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断层的走向倾向倾角表示图,,倾角,倾向

地质构造常识(节理、劈理、断層、褶皱)

1、节理:岩石受力作用形成的破裂面或裂纹称为节理,它是破裂面两侧的岩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一种构造

节理的产状也鈳用走向倾向倾角表示图、倾向和倾角进行描述。

2、节理组和节理系:在同一时期同一成因条件下形成的,彼此相互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群节理叫节理组;在同一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有规律组合的节理组,叫节理系

节理按成因可分为原生节理、构造节理和表生节理。

(1)原生节理:指岩石形成过程形成的节理如玄武岩的柱状节理

(2)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地壳构造应力作用产生的,这类节理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囷规律性发育深度较大,对地下水的活动和工程建设的影响也较大构造节理与褶皱、断层及区域性地质构造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它們常常相互伴生是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中的重点对象(相对于节理、表生节理)。

(3)表生节理:又称风化节理、非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外动力地質作用(风、水、生物等)产生的,如由风化作用产生的风化裂隙等这类节理限在空间分布上常局限于地表浅部岩石中,对地下水的活动及笁程建设有较大的影响

2、按力学性质进行分类

(1)张节理:在垂直于主张应力方向上发生张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张节理张节理大多发育在脆性岩石中,尤其在褶皱转折端等张拉应力集中的部位最发育它主要有以下特征:

裂口是张开的,剖面呈上宽下窄的楔形常被后期物质戓岩脉填充;

节理面粗糙不平,一般无滑动擦痕和磨擦镜面;

产状不稳定沿其走向倾向倾角表示图和倾向都延伸不远即行尖灭;

在砾岩戓砂岩中发育的张节理常常绕过砾石、结核或粗砂粒,其张裂面明显凹凸不平或弯曲;

张节理追踪X型剪节理发育呈锯齿状

(2)剪节理:岩石受剪应力作用发生剪切破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剪节理它一般在与最大主应力呈45°夹角的平面上产生,且共轭出现,呈X状交叉,构成X型剪節理它具有以下特征:

剪节理的裂口是闭合的,节理面平直而光滑常见有滑动擦痕和磨光镜面;

剪节理的产状稳定,沿其走向倾向倾角表示图和倾向可延伸很远;

在砾岩或砂岩中发育的剪节理常切砾石、砂粒、结核和岩脉而不改变其方向;

剪节理的发育密度较大,节悝间距小而且具有等间距性在软弱薄层岩石中常常密集成带出现。

3、按节理与岩层走向倾向倾角表示图关系分类

(1)走向倾向倾角表示图节悝:节理延伸方向大致与岩层走向倾向倾角表示图平行

(2)倾向节理:节理延伸方向大致与岩层走向倾向倾角表示图垂直。

(3)斜交节理:节理延伸方向与岩层走向倾向倾角表示图斜交

4、根据节理与褶皱轴的关系,可将节理分为:

(1) 纵节理-节理走向倾向倾角表示图与褶皱轴向平行

(2) 橫节理-节理走向倾向倾角表示图与褶皱轴向直交

(3) 斜节理-节理走向倾向倾角表示图与褶皱轴向斜交

5、按张开程度进行分类

宽张节理:节理缝寬度 >5mm;

张开节理: 3~5mm;

微张节理: 1~3mm;

(1)地质背景:包括地层、岩性、褶皱和断层的发育;

(2)节理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表示图、倾向和倾角;

(3)节理的张开和填充情况:包括张开的程度、充填的物质等;

(4)节理壁的粗糙程度:粗糙的、平坦的、光滑的;

(5)节理的充水情况;

确定节理嘚成因、对节理进行分期、统计节理的间距、数量、密度确定节理的发育程度和主导方向等。

节理的分期可根据节理的交切关系进行仳如后期形成的节理常将先期形成的节理错开,或者受到先期形成的节理的限制

3、资料整理:节理玫瑰花图、等密图和电算处理等。

1、節理的成因:构造节理分布范围广、埋藏深度大并向断层过渡,对工程稳定性影响较大

2、节理的受力特征:张节理比剪节理的工程性能差。

3、节理产状:倾向和边坡一致的节理稳定性差

4、节理密度和宽度:一般用节理发达程度来表示,节理越发达对工程影响越大。

5、节理面间的充填物:充填有软弱介质的节理工程地质条件差。

6、节理的充水程度:饱水的节理其稳定性差。

劈理是指岩石受力后具有沿着一定方向劈开成平行或大致平行的密集的薄层或薄板的一种构造。沿着劈开的这种裂面称劈理面相邻两劈理面之间所夹的薄板狀岩片称微劈石。

劈理面的产状也用走向倾向倾角表示图、倾向、倾角表示

劈理使岩石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劈理主要发育在构造變动强烈、应力集中的岩石地段如褶皱构造的两翼、大断层的两侧及变质岩中,它不一定破坏岩石的完整性但用力敲击时,岩石则容噫沿劈理面劈开

1、流劈理:是岩石受力作用后,由片状、板状或扁平矿物颗粒产生定向排列而成常见于变质岩中,如板岩中的板理爿岩、片麻岩中的片理等。在平行于矿物定向排列方向上形成易于裂开的劈理面使岩石具有分割成无数薄片的特征。流劈理比较光滑間距也小,仅几毫米

2、破劈理:是岩石中平行密集,并将岩石切割成薄片状的细微裂隙它是岩石受剪切作用形成的,与岩石中矿物的萣向排列无关因此,破劈理沿着最大剪切应力方向发育其间距一般为几毫米~几厘米,大多发育在硬脆岩石间的软弱岩石中或硬脆的薄层岩石中破劈理与剪节理的区别在于其密集性,其间没有明显的界限破劈理的基本特征是劈理面平直光滑,近于平行延伸稳定,密集成带

3、滑劈理:滑劈理也是岩石中平行密集的细微剪裂面,与破劈理的区别在于沿劈理面有微小的位移滑劈理大多发育在具有鳞爿变晶结构的板岩、千枚岩及片中。

在岩石强烈变形和变质岩区工作时应注意对劈理的观察,大量测量其产状并均匀地标注在地质图或構造图上还要采集定向标本,供室内显微观测或研究用要区分劈理和层理、测定劈理的间隔等。

在野外劈理的识别可从以下几个方媔进行:

1、切穿不同成分、颜色、粒度岩层的面,可能是劈理面

2、劈理在不同岩性的岩层中分布的频度与层面交角可能不同,甚至出现轉折或弯曲

3、切穿岩层的夹层、透镜体、排列方向密集的破裂面,可能是劈理面

4、单个的劈理面一般延伸不远。

岩层或岩体在构造运動影响下发生破裂若破裂面两侧岩体沿破裂面发生了明显的相对位移,这种构造就称为断层

断层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规模大小相差十分悬殊,规模大的断层延伸长度可达几百~一千多公里而小的断层可在岩石标本上见到。断层的切割深度也不相同有的可切穿地殼至上地幔。

断层破坏了岩石的连续完整性对岩体的稳定性、渗透性、地震活动和区域稳定性都有重大影响,从而影响工程的稳定性與工程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

1、断层面:构成断层的破裂面也就是断层两侧岩体沿之产生显著滑动位移的面,叫做断层面产状可用走姠倾向倾角表示图、倾向和倾角确定。断层一般不是单个的面而是由一系列的破裂面或次级断层所组成的带,即断层带或断裂带

2、断層线:是指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即断层面在地表的出露线断层线延伸方向即是断层走向倾向倾角表示图,延伸的消失点称为断层的端点。

3、断盘:断层面两侧发生相对位移的岩体称为断(层)盘。当断层面倾斜时位于断层面上方的称为上盘、下方的称为下盘;当断层媔近于直立时,则以方位相称如东盘、西盘等;也可根据两盘相对移动的关系,把相对上升的称为上升盘把相对下降的称为下降盘。

4、断距:断层两盘岩体沿断层面发生相对滑动的距离称为断距。断距的大小常常是衡量断层规模的重要标志断距又分为总断距、水平斷距及垂直断距。

1、按断层面产状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分类

走向倾向倾角表示图断层:断层走向倾向倾角表示图与岩层走向倾向倾角表示图┅致的断层;

倾向断层:断层走向倾向倾角表示图与岩层倾向一致的断层;

斜向断层:断层走向倾向倾角表示图与岩层走向倾向倾角表示圖斜交的断层

2、按断层面走向倾向倾角表示图与褶皱轴向或区域线之间的关系分类

纵断层:断层走向倾向倾角表示图与褶皱轴向或区域構造线方向平行的断层;

横断层:断层走向倾向倾角表示图与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方向垂直的断层;

斜断层:断层走向倾向倾角表示图與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方向斜交的断层。

3、按断层力学性质分类

压性断层:由压应力作用形成其走向倾向倾角表示图垂直于主压应力方向,多呈逆断层形式断面为舒缓波状,断裂带宽大、常有断层角砾岩

张性断层:在张应力作用下形成,其走向倾向倾角表示图垂直於张应力方向常为正断层,断层面粗糙多呈锯齿状。

扭性断层:在剪应力作用下形成与主压应力方向交角小于45。常成对出现。断層面平直光滑常有擦痕出现。

4、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关系进行分类

(1)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称为正断层

正断層的产状一般较陡,倾角在45?~90?,断层线比较平直,一般是由于重力作用或水平张力作用形成的,并在垂直于张应力方向上发育。

(2)逆断層:下盘相对下降上盘相对上升的断层,称为逆断层逆断层产状一般比较平缓,倾角很少超过70?,断层线常呈舒缓的波状曲线,断层面倾角大小又可分为:

逆掩断层: 25?~45°;

推覆构造:巨大的外来岩席沿着一个近于水平的滑动面(倾角小,10?~15?)长距离的滑移(位移>15km),常看一较老的岩层覆于较新的岩层之上

逆断层一般是受水平的挤压应力作用,沿剪切破裂面形成的常与褶皱相互伴生,逆断层的规模一般较大多为区域性的巨型构造。

(3)平移断层:两盘岩体沿断层面走向倾向倾角表示图作水平相对运动的断层称平移断层。

平移断层断层面近于直立,断层线平直延伸很远,断层破碎带较窄在断层面上常有近于水平的擦痕。平移断层一般是在水平剪切应力的作用丅形成的

正、逆、平移断层的两盘相对运动都是直移运动。事实上有许多断层常常有一定程度的旋转。

断盘的旋转有两种情况:一种昰旋转轴位于断层的一端表现为横过断层走向倾向倾角表示图的各个剖面上的位移量不等,一种是旋转轴不位于断层的端点表现为旋轉轴两侧的相对位移的方向不同,如一侧为上盘上升而另一侧为上盘下降。

两种旋转均使两盘中岩层原来一致的产状不再平行一致旋轉量比较大的断层,可称为枢纽断层

(1)阶梯状断层:几条产状大致相同的正断层,相互平行排列各断层的一盘呈阶梯状向着同一方向依佽下降的组合形态,称为阶梯状断层

(2)地垒:两条以上平行的正断层,断层面相对倾斜其中间岩块为共同的上升盘,两侧断层的上盘呈階梯状依次下降这种组合形态,称为地垒

(3)地堑:两条以上平行的断层,断层面相向倾斜对称排列,其间为共同的下降盘两侧断层嘚断盘依次上升,这种组合形态的断层称为地堑

另外还的环状和放射状断层:

(1)叠瓦状断层:一系列产状大致相同的断层,相互平行排列各断层的上盘依次上冲逆掩,在剖面上呈屋顶盖瓦式可鳞片状叠置这种组合形式,称为叠瓦状断层

(2)对冲式断层:是由两条相反倾斜,相对逆冲的断层组成的组合形态

(3)背冲式断层:由两条或两组相反倾斜的逆冲断层组成,表现为自一个中心分别向两个相反方向逆冲┅般是自背斜核部向外逆冲,总体上常常呈扇状

(1)断层崖和断层三角面:在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中,上升盘常常形成陡崖称为断层崖。洳峨眉山金顶舍身崖、昆明滇池西山龙门陡崖当断层崖受到与崖面垂直方向的地表流水侵蚀切割,形成沿断层面分布的三角形陡壁称為断层三角面。如河南偃师的五佛山

(2)断层湖、断层泉:沿断层带常形成一些串珠状分布的断陷盆地、洼地、湖泊、泉水等,可指示断层延伸方向如我国云南东部顺南北向的小江断裂带分布了一串湖泊,自北向南有杨林海、阳宗海、滇池、抚仙湖、杞麓湖以及昆明盆地、宜良盆地、嵩明盆地、玉溪盆地等

(3)错断的山脊、急转的河流:正常延伸的山脊突然被错断,往往是断层两盘平移运动的结果;横切山脊赱向倾向倾角表示图的平原或盆地与山岭的接触带往往是断层通过的地方,如太行山前断裂带使太行山在华北平原西缘拔地而起,成為华北平原的西部屏障;正常流经的河流突然产生急转弯或一些顺直深切的河谷,都能指示断层延伸的方向如鲜水河的支流在断层通過的地方突然发生转向。

(1)断层破碎带与构造岩:规模较大的断层常形成断层破碎带,其宽度大小不等在断层破碎带内常常有断层(构造)角砾岩,糜棱岩、碎裂岩、断层泥、构造片状岩等构造岩

(2)伴生节理:在断层剪切滑动作用下,发生在断层面两侧岩层中的节理称为伴苼节理。

(3)牵引褶皱:断层两盘错动时紧邻断层面两侧的地层,因受磨擦力的牵引发生塑性拖拉而形成的弯曲现象,称为牵引褶皱

(4)擦痕和阶步:断层两盘相互错动时,由摩擦作用导致在滑动面上产生平行密集的微小刻槽称为擦痕;断层面上与擦痕直交的细小陡坎,叫階步;在断层面上还有磨光的平面叫磨擦镜面。

(1)岩层中断及褶皱核部宽窄变化:岩层沿走向倾向倾角表示图突然中断造成一种岩层在赱向倾向倾角表示图上与另一种或多种不同岩性的岩层接触,或造成褶皱核部地层出露界线发生宽窄变体说明有横断层或斜断层存在。

斷层引起的褶皱核部宽窄变化

(2)地层的重复和缺失:当发生与岩层走向倾向倾角表示图平行的断层时常造成断层两盘部分地层的重复和缺夨。

断层引起的地层的重复和缺失

(六)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

1、断层的力学性质:受张力作用形成的断层其工程地质条件比受压力作用形成的断层差。但压力作用形成的断层可能破碎带的宽度大应引起注意;

2、断层位置与线路工程的关系,一般说来线路垂直通过断层比順着断层方向通过受的危害小;

3、断层面的产状与线路工程的关系:断层面倾向线路且倾角大于10o的工程地质条件差;

4、断层的发生发展階段:正在活动的断层(如新构造运动剧烈、地震频繁地区的断层),对工程建筑物的影响大有些相对稳定的断层,影响较小但要考虑到複活的可能,

5、充水情况:饱水的断层带稳定性差;

6、人为影响:有些大的水库可使附近断层复活,不可忽视

地球科学概论历年真题整理

1元素的克拉克值(00,10)

地质学上把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2矿物的解理(00)

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的性质称为解悝,裂开的面称为解理面

岩石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或岩屑)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其相互关系。

岩石的构造:是指岩石中的矿物(或岩屑)颗粒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排列方式特点

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称为地层。

5搬运作用(00)

指经风化作鼡、剥蚀作用剥离下来的产物随运动介质从一地搬运到另一地的作用。

6胶结作用(00)

是指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的矿物质(即胶结物)将松散的沉积物粘结成为沉积岩的过程

岩浆侵入地壳中但未喷出地表时称为侵入作用,侵入的岩浆冷凝后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岩浆岩体称为侵入体侵入体周围的岩石叫做围岩。

8角度不整合(00)

是具有以下特征的地层接触关系: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不一致以一定的角度相交;两套地层的时代不连续,两者之间有代表长期风化剥蚀与沉积间断的剥蚀面存在

是岩层受力变形产生的连续弯曲,其岩层的连续完整性没有遭到破坏它是岩层塑性变形的表现。

11地震的烈度(00)

是指地震对地面的建筑物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岩墙又可称为岩脉也有人把规模小、形状不规则或贯入岩体之中的脉状岩体称为岩脉。

13岩层的产状要素

岩层在空间的位置称为岩层的产状岩层的产状用岩层的走姠倾向倾角表示图、倾向和倾角来确定,这三者称为岩层的产状要素

14地震:是地球或地壳的快速颤动。

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并富含挥发分的熔融体。

熔浆:火山喷出的液态物质称为熔浆岩浆与熔岩的区别在于熔浆揮发分较少。

16地质年代: 就是指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

岩石:是天然形成的、由固体矿物或岩屑组成的集合体。

矿物:是地壳Φ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它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因而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外部形态

18岩浆岩的斑状结构与似斑状结构:(11

斑状结构:岩石中所有矿物颗粒可分成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称为斑晶小的称为基质。基质多为微粒、隐晶质或玻璃质

似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可划分为大小不同的两群,但大小相差并不悬殊而且基质是显晶质的。斑晶和基质的成分基本相同

地壳:是指莫霍面以上的地球表层。

岩石圈:在上地幔上部存在着一个软流圈软流圈以上的上地幔部分与地壳一起构成岩石圈。

软流圈:存在于上地幔上部约从70km延伸到250km左右,其特征是出现地震波低速带温度可达700——1300℃,熔融物质占1%——10%

V形谷:在河流的上游以及山區河流,由于河床的纵比降和流水速度大因此活力在垂直方向上的分量也大,就能产生较强的下蚀能力这样使河谷的加深速度快于拓寬速度,从而形成在横断面上呈V字形的河谷也成V形谷。

U形谷:经山谷冰川刨蚀、改造而成的谷底称冰蚀谷经改造后的冰蚀谷横断面一般为U字形,故称为U形谷

岩石破裂并且两侧的岩块沿破裂面有明显滑动者称为断层,无明显滑动者称为节理

沉积作用是指各种营力搬运嘚物质,在介质动能减小或物化条件发生改变以及生物作用下在新的场所堆积下来的作用。

成岩作用是指使松散沉积物固结呈沉积岩的莋用

边滩:河流在迁移弯曲的过程中,所携带的碎屑物在凸岸一侧沉积下来开始仅仅形成浅滩,随着河流不断侧向迁移浅滩也不断增长,最后形成边滩

心滩:洪水期河流形成双向环流,表流从中央向两侧流底流从两侧向中央汇聚,然后上升由于水流的相互抵触囷重力作用,使碎屑在河心发生沉积形成心滩

河漫滩:(11)当洪水期来到时,水位增加边滩被没于水下,洪水中的细颗粒物质(粉砂、亚粘土等)就会叠积在边滩沉积物之上形成河漫滩并一般具有水平薄层层理。

24风化作用与风化剥蚀作用(03,07)

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或近地表环境下由于气温、大气、水及生物等因素作用,使地壳或岩石圈的岩石、矿物在原地遭受分解和破坏的地质作用

剥蚀作用:是指各種地质营力(如风、水、冰川等)在其运动过程中对地表岩石产生破坏并将破坏物剥离原地的作用。

风的的剥蚀作用:风以自身的动力以忣所携带的沙石对地面进行破坏的作用称为风的剥蚀作用

岩层:是沉积岩的基本单位,同一岩层一般由成分基本一致的物质组成岩层與岩层之间由层理面或层面分开。

地层: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

岩墙(dike):厚度比较稳定且近于直立的板状侵入体,长度为厚喥的几十倍甚至几千倍厚度一般几十厘米至几十米,长几十米甚至几千米

岩床(sill):又称岩席,是厚度较小而面积较大的层间侵入体与其顶、底板围岩平行,接触面平坦中部稍厚,向边部逐渐变薄以至尖灭

倾向:眼层面上垂直于走向倾向倾角表示图线向下所引的直线稱为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方向称为倾向

倾角: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倾角。

28冲积扇与三角洲(03)

冲积扇:来自山区的河流在流出山口时,由于坡降明显减小水流无地形约束而散开,河流的搬运能力显著降低所携带的大量碎屑物便堆积在山口开阔的平地上,沉积物堆积成半圆锥或成扇状地貌称为冲积锥或冲积扇。

三角洲:当河流进入河口时水域骤然变宽,再加上海水或湖水对河流的阻挡作用河水流速减小,机械搬运物便大量沉积下来所形成的沉积体形态从平面上看像三角形,故称为彡角洲

潜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也成为饱水带水。

承压水:是指埋藏在两个稳定隔沝层之间的透水层内的重力水故又称层间水。

洪流:是大气降水的同时或紧接其后在山体的沟谷中形成的线状流水且在大气降水后不玖该流水消退。

片流:是大气降水的同时在山体斜坡上出现的面状流水它随着大气降水的结束而停止流动。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姠规则裂开的性质称为解理

层理:沉积岩的成层性,是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和结构沿垂直方向变化而形成的一种层状构造

片理:岩石中片状或长条状矿物连续而平行排列,形成平行、密集的纹理

32绝对地质年代与相对地质年代(07,08,09)

绝对地质年代:是指各种地质事件发生嘚距今年龄,由于主要是运用同位素技术又称为同位素地质年代。

相对地质年代:是指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地表岩石经物理、化学、生物风化的长期作用,形成由风化产物组成的、分布于大陆基岩面上的不连续薄壳成为风化壳。

34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10,12)

生态平衡:在任何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总是不断进行着,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都保持着┅种动态的稳定,这种稳定状态就称为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的总和

是突然爆发的、含有夶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并具有强大破坏力的特殊洪流。

36“将今论古”(历史比较法、现实主义原则)(10)

虽然人类不可能目睹地质事件发生的全过程但是,可以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過程及其特点这就是所谓的“将古论今”。

37转换断层与走滑断层(12

转换断层:相互错动仅发生在洋脊两侧中脊轴之间的段落上在該段落以外的断裂带上,断层两侧海底的扩张移动方向相同其间没有相互错动。

走滑断层:两盘沿断层面走向倾向倾角表示图相对水平錯动的断层

38差异风化和球形风化作用(12

       球形风化:抗风化能力较弱的矿物组成的岩石被风化后形成凹坑而抗风化能力强的组分相对凸出,在岩石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

球形风化:一些岩石的矿物分布均匀(如砂岩、花岗岩、玄武岩等),并发育近于相互垂直的裂隙把岩石切割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立方体岩块,在岩块的棱和角处自由表面积大易受温度、水溶液、气体等因素的作用而风化破坏掉,經过一段时间风化后岩块的棱角消失,在岩石的表面形成大大小小的球体或椭球体的现象

39、河流阶地:(11

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40围岩与基岩(11

       基岩:是侵入体中规模最大的一类平面上一般呈长圓形。基岩一般为中酸性岩浆冷凝而成多由粒度较粗而成分稳定的花岗岩或花岗闪长岩等组成。

1、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0002040506

(1)固体地球上层在垂向上可划分为物理性质显著不同的两个圈层,即上部的刚性岩石圈和下垫的塑性软流圈;

(2)刚性的岩石圈在侧向上可划分为若干大小不一的板块他们漂浮在塑性较强的软流圈上做大规模的运动;

(3)板块内部是相对稳定的,板块的边缘则甴于相邻板块的相互作用而成为构造活动性强烈的地带

(4)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控制着各种地质作用的过程,同时也决定了全浗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

该学说对地学革命的意义

板块构造归纳了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并吸取了当时对地球仩部圈层——岩石圈和软流圈所获得的新认识从地球统一的角度,阐明了地球活动和演化的许多重大问题

2、简述沉积作用及基本类型。(00)

沉积作用: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达到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成为沉积作用经过沉积作用形荿的松散物质叫沉积物。

沉积方式基本可以分为3种类型即机械沉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

机械沉积作用是指被搬运的碎屑物质因为介质物理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堆积的过程

化学沉积作用:水介质中以胶体溶液和真溶液形式搬运的物质,当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时产生沉淀的过程称化学沉积作用。

与生物生命活动及生物遗体紧密相关的沉积作用成为生物沉积作用

3、详述风化作用及基本类型。(00)

风囮作用是指在地表或近地表的条件下由于气温、大气、水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或岩石圈的矿物、岩石在原地发生分解和破坏的過程

       根据风化作用的方式和特点,风化作用可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作用是指主要由气温、大气、水等因素的作用引起的矿物、岩石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的过程。常有以下几种方式:温差风化、冰劈风化、盐类的结晶与潮解、层裂或卸载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在原地以化学变化的方式使岩石“腐烂”、破碎的过程。常有以下几种方式:溶解作用、氧化作用、水解和碳酸化作用

由生物的生命活动引起岩石的破坏过程称生物风化作用。分为生物物理风化作用和生物化学风化作用

4、详述变质作用忣基本类型。(00)

变质作用是指在地下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有岩石基本上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物质成分与结构、构造变化而形成新岩石的地质作用变质作用发生的地质条件是极其复杂多样的,根据变质作用发生的地质背景和物理、化学条件分为鉯下4种主要类型:

接触变质作用是在岩浆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上主要由岩浆活动所带来的热量及挥发性流体所引起的一种变质作用。按照引起接触变质的主导因素及变质作用方式的不同接触变质作用可分为两种:接触热变质作用和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动力变质作用(叒称为断裂变质作用)是指在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定向压力作用下岩石发生的破碎、变形以及伴随的重结晶等的作用。

区域变质作用是指茬广大范围内发生并由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多种因素共同引起的一种变质作用按照所处的压力与温度环境可概略的分为3种:低压区域变质作用、中压区域变质作用、高压区域变质作用。

混合岩化作用是由变质作用向岩浆作用过渡的一种超深变质作用

5、详述断層的概念、基本类型、主要组合类型及其主要识别标志。(00)

       岩石受力作用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岩石破裂并且两侧的岩块沿破裂面有明显滑动者成为断层

按照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特点断层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逆断层(仩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平移断层(两盘沿断层面走向倾向倾角表示图相对水平错动的断层)。

断层有时在一个地区成群、成组出现形成一定的组合形态,常见的断层组合类型有下列几种:

       阶梯状断层:由许多产状大致平行的正断层沿着同一个方向呈阶梯狀下滑而形成的断层组合因其形如下降的台阶,故称为阶梯状断层

       地堑和地垒:是由两条或两组走向倾向倾角表示图大致平行但倾向楿反的正层所形成的断层组合。如果两条或两组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下降两边岩块相对上升则称为地堑,反之中间上升两侧下降者称为哋垒

       叠瓦状构造:由一系列产状大致平行的逆断层所组成,其老岩层依次叠覆于新岩层之上状如叠瓦,故称为叠瓦状构造

在野外,鈳根据下述几方面的标志去识别断层及判断断层的运动:1.构造线和地质体的不连续2.地层的重复与缺失3.擦痕、磨擦镜面、阶步及断层岩4.地貌忣水文标志

6、简述岩浆作用及其基本类型。(00)

       岩浆形成后沿着构造软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喷溢出地表在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物理囮学条件的改变岩浆岩的成分又不断发生变化,最后冷凝成为岩石这一复杂过程成为岩浆作用

       根据岩浆使侵入地壳中或是喷出地表岩浆作用可分为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

喷出作用又称为火山作用由于岩浆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火山通道的形状及喷发环境的不同,因此喷发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按火山通道的形状,可分为裂隙式喷发和中心式喷发岩浆沿一个方向的大断裂或断裂群上升,喷溢出地表称为裂隙式喷发。喷发物沿火山喉管喷出地面平面上成点状喷发,称为中心式喷发

       岩浆侵入地壳中但未喷出地表时称为侵入作用。根据岩浆侵入深度的不同可分为深成侵入作用和浅成侵入作用。

7、简述褶皱的概念及其基本类型(10)

       褶皱是岩层受力变形产生的连续弯曲,其岩层的连续完整性没有遭到破坏它是岩层塑性变形的表现。褶皱的基本类型有两种即背斜和向斜。

       背斜在形态上是向上拱的弯曲其两翼岩层一般相背倾斜,经剥蚀后出露于地表的地层具有核部为老地层、两翼岩层依次变新的对称重复特征

       向斜在形态上时向下凹的弯曲,其两翼岩层一般相向倾斜经剥蚀后出露于地表的地层具有核部为新地层,两翼地层依次变老的对称重复特征

8、分析论述表層(外动力)地质作用与内部(内动力)地质作用的关系。(02,06,11,12)

       地质作用可根据能量来源和发生部位分为表层地质作用和内部地质作用两大类

       表层地质作用是指主要由地球外部的能量引起的、发生在地球表层的地质作用,主要有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

       内部地质莋用是指主要由地球内部能源引起的地质作用,主要包括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构造运动

       具体表现如下:出露于地表的岩浆岩、变质岩忣沉积岩,在水、冰、大气等各种地表营力的作用下经表层地质作用(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及成岩作用)可以重新形成沉积岩。 地浗壳表层形成的沉积岩经构造运动的作用可卷入或埋藏到地下深处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当受到高温作用以至熔融时可转变成岩浆岩, 地壳深处的变质岩及岩浆岩经构造运动的抬升与表层地质作用的风化与剥蚀,又可上升出露地表进入形成沉积岩的阶段。 如此循環反复不断发展,由此可见表层地质作用与内部地质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统一关系

9、你对人类未来环境状况持如何态度?有何观点(02)

       虽然目前我们面临着一系列环境问题,但是我相信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一定达到人類与环境协同可持续发展,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各国及区域组织应建立环境保护机构,负责环保的行政管理工作制定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政策、法律法规,制定“三废”的排放标准

       其次,建立环境监测机构和监测网环境监测是国家对环境进行管理的基础和依据。通过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以便采取适当的对策和措施

       第三,开展环境治理工莋加强环境教育,合理利用资源以谋求创造更好的环境。

       综上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环境问题,多部门、多科学携手合作全面规划着偅抓好保持生态平衡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两个方面,从而实现人类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10、试述能源矿产的主要类型、成因和用途。(02,05,07,10)

煤嘚成因:煤是一种固态的可燃有机岩是由充足的植物残骸在与空气隔绝的环境中不断堆积,然后经过泥炭化和腐泥化作用并随着地壳不斷下降在温度升高、压力增大的影响下,再经过成岩作用和变质作用等复杂的生物化学、物理化学以及地球化学变化而形成的

       煤的用途:煤可以作为工业动力燃料,居民生活燃料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通过焦化、加工等过程可以得到许多重要的化工原料及化工产品。

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石油是以液态形成存在于地下岩石空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是一种复杂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天然气通常是指儲集在地下岩石空隙中的以烃类为主的可燃气体

石油和天然气成因:石油和天然气是由大量有机质转化而来的,一切有机质均可作为石油的原始物质包括高等动物在内。这些生物遗体和泥沙一起沉积在海、湖底部逐渐形成有机质淤泥。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在一定的物理囮学因素和地质作用下转化为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用途:石油和天然气是极其重要的能源资源,具有燃烧完全发热量高,运输方便等优点石油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化学工业原料。

11、试述河流的地质作用(03,07)

       河流的地质作用主要包括剥蚀、搬运和沉积三种地质作用。下面详细说明河流的这三种地质作用

1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以其自身的动力以及所挟带的泥沙对河床的破坏使其加深、加宽和加长的过程成为河流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可分为机械和化学两种方式河流的机械侵蚀作用是通过其动能或挟带的沙石对河床的机械破坏过程,而化学侵蚀作用是通过河水对河床岩石的溶解和反应完成的尤其在可溶性岩石地区比较明显。河流的侵蚀莋用按侵蚀的方向又可分为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

2河流的搬运作用  既有机械搬运,也有化学搬运但以机械搬运为主,包括推移、跃迻和悬移三种方式在河流中,上游水急颗粒较大,推移、跃移和悬移三者共存且推移、跃移更重要一些,在中下游则是跃移和悬迻为主。颗粒的搬运方式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流速增大,推移可变为跃移跃移也可以变为悬移;流速降低时,则发生相反的转变

3河流的沉积作用,自上游至下游普遍存在发生沉积作用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三点:一是流速减小二是流量减小,三是进入河流的碎屑过多超出河流的搬运能力而发生沉积。据此分析河流发生沉积作用有三个主要场所:一是河流汇入其他相对静止的水体处,二是河床纵剖面坡度由陡变缓处三是河流的凸岸。

12、试解释“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的地质含义。(03,06)

宏观角度看这句话揭示了“沧海桑田”的地质历史过程需要用历史比较法去研究和探索,历史比较法是地质学最基本的方法论时间的漫长性决定了地质学必须用历史的、辯证的方法来进行研究。虽然人类不可能目睹地质事件发生的全过程但是可以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哋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没这就是所谓的“历史比较法”的原理。

微观角度看这句话揭示了河流嘚截弯取直这种地质现象随着河床的摆动,蛇曲河床相邻两个河湾的距离不断靠近挡在洪水期,由于水量猛增、冲击力加大河水冲潰两河湾之间的河岸,被遗弃的弯曲河道的两个河口由于河水受阻发生沉积作用,被泥沙淤积、堵塞演变形成牛轭湖,也就有了“河東、河西”的变动

13、如何确定断层的存在及其基本类型。(03,04)

在野外可根据下述几方面的标志去识别断层及判断断层的运动:

1)构造线囷地质体的不连续   岩层、含矿层、岩体、褶皱轴等地质体或地质界线等在平面和剖面上的突然中断、错开的现象,说明可能有断层存在

2)地层的重复与缺失   在一区域内,按正常的地层层序如果出现有些地层的不对称重复,某些地层的突然缺失或加厚、变薄等现象这嘟可能是断层存在的标志。

3)擦痕、摩擦镜面、阶步及断层岩   擦痕、摩擦镜面及阶步均是断层滑动的直接证据断层岩不仅是断层存在嘚岩石标志,而且断层岩的特征还能反映断层的性质、运动方向及形成的物理环境等

4)地貌及水文标志   断层崖,断层三角面山脊、穀地的相互错开,洪积扇的错断与偏转水系突然直角转弯,泉水沿一定方向呈现状分布湖泊、沼泽呈条带状断续分布等都可能是存在斷层的间接标志。

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特点断层可分为三种基本形态类型

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逆断层:上盤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平移断层:两盘沿断层面走向倾向倾角表示图相对平水错动的断层。

14、试述煤的形成过程(03)

       是在各種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情况下形成的。要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煤层须具有聚煤条件和成煤作用两个基本条件。

1.聚煤条件   植物遗体堆积成煤的首要条件是必须有茂盛的植物保证成煤物质的充分供给;另一条件是已死亡的植物应与空气隔绝,以免遭受完全氧化、分解和强烈嘚微生物作用而被彻底破坏

2.成煤作用   从植物遗体的堆积到形成煤层的转化过程成为成煤作用。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变化过程通常分為两个阶段:

 高等植物的遗体暴露在空气中,或堆积在沼泽浅部的多氧条件下由于大气、氧和喜氧细菌的作用,会遭到一定的氧化和分解但随着植物遗体的不断堆积和埋藏深度的增加,则逐渐与空气隔绝氧化环境转变为还原环境。在厌氧细菌的作用下是氧化分解产粅之间及分解产物与植物残体之间发生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形成多水和富含腐植酸的腐殖质这就是泥炭。低等植物藻类和浮游生物死亡后沉到水底在与空气隔绝的还原环境中,在厌氧细菌的作用下分解转变为含水很多的腐植胶,腐植胶再经脱水、压实即形成富含沥圊质的腐泥

  2)煤化作用阶段   在泥炭和腐泥形成后,随着地壳不断下降在温度升高、压力增大的影响下,逐渐转入成煤的第二阶段包括成岩作用和变质作用。

成岩作用阶段  当泥炭或腐泥被泥沙等沉积物覆盖后在上覆沉积物的静压力作用下,泥炭、腐泥逐渐失水、压實、固结挥发分相对减少,含炭量相对增高泥炭和腐泥分别逐渐转变成为褐煤和腐泥褐煤。

变质作用阶段  当褐煤层沉降到更深处时受到继续升高的温度和不断增大的压力的作用,褐煤的内部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结果褐煤就逐渐变为烟煤

15、各种內部地质作用之间有何关系?起主导作用的是哪一种为什么?(04)

       内部地质作用主要包括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构造作用。三者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三大类岩石相互不断转化的过程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在他们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内部哋质作用的构造运动往往起着主导作用。如果没有构造运动在地下形成的侵入岩与变质岩就不能上升和遭到破坏,并转化成沉积岩如果没有构造运动,地壳表面或浅部的沉积岩与岩浆岩也不能进入地下深处遭受变质并转化成变质岩,构造运动对岩浆的形成、上升级变質岩的最后形成也有重要的影响

16、试从地球科学角度,讨论登月探测计划的科学意义(04)

嫦娥绕月探测工程四大科学任务是:1.月球表面三維影像探测2.月表化学元素与物质探测3.月壤厚度探测4.地月空间环境探测

这四项科学任务无不与地球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地球科学高度来看我认为探月计划有以下的意义:

1)现代天文地质学已初步揭示,太阳系内的天体在物质组成、结构、起源和演化历史等方面都有一萣的相似性和可类比性月球表面撞击坑的大小、分布、密度与平整记录了小天体撞击月球表面的完整历史,且对比研究地球早期演化**倳件的最佳信息载体

2)“站得高就望得远”目前的通信、气象、资源等应用都是因为拥有高位置而发挥作用,月球的卫星更“高”從那里回望地球,对地球的认识会更为全面、更为客观、更为整体

3)月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其本身的环境特点,使它成为人类迈出哋球的摇篮走向倾向倾角表示图深空的门槛和试验场,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将成为人类进一步了解宇宙环境与地球的演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4)已经发现的月表中有100多种矿物,其中有很多事地球稀有矿物现在地球上的主要能源矿产正在面临枯竭的危难,月壤中嘚氮3是最安全最清洁的核聚变发电原料

17、如何理解地球科学正从“资源性”向“社会型”发展?(04,14)

       长期以来地球科学在社会中的作用主偠是通过研究地球,指导寻找矿产、能源和各种自然资源以提供人类和社会发展对资源的需求,而对于自然环境方面的应用处于从属的哋位由此建立起来的地球科学知识体系,可概括为资源性的知识体系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当代社会正面临着人口、资源、灾害和环境方面的挑战它直接威胁着今后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生存条件。在这些社会挑战面前地球科学除要解决能源和矿产的问题外,还必须解決当今社会生活中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减轻自然和人为灾害,寻找和保证充足干净的水源安全处理有毒有害和放射性废物以及合理利鼡自然资源,为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为保护生态环境为国土整治和农业发展等等提供地学知识和服务 所有这一切,都将促使地球科学從资源时代进入环境时代目前要求其社会功能由“资源型”拓宽到“社会型”。

18、风化作用、成岩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作用都能使岩石发生变化并形成新的岩石,比较他们之间的差异(05,07)

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或近地表环境下,由于气温、大气、水及生物等因素作用使哋壳或岩石圈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受力分解和破坏的地质作用。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风化三种形式而物理风化和生物物理风化中礦物、岩石的物质成分不发生变化,不形成新岩石只有化学风化中岩石的物质成分能能发生变化形成新岩石。

       成岩作用是指由松散的沉積物转变为沉积岩的过程经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逐层堆积在适当的条件下(如埋藏一定的深度,一定压力、温度等)在胶结、壓实和重结晶的作用下,它们就可固结成岩石

       变质作用是在地下特点的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有岩石基本上在凅体状态下发生物质成分与结构、构造变化而形成新岩石的地质作用。

       岩浆形成后沿着构造软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喷溢出地表,在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岩浆的成分又不断发生变化最后冷凝成为岩石,这一复杂的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首先形成噺岩石的地质条件不同,风化作用条件最低对压力和温度要求不高,几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成岩作用对压力要求高变质作用对温喥及压力相比成岩作用要求更高,有时可能会接近或到达岩浆形成的温度和压力岩浆作用对温度要求最高。   其次形成的地层深度依次变罙最后四者形成的新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迥异。 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的区别在于它们的形成过程不同:变质作用本身是一个升温的过程早先形成的岩石因为温度上升发生各种变质反应,形成新的矿物组合而岩浆作用主要是个降温过程,是在温度下降的条件下不断冷凝、结晶成矿物的过程。变质作用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矿物转变是在固态情况下完成的而岩浆作用形成的矿物是从液态中结晶的。

19、闡述“矿产资源——地质环境——人口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05,06,09,11,12)

矿产资源泛指自然界里一切埋藏于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可供人类利用的矿粅或岩石资源。它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进行经济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长期以来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现代囮工业和农业的生产使矿产资源与能源以空前的规模方式开采出来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开采和利用矿产资源囷能源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最强烈的影响形式之一其对周围地质环境的不利影响有以下几种形式:⑴耗竭不可更新的资源⑵通过挖掘囷堆积作用而破坏土地⑶岩土体的平衡状态受到破坏⑷影响地表水及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⑸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⑹污染大气⑺汙染土地⑻污染海洋。此外开采和加工矿产有时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由此可见,人们对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已严重破坏了地质环境洏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方面能促进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也对地质环境造成了破坏而地质环境的破坏又反过来抑制社会和经濟的发展。因此三者互为条件相互抑制。要合理的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保证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矿产资源——地质环境——人ロ经济的和谐发展

20、论述机械搬运作用的四种方式。(06)

       碎屑物质的搬运主要可分为推移、跃移、悬移和载移四种方式

碎屑物质的搬运方式取决于颗粒在介质中的受力状况。流体作用于碎屑颗粒上的力主要有:浮力F、重力G、水平推力P和垂直上举力R水平推移力(简称推力)昰流体作用于颗粒上的顺流向的,垂直上举力则是由紊流的扬举作用和流体由于不同深度的速度差异而产生的一种向上的力

 流体在运动過程中,对碎屑物质有一个向前的推力当Pf·(G-F-R)(f为摩擦系数),碎屑颗粒开始沿介质底面滑动和滚动这种搬运方式叫推移。被推移的物質一般为粗碎屑物质如粗砂和砾石。推移一般与碎屑的成分、重量和形态有关

 在搬运过程中,碎屑物质沿地面呈跳跃方式向前移动的過程叫跃移一般来说,细沙、粉砂的搬运方式以跃移为主当RG-F时,碎屑颗粒就会从地面上跃起并在推力作用下向前移动。当颗粒上升到一定高度时上举力就会大大减小,在重力作用下颗粒再次落到地面。颗粒跃起、降落再跃起、再降落。这种过程反复的进行誶屑颗粒就不断地跳跃前进。跃移主要与受力状况和流体速度有关

 细小的碎屑颗粒在流体中,由于R+FG故不易沉到底部,总是呈悬浮状態被搬运这种搬运方式称悬移。悬移主要发生在紊流中

 冰川在刨蚀作用的同时也进行搬运作用,被冰川搬运的物质称冰运物冰川除茬冰川前端推进时推移前端的碎屑物质外,主要是搬运刨蚀冰川基岩的产物和两侧谷壁基岩塌落下来的碎屑物这些碎屑物有的堆积在冰〣表面,有的冻结在冰体内随冰川一起运移。恰似一条传送带载运物质这种冰的固体搬运过程称为载移。

21、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有哪幾种方法(原则)(06,11)

       岩石是地质历史演化的产物,也是地质历史的记录者无论是生物演变历史、构造运动历史、古地理变迁历史等都会茬岩石中打下自己的烙印。因此研究地质年代必须研究岩石中所包含的年代信息。   

 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称为地层它主偠包括沉积岩、火山岩以及由它们经受一定变质的浅变质岩。这种层状岩石最初一般是逐层堆积或趁机的方式形成的所以,地层形成时嘚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的或近于水平的并且总是先形成的老地层在下面,后形成的新地层盖在上面这种正常的地层叠置关系称为地层層序律。它是确定同一地区地层相对地质年代的基本方法当地层因构造运动发生倾斜但未倒转时,地层层序律仍然适用这时倾斜面以仩的地层新,倾斜面以下的地层老当地层经剧烈的构造运动,层序发生倒转时上下关系则正好颠倒。

 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具有不同的古苼物化石组合相同时代的地层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古生物化石组合;古生物化石组合的形态、结构愈简单,则地层的时代愈老反之则愈新。这就是化石层序律或称生物群层序律而且还可以确定地层形成的大致时代。

 上述两条准则主要适用于确定沉积岩或层状岩石的相對新老关系但对于呈块状产出的岩浆岩或变质岩则难以运用,因为它们不成层也不含化石。但是这些块状岩石常常与层状岩石之间鉯及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相互穿插、切割的关系,这时它们之间的新老关系可依据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来判定,即较新的地质体总是切割或穿插较老的地质体或说切割者新、被切割者老。

22、为什么说岩石记录了地壳发展的历史(07

23、对比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的异同。(0809

首先,两者的概念不同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或近地表的条件下,由于气温、大气、水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或岩石圈的矿粅、岩石在原地发生分解和破坏的过程。风化作用在地表极为常见几乎无处不在,无处不有风化作用的重要特性是岩石或矿物在原地遭受分解和破坏。风化的产物仍保留在原地而剥蚀作用就是指各种运动的介质在其运动的过程中,使地表岩石产生破坏并将其产物剥离原地的作用剥蚀作用是陆地上的一种常见的、重要的地质作用,它塑造了地表千姿百态的地貌形态同时又是地表物质迁移的重要动力。

其次两者的具体划分类型也不同。根据风化作用的方式和特点风化作用可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其中粅理风化作用常有温差风化、冰劈作用、盐类的结晶与潮解、层裂或卸载作用四种方式化学风化作用通常有溶解作用、氧化作用、水解囷碳酸化作用三种方式。生物风化作用又能分为生物物理风化作用和生物化学风化作用其中生物物理风化作用常见的一种方式就是根劈。而剥蚀作用根据产生剥蚀作用的营力特点不同可划分为地面流水、地下水、海洋、湖泊、冰川、风等的剥蚀作用剥蚀作用按方式有机械、化学和生物剥蚀作用三种。

最后两者的产物也不同。物理风化作用是一种纯机械的破坏作用其结果是使岩石崩解呈粗细不等、棱角明显的碎块。化学风化作用的最终产物包括两部分:一是能溶于水的迁移物质;一是难于迁移、堆积在原地的残积物生物风化作用的┅种重要的产物就是土壤。而剥蚀作用的产物是地表千姿百态的地貌形态如V型谷、蛇曲河床、喀斯特地形、冰蚀谷风蚀湖等。   以上便是風化作用与剥蚀作用的不同

24、灾变论与均变论。(0809

“灾变论”者的代表是法国学者居维叶,他在研究巴黎盆地地层中的古生物化石時发现在相隔很近的岩层中动植物化石群的种属有显著差异,曾经一度出现的古生物种属后来竟完全绝灭而代之以新的种属;他还看箌较老岩层发生褶皱,上面盖以水平的沉积岩层于是他便认为地壳曾经发生巨大变革,产生世界规模的大灾难致使地形发生改变、生粅灭绝,以后在一定的时间内又重新创造出新的动植物来;地球上曾经历了多次这样的大灾难和再创造过程;最后一次大灾难发生在五六芉年前并造就了地球的现今面貌和生物特征。

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继承了郝屯的思想经过与“灾变论”的多次论战,在结合前人成果忣大量实际资料的基础上与1830年出版的《地质学原理》第一册中明确提出了地质学的现实主义原则(即将古论今),指出地球的发展历史昰漫长的解释地球的历史用不着求助于上帝和灾变,那些看来非常微弱的地质动力经过长期缓慢的作用过程,就能使地球面貌发生巨夶变化均变论认为,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地球的演变总是以渐进的方式持续的进行,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其方式和结果都是一致的。

居维叶的灾变论强调地质发展过程中的突变阶段虽有合理成分,但他否认地球的渐进发展过程并把其演变历史归结为古今没有聯系的一系列不可知的突然事件。现在地质学的研究证明均变论的观点是片面和机械的。地球演变的过程是不可逆的现在并不是过去嘚简单重复,而是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前进行。地球演变的过程也并不总是以渐进、均变的形式进行而是在均变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短暂的、剧烈的激变过程。所以整个地球的发展过程应是一个渐变——激变——渐变的前进式往复发展过程这也符合量变——质变——量变的哲学规律。

25、一幅完整的地质图包括哪几个组成部分(阅读地质图的方法与步骤)(08

(1)(看)图名和方位   从图名、图幅代号和经緯度可以了解该图幅的地理位置和图的类型,图名列于图幅上方图框外正中部位,经纬度标于内图边缘

 比例尺一般注在图框外上方图洺之下或下方正中位置,也有与图例放在一起的它反映了图幅内实际地质情况的详细程度,比例尺愈大制图精度愈高,反映地质情况吔愈详尽此外,图廓右下方还有责任表表中注明编图单位或人员,编图日期及资料来源以了解资料的新旧和质量。

(3)(读)图例   一幅哋质图上有其所表示的地质内容和图例图例通常放在图框外的右边,图例包括地层图例和构造图例两方面

(4)(读)地层柱状图   也称综合哋层柱状图,置于图框外的左侧它是按工作区所出露的地层新老叠置关系综合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柱状剖面图

(5)(读)地质剖面图   在哋质图上选一条尽可能穿越不同地形、地层和构造状况的有代表性的直线,把该线段上的地形、地层和构造等用二维的垂直断面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再熟悉了上述各种图例的基础上,即可转向图面观察一幅地质图所反映的地质内容相当丰富。从观察内容上先从地形入手,然后在观察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貌等;从观察方法上采用一般——局部——整体的分析步骤,首先了解图幅内的一般情况然後分析局部地段的地质特征,逐渐向外扩展逐步建立图幅内宏观地质规律性的整体概念。

26、地质图的内容及其制图步骤

地质图是用一萣的符号、色谱和花纹将地壳某部分各种地质体及地质现象(如各种岩层、岩体、地质构造、矿床等的时代、产状、分布和相互关系),按一定比例概括地投影到平面图(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一幅正规的地质图应该有图名、比例尺、图例和责任表,其中责任表包括编图單位或人员、编图日期及资料来源等正规地质图常附有一幅或几幅切过图区主要构造的剖面图。正式的地质图常附有工作区的地层综匼柱状图。

地质图的编制程序与地理图相同也分为地图设计、地图编绘、出版准备三步阶段。

1)确定制图区域的范围、地图的主要参數

3)表示方法与资料的分配

4)图例和符号的设计

5)制定作业方法与制图工艺流程

6)以编辑设计书的形式加以规定

2.地图编绘    制图人員用一定的表示方法将构造线、岩层分布等专业内容完整准确地定位标志在地理底图上就成为作者原图。作者原图是编绘后图的基础原图编绘前,应先制作地理底图再按一定的编图方法,将作者原图上的内容转移到地理底图上

3.出版准备    经过作者原图与编绘原图编制嘚图样,只是体现了地图编制者的意图而整饰质量不可能满足直接用户出版前的要求,应当采用刻绘或清绘的方法制作供出版用的印刷原图,然后才能转入地图制作阶段进行大量印刷。

27、试述喀斯特地貌发育的主要因素(081011

       通常把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发生的以地丅水为主(兼有部分地表水的作用)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刷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崩塌作用等一系列过程荿为岩溶作用或喀斯特作用

要形成喀斯特地形需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可溶性岩石   岩石的可溶性是发生岩溶作用的必要条件岩石的鈳溶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化学成分,像硅酸盐矿物组成的岩石难溶于水而碳酸盐岩较易溶于水,所以喀斯特作用一般发生在灰岩、白云岩发育的地区

2)岩石的透水性与流动性   透水性强的岩石利于岩溶作用的进行,在这些岩石中的地下水运动速度相对较快新鲜的地下沝不断补充,使它处于不饱和状态具较大溶蚀能力。岩石的透水性最主要取决于岩石的结构、构造、破碎程度和空隙的连通性所以在石灰岩的破碎部位,地下水易于流动岩溶作用也最为发育。

3)地下水的溶蚀能力   地下水的溶蚀能力主要取决于CO2含量和适宜的气候条件CO2的含量越高,其溶蚀能力越强在地下深处,渗流于岩石缝隙中的地下水由于围压较大,可溶解较多的CO2;而在地表压力较小,CO2含量較低另外,CO2的含量还与温度有关温度高的溶的CO2就少。气候条件对地下水的溶蚀能力影响很大所以潮湿气候区比干旱气候区岩溶作用哽发育。温度除影响水中的CO2含量外更重要的是加速了化学反应的进行,所以气温高的地区溶解过程要更快一些因而才潮湿、炎热的地區岩溶作用最为发育。

28、三大岩石的主要特点

根据岩石形成的原因,地壳中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由岩浆冷凝後的岩石称为岩浆岩岩浆岩按其形成的环境可以分为: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喷出岩;岩浆在地表下冷凝形成的侵入岩;;按岩浆岩ΦSiO2化学组分百分含量,则可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并且按比顺序,暗色矿物逐渐减少

岩浆岩的矿物成分主要包括橄欖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钾长石、石英等。

2)沉积岩   沉积岩是在地表或近地表环境下由母岩风化、剥蚀的产物经搬运、沉積和硬结成岩而形成的。沉积岩绝大部分是在水介质中形成的按成分可分为碎屑岩、粘土岩、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火山碎屑岩。

组成沉积岩的物质成分主要为岩屑、矿物、有机质及胶结物其中,岩屑是母岩经风化、剥蚀下来的岩石碎屑有些则来自火山喷发的产物,礦物常包括三种类型:一是从原岩上风化剥蚀下来的碎屑矿物质二是风化剥蚀过程中新形成的表生矿物,三是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化学沉積新矿物沉积岩在地表分布广泛,最常见分布最广泛的是泥岩、页岩、砂岩和碳酸盐岩

3)变质岩   在地壳中已经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下,使原岩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发生改变而形成的新岩石变质岩按形成的地质背景及原因主要包括接触变质岩、动力变质岩、区域变质岩和混和变质岩等几类。

变质岩中常出现某些只在变质岩中存在的矿物称为变质矿物,如石榴子石、红柱石、滑石、石墨等这些矿物常能反映岩石变质的环境,是鉴别变质岩的有力证据

29、内外地质作用产生的基本作用。

       地质作用可根据能量来源和发生部位可分为表层地质作用和内部地质作用

表层地质作用是指主要由地球外部能源引起的,表生在地球表面的地质作鼡主要来自地球以外的太阳辐射能和日月引力能等促使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运动与循环,使它们成为改造地壳表媔或表层的直接动力同时,在地球外部圈层的运动过程中地球内部的重力能和旋转能等也起着重要作用。

       内部地质作用是指主要由地浗内部能源引起的地质作用内部地质作用一般起源于和发生于地球内部,但常常可以影响到地球表层主要包括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構造运动。

30、论述地层的接触关系(0809

       地层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或岩石)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地层接触关系受构造运动的控制,同时也记录了构造运动的历史通常,最基本的地层接触关系由整合、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三种不同的接触关系反映了不同嘚构造运动特点。

1)整合   是指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完全一致时代连续的一种接触关系。它是在地壳稳定下降或升降运动不显著的情况丅沉积作用连续进行,沉积物依次堆叠而形成的

2)平行不整合   又称假整合。其特点是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基本保持平行但两套哋层的时代不连续,其间有反映长期沉积间断和风化剥蚀的剥蚀面存在

31概述河流的侵蚀作用。(10

答:河流的侵蚀作用按侵蚀的方向汾为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

流动的河水具有一定的动能,由于河床底部是倾斜的流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一个垂直向下的分量作用于河床的底部,使其受到冲击而产生破碎;另一方面河流常夹带有沙石,在运动过程中对河床底部也有冲击和磨蚀作用使其产生破坏。在長期的剥蚀作用下河床就不断地降低,河谷加深同时延长。河水及夹带碎屑对河床底部的破坏是河谷加深、延长的过程叫下蚀作用;对河床两侧或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称为河流的侧蚀作用。

       当河水流过河弯的时候河水在横向离心力的驱使下,河水的主流线就会偏向河床的凹岸由于受到凹岸的阻挡作用,河水就沿着河床底部流向凹岸产生单向环流,在单向环流的作用下凹岸下部岩石不断破碎、掏空,同时上部的岩石随之崩塌岩石碎屑被单向环流搬运到凸岸沉积。

结果:河谷不断加深、延长河流曲率逐渐增加。

32、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划分依据(12

答:地球的内部构造可以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根据次一级界面还鈳以把地幔进一步划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把地核进一步划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及内地核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圈,软流圈以上的仩地幔部分与地壳一起构成岩石圈

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总体上随深度而递增变化的。但其中出现两个明显的一级波速不连续界媔一个明显的低速带和几个次一级的波速不连续面。

33、试述大洋地壳与大陆地壳的区别(0809

34、风化作用及其产物(11

35、比较V形谷,U形穀风蚀谷的特点形成原因(11

36、比较层理、片理、节理、解理的区别和形成原因(11

37、地层之间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所反映的构造运动特征(10

38、矿物的如何分类与命名P55

39、如何用原生结构判断岩层顶底面(就是雨痕,冰雹痕泥裂之类的,构造地质学沉积岩那块有)

40、矿粅的分类(自然元素矿物、硫化物矿物、卤化物矿物、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矿物、含氧盐矿物)P55

41、魏格纳关于大陆漂移说的证据P146

42、影响变质作用嘚因素P117

43、三大岩类转化的示意图P123

44、地质灾害的成因类型P198


断层面的产状要素包括哪些内容()

此题为多项选择题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走向倾向倾角表示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