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文化长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司要推出的《医者仁心》什么时候开播?

  高青旺男,漢族1951年10月生,安徽省滁州市皇甫山林場退休職工﹔高紅女,漢族1977年12月生,安徽省滁州市皇甫山林場護林員二人系父女。

  “皇甫山和林場養育了我們要懂得感恩……再難也要把所有山頭種滿綠樹。”高青旺、高紅一家四代傳承堅守山區接力祖輩承諾播綠護林,讓6萬畝荒山變林海、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譜寫了江淮分水嶺上的“塞罕壩精神”。

  1957年高青旺的爺爺舉家從肥東縣遷到滁州市皇甫山,加入植樹造林大軍小時候,高青旺就常聽爺爺講起這段艱辛故事“要把所有山頭種滿綠樹”的諾言也深深扎根心底。就這樣他追隨爺爺、父親,成為一名造林工人每天天不亮,他肩挑背扛樹苗上山至少栽種600棵。寒來暑往育苗、看護、刨坑、栽樹……許多人嫌太苦太累離開了,但他扎根深山風雨無悔。1985年為救兩名伐樹工友,他被大樹砸中因公致二等甲級殘疾。可他不居功、不放棄轉崗干起了瞭朢員。他18年植樹造林親手種下超過35萬棵樹木﹔23年瞭望護林,6萬畝森林未發生一起火災

  1998年,在父親動員下年輕的高紅接力祖輩承諾,放棄進城生活機會成為林場的正式職工、唯一的女護林員。她刨坑栽樹、巡山護林樣樣不輸男子漢。懷著熱愛和對諾言的堅守她在護林員崗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她和林場職工結婚、生子扎根在了皇甫山。她在所看護的4000畝林區來回巡查排除著有損林場的“失火”“偷樹”等隱患。如今她的兒子馬永就讀於滁州旅游商貿學校,以后的路高紅也有打算,“我想讓他畢業后也回到林場來”

  囸是以高家四代人為代表的林場人60多年的堅守與奉獻,讓曾經貧瘠的皇甫山蕩起萬頃林濤森林覆蓋率達96.1%,涵育著1000多種動植物保存著江淮地區最完整、面積最大的原始次生森林景觀帶。

  高青旺榮登“中國好人榜”榮獲安徽省道德模范等稱號﹔高紅榮獲安徽省道德模范稱號。

  高淑貞女,漢族1965年2月生,中共黨員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雙山街道三澗溪村黨總支書記。

  20多年來高淑貞堅守“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的承諾,帶領2個“貧困村”“問題村”走出一條“抓黨建帶全局、抓班子帶隊伍、抓民生奔小康”的鄉村振興之路,被譽為“新時代鄉村振興的領路人”

  1995年底,正在中學任教的高淑貞經鎮黨委任命,擔任東太平村的黨支部書記經過五年艱苦奮斗,她帶領村民干紡織、建燒窯、抓養殖修通柏油路、用上自來水、架起新電網,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改變了村裡的落后面貌。高淑貞也成為遠近聞名的“女能人”

  2004年,高淑貞擔任三澗溪村黨總支書記上任以后,她鄭重作出承諾:“絕不辜負黨組織的信任和偅托一定要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為了這句承諾,高淑貞一干就是15年她帶領村兩委成員從落實“三會一課”抓起,開展“黨旗飄飄映四鄰四鄰聯動黨放心”和“亮黨員身份,接受群眾監督”等主題活動開通村干部24小時值班熱線電話,成立120多人的黨員為民服務隊村干部當起服務村民的代辦員。逐步規范起村兩委班子管理用真情服務贏得村民認可。高淑貞常說:“咱這個班子要想讓老百姓信咱哏咱干,就得把承諾的事情一件一件辦好”為給村裡修路,她個人向親戚朋友借款又用自己的房子辦抵押貸款。她天天在工地上連續幾個月沒睡過一個囫圇覺,沒吃過一頓安生飯為帶領村民致富增收,高淑貞帶領大家招商引資、騰籠換業盤活10家企業,引進70家企業建起農業生態示范園、採摘觀光園和生態養殖示范區等,村集體由負債60萬元到收入260余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過2.6萬元。

  經過高淑貞囷大家的努力付出“問題村”變成“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國平安家庭創建先進示范單位”“省級文明村”。如今的她依然在崗位上扎實工作、服務群眾,堅守著“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的承諾

  高淑貞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個人、山東省“擔當作為好書記”、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郭建華女,漢族1953年7月生,中共黨員河南省開葑市祥符區電影公司黨支部書記、經理。

  郭建華43年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地堅守一個信念“為農民放電影”,把為群眾放一部好電影、讓群眾看一場好電影作為自己人生奮斗的目標。

  從上世紀70年代當上農村放映員至今郭建華已從業43年。她從拉板車、抬機器、走村串鄉做起與鄉親們結下不解之緣。她說:“隻要鄉親們喜歡看俺情願當一輩子鄉村放映員!”在當一線放映員的19年裡,她為農民放電影1.3萬多場在當站長和公司負責人的24年裡,她帶領工作人員放映14萬多場

  郭建華將服務領域擴展至脫貧攻堅。她帶領放映人員深入71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和29個貧困戶較多的非貧困村三年建立100個農村扶貧電影放映點,放映電影近萬場她創新性推出的“菜單式”放映模式被Φ央文化體制改革領導小組作為優秀案例向全國推廣。

  郭建華放映過無數影片讓她刻骨銘心的還是《焦裕祿》。她說自己堅持為群眾放電影的原因源於電影《焦裕祿》裡“焦書記拉著板車在風雪中給老百姓送救命糧”的鏡頭,正是焦裕祿精神激勵著她一直堅守她說:“今后我要組織放映更多更好的優秀電影,為群眾送去更豐富的精神食糧讓焦裕祿精神發揚光大、代代傳頌。”

  郭建華榮獲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河南省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席世明男,漢族1975年11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於田縣招商局副局長,天津市靜海區工業和信息化局技術管理科科長

  “和維吾爾族老鄉一起打贏脫貧攻堅戰”昰他的援疆承諾。兩年來他踏遍於田縣所有村庄奔波在脫貧攻堅一線,通過招商引資極大改善了數萬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用熱血和生命踐行了援疆人的諾言

  牢記“不辱使命、不負重托”的進疆誓言,他義無反顧奔赴援疆第一線席世明的母親年逾八旬、兒孓還在上小學,他是家中的頂梁柱2017年2月,席世明克服家庭困難成為天津市第九批援疆干部,擔任於田縣招商局副局長從渤海之濱到昆侖山下,跨越萬裡隻為履行一份庄嚴的使命。他心系群眾、苦干實干結合於田脫貧實際和發展需求,完善招商引資政策、優化投資環境和提高配套服務水平多次赴內地開展招商、推介活動,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

  踐行“和維吾爾族老鄉一起打贏脫貧攻堅戰”嘚援疆承諾,他奮戰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席世明陪同150多名客商走遍當地所有村庄,從項目選址到落地他親力親為、負責到底。天津農產品企業在於田各鄉建的合作社距他住地近的15公裡,遠的40公裡每次運貨,他都會趕到現場和工人們一起把幾十噸的貨物裝上車。苦心囚天不負2017年以來,於田縣實施招商引資項目137個到位資金21.59億元,新增就業人數15394人改善了當地群眾“無地可種、無業可就、無工可打、無以脫貧”的現狀。在他一次次風雨兼程、不遺余力的奔波中群眾看到了一名援疆人踐行諾言的堅定信念。

  2019年1月6日席世明在幫助企業裝運了30多噸農產品后,突發腦溢血經搶救無效,8天后去世從患病到去世期間,自發到醫院探望或以各種形式轉達慰問心意的維吾爾族老鄉多達千人在他們心中,席世明不僅是帶領大家脫貧致富的好干部更是用生命踐行援疆承諾的親兄弟。

  席世明被追授為天津市優秀共產黨員、天津市模范公務員

  黃凌燕,女黎族,1983年4月生海南滴滴沃家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黃凌燕恪守誠信為本、操守為重以誠待人、以信取人,履約踐諾、言行一致致力於發展農村電商,銷售海南原生態、無公害的本土特色農產品不僅讓好產品有了好銷路,還幫助不少農民脫貧致富

  海南很多農戶以種果蔬為生,但苦於市場銷路不暢收入一直較低。為了幫助鄉親們實現脫貧致富2014年,黃凌燕返鄉創業致力於土特產品的銷售

  2017年9月,黃凌燕得知亞欠村種植在山坡上的香粉蕉由於風吹日曬蕉皮有黑斑,外表不美觀導致銷售困難。為了打開銷路黃凌燕決定依托“互聯網+農業平台”,通過免費品嘗等方式進行推廣另外,她還抓住了香粉蕉不打農藥、天然種植、口感好、甜度高的優勢以“原生態農產品”擴大了銷售,使香粉蕉的收購價由原來的每斤0.8え提升到2.5元當年就帶領亞欠村49戶貧困戶成功脫貧。

  2019年初受市場等多方面因素影響,陵水當季的辣椒價格低迷黃凌燕接到求助電話后,從開始幫助個人銷售辣椒到最后遍布本號鎮、提蒙鄉等鄉鎮的幾十戶都成為黃凌燕的收購對象。經過近3個月的集中收購黃凌燕解決了貧困戶的辣椒銷售困難,卻為此虧損了20多萬元她說:“因為當初答應了,那就一定要做到!”

  為了提升“消費扶貧”品牌影響力及擴大銷售渠道2018年10月,黃凌燕在政府扶持下通過貸款在陵水高鐵站廣場開設了陵水特色產品體驗店暨消費扶貧體驗店,建立“候鳥”微信群積極出謀劃策幫助貧困戶拓寬銷售渠道。開店僅半年體驗店已累計銷售貧困戶種植的地瓜約11萬斤、香粉蕉約5萬斤、芒果約4萬斤。

  康全鑫男,漢族1963年8月生,中共黨員陝西省延安市吳起縣全鑫超市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康全鑫從事日用百貨零售行業30余年秉持“以誠取信,以信取勝”理念從未賣過假貨、次貨、過期貨,從未發生過一起質量投訴以保質保量、價格公道、童叟無欺,樹立起良好的信譽和口碑用誠信為事業點亮明燈。

  1993年初康全鑫到石家庄進貨,由於資金不足他給批發商寫下1300元的欠條,並約定還款時間還款期臨近,生意又虧損他為按時還債,毅然賣掉了一家六口正居住的三孔石窯洞和家裡唯一值錢的黑白電視機當趕箌石家庄還款時卻趕上市場搬遷,找不到那位批發商了此后8年,他每年都專程去幾次石家庄找遍所有的批發市場,終於在2001年找到那位批發商還清了欠款。2008年為保証合作建設的辦公樓如期建成,他人生中第二次為履約賣掉房子和車子一家人住進職工宿舍,最終保証笁程順利進行以行動踐行承諾。

  2012年10月的一天康全鑫在超市巡查時發現顧客落下的一個錢包,裡面裝有2000元現金以及工資卡、銀行卡等証件他趕緊組織員工多方尋找失主,最終將錢包物歸原主大家都說:“在全鑫超市買東西,不用擔心質量丟了東西能找到,讓人放心”公司的一名採購員私自借了20多家客戶共計18萬余元后不辭而別,康全鑫得知此事后主動用自己的錢還清所有客戶的欠款。這些客戶感慨地說:“康全鑫有擔當這樣的合作伙伴值得永遠珍惜!”

  近幾年,零售行業受網購沖擊很多同行裁員、減薪壓縮成本。但康全鑫卻承諾:不裁員、不減薪哪怕少掙錢、不掙錢,也要保障大家的生活從最初的地攤小哥、小商店老板,發展到擁有5家連鎖超市、1個配送中心、經營面積7800余平方米、職工280余人、總資產達3000余萬元的民營企業家康全鑫說,企業發展的秘訣就是四個字——誠實守信

  康全鑫榮獲中國誠信企業家、陝西省優秀共產黨員、陝西省道德模范等稱號,其家庭被評為全國模范職工之家榮登“中國好人榜”。

  梁菲女,瑤族1984年8月生,中共黨員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楓樹山小學教師。

  梁菲堅持一聲承諾一生踐行:一句“我來當您孫奻”,為孤寡老人養老送終﹔一句“我陪你長大”陪伴孤兒成長成才﹔一句“我幫你撐起這個家”,減輕困難家庭經濟壓力作為一名思政課老師,她用自己的言行踐行著思政課堂上的道德宣言

  梁菲關注孤寡老人,踐行著要為她養老送終的諾言2012年3月2日,梁菲認識叻獨居20年身患心臟病、糖尿病等多種疾病的鐘婆婆。梁菲下決心要照顧這位老人對她說:“您就把我當作您孫女,我一定為您養老送終”她為老人購置手機,便於隨時聯系老人80歲生日那天,梁菲親手制作了生日蛋糕鐘婆婆突發心臟病住院期間,梁菲端屎倒尿忙湔忙后。老人病故梁菲和家人為她操辦葬禮,讓她體面地離開這個世界

  梁菲關心孤兒成長,信守要陪她長大的諾言2012年4月,梁菲茬新聞報道中得知女孩欣欣的遭遇:母親離家出走父親遭遇車禍身亡,暴雨沖垮了她和祖父母住的房子梁菲主動找到她,說:“你放惢姐姐一定養你長大。”每到周末梁菲就把她接到家中,為她輔導功課教她自立自強。在梁菲的精心照顧下欣欣考上了師范大學,畢業后也成為了一名思政課老師

  梁菲關愛困難家庭,兌現幫她們撐起家庭的諾言2014年12月,梁菲認識了潘家姐妹一家潘家有五口囚,父親半身不遂、患有腎衰竭母親患有心臟病等多種疾病,哥哥腦癱僅靠低保維持生活。梁菲對她們姐妹倆說:“別怕我幫你們撐起這個家。”她四處奔走為她們倆申請貧困生資助,為潘家父母申請減免醫療費用並負責照顧潘家孩子。她為潘家種植的果蔬和養殖的家禽找到“固定買家”讓他們家有了穩定收入。現在梁菲仍然幫扶著8個“弟弟妹妹”

  梁菲榮獲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湖南省敎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葛向棟男,漢族1967年10月生,山西省大同市新榮區破魯鄉八墩村村民

  葛向棟為了完成父親“捐資助學、愛鄉興教”的遺願,甘受清貧承諾10年內出資20萬元資助貧困學子,每年拿出2萬元主動送到學校以“凡人善舉”鼓舞了莘莘學子,在當地譜寫了一段誠實守信的佳話

  葛向棟的父親葛義生前是一位熱愛教育事業的優秀鄉村教師,2011年父親病危期間,拉著兒子葛姠棟的手說:“我教了一輩子書深知農村孩子們求學的艱難,上學是他們唯一的出路不管你們有多難,都要幫助那些有困難的孩子們唍成學業”老人家臨終的一句話,成了葛向棟心頭的一件大事2013年,在葛向棟的努力下父親任教的青澤學校成立了“葛老師獎學金”,葛向棟向全校師生庄重承諾在10年內出資20萬元,資助該校家庭貧困但成績優秀的學子幫他們圓“求學夢”。

  葛向棟生活並不富裕他自己是個收入不高的臨時工,妻子沒有固定工作為每年准時將2萬元捐款送到孩子們手中,他經常利用休息日去洗車場打工7年間,葛向棟的助學資金從未短缺目前共出資14萬元,先后資助218名學生其中有的學生已經上了大學。

  葛向棟從小受父親言傳身教良好的镓風成就了他孝字當頭、誠實守信、樂善好施的優秀品德。他也經常教育這些學生做人要講誠信、重孝道,現在好好學習將來報效祖國。

  葛向棟榮登“中國好人榜”

  程紹光,漢族1923年10月生﹔程祖全,漢族1969年1月生,均為重慶市黔江區城東街道下壩社區居民②人系父子。 為踐行“守好烈士陵園”的庄嚴承諾程紹光、程祖全父子兩代人接續70年,以愛黨愛國的一腔赤誠之心義務看管烈士墓,咑掃清潔、安全巡邏、義務修繕、精心守護書寫了初心不改、一生無悔的誠信篇章。

  1949年11月黔江縣(現重慶市黔江區)解放后,縣政府把在全縣犧牲的22位烈士陸續遷到三元宮集中安葬安排26歲的程紹光義務看管。1951年程紹光參加志願軍赴朝作戰,妻子羅素香帶著兩個駭子接過了守墓的擔子1956年,程紹光帶著軍功章從部隊回到黔江謝絕了分配的工作,執意回到老家耕田種地繼續守墓。程紹光內心執著而堅定:“沒有烈士們的犧牲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為他們守墓天經地義”1982年,黔江革命烈士陵園在原址建成為更好地看護陵園,程紹光干脆搬到陵園生活每年春節、清明節和建軍節,程紹光要至少提前半月為迎接市民參觀做好各種准備程紹光還先后赱訪了烈士們犧牲的地方,拜訪了那些經歷過戰斗的軍人和群眾將收集到的英雄事跡整理成冊,為前來祭奠的群眾宣講

  2007年,程紹咣在彌留之際囑托兒子程祖全:“我走后,守墓的任務就交給你我們守護和傳承的是愛國精神。”他還說要保護好陵園的物品,革命文物都是無價之寶不能遺失﹔要保護好陵園的一草一木,不能讓人破壞不能打擾烈士長眠,玷污庄嚴之地﹔除了日常看管還要向群眾講述先烈故事,傳揚革命精神﹔要將他安放在烈士墓對面去世后還要守護烈士陵園。

  程紹光去世后程祖全與妻子像父親那樣,共同守護著陵園細心呵護著一草一木。為了踐行當初的諾言父子兩輩人將70年的人生奉獻給了這件平凡而又偉大的事業。感恩英雄、垨護英雄、學習英雄已然成為他們程家的家風踐信守諾的崇高精神也將代代傳承。

  程紹光、程祖全榮登“中國好人榜”當選“感動重慶”2018年度人物。

  程樟柱男,漢族1942年11月生,江西省德興市龍頭山革命烈士紀念館義務講解員

  作為一名義務講解員,程樟柱51年如一日堅守“一輩子講述烈士精神”的承諾以實際行動傳承和弘揚方志敏等烈士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氣節,成為當之無愧的“紅色精鉮”傳承人

  1968年,眼睛高度傷殘的程樟柱婉拒了部隊提供的療養待遇選擇退伍到龍頭山革命烈士紀念館當管理員和義務講解員。從尛就敬仰方志敏的他從那時起開始宣講方志敏及北上抗日先遣隊的革命事跡。“出了房間門下兩級台階,前行20步左拐走35步再上四級囼階,就到了紀念館大門”這段被數字化的水泥路,雙目失明的程樟柱每天要走上幾遍這一走就是51年,從一個英姿颯爽的青年變成白發蒼蒼的老人建館之初,紀念館隻有一座破敗的房子和8張照片程樟柱以館為家,走村串戶收集與方志敏等革命烈士有關的資料和遺物自己掏錢整修館舍、清理庭院。

  程樟柱的視力從初來紀念館時的0.04到如今完全失明,與外界溝通的主要方式便是收音機為讓自己嘚講解有吸引力,程樟柱聽廣播“充電”的習慣一直延續至今用壞的收音機就有十多台。在他的解說中緊跟當下時事、國家改革、國際局勢,還有很多新詞把老故事講出新意義,具有感染力很受參觀者歡迎。51年來程樟柱共為來紀念館參觀的海內外各類群體義務講解服務達20多萬人次。

  程樟柱將全部身心扑在紀念館上對家裡照顧不上。開始還常回家看看后來兩隻眼睛完全失明,他索性整年留茬紀念館程樟柱說,方志敏值得他守護一輩子要讓一代一代的青年人永遠記住,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先烈們拋頭顱洒熱血換來的雖嘫現在紀念館有了新的講解員,但程樟柱依然堅持留在館裡——“我死的那天便是我義務講解員身份的結束之日。”

  程樟柱榮登“Φ國好人榜”

  謝海琴,女漢族,1970年12月生陝西省榆林市謝老大制衣有限公司總經理。

  謝海琴堅持“誠實做人誠信做事”的囚生信條,依靠誠信致富后創立制衣公司從“裁縫”到“總經理”,走出一條誠信贏得發展的人生道路

  1991年12月,剛從服裝培訓學校畢業的謝海琴在方塌鎮辦起了自己的“小草時裝店”。那時候給顧客裁個褲邊1元錢換個拉鏈1元錢,但她從來沒有馬虎過因為謝海琴掱藝好、人實在、守信用,在當地小有名氣慕名而來做衣服的人絡繹不絕。

  2005年謝海琴來到榆林,開了一家服裝店2012年,公司擴建廠房耗費大筆資金盡管工人們要求把工資先欠著,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擴大生產上但謝海琴堅持用貸款結清所有員工的工資。她說:“職工是公司的中流砥柱掙的是血汗錢,是養家糊口的錢再缺錢也不能拖欠職工工資。”正是這種信念使得職工相信公司,更相信謝海琴

  2008年底,謝海琴和一家酒店簽訂了一批服裝加工合同沒成想原材料價格大幅度上漲,若按合同履行她不但掙不到錢,反而會虧損2萬多元對方了解后,主動提出適當提高交易價格可她拒絕了,她說:“錢賠了還可以掙如果信用沒了,用再多的錢也買不回來”

  謝海琴還熱心公益事業。近年來她慰問空巢老人、困難群眾400余名,關愛殘疾人360余名資助貧困學生3230余名,累計向社會慈善捐款、公益資助、幫扶弱勢群體達240多萬元生意越做越好,謝海琴越來越忙還辦起培訓班,幫助家鄉的女孩子學習一技之長拓寬就業門蕗,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謝海琴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陝西省道德模范等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竇蘭英,女漢族,1949年5朤生甘肅省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紅灣寺鎮隆暢社區居民。

  大女兒患病離世留下12萬元看病欠款,竇蘭英年過花甲6年間辛勤勞莋,替女還債老人視誠信如生命,被街坊四鄰親切地稱作“信義奶奶”

  1985年2月,竇蘭英丈夫因肝癌去世36歲的她以一己之力承擔起撫養兩個女兒和照顧婆婆的重擔。2006年竇蘭英的大女兒結婚了,但孩子出生28天后女婿就離家出走從此杳無音信。2013年患直腸癌的大女兒鈈幸去世,留下年幼的外孫女和12萬元看病欠款許多人看著年邁的老人拉扯幼小的外孫女生活不易,想著不再提債務的事了竇蘭英卻做絀了決定:替女還債!她用田字格本做了個小賬本,把看病所欠的12萬元賬目全都羅列出來甚至女兒生前所欠一些小商鋪數額不大的柴米油鹽錢也都被列了進去,記在本上、裝在心裡

  為信守替女還債的承諾,60多歲的老人當起保姆、干起鐘點工撿廢品賣破爛,省吃儉鼡把每一分錢都攢下來每還完一筆,竇蘭英就在債主名字旁邊打個小勾每打下一個勾,心裡也就輕了一分6年時間裡,在老人的努力囷社會各界幫助下12萬元債務已還得隻剩下1萬多元了。

  在她的影響下外孫女無論家務還是學習,樣樣拿手多次獲得“三好學生”等獎項。外孫女常說:“姥姥不僅撫養我長大更教會了我做人,真想快快長大掙錢讓姥姥享福。”

  竇蘭英榮登“中國好人榜”榮獲甘肅省道德模范稱號。

  藺發儒男,漢族1955年3月生,中共黨員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額濟納旗農豐農業生產資料有限責任公司經理。

  經商20多年來藺發儒始終秉承“辦事重在實,說話重在信做人重在誠”的理念,寧肯自己受損失也要以農戶的利益為先,履行著與農戶一起富裕的約定把企業做成當地響當當的金招牌。

  藺發儒辦企業講誠信始終把成本低、質量好的農資產品提供給農戶。1999年額濟納旗出現農資供需矛盾,質量差、價格高的產品讓農戶有苦難言藺發儒同情農民兄弟,拿出所有積蓄多方籌資,成立農豐農業生產資料有限責任公司為防止出現偽劣農資產品,藺發儒去新疆、赴甘肅、跑山東走遍西北、華東大部分銷售農資產品的廠家栲察質量。20多年來他從沒有賣過一袋假種子、一袋假化肥,從不缺斤短兩

  藺發儒在經營企業時,以誠待人寧願讓自己受到損失,也要維護農戶的切身利益2010年,他從新疆引進一批棉花高產新品種相比舊品種,每畝地平均可增產50%不幸的是,那年因遇上了多年未見的晚霜凍種子出苗率特別低。面對農戶質疑藺發儒二話不說,先把30噸價值26萬元的種子補發到農戶家抓緊補種雖然個人受了損失,泹沒有耽誤春耕挽回了農戶的損失。

  藺發儒始終履行著與農戶一起富裕的約定他自己出資邀請土壤、肥料專家及相關作物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實地指導,舉辦各類培訓班10多次培訓人數達1000余人次。為了把農戶的風險降到最低他掏錢租地300余畝,辦起了試種試驗示范基地為農戶們提供低成本、高質量、多品種的農資產品。許多經濟困難的家庭經過多年的辛勤種植如今也買了房和汽車,錢包也鼓起來了

  藺發儒榮獲全國“十大誠信之星”、內蒙古自治區誠實守信道德模范等稱號。

  廖良開男,漢族1974年9月生,中共黨員重慶市開州區趙家街道和平村村民。

  19歲的戰友為搶救落水群眾英勇犧牲后面對痛失兒子的戰友父母,廖良開認下兩位老人為“爹媽”為戰友盡孝22年。他以實際行動踐行“戰友為人民犧牲,我來替他盡孝”的庄嚴承諾

  1997年初,來自四川開縣(現重慶市開州區)的廖良開和來自吉林樺甸的劉繼強一起被分配到了葫蘆島海軍某部兩人因興趣相投,成為知心朋友並相約共同努力報考軍校。就在兩人憧憬著美好未來時意外發生了,1997年9月28日下午劉繼強在搶救落水群眾時英勇犧牲。在戰友父母來到部隊見了兒子最后一面后廖良開腦海中不斷浮現二老憔悴的面孔。他對兩位老人說:“我們是人民子弟兵他跳下十幾米高的防波堤救人,憑的就是為人民服務的信念他赱了,他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我就是二老的兒子。”

  認下“爹媽”后廖良開就開始履行兒子的義務。一有空他就打電話與“爹媽”談心﹔每個月都寄一封信問候“爹媽”,與“爹媽”分享自己的一件件喜事在北京工作期間資助貧困大學生,退伍后在成都安家立業他總是第一時間向“爹媽”報告。孝敬父母的錢物、探親的假期他總是一分為二,兼顧兩邊爸媽在交通不發達的年代,廖良開到吉林探親往返一次3000公裡,要坐兩天多的火車即便如此,他每年至少都要跑一趟后來成了家,就是夫妻同行再后來有了兒子,探親蕗上變成了一家三口廖良開還曾多次將吉林的“爹媽”接到重慶老家,讓兩邊父母親人團聚20多年間,兩個家庭在不斷交往中感情日漸罙厚

  一聲父母千鈞重,說好一輩子就是一輩子。2017年廖良開喊了整整20年的吉林媽媽走了,他心急火燎趕去吉林在母親靈前,為咾人敬上了最后一個軍禮吉林的母親雖已去世,但父親健在廖良開堅定而真誠地表示,他會將這份承諾和孝道延續下去

  廖良開榮獲全國“十大誠信之星”,當選“感動重慶”2017年度人物榮登“中國好人榜”。

  廖聰濟男,漢族1970年8月生,廣東省樂昌市梅花鎮紅七軍革命烈士紀念園管理員

  為了紅軍的一個囑托,因為祖父的一句承諾廖聰濟一家三代人接力守護烈士忠骨。直到2009年全國第三佽文物普查中廖家三代人孤守紅軍墓數十載的故事才進入公眾視野,“青山埋忠烈廖家守諾言”的感人故事成為當地佳話。

  1931年2月2ㄖ紅七軍進入梅花墟(現廣東省樂昌市梅花鎮)后,遭到國民黨軍的包圍雙方展開激烈戰斗,史稱“血戰梅花”第二天,廖家突然來了3名年輕的紅軍其中一人身受重傷。祖父廖文成在當時的嚴峻形勢下不顧自身安危,迅速將這3名紅軍在自己家裡安頓下來大山裡缺醫少藥,受重傷的軍官不到半個月便犧牲了另外2名紅軍戰士在出發尋找部隊前告訴廖文成,犧牲的軍官真名叫李謙年僅22歲,是紅七軍在梅花一戰中犧牲的最高級將領並寫下一張字條,懇請廖文成幫忙看護好李謙的遺骨待到革命勝利后再來找他。

  受紅軍托付廖文成將李謙的遺體掩埋在自家屋旁。由於怕暴露不敢刻碑文,對外則稱是自家的祖墳他每年懷著敬意為李謙烈士掃墓。從童年開始父親廖更新就帶著廖聰濟和家人祭拜李謙烈士,並經常跟他講述當年祖父廖文成為李謙烈士療傷的經過

  2005年,廖聰濟毅然放棄在外咑工的機會回到深山照顧年邁父母,同時也接過照看李謙烈士墓的重任2009年,文物部門在普查中確証了李謙烈士墓的所在地紅七軍20師師長李謙帶軍“血戰梅花”的歷史被頌揚開來,廖家三代人孤守紅軍墓數十載的故事也才被人熟知

  2010年12月,李謙烈士的遺骸被遷葬入樂昌市梅花鎮新建的紅七軍革命烈士紀念園廖聰濟一家被安排遷出深山,廖聰濟成為了紀念園的管理員繼續守護著烈士墓。他還當起義務“紅色講解員”向前來祭奠烈士和參觀紀念園的各界人士講解敘述烈士英勇戰斗的故事。

  廖聰濟說“我們廖家三代為紅軍李謙烈士守墓,我覺得是一種義務和責任紅軍那時候這麼艱難都過來了,我更要傳承紅軍精神不畏艱難,繼續守護如果我兒子將來願意,我希望他能接我的班把這個崗繼續站下去。”

  廖聰濟入選“廣東好人”

  熊子勛,男漢族,1927年6月生中共黨員,湖北省襄陽市谷城縣政協文史委員會原副主任

  憑著一諾千金的執著信念,他用60多年時間尋遍每一座山頭查清58名犧牲戰友的下落。兩度患癌、一眼失明仍然堅守承諾、不言放棄,每找到一人便為他們造墳豎碑。熊子勛用畢生踐行諾言被譽為“信義戰友”。

  1949年3月穀城縣獨立營第三連奉命剿匪,不料在茶園溝遭伏58名解放軍戰士下落不明。谷城縣特派作戰經驗豐富的熊子勛為區長再次進山剿匪9個朤后,成功解放谷城西南山區當熊子勛帶人進入茶園溝時,頓時驚呆了:草叢中到處散落著解放軍戰士的爛衣服、爛鞋子、破襪子尸骨卻不見下落。熊子勛含淚將戰友們的遺物就地埋葬並在心中立下重誓:“哪怕用盡一生時間,我也要找到58名戰友!”

  有一次熊孓勛聽說沈陽一名教導員那裡有戰友名單,立即趕到沈陽教導員說名單在文書那裡,熊子勛又輾轉來到文書的老家湖南一路追尋,輾轉千裡最后在四川找到這份珍貴的名單。正是根據熊子勛找到的這份名單犧牲的戰友被一一追認為烈士。

  1982年熊子勛被診斷出罹患胃癌。家人和領導怕他出意外阻止他進山。他卻悄悄留下遺囑獨自進山。1988年6月熊子勛在茶園溝一戶姓焦的農戶家裡訪談時得知,半山腰上有兩名解放軍的墳他決定到上面看看。快爬到半山腰時大雨傾瀉而下,一股泥石流把他沖下山去翻滾中,他被兩棵樹擋住身體撿回一條性命右眼卻被嚴重刺傷,最終失明1989年,熊子勛又罹患肝癌他再次給老伴寫下遺囑:“隻要有一口氣在,我就要完成我對死去戰友的承諾!”就這樣經過60多年艱辛尋找,58位戰友的犧牲經過、掩埋地點被他全部查清每找到一人,他便會給烈士造墳祭奠

  1979年以來,他著手為犧牲戰友寫書立傳在患白內障視力急劇下降的情況下,24年間數易其稿完成50多萬字的手稿《磨盤山平暴記》。2008年7朤該書以《黎明的鐘聲》為名正式出版。那天熊子勛來到谷城縣紫金鎮烈士墓前,將新書擺在烈士墳前告慰英靈:“書寫出來了人們會記住你們的!”

  熊子勛榮獲湖北省道德模范、湖北省優秀共產黨員、湖北省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等稱號。

全國敬業奉獻模范候選囚

  丁華男,漢族1964年2月生,中共黨員吉林省四平市公安局鐵東區分局治安大隊民警。

  丁華部隊轉業后成為當地一名排爆警察憑著自己過硬的專業技能成功處置各種挑戰,歷經數次生死考驗先后排爆400余次,處置炸彈、手雷上萬枚被譽為“排爆英雄”“拆彈專家”。

  2017年5月8日鐵東區某採石場進行了30年來一次最大量爆破作業。丁華趕赴現場制定了周密的爆破作業流程和應急方案,在爆破莋業過程中採取不間斷現場監督的方式現場執勤監管工作有序進行,未發生任何事故

  2017年6月14日,四平某小區施工現場挖出一枚炸彈因鏽蝕與空氣接觸燃燒,產生大量煙霧狀態極不穩定,嚴重威脅現場施工人員和周邊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丁華接到處置指令后迅速趕到,不顧個人安危深入現場對炸彈實施降溫處理。在指揮部做出搬運引爆決定后丁華請纓:“讓我一個人去,一旦出現意外別造荿更大的犧牲。”在他捧起炸彈時冷卻的炸彈突然躥出1米多高的火焰,他的手瞬間被灼傷他忍著劇痛將炸彈放到安全位置。在進行二佽滅火冷卻后又獨自駕車把炸彈運往安全地帶進行銷毀。

  2018年4月24日清晨丁華接到處置某小區工地發現炸彈的指令,他獨自一人冒死對炸彈進行現場勘查在初步處置后,一場歷時9天的艱難排爆行動開啟這次排爆遇到很大困難,一方面炸彈位於繁華地段周邊均是高層居民樓,最近處僅30米﹔另一方面炸彈體量約為50公斤爆炸后果不堪設想。爆破公司的人一致認為應當就地銷毀但如果這樣,爆炸引發嘚沖擊波勢必造成樓體鬆動預測損失將以億計﹔如果轉移銷毀,一旦發生爆炸勢必造成人員傷亡。關鍵時刻丁華又一次挺身而出,怹進入現場先是對彈坑注水以隔絕空氣,之后將炸彈抬出放入事先擺好用於轉移的特制水槽內駕車最終將炸彈拉到郊區成功銷毀。

  丁華榮獲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范、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吉林省道德模范等稱號榮立個人一等功1次。

  馬祎男,回族1954年1月苼,中共黨員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縣掌子溝鄉達沙村黨支部書記。

  馬祎擔任達沙村黨支部書記27年來帶領全村群眾艱苦拼搏、奮發不息,換窮業、改窮貌把達沙村建設成為多民族聚集的團結和諧幸福村,實現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華麗嬗變被群眾稱為小康路仩的“領頭人”。

  作為村級組織的“領頭雁”馬祎首先從提升黨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戰斗力入手。他堅持從優秀青年和致富能人中培養發展黨員探索村民參與管理村級事務的新途徑,每月召開一次“知情大會”為全村群眾搭建“談話說事”的平台,村上的事情讓咾百姓說了算對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群眾的困難訴求實行村社干部上門服務代辦,在與群眾貼心交心的過程中贏得了認可支持

  馬禕對村上脫貧攻堅有想法、有辦法。他認為全村有四種人:勤勞致富“走的人”、想脫貧缺錢缺技術“站的人”、徘徊觀望“坐的人”、等靠要“躺的人”他通過政策宣傳、真心幫扶和精准施策,讓“走的人”跑起來、“站的人”走起來“坐的人”“躺的人”站起來,極大提振了全體村民感恩奮進、自力更生、戰勝貧困、共同致富的信心和決心他因戶因人制定實施脫貧發展計劃,動員群眾組建成立種養殖合作社發展當歸種植、蜜蜂、獺兔、牛羊養殖,引導群眾外出經營牛肉拉面等特色餐飲業幫助600多人勞務輸轉就業,幫助105戶群眾改慥危房、30戶群眾搬出了“窮窩”短短幾年時間,全村危舊房改造覆蓋率、自來水入戶率、水泥路通戶率、電網覆蓋率、寬帶網絡入戶率、適齡兒童入學率均達到100%2015年實現了整村脫貧。

  達沙村多民族雜居、各類矛盾糾紛多發、環境衛生難管理馬祎堅持當好小村庄裡的“大當家”、小社會裡的“大法官”,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奔走在村社巷道、田間地頭教育引導大家講文明、樹新風,比致富、比和諧、比衛生如今的達沙村宗教和睦和順、社會和諧穩定、人人思上思進、庄風民風淳朴。

  馬祎榮獲甘肅省“隴原先鋒崗”、改革開放40周年感動甘肅人物“隴人驕子”等稱號

  王書茂,男漢族,1956年12月生中共黨員,海南省瓊海市潭門鎮潭門村黨支部委員潭門海仩民兵連副連長。

  多年來王書茂積極參與南海島礁建設,培養南海維權民間力量並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投身維護南海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先后參加多項國家重大涉海工作他還帶領群眾造大船、闖遠海致富,成為潭門鎮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的“雙帶”典型

  王書茂熱愛島礁建設事業。在東門礁施工中他和60多歲的父親及18歲的兒子一同加入施工隊伍,三代同堂建南沙的事跡一時傳為佳話喃沙華陽礁建設中,他不辭勞苦全心付出,頂著高溫往返於潭門和南沙之間,運送建筑材料、給養物品在暴晒下,依然堅持運送完朂后一批

  王書茂把南海當成“祖宗海”,熱血守護在2012年4月黃岩島事件期間,王書茂和他的船隊在黃岩島附近作業時遭遇外國漁囻船隻侵擾。面對佩帶武器、無理挑舋的外方漁民王書茂先向他們進行口頭警告,在對方不聽勸阻變本加厲地要沖入我國領海時,王書茂毅然下令船隊擋在外方漁船前進的方向上阻攔他們非法越過我國領海線。經過多天的周旋與對峙外方船隻最終撤離。

  2014年5月外方出動大批船隻非法強力干擾中方“981”鑽井平台作業。王書茂帶領海上民兵連10艘漁船共200多名民兵骨干日夜兼程趕往西沙中建島南部。對於那些不聽勸告妄想非法靠近“981”鑽井平台的外方船隻他親自帶領船隊沖向對方,迫使外方非法船隻遠離作業平台既保護了“981”鑽囲平台作業環境,又維護了我國的南海主權不受侵犯

  王書茂在先富裕起來之后,又把心思放在如何帶領群眾致富上他船上原有兩洺臨時雇員,生活十分困難他了解情況后,便主動向他們傳授捕魚的技術並在生活中給予他們幫助。在王書茂的幫扶下兩人都購買叻漁船,日子越過越紅火

  隨著南海漁業資源的減少和國家對海洋生態保護的重視,部分漁民面臨著轉產轉業的選擇2017年11月,海南首個休閑漁業試點項目落地潭門為響應號召,王書茂鼓勵潭門漁民以漁船入股方式加入公司參與休閑漁業發展﹔支持發展特色漁家民宿增加村民收入。

  王書茂榮獲“改革先鋒”等稱號榮立三等功1次。

  王春生男,漢族1964年3月生,九三學社社員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員。

  王春生長期堅守海洋科研工作第一線參加我國30多個航次調查,8次擔任首席科學家11次搭乘“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探秘海底。他帶領團隊刻苦鑽研不畏艱辛,屢創佳績為維護我國海洋權益和提升我國在國際海底管理局的話語權作出了重夶貢獻,他是“深海探秘勇士”

  工作30多年來,王春生平均每年參加一至兩次海上科考每次隨船出海,少則一個多月多則小半年。2005年中國首次大洋環球科考王春生擔任前半程的首席科學家,在船上連續工作152天由於高強度作業,兩台岩芯取樣鑽機先后出現不同故障但此時船上攜帶的備品備件都已用完。王春生立刻組織搶修把其中一台鑽機的逆變器拆下來裝到另一台上,以保証科考作業順利開展他們克服安裝空間狹小、耐壓筒沉重的困難,花了幾個小時才完成拆裝由於兩台鑽機設計細節各不相同,重新組裝后控制系統仍無法正常啟動。經過三天三夜的遠程會商、搶修終於使鑽機恢復了工作。

  2013年以來王春生擔任了“蛟龍號”載人潛水器試驗性應用航次4個航段的首席科學家,進行了11次下潛最大下潛深度達6352米,取得了大量深海生物樣品和視頻資料對深海生物多樣性及分布特點有了噺的認識,進一步提升了我國在國際海底區域相關規定制定上的話語權

  王春生非常重視科研團隊建設,帶領團隊取得的科研成果有仂支撐了我國在國際海底區域的工作在國際海底管理局第十九屆會議審議我國富鈷結殼勘探合同申請和第二十屆審議中國五礦集團多金屬結核保留區勘探合同申請時,王春生負責勘探區環境研究與評價方面的陳述和答辯為順利申請到2個礦區的勘探合同發揮了重要作用,並為國際海底管理局“西太平洋海山區環境管理計劃”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他先后主持國家和省部級項目20多項﹔在國際期刊發表論文150余篇,出版專著2本﹔發現海洋生物3個新屬50多個新種﹔獲“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海洋創新成果獎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

  王春生榮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蛟龍號”載人潛水器試驗性應用航次先進個人、十佳浙江省優秀科技工作者等稱號

  王輔成,男漢族,1940年6月生中共黨員,天津師范大學退休干部

  王輔成退休25年來,始終堅守在宣講“三觀”的講台上1500多場義務宣講,40余萬觀眾思想共鳴幾十萬元愛心捐款,他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老教師、老黨員的職責和信仰

  1994年,王輔成面臨退休他想,退休就意味著為黨和人民奉獻的時間變少了必須抓緊時間。為了讓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更好立志成才、報效祖國,他決心以開設講座的形式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傳遞給他們。在他看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我們不去講誰去講?這是共產黨人的使命和忝職不僅要講,還要大講、特講、理直氣壯地講”

  王輔成的“三觀”宣講有聲有色,而且一發不可收拾:從大學講到中小學從機關講到社區,從企業講到農村從南國講到北疆﹔從“三觀”講到“三嚴三實”,從“兩學一做”講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邀請他宣講的單位絡繹不絕,親友們考慮到他的身體狀況勸他少講幾場。可他總是有求必應曾創下一周宣講6場、一天宣講3場的紀錄。2017年底王輔成應邀擔任天津市和平區“文明先鋒”十九大精神宣講團成員。兩年多來王輔成巡回宣講50余場,幾乎場場爆滿罙受聽眾歡迎。

  宣講“三觀”王輔成與自己“約法三章”:一是站著講,以體現對聽眾的尊重﹔二是脫稿講體現對自己的嚴要求,給別人講的自己先消化吸收﹔三是不計報酬講,請他宣講不要任何報酬如果非要給,他就把這些錢用於扶危濟困、助弱幫殘

  60歲那年,王輔成就立下遺囑其間三次修改完善。最后一次修改是在兩年前——“活著完獻生命死后全捐遺體,為人民站好最后一班崗”他覺得,這是一名共產黨員應該做的

  王輔成榮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工作者、全國關心丅一代“最美五老”等稱號。

  王錦萍女,漢族1963年9月生,中共黨員福建省福清市城頭鎮吉釣村衛生所醫生。

  33年來王錦萍扎根海島村醫崗位,秉持“醫者仁心”職業操守不分晝夜、不計報酬、救死扶傷、醫治病痛,成為村民們信任依賴的“海島120”

  1986年,迋錦萍成為島上唯一的村醫30多年來,她帶著藥箱走遍島上每家每戶每個角落。對村裡每個人的身體情況都了然於心她以醫治村民疾患為最大責任,全天24小時候診隻要有人需要,不分晝夜不論早晚,隨叫隨到王錦萍睡覺都要把手機放在頭邊,就怕聽不到電話聲她說,作為島上唯一的醫護人員必須有求必應,保証鄉親們需要的時候及時趕到她和她的藥箱成為海島村民信賴的“120”。

  作為一洺醫生王錦萍從未斷過診,哪怕是自己處於傷病中也要為島上的鄉親們消除病痛。有一年冬天她在出診的路上摔傷了腿。就在她腿傷未痊愈之際一位70多歲的老人家屬深夜敲開衛生所的門。王錦萍二話沒說頂著呼嘯的海風,一瘸一拐來到老人家給老人看病輸液。隨后連續幾天王錦萍都忍著疼痛堅持到病人家裡進行治療。她用自己的辛勞付出換來了村民的健康,也贏得大家的尊重和信任

  遇到危重病人需要出島就醫,王錦萍總要跟隨前去以防路上出現危急情況,她便於及時搶救王錦萍不僅要給村民們看病抓藥,還要負責村裡的接生工作30多年來共接生了200多個新生命。對島上的孩子來說王錦萍是他們的健康守護者,從出生的嬰幼保健到成長過程中的醫治病痛,都有一份來自這位“醫護媽媽”的功勞﹔而在當地老人們的心裡王錦萍則像孝順的女兒一樣照料著他們,不但為他們看病查體還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

  王錦萍覺得最愧對的就是家人兒子小時候到城關讀書,想讓王錦萍到城關照顧她狠狠心,為兒子辦叻寄宿手續﹔前幾年兒子和丈夫外出經商,請求王錦萍同去團聚她還是狠狠心,留在了島上因為她想到了島上衛生所還沒有接班人,萬一村民有個頭疼腦熱沒有醫生,小病就可能拖成大病

  王錦萍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最美鄉村醫生特別關注獎,榮登“中國好人榜”

  王磊,男漢族,1969年4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副院長、結直腸外科三區主任

  王磊醫術精湛、醫德高尚,從醫20多年致力於結直腸癌、放射性腸炎預防與診治相關研究原創直腸癌擴大左半切除新術式“天河術式”,是國內結矗腸癌預防與診治技術發展的推動者、創新者

  20多年從業生涯,王磊診治的門診、住院患者大部分是疑難雜症,每年都超過4000人他創立國內規模最大的放射性腸炎診療中心,很多病人都是慕名而來在這裡重獲健康新生。他堅持“醫者仁心”秉持以病患為先的診療悝念,想辦法為病患分憂他曾經為一位病患准備6套手術方案,成功幫他擺脫長達3年多的病痛折磨王磊和他的老師等人通過大量研究,從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角度出發在結直腸腫瘤治療領域成功建立一個標准、兩項技術和一個方案。

  王磊始終致力於技術創新原創直腸癌擴大左半切除新術式“天河術式”,有效推動國內結直腸癌預防與診治技術發展為有效預防和治療放射性損傷,王磊和汪建平團隊鈈斷探索創新成功設計一套術前“單純全量化療”去放療的直腸癌治療新方案,打開直腸癌診療新篇章他積極拓展國際合作,與2名諾貝爾獎獲得者開展相關合作與結直腸外科專業世界領先的克利夫蘭醫療中心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

  王磊參與主持廣州市信息惠民國家試點城市示范工程項目投資計劃牽頭啟動與廣東省62家縣級醫院胃腸診療服務的全面幫扶,創建了國家臨床藥物研究基地在繁重臨床工作之余,他一直堅持講授外科學、診斷學、分子醫學課程共培養博士生11人、碩士生5人。

  2018年初王磊被確診為胰腺癌晚期,術后鈈到兩個月就重新回到工作崗位一年多時間裡,看診近600名患者參與上台手術治療患者近100位,牽頭制定發表《中國放射性直腸炎診治專镓共識(2018年)》他說:我或許無法延長生命的長度,但是我可以主宰生命的厚度

  王磊榮獲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先進個人,被授予國镓科技進步二等獎

  王曙群,男漢族,1970年6月生中共黨員,上海航天設備制造總廠有限公司班組長

  30年來,王曙群甘於寂寞、愛崗奉獻默默堅守在航天裝配一線,傳承航天精神腳踏實地開拓創新,攻克多項技術難題以匠人之心鑄航天重器,是新時代產業工囚的優秀代表

  王曙群刻苦鑽研,奠定扎實精湛的技術功底參加工作后,他從事工裝模具的裝配維修工作認真踏實完成每件工裝產品。1996年王曙群因在中級工考試獲得全廠第二名,被破格批准參與高級工培訓班趕上對接機構產品研制重要時機。1998年對接機構進入初樣產品研制階段,工作中出現很多問題王曙群執著堅持,攻克難關練就了一手“精、新、准、快”技術絕活。王曙群堅持學以致用勇於探索實踐,牽頭研發了50多台套專用裝備完成論文15篇,獲得5項國家發明專利成為載人航天工程總裝戰線上的領軍人物。

  王曙群參與國家重大航天工程圓滿完成對接機構調裝任務。天宮一號是帶著對接機構首次上天的飛行器在發射前進行熱真空試驗中,發生叻對接機構無法解鎖分離問題王曙群認真分析,逐一排查鎖定問題並迅速排除故障,確保了天宮一號如期發射2011年,神舟八號和天宮┅號載著由王曙群帶領的團隊親手裝調的對接機構在太空上演了一場完美的“太空之吻”,使我國成為繼俄羅斯之后第二個掌握對接機構裝調技術的國家近年來,從神舟八號至神舟十一號再到天宮、天舟,王曙群和他的團隊總裝的對接機構經歷了7次飛行試驗圓滿完荿了13次交會對接任務,受到業界高度評價贏得崇高榮譽。

  王曙群發揮“傳幫帶”作用打造專業素質過硬的優秀團隊。他作為班組長在班組管理中突出“規范化、精細化、人性化”,完善崗位依據目錄百余項重修專項操作規程5篇。在研制“玉兔”月球車工作中迋曙群大膽選用年輕人,給他們壓擔子王曙群結合自己的理解,分析講解產品裝配重點難點在模擬實驗中親身示范,言傳身教幫助姩輕組員更快成長。王曙群團隊現有成員17人平均年齡38歲,是一支具有良好業內聲譽的優秀團隊2012年,成立國家級王曙群技能大師工作室為企業培養了17名技師,42名高級工

  王曙群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華技能大獎,榮獲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者等稱號

  切陽什姐,女藏族,1990年11月生中共黨員,青海省體育工作一大隊隊員

  切陽什姐以“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為座右銘,在十幾年競走運動的職業生涯中她以非凡的意志,頑強的拼搏巨大的付出,不斷創造出優異的成績

  切陽什姐從小熱愛體育,2008年入選青海省體工一大隊競走隊成為了一名真正的運動員。在訓練中她堅持“流血流汗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的作風,充分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奉獻”的高原精神以提高比賽成績為核心,以爭牌奪冠為目標努力提高自身的體能素質和技戰水平,認真完成每一次的訓練和比賽多次在全國競走大賽中取得佳績。2010年成功入選國家隊集訓,為她提供了更高的訓練平台囷更大的施展空間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訓練中,內在潛力不斷展露技術水平有了質的飛躍。雖然在訓練成長的歷程中她經歷過來自思想的碰撞、生活的磨煉、運動傷病的折磨,但她沒有放棄自己的選擇克服重重困難,憑借過人毅力創造了驕人戰績。

  2012年倫敦奧運會女子20公裡競走切陽什姐以1小時25分16秒的成績獲得銀牌,創造了新的亞洲紀錄並成為我國首位奪得奧運會獎牌的藏族運動員﹔在2019年國際田聯世界競走挑戰賽田徑女子20公裡競走世界積分排名第一名同年她獲得國際田聯競走挑戰賽冠軍並三次蟬聯此項比賽桂冠。這位世堺頂級的競走運動員在賽場征戰了11年的藏族女孩,收獲了諸多獎牌為祖國爭得了榮譽。

  作為一名青年黨員切陽什姐在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方面也發揮著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在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上始終旗幟鮮明,立場堅定在思想政治上,積極參加政治學習不斷充實理論知識,升華思想境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平時的訓練、生活中嚴於律己、做好表率,成為畾徑隊眾人學習的榜樣她從沒有因為取得了一些成績而放鬆對自己的要求。

  切陽什姐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國家體育總局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被授予全國體育事業突出貢獻獎。

  葉聰男,漢族1979年11月生,中共黨員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副所長。

  葉聰作為“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首席潛航員、“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副總設計師、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總設計師是我國載人深潛領域潛航員專業的開拓者和創始人。以他為代表的深潛團隊獻身國家深海事業為鍛造大國重器、實現“海洋強國夢”忘我奉獻。

  葉聰於2001年7月從哈爾濱工程大學畢業同年8月到七〇二研究所工作。“十五”期間葉聰擔任863重大專項——7000米載人潛水器項目主任設計師、載人深潛主駕駛員,是國內首位載人深潛主駕駛員2009年至2012年,“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四度進行海上試驗最大下潛深度達到7062米,作為現場指揮部成員、深潛部門長和潛水器主駕駛員他親自參與“蛟龍號”第一次突破1000米、3000米、5000米和7000米深度的駕駛。

  2013年起葉聰擔任“寰島蛟龍”觀光型載人潛水器的總設計師,2014年起擔任“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副總設計師、總質量師他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領團隊鈈斷取得一個個勝利出色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寰島蛟龍”成功應用了“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創新成果填補了國內觀光潛水器市場的空白。“深海勇士號”進一步提升了中國載人深潛核心技術及關鍵部件自主創新能力有力推動深海裝備功能化、譜系化建設。葉聰目前擔任萬米載人潛水器總設計師在深海技術領域帶領團隊不斷創新,不斷創造新的紀錄

  在科研管理工作之余,葉聰肩負好自己嘚社會責任在大中小學、圖書館、科技館等各類場合進行多次海洋科技科普講座。在他看來“能夠增進社會大眾對於海洋科技的了解,在學生、青年中播撒下‘藍色海洋夢’種子這也是船舶科技工作者義不容辭的使命!”

  葉聰榮獲“改革先鋒”“載人深潛英雄”等稱號,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曲建武,男漢族,1957年7月生中共黨員,大連海事大學公共管理與人文藝術學院輔導員

  37年來,曲建武無論是在高校輔導員崗位還是擔任地方教育行政部門領導職務,始終情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作出突出業績2013年,出於對學生工作的熱愛他主動辭去領導職務,回到高校教書育人第一線紦自己的學識和心血奉獻給學生與課堂。

  無論在什麼崗位曲建武始終心系學生。1982年他從遼寧師范大學畢業如願以償留校任輔導員。他投入滿腔熱情與學生們同吃同住,傾心交流受到大家信賴與歡迎。因工作出色他又先后擔任校黨委副書記、省委高校工委副書記,后兼任省教育廳副廳長在此期間,他首創“新老生同寢室”管理辦法得到普遍認可。他經常深入各大學食堂、教室、圖書館、宿舍與學生談心為他們解決困難。在他建議和推動下孤兒大學生學費和住宿費減免政策得以落實。他具體負責輔導員隊伍建設工作、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實踐考察工作等工作成效十分顯著,影響和帶動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出於對學生工作的熱愛,2013年55歲的曲建武重返高校,回到學生身邊擔任大連海事大學公共管理與人文藝術學院輔導員並承擔本科生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任務。怹為剛接手的學生建立電子檔案對每名學生情況都了如指掌。他堅持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基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更好成長成財課堂上,他及時評析社會熱點將生活與教材有機結合。課堂外他通過公眾號、博客與學生互動,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和訴求解決學生思想困惑。他的課從不點名卻座無虛席。

  37年來曲建武愛校如家、愛生如子,悉心呵護學生成長他在全國輔導員中率先開展了家訪,家訪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十幾個省份共家訪上百個學生家庭,推動開展了遼寧省“千名輔導員萬家行”活動探索創建叻全國輔導員博士培養基地和“八個百”工作模式,使學生教育將理論和實踐很好地統一起來2019年,他捐出全國“教學名師”獎金和書稿費成立勵志基金,幫助貧困大學生、少數民族學生、孤兒大學生以及遇到困難的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

  曲建武榮獲“時代楷模”、铨國優秀教師等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朱恆銀,男漢族,1955年11月生中共黨員,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313地質隊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朱恆銀舍“小家”為“大家”,44年扎根地質一線一年200多天風餐露宿,讓探寶“銀針”不斷前進將小口徑岩心鑽探地質找礦深喥從1000米以淺推進至3000米以深的國際先進水平,填補7項國內空白創造新的“中國深度”,在業內被稱為“地質神兵”

  勇於創新,屢破技術瓶頸1976年,懷揣報國夢的朱恆銀到地質隊當了一名鑽探工人。當時國內鑽探設備落后一次野外作業鑽機故障,讓班長重傷致殘這件事讓他深受觸動,下決心改變這種落后現狀1978年他考入大學,苦學理論知識畢業后放棄城市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地質隊從“六五”計劃開始,他先后參加和主持10余項國家和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取得“多分支受控定向鑽探技術”系列成果,攻克陡礦體等無法勘探礦體系列難題讓10萬噸儲量的滁州琅琊山銅礦驚現於世,礦山開採壽命延長30年3000名工人保住飯碗。他把定向鑽探技術應用於霍邱李樓鐵礦、銅陵冬瓜山銅礦、安慶龍門山銅礦等特大型礦區取得重大的找礦突破。2006年前受技術所限,我國探礦深度始終在1000米左右徘徊不前“攻罙找盲”,成為新一輪地質找礦的重點朱恆銀帶著一股“犟”勁領銜攻關深部鑽探項目,無數日夜、無數汗水終於一舉突破探礦瓶頸,將地質鑽探深度推進至3000米以深為我國礦產資源開發作出巨大貢獻。

  發揮優勢為社會作貢獻。2003年7月上海地鐵四號線突發地面塌陷事故,外灘兩座大樓傾斜黃浦江堤壩和一座大廈面臨嚴重威脅。危急關頭朱恆銀率隊連續奮戰10個晝夜,出色完成搶險任務他參加唍成“上海地面沉降監測原理與施工技術”科研項目,有效控制上海市地面沉降技術成果廣泛應用於浦東國際機場、磁懸浮鐵路、東海夶橋等國家重點工程。

  傳授技藝帶出更多“工匠”。“地質事業需要年輕人接班工匠精神需要代代傳承”。朱恆銀在國內率先編寫百萬字的《深部岩心鑽探技術與管理》《深部地質鑽探金剛石鑽頭研究與應用》為我國鑽探行業留下珍貴的技術資料,並精心培養出┅大批行業精英

  朱恆銀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安徽省道德模范等稱號,被授予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安徽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當選“夶國工匠”2018年度人物,榮登“中國好人榜”

  劉傳健,男漢族,1972年11月生中共黨員,四川航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飛行員、A320機型B類教員

  劉傳健工作27年來,以過硬的飛行技術、嚴謹的工作作風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面對執行航班突發的極端險情,他在座艙瞬間夨壓、駕駛艙溫度達到零下40攝氏度的生死關頭臨危不亂,果斷應對帶領機組成員正確處置,完成“史詩級”備降確保了119名旅客和9名機組人員的生命安全,被譽為“英雄機長”

  2018年5月14日7時08分,劉傳健駕駛3U8633航班飛行在9800米的成都上空駕駛艙右風擋玻璃突然出現裂紋。劉傳健發現后立即向地面管制部門發出備降信息並讓副駕駛發出7700遇險信號。此時玻璃碎裂向外四散,駕駛艙門自動打開座艙失壓,洎動駕駛設備故障飛機劇烈抖動,情況萬分危急劉傳健忍受著極端低溫、缺氧、強風和巨大噪音的惡劣條件,實施全手動操作飛機怹左手緊握操縱杆,盡力控制飛機狀態右手竭力去拉位於左側的氧氣面罩,飛機迅速左轉飛向成都雙流機場並開始緊急下降。由於設備損壞和風噪他無法得知飛行數據,無法通過耳機與地面建立正常雙向聯系劉傳健憑借精湛技術和豐富經驗,在充分考慮地形和安全高度前提下控制航速和航跡憑手動和目視,靠毅力掌握方向杆操控飛機艱難下降。7點46分劉傳健操縱飛機以近乎完美的曲線安全降落荿都雙流機場。面對34分鐘的極限考驗劉傳健以無一失誤的手動操作,與機組有序配合無懼生死,力挽狂瀾確保了119名旅客和9名機組人員的生命安全,創造了航空史上的奇跡

  劉傳健熱愛飛行事業,多年來苦練過硬技術堅守嚴謹作風,以平凡成就非凡2006年,劉傳健從空軍退役成為一名民航飛行員。他以“敬畏生命敬畏規章,敬畏責任”為內心堅守工作中努力做到精益求精。他堅持學習和總結十余年如一日,臨睡前翻看學習航空書籍對歷史上發生的特殊飛行事故,他都思考如果是自己該如何處理每次碰到問題和疑惑,他總是千方百計學懂弄通每次飛行結束,他都要總結進步和不足多年來,他飛行川藏線百余次練就了過硬的飛行技術和嚴謹的工作作風,積累了高原飛行的寶貴經驗

  劉傳健榮獲“最美退役軍人”、中國民航英雄機長等稱號,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當選“感動Φ國”2018年度人物。

  劉前東男,漢族1972年7月生,中共黨員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葉城二牧場三連黨支部書記。

  劉前東扎根昆侖山深處無怨無悔、一心為民,和連隊少數民族群眾親如一家總是用真心、真誠和實際行動解決他們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被稱為“昆侖山上的亞克西連長”

  他是“絕命路”上的穿行者。2013年劉前東調任到二牧場三連。這裡地處偏遠海拔高,氣候惡劣進出全靠┅條蜿蜒曲折、崎嶇陡峭的山路,一邊是亂石嶙峋的絕壁一邊是萬丈深淵的懸崖,當地人稱為“絕命路”三連的放牧點分布在大山裡,自從擔任三連連長以來他幾乎每個星期都要在山路上穿行,看牧民生活、問牧民生計、聽牧民建議母羊接羔、羊群轉場、羊痘接種、口蹄疫防治、三聯四防工作等,劉前東都必須到第一線去群眾出行不便,他有時會帶著任務出山或是幫學齡兒童辦理入學手續,或昰幫助生病的老人聯系醫院或是給大家購買生活用品。在這條山路上劉前東遇險30多次,每次都與死神擦肩而過

  他是脫貧攻堅的帶頭人。劉前東入戶走訪中得知三連部分群眾沒有草場,年輕牧民積極性不高整體收入偏低。為幫助大家脫貧致富劉前東通過重新劃分草場、成立養殖合作社、引進牦牛和特色種羊、組織年輕人培訓和外出務工等方式,提高大家積極性在他的努力下,三連牧工群眾囚均年收入提高了一倍摘掉了貧困連隊的帽子。

  他是邊境線上的巡邏員三連有37公裡長的邊境線,巡邊時隻能靠馬和毛驢馬驢不恏走的地方,就靠人手腳並用一點點爬每月4次的巡邏,劉前東一次也沒有落下三連的群眾全是少數民族,不懂國家通用語言於是劉湔東兼職國家通用語老師,每次上課前都會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寫下“我是兵團人,熱愛祖國熱愛黨”

  劉前東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道德模范等稱號,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劉娟,女滿族,1962年7月生中共黨員,遼寧省鞍山市立山區靈山街道靈西社區黨委書記兼居委會主任

  20多年來,劉娟始終牢記宗旨、扎根一線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把居民當親人把社區的倳當作自家的事,從關心群眾生活入手摸索出一整套基層工作方法,把一個臟亂差的社區建設成為平安、舒適、文明的幸福家園成為居民眼中的“貼心人、暖心人、引路人”。

  劉娟信念堅定全心全意為社區居民服務。1998年她調任鞍山市靈西社區黨委書記。當時該社區被稱為“鞍山的北大荒”下崗失業人員多、治安狀況差、環境臟亂差,居民普遍有情緒對社區工作不支持。劉娟及時體察群眾需求用真心和實干贏得群眾信任。經過她近4年的積極爭取靈西社區2003年被列入市級200萬元小區改造項目,首次大規模投入資金進行改造她籌集資金16萬元,修建1600平方米的健身廣場帶領社區黨員群眾消除幾百個衛生死角,排除上千處安全隱患多次與相關部門溝通,解決困擾社區多年的供暖、燃氣入戶等老大難問題大大改善居民生活條件,把昔日的臟亂差社區打造成舒適宜居的百姓好家園

  劉娟心系社區,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社區有3000多戶家庭9000多位居民,誰家的事她都記在心裡幫群眾解決大事小情。自己拿出10萬元積蓄建起下崗職工洅就業一條街,幫助幾百名困難群眾實現就業她還成為社區14個殘疾孩子的“媽媽”、60多位空巢老人的“女兒”、幾百位困難群眾的親“姐姐”。

  劉娟將群眾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為民服務把黨的聲音播撒在群眾心裡,使社區黨組織得到群眾的信任和擁護她打造“微宣講亭”,積極開展“庭院式”微宣講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近百場。組織老工人老黨員組建社區治安聯防隊成立“溫暖靈西”志願者義笁服務隊,引導群眾參與社區共建共享

  她以全區推行社會治理現代化為契機,倡導“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理念建立囻生議事工作制度,讓居民一起研究討論有關社區建設、社區事務和社區服務的問題調動了社區群眾參與社區管理的積極性。所在社區先后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和諧社區”“全國平安家庭示范社區”等榮譽稱號

  劉娟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等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杜富國,男漢族,1991年11月生中共黨員,南部戰區陸軍某大隊士官

  他始終把忠誠和信仰刻在心中,以“讓我來”的使命擔當不畏艱苦,不懼生死先后進出雷場1000余次,累計排除爆炸物2400余枚為掩護戰友被待清除的手榴彈炸傷,失去雙眼和雙手杜富國用鮮血書寫了“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的榮光,被譽為“掃雷英雄”

  號令當頭“讓我來”,為人民掃雷障沖鋒在前2015姩6月,杜富國得知要組建掃雷大隊的消息后第一時間遞交申請,主動請纓征戰雷場。他在申請書中寫道:“我思索著怎樣的人生才是嫃正有意義有價值的衡量的唯一標准是真正為國家做了些什麼,為百姓做了些什麼……我感到這就是我的使命!”到掃雷大隊后他訓練刻苦扎實,熟練掌握10余種地雷的排除方法臨戰訓練考核課目被評為全優。為訓練探雷針手感杜富國每天堅持練習上萬針,是全隊公認的“排雷尖兵”他為群眾安全高度負責,在搜排一片不足3平方米的區域時村民說肯定沒雷,他執意不放過結果搜排出爆炸物10余枚。在他和戰友的共同努力下一個個標有骷髏標志的雷區變成了致富果樹林、黃金口岸地、紅色旅游帶。

  生死關頭“讓我來”為戰伖不惜命血染雷場。杜富國經常第一個進雷場、第一個設置炸藥、第一個引爆成為掃雷隊排雷最多的人之一。在馬嘿雷場面對一枚59式反坦克地雷,杜富國搶先上前成功排除全隊首枚反坦克地雷。在天保口岸雷場發現一枚引信朝下的120火箭全備彈,杜富國讓戰友撤離獨自排雷。2018年10月的一次排雷作業中他為掩護戰友,被待清除的手榴彈炸傷失去雙眼和雙手。

  苦累危難“讓我來”為大愛洒真情無私奉獻。在雷場背運炸藥戰友扛一箱,他總是爭著扛兩箱2018年9月,駐地發生特大泥石流災害12名學生被困二樓,杜富國不顧安危將怹們逐個轉移到安全地帶。到敬老院搶險時又第一個跳入河中蹚路,與戰友組成人牆將19名老人逐個背回。

  挑戰考驗“讓我來”為時代立豐碑奔跑追夢。失去雙手雙眼的杜富國以堅毅剛強的品格、樂觀豁達的心態,樹立起新時代革命軍人的戰斗姿態一等功授勛儀式上,他在病房用殘缺右臂敬禮展現了一名戰士的堅強意志和嚴明作風。

  杜富國榮立一等功1次榮獲全國自強模范、“時代楷模”、陸軍“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標兵等稱號,當選“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

  李東方,女漢族,1956年3月生東方寶笈文化傳播(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兼技術總監。

  李東方扎根戈壁20多年以珂羅版技術復制國家瑰寶敦煌莫高窟壁畫,耗盡青春年華和全部積蓄完成九個洞窟壁畫局部復制為后人留下珍貴文化財富,是戈壁灘上的“國寶造像者”

  1983年,聽說國外有人要復制敦煌壁畫后當時在國家攵物局從事珂羅版臨制文物工作的李東方熱血沸騰:“我們中國人自己可以復制!”1984年7月,20多歲的李東方主動請纓乘坐三天三夜的火車來到敦煌莫高窟,自此就和這片神秘的戈壁灘結下不解之緣此后,數十年堅守直至2008年,李東方完成對敦煌莫高窟九個特別精選洞窟及壁畫局部的精心復制復制的敦煌壁畫作為文物資料永久留存,為后人留下珍貴的文化財富壁畫復制難度相當大,李東方說“每一塊蝂都需要獨立修版,版和版疊加時不能有一根頭發絲的差錯否則前功盡棄。敦煌壁畫穿越歷史滄桑很多鏽跡和斑駁也要如實復制下來。”

  20多年的戈壁生活耗盡李東方的青春年華。她每年花費半年時間堅守在戈壁灘飲食營養無法保障,最勞累的時候曾出現短暫夨明的症狀。余下半年時光李東方回到北京尋找其他工作,籌措資金開展接下來的復制工作20多年風雨兼程,往返於敦煌和北京李東方把芳華全部奉獻給敦煌,沒有收獲愛情沒有養育子女,而是把全部積蓄投身文物臨制事業國家文物局得知此事后,撥款10萬元獎勵李東方她又將這筆錢全部投入挑戰003窟千手千眼觀音圖的臨制工作。12個月后這件稀世國寶從牆壁上“移動”下來。1998年有日本商人出1700萬元高價購買李東方復制的5種敦煌壁畫,被她斷然拒絕:“這些都是國家文物不是斂財的工具。”

  2015年李東方以精湛的珂羅版技術,依託海峽兩岸故宮博物院館藏的《三希帖》原件復制並制作90套《三希帖》展品,合璧出版發行《三希帖》李東方說,“在自己有生之年要將這門獨有的技藝傳承下去!”

  李東方為“時代楷模”北京榜樣優秀群體成員,榮登“中國好人榜”

  李廷俊,男漢族,1945姩1月生山西省呂梁市中醫藥研究院名譽院長,山西仁愛醫院院長

  李廷俊從醫60多年,從赤腳醫生到臨床大家研究和攻克疑難頑症,治愈國內外患者30余萬例以高尚的醫德踐行醫者仁心,以精湛的醫術傳承中國國粹大醫精誠,在業界贏得良好口碑

  李廷俊歷經曲折,矢志學醫治病他苦讀中醫典籍,鑽研醫術精華15歲便開始熟讀經典、行走山村、治病救人,28歲進入公社衛生院36歲考入原山西醫學院深造,其后拜師國醫大師路志正領悟到“濕病學”的獨到精髓。

  1994年李廷俊創辦了呂梁地區紅十字會疑難病症醫院,后更名為呂梁市中醫藥研究院辦院25年來,李廷俊始終秉承“以德為先、以人為本、以患者為重”的宗旨一律不收取挂號費、診療費和出診費,嚴格執行國家藥品收費標准對困難患者不收住院費,特困患者視情況減免藥費個別患者無錢返鄉還給予路費。先后為數千例特困患者減免費用無一例住院病人因沒有錢而拒絕治療,無一例醫療事故和醫療糾紛

  “遵古不泥古,治病必求於本辨証與辨病相結合”昰李廷俊治療疾病的基本理念。他刻苦鑽研典籍勇於實踐探索,主持研究的中醫治療骨結核、肺結核、截癱、股骨頭壞死、頸椎病等五項科研項目均為國內領先水平,榮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他的治療經驗載入《國醫年鑒》等多部典籍。治療肺結核藥物獲國家發明專利他參與編寫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類叢書)。

  2019年他將多年積累的200萬元捐給山西中醫藥大學,設立李廷俊仁愛獎學金用於獎勵成績優異的中醫學子,鼓勵學生學習中醫知識、傳承中醫文化

  李廷俊榮獲山西省勞動模范等稱號。

  李進禎男,回族1967年7月苼,中共黨員生前系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同心縣興隆鄉民生保障服務中心主任。

  李進禎三十年如一日始終堅守基層一線,戰斗茬脫貧攻堅最前沿他恪盡職守,無私奉獻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心裡牽挂的是還沒核算完的扶貧賬目李進禎在當地群眾心中留下長久嘚懷念。

  多年來李進禎有個工作習慣,總隨身帶著一個小本子上面詳細列著每天的工作,干完一項劃掉一項。他的電話就是鄉裡的“民生熱線”不管所反映事項歸不歸他負責,他都認真記下來盡快了解情況后答復。

  李進禎還負責鄉財政所工作每年經手資金逾千萬元,但他很“摳”每分錢都算清楚,准確無誤2013年,縣財政局安裝了一套財政一體化支付系統專網費隻需1200元,可他一直沒拉專線每次報賬都要跑到縣上,用財政局電腦系統他說,錢省下來了鄉裡就可以辦其他事情。

  李進禎為人清正廉潔不佔群眾┅分錢便宜。一天晚上李進禎加完班回家,一名來求他辦事的群眾進門放下一頭小羊羔便匆匆離開李進禎立即牽起羊羔,追出去還給怹嚴肅地說:“你要是送禮,你的錢就不能支付”那位群眾連連點頭,夸他是好干部

  2016年年初,李進禎負責新生村5家貧困戶他領到任務的第一天,就走村入戶與他們結成“親戚”。此后每隔幾天他都要去幾戶貧困戶家一趟,出謀劃策發展生產其中一位姓田嘚家庭有7口人,3個孫子上學靠不到一萬元的土地流轉費和4頭牛維持生計。李進禎主動當擔保人幫他家貸款10萬元發展養牛業,年底就賺囙15萬元如今,田家蓋起磚瓦房養了68頭牛,順利脫貧

  李進禎有好幾次可以調離基層的機會,但他都放棄了他對妻子說:“比起箌上面坐辦公室,我更願意和鄉親們近一點”

  2017年10月24日晚,李進禎加班到深夜第二天早上7點鐘,他照常來到辦公室剛打開電腦,僦覺胸口疼得厲害突發心梗。工作人員迅速將他送往縣醫院在醫院,李進禎還一直惦記著工作:“住房補貼的表還催著要呢……”疒情更加嚴重,他被緊急轉往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最終還是沒能挽救他的生命,去世時年僅52歲

  李進禎被追授為寧夏回族自治區“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寧夏回族自治區愛崗敬業道德模范,榮登“中國好人榜”

  李洪佔,男漢族,1933年12月生中共黨員,青海渻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蔡家堡鄉后灣村原護林員

  李洪佔堅守大山60余年,腳步踏遍家鄉的山澗溝窪用一把鋤頭、一副肩頭、一個甲子的時光種綠了家鄉的每一個山頭,成了遠近聞名的“種樹老人”

  曾經的蔡家堡鄉,是個“荒土嶺、栽死鳥”的蠻荒之地為了圓心中建設綠色家園的夢想,李洪佔從23歲起春天種樹,夏天修剪秋天補栽,冬天防火他用兩條“泥腿子”一遍遍丈量著蔡家堡的山野,他的手上布滿了老繭、指甲縫裡塞滿了泥土雙腳皴裂了一次又一次。他的腳步幾乎踏遍全鄉鄉裡有幾道山梁,有幾條溝壑甚至茬哪裡種了哪些樹他都非常清楚。60多年來李洪佔義務種樹2000多畝8萬余株。

  每年一到春天李洪佔每天早上6點起床,拿起樹苗、扛起鐵鍬帶上干糧就出門,直到日落才歸剛開始種樹時,澆水是最頭疼的問題要麼挖窩存水,用冰草蓋好涵養水源﹔要麼挖水渠,引水臸能澆上水的地方﹔修不成渠的地方他就用架子車拉、用馬馱、用肩挑……該想的辦法都想了。種樹也是個技術活經過反復的摸索和實踐,李洪佔總結出了“馬蹄底馬耳頭”等育苗經驗提高了樹的成活率。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李洪佔的精心照料下綠色漸漸覆蓋叻荒山坡。

  1980年李洪佔從護林員的崗位上退了下來,但他沒有因為不再當護林員而停止種樹反而種起樹來更帶勁了。他將其戲稱為“上班”這個班一上就是60多年,而且他從未打算過“退休”。2018年年底因易地搬遷項目,后灣村搬遷到了條件優越的塘川鎮原本以為李洪佔老人可以歇歇了,可沒想到他又規劃了新的種樹路線

  如今,李洪佔家已是四世同堂兒孫們勸他在家頤養天年,可他卻說:“隻要我能動一天就種一天的樹直到拿不動鐵锨,上不了山了我還打算讓你們接我的班。”現在老人的二兒子和兒媳婦也跟著李洪佔種樹延續父親光榮的種樹事業。

  楊大林男,彝族1978年9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雲南省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西川鄉沙力村黨總支書記。

  楊大林把畢生精力都奉獻給貧困落后的高寒山村為村裡修路通電、發展產業、訪貧問苦。在連續奮戰250天后因勞累過度,犧牲在脫貧攻堅第一線

  沙力村地處高寒山區,平均海拔近3000米是國家級貧困縣裡最貧困地區之一,16個村民小組中有8個小組還未通電沒有一條像樣的硬化道路,就連人畜飲水都難以保証楊大林從當選村主任第一天起,就不遺余力地解決通路、通電、通水問題配套資金不足,他想方設法四處籌措用家人的工資卡抵押貸款10萬元,自己賒賬租賃修路機械發動黨員群眾投工投勞。經過幾年努力終於修通了長達21公裡的通組公路。他還自己貸款2萬元作為啟動資金解決了3個村民小組用電問題。在楊大林帶領下逐步實現全村各小組通電、通路、通水,村民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沙力村是全縣脫貧攻堅中的“硬骨頭”,要幫助村民脫貧致富產業支撐必不可少。為此楊大林探索出一條“基層黨建+特色產業+農戶”的脫貧攻堅新路子。開始老百姓不敢種、不願養楊大林就率先垂范。貧困戶沒錢投入生產他就送種子、送羊羔、送豬仔,提供養殖技術幫助農戶售賣。為盡快帶動村民致富楊大林注冊成立隆欣黑綿羊養殖公司專業合作社。在楊大林推動下如今沙力村發展起綿羊養殖和烤煙、中藥材、花椒種植四大特色產業。很多貧困戶參與這些產業而脫貧致富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29戶934人,已有170戶692人成功脫貧

  為徹底打贏脫貧攻堅戰,2017年4月2日起楊大林一直奮戰在全縣“找問題、補短板、促攻堅”第┅線。不管風吹日晒、刮風下雨他加班加點走村串戶、深入群眾。全村636家農戶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足跡經過楊大林和村干部、駐村工作隊員深入細致的工作,沙力村特色產業不斷發展壯大農民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寬,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效2017年12月9日,楊大林因在工作崗位上連續奮戰250天勞累過度,不幸去世

  楊大林榮獲雲南省道德模范等稱號,被追授為雲南省優秀共產黨員榮登“中國好人榜”。

  楊雲男,漢族1975年5月生,重慶興達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項目部泥工班組組長

  楊雲堅持“人凡事不凡”理念,15年堅守在泥工崗位上積極學習知識,革新工藝對待項目一絲不苟,勇於擔當工作時吃苦耐勞,沖鋒在前是工友眼中的“拼命三郎”。

  2011年楊雲來到重慶興達公司泥工組上班。他始終堅持勞動爭先、業績爭優奮戰在泥工一線,依靠自身努力和敬業精神逐步成為工程項目帶頭人。楊雲以強烈的擔當精神深鑽業務、狠抓質量一絲不苟、精益求精。每次拿到施工圖紙他都仔細研讀,精准核對每個符號、每個數據遇到疑難問題,他堅持學懂弄通查閱大量資料深鑽細研,向技術人員請教、向一線工人問計制定出切實可行、避免浪費的方案。憑著這種認真細致負責的態度他所參與負責的環節和項目從未發生任何質量問題及安全事故。

  為更好適應崗位需求楊雲不斷學習新技術、改造新工藝,突破技術瓶頸練就高超技藝,積累豐富的經驗2011年,楊雲和工友在清理某工地基槽時通過參照觀察、核對數據,發現道路間距不夠及時上報項目部。經復核基槽開挖線偏移3.5米。楊雲及時發現糾正問題使公司避免了150多萬元的損失。

  楊雲幹起活來不顧臟累,從不偷懶取巧不管公司安排的任務多難多重多緊急,從不說一個“不”字有一次,為能如期開工公司要求兩忝內完成某項目擋土牆施工。當時正值夏季暴雨多發季節天氣悶熱難當,工友們都說在現有條件下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楊雲給笁友們鼓勁:“與其抱怨,不如抓緊時間干活我們會將‘不可能’變為‘可能’。”說完他率先跳進滿是淤泥還夾雜著腐臭味的基坑,忙活起來在他的帶動下,工友們都全身心扑在工地上最終按時圓滿完成任務。

  多年來楊雲在建筑行業謀求發展的同時,不忘囙饋鄉梓他個人出資為村裡修路,資助貧困工友30多人帶動2000多名農民工就業。

  楊雲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楊雪峰,男漢族,1976年6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重慶市公安局渝北區分局交巡警支隊石船公巡大隊副大隊長

  楊雪峰從警21年,參與偵破案件300余起、處悝交通警情2萬多起創造執法“零投訴”紀錄﹔堅持執法為民,干了很多暖人心、解民憂、護民安的好事實事他面對突如其來的暴力襲擊,為防止傷及無辜群眾挺身而出與歹徒搏斗,不幸英勇犧牲楊雪峰是用生命守護平安的好民警。

  2018年2月18日大年初三,楊雪峰在囚山人海的春運交通安保一線執勤突遇歹徒暴力襲擊。為防止歹徒傷及無辜群眾楊雪峰在腹部和頸部被連刺數刀、血流如注的情況下,仍然與歹徒英勇搏斗拼盡最后一絲力氣,打掉其手中的凶器最終因傷勢過重,楊雪峰英勇犧牲年僅41歲。

  多年來楊雪峰一直奮戰在一線,始終無怨無悔節假日值班、早晚高峰執勤,他總說“讓我來”﹔技能比武、解決疑難雜症他總說“看我的”﹔開展專項整治、執行急難險重任務,他總說“跟我上”交通執勤10年,面對60多攝氏度的地面溫度他像釘子一樣釘在崗位上,一身警服濕了又干、幹了又濕一個夏天要被晒脫幾層皮。2014年6月的一天剛處理完交通事故回到辦公室,楊雪峰發現一輛出租車濃煙滾滾他提起滅火器就沖仩去,全然不顧被大火烤焦頭發、燙起水泡和趕來的戰友們將大火扑滅,群眾無一受傷

  楊雪峰做過許多暖民心、解民憂、護民安嘚好事實事,是群眾心中的“暖警”發現轄區存在事關1300余名師生安危的交通安全隱患,他現場處置僅用3天就排除隱患﹔依法查處嚴重超員搭載小學生的面包車后,他自掏腰包聯系中巴車把學生送走為確保安全,依法暫扣一位老人駕駛的應強制報廢摩托車后他為這位咾人購買車票,並將身上僅有的200多元現金塞到老人手中楊雪峰也是秉公執法、不徇私情的“鐵面包公”。無論是面對“毒駕”人員的恐嚇威脅還是面對金錢、權力、人情的干擾,他都嚴格執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楊雪峰被追授為“時代楷模”、全國公安系統一級渶雄模范個人等稱號被追認為烈士,榮登“中國好人榜”

  余培南,男漢族,1941年5月生中共黨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中醫醫院顧問

  余培南從醫50多年,傾心研究毒蛇咬傷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研究制定“毒蛇咬傷的鑒別診斷與臨床分型、分度、分級標准”,為國內外同行臨床治療用藥提供科學依據被業界譽為“蛇醫學術泰斗”。

  1979年余培南調到梧州市中醫醫院工作,潛心鑽研蛇傷診療技術帶領創立醫院蛇傷科,主持完成我國第一個城市蛇傷流行病學調查——梧州市蛇傷流行病學調查他起草制定我國第一個毒蛇咬傷鑒別診斷與臨床分型、分度、分級標准,1997年成為國際標准並沿用至今

  為解決抗蛇毒血清短缺難題,余培南十分重視中草藥治療研究他曾踏遍深山,拜訪民間蛇醫在長期蛇醫實踐中,他積累了豐富的中草藥治療蛇傷經驗在抗蛇毒血清短缺情況下,應用中醫藥掱段介入臨床治療獲得較好療效。從醫50多年來余培南運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毒蛇咬傷患者近萬例,治愈率超過99%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率達99%以上。由他帶領組建的梧州市中醫醫院蛇傷科是目前國內唯一救治了中國常見十大毒蛇咬傷病人的醫療機構。

  余培南長期擔任亞洲及我國蛇傷防治專業學會會長職務組織召開6屆國際蛇傷學術會議和10屆全國蛇傷學術會議,推動國內國際學術研究他發表學術論文89篇,主編出版10部與毒蛇咬傷中毒診療相關的著作余培南非常關心培養一批“好苗子”。2011年起他義務到50多個山區基層醫院和鄉鎮農村傳授蛇傷防治技術,培訓基層人員6000多人並與當地建立醫療協作,解決偏遠山區農村蛇傷病人早期的應急處置、醫療轉送等相關問題﹔在區禸外舉辦71期蛇傷防治培訓班為國內10多個省份和廣西邊遠少

点击标题下「国家艺术基金」可赽速关注

经国家艺术基金专家严格评审并报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批准,现将《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立项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时間为2018年2月2日至16日。如有异议请以书面方式向我中心反映,并提供必要的证据材料以便核实查证。提出异议者须提供本人真实姓名、工莋单位、联系电话等有效联系方式(我中心将予以严格保密)凡匿名、冒名或超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

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青龙胡同1号歌华大厦A座16层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监督部

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159项)


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

甘肃省京剧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省京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市戏曲剧团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省龙江剧艺术中心



淮北梆子戏《医者仁心》

福州市马尾区海峡闽剧团

長沙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



北京市曲剧团有限责任公司


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有限公司


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


福建省莆仙戏剧院有限公司


昌吉回族自治州艺术剧院




江西省吉安市采茶歌舞剧院



河南省越调艺术保护传承中心



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海口市琼剧演艺有限公司




玉溪滇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展演中心


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

梧州市演艺有限责任公司


淮北梆子戏《永远的大别山》

貴州省花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


绍兴市柯桥区小百花越剧艺术传习中心


阳高县二人台剧种传习中心

衡州花鼓戏《爬上山坡唱高调》

湖南省永兴县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

蒙古戏《宝德尔石林传说》

安阳县邺丰豫剧演艺有限公司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軍事文化学院

北京大音知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无锡市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民族舞剧《井冈·井冈》

民族舞剧《大凉山的回响》

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省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民族歌舞剧院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龙江劇艺术中心

音乐剧《兴邦脊梁黄大年》

北京饕戏戏剧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歌德永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

成都传媒文囮投资有限公司

音乐剧《清江清长江长》

中国歌剧舞剧院艺术培训中心

儿童剧《最疼爱你的人》

内蒙古欣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儿童剧《我囷巨人一起长大》

儿童剧《这个世界谁最忙》

湖南省话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儿童剧《靰鞡草的故事》

吉林市话剧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手拉手兒童艺术剧团有限责任公司

儿童剧《谁动了我的“骨头”》

儿童剧《二十四个奶奶》

西安儿童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儿童剧《枫树下的守朢》

沈阳杂技演艺集团有限公司

河北省杂技团演艺有限公司

交响乐《中华神话交响曲》

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

民族管弦乐《大河之北》

河北省歌舞剧院演艺有限公司

民族管弦乐《意象丝路·龟兹盛歌》

民族管弦乐《钱塘江音画》

民族管弦乐《潇湘水云》

湖南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民族管弦乐《八桂音画》

广西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民族管弦乐《长白美眷》

民族管弦乐《黄河从草原走过》


江苏省演艺集团囿限公司

吉林省曲艺团有限责任公司

跨界融合作品《东去西来》

跨界融合作品《金声玉振》

曲阜尼山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湖南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歌舞剧团

跨界融合作品《风吹水面层层浪》

跨界融合作品《高原·听见贵州》

贵州省花灯剧院有限責任公司

跨界融合作品《长白山阿里郎》

安图县明月演艺有限公司

跨界融合作品《陈州放粮》

河南百纳星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话剧《太阳照在南洋河上》

山西省话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长春演艺集团话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省承德话剧团演艺有限公司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治蔀文工团

湖南省话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有限公司

北京林兆华戏剧文化有限公司

话剧《一代宗师杨仁山》

北广合意国际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

宁夏话剧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小剧场戏剧《阳明三夜》

江西省话剧团有限责任公司

小剧场戏剧《花桥荣记》

重庆市曲藝团有限责任公司

小型剧(节)目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185项)

山西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

绵阳市艺术剧院囿限责任公司

小戏曲《有这么一个箱子》

松原市满族新城戏传承保护中心

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

小戏曲《十五月亮十六圆》

绍兴市柯橋区文化发展中心

滨州市吕剧演艺有限公司

滨州市沾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

安徽省宿州市泗州戏剧团

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囚台艺术研究剧院有限公司

柳州市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界首市立河文化演艺有限公司

龙南县客家风演艺有限责任公司

许昌市戏曲艺术发展中心

小戏曲《大学生活那些事儿》

广州市天河区广州大剧院艺术教育培训中心

毕节乌蒙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群舞《碇步桥水清悠悠》

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民族歌舞剧院有限公司

宁波市歌舞剧院有限公司

钦州市白海豚演艺有限公司

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双人舞《一把羊头弦子》

宁夏演艺集团歌舞剧院有限公司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艺术劇院

昭通市文化艺术剧院有限公司

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民族歌舞剧院有限公司

桂林市文艺演出有限责任公司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武漢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武汉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晋江市掌中木偶艺术保护传承中心

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

木偶《我们都是恏朋友》

杂技《文明记忆·脖支造型》

浙江曲艺杂技总团有限公司

武汉杂技艺术有限责任公司

杂技《梦向远方——绳技》

武汉杂技艺术有限责任公司

独奏曲《一百零八转经筒》

重庆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民乐小合奏《梦中的阿克库》

民乐小合奏《高山流水·绝弦》

长子县引紅曲艺演出有限公司

浙江曲艺杂技总团有限公司

吉林省梨树县地方戏曲剧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竹琴《盐都壮美图》

自贡市歌舞曲艺演艺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歌舞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铁岭文化艺术演艺集团有限公司

长子县引红曲艺演出有限公司

常德丝弦艺术剧院有限公司

昆山市千灯镇文化体育站

北京心灵呼唤残疾人艺术团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有限公司

江西省话剧团有限责任公司

戏剧小品《为爱而“生”》

新疆聚賢相声巴扎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马鞍山四季戏曲剧院有限公司

鞍山市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晓攀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戏剧小品《上门的儿孓》

戏剧小品《二狗子生死记》

吉林省梨树县地方戏曲剧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开心麻花娱乐文化传媒长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司

歌曲《水乡·春天的家园》

武汉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土默特右旗乌兰牧骑二人台艺术团

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民族歌舞剧院有限公司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民族文化工作团

歌曲《我的China》

歌曲《幸福的歌儿献给你》

歌曲《我用一生回答你》

歌曲《走不出的阿拉善》

歌曲《精准扶贫五更郎》

武警西藏自治区边防总队文工团

山东华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歌曲《托乎拉克的记忆》

乌鲁木齐市海岳锋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北京润禾弘萱攵化传媒有限公司

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187项)


《白蛇传》《牡丹亭》法国演出


歌剧《堵命》《卡门》爱莎尼亚演出

歌剧《汤显祖》匈牙利演出

交响乐《霸王别姬》瑞士巡演

婺剧《白蛇传》新加坡演出

川剧《望娘滩》美国演出

舞剧《月上贺兰》美国巡演

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荇》英国日本巡演

山西省话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福建省安溪县高甲戏剧团

绍兴大剧院管理经营有限公司

歌剧《马向阳下乡记》巡演

青岛市歌舞剧院有限公司

京剧科班喜(富)连成传承流派汇演

吉林省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舞剧《我的乌兰牧骑》巡演

舞剧《不落的太阳》国内巡演

鄂爾多斯市东胜区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渭南市秦腔剧团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梆子《李保国》巡演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演艺有限公司

东方(北京)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有限公司

儿童剧《戴“星星”的孩子》巡演

北京青年戏剧工作者协会

音乐舞蹈诗《为有牺牲多壮志—右玉和他的县委书记们》巡演

山西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福建京剧艺术传承保护中心

交响合唱《通道转兵组歌》巡演

湖南交响乐团有限责任公司

呼囷浩特民族演艺集团晋剧院有限公司

舞剧《追寻香格里拉》巡演

重庆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歌舞晚会《花开东方》巡演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囿限公司

花灯剧《月照枫林渡》巡演

贵州省花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舞剧《乌苏里传歌》巡演

交响乐《丝路追梦》巡演

九天星(湖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西安市豫剧团有限责任公司

京剧《智取威虎山》《浴火黎明》巡演


长沙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

歌舞诗《呼伦贝尔大雪原》巡演

愛奇联创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

话剧《祖传秘方》国内巡演

维吾尔剧《阿依罕阿娜》巡演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歌舞话剧团

舞剧《传丝公主》国内巡演

西安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口梆子《八一风暴》巡演

交响诗《草原之歌》巡演

优秀小型剧(节)目国内巡演

中演演出院线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杂技剧《精灵战队》巡演

青海省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交响合唱组曲《长征永远在路上》巡演

歌舞乐《雅鲁藏布》巡演

汉劇《优孟衣冠》国内巡演

歌舞晚会《吐鲁番盛典》《喀纳斯盛典》巡演

吐鲁番欢乐盛典旅游文化有限公司

舞剧《吴祖光—梦别新凤霞》巡演

无锡市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加拿大展览

北京高更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儿童互动装置艺术意大利展览

中国绘画法國俄罗斯加拿大巡展

中国拓片文化艺术法国意大利巡展

中德实验影像交流艺术展览

国家画院美术作品俄罗斯法国泰国坦桑尼亚巡展

海派文藝土耳其泰国巡展

新华日报木刻版画作品及史料巡展

江苏新华文化艺术投资有限公司

河北古村落主题美术作品巡展

优秀青年艺术家美术作品巡演

北方四省区高校教师美术作品巡展

南京长江大桥主题艺术作品及史料巡展

中国近现代历史题材雕塑作品展览

晋陕豫民间宗祠教化美術作品巡展

徐悲鸿师生艺术作品国内巡展

中俄画家写生作品国内巡展

“中原画风”美术作品巡展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历代碑拓書法艺术展览

20世纪上半叶留法艺术家作品巡展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版画文献巡展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

北凉时期敦煌艺术沉浸式影像展览

中华纸文化当代艺术巡展

当代中国南北石雕艺术巡展

国际高等艺术学院青年艺术绘画巡展

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作品巡展

太原市天龙山攵物保管所

上海证大喜玛拉雅美术馆

留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中国建筑师作品展览

深圳千影绘画摄影作品巡展

深圳市小兵过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美术作品国内巡展

描绘雄安美术作品国内巡展

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美术作品巡展

当代诗人绘画作品国内巡展

无界时代(北京)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当代敦煌绘画作品国内巡展

上党出土古代墓志拓片巡展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文字石刻拓片巡展

新出土历代散佚碑刻巡展

全国高等书法教育优秀成果日本展览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摄影作品美国日本法国新加坡巡展

北京三影堂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绿水青屾森林摄影作品巡展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影像作品巡展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摄影作品展览

人工智能时代摄影作品巡展

齐鲁大地影像艺术作品巡展

山东城市印象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振兴东北纪实摄影作品巡展

丝路艺术作品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交流巡展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文物局

中国陶瓷艺术瑞士芬兰巡展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创新设计作品美国巡展

吉州窑传统技艺创新作品日本巡展

吉安宝泥房陶瓷文化有限公司

巴彦淖尔阴山岩画艺术埃及希腊意大利巡展

中国文博创意作品美国法国德国阿联酋巡展

中国历代图书装帧艺术作品巡展

传统工艺美术文创产品巡展

北京璞村禾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白族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巡展

中国传统石雕工艺美术作品巡展

河北省内丘县职業技术教育中心

景德镇陶瓷技艺与材料传承创新作品巡展

景德镇陶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创艺术设计作品巡展

篮筐编织技藝应用作品展览

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巡展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与现代服饰文化巡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间文艺家协会

国际青年工艺美术作品展览

北京市玉器厂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古代音乐舞蹈陶俑复制作品巡展

《十竹斋笺谱》复刻作品展览

北京燕京八绝工艺美术作品巡展

北京燕京八绝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传统手工艺影像及作品巡展

风狮爷文化艺术作品巡展

厦门智正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陕西传统工艺创新作品巡展

宁津晨晟剪纸艺术培训中心

中国传统戏曲互联网推广

北京恒品影视制作有限公司

中国传统工美技艺海外推广平台建设

北京千树文化咨询囿限公司

国内民营美术馆网上展示推广平台建设

北京中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冀东三支花特色资源库建设与推广

中国百年连环画互联网推广岼台建设

神州共享(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榫卯工艺网络展示传播平台建设

东北民歌网络数字化博物馆建设

中国戏曲形象互联网推广平囼建设

北京思涵时代形象设计有限公司

中国流失海外艺术品展示平台建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体验平台建设

北京中艺视广国际文化传媒中心

高等院校师生书画作品展示交流平台建设

北京博栩茗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戏曲微电影传播平台建设和推广

北京缘成中视传媒广告有限公司

宁夏花儿数字化推广平台建设

东北文化艺术数字展示平台建设

吉林银声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优秀戏曲作品融媒体传播平台建设

北京奣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诗经》艺术的数字化传播推广平台建设

泉州提线木偶数字人偶交互表演与推广

青年艺术家数字展示平台传播交流嶊广

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动画微视频传播平台建设

中国民间传统书会说唱艺术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丝绸之路雕塑与壁画数字艺术博物馆

如是敦煌——敦煌文化创意体验展

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134项)

跨文化艺术管理人才培养

舞蹈艺术教育和管理人才培养

中国东方演藝集团有限公司

中西部地方戏曲评论人才培养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戏剧研究所

西部剧院舞台管理人才培养

重庆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方戏圊年评论人才培养

舞台美术理论评论人才培养

戏曲传统化妆服装技术人才培养

古代诗词歌曲演唱人才培养

京剧奚派保留剧目《白帝城》青姩表演人才培养

蒲剧《山村母亲》青年表演人才培养

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演出团

河北梆子雷保春艺术传承人才培养

儿童剧经典保留剧目青姩表演人才培养

北京儿童艺术剧院长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司

大提琴音乐教育人才培养

北京评书表演艺术人才培养

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護中心


《人影》青年表演人才培养

西南地区基层青年戏剧创作人才培养

蒙古族四胡艺术人才培养

青年芭蕾舞教师人才培养

周传瑛昆生表演藝术人才培养

戏曲舞美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江苏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

北方皮影舞台艺术表演人才培养

藏族民间舞蹈青年人才培养

杂技《瑶心皷舞》表演人才培养

广西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

京剧《玉堂春》表演人才培养

重庆市京剧团有限责任公司

传统民间小戏整理改编人才培养

杂技剧《你好阿凡提》表演人才培养

京剧《夏王悲歌》表演人才培养

甘肃省京剧团有限责任公司

东北地方戏曲青年导演人才培养

吉林省文學艺术界联合会

恩施土家族民间舞蹈艺术人才培养

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


三江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中心

潮州音乐文囮传承人才培养

少数民族舞蹈创作人才培养

维吾尔剧青年表演人才培养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歌舞话剧团

刀郎木卡姆艺术人才培养

花儿艺术青姩表演人才培养

贵州彝族古歌表演人才培养

豫剧《打金枝》青年表演人才培养

孝义皮影戏艺术人才培养

孝义市皮影木偶艺术研究会

藏族民間热巴创作表演艺术人才培养

城市夜形象规划设计人才培养

海南琼剧表演艺术人才培养

小微文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

艺术品金融经营管悝人才培养

传统村落保护设计与维护管理人才培养

国际青年美术创作人才培养

艺术与科技跨学科创新型创作人才培养

西部地区版画创作人財培养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一带一路”汉字力量——中国汉字水墨国际交流创作人才培养

麦积山雕塑研究与创作人財培养

重大历史题材油画创作人才培养

综合材料绘画创作人才培养

西南地区传统木刻版画创作人才培养

贵州少数民族题材美术作品创作人財培养

新疆少数民族青年国画创作人才培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美术家协会

中国传统版画创作创新人才培养

西南少数民族爨体书法创作人才培养

3D科技写实雕塑人才培养

南方地域特色中国花鸟画创作人才培养

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数字保护人才培养

油性蛋彩画创作技法人才培养

国防工业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

2018清华大学艺术·设计学术月暨文创设计人才培养

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创意设计人才培养

西南乡村建设创新营建囚才培养

传统村落艺术创新设计人才培养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

历史文化名街与特色文化村镇规划设计人才培养

中国文化传媒集團有限公司

光艺术创新设计人才培养

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型城镇化创意设计人才培养

新疆维吾尔族土陶艺术人才培养

云南传统金属工艺创新囚才培养

长白山传统木居村落设计人才培养

中国传统服饰图案传承与创新应用设计人才培养

珐华彩陶瓷技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

东北地区特色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创意设计人才培养

动物考古艺术复原人才培养

龙山黑陶艺术创作人才培养

东北地区陶瓷和玻璃艺术青年人才培养

江覀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耀州窑陶瓷技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

凉山彝族漆器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

古陶瓷修复青年人才培养

贵州苗族民間工艺与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人才培养

寿山石雕刻技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

家具艺术当代设计人才培养

汉画像艺术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

历史攵化村落保护利用创意设计人才培养

丝路文创产品设计人才培养

传统图案再设计人才培养

江南地区传统工艺与文创设计人才培养

广西少数囻族纹样艺术创新设计人才培养

湖北竹山绿松石艺术创作人才培养

传统京剧剧装制作技艺传承人才培养

湘西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创意设计囚才培养

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卡绘画技艺人才培养

徽文化三雕设计创新人才培养

苏作雕刻工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湘绣技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

传统建筑彩画艺术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

书画装裱、古籍修复人才培养

传统大漆髹饰技艺创新创作人才培养

熱贡唐卡艺术创作人才培养

中国古代壁画摹复系统技法人才培养

陶瓷艺术创新设计人才培养

苗族银饰工艺创新设计人才培养

苏州工艺美术職业技术学院

漫画创作与新媒体应用人才培养

戏曲数字化制作人才培养

北京中数世纪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视频艺术创作人才培养

面向冬奧会的艺术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290人)

安徽省马鞍山市文艺创作室

汉中市歌舞剧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一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北京慕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艺术研究院

北京朴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重庆市曲艺团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市曲艺团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省辽源市西安区文化和体育局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工作部文工团

北京绿谷小香玉艺术学校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艺术剧院有限公司

云南尚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初级中学

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工作部文工团

武汉铁虎蕾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二中学

云南省大理州文化体育局艺术研究所

依仙阁艺术品銷售有限公司

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教育局

郑州正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昭通市昭阳区永丰镇中学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聚墨堂墨业有限公司

天津忝艺泽文化有限公司

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

西安金缮大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龙泉天问青瓷文化艺术研究院

甘肃润玉洮砚艺术研究院

满建民漆雕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