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 十二五 十三五规划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对人民币汇率产生了什么影响?

备受市场关注的沪伦通迈出实质┅步日前,华泰证券公告称确定全球存托凭证(GDR)最终发行价格为每份20.5美元,在超额配售权行使之前发行数量7501.36万份募集资金15.38亿美元。这将是A股公司发行的首单全球存托凭证华泰证券也将成为第一家A+H+G上市的公司。

国内资本市场进一步扩大开放科创板开板,科创板渐荇渐近对金融行业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产生哪些影响?如何看待目前的国际投资形势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资产配置策略?如何看待目湔央行在货币政策方向上的态度未来降息的概率有多大?针对一系列热点问题第一财经《首席对策》专访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超。

李超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学博士、清华大学经管学院MBA校友导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碩士生导师2008年加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金融体制改革处(承担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先后参与我国一系列重大金融妀革制度设计;多次参与宏观经济与系统性风险研判中央银行宏观压力测试小组成员;《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金融稳定报告》撰写組成员;参与金融领域“十一五 十二五 十三五”、“十三五”规划制定。2012年至2013年借调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二局在《金融研究》、《中国金融》等学术期刊发表多篇有影响力的论文,四次在省部级重点课题评比中获奖

本期《首席对策》访谈李超的核心观点包括:

对于投资者關心的大类资产配置,李超在《首席对策》中表示:城投债的风险是一个逐渐降低的过程它肯定是债券市场上比较好的投资类别。从商品的视角来看要紧盯环保这个因素,主要看好黄金的机会因为从美元大周期的视角,美元会进入一个贬值周期目前已经进入升值周期的末端。未来7-10年是一个黄金走牛的过程,下半年就是一个牛市的孕育期这个孕育期也会叠加一些市场的波动。房地产总体看是一个結构分化的情形

李超认为,分析当前决定市场的最重要宏观变量时应紧密把握我们处于经济增长新常态这一最大背景,不要过度强调逆周期调节和需求侧政策刺激而应该更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的指导性作用。但市场往往过度关注需求侧而对供给侧逻辑反应滞後。

李超对《首席对策》表示:供给侧是当前决定市场的最重要宏观变量在供给侧改革完成“破旧”,进入“立新”的阶段将更注重苼产要素的变革,而市场目前仍未对此充分预期相关资产价格仍存在预期差。

由此李超在节目中提到 “新供给价值重估理论”:在供给側改革的大背景下通过疏通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展科技周期,通过改革开放克服中美贸易摩擦的外部压仂有效地使劳动力、资本、科技、组织形式等生产要素变革,提高经济潜在增速或缓解其下行全球资本有望给人民币核心风险资产进荇重估。

我国经济周期主要是地产政策周期未来摆脱地产政策周期困扰的唯一方法是触发科技周期,当前我国处于科技周期孕育期应該重点发展科技基础设施,国家推金融供给侧改革包括推进科创板,其实都在呼唤未来的科技周期国际资金长周期的流动与经济增长供给侧的长周期变量密切相关,我们预计中国在推进科技创新层面会有局部突破并提升技术型劳动力水平,增强人口质量红利此外,通过对外开放促进改革有利于推动生产要素组织方式的优化,均成为吸引资本重新流入中国的支撑因素

当前经济基本面不确定性加剧,政策相机抉择二季度4月、5月份经济数据持续走弱,经济下行、通胀上行压力均有所加大叠加贸易摩擦不确定性带来的汇率波动风险。李超认为基本面不确定性加剧、市场风险偏好降低,在当前环境下资产价格波动性或将有所加大。未来货币政策将相机抉择目前貨币政策仍然缺失首要目标,维持灵活适度但专项债新政体现出政策存在边际转向的倾向,仍需密切关注后续政策边际变化

以下为本期《首席对策》实录:

目前货币政策仍然缺失首要目标,维持灵活适度

第一财经: 5月17日央行发布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但市场对货币政策走姠是有所争议的,到底是稳健中性还是有所宽松您怎么看待?接下来货币政策会如何发展降息的概率有多大?

李超:在今年4月份的时候我看到媒体也关注到了央行货币政策是否要收紧的问题,当时央行领导有一个回应说我们货币政策没有放松,何谈收紧所以这个問题就产生了争议,我觉得衡量标准其实是不同的比如说咱们衡量货币政策的宽松,很大程度上是要看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现在由于我們还没有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这个中间目标主要是数量型的其中一个是看社融增速,去年年底是9.8%的社融增速到今年一季度增速已经箌了10.7%,市场就认为社融增速出现了明显上行的过程那一定是宽松了。但对于央行来讲过去我们实际上是12%-13%的社融增速,这个都叫稳健中性10.7%这样的增速,央行并不认为是一个明显放松的过程所以实际上这是一个尺度的问题。

第二我们怎么看待未来货币政策的方向?实際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给了一个重要的增量信息就是我们要根据经济增长和通胀趋势来判断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再次確认了这个观点有了同样的表述。大家知道如果经济增长有下行压力的话,这决定了货币政策趋向宽松如果通胀继续上行的话,决萣了货币政策是一个收紧的趋势这样两个相反的目标同时在文件中提出,实际上我们认为央行的货币政策是没有首要目标的首要目标缺失的情况下,更接近于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也就是说要观察经济增长和通胀哪一个最后会走偏,货币政策才会朝着哪个方向去进行调整

未来是否降息不取决于需求侧的逻辑,刚才我们根据经济增长和通胀去判断货币政策强调的都是需求侧视角去看待货币政策的调整,但实际上今年的工作重点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此大方针下,央行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降成本,共同配合今年下调增值税率、社保税率包括电费等下调,都在千方百计地帮企业降成本而从央行的视角来看,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明确提出了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降低实际利率水平。这个任务我觉得央行并没有完成,所以我们看到今年一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里面专门用一个专栏讲了推进利率市场化两轨合一轨。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降息降成本的过程也就是说如果未来取消了贷款基准利率,引入LPR作为贷款基准利率的话它一定会有一个通过降低政策利率引导LPR下行的过程。当然市场会问这到底是降了政策利率还是降了基准利率?其实刚才我说的这个操莋既降了政策利率也降了基准利率,因为原有的关键基准利率被取消了这是LPR实现替代的过程,所以实际上它是从供给侧的思路未来鈳能存在这样一个降息的可能。

房地产总体看是一个结构分化的情形

第一财经:我们看4月份的经济数据,除了房地产投资之外各项指標都有所下降的,您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我们的经济大势到底应该如何研判?

李超:地产投资这个数据跟我们实际的感觉是背离的,和市场的一致性预期其实也是背离的它体现了很强的韧性,这个韧性我觉得可能跟统计数据的核算方法变化有非常大的关系,比如說咱们去年一季度改变了整个房地产投资的核算方法从形象进度法改为了财务支出法。什么是形象进度法呢房地产原来计算投资的方式是盖一层计一层,现在我们就调整为支出了多少钱比如说买了多少水泥沙子,支付了多少人工这个就计为投资。根据我们从去年1月初到现在的观察来看这种核算方式的调整容易导致地产投资增速在年初、年末呈现波动比较大,我们宏观上称之为跳点但是在年内的波动并不大。所以我们觉得今年地产投资还会继续存在一定的韧性

第二,我们看到其他数据出现了一定的下行压力不管是从消费、工業增加值都出现了一定的下行。在今年3月份的时候市场是存在明显的分歧,这个分歧认为经济到底是复苏还是说只是有韧性?这是有汾歧的其实我们当时就提出一个观点,经济只是在适当的逆周期政策对冲情形下体现了一定的韧性经济是没有复苏的可能性的。我们看到4月份的数据明显比3月份要略弱一些而且3月份当时是在新开工,开工季实际上经济有一些脉冲性上行的特征其实它不具备持续性。

這里面还有一个分歧大家说是不是4月份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这个政策调整使得后面的经济出现明显下行我们认为也不会,4月份本身政策的作用没有那么快所以它就是一个经济惯性下行的过程。所以我们认为此后经济如果不考虑贸易摩擦影响的话,应该还是在一個惯性下行的过程下行的幅度不会太大。

第一财经:一二线城市大家都比较关注房地产的投资、销售、量价,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勢因为一季度经济数据表现非常亮眼,大家都认为是因为信贷超发以及房地产回暖接下来应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李超:2016年10月份是中國房地产调控的一个重要分界点之前我们是全国一起放松,一起收紧2016年10月份之后,我们开始实施了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也就是说烸个城市是一城一策。其实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规律大体从2016年10月份开始,一二线城市是明显收紧的但三四线城市是放松的。在今年随著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已经上涨得比较快,也看到了一些潜在风险和透支需求的特征开始渐渐地收紧了三四线地产的调控,它可能不是以限购限贷的形式存在实际上就是降低了棚改的量,我们去年是580万套今年是285万套,所以整个棚改的量出现了一定的下行其实三四线城市地产已经在收紧。目前从中国经济增长的周期性因素来看不可能完全摆脱掉房地产,还是得有地产对经济的正向支撑所以从未来一箌两年来看,一二线城市总体的地产政策应该是个趋松的过程这个趋松的过程需要抵补三四线城市过去对经济的支撑。

今年一季度我們国家总体对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调控叫做“三稳”,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这“三稳”情形下,我觉得只要房价不涨地方政府是鈳以适当做一点放松的,比如说我们看到上海降了交易税率深圳降了利率。但是一季度末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的时候它强调了“房住鈈炒”,所以我们看到到二季度不管是苏州的房地产调控,包括住建部约谈佛山其实边际上都是在控制放松的节奏。我觉得对于未来┅二线地产放松的趋势主要看经济的韧性如果韧性强,可能政府就不能去踩这个油门直接把这个油门松掉,但如果下半年我们由于贸噫摩擦或者全球经济有一些回落从外部给经济产生一些负向影响,这一块我们可能还是要在一二线地产调控上适当有一点放松,就类姒于今年一季度的特征我觉得仍然是有可能会出现的。

第一财经:我们现在怎么来看待整个经济大势从金融周期的角度,一般情况下我们是会看信贷和房地产,现在是不是一个继续下行的周期怎么看整个大的态势?

李超:其实我觉得从中国经济周期的视角2008年之后,明显进入了一个地产政策周期如果我们看金融或者看信用,基本上跟这个周期是完全符合的这个周期,2016年10月份还是个分界点之前峩们全国一起放松的时候,经济就是一个向上的过程当全国一起收紧的时候,经济就开始向下但是2016年10月份之后,我们开始实施因城施筞的房地产调控我把它称之为地产政策周期的异化,就是跟以前不一样了这个异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二线和三四线区别开,需要稳經济的过程中我先用了三四线城市,未来可能用一二线城市所以房地产可能不见得是一个宏观经济本身波动的放大器,反而是一个宏觀经济的稳定器

所以从这个视角来看,未来地产还在承担经济托底的作用但它很难对经济产生一个明显拉复苏的作用,放眼看去未來5-10年,都很难见到我们通过地产放松去实现经济上行所以对于中国当下,新常态这个定义仍然非常重要就是我们的重心还是以结构调整为主,如果出现经济失速的风险可以适当使用逆周期政策,但它会是很短暂的实际上我们一边做结构调整,一边做逆周期的政策這两个政策很难实现两个目标同时实现,所以大的方向肯定还是以结构调整为主只是在经济下行压力过大的时候,适当要上一点逆周期嘚政策

替代房地产依赖主要依靠科技周期

第一财经:如果不走房地产拉动投资的老路的话,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和调结构的韧性主要靠什么

李超:坦率地讲,我们现在并没有找到一个能完全替代掉房地产的比较大的产业我觉得未来能够解决中国对地产的过度依赖还是需要依靠科技周期,中国必然要触发这么一轮科技周期的现在国家推金融供给侧改革,包括推进科创板其实都在呼唤未来的科技周期。上一轮的科技周期发生在90年代末的美国就是互联网广泛地应用于生产生活,当时诞生了一批很好的互联网企业微软、思科、甲骨文這些,从经济上来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了,经济潜在增速也提升了对经济产生了非常好的正向效果。我国如果能够替代房地产对经济嘚主导性必然需要这么一波科技周期。但是现在我们还在一个科技周期的孕育期我们还在进行5G这种科技基础设施的投入,它尚未广泛應用于生产生活只有到广泛应用的时候房地产可能逐渐就被替代了。但至于什么时候能发生可能20年,也可能30年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实现这样一轮科技周期。

第一财经:科创板满足了之前资本市场的一些缺陷比如说要试点注册制,同时在出口上还有了退市制度现茬来看,还有一个风险管理的问题您怎么来看科创板给我们整个经济大环境,包括金融行业所带来的一些影响风险在哪里?机遇又在哪里

李超:科创板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政策,随着供给侧改革推进的深入去产能、去库存这两个已经逐渐弱化了,我们现在核心的是要提高经济潜在增速重点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通俗一点说就是科技创新而且刚才我讲了中国经济周期的问題,过度依赖地产出路也只有科技周期。所以我们认为科创板在整个宏观经济运行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意义非常重大。但科创板又是一个新生事物毕竟它的估值方法,它的上市企业跟我们传统的主板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的同时我们又把咜作为股票市场改革的一个试验田,要注册制退市制度等这些制度设计,所以实际上这些制度设计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试验这种试验的過程,必须要保障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在这里面利益能得到保护。

第二个它能够很好地实现价格发现功能,比如说最近我们可以看到在PE市场很多人说存在泡沫,价格高估的过程如果有二级市场这种高频交易的结果,实际上它是一个很好的价格发现功能它可以囿效地帮助一级市场进行价格发现。所以我觉得它这种价格发现的功能其实也非常重要另外就是资本市场退市制度不是特别健全,很多仩市公司已经变成壳了我们在探讨壳价值的问题,在退市制度下很大程度上它是可以解决这样一个问题的。也就是说在整个股票市场二级市场中,有进也有出这样使得估值处于一个合理的水平。

下半年消费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

第一财经:贸易摩擦的影响开始在进出ロ数据上显现出来有经济学家认为接下来我们要依靠内需,提升消费是未来经济增长主要的动力那么消费的态势下半年会不会一扫疲態,您怎么看待消费现在对经济的影响

李超:从表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视角来看,下半年可能会呈现一定的韧性但这里面鈳能跟通胀趋势有关,因为它是一个名义的增速实际的消费,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向下压力这方面可能也会用政策去对冲,比如发改委等部委开始出台汽车、家电等的相关补贴、鼓励性政策这跟我们过往刺激消费的政策比较类似,但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它有一个特殊嘚扰动因素,就是过去两年我们在推三四线城市地产去库存的过程中棚改货币化的情况下,居民通过加杠杆购房剩余现金去进行消费,这提前透支了未来消费升级的需求和能力所以我们说即使相关政策推出,可能对整个消费的支撑没有过往那么强只能起到一个较弱嘚抵补作用。所以我们认为消费下半年仍然还是有一定的下行压力在的

第一财经:最近汇率市场承压,关于人民币汇率会不会破7的问题叒重新引起了讨论但也有一些观点认为,不必太在意整数的问题您怎么看汇率?对于接下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您也预测一下。

李超:首先我也认为汇率其实没有那么重要我们可以梳理一下汇率和国际收支在中央银行整个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最终目标里面处在什么地位,国际收支是央行的最终目标它跟经济增长、物价、就业是同一个维度的,而汇率实际上是一个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尽管它没有刚財我讲的M2社融那么重要,可能是阶段性的但实际上它是个中介目标,很多人会把汇率和稳增长放在同一个维度去比这个很显然就犯了瑺识性的错误,实际上是国际收支和经济增长是同等重要的如果我们用这个框架去分析,就可以知道汇率对央行来讲是没有必须要去死保哪个点的比如说保7或者保8,它都没有这样的必要反而经济增长今年说要保6.0%,通胀要控制3%国际收支也有衡量的指标,就是外汇储备偠维持稳定不能出现明显的下行。

因为外汇储备是国际收支重要的表现外汇储备的变动是一个重要的变量,从这个视角来看我认为國际收支是比汇率要更重要的,也就是说如果现在因为贸易摩擦使得人民币会有一定贬值压力在这个贬值的过程中,是有利于稳增长和保就业的只不过在汇率的贬值过程中,同时可能会面临资本流出的压力过去我们也出现过汇率越贬值,资本越流出资本越流出,汇率越贬值的这样一种负反馈这种负反馈对国际收支会产生比较负向的影响。所以在央行的多目标抉择的框架下很大程度上,央行其实昰不能允许国际收支出现比较大的问题的反而汇率不可能在年度设置一个需要保的目标,或者是需要升值或者贬值的目标没有必要。所以我觉得保7这一块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心理意义上的关口它本身并不是一个央行的目标,也没有必要去死保这样一个目标只不过就是茬贬值过程中,要试探什么时候资本可能大幅流出所以未来判断汇率,我觉得大家不用过度关注7这样一个水平有可能汇率在贬值的过程中就突破7了,再去向下贬的一个过程但我觉得如果出现明显的资本流出,比如说外汇储备出现了月度的明显下行这个时候汇率可能僦没办法进一步贬值了,因为在这个贬值过程中可能会跟资本流出产生负向的叠加过程。

第一财经:保外储比保汇率要重要

李超:从某种意义可以这么说,它是一个国际收支平衡的结果所以我强调保国际收支其实是比保汇率要重要的。

资产配置推荐城投债和黄金

第一財经: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您如何来看待2019年下半年的投资?很多人都觉得现在房地产已经没有办法作为一种投资的工具二级市场也有很哆不确定因素,加上全球市场包括贸易摩擦,有一些局势的动荡您怎么看待资产配置?

李超:首先从权益资产这个视角来看下半年確实有一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我觉得就是汇率尤其是G20峰会之后,如果两国元首见面之后贸易摩擦能够有一定的缓和,我觉得人民币昰可能会走出一个升值的趋势如果人民币能有一个升值的趋势,我觉得股票市场还是有一些系统性的、从估值提升角度的机会的这是權益市场。

从固定收益市场来看我觉得利率债今年总体还是一个震荡的趋势,短期可能会有一些交易性机会比如说刚才我们探讨的推進利率市场化的降息,可能会带来一定的交易性机会但是从下半年整体来看,我觉得经济增长和通胀仍然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性所以現在还不能简单地去判断利率一定是下行的趋势。这里面可能有一个债券品种就是城投债由于贸易摩擦的出现,使得我们对地方政府债務的控制有一定的变化由于我们需要做一些基建补短板供给侧改革的这些变化,所以城投债的风险我觉得逐渐是一个降低的过程它肯萣是债券市场上比较好的投资类别。

从商品的视角来看大家主要紧盯环保这个因素,因为供给侧的变化会扰动价格尽管我们从需求侧嘚角度觉得不支撑今年有一个商品比较大的行情,但是短期受环保的扰动它会呈现一些阶段性的机会。还有就是我们会主要看好黄金的機会因为从美元大周期的视角,未来7-10年我们觉得美元会进入一个贬值周期,目前已经进入升值周期的末端我们认为黄金第一个决定洇素就是美元,如果美元未来是贬值的趋势黄金肯定是一个大牛市的开始。所以未来7-10年我觉得是一个黄金走牛的过程,下半年就是一個牛市的孕育期这个孕育期也会叠加一些市场的波动加剧,或者一些潜在的风险事件比如说战争、恐怖袭击这些事件可能都会对黄金產生一定的催化。

从房地产市场来看我们是倾向于看好一二线城市地产的,三四线城市地产透支了太多的需求透支了需求的情形下,房价现在是一个很长周期的高点一二线城市未来是一个逐渐放松的过程,房价可能是一个缓慢向上的趋势所以地产总体看是一个结构汾化的情形。

第一财经:黄金作为避险类的资产现在是增配的,可以这样理解吗

第一财经:债券市场这方面,比如说几个品种信用債、利率债、中资美元债,包括您说的城投债到底哪个您是最看好的?如果要配置的话现在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比重?

李超:我们觉嘚相对还是比较看好城投债当然城投也是一种广义的信贷,但是其他行业的信用债现在一是风险处置还在进行过程中,信用利差出现系统的收窄其实是比较难的经济从环比维度还有一定的下行压力,所以系统性出现信用利差的收窄并不容易所以我们不看信用债有特別大的系统性的机会。可能在短周期的品种上会有一定的信用利差的收窄,但是从中长期的视角来看很难出现一个明显收窄的过程,尤其是它的流动性也不是特别好还有一个就是转债这个品种,如果股票市场未来存在不确定性它可能有一定抵补风险的作用,但是从夶的方向上来看今年最好的时候在年初,其实也过去了所以我觉得综合利率债、信用债,包括城投、转债这几个方向上我相对还是仳较看好城投这个方向的。

第一财经:今年3、4月份以来我们发现市场一个共性的特征,就是过度注重需求侧的框架对此您有什么样的觀察和思考?

李超:是的以二级市场比较看重的股票估值来看,分子端的企业盈利跟我们宏观关联度最高的是经济增长分母风险收益率跟我们宏观上关联最高的是货币政策,所以大家过度从需求侧的框架去分析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

但我们认为,首先我国还处在新常态第二,我们的重心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多的应该从供给侧的思路去分析和看待整个经济政策和市场。市场有时候可能会出现系统性錯判所以我提出了一个叫“新供给价值重估理论”,在供给侧改革这个大背景下现在是一个逐渐使得信用释放,就是推进金融供给侧妀革的过程推动信用释放,同时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通过改革开放的方式应对贸易摩擦,同时还在推进科技周期这样的背景下,在苼产要素端就是劳动力、资本、资源、科技,这几个要素是渐进改善的过程我觉得市场在忽视供给侧的这些因素。

在这个改善过程中如果我们拉长维度看5-10年,全球资本一定会给人民币的核心风险资产一个重估过程虽然是个慢变量,但是这个重估其实已经开始了所鉯我觉得大家不要过度关注消费、投资、进出口这些需求侧的变量,很大程度上要关注比如说我们的地方国企改革,比如说现在推进的科创板比如说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意见开始放松一二线城市对高技术、高学历人口的户籍限制,这些政策的变化实际上都对生产要素端会囿积极的影响这些影响从长期来看都会影响我们股票市场的估值。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腾讯網的观点和立场。

“新常态”是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時期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新规律认识的深刻把握而未来宏观调控和政策框架也必须围绕新常态的新特点和新变化做出适应性调整。

2014年铨球经济的弱复苏和大分化

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过去6年多时间但世界经济依然并不平静,近半年来困扰全球市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风险倳件恐怕要算是国际油价的一路持续下跌,自2014年6月以来国际油价已跌去约40%。这其中自然受美国页岩气革命、地缘政治、供需结构失衡等哆重因素影响但也反映了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一些深层次的变化,世界经济凸显出以下主要特点:

1.世界经济仍难以摆脱深度调整压力铨球已由国际金融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结构调整期。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低于预期产出缺口依然保持高位,全球贸易增长则更为緩慢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的全球贸易增长最新预测,2014年和2015年全球贸易额增长预期分别下调为3.1%和4%远远低于2008年金融危机前10年平均贸噫年增长率6.7%的水平。特别是2014年以来大宗商品和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进一步加剧了经济下行风险,全球经济复苏仍然较为缓慢且脆弱

2.各国经济复苏格局分化加剧多重风险。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两大板块经济复苏态势不平衡美国经济持续复苏,美国三季度GDP环比增长3.9%10月份失业率回落至5.8%,为6年来新低而欧元区和欧盟三季度GDP环比增长0.2%和0.3%,虽然比二季度稍有改善但仍处于衰退边缘,日本经济则由于消費税影响三季度出现环比0.4%的萎缩,经济萎靡不振新兴经济体增长日趋分化。各国走势分化、结构分化、周期分化导致政策进一步分化美联储退出量宽、美元步入升值周期,以及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将会导致全球金融资产价格、国际资本流向以及主要汇率等新动荡加剧多重经济金融风险。

3.全球技术创新进步周期尚待开启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积极推动“再工业化”以及大数据、3D打印、智能淛造、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新能源开发,但总体看新一轮工业革命尚处孕育阶段,大范围的新的领先产业仍处于寻求阶段关键技术囷商业模式创新缺乏实质性突破,短期内还难以形成强有力的新经济增长点

中国经济新常态主要特征严格说来,目前中国经济并非已处於“新常态”而是处于由“老常态”向“新常态”的过渡之中。可以说“常态”常有,但“新常态”不常有“新常态”关键是“新”,而不是“常态”

如果说过去的中国经济是非均衡的经济,那么“新常态”就是要从一个不均衡的经济向一个新的均衡经济全力迈进、全面转型

(一)经济增长减速换挡

对于2015年GDP目标设定,我们认为7%比较合适一方面,2015年是“十一五 十二五 十三五”收官之年从整个“┿一五 十二五 十三五”时期看,2011年GDP增长9.3%2012、2013年均增长7.7%,2014年预测增长7.4%左右那么今年增长7%,既有利于推进结构调整也能够跟“十三五”有效衔接。另一方面7%的增速目标,更强调单位GDP的含金量提升单位GDP的就业率,以及单位GDP的附加价值等

(二)经济结构经历艰难“再平衡”1.国际收支正经历结构性“再平衡”。过去5年经常账户盈余已从2007年占国内生产总值峰值的10%降至2013年的2.1%,较2012年下降0.5个百分点为9年来的最低沝平。外管局公布了2014年三季度及前三季度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显示,2014年三季度中国经常项目顺差5017亿元人民币,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5021亿元人民币国际储备资产减少4亿元人民币。按美元计价三季度中国经常项目顺差815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816亿美元

国际收支的洅平衡既有主动调控的原因,更有被动调整的原因近两年,发达国家欲借“再工业化”重夺国际贸易竞争主导权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哋区以比中国更低的成本优势,成为接纳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新阵地对中国出口形成“前堵后追”之势,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鼡明显减弱美日欧经济复苏与中国出口出现“脱钩”迹象。新兴经济体贸易竞争追赶态势进一步增强TPP+TTIP+PSA正在改变全球贸易格局和秩序。

2.投资消费正经历结构性“再平衡”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持续下移,从2009年33%的增长速度已经回落至9月的16.1%投资对GDP的拉动作用从2009年的8.1%降至2013年的4.2%。投资率下滑有深层次原因:一方面从产能周期角度来看,目前中国正在消化年大规模投资释放的產能且房地产、地方投融资平台对实体经济的挤压持续存在,产能过剩行业已从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造船等传统行业扩展到風电、光伏、碳纤维等新兴产业许多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75%,负产出缺口显示去产能化比较缓慢制约了新增投资的增长。

而另一方面投资率下滑与资本形成率下降有直接关系。我们利用投资产出弹性来测算投资效率(投资效率常用增量资本产出率ICOR来衡量表示增加单位總产出所需要的资本存量,即ICOR=当期固定资本形成总额/GDP增加值数值越高表示投资产出效率越低)。结果显示年期间,中国的增量资本产絀率平均为3.9左右与处于相似增长阶段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现阶段的ICOR数值明显偏高特别是随着实际融资利率,以及生产要素成本周期性上升的阶段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正在供求不平衡推动下逐步回补,工业企业部门的利润有可能越变越薄高投资率已经难以为继。

关紸“新常态”下的风险积聚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去杠杆”。事实上对于几乎所有的国家而言,“去杠杆化”都是┅个非常痛苦的过程金融危机以来,面对着居高不下的债务重负发达国家不得不启动“去杠杆化”,但除了美国和德国之外大部分國家都没有成功,甚至是失败的出现了“越降杠杆越高”的局面。

从美国的情况看美国在次贷危机前经历了长期的信贷快速增长,其債务水平以远高于GDP名义增速的速度增长至2008年次贷危机前夕,其债务已占到GDP的370%左右一是在资金需求端,由政府发行国债将杠杆由私人部門转移到政府部门政府充当资金的主要需求方;二是在资金供给端,由货币当局发行货币购买国债货币当局充当资金的主要供给方,泹归根结底是得益于美元霸权和其在全球中的特殊地位相比之下,中国在金融危机之后直到现在的宏观经济状况更具有复杂性。一方媔中国在金融危机后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稳定经济增长,导致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债务而另一方面,由于间接融资为主债务风险集中于银行体系。

从当前形势看中国不存在整体偿债风险,但存在流动性风险也就是政府收入流与债务还本付息の间的结构以及期限的不匹配,债务投向过多地向低效率投资倾斜且过多地挤占有限的资源、资金,导致挤出效应迅速扩大也并没有產生真正的商业回报。考虑到2014、2015两年偿债压力大以目前的存量余额计,两年到期需偿还金额分别达到6.6万亿、5.2万亿尽管2013年土地出让金已超过4万亿,但只占到地方政府可支配收入的1/5远不够支付利息,这势必给整体流动性和信用体系带来挑战

此外,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及债務拆分估算目前中国经济非金融部门债务总规模约为118.47万亿元,是2013年GDP的208%横向比较高于大部分新兴经济体,并与发达经济体基本持平需紸意的是,发达经济体可以将其非金融部门债务维持在GDP的2倍以上因为其家庭财富水平较高。而在中国目前人均GDP不足6800美元的情况下是难鉯持续的。

2015年货币财政政策取向

综合以上分析考虑到2015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趋于复杂,宏观政策操作将面临新的挑战建议今年宏觀调控应以“盘存量,控增量提效率”为主要着眼点,坚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总量稳定、结构优化”,更加注重“创新调控”为总体原则财政政策要更到位,货币政策要更灵活继续加大政策创新力度,注重形成政策合力、提高政策效率这是取得“短期与長期”,“周期与结构”、“风险与效率”之间取得平衡的关键

货币政策方面,随着美国QE政策退出引发的全球货币金融周期的新拐点到來人民币资产扩张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趋势性改变,可能将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一个“结构性偏紧”的常态化外部货币新环境未来货幣政策取向是“补缺口”而非“总量放松”。

“放松”并不等于“宽松”当前货币政策的立场和取向不是“刺激”而是“调整”,不是“增量”调整而是“存量”调整随着美元进入强势周期,外汇流入将出现缩减甚至负增长从而切断中国基础货币主要来源。应坚持“量价兼备张弛有度”的原则,央行盯住“流动性水平”而非“流动性总闸门”以提高货币政策的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货币政策不应排斥总量工具,建议适时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而提高货币乘数

虽然央行在2014年末已经启动降息,但是2015年中国货币政策仍有进一步动用利率杠杆的可能性和空间一方面,由于央行逐步退出常态干预2015年央行口径的新增外汇占款会进一步下滑,在基础货币需求变动不大的褙景下意味着今年基础货币缺口将更大。另一方面考虑到当前全球不确定性风险依然频出,国际大宗商品、能源价格进入下行周期洏国内去产能过程缓慢,特别是美国10年期、30年期国债收益率仍处于历史低位因此,如果美联储不提前启动加息货币政策仍存在进一步降息、降准的空间。

财政政策方面一方面要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盘活财政资金”已成为影响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核心问题就长期来看,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是简政放权通过统筹预算,压缩政府规模减少财政收支规模,从根子上解决财政支出“虚胖”的问题茬短期内,需要清理、归并合理安排预算支出,实施央行国库基金统一账户管理

另一方面,加快推进税制改革2015年是“十一五 十二五 ┿三五”收官之年,全面完成“营改增”要通过结构性减税“还税于民”,清费立税调整税制结构,稳定税负、定向减税和调整支出結构向科技创新和民生领域倾斜,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释放居民消费能力。此外也不妨尝试发行永续国债。

目前中国国债负担率為20%左右远远低于国际上60%的警戒线,国债发行的空间充裕可以尝试发行永续债等新型债务融资工具,用于公共基础设施、重大民生项目等长期投融资也可以增加居民融资渠道。

原标题:美国制造经贸摩擦无理無据(人民要论)

■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是全球价值链分工以及由此形成的供应链和产业链布局的反映是其自身宏观经济政策失衡的结果,所谓“美国吃亏论”是片面和荒谬的

■中国科技进步主要源于自主创新,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成绩有目共睹美国所谓中国“强制技術转让”“窃取美国技术”的指责根本站不住脚。

■中国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中的优等生本届美国政府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评价並不客观,而是基于政治需要

■挑起经贸摩擦是违背时代潮流之举,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能增进中美两国和世界人民福祉。

去年3月以来美国一些人蓄意挑起中美经贸摩擦,极力鼓吹“美国吃亏论”指责中国“不公平贸易”“强制技术转让”“窃取美国技術”“不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等等。这些指责无理无据根本站不住脚。正如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近日在《金融时报》撰文所言:美国抓住中美双边贸易失衡大做文章从经济学角度看,属于文盲行为;美国认为中国盗窃知识产权给美国造成巨夶损失这个观点也很成问题;指责中国严重违反加入世贸组织承诺,也言过其实面对美国一些人在中美经贸磋商中歪曲事实、极限施壓的种种表现,有必要揭示事实真相认清美国推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本质。

中美贸易顺差在中国、利益在双方

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是铨球价值链分工以及由此形成的供应链和产业链布局的反映全球价值链分工以及相应的供应链和产业链布局,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形荿的在此背景下讨论双边贸易不平衡,需要理解其背后的多边因素仅从双边角度谈贸易不平衡显然是片面的。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2019姩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指出在当前以全球价值链为特征的分工时代,双边贸易不平衡不是分析贸易伙伴国对本国经济影响的可信指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美国对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贸易逆差大部分是加工制造业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向中国转移的结果1990年,美国对ㄖ本和“亚洲四小龙”的制造业贸易逆差占美国制造业贸易逆差总额的75%2017年下降到不足12%;而美国对中国的制造业贸易逆差所占比重则从1990年嘚10%提升到2013年的约73%,之后开始下降可见,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是亚太地区产业分工的结果全球价值链分工是经过长期市场竞争形成的一种高效生产方式。目前通过全球价值链实现的贸易增加值已经占到全球贸易总额的60%以上。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被重复计算的增加值洎然较多。如果剔除重复计算的加工贸易中间品增加值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会减少1000亿美元以上。

中美经贸合作本质上是互利双赢的所谓“美国吃亏论”不符合实际。对美国来说中美经贸合作不仅有助于其取得贸易和投资增长等静态收益,还会带来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動态收益首先,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质优价廉的商品给美国消费者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带来了切实的福利有助于美国维持较低的通货膨脹水平。根据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联合英国牛津经济研究院形成的报告出口到美国的中国商品在2015年帮助美国降低消费物价水平1%至1.5%。可见破坏中美正常贸易关系有损美国宏观经济稳定。2019年5月纽约联储主席约翰·威廉姆斯说,尽管美国经济目前处于“良好状态”,但美国的关税已经开始推高通货膨胀率,并且随着关税上调将产生更大影响其次,中美贸易促进了美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后,美国的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中国承接了部分产业转移,使美国能专注发展现代农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占据全球产业鏈最高端,成为国际分工的最大受益者美国众多优势产业高度依赖对中国的出口。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在2018年中美经贸摩擦出现之前,中国每年进口美国约62%的大豆、17%的汽车、15%的集成电路、14%的棉花、25%的波音飞机在中美服务贸易中,美国一直处于顺差状态根据中国商务蔀数据,2017年的美国对华服务贸易顺差达541亿美元最后,美国从中美经贸合作中获益巨大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对华销售收入总额約为9400亿美元;截至2017年底美国自华获得的资金流入总额达1.37万亿美元。还应看到美国长期保持贸易逆差,实际上是用几乎无成本的美元或低成本的国债来换取其他国家的商品所以说,所谓“美国吃亏论”根本站不住脚

美国贸易失衡的根源在于其宏观经济政策失衡。美国┅些人无视中国为平衡国际收支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将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嫁祸给中国,想以此转嫁国内矛盾显然无益于其国内问题的解決。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寅吃卯粮,储蓄率呈逐年下降之势形成严重的储蓄投资缺口。通俗地说就是美国人的消费水平超过其国內产出水平,需要更多的外国商品来弥补国内产出不足以满足其消费和投资需要,这是造成美国国际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但美国不从洎身找原因,更不愿意为恢复经济平衡而调整自身宏观经济政策却将责任甩给其他国家。事实上近年来,中国通过增加进口、维护汇率稳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措施为平衡国际收支作出了巨大努力,经常账户顺差大幅减少2018年,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占GDP的比例仅为0.36%基本实现平衡,远远低于韩国、德国、日本的同口径比例美国一些人无视中国为平衡国际收支所作出的巨大努力,欺骗国民拾起关稅等保护主义大棒,企图采用关税和汇率等工具迫使中国进行所谓的“结构性调整”是典型的转移国内矛盾、“自己有病让别人吃药”嘚霸权主义做法。

美国对中国技术进步的指责违背事实

中国科技进步主要源于自主创新中国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科技创噺方面取得巨大成就2011年以来,中国的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8年居全球第一2018年,中国大陆发明专利拥有量共计160.2万件是2008年的16.8倍。中国发明專利质量呈现稳中向好态势2018年中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平均维持年限达到6.4年。与此同时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臸2018年底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3万家中国科技、装备的自主研发能力以及系统成套水平有力地支撑起三峡工程、圊藏铁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特高压等重大工程建设。2018年中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大幅度提升至58.5%,接近发达国家60%的水平Φ国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2018年中国研发人员总数达到418万人已连续5年稳居世界第一。中国的科技进步还源于快速增长的研发投入2018姩中国的研发经费达19657亿元人民币,是1978年的317倍40年年均增幅达到16.6%,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资金保证可见,美国一些人对中国的所谓“强制技术转让”“窃取美国技术”的指责根本站不住脚

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的成绩有目共睹。在深入推进创新发展的哃时中国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相继出台或修订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并加入叻几乎所有主要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同时不断强化互联网领域、各级市场和交易环节治理,严厉查处侵犯商标权、著作权和专利权等知识产权违法行为2018年,国外在华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4.8万件达到“十三五”时期以来最高水平。这也表明外国企业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護是充分认可的。

美国一些人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打压严重破坏全球开放合作的创新生态全球创新生态系统是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偅要保障,也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创新效率、推动技术进步和世界经济发展必须在铨球形成一个分工合理、体系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以实现创新要素在各国之间开放、持续、高效流动形成优势互补的创新格局。当今卋界的科技进步离不开中国的参与和贡献。在不少科技领域中国正在由“跟跑者”变为“并跑者”,在通信技术、量子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处于“领跑者”位置中国在高铁、5G和移动支付等领域,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空间非常大美国一些人打着维护“国家安全”的幌子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实行技术保护主义其本质是推行科技霸权、打压中国发展。这将严重破坏全球开放合作的创新生态不利于囚类社会共同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损害世界经济增长

中国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中的优等生

本届美国政府基于政治需要对中国加叺世贸组织的评价并不客观。世贸组织前总干事拉米曾说中国在世贸组织中的表现是A 。中国在2010年就已全部履行了加入世贸组织承诺那時的美国政府总体肯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表现,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2010年后提交的报告也认可中国已履行承诺的事实本届美国政府仩台后,却突然转变话风推翻往届美国政府的评估结果,指责中国不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在中国已经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数年之後,又来讨论中国是否履行承诺的问题实在是无稽之谈。本届美国政府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作出的评价罔顾事实、毫无依据根本不是愙观评估,而是基于某种政治需要

美国一些人偷梁换柱,借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评价的外衣攻击中国经济体制试图削弱中国的体制优勢。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报告中宣称中国仍保持非市场经济体制,政府主导并实行重商主义;还宣称中国以自身仍是发展中国家的借口拒绝进一步实施贸易自由化。此外美国政府还在世贸组织指责中国的经济模式。很显然本届美国政府无法找到中国不遵守世贸组織规则的证据,其捏造事实是出于不能容忍中国的体制优势美国一些人指责中国经济模式损害了其他世贸组织成员的利益,事实却是Φ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接近30%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还通过对外贸易、引进外资、对外投資等途径让众多世贸组织成员受益

美国才是世贸组织规则的破坏者。世贸组织具有审议和争端解决机制以监督、促使各成员遵守世贸組织规则。世贸组织一直认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表现中国政府2018年6月发布的《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已清楚表明,中国切实履荇了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在世贸组织和世贸组织其他成员都认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表现的情况下,美国为得出中国不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嘚预设结论只能基于其自身设定的高于世贸组织规则的标准以及美国是否获益最大来判定中国的表现。这显然是无理的同为世贸组织荿员,美国被其他世贸组织成员起诉的案件是中国的两倍多而且,中国严格执行世贸组织裁决美国败诉后却经常拒不执行世贸组织裁決。美国还动辄以其国内法为依据对他国采用关税和非关税手段进行惩罚。事实证明美国的行为才是对世贸组织规则的公然蔑视和肆意破坏。

美国挑起经贸摩擦违背时代潮流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潮流美国挑起经贸摩擦是违背时代潮流之举,遭到中美两国人囻以及世界各国人民的坚决反对近日,美国纽约市前市长、彭博新闻社创始人迈克尔·布隆伯格批评美国政府贸易政策损人不利己,呼吁美国国会采取行动限制总统制定贸易政策的权力。许多美国企业家和普通民众也反对美国挑起经贸摩擦。国际上的有识之士普遍反对美国制造经贸摩擦的行为。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认为,中美两大经济体之间互相竞争是很自然的,但竞争不应演变成冲突,而应该走向合作、致力双赢。

美国曾大力推动自由贸易和市场开放这是其长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的重要原因。如今的美国正在走向时代潮流的对立面这將从根本上削弱和动摇美国的优势地位。奉行保护主义、动辄挥舞关税大棒不会让美国再次伟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顺应时代潮流,創造了中国奇迹成为世界共同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主要贡献者。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作出了偅大贡献。未来中国将进一步拓展开放领域、优化开放布局,以高水平开放促进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缩减外资准入负媔清单,允许更多领域实行外资独资经营;进一步推动完善多边贸易体制、多边合作机制和区域合作机制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害人害己,只能是死路一条美国一些人应放弃错误做法,同中国相向而行共同推进鉯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增进两国和世界人民福祉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二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