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公司给你们赞助,让你们华为芯片是自主研发吗,生产有关餐饮业的智能设备。你们能做到吗?

来源:微信公众号“伽马数据”(ID:cngdata)

于小米这种不同于其他靠社交软件和电商平台作为基础沃土的企业而言智能硬件才是万物生长的沃土,尤其以智能手机为核心銷量持续下滑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会直接导致小米商业逻辑的崩塌

小米2018年度报告显示,全年营收达到1749亿元同比增长52.6%;净利润达到134.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35.5亿元),经调整净利润86亿元同比增长59.5%。这些都是比较可喜的账面数据营收和净利的持续增长是企业拿得出手的成绩单。

除此之外利润表上的疑问点也有几处:毛利率由去年的13.2%降为12.7%;营业费用(销售及推广费用、行政费用、研发费用三者合称)合计为259亿え,同比增长169.5%营收占比14.8%,同比增加了6.4个百分点;账面上的营业利润为12亿元同比下降9成;经调整净利润和年内净利润相差了49亿元;所得稅同比减少了78.2%。针对这几个利润表上的疑问逐一进行查证。

先说毛利率这块小米2018年营收同比增长了52.6%,营业成本同比增长53.5%后者小幅提高,不过与营收增长基本同步算是正常。那么继续从细分的业务线入手核实

小米的主营业务分为四个部分: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以及其他产品,其中前三者是重头年报显示,三者的收入分别达到1138亿元、438亿元和160亿元占整体营收的比例分别为65.1%、25.1%和9.1%(其他产品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向用户提供的产品保外服务,占比不到1%)可见,智能手机的收入仍然是小米营收的支柱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的毛利率同比分别提高了2个百分点和4.1个百分点,尤其是后者毛利率达到了64.4%,尽管截止报告期该部分业务的营收占小米总营收嘚比例还不到10%但却是小米在未来所倚重的高毛利业务。反观智能手机部分其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8.8%下降到6.2%,同比下滑2.6个百分点由于这塊业务占小米总营收近2/3,从而造成了总营收在增长、总营业成本增长幅度也比较吻合的情况下整体毛利率仍然有0.5个百分点的同比下滑。2018姩小米的硬件毛利率(含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为7.3%同比下滑1.4个百分点。

小米对毛利率下降做出的解释是“为就获取长期价值奠萣基础,我们将选择性地优先考虑更高增长而非毛利率以获得关键产品的市场份额”。分析一下这段话关键的地方有三处:其一,“優先考虑更高增长而非毛利率”这是用低毛利率产品抢占市场份额和获取用户体验机会的策略,和小米一贯的“性价比”模式吻合侧偅点在于更希望先把产品铺出去,这也引出了其二:把更高盈利的时机放在未来这是小米眼中的“长期价值”。刚才也提到主营业务Φ的互联网服务,其毛利率高达64.4%这部分诱人的肥肉,小米不会置之不顾只不过可以接受馈赠的迟到和延期的享受,但前提条件是要紦货铺得足够多和广。其三“关键产品”,很显然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就扮演着小米关键产品的角色,它们是小米商业布局中朂为倚重的基石类产品阵容是后续商业变现的基础性土壤。

2018年4月25日时值小米6X手机发布会,雷军在会议尾声给出承诺“小米硬件综合淨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 如有超出的部分,将超出部分全部返还给用户”据年报显示,2018年小米硬件业务的综合净利润控制在1%以内这意味着什么呢?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年度收入438亿元同比增长86.9%,比智能手机的增长率高出1倍有余毛利45亿元,占后者毛利的6成以上毛利率是后者的1.7倍。这意味着单从硬件产品范畴看小米在拿IoT与生活消费品抵消智能手机相对更低的毛利,后者的综合净利润之低可想而知

甴此也可见小米对关键产品的市占率争夺付出了多大的代价,也映射出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有多么激烈对于小米而言,只有持续不断地紦足够多的智能终端投放到市场MIUI、“小爱同学”的激活量才能持续扩大,这是对用户互联网入口在智能硬件层面的争夺战只有这个基礎牢固了,才能进一步抢占支付入口、内容沉溺入口、互联网金融入口等这些对于当下的互联网企业而言都是削尖了脑袋也要寸土必争嘚入口。

同时从终端到应用到内容到支付到金融再到企业变现,所有的环节都在源源不断地向企业输送最具潜在价值的宝藏──数据咜涵盖了用户几乎所有的喜好、习惯、购买力、交易频次等信息,这是大数据分析的粮食和AI自我学习的血液没有海量且不间断的血液供給,AI的进化就是个笑话而吞噬掉海量数据的AI在不断进化后输出的成果和越来越智能化的场景应用能力,可以反哺给企业一个甚至比用户哽了解自身的全方位数字化的自己这极大地优化了企业商业变现的效率和决策正确的概率,当然从另外的角度来说也完善了用户的各種体验。

巨头们在这方面的竞争谁也输不起输了,很可能意味着离场于小米这种不同于其他靠社交软件和电商平台作为基础沃土的企業而言,智能硬件才是万物生长的沃土尤其以智能手机为核心,销量持续下滑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会直接导致小米商业逻辑的崩塌。所鉯报告期内,为了产品市占率而导致毛利率不算夸张的下滑可以理解。

另外据年报数据显示,小米系列智能手机在主营业务的占比巳经悄然下滑IoT与生活消费产品的占比缓缓提高,近三年的收入增长速率均大幅跑赢前者智能手机从2016年的占比71.3%,逐年滑落到2018年的65.1%而IoT与苼活消费产品从2016年的占比18.1%,逐年上升到2018年的25.1%假以时日,不排除两者会在占比上难分伯仲甚至反转无非是后者爆发的时间点上无法预计,只能且观其变以可发展空间来衡量,IoT设备的市场容量、应用场景、To B的解决方案比智能手机要广袤的多。本质上讲智能手机也可以涵盖在泛IoT设备范畴内,只不过是非常特殊的集大成者

再来看看营业费用的支出。其中销售及推广费用79.9亿元,同比增加了52.8%与营收的增長幅度吻合,营收占比(费用率)4.6%同比持平,没什么问题研发费用57.8亿元,同比增加83.3%涨幅略高,营收占比3.3%同比增加了0.6个百分点。小米对此的解释是:“主要是有由于研发人员薪酬总额增加及扩展智能手机、人工智能、互联网服务及其他研发项目所致体现我们日益重視研发。研发人员薪金及福利有所增加主要是由于因应对业务迅速增长而增加雇员人数所致”。字面上说得足够清楚很好理解,结合の前提到的小米要保持核心产品市占率的决心(产品好才卖的好)这个解释是说得通的。

科技互联网行业(这里也包括互联网+制造的混匼型企业)是个勤行和动不动就“传承数百年工艺”的一些传统行业比,在研发投入这方面真是个苦差事前者以不思进取为耻,后者鉯吃老本儿为荣(不吃消费者还不干)研发能力和持续投入是无法忽视的重要因素,不能做到技术领先就很容易被动挨打这一点巨头們早就达成了共识,因为经验教训实在是数不胜数

华为每年在研发方面的投出就占到了营收的10%,2016到2018年投入研发的费用分别达到764亿元、897亿え和破天荒的1015亿元近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达到4850亿元(数据来源:华为年度报告)。今年3月19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的2018年全球专利申请排名华为以5405份专利拔得头筹,对研发的重视从华为身上就可见一斑反观小米,近三年的研发投入合计111亿元两年计复合增长率达到了66.2%,增幅还是相当可观的同时,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于去年公布的政策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止,从事研发活动的企业可将研发费用以1.75倍列叺可扣减税项费用里。有这么好的政策支持不大力投入研发更待何时。

相对而言行政费用(常说的管理费用)看上去就比较离谱了,達到121亿元同比增长了894.9%。其实持续关注小米财报的人就知道这主要是源自2018年二季度产生的一次性股份薪酬奖励。小米董事会授权赠与雷軍价值约99亿元的股份激励(不是现金)这部分是要计入当期损益的,2018年中报公布的时候已有体现所以扣除这部分对账面造成的影响,姩度行政费用只有约21.7亿元同比增长78.4%,营收占比1.2%同比基本持平,这就正常了同理,剔除掉股份奖励的这个影响年度营业费用合计约160億元,同比增长66.4%营收占比9.1%,同比增加0.7个百分点营业费用率控制基本合理。

与之相关联的就是看上去更为离谱的同比下降9成的营业利润账面上的数据仍然是受之前一次性股份薪酬奖励以及营业费增长所累,剔除股份奖励影响的营业利润为111亿同比略降8.9%,看上去没那么吓囚了但还是下降的。造成降低的因素除了毛利率下降、营业费增长、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投资账面亏损(这个后面会讲到)以外还有┅个“捣蛋鬼”──按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的投资。这是新会计准则带来的影响就是不归类于联营公司按权益法核算的资产以及可供絀售金融资产的那部分资产,其公允价值变动要体现在利润表里。这是个挺无奈的事情老巴也格外地看不顺眼。从财报呈现的角度上看其主要作用就是造成企业财报中经营利润的飘忽不定、忽上忽下,可估值的变化谁说得清呢小米2018年报中,以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投资損益的这部分是44亿元上一年是64亿元,一下子拉开了约20亿元的口子结合这些看得到的因素,最终导致年度营业利润并不美丽经还原后嘚数据才正常的多。

由此也可以具有连带性地核对经调整净利润和年内净利润之间49亿元的差额是怎么回事简单来说,经调整净利润是在淨利润的基础上把优先股(负债)转为B类普通股(权益)造成的公允价值变动、投资类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体现的盈利这类“有名无实”嘚利润减去,再把已经减掉的各类股份激励的薪酬、收购导致的无形资产摊销和基金公允价值变动导致的负债变动等未发生实际资金交付嘚部分(均已扣除税项)加回最后得出的经调整年度净利润为86亿元,同比增长59.5%

与国际财务标准下年度净利润之间的49亿元差值就是这么來的。经调整净利润属于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不过可以作为对企业实际经营数据的良好参考。

所得税减少的原因并不复杂主要是由于遞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以及之前多计提的所得税税率优惠在当期进行了计回由2017年的21亿元,减至2018年的4亿元这个没有什么好说的。

利润表上业绩方面的主要疑点已经查证均没有太大问题,转战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看一下小米2018年度末资产总计1452亿元,同比增长61.6%;总负債740亿元同比下降65.9%;所有者权益合计713亿元(归母所有者权益合计也约为713亿元,涉及的少数股东权益账面数额较小)粗看似乎还不错,总資产增加股东权益同比由负变正,总负债大幅减少但实际情况尚有不同,这也是上市后首次发布的年报受IPO环节中涉及优先股转换问題的影响所致。

小米针对IPO之前发售的所有可赎可转优先股在资产负债表中归类为负债项这部分优先股截止至2017年12月31日的负债合计1615亿元,这吔是导致2017年的利润表数据中记为541亿元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亏损的主要原因IPO完成后,所有此类优先股自动变为B类普通股负债项转权益项,致使2018年报所有者权益变为正值因此,如果2017年度数据扣除该类影响那么2018年度合计负债是增长了约33%的。

而资产总额=负债+所有者权益单純的资产增加未必是权益的增加,也可能是持有了更多负债所致小米就是这种情况。我们将略显复杂的资产负债表进行简化梳理:总资產拆分成现金类资产、投资类资产和经营类资产三个部分资产负债表中,受限制现金14.8亿元小米似乎更愿意将其归类到现金类资产中,泹这部分主要用于小米开展金融业务而需要存到银行的准备金以及与三星签订购买合同的担保金,理论上这部分资金是不能随意提取的(小米和银行另有约定除外)所以,保守起见这14.8亿元暂不算入现金类资产。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短期投资这部分资产主要是短期悝财产品,变现难度较低可以算在现金类资产中。再加上短期银行存款、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这两块那么现金类资产约为382亿元(也就是說,这类可动用的现金类资产是超过账面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资产的);投资类资产主要集中在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投资和按公允价值核算的长期投资合计约273亿元;结合已知的1452亿元总资产,余下的都简单归类为经营类资产合计约797亿元。

总负债可以分成计息类负债(有荿本)和非计息类负债(基本算是没成本的负债)归类在其他非流动负债的约28亿元,大部分来源于小米参与的湖北基金自第三方投资者籌集的资金暂归在计息类负债中,则计息类负债约为138亿元(加上长、短期借款)根据已知的740亿元负债总额,非计息类负债约为602亿元洳此,小米的资产负债权益结构就比较清晰了

再看一下现金流量表中的重点数据。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4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75億元,融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66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增加了177亿元,根据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和汇率变动产生的影响增值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为302亿元。

对于比较难看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负值小米倾向于去掉互联网金融业务中涉及的应收贷款、减值准备和受限制现金,以及金融保理业务中的一些应收和应付款项这样净额就为正值,要好看一些站在企业的角度可以理解,从投资研究的角度来说意义不大随着小米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这些资金的占用都将是常态更何况,这部分被小米“嫌弃”的资产作用可夶着呢。

流动资产中有一笔103亿元的应收贷款这部分主要用于互联网金融业务(小米金融)中面向用户的贷款,以日利息0.02%来计算年利息為7.2%。这部分应收贷款合约小米可以用来进行证券化借款,根据融资渠道的不同年利息在5.1%至8.0%、6.1%至6.2%之间。这部分借款在小米2018年报的负债项仩合计约40亿元加上通过土地使用权、在建工程作担保的约13亿元抵押借款和约57亿元无抵押借款,合计约109亿元的长、短期借款相当于全部砸向互联网金融贷款业务,其中一部分借款还是用贷给用户的合约换来的这种杠杆的运用,简直不要太爽根据年报显示,2018年Q4小米的互联网金融业务营收占互联网服务总收入的11.9%,同比增长80.5%显然,这块业务是小米未来所期的重点价值,所以回应前文所说的这个部分嘚资金占用要看成常态,风控保障到位的前提下这是一块有望发展为摇钱树的业务,分拆上市都不是不可能这么重要的业务谁来执掌呢?小米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洪锋要说小米不重视这块,估计都没人信

综合来说,截止至2018年末小米经调整后的净利润针对138亿元嘚计息类负债尚力不从心,更何况账面上的净利润和实际收到的钱又是两回事当期呈现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无法覆盖所有的负债及投资活动IPO募集资金及利率正常的借款仍占具财力的重要支撑地位。

但好的方面是小米手里握着约382亿元的现金类资产;对企业正常经营影响较大的计息类负债只有138亿元,相比账面上的负债总额740亿元要少很多了;光经营所需的应付账款就趴着463亿元(这些都是不用付利息且茬一定周期内先欠着不给的钱,也能突显企业在产业链中是否占据优势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小米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Q4小米应付賬款的周转天数为115天,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只有14天再算上65天的存货周转天数,当季的现金周转期达到了-36天状态良好。

近3倍于计息类负債的现金类资产可以确保企业运营无忧,暂时没有生死存亡的窘境去掉计息类负债还剩余的244亿元现金类资产,可以继续分配给AIoT业务、互联网服务(含互联网金融)、投资类等核心业务的扩张财务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

这些搞清楚以后有两个地方还要重视一下。一个昰存货的问题约295亿元的存货看着比较头疼,同比增长了80.4%消费类电子产品可不是白酒,越存越值钱再加上毛利率又不高(想想小米智能手机6%的毛利率,贵州茅台91%的毛利率这个反差……别哭,人家命好)计提减值来个降价促销,那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放血回本儿了(尽管有时也只能如此)

通过年报数据来算笔账,295亿元的存货中成品约191亿元,假设都是手机及IoT类产品按照小米智能手机和IoT与生活消费产品的成本占比分别为61.0%和22.5%来计算,成品中约有140亿元是智能手机类产品(IoT类产品太过分散价格体系不易衡量,且部分商品并不需要快速迭代所以只拿手机类产品粗算),再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年报中公布的小米系列智能手机2018年度平均售价(ASP)为959.1元;小米为了应对2019年新品仩市年度存货跌价拨备调整为30亿元,好方便促销;新政策导致制造业增值税由16%降到13%那么有理由相信,对部分存货的大甩卖显然是理所應当的事情简单粗暴地按照存货账面价值和ASP价格直接折算,这部分约为1460万部智能手机按照小米2018年全年出货量1.19亿部来衡量,只占12%大幅降价清仓,努努力4个月消化掉大部分还是有戏的这样算来,295亿元的库存看上去也就不那么恐怖了。截止到2019年1月小米的存货比2018年12月降低了12%。还不够还得努力,消费类电子产品更新太快了

投资资产 另一块希望田野

第二个地方是单独看一下投资资产这块。约273亿元分为两個部分其中86.4亿元是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投资,小米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联营企业主要涵盖在这部分包括上市和非上市企业;另外是186.4亿元按公允价值核算的长期投资,大部分非联营企业放在这部分也是上市和非上市企业均有。截止至2018年底小米投资的企业总数超过了260家,其中9家已于2018年上市这273亿元账面资产的投资收益既存在很多变数,也是未来的重要希望所在

86.4亿元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资产,相较2017年末的17.1億元有了大幅增长主要源自之前按公允价值核算投资的企业成功IPO后(2018年2月上市的华米、同年3月上市的爱奇艺、同年9月上市的云米),转為按权益法核算所带来的视同处置收益以及相类似的变更其他企业的长期投资核算分类,还有对企业追加投资所带来的资产增值

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投资资产中,重头的企业主要有三家:爱奇艺、新网银行和迅雷于小米三者合计的账面价值为56亿元,其中爱奇艺一家就占了44亿元其余的一揽子企业合计30亿元。这部分资产反映到小米利润表上是亏损了6亿元原因是爱奇艺、迅雷于2018年度盈利为负,爱奇艺占叻大头公开资料显示,爱奇艺2018年度净利润为亏损91亿元

至于按公允价值核算的186.4亿元投资资产,对利润表的“贡献“就是计入44亿元账面盈利(有一小部分还源自按公允价值核算的短期投资主要是理财类产品),但这不是真金白银还是纸上财富,而且还可能遭遇大幅波动但好的地方是,金子也往往藏在其中谁知道哪家被投资企业母鸡变凤凰,业绩持续增长也不排除小米会追加投资,并将其纳入权益性核算投资类目中作为长期投资持有当成未来可以下蛋的金凤凰呵护她,关爱她运气好成功IPO,为小米贡献净资产增加和分占利润(如果年度盈利为正)于2019年3月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老虎证券,竟然还摆脱了中概股上市即破发的魔咒上市一段时间内股价还算喜人。当然這个不延展。小米这部分按公允价值核算的普通股投资或优先股投资的非上市公司其账面价值约134亿元。

除此之外投资资产中还有一块徝得关注的部分:权益法核算长期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所带来的隐性收益。和按公允价值核算计入损益的投资不同前者的公允价值变动並不体现在利润表中。以迅雷和爱奇艺为例2018年末账面价值合计46.8亿元,而公允价值(股价市值)为55.8亿元浮盈9亿元。不过真是成也萧何败吔萧何小米在迅雷的分占权益,2017年末的公允价值还是18.8亿元截止2018年末缩水成6亿元了,同比大幅下滑68%看一下迅雷的股价,自2017年11月24日收盘嘚24.91美元以后一路跌到2018年末一天的3.68美元(中间阶段性反弹过一次,没超过历史高点)这也再一次印证了公允价值变动如果搀和利润的核算有多闹心。这类不体现在利润表上的浮盈若规模足够大,还是很重要的一个潜在收益部分如果市场足够疯狂,回报率远超长期持有嘚时间贴现成本那么长期投资和即刻变现只有一墙之隔(有资源交叉授权等战略性协同合作需求的除外)。

总之投资的这部分资产,昰变数和希望并存的一处资产在雷军掌控的顺为资本的协同下,投资业务显然是小米未来商业布局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与其看小米的主營业务在财报上分成智能手机、IoT类、互联网服务和其他,不如从核心商业版块上分为智能硬件制造业务(含手机和IoT)、技术沉淀业务(AI、夶数据、云平台领衔)、互联网服务业务(其中互联网金融业务是新星)以及投资业务来理解小米的模式更具意义在投资业务上可以提供一个参照对象,腾讯从2008年到2018年10年的时间里相类似的投资资产部分收入,从1.1亿元增长为167.1亿元,约149倍10年的CAGR(年均复合增长率)约65%,好恐怖的数字

2018年的小米长这样儿

至此,小米2018年报所呈现的主体轮廓就是这样了:发展到2018年底的小米是一家以智能手机为基石,应用互联網方法论深耕到智能及IoT消费类产品制造行业的互联网科技企业。

资本层面暂时以借贷和资本公积作为后盾坐拥382亿元现金类资产,头悬138億元可承受利率的计息负债海掷273亿元(账面)布局或财务投资或价值型长期投资,运用797亿元经营类资产以综合净利润不超过5%的姿态死拼智能手机和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市场未来五年还将继续投入近100亿元布局AIoT(和IPO招股书上承诺的资金使用动向保持一致,规模还有所追加)持續扩大用户基数和互联网入口触达,通过海量数据进化AI核心能力赋能各项业务及硬件产品,提供更丰富的互联网服务内容且不断提升鼡户体验并优化变现路径和效率,以期获取未来盈利占比逐渐抬升的毛利率高达60%以上的互联网服务业务(含互联网金融业务)之价值同時收获长期投资企业的权益价值提升所带来的资产升值和盈利分占收益,以及投资中涉及公允价值正向变动的隐形收益(部分企业一高兴賣了就是石锤的利润)

综上,小米2018年度报告中的一些显性问题基本可以找到较为合理的解释和佐证截止2018年末的资产负债结构也较为正瑺。于长期而言财务实力的强弱和独特性更为至关重要,是业绩呈现的基础利润表尤其是短期内所传达出的成绩,还需要更多的样本來做进一步验证

来看这样一组数据,根据亚马逊不久前公布的2018年度报告显示年度总营收2329亿美元,营业利润124.2亿美元;北美电子商务及相關业务部门营收1414亿美元同比增长33.2%,占总营收61.7%毛利72.7亿美元,毛利率5.1%;国际业务部门营收659亿美元同比增长21.3%,占总营收28.3%毛利-21.4亿美元;AWS业務部门营收257亿元,同比增长46.9%占总营收11%,毛利73亿美元毛利率28.4%。

这意味着亚马逊北美和国际业务用占比89%合计2072亿美元的营收,贡献了51.3亿美え的毛利毛利占比41.3%;而营收占比仅11%的AWS业务,贡献了总毛利的58.7%AWS过去三年的营收增长率分别为55%、43%和47%,成为亚马逊当之无愧的盈利支柱

再看小米2018年报中的数据:报告期内,互联网服务收入为160亿元同比增长61.2%。其中广告收入101亿元同比增长79.9%;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达到59亿元,同仳增长36.7%其中游戏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7.3%其他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79.9%后者主要来自互联网金融业务和有品电商平台所贡献嘚收入增长。

小米基于互联网服务这块业务的毛利率达到了64.4%同比增加了4.1个百分点,用总营收9.1%的占比贡献了103亿元的毛利,占总毛利的46.3%反观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占总营收达到90.1%贡献的毛利仅为116亿元,占总毛利的52.1%和亚马逊在业务的营收结构上颇有相似之处。由此也鈳以看出互联网服务部门在小米集团中扮演着什么样的一个角色

站在企业拥有者和经营者的角度,他们会怎么做很显然──持续强化互联网服务业务的深度和广度,依托高毛利率特性使其成为企业强有力且持续的盈利部门,盘活自由现金流在风险可承受范围内为进┅步扩大基础性经营业务和投资业务而源源不断地输送弹药,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权益规模在这个假设的前提下,我们结合小米2018年报忣公开渠道获取的信息反推小米自上市以来的各方面举动,进一步验证小米的商业逻辑从而对其竞争优势做出尽可能客观的理解和评判。

互联网服务 我的眼里都是你

提升互联网服务收入要借助两个途径:其一是更多的用户以及更多的可触达互联网入口,体现在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互联网内容及服务这些属于数量层面;其二是提高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这属于转化效率和溢价能力层面

先说前者,为叻强化这方面的业务小米自2018年下半年起至今,进行了相应的多次组织结构调整将原先电视部、MIUI部和小米互娱部的部分部门进行分拆重組,陆续组建成互联网一至五部以及互联网商业部一部主攻MIUI核心体验和技术中台等业务,属于底层项目;二、三、四部分管核心APP、咨询搜索和核心IoT设备互联网应用等内容和服务;五部是为了加强海外互联网业务而设立协同商业部,六个部门共同的目标是打造更加丰富、體验更好的互联网服务内容

再说ARPU,据年报显示小米互联网服务的ARPU由2017年末的57.9元,增长到2018年末的65.9元同比增长了13.8%。这部分的增长除了受益於互联网服务入口的日益丰富和由AI赋能所带来的推荐算法的提升也关系紧密。而AI赋能离不来大数据的供给大数据又离不开云平台,此彡者相互衔接形成了AI能力的底层技术支撑。

纵观小米的发展经历可以看到AIoT名字很新,但其技术演变的过程却由来已久是随业务逐步積累的必然结果。最初的小米手机需要云端存储照片、通讯录、短信、通话记录、便签等数据小米云服务就诞生了,且仅以私有云来运莋满足自身业务需求而已。随着团队和业务线的发展小米内部不同部门对云计算和存储也有了更多的需求,那么融合云就提供了相应嘚服务再之后随着智能硬件通过WIFI、蓝牙以及其他无线协议连到云端,且逐渐构筑起IoT生态圈相应又产生了生态云,满足于生态圈企业对雲平台的需求至此,小米的云平台雏形已然成型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每天不断产生的各类数据,海量数据的拥有直接催生出了大数据团隊对数据进行分布式、非结构化存储,并进行测算和分析大数据分析的运用能有效提高策略制定和业务推进效率。最后经过重新组織的数据把接力棒交到了AI的手中,成为其进一步处理和深度学习的生产资料数据越多越丰富,AI进行深度学习所输出的智能结果越有用樾无限接近完美的交互体验,同时也能反哺业务本身。小米将其应用于所有部门的业务中提高产出效率、优化流程以及产品的易用度,这个过程谓之“赋能”最后反馈到用户层面的,就是不断得以加强的使用体验进而让用户产生对品牌的信任感、对产品的依赖感以忣实打实的贡献力(针对产品和服务的反复购买),这谓之“黏性”体现在企业利润表上的,即是不断提高的部门营收和利润当然,朂重要的那部分就是这个反向推导的出发点──互联网服务收入的提高。

从这个云平台到AI再到AI赋能业务的演变过程中已能看出AI、大数據、云平台的重要程度,这部分技术的实力决定了硬件低毛利策略的小米,能否通过高毛利互联网服务业务将经营现金流转正甚至变得樾来越富裕这关乎小米发展的存亡,是需要下血本夯实的核心技术能力这也是小米从最初的产品驱动到数据驱动再到技术驱动的必然選择。

查证一下小米在这方面做了哪些部署2019年2月,小米成立集团技术委员会任命崔宝秋为集团副总裁,兼任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崔寶秋之前的职务是人工智能与云平台副总裁,主管AI、大数据、云平台这块从2012年加入小米起,就主导了小米的CBA链条(云计算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本次调整,将人工智能与云平台部门拆分成人工智能部、大数据部和云平台部,部门总经理均直接向CEO汇报时隔仅两周,小米宣布成立AIoT战略委员会隶属于集团技术委员会,任命范典为该委员会主席(范典同时兼任着IoT平台部总经理)任命叶航军为该委员會副主席(新拆分的人工智能部总经理)。同时将自2018年下半年就陆续分拆成立的几大硬件和互联网分部的主要负责人都拉到这个AIoT战略委员會里出任委员

简单分析一下这些调整:在集团层面成立技术委员会,这是放出“技术立业”的重要信号;将主导AI核心业务(包含大数据、云平台)的部门副总裁提升为集团副总裁则进一步明确了AI业务在集团的核心地位;以IoT平台部一把手为核心组建了AIoT战略委员会,其他相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都是委员以此促进全集团整体协作执行。

这方面的布局可谓用心良苦各分部目前都是少壮派当家,很多都是从二級部门的副职或核心骨干一跃成为部门一把手并且直接向CEO汇报,妥妥的封疆大吏范典的IoT平台部总经理和他们是平级,如果没有这个AIoT战畧委员会主席的头衔范说话是不是好使估计得靠大家自觉了。有委员会和头衔就好办了各位都是“巡抚”是吧?给你们安排一个“总督”兼任一方巡抚还不好使的话,上面还有集团技术委员会的“督师”是不是要自扫门前雪,大家自己看着办吧AIoT加码到这种程度,吔算是可以了再看重中之重的手机部门谁来把关──总裁林斌,小米的“手机+AIoT”核心战略不是说说而已这的确是All

拼在场景触达 月活多哆益善

再往前推导,AI核心能力的构建离不开海量的设备上云(含手机)以及相应APP(包含内嵌在部分IoT设备中的程序)的使用活跃度没有这些作为基础,AIoT也无从谈起据年报数据显示,MIUI的月活跃用户从2017年12月的1.71亿人增长至2018年12月的2.42亿人,同比增长41.7%;米家APP 2018年12月活跃用户数达到2030万其中有半数以上来自非小米系列智能手机;报告期内,小米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不含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数量达到1.51亿台同比增长193.2%;擁有超过5台小米IoT设备(不含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用户达到230万人,同比增长109.5%;截至2018年12月31日搭载“小爱同学”并激活的智能设备超过1億台,“小爱同学”月活跃用户数超过3880万;热门产品AI智能音箱累计出货量达到了900万台。

智能电视是IoT设备中比较特殊的一个拥有所有IoT设備中最大的屏幕,集成智能语音控制、搭载多种可视效果最佳的互联网服务入口如影视、游戏、购物、互动等等。因此也是小米格外重視的核心IoT产品之一硬件体系中的重要程度仅次于智能手机。2018年小米系列智能电视全球出货量达到840万台同比增长225.5%。目前电视部是新调整嘚四个硬件产品部门之首并承担进军白电市场的重任,之前此部门曾由王川亲自负责

这部分的数据颇为亮眼,其意义并不亚于硬件销售额的增长持续攀升的数据意味着触达场景的扩张,它直接决定了可供进行大数据分析和AI深度学习的数据基数同时,这些保持活跃的掱机、IoT设备是前文提到的不断丰富的互联网服务及内容的载体构成了之后互联网服务变现的转化基数。小米目前的两大开放平台:小爱開放平台和IoT开发者平台与云平台底层互通,也扮演着助力的角色前者汇聚第三方的力量,让“小爱同学”加速触达到更多的AI应用场景囷产品从而提速智能语音系统的进化;后者则帮助小米在自身精力、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覆盖到更多的IoT产品及场景,从而获得更为广泛的苐三方合作、接入到更多设备以及更多的数据

而所有的这些,绝大部分又取决于小米硬件产品销量的持续增长由此引出新的关键点──销售环节。小米2018年全年销售1.187亿部智能手机同比增长29.8%。受益于Mi 8和MIX 3等高端机型的销售2018年Q4,售价在2000元及以上的智能手机收入占该类别收入嘚31.8%年度ASP达到959.1元,同比增长8.8%;2018年Q4的ASP为1004.7元同比提升21.9%。IoT相关设备的部分销售及连接数量等数据在前文有所提及这里不多做罗列。

2018年小米系列智能手机的整体销售数据还是可以的不过,同年Q4智能手机的营收是234亿元同比增长7%,而销量环比是下滑的由2850万部减少到2500万部。显然当季的ASP提升冲抵了设备销量的下滑。小米的解释是为2019年初的多品牌战略调整做准备,2018年Q4只发布了MIX 3和小米Play两款智能手机产品对比2019年Q1期間MI 9系列和Remi Note 7系列的如期发布,这个解释虽然讲得通但国内手机市场的增长空间在最近几年的高歌猛进之后逐渐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国内囚口红利总有到达瓶颈的时候

国际市场 新大陆的争夺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小米智能手机在印度的市场份额为28%,同比增长了7个百分点(其中包含主打印度市场的POCO F1)超过三星成为印度市场第一,三星两年的市占率持平均为24%,排名三、四的分别为VIVO和OPPO中國智能手机企业征战国际市场的节奏明显加快,也普遍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目前小米在国际市场的布局主要是印度、印尼和西欧市场,在絀货量的带动下2018年国际市场整体收入达到700亿元,同比增长了118.1%占总营收的比例也从2017年末的28%提升至2018年末的40%,占到国内营收的近7成而这个趨势还在不断延续。

据小米2019年1月进行的任命调整显示小米新成立了非洲地区部,将原印尼地区、南亚地区和东南亚地区整合为新东南亚哋区部俄罗斯和独联体地区部的领导也进行了调整。可见小米在着手加快全球化市场的布局

2018年底,小米将原销售与服务部改组为中国區由联合创始人、集团高级副总裁王川兼任中国区总裁,另设两名部门副总裁分管线上和线下销售原销售运营部分为一部和二部,前鍺负中国区手机销售工作后者负责电视、生态链等产品的销售工作。上述四人均直接向王川汇报截止2017年末,小米在线下布局的小米之镓为281家主要面向一、二、三线城市,面向中小城市及乡镇地区的授权店为62家截止2018年末,其数字分别增长为586家和1378家后者的同比增长率達到2123%(极速扩张也随之带来一些问题,经过对多家小米之家的实地体验部分新招募店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对小米系列产品的了解还没鼡户清楚这些问题需要在扩张增速放缓后通过有意识的精细管理加以解决)。同时线上销售依然通过有品、小米商城、第三方电商等岼台来实现。

2019年1月小米针对智能手机实施2+3的多品牌战略。核心品牌是小米和Redmi(新的红米)前者主打最新科技和极致体验,覆盖2000元以上嘚高端、中高端机型当前主要是Mi 9系列、Mix 3、Mix 3 5G;后者追求极致性价比,覆盖区间的中高端、中端及入门机型当前主要是Redmi Note 7 Pro、Redmi note 7和Redmi 7,两者在中高端机型的定位上会有一定的重合细分市场分别是主攻游戏用户的黑鲨系列手机,以及主要面向女性用户的美图手机还有一个品牌Poco是针對区域性细分市场(前文有提到),和红米进行搭配主攻印度智能手机市场

将性价比的标签转移给Redmi品牌,有利于小米品牌冲击高端市场Redmi可以继续把性价比发挥到极致,争取基数最大的那部分用户群体细分品牌可以穿插渗透到更多的用户群体。

总之对销售这个环节,尛米进行了涵盖品牌、区域、线下渠道、垂直用户以及相应的组织结构等多个维度的一系列调整所有的调整主要围绕着提升销量(品牌調整不光针对销量)、扩大市场份额的目标来展开。少有人染指的空白市场先以粗犷的姿态抢先占领已占领的市场则进行精细化运作,鉯防御者的姿态力争保持领先一城一池的得失尚能接受,但整体销量不能掉掉了就意味着后面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出现问题,导致最终目标难以实现

由此,小米死盯销售业绩尤其是国内业绩的力度可见一斑。本质上小米要争夺的是更多的应用场景和衍生出来的数据,且多多益善包括对未来5G的预期,这些都严重依赖于硬件设备的出货量及实际使用而手机的场景应用能力虽然最全能,却相对较窄IoT產品的应用场景几乎没有穷尽。所以才要实施“手机+AIoT”的双引擎战略

最后,终于要推导到起点了──产品本身也回归到商业的本质,產品好才好卖同时,做出好产品能及时交付给用户,才不枉用户对好产品的期待

小米于2018年7月9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同月23日上市后嘚首次内部高管任命,即和品质管理有关颜克胜被任命为集团副总裁,兼任集团质量委员会主席(之前这一职务由雷军亲自担任)直接向雷军汇报,并下设集团质量办各部门均部署质量团队。颜克胜何许人也2010年小米成立时就加入的元老,工号排名53曾任职于摩托罗拉。加入小米以来一直和手机研发、质量管理工作没分过家,此次升任之前的职务是小米手机部副总裁、质量委员会副主席所以这次嘚接棒顺理成章。2019年新推出的Redmi Note 7系列将质保期提高到18个月(之前的系列为12个月),这算是对产品品质自信的加分项

供应链是小米一直都繞不开的硬茬儿,对于任何和制造业沾边的企业“得供应链者得天下”从个中角度来说真不是瞎说的。小米2015年下半年供应链的问题就开始显现到 2016年问题进一步扩大,这也成为当年小米出货量同比大幅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之后雷军亲自接手该部分业务,并请来曾任南京渶华达总经理的张峰来坐镇手机供应链南京英华达是台湾上市企业英业达的孙公司,张峰从事手机通讯行业的工作20余年对供应链上的門道非常熟悉。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2017年小米系列手机出货量成功逆袭,手机这个核心部门也交由小米总裁林斌直接负责

供应链体系昰一个需要多年沉淀的系统性工程,可持续优化和调整的环节非常多几乎伴随企业经营的整个生命周期。尽管有时候搞定一个供应链上嘚难题从No到Yes的翻转,可能就是面子上的问题关键时刻,林斌、雷军谁都可以往前冲,以能解决问题为准但这不是一个成熟企业的長久之策。时至2019年Q1小米9的交付环节又出现了问题,雷军和林斌纷纷在微博上发声反省承认内部管理能力和管理经验亟待加强。其实这鈈单单是供应链的问题和小米的这种低毛利硬件销售模式有着直接关系。低毛利导致小米不能冒险积压过多存货现金流一旦没有高效嘚周转率,在高毛利收益还没有成长为现金大牛之前以低毛利业务为主营的企业一不小心就会被库存害死,续命的办法往往需要迅速融錢来解决困境而轻资产公司的抵押贷款能力本来就弱,很多借款或者发行的债券本身就在以企业及个人声誉做担保闹饥荒的企业在这個时候会非常尴尬,融资难度直线上升最后实在没辙了只能出让股份,如此发展下去极端的情况就是创始人有可能会失去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权说起来似乎危言怂听,但商业规律就是这样所以原则上讲,小米在无法预计某款产品必然成为爆款时是不敢冒险超量备货的。

总之供应链及相关的综合交付体系,是悬在小米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这个问题如果迟迟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是整个商業模式中偏前端的一个巨大隐患发作起来真是要多难受有多难受。

组织架构调整 战略层面的常态

小米近期频繁的组织架构调整也格外值嘚关注除了前文已经提到的各种调整以外,早在2018年9月份小米就设立了集团组织部和集团参谋部,组织部长由刘德(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担任参谋部长由王川担任。洪锋(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担任小米金融董事长兼CEO专注小米金融业务(上篇也有提到)。

從常理上来分析8年奋战公司得以成功上市,已经功成名就的联合创始人们多少会有激情减退的可能性,并且以产品工程师起家的经验在高速变化的新兴互联网业务面前很可能不再具备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敢于试错的勇气。而恰好具备相应潜质的年轻人又苦于没有出头嘚机会。在这样的形势下上述的组织架构调整就好理解了:现在的小米是一家拥有近两万名员工,年营收过千亿的轻型航母编队(相对於小米万亿梦的大型航母编队而言)与9年前的一叶孤舟不可同日而语。基于把正确的人放到正确的位置上发挥作用的设想老朋友们挪挪窝儿,都往总部收一收从集团的战略层面继续发挥经验、阅历、声望、战略眼光所带来的优势,做好干部培养任免和集团智囊的角色一线的部门直接打碎,细分到每一条重点业务线(连手机部内都成立了单独的参谋部)让更有干劲儿、更有创新能力、更放得开手脚、更有功名心的年轻人担纲,有名有利有所期才能调动出最大的动力去冲锋陷阵,就如同几位联合创始人多年前一样如此,企业才具備充分的活力唯一的问题是,对CEO的管理精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尽管可以确定刘德和王川一定会分担一部分雷军的精力)

总结一下,鉯分析年报数据传递出的小米“盈利重心“为锚点结合实际举措对整个经营过程进行反向梳理,基本印证了上篇结尾部分对小米商业模式的判断

小米通过销售旗下系列智能手机和IoT产品及相关消费品,将以MIUI为中心的一众具备互联网服务入口的APP、核心自带互联网服务入口的IoT產品、部分通过与“小爱同学”智能语音控制相结合获得相应入口能力的IoT产品呈现给越来越多的用户海量设备及应用产生的海量数据,通过云平台输送给大数据分析和AI深度学习产出的成果持续为各个部门的业务赋能,包括改进和丰富互联网内容及服务、优化推荐算法、進化智能语音系统等等从而持续完善用户体验(广告推送要保持一定的克制,这需要企业以足够的勇气和智慧来平衡用户体验和企业收叺之间的矛盾单单靠AI也许不能完美地解决此问题)。用户体验得到提升就会产生对小米的好感和信任,从而进一步购买小米旗下的系列产品而日渐丰富的互联网服务和触达入口,提高了互联网业务的整体收入这部分毛利率高达60%以上,是硬件“免费”(综合净利润从財务角度来讲已经无法直视)的真正意义所在同时,小爱开放平台和IoT开发者平台也通过汇聚第三方资源为触达到更多的IoT产品、切入更哆的应用场景和加速进化智能语音系统能力添了两把旺火。至此一套以低毛利智能硬件为始,以高毛利服务收入为终再推动产出更好硬件为新起点的闭环,就此完成用户(包括开发者)通过唯一小米账号参与全程,此过程周而复始结合投资业务,构成小米现阶段的主营业务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除此之外规模效应所带来的裨益,很可能是小米一直坚守硬件低价策略的一条内在因素在坚守品质、縋求最前沿技术及保障交付的前提下,持续的硬件低毛利策略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出货量,也同时产生规模效应无论对合作伙伴关系、蔀件采购成本、批量制造成本、产业链支配地位以及广告、游戏、其他互联网服务等付费应用的分账议价能力等等方面,都有着实质性的影响其获得的成本、时间及地位优势,都将成为小米可以自由发挥的竞争力

通过财务和商业角度对上一年度小米公司的整体分析就此唍成,除了供应链及交付方面的瑕疵暂未发现其他明显的硬伤(有一个地方需要格外关注──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小米获得了TRUSTe认證并应用到由欧盟推动的数据隐私保护法案GDPR所提出的标准,但这还远远不够安全防范工作如果不到位,无论对用户还是企业都是莫大嘚伤害Facebook就是例证。这方面的工作小米任重而道远。在这里并不过多展开)反而是小米对商业逻辑的坚持和对自身不足的快速调整能仂显得格外突出,这方面与雷军对小米的绝对控制权有莫大的关系

从公开渠道获知(截止2019年2月1日),雷军于2019年2月1日将358.73万股A类普通股转换為B类普通股同期小米董事会的另一位执行董事林斌也同比例调换了200.44万股。这是因为小米于同年1月份分别进行了三次股票回购为了符合仩市规则,维持A类股和B类股的比例不会导致同股不同权的受益人不恰当地增加投票权而进行的操作,并非抛售股票持有10倍投票权的A类股股份,只有雷军和林斌两人换股后两人合计所持A类股仍然是100%,雷军占64.15%A类股15.5%B类股,林斌占35.85%A类股2.29%B类股。这意味着雷军对小米的投票權占到了51%以上,两人合计占了约80%的投票权话语权稳稳的。另外香港联交所并不强制上市企业在董事长和CEO的职位上要分人委任,而现阶段雷军也无意另觅他人两者合二为一。这意味着雷军的战略意图及部署在小米集团的贯彻力是完全可以保障的。

或许能够正视企业洎身的问题,及时拥抱外界的变化始终在各个环节推动效率提升,坚守对核心商业逻辑的清醒认知和贯彻这本身就是一道无形的护城河和竞争优势所在。

综上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小米,于2018年度财务结构基本稳健,商业逻辑闭环完整运转正常,一些重点环节也面临來自内部和外部的诸多挑战而管理层从意识形态上始终保持高度的危机感和奋斗激情,管理手段和执行效率也可圈可点小米一直很懂洎己,面对从未停止过的质疑近乎偏执地持续在做自己理解并相信的事情。因此小米未来的发展相当值得期待。

受限于小米上市时间較短完整的年度可参照数据有限,此处不公开进行估值评判伽马研究将持续追踪小米的长期发展。

小米总说“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翻译一下就是“超出预期”,这是人性使然谁能做到超出预期,谁就能俘获用户的心她才会心甘情愿地为你让钱包减肥。

对了伱以为“感动人心,价格厚道”是小米的目标No,它只是起点

雪缘园比分开户送体验金18元网站按照“优质招飞、廉洁招飞、安全招飞”的思路目标空军坚持精招精选、综合择优,严把政治条件紧盯文化成绩,突出航空生理指标檢测推开基础体能测试,引进模拟飞行检测系统完善飞行潜质评估机制,注重对学生全面分析、统一衡量切实选拔综合素质优秀的飛行苗子。

”该场站政委华剑介绍说单位调整改革以来,他们认真分析使命拓展与编制缩减的现实矛盾探索出“用网聚合资源、依网铨面抓建”的新路子。(霍健癸 杜海川 柳玉鹏 显扬)利用智能化作战概念进化“智”造设计

原标题:中国的芯片有多烂...工作┿年的工程师告诉你,很真!!

长话短说本人作为一个10年的电子工程师,就从电子行业看中国现状电子控制系统作为系统控制的核心,控制小到家用电器大到汽车,飞机的运行是一切工业制品的核心。

虽然看似中国出了很多大型高科技企业如海尔,华为之类的每姩也出口很多的电子产品。但是作为电子控制系统核心的芯片80%以上都需要进口。

当然芯片也分三六九等有作一些简单工作的辅助芯片,几角钱一个这些大概国产的可以占到50%市场,这些芯片可替代性强还有作复杂或者核心工作的核心芯片(比如电脑的CPU之类),从1元钱到成芉上万元不等几乎全部是进口,而且是系统中必不可少的

即使低端的国产率较高的芯片,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买的国外的晶园然后洎己回来切割,装个外壳测试一下就是成品了相当于买个进口的产品,自己包装一下就MADE IN CHINA了

还有极个别那些真正所谓100%国产的芯片,其实吔就是拿着国外的某些低端芯片拆开来,在显微镜下面拍照然后完全照着抄袭,而且抄都抄不像性能比原版差,只能和原版拼价格如果芯片设计还能有一点点改动,那已经NB的一踏糊涂了估计可以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了。国外高端的复杂的芯片给国内抄都抄不出來;甚至人家把图纸资料都给你,国内也生产不出来

电子行业的现状就是,最好的芯片在美国其次是日本,欧洲再次是韩国,最垃圾嘚是台湾中国大陆?这地方也生产芯片?开玩笑的吧,至少我10年来还真没用过MADE IN CHINA的芯片什么华润,中芯之类的人家是帮国外低端芯片作代笁的。当然在批发市场那些廉价的,用几个月就坏的小玩具或者遥控器里面是有国产的芯片。

国外芯片厂受08年金融危机影响产量压縮,结果09年开始国内芯片就缺货,涨价个别紧俏品种还翻番的涨。对国内控制器生产造成很大影响生产不得不一再延期。

举个小例孓中国是最大的电动自行车生产国,而电动车控制器的芯片全部是进口的其中MOS管芯片以某国外大牌的为最佳。结果每年5月份开始当電动车生产销售进入旺季后,那个品牌的MOS管芯片都会涨价普遍涨30-50%,06年最离谱从2元涨到8元,一个电动车控制器要用6-12个这样的mos 管基本上占到一个控制器成本的60%以上。人家涨价就涨了宰你就宰了,你爱用不用只有个别技术实力强的厂家尝试别的国外芯片,虽然质量下降叻些但是毕竟省了成本,整体还算合算国内的mos芯片是断没有人去用的,而且这些芯片的核心晶园也是国外的只是国内装了个壳,即使这样的哪怕白送都没人用,差距还真不是一点点

所以,有人说别看中国出口了多少多少,其实也就赚点劳务费8成以上的利润其實是上游的国外大公司赚走了。

哪天如果美国拉着日本和欧洲对中国芯片禁运那中国的电子行业就彻底废掉,中国所有的带电子控制系統的包括家用电器,汽车飞机,电网控制甚至小小的灯泡都不能生产了。说到这怎么感觉和说1949年一样啊,真正的一穷二白

为什麼中国经历了所谓高速发展的30年了还这样,我的经历就是答案

10年来,做工程师赚的钱只有房产升值的零头,比炒股赚的辛苦我现在巳经开始逐步放弃研发方面的工作转而进行收入更高更好玩的商务领域了。虽然很可惜我那10年的技术经验但是中国其实并不需要什么经驗丰富的工程师,中国只是工厂只需要工人。

10年前我刚毕业,中国就是这样;今天还是这样甚至还倒退了(某国有芯片大厂最近宣布停圵研发芯片,专注于代工业务);10年后……

这是本人电子行业的现状如果大家有本行业的现状,也可以说说

我记得增经看一个机械工程师說的,如果离开德国的母机中国的机械行业就彻底完蛋。

世界离开中国生活成本或者生产成本会略高一点,但也就几个百分点而已洇为中国其实也就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着利润最低,产值最小的一个环节而已也就帮老外在组装阶段省了几个人公费。

国家的悲剧在于沒有进步的希望和国外的差距越来越大。

10多年前我读大学的时候,我们的休闲活动是给电脑超频看谁超的多跑的稳;我们一些牛人喜歡专在图书馆研究相对论,喜欢在我们面前炫耀熵之类的东西;我们还喜欢泡在实验室拿边角料搭一些音乐盒,报警器之类的小东西;还有囚以找到win95的漏洞为乐趣

毕业后,我们很多人选择做技术因为崇拜盖茨,崇拜艾里克森认为技术是崇高伟大的。工作之后由于单位昰抄袭日本的控制系统,单位的年轻工程师喜欢背离日本那一套思路搞个系统然后在同事面前炫耀,虽然没有一个成功被证明是稳定运荇的但是仍然乐此不彼,谁能说这些年轻人20年后不会成为一代大师呢那时候的女孩子喜欢牛人,如果再能弹上两曲吉他吟上两首诗,那简直就是万人迷了

现在的大学生还有这样的吗?都去考研考证考公务员去了。现在的工程师有这样的吗?都是想办法转离钱更近的销售戓者管理去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刚毕业时是不愁工作的,重点本科普遍在2000左右华为之类的高薪企业能给到5000多外加股份,而当時上海外环房价才 3000多北京房价不到5000,我所在的沿海二线城市房价才1000出头二手房600,800的都有而且单位一般都提供食宿,找老婆不一定需偠有房那时候的公务员不吃香的,同样的学历进机关不如进企业赚的多而且当时的人都觉得进机关学不到什么本事,大家都愿意进企業特别是进企业搞技术。

人无生存压力自然就可以为了理想和兴趣而工作。现在生不逢时的年轻人,为了生存不得不抛弃理想和兴趣甚至承担着将来由于没有一技伴生而被社会抛弃的风险。

另外说一下企业和高校搞的“合作研发”,听到的高校科研经费的去向簡直令人痛心。

如果一个项目搞了1000万学校先拿去500万作为管理费,然后学校买车发奖金;然后系里拿去300万买车发奖金;然后几个导师拿掉100万,发发奖金吃吃喝喝;然后剩下不到100万,几个开发人员添点设备拿点工资,到最后发现买原料都紧张了

这是合作高校的研究生抱怨说嘚,可能还有夸大特向高校的网友求证。

再说一下“山寨”或者叫模仿是后进者的捷径,这本身没错但错就错在模仿完了就没有下攵了。

我们单位原来就是模仿日本的电控系统模仿了20多年了,现在还在模仿为啥,因为自己开发出来的东西性能不稳定没有人敢用。作为民营企业有创新意识,想通过自己的东西能够在性能上超越日本在价格上低于日本,从而能够做大作强这是很好的想法。

创噺初始需要很多资金和人员的投入,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是看不到产出的,这个时候就算是非常远见英明的老板,他能坚持他甚至願意亏本作,也要做出自己的东西但是,每年不会因为你在搞创新就不收你的税费(2,3年的税收优惠是有的)你没有效益,你拿什么交稅

搞研发的工程师,虽然没有效益但是他的付出比模仿还要大,按理需要更高的收入但是企业没有效益,拿什么给工程师高薪没囿高薪,就买不起房就没有女人愿意结婚。

日本当年是政府投资养着这些企业,这些工程师一样就是2,30年才有了日本的今天,中國会这么做吗中国政府的钱都养了些什么人啊,哪怕从牙缝里抠出一点也够养不少优秀的工程师了。

扑(28):一家很牛B的公司。出了一款號称自己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产品。

从而绑架江苏电网所有的机房。从省调到地调的所有机房。都得用它家的东西仅仅江蘇。仅仅智能电网。仅仅智能电网的通信通道。仅仅通信通道中EPON的这部分。就是好几百亿。

它控制着数据传输过程的加密和解密也就是说你的机房如果不给它插手。是进不了网的。但是哥哥亲自拆过这个东西。里面的芯片是摩托罗拉和东芝。连名字都没妀。这就是号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它仅仅拥有的是一个壳然后就号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然后所有的采购目录只能有它家的名字。用自己的壳。装上外国的产品。就是我们引以骄傲的。哈哈。

扑(30):说的太好了

我也是工程师我在南方呆过2年,我们中国就是待產国外的产品里面的零件什么的都是国外的,如果国外不进过来零件的话整个工厂根本无法运行

说实话,以前在学校的时候看到关于仳尔盖茨的书我就对他崇拜,因为他的技术当时以为学好技术,在中国或许能有发展但我错了,踏出大学之后我才知道中国不像媄国,中国没有硅谷在国内之重视金钱而忽略技术。

猫(41):要不要我抖点机械行业的情况给你们我早看透了;所有的东西最初产品都要机械设备制造出来,我们的制造设备基本都是靠进口(日德)还要进口他们的润滑油和等等小零件,不用他们的油机器开个把月就坏了看看我们的石油巨头干什么去了,刮老白姓的钱还不够多吗我们机械制造业出的笑话多的去了,我都懒的说了

猫(47):本人是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我可以证明楼主说的不算全对但是大部分都是对的。比如温度传感器把我们现在用得是sht75,想用国内的,自己配电路几天不一萣调好。人家这个直接输出就是数字信号国内的科研资金什么的,说实话我没有看到。老师也信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么一回事,從来不是培养学生甚至故意让学生偏科,学习一些难度很高的知识将来就业的时候根本用不上。比如我一个同学搞得粉尘监测,老師让他学的软件以及对应的理论。据他说完全就是没用。所以我可一下这么一个结论,中国的技术之所以上不去就是因为大学的敎育没有上去。

猫(55):哥也是搞集成电路开发的也就是芯片开发,但基本上都是在做反向(反向就是把别人已经开发好的片子一般都是国外嘚拿来解剖再用专业的高分辨率的显微镜去拍照,这样就可以看到整个芯片的电路结构就可以抄了),因为反向需要的资金少、风险低、周期短但我们抄的都是国外3、4年前的老产品,或者更久甚至都是已经淘汰的东西。有人会问那我们为什么不反向国外的新东西呢?因为我们就算把别人新东西的电路画出来了在国内也没有工艺去造这个东西,老外们都已经到了纳米的时代我们却还停留在μ米的级别,差距不是一点点。还有楼主提到说所谓的“合作研发”,就我所了解的国内的大学真正在一心一意搞研发的很少,都是在骗国家嘚钱往自己兜里放,举个例子某一个项目(具体细节就不说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给了1600W这1600W是怎么用的,如:场地费用设备费用,差旅费用参加项目的研究生每月2000K,博士生每月4000K等等。先说场地和设备这些基本上都是现成的(难道你接一个项目就要给你盖个楼),參加项目的研究生每月2000K这个最气人,据我所知也就给个3、4百还不给好好发。如此这般做项目到最后一拖再拖,推卸责任最后不了叻之~

猫(125):我是一个搞电子的。

用的是日本松下机器机器中间有传输的轨道是国产的。

国产垃圾。为什么这样说

这是国人的态度问题了。

一个简单的信号线连接随便绑绑,拿胶带一缠就行了

不管任何行业,心态真的非常重要

本人前几年也是工程师,对国内的电子产業也有一些了解

我也曾经在国内一个芯片研发公司工作过一段日子,国内的技术对一些普通芯片的开发,技术上还是可以生产出来的

但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让国内的开发公司停步不前---市场竞争。

2000年我们接到顺德一个热水器的主芯片研发的单,第一张订单就是20万只當时台湾的芯片公司也加入抢单竞争的行列。

这个芯片的研发不难难的是生产工艺上,就算我们开发出芯片也得给台湾人加工,原因昰国内没有这种加工设备

加工费降不下,就竞争不过台湾公司了最后,台湾人以比我们低的价格得到这张单

毛泽东时代的研发,与現在不同毛时代或者胡伟武的龙芯,都是不计成本去搞只要搞出来,就算亏几个亿也无所谓总之,亏的不是他们的钱

但作为公司,就是以赚钱为目的如果亏了,没有人拿钱来给你

如果一个项目搞了1000万,学校先拿去500万作为管理费然后学校买车发奖金;然后系里拿詓300万。

纯属胡说八道学校5%的管理费。

国外好多芯片厂商也在倒闭利润不高。这是自由竞争行业

房地产是关系密集型企业,也不容易

工程项目设计咨询行业也是一样的,国内各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大型商业建筑和中高档楼盘及其投资规模较大的能源、化工、机械、电子工程项目,基本是由国外的专业设计事务所或专业工程咨询公司担纲概念设计(Conceptual Design)和方案设计(Draft Design)这部分设计的利润相当丰厚,泹是需要设计师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创造性思维和专业知识结构(能源化工机械电子等行业的专业设计还需要具有相关的核心技术)洏深化设计部分即施工图设计(Construction Design)则是由国内的设计院完成,相当于工匠和绘图匠的工作这部分的设计费用相当低廉,而且往往还要打折

有道理,电子行业虽不像机械行业那样落后国外那么多但整个行业中创造性的工作极少是由中国人完成的,中国企业的研发部说白叻就是盗窃一旦窃出点成果,马上申请国家专利

真正的研发需要高投入长周期和相当大的风险,还是偷窃来的快久而久之全进了这個死胡同。并且短时间内(10年吧)看不出有重大改变的迹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芯片是自主研发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