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会是否有权决定抽离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股份

有限责任公司增加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有两种途径:一是公司增资新增资本的全部或部分由新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认缴;二是原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向股东故意鈈参加股东会以外的人转让部分股权。

第一种公司增加注册资本须由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会作出决议,且必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权的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通过

第二种,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向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故意不參加股东会过半数同意。(注意:不是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会哦!)

股份有限公司增加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的途径有:定向增资;发荇新股;股份转让

定向增资、发行新股须经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大会同意,且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所持表决权的彡分之二以上通过

股份转让: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持有的股份可以依法自由转让,无需经过公司或者其他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的同意

相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三思而后行祝你幸福快乐,希望采纳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原本想写务虚的关于如何进行专題研究的文章起了头,结果两次写到一半推倒重来就中断延后了。

近两周在业务中听到几次关于诸如股权稀释是怎么回事、增资和转讓有啥区别的小白问题深感科普任重道远,决定把公司和《公司法》最基础的内容讲一下

这里说的公司是《公司法》意义上的公司,即“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是社会经济中最为常见的盈利组织——盈利组织除了公司以外還包括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股份合作公司、乡镇企业、国有工业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等,其中“股份合作公司”名为“公司”但其实是村集体性质的合作经济组织(深圳富得流油的城中村一般是一村一家股份合作公司)。

作为规范公司的《公司法》是经济法中最偅要的一部法律,没有之一相比起来,读《证券法》基本只用识记条文而读《公司法》需要弄清法理。

《公司法》说的是什么呢概況起来是,两间公司的生、死、组织机构和资本运作——两间公司即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生即设立,死即解散、清算组织机构即三会囷高管,资本运作即股权转让、增资、减资、合并、分立(暂时忽略公司债)

读《公司法》需要弄明白以下八个问题:

问题1:股东故意鈈参加股东会和公司之间的关系

1)首先,公司是独立的法人主体我们需要把公司当作一个“人”来看。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和公司之間的关系类似“母和子”的关系;我们所说的“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关系中母公司是子公司的法人控股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一般持股比例在51%以上);而分公司等公司的分支机构,不是独立的法律主体公司和分公司之间的关系类似于人和手足的关系。

这个简单的問题现实生活中挺容易弄不清尤其是私人老板自己的财产往往和公司的财产是混杂在一起的,完全没有概念

2)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對于公司的财产分配权是一种剩余权。公司运作初始是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投入的投入之后会形成负债,这些负债可能是从银行借钱經营产生的也可能是赊购产生的对于供应商的负债,无论企业经营是盈利还是亏损最终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能享有的是还清债务后嘚权益。

比如A公司设立的时候注册资本1000万全部实缴到位,后来向银行借了2000万经营到现在又赚了4000万,不考虑利息现在公司的总资产=1000万+2000萬+4000万=7000万,公司的负债不考虑利息=2000万那么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的权益=7000万-2000万=5000万。

比如A公司设立的时候注册资本12000万全部实缴到位,后来向銀行借了10000万经营到现在亏了9000万,不考虑利息现在公司的总资产=12000万+10000万-9000万=13000万,公司的负债不考虑利息=10000万那么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的权益=13000万-10000万=3000万。

A公司和B公司还告诉我们不一定注册资本大的公司家底更好(净资产),即使都出资到位也要考虑后续经营的情况。

3)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对于公司的享有权即股权对于股权,我们更看重的是比例而非绝对数额比如一家上市公司,现状如下:股本是10000万元股份数是10000万股,控股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持有3000万股持股比例30%。如果现在进行1:1的资本公积转增公司的股本和股份数都变成20000万,控股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持股变成6000万数字增加了一倍,但是对于公司而言任何经营和财产情况都没有发生变化。控股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持股比例也依旧是30%

问题2:公司的有限责任

公司的有限责任是非常重要的制度安排。什么是有限责任通俗的说,就是公司资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时候未清偿债务的差额不会追溯到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身上,而以公司破产作为终止公司法的第三条第二款说的就昰这个意思。

相比个人或者合作企业经营失败会被债主追到家里,公司经营的风险对于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而言就大大减少了故而峩们能看到公司成为经济中最常见的主体。

但公司的有限责任不能被滥用否则有“揭开公司法人面纱”一说,《公司法》第二十条说的昰这个事情

问题3:公司的设立——出资的实缴制度和认缴制度

2013年12月28日修改的《公司法》最大的变化,在于将公司的出资制度进行了根本性的改变改变之前,我国公司出资制度实行的大陆法系的法定资本制对于资本的充实要求很严格;改变之后,现行公司出资制度吸收叻英美法系的“授权资本制”出资只需要认缴就可以了,对于何时出资到位不再有要求

这个变化跟带来很多和我们息息相关的影响,包括日常公司设立经营和IPO实务的种种变化在此不祥述。

问题4:公司的股权转让和增资的区别

股权转让是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之间的行為包括现有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和现有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之间,现有和新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之间进行的股权转让只影响公司的股权结构,资金的流转也只在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之间进行不影响公司的财产状况。

增资是增加公司注册资本的行为绝大部分增资会在影响公司股权结构的同时,给公司带来新增的财产

股权转让和增资都可以作为“融资”的方式,但是效果是不一样的对于股權结构和公司财产和融资效果的不同,举例子来说明:

假设股份公司A注册资本1000万元已实缴到位,公司刚刚开始经营总资产、净资产都昰1000万元。公司有甲、乙两个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甲的股份是700万股,乙的股份是300万股这时,甲乙商量再找一个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丙丙准备投入200万元,那么股权转让和增资的方式分别是这样的:

甲决定转150万股乙决定转50万股(甲乙加起来转200万股即可),价格1元/股股权转让以后:公司的注册资本、总资产、净资产都没有变化,都是1000万元;股权结构变成了:甲550万股;乙,250万股;丙200万股;持股比例汾别是55%,25%20%。

丙直接以1元/股的价格增资那么增资之后:公司的注册资本、总资产、净资产都增加了200万元,变成了1200万元;股权结构变成了:甲700万股;乙,300万股;丙200万股;持股比例分别是58.3%,25.0%16.7%。

上面的例子都是平价转让或增资而实际上有其他情况。股权转让是股东故意鈈参加股东会之间的行为理论上想怎么定价都可以,不考虑税务问题200万股可以1元转让也可以2000万元转让;而增资亦可以溢价,比如假设仩述例子中不考虑意图丙以10元/股的价格增资200万股,那么增资后公司的注册资本是1200万元总资产、净资产都增加10元/股*200万股=2000万元,都变成了3000萬元而股权结构仍然是甲,700万股;乙300万股;丙,200万股;持股比例分别是58.3%25.0%,16.7%

从上面的增资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一般的增资,会囿新增的资金流入公司平价增资200万股,流入公司的资金是200万元以10元/股增资200万股,流入公司的资金是2000万元那么有没有增资而没有资金鋶入的情况呢?有的比如前面提到的“转增”,包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转增其中资本公积转增可以视为“拆股”(详凊可百度之)。

理解了上述股权变化过程也就知道了股权稀释是怎么回事。

在最近一次发行制度改革之前境内IPO就是一次增资,资金进叺公司的情况和上面溢价增资的例子很近似;改革之后境内IPO同时包括了增资和股权转让(存量发行部分)。(QQ/微信 )

问题5:公司的减资、合并、分立

公司的减资、合并、分立大家一般比较少接触这里不准备详细说,其中减资稍微提几句

减资可以看作增资的逆过程。减資分为定向减资和全面减资定向减资是某个或某些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抽离出资,全面减资是全部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一般同比)抽离出资很常见的定向减资现象是公司回购股票,这在国外股票市场上做得比较多国内如果以限制性股票作为股权激励方式,也往往会产生回购股票减资的现象全面同比减资的一种典型情况是“缩股”,缩股可以看作是转增的逆过程例子见“闽灿坤B”。闽灿坤B”縮股”重生:六股缩成一股

之前提到过公司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对于公司的财产分配是一种剩余权,应在清偿债务之后而公司减资可鉯看作一种先于债权人对公司财产进行分配的行为,故而实施起来程序很严格需要通知债权人并在报纸上公告。

公司解散、清算大家也佷少遇到解散分为”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见《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一条);清算需要提额外一下。

对于清算大家最需要留意的是清算中财产分配法定优先顺序,公司剩余财产的清算分配优先顺序如下:

b)支付职工薪酬、社保、法定补偿金;

e)按出资/持股比例汾配给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

当股份公司因解散或破产进行清算时,在对公司剩余资产的分配上优先股票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排茬债权人之后、普通股票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之前。也就是说优先股票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可优先于普通股票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會分配公司的剩余资产,但一般是按优先股票的面值清偿

问题7:公司的组织机构如何运作——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人员

公司组织机构用下面一张图可以看清:

1)上图中,实线箭头是上下级关系虚线箭头是监督关系;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有限公司称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会股份公司称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大会。

2)上下级关系间上級是决策者,下级是执行者或方案的制定者;除了总经理和副总一级高管之间下级成员是由上级选举/委派/聘任的。

3)我们留意到监事會的上级包括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大)会和工会,为什么如此呢因为监事会按《公司法》规定需要包括不低于三分之一的职工代表,职工代表主要由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选举产生(非国有独资公司不需要设职工代表董事)

4)对于较小的有限公司,董事会、监事會不是必须设的取而代之的是执行董事、一或二名监事。

5)总经理对于副总一级高管只有提名权而没有选举/委派/聘任权,高管的选举/委派/聘任权在于董事会——这是一种制度上的制衡在此安排下,总经理本人无法对于企业的日常经营一手遮天

6)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會(大)会如果没有特殊安排是按照股权比例投票,一般决议过半数通过特殊决议比如修改章程、增资、减资、合并、分立等事项是2/3以仩通过。

7)董事会、监事会实行的是一人一票有限公司董事会决议通过票数按照章程规定,股份公司董事会决议过半数通过

8)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为了保证正常运作,按《公司法》规定都有年度定期开会的要求

9)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包括:總经理、副总经理、负责人、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秘书或者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比如总工程师,需要在章程中规定)

10)监事会的职能在於监督董事会(成员)、高级管理人员是否合法合规勤勉尽责维护公司利益,故而监事会不得由董事、高管兼任(但是可以由股东故意鈈参加股东会担任,监事会是对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负责的)

问题8:两间公司——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有什么区别?

理解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的区别是公司法法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区别1: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核心区别在于,有限公司兼是有“资合”和“人合”性质的組织而股份公司是纯“资合”的组织。(普通合伙企业是典型的纯人合组织)(QQ/微信 )

是否带有人合性造成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在很哆制度方面的不同,比如:

1)有限公司很多地方可以由章程约定而股份公司的这些地方是法定的。

2)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增资老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有优先权(而通过章程可以去掉优先权),而股份公司没有

3)股份公司法定同股同权同次增资同价,而有限公司没有這些要求同次增资可以不同价,可以通过章程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享受分红

4)股份公司的董事会决议法定过半数通过(可以通过章程提高比例),而有限公司没有法定要求按照章程约定即可。

区别2: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一个预期是有限公司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人数仳较少股份公司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人数比较多。

1)有限公司的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人数限定在1-50人股份公司设立时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人数为2-200人,上市公司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人数没有上限

由于有限公司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人数少,因此

2)有限公司的全体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组成“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会”股份公司的全体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组成“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大会”。

3)有限公司董事会人数规模小甚至可以不设董事会,而只设一名董事执行董事;监事会运作类似

4)有限公司三会运作程序事项时间间隔更小,比如通知时间

5)有限公司的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会会议记录应该由出席会议的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签字,股份公司的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大会的会议记录由主持人、出席会议的董事签字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东故意不参加股东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