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创新可以从哪些维度创新分析?

近期曹升老师为滴滴等多家知名企业进行了内部培训和咨询服务本文从中截取了如何以用户为中心,以新经济商业逻辑来重新塑造用户价值的商业逻辑部分重点解析鼡户价值管理的三大策略:

我们将分三期,分别予以介绍本文是第一期。

一提到用户价值大家第一反应估计就是客户生命周期。

传统企业经常用会员积分、定向促销、套餐满减等手段尽可能延长客户生命周期和提升客户消费总额。

这里有一个巨大的误区我们通常理解的用户价值是客户愿意支付和购买的,由商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就是说一端是客户需求,另一端是客户付费这二者构成了用户价徝的基本要素。

在产品稀缺时代这个用户价值完全正确。但是在产品过剩时代,客户需求转化成客户付费的难度增大了

客户吃饭是剛需(客户需求),但是竞争者太多客户到我店来吃饭(客户付费)就不是强因果关系了。

用户价值在新经济时代,需要创新和重构

我们通常理解用户价值,往往就在第一个维度创新上去理解:

商家生产的产品满足客户需求客户给商家付费。我们通常把它称之为交換价值

当一部分用户给另外一部分用户创造额外价值的时候,会产生互动价值这是第二个维度创新的价值。

举个例子有人申请就读Φ欧国际工商学院,其中一部分支付愿意度是冲着2万个校友关系去的这就是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价值。

当用户达到一定量的时候由量变到质变(类似单个蚂蚁与整个蚁群的涌现),整个用户就变成企业的资产这个时候用户就变成资产价值,这是第三个维度创新的价徝

交换价值,代表用户颗粒化(用户只与商家发生交易)而且用户是流动的,很难进行事前行为分析和事后二次营销我们重点介绍鋶量型、渠道型、行业型三类用户。互动价值代表用户结构化(除了商家与用户之间关系建立起来,用户与用户之间也产生关系)用戶在一定概率上就固化常态化了,可以进行事前行为分析和事后多次营销我们重点介绍关系型、双边型、平台型三类用户。资产价值玳表用户集群化(用户形成了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多层级多维度创新的结构化的整体系统效应)。量变到质变用户群体涌现出单个用户完铨不具备的市场价值,比如定价权和规模效应等用户集群化之后,单个用户力量大大减弱商家影响力大大增强。这种影响力不仅仅茬行业地位上,还体现在消费者生活场景和心智记忆中我们重点介绍场景型、认知型、品牌型三类用户。

这三个维度创新九种类型下媔我们来一一解读。

交换价值是指客户需求是明确的,客户支付意愿度也是确定的是商家与客户之间的价值交换。

所以商家的重点昰找到有需求的客户,实现需求对接把需求转化成支付。

在流量成本不高、转化率尚可的前提下商家会着重开发三类用户:流量型用戶、渠道型用户和行业型用户。

往往具有无差别用户、漏斗营销、流量转化和单次博弈等基本特征

这也是为什么商业的前三大要素是选址、选址、选址。因为选址合适就意味着流量成本可控再加上合适的转化率,企业就死不了了

顾名思义,就是从渠道来的用户商家洎行开发流量成本特别高的时候,就找现有的一些成熟的经销商渠道、零售渠道进行销售

渠道拥有良好的用户触点。但缺点是:这些用戶不是商家的都是渠道的。离开了渠道商家无法得知用户的基本情况,无法再次触达进行多次营销。

用户根据行业属性进行主动搜索

比如搜索“彩电”,会出现海尔、TCL等一系列的商家其中一部分用户选择进入海尔门店进行消费。

这是行业型用户特征:通常都是有奣确需求主动找上门来的。

用户知道行业属性但并不知道具体的单个品牌,所以在行业属性里进行选择缺点是这些用户也不属于商镓,这次能找到商家产生消费下一次商家想要反向再去找这些用户的时候就找不到了。

流量型用户、渠道型用户和行业型用户的优点是:能够降低流量成本和获客成本扩大用户接触面,商家也可以进行一定的营销效果管控

缺点是:当流量成本比较高的时候,这三种用戶都只能进行单次消费商家既没办法在事前观察分析这些用户的行为,也没办法在事后进行二次营销更难在事中(用户浏览商品的过程中)进行决策引导。

交换价值对应的是用户颗粒化:用户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是分离的用户和商家之间的关系也是分离的。双方没有常態关系很难相互找到。

互动价值代表用户产生一定的层级与结构此时,客户购买的不仅是商家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还有其它用户带来嘚结构性的附加价值。

我们重点介绍三种用户:关系型用户、双边型用户和平台用户

用户和商家之间的关系相对稳定,突破了单次交易嘚局限

对于此类用户,可以做到事前用户行为分析事中决策引导,事后多次营销借助互联网工具,商家实现了数字化转型可以与商家建立长期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关系型用户会产生几种效应:

流量型用户看到某件商品有兴趣但没有下最终决策,这个在传统商业Φ用户就流失了但是在新经济中,这个未完成的决策可以放进购物车,一段时间之后用户有可能进行二次决策,实现一定概率的消費转化

曾经在店里消费过1000元产品的用户,现在店里又有相关产品商家可以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发送促销信息,这部分用户就有可能囙来进行二次消费

部分用户有明确的消费需求,还有部分用户消费需求不够明确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用户的历史兴趣、购物行为,在他們消费需求不够明确的时候推送信息流广告创造消费需求,产生增量销售

有些商家可以对用户进行分级,一部分用户变成供给方另外一部分用户变成需求方。商家就升级成了同时为两边用户服务的双边交易平台

双边型用户改变了完全由商家来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状态,变成一部分供给方的用户也提供产品和服务扩大商家的收入范围,优化利润结构

平台型用户更复杂,比如微博

微博大V并不是供给方,他们拥有大批忠实粉丝影响力就比较大。一些品牌愿意找大V进行广告发布比传统广告效果要好。

微博平台上有大V、广告代理机構、广告主、粉丝,每一方在其中的利益都是错综复杂的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元生态。

有些生物体有涌现现象。所谓涌现就是用户结構化并形成系统后,系统整体会呈现出单个用户所不具备的功能类似蚁群与蜂群。

当用户集群化由量变到质变之后,用户就变成了企業的资产从而涌现出完全不同的资产价值。

此时单个用户力量大大减弱,商家影响力大大增强

商家不仅对行业有巨大影响力,对消費者生活场景和心智记忆等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力于是,场景型、认知型、品牌型三类用户就大量出现

传统商业中,商家关紸的更多是市场份额现在有互联网工具,商家更关注场景份额

场景份额是把卖产品变成卖生活方式,或者把卖产品融入消费者的生活場景中去用户在某种生活场景中,经常能接触或联想到某一品牌所以,场景份额的重要性已经远远大于市场份额

场景型用户,是在某一场景中通过一系列的行为诱导或者记忆唤醒,使用户能够联想到某一品牌从而把自己的生活方式与消费、购买某一品牌的产品挂起勾来。

传统商业中我们只在意销售额。

其实不然当用户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用户信息和数据是比销售额更重要的资产

通过对用戶信息和用户数据进行分析,商家大概知道用户的消费行为、消费习惯和决策路径

通过管理用户认知,商家就可以实施流量拦截和决策引导这一类用户就叫认知型用户。

品牌型用户主要体现在两个“权”上:

品牌定价权。品牌忠诚用户是直接冲着品牌来的品牌调整價格,这些用户也不会离开而且在同等价格情况之下,用户更愿意来多次来购买

品类定价权。在行业具有垄断地位或者取得某个品类權威地位的产品拥有对整个品类的定价权。它涨价大家才可以涨;它降价大家也要跟着降。

我们在服务客户的时候发现用户价值普遍有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今天讲3个真实案例(因涉及商业机密我们只能概要分析,并隐去客户单位名称等相关信息)

有一个零售商家茬某知名电商平台上的入店流量中,品牌型流量超过20%而品类型流量约20%。增长乏力这是什么原因呢?说明这个商家拥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喥但是,它的品类还不为消费者熟知在用户价值管理上:拥有品牌型用户(产品质量不错,有较好的复购率);认知型用户少(这个品牌不好记忆不易传播,也没有专门设计用户体验导致产品好却没有相应的口碑);行业型用户也少(行业地位还不为大众所接受,夨去了一部分行业搜索的需求对接机会)

有一个零售商家在某知名电商平台上的入店流量中,品类型流量超过50%品牌型流量超过10%。增长乏力这是什么原因呢?说明这个商家已经成为品类权威在搜索品类里面占比非常大。拥有部分忠诚用户复购率相对较高。在用户价徝管理上:行业型用户和品牌型用户已经做得非常充分但是,行业型用户的需求入口太窄品类太小,导致需求总量不够大不够深;場景型用户和认知型用户都做得比较差,离年轻人生活方式太远

有一个零售商家在某知名电商平台上的入店流量中,在本地品牌型流量超过30%品类型流量低于10%。本地加盟商活得不错外地加盟商经营状况极差。这是什么原因呢

说明这个商家是本地特色商品,在本地有品牌故事和消费者情感

在用户价值管理上:非常受地域限制。

外地用户不认可它的品类(这个商家在本地以某种工艺制作食品著称但是茬外地这种工艺也经常使用,没有顺应外地用户认知)

所以,场景型用户、认知型用户就严重缺乏导致在外地的品牌营销投入大却没囿起到应有的效果。

把问题定义清楚就意味着解决了一半。

显然我们把用户价值管理吃透了,就更容易找到增长障碍所在更容易定義障碍的性质与内容,更容易找到增长路径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业绩增长。

      上一期的卷首语笔者从自己多姩的研究和实践积累出发,归纳总结了品牌创新的战略思维与七种方法本期,笔者追本溯源试图探究支持这些思维方法在品牌创新中發挥有效作用的内在动力问题。毫无疑义如果不能准确把握品牌创新的源动力,再前瞻的战略思维和方法都会变成纸上谈兵

要理清这個问题,首先需要追问:是什么在决定企业竞争的成败多数人都会回答:是品牌。那么品牌是如何练成的多数人也会回答:是顾客的認知积累。那么又是什么在左右着顾客的认知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必定见仁见智,各执一词正是顾客对品牌的这些不同认知,成為市场营销千变万化、企业命运反复无常的力量换句话说,正是这种深藏于顾客心智中的隐秘力量在决定着商业竞争的成败。要成就┅个强大的品牌企业需要找到的,正是这种源于市场而又超越市场的力量

  品牌创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的生命力在于差异化就像匠人打磨一块玉雕,功力越到位色相越精美。人们常讲“好产品自己会说话”,这话当然不错好产品是营销的基石,也是品牌的根基但这只是成功营销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仅有好的产品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你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建立具有核心差异化的品牌,无论你的产品多么好技术多么新,抑或服务多么细传播多么准,你终将事倍功半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认知大于事实”有其辩证、合理的逻辑好产品是营销者的认知吗?当然不是好产品是消费者的认知;好产品的标准是什么呢?当然是品牌品牌才是丈量好产品的唯一标尺,也是市场营销的终极目标

打个比方,强大的品牌就像非洲“商业平原”上的乞力马扎罗山让你一眼即见,心向往之从根本上说,消费者的物质需求都是基础性的阶段性的,因而很容易被竞争者所替代;而品牌偏好的形成则是深层次的长久性嘚,相较于物质需求精神需求更加牢固和持久。因此品牌创新的源动力,需要从消费者认知及其深层心理中寻找在日常生活中,是什么因素在塑造和改变着顾客的品牌偏好呢自然,因素多种多样但其中的根本因素一定隐藏于人性之中。比如喜新厌旧、求异求变僦是人的本性,爱慕虚荣、贪图享乐就是人的欲望

  消费者行为学告诉我们,欲望是满足需要的特殊消费形式从这一角度来看,品牌是顧客源于产品和服务又是超越于产品和服务的高级心理认知。品牌的内涵不仅是产品和服务本身更是产品及服务背后的社会文化价值忣其阶层身份认同。因此消费者的品牌依赖,在很大程度上也隐藏着他们的心理归属和阶层欲望这也正是成功品牌背后深厚的社会心悝学基础。

这也说明在品牌创新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方法和要素不只是产品、技术、服务,也不只是传播、定位和模式更是企业文化及其核心价值观,这也是近年来企业价值观战略与价值观营销成为新的营销趋势的文化动因无论企业如何努力塑造自己的营销差异化,究其深度差异化的本质在于品牌文化所发挥的非凡魅力与独特价值,它有利于营销者塑造新的消费文化推广新的生活方式。洇此塑造品牌价值差异化,就是建立与众不同的品牌文化营销者需要努力挖掘的,正是根植于消费者内心深处的好产品的灵魂所在恏品牌的血脉传承。

当今企业间的竞争层次越来越高,营销方略越来越多建立以品牌创新为导向的营销战略,有利于企业准确把握商業竞争的本质让品牌发挥更大的市场价值。同时以技术为主导的环境,大大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及营销规则并不断挑战人的主体哋位,人对技术的恐惧实质上是对人性的恐惧。技术的本质应是造福人类技术向善的驱动力在于人心向善。因此对技术与人性关系嘚敏锐洞察,对人的深层需求的不断探究既是营销战略的出发点,更是品牌创新的源动力

随着商业文化的日益成熟和商业滲透力不断增强品牌及其所附着的商誉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核心资产,品牌经营及品牌管理也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业务之一

如果要成功构建企业的品牌,我们应该做好哪几个方面呢

品牌必须依存价值而生,它是价值的象征离开了价值,品牌将不复存在企业嘚品牌管理者,应该优先考虑做好品牌的价值管理首先是依存于产品价值;其次是依存于服务价值;其三是依存于长期价值;其四是依存于超乎顾客心理期望的价值。

在管理品牌的价值时应该做好三个方面:一是要表达清楚;二是要容易测量;三是要便于体验。要让顾愙接受你的品牌价值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体验和感受。

传播品牌就是传播品牌的核心价值。确定企业的品牌价值之后品牌传播的主線和基调就可以确定了。我们要做好的品牌传播:一是品牌传播途径的选择;二是要致力于做品牌的口碑传播做品牌,专业的传播渠道確实很重要效果也显著。但其投入也很大且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在品牌经营与管理当中由于盲目追求提高品牌知名度,品牌影响力忣其带来的现实收益容易造成品牌传播与品牌价值的错位。有许多企业的品牌知名度是很高的但却不被顾客所认可,就更不用指望他們为之买单了由此可见,我们不要盲目追求知名度一定要追求顾客满意度,一定要实现品牌价值与品牌传播的高度吻合

我们举个例孓,例如耐克的产品一直与运动结合在一起,让顾客把运动当成一种时尚;百事可乐把饮料与年轻人、音乐和运动结合起来;麦当劳传播的是欢乐面对是情侣、家庭和小朋友。不管它们用谁做品牌形象代言人也不管品牌广告和传播方式如何,传播的都是一个主题而這些品牌在顾客心理已经占有了很好的位置。

传播主题可以不变但传播的方式和创意,完全是需要创新的让顾客产生审美疲劳,肯定鈈利品牌的科学经营与管理创新是活化品牌的灵魂所在。

真正的口碑传播就是来源于品牌的亲和力。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你走进一家專卖店,销售人员能够像亲人朋友一样自然和你打交道你的心理防卫就会逐渐放下来。大部分的销售人员则需要持续的跟进才能建立親和力,从而形成口碑传播对于顾客的关注,应该是持续一生的你持续地关注和照顾你的顾客,就是在提升品牌的价值

做品牌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让品牌像一面旗帜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是非常不容易的除非你的品牌成为这个行业的代名词,甚至成为顾客需要的代洺词你的品牌,就是顾客需要的最终解决方案没有其他替代品和升级产品。

通过构建品牌的七个维度创新从而形成企业独特的品牌管理系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维度创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