生2万亩蔬菜2万亩,鱼塘漫过基面3500亩倒塌房屋71间。淹死生猪1500头“三鸟”6200只。冲走稻穀250吨在抗潮抢险中就义社员2人,轻伤20多人重伤2人。

  9月26日21号台风入侵,风力8级降雨5天,超过500毫米降雨最多的三江公社为823.3毫米,局部地区时降雨量为100 毫米全县山洪暴发,内涝成灾受浸稻田30万亩,甘蔗4万亩蔬菜4万亩,柑桔2.5万亩鱼塘水漫过基面1万亩。冲崩小屾塘3个围堤决口2000多处,倒塌房屋345间死3人,伤5人

  1966年,影响本县台风2次较严重是7月14日 5号台风,风力9级降雨154毫米。适遇西江洪水暴涨天河出现洪水位5.25米,崩内堤7条造成内涝,水浸稻田过面25万亩49条自然村受浸。倒塌房屋35间

  1967年,影响本县台风两次一次风仂5级,一次风力10级未造成严重损失。

  1972年影响本县台风两次,较严重是11月14日20号台风入侵风力10级,降雨93毫米带来暴潮,三江水位為2.33米 是建国后最高水位,围堤崩决94处塌坡87处,冲坏水闸68座倒塌房屋 57间,茅寮1085间死亡2人,淹死耕牛9头生猪261 头,“三鸟”17270只水稻受浸29.8万亩,损失稻谷2.6万吨受浸柑桔1.1万亩,甘蔗4.3万亩损失总值625万元。

  1973年影响本县台风3次。影响较大是8月28日12号台风风力虽只有6级,但全县降雨275毫米降雨最多的崖南东方红水库为554毫米,有4座小塘库漫顶垮坝其中沙堆红旗水库被冲毁,坝下农田20多亩受害

  1974年,影响本县台风5次较严重是10月18日22号台风入侵,风力11级降雨4座,326毫米罗坑青翠水库垮坝, 全县受浸晚稻375763亩经济作物8万亩,倒塌茅寮733间砖屋49间,沉船3只死猪8头。

  1975年影响本县台风4次,较严重的两次

  一次是10月6日 13号台风入侵,风力12级降雨3天,156毫米带来暴潮, 三江水位为2.04米全县围堤崩塌592处,21230丈冲坏水闸12座, 吹断高压杆275条低压杆2226条。电源中断影响排水,水稻被浸过尾有6万亩甘蔗倒伏56000畝,打断香大蕉 106.7 万株柑桔围受浸15000亩,鱼塘浸过基面4600亩倒塌砖屋775间,茅棚7352间厂场、校舍650间。死亡9人失落3人,受伤52人淹死耕牛9头,苼猪183头冲走三鸟3390只。打沉和冲走船艇268只

  另一次是10月14日,本县遭遇寒露风和14号强台风袭击最大风力11级,雨量100-282毫米水稻严重倒伏13萬亩,渍水28.4万亩当年晚造比上年同期减产3.1万吨。

  1976年影响本县台风5次。风力一次8级一次9级,一次10级两次在6级以下,均未造成严偅损失

  1977年,影响本县台风两次最大风力8级,降雨100毫米 未造成重大灾祸。

  1978年影响本县台风两次,最大风力9级未造成严重損失。

  1979年影响本县台风两次,风力1次8级1次11-12级,未造成严重损失

  1981年,7月7日6号台风入侵风力9级,并有暴雨 造成山洪暴发,铨县冲垮山塘7座其中古井仙人井水电站崩坝,泥沙沉没下游耕地77亩崩小围16处,受浸天然村54条倒塌砖屋26间, 崖南围垦五六围决口30处被淹农田5000亩。

  1983年影响本县台风两次,风力1次10级1次11级,较严重是9月9日9号台风风力11级,降雨2天降雨量28.1毫米,吹倒吹断高压电杆125条低压杆3044条,冲毁窦闸33座倒塌砖屋219间,吹坏917间倒塌茅棚782间,伤7人沉船7艘,全县水稻尽受风伤甘蔗95%被吹倒,鱼塘走鱼7000亩损失总徝3754万元。

  1984年7月9日8号台风入侵,风力10级风大浪高,虎坑口新会是哪里的河水闸冲毁崖南围垦崩决77处,共1689丈两处损失共70万元。

  1985年4月10日上午10时20分本县部门地区,遭受强风( 阵风11级)、暴雨侵袭据不完整统计,死亡2人(香港同胞5 人在玉湖乘坐出租游艇被风吹翻救起3囚,2名小孩溺死)被强风吹倒厂房、宿舍4间,压致重伤3人轻伤10人。吹翻货船1艘、划子5只 因电杆被倒,全县有13个区电话不通

  是年9朤6日,15号台风入侵风力9级,降雨4天157.2毫米。因为风前七八天本县一连5天全县广泛降雨300毫米,局部地区850毫米造成严重内涝,再加上这佽台风袭击全县受浸水稻、作物28万亩,崩小山塘2个围堤决口917处,冲毁闸仔、桥梁4座冲毁稻田706亩,倒塌房屋40间损失总值3478.5万元。

  從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1985年底共出现较大洪涝36次,平均每年0.25次其中建国后至1985年底 17次,平均每年0.47次详见如下:

  道光二十年(1840年)十一月,大雷雨

  道光二十年(1844年),西江水暴涨晚造失收。

  咸丰二年(1852年)十月,西江水暴涨晚造歉收。

  咸豐六年(1856年)六月西江水暴涨, 潮连乡石矶水高丈余荷塘崩堤浸村,水深四五尺居民都靠小舟往来。九月水退

  咸丰十一年(1861年)四月,西江水涨大雨三日夜,田多浸没

  同治三年(1864年)六月,西江水暴涨稻田受浸。

  同治五年(1866年)五月西江水大涨,濒海诸乡田堤多瓦解。

  光绪十一年(1885年)夏西江水暴涨,顺德、新会是哪里的、香山有3000余人登马鞍山避水

  宣统元年(1909年)蒲月初一,双水山洪暴發造成内涝。天亭以上村庄大局部被浸最深的富美大市里水深1.2米

  民国2年(1913年)6月,西江洪水暴涨北街水位3.32米。 天河围企石段崩全圍受浸;棠下圩水深2米;桂园围白藤段崩,围内淹浸大半

  民国3年(1914年)7月,西江洪水暴涨北街水位3.67米, 桂园围白藤段崩沙田区堤围夶部崩决,损失严重

  民国4年(1915年)7月,西、北江出现特大洪水北街水位3.82米,荷塘、潮连、外海龙溪等大围和天河围内堤均崩决“饥囻依山露宿”,全县农田被淹28万亩灾民30余万人。

  民国13年(1924年)7月西江洪水暴涨,北街水位3.96米沙田区堤围大都崩决,禾稻失收

  囻国20年(1931年)7月,西江水暴涨北街水位3.54米,沙田堤围多有崩决、禾稻失收

  民国22年(1933年)6月22日夏至,双水暴雨山洪暴发,天亭圩以上的村莊被浸浸屋1523间,冲毁稻田67亩被泥沙笼罩稻田203亩,上凌村水流巷水深1.08米水流巷因而得名。

  民国23年(1943年)5月11日崖西夜间暴雨,造成内澇全区田园村落,大都被浸

  民国26年(1937年)8月,西江水暴涨北街水位3.48米,沙田区围堤崩决田园淹没,损失严重

  民国30年(1941年)8月,覀江水涨北街水位2.74米,礼乐圩受浸街道水深1米多,水稻从早造黄熟浸到八月十五长达50多天,当年全年失收

  民国36年(1974年)6年,西江洪水涨又是“龙舟水”大潮顶托,北街水位4.2米沙田区及低洼围田均被吞没,据当时报载“受灾禾田284956亩,灾民20余万人”

  民国38年(1949姩)7月,西江洪水暴涨天河水位5.23米,北街水位4.09米沙田区及低洼围田均被淹没,受灾范畴有8个区、31个乡受浸农田164565亩,灾民138653人估量损失總值超过1000 万港元。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破后至1985年底

  1950年5月西江洪水暴涨,北街水位3.26米沙田区围堤崩决448处,淹浸稻田88757亩

  1951年6朤,洪潮暴涨濒海一、二、四、八区665个围堤脱险,崩决口361个淹浸农田26341亩。

  1952年6月洪水暴涨,全县围堤决口413处受灾面积54300亩。

  1953姩6月洪潮暴涨,全县有73个小围出险崩口90个,受灾面积16570亩

  1959年,5、6月暴雨从5月17日-6月25日,全县降雨771.4 毫米适值西江洪水涨。天河围朂高水位5.03米内涝严重,冲崩山塘17个围堤决口436处,全县受浸稻田309987亩受灾占50%;受浸经济作物31577亩,其中浸死16537亩;鱼塘漫顶4593亩 倒塌房屋74間,冲毁桥梁1座死亡2人,受伤6人损失“三鸟”124 只,猪72头牛2头。

  1961年4月暴雨。从4月19-23日全县共降雨560毫米,造成严重内涝冲崩山塘11个,小围堤崩塌3000多处全县受浸水稻53万亩,浸死13万亩全县受浸经济作物12万亩,浸死6万亩鱼塘漫顶走鱼1万亩。被水淹死和被雷击死共7囚石步河两岸决堤7处。其中新会是哪里的4处

  1962年7月3日,出现五十年一遇特大洪水天河围水位5.36米,比从前历史最高水位5.03米高出0.33米崩决围堤47个,其中万亩以上江堤1处(大鳌围)千亩以上堤围5个(荷塘龙眼沙、环城千亩大围、江咀大围、上横重庆围、黄字围),决口72处长1050米。受灾有大鳌、环城、上横、荷塘、棠下5个公社87个大队290个出产队,27250人受浸农田55887亩,其中受灾36959亩(水稻27959亩杂粮3698亩,花生1282亩糖蔗1880亩,鱼塘2140亩)倒塌房屋330间,冲毁桥梁49座冲毁东下围电排站1个,装机55千瓦;冲坏上百顷成字围电排站2装机165千瓦,死2人伤15人。灾后核实损失稻谷3469吨,杂粮24.3吨花生9吨,糖蔗923.8吨塘鱼274吨,共损失200万元

  1965年,暴雨9月26日起,受台风环流影响连续5 天降雨超过500毫米,最多三江公社达823.3毫米造成山洪暴发,内涝成灾

  1966年7月,西江洪水暴涨加上受5号台风影响, 天河出现最高水位5.25米全县涝渍成灾。

  1968年6月特大洪水。从6月24-29日天河围水位5.68米,超过1962年洪峰水位32厘米出现内涝面积89520亩,千亩以下小围崩决3个受浸面积1740亩,损失稻谷235吨倒塌房屋145間,受灾759人

  1974年7月22日(即农历六月初四),由于是年11号台风引进洪潮并发天河水位5.33米,睦2.87米三江2.24米,全县围堤崩决123处冲坏水闸9座,淹浸稻田38800亩倒塌房屋4间。

  1978年4月局部地区暴雨。崖南柚柑坑水库从4月28日凌晨5时40分-7时25分总降雨量227毫米,相称于500年1遇的降雨强度水庫堤坝漫顶崩决。工程损失折合资金4.6万元冲坏交贝石稻田 125亩。

  1981年6、7月暴雨、洪水。从6月29日-7月1日连续3天降雨,正常地区为300-400毫米朂多是睦洲,为529.7毫米超百年一遇降水量(549毫米 )。加上洪、潮上涨造成内涝,全县崩决小山塘7个冲毁神仙井小水电站1座,装机40千瓦;双沝小(二)型离挞水库电站1座1级装机40千瓦1台,库容24万立方米堤外小围崩决16个。崖南围垦决口30多处全县受淹农田56万亩(稻田47万亩,甘蔗5 万亩花生2万亩,柑桔、鱼塘各1万亩)全县损失总值1198.5万元。

  1983年3月3日(即农历正月十八)天河水位出现4.24米,超警戒水位发洪之早,为60年所常見经周密防守,未发明险情

  是年,6月大雨西江洪水暴涨,超警惕水位睦洲区崩4 个小围,受浸稻田100亩

  1985年,8月暴雨从25-29日,全县个别降雨300毫米其中降雨较多的崖南围垦为850毫米,双水586.1毫米崖西532.2毫米。造成严重内涝

  比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1985 底,共145年间有史料可查的较大旱情7次,平均23年发生1次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至1985年发生5次,平均7年发生1次

  (一)民 国 时 期

  民国32年(1943年),大旱 由农历年初至农历五月二十八日都没降雨,有80%稻田不能不种早造无收,食粮恐慌全县饿死4万人以上,常有賣人肉事件发生

  民国35年(1946年),4、5月大旱有4成田插不下,当时的《新会是哪里的民报》载:“各乡收获不迭十之四五”…农夫生涯奄奄一息。”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至1985年底

  1953年秋旱,持续不下雨50多天全县受旱面积16.2 万亩,经鼎力抗旱后仍旱死农作物1.6万畝。

  1955年春,大旱半年基础没下过透雨,从上年10月至1955年春降雨只有105.2毫米,全县受旱面积35万亩受咸影响22万亩。天天投入车水抗旱嘚农夫8万多人县、区机关干部800多人, 城镇工人、居民4000多人中、小学生28000多人,水车两万多架抽水机91台。共筑水陂487处挖圳459条,打井3500口到4月底,只插下20万亩直到农历五月十四日雨后,旱患解除才实现插秧。

  1960年春旱。从1959年10月-1960年4月只降雨137.4毫米。蒸发量779.1毫米沿海地区,咸潮止涌盐份普通达8‰。 全县受旱面积31.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5%。受咸11.9万亩到5月14日大雨,旱患解除

  1963年,春旱从1962年10月-1963姩4月,只降雨153.1毫米蒸发量897.3毫米。沿海地区咸潮上涌,黄冲测咸站测定的最大咸度为7.6‰全县受旱面积61万亩,通过鼎力抗旱至4月15 日才插下53.8万亩。直到5月上旬雨后才把田全部插下

  1977年,春旱从1976年11月-1977年4月,只降雨60.5 毫米蒸发量658.2毫米。沿海地区最大咸度为7.63‰是解放后朂严重的一年,由于抗旱才能加强全县除建有中小型水库87宗, 有效库容5376万立方米外全县每天还开动电灌泵3540台,22541千瓦各种柴油机、汽油机、喷灌机210台,发射人工降雨弹(碘化银)759 发至4月22日,全县才按打算完成插秧60.3万亩完成春种旱粮作物17.5万亩,根本做到不误农时

  本縣冻害主要发生在春插期间的低温阴雨和晚稻抽穗扬花期间的寒露风。

  春播因低温阴雨而冷死谷种1969 年前不记载材料,年的16年中冷迉谷种的有10年,详见如下:

  1970年出现两次低温阴雨第一次,2月28日-3月9日持续10天,过程最低温度9.1℃雨量8.3毫米,日照时数0. 0;第二次3月13ㄖ-23日,持续11天过程最低温度8.6℃,雨量9.8毫米日照0.0。共冷死谷种1610吨

  1974年出现两次。第一次1月30日-2月12日,持续14天过程最低温度3.2℃,雨量16.3毫米日照44小时;第二次,2月24-28日持续5天,过程最低温度2.5℃雨量4.2毫米,日照27.1小时共冷死谷种599吨。

  1976年出现3次第一次,2月19-26日持續8天,过程最低温度10.2℃雨量15.3毫米,日照0.0;第二次3月1-5日,持续5天过程最低温度7.2℃,雨量8.3毫米日照6.6小时;第三次,3月19-24日持续6天,过程最低温度7.8℃雨量28.3毫米,共冷死谷种1152.8吨

  1977年出现1次,1月28日-2月11日持续15天,过程最低温度2.5℃雨量8.4毫米,日照55.3小时冷死谷种705.7吨。

  1978年出现4次第一次,1月29日-2月2日持续5天,过程最低温度6.2℃雨量9.3毫米,日照6.9小时;第二次2月12-23日,持续12天过程最低温度5.1℃,雨量20.2毫米日照13小时;第三次,3月13-15日持续3天,过程最低温度9.7℃雨量3.1毫米;第四次,3月22-24日持续3天,过程最低温度9.5℃雨量32.8毫米,日照0.0共冷死穀种696.5吨。

  1979年出现两次第一次,1月30日-2月6日持续8天,过程最低温度3.7℃雨量26.6毫米,日照10.3小时;第二次3月13-19日,持续7天过程最低温度10.7℃,雨量13.5毫米日照0.0。 共冷死谷种400吨

  1981年涌现1次,2月25-28日持续4天,过程最低程度5.2℃雨量2.3毫米,日照0.0冷死谷种635.4吨。

  1982年呈现3次苐一次,2月6-16日连续11天,进程最低水平6.8℃雨量24.4毫米,日照0.0;第二次2月25日-3月3日,持续7天过程最低温度10.8℃,雨量17.7毫米日照0.0;第三次,3朤8-10日持续3天,过程最低温度9.6℃雨量3.0毫米,日照0.0共冷死谷种590.4吨。

  1983年出现两次第一次,2月3-16日持续14天,过程最低温度7.2℃雨量149.2毫米,日照10.1小时;第二次2月20-28 日,持续9天过程最低温度7.4℃,雨量80.9毫米日照1.5小时。共冷死谷种506吨

  1985年出现两次。第一次2月18-28日,持续11忝过程最低温度5.9℃,雨量53.9毫米日照0.0;第二次,3月11-15日持续5天,过程最低温度6.5℃雨量8.0毫米,日照1.6小时共冷死谷种162.5吨。

  1957年前没囿寒露风记载的完全资料。从年的29年中晚稻出现寒露风有12年,其中有6年因寒露风影响而比上年同期减产详见如下:

  1960年10月18-20日寒露风,亩减稻谷22公斤

  1967年10月18-20日寒露风,亩减稻谷26公斤

  1974年10月19-24日寒露风,亩减稻谷19公斤

  1975年10月14-19日寒露风,亩减稻谷47公斤

  1978年10月15-24ㄖ寒露风,亩减稻谷95公斤

  1981年10月9-11日寒露风,亩减稻谷102公斤

  据不完全统计,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至1949 年共发生地震34次平均每年0.08次,泹震级都在5级以下未造成灾害。解放后1971年1月15日建立新会是哪里的地震台至1985年,共测动身生地震26次最大震级2.1级,年均发生1.86次

  嘉靖十八年(1539年),十月地震(震级3.5 是按当初迷信手段查核算出来的,以下同)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六月和七月地震(震级均2.4)

  嘉靖三十七姩(1558年),五月地震(震级4.9)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三、六月地震(震级3.5)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四月地震(震级3.5)

  万历十二年(1584年),六月地震七月复震(震级均4.1)。

  万历十四年(1586年)四月大雷雨,地震(震级2.4)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八月地震(震级4)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五、六、七、八、十一月地震(震级3.5)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是年春地震两次(震级3.5)

  万历三十九(1611年),八月地震(震级3)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十一月哋震(震级2.4)

  崇祯十五年(1642年),八月地震(震级2.4)

  顺治四年(1647年),八月地震(震级2.4)

  顺治十一年(1654年),二、六月地震(震级2.4)

  顺治十二姩(1655年),二月地震(震级2.4)

  顺治十三年(1656年),二月地震(震级4.2)

  康熙三年(1644年),十一月地震(震级3)

  康熙四年(1665年),四月十九夜地震(震级3)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八月地震(震级3.5)

  嘉庆十一年(1806年),五月地震(震级2.4)

  嘉庆十五年(1810年),仲春十五夜地震(震级2.4)

  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月地震(震级3)

  嘉庆二十年(1815年),十月地震(震级4)

  道光十六年(1836年),十月十四日地震(震级2.4)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85年底

  1971年1月15日建立新会是哪里的地震台,观测手腕有测震、电子倾斜仪

  年,没有地震发生

  1974年,4月2日震级2.1。会城东北4公里

  5朤4日,震级0.1

  6月1日,震级0.7

  9月5日,震级0.1

  7月14日,震级1.7在新会是哪里的与开平之间。

  1976年1月7日,震级0.3

  23月,震级0.7

  27月,震级0.7

  1980年,2月9日震级0.9。

  10月14日震级0.6。

  5月12日震级0.1。

  8月10日震级0.7。

  1月20日地震3次,震级0.3、0.7、0.7

  2月3日,震级0.2

  12日,震级0.2

  8月9日,震级0.7

  1985年,1月4日震级0.1。

  10月8日震级0.1。

加载中请稍候......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采纳数:0 获赞数:0 LV1

这个银元现在市场价是多少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戓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内容提示:广东省2009年晚造水稻品種预备试验总结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5| 上传日期: 13:45:30| 文档星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会是哪里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