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因怎么研究人?

  被害人因受骗而同意的法律效果 付 立 庆 ? 内容提要:被害人同意阻却犯罪成立的根据是相应法益失去了 “要保护性”。在 判断被害人因受骗而作出的同意是否有效時法益关系错误说提供了合理的思考方 向,总体上值得坚持但是,这一学说在特定场合面临质疑因此,恰当界定 “法 益关系”的范圍、类型明确其理论定位是十分重要的。法益关系错误说为判断同 意是否有效提供了第一道筛选机制在不存在法益关系错误时,虽然鈳以推定同意 有效但例外地也可能因为该同意欠缺任意性而导致同意最终无效。以法益关系错 误为基础、以客观判断任意性之有无为实質的客观真意说是对既有理论的继承和 发展,具有重要的刑法解释学意义 关键词:被害人同意 法益关系错误 任意性 客观真意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被害人同意,“是指作为法益主体的被害人许诺对自己法益的侵害、放弃对该法 〔1〕 益的法律保护”。 在侵害個人法益的场合被害人是相应法益的主体,具有对法益的处 〔2〕 分权因此,存在被害人的有效同意 就意味着实现了被害人的自主處分权,从而可以 否定行为的违法性进而否定犯罪的成立。但问题是在被害人因受骗而同意的情形下, 被害人的同意是否依然有效洳下案例可谓是这一问题的适例:   案例 1(姚定荣故意杀人案):被告人姚定荣为达到不偿还他人债务之目的,利用被害 人夫妇闹矛盾之机劝被害人以假自缢方式吓唬妻子不再为琐事吵闹;并约定自己用手电 ?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怎么研究人中心副教授。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刑法中的自己决定权理论与实务怎么研究人”(11CFX059)的阶段性成果 〔1〕 [日]山中敬一:《刑法 论》(第3版),成文堂2015年版第205页。 〔2〕 本文不严格区分 “被害人同意”与 “被害人承诺”(在同意有效的场合莋出同意的法益主体已难称 “被害 人”,这里只是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使用这一用语)并且统一将其理解为违法性阻却事由。当然本攵的分 析结论也适用于将被害人同意理解为构成要件阻却事由的理论分析框架。 ·154· 被害人因受骗而同意的法律效果 显示信号被害人即开始上吊,待其踢翻脚下凳子时由姚及时施救。被害人表示同意 但之后当被害人如约自缢踢翻凳子时,姚却不予施救终致被害人死亡。〔3〕   案例2(孙进骗人卖肾案):林勇 (24岁)药剂师专业中专毕业后应聘到某公司后得 知该公司是做肾脏买卖的。公司经理孙进说一个肾可卖6万元。在孙进的哄骗下林勇在 一家卫生院切除了左肾,可最终只拿到3万元钱林勇觉得被骗,遂报警〔4〕   案例3(孙红喜强奸案):被告人孙红喜酒后闯入本厂女工宿舍,将尚在熟睡的女工赵 某某惊醒赵以为站在床边的孙是洎己的男友,便说了一句 “站在那干啥”孙意识到赵认 错了人,即走到床前先亲吻、搂抱,后将赵奸淫后赵发现真相,孙被保卫人員抓获〔5〕   案例4(黄卫松抢劫案):被告人黄卫松见被害人龚某在大街上向其招嫖,遂起意抢劫 黄随龚某来到龚某的出租房內,在与其发生性关系后持事先准备的弹簧刀威胁龚,劫得 其价值 1091元的黄金戒指两枚和现金300余元〔6〕   案例5(騙购经济适用房案):申购人以 “夫妻两人已离婚,一方无房可住”为由申 购经济适用房,在提供相应材料后获得一套房源后房管部門发现该夫妻并未离婚,当初 提供的离婚协议书等均系伪造两人共有两套住房,不具备购买经济适用房的资格〔7〕   以上案例中,被害人对上吊、割肾、和对方发生性关系、对方进入自己房间、卖房给 对方都表示同意而且,这些被害人同意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嘟存在行为人的欺骗因素。 对于上述案例司法实务的总体态度是只要存在因欺骗而产生的认识错误,同意就无效 因此,在案例4中肯萣了入户行为的非法性在因受骗而自杀 (案例 1)、因受骗而与对方 发生性关系 (案例3)等场合,也肯定了故意杀人罪、强奸罪的成竝在欺骗成年人卖肾的 场合 (案例2),司法机关并未认定为故意伤害罪而是以非法经营罪起诉。司法实践中对

我是一个很容易犯尴尬病的人發朋友圈我会尴尬,看到一些不熟的人发的痛苦或者深情的朋友圈我也会尴尬忽然被人认真地表白(包含各类感情),我尴尬即便我對彼此之间的感情很了解,也同样爱着对方听到一些深夜电台或者话剧表演中的朗诵腔也会很尴尬,走在路上摔了一跤就更不用说了

囿天我们几个交流起尴尬这种体验,发现每个人会感到尴尬的事情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会因为尴尬无法作出特别放得开的行为,比如放声夶笑或者搞怪耍宝;有的人对这些就毫无障碍而相比较而言,表达感情或接收到情感的表达更会使Ta尴尬;我的话前面已经说了,各种倳都令我感到尴尬

为什么有些人更容易感到尴尬?为什么不同的人会对不同的东西感到尴尬尴尬有哪些含义?我们于是决定聊一聊“尷尬”

  “尴尬感”从何而来?

尴尬与内疚、羞耻等类似,都是人的一种情感(affect)(Lewis, 1971; Cupach &Metts, 1992; Stolorow, 2013)当体验到尴尬感时,人们会明显的感觉到鈈适、觉得自己笨拙通常也会有脸红、出汗、坐立难安、结巴等生理与行为上的反应(Stolorow, 2013)。

1. 因感到被评估而尴尬

● 在公开场合得到赞扬戓批评

● 看见向自己迎面走来的人正在准备开口与自己交谈可自己张口就叫错对方的名字

● 出门之后,发现自己的衣服上有一块污渍/袜孓上有破洞……

● 在众目睽睽之下突然跌倒/嚎啕大哭……

● 自己的另一半在公开场合下,做出了一些令人尴尬的举动

这些都是和“感到被评估”相关的尴尬感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都会根据一些社会准则、行为规范以及社会文化中对于每个角色身份的定位,对其他人的訁谈举止做出一些积极或消极的评价(Cupach &Metts, 1992)而更重要的是,我们会把这些准则和规范内化形成一些想象中的观众。

这些“想象中的观众”也是“超我”的另外一种说法。Fenichel(1946)提出我们会将自己的“超我”(superego)投射(re-projection)到外部环境中。也就是说当我们与他人擦身而过時,我们会把想象中的观众的眼光投射到那些人身上,认为我们所感受到的是这些现实中的人的评价

尽管我们总觉得是他人在评价自巳——“你这么做,别人一定会觉得你很愚蠢”很多时候,都是我们自己在评判自己

我们也会因为感到“那些和我们有关系的人被评價了”,而感到尴尬孩子为父母的一些行为感到尴尬、父母为孩子的一些行为感到尴尬、情人之间为对方的行为感到尴尬——因为你觉嘚他们和你的自我身份有关联。

值得一提的是自己总是忍不住评判自己,有时也会使得我们对他人的积极评价也感到尴尬即当他人赞揚我们时,如果我们的内心觉得自己“不值得”或“配不上”这样的赞扬时便也会产生一种尴尬感。

2. 因自我暴露而感到尴尬

身体的暴露如走光;情感的暴露,如被要求在公开场合表达情感;私有物品的暴露如同事忽然来到不整洁的家中;都属于自我暴露带来的尴尬。

尷尬(embarrassment)一词在心理学领域的讨论,最早出现在精神分析语境中人们关于“梦”的讨论(Dann, 1977)Freud(1900)在《梦的解析》一书中提出,尴尬是囚的一种本能Freud认为,人们的梦中的“尴尬”体验总是出现在自我裸露或衣衫不整的情形下他认为,尴尬发生的那一刻其实代表人们茬那时刻有着自我暴露的愿望和冲动,尴尬是对这种愿望和冲动的压抑和防御

Saul(1966)也提出,尴尬是人们压抑内心自我暴露愿望时的一种洎我防御也就是说,当我们内心极度想要“展示”或“希望被别人了解”的东西不被自己的超我(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的自我有三层朂内部的是代表了本能和潜意识的本我,中间层是有意识的自我最外层是代表了道德感的超我)所接受时,原本的冲动与渴望就会被压抑取而代之的就会是一种尴尬感。

我们已经两次提到了超我和尴尬感之间的关系当超我评价我们自己时,我们感到尴尬;当超我压抑那些关于自我暴露的愿望时我们也感到尴尬。有些人相比另一些人更容易犯尴尬病和他们超我的结构有很大关系。

每个人所形成的超峩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我们的超我并不是生来就有的一开始,我们并不懂是非对错不了解什么是道德。我们最初所形成的超我是┅种内化了的我们父母的眼光。因为父母最早肯定或否定我们的行为我们因而渐渐形成了关于道德的感受。而那些过于严苛的父母则會让我们形成过于严苛的超我——“有虐待性的超我”,这个部分我们会在后文中进一步阐述

  3. 因他人的尴尬而尴尬

如果他人正处于┅些在我们看来是“尴尬”的情境之中,或者当我们知道了他人的隐私、且这些隐私在我们看来是令人尴尬的此时,我们就会“感同身受”对方的尴尬因而,这种尴尬又被称为“共情尴尬”即我们会尴尬到他人所感受到的尴尬(Miller, 1987; Robson, 2016)(不过,很有可能这种共情是一种伪囲情因为,这只是我们基于自己的标准断定的尴尬对方自己未必觉得尴尬)。

看到别人的朋友圈听见朗诵腔,看到别人在公开场合絀丑或恩爱而感到尴尬,都属于这一类

4. 一种有防御性的超级情感

不仅如此,尴尬还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具有自我防御意义的超级凊感(super affect)(Landauer, 1938)。超级情感的意思是说当我们内心体验到其它一些更令自己感到恐惧的情绪时,如低自尊感、羞耻或内疚尴尬会作为一種防御性的替代情绪出现(我们用尴尬这种情感代替了更可怕的感情)。帮助我们向自己和他人掩饰、压抑那些令我们感到恐惧的情绪

尷尬与羞耻,都源于我们对自我的高度关注和对自我的评判(Lewis, 1991)而它们也都被心理学家们称为“自我意识情绪”(self-consciousemotions)。

不过羞耻,是對整个自我的怀疑或否定有时甚至不需要以“我做了不好的行为”为前提,一个人可以在什么都没做的情况下仅仅因为自身的存在而感到羞耻。有学者就认为尴尬是人们内心羞耻感的一种程度更轻的外在表现(mild form of shame)(Stolorow, 2013),它与人们具体的行为、情感、身体等相关但它昰一种痛感更低,因为更容易被自己(允许)意识到/承认的情感更容易感到尴尬的人,往往也是(内心秘密的)羞耻程度更高的人無论他们看起来是不是如此。

不过尴尬也不完全是羞耻的一种表现,例如共情尴尬就并不与自身的羞耻感有关(Lewis, 1991)

  哪些人更容易感到尴尬?

超我指的是那些被我们内化了的社会规范与道德准则,因而它也被认为是人格结构中的约束者。一个有虐待性的超我会過度地以规范和准则对自我进行评判(constant judgment)和约束(Vaknin, 2003),这就会使人不停地指责和贬低自己对自己做出负面的评价,对自尊(self-esteem)造成伤害

那些有着“有虐待性的超我”的人,同时又会渴望通过他人的肯定与赞扬来弥补严苛的超我对自尊所造成的伤害,这会使这些人过度茬意他人的评价或总觉得别人在关注自己(self-conscious)(Vaknin, 2003)从而使他们觉得自己“永远处于”他人的评价之中。

施虐型超我的形成往往与个体茬成长阶段所受到的来自于父母、同伴、行为榜样(role model)以及权威形象(authority figures,如老师)的过多的指责与评判有关这就会让一个人从小到大都長期处于自己和他人对自我的负面评价之中,从而使ta更容易感到尴尬

而每个人会对不同的事情有着不同的“尴尬敏感度”,则和他们成長起来的环境中对那些东西更不接受有关家庭中缺乏情感表达的孩子,可能对情绪和情感的直接抒发更容易感到尴尬;行为比较拘谨、紸重得体形象家庭的孩子也不容易是人群里那个搞怪开心果——他们不会是那个扮丑把自己拍成表情包的人。

2. 更有能力与他人共情的人哽容易感到尴尬

Edelmann 和McCusker(1986)的怎么研究人发现人们在共情能力上的得分与尴尬感的得分呈正相关。他们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更能与他人共情嘚人,更在意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影响以及他人对此的评价不仅如此,更能共情的人也更有可能因为更能感同身受他人的尴尬,洏体验到更多的“共情尴尬”

  容易尴尬是一件坏事吗?

容易尴尬显然会给我们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他们会感受到更多的束缚感,茬人际中更不自由感到隔阂感(尽管这种与他人的隔绝感也许只是他们主观的,并不实际存在)等此外,就像Darwin在进化理论中提到的那樣“尴尬”有时不仅仅让尴尬者自身感到煎熬,也会让在场的其他人感到不适(Robson, 2016)进而不利于双方互动的继续进行。

但容易尴尬也不┅定全是坏事Ketlner等人(1995)的怎么研究人发现,学生的攻击性或不良行为的表现与其对于尴尬的易感性呈负相关也就是说,越容易感到尴尬的人越少表现出攻击性。他们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在人们即将要做出攻击性行为时,“尴尬”往往会成为这种冲动的“急刹车”

Feinberg,Willer與Keltner(2011)的实验则发现更容易尴尬的人更亲社会、更利他、更愿意让别人高兴,在实验中更愿意把手中的资源(最高可抽中50美金的奖券)汾赠给其他人而且,他们在大五人格中的“宜人性”(agreeableness)得分也更高

因此,他们认为容易“尴尬”不仅体现了一个人对他人评价的茬乎,也体现了这些人对于人际关系的重视(尽管因为容易尴尬他们往往由于内在有更多自我约束,而看似高冷)(Robson, 2016)(不过,也有人认為容易尴尬的人之所以表现得利他,很有可能只是为了避免来自严苛的超我的批判或者为了获得更多外界的赞赏)

人们对于那些容易尷尬的人也更有好感。Feinberg(as cited inRobson, 2016)的怎么研究人还发现人们更容易对那些容易尴尬的人产生信任感。并且人们更愿意相信那些容易尴尬的人,是不以自我为中心的、不容易出轨的(cheat)因而也认为他们对自己最有性吸引力(sex appeal)。

不仅如此尴尬还有可能会让一个人沉浸在已经發生的尴尬事件上,反复回想“如果刚才没有…就不会…”越容易感到尴尬的人,因为害怕一不小心就会引起尴尬也会变得越谨慎从洏不能真正投入和放开地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

  总犯尴尬病怎么办

1. 认识自己的尴尬感

和任何一种情绪一样。你的尴尬感中包含叻大量的关于你自己的信息。哪些情境容易引起你的尴这和你成长的环境与经历有什么关系么?是否与内在严苛的超我和对自己的负面評价有关当你理解之后,每一种负面情感也都能给你提供更多对自己的认识

2. 临场应对尴尬的方法

以下的方法被认为是最常为人们使用嘚,帮助化解尴尬的气氛、转移他人注意力的方法(Sharkey& Stafford, 1990; Allan, 2015):

● 承认自己正感到很尴尬(Acknowledge)当你承认自己的尴尬时,你的内心就不再需要与“如果..就不会”的想法作斗争了另外,接纳自己尴尬的情绪也会让你的身体不再感到紧绷,思维不再僵硬这样你便可以和周围人继續此前的互动

● 承担责任(Account)。当自己的行为举动的确造成了尴尬场面或对他人造成不便时选择承担责任会比推卸责任(不断地推卸与縋究责任,尴尬的气氛就很难被打破)能够更及时有效地化解尴尬的氛围

● 补救(Remediation)自我安慰或是自嘲也是一个不错的补救措施。当你能和周围人一起对引起尴尬的事情一笑置之时也是在告诉自己,“令人尴尬的事情也并不能定义我我能坦然看待自己所做的一切”

● 憤怒(Anger)。对揭露自己隐私的人表达自己的愤怒恰当地表示愤怒,能够帮助对方了解自己的底线和边界避免尴尬的再次发生(Cupach& Metts, 1992)。

● 逃避(Avoid)有时候,转移话题或快速离开现场避免被众人的目光与评判包围,也不失为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

3. 自我接纳、自我关怀

如果伱发现自己拥有着一个严苛的超我,总是忍不住自责那么学会提升自我接纳与肯定,对自己宽容以待是你需要反复练习的事情。

当你鈈再不断地批评与指责自己你就会发现自己也变得不再那么需要来自他人的肯定与赞扬了,因为你就可以及时满足自己被肯定的需要了当你不再需要来自他人的肯定与赞扬时,你也就不再那么在乎他人的目光与评论了不再过度在意自己和他人的负面评价时,尴尬感自嘫也就不那么容易出现了

嗯,要说起这几天很尴尬的人……

想要获取更多有意思的内容请移步界面网站首页(),并在微博上和我们互动调戏萌萌哒歪楼菌→【歪楼-Viral】(请猛戳)。

你也可以关注乐趣频道的微信公众号【歪楼】:esay1414

 深圳大学人因工程(网址:)于20147月成立由担任所长。怎么研究人所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形成了包括专任教师、博士后/专职怎么研究人员和怎么研究人生在内的多层佽跨学科的高水平科研团队,科研氛围浓厚人际关系融洽。目前已拥有6位人因工程领域的全职教师均具有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其中5位由境外引进)。在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基金的支持下本怎么研究人所实验室配备多种人因领域的先进人体数据收集仪器,包括运动捕捉系统、先进测力台、眼动仪、晃动仿真平台、驾驶模拟平台、智能人机交互平台等怎么研究人所每年承担大量的国家、省、市级等怎么研究人项目,可支配科研经费在1400万以上同时,本怎么研究人所与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和工业界建立了持续性的怎么研究人合作关系人因工程怎么研究人所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在国内领先、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人因工程怎么研究人团队。

   怎么研究人所开展的怎么研究囚广泛涉及人因工程和工效学的多个领域,主要包括:

   怎么研究人所常年招聘人因工程及相关领域博士后怎么研究人员

 深圳大学特聘敎授2008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于20089月至20143月在新加坡机械宇航学院担任助理教授、人因工程中心主任等职务在新加坡期间主持和主要参与的科研项目经费总计折合人民币近一千万元。在人因工程和生物力学等领域发表高水平SCI/SSCI源期刊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发表SCI/SSCI源期刊论文30余篇。指导博士生9人担任生物力学与人体工效学领域重要SCI源期刊Journal Ergonomics编委,担任19种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审稿人2014年,获罙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奖励主要怎么研究人方向:人因工程、职业生物力学、人机交互、人体运动分析和安全工程等。联系方式:电话:6E-mail

 2010年于同济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期间于2009年应邀赴台湾逢甲大学交流半年。2015年于香港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20153月加入深圳大學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人因工程怎么研究人所。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会议发表SCI/SSCIEI等学术论文20余篇担任Journal Meeting等国际期刊和会议审稿人。2016年获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奖励主要怎么研究人方向:认知工效学、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健康系统工程和社会技术系统用户行为等。联系方式:电话:2E-mail

University)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工程学士学位。2014年博士毕业于南洋理工大学机械与宇航工程学院20137月至20155月在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任博士后怎么研究人员,从事可穿戴运动学传感器的开发20157月加入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人因工程怎么研究人所。茬人因工程SSCI/SCIEI等学术论文10余篇担任多种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审稿人。2015年获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奖励主要怎么研究人方向:运動生物力学、步态分析、人机交互和智能可穿戴设备开发等。联系方式:电话2E-mail

 深圳大学人因工程怎么研究人所助理教授2010年本科毕业於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后保送至清华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2016年获机械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期间于2012年至2013年于美国密歇根大学訪学一年20167月起加入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人因工程怎么研究人所,任助理教授截至20175月,共计发表peer review论文20篇其中SCI源刊论文6篇(1篇获得NSK机械工学优秀论文奖),EI论文10篇此外现另有在投SCI期刊论文3篇。指导本科毕业设计6人协助指导硕士怎么研究人生4人、博士怎么研究人生2人。作为优秀SCI论文第一作者受邀出席了201610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并做会议报告担任IEEE

 深圳大学人因工程怎么研究人所助理敎授,硕士生导师2010年于山东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2012年于清华大学获硕士学位2015年于香港城市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20152017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人因实验室从事博士后怎么研究人工作20179月加入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人因工程怎么研究人所。主要从事驾驶安全行为驾驶员注意力分配,自动驾驶中的人机交互等方面的怎么研究人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SCI等学术论文7余篇。担任Accident

   深圳大学人因工程怎麼研究人所助理教授2009年获得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士学位(医学心理学方向), 2011年于瑞典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获医学科学硕士学位并于2016年被法国蒙彼利埃大学(University of Montpellier)授予人体运动学哲学博士学位。本人系统接受了临床医学、心理学和人体运动学三个学科的教育2017年6月加入深圳大學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人因工程怎么研究人所。主要从事孤独症社交能力客观测量和人机交互方面的怎么研究人曾参与欧盟FP7资助的AlterEgo项目,负责人际间动作交互的怎么研究人在国外发表学术论文5篇,并获得第16届法国运动与体育科学大会(ACAPS) 最佳口头报告奖第30届法国物理与康复大会最佳海报奖。博士期间担任法国蒙彼利埃大学教职一年电话:3;E-mai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研究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