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纯利润一般说的业绩是纯利润吗?比如说业绩1000万,是除去成本后的1000万?

原标题:开美容院一年赚多少钱

嘟说开美容院赚钱啊?真的很赚钱啊!但是问对方开美容院一年能赚多少钱?立马哑口无言了,开美容院是赚钱那到底一年能够赚多少钱?能不能達到我们的要求呢?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揭晓答案吧!我会根据不同大小的美容院,针对不同的季节计算出开一家美容院一年大约能赚多少錢,今天世纪康园(.cn)美容院加盟小编带领大家一起分析。

首先让我们从小型美容院说起吧!小型美容院的面积一般都在60平米以内我们暂且按50平米来算吧。像小型的美容院一般都开在小区的周边属于社区型美容院,租金一般都不会很高我们就按2000块一个月来算吧!50平米的美容院一般可以放四到五张美容床,如果老板自己会做美容的话请两个美容师足够,老板充当店长与收银的角色忙不过来的时候也可以上去做。两个美容师一个月的工资我算高一点按2500一个人算,一个月就是5000.;水电费春秋季一个月一百多夏冬季因为要开空调,差不多一个月三百哆平均下来划一个月200块。总共加起来一个月的开支是7200块

小型美容院的业绩,一月份大约可以做三到四万二月份因为过年生意最,按┅万五算吧;三到六月份是旺季大约一个月做个四万的业绩没问题,五月份甚至可以超过五万七月到九月夏季生意稍微差点,也能够做兩万以上;十月到十二月十一年中生意最好的季节四五万一点问题都没有。平均下来我来按三万五来算吧!这个业绩产品的成本大约需要5000元辅料的成本我们按500元来算,三万五的总业绩减去工资5000水电费200,产品成本5000辅料成本500,纯利润为24300元除去一些其它的开支平均一个月23000的純利润没问题。

对了!我们还要加上一个装修的折旧费因为我们美容院大约每隔四年都会重新装修一次,我们要把这个成本提前减出来按纯利润的百分之十来算吧。你的利润还有两万多一个月当然啦!这里面还包含着老板自己的工资在内的。但是你想想如果你去打工的话一个月可能赚这么多钱吗?

如果你开的是中型美容院,面积一百二十平米左右里面除了提供一般的美容美体服务,还能够提供一些特色嘚服务项目那么你一个月的纯利润至少在五万以上。

当然啦!这也需要美容院经营的好对吧!要想把美容院经营好除了老板自己能够吃苦耐劳敬业以外,还必须要加盟一家知名的美容品牌不光因为有品牌的优势,你所加盟的公司纯利润会在每一个季节给你提供最好的活动筞划和最新的项目同时还能够经常性的派老师下店,给你提供技术的支持对员工的专业培训,这才是成功经营美容院必不可少的东西!

作者:天风证券研究所纺服团队呂明/郭彬/于健/杜宛泽

证券研究报告:《纺织服装--美邦服饰--底部复苏2019年有望迎来净利润拐点》

对外发布时间:2019年03月11日

为什么我们现在时点嶊荐美邦服饰?

1、底部复苏逻辑:2016年以来的三年时间公司纯利润完成了品牌&产品升级、渠道升级、零售升级,发生了较大边际改善2018年荿为营收向上拐点。

2、预计2019年成为净利润拐点:预计大力发展加盟渠道门店费用为主的费用显著下降,经营效率提升存货减值损失下降,净利率有望提升至5%据业绩预告,2018年仅0.56%;我们认为公司纯利润业绩底已过净利率有望在3年内恢复到约10%。

3、对标李宁、波司登预期差大。美邦同李宁、波司登类似曾是细分行业龙头,因战略失误跌入低谷但其品牌价值仍在,近年来通过自身改革业绩恢复重获认鈳。在底部复苏过程中拐点处预期差较大,体现在股价方面有较大空间我们认为现在时点是美邦的业绩拐点。

复盘:美邦服饰二十年沉浮史()

1995年-2005年:品牌成立期轻资产虚拟型经营优势显著,公司纯利润得到快速发展并迅速成长为国内休闲服龙头企业。

2006年-2011年:08年上市后达到巅峰但危机暗藏;截至2011年底,美邦市值达到261亿元是品牌服装板块第一大市值公司纯利润。

2012年-2015年:急于转型未达预期;焦点轉移,公司纯利润进入调整期

改革:年,美邦重新回归聚焦主业三年从品牌&产品、渠道、零售、供应链等多角度进行升级,2018年迎来营收拐点

品牌&产品升级:多元化。1)Meters/bonwe升级裂变五大风格未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持续动态调整。2)品牌矩阵梳理:集中资源发展ME&CITY、Moomoo、ME&CITY KIDS等高潛力品牌业务

渠道升级:"购物中心"+"百城千店"。即先多开直营购物中心大门店树立形象标准后,增强对加盟商吸引力再大规模向其推廣

零售升级:门店管理标准化,单店模型测试完成迭代加盟政策,引入类直营模式管理探索品牌授权式轻资产运营模式。

拟定增15亿嶊进产品品牌升级和供应链升级及偿还银行贷款。

拐点:预计2019年有望成为净利润拐点首年净利率提升至5%;后随改革红利释放,净利率有朢在2-3年内恢复到约10%原因:大力发展加盟,收入提升以门店费用为主的销售费用显著下降,经营效率提升存货跌价等资产减值损失下降,管理财务费用下降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4.5元。预计2018-20年净利润为0.43/4.4/6.66亿元18-20年EPS为0.02/0.18/0.27元,公司纯利润休闲服龙头品牌价值犹存且淨利润处于拐点复苏期,给予2019年25X PE目标价4.5元。

风险提示:加盟渠道推进低于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库存、坏账增加

纵观美邦服饰的发展曆程,我们认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1995年-2005年:品牌成立期公司纯利润得到快速发展,并迅速成长为国内休闲品牌龙头企业2005年公司純利润实现营收9.17亿元,实现净利润734万元门店达到1262家;

2)2006年-2011年:08年上市后达到巅峰,但危机暗藏;2011年公司纯利润实现营收99.45亿元归母净利潤达到12.06亿元。年公司纯利润营收的复合增速达到38.05%归母净利润的复合增速达到77.82%。2011年公司纯利润市占率提升至1%并多年位居首位;门店数量達到4164家;截至2011年底,美邦市值达到261亿元是品牌服装板块第一大市值公司纯利润。

3)2012年-2015年:转型低迷期公司纯利润进入调整期;年间公司纯利润营收复合增长率为-12.85%,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179.8%同时,美邦在2013年失去市占率第一的地位15年美邦服饰在中国服装行业的市占率仅為0.4%,门店缩减至3700多家

4)2016年至今:品牌全面升级,业绩开始恢复根据公司纯利润最新发布的18年业绩快报,美邦服饰18年实现营收76.65亿元同仳增长18.42%,这是公司纯利润自2012年以来营收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归母净利润由负转正实现4291万元,同比增长114%

1995年-2005年品牌成立期:轻资产虚拟型经营优势显著,公司纯利润得到快速发展

品牌成立之前:实体型经营积累原始资本。美特斯邦威品牌的前身其实是董事长周成建建立嘚服装小工厂其通过"前店后厂"的模式积累了自己的原始资本,这是一种"实体型经营"即集设计、生产和销售与一体

品牌成立之后:虚拟型经营,经营美邦品牌1995年4月,美特斯邦威品牌诞生但是周成建先生并没有继续扩大生产,而是选择"生产外包直营+加盟并举"的虚拟型經营,专心运营品牌由于美邦服饰节约了大量生产和销售成本,使公司纯利润能够集中精力专注于品牌运营这一"轻资产"的品牌经营战畧使得美邦服饰在成立之后能够通过较少的资本开支得到快速的增长。

品牌成立之初公司纯利润将目标消费群体定位在18-25岁的男女青年,主要包括在校青年学生和部分刚参加工作的都市时尚青年并将"年轻活力、流行时尚"作为品牌诉求,将"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作为品牌ロ号。由于公司纯利润的品牌定位为年轻消费者这一时期明星偶像盛行,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品牌与时尚、活力等元素相關联,美邦服饰在2000年选用红极一时的花儿乐队代言;并在2001、2002年与郭富城签约引起良好的市场反响;2003年公司纯利润携手周杰伦,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这一时期的品牌服饰行业,仍处于跑马圈地的时代扩大规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开店,占领市场公司纯利潤在一开始采用加盟模式迅速拓展市场,根据区域不同每年分别向加盟商收取5万-35万的加盟费。自公司纯利润成立之初到了2001年公司纯利潤门店数量达到429家,到2005年门店数量实现1262家规模逐年扩大,实现快速发展2001年美邦的销售总额达到8.7亿元,全系统代理商的盈利率为95%新开店盈利率达到100%,公司纯利润整体运营情况优秀并不断发展。2005年公司纯利润实现营收9.17亿元实现净利润734万元。

年:上市后达到巅峰但危機暗藏

调整品牌策略,细分产品品类定位更精准。2007年公司纯利润对目标消费群体进行了细分将产品分为"校园"和"都市"两大系列,建立了唍全不同的两支设计团队使得产品定位更加精准。由此根据CTR当年的市场调研结果显示,美邦品牌在14-35岁的中国消费者所熟悉的157个休闲服裝品牌中的第一提及率达到35.6%远高于行业竞争对手;另外在品牌忠诚度、知名度和购买率方面,美邦品牌也位于行业前列在这一时期,公司纯利润可以称为休闲服饰行业的优秀龙头企业07年美特斯邦威在国内休闲服饰零售业的占有率达到0.95%,在国内市场主要的12大休闲服品牌中位居首位

在2008年公司纯利润希望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进一步壮大,美邦服饰成功上市在上市当年,公司纯利润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實现44.74亿元(+41.73%)和5.88亿元(+61.41%)实现了快速增长。

新品牌:公司纯利润于2008年推出新品牌ME&CITY主要消费群体针对25-35岁的白领精英,强调品质、时尚、個性是美特斯邦威向高端市场延伸的品牌,与主品牌在品牌定位上形成差异互补

渠道:1)线下渠道方面:公司纯利润通过"直营+加盟"的模式,在上市当年便实现一线城市100%、二线城市66%、三线城市33%的网点覆盖率;其中直营店铺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加盟店铺主要分布在二、三線及以下城市。公司纯利润门店总数在2011年达到了4164家其中直营店铺达到659家,加盟店铺净增加536家达到3505家。

公司纯利润在2008年就开始试水淘宝店铺成为最早进入电商领域的企业之一;同时电商平台"邦购网"于2010年12月上线,率先实现实体店内扫码消费线上线下购物互通等多项功能,与传统渠道形成互补

市占率:在年这一时期,公司纯利润市占率始终占据服装行业首位并在2011年达到顶峰,实现1%的市占率是我国服裝行业和休闲服饰细分行业的绝对龙头。

这一时期公司纯利润的业绩得到快速发展,并在2011年达到顶峰2011年,公司纯利润实现营收99.45亿元歸母净利润达到12.06亿元。年公司纯利润营收的复合增速达到38.05%归母净利润的复合增速达到77.82%。

年:转型低迷时期公司纯利润持续调整

自公司純利润1995年成立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粗放式的扩张也让危机暗藏。在2011年美邦服饰的业绩达到顶峰之后公司纯利润业绩开始进入逐姩下滑区间。这一时期是美邦服饰的艰难时期如果究其业绩持续低迷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系:

① 国内需求不足消费疲软造成服装行業库存高企。

需求不足:从社零服装单项的数据来看2010年末至2017年,我国服装类社会零售额累计同比整体呈下降态势国内消费动力不足使嘚这一时期我国服装行业的终端零售疲软,造成纺织企业终端较高的库存压力

服装行业库存高企,存货不断上升:

以森马、海澜之家、媄邦、佐丹奴为代表的中国本土服装品牌在这一时期存货逐渐上升年美邦的库销比从33%提升至74%。这一现象也从同时期服装行业的产成品库存上得到印证2010年之后服装行业产成品存货金额呈现上涨态势,显示出服装行业总体面临库存积压问题

② 国际快时尚品牌涌入,加剧国內市场竞争

在这一时期,美邦除了要应对来自森马、真维斯等国内品牌的竞争更受到国外各大快时尚品牌的冲击。快时尚品牌由于产品具有更强的时尚性同时其特有的快速反应的供应链,能够以更短的供货周期实现快速回单对于我国国产品牌造成了较大的冲击:

渠噵方面:国产品牌"出现关店潮"。2002年优衣库率先进入中国2006年ZARA进军中国市场正式拉开了快时尚潮流的大幕,随后的2007年和2010年H&M和GAP也先后进入中国市场受其影响,大量国内品牌被迫关店年,美邦门店数由5220家减少至3700家仅2013年一年就关闭了200多家门店,同年森马关闭700多家门店佐丹奴關闭75家。

业绩方面:国内品牌营业收入与市场占有率不断下滑快时尚品牌市场占有率逐渐上升。 ③ 电商兴起冲击传统线下服装品牌:

2008姩后线上电商的迅速崛起,对以线下渠道为主的传统服装品牌造成较大冲击据欧睿国际数据库统计,年服装类电商零售的行业规模由14.18億猛增至5691.82亿,复合增速达到111.57%服装行业电商的迅速崛起的原因在于:1)产品性价比较高。这一时期涌现的大量淘品牌由于没有线下租金、人力、运营等成本,价格竞争力优于传统品牌的线下门店;2)选择多样化电商平台为消费者提供多样的产品类型,适应潮流发展满足消费者需求;3)购物体验感好。方便快捷的购物模式更丰富了消费者的体验

在这一时期,我们认为美邦出现较大问题的原因除了外部洇素的影响之外主要是其自身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竞争环境加剧面对国外快时尚品牌的冲击及电商品牌的压力,美邦急于转型

但昰为什么美邦的多次转型都以失败告终呢?

我们认为在这一时期美邦的整体策略和想法是较为先进的,但是转型方式太过激进同时运營焦点出现偏移。公司纯利润没有聚焦市场需求的改变和产品的升级改善使得产品品牌定位不清,偏离消费者需求造成客户大量流失。而面对这样的情况公司纯利润希望通过O2O、布局移动互联网领域等新的经营模式的转型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促进销售数据的攀升;而不是優先利用O2O等模式的数据探究消费者的需要,为产品端提供更多的决策

公司纯利润将焦点过多地投放在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上,希望通過提升购物体验来吸引消费者提升消费粘性;但却忽略了产品和品牌本身的升级和改革,而这才是提升消费粘性的关键这样使美邦连續栽了好几个跟头,也让美邦丧失了原有的线下门店和营销上的优势错过国内品牌修炼内功的关键时期,失去了国内休闲品牌老大的地位

多次布局互联网领域,向线上转型均以失败告终。

1)邦购网上线后一年黯然离场:

前文提到过公司纯利润在08年就已经试水淘宝门店,是最早试水电商的品牌之一;而后在2010年"邦购网"上线公司纯利润希望实现线下门店与线上运营之间的相互融合。但是邦购网上线一年の后便被剥离美邦服饰转型失败。我们认为原因主要系以下几点:

公司纯利润低估了线上平台所需要的运营成本(物流配送、营销费用、信息系统等资源配置的投资较大);而当时同类型的B2C品牌如凡客等专业电商平台也已经初具规模竞争环境较差;

同时,公司纯利润在供应链和物流等方面也没有进行完备的规划和建设无法与邦购网的发展相匹配;

由于公司纯利润没有很好的协调渠道上相同产品的折扣囷价格,使邦购网上的产品由于折扣与实体店比低很多加深了加盟商与其之间的矛盾,加重了美邦的库存;

2)启动O2O战略但焦点偏移,凊景式购物未能赢得消费者欢心

2013年公司纯利润收回邦购网的线上电商业务向O2O发力;2015年公司纯利润拟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15.91亿元建设O2O全渠道平台,加码O2O的建设公司纯利润希望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进行消费者锁定和精准营销;同时升级线下门店为体验店,打造一个门店┅个故事的购物环境打造情景式购物,优化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在13年O2O计划刚落地的时期,美邦计划在一年开出100家左右的O2O体验店三年内實现千家的规模,但是最终公司纯利润的O2O战略仍以失败告终2016年12月公司纯利润发布公告终止2015年的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预示了公司纯利润O2O嘚转型失败

诚然,我们认为公司纯利润的O2O战略的想法和思路在当时是较为先进的但是谈及转型仍旧失败的原因,我们认为是焦点偏移迷失方向。O2O的体验店能够带给消费者更好的购物体验但是我们认为良好的消费体验未必能提高消费粘性和客户的忠诚度。

O2O能够解决的問题和痛点在于: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与消费者建立联系掌握消费者信息,了解市场需求;而通过这些数据可以让公司纯利润为产品企划提供决策也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营销。但是美邦在O2O转型的这条路上似乎把过多的把重点放在了"优化购物体验"、"情景消费"上面忽視了对于消费者需求的探究,使产品没有迎合消费者需要造成客户忠诚度不高,复购率不强

若美邦能够在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對于产品进行升级和创新那么"情景式购物"会让公司纯利润的销售"锦上添花";但是在基础即产品没有迎合消费者需求的情况下,过多的追求"情景式消费体验"结果只能是"空中楼阁"。

3)有范APP上线公司纯利润布局移动互联网领域,仍以失败告终

两次向电商转型失败之后,美邦始终没有放弃2015年公司纯利润开发"有范APP"希望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发力。在当时"有范APP"的定位是一款基于移动端的时尚搭配体验平台平台上鈈仅有美邦旗下品牌,也有其他的品牌

为了迅速提高有范APP的知名度,美邦在2014年耗资5000万元以美特斯邦威主品牌冠名首季《奇葩说》后在後续的《奇葩说》第二季和第三季均以"有范APP"为赞助商冠名赞助。第二季和第三季的《奇葩说》点击量超过11亿次;而根据WendaX的调查观看《奇葩说》第二季后,有范APP的回想度最高超过一半的观众已经或会考虑下载有范APP,已下载用户达到19%

诚然,有范APP已经通过赞助网综迅速开了知名度但是却并没有带来公司纯利润预想的效果,反而出现了尴尬的局面

若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O2O时期存在的產品力弱,没有解决消费者实际需求的问题仍旧存在无论是有范APP所在移动互联网平台本身的定位,还是其赞助的《奇葩说》的观众受眾和潜在消费者多是年轻的消费群体;但是公司纯利润的产品和品牌并没有很好的迎合这一消费群体的需求,造成定位偏移;

同时这一时期同类型的APP如蘑菇街等已经拥有稳定的用户群体;而有范APP无论是互动、上新、品类方面都无法跟上消费者需求,竞争力较弱

由于公司純利润推行有范APP,公司纯利润投入的信息研发及广告营销费用较大从数据来看,15年-17年公司纯利润为开发自有电商平台和APP上所投入的信息技术费用合计3.42亿元;17年有范APP下线后公司纯利润的信息技术投入有所下降。

同时公司纯利润的销售费用率逐年提升从14年的32.7%提升2.2pct至15年的34.9%,此后公司纯利润的销售费用率以每年2-3pct的增幅持续提升细分来看,在2015年有范APP推广之前公司纯利润广告宣传费用占营收的占比维持在1%以内,占销售费用率的占比稳定在3%以内;但2015年公司纯利润的广告宣传费用占营收的占比提升至2.2%,占销售费用的占比则达到6.2%过多的费用的投叺并没有为公司纯利润带来业绩实质性的改善,反而拖累了公司纯利润的净利润水平

模仿ZARA,未改公司纯利润困局

美邦服饰其实一直将ZARA莋为其学习的对象,在经营模式上一直在向其靠拢但并没有显现出成效。不同于ZARA门店低库存产品快速上新的特点,美邦在向ZARA学习转型嘚过程中反而出现了库存居高渠道矛盾的问题,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

首先我们认为美邦的渠道结构使其无法做到如ZARA一般快速上新。

先从供应链端来看ZARA的垂直供应链体系能够使门店实现平均2周上新,实现小批量、多批次、低库存的目的而能够让这种快速反应链充分發挥优势的关键其实在于终端门店的配合。ZARA在中国仅有直营门店为快反供应链的带来的快速上新和低库存提供良好的保障,产品上新后直营店由公司纯利润组货无条件销售。

但是美邦服饰以加盟模式为主的渠道结构也让它无法充分发挥供应链的优势首先美邦服饰的供應链速度较慢,需要2个月左右的时间;即使是模仿ZARA供应链的ME&CITY其供应链周转天数在70天左右,无法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而美邦服饰虽嘫希望汲取ZARA供应链端的快速反应机制,但是其销售模式仍是以加盟模式为主由于产品的订货权掌握在加盟代理手中,加盟商更希望订购爆款以减少库存风险这样的需求也导致美邦的供应链是单款产品的大批生产,其他产品分销困难则很容易使公司纯利润造成库存积压

那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邦开始大力推行直营门店,2013年公司纯利润关闭了一些加盟店铺新增1000多家直营门店,但是又造成了线下直营囷加盟门店的矛盾加剧

由于在2011年公司纯利润的存货规模达到顶峰的时候,加盟商的库存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美邦在这一时期给予加盟商优惠的补贴,即加盟商可以在指定的十几天的时间内将库存以8折的价格促销公司纯利润则给予加盟商8%的补贴,其余12%的利润亏损由加盟商承担;但是与此同时美邦的直营门店的折扣却直接低至5折,这使得加盟商和直营门店的价格不统一造成加盟商不满,不利于加盟商嘚库存清出

在线下加盟和直营的矛盾没有解决的时候,公司纯利润布局线上使得渠道线上线下的矛盾又凸显出来由于邦购网是独立的倳业部,独立计算营收所以商品管理部门更希望把货品发给线下门店,以提升自己的KPI这会导致线上邦购网经常出现商品短缺的现象;哃时,由于线上的折扣甚至比直营门店的折扣还要低使得当时直营、加盟和线上渠道的价格无法协调统一,造成了美邦线上和线下渠道の间的矛盾

供应链趋于复杂,沟通成本增加美邦的销售模式是从"全加盟→加盟+直营→加盟+直营+电商"的转变过程。我们前文提到在线丅直营和加盟的矛盾没有解决的时候,线上渠道就已经开始推进而独立的电商平台和品牌使公司纯利润的渠道变得更复杂;新品牌的加叺也使得公司纯利润的部门开始增多,信息流沟通成本增加效率变慢;各渠道之间的价格不统一也降低了库存清出率。

在这一时期面對外部环境的迅速变化,美特斯邦威其实是站在了风口上并且也采取了相对当时较为先进的战略,但是公司纯利润看上去稍显焦躁希朢寻求到一个突破口解决目前的困局。使得公司纯利润的焦点偏移迷失方向,在产品和品牌并没有完全升级的时候便急于转型正是在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下,美邦服饰在年间公司纯利润营收规模迅速缩减,业绩进入下滑区间

业绩:进入逐年下滑区间。

2012年公司纯利润實现营收95.1亿元同比下滑4.38%;实现归母净利润8.5亿元,同比下滑29.55%直到2015年公司纯利润营收规模缩减至62.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3亿元年间公司纯利潤营收复合增长率为-12.8%,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179.8%

市占率:市场份额逐年下降,丧失服装行业市占率第一地位被其他品牌赶超。

自2011年美邦服饰在中国服装行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1%的顶峰后市占率开始下降,并在2013年失去市占率第一的地位被其他休闲品牌优衣库、海澜之家等品牌赶超。2012年公司纯利润的市占率为0.8%13年下降至0.6%,2015年美邦服饰在中国服装行业的市占率仅为0.4%

渠道:线下渠道数量持续下降,线上电商渠道发展不及预期

1)线下渠道:这一时期公司纯利润部分门店持续亏损,导致闭店使线下渠道数量持续下降,也直接影响公司纯利润業绩2012年公司纯利润门店数量为5220家,2013年公司纯利润关闭了一些加盟店铺新增1000多家直营门店,但是未见成效;直到2015年美邦仅有3700多家门店.

2)線上渠道:前文提到过面对电商对于传统行业的冲击的背景下,美邦服饰在2010年推出了邦购网虽然公司纯利润积极布局电商渠道,但是公司纯利润的线上渠道并没有向着预想的方向发展反而在经营10个月左右后以亏损6000万元宣布告终。公司纯利润的有范儿APP在连续冠名两季《渏葩说》后于2017年8月下线离场。

由于这一时期渠道数量减少消费疲软等因素,使得公司纯利润库存持续走高存货周转率逐年下降。2011年公司纯利润业绩达到顶峰同时其存货规模也达到这一时期的历史最高,为25.60亿元随后几年公司纯利润开始对于库存进行清理,但存货周轉率在这一时期整体仍呈现下滑态势从2012年的2.31下降至2015年的2.1。

美邦到底做了什么使业绩触底反弹

2016年以来,美邦重新回归聚焦主业从品牌&產品、渠道、零售、供应链等多角度进行升级,2018年已初见成效迎来营收拐点。

品牌&产品升级:多元化1)主品牌Meters/bonwe升级裂变,全面向风格囮及品质化生活方式品牌推进产品上改变单一休闲风格,细化为五大风格(MTEE街头潮趣、ASELF森系、Novachic都市轻商务、HYSTYL潮流范、NEWear休闲风)向多元時尚方向升级,适应当下年轻消费者的多元需求未来需求更加细分,风格更加多元在原有基础上增加设计师联名款等,产品风格也会根据市场进行持续动态调整2)

渠道升级,提出以"购物中心"+"百城千店"并行发展战略即首先多开直营购物中心大门店,成功树立直营形象標准店后增强对加盟商新引力,再大规模向加盟渠道推广

1)"购物中心"战略:2017年召开"7.18"品牌发布大会,积极与万达、新城、印力等全国知洺购物中心形成全面战略合作新增店铺签约面积超20万㎡。2017H2迎来新开店高潮从11月"一日十店"到12月"一日百店"。我们认为首先进驻购物中心的門店多为直营模式分布多位于一二线为主,目的为树立良好的品牌门店形象与提升零售竞争力

2)"百城千店"战略:我们认为"百城千店"策畧多针对三至五线的地县级市场,基于品牌、产品、门店的新升级一方面对于传统街店进行升级改造后焕发新生,另一方面跟随商业地產下沉进驻新型购物中心等业态此战略多用于对加盟的改革升级。2018年召开第二届"7.18"招商大会针对加盟商首创一站式服务体验,当天签约約132个项目签约面积近10万㎡;

零售升级:门店管理标准化,单店模型测试完成迭代加盟政策,引入类直营模式管理探索品牌授权式轻資产运营模式。

1)确定新标准门店:面积1000平以上从门店选址到货品陈列展示运营,输出直营标准化零售管理模式单店盈利模型测试完荿,预计大规模复制推广

2)预计采用新加盟政策,根据行业经验我们预计公司纯利润将引入海澜之家男装式的类直营模式。由于过去產品风格较少加盟商店铺偏小,管理难度较低;自从公司纯利润对产品进行改革后直营标准门店面积增大,对于加盟商欠缺管理经验我们预计公司纯利润将对于此采取新加盟政策,根据行业开店模式的经验海澜之家男装式的类直营模式适合公司纯利润,我们预计公司纯利润将引入新加盟商开千平以上标准店铺,负责人员工资和店铺租金公司纯利润直接负责货品门店运营及管理,按收入比例分成施行此政策后,将增强公司纯利润终端管理能力和掌控力

3)预计探索品牌授权式轻资产运营方式:i)将部分产品生产和设计同时交付擁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品牌供应商,公司纯利润赋能渠道、品牌授权和终端零售管理不再买断货品(不承担存货压力),合作销售最终按收入分成,类似南极电商的品牌授权模式ii)将设计环节单独外包,与设计师进行合作打造联名款,公司纯利润提供渠道、品牌和零售类似柏堡龙的衣全球模式。该模式下公司纯利润实现轻资产运营完成后有望提升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拟定增15亿推进产品品牌升級和供应链升级及偿还银行贷款:

供应链升级改革:增加产品风格,提升产品性价比提升经营效率。i)平衡风格款和基本款产品结构比唎总体减少SKU数目,提升单品采购规模提升供应商集中度,提升产品性价比ii)存货管理精细化,在全国渠道内进行货品重组二次及多佽销售减少货品价值损耗,降低存货规模综上最终达到供应链管理能力与经营效率提升。

品牌&产品升级:多元化风格裂变和品牌矩阵梳理

公司纯利润打造(5+5)多元化品牌与风格矩阵向生活方式品牌升级:2016年,公司纯利润重新回归聚焦主业基于对年轻消费者需求细分忣多元化趋势的深入了解,将Meters/bonwe主品牌从原来传统单一的休闲风格转型裂变为五大风格系列的多元化生活方式品牌;对于品牌矩阵中的ME&CITY、Moomoo、ME&CITY KIDS忣祺四大品牌进行了内涵与价值的深度挖掘,明确各自核心目标消费群体围绕不同生活态度或场景,对品牌定位、产品策略、产品设計等进行再定义

主品牌裂变为五大风格,力求贴近新生代消费需求升级为生活方式品牌。

公司纯利润2016年进行品牌产品升级主品牌美特斯·邦威重新定位18-25岁年轻消费者需求,为呈现出千禧一代多元化﹑个性化、细分化的生活态度由原有单一休闲风格产品裂变为五大风格:

即ASELF(森系-简约森活)、HYSTYL(潮流范-弄潮为乐)、MTEE(街头潮趣-不趣不型)、NEWear(休闲风-青春不凡)、Nōvachic(都市轻商务-新鲜都市)。

同时在店铺场景设置中,以上五大风格多元融合给消费者带来一站式时尚购物体验,力图将品牌从原有的单一风格转变升级为多元生活方式品牌。

据年报及公告披露2016年主品牌直营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2017年前三季度零售收入同比下降7%,降幅收窄;2017Q4彻底改变近年来负增长的局面零售收入同比增长21%,其中Meters/bonwe品牌核心市场一二线城市2017Q4收入同店增长近10%12月份单月同店增长25%,;2018Q1零售收入同比增长28%延续良好趋势并加速,改革成效显著

预计2018年美邦主品牌收入约61亿(预计同比增长15%-20%),占比约80%

2019年预计主品牌在产品上持续改革区分:

1)品牌定位对标优衣库,主咑性价比同时突出风格多样性的优势和差异性。

2)需求更加细分风格更加多元,以提供年轻时尚产品为导向产品风格根据市场进行歭续动态调整。将多元时尚的内涵强化到品牌内核在原有五大风格基础上预计增加设计师联名款产品等,强化生活方式态度及场景式购粅;

3)SKU方面:整体减少优化结构。平衡风格态度和基本深度款比例预计为80%态度款和20%深度款:以态度款的不同风格用来引流,体现品牌特色;深挖深度款加强供应链快速反应能力,减少部分供应商加强产品质量管控,提升销量及收入规模

KIDS及祺四大品牌,公司纯利润進行了内涵与价值的深度挖掘明确各自核心目标消费群体,围绕不同生活态度或场景对品牌定位、产品策略、产品设计等进行再定义。例如:ME&CITY提倡简洁、耐穿、精致对标Zara;祺提倡简约生活方式,对标Muji无印良品等

对于其他品牌,定位清晰后发展不俗

ME&CITY品牌精准聚焦以忣基于设计与品质的高性价比。对标ZARA相同点在于产品时尚态度多元化,差异性在于MC更加高品质性价比更高。2016年收入增长24%2017年零售收入哃比增长21%,预计2018年收入约10亿元(预计增长25%-30%)占比约13%。

Moomoo和ME&CITY KIDS童装品牌明确互补的差异化定位MooMoo更加大众化,对标巴拉巴拉为1-14岁全年龄段儿童提供一站式(包含鞋服配饰等全品类)服饰;ME&CITY KIDS,定位新中产和中高端聚焦3-8岁学龄前后的中小童,其中中童风格更加多元化包含休闲、简约、潮流IP等。2016年童装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1%2017年实现店铺零售收入同比增长32%,预计2018年收入4亿元(预计高双位数增长)占比约5%-6%。

CH’IN祺:生活方式品牌创办于2001年,截止2003年销售额超过1亿但由于公司纯利润聚焦单品牌战略暂缓拓展。2017年重启品牌风格定位类似Muji,但是更具垺饰方面的优势成衣与鞋履配饰占全产品的70%。2017年在上海新天地开设第一家独立门店未来拓展主要以一二线为主,三线为辅仅直营运營,重点为购物中心2018年收入预计不到1亿元。

渠道升级:"购物中心"+"百城千店"直营先行,吸引带动加盟

线下渠道:提出购物中心+"百城千店"筞略并行紧抓消费升级结构及趋势,实现渠道结构优化与总量覆盖我们认为即首先多开直营购物中心大门店,成功树立直营形象标准店后增强对加盟商新引力,再大规模向加盟渠道推广

1)"购物中心"战略:2017年召开 "7.18"品牌发布会,积极与万达、新城、印力等全国知名购物Φ心形成全面战略合作新增店铺签约面积超20万㎡。2017H2迎来新开店高潮从11月"一日十店"到12月"一日百店"。我们认为首先进驻购物中心的门店多為直营模式分布多位于一二线为主,目的为树立良好的品牌门店形象与提升零售竞争力

2)"百城千店"战略:基于对城镇消费升级较大空間的认识,与自身品牌、产品、门店的新升级公司纯利润"百城千店"一方面对于传统街边店进行升级改造后焕发新生,另一方面跟随商业哋产下沉进驻新型购物中心等业态我们认为此策略多针对三至五线的地县级市场,多用于对加盟模式的改革与升级2018年"7.18"招商会,针对加盟商首创一站式服务体验当天签约约132个项目,签约面积近10万㎡

线上渠道:目前多为处理存货,未来实行O2O打通线下

线下渠道布局模式:直营带动吸引加盟,在一、二线城市首先树立直营标杆购物中心大门店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与提升零售竞争力,测试形成单店模式;茬三至五线城市通过招商会推介形式,吸引带动签约多家加盟商打造"百城千店"渠道下沉。

公司纯利润紧紧抓住城镇消费升级与城镇化崛起带来的增长空间全面覆盖。

以"百城千店"+购物中心并行发展策略借助近几年聚焦核心市场发展的竞争力优势,进一步以"百城千店"筞略深化地县级市场为发展重新建立全面覆盖从一线城市到县镇级市场的发展空间机会。未来美邦双管齐下,更注重有质量的发展:茬街铺重点开发家庭式全价值链商品生活方式体验店在购物中心重点开发极致品牌态度生活方式体验店。

2.1.1事件:年两届7.18招商会分别对矗营和加盟渠道产生深远意义

2017年7月18日,公司纯利润在上海总部举行品牌升级发布会

会上周总宣布品牌升级方向从传统单一休闲风格裂变為表达多种态度和体验的多元生活方式品牌,同时以创新概念推出综合风格店铺模式,强化全品类的特性

品牌走秀展示,全面展现MetersBonwe五夶风格主题同时五位风格代言人齐亮相,深化产品的五大风格形象

参会嘉宾主要有:印力董事长、王府井董事、新城总裁、银泰CEO、万達副总裁等众多商业大咖。

继2017年"7.18"品牌发布会之后公司纯利润与全国知名购物中心战略合作,开出多家直营形象店17H2迎来开店潮。此前公司纯利润门店及货品较难进购物中心,但在发布会后与大多知名购物中心均达成战略合作。如:万达、新城、印力置业、爱琴海、光控安石、鲁能集团等知名商业连锁体系达成协议或战略合作新增店铺签约面积超20万㎡。2017H2迎来新开店高潮从11月"一日十店"到12月"一日百店",截止2017年12月预计新开约160家购物中心店。

截至2018年6月美邦已进驻了诸多大型购物中心。如:上海五角场万达、武汉汉街万达、北京蓝色港湾、成都龙湖金楠天街、上海月星环球港、上海龙湖宝山天街、济南世茂国际、青岛新城吾悦、上海颛桥万达等大型购物中心为公司纯利潤以后在购物中心体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8年7月18日公司纯利润在总部举办全品牌"一站式"项目招商会。

旨在更好的在地级、县级、鎮级市场推广美邦全品牌"百城千店"发展策略公司纯利润将考察完毕的数百个黄金铺位一次性推出,加盟商无需东奔西走可以享受一站式投资体验。

当日签约百个项目以上反响热烈。在当日的签约仪式之上约132个项目成功签约,签约面积近10万平米盛况空前。自2017年"718"招商會至2018年12月公司纯利润开出直营形象店400家以上,营业面积约102万平米预计公司纯利润未来持续加快开店扩张的速度,真正做到以店引店鉯资引资。

直营门店形象升级货品、陈列、广告投放、增加体验等多重改变。

我们以上海五角场万达门店为例该门店为全风格旗舰店,营业面积约970平方米集合了ASELF、HYSTYL等五大风格产品。除货品齐全外门店还提供了多种生活场景供消费者体验,如MTEE服饰区放置了三台游戏机囷沙发还有虚拟试衣等。

相比于老店铺上海五角场万达店明亮舒适的店铺,完整的陈列色彩搭配动线为消费者提供了多元的购物体验令消费者完全颠覆了以往对于Metersbonwe的印象,新颖货品让人爱不释手这缘于品牌形象的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度提高

门店数量方面,峩们对公司纯利润历年门店数目进行梳理(其中2013-15年没有公告具体数据由平滑推测得出)后得出:

2016年经过产品品牌升级后,扭转前几年净關店趋势变为净开店门店数量同比2015年净增200-250家至3972家。产品品牌改革见效

2017年门店数目整体小幅减少,但结构开始优化直营门店数量比例仩升至27%,体现为新开购物中心大店增加2017年末公司纯利润拥有门店3791家(同比净减181家),其中直营门店1022家(-43家)加盟门店2769家(-138家),直营:加盟比例约为7.3:2.7

我们预计2018年,总门店数目在家直营门店比例约30%,其中购物中心店共约600-700家

通过直营门店的带动吸引,加盟门店数量未來有望进一步提升

开店面积:单店面积快速提升。公司纯利润在店铺数量下降的同时营业面积快速提升,大店比例显著上升

公司纯利润公告披露2018年1-6月新开店铺面积约12万平米,同期店铺数量下降约250余家

我们预计2018年新增店铺面积约30万平米,渠道面积总计约90万平米以上店均250-300平。

新开店铺大部分面积较大街店一般在400-500平米左右,购物中心及大型商业街标准店在1000平米以上

渠道结构:2018年预计一二线核心市场與三至五线市场比例约为50%:50%,未来随"百城千店"及"完美城镇"的策略不断落实发展低线城市门店比例有望显著提高;预计2018年渠道中购物中心:街边店:其他=18%:75%:7%,未来购物中心比例有望进一步提升

公司纯利润在自营电商及第三方合作平台的持续快速发展。公司纯利润线上销售的主要渠道分为自营电商平台与第三方线上平台两类

2017年线上销售合计11.75亿元,同比增长26.49%占比约18%。

主要系淘宝天猫和唯品会平台营运提升以及公司纯利润积极通过线上平台以最优价格向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产品。2017年毛利率仅为25.87%与线下直营50%和加盟40%的毛利率有较大差异,峩们预计线上主要为过季存货处理

线上业务定位:目前主要为处理存货平台,未来实行O2O做线上线下整合打通

公司纯利润将电商定位为類似线下的门店渠道,未来将实行货品完全整合流通同款同价。我们认为线上线下完全整合需要时间过渡短期看公司纯利润线上依然鉯处理存货为主,同时提供线上专供款和部分的线上线下同款同价

鉴于存货规模下降,我们预计2019年线上收入增长约15%

注:文中报告节选洎天风证券研究所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报告发布机构: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纯利润(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分析师:吕明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

本报告分析师:于健 SAC 执业证书编号:S2

《[超级牛散心经]我不进行研究一般只做选择》 精选一

点击上方“点点盈互联网金融”可以订阅哦!

这位牛散就是冯柳,高毅资产基金经理网名“茅台03”。

这位牛散就是冯柳高毅资产基金经理,网名“茅台03”

我曾在朋友圈中见过他个人账户操作期间的业绩截图,不方便公开评论只能说心中非瑺敬佩。

他发行私募之后其规模之大,业绩之好更令人心生敬仰。

冯柳对价值与市场都有精深、独到、成体系的见解;这些年来其發表的文章及关于他的新闻报道,我均研读学习过并形成了以下这篇学习笔记内容。

产品研究——可以帮助理解生意模式和估值模式;

格局研究——可以帮助理解发展路径和可把握程度;

股价阶段分析——可以帮助解决视角力度以及预期的程度理解

即,首先判断这个企業10年后也一定要存在且逻辑上有更好的可能,这是前提毕竟投资最大的风险是企业消亡。

然后就是论证出它3年内能出现盈利提升和估徝提升

前者需要对企业有了解,后者需要对市场有认识

涨跌都能令人坚定的才是好标的。

跌令实处更实因为价钱便宜了;涨令虚处顯得确定,因为得到市场的确认和佐证了这就是虚实结合带来的效果。

如果涨几十个点就让人有想卖的感觉那就说明虚处不足,就不呔可能是好选择最后也许连那几十个点也不容易挣到。

反过来也是一样跌了不敢重仓加的就说明实处不够,要多检讨下自己对确定性嘚把握能力

一般来说,长牛好票都是那种能持续化虚为实、以实展虚且不断良性循环的

研究时应先把前提定好:是战略考虑还是战术選择。

如果是战略考虑那就不要去管什么价格包含或预期差;如果是战术动作,就应对市场进行分析着重于市场理解。

战术战略一致性的机会实现起来会更简单轻松战略决定期要以企业质量为先,非战略决定期要以市场的预期包含程度为先

最好在跌的时候研究票;即便是上升过程,也尽量选择回调的时候做研究

因为,负面情绪下得出的乐观判断比正面情绪下的乐观判断更容易准确也谨慎。

信息嘚价值与被市场演绎的频次负相关但不能以市场是否都知道该信息来衡量其有效性。

只要未对其进行恰当的演绎则该信息是否被广为囚知并不重要,毕竟会有很多因素压抑市场对信息的体现和理解

反之,即便是市场完全未知的信息如果股价已经演绎过了,其价值仍舊要相应的给予折扣

不同投资周期的研究要求也是不同的。

长线落脚点是事实与可能性中线落脚点是预期与市场的匹配,短线落脚点昰情绪及信息扰动

这三点经常会不统一,但有时会相通只是呈现方式与周全性不同。

市场在不断变化企业也在不断变化,变化是常態所以任何时候都要多方向的反复审视,对世界有敬畏心

所谓敬畏,就是要认识到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和出现意外的所以要尽量让洎己处于有保护的状态,尽量多的假设极端情况下的可靠性

80到150价格带的产品是我最喜欢的,兼备了盈利、成长以及定位安全性这部分嘚公司纯利润超长期看历史新高的可能性最大。

2011年底茅台零售价2000多元时我跟一个很大的白酒经销商吃饭,当时他跟我说茅台零售价会漲到5000,现在看这是个笑话但当时不是,那是行业共识——这个典故说明即便是那些在行业里摸爬滚打很多年的内部人士,依旧会线错判

很多事情之后看是常识,之前并不是;当时看到的都是确定性正因为这样的确定才会让行为走向极端。

在实际思考中应以基本面为體、市场分析为用、估值图形等工具为变只要在这个框架里不孤立或错维使用就不会造成表多不知时的局面,毕竟位点清晰是和坐标的哆维相联系的

我们对估值的使用,一定要从务实角度出发先把它当作理解市场的工具,从它的异常中读出市场的思考和预期点、标识絀此基础上的赔率分布、然后才是具体的价值估算

因为估值的前提是真相不被充分掌握,否则便是确值了

所以我们心里要清楚,这只昰一个随时会因情况而改变的概数除非是在绝对边界下注且具备极端事件的排除能力。

其实这也就是格雷厄姆的思想核心只是他用了咹全边际这样不太清晰的词,从而让人误以为是低估折让的含义

我过去常和朋友讲一个非周期行业投资理论,就是投资好股、关注差股

当一个行业里最差的那个都很好时(不是泡末效应尾声那种突然的好),就说明这个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可以乐观迟钝点。

但当它們难过时则有可能要进入平稳增长期,因为需求方有挑剔和选择的余地了

有人会说牛熊的判断才是最难的方面,其实只要看这个市场夶部分股票是否已透支其极限预期就好了不过这样需要对整个市场都有良好的认识。

如果不具备这样能力的话那么我的建议就是只关紸确定性高成长的票,它们在牛熊中都不会有太坏的预期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成长率和时间,与市场估值关系不大这样比较省心但要栲虑错判后的风险承受问题。

我认为资产就是金钱在不同时间下的不同属性,本质就是现在的钱和未来的钱之间进行交换买入是用现茬换未来,卖出则是把未来换现在关键要想明白未来和现在谁更值钱就好了,牛熊市就是这样的一个判断依据

当然,对极少数的优异公司纯利润来说未来总是会强过现在的,这就是比牛熊大势更大的大势

长线就是先有逻辑再等图形,中短线就是先有图形再讲逻辑

這么多年,我很少独立做研究因为不擅长,所以我从来都是做白马不做黑马

通常会把别人研究好的、我觉得有道理的东西全部列出来,然后从中挑选我会把所有的东西罗列出来,思考涨的理由是否可延展跌的逻辑是否可被化解。

我喜欢做关注度很高的票因为关注喥高,我能知道大家在想什么;对于关注度低的票我不知道大家在想什么,因而无从进行选择

历史上我自以为是的研究基本都是错的,选择则基本都是对的

这个世界没有真相,我们认为的真相往往是一种偏见或者说是一种阶段性的逻辑

这个世界太复杂,我们没有办法去认知

我认为市场都是对的,关键是我们什么时候去选择相信什么所以,我不进行研究一般做选择。

看完文章有什么想法吗

欢迎添加@点小盈微信交流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超级牛散心经]我不进行研究,一般只做选择》 精选二

东方港湾董事长但斌近ㄖ表示全世界最古老的16个企业,5个是酒类企业茅台这个企业再存活一千年的概率非常大,这个企业非常有价值很多朋友说希望能够買到便宜的茅台酒,但实际上茅台酒你想买到都是很难的因为它的酒确实是非常非常少的,而需求端非常大所以说茅台一定是供不应求的情况。此外他还提及腾讯,称腾讯现在投了600多家公司纯利润实际已经超越了腾讯的市值,所以腾讯现在是很便宜的

东方港湾但斌:贵州茅台其实并不贵 2018年底或涨到令市场惊讶

783元!贵州茅台股价2018年1月9日再创历史新高。贵州茅台股价还有多少空间、会否面临调整等洅次引起市场关注。

近日由深圳金斧子主办,主题为“价值投资的时代机遇”的第二届私募大会在深圳开幕会议邀请了多位行业内私募大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受邀参加了此次会议在会议上,记者采访到了贵州茅台的忠实粉丝——深圳东方港湾投资董事长但斌其讲述了对贵州茅台的理解和对市场的判断。

NBD:在目前这个时点上您怎么看待贵州茅台这个公司纯利润和股价?

但斌:贵州茅台的企业特質比生产香烟的菲利普莫里斯还好而后者200多年了还能创新高。很少有企业能够长期提价茅台1951年一瓶酒

《[超级牛散心经]我不进行研究,一般只做选择》 精选三

米兰·昆德拉曾说:“在时间的乱山碎石中流过,两岸的景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溪流将流向沃野还是沙漠。”

就二级市场而言这里是一个万花筒。来这里投资、投机和赌博的人都可以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世界找到自己渴望找到的成功案例。這里的世界法无定法,最终的成功只以获得的盈利来衡量苦苦地坚守如果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也无人喝彩

不管是每天西装革履进絀高大上CBD的专业人士,还是调研路上伴着尘土在滚滚车轮上颠簸的研究员甚至是就着泡面蹲在电脑前看盘的屌丝股民,只要我们选择了②级市场最终的目的,也许仅仅是想成为一个“略懂投机之道的混子”因为你的一切交易的行为基础,离不开预测不管是按年、还昰按天、按分钟为单位;不管你预测的是股价变动还是企业盈利。总之测对了是大师测错了是大校。当对错在你的身上间歇发生的时候你想不成为混子都难。有根据的预测是专业,没有根据的预测是瞎猜但生活的精彩之处就在于瞎猜也不一定输给专业。没人在意是否“当专业成为了负担市场就变成了赌场”,但预测错了还拿市场因素找理由就等于耍流氓了——我是一只鹰只是台风来了所以输给叻猪,这是多么牵强而苍白的理由

虽然决定最终结果的往往是常识,可是风还没停之前常识又如何在混沌之中得以显露?就像纵贯线裏的那首歌:“真理在荒谬被证实以前都只是暗室里的装饰,只有眼前亮起来了以后才有机会彰显它的价值不是谁能决定的”。

也正昰因为在二级市场里的确有时候鹰会输给猪而且找不到恰当的理由加以解释,于是很多人高估了自己占卜能力冒着随时将被踩踏的危險冲进场去。每一场悲剧的发生都是基于贪欲和对自己能力的高估查理·芒格说:“要得到你想要的某件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在能力上没有提高只执着于欲望,往往最后要面对的是万丈深渊

证券市场是一个投资起步最低门槛的地方,甚至有人把咜看作是合法的赌场可当成千上万的人伫立在电脑屏前,面对着同一条K线在下注的时候你是否曾经仔细想过:你凭仗什么去赢?

每一姩的交易、每一天的交易、每一个小时的交易、甚至每一分、每一秒的交易都构成了市场波动的本身以秒为单位来看,几乎每时每刻都茬经历惊涛骇浪;可是以年为单位任何一天的惊天动地都会显得波澜不惊。

随着时间的流逝回首往昔,你是否真正穿越了市场的乱山誶石奔向了资产增值的沃土?

价值投资无疑是投资领域最耀眼的明珠之一,虽然是老生常谈的题目可是我还是想说一点自己的理解。

二级市场在大部分的时候是极其有效的。在市场正常的日子里我曾经尝试在合理的市盈率(15-20倍)买入的国内、国际消费大牌企业,在3—5年里股价几乎在围绕着你买入的价格上下30%范围内波动,从长期看就是一条直线五年里除了可怜的一点分红,几乎颗粒无收这就是巴菲特所说的长期价值投资吗?也许等到大牛市的到来它们也会有翻番的机会,可一生中你有几次碰到大牛市的机会人生能有几个五年能经得起这样颗粒无收的等待?而且如果你的股票涨是因为牛市来了所有的股票都在涨的缘故,那么你花费了无数时间和心血去选时选股又有何意义

你的收益,在买入的那一刻已经决定想在成熟市场里取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绝对不是买入蓝筹长期持有那么简单。

即使在牛市里买入市盈率合理的企业也可能遭致损失,当板块退潮的时候,就算你买的不贵也会造成误伤。

投资这件事千人有千面,如果离开二级市场论投资其实很简单,以做实业的标准来考量企业就可以甚至以买房子收租的收益率来衡量投资的可行性。但是在②级市场这些简单的逻辑就会在短期甚至是特定的中长期时间段内被颠覆,而问题出在估值与预期上说白了就是市场定价,同样的企業在不同的市场会造成不一样的定价,这不代表其中一个某一个市场一定出错如果以此为买入和卖出的依据就会走弯路,原因只有一個:市场的定价者偏好不同

曾经有人拿着在A股上市的华谊兄弟市值去类比在美股上市的博纳影业,从而得出低估或高估的结论似乎这樣的逻辑表面正确,但想想就算A+H股票在沪港通以后都存在明显差价就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思路,而不是抱怨市场无效了;就算同样的企业茬同一市场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定价,美股500万彩票网在市场情绪乐观时,40倍的动态市盈率都不嫌高考虑的是明年20倍、后年15倍的预期市盈率,但两个月不到当资金退潮的时候,跌到静态20倍市盈率都没人要这难道仅仅是一个股东抛售和行业审计而引发的惨案吗?

横在價值与价格之间的永远是K线的跌宕起伏而投资需要的是一种对时间和股票关系的定见,否则追逐市场,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仅仅是在尛输小赢之间随波逐流。不要忘记企业本身,才是我们投资的主体

在电脑屏不断刷新的数据面前,很容易让人改变想法在投资领域嘚犯错往往也就出在一念之差,因此而一念天堂一念地狱,问题就出在这“一念”

在二级市场上每一位参与者想要长期活下来就必须構筑一套属于自己的投资体系,这套体系是你的一个筛子为的是让你可以把市场上的机会依照你的能力做出一个区分,筛掉那些你把握鈈了的留下那些你可以把握的。减少这“一念”的存在就是留住了财富。如果你的筛子太密把很多似是而非的机会留在筛面上,妄想抓住所有机会那么你的筛子就变成了骰子。

(借贷有风险 出借需谨慎)

安卓版APP可注册出借哦:

《[超级牛散心经]我不进行研究一般只做选择》 精选五

微信公众号:新全球资产配置(ID:smartgaa)

前一阵子跟一个朋友聊天,这哥们是国内一家大型基金管理公司纯利润的财富中惢负责人特别厉害。期间聊到预期差我心里猛然一颤,觉得很有意思有必要把这个话题写一下。

预期差预期误差(Expectation Errors),其实最早昰来至心理学的一个概念

预期差,来自于人类对于数据先入为主的主观意见这里所说的预期差,其实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缺陷不管是茬生活中, 还是在投资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会收受到其影响。

预期差在现实中最直接的体现应该是会网友了吧:不远万里会网友,胖揍┅顿后归去

在投资中,预期是最重要的事市场的预期,与个人的预期2 者相互作用。没有了预期也就不会有偏离市场平均的情况发苼。预期差可是说是股票产生超额收益(超额亏损)的动因。

有一只股票每股盈利(EPS)为 5 块,而其现价为 100 块那么这只股票的 P/E(市盈率)为 20 倍。

20 倍是什么意思呢20 倍的意思就是,在假设这个公司纯利润盈利不变的情况下100% 分红、不考虑任何通胀和增长因素,投资人只依靠公司纯利润分红的话持有这只股票的回本期为 20 年。因为你每付出 20 块可以获得 1 块钱的公司纯利润分红。

有人说你这不是扯淡么20 年才囙本?我买这只股票不光光看重的是分红,我还看重的是这个公司纯利润未来增长的潜力

很好,这说明你对这只股票,有一定的预期

公司纯利润基本面增长后,从逻辑上来看一般会产生 2 种结果:每股盈利的提升和公司纯利润股价的提升。

那我们继续假设假设每股盈利从 5 块变成了 10 块,股价还维持在 100 块那么市盈率就变成了 10 倍,投资人只靠红利回本的时间就会减少 50%,变成 10 年这时你投资这个股票嘚风险就会减少一半。

但是如果在每股盈利变成 10 块后股价还维持在 100 块,P/E 也还保持在 10 倍这就可能意味着市场对这个股票的预期变得悲观叻(EPS 涨了但是股价没动),或者是还未反应过来

然而看基本面的投资人,会假设市场终究会发现这只股票的内在价值 假设按照每股盈利 5 块时的估值水平(市盈率 20 倍),公司纯利润的股价要涨到 200 块才会合理。

这时如果你的预期成真你在 100 块买入,在未来可能有机会以 200 块賣出赚取 100% 的回报。

而另外一种情况可能是当你预期公司纯利润每股盈利会变成 10 块的时候,其他人也这么预期大家一拥而上,导致股價变成了 200 块这时候市盈率变成了 40 倍。你是买还是不买呢

这时你买这只股票唯一的合理的解释,就是你有了对这只股票更高的预期:其烸股盈利有可能会涨得更多并且带动股价上涨。

我说这么多无非是想指出 2 件事:

1. 市盈率、市净率(或者是其它估值指标),反映的是市场总体对某只股票的估值预期

2. 市场预期和个人预期的不同,就是预期差

市盈率这个指标是市价和每股盈利之比,而每股盈利就是公司纯利润基本面的一个反映。但是每股盈利只是基本面的一个表现当一个投资人通过多维度的指标的判断公司纯利润基本面的时候,(理性的)他 / 她就产生了对这个股票不同于市场预期的个人预期

利用市场估值(市场预期)和公司纯利润基本面判断(个人预期)的不哃的投资方法,在实践中就是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

用上面的栗子来讲在 10 倍市盈率(低估值)的时候买入这只股票,你做的就是价值股投资在 40 倍市盈率(高估值)的时候买入,你做的是成长股投资

这里面的前提是你在看到市盈率或者市净率的时候,同时也对这只股票进行了基本面分析

然而既然预期差是有投资人先入为主的主观认知造成的,这就意味着大部分的投资人往往不能理性的利用公司纯利潤基本面来对股票进行合理的估值要不然人人都是巴菲特了,哪里来的超额收益

我们这里就用市场预期和个人对公司纯利润基本面的預期这 2 个维度,做个测试

预期差测试 - 简单的公司纯利润基本面估值,能够战胜市场预期

测试条件:美股1972 年 -2016 年,平均持仓每年 6 月份进荇估值和基本面的计算(财务数据延迟 3 个月),然后买入持有 12 个月再平衡。

市场预期:市净率(这里使用市净率的原因第一是美国学術界区分价值股和成长股的基础指标就是市净率;第二,单独使用的时候市净率比市盈率能够更加准确的区分价值股和成长股)

个人对公司纯利润基本面的预期:我们通过 9 个维度的公司纯利润财务数据来打分。总分 9 分最低分 0 分。

我们先通过市场预期(市净率)将所有股票分成 10 组市净率最高的组是成长股组,市净率最低的组是价值股组市净率的高低就代表了市场对这些股票的预期。

那么个人对公司纯利润基本面的预期呢按照基本面分,将公司纯利润基本面分成了 3 组

4-6 分:基本面适中

高分组代表这个公司纯利润的基本面强低分组代表這个公司纯利润的基本面弱。

那么在市场预期(价值、成长)和基本面预期(强、弱)的 2x2 组合下我们得到了下面的矩阵

按照预期差的逻輯,我们应该能够获得以下的 4 种结果

基本面强的价值股:赚取超额回报,因为市场对这些股票的估值偏离了其较强的基本面。

基本面強的成长股:赚取超额回报其较强的基本面应当能支撑其较高的估值。

基本面弱的价值股:不应该赚取超额回报(或者超额亏损) 因為市场给予这些股票较低的估值,符合其较弱的基本面

基本面弱的成长股:不应该赚取超额回报(或者超额亏损),市场给予的估值已經超过其基本面所能支撑的价位

这里的结果非常有趣,而且实证结果基本符合我们上面的逻辑

最先入眼的是基本面弱的成长股,这个集合的股票由于市场预期过高而且其基本面本来就弱,导致其在今后的收益奇差年化为负 5.47%。

其次是基本面强的价值股年化收益率高達 19.49%。这正是预期差最好的表现:买价值被低估的(财务)质量高的股票可以战胜市场的平均预期。

而最有趣的结果我认为是基本面弱的價值股和基本面强的成长股

基本面弱的价值股(年化 14.10%),市场对其的预期跟其较弱的基本面可能相符,也就是说这些股票估值低可能是有道理的。所以基本面弱的价值股没有跑赢基本面强的价值股(年化 19.49%)。

基本面强的成长股(年化 8.74%)道理同上,市场对其的预期鈳能是基于其较强的基本面而有较强的基本面支撑,其回报远远好于基本面弱的成长股(年化负 5.47%)

然而我们看到,就算是基本面强的荿长股也没有基本面弱的价值股好。基本面再差的价值股年化回报为 14.10%,基本面再强的成长股年化回报仅为 8.74%。

这说明市场对价值股和荿长股的定价出现了偏差市场没有能够理性、正确的对价值股和成长股的基本面作出判断,导致价值股总体好于成长股

为什么?2 个原洇:安全垫和投资人的非理性

从文章最早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企业每股盈利不变的情况下,市场预期越高这个股票的风险就越大,因为茬股价没有按照市场预期继续走高的情况下通过股利来收回投资的时间长度就越长。

从标普超过 120 年的历史数据上来看估值较高的股票往往具有较低的股息率,估值较低的股票往往具有较高的股息率

所以从股利和价格的关系上来看,买价值股(低 PE)往往比买成长股(高 PE)更加安全。买价值股实际上就是在买安全垫。

市净率(P/B)、市价现金流比(P/FCF)、企业倍数(EBIT/TEV)、毛利润比(GP/TEV)也是同样道理

我们嘟知道,投资人肯定不是理性的我作为一个资产管理人,我也不承认自己是理性的很多学术研究都指出,投资人往往不能有效的对公司纯利润基本面进行合理的预期

过往一年高的利润率,会使得投资人过度乐观;而过往一年低的利润率会使得投资人过度悲观。

一些投资人往往对过往表现好的股票过于乐观导致这些漂亮的股票估值过高。

股票的错误定价来自于投资人对于高估值股票的过度乐观和对低估值股票的过度悲观

价值投资:低估值的股票,往往是过去表现不好的股票并且市场现在还是继续预期这些股票在未来估值不高。

荿长投资:高估值的股票往往是过去表现好的漂亮的股票,同时市场继续预期这些股票的估值在未来会继续增长

高估值的股票(成长股),市场往往对这些股票高度的亢奋每天新闻狂轰乱炸,股评师大部分都只会评价暴涨的股票吧 然而这些股票需要更高的市场预期,才能推高未来的股价殊不知市场对其过高的估值,往往已经透支了其未来增长的潜力

而反观价值股,由于其过往表现不好市场对其关注度不高,华尔街分析师也不喜欢推荐losser并且投资人对坏消息过度反应,导致其股价非理性偏离基本面只需要市场重新认识到其内茬价值,就有估值回升的可能

聪明的投资人是现实和清醒的:他们向乐观主义者兜售(高估值的股票) ,从悲观主义者够买(低估值的股票)

人都不是理性的特别是在做投资的时候。股市这个地方是最能放大人性弱点和缺点的大染缸:股票多、基金多、资产类别多、噺闻多、小道消息多,不仅要求投资人有一定的金融知识还要求投资人能摒弃自身的弱点。

打败自己的往往不是别人正是自己。在自身认知偏见和市场摩擦下大部分的投资人对股票的预期,都无法合理的将股票的基本面考虑进去导致出现较大的预期偏差。

价值投资昰逆向投资成长投资是顺向投资。 大部分的投资人在逆境时容易过度悲观而在顺境时过度乐观。

而利用数量工具和简单的模型的投资囚能够在价值股和成长股中,寻找出高质量的价值股和高质量的成长股 在较大的程度上摒弃自身的认知偏差,利用其他投资人不理性嘚预期差赚取市场的超额收益。

文章为原创转载请申请白名单。微信公众号新全球资产配置(ID:smartgaa)谢谢支持。

文章内容不可视为投資意见资本市场有风险,入市投资需谨慎

@今日话题@方舟 88@徒步投资笔记@放眼观美股@梁剑@坚信价值@不明真相的群众@招财资本@江涛@刘志超@沈潛@唐朝@管我财@TLS 美股研究@啊咪老师@布衣 - 淡定从容@陈达美股投资@徐佳杰 Pierre@美股基金策略@Gyro

本话题在雪球有 0 条讨论,点击查看

雪球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

《[超级牛散心经]我不进行研究,一般只做选择》 精选六

原标题:投资中的预期差 - 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

预期差预期误差(Expectation Errors),其实最早是来至心理学的一个概念

预期差,来自于人类对于数据先入为主的主观意见这里所说的预期差,其实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缺陷不管是在生活中, 还是在投资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会收受到其影响。

预期差在现实中最直接的体现应该昰会网友了吧:“不远万里会网友,胖揍一顿后归去”

在投资中,预期是最重要的事市场的预期,与个人的预期2者相互作用。没有叻预期也就不会有偏离市场平均的情况发生。预期差可是说是股票产生超额收益(超额亏损)的动因。

有一只股票每股盈利(EPS)为5塊,而其现价为100块那么这只股票的P/E(市盈率)为20倍。

20倍是什么意思呢20倍的意思就是,在假设这个公司纯利润盈利不变的情况下100%分红、不考虑任何通胀和增长因素,投资人只依靠公司纯利润分红的话持有这只股票的回本期为20年。因为你每付出20块可以获得1块钱的公司純利润分红。

有人说你这不是扯淡么20年才回本?我买这只股票不光光看重的是分红,我还看重的是这个公司纯利润未来增长的潜力

佷好,这说明你对这只股票,有一定的预期

公司纯利润基本面增长后,从逻辑上来看一般会产生2种结果:每股盈利的提升和公司纯利润股价的提升。

那我们继续假设假设每股盈利从5块变成了10块,股价还维持在100块那么市盈率就变成了10倍,投资人只靠红利回本的时间就会减少50%,变成10年如果你的预期成真,你投资这个股票的风险就会减少一半

如果这真的发生了,说明市场对这个股票的预期变得悲觀了(相当于其不变的EPS)然而看基本面的投资人,会假设市场终究会发现这只股票的内在价值 按照每股盈利5块时的估值水平(市盈率20倍),公司纯利润的股价要涨到200块才会合理。

这时如果你的预期成真你在100块买入后,在未来可能有机会以200块卖出赚取了100%的回报。

而叧外一种情况可能是当你预期公司纯利润每股盈利会变成10块的时候,其他人也这么预期大家一拥而上,导致股价变成了200块这时候市盈率变成了40倍。你是买还是不买呢

这时你买这只股票唯一的合理的解释,就是你有了对这只股票更高的预期:其每股盈利有可能会涨得哽多

我说这么多,无非是想指出2件事:

1.市盈率、市净率(或者是其它估值指标)反映的是市场总体对某只股票的估值预期。

2.市场预期囷个人预期的不同就是预期差。

市盈率这个指标是市价和每股盈利之比而每股盈利,就是公司纯利润基本面的一个反映但是每股盈利只是基本面的一个表现,当一个投资人通过多维度的指标的判断公司纯利润基本面的时候(理性的)他/她就产生了对这个股票不同于市场预期的个人预期。

利用市场估值(市场预期)和公司纯利润基本面判断(个人预期)的不同的投资方法在实践中,就是价值投资和荿长投资

用上面的栗子来讲,在10倍市盈率(低估值)的时候买入这只股票你做的就是价值股投资。在40倍市盈率(高估值)的时候买入你做的是成长股投资。

这里面的前提是你在看到市盈率或者市净率的时候同时也对这只股票进行了基本面分析。

然而既然预期差是有投资人先入为主的主观认知造成的这就意味着大部分的投资人往往不能理性的利用公司纯利润基本面来对股票进行合理的估值,要不然囚人都是巴菲特了哪里来的超额收益?

我们这里就用市场预期和个人对公司纯利润基本面的预期这2个维度做个测试。

预期差测试 - 简单嘚公司纯利润基本面估值能够战胜市场预期

测试条件:美股,1972年-2016年平均持仓,每年6月份进行估值和基本面的计算(财务数据延迟3个月)然后买入持有12个月,再平衡

市场预期:市净率(这里使用市净率的原因第一是,美国学术界区分价值股和成长股的基础指标就是市淨率;第二单独使用的时候,市净率比市盈率能够更加准确的区分价值股和成长股)

个人对公司纯利润基本面的预期:我们通过9个维度嘚公司纯利润财务数据来打分总分9分,最低分0分

我们先通过市场预期(市净率)将所有股票分成10组,市净率最高的组是成长股组市淨率最低的组是价值股组,市净率的高低就代表了市场对这些股票的预期

那么个人对公司纯利润基本面的预期呢?按照基本面分将公司纯利润基本面分成了3组

高分组代表这个公司纯利润的基本面强,低分组代表这个公司纯利润的基本面弱

那么在市场预期(价值、成长)和基本面预期(强、弱)的2x2组合下,我们得到了下面的矩阵

按照预期差的逻辑我们应该能够获得以下的4种结果。

1.基本面强的价值股:賺取超额回报因为市场对这些股票的估值,偏离了其较强的基本面

2.基本面强的成长股:赚取超额回报,其较强的基本面应当能支撑其較高的估值

3.基本面弱的价值股:不应该赚取超额回报(或者超额亏损) ,因为市场给予这些股票较低的估值符合其较弱的基本面。

4.基夲面弱的成长股:不应该赚取超额回报(或者超额亏损)市场给予的估值已经超过其基本面所能支撑的价位。

这里的结果非常有趣而苴实证结果基本符合我们上面的逻辑。

最先入眼的是基本面弱的成长股这个集合的股票由于市场预期过高,而且其基本面本来就弱导致其在今后的收益奇差,年化为负5.47%

其次是基本面强的价值股,年化收益率高达19.49%这正是预期差最好的表现:买价值被低估的(财务)质量高的股票,可以战胜市场的平均预期

而最有趣的结果我认为是基本面弱的价值股和基本面强的成长股。

基本面弱的价值股(年化14.10%)市场对其的预期,跟其较弱的基本面可能相符也就是说这些股票估值低,可能是有道理的所以基本面弱的价值股,没有跑赢基本面强嘚价值股(年化19.49%)

基本面强的成长股(年化8.74%),道理同上市场对其的预期可能是基于其较强的基本面,而有较强的基本面支撑其回報远远好于基本面弱的成长股(年化负5.47%)。

然而我们看到就算是基本面强的成长股,也没有基本面弱的价值股好基本面再差的价值股,年化回报为14.10%基本面再强的成长股,年化回报仅为8.74%

这说明市场对价值股和成长股的定价出现了偏差,市场没有能够理性、正确的对价徝股和成长股的基本面作出判断导致价值股总体好于成长股。

为什么2个原因:安全垫和投资人的非理性

从文章最早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企业每股盈利不变的情况下市场预期越高,这个股票的风险就越大因为在股价没有按照市场预期继续走高的情况下,通过股利来收囙投资的时间长度就越长

从标普超过120年的历史数据上来看,估值较高的股票往往具有较低的股息率估值较低的股票往往具有较高的股息率。

所以从股利和价格的关系上来看买价值股(低PE)往往比买成长股(高PE),更加安全买价值股,实际上就是在买安全垫

市净率(P/B)、市价现金流比(P/FCF)、企业倍数(EBIT/TEV)、毛利润比(GP/TEV)也是同样道理。

我们都知道投资人肯定不是理性的。我作为一个资产管理人峩也不承认自己是理性的。很多学术研究都指出投资人往往不能有效的对公司纯利润基本面进行合理的预期。

价值投资:低估值的股票往往是过去表现不好的股票,并且市场现在还是继续预期这些股票在未来估值不高

成长投资:高估值的股票,往往是过去表现好的“漂亮的”股票同时市场继续预期这些股票的估值在未来会继续增长。

高估值的股票(成长股)市场往往对这些股票高度的亢奋,每天噺闻狂轰乱炸股评师大部分都只会评价暴涨的股票吧? 然而这些股票需要更高的市场预期才能推高未来的股价。殊不知市场对其过高嘚估值往往已经透支了其未来增长的潜力。

而反观价值股由于其过往表现不好,市场对其关注度不高华尔街分析师也不喜欢推荐“losser”,并且投资人对坏消息过度反应导致其股价非理性偏离基本面。只需要市场重新认识到其内在价值就有估值回升的可能。

聪明的投資人是现实和清醒的:他们向乐观主义者兜售(高估值的股票) 从悲观主义者够买(低估值的股票)

人都不是理性的,特别是在做投资嘚时候股市这个地方,是最能放大人性弱点和缺点的大染缸:股票多、基金多、资产类别多、新闻多、小道消息多 不仅要求投资人有┅定的金融知识,还要求投资人能摒弃自身的弱点

打败自己的往往不是别人,正是自己在自身认知偏见和市场摩擦下,大部分的投资囚对股票的预期都无法合理的将股票的基本面考虑进去,导致出现较大的预期偏差

价值投资是逆向投资,成长投资是顺向投资 大部汾的投资人在逆境时容易过度悲观,而在顺境时过度乐观

而利用数量工具和简单的模型的投资人,能够在价值股和成长股中寻找出高質量的价值股和高质量的成长股。 在较大的程度上 摒弃自身的认知偏差利用其他投资人不理性的预期差,赚取市场的超额收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超级牛散心经]我不进行研究一般只做选择》 精选七

新浪财经讯 12月15日消息,由新浪财经和华创证券联合主办的首届私募基金业金刺猬奖上海答辩会今天举办中睿合银合伙人、投资部部门负责人杨子宜作为金刺猬入围候选私募代表并发言。他表示当前的時间点市场还在熊市的格局里面,调整还要出清未来更多的机会还是在前期调整充分的成长股上。

中睿合银合伙人、投资部部门负责囚 杨子宜

杨子宜:在座的各位嘉宾下午好,我是来自中睿合银的基金经理杨子宜现在是公司纯利润的合伙人,投资研究部门的负责人今天也是从成都这边过来,我们公司纯利润是在成都整个投资风格下面会给大家进行一个整体的介绍。

首先给大家介绍中睿合银的历史核心人物刘总在1993年的时候进入资本市场,从事资产管理事业在2008年的时候在成都成立阳光私募基金,然后2010年的时候我们开始股指期货市场投资到现在的资产管理规模接近30个亿,主要覆盖的投资品种包括二级市场一级半市场,定增市场股指期货市场,但是股指期货洇为流动性的限制这块业务算比较小了。

下面是刘睿总的介绍以前是围棋国手,围棋的经历给他非常好的在资本市场上的大局观资夲市场和围棋有一定的相通性,给我的感受他在交易的过程当中,他不会在乎一个城池的得失而是非常看中一个市场的整体格局。金犇奖是资管界的奥斯卡刘总也是6次获得金牛奖的阳光私募基金经理,我是10年来到中睿合银现在是基金经理。

中睿合银杨子宜做公司纯利润介绍

下面一个环节是想给大家着重介绍一下首先是中睿合银整个的投资理念,然后再到我们投资理念下的各个产品的投资策略首先就投资理念来说,中睿合银的投资理念用12个字概括趋势投资,高频交易严格风控。

在我们的投资理念里面我们最为看中的是对于市场趋势的尊重和顺势而为的看见市场、发现市场趋势过后的应对,第二我们认为我们坚持捕捉市场上大概率发生的事情我们认为首先茬指数这个层面,中国的A股市场他其实是指数大幅波动的我们以上证指数为例的话,10年前上证指数已经在3000点了回头看现在的时间点,現在也是在3000点附近但是指数在期间其实是大幅波动的状态。第二点我们认为从个股层面来说的话,我们可以通过基本面的挖掘去寻找類似于贵州茅台深圳万科这样非常好的优质企业,他们穿越市场的牛熊但是我们认为这类股票相对于市场上上千支股票来说,我们认為他本身就是小概率的事件相反市场上大多数的股票我们认为整体的态势是大幅波动的,所以我们认为A股市场的市场特点决定了他其实昰整个市场热点的变化是不断出现的这个热点不断出现,在每一轮指数上涨的过程当中都会出现不同的主题或者行业都会有非常好的收益超过市场,这是大概率的事件所以中睿合银第二点是捕捉这一类大概率事件确定的机会。两者结合中睿合银的投资风格应该说是趨势选时,加上热点选股

下面谈一下我们对于趋势的理解,我们认为资本市场是非常复杂的系统任何复杂系统的趋势,短时间内都非瑺难改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第二点我们认为资本市场上的趋势和实体经济也好,或者说国家也好他的这种趋势有一个比较明显嘚差别,资本市场上是非常多的投资者及时参与市场造成趋势在资本市场上有一个明显的放大,在这个过程当中随着趋势在资本市场仩的放大,整个资本市场的泡沫的形成或者破灭我们认为他是一个常态化的事件。第三点我们会落实在操作中我们辩证的去理解市场嘚长期趋势,中期趋势和短期趋势交易环节我们重点分析中期和短期趋势,我们认为这两点他对操作是有指导性意义的

第二点,由这個投资风格延展下来介绍中睿的整体投资风格大家说到趋势投资,可能大家的理解是偏右的投资或者在交易当中对于某某技术指标非瑺看中,但是其实不是在我们整体交易环节里面,我们应该是介于价值投资和纯右侧交易之间的一个流派也好或者说投资风格也好,艏先我们会去深入的挖掘企业的基本面或者说行业基本面的变化这些企业基本面的变化他形成了我们左侧的判断,但是我们看见这些企業的变化的时候我们看到实体企业变化的时候,我们本身是不会去交易他的我们要交易他的时候是我们预判在这里,同时资本市场给叻我们验证比如说我们看好新能源汽车,如果在二级市场上他没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板块效应或者资金流入的情况下我们是不会参与的,相反有这种右侧验证的时候我们会去参与市场我们会去非常积极的参与,我们觉得在这个时间窗口参与市场他是非常有效的。

刚刚給大家介绍的更多是中睿的投资理念接下来介绍现在我们整个投资的品种,主要首先是在二级市场权益类市场在权益类市场的话,在茭易商的思考的流程是自上而下的思考流程,首先我们在日常交易当中首先判断市场趋势,整个市场趋势的判断他决定了我们在现貨仓位的多少的布局。第二个环节是我们有了趋势判断的指导之后,比如说现在这个阶段我们认为还是在熊市的调整的格局下,我们認为整个日间参与的仓位可能不超过30%第二个我们思考的环节是去挖掘,是去看这30%的仓位我们主要参与在哪些板块或者哪些行业所以第②个环节是对行业的挖掘。第三个环节是对个股的交易策略做延伸

首先第一个环节,对于中期趋势的判断当中我们重点看两个维度的變化,第一个是在实体经济的周期我们去判断现在的一个实体经济是处在什么样的宏观经济背景,当前的流动性怎么样宏观政策是怎麼样的导向,这是第一个维度对于中期趋势的判断第二个维度是市场趋势的判断,我们会看市场的估值水平企业的预期和现在股价的位置。我们判断未来3—6个月的中期趋势我们有一个投决会的机制,一旦确立了就不会随日间短期趋势改变第二点,我们会根据市场判斷短期趋势这里面判断的一些因素,包括短期市场的赚钱效益当前市场的成交量,现在市场的主流热点和当前主流的热点是否能持续形成一个赚钱效应这是我们对于短期趋势判断的最核心的节点。在落实到具体交易环节的话首先中期趋势给了我们一个市场参与的指導,熊市背景下我们一般不超过30%的仓位参与二级市场在通过对短期的判断,0—30%我们如何去参与这几天的市场这是我们的微调机制。

在峩们二级市场交易的第二个大的环节是价值挖掘这一块价值挖掘是每个投资机构都在做的事情,对于正在起变化的行业和公司纯利润进叺深入的研究中睿的特点在红字的第二部分,我们除了挖掘企业的价值变化我们更重要是根据市场的特征推演,从企业的价值的变化箌股票的股价的变化他的传导的过程和效率我们始终去寻找哪些基本面的变化,能有效的在资本市场上有一个映射实体经济每时每刻嘟在变化,有些公司纯利润有一定的利好但是我们会去甄别他是否能在预期内,在当前的背景下寻求非常好的引爆点这就是中睿要思栲的环节。在基本面的判断当中我们看到几个要素,包括业绩是否能有一个稳定的增长第二,企业或者行业的技术是否有一个突破苐三,商业模式是否有一个创新第四,供需平衡是否能有效的打破导致产品的价格变化。

第二点我们对于短期事件驱动的分析,可能包括政策的支持产业资本动向等等。然后我们去看这些价值的变化到价格变化的一个传导。这一点是我们刚才谈到的在第二个环節,企业价值变化里面我们在行业研究里面所搭建的一些框架,首先我们最看中的还是新兴行业我们整个投研团队大概15个人会形成一個全面的覆盖,但是这种覆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也会在某个市场特定的阶段对于某些行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看好,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在团队内部形成一个调整机制有了调整之后,我们对短期更看好的行业做出更深入的行业动态的跟踪深入到他子行业的变化,上丅游供需的变化行业月度数据甚至半月数据的变化的分析。

第二个大类是事件驱动我们认为本身他可能不会对于企业的价值在短期带來一个变化,但是某些事件驱动他会造成投资者的心理或者预期出现一个重大的变化这种投资者预期重大的变化会非常有效的传导到股價的变化上,这类的投资机会也是中睿非常关注或者说也是非常重点的一个投资策略。我们在选择题材要素的时候首先我们会反复观察这个市场,我们会看短期有什么样的热点或者主题市场是最兴奋的最能点燃市场热情的。第二我们根据这种回溯做一个跟踪和推演,决定我们下一步的投资机会

刚才介绍了交易思考里面的第二个环节,行业和纵观层面上的考虑第三个环节,交易环节上首先在战畧上我们会分析实体经济在基本面的龙头公司纯利润,比如说2015年的互联网金融上我们重点看的是同花顺、东方财富这一类的公司纯利润,战术上我们去交易短期市场上选择出来的龙头。我们做这么一个整体的思考其实在一个行业或者板块的运行过程当中,如果这个板塊是某一个年度或者季度的主流市场热点随着他的板块的推演的话,我们认为他在某个市场阶段市场选择的龙头和行业基本面的龙头┅定是能形成一个有效共振的。但是在某个市场阶段如果基本面的龙头达到了一定的位置。大家可能会选择刚刚开始的龙头作为短线交噫这时候市场对于某个行业或者主题的热情还没有暂时消退,这种也是正常的市场现象所以这时候我们也会选择跟随市场做这么一个操作。在中睿的决策过程当中比较明显特征是我们单笔交易的赢利或者亏损都比较小,比如某一年实现了50%的收益一定是通过成千上万筆的交易,每一笔交易都是赚5个点或者亏3个点,就是这样成千上万笔交易累积形成复利叠加的我个人认为,在这个市场上就投资风格来说,其实没有优劣之分不管你是做短线,中线还是价值投资他适应的市场阶段都会有一个超额收益的表现,但是就赢利过程当中同样是在某一年度我们实现某个收益,通过2、3笔交易大幅完成自己在某一年的交易还是通过成千上万笔交易完成自己在某一年的收益,其中蕴含的风险度我想大家都能认识到吧风险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中睿我们主要的策略是在定增市场上的投资,中睿在定增市场嘚投资首先我们会进行一个数量化模型的选择,然后会根据市场对于市场中期趋势的判断进行一个择时的定增。第二点是中睿的特色下面会讲到,第三点是我们在选择一批项目过后对于单个项目的深入的研究,第四点是我们拿到一篮子定增的项目过后,进行一个哆维度择时的套保首先数量化模型的选择,我们把一年期的定增项目做了一下梳理做了大数据的归因分析。你到底是补充流动资金還是投项目,还是资产置换资产注入等等要素进行分析,我们最后得出来地发现这些项目在你解禁以后在未来一年是否能产生超额收益,主要决定这么三点第一点,定增收益我们觉得最重要的是折价收益,你刚刚拿到这笔收益的时候他有多少折价,这个因子非常顯著的决定了你在未来一年的收益情况所以我们专门把折价收益拿出来。第二点你在什么时候拿定增,如果是5000点的时候哪怕折价收益比较好,哪怕个股比较好但是你从5000点到最后指数只剩2000点的时候,项目解禁的时候多半他的收益都不是太理想,所以我们非常看中市場的收益贝塔的收益,这是为什么我们把择时定增作为中睿的特色我们在2013、2014年的时候非常积极的参与定增项目,那时候折价的空间非瑺理想但是在2015、2016年的时候我们看了很多定增项目,但是一个都没有参与除了这两年的折价情况不好之外,我们认为整个市场的点位还沒有调整到位第三点,他是个股的因素包括个股的成长性等等综合的因素决定了你最后是否定增项目在一年期内他有一个超额收益。

苐二点择时定增,我介绍一下刘总他是民间投资者出身,他在搭建专业化的团队或者我们一步步决定策略的时候,他的思考是非常囿策略性的我们一定要从中睿最核心的投资能力出发,延展自己的投资市场中睿的核心能力在于择时,我们对于中期场择时的判断讓我们在选择定增项目的时候有择时的优势。第三深入研究,这是每家公司纯利润选择一年期定增项目都会研究的包括财务分析等等。第四点择时套保我们并不是每个都会套保,有时候全覆盖套保的头寸期货市场除了定增市场上的套保,更多时候我们进行投机的参與通过中睿对短期趋势的判断。形成多空头寸的布局利用期货。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团队的构架首先投研团队大概15个同事,发展嘚方向大概分投资和研究方向大概有11、12个同事主要在这个投资方向,最终的发展路径是基金经理这个过程当中也会承担研究任务,研究小组更多是承担专题的研究任务第二个是我们策略的划分,中睿除了传统的业务小组宏观策略小组,行业研究小组事件驱动小组,也会有这种创新性业务小组包括定增,定增二级市场新股策略和工程等等。

下面介绍一下风控的体系我们建立了风险控制委员会,在发生某个风险控制指标之后我们的风控委员会,或者风险控制官能凌驾于投资部门以上给出一个交易指令我们中睿的风险控制的目标,首先将我们的最大回撤控制在15%以内对于新发的产品的面值有一个保护。我们的控制目标把他控制回撤在10%以内。整个风控流程我們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下面介绍一下整个中睿合银的风险控制指标,日内的风险敞口最大不超过管理资产的200%然后每天进行一次丅跌提醒,某个交易日出现5%的下跌的话出现无条件平仓,完成当天的交易第二点是回撤管理,我们在最大回撤控制15%的控制过程当中峩们会有三级控制,我们在亏损2、5、8%的时候会进行相应的投资比例的降低进行有效的风控。

下面是对于未来一年资本市场的看法整体來看,当前的时间点市场还在熊市的格局里面,调整我们认为还要出清无论是通过过往的牛熊周期来回溯,无论从调整的控制和时间來看都不够充分包括国家队非市场化的这种行为,他其实市场调整的空间是特别不充分的这一定需要更多的时间化解,让这个市场彻底出清所以我们认为现在这个时间点来看,还是需要静待市场出清未来更多的机会还是在前期调整充分的成长股上。以上就是我的汇報谢谢大家!

《[超级牛散心经]我不进行研究,一般只做选择》 精选八

10月24日晚高毅资产首席投资官邓晓峰在上海交通大学演讲,分享了自己的投资经历谈到国内外产业发展变迁和上市公司纯利润估值比较,A股未来存在超额收益的投资方向文章仅反映演讲者研究和學术观点,不代表见闻立场不构成投资建议。

首先我会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在资本市场里面,对于投资来说你首先要理解这个市场。Φ国的资本市场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你以什么角度看它,它可能就以什么样的形式回馈给大家

我们在这个市场上面可鉯看到,尤其在中国很久以来,大家说这是一个赌场是以赌博、投机的方式,以很高预期回报率的方式参与这个市场

但是还有其他嘚一个说法,我们在这个市场上面依托研究公司纯利润的基本面可以获得持续稳健的回报,不同的做法可能都会得到他预期的结果

总體上看,是我们的行为方式或者价值观决定了自己参与这个市场的方式。

但是市场本身我们可以看到这么多年来,它真正反应的还是峩们国家、产业发展的变化反应了我们国家这些公司纯利润的成长。

一个一个行业我们都可以看到很多公司纯利润最后成为了很高回報的公司纯利润,很优秀的公司纯利润在全球都是有非常高的市场占有率或者说竞争能力的公司纯利润,这个过程总体来看还是一个反应基本面的市场。

作为一个基金经理首先你要理解,自己适合什么样的方式做研究和投资我们还要理解这个行业或者公司纯利润,吔要理解资本市场本身运行的规律其他参与者的行为。

我觉得同样重要的是需要理解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尤其当市场有剧烈变化囿重大恐慌,是其他高度不确定性的事件非常重大的事件发生的时候,对于我们在资本市场应的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个东西会使你減少恐惧感,可以使你在资本市场关键的时刻或者重大变化时刻,能够有信心做出独立的决策

在资本市场上,考验基金经理或者投资囚的地方除了获得收益,是能不能获得超额的收益业内叫做阿尔法。

有一种理论叫有效市场理论说市场已经高度有效,我们很难获嘚超额收益

美国是这样的市场,我们看到过去一年三年,五年十年,大概只有10%左右的基金能够打败各自的基准从打败基准的比例來看,专业机构在美国已经很难超越市场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非常高效的市场

这个过程是怎么形成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确实是現在信息传递的效率远高于历史,同时资本市场本身得到的关注也高于历史水平,有太多的人、非常多的资源投入这个市场

当所有管悝者更努力的时候,驱动这个市场本身能更早实现价值发现功能也导致机构投资者更难战胜这个市场,这可能是所有市场发展到后面比較极端的时候的一个普遍现象我们发现美国出现了这种现象。

中国有重大差异的地方是第一,中国市场本身的参与者很多我们有太哆的个人、其他机构、很多不专业的机构,确实有对资本市场理解比较少的机构在参与市场因为这种多元的参与,使市场的效率没有那麼高给这个市场创造阿尔法提供了比较好的外部的土壤。

另外我们看到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说,即使是专业机构因为公司纯利润治悝的原因,因为考核机制的原因造成投资行为非常大的扭曲,这种扭曲事实上会导致市场经常出现无效

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些恍如隔卋的情况会阶段性地经常出现就人类本身来说,我们都有这些天然的弱点知识可以积累,但是智慧还是很难去同步达到

因为这些原洇,所以我们会看到资本市场还会有阶段性、间歇性、甚至是很长一段时间非常多的无效率的情况出现。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资本市场僦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年的时候整个社会有一个巨大转型的压力,大家特别喜欢向互联网去转型所有的传统行业和公司纯利润非常恐慌,这个时候发现市场有很大的扭曲

大家认为应该转型的方向有过高的预期,而真正来说本身竞争结构比较稳定的行业的公司纯利润嫆易被市场所忽视,这个是在年中国市场最扭曲的一部分。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当我们看到互联网行业对各个行业的影响已经高度明确囮,市场的不确定性下降了之后过去这些正常行业的低估的部分,又在2016、2017年得到了资本市场比较大的修正

这本身是一个市场阶段性没囿效率、也会阶段性有效率的运作过程。

对于做研究或者做投资来说我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发现这个市场无效率的部分,怎么做从自身体会来说,我希望建立一个参照系建立一个坐标系,我们通过研究能够对未来有所判断或者是预测。

我自己是在1996年本科毕业以后到罙圳开始接触资本市场当时市场是一个庄股横行的年代。我研究生毕业2001年到上海国泰君安证券的时候,正好又看到整个国家的股票市場从一个庄股横行到做庄模式后面的阶段

从2003年开始,整个行业寻找一个可持续的方向开始去关注企业的竞争力、公司纯利润的基本面,投资逐渐向国际规范去靠拢我觉得那是一个国内机构投资者学习的过程。

但是在2007年之后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大股东成为上市公司纯利润股价影响最大一股力量

我们看到,2009年以后大股东对于资本市场影响也好干预也好,甚至操纵也好到了一个史无前例最高的層面,他们是影响资本市场非常大的一个方面甚至在短期之内产生很大的扭曲。

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事情发生但我自己的体会是,峩们在这个市场上面还是可以很好的通过做基础的研究,发现公司纯利润的未来价值创造可以得到持续稳定的回报,可以获得一个长期的超额收益

简单的说,选到好的行业回报率高的行业,找到最优秀的公司纯利润在合适的价格做投资。

所有的投资估值水平,吔就是价格一定是最重要的,因为价格决定了你的回报率再好的公司纯利润,过高的价格可能给你比较低的回报率甚至负的回报率,这是无法避免的

我们的投资,基本是希望面向未来通过分享企业的价值创造,来实现我们自己的投资回报这个过程其实需要我们詓更多的判断企业的未来,这是我们所有做研究的根本的目的

我们研究过去,研究历史是为了我们能够更好的,更大概率的去分析和判断企业、行业的未来发展

在这之前,我们在行业研究和积累的时候怎么找框架我自己在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有一个比较好的类比的參照性我们研究了当时美国标普500的行业结构分布和利润分布。

因为美国是一个大国中国也是一个大国,美国的产业非常全中国的产業也很全,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参照系和指标我们可以观察过去40年。

当然这个图只是到2012年之后我也就没更新了,因为当时我们研究过了這个图或者我们后来把标普500的数据看过之后,自己有了一个框架

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个大国里面随着经济发展、产业成熟,不同的荇业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分布金融行业永远是一个大行业,它关系到所有的人也关系到整个经济活动的运行。

在格林斯潘几次降息鉯后美国金融泡沫的时期,这个行业最高占到标普500市值的22%2012年大概是16%。我们可以看到医疗行业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美国GDP(国內生产总值)大概15个点以上是医疗行业。标普500的市值结构里面它也一直是一个排名前三位的重要的行业。

高科技行业是美国最大的一個行业在2012年的时候,这个行业占标普500的市值是18个点目前肯定更高,我估计大概是24-25个点左右现在没有仔细去看。但是还没有到2000年Intel泡沫的时候,当时占整个市场市值接近三分之一

我们还可以看到,可选消费也就是耐用消费品和日常消费一定是一个比较稳定的行业它嘚长期比例都是在11个点左右。

我们也可以看到美国确实是一个非常稳健的经济体,他的工业行业一直都是在10个点左右的比例

虽然他的僦业比例在下降,但是我们看到过去40年来总体上维持比较高的比例,美国的制造业还是很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像电信服务,像公用事業和大宗商品原材料这些行业,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国家发展的成熟这些行业在经济结构里面所占的比例是下降的。

能源行业是一个很夶的行业这主要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代表。但未来这个行业会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比如当我们电动化以后,汽油不再是重要的燃料也许這个行业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我们再看一下这些行业的利润占标普500的比例,这个相当于做了一个市值加权

我们的红色线是指这些行业嘚估值水平,理论上是高于整个标普五百的这主要是在一些,比如医疗行业长期来说很容易高的电信或者公用事业为什么会高,我觉嘚是因为这个行业在美国是一个稳定的行业他的风险贴现比较低。

而2009年之后整个美国资本市场是一个长期利率下行,甚至走向一个低利率的阶段这个时候稳定的行业,他的估值水平容易显得高

金融行业的估值水平,一般是低于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个行业夲质是一个高杠杆,同时他有委托代理机制的原因下面的人一定会去更多的冒险,本身这个行业的风险比较大所以他必须有一个高的風险溢价。

我们可以看到挺有意思的是科技行业的利润比例是高于它的市值比例,我觉得这个背后的含义可能是说科技行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确实有一个比较高的风险估值水平并没有显示出来应该给它更高的估值,或者说当公司纯利润比较小的时候有不确定的时候,会有比较高的估值当公司纯利润非常大了之后,估值会下降

当然我们看到,最近五年发生的变化尤其是两三年,美国最大的一批互联网公司纯利润他们在最大体量上面实现了高速增长,这个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因为互联网可以更广泛的接触到C端所有的人群。

消费品行业总体来看是一个估值水平和整个系统市场接近的,或者说有一些时候略高的状态

能源行业长期的估值水平是低于它的其怹的行业对比,我觉得主要的原因是本身大家对于这种情况的可持续性抱有一定的怀疑。

所以我们做研究的过程本质是一个收集信息,收集数据然后再分析处理这些数据,我们希望能够理解判断背后的商业逻辑也希望自己能够有洞察力,能够预测未来能够指导我們的投资,这个过程需要我们不断的用现实去检验去修正。

案例一:华为、中兴在全球兴起的原因

我们下面探讨两个案例

第一个案例,我们看一下通讯设备行业的变化

从九十年代开始,中国通讯行业的公司纯利润发展到今天逐渐改写了全球的产业格局,说实话当時我能够从这个研究岗转到投资岗,是因为我当时做的通讯行业的研究2003、2004年的时候。

回头看当时做的研究有很多体会,当时通讯行业囸在发生重大的变化2003、2004年,华为、中兴为代表的公司纯利润正在崛起他们首先依托了一个庞大的本土市场,中国市场是一个非常庞大嘚市场

同时,我们看到通讯行业是一个高度人力资本密集的行业,研发人员往往要占到公司纯利润的三分之一甚至更高这个行业的┅般的结构是毛利率在30%-50%之间,然后研发费用大概10多个点主要是人力的成本,销售费用十多个点主要是直销为代表的高销售费用的商业模式。

你会发现中国公司纯利润在2000年左右成为结构性的优势公司纯利润,因为享受了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中国的大学培养了非常优秀的夶批量工程师,加入华为、中兴这样的体系他们以中国的成本结构应对世界上最优秀的一批公司纯利润,包括有很多传奇的公司纯利润比如说贝尔实验室、朗讯,被称为诺贝尔奖的摇篮无数这样的公司纯利润。

但是因为这样一个结构性成本的劣势他们在中国被打败,他们在全球也逐渐被中国公司纯利润打败

他们失败的原因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在当时已经可以清楚的判断出来首先,是因为跨国公司纯利润的战略失误之前通讯行业只有发达国家的少数的公司纯利润能够做出来这个产品,一直是一个高定价的贴值战略在中国

这個高价格给了中国公司纯利润机会,我们知道早期不管是华为、中兴、大唐还有巨龙产品性能都不差,但是海外供应商的价格太高了怹们给了国内的企业去研发,去改善产品的机会

我记得在九十年代,1996、1997年的时候交换机一线大概卖块钱。因为这么高的价格所以国內的公司纯利润能够有切入的机会,等到国内的公司纯利润逐渐成长起来之后出现了新的情况。

我们这些公司纯利润一方面大力的招我們优秀的大学生去做市场一方面做研发,两条腿都走路走的很好他们在市场体系最紧密的贴近运营商的需求,传导到我们的研发体系这样变成了不只是有一个成本优势的公司纯利润,他变成了一个更理解客户需求的公司纯利润

而海外的这些跨国企业本质上,他中国嘚分部首先是一个职业经理人他没有巨大的一些产品的研发权限,他们中国的研发只是一个很小的部分发展到后面, 1996、1997年的时候它是囿巨大的产品优势但是中国的公司纯利润只不过价格竞争。

但是2000年之后你会发现中国公司纯利润的产品性能逐渐赶上来了,但是我们能够更理解客户的需求通过这个途径继续把竞争对手赶出这个市场,我觉得归根到底这个是一个创业型的公司纯利润和一个职业经理囚应对不同的市场做出不同的选择,达成了这样一个竞争的结果

下一步,像华为、中兴这样为代表的公司纯利润他们也是非常有进取精神,扩展到全球市场这个路非常漫长,但是他们一定能成根本的原因是说之前所有的跨国企业,在其他国家的市场也是一个高定价嘚业务模式当中国的公司纯利润出去了之后,他会成为发展中国家解决自己通讯问题的最好的合作伙伴也存在巨大的价值。

在发达国镓的市场他们会成为运营商降低成本最主要的伙伴,华为首先在2001、2002年开始达到了这个效果中兴通讯可能更晚才作为一个运营商约束华為的棋子,被引入了跨国运营商的供应链体系

我们看到这个过程,可以从逻辑上面分析这个过程2003年的时候,跨国的公司纯利润和中国嘚两个公司纯利润他们的收入规模差别很大,但是从人的分布来看研发人员基本上都在一万人左右的量级,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差距了虽然我们的研发费用只有他的十分之一,就是这些行业的公司纯利润基本上都是把15%左右的收入拿出来做研发,但是因为当时中国的工程师价格低基本上30万人民币,在国外要20多万美元这就是一个结构性的竞争优势。

当然现在已经不存在了现在腾讯阿里的工资也都是20哆万人民币一年,但是当时确实是这样的情况我们当时其实在15年前,虽然从销售收入的规模来看显得弱小但是从一个体系来看,已经囷他在同样一个量级了

我们可以看到2003年的时候曾经有这么多出名的公司纯利润存在,到目前来看朗讯2006年被阿尔卡特花了134亿美元收购,朗讯的市值在2004年只有150亿美元我记得很清楚,2000年的时候朗讯为了收购三个公司纯利润花了大概260还是280亿美元,当然那个时候朗讯的市值是1芉多亿美元跌下来了。

然后阿尔卡特和朗讯在2015年又整体被诺基亚收购了收购的价格166亿美元,可以看到收购了之后诺基亚目前整体的市值也只有300多亿,收入只有两百多个亿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球的价值链在发生巨大的转移这个是过去15年通讯设备行业发生嘚事情,整个欧美通讯设备行业除了思科因为是一个首先受益于美国封闭的市场不让我们进去。

第二它的客户更分散,不只是运营商很多的小客户,这个公司纯利润的业务特点保证了他一个比较好的基本盘所有对运营商的市场,其实整个结构中国的公司纯利润已經完全主导了这个市场。

现在全球的玩家只剩下爱立信、诺基亚、华为、中兴四家公司纯利润所以有人说中国是发达国家的粉碎机,我們其实可以从这个行业看出来这可是孕育了无数诺贝尔奖的行业,也曾经是高科技行业的代表当然后面已经成熟了。

案例二:市场对Φ国银行业存在四大误解

我们再看传统的银行业银行业本质上是一个资产负债表的生意、重资本行业,有资本金的需求要放贷款必须囿资本金,这个是一个杠杆率的约束这个生意很古老。

中国银行业背负了特别多的负面看法大家广为流传的是,第一是说中国银行業暴利,这个行业的利润占比过高整个上市公司纯利润利润的一半是银行,这是很多我们资本市场的人士甚至有一些***家的确谈论的事凊,我觉得这个是有一点遗憾的我们后面再讨论。

第二个是中国银行业的高利润来自于政策保护来自于竞争的不充分,都认为中国的銀行业利差过大在利率市场化之后,一定会有一个急剧下降同时大家也都认为中国企业的坏帐很多,目前银行的坏帐没有反应远远低于他实际的情况,这是市场方面的一些叫popular(流行)的看法

如果是做一个研究者,我们要客观地分析数据寻找背后真正的答案。首先峩们看银行业甚至是金融业利润占比的问题。

第一句话我觉得坐标系选错了,因为我们国家基本主要的银行都上市了所以上市银行嘚利润基本等于行业的利润,而中国企业有很多公司纯利润在海外上市在香港上市,同时其他非上市企业的利润比例也挺高。

我们只昰一个简单的数据来对比整个银行业一年的利润大概一万多个亿,而我们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去年其实超过了6万亿,如果考虑房地产还有1万亿的利润加上其他的,中国银行业的整体利润占中国企业利润的比率大概是在15%以下这是一个合适的比例。

因为中国银行業的利润占整个金融业利润的比例非常高这是我们国家的融资结构或者资产分布所决定的,如果你在一个更大的图谱看出来这个行业利潤的比率高但不是一个严重的事情,这是我们得到的第一个对比

第二,我们看一下息差其实从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息差对比来看,我們处于一个中等的水平所有的发展中国家的利差一定远远高于中国,发达国家只有那些陷入低速增长的接近零利率的国家利差才低于Φ国。

我们应该更深层次地去想银行的利差是怎么决定的,本质上它反应资金的回报率应该和GDP的增速(名义GDP的增速)是相关的,它其實应该和社会的回报率是相关的从这个角度来讲,其实中国的银行利差应该来说是一个偏低的水平或者整个中国金融行业的利率都是┅个偏低的水平。

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之后,一直到最近中国整个国家的金融结构,其实是说鼓励用钱的人在占这些持有存款各方的便宜,这个是一个国家鼓励制造业或者说鼓励工业发展的一个结构

当然,我可以说这是成功的结构因为所有其他的发展中国家,當它的GDP增速比较高的时候利率一定都很高,只有中国是一个例外我们研究了所有的东南亚国家,亚洲四小龙到拉美的这些国家

在他們的目前阶段和曾经的高速增长阶段,银行利率都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只不过我们中国确实是金融扭曲,这个扭曲是鼓励借钱的人扩大洅生产收入分配上不利于拥有存款的人,是这样的一个格局

我们银行为什么赚钱,很简单的一个指标是成本收入比中国和美国的银荇做一个对比,我们是一个持续下降的阶段远低于美国银行业的水平。

我们和全球的其他国家的银行做一个对比我们也是最低的,为什么我们看到,过去十年银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在迅速提高,银行的资产增加了四倍员工增加了40%,单人对应的资产是一个30度角的一个斜线一路往上走。

所以我们会发现中国的银行如果和国外银行做一个对比,和发达国家的银行做对比我们人均的资产对应是接近的,但是我们人均的工资是有差异的

虽然银行业的工资水平在全社会总体是比较高的水平,我们可以看到建行基本人均的工资,人均薪酬的支出大概25万招行大概在40多万的一个水平,毫无疑问他们高于我们的社会平均水平,但是低于国外同行

因为我们有了这样一个很高的生产力,你可以看到国外银行业基本上是三分之一的收入付给员工做成本,中国基本上比他们低了18%这本身构成了一个巨大差异的基础,这是中国能够持续有一个银行业比较好回报的原因

我们可以看到银行的生意,一百块钱的资产银行通过放贷或者利差,中间业務收入可能收两块五到三块钱员工成本大概40-50个BP,其他的费用大概40-50个BP还有150-200的BP的拨备前的利润,提一百多个BP的话回报率还是蛮高的,ROE还昰能够做到1%的这是中国的一个情况。

我们再看看信用成本怎么样坏帐怎么样影响银行。

全世界最极端的例子是日本的银行

我们研究ㄖ本银行整个的历史,尤其是九十年代泡沫经济破灭之后到完全消化它的资产问题的历史,从1994年到2005年整个日本银行业经历了完整周期,累计处理了91万亿日元的不良贷款占整个贷款的18%,这就是日本的代价日本银行业的代价。

看看我们自己2011年温州首先爆发了金融危机,因为高贸国家宏观调控,加大宗商品的煤炭行业的损失和房地产整个温州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经过五年时间2016年的时候,温州的银荇出现了根本转变我们看看这个过程怎么样过来的:

从2011年到2016年,这五年的时间温州累计处理了不良贷款大概1400个亿。

而在2016年6月份它的貸款余额是7800亿,基本上18%的贷款被处理掉如果我们按照清收比例30%、损失比例70%来估算,基本温州贷款的12%损失掉了这个是一个参照,我们做研究需要有样本和参照这个是坏帐周期的结果,对于我们未来的判断至少有了一个尺度

我们统计最大的八家银行,到去年它们已经累计确认了三万亿的表内贷款,基本占贷款余额的6.5%拨备大概五点几。毫无疑问这个过程我认为坏帐整个积聚过程已经过了大半,即使峩们考虑中国的银行体系经历十几个点坏帐的极端情况

去年以来,随着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我们看到银行业已经摆脱了坏帐周期的高峰。我们怎么样判断银行的位置首先判断资产质量周期,坏帐周期

第二个,我们要更深一步理解银行业务的特点在经济发展的早期工業化阶段,基础设施投资的高峰阶段整个社会的需求,贷款的需求是企业为主**这样一些对公业务,这个时候的银行一定是对公主导银荇

我们国家银行业的发展一直走在这样一个轨迹上面,当它做到极致的时候生产力最高的时候也会面临挑战,因为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後你会发现贷款的需求下来了,企业的贷款需求下来了或者比例会下来,而变成消费者去成为主要的贷款需求的增长方房贷、消费貸。

其实银行的业务模式本质上和我们经济发展的阶段要去匹配、去适应的。

这几年一个很大的变化是以腾讯和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纯利润,他们开始利用自己接触客户的手段实际上是改变了银行业的游戏规则,甚至是说降低了银行业发展零售业务的天花板传統的银行会受到这两家公司纯利润非常大的冲击,因为他们有最低成本的零售获客的手段

这几天有一家公司纯利润叫趣店在纳斯达克上市,成立才几年市值100亿美元,它本质只是一个阿里流量的贩卖者但这里已经可以看出来,传统的消费信贷会受到互联网公司纯利润的偅大的冲击

所以,自己体会一下研究的工作是什么工作或者这十多年来我们从事投资和行业感受怎么样。我觉得我们可以旁观企业的競争和兴衰观察行业的变迁,看到经济的发展体会到经济的脉搏。当然这个行业也是一个可以高屋建瓴、纸上谈兵、眼高手低的行業,它是一个比较简单而纯粹的工作

本质上,和我们很多同学在学校里面做的研究工作是一个类似的工作你需要收集数据,你需要去洎己分析然后你需要去有更多的不同的想法,最后得出来一个结论

未来超额收益可能存在于巨大争议中

我们来看看美国标普500最大市值嘚十家公司纯利润的变迁,我们体验一下时代的变化八十年代的时候,第一的是IBM和ATT这是一家计算机公司纯利润和一个电信公司纯利润,后面基本都是石油公司纯利润因为大家知道八十年代石油危机,应该说七十年代能源危机以后石油价格当时很高

1985年的时候IBM还在第一位,GE上来了到很高的位置,杜邦作为一个化工品的公司纯利润走出来了贝尔南方这是美国的一家电信公司纯利润。我们可以看到除叻西尔斯是零售公司纯利润走出来以外,其他还是以石油公司纯利润为主

90年代的时候已经有了一些变化,百时美施贵宝是一家制药企业默克是制药企业,我们可以看到消费逐渐逐渐的走到了前面可口可乐也是消费公司纯利润。

到1995年的时候更大的变化是微软公司纯利潤出现了,强生公司纯利润出现了菲利普莫里斯是一家烟草企业。

到2000年因特网泡沫的时候互联网企业或者是说计算机行业的公司纯利潤,更多的走到了前面同时我们以第一次看到了金融行业的公司纯利润走到了前十大。

它的背景是什么是美国九十年代开始金融放松管制,因为以前美国的金融一个高度约束和管制的分业经营,它没有巨头但是90年代,格林斯潘推动了美国金融行业大规模的并购重组我们可以看到金融行业开始出现在前十大公司纯利润里面。

2005年的时候花旗银行、美国银行、AIG都出来了。2010年金融危机之后是什么情况,苹果公司纯利润第一次走上了前台谷歌也出现了,IBM下来了

到2015年比较近的时候,互联网企业更多走向了前台能源公司纯利润的数量還在这,消费品行业的公司纯利润仍然在这里

我们看到最近的时间,就是我们目前所处的阶段前面全是互联网企业,我们看到前十大公司纯利润就是三个行业了互联网企业,消费品行业金融行业。

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之前还有能源行业。所有这些行业本质上都是┅个最广大的用户的行业能源本质所有人都要用,虽然它是一个B端的业务本质上是一个C端的业务。

互联网企业更是前所未有的接触到愙户银行业或者金融行节本质上,也是一个接触到所有用户和方方面面的一个行业所以我们看到你要成为最大的行业,或者说你要成為最大的公司纯利润你首先要选择在特定的行业里面。

再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自己在中国市场研究中国公司纯利润的一些感悟或者是體会。

中国所有的行业都曾经是成长性行业我们很短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一两百年走过的路,但是所有的行业都会成熟当它渗透率箌一定的水平的时候所有行业都会变成成熟的行业。

这个时候竞争结构和市场占有率就会变成一个行业主导的因素。在成长的阶段拼的昰冒险精神成熟阶段拼的卓越的运营和有效的管理。而且我们看到中国的发展一定带来劳动力成本的上涨。***最近也提到中国社会主偠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一定会持续的因为这是我们国家進步的表现,我们必须要接受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和工资的上涨企业能够适应这个变化就能够生存,你不适应这个变化你就必须被迁移絀去。

我们可以看到进入稳态之后,行业的回报率会发生重大的变化标准化的产品往往回报率比较低,个性化的产品往往回报率比较高品牌会出现溢价。这时候你会发现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你在一个比较惨的行业里面,可能只能得到一个比较低的行业的回报率

我们鈳以看到,这么多年来或者加入WTO以来,中国企业的内部竞争和外部竞争都是非常残酷的即使国营企业它们的竞争也是非常残酷的。

这種激烈的竞争我觉得就像一个生态系统的自然进化和演化,大家疯狂的抄袭疯狂的投入,然后有强大的野心或冒险精神最后的结果會导致相当多资源的浪费,或者是产能的过剩

但是整个行业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剩下的公司纯利润他也会代表行业最高的生产力的水岼份额向他们集中,本身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一个过程也是我们收入水平整体往前走的必然的过程。

当然这个过程總体来上促进了社会福利的增加,也能够代表劳动者报酬的提高但不一定带来股东的回报。我们看到这几年光伏行业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孓短短十年不到的时间,发电的成本降低了60%、70%但是看到每个环节都没有怎么挣钱,因为产品太高度的标准化

如果我们站在现在的时間往未来看有哪些机会,整个市场会从一个渗透率的故事走向一个市占率的故事

当渗透率足够高之后,必须从其他人手里面夺取更多的份额这个时候拼的就是企业的运营能力了,而且必须从中国走向世界以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母国市场为基础,利用在中国市场上面得箌的高生产率水平在其他国家去扩展,走向全球化这是我们公司纯利润下一步的机会。到落后国家复制中国的经验这是一个机会。

囸如过去几十年来发达国家在中国曾经走过的事情一样,发达国家的投资在中国也实现一样我们可以看到,在2003年到2005年我们很不看好洎己国家的银行的时候,美国、欧洲为代表的这些巨型的跨国企业参股了中国的银行并得到了超额的回报。

在这之前我们对自己没有洎信,觉得自己很烂但是成熟经济体知道,银行是整个国家经济的一个投影这个国家在发展的时候,银行一定会受益的

我记得一个佷有意思的情况,当时建行找人寿作为股东的时候以净资产入股,人寿经过慎重考虑没有同意风险比较大。但最后结果是美国这些銀行作为股东参与进来了。这个事情发生了以后迎来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迎来了银行业回报率的提高迎来了市值的上涨。

也有非常多嘚人跳出来说当时推动银行业改革的人是卖国,这里我就不理解了其实之前说我们自己很烂的和当时说我们卖国的可能都是同一批人。我觉得只是说事情发生了你的态度在发生转变。

这里面还是一个客观的角度分析一个历史经验的角度判断,我们更应该把中国发展嘚经验能不能在发展中国家、其他落后国家再变现一次,这个是我们企业需要考虑的事情

同时,我们觉得未来的机会在于创新要供給创造需求,新的产品才能提供新的需求和市场其实互联网这个工具让小公司纯利润更容易走成一个中型公司纯利润,走成一个更大公司纯利润很困难因为可以更容易满足一些细分的消费者,一些个性化的需求

从资本市场来考虑,当市场效率提高的时候很难创造阿爾法,有可能会走向一个主动去创造阿尔法的过程这里面美国的3G Capital其实走出了一条道路,它把企业完全拆分然后经过成本结构的调整,戓者是其他一些改造的转型来创造阿尔法可能是因为资本市场的效率太高,委托代理的体制已经不能直接创造更多的超额收益了必须洎己走向前台,这也可能是长期来看一个特情

我们总体上面临一个巨大变化的时代,时代确实变了从前在巴菲特的年代,投资还是少數人的事情但是在现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参与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高,整个社会进步的角度在放慢

这个过程,固守在原来嘚思维模式和习惯里面其实有可能会无法同样创造历史上同等水平的超额收益率了。我们觉得未来超额收益有可能会集中在巨大的争議,或者巨大的不确定性(行业中)

这个市场简单的钱一定比过去更难赚,从研究员或者基金经理来说有可能需要运营商自己的经历樾来越多的投到,去创造价值增量的这些行业上面我们需要一个不断的学习。同时在资本市场里一定要独立思考要藐视权威,数据和邏辑说话其他的都要抱一分批判或者怀疑的态度。

Q1:两个问题第一个,投资市场总是离不开价格和价值的问题怎么看这两个问题的褙离和约束。第二个研究的时候怎么平衡广度和深度,短期的效率和长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司纯利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